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积累篇1
【关键词】成语研究与积累校本课程学生发展读书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5-02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经多方面探究,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理念,确立了“成语研究与积累”作为我校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成语研究与积累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依据
(一)符合我校教师、学生实际
基础教育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校本课程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二)新课标中对成语教学的要求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背会的东西往往终生不忘,这便是所谓的“童子功”。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去接触、积累大量的成语,将会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学习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就要求重视语言积累,将“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阶段目标。其目的是趁儿童记忆力强的时期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为将来的说话、习作、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可见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成语已倍受重视。
(三)课程改革提倡让孩子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尽可能多地吸收民族的文化和智慧
成语是我们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不断积淀和发展的精华,它是汉语言宝库中的珍品,是前人认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折射汉民族文化的多棱镜。《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成语作为一种被浓缩的信息,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质量,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许多文化、教育界人士对成语的地位和学习成语的意义都有很高的评价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说:“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必须学习的常用语汇。”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秦晖:“成语概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四个音节相当于西文的一个字,却可能是一段故事,故事里还有一套哲理。围绕成语做文章的确是一个着眼点,在空间上适应整个华人世界,在时间上流传后世。”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主编、语文出版社前社长李行健:“‘成语就是四字歌(吕叔湘)’。成语四字格的形式,群众喜闻乐见,便于记诵,很容易普及和推广。”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蔡富有:“成语是汉语之瑰宝,词语之精华,文化之结晶。历来学用成语是识字学文、提高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路径。”有一位台湾教师来访,人们问他台湾学生怎样学作文,他随口就答:“记一千条成语”。由此管窥成语对作文,对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无怪于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成语教学都钟爱有加,多有探索。
(五)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而成语教学则正是小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极需要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成语中的相当部分由古代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谚语俗语、史实逸闻以及诗文语句凝聚演化而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华传统美德思想。这些具有深刻哲理的成语一旦植入青少年的灵魂,定会成为他们知人论世、鉴古知今、安身立命的某种潜在的准则和动力。因此成语潜在的传统美德教育在我们平日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语研究与积累”的教学内容
(一)成语研究与积累中“成语”的界说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一般由四个字构成,结构匀整、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说的成语是指除公认的成语以外,还包括少量由谚语等其它熟语形式转化而成的准成语以及正向成语转化的固定短语。
(二)具体内容
1.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探索成语研究的方法和规律。
2.研究学生积累成语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有步骤、有计划的储存成语。
3.《成语词典》、《中华成语千字文》、《趣味学成语》等工具书及有关文献。
4.挖掘成语潜在的教育功能,发挥其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成语研究与积累的目标
1.通过开发成语中潜在的教育功能,以成语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成语中包含的深刻道理,从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2.让学生了解中国丰厚、精深、悠久的成语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3.营造校园成语文化氛围,形成学校教学特色。
4.帮助学生有步骤、有计划的储存成语,通过成语积累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说话、写话、作文能力,改变作文中词汇匮乏写作水平低下的现状。
5.将成语研究与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既促进成语教育,又落实学校传统美德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提高全体语文教师对成语教学的重视,解决成语教学中的疑惑点,构建小学成语研究与积累的教学模式。
7.探索学生成语学习的评价方式方法。
四、成语研究与积累的原则
成语研究与积累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他与其他课程一样,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将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循序渐进原则: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从数量上由少到多,内容上由浅渐深地安排成语训练,有目的、有阶段地进行教学。
3.课内、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将成语研究贯穿于课内外,尤其课外也要注重积累和生发,不仅要学,还要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4.趣味性原则:针对学生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成语训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奥妙。
五、成语研究与积累实施方法与途径
(一)具体方法
1.对近几年出版的有关如何进行成语学习的文选资料进行大量收集,在对这些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我校成语研究与积累所借鉴。
2.对学校低、中、高年级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把握研究方向。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观察、调查、反思、调整,不断提高成语研究与积累的效率。
4.教师定期进行学习交流,交流心得,提出困惑;进行课堂与课外的跟踪,有计划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每学期、每学年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成语检测、考核。
5.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成语的实际运用,通过日常训练强化所积累的成语,形成制度化。
6.学生平日自己要加强成语的积累,交流。
(二)实施途径
1.课堂教学。①课堂教学这条途径主要是以课程设置中校本课程课时段的课堂教学为主,其他学科渗透为辅。②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如语文课、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晨会课、班会课等,利用成语进行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
