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竞赛10篇

高一化学竞赛篇1

关键词:营销;课程;技能竞赛;取证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市场营销综合职业能力及优秀的营销职业素养

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市场营销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营销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市场调研能力、营销决策能力、营销沟通能力,营销管理能力等,并能够适应未来在营销管理过程中所面对的营销决策和执行任务。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营销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的涵义除一般意义的态度外,它还包括职业精神(敬业精神、创业精神)、职业信念、职业道德等。因此,要特别注意学生职业态度方面的培养,以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涵盖和反映营销工作态度的内容一般包括如敬业精神、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合作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等,并可以参照这些内容制定关于营销工作态度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明确课程定位,规划和形成课程群,开展教学

在课程定位上明确以形成基础理论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市场营销概论、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公共关系、市场调研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学会相关概念、原理、任务、工具、方法、解决任务的流程等,教学方法上以讲授和案例教学为主,整体上侧重于知识传授。

在课程定位上明确以技能和能力形成为目标的课程:市场营销沙盘仿真演练,市场营销技能大赛,企业经营实训等(营销大卖场、实习等)。其中,组织和参与校内和校外的营销技能大赛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方法上以营销实训和实践为特征,整体上侧重于技能和能力形成。

在能力的形成上,既要注重以流程和操作为特征的营销执行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以调研和决策为特征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变化的营销环境。

三、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提升学生的营销职业能力

(1)通过竞赛提高职业能力,并获得认可和认证,促进就业。(2)通过竞赛获得进一步求学的机会。(3)获得物质奖励、利益。(4)获得认可和体验成就感。(5)直接获得就业途径。

指导教师是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有利于体现个人的科研和教学成果;有利于和同行交流;也有利于通过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便教学。

四、通过职业取证促进教学和形成职业能力认证

目前,我们参加的中国市场营销专业资格证书考试(CMAT)是中国市场学会和***考试中心联合主办的部级资格证书考试,对考试测评合格者,***考试中心和中国市场学会共同审验、签章和颁发“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同时,考试合格者还将可以获得参加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的资格。

五、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机配合及成果

课程教学是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实训教学,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和技能;技能竞赛是提高,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竞赛参与实践活动,形成和逐步提高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取证是职业资格认证,通过取证,既可以促进教学和竞赛参与,也是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一个标志,便于学生今后就业。

通过融合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较为明显的提升了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升,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了校内和校外的技能竞赛,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了职业资格认证,最近一次取证(2014年上半年),2013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有近一半学生通过了考试,取得了相关的营销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1.对竞赛作品评价和检验机制可以进一步适应和体现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向,企业是“职业能力”的最终用户,评价的价值追求最终应该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准,评价和检验过程也应该吸引企业参与,评价标准应该尽可能满足可操作性和规范化的要求。已解决竞赛的“评价机制”问题。

2.竞赛的安排与院校教学计划之间在进度上可以进一步契合,如果竞赛的安排打乱了院校的教学计划,竞赛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会影响院校的参与积极性,也有可能使竞赛成为少数人的游戏,而将大多数学生排斥在竞赛之外,毕竟,我们的目标是使竞赛成为大规模提升职业能力的工具,因此,在赛事的安排上,应该充分考虑院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举办时间、进度、内容上与之协调。以体现竞赛的“人才培养机制”。

3.竞赛的设计可以充分体现教改的要求,关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的文件已经有充分阐述,各地院校也已经在按部就班的实施,例如课程建设与改革、工学结合与实践能力培养、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评估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竞赛的设计符合教改方向,最终也才能有利于体现院校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以体现职业技能竞赛的“教改促动机制”。

4.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能力认证的结合问题,通过竞赛,在提升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对职业能力进行认证,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有的竞赛还尚未实施这一点,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认证的质量问题,由于有的竞赛过于强调“利益机制”,从而导致有的证书缺乏公信力。

5.职业技能竞赛也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能够成为长效的的充分的交流平台,组织方应充分利用这个融合企业、院校的机会,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打造一个长效的、深度的沟通平台。

参考文献:

[1]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 邓泽民 煤炭高等教育 2002年3月.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2006年11月.

