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1
摘 要:打造“幸福”课堂第一步,教学过程的设计。打造“幸福”课堂第二步,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舞台。打造“幸福”课堂第三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关键词:幸福课堂 学习兴趣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89-01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得到是幸福,舍得是幸福,知足也是幸福。也有人认为拥有许多金钱就是幸福等等。其实幸福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它。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课堂。在课堂上,让老师和同学之间有一个完美的积极的乐观的人生体验。因为课堂是每一位学生成长的重要经历。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生活呢?“幸福”课堂就是师生都觉得幸福的课堂。在“幸福”课堂中,老师的幸福感体现在课堂的细节上。如教师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教书育人;其次要有慈母般的胸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第三是体现在教师的投入上,更重要的体现在教师对自己职业的幸福感和为人师表的幸福感上。“幸福”课堂中,学生的幸福感体现在学生的感官上。如心情愉悦,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性,愿意学,喜欢学;学习时那专注的表情,崇拜的目光。二是学生感到探究的乐趣;三是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人际交往的享受……一堂课,既能让上课的老师觉得幸福,又能让听课的学生同样感到幸福,那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对此我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 打造“幸福”课堂第一步,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1]。针对这一目标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学生探索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以理智的头脑打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案例。这样才能让你的数学课堂对你当下的学生大有收益。因为课堂是老师的课堂,但更是学生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那么关键在于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哪些是学生已知的知识点,哪些是未知的知识点,哪些是能启发后就能掌握的,哪些是学生自己无法理解的,然后寻找探究点,再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设计具体探究过程。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所需要的氛围之中。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是这样引课的;“同学们你们准备怎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老师的一句话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个个都争着抢着回答问题。第一名学生说;我想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第二名学生说;我想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第三名学生说;我想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形等等,现在就按大家的想法去做。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应用学具,自主操作”。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得出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那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同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其中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学生发现了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只有这样让学生大胆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大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就像是在享受一顿美味佳肴一样,津津有味,细细品尝,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就是一种享受。这样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2 打造“幸福”课堂第二步,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我对幸福的理解,它应该是指一种愉快的心情,一种心理的满足。让老师和学生心理都得到满足。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中针对儿童心理特点[2],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教师不能太夸夸而谈,让学生感觉被忽视被冷落。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们语言情感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拥有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己探究的机会。学生自己能做到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看懂得,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探究出结论的,教师不教。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自由学习,真正成为主人。让学生动起来,大胆展示,大胆质疑。例如:从观察年历卡2月份的天数发现了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后,请学生研读教材结语;“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结合教材注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引导学生提问“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结果有学生提问“‘通常’和‘一般’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说‘通常’?”“为什么公历年份是整百,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来判断那一年是不是闰年呢?”……一个个问题既激起了学生精读教材、读透教材的欲望,又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普知识介绍中。要想让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得以释放,只有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时,他们的学习行为才会因此而变得主动与积极。对课堂教学来说,真正的主人是坐在课堂上的学生,而不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必须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思考。让我们的学生来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所以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得以释放,学生就会给你带来无数惊喜。这样的课堂师生都有幸福感,是幸福的课堂。3 打造“幸福”课堂第三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是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实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一堂课,如果没有有效的引导,学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任意妄为,那么对师生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教师要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学习探讨。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此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当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想办法解决问题。我理想中幸福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无形引导下,能有目的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发现问题,商讨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享受愉悦,这样的课堂是幸福的。以上几点是我的感悟,但对幸福课堂的构建还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去探索,大胆假设,求证。参考文献[1]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2] 【教育学】和【心理学】读本.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2
1 、本框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青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的第三框题。本框是第一框题《走进青春》和第二框题《感悟青春》的落脚点。在前两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青春的内涵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青春的幸福,突出欢乐的主题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青春。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青春的幸福从而去祝福青春,珍惜青春。
2、教学整体设计:
本框主要包含“青春的幸福”和“寄语青春”两个目题。但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它整理成了“寻找青春的幸福”、“寄语青春的幸福”和“珍惜青春的幸福”三个教学版块。对于第一版块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帮助学生从全面的角度去寻找青春的幸福。对于第二版块我设计了同龄青春寄语、教师对我们的青春寄语、家长对我们的青春寄语来祝福同学们。第三版块我从发展的角度设计了一道材料分析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何去珍惜青春的幸福。
3、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青春的幸福并相互祝福,从而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为社会国家奉献的价值观。
(2)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青春为什么是幸福的、学会对同伴祝福青春、懂得我们应该如何珍惜青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归纳分析的能力。
(3) 过程与方法:
过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展示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青春的美好。
方法: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了对比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如在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幸福时就是通过与儿童、父母、老人的比较后而使学生感受到青春是幸福的。
学习方法: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特点,我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情境体验法、分析归纳法等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寄语青春的幸福”和“珍惜青春的幸福”为教学重点;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有些学生会认为青春不快乐,感觉不到青春的幸福,因此我把“寻找青春的幸福”设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 、说学情
有句话叫“生在福中不知福”如果把它用来形容此时的初中学生最为贴切了。的确,现在的初中生在物质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时,但由于年龄和学习的压力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幸福没有更深刻的认识,由此很多学生都认为其他人比自己更幸福,对青春缺乏一种渴望的热情。因此科学的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幸福,从而去祝福青春,珍惜青春,显得尤为必要。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我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精美的小卡片。
2、课前我准备了一个纸箱。
(一)、创设情境,音乐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是利用学生喜欢的歌手阿杜的一首《为青春喝彩》导入新课的。【播放歌曲】
设计意***:青春的歌悠扬动听,如同我们的青春是那样的美丽动人。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渲染了气氛。尤其是最后一句歌词“为青春喝彩,亲你的所亲,爱你的所爱,有什么烦恼忧愁,都把它拒之门外”,让学生放飞了心情,跟随我进入《祝福青春》的学习中。
(二)、利用比较分析法,导学“寻找青春的幸福”
这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个难点,我是这样突破的: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认为有很多的烦恼与困惑,感受不到青春的快乐与幸福。所以为了引导学生从全面的角度理解青春,我设置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让学生谈一谈你有什么烦恼?当时学生毫无保留地释放了自己的心声: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每天都要面对严厉的老师,每天都要听到家长的唠叨……。
紧接着我设置了第二个活动: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去寻找青春的幸福。通过与儿童相比,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与父母相比,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拥有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与老人相比,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拥有更多的健康,更好的记忆力……。
设计意***: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全面地认识到青春不仅有苦恼,有泪水,更多的是梦想,是激情,是幸福。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为什么青春是幸福的。因为拥有青春,我们每一天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迎接新的挑战;因为拥有青春,我们可以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寻;因为拥有青春,我们不怕失败,相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三)、利用情境互动法,导学“寄语青春的幸福”
当学生们沉浸在青春的幸福中时,我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进
入“寄语青春的幸福”这一板块。这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为了使学生在青春祝福中健康成长,我设置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同龄青春的寄语;第二个活动:教师送给我们的青春寄语;第三个活动:家长送给我们的青春寄语。
关于同龄青春寄语的活动,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青春寄语写在课前发给的精美小卡片上,然后把全班同学的卡片收集起来放入提前准备好的箱子中,将纸条摇乱以后,找部分同学上台随机抽取一张,作为对自己的激励,并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这个活动运用连环的方式进行,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让学生从同学的祝福中汲取了力量,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互相鼓励,互相鞭策。在课程结束以后我指导学生将课堂上的同龄青春寄语成果进一步加工成班级青春寄语手册。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青春寄语的祝福中快乐成长。
关于教师和家长送给同学们的青春寄语。我在课前把语数外等老师及学生家长的青春寄语录制下来,在课上播放给学生。
设计意***:当同学门在屏幕上看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和父母时非常的激动,仔细聆听了老师及家长送给他们的青春寄语并为之感动。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和父母对他们的深切祝福与期望。
(四)、利用分析归纳法,导学“珍惜青春的幸福”
因为青春是幸福的,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大家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是奠定壮年绚丽、晚年光彩的基石。所以我们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珍惜青春,为人生增光添彩,从而进入第三板块“珍惜青春的幸福”的学习中。
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选用了“老人与青年的一段对话”并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去看待青春。
附:一个青年总是埋怨自己的时运不佳发不了财,这天来了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你为什么不高兴?”
