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城西百尺楼10篇

烽火城西百尺楼篇1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烽火城西百尺楼篇2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从战国时期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想而之,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据近年文物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和对遗址的调查,初步估计,长城有十万里之长。历代修筑的长城先后分布在西至***,东到黑龙江,南至湖南共1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各时代的长城总和就有三万里之多,单是河北省境内的长城就将近万里。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作为传递***情的设施。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

长城是有史以来唯一在太空中可见到的三度空间建筑物。以现代科技来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国竟能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实在难得。长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颇不相同。汉代以泥和芦苇修筑长城。据了解,长城体积也各不相同,以居庸关一带来说,高约8.5公尺,下部宽8.5公尺,上部宽约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当于城楼),高约12.3公尺,多数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则置两、三重。

烽火城西百尺楼篇3

一、特殊的时空变化

诗中往往有一定的感情基调,它们的表现形式多样,但时空变化往往是作者常用的一种形式,特殊的时空变化往往会引发文化积淀的外扬。自然现象的变化在人脑中的根深蒂固,它可以激发人的情感由内而外地呈现,还可以通过语言形式移情给读者,如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的“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宦游人”是空间的变化,诗人在外做官,离开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地域;“物候新”是时间变化,“物候”是指自然现象变化反映出的气候不同。物候的不同正是时间变化的反映,“惊”字奠定了诗歌的基调,写了诗人对于物候变化的敏感,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时空变化也会影响到诗歌气势的强弱,时空越紧张,诗中所蓄含的气势就越强大,就好像在狭窄的时空中蓄积了大量的能量,一旦情感爆发,将会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如杨炯《从***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诗人用简单的篇幅把紧张而激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诗中时间变化很短暂,空间变化却十分巨大,作者描写了一只***队迅速从帝京长安,偷袭敌人的要城龙城,动作十分迅速。此外“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则通过视觉、听觉描写了战争的场面,不同时空的场景既有呼应又有对比,烽火与“旗”、“鼓”相应,“烽火”的暖色调与“雪暗”的冷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用环境的恶劣烘托出唐***的威猛。

二、描摹社会的常态

生活中的常态往往是诗人描写的重点,因为指导的是日常生活,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生活常态还可以反映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及文化特征,从诗中记录的生活,我们可以了解那个时生的事。

古人生活单调,自然万物便成了诗人经常抒发的对象,人们欣赏万物,感受自然给人带来的身心愉悦。如上官仪的《入朝洛堤步月》:“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月在古人眼中有着冰清玉洁的美,古人举目便可以看见,从而使月成了一种永恒的象征。诗人在月色下,望着滚滚逝去的江水,在长洲之上骑马驱驰,乌鹊纷飞,黎明前的灰暗与月色的黯淡,蝉的聒噪,凉爽怡人的秋风,都是一种享受,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古代社会,战争是国之大事。战争中男儿方显方刚本色,但是战争又是残酷无情的,它磨灭人的意志与精神,充满了人生的无奈,所以战争也往往成为诗人关注的对象。如王昌龄的《从***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边关烽火旺盛,碉楼的高大与人的渺小形成了一个暗比,黄昏时分一个人独在边地,海风吹过,让人不禁有一些寒意。诗人吹着羌笛,想要缓解思乡之情,但羌笛哀怨的声调与明月的清冷让人无法抑制内心的思乡之情,又想到家中妻子的苦楚,使思乡之情又多了一层感伤。

三、细节的暗示

唐诗中有很多细节需要读者去关注,这些细节蕴含着诗人真实的生活体验,具有很强的审美效果。只有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的人,才能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此外,细节的暗示还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人有时写景并不直接抒情,而是以物的视角来反观人的心理活动,间接地表现人对当下景物的一种情感反映。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描写地方是宜阳,宜阳在唐代即福昌县城,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此。安史之乱后,这里遭到了破坏,所以诗人描写了凄凉的景观“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人从物的角度表现了人世的荒凉,无人欣赏的残垣断壁,鸟儿只好空啼。诗人通过独特的视角表现了自己对时代兴衰的悲叹。

烽火城西百尺楼篇4

零零两张机。柳眉紧锁绪青堤,春江细水流花碧。孤帆叶浆,几多去日,寒雨乱云泥。

零零三张机。少年塞上正乌衣,阳关一曲离别意。故人西去,凭歌纵马,欲语泪先滴。

零零四张机。十年一梦梦何期,盼君马策扬尘系。青泥古道,痴痴倩影,绝笔九张机。

零零五张机。酒酣再上故城西,楼前紫陌人独觅。沽觞驳迹,无君共饮。莫待老衰稀。

零零六张机。孤灯曳影砚中泥,情惆书墨词难寄。千山巍复,不知何处,长阙叹珠玑。

零零七张机。残音半曲锁横笛,恍忽故影周公里。笙萧寂落,幔声嘤噎,犹有梦多时。

零零八张机。涧边青柳欲低垂,鸳鸯游水知寒最。繁花陌上,曲云啼燕,愁日去无归。

零零九张机。绻栏叹月话迷离,萍空楼燕归无迹。株枝花蕊,芬香依旧,却是故人遗。

零零十张机。词题楚馆九张机,经年隔世情遥递。莫失莫忘,莫离莫弃,绻倚丽楼息。

零十一张机。黄昏迟暮古城西,残阳听角尧尧立。天涯剑仗,戎马一世,血碧染谁衣。

零十二张机。白龙遨舞畅瑶池,霁飞临伴霞光溢。尽夕曼榭,盘栖宫洞,近绽几梅枝。

零十三张机。蒲丛雪坠越鹞啼,杜娟殷切传情意。鸳鸯不羡,痴蝶看妒,同赴共唧唧。

零十四张机。百年旧梦待君痴,佳人亭倚遥遥泣。沧桑转眼,黛眉流盼,化泪点成石。

零十五张机。江山不见汉唐期,儿郎应是酬国意。一腔热血,不言成败,跨骑冷***持。

零十六张机。勾阑唱罢褪青衣,西窗烛剪凭谁寄。灯摇影晃,红妆泪染,酥手掩瑶笛。

零十七张机。唐门翠柳燕鹦啼,萍波风漾涟漪起。鹧鸪羽落,飞鸿痕下,一片曼花栖。

零十八张机。周王执绕美人衣,狼烟烽火诸侯戏。花容唇泯,江山倾覆,北斗现璇玑。

零十九张机。幽庭穹皓月明稀,残词无续人归迹。轩窗听雨,海棠依旧,梦醉望楼息。

零二十张机。寒月暗隐伍堂西,蔻丹抚染花容涕。青霜剪尽,朱颜肠断,盈袖冷香遗。

二十一张机。流光映笑又迟迟,姑苏荷畔人伊丽。芳菲落晚,轻呵笺卷,漏断复鸡啼。

二十二张机。白龙舞榭紫云西,穹苍空浩留回迹。千山雨暮,峨眉飞雪,倦卧洞庭栖。

二十三张机。浓浓笙瑟曲相思,琴音渐远连空池。婵娟迷隐,流萤点耀,落坠染杨枝。

二十四张机。执尖持锐踏云泥,扬威异域思国稷。长亭古道,马蹄声远,问帅几回期。

二十五张机。玲珑纤指奏瑶笛,断桥赋曲相思寄。西湖折伞,靠微步踱,容媚泪莹滴。

二十六张机。厚笺怎得墨毫题,寒心未改愿卿意。双眉暗皱,怎堪折柳,痴语默凝思。

二十七张机。流苏轻撩碧寒池,残更漏断熹微至。黎昕嫳屑,曼姿再起,绝世舞青衣。

二十八张机。竹间凋叶美人拾,朱颜轻泯拨丹指。秋枫几尺,化宣提赋,驿寄远山寺。

二十九张机。玉泉散雾隐松枝,木繁叶茂遮阳赤。道幽迷径,兽遗踏迹,遥指落崖石。

零三十张机。红尘旧梦怎堪提,孟汤灼饮消前忆。前世已忘,今生不再,相见各东西。

三十一张机。胭脂浓抹比妖姬,红烛幽耀勾眉笔。风华绝貌,红颜祸水,吟曲弄琴棋。

三十二张机。满园春色杏桃梨,云石水堇空含寂。豆蓉依旧,荷香水静,燕舞渡鸿啼。

三十三张机。白帆点点浪逐急,青山微雨击竹里。悠悠绿水,渔舟莲动,拨浆靠繁堤。

三十四张机。调弦抚弄断琉璃,夜兰帘卷藏伊泣。霜寒惊梦,横窗疏影,轻减玉罗衣。

三十五张机。月残风骤鼓锣击,寒灯幽火孤房弃。梨花凉雨,注流犹去,独剩月余稀。

三十六张机。鸳鸯试水暖先知,痴蝶悱恻浮白芷。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三十七张机。将***御马越驰西,异城烽火黄沙地。思存社稷,志怀天下,铁血战鏊急。

