教育机构实习总结第1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体育生;英语教学管理;特征;应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借助小组学习,提升小组成员学习效果和基本学习兴趣的教学引导机制,教师在运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诉求作为最基本的学习要求,建构思维发展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堂,并在教学管理和教育评价中,建构多元化评价模式,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合作学习在体育生的英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背景
在体育生英语教学管理中,多数学校沿袭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利用精读教学以及语言知识总结性授课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体现。加之体育生课程学习更多注重的是实践性专业理论,英语甚至沦为“辅助科目”。在实际教学结构建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发,教师和学生之间也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学习效果。正是基于此,需要在体育生英语教学结构中渗透相关知识和必要的教学内容,切实维护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以培养学生综合水平为目标,积极落实不同的教学机制和手段。合作学习能在提高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基础上,确保实践合作共享,也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系统化的教学改革维度。
2体育生学习基本特征分析
相较于普通学生而言,体育生的学习特征较为特殊,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建构更加有效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框架。首先,体育生的英语专业水平较差,层次也较为分明,由于体育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体育专业课程的练习上,相关文化课的时间被延误,加之多数体育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加投入于专业课程,自身对于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就导致整体体育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动机都不尽如人意。其次,体育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由于理论课程的时间较为松散,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建立学习习惯,在学习技巧掌握的过程中,也出现特殊性和局限性,长此以往,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理念产生不良的影响。体育生平时投放在英语专业课程方面的时间较少,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的主要症结。最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体育专业的学生是右脑优势,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更加倾向于整体性学习以及运动性学习,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基本状态,才能在提升学习动力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满足体育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其合作优势以及合作潜力,将英语课程学习转变为组合项目,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提高体育生的综合英语水平。
3合作学习在体育生的英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在体育生教学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有效的教学维度,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教学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征,不仅要保证分组合理化,也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有效地细化,在利用复合性活动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的多元化和复合性融合在一起,真正践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保证教学维度和教学结构之间形成最优化的教学尺度。(1)体育生英语教学管理中利用合作学习实施特色教学合作学习是针对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而建立的教学模型,在教学结构中,要保证归属感、学习力量以及自由式学习模式得到有效的落实。值得一提的是,在合作学习理念中,任何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有效满足,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小组学习模式建立后,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能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机制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建构具有针对性的合作小组,最大限度地运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机制,建构特色化教学体系,真正从体育生天性好动的学习本质出发,利用运动性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机制,保证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专业之间形成更加有效且形象化的教学维度。
第一,教师要进行教学对象的分类,并且优化教学任务的分配效率。除了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建构更加细化的指标,除了传授基本英语知识外,也要积极渗透体育英语,要保证学第6期(总第078期)2017年6月生综合素质的优化,实现专业体育教育和英语教育的完美融合。第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诉求,架构认知精制原理,将信息汇总在一起,然后利用信息维度和信息管理模型,提取英语知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对学习资料进行有效地重组。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建构多元化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为了在课程中渗透不同的教学内容,添加并开发更加贴合学生需求的英语知识。在精制教学理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充分挖掘,学生需要向他人解释相应的学习内容,这也是教学工作落实到位以及生活实践完整的重要体现。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结构建立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进行有效地分类,然后根据统一的教学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建构学习框架,利用不同形式的讨论以及合作教学展示,确保学生能更好层次地理解课堂结构中的学习愿望以及学习兴趣点。(姜月梅,2015)第三,在教学理念建构和延伸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活跃度,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和学习特征,将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延展和变形。教师也要将合作学习和体育维度融合在一起,借助体育英语赛事、体育英语报道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也就是说,在实际及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教学层级结构,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2)体育生英语教学管理中利用合作学习落实合作理念要想从根本上践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要针对实际教学维度和教学理念展开细化处理,建构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以优化整体管控维度。
其一,要积极建立师生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基本理念中,要求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积极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维度,而正是基于此,学生要将教师的启发和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切实落实相应的教学指标。在教授新课程时,教师要充分整合学习指标,将预习内容落到实处,以保证学生更快地扫除学习障碍。在课程教学理念中,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习惯,积极落实英语教学内容的定向管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基本学习内容进行细化总结,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能得到有效优化,在优化总结规律以及学生点评机制的有效性方面,提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系统性发展。其二,要积极建立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生在分组学习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利用切实有效的合作关系,对自身的学习动机进行深度挖掘和综合管控。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型中,能明确基本的学习子目标,利用不同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态度,建构切实可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机制,积极挖掘学生的思维火花,确保不同的预习情况以及工作模型得到有效落实。
另外,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动,提高小组之间学习维度和有效性的升级,并且积极践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合作模式建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自身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体育生的学习特征较为突出,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改善,将课本转化为剧本,要求学生用英语演绎出来,或者是将英语知识和体育活动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三,要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师师合作,基于合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进行知识共享,确保相关学习模式能真正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学习规划的过程中,也要有效地借鉴相关教师的教学维度,建构更加贴合实际学习诉求的学习框架,利用教师之间的合作调整课程目标值,以实现英语教学水平的最优化。(邹舒远、余志科,2014)(3)体育生英语教学管理中利用合作学习优化教改效果在实际教学机制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维度能得到有效管理,确保合作学习中不同教学技能得到有效处理,从而真正享受到学习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中,要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都应用在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具有实践性的教学维度,并在合作互动的学习中,实现师生互动的升级,确保长期教学目标和近期教学目标的融合,以提升整体教学合作效果的最优化。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测试评估体系,针对素质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和评估手段分析体育教学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需要教师结合体育生的实际学习诉求和学习特征建构更加动态化的教学模式,切实维护教学理念中主动参与的教学实践机制,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和效果优化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建议,借助更加高效的学习办法,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确保教学互动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之间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学桥梁,从理念出发,切实维护教学模式和基本教学框架。只有创设更加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落实合作教学理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体育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健.合作学习在体育特长生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姜月梅.“合作学习”在体校英语教学中大有可为[J].新课程?中旬,2015(4):79.
