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0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1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磁悬浮列车出现了,孩子们对磁悬浮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这个兴趣点,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磁悬浮给人感觉蕴含着比较高深的科学原理。本次活动抓住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基本原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游戏探索活动:磁铁探秘、磁铁小车、磁铁悬浮、悬浮地球仪等,通过不同环节的操作,使幼儿感受到磁铁不仅可以吸住铁质的物品,磁铁的同名磁极还相互排斥的现象,满足幼儿探究科学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探索磁铁的特性,观察并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

2.能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实验,让磁铁悬浮起来,初步了解磁悬浮现象。

3.发现生活中磁悬浮现象,感受科学的神奇,体会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标有磁极的长形磁铁若干。

3.每组三盒操作材料:第一盒:磁铁若干;第二盒:磁铁若干、磁性小车、卡纸做的轨道;第三盒:环形磁铁、粗细吸管、透明小瓶。

4.磁悬浮地球仪教具大的一个,小的四个。

活动过程:

1.故事情境导入,对磁铁产生兴趣。

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神秘的星球,星球上住着很多磁铁宝宝,他们身上都有着神奇的力量。今天它们就来了,看看盒子里有什么?

2.游戏探索活动――层层递进,不断探索,探寻磁悬浮的奥秘。

游戏一:《磁铁探秘》――探索磁铁的特性,观察并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1)教师:你们的手上是什么?两块磁铁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2)幼儿探索。

(3)分享探索成果。

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磁铁放在一起,会相互吸引;相同颜色的磁铁放在一起,会相互排斥。

(设计意***: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磁铁有红、蓝两色,有的孩子还能辨认说出“N”和“S”字母;通过操作、摆弄两块磁铁,发现不同颜色的磁铁靠近时会吸在一起,相同颜色的磁铁靠近时怎么也吸不到一起,帮助幼儿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

游戏二:磁铁小车――进一步体验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现象。

(1)幼儿了解1号箱里的投放材料。

游戏规则:请幼儿用手中的一块磁铁让小车沿着轨道前进,手和磁铁都不能碰到车身。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操作展示,相互分享经验。

教师小结:磁铁的相同颜色相对,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所以小车前进了。

(设计意***:通过游戏,让幼儿按照游戏规则,运用刚刚探索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让小车前进,进一步体验和巩固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游戏三:磁铁悬浮――巩固并理解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现象。

(1)幼儿了解2号箱里的投放材料。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分享、交流让磁铁悬浮起来的经验和方法。

教师小结:环形磁铁的相同颜色相对,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所以磁铁悬浮起来了。

(设计意***:提供吸管、透明的瓶子和环形磁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环形磁铁也有红蓝两色。有了前面两个游戏的感性经验,在这个环节让幼儿在吸管和透明小瓶的帮助下,进一步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让两块环形磁铁悬浮起来。幼儿在不断尝试和向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等待神奇现象的出现。)

游戏四:悬浮地球仪――初步了解磁悬浮现象。

(1)教师操作大地球仪,让孩子感受悬浮的神奇现象。

(2)幼儿分组操作,让小地球仪悬浮起来。

教师小结:哇,地球仪悬浮起来了!这就是利用了磁悬浮现象,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科学知识,等待小朋友慢慢地去发现。

(设计意***:大地球仪悬浮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经过反复操练才能将地球仪放在精确的位置,使之悬浮起来。在音乐的烘托中,孩子们屏住呼吸看到老师让地球仪浮起并转动起来,会产生无比的向往,从而也有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所以老师准备了小的地球仪,在操作上相对简单,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科学的神奇。)

3.发现生活中磁悬浮。

(1)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磁悬浮?

(2)观看磁悬浮相关***片,引发自由联想:你想发明什么?

教师总结:老师相信你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设计意***:通过观看ppt,进一步感受磁悬浮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究的欲望,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大胆想象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反思: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刚开学,班上的一个孩子跟小朋友们说起暑假去上海旅游,乘坐磁悬浮列车的经历,小朋友都纷纷提问,什么是磁悬浮列车呀?非常好奇。围绕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我们设计了科学活动“探秘磁悬浮”。

二、凝聚集体的智慧,发挥团体的力量

幼儿园成立了磁悬浮讨论组,园长也参与其中并引领我们一起不断探索、讨论,最终设计出活动方案。从选题到教学设计过程,从材料准备到一步步实验过程,大家在讨论组里不断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失败中总结,在反思中创新,经过无数次试教,打磨,最终呈现出完整的教学设计,充分显示了集体的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

三、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2

当代科学的发展,边缘科学如生物数学、医疗数学等的出现,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愈来愈认识到,学校中各 门功课互相渗透密切关联。因此,加强小学数学与各门功课的横向联系,很有必要。这样做,一可以让学生在 全面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数学素质;二为学生将来掌握现代科技,学习边缘学科,进行早期启蒙;三能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编教材中,有些内容也讲到小学数学与地理、自然等课的横向联系,如第十二册15页的例5:在比例尺是 1∶6000000的地***上, 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只是这样的 例子不多,至于数学与语文、音乐、体育之间的横向联系则很少见到。为此,我们可以在数学中自己设计有关 例题、习题、加强小学数学与语文、音乐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具体举例如下:

    一.根据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及时选编有关的数学题材, 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例如:(结合第八册语文第10课《太阳》的一段话)“太 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 也要飞二十几年。”出示数学题:地球与太阳距离一亿五千万千米,一个人每小时步行5千米, 日夜不停地走 ,走完这段距离要用多少时间?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千米,日夜不停地飞,从地球飞向太阳要用多少时间 ?

