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10篇

天净沙秋思篇1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写作背景】

马致远(1250-1321),大都(今北京)人。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他晚年不满时***,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这首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

【内容主旨】

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全篇的情调虽然低沉,却恰适地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使作品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诗歌意境】

作者在这首小令中,用极其简约的文字,描绘了这样一幅生动的***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 “树” “鸦” “桥” “水” “家” “道”“风” “马”等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并且在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 “昏” “小” “流” “人” “古” “西” “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象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情不自禁地进入“萧瑟凄凉”的意境之中。接着用“夕阳西下”,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为末句写“断肠人”的活动营造了暮色苍茫、凄苦悲凉的背景。

【表现手法】

1. 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在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中,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九个意象,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了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2. 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景情交融。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中之景既是诗人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重要词句】

断肠人在天涯

这句是“曲眼”,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它含蓄地揭示了“秋思”的深刻含义——岁月易逝、人生短促、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诗歌风格】

忧伤回肠,魂牵梦萦。

【中考链接】

1. (2012云南普洱卷)

(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______,“秋思”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012广西来宾卷)下列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想象,虚实结合,引动游子思乡之情。

B.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天净沙秋思篇2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 相同点 不同点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都是元朝著名的散曲小令,千百年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赞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秋思之祖”。 而贺新辉先生在他主编的《元曲鉴赏辞典》中,则称誉白朴的《天净沙・秋》“可与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相媲美”。 但是,在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册中,只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提白朴的《天净沙・秋》,于非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下册也是这样。都具有重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而轻视白朴《天净沙・秋》的倾向。

笔者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固然具有许多优点,但白朴的《天羯场で铩返拇醋魇奔湓缬诼碇略兜摹短炀簧场で锼肌贰R虼耍白朴的《天净沙・秋》有开创之功,功不可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后来居上,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们一脉相承,各有千秋,二者之间具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相同点

(一)标题相同

从标题来看,两首散曲用了相同的宫调,都是“越调”。“越调”是南北曲所用的十三种宫调之一。曲牌也相同,都是“天净沙”又名“塞上秋”。题目都有一个“秋”字。

(二)体裁相同

两首散曲都是散曲小令中的“寻常小令”,单支曲子,共计五句,二十八字。句式相同,都以六言句式为主,作“六六六”的格式。押韵方式也相同,一韵到底,不换韵,都按照元人周德清编订的《中原音韵》,押第十三韵部“家麻”韵。都没有衬字。

(三)景物相近

两首散曲所描写的时令相同,都是描写秋景,开头两句都呈现出一幅萧瑟凄清的秋日黄昏山村羁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或有相同之物,或有相近之物。相同的如“老树”;相近的如“昏鸦”与“寒鸦”,“夕阳”与“落日”。

(四)手法类似

在表现手法上,两首散曲都运用了意象叠加法来写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曲一共选用了十二个意象,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句叠加了三个意象,全是定中结构的偏正名词短语,没有一个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这是这首散曲小令最大的特色。而白朴的《天净沙・秋》全曲选用的意象也恰好是十二个。开头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和末句“白草红叶黄花”。加起来也是三句,都运用了意象叠加法来写景,和马致远的小令一样,真是巧合。

(五)对仗方式相同

马致远的小令前三句,运用了独特的鼎足对法,即三句连续不断的相对偶的句法修辞法。白朴的小令虽然开头只有两句相对仗,但是他在末句又补上一句“白草红叶黄花”,与前面两句遥遥相对,凑成了散句的鼎足对。所以,这两首小令的对仗方式基本是相同的。

从以上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有许多相同之处。笔者认为,这决不是这两位散曲家无意识地偶然的巧合,而应该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受到白朴的这首《天净沙・秋》的影响,有意识地师承、借鉴或者模仿然后写成的佳作。

二.不同点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然受到白朴《天净沙・秋》的影响,与白朴的散曲小令有许多相同点,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等同,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抒发的情感不同