高一化学竞赛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工作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24-02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目标要素之一。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高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强弱影响着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影响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已经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也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组织机构、明确竞赛目的和原则、理清竞赛思路和优化竞赛项目内容、加强对竞赛问题的研究和培训、完善竞赛制度和机制是做好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组织机构是做好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作的前提

_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也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作。因此,高职院校要有效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就应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各教学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其工作职责。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应建立定期研究和解决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问题的工作机制,做好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顶层设计,制订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规划和工作方案,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个学校层面去系统推进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作,才能有效统筹协调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才能确保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竞赛相应的支持,使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健康、持续和有序地开展。

二、明确竞赛目的和原则是做好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作的基础

要有效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应首先明确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目的和原则。高职院校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目的应该是以赛强技、以技促改、以改提质。也就是说通过竞赛来增强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通过增强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促进其对教育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对教育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明确竞赛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始终围绕这一目的来组织和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这样才能增强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才能避免“形式化”“表演式”的为竞赛而竞赛的现象发生。

高职院校要真正搞好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还应坚持以下“六个结合”的原则:一是广泛参与和择优推荐相结合。只有广泛参与和择优推荐相结合,才能更全面和客观地选出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全省和全国的比赛,才能更好地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二是竞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果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三是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相结合。只有把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与促进教师职业的成长和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才会把提高教学技能作为自身的内在需要。四是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业绩与对系部绩效考核相结合。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而是系部和全校的事情,只有将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业绩与对系部绩效考核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系部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竞赛,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五是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只有将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是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问题研究与聘请专家指导相结合。

三、理清竞赛思路和优化竞赛项目内容是做好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作的重点

思路是人们对做好某一工作路径步骤的思考,要形成好的思路必须建立在对工作对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的准确把握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构成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有关要素及其联系,高职院校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思路应该是: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为目标,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为动力,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高效组织设计与实施能力为重点,以“六个结合”为原则,以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研究和培训为手段,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和机制为保障,系统推进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组织工作。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其对外表现为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卓有成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技巧、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从表面上看,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从深层剖析,它是教师职业个性品格和专业修养外化的表征,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学技能发展的规律,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教师教学技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等五个方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向着信息化、开放化、立体化和自主化学习方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应重点突出以下项目内容:

(一)课程教学设计比赛。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高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要适应这种类型的教育,必须打破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内容构建模式,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展课程教学设计比赛,有利于培养教师基于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课程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主要是检验和培养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工作过程导向以及职业发展需要来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逻辑化组织设计能力;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和考核教师在单元教学中突出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在“做”中“学”的组织设计能力。课程教学设计比赛可以和说课比赛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了解教师对一门课程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的整体把握,又可以培养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步骤的组织设计能力。

(二)项目化教学法课堂教学比赛。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自我生成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把项目化教学法课堂教学比赛作为一项常规性的比赛项目。此项比赛有利于培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需要,选取和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一致的典型项目,并紧紧围绕项目的完成,组织引导学生制订方案、修订方案、实施方案、汇报成果来开展教学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职业能力和自我生成知识。

(三)信息化教学比赛。信息化教学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等方式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丰富化、直观化、仿真化和学习形态自主化、灵活化、多地化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需要,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由于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因而被***列为每年都举行的全国性比赛项目。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也应与全国性比赛对接,按照全国比赛的标准要求精心组织校内的培训和比赛,只有早准备、早谋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微n制作比赛。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用微课进行教学,由于具有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针对性强,而且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原理说明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等特点和优势,因而普遍受广大学习者的欢迎。因此,高职院校也应通过开展此项竞赛来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

四、加强竞赛研究和培训是做好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作的关键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是一项创新性、学术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活动,必须以研究为基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因此,要有效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应建立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研究与指导中心,组成校内外结合的专家团队,根据国家***策导向、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和高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研究、开发和设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项目、内容和标准,将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有关问题纳入学校的科研课题进行立项研究,使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多样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导向性。同时,要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指导,要以实际应用效果作为竞赛的重要条件,引导教师从解决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不断探索和改革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技能竞赛接地气。

