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言巧语哄女孩篇1
不好,被妈妈逮住了!“调皮女,打破碗受罪吧!”我立即说:“妈妈大侠,饶我一命,我给你讲个道理!”字曰:女不教,父之过。“所以,妈妈你应该去找爸爸!”我立即从妈妈手掌中逃了出来,不好又被妈妈逮住了。我立即说:“子曰:大人不可打小孩。妈妈饶了我吧!”我再次逃脱了妈妈的手掌心。
啊!妈妈又要追上我了。我立刻说:“停!”妈妈停了我对妈妈说:“子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放人一命胜造飞天成仙。饶我一命吧,下次不敢了!”
我跪在地上对妈妈说:“子曰:您比仙女还漂亮,真是美!”嘿嘿,妈妈被我的花言巧语给哄骗了,放了我。
可是,我快要回到房间时,妈妈竟迷途知返,把我得了起来说:“孩子,你老娘可是混过江湖的,会被你的花言巧语给骗吗,你还嫩了点。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姜还是老的辣。”我说:“子曰:我并没花言巧语哄骗您。!”
花言巧语哄女孩篇2
哭嫁歌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二十几个部分:哭上头、哭爹娘、母女哭、父女哭、哭哥嫂、姑嫂哭、兄妹哭、亲姊妹哭、哭伯叔、姑侄哭、哭舅爷、舅甥哭、哭姊妹、堂姊妹哭、堂表妹哭、骂媒人、哭戴花、哭穿衣、辞祖宗、哭背亲、哭上轿等,总起来长达数千行。
哭嫁歌之哭之歌,或悲或愤或乐或骂,都基于一个情字。一席哭嫁歌,调动和燃烧了所有亲人、族人和亲戚朋友的感情。
下面将哭嫁歌略举数例。
“骂媒人”充满怨恨和厌恶之情,连讽带骂:
你做媒人的想穿鞋(hai,方音),
树上鸟儿都哄得来。
你做媒人的想喝酒,
山上的猴子都哄得走。
……
花言巧语几箩篼,不愁银钱不到手。
好比我家馋嘴狗,东家吃了西家走。
对封建婚姻的反抗和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内容充满幽怨和悲愤:
一把指拇尖又尖,娘把女儿往外掀。
一把指拇齐又齐,娘把女儿往外踢。
罐子装人闷死人,活人掀到死人坑。
左脚踏进阎王殿,右脚踏进烂泥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也与妇女的悲剧命运的哀叹绞结在一起:
红花开时离枝去,爹娘养我枉操心。
一尺五寸养育起,受了几多冷和饥。
在娘怀中三年整,头发操白好多根。
青布裙来白围腰,背过几多山和坳。
唱到与亲人的离别,唱得情意真纯;
穿上嫁衣别哥嫂,好比鲜花叶掉了。
好比风筝掉了线,好比油灯去灯芯。
花儿红,叶儿黄,只有哥嫂最操心。
哥妹今天各分手,堂前双亲你孝敬。
婚期愈近,哭得愈悲切,特别是上轿之前,更是哭得嗓子嘶哑,哥背胞妹出门上轿,妹捶哥背悲痛欲绝:
哥哥呀,哥哥呀,
你为什么这样狠心,背我往火坑里送。
你为什么要帮人家的忙?
你把我背到岩坎上摔了吧,
让我变只雀儿,飞到无边无际的天边边去吧;
你把我背到深潭里摔了吧,
让我变只鱼儿,游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里去吧!
感情是何等的强烈、真挚!她们是在用“哭”来表达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象征啊!
花言巧语哄女孩篇3
馍文化是三晋的古老食品文化,它是山西民俗风情的一面镜子。通过风格迥异的馍文化以及体现馍文化的方言词语,你就可以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
馍,即馒头。《事物纪原》里说,诸葛亮为了代替人头祭泸水而发明的馒头,于是馒头开始成为宴会祭享的陈列品。晋束晰《饼赋》:“三春之初,阴阳交至,于时宴享,则馒头宜设。”三春之初,冬去春来,万象更新。俗称冬属阴,夏属阳,春初是阴阳交泰之际,祭以馒头,为祷祝一年之风调雨顺。
霍州地处晋南,位于临汾的最北端,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谷物为主。民以食为天,在过去的沧桑岁月里,人们生活艰苦,难以糊口,连白面都很少见到,能吃上个馒头已属奢侈了。所以当地人历来重视农业,勤劳耕作,积累了很多关于麦种麦收的农事谚语,如:三月风,四月寒,要吃麦子难上难;麦收九成熟;人老一时,麦黄一晌:五黄六月,龙口夺食;麦在种,秋在管;麦是胎里富,种好三成收;麦收一张犁,秋收一张锄;麦收八十三场雨;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伏里有雨好种麦;麦泥窝窝,来年吃馍馍:麦怕四月寒,谷怕老来旱;五黄六月争来回;只有懒人,没有懒地,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在人们经过了一年的辛苦劳作,终于迎来翘首企盼的麦收之后,就在逢年过节用自家最好的白面精工细作成各种样式的馍,或用于祭祀,或用于馈赠,在世代传承的民俗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含义和表达方式,一直为百姓继承沿用。
霍州馍,即霍州面塑,又称为无碱蒸馍。其独特之处是发面不打碱,揉面时间长,随揉随掺干面,蒸后松散有层。水浸不酸。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造型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使用深浅不同的红色。风格粗犷、朴实、简练,并富有雅拙的美感。霍州馍主要包括两类:花馍和礼馍。花馍是配合岁令祭礼或上供的馍,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增长智慧,财定粮丰,福寿安康,合家欢乐。礼馍则是伴随诞生、婚嫁、寿筵、丧葬等人生礼仪而制作成的馈赠物品。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霍州馍包括年馍、寒食节馍、中元节馍、飨馍、婚丧待客馍等。
年馍:又***节馍。即在腊月二十左右为过年蒸的馍,供春节期间人们食用。大致有:
盘子:与平常吃的馒头在外形上没有差别。只是在揉制时加进两、三颗红枣。由于其外形像圆圆的月盘,象征圆圆满满,所以叫它盘子。每个有二、三两重。
枣花:像正在盛开的枣花,寓意春来花开早。是人们最喜欢吃的礼馍。
登高:象征步步登高。过年待客时必用登高,表示对客人最美好的祝愿。
花儿:将揉好的面做成各种花的形状,有莲花、太阳花等等,还有好多叫不上名的,人们自己创造的满含寓意的花儿。女孩子多吃花儿,希望女孩子能像花儿一样长得漂亮可爱。
手爪子:样子就是手的形状,在过去家里的男性才允许吃,一般每人吃两个。让自己的男人多吃手爪子,希望男人能多往家里挣钱。
红世:希望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美美满满。
年馍做祭品时,要用高梁秆竖穿三、四个登高作为底座,上边根据所祭的神再穿一个别的馍。春节期间,晚辈们要拿上年馍到各家亲友家拜年,显得既实惠又大方,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最好礼物。春节年馍保存时间从年前腊月一直可以保存到第二年出了正月。许多地方仍有“二月二吃登高”的习俗。