青年回答道:“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
老人由衷的说:“穷?你很富有嘛。”
青年人问:“这从何说起?”
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
青年回答道:“不干。”
老人又问:“斩掉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
青年回答道:“不干。”
老人接着问:“让你马上变成八十岁的老人,给你一百万元,你干不干?”
老人最后问:“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元,你干不干?”
青年回答道:“不干。”
这时老人对青年说:“这就对了,你已经有了超过一千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青年愕然无言,但看出他心有所悟的样子。
根据材料我设置了两个问题(1)从青年与老者的对话中你认为我们现在最大的财富是什么?(2)我们应如何把握好这一财富。在此环节,我指导学生们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通过阅读感悟,小组讨论,同学们明确了第一:我们应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这样就可以排除烦恼,分享更多的快乐。第二:应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和清除盲目的冲动行为。第三:应该保持自我完善的意识。对自己提出自我完善的阶段性目标,多做好事善事便身心愉快。通过开展这个活动使学生在体会青春幸福的基础上真正明确了应该如何度过青春期,让自己的青春更有价值。
(五)、拓展运用
我指导学生将课堂上的同龄青春寄语成果进一步加工成班级青春寄语手册。
设计意***: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这个活动中共享青春的祝福,增进彼此的友谊。
(六)、结课方式
人生最宝贵的是青春,青春是生命中一段无法重复的单向旅途。我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进行改编,并配优美的轻音乐送给同学们,结束了新课。
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你走过这段旅程的时候,你能说:我的整个青春都献给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努力,而奋斗!!!相信你的青春是无悔的,你的人生也必将是辉煌的!!!
珍惜青春的幸福
(七)、板书设计
寄语青春的幸福
寻找青春的幸福
四、说教学反思
亮点:
1、音乐导入与结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了课堂气氛。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全面地认识了青春。
3、指导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春。
4、我指导学生将课堂上的同龄青春寄语成果进一步加工成班级青春寄语手册。使学生在彼此的青春祝福中健康成长。
5、运用真实的录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困惑:
在教学处理上将两个目题扩展为三个目题,希望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这样做是否合适。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祝福青春"。
1。说教材。
"祝福青春"由"青春的幸福"和"寄语青春"两部分组成,是对全课的总结和情感上的升华。在前面已经对青春的内涵全面把握的前提下,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青春的幸福,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祝福彼此,突出欢乐的主题,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青春的到来。根据课程标准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这一框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目标:理解青春有苦也有乐,树立"青春当有为"的思想。
能力目标: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思考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观豁达,珍爱青春,积极向上,主动争取,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快乐心态去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使学生初步具有乐观豁达、主动争取的良好心理品质是本课教学最大的价值取向,教师组织和推进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价值取向而展开。基于对这一价值取向的认识和教材的编写意***,本框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青春的绚丽,激发学生热爱青春的美好情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青春可以而且应该"有为"。本框的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青春、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初步具有乐观豁达、主动争取的良好心理品质。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换位等方法进行思考;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这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好方法。
2。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出发,运用案例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新知识的有效认知。而活动教学法则排斥了生硬的说教,其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其效果往往坚定、持久。所运用的教具有课件、主题宣传画、队旗、团旗、主题音乐、鸽子。
在学法指导上,以读议领悟法为主,运用讨论、表演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
在教学程序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重点和难点具体运用什么方法。
3。说教学程序
"祝福青春"的教学程序设计的说法如下:
下面,根据具体的教学环节,说一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花费5分钟左右的时间。用王蒙的《青春万岁》序诗节选中的诗来导入新课,然后提问:"简单概括你的青春或你对青春的理解。"最后概括出全体同学的观点——"青春苦乐多"。
新课教学,约需35分钟。这一教学分两目内容进行。
(1)青春的幸福,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 青春苦乐多。请学生谈谈自己或别人在青春岁月里有哪些喜悦和忧伤。然后教师根据本地区实际,选用发生在本地区或学生身边的案例,以加强教学效果。教师这里选用的例子是"做班干部工作不被同学理解怎么办",叙述小罗在学习、友情、亲情方面的烦恼(出示材料)。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小罗是你的同学,你会怎样帮助小罗排解烦恼呢?"
② 如何排解青春的烦恼,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主要运用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加以突破。在讨论好前一个讨论题后,教师又出示第二个讨论题:"如果你是小罗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帮助小罗找到青春的一抹亮色?"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倾听、友情点拨和提醒。可加入到气氛不很热烈的讨论小组内,参与他们的讨论,帮助他们出谋划策。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总结:青春是人生中最美丽的季节。
(2)寄语青春,分三点内容进行讲解:381第8章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
① 青春是美丽的。教师让学生写出古人的青春寄语。
② 请为我们祝福。科代表挂队旗、团旗,轻声播放主题音乐——《青苹果乐园》。
③ 我用青春写明天。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情感的升华,可采用活动教学法加以突出。首先,请宣传委员挂事先画好的两幅主题宣传画,宣传画一式两份,相同的内容。然后,学生在宣传画上写青春寄语。每次两个学生上场,等待上场的同学和写完青春寄语的同学可以思考,可以和同学、老师、家长交谈,课堂气氛力求轻松、活泼、自然。接着,由学生代表从大家的寄语中选出精彩部分,构成班级共同的青春誓言,在教室集体宣誓。最后,请科代表把其中的一张宣传画张贴在教室的黑板旁,另一张宣传画绑在鸽子腿上,由班长放飞鸽子。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忘情地欢呼!
新课小结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此时此刻的心里感受。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3
【片断一】
师:同学们,本节课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主题――幸福(板书:幸福)。看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情景?
生:我觉得幸福就是天天都不用写作业,可以随便玩,老师、爸妈也不吵我。
生:幸福就是放假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他们还给我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生:我最大的幸福是能有一台自己的电脑。
【看似简单的交流,其实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时情感已被激发,并且为后面更深刻地理解“幸福”的含义奠定了基础。】
师:大家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老师想问问,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我挺幸福的。爸爸妈妈很疼我,有好吃的都让我吃。
生:我不幸福。每天在学校上课就够累了,可我妈妈还给我报了好几个培训班,什么美术啦、拉丁舞啦、英语啦,连周六、周日也不能休息,我都快烦死了。
生:我觉得我也不幸福。爸爸妈妈天天吵我,怪我不好好学习,他们一吵架还拿我撒气。
【片断二】
师:通过又一次读课文,你认为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得怎么样?
生:她是个可怜的小女孩。
师:能说得再明白点吗?
生:她受了很多的苦。光着头、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走了一天,还没有饭吃,真可怜!
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吗?
(该生找出文中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很好。我能从你的读书声中感受到你对小女孩的同情。
生:我认为这个小女孩很孤独,都要过年了,她还孤零零地在街上走,也没有人理她。我要是这个小女孩,肯定很伤心。
生:她虽然有爸爸,可她爸爸天天打她,再说,她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生:小女孩很可怜。过圣诞节的时候,像火炉、烤鹅、圣诞树等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是非常平常的,可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能拥有。
(师相机板书:可怜、孤独)
师:这个小女孩真可怜,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感觉。可作者却不这么认为。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作者在最后用了“幸福”来写这个小女孩。
师:能把这段话读一读吗?
师:“她曾经多么幸福”中的“幸福”指的是什么?
生:她划着火柴后的幻想。
师:是真的吗?
生:不是。
师:噢,是假的,不真实的。可是就连这不真实的也让小女孩觉得幸福,对吗?
生:对。
师:那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幸福。
师:“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了”指什么?
生:小女孩死了。
师:为什么把小女孩被冻死说成她很幸福?
生: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幸福,而死亡对她来说是最幸福的了。
师:这样一个小女孩,一个饱受饥饿、寒冷与孤独的小女孩,就这样离开了残酷的世界。同这个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幸福吗?为什么?
