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绝句篇1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荒***误国,杜甫以来的不少诗人已作过充分反映。此诗也表现了这一主题,却选取了新鲜角 度,收到了独特效果。
(来源:文章屋网 )
过华清宫绝句篇2
关键词:宫苑文学:文字冤狱;异葩枯萎
“从人者也”的女子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里始终是弱势群体,活动于上层社会的贵族女性也无法冲破这种地位的禁锢,宫苑女性的人生际遇并非与君主或帝王沾上关系变得富贵已极而没了坎坷挫折。女子进宫犹如鸟入樊笼,失去原本少得可怜的自由,寂居深苑,裹夹在矛盾旋涡中,身心蒙受巨大痛苦。置身此种境地的女性。将内心真实情感诉诸于笔端,流泄为文字,使得文学领域开出一株绚丽的奇葩。宫苑女性创作以特殊的视觉点,从地表深处传出错位时空中的不合谐之音——宫苑女性的悲苦与千古奇冤。
一
宫苑女性文学作品最早明确载记的是庄姜夫人,《毛诗序》言《绿衣》、《日月》、《终风》三首诗,“卫庄姜伤己也。”《燕燕》诗则是“卫庄姜送归妾也。”《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官得臣之妹,日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庄姜美到何种程度?其诗第二章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庄公偏宠嬖妾,有德多才的君夫人庄姜独寂寞,遂作四章《绿衣》诗: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就兮。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古人以黄色为正色。可做外服上衣。绿色为衣里或为下裳,在官苑生活中却是“黄”、“绿”的里外颠倒着。“絺”为细葛布,“綌”为粗葛布,皆能遮暑,今以御寒,不胜其冷,这突出庄姜的凄苦与孤独。黄、绿的对比,本身又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清人王士稹《池北偶谈》说:“予六七岁时,始入乡塾受《诗》。诵至《燕燕》、《绿衣》等篇,觉怅触欲涕,不自知所然。”童稚之龄读此诗,心里难受泪欲滴。可见最初官苑女性创作就带着伤感悲苦之情,就有着不同凡响的情绪感染与艺术影响。
君主专制。“男尊女卑”。宫苑女性的命运完全由帝王掌控。其生活正如被赐死的甄皇后在《塘上行》诗中所抒写的那样:“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甄氏有过被追受宠的经历,曹丕随父灭袁绍,纳甄氏为夫人,禅位立为后。好文学的魏文帝常以异性角色进入诗境。文学史上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燕歌行》以思妇身份来写对久游不归丈夫的深长思念,还有《寡妇赋》、《代刘勋妻王氏杂诗》,前者拟写阮瑀遗孀追怀亡夫的心情,后者拟写被丈夫休弃的王宋的伤感。能从女性遭遇来体味人生无所不在的哀伤,却把哀伤强压在女性的头上。面对骤变的宫廷生活,甄氏写下《塘上行》诗,以乐府旧题抒写胸中的苦、悲、愁,开篇用蒲作喻,发出“其叶何离离”的疑问。紧接着集中笔墨抒写“众口烁金”造成“我”与“君”生别离无奈,反映出君王无情而给宫苑女性造成的独愁苦悲。
宫苑女性最早写下赋体之作是班婕妤的《自悼赋》,其赋60句,以骚体的形式。起笔先祖遗德,隐含着自己高洁的行事准则。接着叙写宫中的生活。婉转地抒写自己由宠至衰的根源所在,抒发出自己双泪横流的苦闷幽怨。司马相如曾为陈皇后写了《长门赋》,“千金买得相如赋”,男性对宫中帝王家的体味,又如何能与班婕好亲自经历相并论呢?以赋体创作宫苑题材的前有班婕妤,后有梅妃。江采频自撰《楼东赋》,全赋44句。极写寂寞哀怨,充满着悲愁。其她宫苑女性,或赋或诗,左芬的《离思赋》,沈皇后的《答后主》诗,隋唐五代萧皇后的《述志赋》、徐贤妃的《长门怨》、梅妃的《谢赐珍珠》诗、花蕊夫人的《述亡国诗》等,既洋溢着宫苑文学的灵性与生机,也形象反映着宫苑女性的不幸与酸苦。辽金时代懿德皇后萧观音更以其独特的创作成就,催发着宫苑文学绽放出美丽的花蕾。“能诗善书”的萧皇后又以“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怀古》诗诗句中所谓“赵惟一”私通***案获罪而被赐“自尽。”文学翘楚。文字奇冤,萧皇后人生际遇的悲剧不仅使成熟的辽国文学迅速衰落,契丹族的统治走到末路,而且使文学园地里的这株奇花异葩萎缩下去。
二
宫苑文学创作的高峰为辽朝道宗的宣懿皇后萧观音。“《焚椒录》载有《伏虎林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谏猎疏》文、《回心院》词、《怀古》诗、《绝命词》诗。以《谏猎疏》文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文思泉涌:后期自尽椒房。从才华横溢的文学翘楚到旷世千古的文字奇冤,其创作折射着萧观音的人生遭际,显现着宫苑文学的价值。《伏虎林应制》诗作于清宁二年(1056年)八月,道宗出猎秋山,群臣与嫔妃从行。行至伏虎林,道宗不知出于何意?命皇后赋诗。萧观音应声而出,赋诗曰: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
这首口占七绝诗。起句着重眼前景。由出猎阵营的勇猛壮哉写到辽国南征东扩的勃勃雄心,“压”字具有凌驾一切之上的威力,寄寓气魄压过宋王朝。“灵怪大千”囊括着野兽以及“南邦”、东邻。抒写着道宗的凛凛威风,“俱”字形象地描写出辽邦的强盛,显现着无坚不摧的国力,结句紧扣“射猎伏虎”的应制诗主题。歌颂辽国的强大及道宗的声威,又与地名“伏虎林”相吻合。全诗气派雄阔,风格豪迈道劲。辽道宗大喜,对众臣赞曰:“皇后可谓女中才子!”