    150000000÷5÷4÷365≈3425(年)

    150000000÷800÷24÷365≈21(年)

    通过具体地演算,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太阳与地球距离之遥远。

    又如:第八册的24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可以在让学生朗读第三段以后,启发学生知道,这段话中有三 个数学关系式:(1 )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10磅重的 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2)如果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 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3)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 比10磅重的铁球快,从(1)得到(2)与(3 )这两种互相矛盾的结论,只有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才不会有这 种错误的结论。

    二.结合音乐课乐理知识的教学,编选有关的数学计算题。 五年级数学课教学分数加减法时,音乐课学唱 《我心爱的小马车》这首歌,可以有这样的数学练习给出曲调:

    附***{***}

    (1)写出每个唱名各有几拍或几分之几拍。(2)算出每一小节所有唱名节拍的和。

    附***{***}

    附***{***}

    (3)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做, 既练习了分数加减法,又巩固了乐理知识,一举两得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3

笔者下面以“雨的形成”为例进行说明。1.实验原理。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例如,烧杯里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随着热空气上升,在杯口处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2.传统实验方法。(1)将石棉网放置在三脚架上。(2)将装有热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3)点燃酒精灯,放置在三脚架下。(4)将装有冰的小瓷盘盖在烧杯上。3.传统实验方法的缺陷。小瓷盘的底是平的,受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很难聚集在一起,不容易掉下来。4.实验装置的改进。用其他器材代替瓷盘,分别是蒸发皿、勺子、易拉罐底、纸质牛奶袋的一角。这些器材的底部为拱形或锥形。5.改进后的效果。受冷凝结的小水珠很快聚集在拱形或锥形材料的底部,小水滴迅速变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掉了下来。6.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与三脚架的高度要匹配,以酒精灯能在三脚架缺口处自由出入为宜。

二、有对比效果的材料促使抽象概念形成

笔者下面以“毛细现象”为例进行阐述。1.实验原理。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孔隙越小,水上升得越高。2.传统实验方法。将两片玻璃合并在一起,放置在水中,水会沿着玻璃的缝隙上升。3.传统实验方法的缺陷。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很容易发现两片玻璃之间有水迹,此时让学生归纳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是实验材料太少,二是因为实验器材展示出的只是“隙”,而没有“孔”。4.实验装置的改进。增加实验材料,且将实验材料设置成对比组,具体材料如下。(1)单片玻璃和两片合并在一起的玻璃。(2)玻璃棒、细玻璃管和报废的温度计。(3)打印纸、餐巾纸。(4)塑料条、涤卡布条和棉布条。(5)橡胶棒、冰糕木棒和木条(可选择一年生植物的茎)。5.改进效果。将以上对比材料同时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生:两片合在一起的玻璃片中间有水,单个玻璃片没有水。生:玻璃棒上没有水,细玻璃管里有一小段水,废温度计棒里有一大段水。生:塑料条上没有水,布条上有水。教师引导:水可以在哪些材料中上升?它们有什么特点?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此时学生已经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以顺利地抽象概括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即“毛细现象”这一概念。

三、丰富多样的材料促使课堂有意外收获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

2008年,基于对“学生中心论”的思考,从小学生获取知识情况出发,大新小学确立了“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预习质疑——精讲多练——拓展生成——复习巩固。内核是“十元素”:全员、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创新、评价、反思、和谐、超越。关注课堂生成是“四段十元素”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察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生命中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正是教学中许多预料不到的成果成就了教学的艺术。在教学《电和磁》一课时我准备了充足的实验材料,打算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备课时安排的6分钟的制作一个电磁铁活动就足足用了半个钟头,其他的教学计划也随机变动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动呢?因为学生在进行制作电磁铁活动时,6分钟意犹未尽,他们发现通电螺线管竟然和磁铁一样可以吸引回形针,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不可思议,探究的热情也就异常的高涨。学生在分组活动时,观察、探究得很仔细,提出了很多我都没有想到的问题。每发现一个问题他们都会很兴奋地告诉我,让我参与到他们当中。在他们发现的问题中有很多是缺少研究价值的,我也没有加以阻拦,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他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玩个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所以对原来的课堂安排进行变动,这是我事先没预料到的,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的“动态生成”。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从生命的高度、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入手,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怎样让科学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优秀的教师具有的亲和力、幽默感和民主意识,是作为现代教师的要素之一,是教育艺术性的特质。我认为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是因为他们尊重学生,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够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所以,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和尊重的关系。如我在教学《压缩空气》时,创设了一个拍球比赛活动,拿两个表面看起来一样的球,其实一个充气足,一个充气少,比赛看谁拍得高。我找了一个大个子和一个小个子的同学进行比赛,学生们都猜大个子赢。实际上我让大个子拍气少的球,小个子拍气足的球,结果是小个子赢了,这时学生情绪激昂,有的说:“大个子,你怎么不用力啊?”有的说:“大个子一定用力了,是球的问题吗?可球是一样大小的啊?”“是不是球的牌子不一样?”这时又有人说让两个人换过来拍,这时逆向的创造性思维在不断的疑问和否定中产生了,最后参与活动的两个学生一语道破天机,是球充气多少的原因,这时学生们又猜出气越足,球就越容易拍得高,结果问题又产生了:“为什么充气足,球就能拍得高呢?”“是不是充得气越多,球就拍得越高呢?”从而引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同时也给学生和自己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搭桥铺路。

