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秋天的作文篇1
秋天的色彩The Colour of Autumn
Autumn comes , it gets cooler and cooler. The sky is blue and the clouds are white. You would say autumn is blue and white.
Look ! Birds are flying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The leaves are yellow. Some are hanging on the trees, some are on the ground ,some are dancing in the wind. Someone would say autumn is yellow.
There are so many fruits in autumn in Xinxing . Pears, peaches, mangos, oranges and so on. They're fresh and healthy.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你可以说秋天是蓝白相间的。
看!鸟儿从北方飞到南方。树叶是黄色的。有些挂在树上,有些落在地面上,有些在风中飞舞。有人会说秋天是黄色的。
在秋天新星有很多水果。梨,桃子,芒果,橘子等等。它们又新鲜又健康。
我喜欢秋天 I like autumn
I Love Autumn. I love the falling leaves in autumn. They cover the ground with golden yellow. When you walk on them, they rustle beneath your feet, just as if they are singing to you.
I know trees get ready for their next year's rebirth by doing this, so I enjoy them without any sad feelings. The fields in autumn are fruity. People are easy to have good mood in a harvest season.
有关秋天的作文篇2
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
The coach is at the door at last;
The eager children, mounting fast
And kissing hands, in chorus sing:
Good-bye, good-bye, to everything!
To house and garden, field and lawn,
The meadow-gates we swang upon,
To pump and stable, tree and swing,
Good-bye, good-bye, to everything!
And fare you well for evermore,
O ladder at the hayloft door,
O hayloft where the cobwebs cling,
Good-bye, good-bye, to everything!
Crack goes the whip, and off we go;
The trees and houses smaller grow;
有关秋天的作文篇3
作者/ 李菊华
【案例】
《秋天》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文章内容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秋天里的事物描绘得活灵活现,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景,秋天硕果累累的美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课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说课题,读课文,谈感受,分析拟人的修辞手法。总结时,教师这样引导: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板书“
的秋天”。这个话题一抛出,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了。)
生:这是个丰收的秋天,因为有这么多的瓜果都成熟了。
生:这是个童话般的秋天,有好吃的,有好看的。
(全班哄堂大笑)
师:是啊,秋天在你的心目中瓜果飘香、景色优美,就如童话一般。
生:这是个色彩斑斓的秋天。
师:那么,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秋天是红色的,因为“高粱红着脸儿笑了”。
生:秋天是黄色的,因为作者“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见学生基本交流完了,教师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但这时却有一只小手还举在那儿,侧着的身子、半站的姿态表现出强烈的发言欲望。)
生:老师,我觉得秋天是绿色的。
(“秋天是绿色的吗?”不知是哪个同学小声地问了一句,原本鸦雀无声的教室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秋天是绿色的,从没听说过。春天和夏天是绿色的还差不多。片刻的议论后,大家一齐把带着疑问的目光投向教师。)
师:你为什么说秋天是绿色的呢?
生:在我们这儿,秋天里的很多树的叶子都是绿色的啊,根本没有变黄,变枯,再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累累硕果,那果实不就是希望吗?秋天就是春天的希望,所以说秋天是绿色的。
师:这位同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善于思考,能从生活中发现秋天的美。那秋天还有哪些色彩呢?
(学生的答案五颜六色,异彩纷呈。)
【思考】
1.语文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突发点、矛盾点、关键点,利用随机生成的资源巧妙引导,鼓励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使他们在不断的探索和积极的争辩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也成就了课堂的精彩。
2.阅读感悟的起点和落脚点都是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生活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学时往往眼中只有书上的字词句段,忽视了学生生活中感情的构建,没有深入的思维碰撞,那么统一的模式会让我们怀疑学生是否真正感悟到文中秋天的美,以及作者“走在秋天”的那一份喜悦和惬意。文本中的高粱他们几乎没见过,平时吃的苹果也未必都像书中所描绘的那样穿着“红袄”。我们常常说:语文即生活。结合生活的学习才是提升学生生命品质的学习,结合生活体验的感悟才是内心最真实的收获。
有关秋天的作文篇4
班级中秋节活动策划书一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道中秋节的来源及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二、活动准备:
资料搜集,做课件、歌曲《明月几时有》
1、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分别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
(1)可选内容: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
月饼的文化(收集形式: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
有关中秋有诗词歌曲(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在书籍报纸中查找,到磁带店等相关商店寻找。)
(2)时间限制:三天内
(3)展示形式:***片、诗朗诵、语言汇报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补充资料,制作课件。
三、活动流程预设:
1、活动一: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1)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2)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3)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2、活动二:月饼的文化
(1)学生汇报有关月饼的文化。
(2)汇报:同学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月饼,可以从种类、味道等方面去说。
(3)教师展示:
课件显示,老师师再稍作解释:
先吃咸后吃甜。
品尝月饼伴茶水。
吃月饼要适量。
要吃新鲜月饼。
3、活动三:中秋节的诗词、歌曲、歇后语
4、活动四:地方习俗大家看(教师资料袋:中秋节的地方习俗)
四、活动意义:
中秋节在中国是一个全民性的重大节日,在日益重视传统的当今时代,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如何让儿童也在传统节日中尽享游娱之乐并受到有益的熏陶,让新一代的儿童感受由一种传统节日带来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情怀,一次主题班会课能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班级中秋节活动策划书二一、活动前准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 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4) 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歌、故事、传说。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
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本次活动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请学生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诗词以及月饼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2、教师准备: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活动时间
9月至10月上旬
四、活动程序:
(一)情境导入
月是民族、家庭幸福的象征。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从渊源上看,我国古代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中秋又叫“祭月节”。祭月的风俗始于魏晋,盛于唐宋,甚至被定为国节,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中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起来。
根据我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也称八月节、八月半;因这天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有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又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我们中国的习俗在“团圆节”这天,和家团聚,共度佳节。
师:从今天起,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学生发言之后确定研究主题
如:a、中秋节的由来
b、中秋节的习俗。
c、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d、中秋月饼的来源
(二)分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开展调查研究
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准备展示交流。
3、搜集中秋节习俗方面的资料。
a、中秋节的起源
b、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师:对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你们想了解吗?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及一些民间故事?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有关秋天的作文篇5
比如,关于“秋”,我们可以搜集到以下的诗句。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李白《日出行》: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贺铸《鹧鸪天》:秋风想见西湖上,化作白莲千叶花。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刘禹锡《萋兮吟》: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张炎《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龚自珍:四海变秋声,一室难为春。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马致远: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细细品味这些诗句,继而展开想象,设置一定的场景,我们便可以开始写作了。不过,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对重点诗句的详细领悟。写作是讲究详略得当的,所谓对重点诗句的详细领悟,其实就是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比如:不是吗?轻轻闭上眼睛,遥想两三枝嫣红的桃花悄悄伸在翠绿的竹林外面,花下水暖,嬉戏的鸭儿摆动起颈项,霎时晶莹的水珠四射,苏轼信笔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意便盎然生动了。又比如: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数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好一个“闹”字,让人在一刹那仿佛就能看到枝头的杏花密密匝匝,开得何等繁盛;让人在一瞬间仿佛就能听到杏花在枝头争先恐后怒放的声音。有形、有声、有色、有情,春意蓬勃啊。这两个段落就是对原诗句的描述与评述,即对重点诗句的详细领悟。
第二、要有对诗句的合理归类。有一些诗句的内容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写作时,我们便可以把它们归类在一起,这样便容易集中地说明自己的主题。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用诗句则揭示了春风最本质的特点:带来生命。许多诗人都曾为此作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春风使江南披上了绿装,这是生命的动态表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春风像剪刀裁剪出如许的细叶,裁剪出大好的春光,这是生命的形象描摹;“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程致道),春风滋润万物,却不让万物感受到春风的关切,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以上四组诗句写的都与生命有关,放在一起,便能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第三、叙述的语句要富有变化。是先引用诗句再提作者,还是先提作者再引用诗句,写作时都要用心。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慕富贵,只向往田园式生活,只愿在秋季以菊为伴,对山当歌。《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看出了杜甫的宽广胸襟,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叶,在这个寂寥的季节里,诗人并不是反复吟唱着“悲戚”二字,而是“多病独登台”。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足见他超俗品性,独具闲情雅趣,胸有傲竹,以竹为竿,在这样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垂钓,那该是如何的惬意!这个段落是学生作文的原稿,我要求学生修改时注意叙述语句的变化,学生修改为:秋的画面是最灵动的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以菊为伴,对山当歌,不慕富贵,只向往田园式生活,远山近菊,淡淡的画面,洋溢的是淡淡的真纯与闲情雅趣。杜甫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叶,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浑厚的画面,不单单是寂寥,那种广博的胸襟所呈现的悲壮更叫人在心间千百次地萦回。“撷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郑板桥以竹为竿,垂钓秋风江上,天高气爽的意境渲染着他的惬意,也衍化着他的品性超俗。很显然,后者比前者因语句富有变化,而显得有韵味得多。
因此,诗句的引用要注意与行文所设置的场景水融。
例:学生用上述关于“秋”的诗句写成的作文。
秋颜
文 璇
看着窗外深黛色的树瑟瑟地摇曳着,看着深灰的土地上不再有阳光的艳影,看着女孩们拉紧了衣链在风中飘扬着长发,我亦换上毛衣,才蓦然发现原来秋已款款而至。