《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作于清宁三年(1057),《辽史·道宗本纪》载:“帝以《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进皇太后。”萧观音献诗曰:“虞廷开盛轨,王会合琦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同蠡谷,声教薄鸡林。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这首应制五言律诗。首联、颔联凝聚“君臣同志”之意。颈联、尾联彰现“华夷同风”之意。以虞舜的贤明、西周的兴旺来喻意辽国,“到处”、“皆同”来盛誉时局,“文章”、“声教”呼应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前来、道宗设学之事。清宁元年十二月,宋遣欧阳修等来贺即位,诏设学士,颁《五经》传疏。二年二月,大宴群臣,命各赋诗。显然与宋使有关,更与辽国大治有关。“看交泰”、“无古今”显现辽邦文风卓然,国运享通。如果说道宗射虎显示的是武力,那么进献皇太后诗显示的就是文治。君臣“同志”。华夷“同风”,殿堂朝野,“华夷”同治。辽国称雄。应制诗抒写着道宗的进取意向。“虞廷”出自《尚书》,“王会”出自《逸周书》,蠡谷出自《史记,匈奴传》。“交泰”出自《周易》。颂扬之辞,用典恰切,显现意境阔大。有着阳刚之美。“顺善承上意,复诗歌诗,而弹筝、琵琶尤为当时第一,由是爱幸遂倾后宫”的萧观音,有“专房之宠”。
《谏猎疏》文作于何时不能确知,《焚椒录》载: “常慕徐贤妃行事,每于当御之夕。进谏得失,……上所乘马号飞电,瞬息万里,常驰入深林邃谷,扈从求之不得。后患之。”马前是险地猛兽,马后是权势日炙的耶律乙辛,朝***又是灾害不断,忧虑重重的萧观音上《谏猎疏》文。辽国君臣尚猎,皇帝四时巡狩,大规模的狩猎与朝***何益?太宗曰:“朕之田猎,非徒从乐,所以练习武事也。”辽国用追逐野兽来演“武事”,可“田猎”“从乐”过甚,便出祸患。“荒耽于酒,田猎无厌”辽穆宗,三十九岁遇弑。知古今”的萧观音用“前圣”之言,列举中原帝王溺于出猎、荒***误国的历史教训,以《老子》“驰骋田猎,令人心狂”之语,婉言指出道宗行为不当。谏语简短,内容丰赡,用喻巧妙,情真意切。道宗即位元年下诏:“欲闻直言,以匡其失。今已数月,未见所以副朕委任股肱耳目之意。其令内外百官,比秩满,各言一事。仍转谕所部,无贵贱老幼,皆得直言无讳。”皇后“无讳”之谏,道宗不能自食其言。虽是嘉奖采纳。仍有“牝鸡之晨”嫌疑,《焚椒录》载:“心颇厌远,故成雍之末。遂希幸御。”
才学出众而撑起道宗治国的萧皇后,由“专宠”变为稀见君面、幽居深宫而备受冷落,如历史上所有失宠的宫苑女性一样痛苦不堪,时刻梦想着道宗的回心转意,遂作《回心院》词,“被之管弦,以寓望幸之意。”全词十首共280字,以扫殿、拂床、换枕、铺被、装帐、叠茵、展席、剔灯、爇炉、张筝十种“专房之宠”的生活细节为题起兴。结句彼此照应,待君宴、待君王、待君寝、待君睡、待君贶、待君临、待君息、待君行、待君娱、待君听,相同句式的排列,强烈地表达“待”字上。热切诚盼拾回往日之爱。其词情幽幽,思绵绵。披之管弦。更为动人。道宗是否如陈皇后“千金买赋”而偶有“回心”之意,各种文献均未提及,可见对萧观音“厌远”之深。
宫中能演奏《回心院》词的只有赵惟一,深怨妒恨萧观音的官婢单登摇唇鼓舌,诬萧皇后与赵惟一***通。佞臣耶律乙辛乘此加害。命他人作《十香》***词。嘱单登乞皇后手书。用为证据。萧观音听说《十香词》是宋国皇后所作,“更得御书,便称二绝”之劝,心动、手动。读了文辞艳丽的《十香词》,不仅握笔手书,而且题了一首《怀古》诗: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咏史怀古向来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穿越时空的力度呈现出异彩,诗人以自己的体验品评历史,针贬现实。最早以《咏史》命名写诗的是班固,咏汉文帝时“缇萦救父”事,其诗“质而无文”。写出“风力”的则是左思的八首《咏史》诗,唐人的怀古咏史以李白、刘禹锡、杜牧为大家。女性咏史诗在萧观音之前尚无人涉足,其后有李清照咏嵇康,朱淑真写项羽。萧观音的《怀古》诗使她成为女性咏史诗的第一人,也是宫苑女性咏史诗的唯一的一位。“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既脱胎于李白的《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的尾联。也得益于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之妙谛,能在“消化”前人作品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值得首肯。“败雨残云误汉王”之句,更是议论果决,态度明断,有杜牧咏史诗之特长。这首七绝《怀古》诗直言赵飞燕姐妹以色惑君误国,寓意在于提醒道宗:留心朝***,选贤用能。却被耶律乙辛与张孝杰所污。太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辛酉。皇后被诬,赐死;杀伶人赵惟一、高长命,并籍其家属。”萧皇后乞见道宗一面而死,不许,作《绝命词》诗。这首二十四句的骚体诗。前八句写身为皇后。严谨自律,无愧皇家。中间八句写正欲有为,却遭小人陷害,沉冤莫白。最后八句写临死前对亲人的眷恋,心情绝望。“呼天地”。“恨古今”。“惨悴”“必死”,层层递进,将蒙冤屈死、哀怨无助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绝命词》直抒胸臆。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与艺术魅力。36岁的懿德皇后萧观音屈死文字狱。真乃千古奇冤。
婚姻不幸。经历坎坷。诉说失恋痛苦,描写相思的愁,这是我国弱势女性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萧观音的宫苑文学创作脱离不了这个模式,早年宠冠后官到上谏而逐渐失宠,再到被诬陷致死,人生经历使其写出发自肺腑的显现个性的作品,况周颐《蕙风词话》曰:“‘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置身后宫,有感必发,读之泫然,萧观音把官苑文学创作推向了高峰。
萧观音人生际遇与宫苑文学创作有着深远渊源,因脱口吟出《伏虎林应制》诗而备受宠爱,因上《谏猎疏》文而受到冷落,更因所作《怀古》诗而蒙冤屈死。《焚椒录》载冤狱构成时,太子、公主叩首乞请,辽道宗曾有过犹豫,指着《怀古》诗曰:“此是皇后骂飞燕也。如何更做《十香》词:”佞臣耶律乙辛、张孝杰进日:“此正是皇后怀赵惟一耳。”道宗问:“何以见之?”张孝杰曰:“‘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是二句中包含赵惟一三字也。”道宗遂下令“即日族诛赵惟一,敕后自尽。”文字奇冤造成萧观音的人生悲剧。
最早文字狱发生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国权臣崔杼杀史官。最后一桩文字狱则是光绪二十年(1903年)的苏报案,上海英租界巡捕房应两江总督魏光焘之请。逮捕章炳麟、邹容等。这是学界的通行的看法。千余年间虽然出现各种各样的花样翻新的不可胜数的文字狱,但从涉及的所谓“狱犯”当事人的性别而言,皆是男性。如隋炀帝时著作郎王胄诗案、司隶大夫薛道衡诗案。再如大清乾隆朝的从其第十五年“孙嘉熹伪奏稿案”起,至其四十六年湖北孝感县生员程明湮读《后汉书,赵壶传》中五言诗“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句后所写“古今同慨”而被判的“斩立决”案,前后有130余起文字狱,历史青睐女性么?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何谓文字狱?周谷城先生在《中国***治史》中说:“因著书立说而引起的惩罚,厥为文字狱。”其释义的重心是先有文字后有冤狱,文字狱就是因文字而构罪。从这种意义上说,崔杼弑其君在前。史官禀笔直录遭杀在后。议其文字狱,似是不妥。西汉杨恽写《报孙会宗书》,宣帝以其“语言不敬,大逆不道”的罪名,诏令腰斩。就文字狱发生时间而言也不确切。西汉初年,高祖刘邦宠姬戚夫人的一首《春谷歌》,使自己身陷囹圄,儿子赵王如意送了命。《西京杂记》曰:“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戎马打天下的汉高祖宠爱风流独绝的戚夫人,认为吕后所生太子刘盈柔弱不“类己”。刘邦为楚人,“楚国之举,恒在少者。”做皇帝第二年,在殿堂上提出废立事。吕稚以皇后之尊,胁迫张良从中出谋划策,才算有了转机。高祖十一年,又是张良之计,请出商山四皓。以为太子地位稳固的汉高祖只好对哭泣的戚夫人曰:“为我楚舞,吾为楚歌。”遂赋《鸿鹄歌》。刘邦驾崩,戚夫人被投到永巷,罚作苦力,持忤春谷,唱出浸含悲愁泪水的《春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汝)!