2.课外活动。以学校为大集体,班级、小组为小集体,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校内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成语实践活动,如校级的成语大餐、成语大拼盘;班级的成语故事会、成语大擂台;小组的我讲你听、猜猜看等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提高积累、运用成语的能力。
3.充分利用好学校***书室。①学校设立开放式***书橱,让***书每学期开学时以班为单位借阅到各班。②建立班级“小书库”和班级***书交换站。各班利用晨会、阅读课和课外广泛开展读书活动。③每两周以班为单位学生交换***书,每期至少交换***书8次,每人至少阅读15本***书。由学生自读自管。④举办各种成语读书活动。学校设立每年3月、11月为“读书节”。开展读书报告会、交流会、讨论会、演讲比赛、小报比赛、征文比赛等各种读书活动。
4.校园文化环境。校园内营造成语文化氛围,创设分两条线进行:一条线是以班级为单位,创设独具匠心、异彩纷呈的成语班级文化氛围,如班级成语角、班级成语报等;另一条线是学校校园环境中渗透成语文化,如有特色的成语心语牌、学校成语橱窗等,以丰厚的校园成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构建校园文化特色。
六、教学评价
(一)学生评价
1.成语研究与积累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A”、“B”、“C”、“D”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二)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七、课时安排
1-6年级各年级、班级具体上课时间由学校根据学期初全学校课程的授课情况作安排。其他有关活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在课余时间灵活安排。
八、保障机制
1.健全组织。学校成立以校长牵头,由教导处、地、校课教师组成的成语研究与积累领导小组及教学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正常开展工作,同时聘请镇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担任顾问,为成语研究与积累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2.加强培训。规范教师的业务学习,把教师的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有效结合起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研讨,相机举行成语研究研讨会以及成语研究与积累成果展示活动。
3.落实制度。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将加大过程性管理的力度,制定教师培训制度、学习交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
成语积累篇2
关键词:成语 文化 教材 课外 情境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17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品,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外表凝练,内涵丰富。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成语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中华语言的热爱,提升他们作文写作的功底与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成语教学,然而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怎样指导他们积累成语呢?我根据年级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课内外结合,积累与运用并重,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一、以教材为平台,引导学生积累
(一)联系课文学习成语
我以课例中的成语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认识成语,初步感知成语的意思,在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学会联想,意会成语所表达的意境,使学生接受并喜欢成语。如《北京》课文中的“各种各样的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对于其中“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理解,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带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要有具体而形象的刺激物作为学生理解成语意思的“中介”。于是,我让学生观察插***――立交桥上有许多车子,来的来,去的去,一辆接着一辆像条长龙,一直向前开。接着,再让学生一起跟着教师做手势,模仿车子在立交桥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然后,我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预设的情境中:看看***上的车子一辆接着一辆,一直往前赶,就像大自然中的(河流)一样,不停向前流,“川流不息”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把车流和河流二者的共同点联系起来,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比较和联想,便能进一步感悟“川流不息”所表达的意境了。最后,我又把这个成语放到生活场景中去,让学生在上学或放学途中感受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辆与人流,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积累成语。
(二)借助生字补充成语
给生字找成语朋友,让学生在扩词中积累成语。扩词是低年级小朋友语言积累过程中最常用的手段。在扩词的过程中,常以一个生字为基点,可带出几个学生易读、易懂、常见、实用的成语。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拼音识字”第一课后,我便在课上让学生用学过的生字“一、二、三……十”进行扩词,并说说带有这些数字的成语,让学生开“成语火车”: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九牛二虎之力十全十美。通过这样的教学,当学期结尾时,学生无形中就积累了许多与生字有关的成语,这其实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浅近常用的成语,学生爱听、爱读,无需教师过多解释、说明,学生也能耳熟能详。有些成语学生现在还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这些成语便会在不经意间“其义自见”,久而久之,就达到了“厚积薄发”的境界。
(三)通过分类充实成语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配合新课程标准也十分注重语言积累,如语文园地辟有“日积月累”栏目,四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成语韵语、古诗词等内容,把很多意思相近(相关)或结构相似的成语放在了一起,让学生读读背背。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的课文和课后也有很多成语,包括与春天有关的、与秋天有关的、富含人生哲理的等,它们大多浅显易懂,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就地取材,指导学生加以类别,然后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成语的韵律美,通过诵读悟其大意、悟其意境,再背诵以强化积累。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使学生多积累带有数字的成语、带有动植物名字的成语、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等。通过对成语的分类积累,学生的成语积累量逐渐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素养也明显提升了。
二、以课外拓展为延伸,丰富学生积累
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理解到:课内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内阅读之外,还应该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小学生的文化成长。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入学之初就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阅读成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使学生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建立“词汇摘抄本”,多摘抄优秀读物中的精美语句(含成语),量变变质变,一学期下来收获就会多多。
此外,经典诵读也不失为成语积累的一条捷径。我每天利用预备铃响到上课铃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成语速记》《成语童谣》《成语韵文》等经典教材。如《成语韵文》求学篇: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学而不厌,稳操胜券。通过诵读经典,学生既传承了中华经典的精髓,又积累了丰富的成语,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以运用为舞台,沉淀学生积累
语言学家将只能理解、不能运用的语汇称为“消极语汇”,将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汇称为“积极语汇”。要把“消极语汇”转化为“积极语汇”,就必须加强运用语言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巧妙运用成语,把积累的成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形成积淀。
