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篇1
关键词:***;尊重;慈爱
贾母是贾府的一家之主,虽年事已高,但她仍在贾府中享有最高的声望,代表着最高的权威,是贾府中一切大事的决策者。她在儿孙中享有如此高的威望,靠的绝不是倚老卖老,若倚老卖老,怎能让众人心服口服,她靠的也不是权谋心计,若权谋心计,怎么能让外人称贾府为仁爱之都。她靠的是自己的智慧,靠她的人间大爱胸怀,靠她***乐观的高尚品格,靠她尊重一切的美得生命。她虽七八十的高龄,仍用颤颤之躯,支撑着贾府这座大厦。我们抛开诸多论者所定义的完美的老祖母的形象,我将其重新定义为一个懂生活的新女性,抛开特定时期的封建因素,拿贾母的情怀、品味、雅兴、风范等与现代的锋芒女性相比,她也毫不逊色。
首先,贾母是一个***的女性,内心也无比强大。在生活方面贾母是***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奉行养子防老的传统,养儿半生就为父母年老时、生病时,能够昼夜伺候,孤独时能儿孙相伴,承欢膝下,所以儿孙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生活中除去儿孙之外,恐怕再无乐趣可言,这便是一般老年的晚年所想要的生活,若是丧偶的,这种状况就会更加明显。
但贾母的晚年生活却不同,首先贾母做到了生活的***,贾母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生病时也很少见到贾***及王夫人、贾赦及邢夫人昼夜不舍得伺候,他们一般每天只是来问个好,聊聊天,打打牌。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有这样的描写“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从这可以看出贾母连日常吃饭也是不要他们非陪着的。贾母把自己的衣食起居、吃穿用度都托付给了贴身丫鬟―鸳鸯,若鸳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丫鬟,那贾母恐怕也难以在生活上能如此省心。贾母是很会培养人的,他的孙女都很出色,他把他调教好的袭人、晴雯给了宝玉,把鸳鸯留在了自己身边,在第四十六回“凤姐听了忙道:“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的,那里就舍得了?”,在第四十七回贾母又重申了鸳鸯的重要作用:“我有了这么个人,便是媳妇和孙子媳妇有想不到的,我也不得缺了,也没气可生了。[1]所以鸳鸯甚至不同于贾府一般的一等丫鬟,连王夫人、邢夫人、凤姐也要给她点面子的。贾母亲自培养出这样一个丫鬟,成为自己的贴心的人,自然对儿孙的依赖就减少了很多,日常起居生活可以***于儿孙之外,这也是她的聪明之处。
其次,贾母在精神生活方面是***,内心是强大的,她之所以精神***,内心强大,才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繁琐,命运中的种种转折。每日承欢膝下自然是天伦之乐,可儿孙也都要有自己的生活啊。贾母去世时享年八十三岁,在她的晚年生活中,我们从未看到她抱怨生活的文字,她不抱怨儿孙忙的没时间陪自己,她总是能自己找到娱乐的方式,她虽七八十岁,但并不是老态龙钟,,相反她在晚年依然能够有高雅的品味,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她主动组织了很多的活动,让贾府的上上下下都参与其中,如她提议留下刘姥姥,带她逛逛园子,在清虚观打蘸时,让家中的重女眷都参与,一来在家闷得慌,二来让姑娘们也长长见识。她还组织给宝钗、凤姐过生日。在自己孤独无聊的时候她不会强让儿媳,孙媳来陪,他们不来就独自生闷气。如在第五十回:忽见薛姨妈也来了,说:“好大雪,一日也没过来望候老太太。今日老太太倒不高兴?正该赏雪才是。”贾母笑道;“何曾不高兴了!我找了他们姊妹们去玩了一会子”那天下着大雪,薛姨妈也是中老年人了,外面又冷便没有出去看望老太太,老太太答何曾不高兴,言外之意便是你们不来陪我我当然不高兴,不过我也不是没有你们就不能高兴了。所以,贾母不把自己的精神生活也都依托在这些儿媳身上,她是她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大雪天的跑到园子里,找孙女们玩去了,尽管到那自己插不上话,只在那坐着看,他不是一般的老太太啊。读到此处我甚佩服,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若是一个人无聊了恐怕也难敌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而深陷其中,更何况贾母这个孤独的老人。所以,贾母是个精神生活***,内心强大的女人,他不把自己的业余生活依赖于任何一个群体,她与老一辈的嬷嬷们,媳妇们,年小的孙女们,丫鬟们,出身不同的人刘姥姥等都能融入其中,打成一片,就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也自叹不如啊!
贾母吸引我的另外一个闪光点是她懂得尊重她身边的人,所以她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这样一位出身显赫家族,位高权重,富贵一生的一家之主,能做到如此实在难得,这也是她能处理好婆媳关系,及身边众多人关系的重要因素。她尽管威高,但她从不颐指气使的对待身边的人,他对这些小丫头们关爱多余责备,就如袭人所说,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受打骂。如第五十四回写到:“元宵……又说:“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滚烫的热菜,吃了在唱,”这样的描写有很多,她的关心出自心中的爱,但何尝不是更高层次的对生命的尊重。在带刘姥姥逛大观园时,更体现着他对人持尊重之心的这一人生信条,他并没有因刘姥姥是穷困潦倒的乡下妇而瞧不起她,这也是红楼梦描写中她最开心的一次,当天“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在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那天,并不因身份地位的差别歧视刘姥姥,开心的露出孩童般纯真的笑。贾母尊重儿媳、孙女们,这也是她能处理好婆媳关系的重要原因,如在林黛玉进贾府时写道:“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在宝玉摔玉时也有这样一段:“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从这些话我们便可以看出,贾母虽一味的宠爱宝玉,可她并没有剥夺王夫人作为母亲的权利,贾宝玉的事情更多的还是听从王夫人的,“仔细你娘知道”这句,说明贾宝玉还是怕她母亲的,她的事情更多的是做母亲的去决定。又如第四回,薛夫人进京时,“王夫人未及留,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未及王夫人留贾母就已经发话了,这一方面是贾母热情好客,另一方面是在亲戚面前给足儿媳面子。又如: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贾母又笑道:“凤姐儿也不提我。”对于此事,贾母自己觉得王夫人对于要丫鬟的事情多少是知道点的,贾府名义上是交给王夫人打理的啊,有事肯定会有人先请示她,贾母对于此先都批评了他们,但又没有证据证明王夫人确实知道此事,她随后又道歉,这个道歉就更意味深长了,也是给足儿媳面子,先向长辈薛姨妈解释,责备宝玉不提醒,又责备凤姐不提醒自己,可是贾母心中有气,气儿子们不争气,儿媳只是表面奉承,但她还是在别人面前尊重儿媳。但贾母也不是是非不分的人,私下里又狠狠的教育了邢夫人。贾母从不倚老卖老,她尊重儿孙们的自我空间,如第四十回:贾母向薛姨妈笑道:“咱们走罢。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她从不随便在孙女们的屋子里停歇。
***的人格精神,高雅的生活品味,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生信条,使得贾母的形象形象成为《红楼梦》中的一个亮点成为老一辈的楷模,代表了中国古代老祖母的光辉形象。她的永不过时的高尚品格更值得我们新一代青年借鉴,学会她的从容处事,遇事不惊,心静如水,风轻云淡的生活态度,倘若如此,生活何尝不美好。
红楼梦贾母篇2
王太医所说的感受风寒,即因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及外界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寒、发热和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统称为感冒。此病因感受的病邪不同、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感受风邪轻重深浅的不同,故在证候表现上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几大类。贾母的病证属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涕、喉痒、不渴、无汗、咳嗽、痰多稀薄,甚则恶寒发热,主要为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舌质淡、苔薄白,这是因为风寒外束、内袭肺脏、肺气失宣、卫阳被遏所致,多采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之法,可服用苏叶、杏仁、淡豆豉、荆防、葱白组方的葱豉汤;中成药可服用清瘟解毒丸,以发散风寒、清瘟解毒。食疗可用鲜葱白、淡豆豉、生姜,水煎服;也可用橄榄、葱头、生姜、苏叶,以沸水冲泡代茶饮,饮时可加盐少许。外治可用麻黄、香薷、板蓝根、蒲公英、桔梗共为细末,撒入神阙穴(肚脐),然后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成人用量约3.5克,儿童约1克,一般贴敷1个小时即可揭去;亦可按摩迎香穴,先顺时针揉10-15次,再逆时针揉10-15次,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能有效地***鼻塞、鼻流清涕;亦可切三段葱白,放入碗中,以开水浸泡,然后鼻子接近水碗让水蒸气熏鼻3-5分钟。这些验方***风寒感冒有效。
除风寒感冒外,另一类为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鼻塞涕浊、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黏稠、舌质红、苔薄黄,这是由于风热上受,首先犯肺,卫气失畅,肺失肃降,伤津灼液所致,治宜用辛凉解表肃肺清热之法,可用银翘散,水煎服;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就是在银翘散的基础上,化裁制成丸剂,起到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效,现已提炼制成银翘解毒片,使其疗效更加迅速,可用于风热外感重症。食疗可用金银花、桑叶、淡豆豉、芦根等煎汁,加入粳米煮粥服食,亦有很好的疗效。
