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篇1
宇宙大爆炸
现在科学界所公认的宇宙起源理论,当然是“大爆炸理论”。这个理论本身就是科学推理的一个结果。由于这个理论得到了许多天文学观测结果的支持,因而现在成为宇宙起源的主流思想。那么,这个理论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所谓大爆炸理论,就是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并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爆炸。宇宙大爆炸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那就是相信宇宙在不断地演化,而且具有一个起点。那么,这个起点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宇宙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宇宙的零点,此时的宇宙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任何现在能看到的天体,只是一种温度和密度都无限高的真空状态。这就是宇宙的起点。那么有人会问,在这之前,宇宙是什么状态呢?我们现在只能说,因为没有时间,所以不存在“之前”的概念,因而不存在这个问题。那么,时间是怎么产生的呢?时间是随着宇宙爆炸而产生的。宇宙从这个起点开始,一瞬间就发生了急剧的暴涨。就是这个暴涨产生了时间、空间和物质。从这个暴涨开始,宇宙才逐渐演化,成其为今天人们看到的宇宙的样子。
对于初次接触大爆炸理论的人来说,有人也许会觉得荒诞不经。人类千万年以来,都生活在生机盎然的地球上,白天有辉煌的太阳,夜晚有璀璨的星辰,怎么能想到,这个看似妙趣横生的世界,其诞生之初竟然是这么机械,这么了无趣味。科学所提供的这个宇宙诞生的***像就是这样。相对于“开天辟地”和“上帝创世”的神话传说,宇宙大爆炸的过程显得非常单调和乏味。那么,为什么这一理论成为科学界所公认的理论呢。正如前文所说,因为它得到了科学观测的支持。
科学证据何在?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提出了哈勃定律。根据长期的天文观测,他发现,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这就是哈勃定律。根据这一定律,人们可以推导出,所有的星系都在互相远离;而且,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运动速度越快。这一发现在当时就引起了轰动。也就是说,如果逆着时间把星系现在的运动向前追溯,那么,在一百亿和二百亿年前之间的某一时刻,所有的星系似乎都应该聚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点,这就是宇宙的起点。
1962年,通过大量的观测,科学家们发现在天空的各个方向上,都能够均匀地探测到X射线。随后,在1965年,人们又发现了来自太空的微波辐射,同样是在天空各个方向上均匀分布的,而且不论在哪个方向上,其均匀程度都令人称奇。这就是所谓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微波背景辐射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没有电视信号,就会在电视屏幕上看到雪花般闪烁的***像。造成这种***像的部分原因就是无处不在的微波背景辐射。
微波背景辐射是20世纪天文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而更令人称奇的是,早在之前的20世纪40年代,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居然已经被俄裔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所预言,因为宇宙微波背景的存在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一个直接推论。这样一来,由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就立刻成为科学界最关注的宇宙起源理论。
疑点重重
其实,早在1927年,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就提出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里,经过一次开天辟地般的大爆炸,宇宙中的物质***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这一原始的想法经过不断修正,形成了今天的大爆炸理论。而伽莫夫的贡献在于,他描画了宇宙爆炸之后的整个演化过程,即宇宙后来形成各种星球和星系的整个过程。
探索宇宙篇2
亲爱的MaryJucunda修女:
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来信,但您的来信对我触动最深,因为它来自一颗慈悲的饱含探求精神的心灵。我会尽自己所能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一
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们表达深深的敬意,你们献身于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帮助身处困境的同胞。
在来信中,你问我在目前地球上还有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十亿美元研发飞向火星的航行。我清楚你肯定不希望得到这样的答案:“哦,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小孩子快饿死了,好吧,从现在开始,暂停所有的太空项目,直到孩子们都吃上饭再说。”
在详细说明我们的太空项目如何帮助解决地面上的危机之前,我想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有一位伯爵,他是位心地善良的人,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晚上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他们抱怨道:“我们还在受瘟***的苦,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他表示,“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以及同时期其他人的努力)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的人。
二
我完全不介意***府每年多拿出一点税款来帮助饥饿的儿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会持相同的态度。然而,事情并不是仅靠把去往火星航行的计划取消就能轻易实现的。与之相对,我甚至认为可以通过太空项目,来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在于食物,即食物的生产和食物的发放。食物生产涉及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生产活动,世界上,一些地区高效高产,有的地区产量严重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如灌溉管理、肥料的使用、天气预报、产量评估、程序化种植、农田优选、作物的习性与耕作时间选择、农作物调查及收割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
