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10篇

课堂实录篇1

关键词:假如;爱;课堂实录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真有礼貌!老师奖励大家看个故事!(课件播放马良用神笔给穷人做好事的录像)

2.看了录像,你发现了什么?

3.对!他画什么就是什么!马良的笔多么神奇啊!我也渴望拥有这样神笔,你们呢?(生:我们也渴望)

4.有一位小诗人她也梦想着拥有这样的神笔,我们来看看她的梦想是什么?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既然是假如,就是写自己想象的事,写自己的愿望。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本页,默读课文,看看小诗人用马良的神笔为谁画了些什么?边读边用你喜欢的方式划出来。(注意马良的神笔是为“谁”画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文。

3.汇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诗人为谁画了些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看板书引导说话。

三、品读诗歌

(一)品读一小节

1.学到这儿,老师就想问这个小诗人为什么要去帮助他们呢?我们来看看他们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课件出示:光秃秃的小树。

2.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树?从哪儿看出它可怜、痛苦?

3.是啊!冬天到了,北风呼啸,小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怎能不让人怜爱?谁能把这份心疼读出来?(边说边课件出示: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指导朗读。

5.大家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句吗?

6.北风中的小树最需要什么?(温暖、太阳)于是小诗人给小树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课件出示。

7.有了太阳的照耀,获得了温暖的小树会怎样成长?此刻,它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这句?谁来快乐地读一读?点评。

8.咱们一起来把快乐送给小树,齐读这句。

(二)品读第二小节

过渡:小作者真是个有心人,那给小鸟画了些什么呢?请看大屏。(课件出示课文插***中的小鸟)自由读读这句话。

1.这是几只什么样的小鸟?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2.它们会哭着说什么?鸟妈妈还没回来,小鸟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边说边课件出示:小鸟待在家时,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是啊!小鸟待在家时,饥肠辘辘,苦苦等待,此刻,它们最需要的是谷料、米饭,谁能读出小鸟的期盼与焦急?点评并指导朗读。

4.小鸟在等待谁?(妈妈)那它们的妈妈去哪儿了?(去遥远的地方)有多远呢?她都飞过哪些地方呢?课件总结:鸟妈妈飞过

( ),飞过( ),飞过( ),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训练学生想象说话。

5.多么辛苦的妈妈呀!请你读出母亲的伟大!自由读,齐读。

6.小诗人为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料,它们的心情怎样?边说边课件出示: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我们带着开心和喜悦再读读这句。

(三)品读第三小节

小诗人把谷粒“画”给了小鸟,把浓浓的爱意传给了小鸟。那她的第三个愿望是什么呢?

1.课件出示:“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请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会怎样生活呢?课件出示练习: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

2.指导朗读。

3.多么不幸的西西呀!课件出示:她只能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她的心情怎样?表情怎样?大家能够有感情地读出小西的心情吗?教师指导朗读。

4.是啊,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却又是幸运的!小诗人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让她重新获得了新生活。请再次展开想象,想一想:获得好腿的西西会怎样生活呢?获得一双好腿的西西可以

( ),可以( ),可以( ),可以( )……

5.多么快乐的西西!课件出示:她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6.指导朗读,男女赛读。

7.课件出示第三小节,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总结,感情读诗

1.现在我们了解小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教师完成板书。请带着对小诗人的赞美,带着这份美好的愿望小组赛读全诗,教师进行指导并点评。

2.背诵。

(五)拓展四小节

1.人人都有这些愿望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第四小节)。(课件出示第四小节。)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生: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2还有很多人、很多事情,他们也会遭遇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帮助。(课件出示世界上需要帮助的***片,配上解说)

3.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学生自由说)

4.那请你拿出手中的神笔,把你的愿望赶快写在第四小节后面。(课件出示第四小节,最后的省略号换成逗号)

5.教师一边巡视一边进行点评。

6.投影展示。

7.总结: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这颗心热情似火,这颗心如同金子一样璀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间永远是春天。

课堂实录篇2

关键词:农村学校;摄像平台;录像课;教育信息化;学科整合

中***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71-02

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学校教学中,多种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堂教学录像就是其中一种,而且运用越来越广泛,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课堂诊断、远程教学、录像课比赛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特别是录像课比赛更是激起了教师们极大的兴趣。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想要参加市、区或部级的教学现场赛,机会是极少,还要通过层层选拔才能参加。通过课堂教学录像课形式参加比赛,无疑增加了许多的机会。要录一节优质的课堂教学录像课,请专业的商业摄影公司或电视台录制,价格为400~1200元一节课,所花的费用难以接受。如果学校花较少的钱,就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那学校何乐而不为呢?

1.课堂教学录像课实现的要素

课堂教学录像课的实现需要许多的要素,一是良好录像环境,包括上课用的教室,教室照明、遮光窗帘、环境卫生、教学所用的桌椅、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摄像所用的设备(摄像机至少2台、三角架、电源连接线材等);二是技术全面的摄影师;三是准备充分的教师和学生。随着新的新媒体技术发展和应用,智能课堂录播系统已经运用于教育行业,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的技术员也少了,甚至一个按键就可以完成整节课的录制工作,但其价格比较贵。如何才能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教师和电教设备),再投入必要的资金建立起符合学校实际的录像环境和速成的摄影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它的解决是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大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符合农村学校实际课堂教学录像课实现的要素

在农村学校实现课堂教学录像课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呢?一是有教室场地,在原有的教室场地进行改造,包括(灯光亮度要足够,分部要均匀,不然摄像出来的效果是暗的,画面质量不好;要有遮光窗帘和隔音较好的窗子;教室卫生环境合理布置一下就好。)二是学校在进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装备了新的桌椅和班级多媒体、电子备课室等设备,可以合理的利用起来。利用电子备课室一台计算机安装上一块采集卡(价格在500~3000元),安装上共享的视频编辑软件就可以进行摄像素材的后期处理,就是一个后期处理平台了。三是部分学校也有了摄像机和三角架,在课堂教学录像课最基本要求有两个机位,一个机位在侧前方,一个机位在侧后方,侧前方的机位主要录制学生的教学活动,侧后方的机位主要录制教师整体教学活动。如果没有摄像机或缺少就得补齐。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的品牌、类型,有磁带机和硬盘机或内存卡机,从学校节约实际情况,投入约6000~10000元就可装备好一台。四是学校有许多教师,可从中选出几个人进行培训,要求是有责任心、有摄影、摄像爱好或基础的、对电脑较为熟悉的教师。有了以上的四点有利条件,学校实施起来就容易多了。

3.如何打造一节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录像课

3.1 学校录像环境,是学校课堂教学录像课成功必要备件。学校要建设录像系统平台,校长要主抓,这是一个要钱要人的工程,没有校长主导其中,很难完成平台建设。要组织信息技术组、电教管理人员和科研组参与建设。建设好录像系统平台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摄像机、三角架、视频采集卡等设备的选购。如选购磁带机要注意是否是高清,尽可能要高清,还要考虑电池的继电能力,时间长。选购是硬盘机或内存卡机,也是尽可能要高清,还要考虑电池的继电能力及硬盘与内存卡容量要大等。二是准备一台配置较高的计算机(内存4GB以上、硬盘1T以上、双核或四核处理器、刻录机),原有的计算机配置不高的也可考虑部分升级。三是把多媒体教室改造,符合录像环境要求,灯光亮度要足够,分部要均匀,要有遮光窗帘和隔音较好的窗子;教室卫生环境合理布置。四是要培训摄像技术和编辑技术人员的问题。学校课堂教学录像要求不很高,刚一开始,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就能摄像和编辑简单课堂教学录像课了,之后再慢慢提高,先会再精。

3.2 学校摄影师的素质培训,是学校课堂教学录像课成功前提。学校摄影师的素质主要有摄像机的使用、拍摄的技术等,如画面构***、各种镜头的选用(全景、中景、特写)、镜头的推、拉、摇、移时机等。还有就是会用一种视频采集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视频大师、EDIUS等。EDIUS是一个比较好用的视频编辑软件,也容易上手。所培训的内容先是基础知识,学一些实用的知识,通过简单培训就能上手的知识。培训的方式也是多种的,可以从网络上观看相关的视频教学,也可以请上级电教部门有这方面知识的摄像人员学习,也要请摄像记者来做培训。同时要求我的教师多学习、多研究,尽快的上手。还要注意把摄像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多看一些优秀教学录像课,把握更多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3 教师课堂教学的充分准备,是课堂教学录像课成功基础。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录像课,首先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课。随着教育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育资源进入课堂,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在转变。如:卫星接收系统、电子备课系统、班级多媒体教育、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等。在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更加紧密。怎样的课堂教学当前关注的课堂?教师课堂又应该准备些什么?除了要做好常规教学内容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3.3.1 制作课件需要注意事项。(1)所用字号大小要合理,尽量使用宋体、黑体、幼圆和楷书等清晰字体。标题和重点词可以加粗或用黑体字。(2)课件文字、背景颜色合理搭配。选用黑色、深蓝等暗色背景,文字用白色、浅黄、浅绿等对比突出的亮色。(3)文字格式要统一。标题、小标题、正文内容、注释等前后字号、字体要一致相同等级的标题在不同的幻灯片中位置要一致。(4)在文本或幻灯片中插入***片时,要把大尺寸的***片用工具缩减到合适的尺寸,也可用幻灯片自带***片压缩功能来压缩***片。使计算机运行更流畅。(5)做好的课件要压缩打包,然后再解压到自己上课用的电脑上。这样就不会因为入径的不同而链接不上。

