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篇1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一、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启疑、激趣中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生预习《奇妙的鲤鱼溪》一课时,我曾设计让学生首先试着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为什么这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这条鲤鱼溪奇妙在哪里"?"这条鲤鱼溪在什么地方"?"这条溪为什么叫做鲤鱼溪"?"奇妙是什么意思"......提得多好啊!三年级的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从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恰当地引导,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地去解决问题、探索更深的东西。所以,毖岢鑫侍夂螅也⒉患庇诟鸢福膊患庇谌貌糠趾玫摹⒗斫饬η康耐砩献鞒龌卮穑墙徊狡舴ⅰ⒁迹叶匝担鹤约涸俣炼量挝模私饫鹩阆谑裁吹胤剑课裁凑馓跸凶隼鹩阆浚ㄕ饬礁鑫侍猓樯隙加忻魅返拇鸢福耆梢苑攀秩醚约憾炼约航饩鑫侍狻#┰偃纾翰椴樽值洹⒋实洌私?quot;奇妙"的意思。(学生也可以利用已学过的查字典的方法***完成)。这也是在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关于这篇课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这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这条鲤鱼溪奇妙在哪里"?我则干脆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时,随时围绕它们展开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
同时,我还根据理解课文的需要,设计学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再如《奇妙的鲤鱼溪》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鲤鱼溪的鲤鱼数量多,颜色美,我为学生印制了许多各种姿态的鱼的轮廓***案,让学生根据书中描绘的颜色:灰黑、墨绿、金黄、丹红、红白相间、红黑交错......在自己研究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鱼上好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告诉学生,上课时会把所有颜色上得好的鱼都贴在黑板上。"真好玩!""太有意思了!"同学们有的请教美术老师颜色的问题,有的查字典了解颜色,还有的请家长帮忙找金纸,找漂亮的颜料,更有有心的同学精心设计"红白相间"、"红黑交错"的***案......到上课时,几十个同学画的鱼贴上了黑板,构成了一条真正的"奇妙的鲤鱼溪"。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参与成为板书的一部分时,学生们又高兴又激动,这种情绪鼓舞着他们一节课都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探索更深的问题......可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也会格外好。
二、 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在平等、互助下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
根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积极地寻求答案。
依据这一点,在学习《锡林格勒大草原》时,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我在锡林格勒大草原旅游时拍摄的照片: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 ...学生一下被照片中的熟悉的人和美丽的景吸引住了,此时我说:"老师看到的一切和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文内容一模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锡林格勒大草原游览和感受一番,好不好?!"同学们一致响应。接着,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我又为大家播放起了配合课文内容的锡林格勒大草原的美景的录象,并请学生们准备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自己来到草原的感受... ...这一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争着尽情地说......尤其是在深入学习课文后,我希望他们利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大草原的美景时,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个个抢着读、比着读,读得那么令人陶醉... ...由此可见,恰当地创设情景,的确促使学生们去发现美的事物,研究美的内涵,探索美的真谛,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必将得到较好的培养。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为学生开设了平等互相的学习场所和机会,创设了人人都能表现自我的条件。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体之间可以更好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从而共同探索,发现新的东西。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创设一个很好的情景,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学生在学习《草原》一课的第二大段时,由于内容多,课文长,学生在理解时带有一定的难度。我先引导他们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这段课文中最能点明中心的一句话。学生默读后比较容易地找出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当时的情境: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到处都是绿的!夕阳西下,蒙汉人民围坐在一起,交谈、饮酒、唱歌、跳舞……此时,再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接着,给他们充裕的时间,继续沉浸
在刚才的情境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理解这一段文章的内容,并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们在小组学习时,由于人少,相对距离近,发言的机会多,练读的机会也多。小组讨论的气氛更是平和而热烈。就这样,他们在最佳的情景中,一起主动地学习,积极地研究,平等互助,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 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自主选择过程里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一定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经历的差异,对问题的看法肯定会有许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尝试展开集体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你们觉得谁说得更好?""你们认为谁的想法更贴近当时的情况?""假如你看到了这种景象,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你感觉他们俩谁理解得更合情理?""你认为谁理解得更深刻?"等等。这样,宽容学生的一切想法和看法,肯定学生的发现、参与和探索,鼓励自由奔放的想象,既尊重了每一个同学,保护了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了参与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发现、获取知识的兴奋,研究、探索问题的喜悦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探索与发现篇2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启疑、激趣中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生预习《奇妙的鲤鱼溪》一课时,我曾设计让学生首先试着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为什么这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这条鲤鱼溪奇妙在哪里?”“这条鲤鱼溪在什么地方?”“这条溪为什么叫做鲤鱼溪?”“奇妙是什么意思?”……提得多好啊!三年级的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从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锻炼的过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恰当地引导,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地去解决问题、探索更深的东西。所以,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也不急于让部分好的、理解力强的同学马上作出回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我对学生说:自己再读读课文,了解鲤鱼溪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条溪叫作鲤鱼溪?(这两个问题,书上都有明确的答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自己解决问题。)
二、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在平等、互助下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境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参与的能力。
根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积极地寻求答案。
依据这一点,在学习《锡林格勒大草原》时,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我在锡林格勒大草原旅游时拍摄的照片: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学生一下子被照片中熟悉的人和美丽的景吸引住了,此时我说:“老师看到的一切和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文内容一模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锡林格勒大草原游览和感受一番,好不好?!”转贴于 同学们一致响应。接着,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我又为大家播放了配合课文内容的锡林格勒大草原美景的录像,并请学生们准备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自己来到草原的感受……这一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争着尽情地说……尤其是在深入学习课文后,我希望他们利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大草原的美景时,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个个抢着读、比着读,读得那么令人陶醉……由此可见,恰当地创设情境,的确能促使学生们去发现美的事物,研究美的内涵,探索美的真谛,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必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自主选择过程里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一定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以免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地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
探索与发现篇3
互联网的信息是海量的,如何及时并精准地了解自己所需,这并不是汽车企业主们在社区里逛一逛就能做到的。解决问题的首选储备是,要了解汽车行业,然后了解网络社区并了解营销,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作为行业领先的网络社区研究机构,依托全球独创的PeopleRank搜索技术和社区搜索引擎,凭借独有的VoiceTracker网络口碑监测分析工具,在这些高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奇酷通过研究汽车产品在网络社区中的表征,试***探索出汽车行业在网络社区里相适应的整合营销的有效方法和评估标准,而非呈现个案的研究,以此为整个汽车行业在社区整合营销领域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厚积薄发之作――汽车网络口碑生命周期曲线
这是奇酷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和一直以来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关注,而推出的阶段性成果――汽车网络口碑生命周期曲线。研究以近几年中具有代表性的车型做相应的样本,并以奇酷搜索引擎中的数据为依据,利用时间范围做历史的回推分析,模拟和寻找各个车型在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以及热销期、销售成熟期等时间结点上在社区中的发展规律,并利用多款车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汽车在社区中的生命周期整体趋势。 这个周期曲线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款汽车在推向市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即汽车上市前、上市期间以及上市后的口碑发展规律。依据这个规律和车型的特性,可以为汽车厂商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感受到一览众山小之妙。对汽车网络口碑生命周期的研究,依据用户对一款汽车上市前后关注度的发展变化,和用户对汽车产品本身关注点的不断转移,而将汽车网络口碑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汽车口碑品牌建设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