这两首散曲虽然内容相似,描写的都是秋景,但它们抒发的情感却截然不同。白朴《天净沙・秋》通过描绘山村秋天傍晚优美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对山野自然风光的热爱,抒发了诗人金朝灭亡过后,无心追求功名富贵,甘心归隐田园,享受山水之乐的隐逸思想感情。因此,它是一首山水田园散曲,也是一首隐逸散曲,属于歌颂文学。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却不同,它虽然也描写了秋天傍晚山野的自然风景,但是它并不是歌颂这些山水田园秋色的单纯写景曲,也不是看见这些萧条、凄凉、冷落、昏暗的自然景色,引起自己浪迹天涯,无家可归的羁旅思乡悲伤感情的游子羁旅思乡诗,而是马致远运用暗喻和象征表现手法,艺术地概括了当时元朝社会衰败、昏暗的现实,曲折地抒发了乱世难民飘泊天涯,、有家难回,、国破家亡的悲凉情绪。同时这首曲子还折射出这位游子对当时元朝暴虐昏暗统治的不满,引起当时千千万万南宋遗民的共鸣,流传广远。因此,它是一首***治抒情诗,又是一首寒士悲秋诗,属于骂世文学。

(二)表现的主题不同

白朴的《天净沙・秋》,选取了秋季典型的景物,由远及近地描绘出来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写了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而接下来的“一点飞鸿影下”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变得明朗起来,给寂寞的秋景带来了鲜活的生气。而最后一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者用了五种鲜亮的颜色,把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如春日一般的美丽多姿。曲子的感情基调从萧瑟寂寥逐渐变得明朗清丽。表达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却不同,笔者认为马致远在这首《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的景象,并不是纯客观的、不带任何感彩的自然“物象”,而是主观的、带有强烈感彩的“意象”。这首《天净沙・秋思》继承了战国末期楚辞大家宋玉的著名辞赋《悲秋》的意旨,抒写寒士末世怀才不遇的悲哀,又继承了唐朝杜甫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的诗意,抒写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它描写的秋景,并不是单纯的自然风景,而是社会的***治形势。标题的“秋”字,并不只是自然气候的秋季,而是象征当时元朝***治气候的秋天。“思”,并不只是马致远一个人的“小我”的悲伤思想感情,而是概括了当时千千万万个浪迹天涯、无家可归的“游子”(实际上指南宋流离失所的难民)的悲伤思想感情。

(三)意象同中有异

白朴的小令选用的十二个意象中,属于冷色调的意象有六个,它们是:孤村、落日、残霞、老树、寒鸦、白草;属于暖色调的意象也有六个,它们是:轻烟、飞鸿、青山、绿水、红叶、黄花。色调不够统一,其中的青山、绿水、轻烟,应该是春天的景象,与标题《秋》的题意不相吻合。而且安排的位置,也比较杂乱。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运用意象叠加法方面也比白朴的《天净沙・秋》更完善。他的这首小令所选用的十二个意象中,有九个都是冷色调,它们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只有三个意象是暖色调,它们是:小桥、流水、人家。但是,这三个暖色调的意象,并不是眼前的秋天景物,而是抒情主人公回忆往日在南宋时期温馨的家园春天的景物,作为抚今追昔的对照景物出现的。因此,马致远做到了多样统一的和谐美,并不脱离题意。这一点,也是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后来居上,不同于白朴小令的成功之处。

(四)对偶稍有不同

马致远这首散曲小令在运用对偶方面,也比白朴的散曲小令更加谨严、精工。白朴的《天净沙・秋》开头两句“孤村落日残霞”与“轻烟老树寒鸦”,对仗很工稳。但是,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却没有和前面两句对偶,因此没有形成三句互相对偶的“鼎足对”。一直到末句,才用“白草红叶黄花”与开头两句遥遥成对,气势不够连贯,韵律也不够流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不同,它一开头就连续运用三个对偶句,像连珠炮似的凌空而来,具有泰山压顶之势,气势连贯,韵律流畅,产生了一种整体美的音乐性效果。这充分表明马致远一方面善于学习白朴用对偶句开头的优点,但是,另一方面又能扬弃白朴曲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另外,在遵守散曲小令的曲谱方面,白朴的《天净沙・秋》也不够谨严。如末尾两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其中的“绿”字应该作平声,他却用了仄声;“水”字,应该用去声,他却用了上声。都不符合规定。虽然曲谱注明这一句句末,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白朴却选择了不押韵,音乐性不够强。尾句曲谱规定是:“仄平平仄平平。”但是,白朴的尾句却是:“仄仄平仄平平。”违背了曲谱的规则,“草”字应该用平声,他却用了仄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却不同,它严格地遵守了曲谱的规则。如末尾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下”字,曲谱规定用去声,他就用去声;曲谱规定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他就选择了押韵,因此,句句押韵,音乐性很强。曲谱规定尾句是:“仄平平仄平平”,他就用“仄平平仄平平”,完全符合规则,丝毫不差。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有着许多相同之点,这充分地表明马致远的这首散曲小令,是受到白朴的散曲小令影响而写成的。但是,马致远的这首散曲小令,又和白朴的散曲小令,有着许多不同之处,这又充分地表明马致远又善于创新。这种相似而又不相似的文学创作现象,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够更好地创新。