第三类即暑湿感冒,多发于夏季,症见头重体倦、胸闷泛恶、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薄腻,这是由于感冒挟暑、湿热熏蒸、津液外泄而身热汗出,热灼津伤而口渴,署邪扰于心胸而致心烦胸闷,治宜清暑利湿,方选香薷饮煎服;中成药可服用藿香正气丸(水),以外散风寒、内祛湿滞,对***暑湿感冒有很好的效果。食疗可用鲜藿香煎汁,再以粳米煮粥,空腹食用。
第四类即体虚感冒,多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外卫不固而感受风邪所致。
气虚感冒可选用参苏饮加减;中成药可服用参苏理肺丸。以散风解热,止嗽化痰;食疗可用苏叶煎汁,与粳米煮粥服食。
血虚感冒治宜采用养血解表之法,方用葱白七味饮加减;食疗可取荔枝肉人黄酒煮之,每次服用1盅。
阴虚感冒治宜采用滋阴解表之法,可选用葳蕤汤加减,以滋阴除烦、祛风解表。
阳虚感冒治宜助阳解表,方选参附再造丸加减,此方发汗解表而不伤正气,扶正而不恋邪。
***感冒关键要区分风寒和风热,只有辨别寒热虚实,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效果。
红楼梦贾母篇3
关键词: 居处布局原则 红楼梦 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是一部基于大量论证和比较之后得出的理论,是迄今为止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仍然值得借鉴的理论。费老在书中大量引证《红楼梦》中的例子形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本文用第七章“居处的聚散”的有关理论研究《红楼梦》中的居处布局原则。
一、居处布局理论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的第七章,在谈论居处的聚散问题的时候,首先提出一种方法,以人和人的空间距离推测他们的社会距离,尽管这种方法并不是绝对准确,但依然不失为一个方便的门径。从此种角度观察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看这基本三角本身父母子之间的区位关系;第二步,看和这基本三角共同居处的人物;第三步是看和它相近居处的人和它的关系。
第一步,基本三角的区位。费老认为研究家庭里各分子的居处关系最简捷的方法便是绘制住宅内部结构***,这张***可以反映出个人的行止轨迹。根据行止轨迹说明夫妇关系。在中国,妇人的领域是门限之内的世界,这样同门外的丈夫便如同两个世界,这被称之为“阃德”。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夫妇之间感情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亲子关系的变化更多,他们不可能永远保持亲密关系。孩子幼儿时期,同母亲的接触是受着生理关系的限制。中国传统上层社会通过雇佣奶妈以提高存活率的方式导致子女同母亲的隔离。孩子渐渐长大,从生理性的断***到社会性的断***,母子的关系逐渐疏远,空间距离增大,孩子开始渐渐向着父亲的世界迈进,这里的孩子往往指的是儿子,他们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和赞扬,因而不断努力,不舍地抛弃自己以前无秩序的混乱初期,走向理性。
第二步,地域团体的基本单位。父母子所形成的家庭,常常是地域上居处共同的团体的基本单位,但并不是唯一,在英文中,父母子三角结构是family,而地域团体的基本单位是household。地域团体的大小多少是和经济基础有关的。在狩猎社区中,最小的单位可以是两个人,在农业社区中,最大的单位可以是上千人。居处在一起的社会单位,要经营同一的生产事业,在一个共同的账上支付他们日常的费用,用一个灶煮他们的食料。
在《乡土中国》中,费老谈到,我们乡土社会中的家其实是个连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这两轴都因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也就是法和礼是维持事业社群延续的主要力量,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私情。在社会事业的继替过程中,是以传统经验而行的,所以这种地域团体最重视的便是礼法,即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是传统累积的经验,人们保持对礼法的敬畏感,一代代通过教化传承下去。一旦礼法不能维持正常的地域团体运行,此团体便必然会走向崩溃①。
第三步,子女成家之后和父母老家的区位关系大体形成了两种,从父居和从母居,而中国传统社会中大多数都会从父居。女子必须放弃原来的合作团体,结婚之后加入丈夫的合作团体。妻子往往会听命于丈夫的指挥,唯一可能的反抗是逃回原生家庭②。
二、《红楼梦》当中的居处原则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末期集大成的伟大作品,以费老的《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进一步观察《红楼梦》的细枝末节,可以看出这本书的细微之处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社会大家风范及明末清初大背景之下的世间百态。本文仅以第七章《居处的聚散》(第一部分所论述的原理)简要分析《红楼梦》当中居处的布局原则及其内涵。
(一)地域团体以贾母为中心。
第三回,借林黛玉之眼,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典型的从父居地域团体。以贾母为中心,贾赦和贾***各构成了一个小的地域团体。贾赦为尊,居处为东,贾***为西。但贾赦的正房厢庑游廊皆是“小巧别致”,贾***的上房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耳房四通八达,“轩峻壮丽”。王熙凤的居处,在王夫人所居东边三间小正房后门大道的北侧。林黛玉同贾宝玉在贾母正房内的碧纱橱中。薛家人则居住在荣国府东北角小巧的梨香院,同王夫人正房的东院仅隔了一个角门③。
从距离贾母居处的远近看,可以归纳出几点讯息:第一,贾赦虽为长子,继承了爵位,但因其品性等原因并不像贾***能担负起家族的重任。贾母选择了跟随小儿子居住,故而,邢夫人也没有了长房长媳的当家之权。第二,贾母身为贾家孤雌纯坤的大母神,庇佑着儿孙们。真正给予儿孙以关爱的是王夫人。第三,在贾母心中,林黛玉同贾宝玉一样重要,极受宠爱,并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弱质孤女。第四,王熙凤虽然是贾赦的儿媳妇,但是得到贾母的宠爱,掌握着荣国府管家之权。第五,薛家是客人,太近没有了隐私和客人的尊严,太远又不利于叙姐妹之情,所以一个***又隶属于荣国府的梨香院是最好的安排。第六,至于西廊下的贾芸,宁国府后廊上的贾璜等距离贾母较远的子弟,要讨好宝玉,再三央求贾琏和王熙凤才能有事可做,勉强度日。
(二)大观园内的居处聚散所隐藏的信息。
从第十七回、十八回、三十九回、四十二回、七十四回,我们可以大致为大观园的各处院落画一幅简***。贾***等人行走的路线是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怡红院;元春所走的路线是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蘅芜苑―大观楼;刘姥姥逛大观园的路线是缀锦阁――潇湘馆―秋爽斋―紫菱洲―蘅芜苑―秋爽斋―栊翠庵―怡红院;抄检大观园的路线是怡红院―潇湘馆―秋爽斋―稻香村―暖香坞―紫菱洲。
大观园虽然被称为“乐园”,但是为贾元春省亲所建,代表着皇权,又是由贾珍一手督办,贾***等男性题写的匾额,代表着父权。探讨大观园居所所隐藏的信息可以从两条线索入手:距离大观园世俗中心大观楼的远近和距离大观园乐园中心怡红院的远近。
1.同大观楼的远近
距离正殿大观楼最近的地方便是蘅芜苑。第十五回又描述其开间数同怡红院一样,都是五间。从皇权的角度看,元春更属意于薛宝钗做宝玉的妻子。此是从整个家族的利益考虑,而不是出于个人的好恶。第二十八回元春赏赐给宝玉和宝钗的端午节礼一样则更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其次是怡红院。此处作为大观园水流的起始和终结的地方,无疑占有统领地位。怡红院前蕉棠两植,最初的名称为“红香绿玉”。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红”代指薛宝钗,“绿”代指林黛玉。这都代表了作者取兼美之意,林黛玉同薛宝钗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但元妃将其改名为“怡红快绿”又进一步赐名为“怡红院”。将二者并重,改为了一者独大,很明显地展示出作为皇权的决定性作用,元妃很清楚地明白,从整个贾府的大局利益考虑,薛宝钗更能胜任贾府未来女主人的角色。
2.同怡红院的远近
怡红院作为大观园乐园的中心,是有所依据的。脂砚斋评论宝玉为情榜之首。宝玉的爱,是一种博爱,是超越性别和物种的,其余的女儿皆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怡红院作为宝玉的居所从这一点上是可以作为乐园中心的。
潇湘馆是距离怡红院最近的地方,也是朝圣的第一站。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是同宝玉一样,超越众位姐妹的。从之后元妃打赏龄官、赞扬《杏帘在望》看,她应该是喜欢林黛玉多过薛宝钗的。其次为秋爽斋。秋爽斋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它的晓翠堂和缀锦阁被作为摆宴的场所,说明了秋爽斋不仅可以成为探春私有的空间,而且可以成为公共空间。从侧面反映出探春的品行及其作为“理”的代表的重大作用。
三、《红楼梦》中居处布局原则所体现的人物关系
(一)王夫人和众儿女。
王夫人作为贾***的正妻,是荣国府的女大家长,除此之外,她还是贾宝玉、林黛玉等少男少女的保护神。虽然名义上,因为贾母疼爱孙子辈孩子,将其留在身边教养,但贾母毕竟年岁已高,真正担负起教养责任的其实是王夫人。无论是贾宝玉还是探春、惜春甚至是史湘云都承认过王夫人对于他们的关爱。
第一,王夫人和宝玉。第二十三回,贾***要嘱咐儿女们进园的事宜,王夫人将宝玉拉在身边坐下,其他人只是坐在下首的凳子上。第二十五回,宝玉下了学,滚在王夫人的怀里,王夫人用手满身满脸去摩挲抚弄他,宝玉还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说短④。第四十一回,宝玉饮酒,看到王夫人也要饮,便忙名人换了暖酒,用自己的杯子喂王夫人喝。
第二,王夫人对其他子女。王夫人不仅疼爱宝玉,对于庶出的贾环也一样疼爱。其他众姐妹也是围绕在王夫人身边才得到温暖与关爱的。王夫人给了探春管家的权利,让她实践自我价值,探春远嫁,她拾踵而泣。她为迎春悲凉的婚姻伤心落泪。她的所作所为众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第八十回,迎春归宁曾向王夫人哭诉:“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苦,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来,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⑤第四十九回,湘云与新来的宝琴评价贾府的事情就说道:“你出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二)不同等级的仆人有自己的位置,不可逾越。