三十八张机。弦钩冷镜印残滴,未央独醉笼灯里。轻霜薄雾,伊婷惶影,霡霂泯琉璃。

三十九张机。潇湘冷雨夜昨昔,岚烟浊雾晨风逸。幽清空寂,仙山如画,春水璨明曦。

零四十张机。闻君跃马冷***提,夕烟迟渡尸革地。虎胄之将,鏊杀疆场,血染碧袍衣。

四十一张机。君归山野采桑梓,曾经怀傲宏***志。戏花弄柳,危庭醉卧,倦看杲明熹。

四十二张机。晚霞落彩映白芨,花芳无嗅空悠寂。桃源暝染,仙云画景,迟暮向阳夕。

四十三张机。画楼曛晚竞凄凄,芳菲散尽藏书邸。枫桥夜雨,浅流舟渔,漏断淡微黎。

四十四张机。燕穿杨柳越萦溪,芳池鱼竞青荷戏。菡丹山下,炊烟小舍,枯草绕藤篱。

四十五张机。冉波绿水曲逶迤,白翁御桨摇篷笠。喧嚣尘世,南柯一梦,若作老勤医。

四十六张机。红缨翎甲帅袍披,阳关渡马统千骑。超群盖武,威传千里,热血战戎狄。

四十七张机。小笺印墨育相思,伊玲几盼良人至。吴钩北挂,流光南走,却是梦迟迟。

四十八张机。杨家虎将镇边西,长须霜发忠国意。春来秋去,葵阳复暮,翁老古年稀。

四十九张机。斑斑竹泪泯喃呢,痴男怨女红尘觅。尘缘未了,断桥拾梦,千载切凄凄。

零五十张机。齐眉举案语嘁嘁,靠微拂面君柔拭。嘉陵雨岸,丁香纸伞,双影雾烟遗。

五十一张机。白萱枯墨愿心知,残诗又续题鱼尺。素传行伍,九州烽乱,切盼凯旋时。

五十二张机。残烟雾柳暗芽丝,荷池波泛浮鸂鶒。清泉涌动,径流汩汩,寒雨隐白衣。

五十三张机。雀台乔女曼娇姿,翩飞步舞缠足赤。悠悠宫曲,空篌赋调,却见泪痕湿。

五十四张机。凭栏远望落霞夕,角楼独倚闻声泣。黄花瘦尽,凄凉自守,泪打玉罗绮。

五十五张机。千山万壑纵豪思,宴间谈笑风云事。一朝雷闪,九天凤舞,名就造功时。

五十六张机。秋风凄抚冷杨枝,杜娟折北镶红日。寒昏堤上,花殇丽碎,奈罢浅幽池。

五十七张机。仙云野鹤踏尘泥,提苕挂酒人间济。观闻问切,笑而不语,归去诊方遗。

五十八张机。怀情痴女汝何知,红尘陌语相思涕。韵情何处,潇湘浮世,小女子唧唧。

五十九张机。塞疆皓月笼沙石,断戈浸血埋残壁。烽烟四起,狼袭天下,翎甲战蛮夷。

零六十张机。妙姿劲舞醉红霓,灿斓映彩霞光溢。画屏浸影,婀娜身动,惶眼媚人迷。

六十一张机。唐征蛮域战兵急,几时归路将尘洗。伍行之事,国家承柱,竭力至安息。

六十二张机。宫商角徵叹竹丝,秀纹金鼎兰檀逝。云锣瑟曲,飞袂流袖,且看诱魂姿。

六十三张机。角涯晓月炫霜辉,白霁轻缀边兰蕙。青石阶处,小桥流水,穹漫雪凝飞。

六十四张机。寒窗晓月梦迷离,红尘觅尽君稀迹。寂池相与,染之终弃,恨顾不相惜。

六十五张机。蔻丹染缀绯红衣,勾栏赋曲尧尧泣。熹微初上,景寻兰若,默语问璇玑。

六十六张机。旃檀絮近古庭迷,夜阑幽若愁思寄。晓白弦月,未央曲彻,藏墨抚笙笛。

六十七张机。昔闻亡日已凌期,今朝言意谁心系。草荒石烂,天涯绝路,邀爱莫无迟。

六十八张机。望楼览尽异人溪,魔途殊路难由己。成魔堪可,为妖堪可,故寂化尘泥。

六十九张机。当时笑负比瑶姬,倾天妖媚齐妲己。风华绝貌,曼姿嫳屑,兰烬忘昕黎。

零七十张机。楼台舞榭影依稀,蛾眉公子诗提壁。一折扇羽,一驹白骑,迟暮向阳夕。

七十一张机。半城泪见故坟妻,潇挥弄墨书宣纸。含情脉脉,影花剑刎,生死不相离。

七十二张机。桃花散尽子规啼,客萍渡外风浮髻。草春苒苒,水波切切,柳下叶随溪。

七十三张机。千年回梦后陈痴,今昔叠水遗前世。韶华偷转,佳人倩影,一抹淡胭脂。

七十四张机。泸沽苇蔓荡风知,蔷薇春润随爬壁。豆蓉朝长,残阳谢尽,霡霂沁花滋。

七十五张机。流光半月映桃枝,姑苏城外冥山寺。夜寒惊梦,深庭几渡,袂抚雪尘石。

七十六张机。墨沾笺纸赋诗提,飞龙舞凤挥毫笔。西厢深处,闺房帘卷,台砚碾尘湿。

七十七张机。皇廷迷径泛香遗,品茗淡透殇国意。漠荒百里,兵戈马乱,一语暗愁息。

七十八张机。笔凌繁纸愿心知,红尘陌语相思寄。韵情何处,潇湘浮世,小女子唧唧。

七十九张机。长亭边柳靠微滴,岚烟林漫遮阳赤。踏折曲径,楚人姽婳,绝世堇绫衣。

零八十张机。江湖陌路傲初羁,身轻踏雪无痕迹。危涯仗剑,天山笑指,霁舞弄黎曦。

八十一张机。宅庭幽楚奏笙笛,断声几续哀娘泣。曲殇君逝,多年未嫁,儿女几归期。

八十二张机。南唐旧梦武陵遗,商庭从此歌无力。梧桐细雨,轩窗横影,一剪冷枝梅。

八十三张机。江南烟雨梦迷离,白衣公子摇翎逸。故楼旧阙,角歌四顾,诗墨风流题。

八十四张机。一歌一梦一朝夕,一樽清酒桃花里。红尘锁事,醉生梦死,归去老桑梓。

八十五张机。在林愿做连理枝,在云愿化鸟比翼。天长地久,犹有竟时,此爱无绝期。

八十六张机。飘零异隅觅归期,天涯羁旅思乡意。扬鞭策马,绝尘半缕,此去百千里。

八十七张机。幽魂倩女影依稀,枯骨月下红衣系。引人西去,扯其水毙,削此骨为笛。

八十八张机。峨眉雪舞玉白怡,瘦驹孤景听风细。寒姿冷色,茫茫清海,一点影疏移。

八十九张机。韶华驰沓岁新夕,流沙凭引风华立。琵琶几段,音韵遥寄,轻扣古琴丝。

零九十张机。海棠依旧秀清夕,轩窗隔梦寒香未。良辰美景,幽馨十里,何处不相宜?

九十一张机。金陵两畔柳依依,映台纱雾佳人立。青楼楚馆,骚人词客,走笔慧诗遗。

九十二张机。勾阑凭曲锁幽笛,古楼旧影闻谁泣。声声喑哑,双垂清泪,听语冷凄凄。

九十三张机。宫商角羽醉竹丝,案前低语风尘事。樽前月下,灯红酒绿,一抹厚胭脂。

九十四张机。芳菲落晚黯香迷,横窗疏影凋杯醉。潇湘夜雨,听香一夜,罗袖染清滴。

九十五张机。门前冷落马车稀,繁华此去歌衰矣。击节玉碎,幽幽勿勿,老妇暮衰兮。

九十六张机。残阳旧沐却青衣,飞檐四角锣声起。缠绵诉尽,拂抉而去,婉转唱悲戚。

九十七张机。半城柳色半声笛,衣冠满座无相忆。轮回思绪,时光复去,一纸醉金迷。

九十八张机。霓虹冷眼唱别离,花腔婉转陈年戏。此生相许,来生在伴,梦里醉朝夕。

九十九张机。红绡断梦玉光杯,伊人轻抹胭脂泪。望穿秋水,挑灯却碎,双鬓淡痕垂。

烽火城西百尺楼篇5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唐)《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行七首之三》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林暗草惊风,将***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烽火城西百尺楼篇6

威海卫始于明洪武三十一年,终于清雍正十三年。几百年烟火升腾、云水缥缈的尘间往事,积淀为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沉潜入密,化为环翠区的魂魄。

如今,满目所见,高楼林立,街市繁华,现代化的***景正在山海之间、云水之间蓬勃铺展,古城空遗一段颓圯的城墙,掩卧在树荆蔓草间。

古卫城的面目已经消失,但是古卫城的精魂不息。

赖由史志之功,古卫城起于垒土,重新矗立于微茫的视野中。借助传述指引,我看到古城山海形胜,看到城中祭祀的牺醴香火,看到卫守李标正率领邑人修缮学宫,开河架桥,筑堤植柳。我甚至看到学田之畔,一棵皂角树亭亭如盖。

如同飞鸟号古木,士人的黍离之悲也如杜鹃啼血一般在书页中回荡。卫城裁撤后的乾隆七年,邑人郭文大借《重修威海卫志》如此诉说:

夫威海既裁,似不可以志名。然疆域可裁,而山川形势不可裁也。食货可并,而土宇版章不可并也。学校典礼可省,而文庙不可鞠为茂草也。官守可汰,而已往之甘棠不可剪伐也。贡举可归县治,而历朝之物望未旌之名不可以湮没也……

古卫城何曾须臾消失?它永远屹立在钟情眷恋的邑人心中。王士任、毕懋第、郭文大、王兆鹏、吕荆石、王雪石、吕修斋、陶经初……这些秤谖乐菊撸留心访辑,勤加纂订,以文字为砖石,立古城于史册,存命运于久远,荣光永耀,辉映山海。

辛卯秋日,炎暑已散,秋凉渐起,我铺开《威海卫志》,就着秋光云景,遥想一座古城。

雕版竖排繁体文言,传承华夏薪火,描摹古城风物。茶香如雾,光影蒙尘,浮华渐远,古卫城复活于当下。

《威海卫志》共分十卷,依次为疆域志、建置志、学校志、食货志、典礼志、官守志、贡举志、人物志、艺文志、外志。体例之全,述录之丰,堪为地方正史。步入这座纸上城堡,徜徉在街衢巷陌间,倾听邑人悲欢,历史不再虚泛,不再飘忽,温润的史传往事,如清茶入口,携伴温度与芳香,滤去心上微尘,映出品格的底色。

最终我走进了《艺文志》的诗意。在那里,优美的诗行为威海卫保留着生动的小城容颜。在那里,有《诗经》的原野,有《楚辞》的山川,有汉乐府的悲歌,有陶渊明的闲适,有林泉隐逸,有边塞烽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华夏诗歌的风雅血统,于此中亦有大观。

古诗里旖旎着威海卫优美的风光。邑进士王士任与邑举人吕自岳写有《威城八景》。威城八景为:日岛海市,南溪聚浣,北郭秋砧,奈古雪霁,东浦渔灯,新堤柳浪,巽阁野望,山楼初旭。故乡风景如诗如画,在离家宦游的邑人心上描绘古典的士人情怀:沧海桑田,浮云变幻,祖龙驻跸之地空留玉女金童的笑语;威邑的女子齐聚碧潭,如越女浣纱,恍然置身若耶古溪;西风吹来海潮音响,古陌峰头响起一片秋砧,帘上是长安月,心中是玉关情;奈古雪落,缀玉飞花,登楼长啸,极目古今;渔歌数处,眼前可是蓬山仙岛?李公堤杨柳含烟伤离别,水随天去,何处暮霭相思此时春翠;古城有山有楼,可供临眺,遥瞻道里,“烟火万家连翠岫”,“十里晴烟笼野树”,千年遗爱,召公甘棠;曙色开时,晴光映沙鸥,“欲问扶桑何处是”……关山万里,古卫城的意象在梦里呼唤远人归来。

归梦何处?在慈母唤归的秋砧中,在乡愁可寄的风光中。古卫城风光,环翠楼与刘公岛尤为吸引士人心目。明副使赵鹤龄写有《登环翠楼二十韵》。赵是泸州卫人,在他乡人眼中,“威城楼枕翠微巅,环翠名楼一匾悬。百尺蛱奈古,数层缥缈阁凌烟”,城中烟火,城外膏腴,“阁头堪折蟾光桂,山麓频观玉井莲”。农业文明,挥洒着自信的风度,吸引远近中外诗客宾服。文登营守备刘正学有《题环翠楼》,青山碧水,云树鸢鸟,诗意从古陆深处启程,前来齐东滨海,停伫为纸上***景。桐城彭有《留题环翠楼》,“一色苍茫环翠微”,诗语浓缩环翠区的源头美感,也是古老国度的诗意目光远达海滨的写照。

邑进士溧阳知县吕曰正有《环翠楼》,“群山西接到神州”“公然此地有蓬邱”。奈古山为卫治来龙,它西接神州,示意邑人的价值取向,也归属神州。山水运来的丰厚传统,是古卫城的血脉。

楼依山,岛卧海,遥相呼应,同为卫城地标。滨州拔贡王兰生《刘公岛》写道,“孰如东海上,孑孑刘公岛”“我与其中结小庐,长与刘公称二老”。诗中有清隐气息。非但古人,烟火人家,断连小村,鸡犬相闻,行歌荼蓼,烹茶酿酒,即便后现代人,也有与自然同归同化的歆羡。

邑人扬州通判阮述芳笔下的《忆环翠楼望刘公岛》:“应知尘世皆成幻。”这忆念之中,借岛抒怀,翻新了亘古的感慨。

成诗之时,正值康乾盛世,尚有升平气象。z翁归棹后,松声带晚潮。百余年后,风云动荡,环翠楼屡经毁建,刘公岛几经烽烟。楼岛阅历中,平添“山鸟徒劳填木石,麻姑浪说变桑田”的苦楚。

苦楚如药,疗治庸常幸福,警省邑人珍惜造化垂青的风物传奇。王瀛在《队子鱼》说“队队长鲸出浪中”“疑是逍遥鲲欲化”;在《鲤堂》中说“当年石落村何处,汉寿新祠旧鲤堂”。仁和进士蒋祝也作《鲤堂》诗“异哉威海有鲤堂,可续齐谐志怪后”“脂膏割尽骨空存,架骨为梁镇庙门”。读此诗语,恍如置身鸿蒙初开之时,心旌摇荡之下,追昔视今,那神话般的壮观景色,何时能重现威城海滨?

