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案第1篇
>> 《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 《智取生辰纲》“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多媒体教学例析 例谈信息技术在《智取生辰纲》教学中的应用 从《智取生辰纲》看名著教学如何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智取生辰纲》自主学案 《智取生辰纲》(选段)阅读练习 刍议《智取生辰纲》的写作特色 听《智取生辰纲》有感 如何由《智取生辰纲》了解《水浒传》 浅谈《智取生辰纲》中的悬念设置艺术 《风筝》教学内容述评 绿豆生辰纲 又失生辰纲 《皇帝的新装》教学内容述评 《范进中举》教学内容述评 《木兰诗》教学内容述评 杨志丧失生辰纲的背后 《五柳先生传》教学内容述评 《故都的秋》阅读教学内容述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王保兵.《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57692.htm
[3] 周登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http:///news/53866.htm
[4] 刘昌国.《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53763.htm
[5] 施正同.《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47637.htm
[6] 邱刚.从“智”切入――《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计.http:///news/41802.htm
[7] 张连生.《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21225.htm
[8] 陈暾.《智取生辰纲》创新性学习教学设计.http:///news/16862.htm
[9] 黄先超.《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13722.htm
[10] 唐莉.《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7933.htm
[11] 沈卫东.《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7728.htm
[12] 王祥.“浅入深出”亦功夫――《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及反思[J].文教资料,2012
[13] 刘宏业.《智取生辰纲》创新教学设计[J].教研天地,2011
[14] 葛民越.《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
[15] 刘宏业.资料助读 巧设情境――《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1
智取生辰纲教案第2篇
关键词: “浅入深出” 《智取生辰纲》 教学案例
关于《智取生辰纲》这篇名著节选,历代名家早有定论。因此在备课设计时,我决定从“英雄精细”这一文眼切入,通过初读全文明文眼、精读片段品细节、深入文本悟构思三个环节读懂耐庵妙笔。但学生在一开始就没有按照我的思路学习。
师:有些书自诞生之日起就令人百读不厌,且常读常新,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这样一部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清代小说评论家金圣叹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今天我们学习节选自其中的《智取生辰纲》,共同体会其百读不厌,且常读常新的魅力。
生:故事早就听烂了,无非就是吴用等巧用计谋夺了生辰纲。
他的话随即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肯定。这个环节是我在备课时所没有预想到的,究其原因是学生们按常理由课题切入,忽视了课文作为节选前后的内容。这些已有知识是学生在对文章最初把握的基础上所得到的一个原始、本色的印象,而且“巧用计谋夺了生辰纲”正是全文重点。直觉告诉我,也许这个“用计巧夺”是一个值得好好咀嚼的背景知识。于是我决定尊重学生阅读的体验,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
师:吴用等是怎样巧用计谋夺了生辰纲的?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能不能结合“三十六计”来解读吴用的智取之“智”?
学生的积极性明显被调动起来:
生1:相对杨志和众***汉夏日炎炎下肩负重担、吃苦受累,吴用等却是“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这自然是为了打消杨志的疑虑,同时也可谓是“以逸待劳,坐享其成”。
生2:见杨志赶入来,七个人齐叫一声……杨志道:“原来如此。”这里的语言描写可谓做足了“颠倒”学问,可说是“假痴不癫,装疯卖傻”。
生3:“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口唱山歌,慢悠悠地走上冈子来。实则“卖酒作饵,暗渡陈仓”。
生4:待到那七个客人自取瓢来,“开了桶盖,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此处“吃酒迷惑”,恰恰应了“抛砖引玉”的计策。
生5:黄泥冈上,这一出经典的动作描写:一人“还”钱,一人去“揭”盖,“兜”了一瓢,那汉去“夺”。这边一个客人走将出来,又是一连串的动作“抢”、“夺”、“倾”、“丢”,可说是“偷梁换柱,巧妙下药”。
生6:在杨志同意买酒后,挑酒汉又故意不肯卖,还对杨志反唇相讥:“这酒里有蒙汗药。”这样“将卖不卖”,正合了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
生7:酒一吃下,大功告成,杨志一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贩枣子的客人,则从容地将十一担金珠宝贝装入车内,遮盖好了,幽默地说一声“聒噪”,便一路胜利归去。可谓是“走为上计,溜之大吉”。
……
师:是啊,这些细节环环相扣,何尝不是“八计连环,智取生辰”。让我们也间接地感受到了英雄们的智慧。
课上到这儿,学生对“智取生辰纲”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课文的意蕴还没有真正体会。怎么突破这个瓶颈,让学生走出浅读的误区?我决定继续在“智取”上做文章:英雄们的智慧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事。但是请大家深入细想一下,也就是一次抢劫,为什么设计得如此富于技术含量?