3.3.2 执教教师上课要注意的形象与教态。(1)执教教师上课着穿大方、颜色搭配合适,女教师化淡妆,男教师头发整齐,避免穿黑、白、红颜色的服装。(2)执教教师讲课应该尽量站在讲台中央。授课语言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努力克服平不好的口头禅。对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应。对于讲错话,或漏某个教学环节,可以把遗漏的环节毫无声息地补上,课后再与编辑人员交流,便于进行裁剪。(3)上课前执教教师应该根据拍摄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把发言好的学生尽量安排在学生机最佳的拍摄位置。教师学生发言时教师不要走到学生面前与摄像机成为一线,使摄像师无法拍摄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画面。(4)学生活动、做作业时执教教师要有目的、有目标地巡视。教师与学生要尽量正面朝向摄像机摄像时才能保障画面主体突出可看性强。

3.3.3 执教教师要把握课堂进度,恰当地运用教学技能。合理地安排讲课时间,把各个环节精确到分钟,顺利完成教学进度。恰当使用讨论、课堂练习、学生演示等教学环节来平衡时间。

4.摄影师、教师及学生良好沟通,是课堂教学录像课成功的关键

4.1 执教教师要及时与摄影师沟通,互通信息。在正式拍摄之前,执教教师要向摄制组成员详细介绍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教学内容、重要教学情节。特别是送去参赛的录像课,执教教师对拍摄、后期剪辑等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参评要求等相关资料,让有他们拍摄时心中有数,后期剪辑时有目标、有重点。

4.2 对前后两台摄像机的要求,两台摄像机不能互相"看见"对方,摄影师要专心拍摄,抓好每一个镜头。两台机子都要对整个课堂进行拍摄,中间不能暂停,方便后期处理。

4.3 对于学生,服装能统一最好,上课、下课和起来回答问题时不要让桌子和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回答问题的时候要站好后再说话,不要有事没事就望着镜头。

5.影像素材后期制作,是课堂教学录像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课堂录像的后期剪辑工作不像制作新闻那么繁杂。简单的剪辑只要把两台摄像机拍摄的素材采集出来,并把素材导入编辑软件的两条编辑轨道上,把主拍教师的素材放到主轨道,主拍摄学生的素材放到优先轨道中,通过素材声音使两条轨道素材同步,然后再对素材的局部进行"割舍"和"插入"。一般在拍摄中会在规定时间长度外略微增加一些长度,不能太长,太长了影响剪辑。然后对课堂教学录像在两个轨道间进行一些取舍,将那些繁琐、拖沓、重复的内容加以精简,对一些同一动作的内容(如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等)通过镜头的转换来删除中间不必要的过程,使整片达到规定的长度。对于课堂录像课国家教委也出台一些规范,规范如下:

国家教委1990年的《电教教材编制要求与技术质量试行标准》,教学录像带内容的安排必须符合以下次序:(1)在录像带的开头需录制60秒钟的彩条信号。(2)彩条信号后再录制10秒钟的黑底(场)信号。(3)片头(一般少于30秒)。(4)教学内容。(5)片尾。(6)彩条(10~40秒)。以上要求,视频剪辑软件已经很容易地作出这些效果,有的软件已经集成有了,只要调用就可以。拍摄课堂课录像时,有些教师面对摄像机时会很紧张,遗漏了某些教学环节,从而影响课堂录像的整体效果,要在课后进行补拍,以便在后期制作需要时插入。编辑要保证各镜头间的连贯与自然。在实际编辑过程中,有一款软件(EDIUS)较好用。它是易学、功能强大的视频处理软件。在整体课堂录像剪辑时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和流畅,注意人物行动的方向及彼此间的空间关系,要让观众感到所有的画面都是一气呵成的。

以上陈述,有的是笔者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和长期从事的录像课拍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有的是从他人的优质录像课中悟出的,有的则是借助他人的一些经验而谈的。希望能对想建设农村学校简易课堂录像平台的学校有所启发,对向往通过课堂录像课来体现自己的教师们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夏玉宏《浅谈示范课教学录像片编辑的技巧》

[2] 武佳宁《把握摄像技巧提高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水平》

课堂实录篇3

老舍的猫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1.师: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生: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这是一个总起句,问:总起句有什么作用?

生:总起句有什么作用是后面的内容(1-3)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师:学习第一部分的第一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语。

生:老实—贪玩—尽职

师:猫的哪些做法表现出它的老实、贪玩、尽职呢?如: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

生:说它老实吧。。。。。。

师:读这个句子体会猫的老实

生: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

师:读这个句子体会贪玩并用任凭。。。。。也。。。。。。造句

生:可是它听到。。。。。

师:读句子体会猫的尽职并用非不。。。。。。可。。。。。造句

师轻读课文讨论: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老舍的猫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1.小组学习第2自然段

师;指名一人读,其他同学画出表现猫性格古怪的的词语

生:性格特点: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师:可文是这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呢?

生: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生: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这里的几朵小梅花指的是什么?

生:猫的脚印

师:为什么将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这样的心情?

生:作者将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从叫声这个方面作者是怎样写猫的温柔可亲的呢?

生:丰富多腔的叫唤

生:给自己解闷

师: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

师: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师:单调的猫叫声,在作制看来又是那般的悦耳动听,有谁能即兴表演一下吗?

生:表演 喵。。。。。。师:将来你能成为一个艺术天才

师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

生: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师:用无论。。。。。。也。。。。。。。造句

师:猫在高兴时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让我们了解了它性格古怪,有时温柔可亲、有时一声不出,作者同过具体的事例,把这些特点写的很细致、真切,可家你它对小猫的亲近与喜爱。

师: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胆小"与"勇猛"。

师: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

生: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师:女生读胆小男生读勇猛

师:我们刚学完了大猫的性格古怪。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小猫的淘气可爱吧。

师: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一想句子的意思

生: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师:这个总起句有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把第一部分的内容与第二部分的内容连接起来,并可以看出接下来是写什么的)

师:这句话哪个词是最重要的?

生:这个更字把小猫的性格与大猫的性格相比,说明大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达了作爱猫更爱小猫。

师:除了这个更字体现老舍对猫的喜爱,还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对小猫的喜爱呢?

生:淘气,顽皮(把小猫当成孩子写)生:决不会,老舍是喜欢猫的,可淘气的小猫把花搞得枝折花落,他却不生气发而觉得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师:那些句子是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呢?

生:一根鸡毛。。。。。

师:齐读课文,共同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猫

师:想小猫的世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

如何你是一只(

)的小猫,它高兴或是不高兴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语言或想法呢?你能演给大家看看吗?

我是一只老实的小猫……我是一只胆小的小猫…… 我是一只……的小猫……

师:体会主人的心情

看到这群可爱的小猫你有怎样的感情呢?说给大家听听。我们的老舍先生和你们一样,面对这些充满灵性的小爱伙,心中有说不出的喜爱之情,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小猫的形像才能跃然纸上。我们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周围有那么多可爱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再次有感情朗读一遍全文。

师:总结: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淘气,简直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猫气可爱展现在我们面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尽职

大猫性格古怪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看过“老舍的猫课堂实录”的人还看了:

1.老舍猫的教案

2.老舍猫读书笔记

课堂实录篇4

【教材分析】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运动现象的重要的数学模型,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紧紧扣住三角函数定义这个宝贵的源泉,自然导出三角函数线、定义域、符号判断、值域、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像和性质等.

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决定了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中重要的一课.本节课将是三角函数定义的运用的起始课,也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受教班级是个理科班,学生比较活跃,学生总体平均水平在中考录取线上30分左右,基础薄弱,整体属于中下等水平.学生已经学过“任意角”一课时,“弧度制”一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一课时,对三角函数这一内容初窥门径.在另一位老师的带领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已经借助单位圆等知识,生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进行了简单的求值.