[3]李新.浅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3(9):18.
[4]徐国斌.对江西省高校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
[5]张凯.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双语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证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4.
[6]张立人.基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体校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初探[D].苏州大学,2014.
[7]周丽萍.通过形成式评价培养大学特殊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行动研究(以体育专业学生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6.
教育机构实习总结第2篇
关键词:高职 实习管理 沟通
中***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2
顶岗实习作为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和理论教学结合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机整体,也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我国高职教学教学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努力的影响,高职生的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构建科学有效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是当务之急。
1 管理平台构建的总体思路
构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总体思路首先要遵循国家基本教育方针,在宏观教育管理***策的指引下,根据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教育手段的科学化和高级化,不断的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形成相对完善的思想指导体系。
1.1 构建管理总平台要以国家相关***策和法规为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按照国家的教育法的相关要求来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法已经明确规定了我国高等的教育的方针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明确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落实高等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因此顶岗实习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主要方法,构建管理总平台必须在教育法这个大指针下进行,是落实国家高等教育***策的重要
手段。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定位,在2009年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并进一步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重点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学中教’的制约教育教学特色。”因此,顶岗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
1.2 构建管理总平台要以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为导向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学校和学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必须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顶岗实习的信息互动管理总平台的构建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兼顾经济性、便捷性和效益性。
经济性主要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投入经费的约束问题,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投入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拨款为主,学生学费收入为辅助,考虑到学校日常教学的相关支出,办学投入经费的有限性决定了顶岗实现的信息管理总平台的构建必须考虑相关费用的约束
便捷性主要考虑信息交换的有效和方便。在顶岗实习的具体的操作过程,企业所在地和学生所在地往往并不在一起,距离的远近对平台构建影响重大,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产生最主要问题是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不能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仅不便于学校和企业相互了解学生信息,也不利于即时妥善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问题的积累会对实习效果大大折扣,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至关重要。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信息交换手段和平台不断的提档升级,学生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构建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即时了解实习的进程,并妥善解决实习中的问题,突出问题解决的时效性。
效益性主要是充分发挥管理总平台对顶岗实习信息的归总与分类的功能,将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普遍性与一般性问题收集起来,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指导和解决。对于顶岗实习中出现的个性化和特殊性的问题,则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降低信息管理总平台的运营的成本,也能降低学校和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成本,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管理总平台的效益,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1.3 构建管理总平台是包括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系统工程
构建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是包括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互动,形成完善的信息表达机制,便于收集信息,完善顶岗实习的组织模式,提升实习的效果。具体包括:
首先需要明确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功能,该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培训学生,利用社会企业资源,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便于学校、企业、学生即时沟通并调整实习的计划和方案,从而达到提升实习效果的目的,同时也便于企业能从实习的学生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储备,确立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其次,学校和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发挥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比较高,善于接受和利用新鲜事物的特点,利用网络并发挥管理后台的功能,即时就实习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反馈。学校和企业要对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双向管理,二者即时就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普遍性问题的方案。
其三,设立专职的实习管理人员。学校和企业成立专门负责顶岗实习的管理机构,并有专人负责,既要重视管理平台反映出来的一般性问题,也要针对个别学生反映的特殊情况,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尽量避免出现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问题,将问题在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学校和企业都要对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给予一定的经费上的支持,保证的平台能长期稳定的运作。
其四,形成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平台与信息交流机制。校企合作是一种双向主动参与的结合,是建立在双方内在需要基础上的结合,高校需要企业的设备和资金,企业依靠高校的科技、知识和人才。校企合作,其实质是使高等教育与社会、生产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顶岗实习形成了校企合作平台维护与发展对企业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也能有效得到保障。企业和学校在每一轮顶岗实习结束后进行沟通与交流,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在下一轮实习中得以优化与改进,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
2 管理平台构建的目标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构建就是为了克服土木工程类高职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总平台,实现三者之间的互利共赢,通过顶岗实习的进行,实现各自的目标,实现教育的社会目的。
2.1 高职院校的目标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有其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规范和组织功能,也像现代社会中的其他组织一样,由于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一般来说,大学的目标是不会随着社会环境和高校自身变化而变化的。传授知识、追求真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一直是大学的本质和职责所在。通过的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创造社会财富,影响社会的发展是学校扩大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在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是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内的教学有机整体发挥共同作用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并借助人才培养方案来落实事先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受到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的制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能开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方向课程,并能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师资条件开出选修类课程。受到资金、实习场地、技师型教师队伍的约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引入具有实践经验企业(行业)加入,才能使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的“零距离”和“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通过借助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通过和企业长期合作形成稳定的校企关系,能实现一下的基本目标:首先,通过将建筑类型企业引入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实习信息反馈和总结,使学生培养建筑类人才的针对性更强,在学生进校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充分考虑到建筑行业特殊性和对知识技能的特殊要求,使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安排能按照企业的要求,量身定制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使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就业竞争的过程中赢在起跑线上;其次,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和建筑企业合作,能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平台,增强学生认识,同时也能增强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其三,学校能充分利用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和水平,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即时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其四,充分发挥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的功能,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并依靠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来扩大知名度。
2.2 接纳实习学生企业的目标
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细胞,企业活动的目标按照传统理论解释,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落实到具体的企业行为中,就是企业要能以低投入获得高的回报,如何获得最优秀人才,降低企业员工培训的成本,并形成一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则是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实现企业和外部环境的良好沟通,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承担相应社会职责,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是企业的目标。企业能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同时实现这两大目标。