五、完善竞赛制度和机制是做好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作的保障

为确保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持续、有序开展,高职院校应加强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要将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业绩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的选手授予“教学能手”称号,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要建立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成果展示和交流机制,定期让获奖选手上公开示范课,给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学习;要把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及时吸收到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研究与指导中心的专家团队中,享受相应的待遇;同时,要加大精神鼓励的力度,可以在学院网站开辟“教师风采”栏目,用以介绍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获奖教师的风采,还可每年编辑一本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风采画册,以此促进“人人崇尚技能竞赛、个个参与技能竞赛”文化氛围的形成。

高一化学竞赛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实践性教学;教学资源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26-04

一、机电一体化项目技能竞赛现状

(一)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与学生能力水平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项目的考核内容涵盖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大部分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安装、电气线路设计、气路设计、传感检测技术、变频技术、伺服技术、组态技术和PLC编程等,涉及的课程主要包括:电工工艺、电气设备维修、PLC、传感与检测、气动液压、组态技术等,因此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是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是根据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和性能指标,完成作品整体的设计、制作和调试工作,因而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的过程实际是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实践过程。另一方面,作品的要求和性能指标的实现可以由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及程序完成,每个参赛团队可以自主创新完成作品设计,因而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竞赛训练的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知识结构更完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通常更倾向于录用参与过技能竞赛并获奖的学生。

(二)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与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

完成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是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他们是保证实践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1]一支经验丰富且有能力的师资团队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实践技能,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正确联系实践,从而转化为真正的技能。有技能竞赛指导经验的教师,通过竞赛中对学生的指导与自我锻炼,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水平,锻炼了教师开发创新和指导学生的能力,从而强化了实践教学能力。但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技能竞赛指导经验的。

(三)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设备与实践性教学

目前,竞赛设备的教学运用率实际上并不高。在方式上,技能竞赛的培训方式通常与普通教学有所区别,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现场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而普通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往往在项目中对目标和过程的要求较为缺乏。为了充分利用竞赛资源,促进技能教学改革,应将技能竞赛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评价方式和要求等竞赛成果运用到普通的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以更高的培养标准要求每个学生,甚至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要求相一致,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二、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从2007年举办至今,每年都有一大批师生参与,竞赛成果突出。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是一个团体项目,由两名学生完成,一个作品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合作完成。在这种项目的设计制作中,需要参赛的同学共同分析讨论出最佳设计方案,根据每个同学的专长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机电一体化作品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

近几年来,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内容逐年加深,工艺要求更加严格,竞赛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对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要求更高,这反映了企业正不断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要求。而技能竞赛所提出的新工艺、新内容、新技能更是当下企业需求的直接体现,是企业对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在规格品质要求上的具体体现。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要依照竞赛中所反映出来的行业企业信息,总结职业学校师生对设备使用、训练过程、竞赛试题、竞赛手段、评价方式等形成的深刻认识,以及参赛过程中队员所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经过提炼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并通过转变技能教学方式,在技能竞赛资源的运用中,让广大师生享受技能竞赛的成果,提高实践性教学水平、技能水平,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双师型教师。

三、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成课程教学资源的方法研究

(一)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成课程教学资源转化方法流程及内容

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成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工作环节:竞赛成果的整理、理论知识整理、工艺规范整理、竞赛心得整理、微课视频拍摄,转换过程中有效完成将竞赛学生和教师的技能形成过程转换到实训训练教学过程中,将竞赛的心得体会和训练内容融合到学案和课题项目的设计中。

任务书和学案的设计与技能竞赛接轨,以竞赛的要求加以整理,最终形成教学所用的资源库。过程中将贯彻竞赛理念,严格要求,规范设计,由参与技能竞赛的学生配合老师完成资源的整合。

(二)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成课程教学资源的转化方法

实训教学侧重技能的训练,但并不代表弱化理论的学习。转换过程中,理论的学习将主要以微课、课件或文档的形式呈现,由学生自主完成,并能够根据学案融合到技能的学习中,因此转换过程将主要集中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转变上。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思想,创建慕课平台、拍摄微课视频,供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及其他感兴趣的师生学习。对于想要动手实践和更深入了解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自动线实验室利用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进行实践,从而深化所学知识。机电一体化训练的教练和技能竞赛的学生也可给予相应疑难解答。对于疑问解答情况,可以设计一个微课,在慕课平台上实现共享,这样在突破难点、疑点的同时,也使教学资源在共享中更加完善。另外,将技能竞赛成果制作成短片,在校园网上播放,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供广大师生观看,将更有效地发挥成果的转化和辐射作用。