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也确是。一个人漫步于小道上,少了炙热阳光的陪伴,只觉得风儿从指尖滑过,感到丝丝寒气袭向全身。风儿跃到桂树上,挑落了粒粒桂花,遗落了满地金黄,馨香在头顶缭绕。我不禁想起刘禹锡的“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纤纤蕙芽是柔软的,怎受得住秋风的摧残。但秋日并不都是寂寥的,不是还有“我言秋日胜春朝”吗?有诗为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漫山枫叶红似火,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红了诗人的眼,秋的火热使诗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在秋的影片里,风和叶总是主角,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幕绝美的剪辑。“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将我带到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秋风拂动,落叶飞扬,引得我心驰神往。看到落叶,人们总会联想到伤感、悲凉等词语。其实不然,李白《日出行》中不是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吗?落叶本身不具备令人愁的能力,是人们看到她凋零,赋予她感性。倘使落叶在秋天不落,依旧高挂枝梢,生机盎然,那还算是秋的本色吗?难道你就不觉得少了点什么韵味吗?风是秋的主旋律,“秋风想见西湖上,化出白莲千叶花”便将秋写得活灵活现了。白莲在风中随波而漾,宛若白衣素女,亭亭玉立,那一种站在秋的容颜里守望的姿态,多么地让思绪翩翩呀。
秋的画面是最灵动的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以菊为伴,对山当歌,不慕富贵,只向往田园式生活,远山近菊,淡淡的画面,洋溢的是淡淡的真纯与闲情雅趣。杜甫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叶,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浑厚的画面,不单单是寂寥,那种广博的胸襟所呈现的悲壮更叫人在心间千百次地萦回。“撷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郑板桥以竹为竿,垂钓秋风江上,天高气爽的意境渲染着他的惬意,也衍化着他的品性超俗。
秋款款而来,又悄然而去。在“只有一枝桐叶,不知多少秋声”的沉吟中,我拾起一片落叶,放在掌心,仿佛托起整个季节的容颜。看着她清晰的纹理,我知道那就是我要找寻的秋天。
有关秋天的作文篇6
郁达夫的作品在文学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文学作品涉及多种题材,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词,都散发着作者本身独特的魅力。它的文笔深刻,语言热情,总能把读者带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本文主要分析《故都的秋》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故都的秋》;审美趣味;分析
郁达夫具有自身独特的散文风格,他曾经讲过“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不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其散文多描写得是自身的亲身经历或者切身感受,文章中强烈的表达个人的感情。它的散文是忧郁而又坦荡的,说出了众多知识分子想要表达的。《故都的秋》是郁达夫散文的代表,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受当时社会中多种因素的影响,郁达夫从繁荣的上海移居到恬静的杭州,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在山水之中,在淳朴的民风下《故都的秋》映入人们眼帘。贯穿《故都的秋》的感情基调是忧郁。全篇没有直接写“思”却又在每句的字里行间透漏出“思”。秋在大多数文人墨客的笔下多是以悲凉,感伤的笔调出现的,《故都的秋》并未过多流露出寂寥景象,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本文主要把分析重点放在《故都的秋》的审美趣味。
一、作者笔下与众不同的秋
秋在不同人的眼中所代表的象征意味是不同的,在大自然的眼中秋是收获的季节,经历了懂得雕琢,春的洗礼,夏的考验,生命就要在秋天绽放了,秋是丰收,是喜悦,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在众多的游子眼里,秋是悲凉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唤起了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秋天游子们想起了有着和土地一样颜色的父老乡亲。在一些文人的眼中,秋还被赋予不一样的色彩,或喜或哀,都皆由心生。在凉风习习的秋的季节里,所有的植物都开始换上新装,他们以金色的盛装来迎接这个季节。在诗人眼中随风飞扬的黄叶,早晨植物上的霜,阵阵凉气,都在把秋的悲凉之色渲染的淋漓尽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关于描写秋的文章层出不断。文章内容也不尽相同,有歌颂秋天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感伤秋天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黄色的秋在不用人的眼中具有不同的色彩,有单一色有五彩斑斓。众多画家彩笔下的秋都是一种金黄色或者具有衰败色彩的黄。在生活中提起求,映入脑海的也是一片片黄。同一种颜色在不同人的眼中也具有不同的以为,悲伤者的眼中,黄色的秋是忧伤的,是寂寥的,是能够唤起内心最深处的忧伤的,它的颜色和它的镜像总能够轻易的浮动敏感人的心弦,引起他们对难过往事的回忆。黄色的秋在乐观人的艳丽,是收获,之付出的诸多努力终于获得了想要的成果,秋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季节,它给了诸多人希望。
郁达夫笔下的秋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一改以往的悲秋之色,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对秋的无比喜爱之情。郁达夫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好的。这句话吧他对秋的感情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秋在郁达夫的笔下是可爱的,是动人的,是散发着无穷魅力的。他笔下的秋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色彩。文学作品中赞美秋的文章并不少见,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之所以能够吸引很多人,是因为他的秋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故都的秋》并不是仅仅是赞美这些表面的事物,迷人的红叶,各种花的香味,他笔下的秋是以“悲”的基调展开描写的。秋的悲凉,寂寥,正是他所赞美的地方。家乡的秋天是静谧的,一切都呈现出美好的状态,这种静,有着宁静,安静,还有着净的味道。“悲”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不美好的姿态呈现的,而郁达夫喜欢的赞美的正是这静,凉的秋。与众不同的入笔,正是作者秋的魅力所在。
二、悲凉事物呈现出富有生命力的景象
《故都的秋》中写道“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这种秋的景象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宁静世界。晴天的秋的天空是纯净的,这种纯净,让整个悲凉的心境可以得到放空。秋天是晴空万里的,抬头作者看到了碧蓝的天空。人在无事的时候便会莫名的倍感,作者写秋并没有刻意忽略这种悲感,即便是简单的天空,也可以描绘的具备生命色彩。泡一碗茶,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空间,在秋的景象的环绕下,秋本身的悲也彰显出别具一格的风采。
《故都的秋》中出现的景象有槐树秋蝉、秋雨、果树。古老的槐树给人带来静谧的同时又让人感觉很舒服。秋蝉是秋夜里的歌唱家,它给秋天的夜晚增添了生气。北方的秋雨是作者热衷的事物,他偏爱这雨,因为雨给了秋更深沉的意味。
三、深刻的感悟
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故都的秋》中郁达夫流露出无尽的喜爱。从秋映入眼帘的景物再到对秋的思考,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有了变,才有了色彩斑斓的世界。郁达夫笔下不仅仅写的是秋,还有人生。
结语:《故都的秋》整篇文章中流露出的都是作者对秋的无尽喜爱。作者似乎在借秋告诉人们,生命中衰败与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要在寂静的空间里给自己思考的机会。作者能够在秋的悲凉笔调下,对秋展开了一系列的描绘赞美,勾勒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秋景***。《故都的秋》以一种独特审美趣味征服了千千万万读者。
[参考文献]
[1]吴晓东. 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郁达夫小说再解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7(03).