“丈夫不作栋梁用,对此鱼骨空长叹”。一声叹息,引来多少断肠客,循古道西风里的碧云黄花、野草残阳,消失在古典的深邃之处。

白发渔樵,也在声声渔唱里闲看青山夕阳,古诗中因而充满士人闲适气息。张联其写有《闲适》,樵饭松,农歌带月,鲤堂遗庙,夜听钟声。林泉之思,非但长啸于终南匡庐,也在月下古城闻涛听钟。张完臣有《威海春日杂吟二首》:“五斗心犹在,三山兴未忘。”邑举人吕瑶有《奈古雪霁》:“昨宵访戴处,今日看梅时。”有《东浦渔灯》:“子陵如可作,同上***。”那些飘逸的身影,循各自山水潇洒入诗,又从诗中沁入卫城士人的心怀,期许高度的文化认同感。

郭文大有《环麓堂杂咏四首》“山径荒山隐者”“低头细看茶烟”“小院轻风花落”“酴酒Y新开”“两袖清风倦舞,一轮明月常悬”“宅畔常期树静,山头伫看云飞”。如此闲适诗意,纵然陶潜亲临,徽之重访,也该与邑人同慨“衢歌不改唐虞俗,弦诵犹存邹鲁风”。

“同人争报信,花发海蓬香”。笔者对此玩味犹深。海蓬为滨海常见野菜,拈之入诗,非但化凡物为意象,而且显示邑人的文化修养与胸怀气度。历经困苦,则伫看云飞;身在荣华,则细看茶烟。闲适确是对于无常世事的超越。这种思想培育出来的细微若无的海蓬香,足以支撑起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温暖迷途之人的霜雪之心。

从这缕诗香回溯,能看出文化思想的轨迹。孔子曾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却从未涉足滨海,这似乎是一个征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华夏农业文明盈缩于内陆,呈现自足封闭的特征。受此影响,从先秦到明清,载籍诗歌中吟讴海洋的寥寥可数。诗国万千意象中,却很少海浪的喧哗与起落。

以此而言,坚守在海滨的邑人,用一缕海蓬香表达出的达观诗意,是传统文明东渐于海的标志。同时这缕细微的海蓬香也乘风越向外洋,当中也该孕育了最初的海权意识。可惜,受文明特征与统治重心的影响,关注海洋的目光也随卫城的裁撤而迷离。因此,花发海蓬香,赋予后人多重启示。

还是邑人郭文大,对时任威海教授的齐河张介正一一告曰:

某岭某峰可供登眺,某川某泽可供渔猎,某墩某堡所以防不虞,某坊某碣所以表节烈,某桥某林麓所以通行旅而利樵苏也。他如官衙传舍以及郊坛祠宇,虽不无废兴之感,其基址犹历历可考……

《威海卫志》记载:“威海一卫,踞登郡极东。东接高丽,南通日本琉球,北达奉天天津……诚宁文之屏蔽,登郡之门户而之咽喉也。”如此险要,自然惹外邦觊觎,所以即便心态闲适的有识之士也要“临流忆劫灰”。宁海宋克智在《威海秋兴》中说,“匝地烽烟西北来”。匝地烽烟,与“月明芦石***”对照何其鲜明。明兵巡道周之训《巡威海留题》,“遥听鼍鼓刘公岛,遍历狼烽威海城”“五年生聚还刁斗,极目荒原百感生”。威海卫“烟波东去是扶桑”,初建之时即与抗越海而来的倭寇,事载志书。后世又屡经倭寇之后洗掠,为民族创痛。佚名氏所作《高丽使臣留题》有“如何天外客,风雨夜行舟”之句,风雨夜至的天外客,有时竟是携刀剑铁血而来。

刀剑铁血与杏花春雨交相错杂的特殊地理环境铸就了民众特殊的品格。张联其借《挽张烈女二首》言道,“可知巾帼藏身烈”“他年行客多凭吊”。这节烈之志,曾为红粉南溪聚浣,曾为壮妇北郭秋砧,甚或渔猎耕种的父子,甚或训练血战的***兵,他们从四方汇聚至此,“精魂凝碧气成云”,为威城土地涵养了特殊的地域品格。

这其中,陶易母吕氏最为文人推崇,“断机截两堪并,江州风与邹山高”,直与古之孟母相媲美。山阴进士徐浩在《陶节母诗》说“荆棘破母指,只为儿食炊”“簪裾去母体,只为供儿师”。高邮进士广东学***夏之蓉在《陶节母诗》说“冬苦饥兮雪苦寒,采薪煨芋腕力殚”“试看指血淋漓处,尖风犹射旧时瘢”。仁和状元湖南学***吴鸿也赞曰:“古今有贤母,最著曰孟陶。”

甚至清代袁枚也有《陶节母诗为淮安太守作》,这也能补白正史阙如之憾。其序曰:

太守名易,文登人。母吕氏寡居,易以从子嗣。家帮贫也,冒雪采薪,为枯ㄋ戕,指血涔涔然。夜辄煨芋,魁诱易读书。易贵后,状其事徵诗。

借着诗人歌诗,陶节母面目宛然,事迹如新,铁心凝石,冰霜砺节。借着活在古诗中的陶节母,邑人品格也跃然纸上。即便江山代谢、时代更迭,这种品格依然随诗句而生辉。

谁道梅花风骨冷,一重冰雪一重春。经受冰火考验的卫城民众,也借助志中古诗透露出彼时生动的生活***景。王瀛在《威海绝句六首》中说:林间松花,“鲜于金色馥于茶”,杏花村“仿佛桃源人住处,数声鸡犬出柴扉”,海上则“沙滩日暖眠鸥稳,E乃渔郎倚棹声”,观海则“年来似觉水清浅,石上层层露蛎房”。诗语存真,为当下情景写照。只不过渔郎棹声为马达轰鸣取代,石上蛎房已经缩为星星斑点。张联其在《观捕鱼短歌》中说,“诱彼施施,供彼嬉嬉”“招招舟子,各营所欲”。当下海滨,休闲垂钓者不乏其人,其嬉嬉面孔在诗中预约。

前面提到的张介正借《文笔峰》作此慨叹:“惭愧从前见闻陋,谩夸文笔大如椽。”世人皆道威城为文化沙漠,惭愧从前,笔者也心存认同。如今细吟之下,才知古卫城不言,却气质高贵,品格贤良,底蕴丰厚。作为它的后裔,环翠区的品格中,根植了诗性的力量。

吕曰正在《忆威海故地偶成一律》说“空说沧桑人不见,茫茫大地翠微中”“召石仙翁今在否,祖洲瑶草事全非”。高品位的文学作品,总是关怀人类共同的命运归属。古诗所涵纳的文学品位,不但有赞美,有激励,也有警省,有约束。繁华背后,那抹冷艳悲凉更可还人理性,再看山海传奇风光无限,再思创新创业兴旺发展,热情中就会少些膨胀的欲望,多一份敬畏之心……

茶烟通灵,文字暖心,身入宝山,俯拾皆是诗歌的珠玉。骚坛硕彦,用他们的诗心慧眼在后辈心间弥满幸福。古诗唤醒了潜伏在血脉深处的文化意识。健正的根脉,长自昆仑终南、关陇海岱,由黄河长江灌溉哺育。莲花国度,骚人墨客,用柔软的毛笔写下象形文字,俯仰天地,比兴垂赋,成就诗歌蔚然大观。

诗意关怀化为周身血流涛声。古诗中的威海卫,让我触摸到古卫城的根系与体温……

伴随诗意缕缕,恩雅天籁般纯净的音色也在秋光里留连。《ONLYTIME》,ONLYTIME,光阴如水,淹没一切又保存一切,异域情怀中,也有诗质探询。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诗意的细节随风从容,借浪激扬:在哪里缅怀古城的光阴?在哪里驻留你的心迹?在哪里放飞认同的感恩?路向何方?云归何处?传统与未来,在何处相逢?文脉与城市命运,如何参悟其中?

泱泱诗国,也有威海卫一朵浪花。珠落玉盘的清脆声响里,也有威海卫带着海腥味的吟咏。高山流水谱就的这颗诗心,永远属于华夏。

烽火城西百尺楼篇7

广海城,又名溽城,广海卫,或龙眼城。据查,在该城城郊新崩口沙丘遗址曾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可见四千年前这个滨海地区就已有相当数量居民。由于地处南海之滨,背山面海,大体上是台山的地理中心,且港口腹地广阔,又当大隆河入海附近,位居水陆之雄,更与上下川岛遥遥相对,直通太平洋,是古代中外通商的口岸,俗称“海上丝绸之路”。城内“十”字街笔直地连通四门,西有黄S门可通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各地;东有大S门,可通港澳,是古代华侨通往美洲和南太平洋的“出洋古道”的起点。至宋代得名溽洲,设置有巡检署(武官驻所),更是海防要地,凡南海商船到广州贸易者,多从琼州、溽洲进入。溽洲东山有溽洋台,既是巡检望泊的哨所,也是进出口商船湾泊的地方。然溽城之优越也引起了外敌之觊觎,常为骚扰,于是,明朝洪武二十年设置卫所,得名广海卫;到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为抵御外侮,兴建广海城,正式成为海防重镇,至今已有610年的历史,较之台山县城的建立还要早100年。

得天独厚之优势既使溽城因为“海上丝绸之路”和“出洋古道”之起点而闻名遐迩,亦引来贼盗外敌之觊觎,在其后的历史长河中,溽城始终未能摆脱沧桑变幻的洗礼。明朝隆庆四年春节前后,倭寇与土匪联合攻下溽城,46日内杀死居民3000多人,几乎把全部房屋烧毁;清同治二年,为地主阶级所挑拨起的土客械斗蔓延至此,居民死亡4000多人;民国十五年5月,土匪陈祝三、叶兰初等洗劫了溽城;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烧毁渔船420多只、杀死渔民1200多人,溽城内饿死六七百人。

千百年的历史伤痕虽难以忘怀,也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成就了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海永无波”之官兵保国安民;皇帝牌、烈女坟和余氏石室之群众性抗倭;梁氏夫人智御海盗之巾帼英雌;林时斋惩昏官之神话,新娘桥普渡樵农之佳话,十三师全歼土匪之史篇,以及近代台山人“卖猪仔”出洋的辛酸历史,都是充满群众性的历史文化沉淀,既有令人难以忘怀,也有为人们所喜闻乐道。不堪回首的惨痛记忆,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终止。正是“浩然天地间,溽城也独正。”虽经万千劫,溽城又得新生。现今的年青一代通过历史,得以认清过去老百姓那“愿为太平狗,不作乱世人。”的苦叹,从而深刻体会和珍惜现今桑麻处处、鸡犬不惊之盛世安稳,其欢庆生活,热爱祖国之情也就会油然而生。

名胜古迹

六百多年的历史,为溽城留下了不胜枚举的文物古迹,虽经沧桑变化,不少已经湮没无迹,但仍值后人所追溯,笔者选择其中几个略述之:

灵湖古寺:是宋朝乾道初年(公元1165年)由高僧永师始建,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比广海古城的历史还要长。它位于广海城东门外的丘陵山坡上,面海而立,风景幽雅,空气清爽,是修心养性的好地方,过去不但香火鼎盛,信众络绎,而且还是古代出洋者的歇脚处,远近闻名。传说该寺建成后,永师高僧认为该处面向大S门,门前空虚,于风水不利,所以后来他又在肇庆建起了鼎湖寺,故后有“先有灵湖,后有鼎湖”之说。更有神奇之传说流传坊间:据说,当年有几个僧人在海边看到有一个棺材随波漂至,乃打开观之,发现里面竟然装满金银财宝,自此,乡人认为该地定为风水宝地,于是用那些财宝就地盖起了一座寺庙,也就是灵湖古寺。其后,灵湖古寺几经沧桑变幻,还曾一度成为地方驻***的医疗所,而最后一个和尚继慈法师也于六十年代归西了。时至今日,庙宇遗址仍然完好保存,若经重修,相信一定会吸引不少善信前来上香、膜拜,复昔日香火鼎盛之貌,同时也会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

“海永无波”石刻:位于广海南湾紫花岗麓,在一块正面天然平正的花岗岩巨石上,刻有“海永无波”四个大字,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明代紫花岗摩崖大石刻,现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专人负责修葺,吸引了不少游人慕名而来。此石实际上是为了纪念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备倭都督张通在沿海各地人民的协助下,历尽艰辛,终于平定倭寇时的无比喜悦心情,同时又寄予了从此天下太平的良好愿望,希望人民自此能过着安谧的生活。然事与愿违,“海永无波”其后一直与溽城一起经历了几许风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泰民安,“海永无波”也被修建成了“海永无波公园”。园内还有装饰一新的岗顶烽火台,以及迁移而来的一座为纪念平定土客械斗的死难者而建的古色古香的“遗爱别野亭”,和同是平倭纪念的明代石刻“波恬万倾”陪衬起来,成为了一大旅游景点,加上不时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右有中学,左邻小学),这才真正体现了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了前人所期待的太平盛世日子的追求和愿望。

烈女坟:明隆庆四年(1570年),倭寇又侵略溽城,到处奸***掳掠。一天,一群倭贼搜劫至峡石街,见彭大娘年青貌美,对她欲施兽行。彭大娘知父兄为保城而死于贼人刀下,已是悲痛欲绝,今又见敌人在自己眼前张牙舞爪,更是义愤填膺。但由于强弱悬殊,自思无脱身之计,为保贞节,她毅然拔出怀藏的裁衣剪刀,刺伤敌人眼睛,然后自刎而亡。里人矜其节烈,将其尸葬于西郊禾母庙旁,称为“烈女坟”。后虽几经修葺,但及至之摧残,烈女坟几乎被毁,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重修。今天,为弘扬其贞烈之精神,配合旅游旺镇的发展战略,广海镇再次重修烈女坟,使其焕然一新,并已申请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氏石室:位于溽城西山,风景清幽,石景迷人。据查,明穆宗隆庆年间(1572年),溽城常遭海盗倭寇骚扰,乡人深受其害,被迫徙于他方。居住于奇石村的余根山因逢寇乱,使其妻子随众人远遁,他只身避于狗仔山,在石洞匿居下来,随身带有刀斧,以采摘野生植物充饥,闲来就用柴刀在大石上刻“余氏石室”几个大字留念。时间一晃就几十年,由于食野生物,孑然一身,无人对话,使他在生理上起了变化,口不能言语。寇退后,因偷农作物充饥被人发现,并设法捕获,但他已不会说人话,只会点头示意,后因惊恐过度,不久便过世了。

烽火城:位于城东的莲花山邻近,圆约30公尺,按城池式样建筑,有城堞、城门,可容百数十人居留。面海处曾架设一大一小两台大炮。城后高地有烽火台,可作警报之用,因位于临海的山巅,古称这一带为烽火角,这个小城也随着叫烽火城,是海防的要隘。现只能看到模糊的痕迹。

此外还有纪念抗倭英雄张贡生的“皇帝牌”;有巧夺天工的自然山水美景“新娘房”和“房”前那为樵农提供无限方便的新娘桥;当然还有那少不了的充满神奇色彩而又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李斩指墓”及其传说……

民间故事

溽城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传说也多如天上繁星:有神奇怪诞的“林时斋智惩昏官”神话;有催人热泪的“背仔石”和“药仙庙”传说;有反映古代宫廷轶事的“陶驸马墓”故事;有轻松幽默的民间小故事“考女婿”和“林秀茂巧对叶先生”;还有扣人心弦的惊险传奇“铁锢山洗马解重围”和“梁氏夫人智御海盗”。其中,梁氏夫人的巾帼英雌形象深入人心。

话说广海城起龙坊的诰封一品夫人梁氏,是虎贲大将***陈启明的元配。明万历年间,有福建人李新者,聚众勾结海贼在边防海疆作乱,使民不安居,是以明神宗封陈启明为大将***,进驻溽城,负责捍卫边疆,以防海贼骚扰,确保地方安稳。

一天,海寇探得陈启明护送新宁(台山旧称)知县视察边防营务回县城。以为良机不可失,准备夜劫溽城。营防探子侦得底细,即将情报知梁氏夫人。在这城无主将,兵心惶惑之时。梁氏夫人却冷静自如,机智果断,随即派人飞马往县城报知陈启明,火速回营守城。另外,组织人员在城内三街五巷(三街是府前街、峡石街、十字街;五巷是门神巷、大地巷、佘龚巷、桔子巷、五家巷),向民间借集竹篙、灯笼。傍晚,安排士兵两人抬着一条竹篙,每枝竹篙挂上若干个有火的灯笼。分立于城墙上,慢慢移动,而巡逻的则更鼓如往日。士兵们见梁氏夫人谈笑自如,处事有条不紊,全无慌乱之态,士气亦随而勃发。

斯时,海寇们满以为主将离城,士兵必无斗志,可以乘虚而入,夤夜劫城。待至入夜上灯时分,从海上远眺溽城,谁料城墙上灯火通明,宛若千***万马在城墙移动。这样虚张声势,便使海寇裹足不前,失去战机。待至五更时候,海寇再侦得实情时,而陈启明已从县衙赶回来。就这样,一场将临的劫难化为冰息。

时节习俗

每个地区都有它具有诗情画意的时节习俗,表现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表达群众的思想感情、信仰和伦理道德观念,这种习俗已是源远流长。广海城和其他地区是有迥异。

春节期间,过了初一日,居民一般要择日开年,溽城多为年初四开年,因为在“土客械斗”时,是日客人在广海城屠杀4000多人。故后来有“新春年初四,溽城拜死忌”之说,是为了纪念死难者。但也有选择其他日子。

溽城在当地又叫“龙眼城”,也是因当地习俗而得名。溽城内,但凡百姓家中添一男丁,该户人家就会在自家门前种上一棵龙眼树,形式与“女儿红”的由来有点相似。所以,现在的溽城内,几乎家家户户的屋前都可见枝繁叶茂的龙眼树。另在新春年初六,有些村庄便在更馆更众地临时盖搭灯棚,曰“开灯”。凡是年中添丁(得男孩)者,都需送一盏灯到灯棚,一直点到“闩灯”,意思是叫神灵保佑孩儿避凶趋吉,快高长大。待过十五日,人们又准备闩灯烧炮。十八日菩萨游街摆色后,便推倒灯棚讲耕种,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也正式结束。

此外,以四月初八转龙头、五月初五打龙船、五月初六摆色等组成的“闹端阳”习俗仍为广海人所津津乐道,沿用至今,并且搬上现代舞台。其中广海打龙船节目还获得部级的奖项。

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的傍晚,各村组织的龙船队(村大者,一村数队)便互相呼应起来,每天晚上进行训练敲锣手法和练习唱龙船歌。同时,还须筹备龙船队成员的服装鞋帽,向纸扎铺订制龙船仔等众多事宜。可以说,四月初八以后,便是闹端阳的准备阶段。

到了五月初五当天,家家户户都事前包粽糍、蒸糕点迎宾客。龙船队则在初四晚上便在铜锣的正面贴上“XX村纪念屈原”的字条,在本村游巷,以示辟邪迎吉利,名曰“起船”。初五日早上五时便开始集队到别村去。早上各户都敞开大门迎候龙船队的到来。龙船队入村后,先在众地贺村场。倘若刚巧两队同时相遇,便很自然出现赛歌场面。下午三时,各村龙船队集中广海城,先到先行,后到随后。游过东南西北四门,名曰“打大排”。打完大排就不再到人家去了。晚上六时后,便到烧船地“烧船”。把所有龙船上的公仔,帽上的纸花饰物,全部焚化。并敲锣唱歌以示村场兴旺,结束一天的活动。

初五打完龙船,初六又开始摆色。广海摆色每年元宵节后十七或十八日一次,五月初六日配合端阳又一次。是由成内各庙社和城郊组织起来的。所以游行地区也只限于城内的大街大巷。还有十年一次的,以城外“七娘庙”为主,组织摆色游村,不进入城内。

广海摆色以庙社为单位。城内各庙的菩萨跟着自己的摆色队伍。有马色、飘色、高跷、金银龙、醒狮玩球,八音锣鼓架跟随其后。街上卖玩具的,卖杂食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通街通道,塞满人群,到处喜气洋洋,是一年中少有的喜庆节日。

古城新貌

改革开放以来,广海城成为了广海镇发展的中心,发展迅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现已有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贯通该镇东西,并毗邻国家一类万吨级港口台山港(鱼塘港),交通运输更加发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水、电供应充足,通讯发达。加上该镇自然条件好,物产丰饶。现全镇共有淡水养殖4000亩、咸围养殖8000亩、水果3000亩、蔬菜1000亩,蔬菜特产“广海介兰”扬名四海。拥有300多艘深海作业渔船,每年海洋捕捞总产量达50万吨以上,使广海南湾港成为广东省五大渔港之一,水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成为台山水产品的集散地。

广海城市面非常繁荣,是物资交易和集散地。城内由两条长长的中心街交叉而成的“十字街”更是最繁华之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银楼、店铺、戏院齐全,整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交易繁忙,吸引周围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买商品、看戏等。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口袋涨了,存款多了,消费支出也大大提高,生活水平得到长足改善。居民的消费意欲旺盛,购买商品支出也逐年增多,因此,单单在十字街就开了多家较大型的超级市场。饮食也讲究起来,当年居民口中所津津乐道的悦心酒楼,现在也只能算是小生意,居民更向往的是那些装修和食品味道都要上档次的餐厅、咖啡厅。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与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环境等等已经是今非昔比。新房一座座如雨后春笋;不但摩托车穿梭街道,更有一部分家庭已经是小轿车代步,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当笔者忍不住赞叹到:“闻名不如见面,广海墟真是繁荣。”时,当地老乡说的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他说:“广海城没有墟。即便是台山县城都曾经有墟期,但广海城从来就没有墟期。因为一年到晚,广海城都是那么的兴旺,每一天都是墟市,所以说广海城没有墟市。”

近几年,广海镇确立“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如投资约4亿元港币的华一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设备和管理最完善最先进的专门制锁企业。近几年,该企业还不断增资扩大生产规模,发展新的锁具生产项目,带动和大大地加速了地方的经济建设,解决了大批群众就业的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该镇已形成了服装、制衣、洗染、建材、电子、五金、石材、供气、冷冻、建筑等行业。镇内食、住、娱乐、健身等宾馆酒店设施亦较齐备。