教学过程,首先应以技能竞赛的要求规范教学过程、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成果等,教学中对用到的相关课件、***文、成果进行展示和分级评价。学生实践过程中,做到准备充分、思路清晰、操作规范、有始有终,可安排有竞赛经验的学生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评价项目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教学新内容、新工艺和重难点加以梳理,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化和迁移。

(三)针对转换流程进行可行性及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取得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竞赛资料,可充分转化为资源。实际转化中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一是对可转化素材利用的可行性分析。需要对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系统地梳理竞赛的各项工作及标准[2],从而寻找可以转化、并对日常教学具有改革意义的教学资源。竞赛的运作体系与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具有相当程度的相似之处,实践课程主要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大多为双师型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技能,教学经验丰富,且一部分教师也具有竞赛经验。必须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通过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的方式,寻找合适内容和合适方式进行转化,为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的转换过程和实施提供充分保障。二是对实施条件的可行性分析。企业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迫使学生不断更新提高技能,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成果,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关注,他们对设备充满好奇、对成果充满渴望、对自己不断挑战的心理,为技能竞赛成果转换成教学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当然,对转换的成果需进行试点运行,可先进行小班化的教学实验,确定其可行性和优越性,积累一定的实施经验以后,再全面推广到常规班级的教学中,以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表1是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成的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的对比表,从中可以看出转化成的教学资源与传统资源的差异,以及对资源的实施利用所提出的相应要求。由技能竞赛转换而来的教学资源,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资源,更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以竞赛要求规范教学场地、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向企业的管理模式靠近。传统的教学资源内容单一,往往由单门课程组成,而机电一体化成果的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更加综合化,融合了多门学科,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能竞赛往往反映了当下企业对新技能的要求,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更趋近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四、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转换为教学资源,虽然参与的主体为技能竞赛学生和竞赛指导老师,但教学资源的实际使用,使更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享受到技能竞赛的成果,发挥了较大推进教学改革的作用。表2是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某班级在转化资源使用前后效果对比表。

通过竞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后对教师和学生课程训练的学习效果的数据分析对比,从中可以看出竞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并有效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了竞赛设备的利用率,为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竞赛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锻炼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总之,通过运用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教学资源,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其他专业如何发挥技能竞赛教学资源的作用促进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实验样本,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一化学竞赛篇4

[关键词]高校 学科竞赛 管理 运作模式

[作者简介]李娟(1979-),女,吉林柳河人,河北联合大学(理工校区)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务管理;刘洁(1978-),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理工校区)教务处,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书管理。(河北 唐山063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服务于高校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理论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IYGH2011024)

[中***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49-02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活动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创新活动平台,并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高校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提高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现阶段所有高校都面临的亟须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开展学科竞赛的作用和意义

学科竞赛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主要形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竞赛以其特有的运作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及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学科竞赛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科竞赛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功能。在学科竞赛中,竞赛题目或方案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代表着该学科的学术前沿,因此对参赛学生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但要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还要针对学科竞赛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学习,很多学科竞赛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制作实物模型等,并以答辩或实物演示的方式进行最后评审。因此,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活动,不仅逐渐培养了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学科竞赛对高校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学科竞赛具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功能。从学科竞赛的组织形式来看,不仅有以个人形式进行的比赛,还有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比赛。前者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后者在竞赛过程中,要求一组参赛队员共同去解决一个整体任务,这就要求进行系统的分工和密切的合作才能完成竞赛过程,因此,除了竞争意识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见,通过参加竞赛,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科竞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促进和催化作用。学科竞赛具有形成优良学风的功能。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行为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培养学生进行自觉思维和主动行为的能力,并将其固化为自身的素质,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具有促进和催化作用。