寒食节馍:主要用于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使用。寒食节馍花样不多,只有蛇盘盘和盘子两种。寒食节上坟祭祖时,有让男孩咬蛇盘盘上蛇头的习俗。有的时动身上坟前让孩子在家里咬吃蛇头;有的是祭祖后把蛇盘盘从坟头撂过去让孩子拾起来咬吃蛇头。其意是人们认为春暖花开,各种昆虫都已开始苏醒,蛇为五毒之首,让孩子把蛇头咬下吃掉,意味着就不怕五毒侵害了。
中元节馍:农历七月十五过中元节时,人们祭祀祖先用的馍。另外娘家妈此时也得拿上中元馍去看望年前或年后刚嫁出去的闺女,让闺女改善改善生活。中元馍花样繁多,有桃子、猪头、羊羔、麦秸顶、坐婆婆、针线筐箩等。中元节馍中羊羔馍最多。在古时“羊”即“祥”,赋有“吉祥。的寓意。羊羔馍做工精细讲究,馍形小巧玲珑,形象生动别致,花色鲜艳奇特。羊的造型有凝神远眺的,有俯首觅食的,有纵身欲跳的,有欢快戏耍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所以人们也称中元节馍为羊羔馍。闺女们常将娘家妈送来的羊羔馍串起来,挂在自己居住的房内墙壁上。以便零碎取食,不仅当作屋内装饰,而且不时地勾起对娘家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为娘家人高超的面塑制作艺术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婚丧待客馍:婚丧大事招待来宾食用的馍。没有点心和油卷两种。吃席时,每人先吃一个油卷。然后点心(小馍上印有一朵小梅花)管饱。
夏馍:夏收后人们相互走亲戚所带的馍。花样只有圆馍(比盘子大三倍)和枣花两种。一般去一家拿四个圆馍、八个枣花。
寿桃:是晚辈给长辈祝寿是敬送的一种馍,因馍形似桃,所以称为寿桃。寿桃大都送十六个,取六六大顺之意。
飨馍:专供给孩子飨满月时用的馍。其形状与圆馍一样,只是在顶端捏有十二属相之一或捏一个,寓意为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孩子飨满月时亲友前往祝贺,都要戴飨馍。每十个为一盒,娘家带两盒,一般亲友带一盒。过后,婆家咬把收到的飨馍切成许多份,分送给左邻右舍,以答谢大家对产妇母子的关心,为此,飨馍又称为表馍。
花言巧语哄女孩篇4
做妈妈,也做自己
儿子出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每天不是忙于喂奶、换尿布就是抱着他走来走去,先生说我是典型的有了儿子忘了丈夫。
因为双方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我托人找了个小保姆,那是个非常不错的女孩子,当时刚满18岁。可我就是不放心她,凡事总是亲历亲为,结果弄得自己疲惫不堪。那时我在广东的一所职业学校里教书,我总是上完课就飞快地赶回家守着儿子。只有到了晚上,哄儿子睡觉后,我才开始备课、改作业,上班两个月,我瘦了10斤。
直到儿子断奶,我才想到自己这样下去,会以惊人的速度衰老,心中充满了无穷的伤感,毕竟我才25岁呀。
一天下班后,我偶然走进久违的商场,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当季时装,我内心爱美的天性开始复苏。抱着一大堆衣服坐在车上,我心里购物的喜悦又被牵挂冲淡了许多:儿子他究竟有没有哭闹?有没到处找妈妈?要知道,从他出生以来,这是我第一次离开他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我把心中的歉疚告诉先生,先生说,你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不明白先要爱己才能爱人的道理?爱孩子难道就必须时刻守在孩子身边吗?
浪漫依旧的两人世界
从那以后,我决定作一些改变。一个周末,我打电话给先生,让他下班后在办公室的楼下等我,我说有件神秘的礼物要送给他。6点,当精心打扮的我出现在先生面前时,先生简直目瞪口呆。
那天的晚餐进行得非常愉快,先生和我聊了很多恋爱时的趣事。我开心地发现,就算当了妈妈,依然可以拥有浪漫的好时光。
从此以后,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两个周末,我事先安顿好孩子,和先生共进晚餐或看场电影。碰到好看的球赛,我还会陪先生一起大叫大嚷。而先生,也时不时会买束花回来哄我开心。虽然都是些老掉牙的小花招,但绝对有效。
起初,把儿子放在家里自己出去的时候,我总会不安地反复自问:自己这样做是不是不称职?可慢慢地,我找到了答案:我除了是妈妈,还应该是个有***空间的现代人。
无为而治的育儿之道
我从不强迫孩子***不喜欢干的事情。现在儿子已经念小学一年级了,没有上任何课外辅导班,每天最喜欢的事情是到楼下玩泥巴、研究蚂蚁世界的兴衰存亡。
前段时间,他突然对宇宙的奥妙产生了浓厚兴趣。拉着我到书店买了很多相关书籍。有时候接他放学,他一路上不停地说什么银河系、人马座、黑洞、陨石等拗口的名词。我故意装不懂,问他些问题,他得意得不得了,看书看得更起劲了。不过,我也没指望他能成为一个天体物理学家。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他能开开心心地看书,我也就满足了。
上个月,朋友带着儿子到我家里做客。那是个非常乖巧的孩子,比儿子大一岁,已经学了4年钢琴,现在每个周末还到一个语言培训中心学英语。我正打算夸那孩子几句,儿子一身泥巴地从楼下跑上来宣布,花园里有种超级黑蚂蚁,长得比普通蚂蚁大无数倍。我觉得有几分不好意思起来。突然,朋友的孩子用怯生生的口气问,那种蚂蚁不咬人吧?
花言巧语哄女孩篇5
摘要:模糊限制语是人类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研究表明,模糊限制语广泛地应用于女性语言中,是女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语言巨匠的女性作家更会将语言的模糊性发挥到及至,本文对女性作家张爱玲小说文本中的一些描写和人物会话进行实例分析,探讨她在其小说文本中频繁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原因及其独特的文体功能。
关键词:女性作家 小说文本 模糊限制语 文体功能
Abstract: Researches show that hedges have been used a lot i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emales language,whose main function is to make our language approprite and polite. In literary works, applying the fuzzy language into literature works could produce particular stylistic functions, create an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provide the readers an imaginable space that is dim and implicit, and may recreate a broad space for their imagination. This paper mianly discusses the hedges in the novels of Zhange Ai-ling, analyzes the reason of applying hedges in her narrating and correlative artistic function.