(一)创设运用情境
如利用文中丰富多彩的插***,引导学生看***中人物的表情说成语:愉快时眉开眼笑,失意时愁眉苦脸;看***中的天气现象说成语:下雨前乌云密布,晴天时万里无云,台风袭来时风雨交加;看学校场景时,如“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走出教室,操场上人山人海;上课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课”。如此这般,成语就消化了,真正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构筑运用阶段
成语积累篇3
1.挖掘教材资源,引导成语积累
借助生字补充成语。扩词是小学生语言积累最常用的手段,通过给生字“找朋友”,可以带出一些学生易懂、常见的成语。例如,在学习了从“一”到“十”这10个生字后,我就让学生说出带有数字的成语。于是,学生开始玩“成语扩词”游戏: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九牛二虎之力、十全十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无形中就积累了大量与生字有关的成语。
通过分类充实成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成语,有描写春天的,有形容秋天的,有蕴含人生哲理的,等等。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教师可从教材中把它们挑出来,指导学生加以分类,再通过背诵加以强化。此外,教师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积累带有动物、植物名称或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等。分类积累不但能有效地增加成语的积累量,使学生在积累时做到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而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成语的博大精深,感受汉语文化的精妙。
2.注重课外扩展,丰富成语积累
让学生自备一个“词汇摘抄本”积累成语。课内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文化营养的主渠道,但成语的积累和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课外阅读来辅助。因此,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课外扩展积累成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优秀读物(含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而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词汇摘抄本”,让学生把那些生动形象、准确优美的词句(包括成语)记在本子上,日积月累,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要求学生在课外诵读《 成语速记 》《 成语童谣 》《 成语韵文 》等经典读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学会很多成语。例如《 成语韵文 》中的《 求学篇 》就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成语: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学而不厌、稳操胜券……这既让学生传承了知识,又让学生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丰富了成语积累。
3.注重实际运用,巩固成语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各种教学资源,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用,把积累的成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从而巩固所学的成语。
通过“说话”练习运用成语。可以引导学生看文中插***人物的表情,用成语进行“说话”练习。比如,高兴时“眉开眼笑”,失意时“愁眉苦脸”……可以让学生看***中的天气现象说成语,比如,下雨前“乌云密布”,晴天时“万里无云”,台风袭来时“风雨交加”……除了看插***,还可以让学生看学校的场景用成语进行“说话”练习,比如,上课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操场上顿时“人山人海”……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能把成语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成语积累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成语学习 能力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成语积累的重要性
(一)初中成语积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的大部分成语都是源于古人的故事或典故,大都蕴含着古人的情感、智慧、道德和经验等丰富的内涵,其表达方式精炼,涵义却耐人寻味。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适当的运用成语教学,加强学生的成语积累,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探索语文的乐趣,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成语中包含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例如,闻鸡起舞、卧薪尝胆、三顾茅庐、四面楚歌等这类成语,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这一个历史事件对该成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到了语文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会觉得语文学习不再那么枯燥,而开始饶有兴趣的参与其中了。
(二)初中成语积累有助于学生诗歌的学习
在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很多成语入诗的诗句。例如,杜甫的“落花时节又逢君”;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等都是成语入诗的名句。因此在诗歌的学习中,通过诗歌中成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诗歌创造的意境和特点,并且通过熟悉的成语,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初中成语积累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正确掌握词语是语言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而成语显然是词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成语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而扎实的成语功底也让学生在阅读一些生僻文章时显得从容不迫。此外,由于很多成语在语音、词汇、修辞等发面都具有较强的仿古性,因而成语的熟练运用还能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四)初中成语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个性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成语积累则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良好途径。例如,在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很多语句经过反复锤炼变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如“物换星移”、“举一反三”等就是这类的例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以这些简单的成语为主,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发现力,让学生去感悟作者的人文情怀,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成语积累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重视成语学习的意识
认知和意识是成功完成一件事的基础,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成语积累的效果,就必须培养学生重视成语学习的意识。在培养意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成语的基本特点就是言简意赅;其次,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成语的使用能促进自身的语言表达效果,使得语句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将同一内容的文章采用成语表达的形式和不用成语表达形式的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日常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的好处,让学生领会到成语的魅力。
(二)加强课堂成语教学