跟着主子的大丫头和***母能够进入主人的屋子,二等丫头只能站在门外听候差遣,婆子要更往外,小厮只能在角门候着。每个层级的仆人各有行动范围,不可逾越。第三回、二十三回都有描述在门外的廊子下面有很多丫头坐在那里听差。第五十三回,坠儿的母亲同晴雯和麝月辩驳,麝月回她的话中道:“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使,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子,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第五十三回,芳官儿的干娘急于表现,跑进屋来服侍宝玉喝汤。晴雯等连忙大喊出去。小丫头们说:“我们到的地方儿有你到的一半儿,还有一半到不去的呢;何况又跑到我们到不去的地方。”其余婆子们也嘲笑他⑥。
类似的例证在文中还能找到许多,皆证明仆人之间因等级而分明的界限,是不容逾越的。但是像贾府这样诗礼之家,对待仆人也是有其法礼之外的人情一面。第一,中国传统上层社会实行的奶妈制,服饰过少主的***母是受到尊敬的,比一般的仆人要体面,被称之为“婢之贵者”⑦。宝玉的***母李妈妈便可以随意进出宝玉的房间,训斥丫鬟。第二十回,李嬷嬷骂袭人,黛玉、凤姐儿等劝说的话也都是委婉而尊敬的。第十六回,贾琏的***母赵嬷嬷向凤姐儿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讨差事,贾琏和凤姐儿亦是礼遇有加。第七十三回迎春的***母聚赌,邢夫人斥责迎春,迎春说:“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⑧
第二,第四十三回描写道:“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⑨第四十五回,赖嬷嬷的孙子赖尚荣当上了七品知县,请贾母等人去喝酒,贾母、王夫人等都答应去了。赖嬷嬷替周瑞家的求情饶了他的儿子,凤姐儿也答应了她。第七十四回,凤姐儿向王善保家的建议不要抄捡薛宝钗的屋子时,说话的语气也很委婉。
当这种规矩和礼法被打破,大家不能各安其分、各得其所的时候,大观园便进入了一个“乱为王”的时期,也预示着其最终必将走向灭亡。
(三)子女成婚以后同原生家庭的关系。
《红楼梦》中是一个传统从父居的社会。女孩结婚之后,必须离开原生家庭跟随丈夫居住。贾母原为史家的人,贾代善死后,贾母成为贾府的最高权威。迎春误嫁给孙绍祖,孙家不放她回来,她亦不能够时常回家。探春的悲剧正是因为有着治世理家的能力,力挽狂澜,却因为其性别的限制而不能施展抱负。第五十五回,凤姐连赞了三声好,还说不知道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脂砚斋评论道:“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这固然是探春的悲哀,也是当时社会的局限。
(四)大观园的毁灭。
大观园虽是乐园,但它建立的基础是有***邪、污秽不堪的会芳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人为的乐园必将最后走向毁灭。不可避免毁灭的原因是以绣春囊为代表的性成熟。绣春囊出自于无论从什么线索看距离中心都比较远的紫菱洲,由边缘向中心不断腐蚀,最后毁灭。这也证明了探春的那句话:“从外头是杀不完的,必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⑩
五、结语
《红楼梦》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富而好礼的王族世家,他们有着累积下来的百年家业及规矩。贾母作为一个孤雌纯坤的大母神,是家族的权威中心也是象征。众人依自己所处的位置有秩序地围绕在贾母身边。仆人们依自己所处的位置做事情,他们是主人的臂膀,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被主人尊敬的人,但一旦他们逾越愤进,越过道德的界限,便必然使得贾府陷入“乱为王”的境地,而建立在这个庞大的规矩习俗基础上的大观园也必然会最终崩塌。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7:50-51.
②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7:171-186.
③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24页.
④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225页.
⑤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813页.
⑥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575页.
⑦金寄水.王府生活实录.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第11页.
⑧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822页.
⑨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460页.
⑩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897页.
参考文献:
[1]金寄水.王府生活实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2]冥飞.古今小说评林[G].上海:上海民权出版部,1991.
[3]欧丽娟.〈红楼梦〉导论[M/CD].台北:公开课.
[4]青山山农.红楼梦广义[G].味青斋,清光绪二十八年.
[5]司马迁.史记・冯唐列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6]西园主人.红楼梦论辩・探春辩[G].清.
[7]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J].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红楼梦贾母篇4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京中望族,“钟鸣鼎食”、“诗礼簪缨”,对饮茶的讲究自然也不同于平民百姓之家,尊贵的长辈们更是讲究诸多,不要说烹茶、饮茶的用具追求奢华,所饮茶类也要显示出名门望族的身份,以不失高贵的地位,彰显贵族之家的风范。据统计,《红楼梦》全书270余处写到茶字。 其中文中提到的“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龙井茶”等,均为古代朝庭贡茶。可见贾府的地位之高,连日常小饮都和皇宫不相上下。
小说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当妙玉捧茶给贾母时,贾母初以为是“六安茶”而不吃,当被告知为“老君眉”后才吃。明人屠隆《考余事》中曾列出最为当时人称道的茶有六品,即“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六安茶”列为六品之一,以茶香醇厚而著称于世。在《红楼梦》诞生时代,“六安茶”与西湖龙井茶同属天下名茶,为珍贵的贡茶,属于不发酵的绿茶类。而“老君眉”为岳阳洞庭君山所产的“君山银针茶” ,属于轻微发酵茶中的黄茶类。贾母不爱吃“六安茶”,而喜欢“老君眉”,首先是因为日常生活习惯所致。贾府在北方,而北方居民多喜饮花茶类和发酵茶类。贾母方才吃了酒肉,而茶叶功效中就有醒酒去肥腻之效,加上贾母年事已高,脾胃虚弱,饮滋味醇和的茶较为适合。因为发酵茶的去腻消食功效要好于不发酵茶;其次是符合贾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取“老君”、“长寿”之意,显示身份。
茶具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也比较多,大有非名器不饮之嫌。比如在王夫人的正室里,茗碗瓶花俱备;在贾母的花厅上,摆着洋漆茶盘,里面放着旧窑什锦小茶杯;而妙玉用的绿玉斗精巧雅致,更不同一般。在“品茶栊翠庵”中,对茶具的描写尤为详细:“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这里所说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及脱胎填白盖碗都是明代成化年间官窑所产的青瓷茶具,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为清代福州所产的“雕填”品种的名贵漆器茶具。
《红楼梦》中妙玉论茶道有一段精彩的文字: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通过这些关于水的描述给人以更多的烹茶用水的知识,同时也表现了曹雪芹在茶道方面的深厚修养。
名茶、好水、美器均已齐备,然而“烹”和“沏”也不能忽略。在小说中妙玉的沏茶用水也多有详述。在给贾母沏茶时,她用贮水得法的隔年雨水烹了茶来;在给宝钗、黛玉等人沏茶时,她却亲自到风炉上扇沸了水沏,而且用的还是“五年前她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说明了她已完全掌握了用多高的水温,用什么样的水来沏怎样的茶。茶已沏好,待众人品饮之时,妙玉也有名言:“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借助妙玉的茶道展示,我们也不难看出曹雪芹对茶道的圆熟与独到。
红楼梦贾母篇5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领域习关于红楼梦读后感500字,请您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1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题记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传唱着。这句诗出自于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了《红楼梦》的悲惨结局和它之中蕴含着的作者对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与无奈。
前几天,我刚读完《红楼梦》。第一次读时,那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清高,宝钗的大方,凤姐的见风使舵、心狠手辣……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就是这样理解的
但当我再一次细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识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俗气的故事了,他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回想的黛玉初进荣国府,府中上上下下,都一片欢迎。然而,当她父亲死后,那曾经对她嘘寒问暖的人,便一点点冷淡下来。而当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候,又有谁管过她的死活?