Key words: female writer, novel, hedge, artistic function
一、引言
模糊语言(Fuzzy Language)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它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美国著名语言学家G.Lakoff在研究中发现在言语交际中,女性安静、温婉的性格天赋在她们运用语言技巧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她们在交谈中大多忠实地遵守礼貌原则,更多地给予对方支持,因而她们往往借助于模糊语言来实现交际的和谐,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模糊限制语(hedges)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模糊构筑策略。模糊限制语是一种表示含糊的用语,它主要是用于表示言语交际中不确定、可能、语气柔弱等意义。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恰好符合女性经常使用的试探性、不肯定、犹豫的话语风格,故模糊限制语被广泛应用于女性语言之中。
作为语言巨匠的女性作家,更喜欢将模糊限制语运用到其文学作品中,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故事情节生动形象,饱满鲜活,焕发独特的文学魅力。无论是在景物描写中还是在人物刻画上,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创造出一种意境,或表现某种特定的感情,从而达到文学作品的语言模糊美和情节表达美。汉语中模糊限制语表现为一些否定词、联结词、程度副词如“极”、“很”、“相当”、“比较”、“有点儿”、“稍微”等,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派生词。这些模糊语在文学作品中有助于增强文学语言的感染力,传达了一种朦胧的意境,令人遐想,思绪万千。
女性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文体风格著称,而张爱玲是最擅长运用模糊语的作家之一。无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感情基调的设立,她都通过简单平凡的词句穿插模糊语体现出来,其独特的意境概念就渗透于其简朴的字句间,从而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本文以张爱玲的小说为例,选用小说中女性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为语料,分析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和特殊的文体功能,并探讨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深层次原因。
二、张爱玲小说文本中的模糊限制语
1.运用模糊限制语刻画出更加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女性作家张爱玲是驾驭语言的高手,她常采用多种表达手段,运用活色生香的语言文字塑造一个又一个平凡现实却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在她的小说中,她别具匠心地将模糊限制语运用于字里行间,使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角色真实。在她的《金锁记》中,张爱玲就刻画出曹七巧出身卑微、为人刻薄、地位低下及最终彻底的变态与疯狂的性格形象。同时,小说通过故事的逐步展开,也叙述出了季泽自私、卑微、贪婪、虚假的形象,如下面的描写:
季泽两手肘撑在藤椅的扶手上,交叉着食指,手搭凉棚,影子落在眼睛上,深深地唉了一声。……季泽把椅子换了个方向,面朝墙坐着,人向椅背上一靠,双手蒙住了眼睛,又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半响,他低低的一个字一个字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跟家里的那个不好,为什么我拼命的在外头玩,把产业都败光了?你知道这都是为了谁?” (《金锁记》)
在这里,季泽连用模糊语编织出动情的爱语,在曹七巧面前倾诉十年来的爱慕之情,将七巧哄骗得心神摇荡、心醉神迷。他朦胧含糊地表明,他跟“家里的那个”“不好”、“拼命”去外面“玩”、“败光”家业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爱”七巧,为了坚守他对她的“爱”。可是这一切的深情表达仅仅是为了演一场动情的戏,是为了骗取七巧的钱。模糊语“你知道”的反复使用在语气上更凸显出季泽故意营造出的痴情的气氛,并且蕴涵了“我一切都是为了你,你难道不知道吗?”这样的潜台词。配合他的用心和目的,张爱玲在该情节描述中还使用了模糊语“深深”、“长长”、“低低”来描摹季泽客刻意装出的深情,贴切地刻画出了季泽自私、卑微、贪婪、虚假的形象。将季泽别有用心,又尴尬卑微的心理活动描写了出来。季泽自私地想替七巧的钱财做主,却又不敢确定他泼辣的二嫂是否仍像当年愿意接受他的撩拨,加之此时此刻他已不再是有钱有势的三少爷,尴尬的处境让他觉得在“强大”的七巧面前有些卑微,因而他一“唉”,一“叹”装出痴情悲情一角。
当曹七巧沉浸在“爱情回来了”的欢悦中时,张爱玲将她低头羞怯的细细品味喜悦、品味爱情的情态用模糊语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她微微地抬起脸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的扇子上,面颊贴在他的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金锁记》)
在此,张爱玲将一个普通女子渴望爱情、渴望温暖的娇态细腻地描述了出来。模糊语“低着头”、“细细的”、“跟…似的”、“微微地”、“也老了”、“究竟”等等将曹七巧品味爱情的娇羞、欢愉、喜悦等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拨拉出来。尤其是末尾的语气词“呵”的恰如其分的运用更是将七巧的“守得云开”的欢喜真切的刻画出来。“虽隔了十年,人还是那个人”,究竟还是爱自己的,爱情还是回来了。可是正当她沐浴在爱河的光辉里时,残酷的现实却向她招了招手――
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就算她错怪了他,……她得先证明他是真心不是……突然把脸一沉,跳起身来,将手里的扇子向季泽头上滴溜溜掷过去……七巧骂道:“你要我卖了我的田去买你的房子?……你哄我――你拿那样的话来哄我――你拿我当傻子――” (《金锁记》)
张爱玲运用模糊限制语“难道”、“仅仅”、“就算”、“是…不是”、“突然”等等,传情地表达出七巧对金钱与爱情相冲突的内心波动、矛盾、痛苦以及她千转百回的心思。那样一个娇态可拘的沉入爱河的女子,却又突然现实的有些残酷,喧闹的爱情终究是经不起孤寂的现实和命运的煎熬的。因而最后她悔恨的骂出“你拿那样的话来哄我”。模糊语“那样的话”他们两人都明白,“那样痴情的、深情的、动情的话,那样诱人的、感人的话”看来都是哄人的、骗人的、虚假的,七巧的内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齐上心来,至此七巧彻底的绝望了。因而她用扇子打他,用酸梅汤泼他,季泽受不住这样的煎熬,走了。酸梅汤一滴滴,如七巧热情的血,滴在她冷却的心田。从此,曹七巧彻底地套上了代表富贵,代表权势的黄金枷锁,不仅紧紧锁住了自己的爱与情,也锁住了她的心灵,同时也开始了更多更大的悲剧。这就是张爱玲在人物刻画时的别具匠心,无需明白阐述,只通过模糊语在字里行间的穿插,就调制出意味深长的意蕴,语调虽平朴、漠陌,却蕴藏着丝丝缕缕对七巧不幸遭遇的同情。
2.在环境烘托中运用模糊限制语创造独特的意境。张爱玲在其小说中除了擅长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外,对于特殊环境的烘托也是高手,常使用模糊限制语创造出一种意境,或是表现某种特定的感情,常在环境描写中辐射出更多的内涵意义,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言有尽时意无穷”的效果。
我们以《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作品写的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葛薇龙逐步走向沉沦的故事,葛薇龙进入梁太太府邸,进入梁太太的社交圈,爱上乔琪乔,发现被骗,走向堕落。在这个过程中,葛薇龙的精神状态、心理活动以及其灵魂的挣扎都是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来的,直接推动情节发展。葛薇龙第一次上姑母家,是一个有进取心和***意识但却“无知”的少女,她单纯、自信的精神内质通过她对姑母梁太太家的花园、洋楼以及自己的长相和着装打扮的观察比对清爽地表露出来――
姑母家里的花园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草坪……这园子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型的……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物顶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玻璃瓦……里面是立体化的西式布置,但是也有几件雅俗共赏的中国摆设……可是这一点东方色彩的存在,显然是看在外国朋友们的面子上的……葛薇龙在玻璃门里瞥见自己的影子,……也许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为这呆滞,更加显出那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第一香炉》)
心高气傲的葛薇龙眼里,姑母的花园 “不过”是一个草坪,而对于单纯稚嫩的她来说就算一个草坪也“仿佛”是一撮艳丽的金黄的豪华的亮点。而这座白色的房子一定“类似”、“最”时尚奢华的建筑。尽管是殖民地下的产物,“然而”西式布置中“却”蕴涵了“一点”东方色彩。模糊限制语“不过”、“仿佛”、“类似”、“最”、“然而”、“但是”、“却”、“也有”、“可是”、“一点”等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房子和花园做了细致的描述,将初来乍到的葛薇龙单纯、新奇、清高、孤傲的心气和精神活动淋漓尽致地融入她所见的环境。其间,有着薇龙对姑母糜烂奢华生活的鄙夷和不屑,也蕴藏着她对即将生活在此的向往与好奇。