此外,该镇现正规划兴建台山市广海渔港码头、南湾新渔港码头、广海水产品干货中心批发市场、水产品深加工基地;还有以轻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广海镇城西工业开发区;以轻工业为主的台山市广海镇新城外商投资示范区等。其中,规划面积3000多亩、以皮革制品企业为主的大沙环保工业区,已经招徕了8家大型皮革制品企业落户,整个工业区的建筑工地正热火朝天地在建设中。而其中几家更是已经建成投产,生意火红,载货的卡车熙来攘往,将一车车的制成品载到码头,远销海外。

烽火城西百尺楼篇8

塞内古道 边关要岭

古丝绸之路分东、中、西三段,每一段又有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的北线由今宁夏固原、海原进入白银境内,其中一条路线就是经平川水泉堡、裴家堡到靖远石门,再由索桥渡口过黄河抵芦阳镇,然后进入河西走廊。这条道路,大部分虽隐蔽难走,却是捷径。我们行走的部分路线,就与当年的丝绸之路基本重合。

由平川区新墩出发,沿原109线走过不远,经水泉堡改道往北,就进入前往靖远县石门镇的乡间便道。这条便道蜿蜒崎岖,高低不平,一直在群山之间穿梭,驱车前行,恍惚进入河西走廊一般,山岭似游龙飞舞,峰顶如虎豹盘桓。

前行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川水泉镇砂流水村以西的三角古城,该城依山而筑,规模不大,不知何时修建。过后查找资料,发现全国三角古城很多,但是唯独不见此城,看来只有从地方资料搜寻了。此城主体已破坏,仅剩一段残墙,但朝北的瓮城遗迹明显。细看残存的城墙,利用黄土和本地砂土夯筑而成。东面山上有烽火台遗迹两处,也只可辨别遗迹。

离开三角古城,地势渐高,举目远眺,群山巍峨,连绵不绝。此时,天空飘起雪花,乡间便道更加难走,前进异常艰难。正行间,一条东西走向的雄伟山脉横在眼前,高处山梁上巍峨耸立着一古城堡,等沿着盘山道路近前看时,更加壮观。我们所走的道路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处,地势险要,自古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残留的古长城(边墙)、烽火台、古城堡有好几处,现看到的正是分水岭堡遗址。

靖远面山背河,地理位置重要,自汉代起就建筑修池,御敌保边。明朝建立后,与北元残余势力隔河对峙,而河北蒙元骑兵常有扰攘大明边境,甚至时有大将率轻骑踏冰渡河,南下抢掠百姓,成为一时之患,这里由此更成为重疆要塞。查《康熙・靖远卫志》得知:为便拒守,正统二年(1437),明设置靖虏卫,修筑城池,使之成为当时西北地区防御残元势力侵犯建置规模比较大的卫城。自明正统建卫以后,明王朝或在原有废弃的古堡上修补,或是择地新筑,并逐代扩建,形成诸多的边塞城堡,分水岭城堡即是其一。

史料记载,分水岭堡(当地人称荒草关堡)在卫(今靖远县城)东北130里,明万历元年(1573)建。万历三十四年(1606),靖远卫兵粮道袁弘德巡阅边塞***事防务到此,见分水岭堡城筑山巅,岭高风大,六月飞雪,异常寒冷,不堪居处,且取水不便,防御亦艰,遂向上奏疏,将城堡改建至北面地平水便的裴家沟,守防人员随迁裴家堡。当时设防守官一名,统领***丁100名,所辖沿河边40里,墩台四座。这一城堡的建立,加强了防御体系,稳定了靖远边塞防务,使丝绸之路也得以畅通无阻。突然想到,先前的三角古城,当时就是分水城堡的后防保障之地?

站在路边仰视,只见城墙下虽是农田,但400多年的城堡墙部分保存较好,而且有一城墩几乎完好,想必内部一定有可观之处。大家冒着风雪,沿着山梁登上古城堡,城内建筑虽荡然无存,已经成为农田,但城池规模明晰可辨。行走其间,大雪扑面,冷风逼人,真有高处不胜寒之感,不由慨叹,敬畏当时将士的顽强与英勇。

再仔细观察,这座城堡依山修建,竟然分为上、下两座城堡,均呈椭圆形,且两堡相连,成为独特的连城堡。堡北有一高墩,残高约4米,用黄土和芨芨草隔层夯筑,坚固结实,历时400多年风雨侵袭,依旧矗立,傲视群山。登上墩台,环顾四周,整个山川高低起伏,白雪茫茫,让人遐想无限。城堡向西顺着山梁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防御性长城(边墙),延绵数百米,直到远处山峰,墙体虽已倾圮坍塌,且低洼处被从中截断,用作公路的通道,整体遗址仍清淅可见,险隘犹雄。或许这通道,原本就是关口?如此说去,或许那里曾经还会建有雄伟的关楼吧?

遥望隘口,联想远古,这段丝路古道上的险要路段,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实为关内乃至当时西北一大屏障。当年,这里发生过多少次抵御外敌的战争,发生过多少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大概只有这些古老建筑知道了。也只有它们,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让人体悟岁月的悠久深厚和生命的源远流长。

走下城堡,继续北行。此时下山,冰雪铺路,车行打滑,异常艰难,但大家热心不减,均沉浸在古堡、长城之中。遗憾之处,路旁还有裴家堡遗址,哈思吉堡,均一晃而过,只能远观,不及细看。

车出石门镇,又进入长长的峡谷地带,沿着一条极为狭窄崎岖的山道前行,两旁重峦叠嶂,峻岭危险,处处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压抑。终于盘旋到一峡口,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一座明显的人工长墙横在眼前。“城墙!”大家不约而同地喊道,接着,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远奔而去。

后来得知,这道峡谷名叫胡麻沟,距离前方黄河渡口已经不远,是明朝时期距河口修造的第二道隘口墙。此段长墙连接东西两山,现存残墙长约120米,高约10米,底宽12米,顶宽3米多,墙体依旧用黄土和砂石夯筑而成,和前面的三角城、分水岭城堡修筑方式很是相似。不同之处,此墙内层为土筑,外层用石块包裹,更为坚固。土墙西侧有一豁口,溪水从旁流过,东侧亦有一豁口,却是城门塌陷的样子。除去这两处,历经400多年风雨拍打,墙体基本完好,足见当时建筑之牢固,防御之重要。再往北,就到黄河边,可见第一道隘口墙,大概因为河水冲刷,只显轮廓,不及第二道巍峨雄伟。

跨过长墙,到索桥渡口东岸的直线距离已不远,但是通往渡口的道路车辆无法到达,要沿河岸步行,只能停车,背包徒步,前往索桥渡。

丝路古渡 索桥遗堡

我们到达黄河边时,已雪过天晴。冬日的黄河清澈如蓝,温柔美丽,阳光遍洒水面,波光粼粼,格外迷人。河水缓缓向前流动,浅水处石子亦能清晰可见,加之两岸乱石穿空,高山耸立,让这湾土地显得很是幽静神秘。

初行两三里,道路宽阔,尚可行车,前行不远,在河边有一处残破的渡口基座,两根钢丝绳没在水中,一艘渡船停在对岸,想是依靠水流并借助绳索牵引往来渡河吧。

我们没有过河,踩着河岸的巨石道路向东继续赶路。接下来一面是峭壁,一面是大河,根本没有路,行走极其惊险。我们只好时而爬陡坡,盘旋向上;时而过悬崖,匍匐而下。大家小心谨慎地前行,尽管如此,但一路上还是没有忘记拍照留念,特别是难走之处,更是如此。

走过一段又一段险滩,爬过一块又一块巨石,终于,到达较为平坦之处。此刻,眼前虽不是豁然开朗,但河岸尽收眼底,特别是一块块独具特色的黄河石,引得大家纷纷赞美。

前行中,正在一片枣林寻找风干的正宗石门小口枣子时,忽听得有人喊:看,前方就是索桥堡。只见远处的黄河又向北转去,高山峡谷隐约可见,再顺着远处黄河转弯处的东南山岭上远远望去,依稀能辨认到一座建筑群遗址。仔细辨认,满眼是大大小小的石街、石墙、石屋,真正的一座石头古城。建筑遗址规模很是宏大,只是时间的变化,让这里仅留下一堆堆残垣断壁、一幢幢破墙烂屋,俯瞰着黄河两岸,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又似乎在考验着来访者的想象力。但仅凭这一点,实在让人很难与繁华一时的著名古渡联系起来。

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赶到一片较为开阔的峡谷平地,远看黄河北岸,一座较大的烽火台紧连着五个小烽台矗立在山巅,正是所谓的“一烽五燧”。尽管我们没有到达近前,但还是被这相连的烽燧惊呆了。我的脑海中,烽燧应该是分散的,而这清晰矗立眼前的烽火台,一大五小一字排开,相连成线,恢宏壮观。直到这时,探寻已久的索桥古渡,终于慢慢地露出颜容,等待着我们进一步造访。

资料显示,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一种以索链固定在河道两侧,上覆桥面或悬挂溜索而构建的桥梁。多建于地形崎岖、水流湍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早期用于构建索桥多由藤、草等植物编成索链,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或渡船。

据《靖远史话》,石门索桥渡口最早以木船和羊皮筏子摆渡。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两岸修建索桥,河面上排二十四艘木制大船,两岸四根铁铸“将***柱”,用草绳系船成浮桥,故名索桥。万历四十二年(1614),在这里重建索桥,并在河西又筑一座桥头堡。索桥渡口修建完善之后,哈思吉堡也成为交通枢纽,这段丝绸之路渡口也更加繁忙,并长期成为长安通往武威的咽喉。而今,索桥连同将***柱、渡船都已湮没,只留下一片废墟,默默见证着昔日的繁华。

正贪恋于此,辨认着远方的屋墙、院落、街道,又见无限风光在前峰,于是步入黄河岸边东南面一古院落遗迹。这处院落距离河边不远,但避水防风,且位置险要,从建筑痕迹辨认,该院主房依山傍水,厅堂不小,门前有三层方整的石台阶,依我看来,这样的规格如果不是朝廷重要官员的办公场所,就非庙宇莫属了。

院内躺着一块破裂石碑,一大三小,碑刻“大清国康熙岁次丁未仲夏闰四月吉……”字样,碑本不知名,我想就称之为“索桥康熙碑”吧。其中主要为驻地将***名讳,另有附近各镇信官、哈思吉生员、哈思吉善信等职位高低不同的诸多人名,想来原本应该是立在某个庙宇,而且是武官之前的功德碑吧!