【很多孩子在最初对自己生活的定位是不幸福的,老师对他们的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评价,只是抓住课文最后的两个“幸福”让学生反复读,反复理解。在充分理解之后,老师又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幸福吗?”由于孩子们在学习中已经在潜意识里将自己与小女孩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对比,他们的思想也受到了强烈震撼,感情自然会有较大的升华,对“幸福”的理解也会有所改变。】
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有疼爱我的爸爸妈妈。
生:原来我觉得自己不幸福,现在想想,自己也很幸福。爸爸妈妈对我要求严格也是为我好呀!
师:很多同学的思想都有了转变,那么在觉得自己幸福的同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好好学习,报答父母。
生: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生: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一份好工作,让父母也过上好生活。
【至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又进一层,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幸福,还懂得了感谢幸福与守护幸福,使本课的主题再一次深化。】
师: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有多么幸福,也表示要好好珍惜这“幸福”。可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像大家一样幸福。
【这一过渡既是对上一环节的总结,又是本课中心的深刻诠释。】
(师边说边出示***片:中东战场上被炮弹炸残的孩子、自然灾害后失去双亲的孤儿、我国一些地区因贫穷而辍学的孩子等。)
师:孩子们,看到这些,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不幸福的孩子,与他们相比,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
生:我想说,我的幸福生活都是爸爸妈妈给的,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后不惹爸爸妈妈生气了。
生:我认为,我们的幸福除了是爸爸妈妈给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和平的世界。
生:我知道我们国家有一个“希望工程是专门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的,我以后要节约一点,把零花钱捐给“希望工程”。
师:是呀,同那些孩子相比,我们是非常幸福的。我想,在我们享受幸福的同时,对那些不幸福的人,除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同情外,我还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们也要向社会奉献自已的爱心,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别人关爱弱者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这一环节,把“幸福”诠释到了最深层――幸福不仅仅是自己过得开心,不仅仅是要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守护幸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奉献,在奉献自己的爱心的同时,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4
中国各级***府现在也越来越多地谈到幸福的问题,这就说明我们的***府、执******其实已经意识到幸福的问题很重要,为什么很重要?因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是以前没有遇到的,影响到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感,而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体制的问题,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问题,其实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问题。这个规律有人提出来了,叫做现代化的问题。现代化除了资源的困境、社会的困境(如道德观念的变化、社会矛盾加剧),还有一个就是心理困境,叫做3000美金的心理阈限,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3000美金就是一个现代化的标志,我们中国进入现代化是2008年,正好人均GDP达到3400美金,美国是1962年进入的,英国是1968年,法国是1972年,而这些现代化国家都要面对一个普遍的问题就叫做现代化的问题。
现代化问题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心理疾病取代心血管疾病成为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第二个标志是社会身份认同,个人尊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以前是衣食住行的小康水平问题,到了3000美金以后,国家开始关注“我是谁?”这样的身份问题,接着这个身份问题,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问题就会出来,国际的竞争、国际社会人群心态的变化就会出来。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生这些问题,大概花了15年的时间才把这个社会的心态变得理性和谐,中国也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美国总统都有自己的治国秘密,从肯尼迪总统开始,1960年代,他当总统正好遇见了现代化问题,所以肯尼迪总统是第一个邀请了心理学家做国策顾问的美国总统。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有29位心理学家,所以利用心理科学来管理国家是美国总统的治国秘密,这是《时代周刊》2009年4月2日揭露出来的一个事实,我们中国的领导人是不是也要考虑学点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呢?
解决现代化的问题需要积极心理学的科学指导与贡献。积极心理学的根本前提是,人性是积极的,爱、善良、良好关系、沟通、投入学习、探索、快乐、美丽等都是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积极天性。我们以前受社会达尔文思想的影响,把人心想得太阴暗、太自私、太残忍。积极心理学认为,这些假设有可能是错误的。重新解读人类的进化,你会发现人其实是追求积极的。比较一下人和动物形态学的变化所引发的心理的变化,就不难发现,这些变化选择是人类积极的心理能力。人类形态学的变化大概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比如说,我们的大脑新皮质面积要比动物大很多,而大部分的新皮质是用来处理语言、学习、理解、同情、好奇、创新等功能的。我们的体态是直的,我们要向前看,向上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抬头挺胸时心情开放、愉快。我们人类的女性骨盆要窄,使得人类胎儿容易流产,需要长期的照顾。因此人类的女性偏爱有爱心、负责的男人,所以爱是具有进化优势的积极天性。
积极心理学还发现追求幸福是人的积极天性,幸福是可以随时体验的。在积极心理学中,我们把它叫作福流的体验(FLOW)。这个福流的体验有自然科学的基础。你在感受幸福的时候,往往会进入到一个物我两忘、废寝忘食的地步。读一本好书,看一场好的电影,听美妙的音乐、感人的故事,体育运动,家人的团聚,投入的工作,科学探索,艺术,大自然,都能让我们进入到福流状态。特别幸福的状态,还包括胸膛发热、嗓子发紧、眼睛要流泪。有意思的是,积极心理学家还发现幸福的感受和被感动的感受非常相似。冷漠无情的人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人类还有些天然的道德情绪,如感恩、仁爱、崇敬、升华等都跟人的幸福有关。以前我们心理学家只知道人的迷走神经与呼吸、消化功能有关,现在发现其实它也跟人类幸福、积极的体验和亲社会行为有关。但我们在为人民服务的时候,迷走神经是张开的,我们会感到特别痛快、心情敞亮;如果我们的好意不被人接受和理解,我们就会感到心在压缩、紧迫、苦闷。你看见一个美好的事物,第一反应是叫好,这么喊实际上是迷走神经张开、心胸开阔。看见一个不好的事物,你的迷走神经会压缩,你是要低下头的,这就是为什么美丽和幸福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所有崇高、伟大、有道德的事情都要修建高的建筑物,如教堂、寺庙、纪念碑等都修得高高的,寺庙多半都建在山上而不在平原地带,这都有积极心理的原因和证据。这些道德情绪对我们每个人和人类生存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叔叔为什么做好事,为什么还要把做的事记在日记本上?其实就是他在追求幸福,我们大家都知道,作为从湖南农村来的孤儿,只有1.6米的个子,如何在北方城市发现和创造幸福?他的秘密就是与人为善,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积极心理学发现我们有很多创造幸福的方法,成本是很低的,而效果又是很积极的。
积极心理学还认为,探索、创新、想象、创造也是人类的积极天性。我们以前在谈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往往是说我们是智人,会学习、记忆,这都是与处理过去信息有关的功能。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人类最伟大的能力还是在于会创新,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想到以前想不到的东西,做出以前做不到的东西。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积极的心情下,人更可能出现和接受创新的思想,更有创新的思路。愤怒、焦虑、抑郁,这些只能使批评精神更强。
我认为,创新和幸福应该是未来中国腾飞的两个翅膀。我们中国下一步发展只能走幸福和创新的路,没有别的路可走,这是几十年现代化国家发展路径指出来的基本方向。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5
三本什么书呢?
为什么要带这三本书上下班呢?
