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篇1
1、下一句是不见泰山。叶障目,不见泰山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2、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示例: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篇2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的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令人发指。而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风波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之目为情所障,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秩无事所铸的使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生,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洒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的英雄气概?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篇3
大家好,我是你们导游李嘉文,你们也可以叫我李小姐。今天,我要带领着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观光。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东侧有一个观日石。在原来,传说古人因为爬山时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们齐心协力从山上搬来一块大石头,大家把它放在观日点,人们站着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主峰的西侧有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四个鲜红的大字:“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时古代文学家孟子(孟轲)说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从古至今,这四个字成了千古佳来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十八盘。因为古人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十八盘的台阶共1594级。高约400多米,可以说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从下面的中天门顺着十八盘一直登上南天门,你就会感觉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这是因为十八盘很陡。登上了南天门,大家先休息一下,留个影,休息一会我们再向上爬。大家请继续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离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为天街已经话。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点——玉皇顶。从玉皇顶的观望台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诗人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所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晓”。游客们,泰山的景色确实很雄伟,希望您带着亲朋好友再来光临泰山!
开平市月山中心小学(旧)四年级:李嘉文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篇4
关于描写眼睛的成语
蔽明塞聪 瞠目而视 瞠目结舌 触目皆是 触目惊心
瞪目结舌 炯炯有神 抉目吴门 柳眉星眼 目不见睫
目不忍睹 目不斜视 安眉带眼 暗送秋波 白眼相看
闭目塞听 蔽聪塞明 播糠眯目 侧目而视 瞋目切齿
璀璨夺目 耳目股肱 耳濡目染 耳视目听 蜂目豺声
甘心瞑目 高睨大谈 高视阔步 皓齿明眸 刮目相待
河目海口 见钱眼开 挤眉弄眼 火眼金睛 昏聩无能
举目无亲 狼贪虎视 看朱成碧 两叶掩目 凝脂点漆
明眸善睐 目食耳视 明眸皓齿 明目张胆 明目达聪
目使颐令 怒目而视 目濡耳染 目不暇接 目不邪视
破壁飞去 丧明之痛 杀人不眨眼 拭目以待 双瞳剪水
十行俱下 手挥目送 拭目而待 望眼欲穿 望穿秋水
掩人耳目 眼明心亮 心明眼亮 一瞑不视 睚眦必报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掩目捕雀 有眼如盲 鱼目混珠 众目睽睽
獐头鼠目 助我张目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目不忍视 怒目横眉
闭目塞聪 鼻青眼肿 嗔目切齿 耳视目食 凡胎肉眼
飞眼传情 伈伈睍睍 鼓睛暴眼 鼓眼努睛 合眼摸象
金刚眼睛 临去秋波 目不别视 目不给赏 目不苟视
目不暇给 目逆而送 目无下尘 目语额瞬 泣血枕戈
青眼相看 头昏眼花 头昏眼晕 宛转蛾眉 眼观六路
一暝不视 盈盈秋水 悦目娱心 张眉努目 张眉努眼
张眼露睛 众目共睹 一叶障目 瞪目哆口 瞪眼咋舌
旷若发蒙 目若悬珠 鼠目獐头 剔抽秃刷 剔抽秃揣
万目睚眦 息怒停瞋 眼穿心死 众目共视 众目具瞻
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蛾眉曼睩 耳聋眼黑 耳聋眼瞎 耳染目濡
耳热眼花 耳濡目击 耳濡目及 耳闻目染 耳习目染
睥睨物表 三年不窥园
有关描写眼睛的成语
1、万众睢睢:睢睢:仰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上面。形容人们共同期待或感到惊奇的神情。
2、鼠目寸光: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米远。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3、以耳代目:以:用;代:代替。拿眼睛当耳朵。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4、伈伈睍睍:伈伈:小心恐惧的样子。睍睍:也作“伣伣”,眼睛不敢睁大的样子。小心害怕或低声下气的样子。