【教学目标】运用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结合单位圆,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两种简单运用,学习数形结合、类比归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1.初步体会从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角度,借助单位圆,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并会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2.自主运用:从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角度,借助单位圆,理解并掌握各象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符号.

【学习重点】两个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用形成过程中,***形运用――单位圆,代数式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

【学习难点】接受函数思想,在数学结合、归纳类比数学思维方法的有效使用下,推出各象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符号和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上节课中,新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并且运用定义导出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本节课,我们将要继续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复习引入、回想再认

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如何定义的呢?

(2)此定义中要素有哪些?

(3)该比例式与终边在单位圆中的位置有关吗?

同学们回答得简明扼要,说明上节课学习得颇有心得.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一条终边在单位圆中究竟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课件显示8种***形)

(2)一条终边可以表示多少个角?

(3)如果把刚才复习的两个知识点,也就是终边和任意角三角函数串联起来,可能得到什么样的命题呢?大家可以自由讨论,试试看.

生(众):窃窃私语,不确定中……

师:其实这是两个旧知识:终边相同的角和三角函数的定义相结合,所产生了的2个新问题,即: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和各象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符号,这就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探究(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吗?

1.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单位互相讨论,拟定解决此问题的计划,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并清楚地表达出来.开始!

2.全班反馈

生:直接画***,看***,看坐标.

师:领会到了单位圆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在这里将发挥作用.但表达得语言够简约的,能意会的同学举手.(寥寥几个而已)

师:有没有更具体点的操作.

生: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各个击破.

师:好的.这是个大概方针.同意的同学举手.(大部分举手)有没有补充办法?

生:文字表达,换成数学符号表达.

师:基本可以解决问题了.

3.汇总

(1)理解问题

师:终边相同的角,即:α与α+2kπ终边相同.那么,此问题转化为sinα与sin(α+2kπ)是否相等?

生(众):cosα与cos(α+2kπ)是否相等?tanα与tan(α+2kπ)是否相等?

(2)分解问题

师:首先研究:sinα与sin(α+2kπ)是否相等?想一想,三角函数的定义.

生:在单位圆中,终边交单位圆的交点坐标P(x,y),则sinα=y.

师:那么,我们的问题转化为求什么?

生:角α与角α+2kπ的坐标是否相等,单位圆中的坐标.

师:补充得很完整了.角α+2kπ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是?

生(众):与角α的交在同一点P(x,y).

师:也就是说,sin(α+2kπ)=y.

结论:终边相同的角的正弦值相等.即:sin(α+2kπ)=sinα.

师:回忆本次成功推理的过程.

生(众):终边相同 坐标相同 同一函数值相同

(3)类比

师:请同学们思考cosα与cos(α+2kπ)是否相等?tanα与tan(α+2kπ)是否相等?

生:角α与角α+2kπ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都是P(x,y),所以cos(α+2kπ)=cosα=x.

生:tan(α+2kπ)=tanα=yx.

(4)归纳

通过以上分析,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由此得到一组公式,称作公式一(公式一的符号表达):

sin(α+2kπ)=sinα,cos(α+2kπ)=cosα,

tan(α+2kπ)=tanα (k∈Z).

下面请同学们写出公式一的角度制写法,熟悉公式的两种写法.

(5)公式一的固化练习

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共同努力得到了公式一.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熟悉运用过程..

例1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①cos9π4②tan(-11π6)

师(分析、板书):①cos9π4=cos(2π+π4)=cosπ4=22.

②tan(-11π6)=tan(-2π+π6)=tanπ6=33.

例2化简下列各式:

①sin(-1395°)cos1110°+cos(-1020°)sin750°;

②sin(-11π6)+cos12π5・tan4π.

师: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练习本上完成.师生共同批改板演.教师对板演情况给予评价.

(6)小结

师:这两道题目分别是角度制和弧度制的写法,大家通过练习对公式一有了更熟悉的了解.注意观察以上几道题目,想一想,公式一的作用是什么?

生(讨论):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到2π(或0°到360°)角的三角函数值.简而言之:大角化小角.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来同学们学习得心应手.下面这个任务我就放心地完全交给大家执行了.

探究(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α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sinαcosαtanα1.执行任务

师:请同学们以同桌两人为单位,讨论并完成以上表格.教室里热火朝天的讨论中……

2.反馈汇总

师:请同学描述一下你是如何得到结论的?

生:由sinα=y,所以一、二象限是正的,三、四象限是负的.

生:角α与单位圆交点坐标(x,y),由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得,cosα=x,所以第一、四象限是正的,第二、三象限是负的.

生:单位圆中,tanα=yx,第一象限x正y正tanα正,第二象限x负y正tanα负,第三象限x负y负tanα,正第四象限x正y负tanα负.

生:还可以从象限看.第一象限全是正的,第二象限只有正弦正其他负,第三象限正切正其他负,第四象限余弦正其他负.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我们一起从两方面总结:根据定义,想象坐标位置.

(1)单独看:sinα上正下负,cosα左负右正,tanα奇正偶负.

(2)联合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综合练习,发展思维能力

师:请同学们***完成,汇报一下你的成果,并说明理由

例3判断符号:

①sin340°・cos265°;②sin4・tan(-23π4).

课堂整理

我们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请同学们现在放轻松,回忆并感受一下,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教师提问检查并强调:

1.你是如何记忆公式一?其作用是什么?(根据定义,……将角转化到0°到360°)

2.你是如何记忆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值的符号?(根据定义,想象坐标位置……)

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45分钟课时作业》第3课

2.认真阅读教材第17页《三角学与天文学》一文,了解三角学的起源与发展,认识几位数学家,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对数学做出的贡献.特别学习他们对科学的执着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

【教学反思】

课堂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

本节课的主旋律就是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寻找真相.基于学情和理念指引,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和老师们的点评,以下问题值得我的关注和完善:(1)面对真实的认知起点,营造和谐轻松的上课氛围;由于连上两节课,因此本节课伊始,便指出本节课将承接上节课定义的运用,仍是一节定义的运用课.在简单有效的复习后,明确指出本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目的就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疲惫感.紧接着,让学生自己思考,两个旧知识产生的碰撞,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并为探索学习阶段的解决问题在方法上指明方向.在探究新知环节,我极力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从小处着手切入点,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思维状况.熟练运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形语言三者间的转化,方便解题.培养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明明白白读题,清清楚楚表达.多次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消除学生面对新问题时的心理上的紧张感和无助感,帮助学生向***自主过渡.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浙江省深化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和持久性,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虑到受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为防止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本节课是由学生半自主学习过渡到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性,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探究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探究二时,才完全交给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得到结论.然后老师帮助学生将过程和结论表述精致,这个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自动将使用单位圆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提到使用的前台,充分体会到了单位圆的优越性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作用.也借此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直观性和转化与化归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抽丝剥茧、由繁化简的作用.

(3)学会等待,善用等待.

回顾以往教学,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不到三秒钟,就要学生回答,若两三个学生都无法回答,老师就会自问自答.考试和作业中,讲过好几遍的题目,学生还是做错.

纵观历史长河,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因为学会了等待,才有其千秋功业.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学会了等待,才会灭吴;诸葛亮学会了等待,才会有“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俞伯牙在几十年学艺中学会等待知音,于是有了钟子期的出现,有了《高山流水》的绝唱.