人造地球卫星无疑是改进这两个关键问题最有力的工具。在远离地面的运行轨道上,卫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扫描大片的陆地,可以同时观察计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项指标,包括土壤、旱情、雨雪天气等,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传输至地面接收站,以便做进一步处理。据估算,配备有土地资源传感器及相应的农业程序的人造卫星系统,即便是最简单的型号,也能给农作物的年产量带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提升。
通过卫星进行监测与分析来提高食品产量,只是通过太空项目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下面我想介绍另外两个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人的科学素养。
登月工程需要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科技作保障。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
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大概有1000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也不乏更好的日常小工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先设计出宇航员登月舱的维生系统,而不是先为心脏病患者造出远程体征监测设备呢?答案很简单,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
太空旅行就是这样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三
若希望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好,除了需要新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进展。包括物理学和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别是医学,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应对饥饿、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来,我们需要给予那些投身科研事业的有天分的科学家更多的帮助。随时要有富于挑战的研究项目,同时要保证对项目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在此我要重申,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机会,包括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有了它,科学界源源不断出现令人激动不已的研究课题,人类得以窥见宇宙无比瑰丽的景象;为了它,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太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越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生命、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随信一块寄出的这张照片,是1968年圣诞节那天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的景象。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之外是荒芜阴冷的外太空。无论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是多么有限,对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是多么不充分,在这张照片公开发表之后,面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过度城市化、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号召大家正视这些严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人们突然表示出对自身问题的关注,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初期太空探索项目,以及它所带来的对于人类自身家园的全新视角不无关系。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艾伯特·史怀哲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充满美好的希望。”
向您和您的孩子们致以我最真挚的敬意!
您诚挚的
探索宇宙篇3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不仅中国人提出过疑问,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些公众也对国家花费巨资投入探索太空提出质疑。1970年,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给NASA马绍尔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恩斯特·施***林格博士写了一封信。信中,玛丽·尤肯达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施***林格很快给尤肯达修女回了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他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NASA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
亲爱的玛丽·尤肯达修女:
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来信,但你这封对我的触动最深,因为它来自一颗慈悲的饱含探求精神的心灵。我会尽自己所能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在来信中,你问我在目前地球上还有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进行飞向火星的航行。 我清楚你肯定不希望这样的答案:“哦,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小孩子快饿死了,好吧,从现在开始,暂停所有的太空项目,直到孩子们都吃上饭再说。”事实上,早在了解火星之旅的技术之前,我已经对儿童的饥荒问题有所了解。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样,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开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伟大探险。从长远来看,相对于那些要么只有年复一年的辩论和争吵,要么连妥协之后也迟迟无法落实的各种援助计划来说,我甚至觉得探索太空的工程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
在详细说明我们的太空项目如何帮助解决地面上的危机之前,我想先简短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用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的人。
我们目前面临类似的问题。美国总统的年度预算共有2000亿美元,这些钱将用于医疗、教育、福利、城市建设、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海外援助、国防、环保、科技、农业以及其他多项国内外的工程。今年,预算中的1.6%将用于探索宇宙,这些花销将用于阿波罗计划、其他一些涵盖了天体物理学、深空天文学、空间生物学、行星探测工程、地球资源工程的小项目以及空间工程技术。为担负这些太空项目的支出,平均每个年收入1万美元的美国纳税人需要支付约30美元给太空,剩下的9970美元则可用于一般生活开支、休闲娱乐、储蓄、别的税项等花销。
“为什么不从纳税人为太空支付的30美元里抽出5美元或3美元或是1美元来救济饥饿的儿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先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其他国家也是类似的情形。***府由几个部门和几个机构组成,这些部门和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相应的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以应对国务委员会的监督,同时还要应付来自预算部门和总统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压力。当资金最终由国会拨出后,将严格用于经预算批准的计划中的项目。
显然,NASA的预算中所包含的项目都是和航空航天有关的。未经国会批准的预算项目,是不会得到资金支持的,自然也不会被课税,除非有其他部门的预算涵盖了该项目,借此花掉没有分配给太空项目的资金。由这段简短的说明可以看出,要想援助饥饿的儿童,或在美国已有的对外援助项目上增加援助金额,需要首先由相关部门提出预算,然后由国会批准才行。
要问是否同意***府实施类似的***策,我个人的意见是绝对赞成。我完全不介意每年多付出一点点税款来帮助饥饿的儿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会持相同的态度。然而,事情并不是仅靠把去往火星航行的计划取消就能轻易实现的。相对的,我甚至认为可以通过太空项目,来为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作出贡献。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有两部分:食物的生产和食物的发放。食物的生产所涉及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生产活动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高效高产,而在有的地区则产量严重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如灌溉管理,肥料的使用,天气预报,产量评估,程序化种植,农田优选,作物的习性与耕作时间选择,农作物调查及收割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
人造地球卫星无疑是改进这两个关键问题最有力的工具。在远离地面的运行轨道上,卫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扫描大片的陆地,可以同时观察计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项指标,土壤、旱情、雨雪天气等等,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广播至地面接收站以便做进一步处理。事实证明,配备有土地资源传感器及相应的农业程序的人造卫星系统,即便是最简单的型号,也能给农作物的年产量带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提升。
如何将食品发放给需要的人则是另外一个全新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轮船的容量,而在于国际间的合作。小国统治者对于来自大国的大量食品的输入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害怕伴随着食物一同而来的还有外国势力对其统治地位的影响。恐怕在国与国消除隔阂之前,饥饿问题无法得以高效解决了。我不认为太空计划能一夜之间创造奇迹,然而,探索宇宙有助于促使问题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以最近发生的阿波罗13号事故为例。当宇航员处于关键的大气层再入期时,为了保证通讯畅通,苏联关闭了境内与阿波罗飞船所用频带相同的所有广播通讯。同时派出舰艇到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以备第一时间进行搜救工作。如果宇航员的救生舱降落到俄方舰船附近,俄方人员会像对待从太空返回的本国宇航员一样对他们进行救助。同样,如果俄方的宇宙飞船遇到了类似的紧急情况,美国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提供援助。
通过卫星进行监测与分析来提高粮食产量,以及通过改善国际关系提高食品发放的效率,只是通过太空项目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两个方面。下面我想介绍另外两个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学素养。
登月工程需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
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先设计出宇航员登月舱的维生系统,而不是先为听力障碍患者造出有声阅读设备呢?答案很简单: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