马致远的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之所以被人们誉为“千古秋思之祖”,就在于他善于继承白朴的散曲小令《天净沙・秋》中的长处,扬弃它的短处,然后精益求精,锦上添花,运用新的审美理念和新的写作技巧,不断改进,因此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儆诶丁

参考文献

1、贾传棠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词典》,文心出版社,1987年1月第1版

2、贺新辉主编《元曲鉴赏辞典》上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8月第2 版

3、霍松林等主编《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

4、王一川主编《文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天净沙秋思篇3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鉴赏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天净沙·秋思》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天净沙秋思篇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天净沙秋思篇5

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老树昏鸦: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落着几只在黄昏中栖息的乌鸦。昏鸦,黄昏时的乌鸦。乌鸦是黑色的,黄昏时天光昏暗,从远处看,看不清乌鸦的头脑,所以称昏鸦。

【赏析】

本曲描写秋原旅人的情怀。开头三句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没有动词的并列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构成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并从中带出奔波在他乡的游子,在景物中又透露出游子的身世。作者并没有写出在古道中骑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但用“瘦马”两字便表现出这是一个家境寒微的人,否则他就不会孤单一个人骑一匹瘦马在西风古道中奔驰。妙在用一个“瘦”字。“夕阳西下”指出游子奔驰在古道上的时间,也给整个画面更涂上一层暮色苍凉的色调。最后一句用“断肠”二字表达出游子愁思的激烈,用“天涯”二字提示出游子离乡的遥远。这首曲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句二十八字,但却雕绘出一幅深有诗情的画面和感动人心的意境。

【题解】

天净沙秋思篇6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的古诗源远流长。《天净沙?秋思》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古诗之一,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翻译过此诗,因此有不少英译本。本文通过对其中几个英译本的赏析,旨在从前辈学者的作品中吸取经验,进而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传播做出些许贡献。

天净沙秋思篇7

原文

Original Text

译文

Translated Text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

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天净沙秋思篇8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天净沙秋思篇9

我本想考取功名,为国效力,可事与愿违,我不得不流落他乡。想我满腹经伦,却落得如此下场,可谓悲哀呀!

如今已是深秋时节,我孤身一人,牵着一匹骨瘦如柴的马,在一个小村子的石子路上踽踽独行。我的心,不禁被这萧瑟的秋风触动,从而想起世道的不公。我恨现实的残酷,恨这世间的黑暗。我饱读诗书,一心为国,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天地之大,怎么就没有属于我的一席之地?

现在,已是黄昏。我走过那被枯藤缠绕的老树,看见树上有一只小乌雅正叨着一只虫子在喂它母亲。我触景生情,不由得想起养育我多年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我长大,我却未曾尽过孝心,我还不如一只乌雅。一想起这些,我就热泪盈框。

无奈,我继续走在乡间小路上,走到一条小河边,看到河上有一座颇具乡间特色的小桥。我走上去,低头凝望着清水,晶莹剔透的水中倒映出岸上一户人家的影子。我隐约看到在院子里,一家人融融泄泄,房顶上的烟囱中升起袅袅炊烟。多么美好和谐啊!此情此景卷起了我浓烈的思乡之情。我在外漂泊数载,从未回过家乡。难道是我不想回家吗?不,哪一个游子不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啊?只是我有家难回啊!唉!这黑暗的世界,让我这样一个人才落魄到连回家都成为遥不可及的梦。算了,不提这些了。

