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战的手抄报篇1
武汉***情手抄报小学生
武汉***情手抄报小学生
武汉***情防控手抄报内容
为***情加油手抄报***片素材
抗击新型肺炎***情手抄报
2020中国武汉***情加油手抄报
抗击***情儿童手抄报***片大全
***情爆发的春节作文
“挑山工”肩头有担子,脚下有茧子,他们的脸上有汗水浸透和阳光暴晒过后的颗粒质感,他们的肩头有被重担压过的深深勒痕,他们的步子因为肩头担子的“沉”而压得很低,但是他们的精神却高高飘扬,激励着许多人奋发前行。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要充分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眼下,“***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各地铺开,打赢这场战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关键时刻,就要充分发挥***员“急先锋”作用,主动担当、百折不挠,勇做“***情防控阻击战”“挑山工”。
提振“迎难而上”的高昂士气。***员,越是艰难险阻越是要攻坚克难,越是急流险滩越要趟水过河,越是风雨交加越是要迎风沐雨,面对眼前“***情防控阻击战”的这道“急难题”,他们面无惧色,争当“急先锋”,叫响“跟我上”,高扬的***旗在他们心中,人民的安危在他们心中,激发出了高昂的精神士气。在“***情防控阻击战”中,***员面对着许许多多的困难,有口罩紧缺的困难,有村民误解的困难,有背井离乡的困难……这些困难却并没有压垮他们的信念和决心,对于***员来说,从来就没有“最后一根稻草”。口罩紧缺他们就自己自制口罩,村民有误解就每天到村里去“报到”,背井离乡就把抗***阵地当成自己的家,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没有什么仗是***员打不赢的!许许多多***员的精神士气汇聚成了祥云,横扫笼罩阴霾。
压上“严防死守”的责任担子。挑山工压上沉重的担子为的是把山路铺平,***员压上责任担子为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员们就像尽职尽责的“守门员”,他们严防死守每道缝隙,让“病毒”无缝可入、无路可逃。他们紧扣“严防死守”四字二词。他们“严防”,对人流密集的区域和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杀,让环境更洁净。他们“死守”,组织了“铜锣队”“巡逻队”“劝诫队”“喇叭队”,让“不串门、不聚餐”的“三字经”飞入“千门万户”,让群众耳听心知步止,让病毒“无计可施”。尽管责任重如泰山,极大地消耗了***员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给自己压上担子,从白天到黑夜,从村头到村尾,没有丝毫懈怠。他们以***员的责任担当书写了“为民”的初心。
发扬“脚踏实地”的精神劲头。山路崎岖难行,蜿蜒而上,就像古语所言:“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但是挑山工却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劲头,“咬定”目标,用“风光无限在险峰”的高远目标来平实脚下的每一步,他们脚踏实地,没有一点“虚招式”。有人会觉得,挑山工为什么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高峰,为什么不抄近道,节省路程和时间呢?但若抄近道,首先路况不明,他们如何确保能够为肩上的石头“保驾护航”,其次,抄近道,往往道窄路滑,很容易人随坡滑,反而事倍功半。脚踏实地虽是最笨却也是的方法,以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璀璨的成绩。***员正是因为有着“脚踏实地”的精神劲头,才能够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方法成为这次“***情防控阻击战”的“硬骨头”,他们最“硬核”的“实力”就是脚踏实地,不开无意义的会,不走形式主义的过场,不做对群众无益的事情,这是他们严格的工作标准和实在的精神劲头。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篇2
这是我的地***收藏中的一件珍品。它由胶东大众报社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五月出版。这张******廓高60厘米,宽40厘米,双色印刷,在***上波罗的海局部有手工蓝色染色。***上无经纬线,地域大体在东经20度至45度,北纬45度至65度之间,从德波边界到乌拉尔山脉以西,从黑海到列宁格勒以北的广阔地域。1943年5月,在这个地域内的战场上,斯大林格勒战役刚刚告捷,莫斯科保卫战也在一年前胜利结束,德***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还在进行,整个战场上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反***同盟国倾斜。
本***实际上是该地域地***的一份精心复制版。因为***上并没有标示苏德两***的实际战场态势、攻防方向、德***占领地域等信息。我认为,这是因为当时胶东根据地的***民尚无法获取那个遥远战场上的具体地理信息,无法作出精确标示的缘故。但是本***的出版发行恰恰表明中国抗日战场***民对苏联战场的密切关注,表明中国抗日***民把整个反***战场视同一个整体。
出版这张地***的1943年5月,我胶东抗日根据地在中国***的领导下,经过五年浴血斗争,已经壮大成长。在***事上,坚持进行游击战争,采取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坚持***自主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在***权建设方面,全面实行抗日民主***治。1942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根据地的中心黄县(今龙口市)实行了精兵简***。这一年下半年,还根据上级的部署,在根据地内开展减租减息和雇工增资运动。上述***策的实行,大大加强了***的领导,团结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巩固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这张地***当时标价一元五角,这个价格在当时可以买到一袋面粉。显然这个价格考虑了这张地***需要者的购买能力,也从一个小侧面反映出根据地经济发展的情况。
研究这张***就不能不说到胶东《大众报》。1938年8月13日,青岛、烟台、威海等港口和胶济线铁路沿线城市先后被日寇占领,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中共山东省胶东特委为了宣传、组织、发动群众抗日救国,在黄县南部山区的古刹莱山院创办了这份抗日报纸。贺致平任社长,李研吾任总编。报社设编辑部、印刷部、经理部和电台。报纸为四开四版,第一版为社论和要闻,第二版是国内新闻,第三版是国际新闻,第四版是地方新闻和副刊。1939年报社迁往莱阳东馆村,随后辗转于掖县及胶东其他地方。1948年改名为《胶东日报》,对开铅印。1950年4月随着中共胶东区***的撤销而停刊。
说起《大众报》的电台,今天听来几乎是一个传奇:报纸创刊初期,报社电台首任台长于伯显和副台长葛次元自己试制成功收报机,保证了及时抄录新华社新闻。1941年,他又试制成功发报机。《大众报》自制成发报机后首次发出的消息即为《我胶东部队再次***重镇黄城集》,新华总社第二天便向全国转发了这一电讯,及时向外界报道了胶东***民的英雄事迹。1942年11月日***扫荡,年仅37岁的于伯显在牙前县北阁子村遭敌包围,中弹牺牲。
于伯显193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七七事变后,身为中学教员的他自发拉起了抗日武装,1938年4月加入中国***。在考证《大众报》史料的时候,我惊诧地发现,在抗日战争中,《大众报》竟有几十个同志为国捐躯!1939年12月10日拂晓,反扫荡中,中共胶东区***校和大众报社在掖县三元乡河南村被日寇围袭。三元乡位于掖县与招远县交界处,是中共胶东区******校及《大众报》的所在地。日***侵袭三元乡前,***校及报社的同志已转移到三元乡北郊的河南村,不想拂晓又被日***包围,***校和报社200多人刚冲出村去,敌人设在高地上的机***就扫射过来,很多同志倒在血泊中。***校校长李辰之及李振云、徐业昌、王***光、阮志刚,胶东区妇救会负责人毕纯都光荣牺牲。女同志林治惠被日本兵逮住,她狠狠地咬住一个日本兵的手指,另一个日本兵用刺刀刺破了她的腹部,挑出了她的肠子,24岁的林治惠惨死在日本兵的刺刀下。在这次惨案中,***校的27位同志和大众报社34位同志壮烈牺牲。
我不知道,在中国***的报业历史上,还有没有一次牺牲34位战士的事情?无论如何,这些***的新闻工作的先烈们是不应当被忘记的!在残酷的抗日战争中,《大众报》的全体同志克服设备不全、环境条件差的困难,行***时身带包袱,怀揣纸笔,打开包袱就办公,拿出纸笔就写稿。日寇扫荡活动频繁时,报社的同志们常常在山上露宿,早晨起来全身都是露水。为了及时抄收新华社电讯,电台的同志在反扫荡的间隙也要坚持工作,他们把天线拉在树上,坐在石头上抄收电文。排版和印刷的同志为了及时印报,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开机工作,一有敌情立即拆卸机器分散转移。就这样,《大众报》前后出刊12年之久。抗战时通讯员有300多名,发行达到10万多份。
揣度着面前的这张《苏德战场详***》,遥想着先辈们在那样艰难的形势下,居然能够印制出这样高质量的地***,不能不令人感佩!