汽车品牌口碑建设期:一款汽车在上市之前的半年时间里,在社区中的关注度逐渐上升,直到正式上市的那个月,关注度会达到一个高点,然后会有二至三个月的下滑,从社区中关注的内容来看,新车上市的时候***宣传和引导比较多,之后***宣传逐渐减少,但实际购买到车的用户还不多,导致分享和讨论的信息量较少,所以会有一个下滑。根据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把这个阶段定义成汽车品牌口碑建设期。 研究得知,在品牌建设期用户关注点更多的是集中于评测、试驾、配置等与上市相关的信息。 汽车品牌口碑成长期:品牌建设期过后,随后就是关注度攀升阶段,达到另一个高点,并且随着买车的消费者的增多,在社区中相应的讨论和分享也逐步增加。社区中对于该车型所谈及的内容更多的集中于车型之间的比较、购买前的斟酌询问等。根据社区讨论的集中点,我们把这个阶段定义成品牌口碑成长期。
研究得知,在品牌成长期用户关注点更多的是集中于心得类、提车作业类等分享以及比较的相关信息。
汽车品牌口碑成熟期:成长期过后,接下来汽车关注度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平稳并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期间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凸点波动,从数据的分析上来看,主要是与当时厂商的促销活动,竞争产品上市的宣传有直接关系,这个阶段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在社区中相应的讨论内容重点逐渐转向了售后、维修、保养以及车友们的自驾游等信息。依照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定义这个阶段为汽车品牌口碑成熟期。
研究得知,在品牌成熟期用户关注点更多的是集中售后、维修、自驾游等信息。
发现品牌之“势”――汽车社区营销的基础
汽车网络口碑生命周期的研究,再次印证了奇酷一贯强调的发现品牌之“势”是社区营销的基础这一主张。一款新车的推出,从问世到被认知再到形成品牌,总结其在网络社区中的表征,就会在网络社区中呈现出一个汽车品牌口碑的发展趋势,也就是奇酷潜心研究的汽车网络口碑生命周期的一个发展曲线。
奇酷认为,品牌在网络社区中的“势”包括蓄势、攻势、守势以及逆势,蓄势、攻势、守势则分别对应企业品牌的建设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品牌之“势”中的逆势则是企业在这三个阶段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品牌危机期”。而汽车网络口碑生命周期研究的三个阶段也与之吻合。汽车企业在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需要企业能够知晓品牌在社区中的“势”,即品牌口碑状况,也就是品牌发展是处于在建设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这是企业制定和调整营销策略的基础所在。
社区营销――奇酷将上下而求索
探索与发现篇4
〔关键词〕现代农业;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
〔中***分类号〕F32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2-0093-05
四川省第十次***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1〕,这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四川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和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推进“三化”联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特征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
现代农业是以现展理念为指导,不断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组织制度和管理手段来经营的新型农业形态。
(二)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在生产形式上,现代农业是高度商品化经济,而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型经济。在经营目标上,现代农业追求农产品利润最大化,而传统农业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在组织形式上,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产业化组织,而传统农业是一家一户小生产。在技术含量上,现代农业实行集约经营,科技支撑作用明显,而传统农业实行粗放经营,“靠天吃饭”现象普遍。在生产方式上,现代农业表现为大量使用机械、电力、化肥、农药,进行现代化生产,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外循环,而传统农业表现为主要靠人畜力和简陋农具、农家肥等手段传统作业,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内循环。
(三)现代农业的特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现代农业定位的标准也不统一。例如美国人少地多,主要通过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经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的特征是大农场和专业生产区域化及世界性产品贸易等。日本由于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则选择了依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大量投入的精细农业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由于土地和资金资源相对短缺,农业劳动力资源过剩但质量又不高。显然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模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中国国情,积极改造传统农业,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争取在某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土地产出率),在总体和平均水平上大体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现代农业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农业装备现代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农业节水灌溉率达到50%以上;化肥施用结构科学合理;农村道路状况良好,通公路行***村占总数的95%以上。
2.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运用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达到无公害指标的覆盖面占95%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占70%以上;产后商品化处理达90%以上。
4.农业结构合理化。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8%、3%、45%、3%;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5: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量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达95%以上;农业产值中经济作物占50%以上;专业化区域布局集中产区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5.农业服务社会化。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开发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及行业协会联系的农户覆盖率达90%以上;从事市场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管理服务的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20%以上。
6.农业经营产业化。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到70%;农产品加工率达8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70%以上,其中粮食商品率达30%以上,经济作物商品率达80%以上;农产品合同交易率达50%以上。
7.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农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态明显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5%左右。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农业就业占农村社会就业的比重小于20%。
8.农业劳动者知识化。农民的科技、文化、经营素质明显提高,各类职业教育和全员培训普及率达90%以上;农业劳动者平均接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9.农民生活富裕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安全卫生用水普及率达90%以上。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全国来看,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表现在:
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解决好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是保障工业原料需求。目前,我国一些传统工业原料供给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减轻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同时,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供应紧张,农产品在发展再生物质经济方面的意义日益突出。
三是保护消费者健康。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体系尚未普遍建立,有关服务体系不健全,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加强和改善这些环节,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
四是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深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
五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当前,农产品市场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六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粗放、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而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从四川来看,土壤、气候、地域分布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经过两千多年的培育和筛选,形成了不少独特的优质特色品种。近年来,四川各地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思路,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省农业布局得到优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1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983.45亿元,比上年增加500.55亿元,位列全国第4位。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跃上4000元、5000元和6000元三个台阶,2011年达到6128.6元,比上年增长20.5%,增幅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为1465.6元。成都市、南充市三区一县、广安市广安区、攀技花市、苍溪县、泸州市江阳区、眉山市东坡区等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四川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把提升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在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地震受损农田修复重建、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等项目,重点开展农田排灌设施、农田道路和地力培肥建设,努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金土地工程”等项目,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连片开发。四年全省建设标准农田781.6万亩,累计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265万亩,占耕地的36.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到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实现“五连增”、时隔12年再创历史新高,马铃薯产量由全国第4位上升到第1位,茶叶产量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蔬菜产量由第5位上升到第3位,油菜产量稳居第2位。
二是把建设产业基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省***府制定实施了《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突出抓好88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和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各地从市场需求、加工需求、效益需求出发,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坚持***策向重点区倾斜,集中项目、集中资金,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万亩核心示范区。截至2011年末,省***府已认定基地强县40个,全省已建成万亩示范区428个,基地面积累计达到3412万亩,比2008年增长96.7%。
