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杜牧10篇

秋夕杜牧篇1

2、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衰草残阳三万顷。

6、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唐韩偓

7、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乡思》

8、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

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0、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11、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1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13、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5、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李白《登新平楼》

16、***望秋草,野人耕夕阳。唐储嗣宗《南陂远望》

1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19、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杜甫《落日》

20、晚日寒鸦一片愁。

2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23、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24、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25、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26、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唐杜甫《晚晴》

27、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28、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唐杜牧《西江怀古》

29、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30、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2、流连狂乐恨景短。奈夕阳送晚。

33、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

34、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唐岑参《晚发五渡》

35、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

36、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37、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3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9、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唐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4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1、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4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3、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唐杜牧《秋霁寄远》

44、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高亭》

45、剩云残日弄阴晴。晚山明。

46、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4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48、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唐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49、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唐岑参《暮秋山行》

秋夕杜牧篇2

经过一小时,马儿把杜牧带到了通向深山脚下的石头小路。路很平,但却歪歪斜斜。杜牧沿着石头小路上山,赶了很久的马车,杜牧早已满头大汗了。在离杜牧与深山的几里路,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深山白云漂浮的地方有人在那儿住。

不知不觉,天已经黄昏了,马突然停了下来。杜牧抬头一看,眼前是一片片,夕阳中红如火似的枫林。

“啊!人间竟有这种仙境?

杜牧不禁感叹,这枫林太美了。看,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一大片火红火红,好似一片红柿子,又好像快要燃烧的树叶,还像一片火红的晚霞。这如霞似锦的枫林把杜牧给吸引住了,禁不住下了马车尽情欣赏。

秋夕杜牧篇3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传说是唐朝的一个六岁的小孩,林杰写的,在一些地方广为传诵,七夕望月之时往往吟哦。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秋夕杜牧篇4

七夕古诗大全七夕

作者:(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作者:(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

作者:(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

作者:(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

作者:(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秋夕

作者:(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作者:(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作者:(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迢迢牵牛星

作者:(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作者:(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七夕

作者:(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词

作者:(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作者:(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赋咏成篇

作者:(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

作者:(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同赋山居七夕

作者:(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七夕歌

作者:(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七夕

作者:(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偶题

作者:(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壬申七夕

作者:(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辛未七夕

作者:(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寄张氏兄弟

作者:(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七夕

作者:(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七夕

作者:(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七夕二首

作者:(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

作者:(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七夕

作者:(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诗

作者:(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诗

作者:(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

作者:(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作者:(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韩庄闸舟中七夕

作者:(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作者:(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七夕

作者:吴绡

星光历历汉悠悠,怅望双星独倚楼。

莫谓人间多别恨,便疑天上有离愁。

梁清谪去谁相伴,子晋归来合公游。

惟有月娥应最妒,一轮风露不胜秋。

乞巧

作者: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

作者:仇远

河鼓天孙各老成,无愁可解任秋声。

痴儿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针斗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岂识别离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风梦亦清。

牵牛织女

作者:(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秋夕杜牧篇5

中国传统节日中,清明是唯一与农时节律“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的节日。这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日子。《左传》一书中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在古人看来,祭祀的重要性甚至可与国防和***事这样的大事相提并论。所以中国古诗文中写清明的篇什着实为数不少。而众多有关清明的诗篇中,笔者以为,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无疑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新隽永的诗不用典故,也无华丽的辞藻,而是以白描的手法和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和人们缅怀祭祀故人的心情。白居易《寒食望野吟》一诗同样写得悲恸不已,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代诗人高菊卿也有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读完这篇小诗,亦让人不禁悲从中来。宋代另一诗家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则一反常态地走出“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的悲切气氛,而是兴致盎然地描述了作者踏青赏春的愉悦心境,诗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北宋文学家王禹的《清明》诗亦可算是咏清明诗中的另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作者在诗中没有写踏青探春、怀古祭祖的心境,而是一反常态地描写了诗人寂寞清苦的生活和不同流俗的追求。清人郑板桥描写清明的小诗言简意赅:“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一个“湿”字,将清明前后多雨阴湿的天气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诸多古诗人笔下的清明,亦悲亦喜,亦诗亦画,亦人亦物,各种各样的情感尽在其中。