史载,《大众报》印刷厂筹建时仅有十几名职工,一台脚踏圆盘机、一台油印机和一部分铅字;以后从济南搞到一台残缺不全的铅印机和一些老五号铅字,又招收了十几名印刷技术工人。1939年1月1日,大众报社正式出版了红色四开铅印的《大众报》第一期4000份。《大众报》创刊后,三日一期,期期不误,而且印数不断增加,影响越来越大,引起敌寇的注意和恐慌。在敌寇***事进攻之下,报社印刷厂为了减小目标,化整为零,将工厂分成三个小厂,其中一厂主要任务是印报,二厂主要任务是印刷***用地***、宣传画和小学课本,三厂主要任务是印刷当时抗战所需的各种书籍。从1938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三个印刷厂先后转移过30多个地方,但印刷书报却从未中断。到抗战胜利之时,《大众报》印刷厂已是一个拥有200多人,能够承印书刊、报纸、宣传画等各种印刷品的综合性印刷厂了。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篇3
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爆发的12.9运动,是广大青年爱国学生在中国***地下***组织领导下的一次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它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治主张,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和要求,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蓬勃兴起。12.9运动是中国***领导的青年学生爱国救亡运动。长期以来,学生们的爱国热忱和奋不顾身的救国行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二、活动目的及宗旨
为纪念12.9运动七十五周年,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光荣传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三、活动主题:铭记历史爱我中华
四、活动时间:2010年12月上旬
五、活动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12月6日“铭记历史,爱我中华”主题班会。
要求班主任首先要向学生介绍“12.9”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12月9日“铭记历史,爱我中华”主题演讲比赛。
1、 演讲内容要以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所选演讲内容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原创适当加分。
2、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适当;表达感情准确、真挚、自然。
3、 在12月6日前各班自行组织预选,每班于12月7前日各班推举3名优胜者到团委报名参加比赛。
4、此比赛结果纳入12月班级考核。
5、参赛规则:
(1)每位参赛选手演讲时间3—5分钟;
(2)比赛顺序以抽签方式决定;
(3)邀请评委采取现场评比量分。
6、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
7、评委:檀文华 陈晓妹 王小鸳 刘 琴 杜 丹
(三)“铭记历史爱我中华”手抄报比赛。
活动时间:12月1日---12月15日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
1.比赛要求:
1) 内容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应具有多样性以贴近生活、学习以及反映我校青年学生思想的内容;
2) 形式要求:手抄报统一为用四开白纸。每份报纸上下页边距2厘米,左右页边距1.5厘米,版面布局合理,知识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
3) 作品单人、集体创作均可,作品不能为印刷品。
2.参赛形式:
1) 以班为单位,进行参赛(每班最少三份)。参赛作品作为“我爱我家”文明教室展示比赛内容之一,所有参赛作品必须在12月11日前上交团委陈晓妹老师。
2) 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按班评出优秀作品3份参加决赛,决赛按各班参赛作品的得分累计为各班最后得分,然后再评出各班最终名次。
3.版面要求:
1) 手抄报必须包含报头、插***和文字等三部分,报头下面须用注明班级和编者等。
2) 版面制作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版面制作不能有任何粘贴。
3) 版面制作用笔可任意选择,但铅笔除外(不包括彩色木铅笔)。
4.评比规则:
1) 只对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的符合主题的作品进行评比。
2) 评比标准:
①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突出主题,弘扬主旋律。
② 栏目丰富,文章流畅字迹工整。
③报纸的名称贴切,版面设计新颖,有创意,版面***文并茂,整体效果好。
5.决赛奖项设立:
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若干。
获奖班级颁发奖状,优秀作品将在12月下旬展出。
6、评委:檀文华 陈晓妹 王小鸳 杜 丹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篇4
起义***猛攻北京城。第二天晚上,崇祯帝登上煤山(在皇宫的后面,今北京景山)上往四周一望,只见火光映天,知道形势危急,跑回宫里,拼命敲钟,想召集官员们来保护他。等了好久,连个人影儿都没有。这时候,他才知道末日到来,又回到煤山,在寿皇亭边一棵槐树下上吊自杀。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
大顺起义***攻破北京,大将刘宗敏首先率领队伍进城,接着,大顺王李自成头戴笠帽,身穿青布衣,跨着骏马,缓缓地进了紫禁城。北京的百姓像过节一样,张灯结彩欢迎起义***。
大顺***权一面出榜安民,叫大家安居乐业;一面严惩明王朝的皇亲国戚、贪官污吏。李自成派刘宗敏和李过,勒令那些权贵交出平时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赃款,充当起义***的***饷,拒绝交付的处重刑。少数民愤大的皇亲国戚被起义***抓起来杀头。
有个大官僚吴襄,也被刘宗敏抄了家产,并且逮捕起来追赃。有人告诉李自成说,吴襄的儿子吴三挂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手下还有几十万大***。如果把吴三桂招降了,岂不是解除了大顺***权一个威胁。
李自成觉得这个主意很有道理,就叫吴襄给他儿子写信,劝说他向起义***投降。
吴三桂原来是明朝派到关外抗清的,驻扎在宁远一带防守。起义***逼近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接连下命令要吴三桂带兵进关,对付起义***。吴三桂赶到山海关,北京已被起义***攻破。过了几天,吴三桂收到吴襄的劝降信,倒犹豫起来。向起义***投降吧,当然是他不愿意的;要不投降吧,起义***勇猛善战,兵力强大,自己不是他们的对手。再说,北京还有他的家属财产,也舍不得丢掉。既然李自成来招降,不如到北京去看看情况再说。
吴三桂带兵到了滦州,离北京越来越近,就遇到一些从北京逃出来的人。吴三桂找来一问,开始,听说他父亲吴襄被抓,家产被抄,已经恨得咬牙切齿;接着,又听说他最宠爱的歌姬陈圆圆也被起义***抓走,更是怒气冲天,立刻下令退回山海关,并且要将士们一律换上白盔白甲,说是要给死去的崇祯帝报仇。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拒绝投降,决定亲自带二十多万大***,进攻山海关。吴三桂本来就害怕农民***,听到这消息,吓得灵魂出窍。他也顾不了什么民族气节,写了一封信,派人飞马出关,请求清朝帮助他镇压起义***。
清朝辅***的亲王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求救信,觉得机会来到,立刻回信同意。接着,他亲自带着十几万清兵,日夜不停地向山海关进兵。
清***到了山海关下,吴三桂已经迫不及待地带着五百个亲兵出关迎接多尔衮。他见了多尔衮,卑躬屈膝地哀求多尔衮帮他报仇。多尔衮自然顺水推舟地答应。吴三桂把多尔衮请进关里,大摆酒宴,杀了白马乌牛,祭拜天地,订立了同盟。
李自成大***从南面开到山海关边。二十多万起义***,依山靠海,摆开浩浩荡荡的一字阵,一眼望不到边。老奸巨猾的多尔衮从城头望见起义***阵容坚强,料想不容易对付,就让吴三桂打先锋,叫清***埋伏起来,自己和几名清将远远躲在后面的山头观战。
战斗开始了,李自成骑着马登上西出指挥作战。吴三桂带兵一出城,起义***的左右两翼合围包抄,把吴三桂和他的队伍团团围住。明兵东窜西突,冲不出重围;起义***个个血战,喊杀声震天动地。
正在双方激烈战斗的时候,不料海边一阵狂风,把地面上的尘沙刮起,一霎时,天昏地黑,对面见不到人。多尔衮看准时机,命令埋伏在阵后的几万清兵一起出动,向起义***突然袭击。起义***毫无防备,也弄不清是哪儿来的敌人,心里一慌张,阵势也就乱了。直到风定下来,天色转晴,才看清楚对手是留着辫子的清兵。
李自成在西山上发现清兵已经进关,想稳住阵脚,指挥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只好传令后撤。多尔衮和吴三桂的队伍里外夹击,起义***遭到惨重失败。
李自成带领将士边战边退。吴三桂仗着清兵的势,在后面紧紧追赶。起义***回到北京,兵力已经大大削弱。
李自成回北京后,在皇宫大殿里举行即位典礼,接受官员的朝见。第二天一清早就率领起义***,离开北京,向西安撤退。
李自成离开北京的第三天,多尔衮带领清兵,耀武扬威地开进北京城。公元1644年十月,多尔衮把顺治帝从沈阳接到北京,把北京作为清朝国都。打那时候起,清王朝就开始在中国建立了它的统治。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篇5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庭作业的布置要体现“我的作业我自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只是让他们被动的机械地抄课后的生字生词,抄课文,抄书后问答题,背课文及词语意思。由于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业的布置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我的作业数量我做主。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就必然加重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巩固生字新词的抄写,如果统一要求抄写遍数,结果就会有的学生已熟练掌握,有的学生仍没有掌握,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遍数,以掌握为目的,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这样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我的作业内容我做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作业的形式上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对课文提出疑问,设计问题,并解答,挑战课堂环节上比谁设计的问题新颖、科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促进自我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语文及生活,家庭作业的布置要体现“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如对联、谜语、谚语------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汲取语文的营养。把家庭作业的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并把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节假日,我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坚持写“我爱假期生活周记”。学期开始后,让学生汇报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到特殊纪念日,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如三月五日学***纪念日,让学生学做好事;“三·八”妇女节,由于我班留守儿童比较多,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和爸爸一起为妈妈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者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六·一”儿童节,每人准备一个小节目,开个联欢会;“八·一”***,给叔叔写一封慰问信;“九·一八”写一份演讲稿,在班级举行一次演讲比赛。