生(杂):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精明能干的杨志。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所以一路精心安排,如扮作普通客商,悄悄赶路;根据不同地形,更改行路时间……
师:所以文章写英雄们的智慧也是对精明能干的杨志起到——
生(齐):衬托作用!
师:对此,清代小说评论家金圣叹早有定论:文章“写杨志中计,文虽少,是正笔;写吴用用计,文虽绚烂纵横,是闲笔”。可见如此构思,尽显衬托之妙。(板书:英雄衬英雄,细节中尽显杨志英雄精细。)
课上到这儿,学生已突破浅读的误区,达到“杨志英雄精细”这一文眼上来。可是,怎样促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呢?我决定继续在“杨志”上做文章:杨志失了生辰纲,仅仅是因为吴用等智胜一筹吗?
同学们踊跃发言:也因为运送队伍内部,杨志与都管、虞候和众***士的矛盾。
生1:老都管道:“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老都管又道:“且耐他一耐。”这里一语道破天机:“须是相公当面分付。”可见相公待见,所以不做声,否则哪有他做大的份儿。口中“且耐”,实则小觑之意,夺权之心。
生2:“那十一个厢禁***口里喃喃呐呐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一句禁***,一句虞候,一句都管。内部矛盾已无从调解。
生3:杨志道:“你也没分晓了!”……老都管道:“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现在杨志还敢讲出“你也没分晓了”之类指责的话。不过老都管一句话中两个“自”,却是奥妙无穷,早把“我”、“你”分得清清楚楚。矛盾已然表面化了。
生4:老都管喝道:“杨提辖……值得恁地逞能!”这是老都管表演得最为出彩的地方。言语之间,老奴托大,何等轩昂,又何等出丑。
生5: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此时已完全是训斥口吻,飞扬跋扈致极。
智取生辰纲教案第3篇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农民***”?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范文五:《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着,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着”。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河南安阳殷都区殷都实验中学六年级:孟世杰
智取生辰纲教案第4篇
关键词:名著阅读 兴趣 语文教学 成长教育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年的探索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有一定的作用。
一、巧用教材,悬念激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著的节选,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兴趣的钥匙。比如我在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我以这样方式导入:“七百年前,在一处名叫黄泥岗的松树林里,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抢劫诈骗案。其涉案金额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作案手段之奇堪称一时之绝。然而七百年过去了,当初的主谋依然还得到人们的称颂,参与的案犯还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今天我们把这件案子再翻出来,拿到阳光下,看个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把故事转换成案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用破案的方式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接着抓住一个“智”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同学们,这么高明的作案手段,可见其“智”不小,所以课题名为“智取生辰纲”。那么,作案人‘智“在何处呢?被劫人是否无“智”呢?下面我们来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一连串的设问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借用媒体,营造氛围
现代社会,各种媒体传播着大量的信息,有许多是可以被语文教学所利用的新型资源,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采用了播放《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的形式导入课题,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三、家校联手,课外积累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资源,与家长联手,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这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到书店精心挑选书籍的时候,在墨香四溢的环境中,徜徉在《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的美妙天地中,与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罗贯中亲切交谈,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欲罢不能;因此,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促M孩子的心灵、人格和情感正常地发展。家校合作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数量显著提高,而量的积累必然带来质的飞跃。
四、班级阅读,交流骈进
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磨练他们的阅读意志,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实现名著的“悦读”。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我要求学生学期始每人上交一本名著充实班级书香园地,这样每位学生就可以读到几十本名著。每周进行一次名著阅读心得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活动设计可以是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孔子”、“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交流读书成果;也可以是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还可以是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读书视野,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想。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为了让他们一直保持这种兴趣,我还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1、扩大阅读量。阅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超越自身经验局限,体验更多的美与智慧的精彩和丰富。这不仅能增长见识,提高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更好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增强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使学生一直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加强信息交流和文化熏陶。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捕捉各种信息,如时事新闻、科技发展、重大活动、身边变化等,经常就这方面内容进行交流。同时,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引导孩子多读古典名著。
(二)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
利用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时,符合时宜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赏识,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堂里应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讲得太精彩了,一定看过很多名著”不错,你比刚才进步多了“你的观点与众不同,肯定读过很多书”“你真的很有创造性,连老师也没想到,你一定在课外书中吸取了很多的精华”……真诚的赞美,细心的呵护会进一步促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闪耀,使学生的口中不断飞出鲜活的富有灵性和创造性的语句,他们在课堂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后,会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名著的阅读中去。