二、合作互动,展示交流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平等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进行。建立合作小组,让每位同学在和谐的小团体内敢说、敢想、敢做,能说、能想、能做。我认为要实行异质分组、组间内同质,每个小组应由4~6人组成,这样既可以有效地监控每组的活动情况,又能用较短的时间统一组内的意见,以便达成共识,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组内的各种才智。同时编组时还要考虑每组中学生的学习水平要相当,既要便于学生在组内发表不同的见解,又能促使小组内人人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讨论等活动。比如测温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需要有人测量,有人观察,有人记录。于是我让组内学生轮换着测量,轮换着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轮换着记录,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拿温度计、看温度计、读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又熟悉了摄氏温度的写法。这样轮换角色,既能让全体学生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可避免课堂长期被少数动手能力强、胆大的学生独霸演练,还可防止那些胆小、内向、表达不太流畅、基础相对较差、思想常开小差的学生在班集体中落伍,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活动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的机会,科学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促进了动态课堂的生成。

三、协调好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意识

科学课的探究过程是将科学课教学目标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激励、促进作用,是教的主导;学生思考、倾听、讨论、交流、探索、建构,是学的主体。在科学课教学中只有很好地体现双主性,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益。首先,教师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感兴趣的,是来自真实世界的,即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其次,要考虑到许多学生更愿意探究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应设法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第三,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自主选择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在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主要应在“引”上下工夫: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引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时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和学生主动发展。

四、及时捕捉信息,把握教学时机

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生长点,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时机,往往可以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打下良好的伏笔。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主动探索、分析形成新知识的组成要素。

如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时,我用投影仪让学生上台表演各种各样的手影,学生一见兴奋异常,个个争着表演,在学生正尽情地表演时,我突然关掉了投影仪的开关,学生大喊:“影子怎么没有了?”这时我又打开开关,影子又出现了,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探究的欲望就此产生:“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与开关有关”“与光有关”“对,阳光下就有影子”“灯光下也有影子”……

在学生们都同意影子的产生与光有关后,我把一个透明的塑料手放在投影仪前,屏幕上并没有产生影子。“老师,再换个位置。”“老师,再用你的手试一下。”这时学生们开始小声议论了,最后总结出有光和挡光的物体才会有影子,这时又有学生提出:“做手术时用无影灯,有光和挡光的物体,为什么没有影子呢?”可见教师适时地把握教学时机,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五、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并对实验深入分析

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是一门以科学探究为主渠道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亲历实验过程。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所期望的一切,也从中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如教学《磁铁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磁铁的一些性质后,教师问:“现在有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条形材料,一根是铁棒,一根是磁铁,你不借用其他材料,能把它们区别开吗?”学生经过认真的实验和讨论后,各抒己见,有的提出把它们悬挂起来,根据“指向性”判断,能指南北的是磁铁。立即有同学提出异议,条件是不借用其他材料。同学们又经过反复实验,有的小组发现:“用其中的一根接近另一根的中间部分,若能吸引,则手持的是磁铁,另一根是铁棒。”我立即表扬了这个小组,鼓励他们继续思考。接着又有同学抢着说:“把它们都分成两段,不能相吸的是铁棒”……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又如在教学《时间》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制作蜡烛钟,同学们发现蜡烛钟不准确,于是针对“为什么不准确”展开小组讨论:

“说话或有风时,影响蜡烛燃烧速度,我们可以用物体遮起蜡烛钟。”

“蜡烛的粗细不匀。”

“蜡烛的蜡质不一样。”

“蜡烛的灯芯长短不一样。”

“蜡烛放置是否直。”

“人在蜡烛上画的刻度本身不精确。”

“蜡烛燃烧时,蜡油掉在蜡烛上,蜡烛会变粗,燃烧的速度会变慢的。”

“灯芯的粗细不一样。”

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不但对蜡烛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发散了他们的思维,促进了课堂的动态生成。

六、总结环节的开放延伸

在设计教学时,总免不了总结这一环节。但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总是以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或提炼若干要点为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本堂课的知识内容上,无法将课与课之间的知识结构有机地整合与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总结这一环节,除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提炼外,更可以让学生将当下的学习内容与以往的进行沟通或延续到后继的学习内容中去,使总结起到知识间“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在教学《动滑轮和定滑轮》一课时,总结部分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正是有了这样开放的总结,才能让学生有了去主动思考、联想、猜测的冲动,出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该怎么办呢?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呢?”等精彩的回答,既为后继学习《滑轮组》埋下了伏笔,激发学生后续主动研究的兴趣,也将科学知识生活化。