过华清宫绝句篇3
长楸古柏是佳朋
故宫的古树名木,大多都集中在古典皇家园林御花园和具有江南气息的乾隆花园,以及专供太后们养老的慈宁宫花园里。
御花园里古建精巧,花木扶疏,奇石假山玲珑剔透,犹如人间仙境。园内的古柏很多,而且大多是桧柏。因桧柏成树后显得分外古朴虬蟠,更能把我国的古建点缀得古香古色,为世界园林一绝。园内最著名的古柏,是天一门内久负盛名的“连理柏”,为清乾隆年间种植,向为京城名柏。“连理柏”是由两株古柏组成,其双柏的主干正巧跨在北京的中轴线(龙脉)上,双干相对倾斜生长,上部相交缠绕在一起,而且相交的部位里面的木质部已融为一体,成为一棵树。我国人民历来喜欢视树木的连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脍炙人口的佳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清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曾在“连理柏”前照过合影。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游人情侣在柏前留念。在“连理柏”上还有一绝妙景观,就是游人从树的北边看,树上西侧的一个大枝,其扭曲处很像一只猴头。这棵“连理柏”是乾隆皇帝授意所植。其双柏的连理是经人工整形而致。
园内其他的古柏都植于明代,距今五百多年。其中名柏有藻堂旁的“遮荫侯柏”,相传它曾随清乾隆皇帝下过江南为其遮荫。乾隆在《古柏行》中诗云:
藻堂边一株柏,
根盘大地枝擎天。
八千春秋仅传说,
阙寿少言四百年。
万春亭北有“驼峰柏”、亭西有“凤凰柏”,延晖阁旁有“大肚罗汉柏”,园西边从南到北一字排开,矗立着18棵“十八罗汉柏”。这些古柏都为明代所植,它们棵棵雄伟壮观,气宇非凡。
御花园的坤宁门前有两棵明代的古楸树(北京的“古楸树之最”),在春季紫花盛开时节,分外绚丽。园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棵巨大的龙爪槐,尤其是东边的一棵(北京的“龙爪槐之最”),其干周长达3米,它的数条大干延水平方向弯曲伸延,如巨龙飞舞;无数的小枝下垂如钩,似虬爪拿空。此槐姿态奇绝、情趣盎然,人称为“蟠龙槐”。西南角的一棵,干周长达2.8米,为北京的第二大龙爪槐。堆秀山上的明代白皮松“堆秀松”,遍身银白,树姿挺拔,它与周围的假山、方亭等搭配得相得益彰。降雪轩前的清代太平花,园西南的两棵清代龙枣以及园中的牡丹等,都是宫中的奇花异木。
乾隆花园里有百余棵古树,则是以古楸、古柏、古松、古槐以及丁香等著称。尤以古华轩前的古楸树“古华楸”名气最大,它为明嘉靖年间所植,距今已四百多年,古华轩就是清乾隆皇帝下旨为它所建,也是因它而名。乾隆还为“古华楸”写有楹联一副和题匾诗四首。楹联为“清风明月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题匾诗之一云:“树植轩之前,轩构树之后。树古不记年,少言百岁久……”“古华楸”高矗在古华轩的门西侧,它的主干向东倾斜,已用一根长长的铁管支撑保护起来,正好和古华轩融成一景。在轩的西侧假山石上,也高高挺立着两棵古楸树,它们比“古华楸”还粗大。园中一殿院内一棵清乾隆年间的白丁香,竟高达二层阁楼,是北京的“古丁香之最”。宁寿门里的古松以“迎客松”和“矬松”为最。慈宁宫花园里也有百余棵古树,则是以古楸、古柏、古银杏、紫玉兰取胜。
名槐菩提扮宫城
在故宫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古树名木。因自周代起,我国的皇宫里就种植吉祥昌瑞的槐树,故槐树又有“宫槐”之称,所以故宫里古槐很多,最著名的是武英殿断虹桥畔的18棵元代“紫禁十八槐”。据《旧都文物略》记“桥北地广数亩,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荫,颇饶兴致”。十八槐所以出名,向为京城名槐,因在宫内到处是宫殿房屋,而这里是难得的一块有自然野趣的开阔地,尤其到盛夏,满眼清翠,宫里的人们来到绿冠如荫的古槐下,怎能不心旷神怡?此外,在明清两代,王公大臣们出入西华门都要路过十八槐,慈禧去颐和园来回也路过这里。
故宫的英华殿是宫内主要搞佛事活动的地方,所以植有两棵明代的佛门圣树“菩提树”(北京的“古菩提树之最”)。这两棵树相传为明万历皇帝生母慈圣李太后(即京剧《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李娘娘)所植,其中碑亭东边的一棵,因在弯曲的横干上,又向上生长着九个大枝,故名叫“九莲菩提树”。李太后在宫中好佛事是出名的,她把自己比喻为九莲菩萨的化身,经常到“九莲菩提树”下祈福祷告。据《清宫述闻》载:“明代英华殿,有菩提树二,慈圣李太后手植也。高二丈,枝干婆娑,下垂着地,盛夏开花,作金黄色……”在《天启宫词》中有句“依殿荫森奇双树,明珠万颗映花黄。九莲菩萨仙游远,玉带王公坐晚凉”。清乾隆写有《英华殿菩提树诗》,并刻在碑上立于殿内,今诗碑仍在。诗云:
何年毕钵罗,植此清虚境。
径寻有旁枝,蟠芝经幢影。
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
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
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
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
举一堪例诸,树已无知省。
过华清宫绝句篇4
戏里人生
华妃依靠的是“硬件”。家族背景显赫,是皇上不可或缺的“守业”后盾,自己姿色美艳,于是娇蛮任性,用雷霆手段打压后宫,无所不为。
安陵容相反,家世卑微、貌不出众,全凭“软件”,走曲意逢迎路线。依傍皇后,出卖朋友,心虽刚狠,却总以柔弱示人,动辄晕倒,还不时用些媚惑皇上。
其他更有端妃的守拙隐忍,曹琴默的两头站队,齐妃用子嗣做筹码,祺嫔时时不忘挑拨群众斗群众。也有主角甄嬛从天真到凌厉,化被动为主动的步步为营;沈眉庄在看透人情冷暖后遗世避祸,转投温实初的怀抱。
在宫廷里,皇上是绝对的稀缺资源。唯一的男人,恩宠只有那么一点点。宫中女人要为自己争取爱情,还要为家人争取恩宠后的一份荫庇,互为犄角支援。《甄嬛传》里,那些在残酷宫廷里用尽心机、句句话都有弦外之音的佳丽,随便拎出来一位,在现实中都能成为职场中的斗争高手。而这几位女子,无论最后是否大浪淘沙、占据高位,却都让观众觉得是可怜人。几位女子心愿相同,都渴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但在孤寂后宫,她们争的不只是皇上的爱和眷顾,也要为自己争一份尊严和存在感。
职场现实
别和男人抱怨人际关系:后宫嫔妃无论怎样争得你死我活,大部分事情都是在暗地里进行,很少直接找皇上主持公道。且不说嫔妃们有无这种底气,皇上还可能有心让权势嫔妃互相制约和掣肘,即使是受皇上钟爱的几位妃子,他也没表现出兴趣要参与到女子的争风吃醋中。男人对女人之间的争斗方式,缺乏兴趣又束手无策。在职场中,女员工和男老板直接抱怨人际关系,得到的反馈也总不那么给力。
花些时间揣摩老板的心思:《甄嬛传》中有句台词,“要想升要猜透皇上的心思,要想活就要猜透其他女人的心思。”甄嬛深知皇上本性冷漠而多疑,她会用女性的武器,会欲擒故纵,会引起皇上的愧疚之情,却从不会向皇上直接争取利益。职场中,好员工不可能独善其身,老板的反应,也没有标准答案。一句话,放在此情此景下是什么用意,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学习“揣摩圣意”,是职场人的终生必修课——这更是一件漫漫人生的情商功课,多看些小说要比多学方法更有效。
羽翼未丰时保持低调,广结善缘:甄嬛初入宫时,是“只有防人之心,绝无害人之意”的女子。虽然和眉庄几次险些丧命,但她也并没有马上出手。甚至在华妃失势时,她感到皇上仍然需要华妃家族的势力,早晚还要使华妃复宠,因此体察圣意,主动提出让华妃重掌六宫。甄嬛虽有心计,但她不欺侮下人,也不像后宫之人惯常的那样慢待寂寂无名的嫔妃。她善待端妃,端妃感念于心,在生死时刻出手相助,甄嬛才得转危为安。
能与你的敌人合作:甄嬛在宫廷斗争中,从来不是孤***奋战,也从来不是只与盟友站在一起。对曾经是华妃心腹的曹琴默,她也会在华妃失势时拉拢利诱。为了扳倒华妃,甄嬛虽然已察觉到皇后的阴狠,还是先与皇后唱和解决了主要矛盾。职场里,不必给自己,尤其是在心中树立太多对立面。做事情、获得更多自由度才是你的目的,不要让自己过多卷入黑洞之中。
不必为随波逐流的小人物费心:《甄嬛传》中,有一支庞大的嫔妃队伍,唤作“酱油***”。她们不乏如花容貌和一技之长,也有人一时荣宠。但有人墙头草乱站队,稀里糊涂做炮灰;有人浅薄跋扈,专被当***使;有人见风使舵,见人失势落井下石,一朝强者翻盘退出战局。这些纯粹被利益驱策、不关心整体格局的人,职场中其实你无须关注、无须团结、无须交恶,也无须挂怀。
起码认识一位眼线:甄嬛屡次化险为夷,皇上身边的太监统领苏培盛总会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公司有风吹草动、人事变化,你是否知晓?你观察一下,公司里谁是消息八面玲珑的“包打听”。对公司的前世今生、性格派系、最新消息全都闭目塞听,埋首不问窗外事,你很难真正进入到核心层面,对领导和老板的指示也只能听个表象。
珍惜知心朋友:沈眉庄与甄嫘的友谊,是甄嬛在宫中生活里最大的慰藉。她让甄嬛在血雨腥风中,始终憧憬着一份人间温暖与美好。
职场不是后宫,上升通道不止一条
为了剧集宣传的需要,《甄嬛传》的主创曾在接受采访时,将话题引向职场,称甄嬛是职场上的“聪明人”。面对雍正,她很擅长揣摩帝心,她利用自己的好人缘,斡旋在上级、下属、对手、合作伙伴之间,游刃有余。然而职场与后宫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号入座只会走入误区。后宫中的女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取悦那个独裁的君王,皇帝可以决定一切。而在职场上,哪怕是私企,亦会形成属于这个企业的群体文化,绝不至于任何事情都由一个人说了算。