同时,尽管此时的葛薇龙有着家道中落、有求于人的辛酸,可是她骨子里的孤敖心气仍使她评测完富有的姑母的花园房子后,有意识的自我审度一番。一个“也许”一个“稍嫌”将她对自己容貌的美中不足表露了出来,而“但是”和“更加”却又将不足给补回来了。就是这“也许”“稍嫌”缺乏某种嬉笑和乐表情的肃严的美,却使得她“更加”具有东方色彩的古典美,更具中国情调。因而她是出尘的、脱俗的、纯净的、高雅的,与姑母梁太太的腐朽、冷漠、混乱、堕落形成鲜明对比。“也许”、“稍嫌”、“但是”、“更加”等模糊限制语将她想脱俗出尘的微妙心理活动勾勒出来了。此时的葛薇龙有着决心,“只要行得正,立得正”,无论外头人说什么,自己只管念自己的书,将来自会遇见自己喜欢的人,清清白白地走出去。
然而,自葛薇龙走进姑母家的那晚开始,她就进入了梁太太的社交圈子,日常生活的主题是应酬,而读书则变成了晚上的事情,这种生活时间上的交替,实际上是被她灵魂上的游移和挣扎所决定的。当其原来的具有高尚意味的读书目的被新的原本属于梁太太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逐渐取代时,自我的丧失就使她在不得不成为梁太太的诱饵的同时,又在心理上产生了报复的欲望,灵魂的挣扎使生活的天平开始出现明显的倾斜――
她躺在床上,看着窗子外面的天。中午的太阳煌煌地照着,天却是金属品的冷冷的白色,像刀子一般割痛了眼睛。秋深了。一只鸟向山巅飞去,黑鸟在白天上,飞到顶高,像在刀口上刮了一刮似的,惨叫了一声,翻过山那边去了。(《第一香炉》)
在经历了幻想的贬值、自信的破灭之后,人性的力量终于被物欲的诱惑战胜,葛薇龙终于彻底抛弃了她原来力***坚守的完整人格和精神家园,自觉地沉沦于深渊之中。此时,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将文人墨客笔下赞赏的浪漫纯洁的天空和太阳看成“像刀子一般”,割痛着人的眼睛,同时也割痛着人的心灵。而薇龙这只原本想展翅高飞的鸟儿,虽然飞得“顶高”了,却仍然“像”还在刀口子上盘旋,不断的被刮割“似的”,何其凄惨,何等无奈。此时此刻,究竟是屈服现状,留下来接受不爱自己的乔琪,接替姑母的“衣钵”,继续浮华的生活呢?还是回去那个狭小的窄巷,回去重新做人,过简单平凡的生活呢?葛薇龙的心里像油煎似的。选择留下来,就得接受乔琪的不爱,就得继承姑母的残酷、冷漠和堕落,这让她的心就像“刀子”在搔刮,惨痛无比。但是,如果选择回去重新做人,她在这个环境中渐渐新生的“肌肉”已深深地嵌入了她的骨血里,要剔除它,那不让她生不如死吗?最终,她选择留下来,因为她小小的一只“黑鸟”想飞也飞不高,而且飞高了还会被“冷冷的”刀子割刮,那又何苦呢?在这段背景描述中,张爱玲用了许多的模糊语,如“外面的”、“冷冷的”、“像…一般”、“黑鸟”、“白天”、“顶高”、“像…似的”、“那边”等等,将葛薇龙无奈、不甘,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矛盾的内心挣扎和精神活动细腻的表达了出来。起初她是为完成学业迫于无奈而寄居姑母家,现在自己眼睁睁在梁家冷酷***荡的环境中堕落下去,“不是替梁太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她明知自己在罪恶的深渊里越陷越深,却无力自拔。这些模糊语的妙用,让读者仅仅从平常普通文字中也体味到无奈的人生,无望的未来,透彻心骨的苍凉。
3.妙用模糊限制语推动情节发展。如《十八春》的开头部分:
曼桢曾经问过他,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她的。他当然回答说:“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说那个话的时候是在那样一种心醉的情形下,简直什么都可以相信,自己当然绝对相信那不是假话。其实,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见她的,根本就记不清楚了。(《十八春》)
这段话中,模糊限制语“当然”、“简直”、“绝对”、“根本”的使用,恰到好处地牵扯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既然一见钟情了,那“当然”是会痴守这份情了,“当然”会一辈子爱下去了。特别是在“那样”心醉的情形下,“简直”浸盈在高尚的神圣的海枯石烂的爱情里,所以一切“绝对” 不是谎话。在此,张爱玲用这些模糊限制语,预设了一种故事的发展,这份令他心醉的爱“当然绝对”是真切的。然而,“绝对相信那不是假话”是真,“根本就记不清楚”也是真,所以模糊限制语同时强化两个互相矛盾的事实,预示了故事的发展还有另外的可能,以此推动婉转曲折的情节发展。
再如《倾城之恋》的序幕由胡琴拉开,在咿呀的胡琴声中,门铃响了――
这在白公馆是一件稀罕事。按照从前的规矩,晚上绝对粗不作兴出去拜客。晚上来了客,或是平空里接到一个电报,那除非是天字第一号的紧急大事,多半是死了人。(《倾城之恋》)
张爱玲用模糊限制语“绝对”、“除非”、“或是”、“多半”表明这个晚上不寻常,将有不同寻常的事要发生,在揣测估摸中故事来了。就是这个不寻常的夜晚,一份不寻常的电报,牵涉出了故事的主人公白流苏,同时,它也预示着白流苏的命运的改变。前夫死讯的电报引发了家人对她的算计、冷漠、敌意、仇视、排挤等,就是在这个晚上,白流苏有了要冲破家人和世俗为她构筑的枷锁的决心,故事的序幕拉开了:
流苏上了楼……端详她自己。还好,她还不怎么老。她那一类的娇小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细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她忽然笑了――阴阴的,不怀好意的一笑。(《倾城之恋》)
当白流苏被家人众人一顿排挤、欺辱后,她突然平服了怒气,仔细端详起自己的容貌来。模糊限制语“不怎么”、“最不”、“像”、“相当”、“很”将她对自己尚且年轻的脸庞和身躯的满意自信表露出来了,也为她将凭借剩余的青春做资本,报复性地冲出枷锁和牢笼埋下伏笔。她很满意自己“最不显老的”“娇小”身躯,“娇滴滴”水嫩嫩的凤眼,以及有着“相当”窄脸庞“很”宽眉心的标准美人脸。她更满意精致晶莹“像”瓷器般的,又玲珑剔透如美玉般的肤色。所以,她“阴阴的”笑了,她决定将凭借自己“不怎么老”的面容和身躯做资本,让自己赌一把,她要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恶气。由此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故事。
三、张爱玲小说文本中模糊限制语的文体功能
1.人际功能。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讲话者表现出礼貌的态度。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说话过于直接、唐突和武断,可以表现得更为礼貌、谦虚、得体,语气也不会过分强硬,同时也给听话人留有一定的商量余地,所说的话也易于被他人接受。张爱玲小说《十八春》中,做了舞女,并已结了婚的曼璐想要再见曾经与她订过婚的对象慕谨,她的母亲深觉不妥,这样说道:“你想再见面好吗?待会儿让姑爷知道了,不大好吧?”。母亲分明认为这样做“不好”,可她也明白,曼璐也是为了养家才不得已走上做舞女的路,不得已退婚,更不得已嫁给另一个可憎之人。因而,母亲说出来的是“不大好吧”,“大”的模糊限制以及“吧”的疑问语气缓和了口气,留有余地。
模糊限制语也是表示委婉拒绝的手段,可以使言语行为的力度减弱,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可以保全面子,维系言语合作关系。再如《十八春》中,慕谨向曼璐的妹妹曼桢婉转地表达爱意,邀请她请几天假到乡下自己待的地方去玩。而曼桢此时已有意中人,因而笑道:“恐怕不行,我们那儿没这规矩。”这里,模糊限制语“恐怕”的运用使拒绝来得委婉得多,保全了对方的面子。试想如果直接说“不行,我们那儿没这规矩”会造成多么尴尬的局面呢。
2.弹性功能。模糊限制语具有弹性功能是指它可以适应各种不同身份、话题、场合、文体风格、修辞等的需要,特别是涉及敏感话题,如感情方面,或自我揭露、吐露心声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使这类话题显得自然、不那么唐突的重要手段。如张爱玲的《十八春》中曼桢和世钧是通过叔惠认识的,交往中产生很朦胧的感情。一次,曼桢向世钧吐露自己家中似乎很见不得人的秘密,包括姐姐在外做舞女养家的事情之后,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曼桢忽道:“你不要告诉叔惠。”世钧应了一声,他本来就没打算跟叔惠说,倒不是为别的,只是因为他无法解释怎么曼桢会把这些事情统统告诉他了,她认识叔惠在认识他之前,她倒不告诉叔惠。曼桢这时候却也想到这一层,觉得自己刚才那句话很不妥当,因此倒又红了脸。因道:“其实我倒是一直想告诉他的,也不知怎么的,一直也没说。”(《十八春》)
张爱玲对这一句对白的安排,尤其是模糊限制语“也不知怎么的”的运用,非常符合说话者曼桢的身份。作为女性,尤其是身处旧社会的女性,曼桢是不可以随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更何况两人还处在感情很微妙的交往之初,双方恋人的身份还没有明朗化,如此毫无保留的贴心交流难免显得主动、不够含蓄,会让人误解为想要更近地贴近对方。所以曼桢赶快加以解释,其实更多的是在掩饰,没有更好的借口,只能模糊地说是“也不知怎么的”了。
四、结语
从上面对张爱玲小说文本的实例分析中,我们已经感知了一些有意或无意出现的语言模糊性现象,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突显人物个性、铺设情节背景等往往都能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既能丰富这些小说的叙事话语,又能丰富小说的文本审美层次,拓展这些小说的解读空间,使叙述更空灵、活泛,留下更多想象空间给读者去思索、去琢磨、去体味、去感同身受,使读者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把握小说脉络,了解情节发展,进入人物思想,体味人物心理,使读者和文学形象更贴近,对小说的理解更深入。用模糊限制语造成的模糊性现象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往往更丰满、真实、更有层次感、立体感,也更容易使读者产生情感态度上的共鸣并予以接受。
参考文献:
[1]Lakoff,R. Langugage and Women’s Place,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5.