丰富多彩的家庭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好地关心他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三、形式多样化,家庭作业的布置要体现“情趣”
学生家庭作业不完成,原因很多,其中很重的一条是作业缺少情趣。单调乏味,机械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应增强情趣性,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要寓知识和技能,寓有情趣的训练之中,使学生愿做、乐做。
(1)画一画。例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描写,创作一幅***画,反映桂林的美丽景色,这样的作业,既有绘画知识,又要对课文有深刻理解。
(2)读一读。如学了《可爱的草塘》之后,布置这样一道家庭作业:同学们草塘很美,你能用优美的声音美美地把课文给父母朗读一下吗?此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得到了强化。
(3)查一查。仅凭课本中的课文学习语文还远远不够,必需向课本外延伸。如学习《小英雄雨来》,课前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查一查抗日战争的资料——抗日战争有哪些困难,有什么战役,你知道的抗日战争的故事,你了解的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课文的背景离学生远的难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知识的本领。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篇6
有关于***的手抄报材料一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的心中洋溢着无比激动的情怀!
曾经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中国,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也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因为***选择了它,***的选择使中国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太阳的光辉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历史的起点。
由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到建设科学小康社会。这一幕幕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变为一个***自主的国家,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的英明指导!
回首这95年来,我们的***走过了光荣的历程,走过了一条艰苦奋斗道路。中国***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在这个进步的时代,我们应该提高个人素质,做有道德的人。一个国家的进步出了一个正确的领导外,公民的素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无论你走到哪,人们对你的评价都是看你的道德,这也是一个和谐社会的需要。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再在不断丰富自己中提高道德素养。我坚信***的决策,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带来繁荣,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火红的旗帜上,嵌着一把黄色的锤子和一个黄色的镰刀。这是中国***的标志,是屹立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华儿女心中,永远飘扬的旗帜
中国我为你自豪,***我为你而骄傲
有关于***的手抄报材料二
***是几月几日?
中国人民******建***纪念日又叫***,时间是每年的每年的8月1日。20xx年***时间是:20xx年8月1日 农历六月廿九,星期一
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人领导的南昌起义。1920xx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武装反抗******派的第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领导武装***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队的诞生。
20xx年***是多少周年?
20xx年是建***89周年,20xx年也是第89个八一***
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人领导的南昌起义。1920xx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武装反抗******派的第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领导武装***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队的诞生。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中国人民******前身)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期间,中国各地都要集中开展拥***优属、拥***爱民的活动,纪念人民***队的诞生。
中国人民******建***以来,历经千难万险,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为一支多兵种合成的***队,正在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上奋勇前进,成为中国捍卫和平与发展的钢铁长城。
***是哪一年建立?第一个***是什么时候?
八一***诞生于1933年,她的第一个节日庆祝活动,是在中央苏区首府江西瑞金举行的。
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成立纪念日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事委员会为纪念1920xx年8月1日的南昌***,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纪念的日子。尔后,中央******事委会员针对为什么确定八一为***作出这样的解释:1920xx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南昌***,这一***是反帝的土地***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在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了***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战争的主力。本委会为纪念南昌***的胜利与红***的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成立纪念日。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府作出《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批准中央******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纪念日。
随后,中共中央、中央***府、xx就如何搞好第一个***作出了一系列决定。苏区中央局宣传部还特别统一拟定颁布了16条宣传标语和31条口号,出台了《八一纪念宣传大纲》。苏区***、***、***领导纷纷作出动员,***专门撰写了《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一文,发表在7月29日的《红色中华》报上;博古作了以《战斗的纪念节,战斗的任务》为题的多场专题演讲;***到机关、学校作了《八一与帝国主义战争危险》的专题报告。与此同时,苏区各级***府组织群众开展了集会、游行、晚会活动,红***各部的宣传活动更为热烈。
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举行。傍晚,苏区***民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朝这里涌来,工农剧社组成的欢迎表演团站在入口处,边舞边唱。庆祝活动分***式和分列式,为防敌机轰炸,决定***式在十七点到十九点半进行完。十七时,***式开始,***乐奏起,礼炮齐鸣,***、***、项英三位领导策马而行,检阅长达六百余米的红***队列,红***指战员以注目礼相迎,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第二项是宣誓。中央******事委员会向新成立的红***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授***旗,向两个师发出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战斗命令,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组成两块方阵,指战员高举拳头进行宣誓。第三项是授旗授奖。中革***领导分别给各红***学校授校旗,给红***各团队授战旗,向功勋卓著的红***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中央***府和各***、群团体代表致祝辞,分列式随之开始。红***第二团第五团第三十七团第四十团等方队在一面面战旗引领下阔步通过检阅台,战士们一面高呼着口号、一面向检阅台上的首长行注目礼。长长的受阅队伍从检阅台前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坚定的步伐踏破夜幕,踏碎尘土,踹动着这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把八一两个大字嵌入史册。
有关于***的手抄报材料三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篇7
古旧书收藏今昔地位
这要以2001年为界。在这以前,十大收藏门类中没有藏书的地位,邮币卡不用说,火花、钥匙链、门券、票证、像章等都排在藏书之前。藏书不挣钱,藏书不能致富,当时是不争的事实。2001年起了变化,首先是瓷器、古代近现代书画的门槛越来越高了,新资金不宜快进快出,同时邮币卡市场暴跌,分离出大量资金和收藏人群,北京上海最明显,北京月坛福尼特、上海卢工邮市门可罗雀。潘家园、报国寺、文庙、福州路旧货市场则异***突起,经营古旧书刊的人群占了半壁江山。2001年,宋版《春秋经传》残六册中的一册在北京翰海拍场露面,终以176万元打破了5年来古籍拍卖价格稳中有降的趋势。2001年“***八十周年纪念”、2002年***的“十六大”召开、2004年和今年风行的红色旅游,各大媒体集中推出百部“主题思想”影视作品。这是一次***史、***史、现代战争史知识的大普及,“新善本”深入人心,“红色藏书”脍炙人口,快速吸引一大批爱好者冲进“红色收藏”阵营。有限的藏品,无限的市场需求,组成了价格上涨空间,这在著作早期珍本收藏中最为明显,火爆行情终于喷发。2000年,美国华人巨资筹建“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于华盛顿 ,2001年专业征集经纪人团进驻北京、上海,拍场“立竿见影”,抗日史料身价立涨百倍。2001年起,国家对文物艺术品有了空前的重视,拨给文博系统的资金数以百亿计。文博系统深知:馆藏的权威性、展品的独有性是生命线。近年有多家文博机构到拍场上购买古籍善本和展示精品,如首都博物馆以800万元购入《孔子弟子像》、以550万元购入郑板桥手抄《五经手读》残8册 ;国家***书馆在北京2002年春拍会上以4.5万元将100多册抗日史料、***区文献吞吃;北京档案馆两次在大拍场上抢购北京老地***数幅;上海文博机构在朵云轩2002年拍会上以8.8万元购入《抗日文艺协会会员信札1937年 》;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10万余元分6次统收日***侵华罪证;上海博物馆以990万元购《钱镜塘藏历代名人书札》,创历年古籍拍卖最高记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从2001年起,国家博物馆、纪念馆、***书馆、档案馆已经有了充足的经费补充馆藏精品。2001年起,各大出版机构瞄准收藏大***,推出一批面对市场、面对收藏者的普及出版物,包括姜德明先生的《书衣百影》 (三联书店) ,谢其章先生著《漫画老杂志》、《老期刊收藏》、《创刊号风景》、《创刊号剪影》、《封面秀》,陆昕先生著《闲话藏书》等。
古旧书收藏入门
古旧书选准后,以出版时间为据,“每册每年一块钱”,如50年前的50元一册、抗日期间的60元,今年就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明末清初的300元一册……低于这个价,心理就满足,就是“漏儿”。大家想想:人家替你保存古旧书,一年付一元保管费,贵吗?当然,“一年一块钱”的价格秘诀说出来后,明天潘家园、报国寺齐刷刷地都“一年一块钱”了,或者别人都按这个秘诀买书,“职业藏书”的人还能有机会吗?