她的一生,正如她当年所吟唱的诗句一样: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2在这个周末,我把《红楼梦》这部古典名着粗略地读了几遍,一部中华公认的鸿篇巨着,让千百万人研究探讨的文学作品,就着这样让我草草的读完了。
《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明清历史画卷。
在《红楼梦》中,我认为林黛玉最为悲惨,林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肚鸡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对于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我认为重要因素是:林黛玉的清高个性,她的清高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洽”,她的自卑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黛玉是这样的可怜,然而宝钗是那样的无情。宝钗,堂堂公侯之女,堂堂千金大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难道她不明白当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变成了宝姐姐便会大失所望,便会把她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会叫她情何所堪。也许她根本没想到原本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也会落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当我合上《红楼梦》后,不禁感叹:“真是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每阅一回《红楼梦》,便多生一种人生的情怀。”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首!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创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如:“黛玉葬花泣残红”早晨宝玉和黛玉在聊天。宝玉无心说了一句冒犯黛玉的话,黛玉哭着就跑了出去。黄昏,黛玉以为宝玉被别人叫去一整天,心中担心,晚饭后过来看他,丫环没听出来是谁,没让黛玉进去。
黛玉听了,气的愣在门外,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不禁落下泪来,她回房抱膝含泪坐了一夜。第二天中午,宝玉听到山坡那边有人在低声哭泣,边哭边诉说,非常伤心。宝玉止住脚步细心听,只听那人念得悲悲切切,痛彻心扉。原来这是黛玉因为昨夜被关在门外,伤心难过,将这些残花落瓣拿来掩埋时因感而发吟出一首《葬花吟》。当宝玉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时,不禁大哭,黛玉看见是宝玉,就质问他,昨晚为何不让丫鬟开门?宝玉发誓说不知道这件事。黛玉想可能是丫鬟偷懒,于是原谅了宝玉,,两人破涕为笑,重归于好了。
精彩故事还有很多,建议大家看一看。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4可想而知在那时生活的不自主。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读者们有没有想过呢?她从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她养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在那时,贾母是她唯一的亲人,而贾宝玉和他的爱情,就像林黛玉唯一的依靠一般,她很害怕失去,所以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这时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我曾想过,如果她出了家,又会是怎样的一生呢,我想那仅仅只剩下一捧清水的淡然,并不可能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是最后第结局却永远那么苦涩,但我想黛玉并不后悔自己的抉择,我相信如果她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她还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如今那苦涩的结果。而如今的她,也解脱了,不是吗?
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写出了作者的辛苦与心酸,也表达出了知音难寻的无奈何苦闷。
《红楼梦》中散发的那股悲凉,让我思考了很多,或许,时间根本就不存在完美一说,事事不能符合人意,不能得到完美,人同样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5今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让我原本惆怅的心情好了许多。我闲着没事做,便从书柜里拿出了一本《红楼梦》坐在沙发上细细品读。《红楼梦》是我看过很多遍的,可每看过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它讲述了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其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还有薛宝钗三个人的感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主要故事是从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初试,在成长中相知,以“木石前盟”为信念相爱。但最终宝玉却在半清醒状态下被骗而娶了长辈眼中“金玉良缘”的薛宝钗。而林黛玉终只有在落得焚稿断痴魂,旧离恨天。
当宝玉清醒后,发现所娶之人并不是林黛玉,便丢下怀孕的薛宝钗独守空闺,离家出走当和尚。其他主配角皆红颜薄命。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最终没落。
读罢,心头竟然觉得酸酸的,不知是为四大家族的衰落而叹息,还是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而痛心吧!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真真切切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包办婚姻的黑暗。四大家族相互相互勾结一损皆损的境地也揭示了封建贵族的腐朽。
《红楼梦》里的人物是悲惨的,但它却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及封建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体现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的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给了我莫大的感慨和反误。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6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不知何时,我喜欢《红楼梦》的字句之间寻找园中人的无奈与悲哀,追随那一个个华丽却伤情的背影!
潇湘妃子之林黛玉------总不知,今夜飘落的花瓣谁来埋葬?只怕有了这景,却没了那情,没了那哀忧婉绝。飘落于树下,旋舞于天际,终于随风飞到天尽头。它可知花落红颜尽,葬花惹谁怜?遭受了一生的劫,还尽了一世的泪。如今,也只是随花飞到天尽头,终换了个花去人亡。
蘅芜君之薛宝钗------她是端庄的,她穿着“不见奢华,但觉淡雅。”她在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一方面抱着“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她循规蹈矩地过着生活,一步步走向封建礼仪给她挖掘的坟墓,宝玉终究钟情于黛玉,只留下宝钗独守空房,寂寞终生。
贾府贾宝玉------他,玉树临风、面如桃花的富家公子,从小在女儿堆中长大。他与黛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最后,也只是“焚书断稿”、天各一方。一场无言的结局,一个悲剧……
曹先生引用了宝黛之恋的悲剧,批评了当时社会的腐朽。这也恰是宝黛之恋成为悲剧的主要原因。
《红楼梦》到底还是宝黛的凄婉爱情,任谁都插不进脚,只怕对那伤了的宝钗,太不公。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7《红楼梦》里面的任务各有个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
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
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红楼梦贾母篇6
《红楼梦》是一代作家曹雪芹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写出了四大家族的兴亡盛衰,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关于《红楼梦》的读书心得体会有哪些?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红楼梦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2021五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红楼梦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1《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琢磨着《红楼梦》,虽然几个月就把它给看完了,但我还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就连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
因此,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也适度传出了《红楼梦》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肇始于封建社会中,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子女本身并没有资格决定。贾宝玉的父亲命他娶薛宝钗,他就非娶不可,尽管实际上他心里喜欢林黛玉。婚姻大事他无法自主,最终导致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悲剧。
当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悲伤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听着悲伤的音乐。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那不争气的眼泪始终还是把那页给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为结局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与公主生活只是童话故事而已,然而,这么悲惨的结局我却怎么也想不到。
当黛玉听完傻大姐的话后,就直吐鲜血。不住地流泪。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黛玉她恨宝玉,恨他为什么不理解自己。她把宝玉送给她的那绢子往火上一撂,顿时化为灰烬。熬了一天,黛玉已经奄奄一息。突然,她高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一缕芳魂就这样随风而逝。
黛玉死的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的同一个时辰。只因潇湘馆离新房很远,听不到潇湘馆这边悲恸的哭声。
这真的是个不朽的悲剧啊!
我为黛玉和宝玉感到悲哀,宝玉最后竟然出家当了和尚,因为他知道林妹妹是为自己而死的。便在灵柩前放声大哭。
一个风光显赫的大家族,就这么没落了!不知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是否都和我一样,为他们感到悲哀、痛心?