这三本书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美国高中必修课程教材――《健康与幸福》(上、中、下)。一个月前,浙江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邱连根老师把刚出版的三本书送给了我,但同时又提了条件,就是要我为《健康与幸福》写点什么。众所周知,命题作文不好写。三天、五天、一周、二周,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每天忙于应付杂务,好几次提起笔来,却又无奈地放下。
其实,我是非常愿意做这样的事的。究其原因,我想无外乎两点:一是以我手写我心,把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告知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何乐而不为;二是把好的***书介绍给广大师生,何尝不是一件惬意之事,且这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份内之事。其实,《健康与幸福》这套教材,我在两年前就已拜读过。那是在一次会议上,我巧遇了邱连根老师(那时邱老师还没有当上副总编)。闲聊之际,我要邱老师向我推荐几本书,我想在教师培训时向教师们推荐一些休闲但又有点意义的课余读物。当时,邱老师毫不迟疑地向我推荐了他们社新引进出版的美国中小学生必修课程教材――《健康与幸福》,不过当时还只出版了小学和初中的教材,即3~8年级的。我知道,邱老师长久以来一直执着于引进出版美国的主流教材,这也缘于他一直有着这样一个情结,即让中国孩子接触世界上一流的教材。我最早接触的一套这类的教材就是他们社引进出版的美国初中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那时正值我国高中的首轮课程改革,当时我正主持嘉兴的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指导工作,那套教材给了我不少启发,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那套教材所体现出来的课程设计,无论是在课程的形式、内容、实施环节,还是评价等方面都有别于国内的传统课程设计,对此,我印象极为深刻。在当时应试习题、教辅用书一统天下的情形下,此套丛书独具一格,大受业内学者、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欢迎,至今畅销不衰。此后不久,浙江教育出版社陆续引进出版了高中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丛书、小学科学教材《科学启蒙》丛书、美国中学科学拓展课程读本《技术的历程》丛书。《技术的历程》在我的“高中化学90学时”培训班上大受欢迎,还有教师追问我为何只发三本,我笑答经费所限,如有需要可自行购买。
想我当初拿到中小学的《健康与幸福》时,很强烈的一种感觉就是:它切切实实是我们中国十分需要的中小学教材。但同时,我又问自己,把它归入哪一门具体学科比较好呢?心理学?思想品德课?生理卫生?社会学?体育?……都不是,因为每一分册中都有这些学科的影子在里面。但没过多久,我又自嘲,何必纠结于此?如此较真必会使自己、使这套教材走进一个死胡同,这又何苦来哉?这样一想,倒也豁然开朗,心想,既然是国外引进过来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归入国内某一已有课程呢?就算把它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又何妨?我们倒不妨学学鲁迅的拿来主义,大胆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其实,《健康与幸福》的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理论或者实践课程,而是一门开放的、利于教师自主选择的、学生自主生成的、启发智慧生活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诚如教材所推崇和倡导的健康观念:“没有什么知识会比健康的知识更重要了,因为如果没有健康知识,那任何人生目标都将无法顺利实现。”《健康与幸福》丛书(3~8年级)一共12册,内容随年级呈螺旋式上升。每册书都包含五大板块内容:心理和情绪、家庭和社交健康,成长和营养,个人健康和安全,药品和疾病预防,社区和环境健康。粗读全套书之后,我即向与我接触的每一位基础教育研究者、校长和家长推荐了这套好书。
现在放在我桌上的已经是《健康与幸福》的高中版了。高中版的《健康与幸福》延续了小学初中段《健康与幸福》的编写风格,内容安排方式则稍有不同。上册24课的内容分别为健康技能、心理和情绪健康、家庭和社交健康、成长与发育;中册25课的内容包括营养,个人健康和体育运动,酒精、烟草和其他药品,传染病和慢性疾病;下册21课的内容包括消费者和社区健康、环境健康、伤害预防和个人安全。我们再来看看高中《健康与幸福》教材的具体内容:压力是如何影响健康的?我们可能会面对哪些丧失与悲伤?如何负责任地解决家庭冲突?重要的约会准则包括哪些?为什么青少年怀孕是危险的?如何接受生理变化?食物标签中包含哪些信息?缺乏睡眠对你的健康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人们应当慎用信用卡?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你被性骚扰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这里我就举一个例子。书中讲到“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时,首先是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平实的语言告诉他们:家庭关系不会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拥有最好的家庭生活的愿望是值得努力的,而达成这一愿望的最佳办法是遵循ACT原则。接着,书中就列出操作性极强的方法,即遵循ACT原则:
・行为(Action):选择可以促进健康家庭关系的行为。
・承诺(Commitment):承诺成为一名充满爱心的家庭成员。
・时间(Time):与家人共度时光。
好了,不用再多罗列,看到这样的内容,我想我们是不是觉得这是一套对高中学生很有意义的教材呢?我们的高中生是不是除了语文、数学、外语、***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音、体、美之外,更需要这样的与健康和幸福的知识相关的课程呢?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是不是正是这些方面的正面关爱和指导呢?
既然教材这么好,那么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在我国高中阶段开设这样一门课程,让我们的孩子能马上接触到这一教材――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本性使然。这套教材综合性这么强,我们有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吗?即使师资解决了,这么厚厚的三本书,我们高中阶段能安排出这么多课时吗?……一系列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庆幸的是,此时我喜闻上海闵行区已经在25所试点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开设健康与幸福课程(以《健康与幸福》为教材)两周年了,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打算在全区推开。这一消息犹如醍醐灌顶,可以说,我一下子就释然了。是啊,既然小学都能开设这门课程,难道高中就做不到吗?相比小学生,高中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更强,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加之,浙江省正在推行高中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如果各学校利用这一契机,把两者结合起来,岂不美哉?这样,健康与幸福课程的课时解决了,而教师苦于选修课没有好的教学内容、没有高质量的教材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6
“‘以学定教’的‘学’是教师的学、学生的学,而不只是学生的学。‘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结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荆志强在《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中如是说。该书研究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于教师而言有很大的益处。
近年来,我校引进生本教育理念,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试***通过重新定位“教”与“学”,转变教师重“教”轻“学”的传统思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实践中,我虽然认识到教师应扮演指导者、点拨者的角色,也知道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但事实上我并没有做到,因为仍有许多问题让我困惑。《幸福地做老师》消除了我心中的种种疑惑,坚定了我实践生本教育的信心。
《幸福地做老师》一书详细阐述了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提出教师在课前预设的应该是“学习提纲”,而不是“教学提纲”,更不是“学习方案”,要通过“学习提纲”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牵”着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想从根本上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是学生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学习提纲应该侧重启发性问题、学习方法的设计,让学生真正进入“学”的状态,减少教师“教”的次数,变“教”为“导”。
过去,我常常忽略这些问题,只是生搬硬套生本教育的某些理念,致使我的教学并不是很成功。《幸福地做老》一书通过详细的概念阐释和生动的案例展示,让我对生本教育理念、教与学的关系都有了新的理解,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幸福源于“教学相长”。“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陪伴者,引导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这才是教师的幸福所在。
虽然《幸福地做老师》针对的是生本教育,但如何定位“教”与“学”关系的问题,又岂止生本教育才会存在?长久以来,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探究,成果丰硕。作为其中的“一员”,我认为《幸福地做老师》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7
“移民火星。”“改良月球。”“研制超级核武哭。”……
胖都都老师笑得超级可爱,因为全班四十位同学中就有三十九位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而且富有创意。在美妙的放学铃声响彻云霄时,一声“放学”号令,三十九只快活的“小鸟”就飞出了教室,唯独贝壳同学闷闷不乐,因为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点子。
美丽的夕阳映红了半边天,云霞把天空装扮得十分漂亮。贝壳无心赏景,背着重重的书包,拖着沉沉的步子,他始终不明白,平常班里就数他最机灵,可到展现智慧的时候却如此贫乏无力。
“嗨,贝壳同学!我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让你天天都开心!”忽然,路旁的林子里传来一个怪异的声音,这不像是人在说话,倒像是机器人,或是玩具鸟。
贝壳突然紧张起来,吓出了一身冷汗:难道有鬼?太倒霉了!
“嘎――”一只美丽的鸟从树上飞了下来,挡住了贝壳的去路。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它有三个脑袋,而且长短不一,六只骨碌碌的的眼睛分别射出红、黄、蓝的光芒,脖子很短,上面像穿着铠甲,身子是漂亮的孔雀模样,只是毛色怪异,犹如七色彩虹一样富丽堂皇,它的脚很长,像鸵鸟一样。
“你想干什么?吓死我了!快走,快走,别扰乱我想问题!”贝壳不耐烦地说。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别花心思了,我已帮你想好主意了。你就叫我‘幸福博士’吧!”鸟儿开口道。
贝壳听了,恍然大悟:“刚才的古怪声音是你发出来的。你是哪儿来的机器鸟?别忽悠我了。”贝壳知道,在高科技时代,什么电子狗、机器鸟、激光猫等高科技新产品多得是,没什么稀奇的。前两天,贝壳还被一只火光猪胡弄了一阵呢!