三是把深化高产创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将88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全部纳入创建县,首批在44个单位开展部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开展整建制创建试点,扩大创建县的示范面积,努力扩大辐射带动面。实施农业科技大示范、大推广、大培训“三大行动”,推进“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六良”( 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灌、良机)配套,创建区先进技术覆盖率达100%。深化耕作制度改革,推广水稻、小麦套种蔬菜等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提高种植综合效益。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出入境检验检***局联合命名20个“四川省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是把创新生产方式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创新生产组织机制,积极推行“五个统一”,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指导,同时实行分户种植和管理,带动农民参与和受益。创新耕地利用机制,推行耕地轮作、间套种植提高复种指数,组织代耕代种、规范土地流转减少耕地撂荒,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能力。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坚持粮经生产与产业化衔接、与大市场对接,建设与龙头企业稳定配套的优质原料基地,推进精深加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 “大园区、小业主”等基地建设模式〔2〕,让“龙头”与农民结成紧密的生产经营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2009年、2010年、2011年省委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四川省***府每年都召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组织各地******领导实地参观学习基地建设经验、研究推进措施。多项涉及部门协作的工作都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四川省***府设立粮食生产“丰收杯”奖,对每年粮食增产贡献突出的2个市(州)和20个县(市、区)***府予以奖励,调动地方***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四川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积极开辟新思路,努力探索新路径,不断实践新模式,有5个方面的启示值得总结提炼,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
(一)调整发展思路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2008年以来,四川农业工作始终围绕省委、省***府中心工作进行谋划,坚持“两个着眼于”,即着眼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着眼于加快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三个跨越”,即种植业大省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省跨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决定》提出了“发展十大优势特色种植业”,省***府下发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等文件。
(二)改进工作方法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要领
围绕实现“三个跨越”,在工作方法上实现了“三大转移”,即从注重抓粮食生产转移到与抓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并重,从注重抓农业生产转移到与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并重,从注重抓农业微观管理转移到与抓农业***策法规等宏观管理并重。在保障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全面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实现生产发展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打造农产品品牌,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推进“川”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销往世界。
(三)谋划实施大项目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
按照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策、出台扩大内需***策措施等大好机遇,研究谋划了“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工程等五大项目,组织实施了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良繁基地建设、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示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等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推动了各项农业工作顺利开展。
(四)创新体制机制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
大力扶持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联合与协作。指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有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模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分享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增值利润。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五)强化协同配合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支持配合。省农业厅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联合下发了系列文件,出台了配套措施。先后与眉山、凉山、广安、资阳、甘孜五个市(州)***府签订农业合作备忘录,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柑桔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和省农科院、四川农大等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分别与省农行、省农发行、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和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探索银***、银企合作新模式。
五、加快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要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提高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区域化水平;积极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传承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能力,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一)强化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
认真贯彻省第十次***代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和《四川省人民***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组织实施《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3〕和《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纲要》,整合相关资源,上下合力推进,围绕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三大任务,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再造一个成都平原”。加快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千亿示范工程”, 按照“产村相融”的思路,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迅速向带状、块状发展。
(二)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形式
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理周期和土地有序流转、内部流转、就近流转等形式,形成区域内种植大户或小农场主,建设“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值和经济效益。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发展以都市城郊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和地震灾区等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
(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在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启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建设万亩高标准示范区,配套建设田网、水网、路网,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基地农产品质量监管。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在区域上实现平原地区农机化全面突破、在作物品种上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率先突破、在薄弱环节上实现机械化育插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以建设促发展,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
(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加强产学研的协作配合,积极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增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强化科技示范,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机构、队伍、条件和制度建设,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综合、一条龙全程服务。
(五)不断探索农业组织方式创新
培育一批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采取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策,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原料基地建设、技术创新、名优品牌创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财***、金融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质量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充分发挥其联结、组织和服务作用。培养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懂技术、善经营的种植能手,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六)突出农民是现代农业的主体
紧紧围绕农民主体特别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来确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模式和***策,确保农民随着产业发展充分受益、持续受益、长期受益。在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上,坚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推进;在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实现途径上,坚持走“大基地、小业主”的路子;在土地要素利用方式上,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财***性投入方式方法上,坚持补助给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七)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加强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重点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冷链运输,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推进“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农产品营销网络。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坚持***府、协会、企业多方联动,大力开拓大市场,合力打造大品牌,促进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人民***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川府发〔2012〕32号)〔EB/OL〕.四川省人民***府网.