[2]张义顺. 《故都的秋》写作特色浅析[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有关秋天的作文篇7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先跟同学说一说***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她)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习作指导】
秋天在校园里——桂花不知不觉地开了,银桂,白白的,纯洁无比;金桂,金灿灿的,富丽华贵。秋天在菜市场里——又圆又大的白萝卜赶上了小足球,还有脆脆的青萝卜,红红的胡萝卜,物美价廉,任人挑选。秋天在公园里——火红的枫林,像燃烧的火焰,像早晨的太阳,散发着光和热。秋天在农家小院里——树杈上,挂满了一串串金黄的玉米棒子;屋檐下,火红火红的辣椒,像一挂挂等待人们点燃的鞭炮。秋色扑上主人的脸,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这次作文就是让我们走进秋天,去描写一幅自己喜爱的秋天美***,说简单些,就是看***作文。那么,***是怎么选择的呢?从习作要求分析得知:这幅***可以是自己平时玩耍的***片,可以是报纸、杂志等课外读物上***片,可以是家里的照片,还可以是自己观察秋天景色后画的***片。要注意的是,所选***片一定要和秋天有关,而且是自己喜欢的,***片内容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
选好***片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画面,做到观察有序,如从整体到部分,或从远到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反之也行。有序观察时还要细致,根据景物的变化(如:秋高气爽,天气渐凉,燕子南飞,橘子黄了,树叶落了……)弄清秋天的特点,以及与人物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关系,感受秋天的美;根据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神态,弄清人物在干什么;根据人物的衣着打扮、相貌,弄清人物的年龄、身份及性格等。有序观察也要合理想象,补充画面以外的内容。一幅***画是生活中的一个“定格”,我们要以画面为中心,大胆地推前想后,对画面做出合乎情理的补充。补充时,要让***中的内容“活”起来,就是不仅要看到景物的形状、颜色和人物,还要闻到景物的气味,听到景物和人物发出的声音等,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这样细致的观察,了解就多,感受就深,作文时就不愁无话可写了。
有关秋天的作文篇8
关键词:胡安国;《春秋胡氏传》;释经手法
胡安国(1074—1138),字康候,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南宋学者,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学宗伊洛,服膺孔孟,好古博雅,同时又关注现实。宋廷南渡,他通过抒写《春秋》以此来实现为朝廷提供执***纲领的***治抱负。 《春秋胡氏传》与同时代其他《春秋》学著作相比,既引领时代的学术风尚,又富含义理特色。其写作手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以经解经、兼采诸家
从释经理路看,《春秋胡氏传》(以下简称胡《传》)坚持以经解经、兼采诸家。其释经广征博引、宽厚大气,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其无固定师承的教育背景有一定的关系,胡《传》不受门派师法的影响,汲取三传及诸家之说,包容并蓄,为我所用。《四库全书》的编辑们对胡《传》有如下评价:
安国之论定,而千古说《春秋》家之论亦定矣。特以其义本公谷,而又采孟子、庄周、董仲舒、王通、邵、张、二程子之说以润其文,持仪博瞻,亦可为非圣无法之徒目为断烂朝报者痛下针砭,故得久而不废焉1。
该段引文,一方面肯定了胡《传》在《春秋》学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点出了它的写作特色——“特以其义本公谷”、兼采诸家以润其文。《春秋》学著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曲经从传;另一类是舍传从经。胡《传》当属舍传从经之类,但它据经不废传,舍传非完全弃而不用,坚持事据《左传》,义兼《公》、《穀》。胡《传》援引诸传之说有明引和暗引之分:明引则注明出处,暗引则在行文中不注明出处。元代汪克宽在《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一书对暗引部分均加以补注。从统计数字看,胡《传》明引《左传》165条、《公羊传》24条、《穀梁传》38条。至于不注明出处的引文也不少,尤以公羊家之言最多。胡《传》释经虽重义理阐发,仍坚持以史实为根基,故引用《左传》最多。基于此,胡《传》进而发掘出不少与经传相异的新东西来,明代姜宝曾说:“《胡氏传》最晚出而最为学者宗。”然后他把四传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盖尝譬之《春秋》犹天然,其照临、沾濡、焦杀、摧击之用尽备左氏,公、榖则为之日月、为之雨露、为之霜雪、雷霆,胡氏则又总其用以成岁功者也。”2可见,胡《传》在继承三传的基础上确有不少创新。
胡《传》引证博杂,《诗》、《书》、《礼》、《易》、《乐》、《周官》、《国语》、《孝经》、《尔雅》以及诸子之言屡见字里行间;历代之枭雄、贤人,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尽在其列,其论证已远远超出《春秋》一经。文中大量的名物考证多引用于杜预《春秋经传集解》;难字音注则多采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董仲舒《春秋繁露》、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对胡安国发掘《春秋》大义皆有很深的影响。本朝刘敞、许翰、苏辙等人的《春秋》学著作也进入了他的视线,胡《传》引用刘敞《春秋权衡》11条,引用许翰、苏辙之论各6条之多。另外还援引了孙复、朱长文、杨时、刘弈、罗从彦、吕大临、刘绚等人之论。可以说胡《传》兼采诸家以成其说。