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渠道,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成语教学的效率是提升学生成语运用能力的关键点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成语,例如,每节语文课前要求同学上台为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成语积累的积极性,每天多学习并积累了一个成语。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成语教学的内容局限于学生会认、会写、了解成语意思等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会使得学生学习成语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力下降,更不用说对成语的灵活运用了。教师课堂上应多结合语境让学生多学习成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孤立的成语语言变得生动活泼,将消极的语言通过情景转化为积极的词汇,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成语故事巧妙的教授成语。教师在教学的进行中,将成语教学以故事为载体,寓教于乐,成功的将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产生了浓烈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学习成语变得更加容易。
(三)延伸课外学习成语
现如今,课外延伸是教育界广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光靠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成语学习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采取成语竞赛或成语接龙等游戏活动项目,这样的方式既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四)提高教师的成语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素质的高低非常重要,任何一项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离开教师的引导,都会变得难以开展。而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的成语素质普遍偏低,故而急需提高教师的成语教学素质。首先,作为传承和弘扬汉文化的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的积淀,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养成多读书的习惯。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成语积累,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学;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应做到教学相长。使得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过程。最后,教师在教学任务开展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反思和弥补。
结束语:
成语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仍在现今的语言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也日益引起语言学界广为关注。成语积累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作用,已经表明成语除具有的词汇价值以外,还在语言教学、诗歌教学、文言文教学、作文教学、美育、古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红梅.以“趣”为媒 积累成语[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04:61.
[2]宜文娟.将成语积累进行到底[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08:73-74.
成语积累篇5
那么,怎样正确理解语文积累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语文积累时,用了“丰富”“有”等描述体验性目标学习水平的词,表明语文积累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行为,同时也是具有个体色彩的价值尺度,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积累应该包含:一是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①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②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③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等。二是语文积累。指整体性积累,既包括语言积累,也包括古诗文积累,还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积累。这种语文大积累、泛积累的思想在新课标中可以普遍体察得到,如“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新课标常常以“积累”的简略词语指称整个的语文积累。三是文化积累。指与语文相关的古今中外文化知识的基础性积累,体现语文常青之树必须延伸广泛、深厚根须的特点生活积累。
如何进行语文积累呢?
现代社会,网络等大众传媒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孩子们可以通过上网、看电视、听广播等接受信息。面对教育对象的变化与时代文化语境的变化,现在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传承传统的同时,应该赋予语文积累以新意,注重联系实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以一种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来对待语文积累,要在语文积累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文化精神,要尽可能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要重视现代信息的传输,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文积累。
语文教学既是语文积累的过程,又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语文积累”也应该从师生双方面着手才能完整地把握。
首先,教师的“语文积累”至少应做到:一是积累文化领域内的新知新识。时代在变,新的事物不断涌现,一不小心就会有成为“古董”的危险。比如“网络语言”,因为我们的学生关注,你必须相对熟悉,才有可能对学生的相关行为做出你的评判,或指偏或纠正,才能让它成为你教学的资源。相反,如果你一窍不通,学生瞧低了你,这会使你的教学陷入窘境(不被信任)。又如,包括对广告,对网络小说,对青春,对热门影视剧等都要有了解。一句话:有了解才能有评判,有评判才有学生对你的观点的尊重。二是积累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教师站的是讲台,如何站得美好自在,就有对专业领域的知识的要求:一方面是要自己打磨教学艺术,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努力向别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在教育教学中卓有成就的老师们学习,不但在平时通过各种渠道(听课、读文章等)领略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完美的教学艺术,而且能将这些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这两方面都是需要我们点点滴滴的不断地积累起来。
其次,学生的语文积累至少应做到:一是积累古往今来的“深度文化”,因为这是与目前流行的“飞沫文化”相对应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网络语言”,恐怕就属于“飞沫文化”,而唐诗宋词元曲等等经过时间淘洗的文化就属“深度文化”了。我们无法禁止学生去接受那些“飞沫文化”,但至少可以通过课堂让他们接触并深入感受我们的“深度文化”,感受这类文化的美学与思想上的意义,同时通过自己对“飞沫文化”的认识而做出自己的评判,让他们理性地看待这些缺乏深度意义的文化,进而疏离。二是积累对人间温暖情感的体味。如今,在青少年教育上,我们尚缺乏一个和谐的环境,人间情感,冷淡的一面还是太多。因此,我们必须打好“情感语文”这一张牌,利用课文及社会现象或从正面或从反面让学生去触摸温暖,进而反思,进而从自身做起。又为什么说要积累呢?因为情感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节课两节课的事,在学生心中温暖感受的形成、稳固以至传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当前,进行语文积累时,指导学生科学地把握语文积累的内涵,科学高效地积累,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习“精粹语言”,积累语言及文化功底。 “精粹语言”指的是内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古汉语精品的语言,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并不在于立竿见影、立马见效,而在于通过长期、稳固的储存和积累,通过长期反复的揣摩和领悟,受到语言和文化的滋补,从而奠定语言及文化功底。这种语言在头脑中的“潜伏期”越长,其滋补功能就越显著。二是学习“目标语言”,积累语言及文化素养。 “目标语言”指的是用现代汉语表达的高于学习者语言发展水平,是学习者一定时期的攀登目标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精品语言。它的目的是提高语言素养,同时增长见识,接受文化熏陶。三是学习“伙伴语言”,积累语言操作能力。 “伙伴语言”指的是相当或略高于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水平,已经或可能在与伙伴交际时使用的语言(包括语言成品)。目的在于让学生直接模仿运用,训练语言操作能力。四是学习诵读课本语言。这重在诵读、记背,让学生把这些“精粹语言”食粮全部吞下去并逐步消化吸收,当然并不要求当时透彻理解。目的在于广泛涉猎语言精品,特别是名家名作,要揣摩语言,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成语积累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单元主题 词语积累 优化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也充分表明积累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小学语文而言更是如此,没有了语言积累,语文教学就无从谈起。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学习既是语文教学的底线,同时也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桥梁之一。