太空旅行无可置疑的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若希望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好,除了需要新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进展。包括物理学和化学,特别是医学,用来照看人类的健康,应对饥饿、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来,我们需要给予那些投身科研事业的有天分的科学家更多的帮助。随时要有富于挑战的研究项目,同时要保证对项目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在此我要重申,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的实践的机会,包括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有它,科学界源源不断出现令人激动不已的研究课题,人类得以窥见宇宙无比瑰丽的景象;为了它,新技术不断涌现。
由美国***府控制并提供资金支持的所有活动中,太空项目无疑最引人瞩目也最容易引起争议,尽管其仅占全部预算的1.6%,不到全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三。作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催化剂,太空项目开展了多项基础科学的研究,它的地位注定不同于其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太空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其地位相当于3-4千年前的战争活动。
如果国家之间不再比拼轰炸机和远程导弹,取而代之比拼月球飞船的性能,那将避免多少战乱之苦!聪慧的胜利者将满怀希望,失败者也不用饱尝痛苦,不再埋下仇恨的种子,不再带来复仇的战争。
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随信一同寄出的这张照片,是1968年圣诞节那天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项目所能带来的各种结果中,这张照片也许是其中最可贵的一项。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开地球就是荒芜阴冷的外太空。无论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对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充分。在这张照片公开发表之后,面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等等,号召大家正视这些严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人们突然表示出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不能说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初期太空探索项目以及它所带来的对于人类自身家园的全新视角无关。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阿尔贝特·施韦泽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探索宇宙篇4
与当下一些热门的专业相比,地球与空间科学是一个年轻且充满生命力的专业,属于地球物理学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资源和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的研究领域由地球内部延伸到行星际空间,包括这个广大区域中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物质的运动与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其目标是以物理或化学为基础,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它周围的宇宙空间,了解地球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其他星体对它的影响,为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的基础。
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在大学里一般分很多个方向,如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环境科学等,不同的学校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接下来,我向大家分门别类地介绍几个具体的方向,毕竟高考选专业即使不会完全决定你们的前途,也难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们未来的人生轨迹,马虎不得。
固体地球物理学是一门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环境的科学,其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牛顿和开尔文等物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其研究的内容包括:运用物理学的各种原理和方法,以强有力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为工具,研究固体地球的整体行为及其内部结构、物质组成、状态和运动规律等动力学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整体地球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从而认识与探索地球内部奥秘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预防及减轻自然灾害,探测和开发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的能源及资源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这门学科近几年十分热门,可能与这几年勘探行业的兴起有关吧。当然,选择这个方向与暴利没太多的关系,不过在那些久负盛名的石油公司里工作,你的待遇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星际穿越》里枯萎的农作物、倒退的农业、各种星球上稀奇的矿产资源一定让你印象深刻,而地球化学正是这样一门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它是由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学相结合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也从地球扩展到月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其理论和方法对矿产的寻找、评价和开发,对农业发展和环境科学等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这门学科包含丰富的矿物学知识,很多同学毕业后都会从事矿产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工作,同时也包括对珠宝玉石的鉴赏工作。