课堂实录篇5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作者:邵长喜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22

学情分析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生:因为大山里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大海是这样广阔,我想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师: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 生(齐):喜欢! 师:为什么? 生:诗歌句子短,读起来比较上口 生:诗歌有感情,能打动人。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师:同学们预习生字了吗? 生(齐):预习了! 师:谁来朗读生字?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出示课件并点名朗读生字词 生: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凝成níng诱惑yòu 喧腾xuān扎下zān漫湿màn一瞬shǜn间 师:有没有错误? 生(部分):扎下,不该读zā应该读zhā 师:这是个多音字,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请大家到课文中把这个词找出来,并把整个诗句读出来。 生:诗句是“一颗从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有的学生读zhā,有的读学生读zā) 师:到底应读zhā还是zā?为什么? 教师用眼睛搜寻并暗示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立即有个学生拿出字典来查,教师点头表示赞许,更多的学生纷纷拿出字典来查,不一会儿,就查到举手了。 生: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在诗中应读zhā而不d,“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 师:对,应读zha。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生放声齐读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凝神听朗读,受到感染,教师读完,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大家为什么鼓掌咽? 生(齐):老师读得好! 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 得好,大家喜欢读,是不是? 生(齐):是! 师:那么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 生(齐):好! 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 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有的点头说“好”,有的摇头。教师请摇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 生:该重读的没重读。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读的遍数少了。 生:因为是齐读,所以难度较大。一个同学读快了,大家都跟着全读快了,就没有感情了。 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来。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教师在“山”下写“困难”在“海”下写“信念” 师: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 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实现理想的愿望。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师: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讨论进行约六、七分钟。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 生(齐):好了! 师: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一起交流、讨论,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生争相举手 生:“山那边的山啁,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师:怎么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 生:因为上一句诗人说“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从“终于”这个词可见爬上山顶费了很大力气,花了不少时间。 师: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 生: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师:对,这正是诗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的时候,看见美丽的花也像在流泪一样。你能读出这种感情么? 学生有感情朗读前后共五句诗。 师: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会怎么想? 生:怨恨妈妈。 师:怨恨?“妈妈,那个海呢?”(师故意带着怨恨的口吻朗读) 生:不……不是怨恨,是带点怨意,有些埋怨吧。 生:我认为主要是疑惑不解,因为妈妈一般不会欺骗自己的孩子,“我”没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问妈妈。 生:说明“我”失败之后仍不灰心,继续寻找、追求。 师:对,怨恨比怨意或埋怨的词义重多了,用在这里显然不太恰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得体。在这里主要是失败之后仍不灰心,继续寻找、追求。你用这种心情把这句诗读一下好吗? 生朗读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下深根? 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立即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开始都面有疑惑,过了一会儿有一两个同学举手。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 师:问题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唯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做到。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生很多举手,全班齐读。 师:读得不错,“飘”和“扎”都作了重音处理,同学们的语言的感悟力非常好啊。一定还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吧? 生:我觉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量词用得特别好。 师:请你说说是哪三个量词,好在哪里? 生:“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生: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不要企***一举成功,要能承受住失败和挫折。 生: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师:说得好不好? 生(齐):好!(学生一起鼓掌!) 请你把这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重音把握不准 师:还有谁来读读?注意重音。 又一名学生起来朗读,强调了两个“又”字。 师:好,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的奋斗。 师:为什么说“枯干的心灵”? 生:说明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润“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不再枯干,而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师:朗读这句是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读试试。 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生:我最喜欢最后那儿句“是的!人们叼,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是多么兴奋、惊喜啊!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有感情齐声朗读,但仍有些放不开 师: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 生(齐):有! 师:不够洪亮!有没有?(师加大音量) 生(又齐声响亮):有! 师:好,就用这样的声调和喜悦来读。 生齐声朗读,有进步,但仍没有读出高潮 师:这遍读得怎么样? 生有的点头,叫好:有的摇头。师点名叫摇头同学 生:最后一句的语调应该上昂很高。 师请这名学生示范朗读,读得很好,师生共同模仿。全班再次慷慨激昂的放声朗读。 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师当堂示范背诵,不少学生能够背诵,然后全班有感情背诵。 师:开始同学们朗读,自己觉得不够理想,现在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再把全诗朗读一遍,相信大家一定大有进步! 在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生:记得在五年纪的时候,我爱上了游泳,可是就是基本的脚法怎么学都学不会,每次练习比赛我都落在最后,我想是不是我就这点能力?在我一次又一次流下眼泪之后,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攀过这座山。我开始了自己安排的特训,别人练两小时我练四小时,别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的汗水占了游泳池的三分之一,这段艰苦而有意义的训练,让我一步步爬上了山顶,我坚持了六个月,终于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还被少体校的游泳队选去,读了这首诗就让我想起自己这段经历,我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海,这是我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想到这次难忘的游泳经验。 生:“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最喜欢这句话,因为我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那时一年以前吧,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与舞伴参加了“全国少年拉丁舞锦标赛”。来到赛场上,看到硕大的赛场,台下坐满了人,我紧张极了,快透不过气来。比赛开始了,轮到我独舞时,刹那间,脑子里一片空白。跳得一塌糊涂,在预赛中我居然连前十六名都没有拿到,回到宾馆后,我哭得非常伤心。老师和舞伴都来安慰我,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比赛拿到前三名。在这一年中,我刻苦训练,从最基本的—卜叉下腰到组合中的花步,每天不知要练上几千遍几万遍。每周二十个小时的训练使我疲惫不堪,而每次在我失去信心,激励我的总是那硕大的舞台,灿烂的奖牌。一年后,我又回到当初那个赛场上,比赛中我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水平,终于一年的酸、甜、苦、辣、痛没有白费,我取得了亚***的好成绩,虽然离冠***还有一步之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一定能看到大海的! 师:在遇到困难时,理想能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形容赛场的宽大,用“硕大”是不是值得商榷一下?还有其他的经历吗? 生:我要讲的是半年前,我上六年级时,马上就要开青岛市小学生运动会了,我苦练了三年跳高,只看这次运动会的成绩了。不知是不是由于心理上的压力,我在技术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跳高时助跑和起跳不能协调,我的成绩也因此大打折扣!一向活泼开朗的我显得很忧郁,这样一座大山我能战胜他吗?“当然!”生性好强的我怎能这样屈服!三年来我的成绩一直很优秀,怎能在这一次关键的比赛中,给学校抹黑,让老师失望呢?一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我整天苦思冥想,可是响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在一瞬间开了窍:我做对了!激动的我马上抓住要领,又接连跳了好几次,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此时,我好像已站在了这座山的半山腰,另一半的路程就看我的最后发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跳的1米56的成绩已达到了国家女子跳高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要战胜“山”那样的困难,需要多么大的努力,多么坚定的信念,当看到海的那一刻,又是多么激动,多么欣慰。这一次,让我更深的认识了自己,我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那么我就是最伟大的!伴随我的将永远会是山那边的大海! 师: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 生:能不能战胜自己! 师:对!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我们继续听听同学们的人生经历。 生:我很喜好书法,在我刚开始学写书法的时候,我的笔总是不听我的使唤,老师在班里举行了一次书法比赛,所有同学的家长都来观看这次比赛,而我是这次比赛的最后一名,丢尽了脸。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比赛中夺得第一名。我还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比别人多用两三倍的时间来写书法,而且写一遍要有一遍的提高,就这样,我每天都在努力,终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赛中如愿以偿取得了第一名。现在,我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奖,最好的一个就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就是这样翻过一座座大山,我终于看见了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现在这件事一次次激励着我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难,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翻过那阻挡你实现理想的山,就一定能看见大海,那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师:困难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如果这位同学满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认为那样就是看见了大海,他会怎么样?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国一等奖。 师:对!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声答:有!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的心灵投入的齐诵最后几句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去成长!全体师生一起饱含激情地背诵最后几句诗。 师:今天的作业练习,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儿,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困难) 海 (理想) 点评 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读教学课,整个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由“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三大教学板块组成,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读的内化要求,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语感。另外,教师教好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总的看来,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研究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语言亲和力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我们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比较好的借鉴。

课堂实录篇6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46-02

【课堂实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则――

生(齐):寓言。

师: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些寓言,谁说一说?

生1:《狐假虎威》。

生2:《自相矛盾》。

生3:《亡羊补牢》。

生4:《守株待兔》。

……

(出示课件:寓言故事)

师:今天老师又要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则寓言,请同学们说说,学习寓言要注意掌握什么?

生1:熟读课文。

生2: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

生3:知道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4:从中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5:把弄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

师:现在让我们进入学习课文的第一步――

生: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我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能说说课文的生字新词有哪些,以及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寓、则、宋、焦、疲、勃、闷、枯等是本课的生字。

生2:焦急、纳闷、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等是需要我们理解的词语。

生3:这则寓言讲了一个宋国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师出示生字、新词,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领悟道理

师:你们都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吗?(出示词语)

生1:“焦急”的意思是非常着急。

生2:“筋疲力尽”的意思是很累,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生3:“巴望”的意思是非常渴望。

生4:“纳闷”的意思是弄不明白。

师:这些词语在文中都是形容谁的?

生:农夫。

师:你觉得农夫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农夫拔禾苗的画面)

生:太笨了。

师:农夫笨在哪里?

生1:他自作聪明。

生2:禾苗拔了会死的。

生3:禾苗会自己长,为什么要拔啊?

生4:他怎么那么急啊。

……

师:禾苗生长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违背这个规律吗?

生1:不可以。

生2:老师,我知道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出示句子:“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勇于探索

师:同学们,学完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这个农夫真的有那么笨吗?

生2:他在拔禾苗的时候,旁边没有人看到吗?

生3:他为什么不事先跟他儿子商量呢?