踏入职场后,谋求更好的发展是每个职场人都期望的。在电视剧中,宫廷里的“小主”们,“晋升”通道单一,而且不能“跳槽”,当不得不面对非生即死的两极化压力时,人的心灵容易变得扭曲。而职场是多元的,职场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在职场上,通向成功的道路,肯定不止一条。
职场中,每个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明确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就意味着,你不必和其他人去挤“独木桥”,差异化发展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空间。
TIPS:[经典台词]
杏花虽美,可结出的果子极酸,杏仁更是苦涩,若做人做事皆是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又有何意义。倒不如像松柏,终年青翠,无花无果也就罢了。——甄嬛初入官,被封为莞常在
但凡海上有风暴来临前,海面总是格外平静。——沈眉庄
身为皇后,永远都不能有说厌烦的时候。——皇后
其实这后宫里头啊,从来就只有一棵树,只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罢了。只要你看得清,哪棵是树哪朵是花就好了。——皇后点醒安陵容
放不下荣华富贵的人,就永远成不了大气候。——甄嬛身边侍女槿汐评价曹琴默
以利相聚,必然会为争利而散。——皇上
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好好做一个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别人。——浣碧
过华清宫绝句篇5
繁缛的三代砂壶
受皇室成员喜好的影响,清代康熙朝出现大量以紫砂为内胎,外施彩釉的紫砂壶。为迎合皇室的审美喜好,地方官员把紫砂壶进行二次装饰烧造,作为贡品进贡宫廷。反过来,这种宫廷习气也引导着民间风尚,诸多名家多有制作。于是从康熙朝开始至乾隆朝,乃至嘉庆朝前期的100多年间,珐琅彩、粉彩、炉均釉、描金、泥绘、贴花、堆雕等等装饰工艺悉数登场,包裹着本来素雅的紫砂壶。
因康熙皇帝对珐琅彩情有独钟,所以使得本在铜胎上的珐琅彩被移植到紫砂泥壶上。据《乾清宫珐琅、玻璃、宜兴瓷胎陈设档》记载,其基本工艺流程是:光素紫砂壶由宜兴艺人做好烧成,然后送进宫内造办处在素壶上进行加釉彩饰,经二次烧造而成。珐琅彩紫砂壶面常有牡丹、锦葵、萱草、野菊等花卉纹装饰,色彩金黄,富丽堂皇,底款常为“康熙御制”四字。
康熙晚期至雍正年间,又兴起粉彩装饰紫砂壶工艺,画工、制釉多为来自产瓷区的工匠,纹饰与瓷器釉彩相类。在紫砂收藏界享有盛誉的“澹然斋”底款的早期粉彩紫砂作品就极为珍贵,一般是全彩装饰,并对画面进行多层分割,盖、肩、腹、足色阶丰富,彩绘工致而繁复,红蝙蝠、牡丹、万字纹等装饰迎合富商、市民需求,艳丽缤纷。另有蓝彩、绿釉装饰也多为满彩。《阳羡砂壶***考》评价说:“原色加彩花卉,极为工致。”乾隆制壶高手杨友兰也善于制作彩釉紫砂壶,饰以粉彩花鸟。乾隆时另有邵春元、方世英等多位名家亦制作粉彩紫砂壶。
康熙朝创烧的这批精美的宫廷紫砂珐琅彩茗壶,虽外施珐琅严重破坏了紫砂的透气性,亦丧失了紫砂泥独有的天然肌理之美,但故宫所藏一件制作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珐琅彩茗壶(***3)为故宫仅存,虽已残缺,但彩绘出自宫廷画家之手,弥足珍贵,且身桶饱满,气韵十足。
雍正帝十分欣赏宜兴紫砂壶千姿百态的造型,曾屡下御旨要景德镇官窑仿照紫砂壶式样烧造瓷器。而且雍正帝崇尚素雅,迷恋紫砂陶质朴的本真色泽,其间宫廷紫砂有堆绘本色***案者,精致典雅,温润如玉,倒是有别于康熙朝的艺术特色(***4、5)。
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紫砂壶情有独钟。因乾隆朝的奢华虚荣之风比之康熙朝有过之无不及,他也曾仿效康熙帝在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紫砂胎上描金之壶,形成著名的乾隆御制金彩山水诗句紫砂壶。此类紫砂壶壶身一面常用描金绘山水园林***案,另一面描金御题诗句,故宫博物院多有珍藏。雍正朝也偶有制作,清雍正至乾隆年间艺人邵玉亭善制此类壶,常堆饰荷莲,工雅可观。现代制壶大师顾景舟在见到邵玉亭的壶后说:“一面浮雕荷趣,一面铁线凸描篆书乾隆御制诗七绝一首,制作非常精细,此人应是当时的佼佼者。”此外,清三代尚有使用泥绘、贴花、模印、堆雕等装饰手法形成繁复风貌的。如康雍间的徐飞龙,常泥绘花卉装饰或饰以松鹤,以寓长寿之意。康熙时壶体堆雕镂花纹饰,甚至在肩和足镶有金属镂空纹饰,显得富丽华贵、光彩夺目。乾隆时,贴花、堆雕装饰也较为常见,整壶显得华丽吉祥。
史载乾隆六年(1741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定制带乾隆御题诗和烹茶***的茶壶、茶叶罐。这时期,造办处还生产了一批紫砂胎描金彩漆茗壶。这些成套成对烧制的御用紫砂茶具,深藏宫中,世间罕见(***6、7)。紫砂在封建王朝的绝唱
清代阮葵生所著笔记小说《茶余客话》载:“近时宜兴砂壶覆加饶州之鎏,光彩照人,却失本来面目。”可知当时人们已觉此种彩釉装饰之弊端,即失去紫砂壶质朴清雅的审美特征,且紫砂胎上的彩釉常产生气泡孔及棕眼,更堵塞了紫砂泥特有的双气孔,失去透气性,使其在实用上丧失特色。故而,嘉庆、道光之际,此类装饰即已式微,偶有出现也属点缀性装饰,奢华不在。其后,杨彭年和陈曼生横空出世,他们所创制的紫砂茗壶成为引领风尚的杰作。《耕砚田笔记》有云:“彭年兼善刻竹,刻锡亦佳。”
杨彭年传世名品,多为“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设计或刻铭,源于修补破损紫砂壶或因锡器较软易于刻绘而兴起的包锡手法的发扬光大是在清中期的朱石梅手上。《画林新咏》记载:“朱石梅仿古以精锡制茗壶,刻字画其上,花卉、人物,皆可奏刀,人以之比曼生砂壶。”他所制锡包紫砂壶的把、嘴、钮多为镶玉制成,壶把也偶用硬木为之,并常在壶体上题刻,其篆隶行楷皆具有道劲俊逸之风。可以说,清中期除了陈曼生的文人壶盛行之外,以朱石梅为代表的锡包壶亦引领一时之风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紫砂的气质和锡器的气质是相类的,它们并不拥有名贵的材质,没有绚丽的色泽,有的只是暗哑的幽光,质朴的气质,所以它们的结缘其实倒是很自然的事情。遗憾的是,紫砂壶上的包锡覆盖了紫砂的本色之美和透气益茶之用,道光朝之后此种装饰渐趋没落,以致锡与紫砂分道扬镳。尤其传统锡器制作工艺式微,不能不让人扼腕。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多把镶玉锡包壶(***8、9),可以一窥其魅力。
故宫另藏有杨彭年款描金山水诗句壶(***10)和飞鸿延年壶(***11),是紫砂史上的重器。飞鸿延年壶泥色深紫,圆润的半球造型饱满敦实。壶腹刻“鸿渐于磐,饮食衍衍。是为桑苎翁之器,垂名不刊,曼生为止侯铭”,底部仿“飞鸿延年”瓦当之形,盖内钤“彭年”小印。该印笔道苍劲爽利,可作为鉴别“曼生壶”的标准印章之一。顾景舟大师在1982年9月访问故宫博物院时,鉴定此壶为真品。
过华清宫绝句篇6
摘要:杜甫对诗歌创作有自己明确而独到的看法,他以独特的表达方式—论诗诗参与了当时的诗学讨论,即《戏为六绝句》的问世,这组诗中,杜甫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了明确的观点,表达了他趋于辩证的诗歌批评。
关键词:《戏为六绝句》;杜甫;思想内容;艺术形式
(一)《戏为六绝句》的阐释
《戏为六绝句》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可以说是杜甫十轮主张的集中体现。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杜甫的写作思想主要是忧国忧民、关心国家的***治,他的创作中,很少对诗歌的理论提出明确的看法和见解。但是在这六首组诗中,杜甫却明确的表明了自己对前人有批判、有总结的继承。作者前三首对庾信和四杰作了评论,后三首解释了自己的创作宗旨。这六首诗歌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作者诗歌创作观的精妙阐释。《戏为六绝句》的关键点在一个“戏”字上,杜甫的诗有“史”的称誉,但是在文学创作观上却用了一个很不严肃的“戏”字,难道是这个伟大的诗人一时头脑发热,对做文章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吗?纵观杜甫的生平创作和经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也就是说这个“戏”字是作者有意为之。我认为,通过这个字反映了诗人豁达的胸襟。结合当时诗学界所存在的贵古贱今、好高骛远、夜郎自大的风气,作为一个有深重责任感的人,杜甫不是用“论”、“评”等等字眼,这也恰恰说明了他清楚地认识到对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创作观我们不能轻易的就说它是对是错。作为后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那种在如今看起来不合时宜的创作观为什么会存在,而它又在哪方面值得借鉴。对于当代人的创作,他也深刻的认识到不是所有人都是只能跟在古人的后面走,有些人的创作水平远在古人之上,必须要予以重视并加以提倡。