不怕。前面说过的这“一年一块钱”有前提:你得选好书。大家都选的好书今后就涨价,大家都不选的就“一年五毛钱”了。秘诀一时半会儿还左右不了市场,只是满足个价格心理。
古旧书收藏、投资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宋、元古本百万元一部、明正德年前的精品十万元一部还有上涨的空间。尘封数百年的文物文献,存世有限,巨大的买盘托起天价,叫人惊叹不已。其实不必如此,20年前韩国人购买本民族的文物时,起手的价码是我们的10倍。如此看来,中国文物、文献精品的未来价格至少还有20倍的上涨空间。“买涨不买落”永远是定律,但必须加上一条――精品意识。举个例子:国家***书馆仅藏宋、元古本千册,包括大量的残本;台北“故宫”将明、清内府藏宋、元古本悉数卷走,总数也不过三千册。百万元买这些精品,绝错不了。但您要是认为比宋、元古本还早几百年的“唐人写经”也能涨到百万以上那就大错特错了。全球仅“敦煌经卷”存世就有39000件,目前价位是3万至6万元一件,精明的买家只买其中的精品和仅见品,余则全数流标。
热门藏书品种有哪些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篇8
1772年11月25日,安徽学***朱筠借乾隆下诏求书之机上奏章,建议寻访《永乐大典》佚书。乾隆遂诏令天下,将书籍按“经史子集”重新删定,任命大学士纪昀为总纂官,并亲自担任“总编辑”。次年2月21日乾隆下令建立四库全书馆,“将来办理成编时,著名《四库全书》”。却不料大半年过去,民间献书寥寥无几。原来乾隆诏书太过笼统,加上时有“文字狱”,藏书者怕招来杀身之祸。乾隆又多次下旨,强调即使献书有“忌讳”或“妄诞”,也不得加罪,且抄录后发还原书,并许愿凡献书500到700种者,朝廷赏《古今***书集成》一部;凡献书百种以上者,赏《佩文韵府》一部。还可挑选精品书籍,由乾隆亲签扉页。如有不应留存之书,即速交出,否则问罪。如此重奖严罚,终于调动了各地献书的积极性,朝廷征集到大批书籍,还顺便销毁了15万册不利于清朝的书籍。
1773年5月1日,翰林院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各地献书汇集于此,先由四库馆臣分头审阅,写出内容提要,分出著录与存目。然后由分校官校对、写出初审意见,贴于卷内,再由纂修官朱笔修改,最后经总纂官三审定稿,装潢进呈,进入抄写底本的阶段。书口鱼尾上写“钦定四库全书”,下写书名及页码,每书前冠以该书提要,次写该书内容。经史子集的封面分e用绿红蓝灰代表四季,以便翻阅。
《四库全书》编纂工程耗时15年,共收书3503种、7.9万卷,229万多页,总字数近10亿。它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举世罕见的无价之宝,几乎所有学科都能从中找到源头。
三套半毁于战火
早在《四库全书》编纂之初,为妥善安放,乾隆下令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四座藏书楼,“皆冠以文,而若渊、若源、若津、若溯,皆从水以立意”。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紫禁城内的文渊阁、清朝肇兴之地盛京(沈阳)故宫的文溯阁相继竣工。清廷专门在沈阳设立文溯阁衙门,乾隆题写的“文溯阁”匾额高悬阁上。四部《四库全书》抄录完成后,分别入藏“北四阁”。乾隆当初只想抄写四部,供皇室阅览,因江南文人要求,乾隆复命再抄三部,由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天宁寺的文汇阁和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珍藏,俗称“南三阁”,便于江南文人就近阅览。
七部《四库全书》存世200余年,几经战乱,损毁过半。1853年镇江被太平***占领,藏于金山寺的文宗阁《四库全书》被烧毁。1854年扬州被太平***攻克,藏于天宁寺行宫的文汇阁《四库全书》也被烧毁。1860年英法联***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化为灰烬,只留下刻有《文源阁记》的石碑。至此,《四库全书》三套被毁。
杭州文澜阁是由圣因寺旁的藏经阁改建的。《四库全书》入藏后,先后十余次搬迁。1861年太平***第二次攻占杭州,文澜阁藏书楼倒塌,文澜阁《四库全书》被搬到上海避难,大量册页散落民间。1863年它回到杭州,藏于尊经阁。1880年重建文澜阁,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将重金收购的8140册藏入,并陆续抄补。民国后文澜阁《四库全书》归浙江省***书馆,两次组织人力补抄,恢复了大部分内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文澜阁《四库全书》被转运,流离浙江各地。到1938年3月,时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和时任浙江***书馆馆长陈训慈组织西迁。7月底,140箱文澜阁《四库全书》连同228箱浙江***书馆和宁波天一阁的善本***书,历经艰辛辗转5省,运抵贵阳,1944年又被转运到重庆。抗战胜利后物归原主,文澜阁《四库全书》经过一年的颠沛流离,1947年终于回到杭州红楼,1954年入藏青白山居浙江省***书馆古籍部,其后两出两进,1988年第三次入藏青白山居后,这半套《四库全书》才总算安定下来。
两套完璧分属两岸
藏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是抄写的第一部正本,为乾隆所珍爱。1933年春,日***占领热河,北平告急,国民***府将文渊阁《四库全书》连同所藏历代文物装箱南迁上海,又辗转数千里运到四川,抗战胜利后1947年运到南京。1948年底,国民***府又从南迁文物中挑出近3000箱经上海运往台湾,首选的文化典籍就是文渊阁《四库全书》,目前存放在台北市故宫博物院。
文津阁《四库全书》是北四阁中的最后一部,成书于第一部文渊阁《四库全书》3年后,由此补正了讹误、遗漏。据档案记载,文津阁《四库全书》曾由乾隆亲校,并由纪昀三校,其编校质量堪称最佳。
1912年,时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鲁迅指示,把存在承德的文津阁《四库全书》运回北京。1914年1月6日,文津阁《四库全书》被一群骆驼驮进北京,入藏故宫文华殿古物陈列所,1915年移交新成立的京师***书馆(中国国家***书馆前身)。1931年7月,国立北平***书馆新馆在北海西岸元代道观“兴圣宫”开馆,因珍藏文津阁《四库全书》,门前的西安门大街东段更名“文津街”。1987年10月6日,位于白石桥的北京***书馆(即中国国家***书馆)新馆落成,入藏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大厅被命名为“文津厅”。文津阁《四库全书》共36304册,分装6144个书函,陈列在乾隆年间的128个书架上,原架原函原书,甚至书函中央板、丝带、铜环都保存完好。由此成为中国国家***书馆的镇馆四宝之一,与敦煌遗书、《赵城金藏》和《永乐大典》并称善本四大专藏。在存世的三套半《四库全书》中,唯独文津阁本没有经历多次苦旅,自搬迁北京后再无外出,所以相对保存完整。
文溯阁《四库全书》三进沈阳
在三套完整的《四库全书》中,命运最多舛的要数现藏甘肃省***书馆的文溯阁本。
1900年八国联***攻入北京的同时,俄***的另20余万兵力,分南北两路攻占东北。1903年俄***将奉天(沈阳)文溯阁院落作为马厩和炮兵营房,文溯阁《四库全书》被窃走39卷。1914年,袁世凯梦想称帝,筹办1916年元旦的登基大典,调奉天皇宫的文物进京。文溯阁《四库全书》来到北京,存放在故宫保和殿。不久后,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又暴病而亡,文溯阁《四库全书》长时间无人问津。
1922年,主持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沈兼士教授带领学生进故宫整理清代档案,获知皇室以经济困难为由,拟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卖给日本,谈好的价格是120万。沈兼士立即致函民国***,竭力反对。在舆论的压力下,文溯阁《四库全书》才没有背井离乡。