5、睚眦必报: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6、眼明心亮: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7、手挥目送: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8、左顾右盼: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9、掩人耳目: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10、一暝不视: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
11、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12、停瞋息怒: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13、悦心娱目:使心里高兴,使眼睛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意。
14、眼明手挗:眼睛明亮,手脚利落。形容看得准,动作敏捷。
15、有眼不识泰山: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16、鹰化为***,犹憎其眼:***:鸽子一类的鸟;憎:憎恨。即使老鹰变成了***鸟,众鸟仍然讨厌其眼睛。比喻外表虽然有所改变,但改变不了其凶恶本性。
17、头昏目晕:犹言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18、重足而立,侧目而视: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19、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20、小冠子夏:指汉代杜钦。比喻眼睛不好的人。
21、睚眦小忿: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引申为极小的怨恨。比喻极小的怨恨。
22、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23、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24、以眦睚杀人:眦:眼眶;睚:眼边;睚眦:瞪眼睛发怒,指极小的仇恨。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
25、眼不交睫:睫:眼睫毛。眼睛一眨也不眨。形容心情不安而长夜不眠。
26、银海生花:银海:道家指眼睛。眼睛因接触到反射的光线而昏花。比喻眼睛看得迷乱。
27、翘首远望:翘:抬,解释;抬头向远处张望,形容盼望之切。
28、左右顾盼: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
29、一瞑不视: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30、眼乖手疾:眼睛明亮,手脚利落。形容看得准,动作敏捷。
31、极目远望:指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32、挤眉弄眼:用眼睛、眉毛示意。
33、掩眼捕雀: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同“掩目捕雀”。
34、皱眉蹙眼:蹙:收缩。皱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35、玉楼银海:道家语。称双肩为玉楼,称眼睛为银海。
36、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37、张眉努目: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比喻粗犷浅露。
38、有眼如盲: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39、东张西望: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40、眼饱肚饥:眼睛看个够,肚子依然饿得慌。比喻只能饱饱眼福,不解决实际问题。
41、獐头鼠目:脑袋像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42、望眼将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同“望眼欲穿”。
43、张眉努眼: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指善于作态。
44、鼠目獐头: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45、张眼露睛:指瞪着眼睛说瞎话。
46、息怒停瞋: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47、悦目娱心: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48、极目四望:极目:尽眼力之所及;四望:向四周眺望。形容企盼心切。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篇5
一、历史文化(historical Culture)
著名语言学家格林在其《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说:“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所以我们说:“语言承载历史。”英汉两大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历史文化。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的历史人物都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之中,作为典故习语或成语流传下来。英国历史只有一千多年,而美国的历史更短,所以英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远远不及中国多,因而这方面的习语(成语)也相对较少。
例:burn one’s boats(bridges)“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可后退。其意思相当于汉语的典故成语“破釜沉舟”。)according to Cocker严格地、准确无误地(Edward Corker为英国算学家)。Watergate水门事件。使人想起尼克松***府的丑闻。由此“gate”一词被赋予了“丑闻”的联想意义。以致于后来又有了“Irangate”、“Koreagate”等类似的词出现。
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多年文明史,其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二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历史成语典故比较多。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卧薪尝胆、四面楚歌、请君入瓮、指鹿为马、助纣为虐、朝秦暮楚、围魏救赵、三顾茅庐、望梅止渴等。
二、地理自然文化(Culture of territorial nature)