与清明节有着密切关联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清明前的一二日。是日要禁烟火,吃冷食。这一节日源自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曾辅佐他的介子推而设立的,至今已延续2640余年。唐代诗人卢象的《寒食》一诗阐明了这一节气的来历:“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之后寒食、清明两节便合而为一了。

端午节在中国也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曾先后入选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节日本是夏季一个驱除瘟***的节气,后因楚国诗人屈原端午这一天投江殉国,从此端午又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唐代诗人文秀有《端午》一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因为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所以这个传统节日颇具浪漫色彩,由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有关七夕的古诗不胜枚举,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当属五代后唐时期杨璞的诗作《七夕》:“未来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杜牧的七言绝句《秋夕》亦堪称为此类诗文中的上乘之作:“云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写得形静而神动,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全诗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哀怨与期待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白居易《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云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也是描写七夕的名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描写的是天上景象,实际是词人七夕仰观星空的所思所想。特别是词的最后两句,不落俗套,立意很高。时至今日,依然为人们所引用。

中秋当属一年之中又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是一个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节日,因而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的咏月诗大都与思乡怀古有关。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句是作者大醉之后的高声纵情。中秋之夜,为怀念远在他乡的弟弟,苏轼以童稚的真率和赤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亲人的思恋。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推出一轮人世间同享共照的朗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满暖意的诗句让本是清冷的月光显得浪漫而又温馨。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望月》也是唐诗中众多咏中秋篇什中的佳作。诗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渲染了中秋特定的环境氛围,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感,表现得非***婉动人。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八月十五夜月》采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内心感情:“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故又称之为登高节。杜甫的《九日》诗曰:“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诗人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因花生情,表达了思亲念乡、忧国忧民的情怀。此外,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等,都是描写重阳节的经典名句。

秋夕杜牧篇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橙黄橘绿,天高气爽,太美了。

然而,秋天的诗更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把秋色竟写得这般恬淡静谧,好不宜人。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把菊丛盈院,篱边清幽,斜日轻抚的秋光写得多么甜蜜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王维《辋川闲居》)“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好一派秋光,好一个秋山秋水。秋景如诗,秋诗似画。秋中的诗,还是诗中的秋?抑或都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旧时代文人墨客大都郁郁不得志,或不被重用,或被贬,或放逐,自然少不了悲愁之作。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这是刘禹锡的惊秋之作。“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更是唐人的惊秋之叹。“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在瑟瑟秋中来到屈原三闾庙,能无怨乎?“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秋思之心声。

“砧柞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泪湿衣。”(张仲素《秋闺思二首》)思妇魂牵梦萦,心系边人,为做寒衣,泪听寒通宵不眠,催人泪下。

“南浦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的这首《秋浦别》把离别场面写得揪心裂肺。

秋诗中边塞秋咏,更是别有滋味,另有神韵:

“寒星几点雁横塞”――多么雄浑;

“长风万里送秋雁”――何等悲壮;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好不苍凉。

这些边塞秋咏,苍凉而又雄壮,读来顿觉神韵飞扬。

秋色怡人,秋景诗更是醉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多么惬意,多么悠然!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多么美好的秋夜!使人如临其境。这就是诗的魅力。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这首《山行》,把个“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秋景写得多么迷人!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中营造出的青山吐月意境,多么壮美,何等浪漫!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多么富于诗意啊!秋中的诗,诗中的秋?