经济目标:企业通过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期关系,通过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施加影响达到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企业通过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出明确信号,即企业需要具有什么样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使企业能获得大量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才,降低企业人才培训的费用和人才搜寻的成本,降低了人力资源的相关费用;现在的实习学生就是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人力资源,通过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的使用,即时了解未来人力资源队伍的状况,降低企业社会调研的成本,使企业能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并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借助和学校的沟通,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课程存在的工伤以及劳动报酬的相关问题,稳定实习学生队伍,向学生展示企业良好的管理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愿境,尽可能将最优秀的学生转变为自己的员工。因此,企业参与构建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的目标在于能降低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能以相对低廉的成本达到优化人力资源队伍,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社会目标:通过参与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的构建,向社会展示企业的服务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活动,以承担社会责任的姿态来宣传该企业,提升企业的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通过向实习学生展示企业的良好管理水平,通过实习学生对外传递企业的内在控制水平,使社会认识到该企业组织管理能力,使企业能获得更多的社会美誉,达到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目标。
2.3 参与实习学生目标
参与实习的学生能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实现自身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实习学生能充分利用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向学校反映实习过程所遇到的相关问题,便于学校即时和企业沟通,改善实习的环境,使实习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尤其是大多数实习学生以前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对于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如何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需要学校出面和企业沟通协调,实习信息管理平台成为沟通实习学生和学校的重要工具和桥梁,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向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反映情况,解决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特殊性问题。
第二,实习学生能利用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了解企业,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开始做好准备。实习学生通过信息管理总平台,了解企业的反馈情况,即时发现自身的知识不足,并在未来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此外,学生还能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行业发展的状况,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始做好准备。
第三,实习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实习企业如果有人才的需求,实习学生通过实习展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获得在实习企业就业机会,从而能更早获得就业机会,并积累相应的经验,为自己的职业的发展创造好的基础。
3 结语
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策对顶岗实习重要性做了重要而清晰的阐述,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主动性,在培养人才上实行互利共赢。因此,在构建管理总平台过程中,企业和学校要建立起利益的共同体,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的学生,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而企业则获得宣传企业形象,提前获得甄选优秀人才的机会;学生作为顶岗实现的最大受益者,不仅获得知识还获得了就业的机会和发展职业的机会。校、企、生三方都要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的之间的信息互动体制,形成“三位一体”的顶岗实习信息互动管理总
平台。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9]3).
[2] 皇甫静,李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9).
教育机构实习总结第3篇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指标体系;定量化测度
中***分类号:C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1)06-0093-05
“学习型社会”,英文“learning society”,又译作“学习化社会”或“学习社会”。学习型社会是指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创新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增加,学习就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这一概念颇受理论界重视,不少学者就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特征等理论问题提出见解,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从我国情况看,进入21世纪以来,对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并日渐升温。总结国内外学习型社会的研究现状,找出不足,明确未来方向,这对指导我国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学习型社会”最早为美国学者何钦斯于1968年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提出的。何钦斯认为社会要从“学校化社会”转变为“学习型社会”,学习资源由构成社会的各个部门来提供,每人都要参与教育和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以外机构和制度的教育能力,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书从终身教育及学校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型社会”概念加以论述:“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那我们除了‘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型社会的境界”。此报告书标志着“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的形态的理论正式推出。
此后,相继有许多学者对“学习型社会”提出了不同见解,主要观点有:
布希尔提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观念是把学习当作正常的日常生活之事,而教育则被视为所有公民的潜在人权。彼得森进一步认为学习型社会尽可能向大众开放;教育机会应延伸到社区,并融入社区事务与问题;各种教育资源应广泛应用。兰森从个人、学校、社区、***府等角度论述了如何建立学习体制,并扩展了学习型社会的价值。贾维斯指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未来的概念,包含了成人教育、终生教育、继续教育、回流教育及社区教育。范德济提出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提升学习质量,建立支持体系,引导自我完善,保障学习权等。
“学习型社会”理念的产生符合时展的要求,是推进和深化现代终身教育的一种全新思想。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何钦斯提出“学习型社会”,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书对“学习型社会”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相继使用这一术语。此阶段主要是“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与初步解读。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相对于前阶段学术界进行的研究,“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渐渐进入***府以及国家组织的***策文件中,“学习型社会”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次。“学习型社会”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学术观点,且成为推动全世界各国教育、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之一。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全世界主流趋势。国外“学习型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学习型学校的文化重建》、《第五项修炼(变革篇)――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著作。
从国内研究情况看,1989年出版的《职工学习学》中首先论述了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问题,并提出了“学习型中国”概念。在之后研究中,许多学者对“学习型社会”概念进行了延伸,相继提出了“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等概念。
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讲话中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十六大,明确把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到国家战略这一高度,并将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同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指出:“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对于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不断拓展,其中不乏有质量高、影响力大的著作,如厉以贤的《学习社会的理念与建设》、高志敏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郝克明的《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吴尊民的《现在国际终身教育论》等。
二、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对于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看法,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来诠释自己认为最为理想的学习型社会。依据都荣胜的观点,可以分别从个体、社会、个体与社会相结合三个角度阐述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1.基于社会的角度。主要强调***府、社会及民间力量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导作用,关注更多的是社会该怎样为个体提供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使在社会中的个体能够充分学习。目前主要的观点有:(1)何钦斯主张社会应提供资源并制定相关***策促进学习与人格的完善;(2)OECD认为,在学习型社会中,教育是全社会每个人一生所应有,每个机构均应负起教育的责任、提供教育的机会,学习型社会是一个能支持个人终生学习的社会;(3)爱德华强调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有教养的社会与学习市场;(4)历以贤指出,学习社会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实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学习需求和获得社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4]。
2.基于个人的角度。此角度是强调个体的作用,主张个体在社会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之后扩展到整个团体,然后是社会成员都自觉学习,重点是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观点有:(1)波什尔指出学习型社会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2)亚伯斯强调学习型社会是一种实用的理念,一种学习态度,一种整合的态度和统合各种不同社会的策略,也是一种教育的隐喻;(3)赵利认为,所谓学习型社会
是指人的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人人均能终生进行学习的社会。