正想着,贝壳觉得一阵晕眩,便轻轻地睡在一张毛绒绒的大床上,被什么东西托走了。
等贝壳醒来,他发现自己没回家,而是来到了一间实验室,和他在一起的就是 “幸福博士”。这里的东西可真多,根据贝壳的知识可以判断,这些都是用来做实验的。
趁“幸福博士”不注意,贝壳背着书包就往外跑,因为爸爸妈妈肯定会四处寻找自己的。可一到门边却觉得胸闷。这是怎么回事?贝壳只好返回。
“你不要随意跑动,这里是海底实验室。你刚才觉得胸闷吧!那是因为房子设计时没考虑周到,那儿的水压过大,你才觉得胸闷。记住,别乱跑,我已经帮您穿上了极薄的防水衣服,眼睛也装上了无影防水眼镜。还有,实验室里的一些地方,氧气稀薄,容易导致缺氧窒息,我相信这点常识你是知道的。”
“我一切听你的。你不是说可以帮我完成一个愿望吗?如果不能,就请把我送回家吧。拜托!”贝壳很是无奈。
“那好。请过来,我们一起来做一项伟大的实验――海底幸福实验。”
“做实验?免了吧,我还要读书呢!”贝壳心急如焚。
“别急,你父母那儿我已经留言了。请听我解释。本次实验目的:让人永远幸福。实验设备及要求:必须在纯净的海底做实验,环境要求有足够的氧气,实验材料是剔除私心杂念的人的血液五滴、快乐种子五颗、幸福指数五米、海底人生五粒。实验原理:人就是因为欲望太多,私心太重,常常自寻烦恼。如果同时具备了这几项,我们的‘海底幸福实验’就可以成功。”“幸福博士”慢条斯理地解释着。
贝壳只好假装配合,微笑着说:“那就来吧。在我手上取五滴血液。”
实验经过了五十五分五十五秒,“幸福博士”宣布“海底幸福实验”成功。
“幸福博士”微笑着说:“现在你可以带着我们的新产品去实现你的梦想――让人们永远幸福!”
听完“幸福”二字,贝壳又觉得头晕目眩。当他睁开眼睛时,已到了校门口。贝壳想,真是做了一场梦。
来到教室,看到两位同学因为吵架正伤心大哭。贝壳急忙把新产品拿出来,偷偷地在他们脑后洒了一点。还真灵验,大哭的同学居然高兴起来了,大家都大眼瞪小眼,觉得好奇怪。
贝壳觉得好玩,就偷偷地向每个人脑后都洒了一点新产品。顿时,教室里充满了幸福的滋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上课了,胖都都老师春风满面地问:“贝壳同学,你的梦想想好了吗?”
“老师,我想研制‘幸福产品’,让每个人永远幸福快乐!”贝壳自豪地说。
“很好。你的梦想是最具前沿意识的,祝贺你成了班上的‘梦想之星’,愿你梦想成真!”胖都都老师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呜――呜――呜”突然身后传来痛苦的哭泣声。贝壳转身一看,不好了,是最先试验新产品的那两位同学。当他准备再次将“幸福产品”洒向他们时,发现已经没有了。
当贝壳正急时,全班同学都伤心地哭了起来。贝壳急忙跑到昨天偶遇“幸福博士”的地方,寻找急救办法。但是,无论贝壳怎么呼唤,“幸福博士”都没露面。贝壳后悔极了,如果当初真心实意地配合“幸福博士”做实验,不就梦想成真了吗?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呢?
忽然,“幸福博士”的声音响了起来:“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感觉。傻孩子,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钟,你就是最最幸福的人。谢谢你给了我幸福,我现在可以有足够的能量回到我们X星球了。祝你们永远幸福!”
回到教室,贝壳把“幸福博士”的话写在黑板上。果然,同学们看后,都幸福地笑了。
自此,贝壳的心底埋下了一个梦想:长大后,建立真正的“海底实验室”,研制“幸福产品”。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8
[论文关键词]幸福 终极目的 结构 美感
幸福与教育问题提出的社会背景,首先是物质越来越丰富国民却越来越难以体会到幸福的普遍的自我意识,其次是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府对居民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特别关注。问题提出的理论背景是,很多教育研究者将幸福推为教育的使命乃至终极目的,这一提法极具现实意义,但对幸福本身和幸福作为终极目的的具体内涵理解还有些模糊不清。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努力以结构化的方式揭示幸福能否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哪个幸福以及谁的幸福,这一观点在何种层面上成立,乃至如何把握这个观点,等等。
一、从一般对称结构来审视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对称结构是指逻辑意义上的对比对照关系,一般对称结构对应于文章后两部分的特殊对称结构。一般抑或特殊是本文个体化的界定,即文章后两部分,将幸福感与美感和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作为对称项,是笔者方便问题论证假设出的逻辑结构,期望是一种创新。从对称结构出发,我们对于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的幸福能够有一个更为准确的定位。第一部分的一般对称结构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教育系统内与教育系统外,主观体验的幸福与客观评价的幸福,作为目的的幸福与作为手段的幸福,与德性统一的幸福和与德性对立的幸福。
首先,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社会本位的目的论,还是个人本位的目的论?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通常被分为社会取向的和个人取向的,那么作为终极目的的幸福是社会的幸福还是个人的幸福呢?如果是社会幸福或者国民幸福感,那么就应该在大时段大背景中宽视角地去考虑幸福与教育的问题;如果是个体幸福,就要在教育的微观层面去细微地考虑幸福与教育的问题。教育目的的社会与个人两种取向是很难统一的,幸福被选作教育的终极目的可能是由于它可以同时是社会与个人的最高追求。所以这种选择可能是一种逻辑不清的下意识选择,把握作为教育终极目的的幸福首先要反思这一幸福是个体幸福还是社会幸福。
其次,幸福是教育系统内可以造就的,还是需要教育系统外才能造就的?如果说学校教育能够带来社会幸福是教育万能论的变体,那么个体幸福可不可教得呢?笔者以为,个体幸福不可教,因为幸福不像知识技能一样可以全部传递,教育系统不能也不应该为个体幸福负全部责任。个体幸福实现取决于才、德、力、命、欲五个因素,体育、德育、智育和生活观价值观的教育能够部分作用于才、德、力、欲四个因素。命的因素如教育系统外的社会与时代状况是教育系统所无法控制的。由于个体幸福是需求的满足带来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大包大揽只会导致教育计划和教学实施的混乱,在此意义上它不能将幸福作为终极目的来追求。
再次,幸福可以分为主观体验的幸福和客观评价的幸福,作为终极目的的幸福是哪一种呢,作为终极目的的幸福是谁的幸福?主观体验的幸福(A)都是个体幸福,有回忆的幸福、期待的幸福、虚拟的想象的幸福和当下真实体验的幸福,有沉醉的幸福和反思的幸福。客观评价的幸福的一种即整体社会或国民的幸福及至人类幸福(B),另一种是我们抽离出来作为评价、思考或谈论的对象,给予了客观标准的个体幸福(C)。在教育中幸福A是可制造的,刻意追求学生的反思幸福可能将教育引上歧途;幸福B不是教育完全能担当的,应该是学校和其他部门共同的努力方向;幸福c亦有经由教育而被异化的危险,比如,仅仅将幸福与经济能力相联系的取向。如果作为终极目的的幸福是学生在学及成人后作为社会成员的幸福,将教育的终极目的定位为幸福,学校教育就应努力形成学生建立在自我建构的效能感之上的自我悦纳的能力,重视心理学意义上的客观幸福感,形成合理的幸福标准,教给学生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意识,联合其他部门与社会成员共同致成国民乃至人类的幸福。
幸福既可以作为目的,也可能成为手段。如果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最终也都可以表述为“培养什么样的人”,那么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亦应该着眼于人本身。如果被培养的是(少数)人的幸福,而非幸福的(大多数)人,幸福就可能成为被利用的手段。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的幸福被***治性或利益性地窃用之后,通过培养“幸福”及其感受力,教育可以让人忘记不平等和所受的压迫,放弃批判和为更好的世界和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因此,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的表述,要警惕一种未必然的“美丽新世界式”的控制企***。如齐美尔所言,“平等或自由的价值同金钱的价值一样,最终都不过是纯粹手段”,为自由呐喊和为平等点头都是太现代货币经济式的激情,现代社会“货币从一种纯粹手段和前提条件成为最终目的”。幸福同样可以附庸于金钱可能成为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幸福就是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本,幸福教育则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稀缺商品被买卖。
最后,幸福可以与德性统一,也可以和德性对立,当幸福与德性对立的时候还是值得追求的吗?对于多数人来说,幸福只是个人满足的生理幸福,在西方哲学史上,幸福事实上一直都是德性的对立面。很多思想家都贬低个体对幸福的追求,比如,尼采认为以苦乐为宗旨的哲学都是幼稚的哲学,享乐主义、悲观主义、功利主义、幸福论,都是思想简单的东西:“在这些东西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意识到创造性的力量和一个艺术家的良心的人,并非没有嘲笑,也并非没有同情地俯瞰着”。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人,不可“被幸福”,亦不能按照“幸福”的程度来衡量教育的效果或学生的价值。即不是任何人都能幸福,任何人都应该幸福,有很多比幸福更有价值的东西值得追求。将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求教育者追求和创造出受教育者的幸福,而不是要受教育者单纯以幸福为人生追求。因此,教育者应该将受教育者的幸福作为终极目的,反对教导受教育者为了私己的幸福抛弃德性,相反要使学生领悟到道德和幸福具有一致性,即有道德的人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幸福的人。