二、解说经文紧密联系时***
胡《传》释经紧密联系时***,结合现实***治需要竭力把《春秋》改造成长篇时***新论。胡安国研治《春秋》,重在匡世,所著《春秋传》目的在于供人主经世取法。朱熹对胡安国解经有不少评论,他说:“且如解经不使道理明白,却就其中多使故事,大与做时文答策相似。”3朱子认为《胡传》“多使故事”,即演绎的成分过多,把鲁之《春秋》改写成了“时文答策”,是在借《春秋》之手抒发私意。
胡安国坚持开放式解经,其学术活动又专为***治服务,因此,胡《传》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处。清人俞如言对此提出了批评:
康侯品高学博,文章能畅所欲言方以为程氏之正传,而疵类不少。新安朱子心知之而不敢端言其过,其说时时见于弟子讲论之余。而后人又不能推
明其义,徙使附会穿凿、刑名法术之言出于一代大儒而不觉是可异也4。
胡安国刻意解经但又不满足常规的解经套路,通过阐发东周王朝和各诸侯国执***得失,并与两宋现实***治相对照,从中提炼出一套新思想使之上升为***治原则以向朝廷谏诤,从而内化为宋庭的执***理念,以期实现自己的***治抱负。绍兴元年(1131年)十二月,他致书执***秦桧,多以《春秋》之义论事;绍兴二年(1132年)以《时***论》进献朝廷,该论谏共有十二个条目多以《春秋》为立论根基。仅从胡《传》的论调,就能明显地体味出时代痕迹的端倪,如《春秋》“闵公二年十有二月,狄入卫”, 胡《传》解释为:卫,康叔之后,盖北州大国,狄何以能入乎?臣昔尝谓河南刘奕曰:“史氏记繁而志寡,如班固书载诸王******等事尽削之,可也。”奕曰:“必若此言,仲尼删诗如《墙有茨鹑之奔》、《奔桑中》诸篇何以录于《国风》而不削乎?”后以问延平、杨时,时曰:“此载卫为狄所灭之因也。”故在定之方中之前因。以是说考于历代,凡***者,未有不至于杀身败家而亡其国者也,然后知古诗垂戒之大。而近世有献议乞于经筵,不以《国风》进读者,殊失圣经之旨矣5。
由“狄入卫”一事引出时人刘奕、杨时、罗从彦等对《诗经》的认识,进而谈论“者”必招致“杀身败家而亡其国”的严重后果以警示当世,足见胡安国解经联系时***之密。从写作口吻看,胡《传》更像是上书劄子,当然胡安国是奉旨而作《春秋传》,他的读者首先是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因此说胡《传》凸显“策论”色彩也不足为奇了。
三、 努力探寻圣人之旨
胡《传》重《春秋》义例、笔法分析,着力发掘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努力探求圣人之旨。《春秋》慎辞,谨于名伦等物。胡《传》为求义理于语言文字之外,使出浑身解数极尽推演之能事。其解经轻事件叙述重深层评论,尤为重视对《春秋》义例、笔法的分析。孔子修《春秋》,别嫌疑,明是非,寓褒贬,自成一家之言。所谓义例、笔法,即《春秋》记事的一般规则。在历代《春秋》学家不断阐释的基础上,《春秋》笔法的经学地位逐步得以确立。书写之辞、辞序以及书与不书均包含着褒贬判断;《春秋》书法有常例和变例之分,事同辞同称正例,事同辞异称为变例。胡安国说:“正例非圣人莫能立,变例非圣人莫能裁。正例天地之常经,变例古今之通谊。唯穷理精义,于例中见法,例外通类者,斯得之也。”6胡《传》认为不论何种书写方式均含一定的意义。董仲舒所谓“文成数万,其旨数千”,“旨”即经文之中所含的“义”。《春秋》微言大义的发掘主要通过对《春秋》书法的分析体现出来。宋人吕本中对《春秋》书法作过研究,他说:“古人褒贬取舍,考其用心,而不记其行事。其心是也,其事非也,君子不以为非。其心非也,其事是也,君子不以为是。”7吕氏认为《春秋》寓褒贬善恶的主要评价标准在于行事的主观动机是否符合纲常名教,而非行事的客观结果。胡安国是赞同这一标准的,他本人对《春秋》笔法的分析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胡《传》认为《春秋》有一字褒贬之例,不同的书写方式表达了不同的含义。例如对“人”的称谓:称“名”、称“字”、称“爵”、称“人”是有讲究的,体现了对人与事的不同的态度以及事之缓急罪之轻重。在胡安国看来,称谓是极严肃的事情,不同的称谓适合于不同的情势和语境,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判断。换句话说,也就是善恶是非美丑决断于称人称爵。从《春秋》“闵公元年,季子来归”经文的解释来看,胡安国还认为从称谓上还可看出《春秋》有“隐恶扬善”以及“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隐晦之义。胡安国还重视对关键字的解读,比如对“救”字的解释,他认为,“救者善,伐者恶矣;凡书救者,未有不善之也”,并对狄救齐的行为大加赞许8。为此,胡《还进一步分析了诸如“特盟”、“参盟”、“同盟” 等“盟”的不同种类,并指出“盟”之中“必有大美恶焉”,要么“美之大”,要么“恶之大”9。辞序不同则体现了尊卑善恶褒贬之差异。胡安国认为《春秋》记人记事遵循以下原则:大国在前,小国在后;重者在前,轻者在后;尊者在前,贱者在后,辞序的布局不同在于明道义。另外,《春秋》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对同一类事情书“时”书“月”同样有深意。胡《传》对《春秋》书法的解读非常详尽,不一一累述。总之,胡安国用心阐释《春秋》书法,无非是从中挖掘顺应现实***治需要的义旨,宣传自己的***治理想和抱负。当然,这些义旨并非都具有新意,其中也充斥着不少陈词滥调的说教。
四、 以礼制解《春秋》