探索与发现篇5
深秋时节的陈幼林设计工作室,阳光透过玻璃屋顶和二层的玻璃地板撒在墙面的大幅海报上,古老的笑佛与笑脸符号融合在一起,海报主题是“笑常道”。这间工作室充满着风格迥异的元素,安然闲适的氛围与世纪座标工作大厅里的忙碌有序形成鲜明对比。十几个样式不一的计时器、古旧的木雕窗格、现代的创意摆件以及楼梯转角处拙朴的冬不拉……似乎不相干的元素在这里被有机重组,传递着主人的风格与个性。
敏锐与好奇,感受设计师的快乐生活
刚从清华美院讲课回来的陈幼林,一身随意的休闲装,衣领外侧一块芯片模样的东西引起了记者的好奇,陈幼林说那是太阳能电池,于是对设计师的访谈竟从科技产品开始。
从上中学时自造幻灯机、自制半导体和数字时钟,手持电烙铁自组RC震荡电路,到现在对IT产品情有独钟,最大的嗜好是逛中关村的IT市场和尝试使用各种新异的电子产品、收集不同方式的计时器。他说如果不做设计师,也许会成为IT工程师。
对于陈幼林,设计是一种生活,选择设计,等于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在老师、设计师和老板三个角色中挑选一个的话,他更愿意作一个纯粹的设计师:“作设计师更幸福,随时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对一切事情充满好奇,贴近生活中不同角色的体验,随时拥有充满动感的想象力和期待引以为豪的作品”。他认为设计是要上瘾才能做好,今天的社会有太多的信息与变化,如果每一分钟都能去接触、吸取新鲜的东西,那才是一件真正令他高兴的事儿。“真正的设计师,不应该完全陷入世俗的泥潭,他应该保持清纯的思路、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新事物的敏感与永不枯竭的激情。突然,原本互不搭界的思路碰撞在一起,产生出新的火花,异常的兴奋,就是它了……”在描述作品创意过程的时候,从他的眼里迸发出了兴奋与幸福。
诚信与专业,对创意的执着成就了世纪座标
成立于1997年的世纪座标经过十二年的发展,从最早的10名员工发展到今天包括各分公司的百余人专业团队,大家仍然亲切地称呼他“陈老师”:不仅因为他是专业的教师,更是出于对他人格魅力的信任和对他专业性的尊重。
1997年以前是陈幼林设计生涯的起步阶段,在天津工艺美术学院讲课的同时,他的多款邮票设计被邮电部选中,因此接触了一些社会项目的设计,得到企业客户的认同。
陈幼林坦言成立公司只是想专心作设计,没想过要赚多少钱,更没想过要作多大的公司。与公司合作的客户都了解这是一个认真做事而且真心想把事情做好的团队,越是以前没做过的事、别人做不来的事,这个团队就越有兴趣。世纪座标多年的客户“假日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曾这样评价:“在今天这个商战密布的城市里谈生意,让人放心的人,着实寥寥。所以和陈老师合作,首先是心底踏实,然后是火花四溅,最后是归于交情很深,但纯净如水。”
“客户对设计的前提条件肯定比我们了解得更充分,但我们在视觉传达上应该是专家。”陈幼林解释说任何设计都有客观条件、有功能需求、有主题。设计工作从开始就要考虑是否符合主题要求、是否满足功能需求,最后才是满足审美上的需求。因此要想有效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不仅要对项目正确理解,而且需要通过视觉语言创造性地去表达所理解的概念――这种概念被确立为世纪座标的核心理念“创意解决问题”。陈老师这一核心理念的另一方面的诠释,是在创意想法与客户要求发生冲突时,如何在客户可以解读的层面描述概念,使客户理解创意的独到之处,以专业性取得客户的尊重与信任。
从平面设计到城市创意,
新媒体环境下的探索与发现
今天的陈幼林会更关注设计如何更深入地服务于区域发展, 使人们在生活中享受更精美的设计,同时也给自己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作品的机会。“现在的客户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平面设计,他们需要在环境、活动、空间中诠释概念,以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需要。”陈老师认为世纪座标从纯粹的平面创意走向空间、环境、城市创意,一方面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客户整合营销传播的实际需要。
“未来的设计师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平面或环境,设计师首先是创意人,是要以创意去诠释概念,通过不同的视觉形式对创意进行表达,现在著名建筑师与品牌首饰的跨界组合已经传达了这种趋势。”他说世纪座标目前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从形象、理念的基点出发,通过不同的视觉传达手段把理念延展到环境空间和城市创意。一年来世纪座标先后进行了华明镇湿地博物馆、小站练兵博物馆的创意设计,参与了世博会天津馆展区的设计工作,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的设计及装展工作也即将实现交付使用。
在谈到他正在涉足的城市创意设计领域时,他表示在这方面我国应向欧美国家学习,重大设计放手交给专业的、被大家公认的专家委员会,由专家们去做评选和定局的工作,以确保其质量不失专业的水平。
设计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需要设计
设计是来源于生活中蕴含的营养和灵感,设计师如果离开生活离开社会,设计肯定是无源之水,没有什么灵感可言。生活中的陈幼林是一个精力极旺盛的人,偏爱尝试各种新东西。公司的员工至今说到在搬到新办公点后,他们的老板踏着蛙车滑过公司近百米的走廊时还乐不可支。陈幼林非常喜欢看不同类型的影片或电视剧,以间接体验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丰富人生,为创意提供更多参考。
多年的设计实践以及对设计与生活的感悟,促成了2006年底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陈和陈视觉设计展” 。目的是为提醒公众对生活美和设计艺术的关注。正如展览的倡导与支持者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开幕式发言中讲道:“设计艺术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离我们最近的艺术。设计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我们现在的生活充满了设计。”
陈幼林表示尽管我们的生活一直或多或少地被设计影响和改变着,但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并没有在人们享受因设计而惬意的生活时被清晰地意识到。只有当公众建立起“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处处需要设计”的观念,认识到设计能让生活变得更舒适、更优雅、更有品位时,设计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有意思的是这位著名设计师的家庭真正称得上是“设计之家”,夫人肖畅是大学时的同学,他的许多作品都渗透了夫人的智慧;女儿陈忱已经从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目前在英国继续深造,也给了陈幼林更多游走于国外繁华商业区的机会。陈幼林认为视觉设计是要通过视觉来学习的,要多看好的设计,国外的商业氛围、环境、广告、橱窗、标识、包装、创意产品可以给他灵感,寻找优秀设计带来的生活体验。从夫妇两人的平面设计到孩子的建筑设计,这个家庭的生活已与设计密不可分,似乎一股血脉流淌于设计,越来越见光芒。
***形和符号,总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不断演变。视觉表达的变化并非人为造就,它在历史中自然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的话题回到了办公室墙上的海报,陈幼林解释这幅海报的创意要表达的是:永恒的“笑”。聚焦于“笑”的符号演变,抽离了现代与传统的表象变化,我们发现:作为人类最原始本能的内涵和意义,是“愉悦”。而“笑”是愉悦的表象。
探索与发现篇6
论文摘要:探讨了山西省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及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模式,介绍了城市物流配送及 农村 物流试点的现状,并对区域 交通 物流发展进行了探索。
发展现代物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社会 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资源整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山西 经济 、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山西省委、省***府、省交通厅领导高度重视山西省物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大力推进现代交通物流的发展,在规划研究、物流园区建设、城市物流配送、农村物流试点等方面做了一些工
作,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
1物流平台的建设及发展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及筹办奥运和京、津等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山西省发展物现代流业创造了条件。物流平台的建设是山西省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物流园区建设。“十五”期间,山西省交通厅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状况,在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太原、大同、侯马三大物流园区的构想,并进行了积极的实施工作。2002年经省***府批准,成立了“山西省物流中心”,专门运作物流园区的建设与 管理 工作。到目前,太原物流园区——太原公路主枢纽武宿货运中心项目初步设计和可行性论证已经完成,规划占地2 000~2 600亩,一期工程的核心功能区建设占地面积481.5亩。按照省***对项目可研的批复要求,项目总体布局分为:国际物流公路港暨集装箱 运输 区、区域整车零担货运配载区、城市仓储物流配送区、综合管理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现在正准备动工建设。到2008年,随着作为奥运会备降机场的太原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完工,太原机场将延伸至物流基地,物流基地经过建设和发展,以及精心培育和 市场 壮大,将成为面向俄罗斯、服务于全国的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做到物流服务的市场份额占太原市及周边地区60%以上。
侯马市公路枢纽货运中心目前已经过文物专家的勘探,一期核心功能区占地300亩,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建设准备阶段。
大同公路主枢纽马连庄货运中心规划已经过专家可行性论证,该中心占地750亩,一期核心功能区占地450亩,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正在积极筹建中。