4 学科竞赛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推动作用。学科竞赛具有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功能。学科竞赛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我们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涌现出的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学科竞赛环节。在学科竞赛过程中,指导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学生在知识结构及课堂教学相关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地测试与修正,将这些问题纳入教学改革中去思考,使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

5 学科竞赛对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如何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能适应社会需求是现在许多高校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

积极探索学科竞赛运作新模式,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使得学科竞赛更加制度化及规范化,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导向作用,推进高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河北联合大学通过积极摸索和不断总结,努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多渠道搭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科竞赛平台。

1 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制度保障,是学科竞赛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学校搭建了学科竞赛的体系平台,设立了校、院二级竞赛管理机构,形成了各学科竞赛由校教务处主办,相关学院承办的组织形式,校教务处进行竞赛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相关承办学院负责具体实施学科竞赛的各项工作。同时,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与学科竞赛有关的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使得学科竞赛的各项工作都有据可依。其次,对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省级以上的学科竞赛,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学科竞赛指导委员会,负责具体协调学科竞赛的相关事宜,为了使竞赛有序开展,全校各部门统筹配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最后,学校形成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竞赛运作模式,使得各学院、各部门充分协调,各尽其职。

2 将学科竞赛纳入到培养方案中,成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为导向,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网络竞赛体系,使得学科竞赛成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阶段。(1)学科竞赛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人文素养等几个方面。公共基础课平台方面的学科竞赛包括大学物理竞赛、大学英语竞赛、数学竞赛、力学综合竞赛等,此类竞赛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广泛的宣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培养扎实的知识基础,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专业基础平台方面的学科竞赛包括化学综合竞赛、测绘技能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小汽车竞赛等,此类竞赛主要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多采用实践动手形式进行比赛,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养。课程设计类竞赛主要包括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查阅文献、设计竞赛方案、实施竞赛及设计报告及准备答辩等环节。此类竞赛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环节,一般针对高年级学生,需要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知识,小组讨论,设计实践环节,提交设计报告,进行答辩及专利申报、论文撰写等形式进行结题。此外,学校还举办提高人文素养方面的各类学科竞赛,包括话剧表演、摄影、书法、绘画及艺术设计等几类竞赛,主要是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来提高学生

的艺术人文气息。(2)学科竞赛涵盖国际级、部级、省级、校级及院级五个层次。学科竞赛作为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应该针对水平各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平台,使得学科竞赛不仅仅成为个别学生获得荣誉的领地,更是广大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才能提高自己能力的舞台,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不仅搭建了针对所有学生都开展的校级及院级学科竞赛平台,还有以此为提升的省级、部级及国际级更高层次的学科竞赛,为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块试验田。(3)学科竞赛的开展平均分布于每个学年学期,做到月月有竞赛,周周有宣传。为使学科竞赛的影响更加深入和持久,教务处将学校学科竞赛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并根据具体的学科竞赛的特点和性质,统筹安排竞赛时间,做到月月有竞赛,周周有宣传,使得学科竞赛的激励作用一直影响着全校的师生,为培养浓郁的学习气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着眼长远,形成学科竞赛的长效激励机制。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应包括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承办学院三个部分,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得学科竞赛健康有序地发展。学校通过出台相关文件、措施,对获奖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及物质奖励,对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奖金和辅助工作量,对获奖学院进行表彰和经费鼓励。另外,学校每年还召开学科竞赛表彰大会,对获奖学生、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完善了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

4 建立了学科竞赛的专门网站。学校创建了学科竞赛网站,并将其置于校园网首页,以方便广大师生随时了解竞赛的相关信息。该网站内容丰富,包括竞赛报名系统、各学科竞赛相关信息、学科竞赛前沿知识、历届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学生竞赛成果展示等板块。该网站还链接相关竞赛的省、部级网站,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入了解所关心的学科竞赛前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不断进行学科竞赛的形式改革。通过学科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竞赛的激励及辐射作用仍是我们考虑的主要问题,我们在竞赛的开展方式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开展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来深入思考竞赛的方式方法。我们在学科竞赛的开展形式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一部分竞赛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策划了形式多样的比赛方式。例如:英语话剧表演大赛由学生自己编剧、导演、设计道具等,通过竞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表演技能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还有部分竞赛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现场演示并讲解。