走出古院落,还在沉思之间,一座屹立在山道旁的石碑映入眼帘,正是当地著名的《山陕修路碑》。这是一块刻立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间的功德碑。碑文赞颂了一个在哈思吉堡做了18年生意的名胡正宽的山西商人,眼见此地道路难行,给商旅行人造成极大不便,想把索桥渡口附近的山路修好。因苦于工程浩大,个人力量有限,难以完成,便向过往商队和周围商号募集资金,先后有甘、山、陕三省,七府、三州、三十县,180余家商号商户慷慨捐赠白银340多两,彻底修整拓宽了通往索桥古渡的道路,保障了丝绸之路北线的畅通。借着“山陕碑”管窥,可知索桥渡当时规模不小,场景繁华。

同时,从山陕碑雕刻形式看,先前所见的索桥康熙碑应该只是残存的一半,但不知另一半在哪里。困惑中,不觉走到山口,却见一处明显的人为修建痕迹,带着昔日的雄健,矗立于此。见着已经沧桑的石基,想来这应该是地方史料所提到的铁锁关遗址。

《靖远县志》载:“索桥堡前后设建,处所不一,故堡城尺丈亦无定据。今考哈思吉堡西南六、七里至黄河岸,又三、四里至大口子、小口子,即昔年初建索桥地也。盖隆庆初,创主凤船桥以通往来,寻因河水泛涨,漂没无存,仍以船渡,其码头故迹犹存。万历年间创建芦塘,修筑新边,又置索桥于哈恩吉西十里。万历二十九年(1601)始建一堡于河东,名为铁锁关,门上有石偈,额曰:索桥堡。旁镌钦差靖远等处地方参将丁光宇故迹犹存。至于今之索桥堡,则万历四十二年(1614)以来所建。”

关于索桥堡的位置,《靖远县志》载“索桥堡前后设建,处所不一”,“哈思吉堡西南六、七里至黄河岸”,“又三、四里至大口子、小口子”,以我之见,这些地方相距不远,应该正是我们所走的胡麻沟口、道中所见渡船处。另载:“哈恩吉西十里。万历二十九年(1601)始建一堡于河东,名为铁锁关,门上有石碣,额曰:索桥堡……至于今之索桥堡,则万历四十二年(1614)以来所建。”这里的索桥堡,正是我们今日所见了。

联系地理可知,许多险要之地均可成为关隘。铁索关,堡名为关,莫不是与黄河古渡锁链有关,寓意索道之牢固,关口之牢固?再者,因为铁索关原建于山脚,不便了解敌情,故而后来移建于山顶?如此说来,先前所见院落为铁锁关,而山顶古堡就是后来的索桥堡?

穿过关口,走向山顶古堡处,有一条在石崖上开凿的山间小路,宽约1米,蜿蜒曲折,险峻异常,可通过牲畜驼运和小车行进,当地人称之为“茶马古道”,正是“山陕碑”提到的修建道路。

沿着古道向上攀援,在半山腰最为开阔处,又发现一大五小烽火台,同样连成一线。近距离细看,烽火台内用本地页岩砌成,外面裹以砂石土,虽已坍塌,但不改雄伟壮观。回头再望,却发现这里的烽火台和河对岸景泰境内的烽燧遥相呼应。历史上,黄河常常成为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之间的天然屏障。特别是在明代,黄河更是防御蒙元势力南下的前沿。这里属黄河天险,战略要地,而敌人时有来犯,根据其人数多少燃火放烟,传递***情,烽燧也就不是唯一,且有大有小,告诉***情的轻重缓急,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登上山梁,再绕山头折回,一座古堡赫然矗立,虽历经沧桑,但雄伟不减:先前一直远望的,一直提到的索桥堡,终于可以近距离触摸了!

踩着荒草,我们沿着残存的城门豁口,徘徊在这寂静无声的古堡内。城堡内,最引人注目的,依旧是烽火台遗迹。只见两座烽火台,一处在山巅,一处在低凹,似乎高度警惕,并和远处的哨台呼应,时刻监视着外敌的动静,随时准备抵御外敌侵扰。古堡遗址地表,残瓷断瓦随处可见,更有青花瓷跳入眼中。如今,当年的金戈铁马早已消弥在岁月的烟尘中,只有那些历史的痕迹,在诉说着往日的紧张与繁华。

登上古堡城墙,黄河如同青色的绸带,绕成“S”形,潇洒走来,经过山峡,激起朵朵白色的旋涡,飘然而去。岸边一个高大的墩台,与山下的墩台隔河相望,正是索道渡口。这里似乎一切如旧,只是缺少了渡船的索链。岸上的山坡地,石板砌成的石墙,虽已东倒西歪,但雄姿照样飒爽,布局依然整齐。

明代“边墙自索桥起”。沿河岸再看,索桥渡口西岸遗址向下游不远处,一条清晰可见的小山梁一路向西延伸,这就是大明王朝修建的最后一项大型***事工程――“甘肃新边”,从景泰索桥到古浪泗水一带的边墙(长城),也是大明王朝回光返照的历史见证。之所以称为“新边”,是与原来沿靖远黄河东岸南下,至兰州北上永登、天祝到古浪泗水的“甘肃旧边”区别。

索桥渡地处黄河隘口,自汉开河西后,这里就是丝绸之路的要道。除此以外,和甘肃境内诸多的城堡、长城一样,明朝在这里沿河设置堡城及长城,主要是防御“踏冰”而来的蒙元骑兵。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兵部尚书田乐、总兵达云、分守道张南等人率兵万人,发动松山之战(今天祝县境内)获胜。第二年,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出塞巡边,发现景泰索桥渡一线有一条长城残迹,询问父老后才知这是汉长城遗迹。后考察发现,景泰索桥到土门一线只有400里,于是,奏请朝廷修筑甘肃新边,以大靖营、永泰营为防守要点,并在沿线修建了大量的防御设施,将原先防守的长城线减少1000多里,而且效果更胜从前。正因如此,这里的索桥分别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万历四十二年(1614)得以重新修整,作为运送戍边将士粮饷的重要通道,也兼顾丝绸之道便行。

明朝因***事边防需要,创建新边,在戍守边疆的同时,也贯通了交通要道。加之过索桥古渡,成为丝绸之路渡河段最便捷的路径之一,于是大批中原商旅从这里渡河西行,过黄河抵芦阳镇,直抵大靖、土门,然后进入河西走廊第一大城武威,同时,络绎不绝的驼队亦带着西域特产,由此而来,进入中原腹地,贸易经商。

站在古堡城墙,思绪飞扬,似乎看到了远处的狼烟,听见了士卒的呼喊。谁能料到,明朝从万历二十八年(1600)开始营建新边,到1644年灭亡,甘肃新边真正发挥防御作用的时间仅有36年。到清王朝,版***远远超过明朝,曾经的边防前哨,变成了内地,明王朝费尽心机修建的大型防御工程,逐渐废弃,但作为辅助功能的丝绸之路,却日渐兴盛,直至乾隆后期达到高潮。

当我们沿古道继续前行,穿越在荒芜苍凉的旷野时,真从心里敬仰那些开道的先人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想想看,渡口两岸的道路都是在大山中穿行,今天我们乘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前来,只背负简单行囊,尚且跋涉数小时,即将筋疲力尽,古代要克服的困难就更不用说了。

突然想到,索桥渡口两岸的道路虽然崎岖难行,但和我们自河岸一路走来相比,要安全许多。再者,古丝绸之路上商旅大多都用驼队作为运输工具,对道路的要求不是很高,而且,为搭乘以***事防备为主的渡口,渡河方便,同时,在战争时期,还有安全和省时的考虑。正是这诸多原因,往来商旅放着那么多坦途不走,宁愿选择这条小路通行,就在情理之中了。

正如清代学者梁份所著《秦边纪略》卷四《靖远卫・下》记:“索桥,黄河之津处也,名桥而实无之。东二十里至哈思吉……索桥不过鼓棹浮舟往来津渡而已。”“庄、凉、甘、肃而往河东,自镇远、索桥外更无他途也。桥非大道,盖宁夏、固原往河西之捷径耳。然西安商旅亦有不由兰州往河西,而取道靖虏以渡索桥者,路捷三日也。”

踏步古道,仿佛又聆听到悠扬的驼铃声,又看到商贾驼队艰难跋涉的情景。但我不是考古学家,也并非历史学家,只是痴迷和敬畏积淀了千百多年的历史内蕴,或者被岁月磨砺出的大漠灵魂。

返回途中,遇到一放羊老人,告诉我们,古堡不远处,有古代将***的坟滩;山下的石碑另一半,被附近村子的人拉去当了机座;马家***曾在渡口附近阻拦西路红***……看来,索桥古堡,历史故事还有很多。

烽火城西百尺楼篇9

马应福,1968年11月出生,河南固始人,***员,博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省直书法美术家协会副***,河南省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历代诗词六言诗之一

大风东临天门,寒雨移舟北国。

日照天街春城,月落大江独坐。

八月碧水青山,九州万木拔翠。

两个红豆银烛,半亩梅雪红树。

释文:(一):(1)汉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东汉曹操《观沧海》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zhi)。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3)唐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5)唐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6)现《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7)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8)中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9)唐韩《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0)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1)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2)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3)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4)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zhēn chǔ )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tì)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15)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6)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7)唐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kuī)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8)唐戴叔伦《题天柱山***》: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19)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0)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1)唐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22)宋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3)宋卢梅坡《梅雪》: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4)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历代诗词六言诗之二

好雨碧玉千山,远上青海春眠。

人闲横看众鸟,故人对酒花间。

少小造物莫笑,自作绿蚁沧浪。

昔人怒发我家,苍苍泠泠风劲。

(二):(25)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6)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7)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8)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9)唐王昌龄《从***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0)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1)唐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2)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3)唐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4)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5)三国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p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kǎi)当以慷(kāng),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yōu)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6)唐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37)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8)清张维屏《新雷》: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39)宋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40)宋姜夔(kuí)《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41)唐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42)春秋屈原《渔父》节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43)唐崔颢(hào)《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4)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45)元朝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46)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47)唐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48)唐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历代诗词六言诗之三

风雨滚滚长路,黄河帆翅巴山。

昨夜荆溪红藕,夜饮独在床前。

胜日孤山相见,明月东皋林暗。

铁马挽弓十年,东风花褪寒蝉。

(三):(49)现《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50)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51)宋王铎《书法》:长路多辛楚,依稀闻扣舷。方知飞野鹭,不辨入潭烟。(é)人无已,梅梅月可怜。应输牧豕(shǐ)子,何意感玄天。(52)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53)唐钱(xǔ)《江行无题(一百首之一)》: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54)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55)宋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56)唐王维《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57)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58)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hú)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59)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0)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1)宋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62)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3)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64)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5)唐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xǐ yǐ)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66)唐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67)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8)唐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69)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70)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71)宋苏轼《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72)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历代诗词六言诗之四

清明小雨塞下,客路野店春花。

白日薄雾岱宗,老夫日暮谁家。

君自金陵海上,毕竟风急路曼。

君不此地太乙,空山古木蒹葭。

(四):(73)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74)宋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75)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76)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7)唐张籍《宿江店》:野店临西浦,门前有橘花。停灯待贾客,卖酒与渔家。夜静江水白,路回山月斜。闲寻泊船处,潮落见平沙。(78)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9)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0)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81)唐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2)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83)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84)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5)唐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86)唐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87)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88)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89)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0)周屈原《离骚》节选: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1)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92)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93)唐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94)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95)唐王维《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96)先秦佚名《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zhǐ)。

历代诗词六言诗之五

秦时万里平沙,国破腾王峨眉。

寒夜月黑登高,寻寻隐隐万骑。

白云山下疾风,少壮大漠千锤。

君问四十***,终南城阙金玉。

(五):(97)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98)北朝民歌《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99)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金甲夜不脱,半夜***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100)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01)唐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jiàn)外长江空自流。(102)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03)宋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104)唐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105)唐韩愈《烽火》: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王城富且乐,曷(hé)不事光辉。勿言日已暮,相见恐行稀。愿君熟念此,秉烛夜中归。我歌宁自感,乃独泪沾衣。(106)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07)唐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108)唐高《九曲词》: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控是太平人。(109)《渔家傲》: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林逼,飞将***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110)《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宵遁。(111)唐李世民《赐萧》: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112)两汉佚名《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13)唐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14)明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15)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16)清郑燮《题画竹》: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冗(rǒng)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117)现《沁园春.长沙》:***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18)唐祖咏《终南望馀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119)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20)《三十六计》:金玉檀公策,借火以擒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历代诗词六言诗之六

锦幄人面桃花,驿外落红小园。

溪上小浦淡妆,松下欲别何处?