封建之世,不能无君,所以治礼以辨上下、别贵贱而成其序。胡安国十分重视礼制在维系统治秩序中的作用,他说:“礼仪,天下之大防也,其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胡《传》以礼制解《春秋》主要集中在君臣、父子、夫妇的既定范围之内,即以“三纲”阐释《春秋》经文。胡安国对于诸侯每岁侵伐不修朝觐之礼,叹曰:“公如京师又不能成朝礼,不敬莫大焉。君臣,人道之大伦,……其义得行,则臣必敬于君,子必敬于父,天理必存,人欲必消,
大伦必正。”又《春秋》“成公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 杞叔姬四书于册,胡《传》就为何四书于册大作文章:
凡笔于经者,皆经邦大训也。杞叔姬一女子尔,而四书于册,何也?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故《春秋》慎男女之配重大昏之礼以是为人伦之本也,事有大于此者乎?男而贤也得淑女以为配,则自家刑国可以移风俗;女而贤也得君子以为归,则承宗庙奉祭祀能化天下。以妇道岂曰小补之哉?
胡《传》由“叔姬丧”引申出男女、夫妇、父子之大伦,由小见大推出妇道能够“移风俗”、“化天下”的经邦大训,并强调了伦理建构有利于社会风俗的好转、统治秩序的稳定。类似阐释还见于庄公二十三年、庄公二十五年、文公二年、成公五年等多处。胡《传》还首创以“天下为公”释《春秋》。一派盛斥之,早为学术史上一大公案,康氏何创之有乎?”从方***上讲,胡安国以“天下为公”解读《春秋》是释经手法上的创新,为传统的释经手法引入了活水。《春秋》“僖公三十年卫侯郑归于卫”,胡《传》释为:卫侯出奔于楚则不名,见执于晋则不名,今既归国复有其土地矣,何以反名之乎?不名者,责晋文公之以小怨妨大德;名之者,罪卫侯郑之以忮害戕本支。古者天下为公、选贤于能不以为异,况于戚属岂有疑间猜忌之心哉!末世隆怨薄恩趋利弃义,有国家者恐公族之轧已至纲罗诛杀无以芘具本根,而社稷倾覆如六朝者众矣。……
由卫侯出奔及归国“名”与“不名”的书法谈起,提出了在“隆怨薄恩趋利弃义”的乱世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在胡安国看来,若人人(尤其是当权者)能做到“天下为公”,则邦国安宁、天下太平。一统局面的形成需要有一统思想的指导,胡《传》以“天下为公”疏解《春秋》,彰显了着眼于天下、恢复一统局面的理论思考。该种解经手法可能有违《春秋》本旨,但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五、彰显理学色彩
必须强调的是,胡《传》成书于理学兴起的背景下,对《春秋》的解读具有明显的理学色彩。胡安国与二程有学术上的承继关系,程颐著有《春秋传》一卷传世,胡《传》直接引用程颐语达26处之多,且程子“天理”观已成为胡《传》解经的理论导引和重要的价值评价标准。胡安国以理学解经的理路虽不是首倡,但对后世《春秋》学的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传文中类似的论述还很多,
综上所述,本文仅就胡《传》比较突出的义理特色和写作手法加以阐述,不及其他。当然,就写作手法而言,胡《传》仍有很多可供挖掘之处。
参考文献及注释:
[1]《春秋胡氏传》,摛藻堂(影印)四库全书荟要本,第36册,第3—4页。以下只注页数。
[2](明)徐浦:《春秋四传私考》姜宝序,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35册—第1页。
[3]《朱子语类》卷八十三,中华书局,1986年,第2157页。
[4](明)俞如言:《春秋四传纠正·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74册—第387页。
[5]《春秋胡氏传》,第86页。
有关秋天的作文篇9
小学作文教学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小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那么,师生在作文批改中怎样互动呢?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把握不住,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与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以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让作文批改成为思想交流的阵地
小学生虽然有自己的***思考,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为迎接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甚欣慰。
有关秋天的作文篇10
秋风吹拂着我们纯真的脸庞,秋日的暖阳沐浴着我们跃动的心房。伴随着金秋的气息,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秋天演讲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秋天演讲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事:大家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稻香阵阵的季节里,我们中国邮***也迎来了了一个丰收的秋天。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优秀员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公司稳健发展离不开优秀员工,公司做大作强,离不开优秀员工,公司克服危机重现辉煌,也离不开优秀的员工。优秀员工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石。