1925年6月,奉天省教育会会长冯广民到北京参加“清室善后会议”,与时任弘达学院国文教师的董袖石携手请愿,要求索回文溯阁《四库全书》。张学良在董袖石游说下亲自出面,并禀报了。经过张学良和东北学人的共同努力,1925年7月20日,段祺瑞执***府内阁会议决定归还文溯阁《四库全书》。两天后,代农商部长莫德惠给奉天省省长王永江发去电报,表示文溯阁《四库全书》均有残缺,故由内务部、***清理核对,以便抄补。董袖石等怕节外生枝,决定与有关方面协调,立即办理交接手续。7月30日,在故宫保和殿开始交接。董袖石率领弘达学院的30多位东北籍师生,按经史子集分成四组进行清点、造册、装箱。一连忙了好几天,终于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装进810个大木箱中。8月3日完成交接,8月8日运到了奉天火车站。此时文溯阁还是东北***兵营,残损不堪,所以文溯阁《四库全书》暂存于奉天大东门内文庙的教育会办公地。
1926年文溯阁整修,1927年初《四库全书》入藏,书阁合一。张学良委派董袖石领衔学者,雇佣20余位抄手,对文溯阁《四库全书》勘查缺损,历时两年,抄补完整。1931年6月,奉天省教育会在文溯阁东面宫墙上刻《四库全书运复记碑》。谁曾想仅仅两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整个东北包括文溯阁《四库全书》都落入日***手中。1932年9月1日,伪奉天省长臧式毅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划归国立奉天***书馆。1935年日***清点《四库全书》,在文溯阁前西南处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书库,铁门独院,防火墙,三层窗户,内置钢制组合书架。1937年日***借口文溯阁多年失修,将《四库全书》移进书库。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四库全书》重回中国人手中。
1948年初,辽沈战役打响,“东北行辕***务委员会”欲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往北平,激起民愤,只好暂缓。7月中旬,《四库全书》入藏沈阳故宫地下书库。1949年6月,东北***书馆接收沈阳故宫博物院***书馆。1950年东北人民***府文化部文物处设在沈阳故宫西院,组织人力逐页整理文溯阁《四库全书》,花费半年多的时间,查找错漏。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保护国家珍贵文物,10月间文溯阁《四库全书》被转移到黑龙江省讷河县城外改成小学的关帝庙里。1952年夏天讷河发水,《四库全书》又迁徙北安。1954年1月,四库全书》第三次复运沈阳,存放在沈阳故宫文溯阁院的新库房里。
***队押运迁徙兰州
1964年1月,沈阳故宫博物院提出“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归还故宫”的申请报告,没有下文。其后形势逆转,1965年辽宁省***书馆以战备为由,请示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调离辽宁。1966年3月7日,国家文化部办公厅作出“基于备战需要,将辽宁省***书馆收藏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一部拨交甘肃省***书馆收藏”的决定,并指示两省直接办理交接。
5月12日,甘肃省***书馆向甘肃省文化局报送《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接收和保管工作计划》,并拟定6人前去接收。没想到几天后“”开始,***书馆领导被撤换,直到9月初,才由甘肃省***书馆“”领导小组重新指派5人接收。正值***大串联,列上拥挤不堪。接收人员兵分两路,终于在9月10日会合沈阳。
9月13日,在沈阳故宫日伪时期建造的二层书库开始点交,为防止意外严格保密。在甘肃来人前的一个月,辽宁省***书馆已经逐函、逐册、逐页清理了书籍,修补破损,并详细记录了水迹、斑点、破损等处。甘肃省***书馆接收人员到场后,又逐函、逐种、逐册翻查了书页,可见当时工作之精细。两个星期后,才完成了点交和装箱工作,共装了两种规格的963个木箱。9月29日,交接双方签订了交接书。
经批示,时任中央***副***的特别下令,由***队押运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西迁兰州。1966年10月7日,沈阳铁路局安排三个专列车皮,辽宁省***书馆两人与甘肃省***书馆五人共同押运,途经五省市,近3000公里。专列多停靠在远离城市的货站或小站,甚至连吃喝都很困难。10月13日,终于安全抵达兰州土门墩货场。10月14日,派出27辆***用卡车,直接开上站台装卸,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安全运到永登县连城鲁土司衙门的妙因寺庙。
再搬甘草店
妙因寺庙建于明初,是甘肃省***书馆的战备书库,文溯阁《四库全书》被妥善存放在大经堂内。甘肃省***书馆馆长传达的指示:“一座城市毁了,可以重建,但是《四库全书》毁了,就再也建不起来了。”为保护国宝,加高了围墙,并用钢条、铁网封堵窗户。《四库全书》装在密封木箱里,每箱6函书,一个底座上依次摞着5个书箱,书箱外刷着防火漆和石灰,书箱下面垫了十几厘米的木料。每天开窗通风,检查室内温湿度,以确保安全。
但是鲁土司衙门毕竟是临时战备书库,大经堂及周围建筑均为木质结构,万一失火,后果不堪设想。而库房又挨着大通河,相对潮湿。加上距离兰州170多公里,交通不便。甘肃省文化局决定再建新库,本着***指示的“靠山隐蔽,少占土地”原则开始选址。据时任甘肃省***书馆革委会副主任的刘德田回忆,选址既要考虑战争因素,较为隐蔽,还要交通便利。同时也要考虑周围环境,远离城市空气污染,但又不能离兰州太远,还特别强调了***治环境。经过两年多实地勘察和反复论证,最后选定距兰州70公里的榆中县甘草店项家堡村。
1970年初,甘肃省财***拨专款17.5万修建专库。项家堡村仅20几户人家,有一座海拔1800多米的古洼山,还有一条基本干枯的木林沟,虽然偏僻,但紧临铁路和国道,是丝绸之路甘肃中部的必经之地。气候适中,平均湿度不超过60%,有利于古籍的保存。
1970年底,战备书库在古洼山半山腰建成,内外两个院子,里院两道铁门铁窗,还围着一道铁丝网。库房分地上、地下两层,平时文溯阁《四库全书》存放在地上,战时可用升降机迅速转移地下。既有排洪沟,又有蓄水池,还修筑了一座几十米深的防空洞。
1971年6月,文溯阁《四库全书》在鲁土司衙门存放了4年零8个月后,再次装上27辆***用卡车,由***队秘密押运至榆中县甘草店战备书库。工作人员把房前屋后的荒坡整修成梯田,栽上了果树、蔬菜和花草,一派田园风光。据甘草店木林沟的村民回忆,书库大门紧闭,专人执勤,戒备森严,还养着狼狗,村民都不知道这个神秘大院是干什么用的。
文溯阁《四库全书》在项家堡村存放了34年。起初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开箱验书,夏天则要开窗通风。库房窗户位置很高,铁制门窗又很沉重,开关吃力。窗户没有防护栏,开窗后工作人员不能离开闷热的库房。慢慢地防护设施逐步改善,增加了避雷器、自动报警器、防晒层、窗户护栏等,但最关键的自然通风问题仍然无法解决。随着时间流逝,经费越来越紧张,书库工作人员越来越老。院外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安静的小山村也不再安静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书库附近建了一个小水泥厂,烧柴油的汽车、拖拉机川流不息,不仅造成严重污染,还挤占和破坏了书库的道路。随着小水泥厂的规模日益扩大,人员越来越复杂,书库没有警卫力量,不可能应付突发事件。1999年,甘肃省领导决心再筹巨资,为文溯阁《四库全书》建一座现代化的藏书馆。
沈阳、兰州之争
自1966年10月送走文溯阁《四库全书》后,沈阳故宫灰墙绿瓦的文溯阁只留下《文溯阁记》碑。沿文溯阁仅容一人的楼梯走上楼,六楹楠木雕花门,原装红木和紫檀木书架一尘不染,却空空如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辽宁省各界以“书阁合璧”为由,向甘肃省表达“物归原主”的心愿。1997年,辽宁省***书馆为此专门修建了现代化库房。2001年,沈阳故宫博物院专门修建的地下书库竣工。
甘肃方面也不甘示弱。文溯阁《四库全书》迁徙兰州多年,早已成楦仕嗍〉恼蚴≈宝。甘肃方面明确回应,从保护文物角度出发,还是留在甘肃为好。2005年6月,位于兰州黄河岸畔北山九州台的藏书馆竣工,藏入《四库全书》。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篇9