二、从幸福与美感的二元性来审视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从一般对称结构审视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对于什么样的幸福在哪一层次上怎样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能够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在这一部分,在教育者要将受教育者的幸福作为终极追求的前提下,我们引入和主观幸福构成二元结构的美感。笔者认为,只有理解美感和幸福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幸福生活,培养真正幸福的人。
首先,或者为什么谈到幸福(感)必须谈美感?这是因为在公共知识结构中,幸福和美感总是发生联系:幸福感常和快乐相区分,美感常和相对立;美感基于共通感,幸福感有客观依据;两者都是愉悦的,都和道德伦理相作用;幸福和美的感觉常常并存,在体验较弱的“高级幸福”中有美,强烈的美感体验在低层次的幸福需要中亦有美;幸福给人带来美感,美感给人带来幸福@。所以,将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必须厘清美感和幸福的区别。
其次,为什么幸福(感)与美感具有二元性?对确立幸福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来说,幸福一美感二元结构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幸福与美感时常交替出现,它们基于“截然相反”的生理-心理机制。从生活中的许多生理现象、语言现象及至理论史出发,可以设想幸福感和美感是两种恰好相反的生理-心理过程:幸福是一种精神能量的自足的充盈感,而美感是一种精神能量的自持的畅放感。幸福和美感产生自不同的文化——心理——生理反射弧,在生理和心理过程上讲,二者具有典型的二元性。幸福、美感二元结构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结合美感的培育来培育学生的幸福。幸福、美感二元结构,有利于我们分析将幸福作为教育终极目的的相关论证中不甚清晰之处。
一些研究者将美感偷换为幸福的方式是,弱化结果幸福,强化过程幸福;弱化个人幸福,强化集体幸福;弱化低级幸福,强化高级幸福。比如将幸福和自由与***,人性和生命,文化和精神以及创造创新联系起来倡导幸福教育。自由和***需要牺牲,人性和生命需要锤炼,文化和精神存在斗争,创造和创新要付出艰辛,这些东西却每每和“不幸”相伴。幸福是结果或成就带来的,而非过程中产生的。所谓自由、生命、创造这些经由过程显现出来的范畴更多是美学所关照的,不能以结果幸福弥盖过程美。再如,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将幸福理解为集体成就以及集体中的个体的全面发展带来的感觉,重新提倡道德幸福和劳动幸福。集体主义幸福、个人发展幸福、道德幸福或劳动幸福是客观幸福、过程幸福,也能称为协作美、劳动美、道德美。幸福或许只是有意义生活的副产品,所以可以将这些研究者的声音转译为:要获得幸福吗?崇尚美吧!将幸福确定为教育的终极目的的出发点是反对教育中的功利性,可能会由于强调过程和结果的成就感受而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功利。从这一点出发,对高级幸福、过程幸福、集体幸福的追求就更应该取道于美了。
还有个别研究者直接从美学和休闲学的角度论证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并套用美的定义,认为幸福本身是一种精神状态,是生命力的表现,是人本质力量的体现。这就完全取消了幸福与美的界限,在逻辑上是不是有些问题呢?放开思维,上述界限或许仅仅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上述思索也只是时代的思索,在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未来,可能幸福就是一种经常性的自我悦纳的心态,心境美和心境幸福就打通了。抑或,幸福和美感同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一样是一体二面的关系?全面发展来自二者的完美结合。而在必须做工具的今天,人们只是更向往幸福。
三、从教育之内容与形式的区分来审视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幸福作为一种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首先规定了教育的内容,然后才对教育提供的相应的形式(教育方法、手段、环境与情境)有所要求。由于教育的形式更多地由教育系统自身来负责,所以如果有一种“教育本位的终极目的”的话,它必然是偏重于教育的形式的。如果幸福只是个人与社会本位的终极目的,应该还有一种教育本位的终极目的,和作为终极目的的幸福相互适应。
那么,基于教育形式的教育本位的终极目的设定是什么样的,它们以什么方式介入教育内容,教育本位的终极目的设定和作为终极目的的幸福是何关系?教育是为了不教育,教育本位的终极目的自然是指向教育自身,尤其指向教育形式。所以,笔者将“教育人”这种理想型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人”不是一种人性假设,因为***治人、生物人、经济人范型作为一种抽象没有全面概括人的全部特性。“教育人”可以作为人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只能通过教育培养出来。当用“教育人”称呼一类人时只是为了强调他的这种特殊属性。由于指向教育形式,“教育人”就应该是掌握教育方法、手段、会改造教育环境创设教育情境的人。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9
时光的游鱼只那么轻盈地一摆腰肢,就从2012游进了2013的时间河,溅起遍地的烟花,开放出新年缤纷的红彤彤的气象,绽放成璀璨的幸福花朵,就如同,一只只幸福的小手,在空中绚烂地向世人展示、招手……
哦,辞旧迎新的幸福的小手哦,你在向谁招展?
幸福,是生命的珠峰
在世人的心目中:幸福,是绽放在生命节日天空里的烟花,无比绚烂美好!它是如此的珍贵、短暂与难觅!古人将人生一辈子的幸福定位在生命的二个瞬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抵达人生辉煌的顶端之时,别人总会情不自禁地询问:“你幸福吗?”当莫言接到诺贝尔文学奖喜讯时,央视记者如是问。而当他站在瑞典的颁奖台上时,记者还是如是问!看来,至高无上的奖杯、奖牌也只是事业辉煌的标志,却不是幸福的标签。
原来幸福与成功、奖杯、奖牌……之间并不是等式!
是的,生命中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权力、地位、声名、情爱,它们只是幸福的催化剂与助燃剂,亦即都只是幸福的燃料而已,生命中最珍贵的是幸福!如果说前者“金钱、权力……”等只是生命中的“五岳”的话,那么幸福就是生命里的珠穆朗玛峰。
2013,祝福华人:送一个红彤彤的幸福,愿人人都能登上幸福的珠峰。
中国人的幸福列车脱轨了?
去年,联合国首次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比较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报告显示,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国度,中国内地则排名第112位。美国排在第11名,中国台湾地区排名第46位,中国香港第67位。也就是说,除了那些战火纷飞的非洲国家,中国大陆基本上在全球幸福排名中处于下游级别。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另一组调查结果,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在2005-2009年间,曾访问了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的数千名民众,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评价,研究者据此进行“幸福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位列125位,香港排名81。只有12%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生活美满”,多达71%的答问者称生活艰难。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不够幸福?障碍国人幸福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
专家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有的认为存在着过多“社会支援、***治清明、自由公正”等问题。他们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幸福的概念中这些因素的权重并不比财富轻。而现实却是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无数大学生曾经陷入就业迷茫、7成公众担心药品安全、教育机会与资源显失公平、7亿多人曾经受到职业伤害、70%上班族工作不和谐、7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边缘……同时认为“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社会机能落后,这就是抹杀民众幸福感的现实因子之一”;再者,私有财产保护问题、健康与养老等问题、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剪刀差的问题,由此导致的住房危机、安全感缺失、教育致贫、人际疏离、生活压力等问题,让经济发展本应带给中国人的幸福打了折扣……
笔者认为:诸如此类的问题,专家学者已经研究得够多,即使我们再来探讨,在短期内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是故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即使在问题众多的情况下,人们也能通过自身心灵与情绪的调节,改善自己生活品质―――提高自己的幸福度与满意度!