(二)杜甫的生平——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肃宗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而又称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主要生活在穷困之中,为了理想和生计,曾东征、北征、西征、南征,最后凄凉的死在南征的途中—洞庭湖的一条小船上。杜甫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忧国忧民情怀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其创作被闻一多称为“顶峰上的顶峰”,其人有“诗圣”之誉。他对诗歌的看法也达到了当时最高的思想水平。①杜甫对诗歌的看法是辩证的、正确的、全面的。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至于子美,概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利,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从之所独专矣。这里,元稹对杜甫的评价可以说是很全面的,从中可以看出杜甫全面的客观的分析,他将古人的优点集于一身,是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三)《戏为六绝句》中透漏出的思想内容
在思想内容上,从第一首诗他对庾信文章的肯定可以看出他注重现实的思想倾向,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庾信的文章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文章的思想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最初艳丽的宫体诗歌转为一种抒发国破家亡、身仕异朝的苦闷和怀念故国的相思之情。由于庾信在南朝时有过对宫体诗的创作经历,再加上后期的思想内容变得深沉而有意义,所以,杜甫才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这个“老”,就应该是诗在思想内容转变后的文章。从这首诗中,也透漏出了杜甫的创作观,他不仅追求语言的华美,更看重文章的内容,要言之有物,不能再像宫体诗那样,只是华丽而空泛无情。再看杜甫对四杰的态度,这表现在第二三首诗上,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他们持肯定与褒扬的态度。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称:“四杰是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四位作家,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因为行为浪漫,所以受尽了人间的唾骂,因为遭遇悲惨,所以也赢得了不少的同情”②。这其中指出了一点,四杰“官小而名大”,所以他们不平,他们心里有一种怨愤要抒发,因而那些华丽的描写根本不适合他们。可以说,身份的低微在当时令他们抑郁不已,可是也成就了他们,让他们在文学史上留名。
(四)纵观《戏为六绝句》及杜甫在诗歌艺术形式上的主张
纵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前三首可以分为一个整体,即杜甫对古人的借鉴和肯定,主要体现在对诗歌内容方面。这前三首分别是: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这三首是杜甫对庾信和四杰的评价,并且从中反映出杜甫对前人的认识是清醒的、辩证的,他不是一味的否定,当时的人们,对齐梁浮华的诗风大都深恶痛绝,认为他们毫无可取之处,于是只要是齐梁诗风就是糟粕,就必须摒弃,他们不是厉声斥责,就是肆意否定,表现的很偏激。他能深刻的认识到前人的优点,但是,对他们的不足他也能够客观委婉的给予评价。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对一些人骄傲自大,诽谤古人的做法他毫不留情的进行了批判,并且为当时的文坛敲响了警钟,诗歌在思想内容上必须务实,不能空泛肤浅。庾信的文章能够取得成就,在于自身的转变,四杰能够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于诗言情,抒发了他们的不平,也走在了他们所处时代的最前沿。
后三首可以看成是杜甫的诗歌创作观,这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当然,形式必须是在为内容服务的基础上的。这三首分别是: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后三首诗歌杜甫就更为明晰的阐明了他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的主张。“才力应难跨数公”,这个“数公”指的就是庾信及四杰。“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这两句是比喻的说法,见得今人小巧,不及前贤之大。是说当时摹写景物,研揣声病的作品,还可以看到些,至于反映巨大的社会现实的作品,那在这以前就办不到了。这首诗里反映出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创作观上看,也折射出诗人以反映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主要倾向。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所谓清词丽句必为邻就是说诗歌要语言精练,不能因为只重内容而放松对形式的重视。这在杜甫的其他创作中也有体现,杜甫的诗以七律为主,合辙押韵,达到了诗歌的完全成熟阶段。另外,杜甫诗中的炼字、用典等等形式上的创作对后来的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后来的江西诗派发展在字上的重视又达到了雕琢的地步。
透过戏为六绝句,传达出了杜甫在思想内容上崇尚现实的思想内容,在艺术形式上要求语言的精炼。通过这组诗,他为诗学界的讨论有了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而将诗的发展推向了顶峰。(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过华清宫绝句篇7
五言绝句大全(一):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暮秋山行》
唐·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1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7、《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8、《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20、《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言绝句大全(二):
1、《访隐者不遇》,唐·贾岛《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P66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玉台体》,唐·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藳砧归。
5、《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6、《寻胡隐君》,明·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7、《山村咏怀》,北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8、《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9、《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0、《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11、《华山》,北宋·寇准
仅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2、《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七步诗》,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fǔ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遗爱寺》,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15、《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xié,此物最相思。
17、《梅花》,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líng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8、《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1、《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2、《剑客》,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23、《舟夜书所见jiàn》,清·查zha慎行
月黑见xian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4、《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2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6、《27、《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8、《乐lè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9、《山中》,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0、《鹿柴zhai》,唐·王维《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P26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i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1、《对花》,唐·于濆fen