然而,什么是优秀员工?优秀员工的标准是什么?优秀员工须具备怎样的品格和素质?如何培养优秀员工、打造高效卓越的团队?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组成的企业文化精髓,着力建设“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形象为载体,以企业绩效为标准”的先进企业文化,致力打造“诚信服务,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创造一流”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动,将是中国邮***改革发展历程中新的起点和新的动力,将会为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打造更新更高的上升平台。
在百年邮***历经风雨,再启新篇的航程里,和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事一起交流如何弘扬企业文化,争做优秀员工,是我——赵静,一个才进入邮***工作5年的普通员工,最大的荣幸和最大的自豪!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建设是立足自我,实现自我,积累财富,推进文明的过程。一个民族要发达、要振兴、要强大,就必须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一个企业要发展、要突破、要跨越,就必须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邮***企业文化决定着邮***的公众形象、社会定位及发展方向,在某种程度上说,邮***企业文化建设决定了邮***的竞争力,它是企业发展强劲的动力!
邮***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知,重在行。那么作为一名邮***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弘扬企业文化呢?那就是人人以实际行动为客户提供精品服务,人人以实际行动争做优秀员工。所谓“精品服务”:“精”,就是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积极心态,使服务真正体现个性化、人性化、差别化的服务特色;“品”就是创造产品的品牌、服务的品牌,使我们的服务步入品牌化、标准化、系统化服务的新阶段;服务,就是要通过我们每一个邮***人的言行举止,体现我们的企业文化精神,体现出我们邮***人“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体现出一个有所作为的员工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记得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选择了这一岗位,我的梦想那就是与邮***一起飞翔。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该风雨兼程。在工作中,我毫无怨言,勇敢地经受着每一次营销中的困难和压力,以坚定的意志,执着地追求着梦想。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工作,一切会在意料之中。
乘长风,破万里浪!各位前辈、各位同事,就让我们一起高举“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旗帜,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我做起,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百年邮***再添风采!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秋天演讲发言稿2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凉爽的秋天又来临了,秋天的天空特别蓝,好像画的一样。秋天的空气也特别新鲜,闻起来让人心情舒畅。
秋天的田野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你看那一片片麦田,被风吹得就像大海里的波浪在翻滚一样。再看那一块块稻田,稻穗好像那八九十岁的老头弯着腰向我们微笑。看那火红的高粱,远处看就像一位姑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边,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收割庄稼呢!苹果和桔子都你争我抢的让人们采摘它们呢。柿子也高兴的笑红了脸,像一个个红灯笼似的挂在树上。一到秋天,农民伯伯们开着农用车摘满了丰收的果实拉在市场上去卖,到了晚上,他们都拿着红刷刷的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虽然秋天没有春天那么多美丽的花,但是只要你细心地去找,就会发现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秋菊。你看那一片片细长的花瓣儿,真令人喜欢,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特别具有古松的风格。靠近菊花,顿时,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而来……这些秋菊争奇夺艳,在凉爽的秋风中竞相绽放。
虽然秋天的小花小草都枯萎了,没有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但是秋天也是美丽的,秋天也有自己的特色。
美丽的秋天,我——爱——你。
秋天演讲发言稿3又到十一了,这么说来,还有八个月吧,就要面临一个号称人生最大选择的东西了,我不想提这个名字,毕竟,现在是放假,对吧?
记得有一个笑话,说是在一个外企,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都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在外国人快要崩溃的时候,中国人仰天长笑,外国人惊,国人解释道:“我在中国参加过gk,还有什么值得怕的东西?”