(三)将名著阅读与学生成长教育紧密结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对他们的教育至关重要,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育阶段,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会让他们做出超出常人的行为,而我国现阶段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又很薄弱,尤其是初中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的黄金阶段,法制教育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上延伸对学生的成长教育,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我在《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又一次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利用前面把故事转化成案件的模式设置这样的导语:“前面我们讲到,涉案主谋和他的同伙七百年的今天还是人们心中的英雄,现在同学们明白了吧,晁盖等人“智取”了生辰纲,真是大快人心,同学们,如果在今天,你们赞成他们的做法吗?(赞成的和不赞成的罗列自己的理由,充分辩论,在辩论中让思维碰撞出火花。)”通过辩论,让学生了解在现今的法治社会应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荡涤灵魂,陶冶情操,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非一朝一夕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探究才能让“兴趣”这颗种子深深地扎在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聂红珍:《谈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课程资源,2014.)
智取生辰纲教案第5篇
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2分)
(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
(选自200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本题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设置,涉及了两部文学名著中的部分重要情节中的主要人物,来考查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
国家***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书和报刊。其中,建议学生阅读的长篇文学名著包括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解答此类问题,如果说有诀窍的话,只有一个,就是要切实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从目前中考试题来看,此类考题难度不大,一般仅要求考生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了解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记住主要人物和典型事件即可。
就这两道题来说,读过原著的考生,正确解答并不困难。《水浒传》第十六回题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看上去好像吴用组织领导了劫取生辰纲的行动。其实,考生如果浏览过本回内容,应该明白,吴用只是周密策划了这次行动的步骤,而晁盖才是真正的领导组织者。孙悟空"大闹五庄观",是《西游记》中一个有名的故事,见于原著第二十五回。相比之下,这道题的难度较前一道题要低些。
从2003年其他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同类试题出现的情况来看,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可能成为今年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热点。希望同学们重视课外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按《大纲》或《课标》提供的书目进行阅读。
相关链接
1."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2分)
(选自福建福州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2.(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2分)
(选自黑龙江省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3.下面三部古典名著你读过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各写出一个你熟悉的故事。(小学、初中课文中的故事除外)(3分)
例:《红楼梦》 葫芦僧断案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选自浙江绍兴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4.文学常识(2分)
(1)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的甬剧《典妻》是根据柔石的小说《――――》改编和创作的。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本题为加分题,每写对一组加1分,加满2分为止。)
成语:――――――――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选自浙江宁波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5. 在你读过的中外文学名著中任选一部(本),按照要求填写下表。(4分)
(选自贵州贵阳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6.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选自江苏南京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智取生辰纲教案第6篇
【摘要】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学生能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方面对文本有较高、较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型的阅读能力,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景,探究问题,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研究性学习,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 阅读主体性;审美独创性;创设问题;合作探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它主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建构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探究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问题来研究。研究既可以是个体的学习,也可以是集体的协作、讨论、交流。同时教师适当的提供指导与帮助又是必要的,尤其当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出现断层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困惑。这种阅读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特征的具体体现。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课标”对小说的要求是考查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小说在语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可读性都很强,研究性阅读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小说较之其他文体更适合成为学生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载体。