参考文献:

[1]牛静.小学自然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小学自然教学,2002(1).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5

“浮力”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因此,“浮力”概念的设计需要遵循着生活化的原则,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出浮力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出提问和讲述的场景,通过讲述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浮力现象,把教学的主题迁移出来。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在水中放入乒乓球、苹果,它们会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或者是小朋友放飞的氢气球则会飘在天空中的现象;也可以结合我们在下压漂在水中的皮球时,双手则会感受到一股阻力在作用着我们的双手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助于学生对“浮力”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再提出问题:当把石块、铁球投入到水中时,它们会沉入水底,那么它们是否也是受到某种力的作用呢?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既然受到浮力的作用,再根据力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归纳出浮力的相关定义:“漂浮或者是浸没在液体或者是空气中的物体,由于受到了各方向液体或者是空气压力和向上合力,就称之为浮力。”再引导学生对“浮力”的定义、力的三要素加以分析:浮力的受力物体为“漂浮或者是浸没于液体或者空气中的物体”,其方向“永远都是垂直向上的”,它的大小是多少呢?设置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继续深入到对浮力知识的探究当中。

二、夯实基础,学会区分重力与浮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浮力问题,要想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入口点,需要认真阅读题干,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把问题进行转化,转移到相关的物理理论、物理规律以及定律上来,有助于解决问题。在解决“浮力”的问题中,学生们有时候会把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等同起来,容易混淆概念,这样就会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要解决好“浮力”的问题,需要扎实基础知识,夯实基础,而且还要会甄别重力与浮力的区别。例如,有一个质量为85g的铁块,其中密度为7.9g/cm3,求它的质量与重量。如果把它浸没在水中,能排出多少水呢?再求出它所受的浮力?这一例题最后需要求出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但是,题干中给出的已知量是很少的,需要求的量则很多,问题也都是紧挨着的,且环环相扣。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仔细分析题干,就会发现所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物体重力与浮力的计算,这就需要学生区分两者的本质差别。按照公式计算,物理重力物G=mg,所受浮力ρgv=mg=G。两者在计算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结果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则是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楚地区别两者的不同之处,掌握两者的区别,很快就能顺利解决了。

三、借助练习题目,提高学生们的思变能力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灵活使用物理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更具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学会去分析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并且需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物理教师可以借助例题来讲授相关的物理知识点,通过例题,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两个体积相同的红球、黑球分别放置于烧杯水中,红球漂浮于水面上,而黑球则沉在水里面。结合这一现象,让学生判断两个球所受的浮力大小。学生也会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自然就会想到借助浮力公式来解这个例题,他们也能够很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再如,当在讲解完“沉浮条件”这一章节的相关知识点时,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把两个质量相等的A、B小球分别放在烧杯水中,其中,小球A则浮在水面上,小球B则悬浮在水中,需要学生判断的是两个小球所受到的浮力的具体情况。学生也会结合学习到的“沉浮条件”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思考、解决。他们很快也就会使用浮力、物体重力二者间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了,而且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探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6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教学中简易可行的创新小实验,并谈谈对小实验设计的思考。

一、几个创新小实验

【创新小实验1】:吹乒乓球引入惯性概念。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中,可用“吹乒乓球的实验”引入新课,如***1所示。首先请一位娇小的女生吹悬挂着的乒乓球,球很容易被吹动;然后让一位高大的男生吹看似完全一样的乒乓球(此时的球已被教师偷偷换成一个内部装满小钢珠的乒乓球),结果是该男同学用最大的力气也不能将球吹动。奇怪的实验现象出乎所有学生的意料,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有效地激发了。

【创新小实验2】:用象棋子演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在“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中,可用象棋子演示平抛运动的分解。在超市购买象棋,象棋子最好是木制的,且表面涂有清漆,这样的象棋子比较光滑。教师将两个象棋子对齐,左手指轻轻捏着,使棋子的截面处于竖直状态,如***2所示。然后教师的右手指将其中一个棋子水平弹出,另一个棋子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听两个棋子同时落地的声音,来研究和验证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这样的实验,器材易取,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学生在课外自己也可以做。

【创新小实验3】:用纸和铁夹演示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

在“决定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教学时,可用铁夹和纸做单手撕纸的实验。取一张废弃的答题卡(也可以是A4纸),教师事先将其一端撕开五分之四左右,但不要撕断,如***3甲所示。先让学生用手拿着较大的A部分,尝试中用力将较小的B部分甩断;再用手拿着较小的B部分,尝试用力将较大的A部分甩断,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比较来得出结论。然后教师用一个铁夹夹在较小的B部分,如***3乙所示,再让学生用手拿着较大的A部分,将较小的B部分甩断,通过感受将纸甩断的难易程度,来体会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的结论。

【创新小实验4】:用怪坡实验演示能量守恒。

在《追寻守恒量》一课的教学中,可通过“怪坡实验”引发“视觉冲突”。准备的器材有两块橡皮(高度差约0.4cm)、两根玻璃棒(长约30cm)、一个玻璃球(直径约2.2cm)。通过控制玻璃棒分开的角度——在高度较大的橡皮端将玻璃棒分开的距离大一些,另一端的玻璃棒分开的距离小一些,使玻璃球能够从静止开始沿玻璃棒从低处向高处运动,如***4所示。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出怪坡现象的本质原因:看似向上运动,但小球的重心实际是下降的,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从而追寻出机械能这个守恒量。