抄捡是个什么事件?发生在大观园中的抄捡事件,是荣国府中王、邢家族长期争权夺利斗争的一个公开化的反映。在荣府,由于贾母的偏爱,大权不在长房手里,而是由二房王夫人和她的内侄女凤姐来掌管。凤姐虽是长房邢夫人的儿媳妇,但却处处和姑妈王夫人站在一起。她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因此长房贾赦夫妇对这种情况是十分不满意的,他们常常借端发作。在抄捡大观园之前,写贾母八十大寿的时候,邢夫人借为捆绑的奴仆讨情,当众叫管家少奶奶凤姐下不了台,以发泄不满。以后又写了这么一个情节:邢夫人因为女儿迎春的奶妈聚赌被撵出去,她怨愤万分。因此在荣国府中邢王家族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当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中捡到“绣春囊”,而被邢夫人拿去以后,这个绣春囊就立即成了邢王家族矛盾暴发的导火线。邢夫人派人把绣春囊送给王夫人。绣春囊,是用布绣的袋子,年轻男女传情用的。邢夫人这一举动,既含有否定王夫人当权的意思,你管家管到了这种程度,又带着看你如何办的意思,想看笑话。这是一个咄咄逼人之举。王夫人面临着挑战,她和凤姐紧急商量之后,就决定连夜抄捡大观园,用牺牲女奴来改变被动的局面。在抄捡中,贾府的主子在镇压女奴的一致前提下,表现了从派系出发的消极与积极,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斗争,奴隶的反抗,小姐的反感,种种矛盾错综交织,集为一体。代表邢夫人的管家王善保家的想趁抄捡之机打击王派势力,镇压奴婢,以泄积忿。王夫人亲自出马,要清宝玉之侧,消除女奴对叛逆儿子宝玉的影响。实操管家大权的凤姐一反活跃的常态,身为抄捡主持人,却消极旁观。但当查明了绣春囊是王善保家的亲外孙女司琪所丢时,她立即就发起进攻,和周瑞家的一唱一和,把王善保家的弄得自嘲自讽、自打嘴巴。
抄捡遭到了女奴们的反抗,“心比天高” 的晴雯坚决自卫,她勇敢地反击了王善保家的进攻,其言词之锋利,令凤姐称快。忠于爱情的司琪,她深信自己的举动是光明正大的,因此当绣春囊被抄出以后,她“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善良忠实的紫娟,她以微笑的冷言冷语表示了不满。奴隶们的反抗表达了被压迫者的凛然正气。
“抄捡大观园”的冲突,是贾府日常生活中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暴露了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不可收拾的必然趋向。在这个贵族家庭里,统治者的权力已不稳固,封建秩序已经破坏,平静生活后的矛盾公开化了,贾府日趋衰败。这一事件,是以统治者内部矛盾为起端,以女奴遭受被迫害为结束,它是《红楼梦》故事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抄捡后,被抄人员的命运步步逼近悲剧:“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的晴雯被人从炕上拉下来,撵出大观园,最后含冤死去。司琪被赶回家中碰墙而死。和宝玉同年同日生的四儿被逐出园外,胡乱配了人。芳官等女戏子厌世出家。从此大观园的欢乐生活结束了,作品中的悲剧气氛也越来越浓。
曹雪芹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法则,写出了贾府生活中诸多小矛盾所逐渐演化而成的大纠葛,反映了生活发展的规律和多采。他用大事件、大场面,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传达出了封建阶级走向灭亡的脚步声。
作者在抄捡大观园的尖锐斗争中,集中刻画了人物形象。这场抄捡风突然袭来,它使人猝不及防,人们来不及掩饰,对事件做出了本能的反映,只有这种本能反映才能最真实最准确的暴露出人物的本来面目。作者抓住人物对尖锐矛盾的态度,以精细的笔触刻画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写意式的勾勒了次要人物的性格轮廓,同时展现了众多人物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王夫人。平时被人称为“活菩萨”、“善人”。贾母说她老实的可怜。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了封建阶级的虚伪。她对贾府中种种***乱丑事熟视无睹,可一见“绣春囊”却急得“泪如雨下”,悄声说话,她怕这会影响贾府在上层社会的地位。在利害相关之际,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王派在家族内的统治大权,她撕去了善良宽厚的伪装,露出了狠毒残暴的本性。她决定连夜抄捡大观园,出发点是为了儿子宝玉——贾府的重要接班人。宝玉是王夫人在贾府统治的重要支柱。因此当她感到统治权受到威胁的时候,她首先也是本能的想到的是儿子。她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好的宝玉倘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这句话很巧妙的反映了王夫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她要亲自出马清宝玉之侧来消除女奴对叛逆儿子的影响。因为这是有关大局、很了不起的大事。耐人寻味的是她又不承认宝玉受影响,并失口不提宝玉的叛逆言行,还要在宝玉前加“好好的”三个字。“好好的”表示她教子有方,表示她儿子完全可以当合格接班人。王夫人这种既怕儿子受影响,又要积极消除影响,又不愿意承认儿子已经受影响,这种复杂的心理,表现了她此时对宝玉的格外珍视,这种珍视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要在激烈的财产争夺中,保住自己的优势和统治权。我们看,被贾母称作老实倒可怜的王夫人,在这场自杀自灭的斗争中,敏感的很,而且还善于抓住对她来说最重要的关键问题。面对贾府衰败的王夫人不仅敏感,她还果敢,抄捡前她亲自审问了晴雯,态度蛮横,一改“活菩萨”、“善人”的假象,露出杀气腾腾侩子手的真面目。王夫人一向是不大过问家务事的,她热衷于吃斋念佛,显得非常超脱。但在抄捡以后,她带人到怡红院去搜丫头们的东西,让人把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的晴雯从炕上拉下来,赶出了大观园。同时驱逐了四儿、芳官等。王夫人对这些有反抗性的女奴是穷追不舍,表现了她异乎寻常的干练和精明。但她的这番“讨伐”并没奏效,相反的晴雯之死,反而使宝玉拉大了与封建家庭的离心力,促使他叛逆性格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写王夫人是以反常来写正常。抄捡大观园中的王夫人在撕去伪装令人警怵中露出来的那种阶级本性,是这样的刺眼,引人深思,令人熟虑。
凤姐。抄捡中的凤姐表现了变化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凤姐实操管家大权,她处在贾府种种矛盾的中心,她对贾府经济枯竭,统治松弛,内部矛盾激化等衰败景象,了解的比别人更早、也更清楚。这个不通文墨的粗人,她创作的唯一一句诗是“一夜北风紧”。这句话表现了她预感到大祸来临的不安心情。面对衰败的景象,这个脂粉堆里的英雄,既不甘示弱,又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哀叹。到抄捡大观园时,她已没有协理宁国府时那种大展才干的勃勃雄心了。这时的她只求能维持现状。她对王夫人所提的建议,都是很实际的,如对在如何查清“绣春囊”的问题上,她主张暗暗查访才能得个实在,若是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在维持统治镇压奴隶上,她主张趁这机会,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撵出去,配了人。因为这样做保准没有别事。我们看这些建议,确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味道。一向讲排场、耍威风的凤姐也重视节省开支了。凤姐面对现实的这种心意,是贾府衰败形势在她性格上引起的变化。在反映贾府衰败的景象上,凤姐是最敏感的温度计。
在抄捡大观园中,凤姐处在被攻击而又无法反击的被动地位。这个《红楼梦》中最活跃的人物,一反常态,消极旁观。她惟一主动行为是提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捡不得,却又领着人去抄捡同样亲戚的黛玉的住房。因为这时贾母亲宝钗、疏黛玉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了。机灵的凤姐在百忙中也不忘记看人下菜碟的。她那巧于奉承、随机应变的个性是不会变的。