[2]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1988。
[3]张文东:《常与非常――张爱玲〈传奇〉叙事之结构模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
花言巧语哄女孩篇6
关键词:结构作用 平民视角 人物内涵
一、刘姥姥在《红楼梦》结构中的作用
(一)引子作用――展示作品内容的引线
刘姥姥不属于荣宁二府,书中对她的描写也很少,在整部《红楼梦》中她只出现了三次(高鹗续写的版本中出现了四次,但多数红学家认为刘姥姥应该是三进荣国府),这与其他如宝玉、黛玉等主要人物来说算是芥豆之微了。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与贾府没有很大关系的农村老妪呢?他自己对此有一个说明:“且说荣府中合算起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每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四处那个那件事那件人说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家说起,倒还是个头绪。”[1]贾府“在经冷子兴、黛玉等几次皴染后,环境及角色所设置的背景已有眉目和轮廓。然故事如何起势?如何进入内部?这便有了刘姥姥。”[2]我们知道药虽好,但没有药引子是不行的。刘姥姥这个药引子就是为《红楼梦》这副妙药而配。也是恰到好处,二者相得益彰。红楼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寓意深远,所以开头曹雪芹用了整整五回来做铺垫。就像现在要进行一个巨大的工程,首先要做的几通一平。把上水、下水、电缆、煤气管道等基本设施都安排好以后,第六回开始情节就正式开工了。刘姥姥就出现在第六回。有了刘姥姥,贾府的富丽堂皇,形形,林林种种就都一一展开了。故事也一路蔓延,无边无际。“如果把红楼故事比作一艘漫游在浩瀚大海上的航船,那么可以说,是贾雨村和冷子兴给我们介绍了这艘航船的大概。林黛玉、薛宝钗是此船必须搭载的两名游客。她们一登船,轮船便可以起航了,而最后开动轮船的就是这芥豆之微刘姥姥。”[4]
(二)伏线作用――伏脉千里,暗示后文
《红楼梦》常用“伏线和暗示的结构手法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线,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自然而又合乎逻辑,使作品成为此呼彼应、首尾贯通的艺术整体。”[5]这种手法在刘姥姥一进和二进荣国府时都有所运用。而所伏内容也多与巧姐有关。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带孙子板儿一起游览大观园,“忽见抱了大姐(巧姐)来,大家哄她玩了一会。那大姐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大姐便要。丫鬟哄她取去,大姐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她才罢。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果子吃,又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6]‘脂评’对此曾有两条‘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也。以小儿之戏,暗透通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泄露,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语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7]可见这是作者的一种伏线和暗示。古代定婚姻都要交换信物,而柚子与佛手就是巧姐与板儿的信物。就好像是冥冥之中都已经安排好了的。所以后来巧姐应该是被“狠舅奸兄”卖后又被刘姥姥救起,最后嫁给了板儿。刘姥姥临走时给巧姐起名字也是一种暗示写法,当凤姐说巧姐出生的日子不好常生病,让刘姥姥给巧姐起名字时,刘姥姥自信地说:“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顺心的事,必然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 [8]而这些话正应了巧姐以后的遭际。
二、显示贾府繁华的平民窗口
关于贾府的盛况,在刘姥姥进贾府之前已有所渲染,是通过冷子兴和林黛玉的眼睛看到的,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紧锦的温柔富贵之乡。但是冷子兴是古董商人,林黛玉是官宦少女,因而他们所看到的贾府都不是平民眼中的景象。为了使贾府的豪奢能更真、更清晰、更新鲜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需要一个平民视角,这个平民视角就是刘姥姥。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时,像一架摄像机,把镜头投向了贾府的生活细部。写出了贾府的风华正茂,写出了大观园的美丽曼妙,也写出了贾府主子们日常生活的奢华。刘姥姥陪贾母游玩大观园,其实就是继第十七回贾***带宝玉与众清客游览大观园后的对大观园的又一次全面的展示刘姥姥不同与贾***等人,刘姥姥的游览就像现代人的旅游,是走马观花式的,充满了平民的新鲜与好奇。大观园的美景、贾府主子们生活之豪奢处处让她惊叹。刘姥姥说话不文雅,也不故作委婉,常常用最直接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她把大观园比作画,说惜春是神仙托生的等,都自然而本真,具有民俗风味,也尽显农家本色。刘姥姥虽是直接生产者,可她却尝不出茄子的味道,不认识黄杨木根,甚至把鸽子蛋当成俊鸡下的俊蛋,把省亲牌坊当庙来拜,闹了不少笑话,出尽了洋相。大观园里吃一顿螃蟹的银子,据她说,可以够庄稼人过一年了。在大观园只住了几天就“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历过了。”是她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和批判了贾府的繁华、奢侈与不劳而获。作者也正是想通过刘姥姥的平民身份,她的见识狭窄,她的少见多怪,从另一个角度来见证贾府的鼎盛之期。
三、深化人物形象的良好工具
(一)表现贾宝玉的反传统思想观念
贾宝玉的反传统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反对男尊女卑的宗法观念。他整日与女儿为友,持“女儿至上”论,“见了女儿便觉清爽”。他关爱和同情女儿的生活与命运,总是不遗余力地关爱女儿,并且也不在意这女儿是死是活,是尊是卑,是熟悉是陌生。为了突出贾宝玉这一思想特点,曹雪芹常常对此反复地刻画与渲染。如第十九回中,宁府大摆宴会戏台,众人都在取乐,贾宝玉却想到一幅美人画可能会很寂寞,于是就要去陪陪“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作者又不遗余力地对他的这一思想性格做了一次皴染。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她最拿手的就是讲故事,刘姥姥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说下雪天,她听见柴火响,以为有人偷柴火,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十分齐整的女孩儿。当时听众很多,重要的小姐丫头大都在座 ,但当刘姥姥讲到雪地里站的原来是个十分齐整的女孩儿时,只有宝玉着急地问那个女孩儿为什么站在那里,要是冻坏了怎么办。可是故事没讲完,因为刚讲到柴火,偏巧外面就起火了,刘姥姥无意间犯了忌讳,只得另换一个故事。宝玉却记在心上,等众人重新听故事时,他还追着问结果怎么样,好象贾府失火与他关系不大,他只关心那个故事里的可能被冻坏了的女孩儿。当刘姥姥又换了一个故事讲时,宝玉便闷闷不乐,到府私下里拉了刘姥姥问了个明白。故事都是刘姥姥虚构的,并非真事,贾宝玉却信以为真,让茗烟按着刘姥姥说的地方去找那个女孩儿的庙宇。茗烟当然找不着,可宝玉并不生气,他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仍让茗烟有空就慢慢找,可见他对女儿的关爱与同情。所以,这件事与十九回的“美人画”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鲜明、更具体的表现了贾宝玉的反传统思想观念。
(二)展示妙玉复杂微妙的内在世界
刘姥姥二进贾府引出的最重要的人物是妙玉。妙玉在红楼梦中所占的文字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这一回。妙玉出身仕宦之家,才貌出众、性格孤傲。这在她被邀进入贾府时就有所表现,但对她这种性格最多、最形象的描写却是通过刘姥姥来实现的。贾母引刘姥姥游览大观园,走累了就到栊翠庵喝了碗茶。妙玉为贾母奉茶用的是成窑五彩小盖盅,非常珍贵,可是这杯茶被刘姥姥喝过一口后,她就要把这么珍贵的茶具给扔了!可见她的孤傲怪癖的性格。但最重要的是对这之后她请宝、黛、钗喝“体己茶”过程的描写,与对刘姥姥的态度相反,妙玉居然让贾宝玉这个“蠢物”用自己平常用的绿玉斗喝茶!这在无意中透露出妙玉潜意识里对贾宝玉的爱慕之情。妙玉是仕宦之家出身,现又是出家人,受封建思想和佛教教义的双重束缚。但她又毕竟是个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女,内心深处有着对理想男性和爱情的深深渴望,而作者就用了一种巧妙的对比笔法写出了她的被压抑的自然本性,展示了她复杂微妙的内在世界
总之,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虽禀“芥豆之微”,却成作用之大,使《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和人物能更加巧妙、丰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了刘姥姥,《红楼梦》才能得以正常运转,大观园才能尽展美丽,人物内涵才能更显深刻。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57页.