二、对创新小实验设计的思考

1.取材要容易

在设计创新小实验时,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废物利用、拼装组合,废弃的纸张、易拉罐、矿泉水瓶、乒乓球以及各种孩童玩具等都可以作为实验的器材。比如在设计气体膨胀做功的演示实验时,选用一个无色透明大可乐瓶、一个与瓶口相配的橡皮塞、一个从废旧的自行车内胎上取下的气门芯,在橡皮塞上钻一孔并将气门芯插入瓶塞中。演示时,在瓶内滴几滴酒精,用橡皮塞塞住瓶口使它不漏气,但塞子不要塞得过紧,用铁架台将瓶子固定,用打气筒从气门芯向瓶内打气,当气压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瓶内充满白雾。这个现象就说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部分酒精蒸气和水蒸气液化成雾状。

2.操作要简单

创新小实验的设计宜简不宜繁。过于复杂的实验装置不易凸显事物的本质,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演示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时,就可以用激光笔代替原来的氦氖激光器做实验。还可以用激光笔的激光对准圆珠笔头的小口,射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做光的衍射实验,学生也可以拿白纸在中途挡住激光,就近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用激光笔做微小形变的实验,效果也非常好。用夹子夹住激光笔,桌上置两个平面镜,调整角度使光线经两次反射后照于天花板。当用力压桌面时,桌子发生微小形变,由于平面镜的光杠杆作用,对形变进行了两次放大,而天花板对光线而言则是一个斜面,所以又进行了一次放大,实验现象十分明显。这样的做法并不仅仅是为了节约开支,由于器材为学生所熟悉,学生更感兴趣,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现象要直观

所设计的创新小实验现象要直观,可见度要高。直观、形象、可见度高的实验可以起到“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分明”的作用。如在做表面张力的演示实验时,一般都是这样做的:“取一段金属丝做成环状,把棉线的两端系在环的两点上,然后把环浸入肥皂水里,再拿出来,环上就布满了肥皂水的薄膜,此时薄膜上的棉线是松弛的。用热针刺破棉线左侧的薄膜,右侧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右弯成弧形;刺破棉线右侧的薄膜,左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左弯成弧形。”在做这个实验时,可以在棉线上穿上一小段空圆珠笔芯,当用热针刺破一侧液膜后,另一侧液膜就会拉着空圆珠笔芯迅速滚动起来。这样的创新设计就可以使实验的现象由“静”变“动”,变得直观、形象,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会起到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4.设计要科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7

一、学校基本情况

青岛市城阳区铁骑山小学创建于1962年,地处美丽的铁骑山脚下。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10名。近两年来,在城阳区***府、惜福镇***府的重视和扶持下,铁骑山小学办学环境和设备设施逐步得以改善,各级***府共投入建设资金240万元。学校现配置有篮球场二个;高、低练习篮球架36个,学校常年坚持普及篮球运动,打造篮球特色,要求学生“人人一个篮球,人人会做篮球操,人人精炼一项篮球技术”以此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二、落实组织领导,确保篮球运动的蓬勃开展。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加强管理,强化各级职能,保证活动经费,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体育组长、卫生老师等教师为成员的体卫工作领导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解决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中的多种问题,并在***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以保证篮球训练工作的实施。同时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创设训练质量考评机制、管理保障机制和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具有篮球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从整体上体现出学校所追求的特色目标和重点突破的特色项目。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宣传学校特色工作,使校园透射浓厚的篮球特色校园文化氛。

三、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篮球运动的普及。

为落实区教体局新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开足体育课时,保障篮球运动开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外聘和内培的模式,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练参与到管理和训练中。学校目前配有两名专职体育教师和两名篮球专业教练员。专业教师是办好篮球特色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注重体育教师培训和体育科研工作开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篮球教学的水平。近两年来,在区教育局、区体校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多次承办城阳区体育教育教学研讨以及篮球理事校训练交流活动,保障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提高。

为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制定了相关考核、激励制度,将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人、到部门、到班级。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校级篮球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通过活动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篮球运动的兴趣和集体观念,并在竞赛中发现和挑选篮球“苗子”。今年学校篮球队有6名学生特招升入重点中学。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果及影响越来越大,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球队参加训练,因而把体育训练工作推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四、注重校级交流,提高篮球运动的水平。

为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篮球运动的水平。学校注重加强兄弟学校的联系,经常邀请高水平的篮球运动队来校切磋球技,即增进了友谊,同时促进了队伍建设。

2012-2014年我校部分男女篮球队员经过刻苦训练、精心准备,首次代表城阳区参加青岛市中小学篮球锦标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学校球队成绩优异连续夺取了青岛市中小学生篮球赛锦标赛前三名,在青岛市篮球布局学校比赛中和城阳区“区长杯”比赛中连续获得优异成绩。