1.2配送中心的建设。目前运行较好的有太原市万柏林货运交易中心:该中心2001年成立,位于河西晋祠路,占地50亩,拥有库房4 340平方米、停车场1.8万平方米、服务区
2 700平方米、办公用房1 500平方米,主要功能是:货运、货运信息、货物仓储、零担快运、物流配送、装卸、包装、加工等综合物流服务。中心共有各类经营户160多户,安排下岗人员2 000多人;平均日车流量1 000多辆,日货运量1.2万吨,年营业额达15亿元。该中心已经和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建立了货运联盟,日货运信息2 600多条,成交率80%以上,外地车辆回程配载率达90%以上。
迎泽物流中心。该中心位于太原市迎泽区松庄,2002年完成一期工程、2004年完成二期工程,规划占地200亩,已经完成70亩, 投资 近2 000万元,由山西省汽车运输集团控股。主要从事:货运信息、货物中转、货物快运、仓储、装卸、保管、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日进出车辆1 500多辆,从业人员1 200多人,年货物吞吐量150多万吨。已经和全国40多家较大的货运市场实现了信息联网,并开通了货运专线80多条。成为山西物流市场的一颗新星。
除省会城市太原外,其他地级市的物流市场也是红红火火,如晋城市城区物流货运市场吸引了河南等省40余户物流企业场内落户,打通了山西和河南的经济走廊,连接了三晋和中原两个经济圈。目前,晋城市城区物流货运市场已成功开通了6条主干线路,辐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郑州、石家庄、太原等20多个城市。从市场投入使用至今,每天货物成交量达500吨以上,代收货款380万元,运输车辆出入市场800辆次,市场运送货物涉及10个行业25个大类近千种商品。
1.3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了提高货运车辆实载、减少空驶率,大力发展货运信息配载和货运服务组织。我们和清华紫光合作,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以市场为主导,以用户为中心,建成了以 计算机 为支撑的物流专用信息网络平台——
祁县60多户信息服务业户为其货运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 经济 效益和 社会 效益,到2006年3月底,全县营业性货运车辆达到3 800辆,从业人员1万多人,仅2005年 税收 就达3 700万元,占全县 财*** 收入(2.5亿元)的15%,成为该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货运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财***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全县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下一步,该县要整合物流资源,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物流公司,该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中。
2城市物流配送及 农村 物流试点
从1999年开始,我们就致力于城市物流货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引导和推动农村物流和城市配送的发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2.1积极引导,大力发展专业物流配送企业。 交通 运管部门在依法 管理 的过程中,对货运经营户经济提供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引导企业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发展专业物流。如:太原市的智海物流(城市混凝土配送)、烟草物流(烟草配送)、盛唐物流、中铁快运、宅急送、邮***物流等城市专业物流配送企业正在迅速发展起来。危险品物流也日益专业化、单一化:石油公司汽车队(汽油、柴油配送)、花园液化气供应站(液化气罐配送)、爆炸品配送等。同时各个大型商场、 市场 周围的货运出租车也发展了起来,大同市成立了三家专业出租货运公司,实行公司经营,“五统一”管理,进行规范化的城市物流配送服务;太原市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并报经市***府法制办进行了审核,有望很快出台,该办法出台后将对太原市市内物流配送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和服务。
2.2鼓励 运输 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为了引导运输企业我们根据各企业不同的特点和情况,按照***《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试点工作方案》,按照“企业自愿,部门推荐,按需选择”的原则,经过企业 申请 、市地运管处推荐、省运管局审核,决定“山西汽运集团太原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汽运集团临汾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长治市第一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汽车运输分公司”等五家道路货运企业作为山西省发展现代物流工作的试点企业。通过试点,太原公司在物流快运、专线物流方面,临汾晋临运货运有限公司在特种物流方面、长治市一运在煤炭 合同 物流方面,太钢运输公司在企业内部物流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3积极推进农村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村通公路、村通客车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致富奔小康,物流以最快捷、最经济的方式将农产品运出去、把农用物资运进来,得以实现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意义非常重大。
山西省各级运管机构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农村物流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南河种蔬菜批发交易物流园,集运输、包装、加工、销售、经营、信息、仓储、服务停车、后勤保障于一体,仅次于山东寿光的全国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园区拥有1个 建筑 面积2 000平方米的办公楼,35个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交易站,1个建筑面积40 000平方米的交易平台,5座预冷恒温贮藏库。蔬菜交易季节市场日平均发车200余辆,年交易吞吐量近2亿斤,上缴国家税收200多万元,同时解决待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达1 000多人,市场可及时发货直达全国近26个省市的100余个中心城市。平顺县借***府之力,鼓励、规范农村物流发展,目前已建立起大宗货物运输服务中心、粮食购销服务中心等五大物流机构,使全县涉矿产品物流和农产品(花椒、***参、核桃、小杂粮)物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城市的果品物流,吕梁市的红枣、核桃、小杂粮等农产品物流,晋中市的供销社物流等正在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到今年年底,全省计划培育和发展农村物流网点11个, 总结 经验后在全省推广。
2.4组建了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2005年3月,省交通厅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山西省构建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在大同市、临汾市、晋城市三个市进行试点。根据山西省重点物资——煤炭、紧急物资、战备物资等的分布和供需实际,确定在全省组建12支战略物资运输保障车队,总运力600辆15 000多个吨位。11个市各设一个50辆车的车队,省里组建一个危货运输保障车队。到目前为止,大同市、临汾市、晋城市三个试点车队已成功组建,并于2005年的8月、10月分别进行了车队集结演习和模拟实战演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山西省重点物资和战略物资运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3区域交通物流发展建议
通过山西省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发展区域物流的几点建议:
(1)***府积极筹措资金投入 公共 设施建设部分,特别是要加大对货运站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制定物流企业税收优惠***策和物流人才引进优惠***策,坚持“谁 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引导非公有资金进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网络建设,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
(2)各级***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推广托盘一贯化,物流信息标准化,制定物流条码标准以及物流信息交换标准。
探索与发现篇7