抄捡中她抓住王善保家的跃跃欲试、呈威风的心理,处处让她出头、做恶人、碰钉子,自己甘当配角,坐山观虎斗。晴雯对王善保家的的反击,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都使她十分高兴。她在喝止住晴雯后,对王善保家的说:“再迟了,走了风,我可担不起。”这抓住时机的报复,做得十分得体。她在探春查问抄捡原因时,笑着对探春说:“我不过奉太太命而来,妹妹莫错怪我。”她小心翼翼地躲过了玫瑰花剌,这是何等的机灵!她在劝慰探春时说:“好姑娘别生气,她算什么?姑娘气着了,倒值多了。”她喝斥王善保家的快出去,别太讨脸了,等等。这种明为劝慰,实为火上加油的煽动,使探春一腔怒火都转向王善宝家的,这是何等的阴险!查完司琪,念了潘又安给司琪写的信,她兴奋异常,立即恢复了活跃的常态,向周瑞家的道:“这也好,雅雀不问就给他们弄了个好女婿来。”这种开玩笑的挖苦,把司琪家几代人的脸面,撕了个干净。刺得王善保家的自骂、自打嘴巴,这又是何等的毒辣!
面对现实的凤姐,虽然大减了声威,有了消极色斑,但凤辣子,仍然辣味十足;鬼聪明的凤丫头,依然捣鬼有术!凤姐仍然是一群互相争食、互打的乌眼鸡中,一支会打善斗的好鸡。性格的变化与一惯性就这样统一在面临衰败的凤姐身上。
探春。抄捡引起了探春小姐的极大不满,把她心灵上的双重阴影勾勒的又深又浓。这位贾府小姐中的佼佼者,有才干、有心计,能决断,她颇有***治家的风度。探春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改良派。她想像男子一样能有一番作为,她对贾府末落的趋势有着非常清楚地了解,在理家期间,她兴利除弊,不徇私情。为了改变贾府的现状,竭尽了全部的聪明才智。“补天” 失败以后,她继续关注着贾府的形势,是她了解到大观园值班婆子聚赌的情况,并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李纨和管事的人,而且也采取过措施。她是第一个又向贾母作了汇报,是她只不过替你们分解分解这样淡淡的一句话,把在迎春房中偷首饰又闹事的这个人的气焰打了下去。探春确实聪明有才干,也确实对她本阶级有一番耿耿忠心。探春懂得个人与阶级间的利害关系,她要补天,不是为了个人,是为公——贾府的整体利益。探春是那个时期自己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这就是她和凤姐的不同之处。凤姐也看到了贾府的衰败,但她却利用贾府现有的条件来充实自己的私囊,探春不是这样。正因为探春是为公,所以探春身上有一股逼人的真情,令凤姐敬畏,而且对她另眼看待。当探春看到甄家被抄,自家内部又自相残杀时,她格外痛心疾首,她流着眼泪所发的议论,是在清醒认识基础上,是对本阶级末落的一种深深忧虑,的确是字字从肺腑流出。由于对本阶级爱的深、痛的切,一贯冷静的探春,在抄捡人面前,悲愤地不能自己控制自己。这是对本阶级的一种深深的失望,是对本阶级的一种恨铁不成钢无可奈何之慨。我们看,对抄捡,探春的反感和丫环晴雯的反抗是如此的不同。曹雪芹将二者区分的清清楚楚。好胜的探春为无法选择的庶出地位而深感痛苦,封建的正统观念给了她巨大的精神压力。她异常的敏感,唯恐遭人小看,因此时时、处处都要维护做主子的威信、尊严。她打王善保家的那一记耳光,其实只是为主奴之间的界限,强调她小姐的身份,维护她做主子的尊严。庶出地位给探春婚姻前景所带来的影响,凤姐已经看出来了。凤姐与平儿在闲谈中,表示了她对此同情,也对此表示婉惜。我们说当事人探春自己应该是理所当然会有更多的权衡,也会有更多的比较担忧。当探春为本阶级不可避免的末落而担忧的时候,她必然看到庶出地位给她前途带来的加倍不幸。我们说,这大概就是她给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非常响亮的原因吧。作者把探春心灵上异常浓黑的双重阴影雕刻得入木三分。在贾府衰败以后,这个“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贵族小姐,落得个只身远嫁海疆的悲剧结局。
晴雯是贾府中最有反抗性的女奴。她心高气傲,不以自己的奴婢地位自轻自贱,是保持着劳动人民本色最彻底的一位丫头。她目光敏锐,敢说敢为,她经常揭露奴才们的阿谀奉承,她有着爆炭一样的性格,敢于同封建统治者的迫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晴雯的斗争反抗常常以韧性的姿态来表现。在抄捡之前,她机智的回答了王夫人的寻衅,倍受了王夫人的辱骂。抄捡对她来说是进一步的迫害,但她不畏***。“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箱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都倒出来。”这真是晴雯式的反抗和进攻,带有火辣的味道,带有奴隶的“野气”。她对王善保家的回击,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王善保家的抬出大太太,晴雯就抬出老太太来压倒大太太。在抄捡大观园中,在统治者对奴才们的接连迫害下,使晴雯的反抗性格得到集中、完美、精采的体现。
其他次要人物,和探春相反的惜春,她是探春的姐妹,但两人性格相反。惜春胆小怕事,孤僻无情,只求保住自己,保住自己的脸面,对丫环毫无保护。对和她朝夕相处的如画,没有感情。为不连络自己,坚持撵走了如画。她的利己主义曲折的反映了特定的阶级关系。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篇10
刘建华是江西寻乌县河角乡人,原名刘新昭,父母都是贫苦农民。他1929年冬投身***,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员。1933年秋出席了在瑞金召开的全苏文化教育大会,同年11月调任粤赣省团省委白区工作部长。1934年4月下旬从瑞金来到会昌,在省委机关召开的领导干部大会上,同与会同志一一握手。这是刘建华第一次同握手,也是他第一次聆听讲话。1934年8月,中央在于都县设立赣南省,刘建华调任少共赣南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主力长征,刘建华奉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长征前夕,刘建华在赣南省委召开的干部大会上,第二次见到了,并握了手。说:“不要认为红***主力走了,***就失败了,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困难,要看到***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持斗争,新的***高潮一定会到来。让我们在胜利之后再见吧!”的这番话,刘建华一直铭记在心。
1934年12月,中央分局决定成立信康赣雄(后称赣粤边)特委和***分区,李乐天任书记兼司令员,杨尚奎任副书记,刘建华任少共书记,率一个营的部队700人从于都小溪开往赣粤边的油山地区。第二年3月底,项英、辗转来到油山。不久,蔡会文、***率赣南***区突围出来的300余人也到了油山,加上当地的游击队共计1400余人。拇耍在项英、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其艰苦性、复杂性、残酷性,前所未有。多次感慨说:“三年游击战争,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艰苦的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就其艰苦性来说,不亚于红***长征。红***长征以后,***占领了整个中央苏区。1935年4月下旬,派粤***余汉谋的第一***和江西保安团、赣南各县“铲共团”等五六万人,即50倍于我的兵力,对赣粤边游击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清剿,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游击队”。他们构筑了三道封锁线,对苏区实行“山砍光,屋烧光,人杀光”的残暴***策。在***治上,整顿保甲制度,实行“十家连坐”;在经济上,严密封锁游击区,强迫移民并村,妄***切断群众与游击队的联系,把游击队困死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项英、于1935年4月在大余县长岭村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高潮”的方针和分散游击等一系列***策。刘建华出席了这次带转折性的重要会议。会后,部队分散到各小块游击区开展活动。刘建华则和项英、、杨尚奎、***等特委领导同志及特委机关在一起。针对敌人大规模的***事清剿,项英、采取了小规模的、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以突然袭击和伏击为主,不断打击敌人。在敌人清剿最紧张的时候,游击队隐蔽急行***100多里,在拂晓前赶到广东南雄的乌径镇,全歼了敌自卫团和区公所,击毙了自卫团长丘桂兴,又用几支队、几大队等各种番号,在四乡张贴标语,闹得敌人草木皆兵,只好从山里收兵。