师:同学们谁能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巡视,生答)

生4:老师,文中说禾苗第二天就全部枯死了,禾苗不应该死得那么快啊。有一次,我家的花被连根拔起,第三天才枯,但也还没有死呢。(许多学生纷纷赞同)

生5:这篇文章有点夸张了。

生6:课文只是说拔高了一大截,没有说全部拔起来。

生7:不相信能那么快就枯死了。

生8:写文章的作者没有种过地吧?

四、提炼方法,总结延伸

师:假如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没有全部枯死,回家后会对他父亲说些什么?同学们可展开想象分角色说一说。

生1(父亲):儿啊,你看这招挺灵吧,禾苗都长那么高了。

生2(儿子):爹,你去看看禾苗吧,它们都快枯死了!

生1:不可能,你骗我。

生2:你真笨,禾苗会自己长的,以后我来教你怎样种地。

生1:要你教吗?我都那么老了!

师:这段对话太精彩了!同学们再想一想,故事的结局会怎样?这对父子今年、明年或者以后会怎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书室或上网多搜查几则寓言,然后把主要内容写出来,摘抄在好词好句的本子上,还可以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教学评析】

这堂课摒弃以往的教学形式,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把握住了新课标理念的精髓,落实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理念。

1.贯穿“先学后教,顺而导学”的教学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整体感知”还是让学生“汇报”“质疑”“练习说话”,教师都采取了先让学生自学,边学边说,边画边批注,再根据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教师不断点拨、归纳、提炼、总结,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习得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长。

2.强化口语训练,丰富学生情感

教学中,教师多次引导学生贴近课文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从自己汇报学习所得、对文本的质疑,到“父亲”与“儿子”的深情对话,学生的情感之门被一层一层打开,直到激情喷涌,出口成章。短短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把课文的基础知识扎实地学到手,还能对质疑之处进行合理地延伸,这无疑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不断地提高。

3.技艺精湛,智趣横生

课堂实录篇7

关键词:诗词教学;梦江南;课堂实录;思考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10分分值的江苏高考古诗词鉴赏全省均分仅3.39分,如此低的得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古诗词教学效率的低下。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教学功利化和文本解读能力薄弱,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不浓,教学中师生对古诗词整体感知缺失、教师缺乏古诗词情境创设……本人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温庭筠的《梦江南》(千万恨),听完后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思考。

一、导入环节

师:喜不喜欢诗?生:不喜欢。师:为什么?生:难!读不懂!师:诗歌真的有想象的那么难吗?我们不妨来解读一首2012年高考短词温庭筠的《梦江南》。

二、整体感知

(生读词)师:读得怎样?生:太快了,太平淡了。师:为什么?生:读诗要依据诗歌情感。师(微笑):诗歌最浓烈的情感是什么?生:恨。师:“恨”的程度怎样?生:“恨”多、重。故应读得低沉、缓慢一些,一些表示“恨”程度的词,比如“千万”“天涯”应强调一下。师:(赞许)你善于抓住情感与诵读之间的关系,那你范读一下。(生掌声,师范读,生齐读)

三、品味“恨”意

师:“恨”在诗歌中体现得很明显,恨什么?生:诗人因思乡而怅恨。师:从哪里得出此论?生:从词牌《梦江南》看出来的。(此话一出,全班哗然)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不同意。因为词牌不等同于词的题目,词牌规定词的曲调,而词的题目往往与词的内容紧密相关。师:(鼓励)能举些例子吗?生(全班学生一起补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师:很好,同学们能将教材与新诗知识打通,做到了知识的迁移。生:还有问题,词主人公在很多词中不完全等同于词人本身。比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明显是“男子作闺音”,欧阳修《蝶恋花》亦如此。师:再次解释词牌和抒情主人公,并追问:再读诗歌,你觉得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生各抒己见,师点评,全班比较一致地认为是思妇。)生:从关键字词句中看出来。生:从词的意象中看出来。生:依据知人论世方法探究。生:根据积累,联系词人同一词牌名的作品《梦江南》(其二)探究(以上具体分析省略)(最精彩之处是对“摇曳碧云斜”的理解。)生:“碧云摇曳”是指天上的云飘荡,暗示女主人公内心的不宁。

师(微笑):你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并联系女主人公的处境,品味其内心情感,说得好。那“碧云”为什么指天上的云呢?生:碧云是古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我们学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也学过“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生:我们还学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与“碧云”似乎都染上了悲伤之情。师:看来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碧云”往往与悲伤联系在一起。还有哪些景能暗示女主人公的心情?生:“碧云斜”暗示时间是傍晚,表明女子心情的低沉。师(赞许):同学们能联系所学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表明同学们诗歌鉴赏能力水平不错。生:老师,我觉得“碧云”指女子的发饰,“碧云斜”指女子头斜歪着,一幅因思念而心神不宁的样子。师(鼓励):你的见解真的是一鸣惊人啊,估计高考命题者都没有想到这一点,说明我们同学敢想!

四、总结与扩展

总结:古诗词鉴赏的整体感知离不开上述几点方法,但具体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诗词整体的感知上。扩展:比较温庭筠两首《梦江南》,探究闺怨诗的独特意象。

五、练习巩固

这节课师生互动性强,老师用自己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逐步揭开诗词的神秘面纱,最终解决命题者设置的问题。这节课,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如下启示。

(1)教师要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偏重技巧来应付考试的教学,充满急功近利的味道,对学生思考力、领悟力、学习兴趣是戕害。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摒弃功利,学会等待学生的成长。从古诗词专业教学的角度,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诗歌解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途径。教师提高自己诗歌解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读书。不仅要读古诗词、诗歌评论、文学理论,还要涉猎其他书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该课堂实录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意象、典故、知人论世、表达技巧、情感各个方面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教学语言亲切,表情柔和,反映了教师基本功的扎实。

(2)以诵读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当前古诗词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为主,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主要是师生对话,很多时候对话流于形式,学生活动的单一也蚕食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诵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自我存在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学生的课堂表现时间和机会得到了保证。同时,“诵读者将文本转化为有声话语的过程是一种探究”。

上述课堂实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包括学生个体、老师个体、学生集体的诵读,整体上感知诗歌的“恨”意。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课堂活动方式得以丰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增强。

(3)辩证地对待古诗词的整体感知教学。古诗词教学中知识点分解式的教学方式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意境,因此整体感知对于诗歌教学尤为重要。但“整体感知(把握)”“与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除非那些字词等是‘非关紧要’(朱熹语)”。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整体观照的前提下处理好古诗词教学中关系诗歌主旨情感的字、词、句等。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必须建立在对教学现状的理性分析的前提上,这样相关的教学建议的实施才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肖培东.精彩是怎样“扎”成的[J].语文学习,2013(5).

课堂实录篇8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及蕴含的哲理。

一、切入背景,导入新课

师:在明媚的春光里,有这样一天,满朝文武可以脱下官袍,集体休假;青年男女可以不受礼教的约束,荡秋千、放风筝,对歌抒怀,爱我所爱;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们到野外郊游踏青。也正是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这一天,在美丽的兰亭溪畔,一场盛大的聚会开始了。在这场聚会结束之时,一个人用他遒劲有力的大笔书记录下这一幕,千古流芳!这场集会被称之为--兰亭集会,这个人正是--王羲之。

二、感受书法,由字及文

师:王羲之书法被称之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这就是其代表作《兰亭集序》(幻灯片显示),其中二十个"之"风神各异,充满生命的灵动(幻灯片显示)。与书法交相辉映的,还有其浸润人心的文字。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羲之的心灵世界--《兰亭集序》。

三、预习检测,掌握字词

(幻灯片显示)生齐读字音,单人提问,解释字义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老师来读第一段,找两位同学分别读二三段,其他同学思考:1、用一句话概括出作者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2、它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感受?请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主要情感的一个字来概括。(指定学生,师生分别朗诵)

师:两位同学朗诵的非常好!请问:作者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生:兰亭集会的盛况。

师:它给作者带来的感受呢?

生:第一段写兰亭盛况,情感是乐;第二段抒发人生感慨,情感是痛;第三段交代了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情感是悲。

师:很好(板书:乐、悲、痛)

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集会,能引发作者如此丰富的情感变化。

五、对比感知,作者之乐与痛

师:大家齐读第一段,用文中原话找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天气、环境、活动和感受。

生(齐读,回答):时间:暮春之初;地点:兰亭;事由:修禊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感受: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师:好,大家找的比较准确,但在回答感受的时候,老师有点不同意见。在"信可乐也"之前有一个词语"所以",请问"所以"是什么意思?

生:用来。

师:很好,用来是表示目的的,这个词语前后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是集会内容的描写,后面是感受。

师:好!那我们先看"所以"之前的内容,有哪些是让人感到快乐的呢?