3.基于社会与个人相结合的角度。此角度主张既要发挥个人积极性,也不能忽略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主要观点有:(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学习型社会作如下理解:社会上具有教育功能的组织联成一体,让学习成为贯穿人一生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并不是不识字的人,要建立起“学习性的劳动市场”,而不是把教育计划局限在诸如劳动技能等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2)胡梦鲸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理想社会,学习者的基本权利能够获得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去除,终身教育体系能够适当地建立;(3)王照指出学习型社会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而构建的社会模式,对个人、社会而言,都是一种积极有益的选择。
三、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对于学习型社会的特征,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目前的主要观点有:
彼得森提出学习型社会的特征有教育机会应尽可能向大众开放并应延伸到社区、融入社区事务与问题中,同时广泛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而非仅限于教育机构……。
胡梦鲸提出就其实质意义而言,学习社会的本质具有下列特征:学习社会是一个终生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无学习障碍、以终生教育体系为基础的社会。
郝贵生认为学习型社会具有全民性、终身性、自主性、责任性、素质性、科学性、超越性、团体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十大基本特点。
易培强(2003)指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学习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的意义得到升华,形成了较完善的社会学习组织结构。
四、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终生教育的关系
在我国,从1978年开始学习型社会教育***策制定的演化顺序大致是职业技术教育一成人教育一终生教育一终生学习一学习型社会。因此,学习型社会、终生学习与终生教育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和相近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弄清它们的异同无疑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有重要意义。
高志敏认为,三者共同主张教与学的特性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谋求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但从战略选择方面,终身教育是从社会角度出发,终身学习从个人角度出发的,而学习型社会则是前两者的集结过程。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贡咏梅认为,三者在产生的背景、终极目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手段都是相同的,而在具体目标、战略出发点与实施侧重点存在不同。
王丽雅认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升华,终身教育侧重于教育供给,终身学习侧重于学习者个人的内在变化,学习型社会侧重于社会形态的构想。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两者协调配合,最终促进实现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五、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路径和措施
对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下列几点:
第一,颁布相关法律。如美国的《终身学习法》、日本的《关于健全振兴终身学习推进体制的法律》、韩国的《终身教育法》等等。第二,加大学习型社会方面的投资。***府对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是西方发达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经验。第三,建立完善的公共学习场所。西方国家的公共学习场所对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第四,创建新型学习服务机构。传统的学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需要创建学习服务机构。第五,加强学习交流。如今已有超过40个国家举办成人学习周活动,激励人们参加学习活动,获取更多知识。
从国内研究和实践情况看,许多学者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原则、路径、策略和具体对策等进行了研究。典型成果主要有:
刘复兴提出,学习社会的建设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以人为本、社区本位、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动态化、网络化、国家和***府起主导作用等。同时他提出我国学习型社区可能的发展模式:第一,以地域特征为标准,划分为城市型、市镇型和乡村型学习型社区;第二,以主导者和组织者为标准,把学习型社区分为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行***主导型。
秦洁认为,构建学习型小区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并从知识经济、社会结构、个体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必要性,从转变观念提升居民学习力,培育学习型家庭和楼组,创设学习型小区的保障机制,建立小区教育的操作体系等四方面提出构建学习型小区的对策。
高伟总结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社会条件:制度保障和机构保障;学习时间的保障;更新学习理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整合一体的教育与学习网络。
从实践情况看,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建设社会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的先进典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归纳为几个方面:第一,重视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第二,科学构建学习型社会教育体系,形成社会共识,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注重交叉领域;第三,打造学习型社会的良好平台,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配置;第四,积极促进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等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第五,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机制,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保驾护航。
六、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学习型社会内涵、基本特征的理解不尽一致,不同观点间差异较大,因此建立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非常困难,也正因于此,关于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的研究比较少。尽管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提倡建立学习型社会,但没有哪个国家明确建立起一套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目前与学习型社会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一是一些国际组织对一国教育情况进行评估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二是许多发达国家制定的本国终身学习目标或成人教育的有关指标。
国外的典型成果主要有:
OECD于1992年首次出版Education al a Glance:OECD Indicators,该教育发展指标分为教育制度的人口、经济和社会背景;教育的成本、资源和过程;教育的产出;专业术语、注释和一些技术性的信息几个部分。这套指标体系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同时兼顾指标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2006年OECD的教育发展指标分类发生了变化,指标共分四大部分:一是教育机构的产出和学习影响;二是投资于教育的财力和人力资源;三是教育的投入、参与和升学;四是学习环境和学校组织。下设27个指标,修改的指标特别注意了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投入的有效性。
欧盟在2002年发表了《欧洲终身学习品质指标报告书》,报告书的众多专业成员总结出4大类、15个最具有代表性和适当性的终身学习品质的指标,分别是:技巧、能力与态度;条件与参与;终身学习的资源;策略与系统发展。这套指标主要的缺陷是只用15岁儿童的PISA测试反映,忽视了成人学习的产出。
台湾地区在2001年根据“背景一投入一过程一产出”模式组织建立了“台湾社会教育指标体系”和“成人教育指标体系”,其“背景”部分主要包括法令修订,“投人”包括经费、人员、教育机构投入;“过程”上分为活动和参与;最后是“产出”,用文盲率来实现,整个指标体系衔接比较清晰,共33个指标。
就中国大陆而言,较多的是各地区就自身建立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而建立的评估指标以及一些企业制订的学习型企业的评估指标,就学习型社会整体而言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相对较少。典型成果有:何致瑜提出以知识基础、教育能力、学习活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构成要素,下分12个二级指标的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郝克明主持的“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课题中提出了一套12个大类、30个指标的学习型社会评估指标体系;彭家理把学习型社会分为根本目标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目标一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核心目标一构建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并以此为一级指标构建了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体系模型;顾明远、石中英提出了一套由领导和制度建设、学习资源投入、学习机会的提供和公众参与、学习目标4个一级目标,14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我国学习型社会评级指标体系;朱新均从终身学习文化的营造、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服务体系的构筑、合力式机制的形成、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蓬勃开展、社会及成员发展六大方面考虑,构成了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9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不论是OECD或欧盟的教育指标在反应教育产出上均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值,而是通过收集各国现有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依此看一国目前的教育水平如何。而我国的学习型指标体系的设计很多都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七、学习型社会研究的现存问题及未来展望
总体而言,自***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以来,我国对于学习型社会的研究不断深化,也开展了一定的建设实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起步,还处于总体描述的初始阶段。综观现有成果还存在以下不足:
1.理论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目前还处于一种摸索和探讨阶段。对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内涵的研究成果虽多,但学者问尚未取得一致,也没有被明确界定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型社会理论框架体系。
2.缺乏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典型模式、路径的总结归纳和理性分析。目前全国各地均有大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先进典型,但对典型模式、路径的归纳总结不够,同时缺乏对其机理、作用机制等的相关研究。总体而言,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口号形式的多,有应用价值的少。
3.缺乏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评价指标和测度方法的研究,定量化测度研究任重而道远。目前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多数缺乏对其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的分析,没有紧密结合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来进行,选择的指标往往具有随意性,且多数没有对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进行量化判断,也缺少学习型社会建设程度界定和判断标准及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很难形成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针对目前国内学习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今后学习型社会研究应努力做到深化、细化、实用化和可量化,特提出如下建议:
1.深化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框架。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才能将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笔者认为应把学习型社会理论体系框架研究作为重点,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社会特点、基本情况等方面,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理论体系。要增***观领域的研究,探索学习型社会中的人才素质、课堂教学、学校生活等问题。重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必要从各个角度研究学习型社会中的文化、经济、***治等相关问题,为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2.细化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践路径和典型模式的研究。一是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学习型社会的扩展、投入、开发等,重点加强实践问题的对策研究;二是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情、省情、市情,重点加强实证研究,如进行社区教育实验、学校改革实验等,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应认真总结各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归纳典型模式,探讨优化路径,促进研究成果的实用化,更好地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践提供典型借鉴。