地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星际穿越》里肆虐的风沙和扬尘便是大气科学研究的领域。它是一门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学科。大气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特指地球表面的低层大气,以及和它相关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此外,大气科学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这个方向的毕业生大多在各级气象部门从事天气预报的工作,或是在海***、空***从事气象工作,或是在学校和科研机构搞研究,抑或在各级***府的防灾救灾部门工作。
空间物理学,也称为太空物理学,主要包括太阳大气物理学,日球层(行星际)物理学、磁层物理学、电离层物理学、电波传播及应用、高层人气(热层和中层)物理学、空间探测实验与技术、空间环境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及日地关系学等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太阳系,特别是日地空间中的物理现象与规律,研究空间环境及其对人类空间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星际穿越》里的探测器技术、对星际物质的研究都属于其范畴,同时也包括对在地表肆虐的大沙尘暴的研究。该方向的毕业生大多选择出国或在国内继续深造,励志科研的人数也较多,有的在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工作。
探索宇宙篇5
人类把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确定为衡量时间的标准——年。但宇宙中所有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不同的,难道在宇宙范围,时间真的没有衡量标准?!或许,我们宁愿相信即使是在太空中,万物也都有时间的长度,而时间也有细微的缝隙,“4度空间”——“虫洞”就在我们四周,只是小到肉眼难以察觉,它存在于比分子、原子还细小的空间——“量子泡沫”之中。或许有朝一日人类的科技力量足以能够抓住“虫洞”并将它无限放大,抑或无中生有建造一个巨大的“虫洞”,搭乘“时光机”即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自由穿越。只因自古以来,飞向太空,穿梭于宇宙空间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
太空中飞上一个星期,等于地上100年,在时间中漫游,也就意味着飞进未来,展开非凡的时空之旅。不止于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享受失重的乐趣。就像与宇宙心有灵犀的“小怪人”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Hawking)期望的那样。
张开翅膀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象,闪念之间便会发现“世界”之外的“宇宙”竟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而真理和幻想有时只是一线之差。“黑洞不黑”恰恰来源于一个闪念。诞生于1988年的《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以及2001年的《果壳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可谓霍金对知识无限追求,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其背后是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他的探索精神已然超越“临界密度”,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有关“黑洞”的探寻与定论,从而对于人类的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索宇宙篇6
在宇宙的尺度下,不用说人类,就连地球不过是渺若微尘。一个极微小的生命对一个极宏大的所在进行探索,这种巨大差异而带来的未知,散发出一种钻石般冰冷的光芒,吸引着人类不断前进、上升。
星空祛魅,人类出走
太空一词,极少见于古代经典,这是一个相对现代的词汇。中国古人习惯于用“天”来指代太空,对于“天”的崇拜是所有神话的核心,代表着未知和神秘莫测的自然力量,并由此诞生了最早的历法。
中国是一个高度***治化的国度,在古代,观天是大能以及***机构才能进行的动作,钦天监负责阐释星象变化与人间***治的神秘关系,术士或者野心家则利用天象变化,发动了一场场阴谋。
民间则负责将那片未知的存在赋以浪漫的想象,那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在那里能够脱离生老病死,能够实现真正的逍遥自在。或许也正是这种期许,明朝的万户把四十七枚火箭绑在椅子上,手里还举着大风筝,他试***使用自然的力量将自己送往神仙们的居所。他失败了,但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试***运用火箭飞天的人。
在古代西方,宗教一直垄断着太空的阐释,任何有别于神学话语的观天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作异端。哥白尼、伽利略,这些科学先驱,最早从神学话语中脱离出来,用科学的认知体系阐释星空的变化。破除神秘,对星空进行魅,自此以后,人类与太空的关系发生了改变。神秘变成了未知,变成了可供探索的领域。
此后,惠更斯、牛顿们的物理学研究,为太空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一些奇思妙想,也为人类的太空事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
将天文知识与循理虚构的故事结合起来的太空飞行幻想小说起源于17世纪。开普勒是最早撰写太空科学幻想小说的作家。他的作品《梦游》描述了人飞渡月球的情景。
在17世纪的太空幻想小说作家中,法国的S.C.德贝尔热拉克最富有想象力。他在《月球旅行》一书中设想了多种推进方法,包括火箭和利用太阳能的喷射推进器。1783年第一个载人气球升空后,人们发现垂直向上的飞行能力是极其有限的。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和寒冷,为人所不能忍受。人们从而懂得了航天与大气层内飞行有质的不同。
此后半个世纪,有关太空旅行的科学幻想作品出现了低潮。19世纪60年代这类作品再度兴起。法国A.艾罗、美国E.E.黑尔、德国K.拉塞维茨和英国H.G.威尔斯等作家所写的太空旅行著作吸引了许多读者,而法国著名作家J.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产生的影响更为广泛。
17世纪以来的科学幻想小说与古代神话传说有根本区别。前者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上合理演绎和设想,虚幻之中寓有合理的思路。它唤起了人们对飞往太空的兴趣,让飞天从神话变为一种可以实现的现实。多级火箭的出现最终将人造卫星、空间站、航天员送往了太空。加加林和阿姆斯特朗,在那个冷战的年代,揭开了走出地球的序幕。