红楼梦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2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3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而四大名著一定在其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个暑假我又重读了四大名著,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红楼梦。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原名曹霑,意为会受到皇上的照顾和”滋润”,年少时过的也是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公子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便逐渐衰败,这一转变,使曹雪芹深深看透了世态炎凉,从此他远离官场里的勾心斗角,无视权贵之人,一生清贫,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的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批阅10载,增减5次,历时十年还未将这一巨作完成,而红楼梦本身就由曹雪芹自己的故事为范本,真实度极高,从这便可见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之高。。
当然,口说无凭,举个例子,红楼梦整本书为何是天衣无缝的呢?因为它每段描写都细节满满,都话里有话,都有背后的意思。从此也可看出故事的严密完整,如:第三十三回中宝玉被他父亲贾***误会,贾***痛打了一顿宝玉,得亏贾母赶来,制止了他,贾***这才停手。不打了,贾***心绪万千,想到宝玉是家中东山再起的希望,却那么无能,不禁哭起来。这一段乍看没毛病,实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思想的固化,何为”不成才”?在贾***眼里,”不成才”就是不做一个思想僵化,一个完全服从君主的臣子,一个和别人一样的读书为做官的人云亦云的人,他为此而哭。多么可悲啊,而这,也是作者想表达的对世态的不满,这么一小个片段就足以看出这么多背后的道理,不禁让人感叹。
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每回的题目都是几句押韵顺口,玲珑精致的诗句,可想而知作者到底有多用心,多认真。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心地善良的贾宝玉,风趣幽默的刘姥姥…但整本书我最喜欢的还是王熙凤这个角色,她美艳动人,却也不是绣花枕头,八面玲珑,富有心机,作者成功塑造了这个角色。虽然我也不太喜欢她总对贾母献媚讨好,但她说句话,干件事能使每个人都满意,舒服,她从不急躁慌张,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她的每句话都暗藏深意,令人捉摸不透。在那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贾府这个严酷的小社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是很厉害了。
小说最后是一个悲剧结尾,林黛玉抱憾终身,贾宝玉也在最后看透了一切,出家做了和尚,正如曹雪芹12岁时,那样贾府也树倒猢狲散,逐渐没落了,逐渐被遗忘。
红楼梦没有写完,我也没有去读后人的续写,红楼梦将像断臂的维纳斯,虽有遗憾,却依旧令人惊叹,它将成为一座不朽的宝藏,继续等着后人的想象和挖掘,永被铭记!
红楼梦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4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愚见,也许冰山一角都未触及,还搞错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
红楼梦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5《红楼梦》是我国四大著名之一,我已看了几遍。
看第一遍时是在六年级的时候,说实话,我并不是一心想要看《红楼梦》,只是一次偶然,我从书橱里取书看时,看到了它,也许只是一时新奇,便翻开来看。《红楼梦》是中化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是文化艺术的明珠,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总结,又是中国新文学的发端。正如鲁迅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写法我不敢品论,但思想我还是明白一些的,曹雪芹先生通过贾府,让读者看到一幅封建社会的***治缩影,由此更为广阔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广泛触及了当时社会的***治、经济、法律、道德、文化、教育、宗教、婚姻、妇女等方面的问题。举凡封建制度所造成的罪恶,无论是地租榨取、高利盘剥、包揽词讼、强取豪夺、蹂躏妇女、行使贿,还是统治所及的穷侈极欲,小说无不揭露殆尽,无情批判。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末世的形象历史,是一部认识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巨大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它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更在于它以这个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沉沉暮鼓。同时,小说通过对封建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思想,也敲响了新世纪到来的晨钟。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红楼梦》这样把爱情悲剧写得既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又能深刻全面地揭示出它的社会根源,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深刻有力的批评。
第二次读,也许是我所学的知识又增了一层,我不再议论它的人物形象,也不再品味它的思想,而是研究它的写法,《红楼梦》宏伟完整的结构,细腻逼真的日常生活的描写,优美成熟的语言,深入细致的刻画,都说明作为天才艺术家的曹雪芹运用艺术技巧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是他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系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复杂的典型人物,这些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他们的所及特征,而且超过了他们的所及和时代,因此,他们的名字就一直流行在生活中,成了一个“共名”,自然“和以前的小说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大不相同。”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高峰之作。
红楼梦贾母篇7
【关键词】红楼梦 翻译 归化 异化
1 引言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它不仅仅在中国文化里产生,流传,而在异域文化里也广泛得到了传播。这主要是通过它的译文得以实现的。《红楼梦》的英译使这部伟大的作品的生命在英语文化里得到了延伸和继续,这也是中国文学赖以存在的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侧面。它的翻译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自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戴维斯翻译《红楼梦》第三回片段开始,先后产生过多个版本,而这其中以霍克斯和杨宪益的影响最大最广。
“红学”研究成果可谓多若繁星,然而专门从翻译的角度谈《红楼梦》的专著,论文却并不多。本文将以《红楼梦》第三回来对比赏析霍,杨两家译文。
2 霍,杨译文对比赏析
2.1霍,杨的版本选择及回目翻译。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80回的脂平抄本系统;一是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的印本系统。前八十回杨宪益用的底本是有正本,或称戚序本。而霍克斯的底本主要是程乙本,间或根据抄本,甚至有他自己的改动。因此他的本子实际上是一种“百衲本”。第三回回目庚辰本作“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而有正本作“托内兄入海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霍,杨两家的译文分别为:
霍:Lin Ru-hai recommends a private tutor to his brother-in-law
And Old Lady Jia extends a compassionate welcome to the motherless child
杨:Lin Ruhai Recommends a Tutor to His Brother-in-law
The Lady Dowager Sends for Her Motherless Grand-Daughter
在英语中,“tutor”本就有家庭教师,私人教师的意思。杨宪益的译文显然简洁许多。在这个“惜”字的处理上,霍译使读者可以感受到贾母的那种疼惜之情,这其中也有贾母痛失女儿的难掩悲痛之情。而杨宪益没有译出这个“惜”,略去。对于回目的翻译,霍克斯的译文更加贴近题目,杨宪益的译文较为简单。
2.2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因素的翻译。
翻译难就难在翻译文化。以下是从《红楼梦》第三回选取的一些典型例子:
1:“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霍:“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Grannie. She’s more like a Jia.”
杨:“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Ancestress,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
王熙凤的这句话无疑是指林黛玉气质不凡,就像贾母的孙女一样,借此来讨得贾母的欢心。而霍克斯的译文有贬损贾母娘家之嫌。杨戴夫妇的译文使凤姐的言外之意表达的贴切到位,把中国这种封建家庭的传统意识忠实地传达给了读者。
2: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待立。
霍:There were a few young pages at the gate of the courtyard who, when they saw Lady Wang coming, all stood to attention with their hands at their sides.
杨:By the gate several young pages, their hair in tufts,stood at attention.
1982年版《红楼梦》48页注释:“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诗经•齐风•甫田》:‘总聚其发,以为两角’”。《红楼梦语言词典》也说“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总起来扎成髻(角),也借指幼年。”因此霍克斯此处显然没有翻译出“总角”的意思,他用更简单的“年幼”代替了。比起杨宪益的译文,略微少了一些中国文化的意味。
3 结束语
总的看来,霍克斯的翻译倾向于向英语的方向归化,而杨宪益则竭力主张传达中国文化因素。两种翻译策略都无可厚非各有其利弊。霍克斯尽量保留原文的风貌,力求再现原文的风采,而杨宪益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译字面意思,主张将意思表达清楚,其中有省译或略译。可以说霍克斯是《红楼梦》最忠实的英文译本,母语为英语的读者更喜欢能接受其译文。霍克斯和杨宪益的译文是两种不同的风格,难以分出孰优孰劣。我们只能说二者各有千秋,因为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参考文献
[1] 范圣宇,《红楼梦管窥―英译,语言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冯庆华,《翻译的理论构架与文化透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韩忠华,《关于杨译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82,(3,4期)
[4] 吉海虹,《浅析中回目的翻译》,外语与翻译,2001,(1期)
[5] 王宏印,《红楼梦回目辞趣两种英译的比较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期)
红楼梦贾母篇8
关键词:《红楼梦》择妻纳妾妻妾制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其故事涉及到了***治、经济、文化等多种领域,它更是把我国封建社会的妻妾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红楼梦》中人的婚姻存在形式
在《红楼梦》一书所描写的贾府中,那些老爷、少爷可谓是老婆众多。大老爷贾赦有妻邢夫人,有妾嫣红、翠云等,二老爷贾***有妻王夫人,有妾赵姨娘、周姨娘,贾珍有妻尤氏,妾佩凤、偕鸾等,贾琏有妻王熙凤,妾尤二姐、平儿、秋桐……这些老爷少爷虽老婆众多,但都只有一位妻子,其余都是妾。
透过贾府的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窥见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一斑:在封建社会中,男子虽然多妻,但只有一个正妻,其余的妻子都是妾。因此,把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概括为“一夫一妻多妾”制似乎比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夫多妻”制要更加精准。
然而“多妾”现象只存在于有钱有势的家族中,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过着“一夫一妻”制的生活而无力纳妾。正如恩格斯所说“多妻制是富人和显贵人物的特权”一样,“妻妾制也是富人和显贵人物的特权”。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红楼梦》中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的“妻妾制”。
二、《红楼梦》中人之娶妻
(一)择妻的方式:父母之命
“自从氏族、家族观念产生之后,婚姻就不仅限于夫妻双方的范畴,而成为不同氏族、家族之间进行交往的一种方式。婚姻成功与否,不再是当事人个人的事,它直接关系到氏族、家族的利益,家族的***治得失、经济得失,都跟婚姻密切联系着。家族所考虑的是子女的婚姻能否给本家族带来实际利益,为此,青年男女就不可能按着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妻子或丈夫。”“父母之命”的择妻方式便是这种家族观念的产物,它使得男女双方都成了受害者。
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是《红楼梦》一书的中心故事。宝玉爱的是黛玉,贾府的当权者们看中的则是宝钗,无论是其为人处事还是她薛家小姐的身份,宝钗都符合她们心中理想媳妇的标准。矛盾的根源在于:爱谁是宝玉自己的事,而娶谁却不是宝玉自己的事了,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于是,悲剧就产生了。
“父母之命”的择妻方式将“家族利益”置于一切之上,“家族利益”又使得封建家长们对未来媳妇的家庭出身有了严格的标准:门当户对!