春景诗以艳丽取悦,秋色诗则以风骨见长。“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二首》)树在深秋,有红有黄,由红转黄,如诗如画;人上高楼,清澈入骨。

秋夕杜牧篇7

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的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意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怎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怎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然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女儿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腌脏。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轻歌曼舞;看江南女儿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江南,安慰着诗人。

诗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渤海早报》)

散文包

秋夕杜牧篇8

关键词:诗文教学;节日;传统文化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85-01

一、语文教学应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十分丰富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中秋节等。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了解所有的传统节日,而是选择那些在传统节日中那些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适合孩子们学习探究的语文素材,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交流等方式,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感悟民族精神。例如:我们可以结合清明节指导学生收集古人描述清明时节的诗词,如唐朝杜牧的《清明》;并且让学生向父母了解清明节民间的风俗习惯,理解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每逢清明节怀念先人的习俗;结合元宵节组织学生猜灯谜,创作灯谜,感悟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结合中秋节感悟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乡情等等。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古诗词中寻找中国的传统节日,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情况。

春节:《元日》(宋)王安石

中秋:《水调歌头》(宋)苏轼

清明:《清明》(唐)杜牧

元宵节:《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生查子 元夕》(宋)欧阳修

端午节:《端 午 》老舍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通过一首首优美的古代诗歌,学生们既了解了古代百姓的生活情况,也了解了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在我国的悠久的历史。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了解并发扬光大这些传统文化,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又好象我们儿时唱的儿歌一样“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种中国独有的思想,会深入学生的脑髓,假以时日,会显示它独特的魅力。

二、语文教学应深化传统文化的深度

自五四以来,中国人不断批判传统,导致国人漠视古典文化,到如今已直接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续。所以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次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古往今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古书的人能成为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有志报国的人。

三、语文教学中应融入传统节日文化

初中学生年龄小,但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利用这个特点,每到一个节日,可以要求学生动手动脑,把自己融入到节日中去。结合我的实践,把我的做法归纳如下。

(一)向学生简单介绍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意义等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月亮最圆,最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人们一般在中秋节里赏月、吃月饼、赏、赛龙舟等等的纪念活动。……

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的介绍也如此。

(二)让学生背诵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与中秋有关系的古诗词:李白《静夜思》、苏轼《水调歌头》、李白《月下独酌》、王建《十五夜望月》等。与重阳节有关系的诗词:的《采桑子·重阳》、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与春节有关的诗词:王安石的《元日》、林伯渠的《春节看花市》等。与清明有关的诗词:杜牧的《清明》、宋之问的《途中寒食》等。与端午有关的诗词:唐代文秀的《端午》、清代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等。

秋夕杜牧篇9

1、《山居秋暝》

文/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

文/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

文/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文/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

文/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

文/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

文/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

文/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文/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文/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文/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文/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

文/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文/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文/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

文/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

文/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

文/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文/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

文/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秋夕杜牧篇10

豪放的李白,以《蜀道》、《行路难》、《早发白帝城》、《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著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震惊了全唐朝,震动了唐玄宗。李白漫游四海,放浪不羁,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以豪迈著称。

沉重凄凉的杜甫,以《三吏》、《三别》、《春望》、《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著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衷伤情感。杜甫一生漂流四海,死于舟上。

放荡的白居易,其诗歌通俗易懂,以《新乐府》为主。《长恨歌》、《琵琶行》和《钱塘湖春行》皆是他的得意之作。“回眸一笑百媚生”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表现了他诗歌的美,表现了他放浪的性格。他一生高低起伏,从被贬为荆州司马后,一直闷闷不乐,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事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秋夕杜牧10篇

学习

国旗班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国旗班10篇,内容包括国旗班10字宣言,国旗班个人简介优秀长篇。对了,还要告诉你一点——我们班是因为一直以来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才坐上这个“宝座”的哦!