教育机构实习总结第4篇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及提升他们的素质,我们通过课堂实践的形式,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与计算机教学进行整合。本文探讨学习迁移理论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指导意义,总结了促进计算机教学中产生学习正迁移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正迁移;负迁移;计算机教学
[中***分类号]TP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84 ― 02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把“掌握某些经验和学习的结果会对以后进行的其它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称为“学习的迁移”,简称迁移,是人类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通常,学生的学习是有计划和有系统的过程,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原有的学习可能促进也可能干扰后继的学习,同时新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又会对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学习策略、品德和态度产生影响。从迁移所能产生的影响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例如:掌握了Excel的If函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的选择分支结构。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例如:VB中允许 “变量隐式声明”,即变量不经过声明就可以使用,则可能干扰了学生对C语言变量声明的学习。许多教育工作者所说的“为迁移而教”实际上就是指正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
将计算机教学与学习迁移理论进行整合有着以下意义:(1)有利于教师把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2)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有利于学习者将习得经验加以概括化和系统化,并应用于不同的实际情境,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1-3〕
二、迁移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学习迁移现象,他们从不同的理论基础出发对迁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迁移的本质、基本过程以及影响迁移的条件等诸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和解释,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迁移理论,如:形式训练说、相同元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说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许多认知心理学家深入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对迁移现象进行研究。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对认知结构及其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变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变量1即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观念,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程度越高、包容程度越广,就越容易同化新知识,亦即越有利于迁移。变量2即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的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如果原有知识按一定的结构、分层次地严密组织好,则在遇到新的学习任务时,不仅能迅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新知识的巩固点,而且也易于辨别新旧知识的异同。变量3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利于促进新的学习,如果原有的知识本身不巩固,则在学习新知识时不但不会产生正迁移,反而可能产生负迁移。〔1-2〕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每一个过程,都应考虑认知结构的构成状况及认知结构变量的特点,充分考虑影响学习迁移的各种因素。首先,影响学习迁移的学习者内部因素有:(1)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旧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而这些知识基础又提供了与新知识相联系的可能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就特别强调对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他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概括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其次,影响学习迁移的外部因素有:(1)要学习的材料本身应具有逻辑意义,它应在人类学习能力的范围之内。当学习材料组织得有意义,认知结构也具备适当的观念,学习材料就对学习者构成了潜在的意义,当学习者具有相应的学习心向时,这种潜在的意义就变成了现实,最终实现了知识的学习;(2)有关学习迁移的许多研究都表明,两种学习材料在客观上的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教学方法、形式应随教学内容、环境的不同而不断改进。〔4-5〕
三、学习迁移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
确立明确、具体和系统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可以使学生对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知识形成联想,即有一个先行组织者。由于任何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的连续、分步构建的过程,因此,某一单元或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从教学系统的这个整体出发,为所要构建的学生心理结构这个整体服务。例如,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C语言教学,应该以实际应用作为最终目标,使学生在学习C语言之后,能够编写适用于本专业的应用软件。而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可以侧重于讲解C语言的编程技术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编写系统软件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基础。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让学生领会基本原理和方法,实现学习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 〔1〕,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是基础的,新知识和新问题的学习研究适应性就会越宽广,产生学习迁移的范围也更广泛。例如,在学习《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时,C语言掌握的越好的学习者就越容易产生迁移,将C语言中的知识应用到数据结构的描述上来。因此,《数据结构》任课教师授课时,也要适当复习一些C语言知识,这样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发生。
2.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在确立了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就要科学选取教学材料以实现教学目标。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1〕,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原理,懂得学科的基本原理就可以使学科内容更易于接受,也就可以得到更广泛的迁移。根据以上要求,我们选择教材时应该注意:1、应该把计算机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在此我们所说的科学成果,不仅仅是指学科的基本原理,它还应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2、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还要注意使用科学的最新成就来代替过时的材料,使之符合科学发展水平。3、精选教材要突出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以及学习材料的应用价值,使之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要求。〔6〕
在选择好教学内容后,我们还要合理组织这些教学材料,其基本标准是:1、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应具有科学、合理的逻辑关系,能体现出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内在关系;2、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应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既要防止严重脱节,又要防止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材顺序一般是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教师如果按照常规的讲授方法,以教材顺序讲授,在讲“计算机基础知识”及“Windows操作系统”时,学习者往往还没有对操作系统及其支持的应用软件有实际的认识。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还不具备同化这些新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条件,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甚至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先讲汉字输入法及Word文字处理,让学生在接触实际操作的基础上产生学习需求,提高学习兴趣。这样一来,老师讲授轻松自如,使教学效果得到了保证。
3.抓住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区分其共性和个性
在教学程序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把学科中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干。在此基础上,再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组织下位结构的教学。同时要注意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以达到“综合贯通”的目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总结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则的迁移。另一方面,在讲解原理时,我们要枚举各种变式,使学生在正确掌握其内涵的基础上能将之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例如,计算机语言的算法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其语法和实现的手段,如果学生已经学习过某一门计算机语言,就很容易在学习另一门语言中产生学习迁移。又如,VB中各个控件具有很多相同的属性,同时也有个别自身独有的属性,如窗体控件和标签控件都具有caption、name、font等属性,而文本框控件同样有name、font等属性,却少了caption属性,多出text属性。通过比较共性和个性,可以避免新旧学习之间的干扰,有利于促进学习新知识时产生正迁移。
4.启发学生概括总结所学内容
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几门课程的具体知识与技能,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便对后继学习产生比较广泛的一般性选择。根据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越有利于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因此,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总结的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则的迁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讲解原理、原则时,要列举具有概括性的例子,枚举各种变式,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使他们在遇到该原理、原则适用的新情境时,能准确运用原理、原则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增加感性认识,才能真正领会课堂上学习的新知识和基本的思维方法,从而避免负迁移的产生,实现将所学的原理、原则正迁移到计算机新知识的学习中去。〔7〕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整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习的正迁移,避免或减少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并将课程整合的理论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脑海之中。初步的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整合其它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1-120.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7-110.