一、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的重要性
词语积累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它不仅是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文化素养形成和提高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能力未开发完全、词语相对匮乏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词语积累能够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同时也关系到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再加上低年级正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阶段,词语积累也就成为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所以单元主题教学中的词语积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日常的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词语积累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最终能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会正确的积累方法
词语积累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因此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学会正确的积累方法,如摘记、背诵和感悟等。摘记是词语积累的常用方法之一,既是一个熟悉词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加强记忆、储备词语的过程;背诵是将优秀诗文进行汲取、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感悟是在书本和生活之上对词语进行领悟的过程,同时感悟更是对词语记忆、积累之后的升华,最终实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积累的现状
纵观小学语文学习,不难看出,部分学生随着年级越往上,语文能力却出现匮乏的现象,尤其是在阅读、习作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缺乏一定的积累而造成的。而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积累的现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接下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低段积累并未受到重视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在小学低年级进行词语积累无疑是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没有必要进行词语的积累,低年段应该将重点放在识字上,不应该在词语积累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到了高年级才是真正积累的时候。因此,在这些老师的语文课堂之中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放在了识字、写字之上。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教学思想,导致很多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就没有形成良好的词语积累习惯,以至于到了高年级在语言表达和日记习作等环节中出现词语匮乏的现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积累还未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同时也小学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一大缺憾。
2、学生水平良莠不齐
词语积累本身就能够帮助学生良好的表达,但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毕竟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词语、句子、文章都相对有限,基本上都需要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有些学生对好词好句缺乏正确的认识,将一些比较普通的词语误作为好句好词,如有些学生认为有“好像”、“仿佛”等的就是好句子,“有的……有的……有的”就是好段落。结果当他们需要用到这些词语、段落时往往无法派上用场。很多时候学生自身水平的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词语的积累,他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了积累的“量”,而忽视了积累的“质”,以至于做了很多无用、额外的工作,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重视课内忽视课外
有部分教师对词语积累缺乏正确的认识,片面的认为低年级学生词语的积累,只需要将书本的课本内容背会即可,这也使得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背诵本身是积累词语的一种途径,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盲目进行背诵,而不对学生背诵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厌恶情绪的产生。再加上小学低年级中学生所学教材中的课文数量较少,阅读量偏少的情况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学生而言是不利的,如果这时再没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进行辅助,那么对于学生词语积累而言无疑是无益的。
4、积累量多运用困难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中很多学生在积累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积累量,但是这些词语本身是死的内容,学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到实处,更无法将这些消极词汇转变成积极词汇。同时学生的词语量够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加强,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他们对于词语的理解往往也停留在表面,对于词语深层次的意义无法理解,更别提良好的运用了。
三、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的策略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中的现状,接下来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以教师引导为本,积累有法可依
1.1在理解中积累
对于词语的积累必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特点等决定了他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加形象化的方法,以辅助他们进行词语的积累。如《日月潭》一课中,碧绿、群山环绕、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朦胧、隐隐约约等词都是本节课的重要词汇,用换词法理解这些词语,以看***的形式将这些词语与实际生活中的日月潭进行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积累语言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日月潭风光秀丽的一面。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在理解之上进行运用,这样能够形成有效的词语运用经验。
1.2在摘录中积累
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有很多词语是可以进行归类的,即有的课文中词语属于同一类的词语或短语,将他们进行归类,如描写神态的词语、声音的词语、颜色的词语、心理的词语等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够便于学生进行积累。如《蜜蜂引路》一课中,“常常”和“往常”两个词语之间的意思相近,教师在授课之中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换词法进行比较来感悟这两个的区别,从而最终达到积累两个同类词语的目的。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课本内容之中有很多类似的词语,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比较、品位,最终将这些积累的词语能够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1.3在表达中积累