关键词:环境问题;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01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改革开放***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其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大部分都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由此引发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进程缓慢。近几十年来,虽然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多对生态伦理缺乏认识,导致了生态自然的严重破坏。2.环境资源问题严重。一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另一方面,我国的气候日益恶化。3.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二是对出口经营效益的影响;三是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4.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一方面,人民群众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缺少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5.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主要表现为:区域生态破坏严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大气环境、水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低劣等等。6.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粗放型增长。表现为:产品质量较差,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等等。7.资源型工业经济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资源型工业发展能带来巨大的机会,同时其经济结构对环境也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资源的开采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8.***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力和***不力。许多地区缺乏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缺少相应的专职环保人员,环保部门的监察***力量薄弱,缺少较好的措施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如何看待和处理两者的关系,事关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生态保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保护需要加大投入,加强生态保护使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提升;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生态保护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可以给生态保护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巩固生态保护的成果。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只有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发展经济、妥善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才能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当人类违背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就会激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道路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强调可持续性,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2.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途径
第一,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
第二,建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加强监督和排查工作。各级***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在制定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上,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既要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注重环境保护;既要讲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既要讲价值规律,又要推行循环经济;既要讲经济指标,又要注重环境指标;既要重经济建设,又要加大环保投入;既要讲质优价廉,又要倡导绿色消费;既要追究经济责任,又要建立环保问责制。
第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工作宣传力度。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建立循环生产新模式,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努力改进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工艺和生态工业链园区,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此外,还要动员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环保事业,通过宣传不断强化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做到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勤俭消费。重复使用,反对铺张浪费、挥霍资源。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地要求公民通过绿色社区、环保协会、研讨会、咨询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为环保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第四,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一要建立协调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二要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三要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另外,要实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办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因资源开发给周围群众带来经济损失。
第五,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集中力量解决环境问题。集中力量研究当前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快先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体系;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日常环境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
总之,要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就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困难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探索出一条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的道路。
参考文献:
探索与发现篇8
关键词: 保护区; 社区; 立体生态; 模式; 双赢
中***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58-01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由于受山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诸因素制约以及历史原因所限,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依然落后、林区群众生活尚未脱贫。那么,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加快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并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已成为天华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带着这个课题,我们从2009年开始,历时三年时间,对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的***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活等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采用了PRA调查法,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社区94.8%的村民渴望立体生态农业技术,全体村民盼望早日脱贫致富。
一、保护区及社区概况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02′~108°14′、北纬33°30′~33°44′之间。处于世界地理区划中东洋界与古北界的交汇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区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有22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金雕、林麝等6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猫、大灵猫、斑羚、鬣羚、鸢、血雉、红腹锦鸡等22种。森林覆盖率达92%,区内有种子植物约1528种。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
保护区社区主要包括宁陕县四亩地镇。所辖的5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社区总人口4094人,共1098户。其中:男2140人,女1954人。在上述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35人,占总人数的8.2%;初中文化程度2615人。占总人数的63.9%;小学文化程度1078人,占总人数的26.3%,文盲66人,占总人数的1.6%。周边社区地处秦岭腹地,海拔较高,气温偏低,农作物生长期短、产量低,经济滞后。加之,交通不便,整个社区仅有一条简易道路与外界相连,甚至常常因水毁而中断,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社区村民主要以农业、林副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等为其主要经济来源,外出务工也仅限年轻群体。多数村庄处于贫困或温饱状态,尤其是泰山坝村最为贫困。据统计,全镇2011年人均年收入1308元。
二、社区群众生产、生活习性与现状