学球各级部篮球队注重学生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养成。体育组精心编排的“篮球操”和“篮球秀” 表演,是篮球训练工作中的又一亮点。球队多次参加了城阳区大型开幕式文艺演出,精湛的表演深受观众及新闻媒体的关注。丰富的活动开展即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五、科学谋划未来,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

为落实城阳区关于建设教育强区的有关决定,推动铁骑山小学 教育“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素质教育目标发展目标,逐步形成具有显著育人效应的办学品牌。我们将以“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今后三年学校将努力营造具有体艺特色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制定出适合体艺特色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培养一支会训练的特色师资队伍。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8

高效课堂强调的是高效率、高质量,具体就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在高效课堂上,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师生合作式学习和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教育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且比较晦涩难懂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构建物理高效课堂,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一、新课标下物理高效课堂的特点

高效课堂的突出特征就是“高效”,但是,对于高效的评判,不仅仅仅依靠一节课或几节课,要看长期的教学效果。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特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以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首先,物理高效课堂具有明确、详细、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教师对于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要有鲜明的层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性,注重整合情感、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

二、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合理设计备课预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备课预案上,好的教学预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备课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物理思维是模糊的,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难懂的,所以教师要找准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切入点、重难点,以便把握知识脉络,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流程。

第二,切记备课是为学生备的,所有的课程设计必须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使学生感悟到物理其实没有那么难,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描述、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节奏的快慢、对时间的把握、例题的设置等,都决定着教学质量。物理教师除了钻研教材,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增加物理课堂的人文色彩,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不断注入生机,形式自己特色风格的讲解方式。

(二)利用情感导入,创设情境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以情感策略为主线,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首先,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多给予学生肯定、信任和鼓励,因势利导打开学生的思维,做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其次,教师要善于创新,以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思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的趣味问题和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在进行圆周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一个透明的锥形瓶中放入一个塑料小球,若要把锥形瓶倒置,但又不能让小球落出瓶口,其方法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各种方法的可行性,教师先不做评判,而是让提出方案的学生亲自到讲台上来为大家演示,在成功的方案中,有一种便是让小球沿着锥形瓶的瓶壁做圆周运动,然后渐渐的把瓶子倒置过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具有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同时,实验的直观性也可以用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解释枯燥的理论知识。实验能力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五大能力之一,要求考生能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会使用仪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由于操作性要求的限制,高考实验能力的考察方式不同于奥赛,只能是“纸上谈兵”。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使实验能力得到更好的考察,就要依赖实验命题的方向及方式。如果能激发学生投入到对物理实验的观察,从认识物理现象,到领会物理规律原理,最终能应用物理知识到现实生活中去。那么高中的物理教学就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物理科的学习也达到目的了。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时,设计“铁球碰鼻”的实验,将大铁球用绳子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将铁球拉离平衡位置,让铁球刚好碰到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向学生“打”来时,学生一齐惊喊起来,但铁球却在“千钧一发”之际“荡”回去了,学生顺利“脱险”。这一实验把自然界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启发着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客观世界。再如讲“摩擦力”一节时,取一根两端等大的圆木棒(实验前备好),叫一位“大力士”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上各握棒的一端,然后相互争夺,结果男同学取胜。然后,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油擦一下棒的一端,把擦油的一端给男同学,再叫他们各握一端争夺,结果女同学获胜。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将思维和兴趣都集中到“摩擦”上来。

(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适当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引入“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牛顿的一些小故事视频,讲“自由落体运动”时,让学生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等等。以这种现代的光影、色形的动态教学手段做辅助,能够带给学生直观、鲜明的感官效果,从而激发其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致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寓学于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双主互动;探究式教学;浮力;教学设计

通过“浮力”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下面以“浮力”教学课为例,介绍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互动探究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力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为下一节物体的浮沉、浮力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事上的潜水艇等等,所以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大小。(3)知道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即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轻的物体都会浮上来,重的物体都会沉下去”和鸭子、轮船都能浮在水

面的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2)采用双主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3)经历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双主互动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通过探讨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提高科学素养。(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2、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四、教学器材

小铁球、乒乓球、弹簧测力计、下半截空的矿泉水瓶、小石子、细绳、空塑料盒等。

五、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浮力

1、教师出示两个等大的小球:一个为白色乒乓球,一个为黑色铁球。师:把两个小球浸没在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生:乒乓球会浮上来,铁球会沉下去。

实验一:实验演示,验证学生的回答。把乒乓球和铁球依次放入水中,放手后乒乓球浮上来,最后漂

在水面上;铁球下沉。

通过师生互动知道乒乓球静止在水面上,受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方向竖直向下,施力物体是地球,它还应该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2、引导学生定性研究浮力

实验二:学生利用现有器材:弹簧测力计、小石块、细绳、半截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做实验,教师指导。

演示实验:用细绳系住小石块,测出其在空气中的重力G,然后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测出小石块在水中对绳子的拉力F拉,比较物重G与F拉的大小关系。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小结:由实验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测量重力的方法来计算浮力的大小。但在生活中这样的办法可行吗?比如,我们要测量漂浮在海上的轮船受到的浮力,显然这个办法是不行的。那么还有其他计算浮力的办法吗?或者说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二) 探究:浮力的大小