表达是按照自己的语言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表述的过程,它也是对语言运用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要求较高的一种,因其要求学生要先对知识进行预先吸收、储备词语,然后才能将这些词语进行运用和表达。如《找春天》一课中,“遮、触、嫩、躲、探、羞、鹊”等词都是本课的重点词语,因此学生不仅要会认、会读这些词语,同时还要能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一定的动作表现出“遮、躲、羞”等词语。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从而从找春天的过程中能够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
2、以学生实践为本,积累有法可用
2.1在阅读中创设运用机会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生活经验有限,但是在他们眼中生活确实丰富多样的,这就给他们的词语积累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就需要广大教师去慧眼识珠,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去积累。而阅读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小学生对于课外书的喜爱程度非常高,但是他们对于课外读物的重点却放在了看***画等上,既没有用心读,更谈不上积累。如《画家和牧童》一课中主要涉及的词语有“商、价钱、购、抹、决”等,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提高学生的素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等句式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还可以让他们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加入其中,在阅读中创设出更多适宜学生学习和运用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词语积累运用能力。
2.2在日记习作中鼓励运用
日记习作是小学语文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写日记时会将平时积累的精彩的词语放在日记习作之中,这样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日常积累的情况,同时学生也能够把自己所想、所看、所听的事物进行充分的表达。如《阿德的梦》一课中,“段、屏幕、污染、销售、预定、系好”等词语的积累,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练笔,描写自己的梦,恰当的运用文中的优美词语。这时教师再给予适时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词语运用的兴趣,同时也是对他们日常学习中词语积累的一种肯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低年级单元主题教学词语积累体现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诵读、阅读、习作等过程之中,既激活了学生自身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将更多的新鲜词语融入到自身,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最终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钱燕萍;;坚持词语积累 开启智慧之门[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2]赵晓岚;;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词语积累教学效果[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彭玉金;;抓好积累教学,培养创新思维[A];第四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暨智慧学校创建与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成语积累篇7
[关键词] 诵读积累;语文学科;有效途径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是一们积累学科。语文素质的高低跟人们积累语文知识多少有关。
从《庄子・天下》中的“学富五车”到坡《稼说》中的“厚积薄发”无不说明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文积累不只是抄抄写写,更不是死记硬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理解文本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我们的语言积累指导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扩充,更要注重自主积累的意识、能与习惯的培养。培养自主意识、能力和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能读书。
从理解文本和写作的角度而言,具有广博的语文或者语言知识是更深刻地获得阅读体验的前提和养成深厚写作功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经过自己的探索与思考,把自己在积累教学中几点经验,说一说与大家共享:
一、多读,反复地读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理解的这个“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读的少,二是记得少。因此,多读,反复记忆是增加积累的最为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经常给同学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你们的名字和你同桌的名字是什么,请以最快的速度回答”结果,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地并且准确无误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同桌的名字。为什么自己的和同桌的名字学生能够快速的反应出来呢?原来是因为这些名字是同学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天之中起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所以,多读,反复读是加强记忆积累的良好方法。
二、趣味性背诵是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兴趣的跳台
诵读积累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在古代“头悬梁、锥刺股”是苦读的典型,因此很多学生都将埋头苦背的同学戏称为:“苦行僧”。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种诵读积累离开了兴趣就会成为一杯苦水,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排斥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曾采取多样灵活的形式进行背诵培养:如采用课堂五分钟背诵比赛;或采用分组分桌分男女擂台赛背诵;让学生专找背诵同学的错误加以纠正背诵;或采用"跟进式",即教师选择领起任意一段开头句,学生立即跟进背完整个段落;这些形式的背诵,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持续高涨,气氛一直活跃,在这种状态下,背功无疑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充分重视“尝试回忆”对于巩固诵读积累战果的重要作用。
尝试性回忆的方法源于心理学中的情景再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建议同学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尝试性回忆:催眠法和卡片法。在晚上临睡觉之前,静静地躺在床上梳理当天的积累的内容,慢慢地进入梦乡,这种方法不仅仅可以催眠,也可以让白天的记忆深深地在脑海中进一步反馈。卡片法是指导学生利用扑克牌大小的硬纸,将积累的内容和要点写在卡片上,在平常各个时段、各个地点进行回忆,提高积累的效果。
四、搜集是提高积累效果的有效途径
搜集功能在信息社会体现得无处不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义教阶段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搜集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接触搜集。学生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言媒介和载体显现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搜集起来。这种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形式比较灵活,学生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言。二是分类搜集。学生按一定的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中搜集语言信息,如在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生理想的格言这种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难度较大。但积累到的语言信息容量大、系统性强。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实现了同类语言材料的链接。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积累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头脑中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下笔有神的梦想只有不断积累的积淀中才能春风化雨,逐渐实现。
参考文献: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浅谈语文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和方法.《管理学家》2012年6期.刘亚玲.