(二)择妻的标准:门当户对
《红楼梦》中,作者给我们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子孙繁盛、妻妾成群。从这些妻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她们的出身都是很高贵的。
贾代善-史太君
贾-史
贾***-王夫人贾琏-王熙凤
贾-王
贾宝玉-薛宝钗
贾-薛
薛家媳妇-薛姨妈-王家女儿
王-薛
四大家族这种错综的婚姻关系,作者在第四回作了揭示:“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一荣俱荣”是封建大家族实行“门当户对”婚姻所追求的目标,“一损皆损”也成为它的必然结果。
三、《红楼梦》中人之纳妾
(一)妾的背景
妾是男子在妻以外所娶的女子,其背景来源比妻要广泛得多。
纳婢为妾,是指在贵族官僚家庭中,男主人将家里的奴婢占为己有、做自己的妾。《红楼梦》中,赵姨娘便是由婢女被纳为妾的。赵姨娘原为婢女的身份,作者在第五十五回作了揭示:她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贾府应当赏些丧葬费,当时正值探春管家,便依照家里的旧账——“两个家里的赏过皆是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赏了赵姨娘二十两银子。可见,赵姨娘是“家里的”即贾府“根生土长的奴才”,是由府中的奴婢被纳为妾的。
买女为妾,这是以金钱为手段将女子买来做妾,在这场交易中,女性完全成为金钱的转换物。香菱便是被薛家买来做妾的,她原是乡宦之家的小姐,后被拐子拐走又落入“呆霸王”薛蟠之手,作了他的“房里人”。
陪嫁做妾,即男子将妻子的陪嫁丫头纳为妾。比如平儿,书中第六十五回,贾琏的小厮兴儿与尤二姐谈到平儿时,兴儿道:“这平儿是他(王熙凤)自幼儿的丫头,收在屋里……”可见平儿是王熙凤陪嫁丫头中的一个,给贾琏作了“房里人”,属于“陪嫁做妾”。
赠婢为妾的纳妾方式在《红楼梦》中比较少见,但也有一例。丫鬟秋桐便是贾赦赐给儿子贾琏做妾的。
(二)做妾的态度
自愿型。给高门老爷少爷做妾,物质生活有保证,如果受宠,或者能为丈夫生一贵子,日子就要好过得多。因此,有人就自愿做妾。袭人本是宝玉的丫头,她为赢得半个主子的地位,就自愿博得宝玉及贾府众人的欢心,以便有朝一日成为宝玉的妾。
红楼梦贾母篇9
在《红楼梦》总共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60多处,提到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则有20种,如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真是名目繁多,丰富多彩。在贾府这个大家庭里,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酒当然是少不了的,除了在宴会上的各种酒之外,富贵人家的养生也离不开酒。
合欢酒
在《红楼梦》第38回里,因螃蟹性寒,黛玉吃后觉得心口微微地痛,要喝口热热的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命丫环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因多愁善感,身体弱不禁风,吃了螃蟹之后喝几口用合欢花浸的烧酒,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
合欢花是合欢树上开的小白花,有安神、解郁等功效。中医认为,合欢性平、味甘,能舒郁理气、安神活络,可以***郁结胸闷、失眠健忘等症,令人欢乐忘忧,久服轻身明目。所以黛玉饮用合欢花浸泡烧酒而成的这种药酒,不仅能去除寒气,而且对黛玉的多愁善感、夜间失眠也有着独特的功效。
绍兴黄酒
在《红楼梦》里出场次数最多的酒,就是绍兴黄酒了。可以说,在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黄酒是其主要饮料酒。在《红楼梦》第63回宝玉生日那天,袭人特地向平儿要了一坛“绍兴酒”给宝二爷助兴。这绍兴酒就是宝玉特别喜爱的养生酒,因酒性平和、不伤人、有营养,是优质糯米酿造,所以深受大观园里上下人的欢迎。
关于绍兴酒,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绍兴已经产酒,到南北朝以后,绍兴酒有了较大的发展。绍兴酒呈琥珀色,透明澄澈,看上去就格外赏心悦目。此外,绍兴酒诱人的馥郁芳香也让它作为黄酒中之上品,远销至金陵、京华,并成为上层社会达官贵人相互馈赠的礼品和封建贵族之家饮宴之佳品。
惠泉酒
在《红楼梦》第16回和第62回中,两次提及了惠泉酒,大约这贾府的上下也都爱喝这种酒。
惠泉酒是一种优质的黄酒,它产于太湖之滨、惠山之麓,是以清澈纯净的惠泉之水酿制而成,酒质甘润醇美。清代初年,惠泉酒已是进献帝王的贡品。雍正继位之后,曹雪芹之父在江宁织造任上,一次就发运40坛惠泉酒进京,可见惠泉酒成为贾府这个贵族之家的饮用酒是不足为怪的。
西洋葡萄酒
在第60回中,袭人依宝玉之命,将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子交与芳官,里面装着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厨师柳嫂误以为是宝玉平时喝的西洋葡萄酒,便忙着取烫酒的器皿“旋子”,准备烫酒。
通过这一段的描写,透露了这样的一个信息,即宝玉平时除了爱喝黄酒,也爱喝西洋葡萄酒,而且酒的颜色是“胭脂一般的”。由这种胭脂一般的颜色,我们也可以推断出是比较浓郁的红葡萄酒。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在曹家所处的清代,有一些进口的葡萄酒进入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完全是有可能的。
红楼养生之保健篇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经纬纵横,包罗万象。不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对保健等方面也有极为突出的描写。它事无巨细地告诉了我们,200多年前的人究竟是怎么生活的,特别是其独特的养生之道更是鲜为人知。
饥饿***感冒
在《红楼梦》第53回中写道:宝玉的贴身丫环晴雯患伤风感冒后几近痊愈,后因补雀裘劳累,病势渐重,“就饿了两三天,又谨慎服药调养,如今虽劳碌了些,又加倍培养了几日,便渐渐的好了。”
这就是贾府中的秘法:无论上下,只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然后再服药调养。像袭人感冒后仅饮米汤,也是遵循此种秘法调理养生。小病不吃药是古人的养生良方。所谓饥饿疗法,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吃,而是适当地喝些大米汤。患普通感冒时,可采取饥饿疗法,多喝白米粥,夏天可放点绿豆,冬天加点糯米,中老年人放点山药和枣。对于胃肠型感冒,其主要表现为厌恶油腻的食物、腹泻,可以用白萝卜加盐煮汤喝,连萝卜一起吃下去,有助消化的作用。
酷夏养生法
“夏不敞胸、热不晾背”是《红楼梦》中的酷夏养生法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夏天再热,也要穿个肚兜,保护好自己的胸部和肚子;不能因为贪凉就睡在石凳子这样的地方;三伏天也不可以吃冰,至多把茶壶浸在凉凉的井水里,稍稍有点凉就可以了。
人体的很多部位都怕着凉的:太凉的食物刺激咽喉会导致咽炎;颈部着凉会导致肌肉痉挛;腹部着凉会诱发妇科疾病;肩部和膝部着凉易伤害关节。所以即使在盛夏,我们也要保护好这些人体重要部位。
捶背养生法
在《红楼梦》里,捶背的场景比比皆是。如第53回写道:“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得力尽神危,忙命小丫头来替她捶着,彼此捶打了一会。”
其实,捶背是一种很有益的保健方法,特别是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可以防治多种慢性疾病,促进睡眠。老年夫妻互相捶背,能提高机体免***力,有助于延年益寿。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方法,均沿脊柱两侧进行。前者用掌心拍打,后者用空心拳叩击,手法均宜先轻后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捶背的时间,最好是下午3点到5点,此时的养生效果最好。
散步养生法
贾母是《红楼梦》中的老寿星,她的养生之道中除了饮食喜欢清淡、少而精之外,还有她喜欢散步游玩。她认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每逢节日总是和儿孙媳妇们在大观园里走动、玩乐。
现代人也很注重散步养生,吃完饭去散散步,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日常习惯。从中医角度讲,散步是一种运动,可以运动四肢,而中医理论是脾主四肢,因此散步对于脾胃的运动有重要的反馈性作用。
红楼养生之中药篇
一部《红楼梦》,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当中还有很多古人养生智慧,其中与健康和养生有关的场景、章节更是数不胜数。而在中医的眼中,《红楼梦》中更是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尤其是中医药膳和治病良方。有人统计过,红楼梦里涉及的中药有100多种、方剂40多个,其中隐藏的养生玄机让很多读者充满了探秘的兴趣。