1、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和假设。实验三:(溢水杯盛满水,水面上有一空塑料盒,溢水口处下方置一烧杯)往空盒中

逐渐加入钩码(塑料盒保持漂浮状态),可看到盒子没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溢出的水越来越多。(看到钩码增多,物体总重力增大却未下沉,塑料盒处于平衡态,则说明浮力越大)交流、讨论。

学生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量(质量)有关;学生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浸没的

体积有关;学生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有关。

师:这个实验是历史上“曹冲称象”的简单模型(讲述“曹冲称象”的启示)。刚才同学们的猜想(1)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重有关,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实验来说明。

实验四:逐渐用手向下按空的小矿泉水瓶,观察溢出水量,同时体会这只手受力大小的感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而与排开的水的多少有关。

3、浮力大小定量分析

(三)课堂小结:

1、浮力的概念 2、阿基米德原理 3、浮力的计算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10

一、线的利用

在学校的运动场地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线,例如:就起跑线而言就有100米起跑线、200米起跑线、400米起跑线、800米起跑线、1500米起跑线等。在铅球场地、铁饼场地只能够还要斜线,跑道中还要弯道线等。对于这些线的利用,我们更多的是作为各种跑的起跑线,这种利用在体育课已经常见,因此,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将其利用给予优化使其能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参与热情呢,笔者认为办法还是有的。比如:我们通过跑道上的跑道线作为标志线,进行往返跑练习。具体做法可以按照从里到外依次将跑道线命名为1、2、3、3、4、5、6、7、8、9,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设置成1分钟计时跑,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条数多。具体的规则可以是从1-2,1-3,

1-4,1-5,1-6,1-7,1-8,1-9;或者是1-9,1-8-4,1-7,1-6,1-5,

1-4,1-3,1-2的顺序。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播放一些动感强的音乐以烘托氛围。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些看似没有生机的线条,只要我们合理的应用与设置也一样能实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功效。

二、***形的利用

在我们对运动场的扫视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形,例如:铅球和铁饼的场地的近似扇形、跳高场地的半圆形、跳远场地的叠加矩形,篮球场地上的圆形、半圆形、梯形,等等。那么,有了这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如何加以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到我们的设计的当中呢,这个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其实也不是非常难,关键是我们要做个有心人。通过观察和判断,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对于篮球场地中的三个圆形(罚球区和中圈)的利用上我们可以对其加以改变和设计成捕鱼场。具体的方法是假想篮球场地是一块平整的陆地,其中有三个鱼场可以进行捕鱼。现在正值收获的季节,学生们成为劳动大***中的主力,可是鱼儿为了能多在水中多自由一些时间,就想办法躲避被抓或者已被抓的鱼要游回到水中。所以,你抓我躲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敏锐能力,等等。当然,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进来,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此种游戏在中小学比较受用,而高中学生由于其心理的趋于成熟性不易调动。除了捕鱼游戏之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的游戏或其他形式的练习。设计与运用的效果关键是教师的理念和实践的勇气。

三、沙坑的利用

田径场地中的沙坑主要是用来练习跳远用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用来练习学生的投掷能力。提到投掷,我们可能会马上联想到实心球、铅球、铁饼、标***等。可是,由于这些运动项目属于危险项目,一般学生不常上,由于实心球的危险性相对较小,故作为投掷项目的代表到时经常见。我们就以实心球教学为例,通常情况下在教授完动作技巧后会进行分组练习,但往往学生都是对抛,学生兴趣不高。如果这时,我们利用沙坑作为目标,设计成人工降雨的游戏,其练习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具体的游戏设计如下:首先以沙坑为中心向往扩相应的距离后画上标志线,线后面作为学生的投掷线。其次,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几组并分配等额数理的实心球。第三,游戏开始后将实心球抛掷沙坑的学生为成功,没有进坑的要接受专项培训:力量和动作技术。最后,游戏以成功的球次数多少来判定名次。都准备好,教师要要求学生听口令同时出手,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众球齐发,纷纷落下的效果。同时,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将实心球换成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这样既可以练习标***或手榴弹的动作技术,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了教学的教学有效性。因此,笔者说一些场地通过增加限制物或者减少什么限制都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创作点。

四、地面上器材的利用

笔者将田径场地上的器材主要归纳为有双杆、单行、云梯、肋木、篮球架、足球门等。这些东西都有着其功能的专业性,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创新。这些器材的利用主要是在游戏中的利用。例如,对于双杆我们可以用来做仰卧起坐(难度较大,适合男同学做),在单杠上我们可将其作为两人排球传垫球的标志物。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肋木架的空隙进行快递传接轻物的游戏以提高两者合作的默契和身体的灵魂性、敏捷性,利用足球门改成手球门,将手球的长度转移到足球场(小场地)上来等。总之,对其合理地设计与运用,完全可以使其增加更多的功能,也可以提高我们体育课堂资源利用的多选择性。