[2]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年12期 张艳婷
成语积累篇8
一.在生活中积累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阐述来看,积累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书本(课内外阅读)与生活实际。生活中天天发生的、媒体报道的社会生活的新鲜用语很多,可以积累下来。当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早在前几年就提出了有名的“大语文教育”观点: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二.在运用中积累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要熟悉3500个汉字,能熟练运用300个常用汉字。”有了一定量的字的积累之后,学生就能自如地阅读课内课外的文章。其后是词的积累,要做到理解文章的大意或中心,就必须学习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有了一定量的词语的积累,但要写出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或某一生活片段来,还是不容易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多写一些观察的短文或片段,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在搜集中积累
搜集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言媒介和载体显现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搜集起来。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形式比较灵活,学生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言。另外,学生按一定的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中搜集语言信息,如在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生理想的格言,学习散文《紫藤萝瀑布》时搜集吟咏花草的有关诗词。这种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难度较大,但积累到的语言信息容量大、系统性强。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实现了同类语言材料的链接。
四.在交流中积累
以交流为主要手段的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交流之于积累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课堂讨论、辩论会、积累成果展示等形式。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作为初三的学生,积累和梳理显得格外重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中考总复习时,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重要知识点,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等方法进行积累。
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
成语积累篇9
重视学生语言积累是小学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应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多层次阅读,内化语言积累,深化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在反复运用中形成习惯,提升素养。
语言积累;诵读品析;迁移运用;养成习惯
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它对于消除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基于此,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谈几点体会。
一、诵读品析――咬定青山不放松
1.感情朗读促积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可见,感情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丰富语言的积累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我们应以文本为载体,让“读”占鳌头,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涵,激发学生情感,体会文本表达,在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我让学生谈谈对春天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片、录像,再结合文本讲解,引导学生自读感受、想象画面、表情朗读,紧接着,配乐读,表演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点,感受到五彩缤纷的春景,学生与文本心通其意,身临其境,最终情不自禁发出感叹:“春天真是完美无缺!”学生们就这样在感情朗读中品析词句,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2.熟读成诵益积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规范的语言、精彩的语言,优秀的作品,并从背诵中领悟体味语言的内涵丰富、文法的修辞逻辑、文体的异彩纷呈,表达方法的相映成趣……这,终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教学工作中,还要善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周六、周日的作业少留一些,寒假、暑假的作业少留一些,以便留出更多的空余时间让孩子背诵古诗文,并引导学生们每晚向家长背诵古诗;还可巧妙设计了“课前三分钟”的环节,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分享名言;灵活运用校园文化氛围,在墙壁上悬挂经典诗文、优秀学生习作等等,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成诵。如此,费心思、多渠道、多角度,创设背诵的平台,给予背诵的时间,强化背诵的落实,使背诵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刺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迁移运用――四两也可拨千斤
1.捕捉课堂练习点,丰富积累。语言积累是为了运用,同时,运用语言也能促进积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的语言训练点,或拓展词语,或课堂练笔,或描绘画面……紧扣这些练习点,学生能很好的调动“语言储备”,内化语言积累,深化语言运用。
比如,教学《秋天的***画》时,课始让学生用一个词形容秋天,一生说的时候,其余学生跟读;课中,播放有关秋天的***片,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形容;课末,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对秋天的感受;课后,再让学生摘录喜欢的语句。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努力搜索自己的“语言素材库”,加以筛选,进行整合,合理利用,在这过程中,学生既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又在交流当中,吸纳了他人储备的语言,一来一往,促进的是语言的内化,丰富的是语言的积累,提升的是语文的 素养。
2.创设生活语用情境,有效积累。叶圣陶先生指出:“旧式考试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的‘人型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语境,把积累的语言“活”化,尽可能地使用,才可能积淀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如,生活中,我经常带领学生们感受融融春日,置身徐徐微风之中,让他们说说想到的有关诗句,也可随时笔记下来;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学过的诗词归类整理,附上最喜欢的格言警句,配上适当的插***,描写自己的感受。于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名言佳句,跃然纸上,让人喜不 自禁!事实证明,这远比单纯地让学生死背名言、诗句要有效得多。