冷香丸
在《红楼梦》第7回中说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书中记载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此方因制作工艺复杂,用料精妙而闻名,却是曹公首创用来***哮喘的药方。那么,冷香丸是否有效呢?至今对此仍有争议。不过,此方确实符合中医五行五色归经理论。因为咳嗽属肺部疾患,而肺属白色,冷香丸中四味花卉药都是色白入肺,用此药方确实可达肺经。而配药丸的雨露霜雪等自然水,水质清纯轻软,更易于上达肺部而增加疗效。服用时以黄柏煎汤送下,以清虚热、燥湿化痰。诸药契合病机,配方也颇精当细巧。此方如今复制虽难,但其配方理论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钩藤治肋痛
在《红楼梦》第80回中,薛蟠之妻夏金桂不听薛宝钗好言相劝,借酒发疯,大吵大嚷。气得薛姨妈怒发冲冠,肝气上逆,“左肋疼痛得很”,宝钗“等不及医生来看,先叫人去买了几钱钩藤来,浓浓的煎了一碗,给母亲吃了”,“停了一会儿,略觉安顿”。薛姨妈“不知不觉地睡了一觉,肝气也渐渐平复了”。
钩藤是一种常用中药,可用来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是***小儿惊风、妇人子痫、高血压等病症所常用之品。近代医家也多用钩藤***肝炎患者的心烦意乱、性情暴躁、左肋疼痛,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人参养荣丸
在《红楼梦》第3回,黛玉初进荣国府时,贾母初见黛玉便问她吃什么药。黛玉回答说:“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闻知后说:“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
黛玉是《红楼梦》里有名的药罐子,因患肺痨长期咳嗽,体质阴虚的她经常不思饮食,同时她还患有阴血不足,心阴耗损的失眠症,所以服用气血双补的“人参养荣丸”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
人参养荣丸是由《和剂局方》中的人参养荣汤制成,由人参、黄芪、白术等14味药组成,有补气益血、强心安神的功效,用于***积劳虚损、四肢沉滞、少气心悸、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咽干唇燥等症。不过,虽然林黛玉和贾母都服用人参养荣丸,但追求的功效却是不一样的,黛玉用人参养荣丸益气养血,治体弱多病的虚损之疾;贾母服用则为了滋养气血,延年益寿,这正是中医异病同治的典型医案。
疗妒汤
在《红楼梦》第80回中,贾宝玉到天齐庙里去烧香还愿,问庙中卖膏药的王道士:“可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没有?”王道士说:“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
原来这个所谓的疗妒药,听起来不过就是一碗水果汤而已。但这碗汤中用到的梨和冰糖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而搭配的陈皮主要就是针对梨和冰糖的,因为这两样东西长久服用,难免会有湿气,用陈皮的作用是为解湿气。此外,陈皮也有理气化痰的功效,对妒忌而忧郁者亦有疗效。寥寥三味平淡之品虽未必真能疗妒,但也合乎以上的分析,长服久服,有益而无害。
刘姥姥和贾母的长寿养生之道
在《红楼梦》中,虽然身处官宦世家的贾母,和作为乡间村妇的刘姥姥在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劳动强度上有着天壤之别,却都能在古人认为“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享有难得的高寿,那么她们的养生秘诀何在?
一是恬淡闲适,遇事想得开。
贾母平时最喜欢和孙男嫡女说说笑笑,颐养天年,并不过分操心家里的日常管理。但面临贾家被抄家的大难时,贾母又能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分派救济大家,平静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刘姥姥生性乐观、幽默,受了戏弄也不生气,看似没心没肺中却有着延年益寿的大智慧。
二是适当的活动。
刘姥姥和贾母肯定没听过“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但她们却都坚持着运动。刘姥姥种了一辈子地,七八十岁了还能在地里干活。贾母则是主动“找乐子”,喜欢打牌、听戏、猜灯谜、逛园子,参加各种能“活动身子骨”和健脑的娱乐活动,而且很注重劳逸结合,累了就休息。
三是节制饮食。
贾府佳肴美味常年不断,然而,贾母面对美食却向来是浅尝辄止。她“爱吃甜烂之物”,吃东西是“少而精”,对于自家园子里种的瓜果蔬菜和刘姥姥从乡下带来的瓜菜,她特别喜欢。而刘姥姥由于家境贫寒的关系,日常饮食必然是粗茶淡饭,谈不上挑肥拣瘦。其实,这种常带三分饥和喜食瓜果蔬菜的饮食习惯,实为健身之本。
红楼梦贾母篇10
从稔禅师居河北赵州的观音院,故称赵州禅师。赵州禅师三称“吃茶去”,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一落入妄想,就与本性乖离。只有“遇茶吃茶,遇饭吃饭”,除去一切颠倒攀缘,才是参禅的第一步。因此清代湛愚老人赞道:“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禅茶之名亦从此大盛。
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的故事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因此,至少在秦汉之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用茶了。而到了唐代,茶作为一种极受文人喜爱的饮品,其精神文化逐渐成型,并被文人们雅化,赋予其独特的艺术审美。陆羽的 《茶经》 便是一部茶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其对传统文化可说是无所不包。具体到茶文化,《红楼梦》则泡出了属于明清时代独特的茶香。
红楼茶录
言及《红楼梦》里的名茶,必须要强调《红楼梦》的小说性。尽管现代学人将其定位成“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但我们不得不指出,《红楼梦》毕竟是一部小说,不是历史也不是传记。曹雪芹的如椽巨笔真真假假、空空,似是而非地写下了许多似真似假、似有似无的故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万不可信以为真,真把《红楼梦》当成了《本草纲目》或者《茶经》,按***索骥,结果便是缘木求鱼,适得其反。
明了此再来看《红楼梦》的茶。在前八十回中,提到茶的地方有260多处(一说273次),仅就有名有姓的茶来看,则有仙茗一种,名茶七种,另有外国茶一种。第五回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差人捧上了仙茗“千红一窟”,并称:“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这颇具诗意的来历连读者都觉得“清香异味,纯美非常”,不过这自然是艺术化的虚构,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所谓“千红一窟”亦即“千红一哭”,暗含了书中女子的悲惨命运。曹雪芹极善运用谐音法暗示人物命运,此即一例。
第八回贾宝玉在薛姨妈家吃得大醉而归,茜雪端茶上来,宝玉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怎么又沏了这个来?” 枫露茶,单听名字便极具诗意。许多学者认为此茶亦属曹雪芹虚构,按《红楼梦大辞典》的解释,枫露茶需要先取香枫的嫩叶,入甑蒸之,滴取其露,然后将枫露点入茶汤中,即成枫露茶。脂砚斋在枫露茶后点明此茶与“千红一窟”相对,想必同取仙花甘露之意。此茶性慢耐沏,更兼香气浓郁,所以深得宝玉喜爱。又按,枫叶属红,更应了宝玉爱红之癖。可见,《红楼梦》一书,一草一木亦不可等闲视之。
同样,第五十四回王熙凤为贾母预备的杏仁茶也是配制而成。清童岳荐在《童氏食规》中指出“:冰杏茶:冰糖、杏仁研碎,滚水冲细茶。”《本草纲目》里提到杏仁的功效:“其用有三:润肺也,消食积也,散滞气也。”按,元宵夜贾母喊饿,王熙凤预备的鸭子肉粥和枣儿熬的粳米粥不是太腻就是太甜,贾母都不甚喜欢,王熙凤生怕贾母嫌这杏仁茶也甜,不过贾母显然深知这茶的功效,杏仁茶对年高之人在节下消食化气有极好之效用,所以单选了此茶,可谓养生之茶。
另一处养生之茶出现在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管家婆林之孝家的晚上来怡红院查夜,听说宝玉白天吃了面怕停食,赶紧吩咐袭人去沏壶普洱茶。普洱茶产自云南普洱山,是深受欢迎的名茶之一。据清王士雄的《随喜居饮食谱》记载:“普洱茶: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因此林之孝家的便让袭人沏些普洱茶来消食。袭人、晴雯则赶忙说沏了一盅子女儿茶,关于这女儿茶,争论颇多。有许多学者认为女儿茶是普洱的一种,而《红楼梦大辞典》引用了《中药大辞典》的记载:“女儿茶,异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按,《四川常用中草药》中也记载此茶“清热消积、活血通经。治食积,肝经积滞,月经不调……”因其治食积,故袭人等人沏茶与宝玉消食。可见贾府的大丫鬟们对各种茶理也甚是精通。