不久,特委组织了一支50余人的游击队和随队工作团,刘建华任主任,去边远地区开辟新的游击区。1935年7月,特委派刘建华到信康赣县委协助工作。信康赣游击区以信丰西部山区为根据地,包括信丰、南康、赣县、大余等县的边区,是油山的中心地区之一。这里有信丰红***游击队、崇仙红***游击队、信康赣红***游击大队下属两个游击中队。粤***连续数月的***事清剿没有能够消灭红***游击队,便采取移民并村、把群众赶出山去的“封坑”手段。为此,项英、在潭塘坑召开了赣粤边特委、信康赣县委和南雄县委的联席会议,提出了“巩固老区,发展新区”的斗争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对付敌人封坑的办法。刘建华出席了这次重要会议,并积极贯彻执行。他具体负责信丰的上乐片、大余的新城、南康的龙回西角等重要区域的全面工作。上乐村有五个自然村,200多人,设有特委的交通站和油印处,由刘建华领导,负责传达项英的指示和油印特委的文件,还要进行联络工作和收集情报,采购物资。刘建华在上乐村蹲的时间较长,使上乐村成了一个巩固的游击根据地,出了多位英雄人物。为了对付敌人的移民并村,信丰县委动员***员和群众一起迁到山外,以保持***和群众的联系。到春耕时节,***员又带领群众向敌人吵闹要进山种田,否则没有饭吃。敌人无奈,只得让群众回山。敌人企***割断游击队与群众联系的阴谋又破产了。1936年阴历年前,敌人又对信康赣地游击区搞“万人大抄山”,粤***分成八路,强迫群众上山砍树,放火烧山,使游击队没有藏身之地。项英立即找刘建华等人开会,商量出几条对策。当敌人来抄山时,刘建华带三名工作人员出山,悄悄地来到有百户人家的大余县新城的梨头炉村,组织***团员和积极分子秘密贴标语、发传单,署名红***游击队某支队某大队,故意散布说昨天晚上过了多少游击队,开往章江北岸,威胁敌人老巢,然后让的保长去向粤***报告,以迷惑敌人。被逼迫去抄山的群众,在***团员带动下,采取各种巧妙的办法跟敌人作斗争。如粤***要抄山群众走在前面,群众就吵嚷:“你们有***不敢进山,要我们没有***的先进去,不是叫我们去送死吗?”在粤***的威逼下,进山群众将计就计,一进山就快步走,与粤***拉开距离,通过各种方式给游击队通风报信,游击队闻声马上转移。粤***要群众见树就砍,群众就用小柴刀的刀背有气无力地在树干上砍几下,然后就坐下来抽烟,拖延时间,结果是只闻砍树声,不见树倒地。粤***要群众放火烧山,群众就在过小河沟时故意摔跤,把火柴搞湿。寒冬腊月天里,敌人在山上一无所获,加上物资供应不上,“万人大抄山”只坚持三天就草草收场了。
1936年6月,发生了“两广事变”,粤***余汉谋的第一***从赣粤边撤走。根据项英、的部署,刘建华等同志抓住时机,把信康赣游击区扩展到平原地区,还建立了黄色村庄和白皮红心的两面***权。采取收买手段,在解决“两广事变”后,又派其嫡系部队陆***第四十六师来赣粤边,对游击区发动了两次新的清剿。由于项英、早有布置,这些清剿均以失败告终。
敌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长年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游击队的衣、食、住、行困难重重,几乎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在吃的方面,游击队经常没有饭吃,游击区的群众虽然想方设法带些粮食进山来支援。但在敌人清剿最紧张时,群众不能进山,游击队只好挖竹笋,吃野菜,甚至啃树皮吃草根。住宿就更为困难。刘建华回忆说:三年来,我们没有住过房子,睡觉没有脱过衣服,长期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一年四季都是“天当房,地当床,打个盹儿入梦乡”。穿衣,游击队员三年没有发过新衣服。走路,游击队不能走大路,只能拣没有路的地方走,有时干脆在河沟里走,以免留下痕迹。
红***游击队不但要与残暴的敌人作斗争,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有时还要与野兽作斗争。有一次,刘建华带着游击队仅有的一名医生,去给南康浮石区委书记看病,医生在途中解手时,竟被一只老虎吃掉了。刘建华自己也曾遇到过危险。在一次战斗中,他和两名战士被敌人包围,相距十多米。敌人叫喊“不要打死,要抓活的!”⒔华开***打倒一个敌人后,钻进一片小树林,再转移到约好联络的山头。但部队被打散了,山林里面只听到野兽的嚎叫。他急中生智爬上一棵大树,直到天明。
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是游击队战胜敌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游击队爱人民,把人民当父母,处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想方设法支援游击队,舍生忘死掩护游击队。刘建华深有体会地说:“经过三年的斗争历程,使我们深刻认识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时候,只有依靠人民,相信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胜利。”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第二次合作,留在南方的红***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开赴前线抗日。刘建华第二次奉命留下来,担任赣南特委委员、特委青年部长、信丰县委书记等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赣南特委坚持***的统一战线,成绩斐然。如通过大余县长彭育英的斡旋,使在大余改编的新四***避免了当局的“点编”,还发了1000套衣服和***饷。刘建华通过与南雄县长莫雄沟通,释放了近700名***员和***群众,后又通过莫雄说服余汉谋,释放了24名判了重刑的红***干部和地下***干部。1941年皖南事变后,赣南***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刘建华暂别赣南,辗转广东南雄、韶关一带。1944年,调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治部组织科,主管干部工作。1945年2月,任油山武工队***委,随东江纵队向粤北挺进,创建新的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烟台。***组织又一次决定刘建华留下来,先后担任五岭地委副书记兼粤赣湘边总队副总队长,赣南支队工委书记兼支队司令员、***委,这是刘建华同志第三次留在赣粤边坚持斗争。为了配合***赣南,赣南支队在江西大余、崇义、信丰、南康及广东的南雄等地,积极开展游击活动。1949年8月14日,人民四十八******了赣州城,接着攻占了南康。8月16日上午,***了大余新城镇。下午,刘建华就带着赣南支队崇余康主力,到大余县新城与四十八***一四二师四二六团胜利会师。团首长紧紧握着刘建华的手说:“上级早有通知,要我们设法与你们取得联系,现在我们终于胜利会师了!”刘建华激动地说:“我们日夜盼望跟大***会师,今天终于盼到了。”8月17日,刘建华以五岭地委副书记、赣南支队司令员兼***委的身份从大余抵达赣州,受到四十八***及赣州地委的热烈欢迎。8月19日,四十八***一四二师和刘建华领导的赣南支队,在大余县城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会师大会和入城式。不日,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的杨尚奎来到赣州,筹建赣西南区***,把刘建华调到赣西南区***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