三、养成习惯――巧将金针度与人
古人云:“积学以储宝”。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因此,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养成习惯,经过反复的历练。”对于语言积累这一“历练”的过程,可注意以下几点:
1.授之以渔,多管齐下。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一语,道出了“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教学中,我们要开辟多种途径、多管齐下,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方法,并运用学到的方法,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
如,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归类:想想,学了这么多的词汇,按什么方式归类,学了这个生字,能想到多少与之有联系的词语。比如看到“推”字,能联想到,在喝酒场合中,叫做推杯换盏;不愿意接收,叫推三阻四;换一种规定,叫推陈出新;两个人说知心话,叫推心置腹;选一个人替代自己,叫做推贤让能;为别人着想,叫推己及人;在某件事中加一把火,叫推波助澜,等等。
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广撷课外阅读中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等,在生活采精妙的广告语、诙谐的幽默语……,或分类制成阅读卡、或梳理做成采集本,在班上传阅、交流,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如此,丰厚语言积累,写文章时,自然就“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2.展示汇报,乐于积累。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语言积累,在这一点上,可以开展竞赛,展示成果。教学中,我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诗歌朗诵会。精选古诗词,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代表们有的配乐朗诵,有的浅吟低唱,有的编成小品进行表演。这项活动极大调动了他们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展露了自己的一技之长。再如,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大力推进儿童阅读,有时要求高年级学生走入诗词意境,写出对诗歌、对诗人的感受认识。经过学生的学习探究,阅读积累,学生们写道:“杜甫爷爷,百姓的生活还好吗?”“李白爷爷,我从未看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象!”这样的活动既积累了语言、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等学期结束,再请学生把自己的阅读积累全部带来,举办小型展览会,让学生在细细的品味中,再次触摸积累的痕迹,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此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们甚是喜欢。久而久之,乐于积累的习惯自然形成。
成语积累篇10
语言积累鲜活运用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加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深厚的语言积累能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实,语言光积累而不能灵活运用,是无用的消极语言。实现以读文会意的积累语言到实际运用的飞跃,需要一个迁移的过程。如何实现迁移,关键使小学生的语言积累鲜活起来,灵活自如地运用。
一、理解中鲜活积累
语言积累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记硬背。不少教师因为怕别人说是烦琐分析,就不敢涉猎,似乎背些好词、好句,多记诵名家名篇就水到渠成了。其实,语言积累是一个过程,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没有此为基础的记忆是机械记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也不利于灵活自如地运用。
二、情境中运用积累
若想保持语言积累的牢固性和再现的敏捷性,只靠感悟理解、交流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诵读。但在继承传统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她的不足:“读书死,死读书”,不但浪费精力,同时消极积累的语言也不利于内化运用。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寻找传统语言与当代语言积累的契合点,为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提供方法和保证,并引导有效积累。在情境中积累,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多媒体等手法创设情境,使他们心情激动、心灵震憾。例如:
(1)每逢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时节,远在国外工作的姑父就会借用王安石的诗句“,”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无比思念。
(2)“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3)妈妈总反对我看课外书,我真想把这句读书名言告诉她:“”
(4)我还知道李贺借马来抒发自己为国建功立业情怀的诗句是:“。”
(5)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中的“,。”
这两句既写出了庐山的丘壑纵横,又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应客观全面,在对学生的训练中,既促进了对诗词的品味,又活化了语言积累。在创设语境、练习说话中积累语言就会落到实处。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
三、活动中深化积累
语言积累不是学习结果的描述,而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状态的行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累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而活动是激发兴趣的载体。如开展讲故事、古诗诵读赛、新闻广角(每日介绍新闻)、优美词句本(展评摘录的优美词句)、表演课本剧、当“小导游”等。例如,教学《烟台的海》时,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选择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一个特点介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充分发挥想象,介绍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如“……四周吹着海风,到处弥漫着大海的味道,你会更深切地体会到大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现在请各位游客朋友们随便走走,好好欣赏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给我们留下的精美的‘艺术品’吧。愿你们玩得愉快!”
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活动,使学生渐渐地激发了积累的热情,培养了浓厚的积累兴趣。另外,每天“一练笔”,充分利用教材的教学资源,挖掘课文中的相关因素,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不分昼夜、吮吸、拼命、如饥似渴”等词语,感受到海伦・凯勒身上那种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还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在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积累语言。
四、生活中丰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