夕阳西下,眼前的一切都是金黄色的,这是夕阳给大地的吻,多么美妙啊!可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只是又一个难熬的漫漫长夜。我没有地方可以投宿,今晚不知该如何度过。我心潮澎湃,肝肠寸断,心中无限惆怅,真不知何时能结束漂泊。

天净沙秋思篇10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作者往往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对语言单位进行合理布局。在《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并列使用了九个指称不同事物的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者巧妙地将其组合在一起,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幅秋野黄昏行旅***。然而这九种貌似杂乱无章的事物堆砌在一起不仅不显得松散,而且在传情达意上十分神妙,将秋野旅人悲秋思乡的情怀表现得深婉动人。这组在认知上非常离散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之后,何以能奏响一曲和谐的悲秋思乡曲呢?其中的奥妙可在人的认知心理机制上找到答案。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不断运动中,且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空间上的前后、左右、上下等关联。作品中这组意象群虽然在形式上没有任何衔接的纽带,但从人类的认知经验上讲,它们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顺序性,即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一起出现的若干事物在语言中也往往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无需任何联系而同现,如藤缠于树,鸦栖于树。小桥、流水、人家在人类的认知经验中也是有联系的,有桥必有人,有人必有水。古道、西风、瘦马亦是如此,马行于道,西风拂襟。这些空间上关联性和顺序性较强的事物的同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知识背景中是常有之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人类的认知经验和民族的认知心理。

普通心理学认为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其中按空间顺序感知客观对象的叫空间知觉。人类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知觉活动不断地与外界发生互动的,然而这种知觉的认知活动往往需要依循认知对象的空间顺序进行。这首小令就很好地依从和体现了空间知觉的有序性规则。

小令中的九种事物可以分成两组:枯藤、老树、昏鸦在视觉上由下至上垂直延伸,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视觉上以地面为参照物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一个二维空间平面。以***示之,则是:

这个二元向度所形成的网络,实际上也就是作品中的意象在组合时所蕴涵的空间顺序关系,即多个非连贯性意象单位根据知觉到的事物的先后顺序关系。这种由视知觉习惯所形成的空间顺序关系,逐渐形成人类的认知经验,最终凝固成为某种认知心理。这种空间顺序关系,是作品中意象衔接连贯的认知心理基础,是各意象有机统一的纽带,它把本有不同属性、不同组成部分的知觉对象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使之整合为一个有序的***示背景。小令中“枯藤”至“瘦马”九个意象就是按照这种空间顺序关系衔接整合的:诗人正低头走路,发现了蔓在路边的枯藤(或者是枯藤绊到了脚上),顺着枯藤看,发现枯藤缠着树干,老树上枝丫稀少,树叶尽落,树杈上结着一个粗糙的老鸦巢,显得格外显眼,一只归巢的乌鸦停在巢上,断断续续地哀号。诗人放眼一看(叙述顺序变成了向水平方向发展),不远处有座小桥,桥下溪水缓缓地流淌,小溪旁边有几间茅草房,也许还有缕缕的炊烟。古道依旧,夕阳垂照,寒风拂襟,瘦马怜人。可见,上述意象的衔接,利用了基于人的空间知觉习惯而形成的由下至上、然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空间顺序关系,使得整个叙述过程就像是一位高明的景物摄影师在拍摄晚秋的风光短片,先用近镜头拍摄近景,镜头不断向上抬的同时又不断向远处拉伸,然后再往两边摇动。总之,诗人用上述先纵后横的空间顺序关系,把貌似杂乱无章堆砌在一起的事物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野黄昏行旅***,并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前途漫漫,坎坷不平(古道),世态炎凉(西风),孤立无援(瘦马)而留给自己的时间已不多(夕阳),终于发出了一声无奈的悲叹:断肠人在天涯。真是催人泪下!