总之,通过完善学科竞赛的管理机制、建立长效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转变学科竞赛的运作模式等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广大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促进全方位、立体式学科竞赛体系的建立,在深入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完善学科竞赛的方法

1 加强区域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形成完善的学科竞赛群。加强区域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方案,对今后区域学科竞赛的发展大有裨益。首先,我们应该在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内各兄弟院校间的资源共享,以区域内各兄弟院校的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如竞赛基地、竞赛设备、竞赛元器件、竞赛指导教师等)为基础,逐步实现人力、物力和信息等方面的融通和共享。利用各学校不同的优势资源建立各自的竞赛基地,开展不同程度、不同途径的共享合作。

2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设计学科竞赛项目,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设计学科竞赛项目是学科竞赛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通过为企事业的生产建设设计题目并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加这种形式的学科竞赛,可以增进对企事业单位的了解,并对其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定位有个全面的把握。另外,通过这种形式的学科竞赛,也增强了企事业单位对参赛学生的了解,为下一步的生产实习安排和解决就业工作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 完善学科竞赛的成果转化。在积极开展和探索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势必会涌现出许多学科领域中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如何把这些竞赛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是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通过教改立项对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通过撰写论文和专利申报、教学内容改革等将学科竞赛中涌现的新的方法进行成果转化,使其更好地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服务。

高一化学竞赛篇5

关键词:质量工程;地方院校;学科竞赛;运行机制

中***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77-02

高校学科竞赛是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以社会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为项目研究对象,用竞赛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系列活动。学科竞赛在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本科教育主阵地的地方院校,如何以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为引领,完善学科竞赛管理与运行机制,提升参赛水平,促进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品牌特色,是其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地方院校开展学科竞赛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科竞赛则是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综合实践、灵活运用的过程。竞赛过程和结果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折射出高校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差异。以学科竞赛作为地方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一个载体,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建构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地方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高校学科竞赛的内容往往融合了某一领域较新的理念和思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得学科竞赛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有着“试验田”功能。另一方面,教学改革也可借助学科竞赛来推进。高校在学科竞赛赛前辅导和课程教学中融入新成果,引入新方法,跟踪学科与专业的最新发展,完全可以将学科竞赛作为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和探路者。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科研与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竞赛涉及相关专业前沿问题,竞赛内容往往具有范围广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涵盖多学科等特征,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对学科竞赛领域较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前沿理念,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一些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竞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工协作。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必然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革新,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还要关注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这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二、地方院校开展学科竞赛的基本原则

(一)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原则

目前,国内面向本科生设立的学科竞赛数量很多,涉及专业、学科广泛。但囿于自身条件,地方院校不可能组织学生参与所有竞赛项目,希冀短期内在众多竞赛项目尤其是高水准项目中获得出色成绩也不太现实。因而,在实践中地方院校需要遵循“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原则。重点突破,就是地方院校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和相关竞赛含金量,选取几个有投资潜力的竞赛项目,组建精干的指导教师队伍,选拔优秀选手,通过有针对性的日常化训练在2―3年内取得较大突破;以点带面,是指地方院校通过树立成功样板重点宣传,配合科学的奖励***策,在全校形成感召力,推动其他专业和学科竞赛发展。

(二)竞赛与教改结合原则

学科竞赛的内容体现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体现着学生的专业素养,折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准和理念。可以说,学科竞赛与高校教学改革密不可分。地方院校在组织和开展学科竞赛中,应始终把握竞赛与教改紧密结合原则,竞赛的理念、方式与内容应起到对推动相关学科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经验参考作用;而教改的成果也应是能对学科竞赛的具体运作有所裨益。

(三)广泛参与,注重实效原则

目前,地方院校在校生规模基本都在万人以上,开展学科竞赛的潜力很大。坚持广泛参与,既能摸清学生基础挑出优秀选手,也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扩大竞赛在高校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高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学科竞赛,其目标不仅是争金夺银,扩大学校知名度,更重要的是通过系列活动达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带动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良教风、学风的“实效”。