五、建筑物的利用

一个学校运动场地上必然会有些建筑物,如看台。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呢?笔者认为,可以设计一张地***,进行定向练习。通过建筑物语场地上的草地、树等自然植物等,设计成一个野外的拓展训练。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巩固了地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耐久跑素质。不仅如此,一些学校还建有看台,那么通过看台我们可以进行相关的游戏和练习。因为,台阶跑不仅可以提高耐力素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力量素质。利用上也可以让学生站在看台底下,将轻物投掷上去,通过台阶的多少判定成绩的好与坏。另外,还可以在课余训练中让学生负重上下跑、跳等难度稍大的练习。可以说,建筑物的利用体育课上不是常见,但就是因为不常见才有其强烈的吸引力。因此,体育教师要给以高度的观察和灵活的设计才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0篇

学习

扔出窗外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扔出窗外10篇,内容包括扔窗外的纸球,往窗外扔垃圾。见过一些调皮的小孩,觉得好玩,还故意将纸巾扔到别人家阳台上,或把水倒在人家的植物上,美曰浇花……而大人把这一现象说为孩子“皮”不懂事,也不怎么在意这事……再说件我自己的

学习

匆匆的青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匆匆的青春10篇,内容包括匆匆那些年的青春故事,匆匆的青春文案。收到她的来信,城市的寒潮已然退却。我与她仅是聊天,我与她素未谋面。十八岁的第一封回信,我鼓足勇气在背面贴了一张最满意的照片。照片上的少年双眼清澈,衣袂

学习

中文翻译英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中文翻译英文10篇,内容包括中文翻译英文在线百度翻译,中文翻译英文百度翻译。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言文能够将文明古国的博大精深文化传递出来。在世界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文化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着

学习

幼儿园法制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法制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幼儿园法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法制工作2022年工作计划。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能用语言向别人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情感上的喜怒。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将数学也融入到幼儿生活和游戏中,尝试运

学习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管辖权异议申请书,内容包括欠款纠纷管辖权异议申请书,管辖权异议申请书怎么邮寄。请求贵院依法将本案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泗水县人民法院审理。事实与理由:2009年10月10日,申请人收到贵院送达的状副本,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现提出

学习

少年强则国强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少年强则国强10篇,内容包括少年强则国强海报,少年强则国强全文大全。许吉如的班上有位来自叙利亚的同学,他曾对她说:“我很羡慕你啊,我的国家常年在内战。虽然今天我们两个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都还有一个身份,我的身

学习

体育产业化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产业化,内容包括体育产业化培训,体育休闲运动方法及产业化研究。何为体育产业化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

学习

朝花夕拾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朝花夕拾10篇,内容包括朝花夕拾十篇文章,朝花夕拾十篇文章题目。窗台上,那盆海棠,因昨日淋了雨的缘故,愈加娇艳可人,墨绿的叶,映衬一簇簇粉色的小花,煞是可爱,也给窒息的室内,添了几许生机,温柔地拾起散乱的眸光。“时光的背影如此悠

学习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10篇

阅读(33)

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足以感动世界。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害让数以万计的灾区人民面临生离死别。北京奥运的成功和“神七”成功飞天让我们充满成功的喜悦。就是这些是我们走过了2008辉煌的一页。最后的一个奖杯,颁给了十三亿中国人民。这个奖杯

学习

年度审计计划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年度审计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审计计划书范本,年度审计计划模板。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以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依法行***,推动财***体制改革,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为目标,注重预算执行审计的

学习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归纳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怎么写。2、上课。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

学习

中秋和教师节双节祝福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和教师节双节祝福10篇,内容包括中秋和教师节双节祝福,中秋教师节双节特别祝福语。4、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在徐徐的秋风中,我们迎来了一个美丽的节日。教师节,恩师情重,无以回报,唯有默默祝福,愿您身体健康,一生幸福。5、莎士比亚

学习

天净沙秋思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天净沙秋思10篇,内容包括天净沙秋思20首,天净沙秋思100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

学习

拿什么来爱你10篇

阅读(28)

但我找不到,我不敢说出我的心思,因为我怕不但没有得到反而是失去。我在徘徊,我在我的心里挣扎。犹豫而无奈,一切如此苍白。我拿什么来爱你、我得到了答案,那就是默默地守护你,我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但我做不到,我不敢这样去做。因为我怕...

学习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望天门山教学实录,望天门山10分钟教案逐字稿。1.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古诗,描写了祖国山水的美景

学习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新型玻璃教学设计模板,内容包括人教版新型玻璃教案,新型玻璃的教案设计。以上这些活动环节的设计注重了两个过程,即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流,他

学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孔子拜师教学设计题答案,孔子拜师详细教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往往会遭遇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我认为把握这些生成性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课前教师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牢记本课的教学要点。例如

学习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春雨的色彩,春雨的色彩教学方案。一直以来,委、***府高度重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优质服务、科学管理等有效措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良好的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同时,我们

学习

假如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假如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假如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设计。二、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很强,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但是有部分学生画画不够大胆。三

学习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一等奖,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静影沉璧月光如银月光似水月光照水水波映月3.刚才我们透过语言文字看到了二泉的美景,那么年幼的

学习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梦想的力量作文教案,梦想的力量教案。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为我国重要教育模式的职业教育,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中职教育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招生规模急剧扩张,随着

学习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羚羊木雕教案10分钟。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沟通,获得有益的启示;体会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分析人物的性格。2.分析理解插叙的作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