英国是一个岛国,与海密不可分,是典型的海洋国家,其渔业十分发达,从而形成了许多与水、与鱼有关的词。因此,“sea”、“fish”这两个词在英语里的联想意义就格外丰富和独特。英国人在谈到选择某种职业时可能会说他将“follow the sea”或“take the sea”。下面的有些成语与汉语中的有些成语意思很接近。例如:all at sea。(茫然,不知所措) half seas over。(酩酊大醉)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进退维谷)
而中国幅员辽阔,虽有很长的海岸线,但古代***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皆集中于内陆。海上交通极不发达。因而与海洋有关的成语虽有一些,如“沧海一粟”、“天涯海角”、“八仙过海”、“刀山火海”、“山南海北”、“山盟海誓”、“百川归大海”等,但这类成语数量很少。中国名山大川较多,所以在一些成语中沉淀下来也较多。如:锦绣河山、山清水秀、寿比南山、开门见山、东山再起、地动山摇、山穷水尽、泾渭分明、得陇望蜀、中流砥柱等。而其中泰山为中国名山之最,最得人们的推崇,所以指泰山的成语较多。如:泰山北斗、泰山压顶、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
三、文学作品(1iterature)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篇6
一、挖掘矛盾,刻意设疑,引发深思
对每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学生利用原有知识能力解决不了的地方,有意地制造矛盾,给学生设置“障碍”,使他们形成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决又差一点进入这种问题情景时,精神的高度集中使其渐渐进入灵感状态,思路流畅,联想丰富,对记忆材料的提取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最终实现顿悟,解决问题。例如《荷塘月色》一课,一位老师这样设问:第四段是全文描写最精彩的一段,可第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有人说它有语病,大家想一想可有道理?名人名著有语病这使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争论结果是:没有语病。“曲曲折折”是说荷塘的岸,这里含着一个意思,作者是漫步在曲曲折折的荷塘岸边。可见,善于挖掘矛盾,是能否巧问的关键。
二、适宜幽默,设易为难,诱发兴趣
提问如果是一味地直来直去,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更谈不上启发思维了。其实要启发思维必须先激发兴趣,没有兴趣的东西学生决不会积极地去想。在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是思维剂,开路机和油库。还以《荷塘月色》为例,有位老师看见一位同学分心了,就突然提问他说:“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老师故意把“田田”写为甜甜),这荷叶的味道是“甜甜”的吗?那位同学因为没有看课文就冲口而出答道:不是。同学们哄地笑了。可老师忍住笑继续问道:朱自清把荷叶的味道都搞错了,那算什么名人名篇。我们不学他了,好吗?那同学一看书才知道自己错了,羞得满脸通红。同学们都望着他笑,一看同学们来精神了,老师笑着话题一转问道:没错,这“田田”写的是形状不是味道,可大家往下看一段有写味道的吗?大家很快就找到了,是“清香”。因势利导,生成幽默,巧设疑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设台阶,分解设疑,化难为易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篇7
登五岳之首——泰山。清晨来到泰山脚下,凉爽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拾阶而上,嶙峋的怪石,青翠的古树,飞鸟低吟,鸣蝉高唱,无不给人以美得感受。登上山顶,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仿佛置身仙境中,周围云雾缭绕,展开双臂,拥抱自然,感受高山带来的舒畅。
黄河奔流不息,携卷着泥沙滚滚向东流去,奔向蔚蓝辽阔的海洋。不停留不犹豫,以势如破竹之力冲撞开一切障碍,奔向它最终的目的地。那九曲黄河蜿蜒着,横跨华夏大地,哺育中华千年,站在桥上,河水自脚下奔走,感受黄河奔腾的雄壮。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自然是何等神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耳边婉转动听的鸟鸣声,苍穹中展翅翱翔的雄鹰,用自己最亲切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谢,表达他们的愉悦。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篇8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②?”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④,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导读]
本文通过叙述赵人养猫驱鼠的故事,告诫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做到“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尤其是在做出对自己的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决定时,应该理性思考,反复比较,从而作出明智的选择。
[注释]
①选自刘基《郁离子》。《郁离子》是一部寓言兼议论的笔记体散文集,是刘伯温传世著作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书;是他协助大明王朝***皇帝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巨大功勋的思想理论宝库,是治国安邦大智慧的锦囊秘籍;也是待人处世、解决人际关系、交朋结友、革陈***新的镜鉴箴言。 ②诸:“之乎”的合音,即“它(指猫)呢”。③垣墉:墙壁。④已耳:罢了。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读后思考 ]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
盍去诸
去饥寒犹远
二、与“是非若所知也”的“是”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问今是何世 D.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
三、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若所知也。
不病于无鸡乎?