宇宙尺度下的孤独
认知越远,我们越能感受宇宙尺度下,人类探索的孤独。我们所感叹的广袤大地――地球,直径只有1.28万公里,而太阳系的直径是300亿公里,但放在宇宙尺度下,这个庞大的物理天体却又渺小的可怜。光从太阳系的一端到另一段只需要27个小时,只有0.003光年。银河系的直径是10万光年,可视宇宙的直径至少920亿光年……
如此一个巨大的舞台,如果仅有人类是主角,那意义何在?然而,在人类已经进行的探索和观测中,至今仍未找到宇宙文明下的伙伴。
发射于1977年的旅行者号是目前距离地球最为遥远的人造物体。2015年7月14日世界标准时间上午11点49分左右,这艘飞船飞过了已被降格为小行星的冥王星。它拍下一系列冥王星表面的细致而富有情报价值的照片。
当这项任务完成后,旅行者号不做停留,继续向宇宙深处驶去,一去不复返。它携带了一张金唱片,里面记录了人类文明的某些印迹。
如果有一张这样的金唱片落入外星文明的手中,它将成为来自地球的使者。这张唱片记录了54份声音片段,90分钟的音乐,116张照片,还有用55种语言表达的问候。这些信息向发现它的文明宣告,这就是人类。如果地外文明发现了“旅行者号”携带的信息,他们会听到狗叫声、火箭发射的声音,或者这个世界上最好斗的鬣狗的声音。他们可能听到美国土著人吟唱的夜曲,也可能听到巴赫的交响乐。
这么多年过去了,“旅行者号”飞过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当它离家40亿英里后,回头拍摄了一张地球的照片:那只是一个淡蓝色的小圆点,你绝对无法想象自己的一生就是在这个小圆点上度过的。如果“旅行者号”现在再回头看地球,会发现它已经小得看不到了。它到达下一个最近的恒星还需要4万年,而它的能源将在2030年完全耗尽。在那之后,它将无知无觉的孤寂前行。
它已经深入宇宙腹地,来自超大黑洞的宇宙射线不断与它擦身而过。它现在比任何人都孤单。
文学与影像:
文明接触的宇宙想象
对太空的实质探索引发了科幻文学的全面爆发。实际上,当旅行者号带着探索的使命,驶向宇宙深空时,一大批科幻文学和电影便由此诞生。
与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拓展科学所涉及的领域一样,科幻文学这种还算年轻的文学体裁自打诞生起,科幻作家们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它所能涉及的领域。宇宙,太空,这些人类尚未到达的地方一直是一流科幻作家的竞技场。
科幻作品通常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两种,以整个宇宙为背景的科幻作品需要作者具备扎实的物理与天文学知识,因此大多属于“硬科幻”。以知名度而言,以宇宙为背景的科幻作品中最成功的当属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绵延40余年创作的《基地》系列作品,它被评为“史上最佳科幻小说”。《基地》系列小说以银河为幕,读来似乎是一个个侦探科幻小说,又像是一部公路电影,读者们随着主人公的飞船领略银河各处的***治生态。
在《基地》系列作品问世几十年后,又一部气势磅礴的、以整个宇宙为创作对象的科幻巨著《三体》三部曲横空出世,被“粉丝”们称为“大刘”的作者刘慈欣凭此作品直接跻身世界一流科幻作家行列。组成《三体》的三部相互衔接,但各自又***的作品与科幻迷们习惯的西方科幻作品不同,作者的姿态更像是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说书人,将一段宇宙往事娓娓道来,整个宇宙的宏大背景和作者对于基础物理学理论富有想象力的甚至是天马行空般的演绎,可以让读者们激动、兴奋或沉思,作者却显出一种白发渔樵江渚上的从容。
如果按照刘慈欣对于宇宙的理解,那么旅行者号带着人类文明与坐标前往深空探索的行为无异于自杀,他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残酷异于很多科幻作品。比如,在近期游戏大作《无人深空》和次时代众筹游戏《星际公民》中,宇宙文明的接触虽然不是那么温文尔雅,但看起来也并没有超出常规。
但是在《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中,第一个与人类文明接触的三体世界向人类世界发出了这样的回应:“你们是虫子。”
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似乎在宇宙中完全失效,人类科技变得如同儿戏,人类文明该如何自处?当地球危在旦夕,作者构思的宇宙法则却对人类展现出来,这是一种“黑暗森林”式的严酷法则:整个宇宙有如一个黑暗的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既是捕猎者又是猎物。为了保护自己,每个孤立的文明应当尽量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中,因为暴露就意味着灭亡。与地球文明类似,看似强大的三体文明,实际上也是宇宙黑暗森林中的惊弓之鸟。
宇宙级的文明想象是太空歌剧中最让人激动人心的推演。我们究竟是生活在一个善意的宇宙还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宇宙,这或许是未来几亿年后的人类才能看到的***景。于我们而言,即便是能够预知几亿年后的毁灭,今天的探索依旧在证明一个宇宙文明的存在意义。
对于一个超过920亿光年、无数亿年寿命的宇宙而言,人类文明能够留下一句“我来过”,便足够了。
■观点
文明的宿命:
航天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航天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尤肯达之问,每当有人质疑航天事业的时候,赞比亚修女尤肯达总是要被拎出来示众一番。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70年,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Mary Jucunda)给恩斯特・施***林格(Ernst Stuhlinger)博士写了一封信。施***林格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马绍尔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信中,玛丽・尤肯达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施***林格很快给尤肯达修女回了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这张标志性的照片是宇航员威廉・安德斯于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的地面)。他的回信随后由NASA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
具体的回信内容,我在这里不多复述,无非是探索宇宙的行为最终可以引发技术跃进,从而更为科学、先进的解决地球上的诸多问题。
地球太小,宇宙太大。如果将我们世界的诸多问题放到宇宙尺度下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天大的事情也不过如此。比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当人类能够进行星际探索、星际殖民的时候,这些问题还是问题吗?
宇宙太大,人类太小。人生是那么短暂,面对的却是几乎无穷尽的星际间的距离。穷其一生,一个个体又能走多远?穷其一生,一个个体又能知道多少未知?