当然,说笑而已。
不过,今天下午放学前又被老师们吼了上百次诸如十一虽然一天都不能放但是我们开恩本着给学生一点娱乐空间的原则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投入最后的冲刺所以放了三天你们一定不能自我放弃之内的话,于是终于开始了号称最后的休整的三天。心情没什么特别,似乎算是麻木了,我记得老师讲过,在水结成冰的一瞬间,是临界状态,就是刚刚好的意思,感觉上现在也就是那个状态了,对什么都没有感觉,就是想快点结冰到来吧,或是蒸发。
突然发现,秋天来了吧,因为天气有点冷了,因为有金黄的叶子飘落下来了,也许也因为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还剩下。。。
太阳落山了,故意把自行车骑得很慢,以为这样可以留住时间,起码,可以留住什么的脚步,但是,什么会被留下呢?长长的背影?或是片片落叶?或是,混乱不堪的一串串思绪。
有时候在想,人生,奋斗,得到结果,又是奋斗,找个好工作,建个好家庭,生个孩子。然后呢?让孩子奋斗,又是。。。这不是循环了吗?谁在写剧本呀?怎么完全没有故事情节,完全没有思想性,这样的故事,哪里会有掌声和喝彩?
但,这样的剧本,不是我们自己写的吗???
我问了很久,好像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没有答案,起码,现在没有,要去找,很努力地找。最后,也许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包袱呀,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逃避,也许有一千个理由;但坚持,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非坚持不可!不坚持,没人能帮你;不坚持,你就完了。人生和世事原本如此。
这句话是一部动画片里面的,觉得很有道理。
坚持。
秋天演讲发言稿4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来临了。
秋天的天特别蓝,好像是画出来似的。秋天的空气特别新鲜,好像被过滤过一样。早上,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吸一口空气,特别清爽,头脑也清醒万分。秋天的田野那就更不用说了。稻田一片金黄,远看真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稻谷颗颗都非常饱满,压得茎秆都弯下了腰。你看那火红的高粱,远看就像一群戴红帽子的小姑娘,随着一阵阵微风在那里翩翩起舞。你再看那柿子,火红火红的,像一个个红通通的灯笼似的,又像孩子们的笑脸。你剥掉一层薄薄的柿子皮,就会露出那新鲜的果肉,你尝一口,甜得像蜜一样。
虽然秋天的花木大多枯萎了,但是只要你细心地去找,就会发现那美丽的秋菊,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你看那一片片细长的花瓣儿,真令人喜欢,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特别有古松的风格。靠近菊花,顿时,一股股芳香迎面而来……这些秋菊争奇斗艳,在凉爽的秋风中竞相开放。
虽然秋天没有春天那么多美丽的花,也没有那绿油油的树林、小草,但是秋天也有秋天的美丽,秋天也有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啊!秋天真美,我爱秋天!
秋天,是个顽皮的小姑娘,她给大树、小草穿上了金黄的秋装。小草的颜色是黄中带绿的,它们个个弯下了身子,像是累了似的,想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好好地睡一觉。我伸出手去摸了摸,感觉脆脆的,像一捏就要断了一样。枫树的叶子火红火红的,有的是红中带黄的。从远处看,像一团团火焰,从近处看,像一个燃烧的火把。当我靠近枫树时,它那粗糙的叶面好象对我说:“你不要摘我,要是摘我你试试看!”害得我每次想和它亲热亲热都不敢。看来这棵枫树不但很美,而且还很有个性呢!虽然秋天的花都不怎么香,可我们家窗前的桂花树是名副……
秋天的校园又非常大的变化。梧桐树是秋天让它变黄,是秋天让燕子飞向南方。秋天在校园里留下了很深很深的足迹。看,秋天把绿色仍然给了松柏,常年是挺拔高大,像***人一样一年四季为校园站岗放哨。看看那边黄黄的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为校园制造凉风。秋天的校园里有很多很多的玩具,飘下来的落叶常常用它的把来把老根,秋天带来了凉爽的风,带来了潮湿的雨,大地不再那么干燥,人们不再那么热,大树不会再没有充分的水分和营养。
我爱秋天,我爱校园!
秋天演讲发言稿5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迎着凉爽的秋风,我们一起开始了新的一学期的学习。今年的暑假,我们的学校又增加了新的学生和新的老师,他们是我们的新成员、新朋友,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是一所优秀的学校,有人也说她是一所名校。是的,因为在近一百年的过程中,锡师附小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他们为世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以后的日子里,从锡师附小将走出更多的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这其中包括你们,你们将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但是,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的成绩,一切的成就都要从现在的努力开始,都要从现在的点滴小事做起。这学期,请同学们要记住两句十分重要的话:
责任心,迈向成功的起点。
好习惯,快乐成长的阶梯。
责任心,含义非常丰富。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容易。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作为一名学生,一名锡师附小的学生,要承担哪些责任,怎样承担责任,这些,我们想明白,做起来!
好习惯,也包含了很多内容,而且就体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习惯虽小,意义很大,而且好习惯养成就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同学们,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不管是责任意识的形成,还是好习惯的养成,包括各个学科的学习提高,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坚持不懈地毅力。学习是很辛苦的,但这里面有快乐!什么是学习的快乐?我想,当你通过努力不断进步时,你一定会感受到这种快乐!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这种快乐,也希望你把这种学习的快乐告诉你的老师,告诉你的父母,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我也希望你们的老师,给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更多的指导,更多的宽容,能带着我们的学生一起快乐地成长!
最后,我衷心祝愿同学们在新的学期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也祝愿我们的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有关秋天的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