四、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老鼠的祸患是___________;“其子”的担忧是___________;“其父”不同意赶走猫的理由是___________。
五、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你认为“赵人”的取舍选择正确吗?请你以其邻居的身份表明你的观点,并给他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求,讨;送给;何不;还。
二、C(表示判断,与现代汉语中的“是”用法相同;其他项是指示代词,意为“这,这里,这个,这样。”)
三、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四、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鼠尽而其鸡亦尽;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五、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第二问:开放性题,对赵人取舍选择的评价,能自圆其说即可。建议示例:如,今后,可在养猫的同时,圈养保护好鸡,以求鼠灭鸡存,两全其美;再如,可以将猫赶走,借助鼠药或老鼠夹子来灭鼠,然后照常养鸡(言之成理即可)。
楚人隐形①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②,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④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⑤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⑥,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导读]
“楚人隐形”的故事被后人提炼为一个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注释]
①选自邯郸淳《笑林》。三国时代魏人邯郸淳编辑的《笑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②《淮南方》一种讲医药的书。③隐形:隐藏形体,别人看不见。④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⑤赍:携带。⑥受辞:接受了诉讼的状辞。
[译文]
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审问他,听他说了事情的本末后大笑起来,把他放了,没有治罪。
[读后思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螳螂执叶伺蝉
妻始时恒答言
绐云“不见”
吏遂缚诣县
二、请为文中以下句子断句并加上标点。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三、下列句中哪一项没有通假字?有通假字的请指出来并分别加以解释。
A.螳螂伺蝉自鄣叶 B.螳螂执叶伺蝉
C.汝见我不 D.嘿然大喜
四、翻译下列句子。
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五、这则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一叶障目”后成为成语,但意思有所变化,请联系现实说说它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一、侦察等候;常是,总是;哄骗;到……去。
二、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三、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A.鄣,同“障”;C.不,同“否”;D.嘿,同“默”
四、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
五、讽刺了那些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的蠢人。一叶障目:现一般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是说人们的认识犯了片面性的错误。可是这个楚人,以一叶障目,“对面取人物”,就不仅是认识上的片面性,而且是行动上的贪心和不道德了。
鹬蚌相争①
赵且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④方出曝,而鹬⑤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导读]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二》。②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有名的说客。③惠王:赵国国君,即赵惠文王,名何。④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类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形的外壳。⑤鹬(yù):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⑥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译文]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读后思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赵且伐燕
蚌方出曝
不肯相舍
得而并禽之
二、下列句中哪两项有通假字?请指出来并分别加以解释。
A.而鹬啄其肉 B.蚌合而箝其喙
C.两者不肯相舍 D.渔者得而并禽之
三、下列句中哪两项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找出来并分别加以解释。
A.蚌方出曝 B.今日不雨
C.不肯相舍 D.以弊大众
四、翻译下列句子。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后人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成语。请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说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还与哪个成语的意思相似?
[参考答案]
一、将要;晒太阳;放弃;一起,一齐,一同。
二、B.箝(qián):同“钳”,夹住;D.禽:同“擒”,捕捉,抓住。
三、B.雨 (yù):名词用作动词,下雨。D.弊:本义是名词“弊病,害处”,这里活用为使动用法,是“使……疲弊”的意思。
四、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