[2] [3]罗书华. 正说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1,第123-124页.
[4]朱志荣 田艳妮.论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滁州学院学报,2009(5).
[5]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427页.
[6]李希凡 李萌“品味”刘姥姥.红楼梦学刊,2003(4),第188页.
[7]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434页.
花言巧语哄女孩篇7
所以如今走在街上,路见不平,我不敢激动,不敢抱以老拳,哪怕吃亏,也要忍气吞声,做缩头乌龟,生怕一拳落在脑袋上,不巧脑震荡。对百万负翁来说,这好比钢琴家的手指被折断,未来的增值能力丧失,后果不堪设想。
我读大学时,万元户可以进入街道首富排行榜的,现在环线以内的房子基本上超过百万。现在找个10万元以下资产的本地户籍的“穷人”,很难,找个没有“应付款”的富人、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语文解释:“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富人,更难!找个像穷人一样生活的人,难上难。
我这里说的“像穷人一样生活”,就是保持“穷人”的生活方式。我们这一代富人,都不是托庇于祖上余荫,都是从一穷二白的劳动人民家庭成长起来。父母一代,哪怕出身地主、小业主,也与无产阶级一样,女孩不过要3角钱到理发店吹个风,也会被父母带捧夹棍一顿臭骂。那时我们就是这样俭朴,所以没有脂肪肝,工资不高,血脂不高,血压也不高,条虾体形,不像现在“小肥羊”的坯子,浑身的赘肉,压迫得关节不好,腰椎也不好。
现在富裕了,生活方式有些愚蠢了。上饭店吃饭,摄入一肚子的油腻,饭后坐在车上,想起血脂正在凝固于血管,然后结块,然后堵塞,然后中风,重者成植物人,轻者像机器人,走起路来,一愣一愣的,就不寒而栗,赶紧驱车往健身房,花钱在跑步机上哼哧哼哧原地踏步,仿佛当年在咸菜缸里踩咸菜。不同的是,前者共钱,后者赚钱,前者叫健身,后者叫劳动,其实就是“戆大练戆”,凑成上海人新元素:“姚明的高度,刘翔的速度,健身房里的戆大”(在上海话里,此处的大,与“度”同音)。
如果依旧保持当年的穷人生活方式,徒步上班,来回起码6公里,每天的运动量远远大于跑步机。走在街上,还可以看“野眼”,全上海的女人喜欢千姿百态的娇艳,仿佛都在为你而靓、而灿烂、而孔雀开屏。免费看白戏既锻炼,又欣赏,这叫“割草不误逮兔子”。
花言巧语哄女孩篇8
他来到单位报到的时候,小雪没有预感到有什么会发生。
小雪常常觉得自己的一生也许就要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了。这对于已经三十岁出头并且带着一个三岁女儿的她来说,是正常的。丈夫虽然在国外,经常给她打电话安慰,但寂寞仍然会孜孜不倦地侵扰着她的心。
那天他去邮局寄信,因为刚来不知道地址,而小雪正好也要过去买些东西,于是他就跟她一道过去。他显得很兴奋。他一路说说笑笑,像小孩子一样问这问那,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年轻就是好,好得让人妒忌。
坐在车后,小雪不由自主地看他宽宽的背,竟产生一种想倚上去的冲动,这时的小雪知道她只是需要一个男人。但她是不会这样做的。
他说着说着开始对她品头论足,渐渐地小雪发现他在恭维她,夸得她跟朵花儿似的。女人就是这样,听了几句好话就心花怒放,理智上明明一再告诉自己人家也许只是在逗自己玩,心里却止不住跟喝了蜜一样甜。
但小雪嘴里仍跟他犟,说自己老了,他竟然还蛮认真地争辩,似乎惟恐她认为自己真的老了。当她说自己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时,他就固执地下结论说你有古典美。这弄得小雪有点哭笑不得,但又想想,也蛮有趣,都是做妈妈的人了,还有人把自己当小女生来哄。
下次再见到他时,小雪不由得对他产生了好感。
2
渐渐地,小雪跟他走得越来越近了。
小雪有了一些烦心事,就总想找他说。他总是静静地听着,然后以他特有的带着孩子气的话来帮她分析,帮她想办法驱除烦恼。
那时小雪的女儿经常不听话,晚上睡觉时喜欢闹人,常常搅得小雪心情很糟糕。于是他就天天晚上给小雪打电话,陪她女儿瞎聊,把她的女儿哄得笑个不停后再让她晚上好好睡觉,而这时一向乖戾的女儿总是很愿意听他的话,这帮小雪省了好多心。说也奇怪,小雪的女儿本不大喜欢和外人玩耍,但没见他几次却就已和他玩得很开心,动不动就要他抱。
渐渐地,小雪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趣味。喜欢他对自己甜言蜜语,吹捧自己早已迟暮的美丽。他的话像云烟一样在她周围飘来飘去,她常常借着他语言的梯子爬入一个天堂般美丽的幻想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小雪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永远受人宠爱的公主。
可自己有什么资格接受这样一份爱呢?小雪发现自己已经在把他对自己的感情定义为爱了,不免就有些心酸!她暗自想:也许他只是追求自己生命里最后残存的一点美丽,等这些美丽成为过眼云烟,他也就会毫不犹豫地转向年轻漂亮的女孩,寻找属于他的生活!这样想,就不自觉地故意冷淡他。
3
那几天,他再找她时,小雪就故意对他爱理不理的,他渐渐也感受到了。他不再多说话,却总在别人看不到时用一双忧伤的大眼睛定定地看着她,跟个孩子一样,看得小雪直心疼。
终于有一天小雪的心肠实在硬不下去了,就在办公室里乘没外人的时候找他说话。他们之间从来没有任何的表白,所以她仍无法直接说什么。于是她就在言语之间暗示他愿意永远像姐姐一样关心他,但不可能有别的。他听了小雪的话后说:我了解你,你是那种不会掩饰的人,所以你也从不掩饰,同时也不会去做需要掩饰的事儿!他的话让小雪半晌无语,一个天真烂漫的男孩竟然能把自己理解得那么透!小雪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随之一股感动涌上心头。小雪真想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好好地吻他。但他们仍没有任何行动。
这时,小雪明白,她需要的不再仅是一个男人,她对他的需要是对一个爱人的需要。
后来的那些日子,小雪和他之间越来越默契。在人多时他们会不由自主避开目光的相遇,因为怕那目光一相逢就纠缠在一起分不开了。那样会被人说闲话的,小雪不希望,他也不希望。而在不被人注意时,他们就随便聊天,亲亲热热的,晚上回去后回想时还觉得幸福。有时,没话说了,他就仔细地看小雪,而小雪要么假装没注意而专心做别的事,任他的眼睛在自己身上搜索他年轻的生命所渴望的一切;要么调皮地看上他一眼,向他微微一笑,用韵味悠长的目光含住他充满爱意探索着的视线。那时,小雪就特别希望他吻自己,但她不能,他也没有这么做。
他们的爱都那么软弱,软弱得只能在目光间柔柔地低回游走。
4
小雪贪恋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但她知道他们不能紧紧搂抱住对方的身体,让爱意在力的配合下猛烈地喷涌。毕竟小雪有爱着自己的老公,还有女儿。