个体的所有努力都汇聚为一个文明的特质。所有探索的最终意义都要回到文明的本质。文明因认知而存在,全知全能那是神,无知无觉那是物质。在无知与全知之间永远行进,这是所有文明的宿命。
费诺文奇在《天渊》的最后,用一首近乎幼稚的歌来概括宇宙星空对于一个文明的意义:
探索宇宙篇7
大家好!我叫王乐胜。我想,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的愿望吧,那我就说说我的愿望。
我的愿望是长大当一名宇航员。因为宇航员能登上宇宙,能探索出宇宙的奥秘,能知道太空中还有哪些星球。现在我就知道一些星球的名字,比如:地球、月球、太阳、水星、火星、金星……
我想当宇航员还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21课《太阳》和22课《月球之谜》时说,关于太阳和月亮,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我对课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很感兴趣,比如:月球的年龄比地球的大还是小?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的晚还是早?月球上的尘土真的有杀菌作用吗……我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探索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且我要探索出宇宙全部的秘密。我想,这是宇航员应该做的事。另外,我还要为小朋友们写出一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文章,让下一代的小朋友们也对宇宙产生兴趣,也去当宇航员,探索出我们没有发现的秘密,让他们一代传一代。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争取让我的愿望早日变为现实。
探索宇宙篇8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大致过程,特别是几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
2、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
3、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4、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5、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均要搜集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 剪刀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1.导入。
(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上有条河”,谁来说说银河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光年?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人们对宇宙探索的艰辛的历程。(板书课题)
2.了解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情况”的了解。
(1)谈话:大家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事件?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情况。
3、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1)小组内汇报自己所搜集的资料
(2)组长做好纪录,相同的归纳在一起。凡搜集两条的就可得一个优,以此类推,看谁得的优多。
(3)组长先汇报本小组得优的情况,再汇报本小组搜集的资料。
(4)教师作好记载,注意将相同的资料归类。
(5)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说明大家花了很多功夫,也很有收获。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本为我们提供的资料。
(2)学生自学课本上的资料,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资料可以分为几类?
(5)教师谈话: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两类资料,一类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成功事例,包括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另外的事件是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还有2005年10月17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为中国航天事业续写了辉煌。
另外一类是失败的例子,主要有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航天员全部遇难。还有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6)提问:看到这些资料,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再请同学们汇报。
(7)教师谈话:通过这段资料的学习,同学们有很多想法,大家认为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5、整理资料,体会收获。
(1)同学们既搜集了资料,也学习了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目前所了解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可以按时间发生的顺序,也可以按其他自己觉得合理的顺序进行整理。
(2)学生整理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经历是怎样的?
(4)提问: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教师小结。
6、布置任务。
下一节课,我们准备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要求大家带白纸、彩色笔,铅笔、钢笔、剪刀以及自己搜集的资料等。
1.导入。
(1)提问: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谈话:通过学习“艰辛的探索”你有什么想法?
2.办一份小报
(1)谈话:上次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带一些材料,利用我们搜集的资料,以“艰辛的探索”为主题办一份科技小报,下面请组长检查同学们带材料的情况。
(2)提问:怎样才能办好一份小报?
(3)小组讨论
(4)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同组其他同学补充。
(6)教师小结:
办小报首先要确定主题,也就是说小报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然后需要哪些材料,当然大家先搜集了许多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手上的资料确定小报的主题
其次要注意排版,根据手上的资料怎样摆放美观。要搞好版面的设计。
第三粘贴,摆放好了后用胶棒将材料粘上去,材料摆放时可根据版面对材料的要求进行加工,该剪的剪,该裁的裁,最后达到美观。
第四加工,主要是对小报进行美化,可以用彩色笔等美术手段进行加工、美化。
总之,办小报就是要做到主题鲜明,有创意,版面设计新颖,构***美观。
(7)谈话:说一说你准备办一张怎样的小报
3.学生自己办报
(1)学生自己办报,教师巡视。
(2)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展示作品
(1)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选择几张比较好的作品和几幅有特点的作品
(2)谈话:请同学们看这位同学的作品,先让他说一说他的设想。
(3)大家再针对这幅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再分析另外几幅作品。
5.总结交流
(1)谈话:通过办小报这项活动,你有哪些感受?