日出朝辞春林,常恐东风野火。

自古天地人生,白发江碧长征。

(六):(121)宋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122)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123)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24)宋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25)晚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26)唐白居易《 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127)唐郎士元《柏林寺南望》: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128)南宋陆游《柳桥晚眺》: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129)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30)中唐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31)唐孟郊《古离别》: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qióng)去。(132)唐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133)两汉佚名《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34)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35)南北朝佚名《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136)唐李白《古风》: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137)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38)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39)宋史浩《临江仙》: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教饮者留名。万花丛里酒如渑(miǎn)。池台仍旧贯,歌管有新声。欲识醉乡真乐地,全胜方丈蓬瀛。是非荣辱不关情。百杯须痛饮,一枕拚春酲(chéng)。(140)唐杜甫《岁暮》: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141)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42)唐李白《秋甫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143)唐杜甫《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44)现《长征》: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过后尽开颜。

历代诗词六言诗之七

玉夔千闻蓬瞿,昆花美梅纤纱。

朱雀烟笼柳权,右***醉里陋室。

毛公峄山武威,神谶小子熹平。

宣示月仪庭,魏灵猛龙雁塔。

(七):(145-152)唐杜甫《秋兴八首》(注:取每首诗第一个字):[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2]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chá)。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dié)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3]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4]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5]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6]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7]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gū)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8]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153-154)东汉司马迁出自《古今贤文》上篇(取一个“花”字):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下篇(取一个“美”字):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155)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取一个“梅”字):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156)宋秦观《鹊桥仙》(取一个“纤”字):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57)唐刘方平《夜月》(取一个“纱”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158)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59)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160)当星艺《鱼戏***》(取一个“柳”字):绿柳林里白沙堤,河水清清鱼儿戏。鱼者不畏冰水冷,赤脚沙河追鱼急。群鱼大小各不一,围着鱼叟穿不息。忽入沙中平如镜,大汗淋漓两手泥。(161)现何均地《十六字令・权》:权,利国残民两可间。阿谁掌,此事大于天。权,理应归诸世上贤。无私利,志在济时艰。权,奸佞长垂数尺涎。强争夺,为势为金钱。权,记取人心险万端。藏机巧,腹剑口糖甜。权,慎重人间大小官。如刀剑,误用血斑斑。(162)当星艺《兰亭》:右***故园瞻碑亭,一碑阴阳两帝文。阳为康临兰亭序,王柳神采风骨劲。阴为乾酿七律语,慨叹龙跳笔传神。帝王兰亭第一书,诗胜爷才书不如。(163)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64)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65-241为书法名篇[搜索名家名作可观作品])篆书《毛公鼎铭》。(166)篆书《峄山石刻》。(167)隶书《武威仪礼简》。(168)篆书《临天发神谶(chèn)碑》。(169)隶书《朝侯小子残碑》。(170)隶书《熹平石经》。(171)三国钟繇《宣示表》。(172)西晋索靖《月仪帖》。(173)楷书《庭经》。(174)《魏灵藏造像记》。(175)北魏《张猛龙碑》。(176)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历代诗词六言诗之八

九成孔庙告身,玄秘草诀冠***。

兰亭祭侄寒食,初月鸭头送梨。

书谱自叙赤壁,东明北阙淑衡。

千字花章杜,论书江龙铎舞。

(八):(177)唐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178)唐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179)唐颜真卿《自书告身》。(180)唐柳公权《玄秘塔碑》。(181)《草诀百韵歌》。(182)东汉张芝《冠***帖》。(183)东晋王羲之《兰亭序》。(184)唐颜真卿《祭侄文稿》。(185)苏轼《黄州寒食诗帖》。(186)草书《初月帖》。(187)草书《鸭头丸帖》。(188)草书《送梨帖》。(189)《孙过庭书谱》。(190)《怀素自叙帖》。(191)草书《祝允明》。(192-195)草书《唐张旭古诗四帖》。(196)《欧阳询千字文墨迹》。(197)草书《宋黄庭坚》。(198)草书《黄庭坚》。(199)明宋克《章草急就篇卷》。(200-202)明董其昌《书杜律诗三首》。(203-212)启功《论书绝句》十首。(213-222)篆书《刘江书诗词》十幅。(223-231)隶书《“腾龙”九品》。(232-241)《王铎书法作品》十幅。

教你一招

烽火城西百尺楼篇10

美国人为何喜欢捐赠?

在美国,许多富翁和有钱人乐意把他们一生努力挣到的钱捐给慈善机构,用作社会公益事业。在美国,慈善是一种文化。不少美国人认为,人在世上是作为管家来管理上帝交托给他们的财富,他们不是财富的真正拥有者,生带不来,死带不去。许多美国富人都认同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观点:“一个人到死的时候还是家财万贯,这是一种耻辱。”美国著名经济时评人兰伯特说:“在美国,你可以拥有极多财产,但必须有所回馈,而且必须有人注意到,否则你就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大人物。在美国,人们并不景仰富人,而是景仰对社会有所回馈的富人。”除了文化原因外,制度设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府早在1917年出台了相关的免税***策鼓励捐赠。***府税法甚至鼓励不是很有钱的人,从自己的工资中捐出一部分钱来免除自己的所得税,以鼓励捐赠行为。

在遗产税方面,美国规定遗产越多,缴纳的税款也越高。美国的赠予税和遗产税税率是十分惊人的,如果一个人留下价值200万美元的遗产,扣除遗产税,到继承者手里不过一半左右,留得越多,得到的比例越少,大半被***府拿去救济弱势群体。每年美国前50项数额最大的个人慈善捐款中,大约有1/5来自遗产捐赠。譬如扎克伯格如果不捐出这450亿美元,而是留给子女,他要交40%的遗产赠予税,这450亿美元就要纳税180亿美元。与其交如此多的税,不如捐给慈善组织博个好名声,同时也避免将过多财产留给子女,让孩子堕落。巴菲特在回答记者有关为什么不把资产留给孩子的问题时说,他相信财富来源于社会,最后也要反馈给社会。

“穿小鞋”源自古代婚嫁

古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根本不相见,只能依脚的大小衡量女人的俊丑。因此,媒婆说媒时必先请男方看女方鞋样。男方同意亲事,就按尺寸做一双绣鞋连同订婚礼物送到女方家。成亲那天,新娘必须穿上这双鞋,表示没骗男方。如果女方故意把尺寸弄小,自然就穿着不舒服甚至穿不上,从而出丑。后来,人们用“穿小鞋”指利用职权置人于困境。

“死板”一词源于古代铸钱术

“死板”指一个人做事不灵

活,它源于古代铸钱技术。古时的钱都是将铜水、银水倒进一个一个的模子铸造出来的,这种铸钱技术始于宋代。清代翟灏的《通俗编》里面讲到,宋代规定铸钱的模具,每一模板是六十四文。为防止盗版贪污钱,规定“板板六十四”不得变更。而最早解释这一俗语的是清代范寅所著的《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不活,即死也,这是“死板”一词的直接来源。

日本兴起“宇宙葬”

日本社会不避讳谈死亡,不少人积极规划自己的丧礼,其中“宇宙葬”日渐受瞩目,不少人想要死后一圆太空探险梦。将骨灰装入直径2.5米的大型球体中,打入高度35千米以上的平流层,气球爆裂后骨灰飞散回归大自然。天空散骨法花费平均在2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6万~1.9万元),还不到购置墓碑金额的十分之一,也不会增加子孙供奉的负担,号称是“极致散骨”。从业者强调,不论是哪种宇宙葬,都会在大气层中烧尽,堪称是最环保的葬礼。人们也可选择“流星追悼”,将骨灰装在一立方厘米的专用胶囊内,搭载在人造卫星上,绕行地球。人造卫星在经过数年绕行地球后,最后坠落大气层燃烧殆尽,一趟骨灰旅行金额从30万到百万日元不等。每颗骨灰胶囊都有专属的ID编号,从业者会透过程序定位,掌握人造卫星的位置,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到太空后,还会有纪念摄影。

为什么说“审案子”,

不说“审桌子”?

什么是桌,什么是案?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而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则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都使用案,相对来说与桌无关。如果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审案子”,原指在案子面前审理事情,最后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倒插门”起源于战国时代

在我国民间,有一种俗称“倒插门”的婚姻形式――“赘婚”,即男方到女方家落户,成为女方家庭中的一员,赡养女方家双亲,继承女方家财产,所生子女从女姓,为女方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这种男子,民间俗称为“上门女婿”。据考证,“倒插门”的婚姻风俗起源于战国时代。商鞅变法时,曾以法律形式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汉书贾谊传》中载:“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意思是说,秦朝的人家如果富有,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后,就跟父母分居,娶妻生子。如果这个家庭比较穷,那么儿子长大后,就把他送给别人家作女婿。当时提倡这种婚姻形式,不单单是穷富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和调节劳动力资源。古代倒插门女婿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家贫无有聘财,以身为质也”,由于家穷,把自己当作抵押品抵押出去,自然没什么地位,有些倒插门女婿竟然成了女方家的“奴婢”。

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申报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有22个点入选名录,其中,在甘肃省境内有5处,分别是玉门关遗址、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炳灵寺石窟和麦积山石窟。此外,笔者认为在这狭长的甘肃走廊地带,还有一个重要的丝绸之路文化点也可以一同入选名录,那就是嘉峪关。它位于河西走廊的心腹地带,既是抵御外敌的长城雄关,又是友好往来的丝路要塞,扮演着双重的历史角色。作为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峪关早在1987年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次申遗当然也就不必多此一举了,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而忘却了它对于丝绸之路的意义。

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一首浪漫的诗,那么河西走廊便是最精彩的一段,而嘉峪关恰如最夺目的词句,浓缩着难以言说的千万种意象,它深深刻画出了关城与山川、关塞与长城、关口与丝路、关防与家国的命运关联。踏上这条漫漫的丝路古道,笔者对嘉峪关更加期待。

祁连山的恩赐

清晨,来到嘉峪关景区,在绿树的映衬下,天空显得更加蔚蓝,空气也格外清新。为了一览“边陲锁钥”的全貌,笔者来到一处高地,拿起相机找到一个好的角度,拍下几张嘉峪关的全景。照片中,脚下的黄土高低起伏,嘉峪关巍峨雄壮,高大的城墙横向排开,几座关楼与城墙完美契合;将视野放远开去,远处便是祁连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泛着白光,壮美而神圣。有人说,如果没有祁连山的映衬,

嘉峪关的美或许将减去大半。是啊,如果没有这雪山,也许就不会有嘉峪关的存在了吧。

“祁连山”一名是古代匈奴语,意为“天之山”,自古被人们奉为圣山,也多以“天山”的身份出现在古代诗文中,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的“天山”指的就是这祁连山。祁连山山体高入云霄,绵延横亘,终年积雪,雪水沿着山麓浸润了大片土地,滋润出了广阔的绿洲,正是这“天之山”的水源恩泽造就了富庶的河西走廊,让这边塞之地成为西北的天府之国,进而得以书写一段段传奇的过往,留与世人讴歌。今天,我们在河西走廊的任何一段,都能感受到祁连山与脚下大地的对话;尤其在嘉峪关,举目向上,关城、绿洲、河流、雪山,演绎着从地平线到天际线的自然***景过渡,从神山之巅到人间沃土的无私馈赠。关城与山脉共生共荣。