生1:时间好,春光明媚;景物也很美,有山、水、竹。

生2:活动高雅,喝酒尽兴,吟诗作对。

生3:天气好,天公作美。

生4:参加聚会的人也很好,都是文人雅士。

师:是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加上贤主、嘉宾,这个三月三,美到了极致。在微醉的春风里,王羲之与天地相融,书写下千古传奇!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读第一段。女生读,男生倾听。(女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么美的时刻,作者为何而痛呢?自由阅读第二段,找出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分组讨论,作者为何而痛。(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1:"向之所欣"句体现了作者痛的原因。这就话说作者以前感到快乐的事情已经变为陈迹,为快乐消逝而痛;何况人生的长短听凭造化,生命终要终结,为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而痛。

师:很好,老师追问一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快乐短暂。

师:从哪里看到的?

生:俯仰之间,说明时间短暂。

师:不错,说明痛的原因是欢乐易逝,生命短暂。还有没有其他的句子来说明痛的原因?

小组2:由"欣于所欲"句可以看出,也是说欢乐易逝,因为只能"暂得于己"。

师:单纯说欢乐易逝吗?作者说"感慨系之",感慨是随着什么而来的?

生:情随事迁。

师:对,兰亭集会是愉快的,但正是其盛大,难以再有,所以十年、二十年之后,再回忆这美好时光,难免会在无限回味的同时,悲慨岁月无情,美好易逝。(板书:逝)大家注意文中有一个"况"字,它与前面的句子是什么关系?

生:递进关系。

师:作者想强调的痛的原因是什么?

生:"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就是说人生太短暂。

师:很好。所以,作者后面才会发出感慨"死生亦大矣。"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圆满的团聚终将离散,再坚强的生命终将死亡。现实,像铁一样生冷,摆在了王羲之的面前。男生读第二段,女生倾听。(男生齐读第二段)

六、深入感知,作者之悲

师:这种生死之痛,是王羲之一人一时之痛吗?

生:不是。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第三段。

师:但第三段作者没用"痛"字,而是--

生:是"悲"字

师:同学们齐读第三段,用文中原话回答:1、平时,我们说"悲痛",悲与痛是一个意思,在本文中,悲与痛有什么区别?悲是否比痛程度更深呢?2、王羲之如何看待生与死?

师:哪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文中的"痛"是说王羲之自己,"悲"是说很多人共同的感受,"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看今人,与今人看古人一样,程度上更深一层。

师:很好。历代文人骚客也都曾在他们的文字中表露过这种被叹,你能想到哪些诗句?

生1: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生2:李白也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生3:《赤壁赋》中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生4:还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师:不错!在这一段,王羲之将一人一时之悲引申到千古同悲,程度更深。但面对无法回避的生死大事,王羲之是怎么看待的呢?用文中原话来回答。

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这里,作者认为生与死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

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治极为严酷、社会十分动荡的年代,士大夫逃避现实,不务实际,认为生与死是一样的,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但是,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也有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人,他还活着。"人,只有懂得生死的不同,才懂得珍爱生命。

七:后之览者,有感斯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悲叹,但悲叹不等于悲观。作者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为"后之览者",品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话说呢?

生1:我们无法掌握生与死,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价值的事情。

生2:我觉得王羲之很伟大,他虽然感慨人无法掌握生死,但是却用自己的人生给我们做出了如何生的榜样,他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课堂实录篇9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具体探讨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基本特征,认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

2.明确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内容。

3.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和顺应变动性。

4.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1.归纳和阐述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特征,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能力,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追寻温州的传统文化足迹中,感受温州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延续,结合温州传统文化具体事例体会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并把理论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追寻温州的传统文化足迹”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关注、参与文化生活;感悟温州的悠久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热爱家乡,主动自觉做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特征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特定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知识在合作交流中生成。

2.合作探究法:利用小组合作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实现信息交流,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对观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

二、课堂实录

【导入设计】回忆童谣

播放温州童谣视频《送松糕》:松糕松糕,高又高,我请阿叔吃松糕。松糕厚,送娘舅,松糕薄,有棱角,松糕实,迎大佛,松糕松,送舅公,松糕烫,务好藏,松糕冷,务好打,松糕烂,送阿大,松糕燥,拜镬灶……

师:大约早在五、六千年前,散居于海中的瓯人,便开始在温州这块土地上定居生活。温州先民在极为困苦的条件下,繁衍生息,掀开了瓯越历史的第一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温州形成了特色的瓯越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古迹非常丰富。刚才的童谣《送松糕》,耳熟目详,使我们儿时的记忆又慢慢清晰起来。你了解我们家乡的悠久传统文化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追寻温州传统文化的足迹。

(点评:在导入环节中,借助温州《送松糕》童谣视频导入新课,稚嫩熟悉的声音唤起学生儿时的记忆,为追寻温州传统文化足迹打开了一扇门,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铺垫了情感基础。)

【新课教学】

片断一:追寻足迹

活动探究:温州历史文化悠久,四大组同学分别搜寻温州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了解它们的历史、发展现状,来见证我们温州传统文化的足迹。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交流成果,先请第一大组负责传统习俗的同学来展示。

生1:温州的传统习俗很多。如我们温州人端午时有吃粽子、划龙舟习俗。记得小时候还有撞蛋、抹雄黄酒,清明时吃清明饼、踏青扫坟等习俗。而现在很多传统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消逝,很可惜!

师:刚才同学的介绍又唤起了我们美好的记忆,那么负责传统建筑的同学呢?

生2:我们温州市区,我知道的有鼓楼街、江心屿、朔门古街,还有五马街。不过朔门古街和五马街的商业氛围太浓了。

生3:我来补充一下我们组的,我知道还有东瓯王庙、墨池、池上楼。尤其是对东瓯王庙的修建,为我们提供一个纪念温州始祖东瓯王、追溯家乡历史的场所。

师:看来我们同学知道的还真不少。下面谁来介绍一下温州的传统文艺?

生4:我来说。我上次和我们课题组的同学去参加调查拦街福活动,对温州的传统文艺还是有所了解。有永嘉昆曲、鼓词、瓯绣、平阳木偶戏、乐清黄杨木雕等,许多都被列入部级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5:温州的传统思想有永嘉学派、叶适的事功学说,还可以从南宋状元王十朋以及刘基、孙诒让等著名人物上得以见证。叶适的思想还是我们温州人精神的源头,对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教师结合学生以上的介绍,归纳分析知识: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点评:以“追寻温州传统文化的足迹”,作为任务驱动实现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学生搜寻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这个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片断二:解读传统

活动探究:自西周制《周礼》后,数千年来,凡婚嫁无论议婚步骤或迎娶仪式,都必以“六礼”为基础。古代的温州婚礼习俗,从媒妁、开合、议聘、小定、大定到迎亲,大致也是沿此礼俗。

(1)纳采(男家向女方送礼提亲)

(2)问名(男家问女方的生年月日时辰,卜吉凶)

(3)纳吉(卜得吉兆后与女家订婚)

(4)纳征(男家送聘礼给女家)

(5)请期(商请女方确定婚姻)

(6)亲迎(男子赴女家迎女,举行结婚仪式)

探讨:1.古今温州婚嫁习俗有何异同?

2.我们的婚嫁习俗与西方国家有何差异?

3.从中可看出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什么特征?

生1:我们温州现在还保留着有媒人提亲,也要先定亲,送聘礼,再男的到女方家里迎亲。

生2:-些人也要问时辰、卜吉凶。个别地方定亲时还有小定、大定,很繁琐、浪费钱财。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一些繁琐的仪式都省掉,简单多了。

生3:虽然古代和现在都有送聘礼,可现在的聘礼送的很阔绰,最少的都十万左右。现在还要到民***局登记结婚,有结婚证。

生4:我们和西方国家在婚嫁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他们一般是上教堂举办婚礼仪式,还有牧师主持婚礼,感觉很庄重圣洁。而我们的婚嫁礼仪很明显带有中国的特征……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回答中,可见我们同学对温州习俗的了解。那我们温州现在还保留着西周以来的一些礼仪,这说明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什么特征?

生5: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师:我们和西方国家在婚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又说明了什么特征?

生6: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师:即使身处海外,也会让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

温州传统婚嫁习俗随着社会不断变动,不断满足人们的要求,又说明了什么?

生7: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会起消极作用,必须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起积极作用。

(点评:设置婚嫁习俗情境,以“解读传统文化的特征”这个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实现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层层设置,使学生在探讨中自然而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有效化解了教学难点。)

片断三:扬弃传统

辩一辩: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温州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观点“温州传统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组讨论,准备辩论的事例和观点。选出4位学生进行现场辩论,在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同学可以进行场外提示。

观点一温州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温州传统文化是包袱

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生1:我方的观点认为温州传统文化是财富。没有传统文化哪有今天的瓯越文化,今天的文化都是由传统文化一步步发展来的。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温州这些丰富的传统建筑和文学艺术,不是财富,那是什么?