(一)观念陈旧、思想落后
社区群众因长期身居林区,其靠山吃山的陋习依然十分严重,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淡薄。村民们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不明确,少数群众主观上不接受保护甚至抵触保护管理,普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生产、生活方式古老,资源消耗量大
目前,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几乎全靠森林提供。木耳、香菇、天麻等食用菌栽培仍以木材为主要原料,村民做饭、取暖等生活所需均以木材消耗为代价。据调查统计,林区年人均消耗薪材3~6立方米,保护区周边社区年森林资源消耗量约12282~24564立方米。薪材的过量消耗不仅造成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给保护区的资源管理构成威胁,而且,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与繁衍。
(三)耕地少、肥力差
保护区地处秦岭南坡的高海拔地区,崇山峻岭、地形陡峭,沟谷平地少,适合农业耕种的土地不多,社区群众人均土地面积少且大多为坡地,据调查统计,泰山坝村人均耕地面积1.3亩。加之这些土地都是靠天吃饭的坡地,大多瘠薄肥力差,不仅农业品种单一,而且单产较低,社区群众难以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四)缺乏新型生态模式
由于保护区地处秦岭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周边社区群众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这就加剧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形成了“越穷越消耗资源、越过度消耗资源越穷”的恶性循环。林区一些先进的、节能的生产、生活模式还尚未在社区广泛推广和应用。诸如节柴灶、沼气、非林木食用菌袋料,等等。
三、开发立体生态农业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继续开展以“保护地球、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在社区大力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宣传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宣传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危害等。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广泛宣传,增强社区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保护意识,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参与式保护。
(二)提倡退耕还林,逐步人口外迁
根据天华山保护区周边社区村民分布相对集中在保护区南部的特点,仅泰山坝村镶嵌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且村民居住分散,农户少,现还有28户村民在保护区内居住。这些村民虽然少,但由于在保护区内部对保护管理威胁较大,是保护管理的重点区域。
(三)逐步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模式,提倡节约、节能
在现代新型的能耗尚未被社区村民接受或难以全面推广的情况下,理应采取一些节约、节能措施,降低能耗,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量。
1.在社区全面实行改灶。将现在的大灶头改为小型吸风式节柴灶。据PRA抽样调查显示:目前,社区每户年均薪材消耗量为6582.48公斤,社区现有1098户人家,年消耗木材7227563.04公斤。如果都改成节柴灶,将节约50%以上的资源消耗,即每年将节约木材360万公斤。
2.改变明火取暖习惯。林区村民为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通常在入冬以后,开始用大量的薪材堆积一起燃烧取暖,用于取暖的木材多为大径林木,而且不管取暖的人多或少,火炉常常是整天燃烧不熄灭,这样不仅消耗资源多、热效率低,更重要的是浪费太大。
3.取缔“耳棒”栽培木耳、蘑菇等食用菌。社区村民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通常采伐栎类树木作为原料种植木耳、香菇、天麻等,所用木材虽然径级不大,但都是处于旺盛生长期的中、幼龄林或近熟林,过量采伐这些林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林分结构及树种组成,严重影响森林的正常演替规律,甚至还会造成森林退化或荒漠化,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大力推广新型生态模式,加快社区发展进程
1.积极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2.推广地膜高效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探索与发现篇9
关键词:北部湾;人力资源;现状
前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区域组成,它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区域。总体来看,整个北部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着问题,积极探索该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途径,是北部湾经济赶超周边省市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人才需求量大
“十五”末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类人才总数不足80万人,到“十一五”末期,该地区人才需求总量约115万人,区域内石化、能源、钢铁、食品加工、高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是人才需求的重点。北部湾地区经济增长较快,在国家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后,需要新增人才7万余人,可见该地区目前人力资源总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人才需求量大。
2.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不合理
一般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人力资源就会大量聚集在第一产业,即农业领域,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人力资源会逐步向第二产业聚集,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级阶段时,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会大量汇聚在第二、第三尤其是第三产业。而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难以适应该地区经济向第二及第三产业发展的目标,阻碍了经济的协调发展。
3.高层次人才稀缺
北部湾是一个国际性经济区,具有区域特色的同时也具有外向型特征,需要大批高层次外向型和专业性人才。但由于地缘、制度等原因以及高校的缺乏,北部湾地区的人力资源已显露出不足,高层次人才就更加稀缺。
二、周边省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现状及二者的比较探索。
1.周边省市如广东省及云南的部分地区,人力资源规模较大,人才总量呈大幅增长趋势,尤其是广东省,其人才引进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这与北部湾地区人才总量不足的情况形成了巨大反差。
2.北部湾周边省市的人力资源分布也不够合理,过分集中,并继续向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但从产业结构上看,大多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才是第一产业。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也就是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领先于北部湾地区的原因之一。
3.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足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普遍存在的弊端,北部湾周边省市如广东地区也不例外,人才队伍整体竞争力不强,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较少。但尽管如此,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该地区也比北部湾地区高层次人才贮备量足。
三、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现状与周边省市比较的几点思考。
在将北部湾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现状与周边省市比较后,不难找出北部湾地区人力资源协调开发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这是北部湾地区获得经济优势的关键。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本不足,要得到与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采取以开发本土资源为主、人才引进为辅的战略,从***府开发、企业开发和个人自主开发等形式入手,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自主开发大批人才,提高人才储备量。
2.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结构
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科学合理的配置北部湾地区的人力资源结构,将现有的人才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引导,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结构。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特有的价格、竞争和供求机制,使之在市场流动中达到供求平衡。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要从根本上改变北部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状况,应从开发本土人力资源入手,大力发展教育是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发展中,北部湾地区应充分调动力量办学,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增加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数量。借鉴周边地区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弥补高层次人才的不足。