史料《秦边纪略》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这水为何水?何来之水?水又去往何处?李白吟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为天上来水,可天上来水不一定是黄河。讨赖河自祁连山发源,汇集着从岩缝中渗透出的冰雪融水,吸收了祁连山的天地精华,裹挟着富含养分的砂石倾泻而下,推开绵延的山脉,冲破山谷,在山麓释放了所有的激情后,渐渐平静,堆积出肥沃的绿洲,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水源的滋养,浇灌出塞外江南的盛景。祁连山几乎将所有的馈赠都给予了它脚下的绿洲,沃野千里,物阜民丰。于是,有了殷实的物质保障,嘉峪雄关才有了建关的根基。相较之下,更远处的大漠则没有如此幸运,没有雪山的眷顾与抚慰,显得是那样的荒凉、死寂。

可以说,嘉峪关因绿洲而立、因河水而活、因雪山而生,祁连雪山是嘉峪关的生命本源。今天,来到嘉峪关,关城更添了几分壮美,周围的绿洲依然富饶,讨赖河水依然清冽,茫茫的祁连雪山依旧散发着神性光辉。

长城起点

有人说山海关是明长城东端的起点,事实上它并不是,东端起点应该在鸭绿江岸;但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则毫无疑问,它是明代建造规模最大且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古代***事关隘,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林则徐被发配边疆路过此关,就曾感叹“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嘉峪关关城雄险可见一斑。踏寻着故人的足迹,来到这片神奇的塞外之地,笔者也有幸一睹雄关的风姿,也不枉这一路的艰辛。

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将领冯胜将***在平定西北时,为了加强防务,抵御北元的进攻,看中了嘉峪关地区的山川形胜和战略位置。经过亲自堪舆,他发现此地山川似虎踞龙盘,地形上易守难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于是就地选址筑关,命名为嘉峪关。

从大尺度的横向地理空间来看,嘉峪关筑于两山之间,北有黑山为防御屏障,南有祁连雪山横阻,左右夹峙,南北拱卫,东西向形成

一条宽约十多千米的峪谷,古称“河西第一隘口”。同时,南北又有石关峡、讨赖河峡谷两道天然鸿沟。自北向南,黑山山脉、石关峡、讨赖河峡谷、祁连雪山,由外向内构建起嘉峪关的山川防御格局。有此天然基础,加之古人因山就势的精巧布局,嘉峪关自然威震河西,享誉四海。

嘉峪关关城的结构和空间布局极其讲究,堪称美学与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整个关城雄伟高大,内外二城相嵌,东西六门重开,关墙上楼宇高昂,飞阁压云。

嘉峪关外城呈不规则形状围护内城,南北与长城相连,东西各开一座关门,西面关城为“凸”字形罗城,罗城上矗立着3层歇山式楼阁,即嘉峪关城楼,面西而立,直插云霄。内城为四方形,周长640米,城墙高约11米,为夯土和砖墙结构,东西各开城门,城门上也建有百尺关楼,西城门上关楼名为“柔远楼”,东城门上关楼名为“光化楼”,二楼东西呼应,与天平齐。

在内城外侧,还另修建有东西瓮城,且两瓮城的城门皆转折90度向南而开,正面则形成防御阻挡,避免敌***长驱直入,整个瓮城如方形的铁盾,加强了对内城的防护。

此外,关城东侧还有戏台、关帝庙、文昌阁、车马道等场所,内部有演武场、游击将***府等***事设施,城楼上还有角楼、敌楼、箭楼、t望台等诸多附属工事,它们共同组成了巍峨雄关,历经风雪沧桑,如今风采依旧,在夕阳的映衬下,整个关城挺拔而壮美。

史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原来,现今的嘉峪关并不是一次性建造完毕的。最初建关是在明洪武五年(1372),到了弘治七年(1494),在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下才“建大楼以壮观”,即修建了嘉峪关罗城关楼,并对嘉峪关进行了多次修缮和加固。此后,嘉峪关的地位一度上升,嘉靖十八年(1539),为了加强河西防御,又向关城的南北两翼修筑长城,直抵黑山和祁连山脚下。南者称作明墙,延伸到祁连山脚下的讨赖河峡谷为止,并于峡谷上修建了长城最西端的烽火台――讨赖河墩,即“长城第一墩”;北者称作暗壁,暗壁延伸到黑山脚下的石关峡,左岸的悬壁长城和右岸的断壁长城隔河呼应,扼守住峡口,登上长城烽火台,嘉峪关及方圆数里景象一览无余。明墙、暗壁、关城恰如张开的臂钳,封锁要害,固若金汤。后经不断完善,嘉峪关终成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止点,其规模与形制也逐渐成为我们今日所见之景,整个关城历时168年才基本完工,工程异常艰巨。

笔者访完嘉峪关,再走进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读到了嘉峪关与长城、与国家的历史密码: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在国家的北方边境,长城纵横万里,西起于河西祁连,东溅于大海之滨,它既是中原帝国的卫城,又是华夏百姓的守郭,嘉裕关则是城郭的西北大门,坚防固守,矢志不渝。穿越历史,烽烟从这里点燃,捷报从这里启程,这里是长城的源起点,是国家护卫的最前线,这里便是嘉

峪关。

丝路要关

嘉峪关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是中原民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敌对堡垒;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塞,嘉峪关则是东西方友好往来的窗口,往来关照,东西进出,似乎更具有历史意义。相较于战争传奇,嘉峪关的丝绸之路传奇似乎也更具魅力。带着重访丝绸之路的心态,笔者来到嘉峪关探寻古丝绸之路的蛛丝马迹,听闻古丝绸之路的过往故事,触摸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气息。

嘉峪关东接酒泉,西通敦煌,是古代东西往来最为便捷、也是必经的枢纽通道,在明代建关以前,丝绸之路早已在此延续了一千多年。自汉武帝控制河西,打通丝绸之路,就有商队、使节团、传教徒、官员等取道嘉峪关地区,往返于中原与西域,促进着国家、民族间的交融与互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再出西域,三国时期朱士行西去取经,唐代玄奘去往西天取经,宋代商帮往来于中原与中亚,元代马可波罗自意大利来到中国……许多古人在此留下足迹,也留下了传奇故事。

在嘉峪关新城发现的魏晋古墓群中出土了许多画像砖,描绘了历史上这一地区人们采桑、丝织、狩猎、操练、宴饮、舞蹈等繁荣的生产生活***景,其中有一幅“驿使***”,描绘了一个官驿骑马运送木牍官文的场景,也许他正飞奔于丝绸之路上,传递着国家的密令。同时,墓葬还出土了大量的丝织残品、陶器等,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这一地区的繁荣景象。

到了明朝,嘉峪关开始修建,其初衷是为了加强西北地区边防,却对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往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明朝以后,由于***治、***事、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但通过陆路,东西之间仍然时有往来,当时官府有“朝贡”与“回赐”的贸易形势,西域各国乐于将马匹、玉石、玛瑙、香料等特产通过丝绸之路运往内地贸易、朝贡,换取利益;***府也愿意“招来四夷”,并回赐各国以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此外,民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人员流动、民族交融也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得以实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烽火城西百尺楼10篇

学习

英语教学反思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教学反思,内容包括英语教学反思集锦,英语教学反思范文8篇。长此以往,学生捧着课本迷惑地望着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习和掌握书上的哪些内容。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课堂环节安排不合理,所学的知识没及时巩固,知识没能螺旋上升,直

学习

十月一日国庆节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十月一日国庆节10篇,内容包括十月一日国庆节手指舞,关于10月1日国庆节的文章。4.愿你国庆假期天天都有好心情,夜夜都做甜蜜梦,让你时时有人关心,处处受人呵护!美梦成真,幸福快乐!5.堂堂大中华,屹立在东方。幽幽数千载,百世续其昌

学习

神农氏尝百草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神农氏尝百草10篇,内容包括神农百草百种录,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人们认为他这样尝草药太危险了,都劝他不要做了。可是他下定了决心,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他尝出了麦、稻、栗、高粱可以充饥,就把这些种子带回去,让部落里的

学习

月亮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月亮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月亮的诗句古诗一年级,关于月亮的10句古诗。2、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

学习

心智障碍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心智障碍10篇,内容包括心智障碍者的真实故事,心智障碍的自述。在临床和教育上一般把智力障碍分为四类:1.一级智力障碍(极重度):智商在20或25以下。这类儿童的适应行为方面表现很差,几乎无法和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面容呆滞,表情木

学习

师德师风年度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师风年度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幼儿园第二学期师德师风工作计划,2022年学校师德师风工作计划。成员:羊xxxxxxxxxxxxx各基点校负责教师组长职责:1、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工作。2、制订计划和总结。3、实施考核和奖惩。成

学习

小寒古诗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小寒古诗10篇,内容包括小寒的古诗10首,小寒古诗。2、《蜡梅香》年代:宋作者:喻陟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

学习

风景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风景谈10篇,内容包括风景文章精选,风景随笔推荐。师:随着时代的发展,“MTV”这种艺术形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我们不妨也给《风景谈》来一个“课文TV”,大家说好不好?生:(异口同声)好!师:现在,我们对六幅***画中的三幅——沙漠驼铃、

学习

冬至古诗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冬至古诗10篇,内容包括冬至的古诗大全10首,冬至古诗词二十首。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2、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宋)苏轼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3、《辛酉冬至》宋-陆游今日日南至,

学习

平淡的生活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平淡的生活10篇,内容包括选择平淡的生活,平淡生活100篇。前些天的在城市最繁华的市中心看到了一对推着小车,唱歌卖艺,讨钱生活的老夫妻,我的心感到一阵心酸和疼痛,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但是这样相濡以沫的生活却是那么的让人

学习

毕业保险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保险论文,内容包括本科保险毕业论文题目,有关保险的毕业论文方案。财产保险的职能和作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般而言,职能是事物本质的体现,而作用是职能履行过程中的具体效果。财产保险具有积聚资金组织补偿

学习

关于雪的文案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雪的文案10篇,内容包括关于雪的文案,关于雪的文案有哪些。2、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3、寒风呼呼地咆哮着,用它那粗大的手指,蛮横地

学习

红楼梦贾母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红楼梦贾母10篇,内容包括红楼梦贾母的事迹,红楼梦贾母生日。首先,贾母是一个***的女性,内心也无比强大。在生活方面贾母是***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奉行养子防老的传统,养儿半生就为父母年老时、生病时,能够昼夜伺候,孤独时能儿孙

学习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总结

阅读(22)

作为石油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石油行业十分重要,石油生产行业领域存在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无论是石油生产管理,还是技术应用都急需专业化人才。因此,石油工程专业已经成为重点特色行业,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对《石油工程导论》进

学习

烽火连天狼烟起铁马金戈皆棋缘

阅读(80)

口文,棋缘阁杀人成性&弈海沉舟江湖由来已久,似乎淡泊名利者便携手相忘于江湖。江湖也是热血的,正所谓侠之江湖。数弈天众生,谁又不想成为天下七十、含笑、涵弈、凌未风、双鞭呼延灼这样的传奇人物?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或于华山绝顶摆下擂

学习

“烽火扬州路”中的“路”释义辨正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烽火扬州路”中的“路”释义辨正,内容包括烽火扬州路释义,烽火扬州路的路怎么解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词作名篇,明代的杨升庵甚至誉为稼轩词中第一首(见《词品》)。正因如此,这首词被收录在全国

学习

烽火连三月全诗范文精选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烽火连三月全诗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全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烽火连三月全诗篇1链接一:杜甫《春望》【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

学习

四方联采:自愿连锁的烽火

阅读(912)

回想2001入世元年,跨国巨头的势如破竹让中国零售业快速进入了成长的阵痛期,中小零售企业的老板们也为了生存做出了种种努力。四方联采便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