任何事物既在空间中伸展,又在时间中延续。我们不妨从时间的角度来考察作品中的意象是如何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的。

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需要记录和表述的时间概念极其复杂,于是人们便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记时方式和难以计数的记时词语。一天之中,从早晨到晚上,天色不断发生变化,天色就是时间早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表天色的时间词语,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残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日暮”,等等。在这首小令中也有一些记述天色的时间词语,如“昏(鸦)”、“夕(阳)”,说明当时已是黄昏。

人们往往通过这些衡量时间的媒介来记时和表情达意,但有时记时方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复杂情感的表达需要。于是,有时人们利用他们随时体察到的规律性和周期性较强的自然现象记时,如潮起潮落、月亮盈亏、昼夜交替等;或是利用某些生物机体内部的一些生理状态来记时,如枯草、黄叶、鸣蝉、怒梅等;或是利用带有较强时间性的物事来记时,如冰、霜、雪、露等。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利用了生物机体内部生理状态的时间词语来表现深秋的悲凉与萧杀,如“枯(藤)”、“老(树)”。

然而一个较小的时间域总是包含在一个较大的时间域当中,如“黄昏”可以是秋季中某一天的黄昏。虽然小令中的计时词语有的指向“黄昏”,有的指向“深秋”,但它们都统一在“昏―秋”这个更大的时间域中,这就保证了作品在形式上是衔接紧凑、连贯统一的。如下***:

认知活动的发生总是依赖于人们过去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知识结构背景下,如果大脑受到相关信息的刺激,就能发生情感、经验等方面的迁移,有效地进行联想和认知推理。这些时令标记信息长期贮存在读者各自的知识模块中,一旦遇到这些时令标记信息的刺激,读者的认知单元就被激活,通过记忆提取相关的脚本,建立一个心理模型,使相关信息汇集到该心理模型中,再借助于人类有关时间的认知经验进行信息加工,进一步提取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信息,使相关信息得以连贯统一,使读者的鉴赏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小令作者就是通过铺陈排列一些具有典型性和周期性的自然现象,使本不具有时令特征的事物(如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乃至整幅素描***都染上了浓郁的时令色彩。这组意象群正因为有了这条时间机制的有效衔接,才不显得松散而浑然天成。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中国本土文化的背景下,古代文人逢秋便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悲凉、孤独、落魄、思乡等情结,最终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衔接和统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秋”这一意象何故与远在异域的游子、旅人以及仕途不畅的士人都结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不解之缘呢?这种无意识的认知过程必有其潜在的认知心理机制。认知语言学中的空间映射理论就是运用数学中的映射原理来分析联想和认知推理过程的。空间映射理论认为,这一过程就是使一个心理空间中的概念与另一个或多个心理空间中的概念产生映射关系,从而形成新的心理空间,即形成新的概念。这种映射关系的产生决定于“秋”与“悲”这两个认知域的某种相通相似性。秋天万物凋零、衰落,这一普遍自然现象所形成的心理表征与游子、旅人的异域思乡情怀,士人的仕途不畅情结具有一定的相通相似性。正因为心理空间A域中的概念在认知上与心理空间B域中的概念具有这种映射关系,因此在心理空间B域中的概念隐现的情况下,心理空间A域中的概念也可能触发激活甚至可指代心理空间B域里的概念。小令中各意象的组合所形成的昏秋***,在人脑中形成一种意象***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生命情感体验的沉淀,通过反复联想映射并使其经验化,最终形成心理定势,从而构建“悲秋”这样一个新的心理空间C域。

正因为这首小令潜藏着空间的顺序性和时间的统一性,并且暗合了人们的认知心理机制,所以九个意象的简单并排罗列不仅不显得松散离乱,反而衔接连贯,浑然天成。因此几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牵动着一代又一代游子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天净沙・秋思》真不愧为“秋思之祖”!

参考文献: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熊学亮.认知语言学简述.《外语研究》.2001.3.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天净沙秋思10篇

学习

中秋和教师节双节祝福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和教师节双节祝福10篇,内容包括中秋和教师节双节祝福,中秋教师节双节特别祝福语。4、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在徐徐的秋风中,我们迎来了一个美丽的节日。教师节,恩师情重,无以回报,唯有默默祝福,愿您身体健康,一生幸福。5、莎士比亚

学习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归纳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怎么写。2、上课。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

学习

年度审计计划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年度审计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审计计划书范本,年度审计计划模板。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以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依法行***,推动财***体制改革,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为目标,注重预算执行审计的

学习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10篇

阅读(31)

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足以感动世界。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害让数以万计的灾区人民面临生离死别。北京奥运的成功和“神七”成功飞天让我们充满成功的喜悦。就是这些是我们走过了2008辉煌的一页。最后的一个奖杯,颁给了十三亿中国人民。这个奖杯