学生若是能以小说为载体,在研究性阅读方面取得较大的收获,那么他们就能对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与体会,进而将小说的研究性阅读方法带入到其他文体的学习,从而全面提高个人语文素养,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建构者,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所在。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学生能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方面对文本有较高、较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型的阅读能力,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景,探究问题,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研究性学习,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有助于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去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市片段教学示范课展示,回校后将示范课《智取生辰纲》的片段教学内容在课堂阅读教学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主要讲述了一个两路英雄斗智斗勇的故事。小说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刻画两组人物形象:一组是以杨志为首的押送队,一组是以晁盖为首的八位好汉。本篇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明白,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是解开杨志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鉴赏小说的基本途径之一,更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小说涉及的人物众多,课文节选部分对杨志押送生辰纲之前的故事又未作必要的交代。倘若有学生没有完整阅读过《水浒传》,那么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就容易导致学生在人物形象的感知上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也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上另辟蹊径,以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激发学生阅读鉴赏小说的兴趣,回归阅读主体性,触摸作品的主体灵魂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但是我校地处城郊,许多来自农村地区的农民工子女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经济购买能力低,家无藏书,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水浒传》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但多数学生还没有完整看过一遍,为弥补品读文本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准备阶段笔者准备了大量的视频资源,利用中午、自修课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电视剧以其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文本内无声的语言符号被演化为活生生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视听的感受,弥补了品读文本的不足,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鸣,自然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同时笔者在班级里还掀起一个“水浒英雄故事会”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在每天的晨读上,要在班级讲台上讲讲自己喜欢的一个水浒英雄故事,而且不能重复别人讲过的人物,这样多数学生会有一种紧迫感,因为他之前准备的一个英雄故事可能在前一天会被同学讲到,这就得迫使越后面的学生越要通读整本名著,才能讲出和别人不同的英雄故事。讲故事竞赛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活动结束后,很多学生对老师纷纷表示自己以前从未有过这么详细地阅读一本名著,这次体会到以前从未有过的一种读完名著的荣耀感。这样老师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自觉去看其他名著,学生就易接受了。这种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的阅读方式,更能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为此,笔者认为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就应该把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朝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发展。它在再现研究性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可以归结为这么几个小点:1.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失去主体性的原因;2.要巧妙设计让学生回归阅读主体性;3.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回归的余热性;这也就是新课标中指出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二、发挥教师诱思探究能力,架设可持续性发展平台,追求阅读主体的审美独创性
小说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学生阅读小说主要是依靠个体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社会阅历来完成的,以期和作者达到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但多数学生因年龄、生活阅历上的限制,不能走进人物,导致无法从主观情感上融入作品,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把诱思探究带到课堂上,诱思探究的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只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能为思维已经出现断层的学生架设起可持续性发展平台,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得以深入,为继续研究、捕捉文本背后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指明方向,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五官并用、亲身体验、***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从而展现阅读主体的审美独创性。那么,在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诱思探究方法有哪些呢?现结合《智取生辰纲》一文谈谈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联系小说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智取生辰纲》一文里,杨志在押送生辰纲的路上为何对***士要求苛刻?学生在探究这点问题时都只看到了杨志怕半路被人劫了生辰纲这点原因,至于为什么怕?多数学生是没有深究的。这时教师就要诱导学生思考:如果杨志失了生辰纲他的命运会怎么样?他为何如此看重这次押运任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小说背景,创设问题,将学生原本停留在文本的平衡的知识结构打乱,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问题的框架,重新激发阅读主体的审美独创性。这样学生就会跳出文本的束缚,对原著展开深层次的解读。通过细读原著、深层解读,更好地把握文章暗含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因此,杨志对***士要求苛刻的原因很快就被学生探究出来了,即杨志本是将门之后,“封妻荫子”是杨志的人生目标。如果顺利押送完生辰纲这趟任务,他就能受到封赏,可以弥补之前丢失花石纲的过错,光宗耀祖了。
第二、抓住矛盾冲突,品味关键语句。