第四十一回贾母带刘姥姥去栊翠庵,妙玉亲自捧茶与贾母,贾母先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便十分满意。六安茶产自安徽,属十大名茶之列,属绿茶,有极强的祛湿解暑消化功能。可能有人会问:“贾母等人既然是刚刚吃完酒肉,岂不是应当喝绿茶消腻吗?”六安茶固然可以消食,但功效过强,不适合老年人虚弱的脾胃。贾母和妙玉都是深懂茶道之人,因此妙玉才说是老君眉。关于老君眉,也存在着种种争议。老君眉同样不见于《茶谱》,故而历来有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白毫银针茶、福建武夷山的岩茶和安徽六安银针等诸多说法。持白茶意见者认为白毫银针与六安银针的外形满布白毫,针长如眉,故称老君眉。而持岩茶论者则认为岩茶茶性温和,对肠胃的刺激不似六安茶般强烈,因此认为是武夷岩茶(另有邓云乡主珍眉茶,亦属绿茶,当不确)。
曹雪芹的创作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虚构,比如前文提到的枫露茶、女儿茶和老君眉,在现实中很难找到确定的茶种,我们现在也只是根据当时人的笔记杂谈略微猜测一下,并不能下断论。如果单从艺术角度讲,曹雪芹笔下的老君眉不单效用极佳,单看名字亦满含恭维之意。妙玉虽自称“槛外人”,却也深谙应酬交际,所以此茶深得贾母欢心。简单一杯茶道出了人情,红楼这杯香茗极需细品。
此外,《红楼梦》还提到了暹罗(今泰国)进贡的茶,《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说到,王熙凤曾打发丫头送茶叶给黛玉、宝玉和宝钗等。这日碰面,凤姐问起:“尝了可还好不好?”宝玉嫌这茶不大甚好。宝钗说:“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凤姐自己也说尝着没什么味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独黛玉说:“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怎样?”第十六回,王熙凤自夸家世的时候说:“……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可见,王熙凤是比较容易接触这些洋茶的。
上善择水
明清时期,无论在茶叶类型上,还是在饮用方法上,都与前代差异显著。从明代开始,饮茶改以散茶为主,饮法改煎煮法为瀹饮法(沸水冲泡),我们现在的饮茶方式便承接了明清时代的方法。而对散茶的直接冲泡自然对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陆羽在《茶经》上就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言:“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第四十一回妙玉给贾母和刘姥姥诸人泡的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雨水在泡茶水中属上品,旧年蠲的雨水经过密封保存,质量更佳。所以贾母才吃了半盏,可见老祖宗平日对泡茶之水甚是讲究。而刘姥姥就有些外行,直称:“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殊不知水以清轻甘洁为佳,旧年雨水质轻是水好的标志,所以贾母等人对刘姥姥的评价开怀大笑。这个小小的细节把不同人家对茶的品味刻画了出来,前者重茶味,后者看重的是茶意。
因为对水的讲究,所以才有了对各地名泉的排位。乾隆皇帝曾特制一个小银斗,测量全国名泉之水的轻重,水质越好重量越轻,最终测定了北京玉泉山的泉水为首。乾隆还称量了雪水,比玉泉水轻三厘,因此以雪水烹茶最佳。以雪水沏茶,古已有之,陆游便有《雪后煎茶》一诗,直赞“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妙玉请宝钗、黛玉喝的梯己茶便用的是五年前玄墓蟠香寺梅花上收的雪。林黛玉问道:“这也是旧年的雨水?”被妙玉毫不留情地贬了一把:“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统观全书,敢把林妹妹称为“俗人”的也只有妙玉了。这也可见妙玉对自己茶道的自信,而宝钗、黛玉则未免相形见绌了。不过,这场茶之盛宴也将妙玉孤高自傲却又通达人情的特点展现了出来。
续书作者也屡次提及茶。第一百一十一回惜春招待妙玉,吩咐丫鬟“开上年蠲的雨水,预备好茶”,这里又提到了旧年的雨水。看前八十回,曹雪芹无论写景写人写物件,从来没有重复之笔。各种茶名只出现一次,写完妙玉用雨水沏茶招待客人,再写便用雪水,极雅而不重复。以此而观续作者,窃以为其行文潇洒乃至学问博识,比起曹雪芹,那真是差了不止一截。
茶具艺术
明代废团茶,改用沸水冲泡,烹茶的器具也随之简化了,而整体的风格也呈现出返璞归真的迹象,从崇尚金银转为推崇陶瓷制品。其对茶具精美度的要求则比前代还要严格。《红楼梦》中出现的茶具种类繁多,而且是“按头制帽”,不同等级和层次的人物拥有的茶具有细微的区别。
第五十三回写贾府开夜宴,贾母令众人在“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百合宫香。……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洋漆是元明之际传入我国的日本技艺,在器具的描金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贾母之席既有洋漆茶盘的富贵,也有旧窑茶杯的古朴典雅,再加上十锦小茶吊的秀气古拙与上等名茶的清韵,活现了老祖宗审美的不凡。当然,也从侧面体现了老人家喜热闹、讲排场的贵族气。
同样是喜热闹、讲排场的人,王熙凤的茶具也多为填漆之作。填漆茶具在明以后大盛于贵族之家,填漆是以五彩漆堆成花色,磨平后便显现出器具纹路的光滑细腻。作为贾母的掌上明珠,贾宝玉的茶具也极为丰富,袭人为宝玉、黛玉斟茶,用的都是小连环洋漆茶盘。还有具备保暖功能的暖壶,真可谓应有尽有。
《红楼梦》不仅提到了这些较为名贵的茶具,也有雅到极致的茶具。第四十一回,众人在栊翠庵吃茶,用的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只贾母用成窑五彩小盖钟。这里的盖碗应当是清初官窑烧制胎质极薄的甜白釉盖碗。贾母的小盖钟更是来历不凡,成窑产于明成化年间,以五彩者为上,明谷泰在《博物要览》中就说:“成窑上品,无过五彩。”但就是这样名贵的瓷器,仅仅因为刘姥姥喝了一口茶便被妙玉弃之不用了。这位“槛外人”的私藏可谓甚丰,带宝钗和黛玉去喝梯己茶,宝钗用的“瓟斝”是晋代的王恺珍玩过,苏轼也曾见过的珍稀古玩。黛玉用的是汉代题了垂珠篆字的“点犀qiao(上喬下皿)”。宝玉来蹭茶,妙玉拿了个绿玉斗,宝玉开玩笑说要世法平等。妙玉挖苦说这种“俗器”贾府也找不出一个来。虽然显得高傲,但也显现出这位空门之人的来历不凡。接着又寻出了“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盏”,让见过不少世面的宝玉都吃惊不已。两件宝物两杯茶,妙玉对宝玉的青睐从这里便可窥见一斑了。
茶俗文化
本文开篇即提到了一件与茶有关的禅门公案。事实上,饮茶不仅渗入到了日常的生活中,更与传统的文化精神相融合,从而赋予饮茶以新的审美内涵。《红楼梦》中便涉及到了许多的茶俗文化。
第二十五回黛玉去看望被烫伤的宝玉,适逢凤姐也在,便问黛玉送她的暹罗茶如何。黛玉觉得不错,于是凤姐还要叫人再送些过去,顺便要黛玉帮她办些事情。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当然是不饶人的,立马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凤姐的这番似真似假的玩笑话,恰好道出了古代茶为聘礼的习俗。宋人《品茶录》说:“种茶树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取。”(据清阮葵生《茶馀客话》)比曹雪芹略早的李渔在其小说集《十二楼》里的《夺锦楼》一文中,第一回以“生二女连吃四家茶,娶双妻反合孤鸾命”为标题,“连吃四家茶”指的就是接受了四家的聘礼。这便是饮茶与风俗民情融为一体的典型例子。
贾府中人来客往,各色交际应酬都少不了茶,但吃茶的用意却各不相同。第四十一回,妙玉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这固然是打趣宝玉的玩笑话,却也反映了当时吃茶的一些实际情况。《红楼梦》中的公子小姐们自然多是品茶之意,因此用水和茶具都十分讲究,也代表了文人墨客们的审美情趣。第四十一回妙玉在栊翠庵请宝黛钗喝的梯己茶可以说是一次极具写意的茶会,充满了诗性的美感。而在贵族家庭中,就是一般的喝茶也有不少的讲究。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刚吃完饭,便“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应当说,林家的这种喝茶法是比较懂养生的,既保护了肠胃,也有惜福爱物之意,不至于浪费好茶。所以脂砚斋直赞黛玉之父林如海是“一派书气”。林家虽然也是世袭的贵族,但林如海从科第出身,还是前科的探花郎,“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因此黛玉的行为举止才会优于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