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寓意:告诫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不然会使他人得利。其寓意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些相,比喻目光短浅,一心***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
曾子杀猪①
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④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⑤也。”遂烹彘也。
[导读]
这个故事谈论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文中的曾子非常看重诚信的价值,对孩子言而有信,是十分明智的。而他的妻子随意欺骗孩子,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本文告诫我们:为人做事要讲信用、讲原则,即使是面对年幼的孩子,也不能欺骗。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②曾子:即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③彘(zhì):猪。④婴儿:小孩子。⑤成教:教育有成效。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她便骗孩子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了给你杀猪吃。”不一会她回来了,看到丈夫正要捉住猪杀掉它,她赶忙阻止丈夫说:“我只不过是同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曾子说:“对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小孩子不明事理,希望跟着父母学习(做人的道理),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这样欺骗他,那是在教孩子学会欺骗啊!母亲欺骗了儿子,儿子就会不相信他的母亲。这可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了那头猪煮了肉给孩子吃。
[读后思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妻适市来
特与婴儿戏耳
婴儿非有知也
遂烹彘也
二、下列句子中的“顾”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顾反,为女杀彘 B.元方入门,不顾
C.顾野有麦场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翻译下列句子。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四、如果换作是你,你将如何更好地来处理“杀猪”这件事?试作简要地分析。
[参考答案]
一、适逢,正好;只不过;是非判断能力;于是,最终。
二、D
三、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篇9
1、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三十六计里,逃跑是最山上策的一计。
2、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找不到上天的路,也找不到进地狱的门,形容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已经无路可走了。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的路也是从脚下开始的。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出来就去工作,太阳落下来就去睡觉休息。
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6、千***易得,一将难求:一千个当兵的好找,但是找一个好的将***就比较难了。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这里失去的东西会从其他地方赚回来。
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9、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在关口,就算是一万个人也打不进去。
10、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学识非常的渊博,天文地理都懂。
1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1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1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两个人只要团结合作一条心,所发出的的力量可以把金子折断。
14、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聪明了一辈子,可是却在一件小事上犯起了糊涂。
15、百不为多,一不为少: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1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1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长一百条腿的虫子就算是死了也不会立马倒下。比喻某人或集团虽然失势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气势和能量。
18、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1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好处,坏事变成好事。
20、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2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会千万可以失去,一旦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了。
2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和佛教的因果关系差不多。
23、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24、不在其位,不谋其***:退下来之后就不在管官场上的事情了。