那么到底何为幸福?古人云:福喜之物,皆称为幸。《韩非子》曰:全寿富贵之谓福。但佛家却曰:吃亏是福!辞海如是解释:幸福是指心情舒畅的境遇与生活。由此可见,对于幸福,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既然幸福主要是心灵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心转境,使自己的心灵不被物役,不为境转,让身心时时与幸福为伴!
有一句话说得妙:让自己陷入愁苦、抑或快乐,仅在于心之一念而已!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从忧愁中决然抽身,泅入快乐之海,享受人生之乐呢?!
别让你的幸福遭遇车祸
幸福车祸之一:手中握着的幸福,被我们自己所忽略
即使面对同样的环境与际遇,有的人愁苦不已,而有的则一副乐天形象。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只是我们的看法不同而已。人若能时时从好处设想,就能改变自己生命的态度!
有位先生早上去上班,被飞驰的小车擦伤,更要命的是肇事小车一溜儿跑了,留下他一人愣在那儿。对于一般人而言,在遭遇这等事后心情一定很糟,然这位先生却不,他感恩上苍:自己只受了点皮外伤,而没有被撞成骨折,更没有撞死,他还可以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奔跑!同时他感恩上苍让他体验了生命的易碎,使他更懂得珍惜生命!
这样一次貌似“不幸的事件”,却让这位先生体会到生命的幸运!
有一天,笔者在网络上看到一组高收入者大谈自己的贫困。其中有一位年收入百万以上者,一直哀叹生活的不易与无奈:这其中无非是高档住宅的按揭、豪车的养护、日常生活的开销等等。就在同一天,笔者听到他姐夫这样的自白:每天一睁眼,轻轻松松就有近300元的收入!在高校任教的他将一月30天变成了不到22个工作日折算成日收入。那时月入不足6000元的他一脸的满足!他说:我们眼睛一睁这点收入就不会跑了,不像有些人一天不干活,不知道伙食费在哪里?今天有活干,明天的活还不知道在哪里!
由此可见,高收入者并不一定活得幸福快乐,低收入者也并不一定过得悲催郁闷。那些对于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者,才能将钱和幸福统统抓在手中。
是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幸福,关键是要用一颗平和的心去看待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那么你随时随地就处于幸福之中!原本,我们的手中人人握着有别于他人的幸福,只是一直被我们自己所忽略!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看着外面,盯着别人所拥有的,而忘记或曰忽视了自己一直握着的幸福!
幸福车祸之二:你不幸福,因为你本身缺乏幸福的心态模式
如果,你感觉不到幸福的滋味,除了一些与幸福有关的硬件或许存在某些缺失外,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内心缺少感受幸福的能力,缺少幸福的思维模式。
也许有人会说,我看到、听到和正在经历的都是不幸!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也许,他说的是事实,然而,人的幸福与否虽然与这些息息相关,但从究竟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主因!我们是否生活的幸福,关键的因素还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或曰心态与思维模式。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说得妙:有一个富翁没日没夜地奋斗,准备赚足了钱,退休后能在海边买一大栋别墅,每天能躺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看大海。这时他看到海滩上躺着的乞丐,万分怜悯地劝他赶紧努力赚钱。乞丐说:你这些遥远的梦想我现在不都正在享受着吗?
幸福车祸之三:预存的观念绑票了我们的幸福
前几日,我因胃部不适,医生给我开了达喜片。此药需要嚼服,在服用时,我一直是皱着眉头。其实,这个达喜片的味道并不太难吃,并不比口香糖差到哪里。只是在我的观念中预设了它是药物,所以每次嚼服的时候都很痛苦。如果一开始,在我的观念中输入它是食物,相信我一定是抱着享受的心态嚼食它的美味。那么肯定不是痛苦而是享受了!由此可见,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受痛苦还是感觉幸福,只是观念造成的!
结论是:幸福与物质相关,但亦无关!有关的是指其物质以能维持正常生命为底线,超过这个就是奢侈,可以说是无关了!
幸福车祸之四:总爱用恶意揣度他人的动机
这是一起早已远离了我们视线的事件。“福建南平3.23特大凶杀案”,3月23日7时20分左右,正逢孩子上学的时间,南平延平区实验小学门口,一名中年男子手持砍刀,连续砍伤砍死13名小学生,其中8名孩子已经死亡,5名孩子受伤。这是中新社发的通稿。而最终的死亡人数上升为9人。而杀人者是一位中年医生,他的杀人动机竟是工作与婚姻不顺,认为周围的人看不起他。这位凶手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乃是他时时处处总是用恶意揣度他人的一言一行之动机。正是他的这一心理导致了他人生的不幸,既扼杀了自己的幸福,也害死了那些无辜的小学生。
幸福秘籍之五:将幸福绑架在贪欲的“心魔”与“”上
加州州立大学教授童明认为:相信人类心中的知识体系,匍匐在科学主义、工具理性面前,认为凭这些可以改造世界,完善人类。梅非斯特(西方作品中的魔鬼)这个心魔正是利用人类的弱点与贪欲,使其不断异化,它可以令人亢奋,登足高山;又可以让他沮丧,坠落谷底。他认为:现代人的幸福,建立在和梅非斯特心魔的一纸契约之上!
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徐贲则认为:在一些国家的人们眼里,美国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群“中了”的幸福人。但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们却在研究中发现“运气特好”的美国人并不见得比别国人民更幸福,当然,也不能以此从反面来推断,美国人比一些别的国家人民更不幸福。这些新研究提醒人们的无非是,在预测“未来什么事情会带来幸福”这一点上,人常常犯错。即中奖者并不比他人幸福,受灾祸者也并不比他人更不幸。
幸福的钥匙,就藏在你的心中
幸福秘籍之一:我的幸福,我作主
其实,人想获得幸福并非难事!只要关注内心,关注自心,不让自己的情绪被他人的坏情绪所“传染”。智者云:所有的幸福源自心灵,让自己陷入不幸、抑或幸福,仅仅是心灵的一念而已!让自己生活在情绪的地狱,还是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仙境,都只是你心灵的选择而已!
幸福总是青睐心灵阳光明媚者!幸福总是青睐心灵睿智豁达者!幸福总是青睐心灵安详柔和者!幸福总是青睐心灵与人为善者!幸福总是青睐心灵能施能舍者!
那璀璨绽放的烟花,如一只只幸福的小手一直在空中,向这些睿智安详、宽容豁达、利他能舍者……―――招手!2013年的幸福,注定属于他们!
幸福秘籍之二:别让人偷去你的幸福奶酪
很久以前,那时口香糖尚未流行,更未被众人所识!某一次,我在杭州火车站购票,口里正嚼着口香糖,突然,那个女售票员对我一顿“劈头盖脸”―――“你懂不懂礼貌?与人说话还吃东西!”我只是平静地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有说,取了票就走!
我想现在的人都已明白―――用口香糖不仅是为了让自己口气清新,更重要的是对他人的礼貌与尊重!
那时我就想,何必解释!有一天如果她知道了,她自然会明白。如果她不知道,解释又有何用?再说了,解释是为了说明我“见识高人一等”?又何必呢!他人对我的看法,那只是他人的问题,而绝不等同于我的问题!他是他,我是我!