花开蝶满枝,花落蜂还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32、《蝉》,唐·虞世南
垂緌rui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3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5、《风》,唐·李峤
解jiě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6、《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7、《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an于yú夜遁逃。欲将轻骑ji逐,大雪满弓刀。
38、《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yǎo杳钟声晚。荷he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39、《书事》,唐·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40、《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
42、《桐》,唐·薛涛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43、《微雨夜行》,唐·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44、《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5、《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6、《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qǐ窗前,寒梅著花未。
48、《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49、《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0、《夜雨》,唐·白居易
早蛩qióng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51、《蚕妇》,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52、《游春曲》,唐·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53、《怨情》,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4、《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55、《咏风》,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56、《弹琴》,唐·刘长卿
泠líng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57、《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pēi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8、《秋夜寄邱员外》,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59、《八阵***》,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60、《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证明霁jì色,城中增暮寒。
61、《哥舒歌》,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62、《听筝》,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63、《送崔九》,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64、《新嫁娘》,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65、《春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66、《行宫》,唐·元稹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67、《何满子》,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68、《送上人》,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五言绝句大全(三):
1、《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
9、《八阵***》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0、《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2、《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3、《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4、《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5、《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6、《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7、《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8、《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
· ·
· ·
· ·
· ·
· ·
· ·
· ·
过华清宫绝句篇8
“渭城朝雨轻尘”,滚滚渭水从咸阳城南流过,河面宽阔,好像一幅舒展开的画卷,展现着历史车轮辗过的痕迹,描绘着远古苍老的梦境。
到底是渭水更清,还是泾水更清?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从此也有了“泾渭分明”这个成语,它告诉人们,要分清是非,惩恶扬善。
你看,那象征着勇敢和正义的壮士――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慷慨远去,燕太子与众宾客,全身缟素,拜哭江上。荆轲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虽然刺秦行动失败了,但秦王的仓皇失措、尽失风度和荆轲箕踞大笑、面不改色的从容镇定却永远定格在后人心头。
几十年后,同在咸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赵高出现了,他把一只鹿说成是千里马,居然还获得朝中不少重臣的认同。秦王朝的短命由此可想而知。当然,统治者贪***享乐、大兴土木才是加速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万里长城下的累累白骨、延绵三百里的阿房宫,都是最好的见证。
唐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作这样的描绘: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可这样雄伟壮丽的建筑,命运竟是转瞬灭亡。传说项羽一把火点燃阿房宫,这大火足足持续了三个月。若干年后的李商隐看到阿房宫的废墟有感而发,写下《咸阳》:
咸阳宫阙郁嵯峨,
六国楼台艳绮罗。
自是当时天帝醉,
不关秦地有山河。
是天帝醉酒了吗?竟忍心让秦地这样秀美的山河付之一炬!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终将化为历史的旧迹,只有渭水秋风,瑟瑟吹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向人们讲述着古老动人的故事……
(二)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是封建社会最主流的思想,它的确立其实源自咸阳的一位***治家。
西汉时期,为了统一思想,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把儒学摆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从此,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统治了中国人的思想几千年。时至今日,每个炎黄子孙的身体里还或多或少地残存着儒家文化的血脉。
出使匈奴的外交家苏武,执著着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塞外苦寒之地牧羊十九年,不辱使节,成为佳话。他死后被安葬在咸阳。可以说苏武用自己生命谱写了一曲气节之歌!