生2:我反对正方的观点,我方认为温州传统文化是包袱。一些传统会蒙蔽人的思想,从而得不到发展。如重男轻女思想,还有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等。

生3:对方辩友,请注意,我们坚持温州传统文化是财富,是有前提的。传统文化中是有一些消极的不合理的内容,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说,它更多的是财富。积极的内容是主要的,消极的是次要的。

生4:我想请问正方三辩,如果回到古代的重男轻女思想社会里,你今天还能坐在这里上课吗?恐怕只能呆在家里绣绣花了吧?

生5:古代女子也有读书的。

师:刚才正反两方唇***舌战,据理力争,其实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如我们对长辈的孝敬。但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封建的愚孝思想。

(点评: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师采取以“辩论”为载体突破教学重点。课前通过分组、明确角色分工。通过对“温州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的辩论,促使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继承观,化解认识上的误区,也让学生学会更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培养学生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片断四:感悟传统

方案设计:在搜集这些资料的过程当中,从追寻温州悠久文化的足迹过程中,同学有何感悟?谈谈你的想法。

并就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设计一份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利用课外时间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开展)

附:学生的活动形式:

①编写《温州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温州传统小吃》、《温州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与旅游点。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温州民间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文艺活动。

④开展题为“追寻温州传统文化的足迹”的讨论交流会,并制作展板进行展示。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追寻温州传统文化的足迹,感受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继承。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而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在于其跨过悠悠历史长河依旧指引我们的生活实践,我们有义务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也需要借助先进的传统文化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点评:在课堂结尾部分,设置“感悟传统”环节。让学生谈课堂感悟,在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方案的设计中,并利用课外时间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开展,使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强化做家乡优秀文化的传承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不仅仅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课堂来说也是一种情感升华。)

三、教学反思

在高中思想***治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的乡土资源,将其引入思想***治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治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既能拓展、深化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

1.关注学生生活体验,挖掘地方课程资源。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充分意识到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所在:一方面,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身边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体味文化,在文化中感悟生活;另一方面,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也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在整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处在探究活动的中心地位,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探究过程,充当一个搭建脚手架的角色。整堂课围绕温州传统文化,设置“追寻足迹”“解读传统”“扬弃传统”“感悟传统”四大环节,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则更充分地参与到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从课内到课外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

3.把握课堂教学契机,凸显学科德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我及时把握契机,有效地发挥了思想***治课的德育功能。通过这种充分发掘家乡传统文化资源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接触和了解社会,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利用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的方案设计中,并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开展,使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强化做家乡优秀文化的传承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堂课虽然经过充分准备,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在学习中,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在本课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个别学生不知所措,学到的内容不能形成完整体系。

【专家点评】(林月周,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治特级教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关注思想***治学科的学科味、生本味,课堂教学中又注意时时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总的来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生活化设计,教学思路清晰。本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在处理上尽量简化、淡化知识掌握,重在感受。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设定的目标。“情境问题”互动教学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激发了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设计力求以生活化为目标,理念新颖,选材恰当,内容充实,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高效课堂小组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实例,尤其是温州传统文化,摆脱了空洞的思想***治理论说教,使课堂回归到了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主题和课程内容实现了有机结合。另外,在课堂中教师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情景和实例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社会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好的课堂不是教师把学生感动,而是学生把教师感动,课堂给学生机会,学生就会收获一份进步,也会给教师一份感动,这样在课堂中学生就会创设许多生成性问题,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机智。

2.关注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注重生活和知识的结合。文化内容重在感受,本课教学紧扣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地方特色,引用温州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对于其他地域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感受不深,但对于本地学生来说触动很大,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错。但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老师对当地文化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堂实录篇10

1课题提出

笔者于2007年4月中旬在无锡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培训会》上,代表苏州市开设了一节《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内容的公开展示课,课题是“苯酚的性质(第二课时)”。作为有机化学一个典型物质的性质新授课,一般的习惯套路是“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此套路虽然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但仍未摆脱“满堂灌”的制肘;而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反应原理的认识,仅是现成知识的堆积,学生“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此教法很难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此,笔者特将苯酚的物理性质、苯酚分子结构特征和苯酚的酸性归为第一课时,而选择苯酚与溴水的反应、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为第二课时的载体,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公开展示,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认知更好地理解有机反应中官能团的互相影响。

2教学过程

2.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搭积木是同学们童年喜爱的游戏吧,那我们也先来做个这样的游戏:请将下列基团组合成有机物,并说出这些物质的类别。

[学生]板演并总结酚和醇在结构上的区别。

[教师]评讲后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苯酚的酸性、显色反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苯酚,并体会有机物的性质除了受到官能团的影响外,基团间也会相互影响。

[过渡]苯能与溴发生反应,苯酚呢?

设计意***:这是一节借班上的公开课,师生之间素不相识,运用类似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从紧张气氛中放松下来,并且导入语起到承上启下,贯穿整节课知识结构的作用。

2.2活动一苯酚与溴的反应

[演示实验]向3mL浓溴水中逐渐滴加8滴苯酚稀溶液,并不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教师诱疑]前面我们学过: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而乙烯又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苯酚与溴水呢?如果发生取代反应,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什么?如果发生加成反应,产物可能是什么?

设计意***:此处预设一个具体的问题情景,其目的是将学生思考范围和方向适当集中,避免放任自流。

[设疑]你能判断该反应是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吗?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推测。

[学生讨论并交流]

方案1.在刚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溴离子,该反应是取代反应;

方案2. 用pH 试纸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pH,如果反应后pH减小,说明反应产生了氢离子,该反应是取代反应;

方案3. 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导电性变化。

设计意***:在教师诱导的基础上,学生设计出初步的实验方案,只要在把握研究方向上不产生偏差,就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这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科学思维方法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教师]肯定学生的设计方案,特别对后两种方案中进行对比实验给予表扬;并指出方案1中若溴水中的溴离子过量也会有一定影响,应注意避免;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即可;同时,在水中滴加同样多的溴水进行对比试验。此外实施方案2时需注意反应前要分别测定苯酚、溴水的pH;

设计意***:设计方案的修订可以培养学生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除了检验试剂的选用在组合上有讲究外,试剂的添加顺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实验效果,有必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会分析和比较,培养和提高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

[投影]修订后的实验方案

方案1.向3 mL苯酚稀溶液中逐渐滴加8滴浓溴水,并不断振荡,再滴加2滴AgNO3溶液;另取8滴浓溴水,向其中滴加3 mL水再滴入2滴AgNO3溶液作对比。

方案2. 用pH 试纸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pH(测定反应液、苯酚、溴水的pH)。

[学生实验]操作方案1和方案2,并记录实验现象:方案1中前者产生了白色沉淀又溶解了,滴加AgNO3溶液后产生淡黄色沉淀,后者也产生淡黄色沉淀,但明显比前者浅;方案2中pH大小顺序为苯酚>溴水>反应液,但在溴水pH测定过程中有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

[教师]提问实验现象,指出方案1中白色沉淀消失的原因。并提问方案2中解决建议:换用pH计。

设计意***: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使他们领悟到设计实验方案仅仅是实验探究的第一步,实验才是检验设计方案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很多理想化的实验设计方案不通过亲自实验,很难发现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演示实验]验证方案3:苯酚与溴水反应体系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效果非常好,听到了学生们的欢呼声,学生情绪高涨。

(教师在实验室中分别选用2.5v和3.5v普通灯泡发现导电性差异不大,而改用发光二极管效果大大改善,并且在此基础上自制了教具将反应液、苯酚、溴水三个电解槽的二极管放在一个电路板上,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反应前后溶液导电性的明显对比变化)。

[投影]

[结论]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更好呢?

[学生](异口同声)方案3

[教师]评价一个实验方案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原理清晰,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节省时间,节省药品;有环保意识,创意完美。

设计意***: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中,对于一个课题不同的学生常常会提出不同的方案,同一个学生也会提出几套不同的方案,面对多种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实验方案评价标准,从而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

2.3活动二苯酚与钠的反应

[提问]请同学们预计:向苯酚的水溶液中加入金属钠,产物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1]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然后NaOH再与苯酚反应生苯酚钠,……

[生2]因为苯酚的酸性大于水,故钠应先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

[教师]同学们的假设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苯酚与钠的反应?