类似这样的事例在任何人的生活中都多到不可枚举,然而它们都不过只是“生命与生活”河沿的一枚枚小小卵石而已,虽然硌脚,却是人人都要“历练”的,也算是一道风景吧!只要你不在意,这道风景就是美丽的!在众人看来貌似批评、诋毁、甚至攻讦、辱骂的言行里,你一样可以享受到属于你―――智者的幸福,只要你不随他人的看法、言行等外境而转,心永远处在一种美好安详里,你的生命就永远处在幸福之中!谁也偷不走只属于你的幸福的奶酪!
幸福秘籍之三:拒绝用中伤之“火”“烧灼”自己
“木柴欲烧物,必先烧自己”,实在是一种很深刻的生命哲理!如果因为他人的看法、观点、评论、评价……总之是他人一切的言行(包括辱骂、攻击等)影响到自己的身心,从而使自己产生愤怒、仇恨、敌对、诅咒等等的情绪乃至行为,你首先伤害到的不是对方,而是你自己。当你恶毒地诅咒他人时,对方倒是毫无觉察,但你自己早已沉浸在“怒火中烧”里。这些不良的情绪不仅毒害了你的精神也毒害了你的灵魂与身体。所以,放弃仇视与报复、诅咒与对抗,你的生命将与幸福为伴!而达到这一切,你需要做的只是调整自己的心念而已!
给自己的身心一缕阳光吧,你的生命将因此而璀璨!
幸福的小手向谁招?
“无赖假设”,捆绑出幸福的神话
“无赖假设”一词出于著名的英国哲学家休谟之口,是休谟对一个国家***治设计所提出著名观点!意即为:***府和公权力不一定就是无赖,但是我们在设计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先假设他们都是无赖,设计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制度去管住这些无赖。你是无赖也好,好人也好,在严密的制度面前,行使权力的时候都只有一个选择:不得不做一个好人。而这正是“***治清明、自由公正、社会援助”等等带给人民幸福感的一个基本支点与基石,给生活在这个***治体制中的人民“捆绑”出安全感与幸福感!
其实,笔者要说的,“无赖假设”捆绑出的幸福感远不止这些!除了***治体制的设计,它也同样可以捆绑成我们的意识形态,成为我们思维的一种方式与方法。亦即当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事时,我们都善用“无赖假设”,将其预设成“最坏”的过程与结局!既然我们已经预设了最糟的,随后你所遇到的一定会比这最糟的要好,至少是不会比这最糟的更坏。是故,不管遇到任何一种结局,你都能从中体味出一种幸福!
比如,在恋爱时,就设计出自己遭遇的恋人有可能是一个骗子,他既骗钱、骗情、又骗色;设计爱人时也同样,他既没有钱,性格也不好……如果生活中,对方真的如你设计的一样,那么,你也没有太多的痛苦,如果比这个好,那都是额外赚来的!
又如生活中随时准备遭遇意外与不测。当遇到车祸时,若能想到“死亡”这个最坏的结局,之后的一切或多或少都是幸福。如果只是骨折,便会心中庆幸!如果只是遭遇皮外伤,则成了天大的幸福!再如当我们遭遇小偷,想到的是“财产尽失”,如果只偷走了钱与银行卡,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身份证,自然庆幸;若只偷走一点钱,连银行卡都留下了,则就会三呼万岁!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半夜,小偷趁着我们熟睡进了我家。母亲以为是我出来上外面的卫生间,便叫了一下我的名字。小偷自然不可能应答,母亲也没再搭理。次日,才知道是小偷。我知道后,便四处检查,发现小偷辛辛苦苦从外墙爬到五楼只偷走了一点零钱,放在一边包里的钱包他没偷走,而且原本已拿走了的摄像机大约是因母亲叫声未及拿走!母亲见我这么愉快,不解地说:“你好像不是遇到了小偷而是中奖了!”此后,我每次离家,都会在靠门的台子上放一点零钱!希望他们不会因“绝望”而毁物!
是故,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无赖假设”都不失为一款幸福产品,它是一切幸福的发酵剂与改良剂。
“无赖假设”多少能捆绑出世人的幸福感来!只是有时候是一点点,有时候可能是神话般的幸福!
你也可以奉献一个幸福给他人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这样说过:他人即地狱。既然他人能成为你的地狱,也可以成为你的天堂―――不被他人的观点、看法、情绪、行为所左右,即是你生命与心灵的天堂。
同样,关照他人的情绪,换位思考,对他人不随便评论评说、议论,充分尊重他人,隐诲自己的生命观点,对于他人的观点给予支持、理解,至少是保持缄默,你就是在为他人建造一个幸福的宫殿!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尊重 教师 孩子 快乐 自信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让孩子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引领着有着美丽憧憬、阳光快乐的孩子共同体验幸福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因此对于孩子而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快乐幸福的,是可以用来享受的。然而,为了孩子的成长,教师布置了许多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家长为了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补习班,购买了各种各样的辅导书,成长宝典,美名其曰:“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人将许许多多的人生模式强加给了孩子,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
教育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收获什么?
1、 尊重孩子的个性,转变家长教师的思想,行为方式。
每个人都有童年,而且只有一次,童年就应该有童年的行为,就应该有童年的思维方式,应该有童年的天真烂漫。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每一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家长、教师给予的肯定,至少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当前的成功与自信,他们是快乐的。正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这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有一个小故事:一节语文课,教师讲到淅淅沥沥的小雨,让学生感悟快乐的小雨滴,表达出来,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排一个小女孩缓缓的站起来,伸开双手,蹦蹦跳跳,翩翩起舞,老师大惑不解,呵斥学生快坐下,不要干扰课堂。小女孩惊愕委屈低头坐下一语不发,课后,听课老师问小女孩为什么跳舞,小女孩答:“小雨滴快乐的跳起了舞蹈。”多么纯真,富有想象的孩子的思维。如果不是那个老师课后的多问,也许永远没有人会触及那个孩子的心灵,也许小女孩,纯真唯美的想象思维之门就会永远的关闭。做为一名教师、家长、成人,更多的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发现不同智能结构孩子的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孩子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的个性,智能得到尊重,张扬。
2、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造快乐课堂。
学生的命运和生活在一定意义上是掌握在教师手里,孩子们生活得是否充实而幸福和教师有极大关系,因此,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以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管理学生,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状态。
2.1、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感受充分的尊重,特别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向学生的发展,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能在课堂中获得快乐和自信的体验。
2.2、在教学活动中,课前教师应充分的预设,引入要有趣,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课中要把时间给学生留充足,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思维过程并与同学进行思维碰撞,而且要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尊重、倾听、欣赏、接纳与批评。在课尾,教师要做到及时评价与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继续自主学习。还要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
3、 构建适合孩子的,内涵丰富的评价体系。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互见,是用人性唤醒人性,用人性感化人性,没有对孩子敏感心灵的细致呵护,就不能感受孩子内心深处柔软的心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对学习的热情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到把哪怕一星半点的学习热情点燃、放大,使之熊熊燃烧,有效的内涵丰富的适合孩子天性的评价就是点燃孩子学习热情的助燃剂。我校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纪律、卫生、文化礼仪、待人接物、特长发展等各方面,设计了多种校园之星,每周初、月初,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目标,中途教师加强督促引导,周末、月末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给出结论。这样做力求通过多个角度,多个标准去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找到自信,收获快乐。如:一份多彩灵动的作品,一次精彩的才艺展示,课堂上一次精彩的发言,一次速算等等。孩子都会收获一枚校园之星,校园之星的评选给孩子的全方位发展创造了机会,激发了孩子的热情,使每一个孩子在收获自信、快乐的同时,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4、 成就幸福的教师,延续学生的幸福。
4.1、校长要当好教师的勤务员,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幸福快乐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能安心工作,有需要感。这样教师才能体验到教学工作的快乐感和满足感,才能专心从教,快乐的从教。
4.2、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学校对教师的认同度。我校一直倡导“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学校在带领全体教师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把教师当做学校的主人,努力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参加大赛的平台和机会。教师不仅得到了锻炼、成长,提升了能力,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就了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幸福。
当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教师都能高高兴兴的学习、工作,并且在学习、工作中获得了自信,获得了快乐的时候,教育就是成功的,是让每一个人都有幸福感的。
参考资料:
[1] 卢梭.《爱弥儿》.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第3次印刷.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