《智取生辰纲》一文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双方可谓斗智斗勇,明暗线交织。学生在分析矛盾冲突时既能看到杨志和晁盖的矛盾,也能看到杨志和众***士的矛盾,但在具体分析杨志和众***士为什么会产生矛盾时,学生的答案也仅停留在文本里提到的“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杨志的性格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了内部矛盾的激化,为生辰纲被劫惹下了祸根。倘若教师进一步深究:众***士为什么不听杨志的话?杨志身为领导,为什么不能阻止众***士喝酒呢?学生的思维在这些问题上就产生了胶着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以协作探究的态度参与学生讨论,通过问题组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语句来解答这些疑问,如问题组合一:老都管年纪大,为何梁中书要安排他随行,岂不是累赘?老都管对杨志的态度如何?问题组合二:杨志为何怕老都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志怕老都管?这两组问题是笔者结合之前学生的回答进行筛选、整理、组合起来的。围绕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查找、争论、探究。在仔细阅读原著,细细品味文中关键句后,学生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的见解:其一,老都管是梁中书安排在队伍中监视杨志的,理由是梁中书没有完全信任杨志,梁中书是用其艺而疑其人;其二,杨志当初受命之时,曾对梁中书说:老都管“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的奶公,倘或路上与小人鳖拗起来,杨志如何敢与他争执得?”说明他确实对老都管心有余悸;其三,课文第2段写***健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听了后说:“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这表面是帮杨志做思想工作,其实在表明他才是队伍中的领导;其四,老都管开始还对杨志有所忍耐,但后来就忍不住了。来到黄泥冈前,杨志对着***健“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时,“老都管喝道:杨提辖……”这段话就能看出他在仗势欺人。尤其一个“喝”字,说明他根本没把杨志放在眼里,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其五,对老都管的咄咄逼人态度,杨志只是说:“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哪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轻声细语地解释,说明他不敢得罪他;其六,杨志看到众***健都到松林树下睡倒了而喊“苦也!”这“苦也”是他置身多种矛盾之中备受煎熬的集中释放,是被官僚所逼发出的悲怆之音,是英雄无路壮志难酬的凄凉挽歌,是残酷的现实与强烈的官欲在杨志头脑中矛盾的反映。由此,我们发现当老师通过适当的点、拨、导、引后,学生的灵智就开启了,求异、求新的思想就不断地迸射出来,整堂课就充满了阅读主体的审美性。
以上仅是笔者参加片段教学后,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方面的粗浅探索。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笔者进一步认识到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学习主体,同时也要能意识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才能融会贯通学到新知识。总之,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还有许多新的领域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津.《智取生辰纲》鉴赏——《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第16期
智取生辰纲教案第7篇
【关键词】阅读主体性;审美独创性;创设问题;合作探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它主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建构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探究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问题来研究。研究既可以是个体的学习,也可以是集体的协作、讨论、交流。同时教师适当的提供指导与帮助又是必要的,尤其当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出现断层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困惑。这种阅读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特征的具体体现。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课标”对小说的要求是考查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小说在语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可读性都很强,研究性阅读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小说较之其他文体更适合成为学生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载体。学生若是能以小说为载体,在研究性阅读方面取得较大的收获,那么他们就能对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与体会,进而将小说的研究性阅读方法带入到其他文体的学习,从而全面提高个人语文素养,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建构者,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所在。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学生能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方面对文本有较高、较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型的阅读能力,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景,探究问题,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研究性学习,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有助于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去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市片段教学示范课展示,回校后将示范课《智取生辰纲》的片段教学内容在课堂阅读教学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主要讲述了一个两路英雄斗智斗勇的故事。小说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刻画两组人物形象:一组是以杨志为首的押送队,一组是以晁盖为首的八位好汉。本篇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明白,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是解开杨志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鉴赏小说的基本途径之一,更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小说涉及的人物众多,课文节选部分对杨志押送生辰纲之前的故事又未作必要的交代。倘若有学生没有完整阅读过《水浒传》,那么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就容易导致学生在人物形象的感知上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也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上另辟蹊径,以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激发学生阅读鉴赏小说的兴趣,回归阅读主体性,触摸作品的主体灵魂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但是我校地处城郊,许多来自农村地区的农民工子女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经济购买能力低,家无藏书,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水浒传》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但多数学生还没有完整看过一遍,为弥补品读文本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准备阶段笔者准备了大量的视频资源,利用中午、自修课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电视剧以其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文本内无声的语言符号被演化为活生生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视听的感受,弥补了品读文本的不足,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鸣,自然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同时笔者在班级里还掀起一个“水浒英雄故事会”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在每天的晨读上,要在班级讲台上讲讲自己喜欢的一个水浒英雄故事,而且不能重复别人讲过的人物,这样多数学生会有一种紧迫感,因为他之前准备的一个英雄故事可能在前一天会被同学讲到,这就得迫使越后面的学生越要通读整本名著,才能讲出和别人不同的英雄故事。