(2)提问: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继续学习宇宙知识,了解宇宙奥秘。
探索宇宙篇9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称,由于宇宙包含1000亿个星系,而每个星系中又拥有至少数亿颗恒星,所以在如此广阔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不可能是生命进化的唯一场所,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几乎是不容置疑的事情。
如果生命是普遍存在的话,为什么我们探测不到电磁信号?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智慧生命的迹象?足够高等的文明应该能在可观测宇宙的较大范围内被看见。然而,没有任何确切的地外文明的观测证据。
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方法
根据科学家目前所掌握的宇宙观测数据,仅银河系中就拥有很多潜在生命的宜居行星,暗示地外生命极有可能存在,对此科学家也在通过不同方法和渠道寻找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我们可以通过3种不同的方法寻找外星生物。
第一种方法是寻找外星微生物或者死亡后的遗骸。这项调查任务主要集中在火星探索方面,目前美国宇航局已经在火星上部署了好奇号、机遇号火星车,这是目前两台仍然在持续进行观测任务的地面漫游者平台。
第二种方法是探测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比如氧气或者甲烷,同时也可以通过探测生物过程产生的气体来发现地外生命。目前系外行星观测技术已经可以对大气成分进行光谱分析,科学家认为这种方法将在未来20年内取得重大成果。
第三种方法不只是为了寻找地外生命,而是寻找智慧生物,这就需要我们动用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各种宇宙信号在更广的频谱上进行分析。科学家希望能找到外星文明有意或者无意间向宇宙广播的信号。当然发现并确定外星智慧文明的信号是一件非常难的工作,而且成功率很低。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搜寻了近半个世纪,仍然没有发现。
为什么找不到外星人存在的证据?
在过去50年里,不同专业的科学家们动用了各种手段寻找外星生物。考古学家通过考察古生物留下的环境踪迹或工具来寻找古生物迹象;天文学家搜索地外生物的探测器等设备。外星探索者用传统的方式寻找生命证据,如首先寻找有哪个行星有条件培养外星生物;或者干脆寻找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还有一种方式是试***通过一些古老而极端的地球环境还原生命最初模样,以期与宇宙生物进行比较。此外,科学家也在不断发出无线电波信号,从数字到音乐到绘画到流行文化等等,几乎什么都尝试过了,不过,宇宙依然还是静悄悄的。有科学家认为,不是没有外星人,而是交流出了问题。因为它们相隔太遥远,接收者可能无法将这些信息从宇宙背景噪音中区别出来。
寻找外星人的危险
一些科学家认为文明间的沟通是危险的举动。霍金称,大多数外星生物可能都等同于微生物或简单的低级动物,就像在相当长时间内主宰地球的生命形态一样。然而除此之外,并不能排除一小部分外星生物已经进化成了高级智能生命,并对人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霍金相信,与这些外星物种的“星际外交”很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因为一些外星人很可能已经耗尽了他们自己星球的所有资源,沦为了“宇宙游牧民族”。他们可能会不惜一切手段征服他们所能抵达的任何星球并在此殖民,所以这些外星生物很可能不是“宇宙友人”,而是充满掠夺性的“宇宙殖民者”。如果外星人收到人类发出的“联络信号”并按***索骥找到地球,那对人类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
宇宙就像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也许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消灭之。宇宙中可供文明生存的资源有限而不同文明间因为距离限制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表示善意,因此较发达文明倾向于摧毁可能和自己争夺资源的欠发达文明,欠发达文明则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存在以避免攻击。
探索宇宙篇10
宇宙,辽无边际,充满神秘,令人向往。日月星辰,银河璀璨,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奥妙,那样的伟大。
日升日落,月缺月圆,我们在人生的奔跑中已渐渐老去,而抬头望望天际,流星划过,永恒的痕迹划落了人的一生。时间的永恒,人生的短暂,让我们感到自身的渺小,我们只不过是这个宇宙里尘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注定要飘落,归于宇宙。
宇宙现在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是多么地幸运,竟能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的一个小岛上,远眺,然后开始神圣的使命,生活着。
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一个人的生命只不过是永恒无限的宇宙里的一束微弱的星光,微不足道。在无边的无知里,他慢慢地消失,永远地消失了。但是,我所探索的对不应该是宇宙,而应该是我的灵魂。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无所用心;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失去自己;假如我拥有一切,我也只是神圣宇宙里的一颗陨石而已,为宇宙***所吞没。
以我观物,则物我皆无穷无尽;以物观我,则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执着地追求,为生命的色彩插上翅膀,轻舞飞扬。花开花谢,雁去雁来,笑看风云,超越人生。
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