与匈奴交手的还有东汉的班超。他曾说:“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可见这段“投笔从戎”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那些舍身为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仁人志士奋然前行!
北宋名臣范仲淹也生于咸阳。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得儒家思想的真传,表现了正直文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和心怀天下的博襟,那一腔赤诚,犹如浩瀚的洞庭湖水,浇灌着国人的心田。
儒家文化鼓励人积极出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把人生价值定位在为天下苍生谋取更多的利益上,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直到走进咸阳,我们才终于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虽九死其犹未悔”;直到走进咸阳,我们才算是探寻到了中华民族脊髓里深深的“儒”家风骨。
(三)
李隆基,这个唐代最有作为又最多情的皇帝,注定是历史的焦点。大唐到了他在位之时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巅峰。当然,李隆基自恃国力强大,也发动了不少穷兵黩武的战争,杜甫曾在著名的《兵车行》里淋漓尽致地写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冲破云霄的哭声,并没有打消皇帝拓边的理想;凄凉的青海头,堆积如山的白骨,也没能激发皇帝的恤民之情。李隆基依然在华丽的宫殿里,谱着他的《霓裳羽衣曲》,欣赏着使“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那轻盈曼妙的舞姿,沉浸在“唯我大唐,天下独尊”的美梦里。
然而安史之乱一下子让这个自以为是的皇帝慌了神,他仓皇出逃,甚至不得不舍弃自己最心爱的妃子。行至咸阳马嵬坡下,“红颜祸水”的呼声震动天地,一代美人杨玉环就这样香销玉殒。当李隆基手里握着一缕青丝,可曾想到两人的誓言: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若干年后,安史之乱平定,大唐王朝虽然重归平静,却再也恢复不了昔日的繁华,帝王难得的钟情于一人的爱情,也就此画上句号。长夜漫漫、霜华冷冷,再也找不到知心人相依相伴。这个失了王位的君王,也许只能在梦里,还可以坐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之上,看着百官朝列,看着杨玉环款款向他走来……
汉唐文化是东方文明的珍贵宝藏,要体味它的深邃内蕴,就不能错过咸阳。沧海桑田,这个中国“第一帝王之都”似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往日的光华尽失,只留下了一片古朴厚重的土地。而真正的智者、贤者则依旧在心中默默咀嚼着它的名字――咸阳。
名迹・名篇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 维
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
兵车行
唐・杜 甫
略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观 猎
唐・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人教版高中语文二年级上)
阿房宫赋
唐・杜 牧
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忆秦娥
唐・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链接高考
(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 融
四郎飞雪晴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1)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过华清宫绝句篇9
1、初唐四杰是指的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2、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3、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来源:文章屋网 )
过华清宫绝句篇10
【关键词】骊山汤;华清宫;皇家园林;历史源流
中***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55-02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一首爱恨绵绵无绝期的《长恨歌》,娓娓道来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而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就是诗中所提的“华清池”“骊宫”“长生殿”,正是文章想要追根溯源的华清宫。千百年来,华清宫伴随着关于它的诗词和传说流传于世,几经衰落和重建,仍然给予人无限的遐想。
华清宫在今西安城以东35公里的临潼县,南倚骊山之北坡,北向渭河。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支,东西绵亘二十余公里。两岭三峰平地拔起,山形秀丽,植被极好。远看如黑色的骏马,故曰骊山。两岭即东绣岭和西绣岭,中间隔着一条山谷。西绣岭北麓之冲积扇有天然温泉,也就是华清宫之所在。骊山知名度极高,源于这里埋藏了秦朝太多的秘密和宝藏。而探究华清宫的源流,也要从秦代说起。
一、秦“骊山汤”
据《辞源》,“华清池,初名骊山汤,秦始皇于此砌石起宇,汉武帝又加修饰,后为历代帝王巡幸沐浴之所,唐时在华清宫内,故名华清池”。据此可知,华清宫的源头指向了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由是在秦代,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此时的园林建设是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庞大的宫苑集群突出了咸阳宫的总管全局的主导地位,其他宫苑犹如众星拱北极般作为后者的衬托。这样的规划思想既体现了皇权的集中和至高至尊,又通过地上宫苑与天体的沟通,显示了天人合一的哲理。
当时的关中地区,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当时的粮食丰产区,膏腴良田多半集中于此。骊山也正位于这片地区。秦朝在此修建了骊山宫。这里不仅林木茂盛、风景优美,山麓还有温泉多处。相传秦始皇游骊山惹怒了神女,被唾一脸,面即发疮,始皇求恕,神女用温泉水给他洗疗,故又名神女汤。自此秦始皇砌石筑“骊山汤”。骊山汤正是华清池之前身。
二、西汉“骊山离宫”
到了西汉,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泱泱大国的气派、儒道互补的意识形态影响着文化艺术的发展。汉代艺术“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有意或无意地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作为人的有机或非有机的躯体而表现着的。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这才是汉代艺术的真正主题。”表现在园林艺术上,西汉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在这一时期,骊山汤扩建为骊山离宫。汉武帝时又大加修造,使其成为长安城东最重要的离宫别馆。
三、隋唐胜景
隋文帝时期社会安定繁荣,园林宫苑有所发展。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在骊山离宫“又修屋宇,列树松千余株”。然而到了隋炀帝,宫苑营建到了穷奢极侈的地步,民怨载道,终至隋朝灭亡。