学习

童年的水墨画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童年的水墨画10篇,内容包括童年的水墨画6篇完整版,童年的水墨画意思。哪管它声在高书都在课桌上翻动每个人都有抹不掉的笑阳光从外边翻射进来,使我们看到快乐和温暖。堆雪人冬天的雪花是那样的美是我总想一些有趣的是从耳边

学习

保险利益模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利益模板,内容包括保险心得体会万能模板,保险利益原则案例小论文。〈一〉保险利益的主要样态个人认为可加以列举为〔1〕因物权而生之利益,又细分为a、因自物权即所有权而生的利益,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

学习

机电一体化论文毕业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一体化论文毕业,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论文4000字大专,成人大专机电一体化论文。keyword:mechanicalandelectronicintegration,Graduationdesign,Measures1引言毕业设计是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学习

元角分练习题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元角分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元角分练习题十道,元角分加减法练习题。新教材本身已充分体现了生活性,有许多素材利用主题***反映了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事例。例如,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之后的练十二中有六道题,其中

学习

爱的礼物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爱的礼物10篇,内容包括爱的礼物短文内容,爱的礼物经典文段分享。拿着储藏已久的小金猪,摇了摇,便把平时攒下的零用钱全部倾入囊中,在不觉察中上学去了。时间飞逝,转眼间,放学了,我便飞一样的奔出了学校,来到附近的礼品店。进了门,便

学习

自我小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自我小结,内容包括自我小结范文怎么写,自我小结写法。比如扫地做卫生,我还不够积极,有时只是像完成任务一般,做完表面工作,其实我可以更认真一些,打扫的干干净净。我是学校里的哥哥,更应该做好榜样,让这六年里,我学习生活的地方保持

学习

自编童话故事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自编童话故事10篇,内容包括自编童话故事作文合集十篇,自编童话故事评语。

学习

外联部个人工作计划

阅读(15)

一年一度过去了,转眼间我们在花木盆景协会已经走过了春夏秋冬。在这一年多里可以说我在花木盆景协会学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我所学专业知识所学不到的东西,我也深深感受到花文化的情趣,她的高雅美丽,不断提高我们的情操。在协会里我也认识了很

学习

感遇张九龄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感遇张九龄10篇,内容包括感遇张九龄古诗,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全篇。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2、感遇译文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兰桂欣欣向荣生机勃发,所以

学习

公路养护工作总结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养护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公路养护工作总结及计划,公路养护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一)重点工作推进1、制定详细的养护工作计划根据全年养护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按照养护所的工作安排,制定各项目部季

学习

办公室文员的工作内容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文员的工作内容10篇,内容包括办公室文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办公室文员工作内容怎么写。一、办公室文员的相关介绍(一)办公室文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办公室文员主要负责综合部日常事务性工作、负责相关文字资料的整理打印

学习

办公室文员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文员10篇,内容包括办公室文员日报100篇,办公室文员实践内容。二、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三个月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坚持完成领导办公室的卫生清洁和物品管理工作。一如既往,坚持不

学习

八月桂花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八月桂花10篇,内容包括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太阳升起来,八月桂花句子。广场依然很美,巍峨***府前,四季喷泉,大气浮桥。周围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等,看多了人工雕琢的美景,大自然在着意修饰下,大抵都是大同小异,没什么两样的。护城

学习

杜牧赠别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赠别10篇,内容包括杜牧诗赠别,杜牧赠别。杜牧(公元805—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最著名诗人之一。他出生于“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辛氏三秦记》)的京兆杜氏豪门,从青年时期就表现出经世之志和极高

学习

杜牧简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简介10篇,内容包括杜牧简介及作品特点,杜牧简介。(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赤壁杜牧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赤壁杜牧10篇,内容包括赤壁杜牧,赤壁杜牧100首。2、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

学习

秋夕的诗意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秋夕的诗意10篇,内容包括秋夕的诗意内容和主旨,秋夕的诗意有哪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不仅抒发的是人去楼空的感慨和深重的乡愁,更是作者对自己以前那种狂放不

学习

清明杜牧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杜牧10篇,内容包括清明杜牧经典诗十首,清明杜牧。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2.借问:请问。3.遥指:远远地指着。赏析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

学习

杜牧赤壁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赤壁10篇,内容包括杜牧赤壁最好的10首诗,杜牧赤壁最重要的一句。2、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

学习

杜牧简介范文精选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简介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杜牧生平简介400字,杜牧的作者简介30字。唐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