有一次,小雪让他赶快找个女朋友,他却说暂时还不想。小雪一时无言。他的话多巧妙,“暂时”!小雪有些左右为难!后来小雪就在没有跟他商量的情况下,给他介绍过两个女朋友,但他总是对人家彬彬有礼,自始至终都那么不冷不热,最后女孩子没耐心了就不再跟他交往。后来他对小雪说:你别费心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现在真的不想要女朋友。
以后的日子,他们就那么平平淡淡地交往。他喜欢待在她身边,喜欢离她近些,并轻轻地深呼吸。小雪知道他在嗅她身上散发出的味道。于是,她不再随随便便买便宜的香水、肥皂和洗发水等日常用品,她走进商店总会挑最好的买,因为小雪希望他在身边时能尽可能多地享受自己,补偿自己无法完全给予的爱。
他喜欢帮小雪做事,也喜欢小雪帮他,日常中的相互帮忙总给他们理由与机会说话和相处,他们可以轻松自在地感受对方给自己带来的美好与温馨。他总是很知足的样子,小雪一点点带有暧昧色彩的给予都会令他的眼睛里放射出难以自抑的激动。
小雪喜欢和他玩这样的暧昧,这样她不会产生过多的负罪感,也不会有承受不了的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了生命中一个个被美好充盈的瞬间。
5
一年后的一天,老公打电话要小雪带着女儿去美国和他在一起生活。她答应了。她长长舒了一口气,同时心里充满了对他的眷念与不舍。但她还是离开了。
在国外,虽然小雪时不时仍会想起他,并怀恋那些激情与爱意在目光间缠绵游走的时光,但她和他却没有再联系。
花言巧语哄女孩篇9
有些童谣运用比兴手法,描述过去柳河两岸人的贫困生活,如《月姥姥》 :
月姥姥,黄巴巴,爹织布,娘纺花。
小毛头,要吃妈,买个白馍哄哄他。
爹一口,娘一口,咬住了毛头的手指头。
再如《小板凳》:
小板凳,板骨噜,谁来咧,大姑夫。
穿着啥,露着肚;带着啥,两眼芝麻糊。
教他洗,他就哭,呼噜呼噜喝糊粥。
有些童谣运用传统的白描手法,朴素自然,不事雕琢,生动传神地刻画柳河岸边妇女的美丽、勤劳、心灵手巧的形象,间接地表达了柳河两岸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渴望,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如《对板子》:
对,对,对板子,南院娶个花婶子。
脚又小,脸又白,身子长得好富态。
心眼好,手也巧,剪个桃,桃有毛。
剪个杏,杏儿酸,剪个蝴蝶飞上天。
再如《小桃树》:
小桃树,三个杈,上面坐着姐妹仨。大姐会织毛棉布,二姐会织毛棉花,只有三姐不会织,她娘叫她拾棉花。一拾拾到地南头,拾个紫皮大西瓜。他爹说:“开吃吧?”她娘说:“留给三妮说婆家。一说说到老侯家。猴鼻子猴眼我怕他。一说说到老王家,又有楼,又有瓦,又有金花和银花,又有菊香来扫地,又有梅香来烧茶。不要楼,不要瓦,不要金花和银花,不要菊香来扫地,不要梅香来烧茶。要不说给老张家,张家有个小拴娃,家里有头小毛驴,一年四季种庄稼。三妮不怕种庄稼,情愿嫁给小拴娃。闲时骑上小毛驴,叫他赶着回娘家。”
有些童谣采用朴素活泼的语言,运用拟人和排比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动物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如《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叫大娘,抱猫来。
唧唧乱叫,滚下来。
再如《杀猪》:
小针九,九梅花。捉只鸡,就去杀。小鸡说,我会下蛋又抱窝,你怎不杀那个鹅。那鹅说,我的脖子长,你怎不杀那个羊。那羊说,四蹄翻花往外走,你怎不杀那个狗。那狗说,半夜咬人嗓子哑,你怎不杀那个马。那马说,背上鞍子上寿州,你怎不杀那个牛。那牛说,白天犁地夜里歇,你怎不杀那个鳖。那鳖说,头顶盖子身穿甲,你怎不杀那个鸭。那鸭说,扎个猛子摸个鱼,你怎不杀那个驴。那驴说,推推磨颠簸,你怎不杀那个猪?那猪说,你也怪,他也怪,俺是阳家一刀菜。
更多的童谣是反映柳河两岸的儿童天真无邪的生活、愉快活泼的游戏,唱起来妙趣横生,如《小巴狗》:
小巴狗,上南山;驮大米,闷干饭。
爹一碗,娘一碗,案板底下藏一碗,东院里大嫂来借碗,掀了案板打了碗。
再如《月姥姥》:
月姥姥,扛大刀,你的兵马让俺挑。
挑哪个,挑张飞。
张飞有胡子,单挑那个半截老头子。
花言巧语哄女孩篇10
《围城》外的解颐妙语素以淡泊自守著称的钱先生声名大震,大抵是从《围城》重见天日开始的。或许因该书是他痴气呵成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吧,钱先生自然对这“独生宝贝”倍有感情了。一日,某友人在上海邂逅钱先生夫妇,止不住夸赞说:“你们在厦大的朋友,全都盛赞杨绛女士(钱夫人)的剧本,演出也极为成功。”钱先生听罢却故作不满道:“你们只会恭维她的剧本,却不晓得我钱钟书《围城》的好处!”以第三人称自诩,你能不感受到那咄咄逼人的自信与幽默吗?不过,历经了50年代后的九蒸九焙的改造,到“围城热”重新升温的今天,当夫人杨绛问他还想不想再写小说时,钱先生却道出一番耐人寻味的哲理:“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了。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其为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边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而后悔则是你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者宽容,味道不好受。我宁恨无悔。”在恨与悔的对比中,钱先生坦率地选择了前者,我们便听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灵魂自白,甚至将这段心音作为警句牢记。虽然《围城》出自先生之手,他却始终冷静地站在世俗的“围城”之外,自然能处变不惊,妙语生花了。有人问他:“海外对您的《围城》评价极高,听说您本人却不认为它是您的代表作,是吗?”钱先生风趣地反问:“代表?你看我这个是代表什么?又不是人大代表的代表,所以也就无所谓代表不代表了,你说是吗?那只是我过去写的东西,要说代表,只能代表过去那个时候的水平,那个时候的看法,现在我并不满意。”说到《围城》热,他表示:“出版社一定要出它,只好让他出去。假如——天下最快活的是假如,最伤心的也是假如,假如当时我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百合心》写得成,应该比《围城》好些。”以“人大代表”自嘲代表之作;以“假如”调侃夭折之作,这里决非一般插科打诨,决非一个自谦之语了得,它不分明也是一种心智的浸润、哲人的幽默吗?此外,当学术界一阵阵呼唤“钱学”诞生之时,他也同样以如此冷峻睿智之语,倾吐出那若冰心玉壶般的——
“钱学”旁的淡言痴语