公元618年,豪强李渊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李唐帝国在***治、财***、***事上都非常强盛,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兴盛的局面。在文艺上,“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改革和创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中”。在营建上,这一时期传统的木构建筑,无论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观赏植物栽培的园艺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这些艺术上的追求和技术上的发展,为造园活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必需的支持,在盛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达到了全盛的局面,皇家造园活动也被推向了高峰。华清宫在这一时期,迎来历史上最绚烂的辉煌。
唐初时的骊山温泉,历经了秦、汉、北周和隋几个朝代,汤池房舍逐渐增多,林木花卉遍布山谷,这为华清宫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诏左屯卫大将***姜行本、匠左少匠阎立德主持营建宫殿,赐名汤泉宫,作为皇家沐浴疗疾的场所。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正式定名为华清宫,取“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之意。宫内的汤池也称为华清池,一直沿用至今。今人释道:“华清”一词自魏晋以来就是指和山泉水、井华水有关的水,是清晨的水的精华,由天地阴阳二气变化而来,甘冽清澈,可用以治病、养生。
无论是汤泉还是华清,华清宫都是以温泉为特色的。温泉沐浴虽然早已有之,但真正盛行起来却是在隋唐时期。隋唐帝王酷爱温泉浴,而骊山华清池地处京畿,地理位置便利,温泉质量又高,自然成了帝王们的钟爱去处。不仅如此,华清宫的温泉还具有极佳的疗疾功效。李世民所患多年的风湿病,正是在沐浴华清池的过程中治愈的,他曾郑重地为温泉立铭作颂,足见他对此温泉疗疾功效的认识深刻和喜爱。
四、盛世华清宫
华清宫的地位,在唐玄宗时期达到鼎盛。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四十一年间,玄宗曾先后出游华清宫三十六次,甚至还有一年去两次的情况。微行间出无计其数,只是不被外人知晓罢了。玄宗每次公开出游华清宫,百官羽卫偕行,等于把长安的***府机关全部搬到了骊山。因此,长安城与华清宫之间,以及华清宫的周围曾出现过“商贾繁会,里间阖咽”的局面,形成了一个以华清宫为中心的新的城市。离宫的规划布局基本上以首都长安城作为蓝本。可以说,华清宫乃是长安城的缩影,足见其地位之重。
华清宫充分利用了有利地形,使其成为一座结构严谨、雄伟壮丽的宠大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都布设在山前洪积扇上,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和山下展开,利用地形特点,布设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楼阁亭榭。从山上到山下,“汤井殊名,殿阁异制,园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这座富丽堂皇的离宫,不仅见证了唐朝盛世,与中国著名的帝王结下了不解之缘,还留下一段段凄美传说。
唐玄宗数次游幸华清宫,都要带着著名的美人杨贵妃同往。玄宗初治世时,励精***治,使唐王朝拥有了最为强盛的国力,迎来开元盛世。这时候的玄宗站在权力的最高点俯视天下,却只专宠一人,那就是杨贵妃。从天宝四年(712)开始至天宝十四年(755),几乎每年的冬十月,唐玄宗都要偕杨贵妃及王公大臣来华清池居住过冬。于是在华清宫,发生着这个帝国最受瞩目的爱情故事。
在宫廷区南半部的温泉汤池区,除少数殿宇之外,据文献资料记载汤池达18处之多。其中莲花汤是皇帝的御用汤池,设备在八池中最为豪华。这里也是唐玄宗与唐贵妃共浴之池。长恨歌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海棠汤即杨贵妃的专用浴池,亦名贵妃汤。贵妃汤用料石砌成,形似盛开的海棠花。汤侧有红白石盆四,刻作莲花之状。另有一御用的汤池长汤,是供妃缤洗澡的地方。长汤深广,汤中有银镂谷船和白香木船,供皇帝戏游。
苑林区亦即东绣岭和西绣岭北坡之山岳风景地,以建筑物结合于山麓、山腰、山顶的不同地貌而规划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和景点。西绣岭上建有朝元阁,朝元阁南面的长生殿是皇帝到朝元阁进香前斋戒沐浴的斋殿。《长恨歌》有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讲述的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于某年乞巧节曾在此山盟海誓的传说。
此外,苑林区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大量人工绿化种植。不同的植物配置更突出了各景区和景点的风景特色,不仅如此,还生产各种蔬果供应宫廷。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前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五、衰落与凋零
在“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里,腐败在帝国内部侵蚀,动摇着盛世的根基。天宝年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出走四川。出走途中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贵妃死于马前,时年38岁。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玄宗将皇权交给太子,以太上皇身份回到长安。此时再回华清宫,已是野草遍生,场景无比凄凉。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此后华清宫一蹶不振,再也没有重现过从前的辉煌。安史之乱之后***局动荡,唐朝皇帝已无心出游。宪宗、穆宗和敬宗等虽都先后出游过华清宫。但时间短暂,场面十分冷落。更有大臣“伏紫衰殿下叩头谏”。并以周幽王游骊山而亡国、玄宗幸华清而禄山乱作为证据,说骊山华清宫万万去不得。可见华清宫地位的下降也源于人们对它的忌惮。忌惮的原因,是当时人们将王朝衰落归结于帝王的纵情享乐。
唐亡后,华清宫更加走向衰败,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华清宫被改为灵泉观,赐于道士居住。此后,华清宫的意义由其现实存在转化为历史影响。元代中统二年(公元1216年)对华清宫进行了整修,尚有三清等八座大殿,以及朝元、冲明二阁和九龙、芙蓉等汤池。清代初年,也曾重修过华清池,康熙皇帝西巡时就驻于此。今天的华清池大约就是清初重修后保留下来的格局。
六、结论
追溯华清宫的历史源流可以看到,园林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和技术,它的发展与其所在时代的科技文艺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而皇家园林,因为被打上皇家的烙印,其盛衰更是与皇室命运紧紧相连。
观察华清宫在一个朝代里发展的顺序,首先是一个朝代的建立,然后是这个朝代孕育出特有的时代氛围,在这样的时代氛围里诞生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同时科技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向前发展;文艺和科技交融,为兼具着审美和功能要求的园林艺术提供了发展的基础,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在这样的朝代更迭与变换中生存下来的园林,也在用自己的历史讲述那些如烟往事。
华清宫是幸运的,尽管盛衰只在一瞬间,但它也曾经拥有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尽管如今规模已大不如前,但作为历史的见证乃至创造者,它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意义将伴随着那些美丽的诗歌和传说流芳千古。如今的华清宫,正在新时代的旅游开发中焕发别样的生机和色彩。或许,属于华清宫的时代又到了,它正以崭新的文化含义和新时代的面貌来迎接新的主人和客人,在骊山这块闪耀着历史光辉的宝地,向人们讲述中华文明的荣耀与坎坷历程。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0-205.
[2]陈丽君.试释“华清池”中的“华清”[J].古汉语研究,2010,88(3): 49-50.
[3]章沧授.骊山温泉美天下――张衡《温泉赋》赏析[J].古典文学知识,2004(3):13-16.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