〔3〕王金钊.浅析迁移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3,(03) :77.
〔4〕张志洁.计算机教学与教育心理学整合的探讨〔J〕.现代远程教育,2006,(06) :51-53.
〔5〕荆卫东,陈桂芳.奥苏贝尔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13-15.
〔6〕李海兵.学习迁移理论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04) :97-98.
教育机构实习总结第5篇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这种情境有助于学习把握知识结构;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习者在学习的全过程中相互协作,互相促进,既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可以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商讨,也可以是学习者的自我商谈;所谓意义建构是学习者深刻理解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大脑中长期存储形成“***式”,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总之,学习者在预先设定好的情境下,通过会话等相互协作,相互协商,完成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以学习者为学习的主体,以教育者为主导。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育者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搜集信息和资料,积极分析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所学习内容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并认真地思考,主导完成意义的建构。教育者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创设适当的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合理指导,帮助学习者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ScaffoldingInstruction)、抛锚式(AnchoredInstruction)、随机进入(RandomAccess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1)搭建脚手架:根据当前学习内容,建立概念框架。(2)创建情境:将学习者逐步引入创设的学习情境。(3)***探索:首先由教育者启发引导,然后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教育者要适时、适当提示帮助,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4)协作学习:可以是小组内的协商、讨论,也包括学习者内在的自我协商自我讨论。学习小组的协作学习注重沟通和分享,在集体智慧中完成意义建构。自我的协作学习旨在学习者的自我总结自我提升。(5)效果评价:此次学习过程是否成功完成意义建构,是否提升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抛锚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2]:(1)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习者进入问题情境。(2)确定问题:所谓的“锚”就是问题,“抛锚”就是确定问题,抛出问题,启发学习者思考探索。(3)自主学习:学习者针对上一环节所抛出的问题,***思考,***探索,自主学习,教育者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4)协作学习:通过讨论学习、交流分享,不断地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5)效果评价:观察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和帮助,帮助学习者不断地自我提升。随机进入式即学习者带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侧重点,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进入同样的学习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多次进入使得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3]。
2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Thefeatureofcomputercoursesandtheproblemsintheteaching)
现有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其他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教学内容层次化不足不能因材施教、课程设计枯燥乏味,导致学习者学习兴趣不足等,还存在由于计算机课程本身的特点而带来的特性问题。计算机课程与传统的物理、化学等课程不同,不能遵循人的自然思维去学习,必须站在计算机的角度思考问题,遵循计算机的规则解决问题,整个思维方式与学习者从小建立起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以致学习者无法融入到计算机世界。所以其他课程教与学的方式忽视了思维方式的培养,并不适用于C语言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课堂教学。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及语法规则是基础,而程序设计则是能力层面的问题。现在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基本概念及语法规则,而忽略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忽视了编程思想的培养及动手能力的提高。例如C语言教学中的循环结构,大多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先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语法规则,接下来给出简单示例,叫学生模仿之。这种教学方式固然存在简单、严谨等优点,但是却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创新能力[4]。
3计算机语言课堂教学设计创新(Theinnovationofthecomputercoursesdesign)
3.1基本思想及创新点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全新的、生动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设计中主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主要创新点是“双线索式头脑风暴法”。以C语言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为例,在学习循环结构之前给出明确的任务,譬如给出“采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确定多人中谁是犯罪嫌疑人?”这个例子,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以此为整个课堂设计的事务线索,结合以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为知识线索,使得学习者循着事务线索逐步推进知识线索的探讨,随着知识线索的推进又更进一步深化事务线索,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紧紧抓住学习者的思考方向,逐步形成编程思维,在解决实际事务的同时完成知识方法的学习,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引入“头脑风暴”的概念,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集体讨论,畅所欲言,相互感染,形成热潮,激发灵感,引导学习者沿着事务线索和知识线索这双线索逐步展开讨论、实作、总结、再讨论、再总结、再实作……最终得出结论“谁是犯罪嫌疑人”,完成事务线索,并且掌握循环程序设计方法,形成意义的建构,整个过程中教育者注意引导学习者创建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注重编程思想的培养。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创新点如***1所示。
3.2教学设计实施环节(1)创设情境,给出案例,确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2)主持学生初步讨论,建立概念模型,建立逻辑思维方式。(3)给出知识背景,提供程序设计方法的规则及示例,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持讨论,总结知识点、语法规则及设计方法。(4)采用头脑风暴式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讨论过程中激发的个人竞争意识以及热情渲染带动的联想反应,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提供知识点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5)讨论之后,进行小总结,初步给出编程方案并上机实作,逐步调试程序。(6)重复第四第五环节,直至得出结论。如***2所示。(7)效果评价。通过个人总结和小组总结,评价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一方面是学习能力的评价,帮助学习者不断地自我提升。
4结论(Conclusion)
教育机构实习总结第6篇
今天,我们召开区委编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总体安排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对我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部署。