四、结语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一定要立足当前的现状,着眼于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自然资源方面,北部湾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以开发本土资源为主,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结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才能充分发挥该地区的经济优势,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海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
探索与发现篇10
关键词:建筑美术设计;现代技术发展
1当代技术和建筑美术设计的关系
建筑项目的施工凝结着科学技术以及人类文明历程的智慧结晶。它自身也属于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在建筑领域当中,现代技术和建筑美术设计这两方面间是相互影响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建筑美术设计主要是通过现代技术来完成,但是现代技术通过建筑美术的设计进行体现。从两方面的表现形式观察,建筑美术设计所体现的属于建筑其外在,属于人们可以直接进行有感触的表面层;但是建筑现代技术属于将建筑的内在表现出来,属于人们不能直接进行感知的基础层,并且也属于实现以及支撑建筑美术设计的重要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说,建筑美术设计其支配且推动了建筑现代技术的进步以及发展,而建筑现代技术又属于实现建筑美术设计的重要根据。从两方面的发展上进行观察,建筑美术设计发展进步是依靠当代建筑技术为前提的。通过建筑的发展历程能够观察出来,比较于当代技术的发展,建筑美术设计其发展更为缓慢一点。在建筑领域当中,把建筑美术设计和当代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这样的建筑产品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产品。人们对于建筑的需要,不单单是品质方面还包含精神方面。对于质量方面的要求,大都是依靠当代技术功能来完成,但是精神上的需求就必须依靠建筑美术设计来完成。现代技术属于建筑的基础,属于为建筑美术设计的形态进行服务的。所以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样可以对建筑美术的设计起到刺激作用,并且创新现代技术也能够刺激建筑设计师灵感的产生。而实现建筑美术设计就必须对现代技术进行创新,也对现代技术创新起到引导作用。通过经典建筑悉尼歌剧院作实例,它的壳体建筑设计特别的别致以及新颖,非常有美感,然而在当时建筑技术并没有追上美术设计理念的步伐,使得悉尼歌剧院施工工作曾经一度的处于困境当中,而这一座超时代性的建筑是于施工的过程当中对技术持续的创新才完工的,所以,悉尼歌剧院的完成能够说属于建筑美术设计推动现代技术发展进步的范例。通过这方面能够观察到,建筑美术设计的想象力还有艺术感可以极大程度的推动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并且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才能够使建筑美术设计最终实现。
2建筑美术设计的主要应用
2.1构***设计方面
独特的建筑构造能够产生特别的建筑造型,这个特征于大型体育建筑当中非常常见,空间构造的不同能够营造出气氛以及感觉上的不同,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很多装置的设置还有布局是开展室内以及室外设计工作之时非常重要的,建筑功能发挥的程度和这些的设置布局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装置的安装还有其布局又与建筑物的美观性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开展设计工作之时,必须同时重视建筑的美观程度。一般状况下,开展设计工作之时,对于住户需求必须深入的研究考虑,包含对于颜色又或者是形状方面的标准,依靠这样才可以把住户需求和建筑美术的构***规划很好的结合到一起。构***属于艺术性以及思想性的重要体现,并且也属于构造多种画面关系的总体。开展建筑美术设计工作之时,必须依照平衡、聚散以及主次之类和美相关的设计准则。
2.2透视应用于建筑绘画之上
在当今的建筑绘画构造的应用当中,依靠把线条的色彩以及轮廓有效的融合,对构***当中所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绘画要求以及方法的确定性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大中型的物体可以迅速有效的进行处理,这指的是建立一整套系统性的方法以及流程标准。建筑绘画对于透视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保证画面的主体形象持续的精准判定,此项过程当中对于所有的基本步骤都必须严肃的控制处理,建立起系统的控制管理方法以及流程。对画面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保证画面的清晰以及准确,对于所有的线条比例必须严格把控。
2.3建筑物色彩的具体特征
建筑室内以及室外的设计都属于环境艺术的门类。在建筑的美术规划设计工作开展之时,必须将各种颜彩处理好,尽可能少用到一些较为特别的色彩,进而防止因为特殊性的色彩来使得住户在心理上发生变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幅度如此大的当代社会,人们对室内设计当中色彩的不同搭配愈发的重视起来,特别是室内很多物品的摆放以及对色彩的搭配。所以,在开展建筑美术设计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对其重视。
2.4每个环节的一体化布局
美术、环境以及建筑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换句话来讲建筑属于环境构成的一部分,美术又是将建筑设计美化,可以使环境更为宜人。针对美术设计来说,环境包含着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这些都能够作为美术设计中的参考还有灵感,不同区域有着独特的环境,所以建筑美术设计必须要和附近环境保持统一和谐。针对环境来说,建筑属于美术设计的一种体现,属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之间的一种完美结合;针对建筑来说,环境和美术互相结合,可以使建筑的地域性以及美观性得到更强的体现。美术、建筑以及环境设计属于城市特色构成的三大重要原因。能够看出,环境美和建筑美是密切相关的,而建筑的美就在建筑美术设计之上。
3现代技术和建筑美术设计有机的结合
3.1采光上的设计
在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项关键性的技术就是对可再生的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开展建筑美术设计工作的时候,依靠此种技术,能够设计规划建筑的局部还有其外观,一个方面可以对太阳进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建筑物减少那些过多的外部装置装饰,能够达到节能以及美观的功效。特别是在当代建筑之上,对于空调利用虽然非常便捷,然而会对建筑物外观造成影响。若是对现代的太阳能技术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实现降温保暖的目的,而且能够使得建筑外观的美化性大幅度提升,在开展建筑美术设计工作的时候就会显得更为熟练。
3.2外墙上的设计
外墙属于建筑美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方面,伴随绿色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在对于外墙设计的时候,能够采取双层又或是三层的玻璃当作围护构造,这样不仅可以使建筑外墙的美观性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过去玻璃幕墙引发的高消耗、室内空气较差质量之类问题减少,特别要在玻璃之间规划一条特定宽度的通风道,且必须具备可以进行调节的百叶。此种设计,当冬天来临的时候形成在双层玻璃之间的阳光温室可以使得室内的温度提升,当夏季来临之时通风百叶可以进行室内外之间的换气,将玻璃之间热气及时排除,进而实现降温的目标。设计之时必须重视采用措施来防止因为室内的水蒸气向外部渗透,于墙体当中出现结露而使保温隔热层中热工性能降低,还必须重视采取方法避免很多保温的隔热层不能覆盖的区域出现“冷桥”导致室内的结露现象。还有,能选取具备良好保温隔热性能且可以符合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墙体材料作为外墙,使得建筑室内的气温不会很大程度受到室外温度的波动影响,使保温层对其的影响减小。
3.3环境方面的设计
建筑美术设计和对于四周环境的参照还有思考是不能分开的,特别是绿色环境。环境的绿化在建筑之上可以优化四周的居住环境,在对建筑能源的消耗节省的同时还能够优化室内的热环境,使得室内的采暖空调耗损降低。所以,建筑美化设计当中能够充分把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的概念融入到其中。通过研究调查了解到,对于住宅区其绿化覆盖率只要有25%的增加,就可以使空调耗损降低20%以上。与此同时,绿化环境还可以使噪音有效的降低,特别是树枝以及树叶之间的间隙可以将部分噪音有效的吸收。从这一角度来观察,建筑美化设计中以环境的绿化环境作为其设计目的,绿色建筑的技术为其依托,进而把现代技术和建筑美术设计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优化四周环境,在确保建筑项目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实现环境绿化以及建筑美观的双赢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建筑领域与建筑美术设计还有现代技术的进步发展是分不开的,建筑美术设计可以使建筑的美观性增加,而现代技术的进步发展是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必须把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可以满足对于现代建筑的美观性以及质量的双重标准。
参考文献
[1]古夏.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关系.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7~28.
[2]刘稍俊.建筑设计怎样表达建筑技术.工业建筑,2013(39):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