学习

朝花夕拾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朝花夕拾10篇,内容包括朝花夕拾十篇文章,朝花夕拾十篇文章题目。窗台上,那盆海棠,因昨日淋了雨的缘故,愈加娇艳可人,墨绿的叶,映衬一簇簇粉色的小花,煞是可爱,也给窒息的室内,添了几许生机,温柔地拾起散乱的眸光。“时光的背影如此悠

学习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十分钟教案,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案。活动目标:1.在游戏情境中,探索磁铁的特性,观察并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2.能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实验,让磁铁悬浮起来,初步了

学习

扔出窗外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扔出窗外10篇,内容包括扔窗外的纸球,往窗外扔垃圾。见过一些调皮的小孩,觉得好玩,还故意将纸巾扔到别人家阳台上,或把水倒在人家的植物上,美曰浇花……而大人把这一现象说为孩子“皮”不懂事,也不怎么在意这事……再说件我自己的

学习

拿什么来爱你10篇

阅读(28)

但我找不到,我不敢说出我的心思,因为我怕不但没有得到反而是失去。我在徘徊,我在我的心里挣扎。犹豫而无奈,一切如此苍白。我拿什么来爱你、我得到了答案,那就是默默地守护你,我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但我做不到,我不敢这样去做。因为我怕...

学习

中秋幽默短信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幽默短信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搞笑短信大全,中秋节发的幽默短信。2、祝“中秋节”快乐,奖金多多再翻一倍,事业发达再进一步,人气直升再火一点,身体安康再棒一点,人见人爱身边美女再多一群。3、桂花飘香明月照,中秋佳节福气罩;一

学习

写给女人的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写给女人的书10篇,内容包括写给女人的10本书,写给女人的书推荐。之后你拿奖学金。二、我忍着让别人笑话的耻辱给你洗衣服。三、一个苹果,都给你吃,两个苹果,我把大的给你吃。四、同吃一条鱼,我让你吃大身,我自已吃鱼头。五、你这

学习

顽强的人们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顽强的人们10篇,内容包括顽强的人们电视剧,顽强的人们日剧***。反义词:软弱怯弱脆弱懦弱相似词:顽抗顽固顽皮顽主顽劣顽梗顽癣顽童(二)造句一、要干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顽强的毅力。二、他非常顽强,从没向困难低过头。三、这朵不

学习

小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小手拉大手绿色环保手抄报,6-12岁绿色环保手抄报。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片2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片3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片4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片5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的

学习

中秋佳节的诗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佳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中秋佳节思念妻子的诗句,中秋佳节思念亡人的诗句。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学习

飞夺泸定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飞夺泸定桥10篇,内容包括飞夺泸定桥的超级简短故事,飞夺泸定桥观后感600字十篇。

学习

秋思张籍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秋思张籍10篇,内容包括秋思张籍的名句,秋思张籍赏析。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设计理念: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

学习

秋思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秋思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秋思教学设计,秋思的教学设计万能模板。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三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已初步掌握了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学习写景的文章,怎样通过景物的描写

学习

天净沙秋思扩写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天净沙秋思扩写10篇,内容包括天净沙秋思扩写100个字,天净沙秋思扩写散文。

学习

天净沙翻译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天净沙翻译10篇,内容包括天净沙翻译及赏析题及答案,天净沙译文100字左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翻译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

学习

秋思改写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秋思改写10篇,内容包括改写秋思范文,秋思改写。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秋思的改写也是百字作文哦!)

学习

秋思·思秋作文800字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秋思·思秋作文800字,内容包括秋之思800字作文,秋思800字作文高一。黄昏,我静静地依着窗台向外望,渴望寻到秋天的足迹。地上铺满了落下的花蕊,窗台上躺着几片落叶,我知道,秋天来了。淡淡的阳光夹着微风,透过穿这黄衣裳的大树,射到

学习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内容包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故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和白朴。内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都是元朝著名的散曲小令,千百年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

学习

马致远《秋思》赏析及其他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马致远《秋思》赏析及其他,内容包括马致远秋思原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赏析。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而已,寥寥数语,惜墨如金。曲中前三句,九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