据说,钱钟书其名是因“抓周”抓到一本书而得名的。学界们重识先生时,也立即形成“交谈不说钱钟书,纵读诗书也枉然”之势。钱老自己却以隔岸观火之态对“钱学”大泼冷水,说:“大抵学问都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对一些晚学之辈,他干脆直言:“大名气和大影响,都是90%的误会和曲解掺合在一起的东西。”“凡人事著作,听其自然最好。”这“显学”与“俗学”的比较,这“故意的掺合”与“顺其自然”的对比,冷静而富于机锋,多么引人深思。他早年在清华求学时,一位青年教授吹嘘说某种珍贵版本只有他才见过,钱先生当仁不让地实情实说:“其实,那个版本我也见过多次,同教授讲的并不一样。”为此他“争”得了应邀上讲台的机会。这便是钱先生的淡语痴言了。他不迷信权威,而是据理力争上讲台,在这“大音希声”中你便窥见了真心。当记者问他《管锥编》还要写多少字时,他实话实说:“估计还写20万字……但是我不想许愿,只能走着瞧。”大学者口中竟然毫无大话,这痴言淡语,不也是一种返朴归真的风度吗?难怪有人评价他说:“钱先生属于最聪明的人,却又是偏偏要下最笨的工夫做学问的人。”如果说,这痴言淡语还不足以展示这位大学者风采的话,那就再听一听他的别一番——
生活中的吐情谐语人们很难相信,一位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大学者,生活中会有比凡夫们多得多的童稚般言谈。他和女儿就是这样,常以“切口”诱人说坏话为乐。写罢《围城》他逗女儿:“《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你阿圆。”写《百合心》时他又对女儿打趣:“书中那个穿红毛衣的孩子,最让人讨厌,她就是你!”这戏言谐语竟弄得女儿忐忑不安,以致偷他稿子来核对了。夫妻之间,钱先生也怪论迭出。一次他对夫人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会喜欢那个孩子了。那么,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如此假言推理,如此“独生子女观”,连杨绛听罢也顿感奇诡。有人问钱老,搞研究何不找个助手帮忙,钱先生的解释同样诙谐奇诡:“老年人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对助手往往不仅是当作他是‘手’,甚至当他是‘腿’——跑腿;或者当他是‘脚’——
footman。这对年轻人不是一种奴役吗?”这从助手到“手腿脚”的谐语发挥,俏皮之中恰恰包含了对人的几多真情几多尊重。谐语也是先生尴尬之际的退兵盾牌。他常说:“小猫最有灵性,而地狱里尽是不知感激之人。”一次遇到女邻居的心肝猫咪同自家小猫争风打架,钱老犯下恻隐之心,杨绛恐他动怒,便引用先生《猫》中一句话相劝:“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钱先生立即自嘲道:“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如此谑语便将怒气化为乌有,可谓机警之至。某日,一位来华访问的女士慕名打电话要求采访,钱先生也以谑语来守卫自己的心灵:“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而觉得不错的话,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当他的《谈艺录》补订本出版后,出版社要补发一笔稿酬,钱先生却再次谑语设盾:“我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好一个“母鸡”的自比,好一个姓氏的演绎,这独特的婉拒之言和淡泊自守之道,怎不为人称道呢?生活中如此,论起枯燥的学术道理来,钱先生同样显示出一种——
论理时的悦人巧喻
毕竟是学贯中西的学人,钱老论起理来总能左右逢源,吐纳万象,涉语成趣。有记者问:“您在中没受到大冲击吗?”先生却巧妙避开那本苦经,借谈中编《宋诗选注》的轶事,发挥出一番独到见解:“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选本不很好。我以为可选的诗往往不能选进去,我以为不必选的诗倒选了进去。不过,一切这类选本都带有妥协和迁就。”他还发挥道:“选诗很像有些学会之类选举会长和理事之类,有终身制分身制等等。一首诗是历来选本都选进的,你若不选就惹起是非;一首诗是近年来其他选本都选的,要是你不选,人家也找岔子。正像上届会长与理事,这届得保留名位,兄弟组织的会长理事,本会也得拉上几个作为点缀或作‘战’。”问的是,钱老却声东击西地以选诗发挥,进而以选会长理事相喻;既深入浅出地议论了治学,又不露声色地抨击了学术界的不正之风,怎不令闻者会心一笑?80年代初,钱老访问日本京都大学,有人问及中国文艺界敏感的开放问题,他同样以一个浅显的比喻巧妙地化难为易:“中国文艺的问题,就是一个开门与开窗的问题。目前中国还只能是开窗,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如果一下子把门窗一齐打开,就容易引起伤风感冒。特别是对有些病人,就算是只开窗,也会怕着凉。正如一个密封的罐头,开了盖以后,罐头里的肉一旦进入空气,很快就要腐烂掉。”一个浅显的“开门与开窗”、再添一个“开罐头”的比喻,这“三开”之喻,加以对比引申,就将一个开放的“度”的认识讲得十分透彻。“钱学”是深奥的,钱先生之语又是平易的,这正是钱氏言谈之奥妙所在了:通俗中含理趣,说理时令人愉悦。当这口才发挥到临场上,那痴气便自然呵成一种别开生面的——答问中的纵横睿语
比喻是语言的盐,钱先生即便同人交谈十分平常的话题,也同他的为人作文一样,将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拈来,缘情发挥一番,倾吐成一段段绝妙的自白。记者问:“您估计何时能完成您的《管锥编》?”他并不信口承诺,而是言此意彼地答道:“我对人生的看法是,眼光不能放得太远。从某个意义来讲,一个人的事业同他的心愿总是有距离的,大如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比如创作,作家有许多计划,也想写好,但往往写不出预期效果。好比造房子,‘造房千间,总欠一间’。”从人生哲理引出答问,由“造房子”带出人生遗憾的主旨,何其贴切含蓄啊!对待别人的赞美,他也常以横生的风趣比喻,巧妙道出自己的看法,引人“上当”,并与他产生共鸣——记者:您的作品是高质量的,文采飞扬,十分耐读……钱老:有一位叫叶莱翁·法格的作家,他曾讲过一句话,写文章好比追女孩。假如你追上一个女孩,究竟是喜欢容易上手的,还是难于上手的?记者:我看一般人也只追易上手的,难上手的他追不上。钱老:就算你追到易上手的女孩,还是瞧不起她的。这是常人的心理,也是写作人的心理。他们一般不满足于容易上手的东西,而是喜欢从难处着手。记者:你打算整理一套文集吗?您还可写一部回忆录……钱老:有一个美国学者写信问我,别人编的我的作品目录全不全。我回信说,一个作家不是一只狗,狗拉了屎撒了尿后,走回头路时常找留下痕迹的地方闻一闻嗅一嗅。至少我不想那样做……回忆,最靠不住。一个人创作时的想象往往贫薄可怜;到回忆时,他的想象力常常丰富离奇得惊人。这便是心理功能和我们的恶作剧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花言巧语哄女孩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