25、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26、鞍不离马,甲不离身: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27、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篇10
――题记
九天悬瀑,名不虚传
古茶花盛开的金秋是镇沅千家寨风景区最美的季节。巍峨的高山,凉爽的山风,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绝无仅有的上万亩千年古茶树林,婀娜蜿蜒的嘟噜河,震耳发聩、飞珠碎玉的悬泉飞瀑,衬上卧在山间久久不愿离去的云雾、点缀于苍翠的古茶树林间冰清玉洁的古茶花,千家寨风景美得令人欣喜、惊奇和折服。我游历过不少的名山大川,只有镇沅千家寨风景美得让人有灵魂出窍之感。
当九甲金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暖暖地照在我们的身上,一座拔地而起的巍巍高山横亘于我们的面前。闻名于世的千家寨古茶树王就生长在这座高山之巅。
今天,我们就是要攀越这座两千七百余米的高山,到千家寨一睹茶树王的芳容。面对这万仞壁垒,我的心早已腾云驾雾,飞越高山峡谷在茂盛的古茶树林里徜徉。我像一名虔诚的侍者,静静地伫立在茶树王的身旁,向每一位到访者道一声平安、吉祥。
我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满怀喜悦和憧憬沿着青石块垒筑的台阶拾级而上。登千家寨大山就像登泰山一样惊险、刺激。好在边登山,还可以边欣赏嘟噜河流经这座高山天堑所形成的奇妙景观。高大的天然屏障,凉爽的山风,奇形怪状的岩石,苍翠的古木、攀附寄生的苔藓、石斛、幽兰,在山涧奔流不息、时隐时现的嘟噜河,像一幅幅或一首首大自然馈赠给游人的画或诗,或清新淡雅或澎湃激昂,深深吸引着每一位游客去聆听、拜读、品味,让我们一次次放慢了前行的脚步。每一步坚实的迈出,每一步脚踏实地的感受,每一次峰回路转的迂回,每一道充斥瞳孔的美景,深深吸引着我们向目的地走去。我们旅途的疲劳与艰辛早已被这些美不胜收的景致所涤荡。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大吊水。大吊水是当地百姓的俗称,与其说是大吊水,倒不如说是从天而降的“九天悬瀑”更为贴切。清澈蜿蜒的嘟噜河在流经茂密的原始森林养精蓄锐,跨越无数道坎坷后,从陡峭的悬崖倾泻而下形成一道百余米长、十余米宽的瀑布,水石相撞,轰鸣作响,飞珠玉碎,亦梦亦幻。在阳光的斜射下幻变成千万道彩虹――彩虹飞渡,瑰丽夺目,叹为观止。这就是千家寨著名的“九天悬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景象在这里再现。我们拿出相机、手机纷纷拍照留影,让美好的记忆伴随我们的欢声细语定格在那小小的芯片上,定格在每一朵晶莹的水珠里,定格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
在每一次山风来袭、细雨微凉的瀑布前深情地凝望。如果没有这座天然的屏障,蜿蜒旖旎的嘟噜河不会在此跌落,千家寨或许不会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芳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与水的完美结合让我们五体投地。
收起无限的爱恋与遐想,我们继续前行,侧身回望九甲美人村,像云朵一样卧在远方的半山腰上。我们拾级而上,步步皆喜,意犹不尽。
哀牢山明冽的阳光静静地抚慰着这里的山水、草木,也暖暖地照在我们的身上。不知不觉中,我全身汗水涔涔。我像一只只在山间爬行的蜗牛,慢慢向心仪已久的千家寨走去。
千家寨,比故事更完美的世外桃源
跨越一级级石阶,欣赏过一道道美景,历经无数次的惊奇与感叹,我们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完这座高山屏障,攀越二千七百余米的天梯终于到达令世人称奇的千家寨,眼前豁然开朗。
千家寨是一个风景秀美的人间仙境。它的来历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当年太平天国将领李学东率部来到云南,与景东彝族头人李文学率领的起义大***汇合。为了躲避清***追剿,他们率领起义***爬山越岭,来到这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定居避难,建盖起规模庞大的***营而得名。如今,古墙城遗址还清晰可辨。这里属哀牢山腹地,天湛蓝,水漂碧,植被保存完好,空气格外清新。像天河一样婀娜多姿的嘟噜河清冽见底,河底奇幻的砂石一览无余。在嘟噜河的滋养下,丝毫没有受伤害的各种植物竞相成长。我们忍不住前往涉足,捧一捧甘冽的人间圣水,呷一口凉凉地下咽,全身的疲劳与艰辛荡然无存。
目之所及,高大挺拔的褐叶青冈、藏槭树、变色锥、红花木莲、木果柯、古茶树等有名的、没名的千年古木直插云霄。褐叶青冈、藏槭树、变色锥、厚皮香、红山茶、高盆樱桃……在我国南方乃至东南亚生长着的大多数树种在这里都能找到它们苍老不屈的身影。更为珍贵的是在这里有上万亩生长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巍巍千家寨大山,苍茫古茶树原始森林,蜿蜒旖旎的嘟噜河,让人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我带着嘟噜河般澄澈、明净的眼眸,带着无限的遐想,怀着崇敬与骄傲静静地凝望,看淙淙的溪流,看高耸人云的原始森林,看树上寄生的藤蔓、石斛、幽兰,尽情领略藤缠树、树缠藤的原始森林的静谧与安详,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飞扬在时光四季轮回的秋的锦缎上。
藏槭树金黄的叶子和木果柯青翠的叶子从半空轻盈地飘落,在地上编织成一条黄绿镶边的时空地毯,古朴得令人沉醉。像雪莲般洁白的千年古茶花穿透时空不时从二十余米高的空中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地落下,暗香盈袖,胜过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
茶树王,实至名归的骄傲
经历过一次又一次与千年古茶的美丽邂逅,看不尽的哀牢山美景在眼前层第更迭,带着敬仰与虔诚,我们终于到达茶树王所在地――海拔二千四百余米的哀牢山腹地的一个山腰。我们置身其中,峰岭叠嶂,由藏槭树、木果柯、古茶树等千年古木和箭竹等灌木形成的亚热带原始森林的旖旎风光在我们眼前层出不穷。
一棵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桀骜不驯的茶树王悄无声息地伫立于我们的眼前。二十五点六米的傲人身躯,零点八九米自豪的胸围,一点二米牢固的根径,二千七百年令人折服的树龄,无不诉说着一个传奇、一个奇迹。与其说您是茶树之王,倒不如说您是我们心中的茶神。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您静静庇护着这座森林宝库里的每一位成员,共同成长,相安无事。树旁两块醒目的大理石碑上书――“世界茶王举世无双”“国茶瑰宝”,十二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无可辩驳的铁证奠定了这棵茶树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美誉名不虚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