刚才,我们书面传达了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我办的实施方案和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后面,区委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成员郭发荣同志还要对我办开展主题教育提出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讲4个方面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的报告指出,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体***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在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彰显了我们***执***为民的初心、勇于自我***的恒心和夺取伟大胜利的信心,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治任务,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教育,干部的***治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管***治***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员教育管理,基层***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紧盯区委中心工作,精心做好全区各级行***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工作和机构编制工作等各项工作。但是,与区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理论武装时紧时松,理论指导实践还不够,***建工作缺乏创新意识,甚至有的同志面对矛盾问题缺乏动真碰硬的勇气,担当还不够。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理论强***,引导广大***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组织***、制度治***同向发力,坚持标本兼治、更加注重治本,坚决整治影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向纵深发展。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员干部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激发广大***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进取的积极性,传承发扬***传统和优良作风,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确保各项任务都能够落地生根。对此,大家要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饱满的***治热情、强烈的使命担当、扎实的工作举措,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第二,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各项重点工作
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大家要始终紧扣根本任务,聚焦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措施,特别要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推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有机融合,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一要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内容上,要把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认真学习***的报告和***章***规,深入研读《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广泛阅读***史和新中国史等,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特别是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方式上,要坚持以自学为主,列出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认认真真学原著悟原理,并在9月底前集中一周时间,采取集体学习、交流研讨、举办读书班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同时,要深入开展传统***教育、时事***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二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及区委要求,以及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掌握实情、分析症结、破解难题。要提前制定周密的调研计划,带着问题出发,多到问题突出和矛盾集中的地方,多到帮扶村、联系户中走访调研,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要在10月下旬前召开一次成果交流会,班子成员交流成果,主要负责同志逐一点评,切实把调查研究的过程转化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全区机构编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三要全面深刻检视问题。办公室领导班子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决策部署,对照***章***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采取自己找、群众提、集体议、上级点等方式,找一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存在哪些差距,从思想、***治、作风、能力、廉***方面,特别是从主观上、思想上进行深刻检视剖析。班子成员要立足本职岗位,着眼于群众期盼,结合分管工作,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深查细摆思想问题、工作问题、作风问题等。***员干部要对照***章规定的***员条件和义务权利,对照***规要求,自觉查找***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群众、遵守纪律、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10月底前要形成检视问题清单。检视问题这项工作,决不能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决不能以上级指出的问题代替自身查找的问题,决不能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决不能以工作业务问题代替思想***治问题,决不能以旧问题代替新问题。
四要全力做好整改落实。办公室领导班子要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对照检视问题清单、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班子成员要建立整改台账,***员要列出整改清单,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各位***员要至少参加1次志愿服务,为身边群众至少办1件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要按照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8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采取项目化方式,逐项推进专项整治。要注重健全制度,围绕问题的整改,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另外,主题教育结束前,办公室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员;领导干部要通过自身素质提升、解决问题成效、群众评价反映等方面,客观评估主题教育效果。以上这些工作,都是主题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家务必要结合实际,细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第三、统筹做好办公室各项业务工作
开展主题教育,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效果。大家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主题教育和做好办公室各项任务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以工作实绩体现主题教育成效。
一要巩固工作成果,持续深化全区机构改革工作。细化完善措施,持续加劲用力,切实做好机构改革后续工作,督促全区涉改部门贯彻落实“三定”规定,优化重构内设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整理机构改革各项台账资料,认真总结机构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巩固拓展机构改革成果。深化城市管理等其他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按照省上指导目录,清理规范全区5个领域综合行******事项,精简和规范行***处罚事项。探索建立体现综合行******特点的编制管理方式。同时,扎实开展全区乡镇机构设置、编制使用管理和人员结构现状专题调研,为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奠定基础。
二要坚持分类施策,切实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以事业单位机构整合为抓手,加大“小、散、弱”撤并力度,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公益属性。对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通过整合机构、优化职能和人员配置,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研究探索理顺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职责关系,逐步实行管办分离,推动去行***化,破除逐利机制。同时,推进生产经营事业单位改革。坚持事企分开、分类推进、先易后难的原则,拓宽改革思路,采取转企、撤销、剥离经营职能后与其他事业单位整合、转为企业、转为公益服务机构等方式,稳妥有序推进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2020年底完成改革任务。
三要严格控制总量,盘活用好各类机构编制资源。严控机构编制总量。严控机构编制总量。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要求,加强统筹,坚持原则,严把关口,牢牢守住全区机构编制“底线”,确保******机构、事业单位等所有用编均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调剂使用,不突破省上核定的全区编制基数。盘活机构编制存量。采取机构撤一建一、撤多建少,编制减上补下、总量内调剂等办法,积极探索跨层级、跨部门调剂使用编制,适时整合职责交叉、任务萎缩的机关事业单位,核减收回人员编制。坚持该减的减,对管理手段升级、职责任务变化,可以有效腾出编制资源的部门和领域,加大精简力度。坚持该加的加,严格审核部门提出的机构编制事项,对确需保障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予以切实加强,提高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水平。创新编制管理方式。树立各类编制资源“一盘棋”意识,继续实行空编动态统筹管理,打破编制部门化、单位化堡垒,编制随职能职责变化按程序进行相应调整。进一步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潜力,减少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更多地管总量、管标准。坚持约束增编、规范用编,优先保障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用编需求,推动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和民生、教育、扶贫等重点领域倾斜。建立领导职数台账。按照省上安排部署,全面梳理全区各部门内设机构设置、领导职数配备情况,研究提出进一步规范的意见建议,做好区级******部门科级领导职数报备工作。建立区级副科级以上领导职数管理台账,按季更新完善,经区委组织部审核把关后报送市委编办。研究制定我区机构编制申请事项和执行情况评估的实施意见。