讲故事竞赛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活动结束后,很多学生对老师纷纷表示自己以前从未有过这么详细地阅读一本名著,这次体会到以前从未有过的一种读完名著的荣耀感。这样老师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自觉去看其他名著,学生就易接受了。这种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的阅读方式,更能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为此,笔者认为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就应该把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朝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发展。它在再现研究性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可以归结为这么几个小点:1.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失去主体性的原因;2.要巧妙设计让学生回归阅读主体性;3.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回归的余热性;这也就是新课标中指出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二、发挥教师诱思探究能力,架设可持续性发展平台,追求阅读主体的审美独创性
小说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学生阅读小说主要是依靠个体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社会阅历来完成的,以期和作者达到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但多数学生因年龄、生活阅历上的限制,不能走进人物,导致无法从主观情感上融入作品,引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把诱思探究带到课堂上,诱思探究的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只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能为思维已经出现断层的学生架设起可持续性发展平台,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得以深入,为继续研究、捕捉文本背后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指明方向,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五官并用、亲身体验、***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从而展现阅读主体的审美独创性。那么,在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诱思探究方法有哪些呢?现结合《智取生辰纲》一文谈谈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联系小说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智取生辰纲》一文里,杨志在押送生辰纲的路上为何对***士要求苛刻?学生在探究这点问题时都只看到了杨志怕半路被人劫了生辰纲这点原因,至于为什么怕?多数学生是没有深究的。这时教师就要诱导学生思考:如果杨志失了生辰纲他的命运会怎么样?他为何如此看重这次押运任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小说背景,创设问题,将学生原本停留在文本的平衡的知识结构打乱,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问题的框架,重新激发阅读主体的审美独创性。这样学生就会跳出文本的束缚,对原著展开深层次的解读。通过细读原著、深层解读,更好地把握文章暗含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因此,杨志对***士要求苛刻的原因很快就被学生探究出来了,即杨志本是将门之后,“封妻荫子”是杨志的人生目标。如果顺利押送完生辰纲这趟任务,他就能受到封赏,可以弥补之前丢失花石纲的过错,光宗耀祖了。
第二、抓住矛盾冲突,品味关键语句。
《智取生辰纲》一文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双方可谓斗智斗勇,明暗线交织。学生在分析矛盾冲突时既能看到杨志和晁盖的矛盾,也能看到杨志和众***士的矛盾,但在具体分析杨志和众***士为什么会产生矛盾时,学生的答案也仅停留在文本里提到的“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杨志的性格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了内部矛盾的激化,为生辰纲被劫惹下了祸根。倘若教师进一步深究:众***士为什么不听杨志的话?杨志身为领导,为什么不能阻止众***士喝酒呢?学生的思维在这些问题上就产生了胶着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以协作探究的态度参与学生讨论,通过问题组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语句来解答这些疑问,如问题组合一:老都管年纪大,为何梁中书要安排他随行,岂不是累赘?老都管对杨志的态度如何?问题组合二:杨志为何怕老都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志怕老都管?这两组问题是笔者结合之前学生的回答进行筛选、整理、组合起来的。围绕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查找、争论、探究。在仔细阅读原著,细细品味文中关键句后,学生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的见解:其一,老都管是梁中书安排在队伍中监视杨志的,理由是梁中书没有完全信任杨志,梁中书是用其艺而疑其人;其二,杨志当初受命之时,曾对梁中书说:老都管“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的奶公,倘或路上与小人鳖拗起来,杨志如何敢与他争执得?”说明他确实对老都管心有余悸;其三,课文第2段写***健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听了后说:“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这表面是帮杨志做思想工作,其实在表明他才是队伍中的领导;其四,老都管开始还对杨志有所忍耐,但后来就忍不住了。来到黄泥冈前,杨志对着***健“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时,“老都管喝道:杨提辖……”这段话就能看出他在仗势欺人。尤其一个“喝”字,说明他根本没把杨志放在眼里,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其五,对老都管的咄咄逼人态度,杨志只是说:“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哪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轻声细语地解释,说明他不敢得罪他;其六,杨志看到众***健都到松林树下睡倒了而喊“苦也!”这“苦也”是他置身多种矛盾之中备受煎熬的集中释放,是被官僚所逼发出的悲怆之音,是英雄无路壮志难酬的凄凉挽歌,是残酷的现实与强烈的官欲在杨志头脑中矛盾的反映。由此,我们发现当老师通过适当的点、拨、导、引后,学生的灵智就开启了,求异、求新的思想就不断地迸射出来,整堂课就充满了阅读主体的审美性。
以上仅是笔者参加片段教学后,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方面的粗浅探索。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笔者进一步认识到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学习主体,同时也要能意识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才能融会贯通学到新知识。总之,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还有许多新的领域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津.《智取生辰纲》鉴赏 ―― 《科技信息》,200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