[学生]在熔融条件下看苯酚是否与钠反应。

[教师]在课堂活动一中我们采用的最突出的实验方法就是对比,对于苯酚与钠的实验我们也采用对比的方法。

[演示实验] 取两支试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无水乙醇,另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的苯酚,将它们置于同一热水浴中加热。热水浴的温度约为50℃。待苯酚熔化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现象]反应快慢:乙醇>苯酚,加苯酚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棕黄色。

设计意***:由苯酚水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到熔化的苯酚与钠反应,对学生来说这个思维过渡并不困难,再引入无水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行对比,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埋下伏笔。教师演示实验时请学生代表仔细观察现象,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条件下苯酚与钠的反应的差异打下基础。

[设疑]除了熔融的苯酚你还能设计什么条件比较苯酚、乙醇分别与钠的反应呢?

[学生讨论并交流]使苯酚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教师]如何设计出更加“公平”的“比赛”方案呢?

[学生讨论并交流]使它们均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且浓度相等。

[教师]很好!为了给“比赛”增添气氛,我们还请了特约嘉宾:苯甲醇和乙醚。只可惜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我们不能看到比赛现场了,但同学们也不要遗憾,老师为你们拍了实况录像。

[实验录像]分别取相同体积的2 mol・L-1苯酚的乙醚溶液、2 mol・L-1乙醇的乙醚溶液、2 mol・L-1苯甲醇的乙醚溶液、乙醚置于四支试管内,加入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交流现象]在上述四支试管内,气泡产生量存在较大差异:苯酚>乙醇>苯甲醇>乙醚。

[教师]为何在不同条件下它们的反应速率不同呢?启发:同学们在观察反应速率的同时还看到什么现象?(熔融条件下加苯酚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棕黄色)是加热条件下苯酚氧化了?是乙醇受温度影响较大?乙醇、苯甲醇中含有的微量的水或酸会影响结果吗?它们的乙醚溶液浓度会不同?我们不期望一次实验就能成功,但实验带来的这些问题却值得我们去探究思考。

设计意***: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情绪变化最大。由意外(没想到老师还要继续苯酚与钠反应的讨论,因为教材到此结束)到突破后的喜悦(主动思考想到使它们均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且浓度相等)到失望(不能当场实验)到激动(看到四种溶液分别与钠的反应)到迷惑(为何实验结果与设想不同)。其实我也与学生一样感到实验结果很意外,并且在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实验试***说明应该是苯酚的反应快些。比如考虑到试剂中含有的水的作用,我将所用试剂都用碱石灰进行了脱水处理,所用溶液均配制成相同浓度,不同浓度的对照……但结果还是与设想不同。反过来一想,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迷团,中学的一节课堂里一定不能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何不“将错就错”就将真实的结果展示出来,给学生一种悬疑,让他们去思考,教给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也许才是我的化学课上最应该做的。

[设疑]苯酚 、乙醇、苯甲醇三种物质的分子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而与钠反应为何具有差异呢?

[学生]烃基不同

[教师]可见有机物的性质除了受到官能团的影响外,也会受到烃基的影响。

2.4 课堂小结

[小结1]苯酚性质:到此我们已认识并研究了苯酚,并知道检测和处理苯酚污水的方法。

[设疑]同样是含有羟基为什么苯酚具有酸性,且在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同乙醇存在明显差异呢?同样是苯环上与溴的取代反应,苯酚比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呢?

[投影]苯酚的结构

[教师]苯酚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含有孤对p电子,这p电子云可以跟苯环的大π键电子云从侧面有所重叠,使氧原子上的p电子云向苯环转移,氢氧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向氧原子方向转移,羟基中氢原子较易电离,使苯酚显示一定的酸性。又由于酚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氢原子变得活泼。

[小结2]以上充分说明了:苯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羟基上的氢原子,而羟基则反过来影响了与其相连的苯基上的氢原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小结3]我们通过对苯酚性质的研究,体会了对比实验是实验研究常用的方法。

3课后点评

3.1专家点评

课后课标组专家认为:“苯酚的性质(第二课时)”一课总体是成功的。①在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上有所创新,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②苯酚与钠反应的实验有录像(考虑安全性)很好,探究实验不一定都要有结论。③活动一苯酚与溴水反应的耗时过多,测pH和滴加AgNO3的实验不一定动手做,没有突出苯环结构的稳定性。④借班上课存在学生学过苯酚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会减弱,但设计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3.2同行点评

“苯酚的性质(第二课时)”一课是一节精心准备的研究课,在课堂设计和教学研究上看出教师花了很多功夫,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①这节课表面看似是一节性质课,实为一节突出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的探究型课,令人耳目一新。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度的培养。②教师改进的导电性实验的教具,使实验效果大大提高。③由于学生接受这样的课堂思维训练较少,设置的问题又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够踊跃。教师若直接清楚地告诉学生这节课的研究方向,学生会更好把握。

参考文献:

[1]魏雯,陈益,陆真.创设真空学习情境 在探索中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J].化学教育,2006,(7):28-29.

[2]吕宏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品质的理论与实践[J]. 化学教学,2006,(4):41-4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课堂实录10篇

学习

我的一生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一生10篇,内容包括我的一生的经典文章,我的一生经历感想。没有迸发任何的光芒我的一生不堪回首我的一生献给了平凡它被平庸抹杀被风雨消残我的一生来不及展现辉煌就迅速干枯最后连心也日益枯萎再也盛开不出鲜花我的一生

学习

人生如歌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如歌10篇,内容包括人生如歌歌曲,人生如歌音频。我爱《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朋友比情人还死心塌地,朋友比情人更懂得倾听。她告诉我友谊是多么纯洁无瑕,好好珍藏这份友情。我爱《改变自己》: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隔

学习

成语积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成语积累10篇,内容包括成语积累模板,成语积累解释。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

学习

探索宇宙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探索宇宙10篇,内容包括探索宇宙的纪录片,探索宇宙的100个关键书籍。所谓大爆炸理论,就是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并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爆炸。宇宙大爆炸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那就是相

学习

春之声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春之声10篇,内容包括春之声美文内容,春之声散文朗读。阳光鲜亮和暖起来了,像孩子梦中甜蜜的呓语;冰雪减肥消瘦下来了,像清晨纤长斑驳的树影;白云悠闲浪漫起来了,像街巷旋转着令人想入非非的旋律;鸟儿滴溜溜的鸣啭滑落下来了,像我们

学习

史蒂芬霍金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史蒂芬霍金10篇,内容包括史蒂芬霍金十大事件,史蒂芬霍金的10件事。谢谢,感谢你一直对我的支持,我认为我的一生应该献给宇宙,献给时间,我总在问自己时间有没有尽头?当我第一次看到您的简介的时候,我还不了

学习

北京垃圾分类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垃圾分类10篇,内容包括北京最近垃圾分类文章,北京垃圾分类。4、同时,《条例》要求建立分段监督举报机构,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收集运输单位、处置单位各对上一环节交付的生活垃圾是否符合分类标准进行监督;发现不符

学习

房屋买卖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房屋买卖10篇,内容包括房屋出售亮点范例,房屋买卖案例哪位有。就本案来说,吉春公司“以新庄公司迟延十天支付房款为由”请求解除购房合同。其请求权的基础只可能是《合同法》第94条第4项的规定,即“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

学习

师德建设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建设10篇,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演讲稿十篇,师德修养心得体会十篇。1、师德建设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教师既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随着我国的文化服务性行业将逐步开放,西方文化、价值观将随

学习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推广普通话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口号,推广普通话手抄报一等奖。4、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说普通话。5、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6、学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用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7、普

学习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论文,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论文发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论文题目。市***工程建设分支较多,施工规模较大,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物资支持,而这些材料物资的质量也会对施工现场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各类原材料、

学习

法律协会外联部模板

阅读(32)

联合国的人道救援机制虽然比较系统全面,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机构间常设委员会对整个救援协调体系起领导作用,其任务是针对紧急情况明确联合国和非联合国合作伙伴的作用定位、责任分担问题,并力***与东道国***府...

学习

卡片制作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卡片制作10篇,内容包括手工卡片制作百科全书,卡片制作方法口诀。4、压模裁切:通过高温进行压膜,准确裁切平压卡体。5、芯片电写入:在身份证“住址”一栏靠左侧的位置里都有一张芯片,包含个人电子信息,这一步骤将通过电子设备把个

学习

二十年后再相会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二十年后再相会10篇,内容包括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感言,二十年后再相会120字。“好你个梁光荣,连我都忘了,我是你同学宋佳啊”她回答说。“哦,有事吗?”“你不会忘了吧!”“什么啊?”“我们不是都说好了二十年后再到学校吗?”“对,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