四要全面推动从严治***向纵深发展。要牢固树立抓好***建是最大***绩的理念,认真落实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的***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遵守***治纪律和***治规矩,做到对***忠诚。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切实把***的***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发展机构编制事业的强大动力。坚持***管干部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完善从严管理干部体系,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干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要持续加大***风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严格落实组织约谈、述职述廉、警示教育、报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等制度,强化***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营造风清气正***治生态。
第四、进一步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办公室各位同志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主题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组织领导,我们办公室已成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主题教育的综合协调、推进落实、督促指导等日常工作。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与区委组织部的沟通衔接,按照上级***组织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好各项“规定动作”,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办公室各股室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做好活动的协调服务和推进落实。
二要注重统筹推进。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积极借鉴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不断增强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区委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同当前各项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把这次主题教育当作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把主题教育激发出的激情热情转化为狠抓落实的强大动力,真正把主题教育的成效体现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上。
教育机构实习总结第7篇
关键词:教学实习 质量监控 理论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工作自开展以来在培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实习的质量监控是保障教学实习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是在宏观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理念下,为促进和保障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而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亲自前往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对教育实习工作负责人和指导教师进行调查;资料分析法{、:对近3届实习生的实结资料进行分析,对涉及质量监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汇总。
二、结果与分析
本文从系统论、整体论的角度出发,提炼了多方观点,汇总出了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即理念系统,组织系统,规范系统,实施系统,信息系统和评估系统。
1.对构建教学实习质量监控理念系统的研究
教学实习质量监控理念系统由质量观念、质量原则和质量规格组成。质量观念即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同时培养思想品德、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全面能力。遵循教学实习的基本规律,制定出了科学性、全员性、全面性、可行性、激励性和可持续性这六条质量原则。规定出质量规格,是教学实习的目标指向,即使学生完成向教师角色的转变。
2.对构建教学实习质量监控组织系统的研究
教学实习质量监控组织系统由体育教育专业二级管理学院、教学实习办公室和年级办公室三级管理构成。该组织系统分三级管理,各级之间层层递进且相互衔接,各监控主体的权、责、利划分合理,有机结合。组织系统机构为二级学院、实习办公室、年级办公室。负责内容分别为实习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改革发展、实习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保障、实习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总结反馈;负责人为分别为教学院长、实习办公室主任、辅导员老师
3.对构建教学实习质量监控规范系统的研究
教学实习质量监控规范系统包括质量标准、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三个内容。规范系统是整个质量监控系统的核心内容,它的设定直接体现了教学实习的质量监控水平的规范度。在实习生实习过程中,对实习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状况都具有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和认定标准,每一个环节都匹配着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教学实习的工作机制遵循了全面性、主体性和实效性的原则。[2]
教学实习质量监控规范系统内容设置:规范系统内容为1、质量标准;2、规章制度;3、工作机制。内容细则分别为1、实习准备考核成绩;实习过程中的定性评价结果和实习后的实习成绩;2、《教学实纲》、《实习生手册》、《实习生实习生活管理制度》、《实习生听看课制度》、《实习指导制度》;3、计划与实施两条线,指导与监督两把手,总结与反馈两面镜。
4.对构建教学实习质量监控实施系统的研究
教学实习质量监控实施系统的主体内容,包括人员管理、物资利用和程序操作三个内容。实施系统贯穿整个教学实习过程,它有效地链接了其它系统,使整个质量监控的目标和效果得以实现。
教学实习质量监控实施系统内容设置:实施系统内容为:1、人员管理;2、物资利用;3、程序操作。内容细则分别为:1、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实习质量监控小组,实习管理督导小组,实习指导反馈小组,各小组权责明确,各司其职。2、协调和分配各种教学资源:场地、器材、设备、影音资料等。3、实习前调研――实习准备(各种培训及考核)―― 第一阶段实习(各种指导、检查和反馈)――中期调整(实践指导课)―― 第二阶段实习(各种指导、检查和反馈)―― 实结(各种总结会、评定成绩、表彰优秀)。
5.对构建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信息系统的研究
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在整个质量监控系统中起重要的衔接和导向的作用,它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三个内容。成立的教学实习管理督导小组和指导反馈小组在信息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该系统主要通过各种调查渠道来了解实习基地和基层教学对实习生能力素质的需求,以及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经反馈调整得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再反馈给实习基地或实习生。
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内容设置:信息系统内容为1、信息采集;2、信息处理;3、信息反馈。内容细则分别为:1、通过实地考察、电话访谈、发放问卷等形式调研实习基地需求、实习生能力素质与基层教学需要的契合度、实习生实习表现的优缺点等;2、将采集的实习信息按层面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书面报告;3、将原始采集的信息反馈至组织系统,经处理后再将调整或改革的方案方法反馈至实习生或实习基地。
6.对构建教学实习质量监控评估系统的研究
教学实习质量监控评估系统是衡量教学实习完成质量的手段,它包括评估形式、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三个内容。教学实习评估形式多样,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保证了评估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实效性。
教学实习质量监控评估系统内容设置:评估系统内容为:1、评估形式;2、评价标准;3、考核制度。内容细则分别为:1、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2、实习生的教师基本能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标准;3、积分制(实习准备考核采用),指导教师个人评分制和实习基地总体评价制。
三、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中,理念系统是目标指向,组织系统是监控主体,规范系统是质量保障,实施系统是主体核心,信息系统是链接导向,评估系统是衡量方式。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们处于一个动态的运行机制中。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随着教学实习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要及时对所属的六个子系统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各系统的发展既要保证均衡性,还需要突出重点。
参考文献:
[1]王万刚,胡先富,袁亮.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58-59.
[2] 田彩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