三、完善地方院校学科竞赛管理与运行机制的途径

(一)健全竞赛管理机构,完善竞赛管理机制

高效的竞赛管理离不开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地方院校可以成立由校教学委员会为骨干的“高校实践创新与学科竞赛委员会”,建立校、院、项目责任人三级联动管理机制。校级管理机构设在教务处,负责宏观层面的竞赛规划、信息、项目审批立项等组织、管理、协调工作;院级管理机构由院(系)教学分管院长或学科带头人牵头,统筹制定学科竞赛方案,落实竞赛场地、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等;项目责任人具体负责赛前辅导、选手选拔等具体事务。鉴于很多参赛学生来自不同教学院系,覆盖不同专业,情况复杂多样,教师工作量大,因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架构竞赛奖惩条例,有助于明晰各方职责和分工,形成合力,切实保障学科竞赛良性发展。

(二)推广竞赛立项模式,实行项目制管理

随着近年来学科竞赛数量、规模、层次的不断提升,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含金量高的项目越来越受高校重视,学科竞赛已无法再按照传统管理模式由某一职能部门或院(系)***承担。地方院校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科学配置教学资源,将有限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因此,地方院校通过学科竞赛项目制,由二级学院申报年度(学期)学科竞赛计划和方案,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引入竞争机制,重点资助专业性强、含金量高、参赛面广、影响力大的竞赛项目。对已立项的项目,教务处全程参与和管理,着力培育竞赛增长点,带动二级院系相关专业(学科)竞赛的开展。

(三)完善竞赛奖励制度,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经过多年运作,地方院校已普遍建立了基本的学科竞赛奖励制度。但随着近年来各类学科竞赛数量增多,尤其是各类竞赛属性和含金量不同,高校有必要对现有奖励制度予以完善,细化奖励准则,科学发挥奖励的导向性。实践证明,只有把参赛学生、指导教师、组织承办单位三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有可能充分实现学科竞赛目的。地方院校可以根据学科竞赛主办方的性质划分,对由教育行***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主办的学科竞赛,两者的获奖奖励可适当差别化。同时,允许在竞赛中获得一定级别奖项的学生进行学分兑换,以奖励的创新实践学分替代相应专业部分选修课学分。

(四)建设竞赛网络平台,加大实训室开放度

高校传统的学科竞赛管理主要通过职能部门发文路径开展。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师生交流互动渠道和平台单一、效率低下、时效性差的弊端。相反,建设好学科竞赛网络平台,学校职能部门就可以利用平台竞赛信息,师生通过平台账号进入管理平台浏览各类竞赛信息,进行网络报名,***学习竞赛视频资料,指导教师也可以***答疑,竞赛管理方还可通过这一公共平台答疑解难。此外,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化学化工、机器人大赛、智能车设计、英语演讲等竞赛,参赛学生需要进行大量实训室模拟训练,仅靠专业教学计划课时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地方院校进一步开放各类实训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实战模拟训练,提高参赛熟练度和应对能力。

(五)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梯队合力

客观而言,地方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往往弱于重点院校,在学科竞赛中亟待专业教师指导。地方院校重视培育和建设一支人员稳定、专业结构合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在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也应注重老中青结合,以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专业带头人为主,不断吸纳年轻教师加入,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导师制”功能,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培育,进而推进地方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

(六)坚持“以赛促训,赛训结合”,促进训练常态化

学科竞赛的训练应该长期化、规范化。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均逊色于重点院校的地方院校要想在竞赛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坚持“以赛促训,赛训结合”,以参赛并获得好成绩为动力强化日常训练力度,实现训练常态化。同时,地方院校还要着眼于长远,在竞赛训练中尤其注重选手年级搭配,建立梯队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选手人才库。通过教师指导和团队间“小先生制”结合的路径,逐步提高参赛成绩,最终实现引领更多学生参与,实现专业发展的宗旨。

(七)拓展校际(企)合作,构建区域竞赛体系

加强校际(企)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是高校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大学城投入使用、校企合作的流行,为地方院校构建区域内校际(企)学科竞赛合作、交流体系提供了便利。地方院校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加强区域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方案,与区域内兄弟院校、一线生产企业的资源融合和共享,利用各校(企业)不同优势建立各自的竞赛基地和实训场所,尝试与合作单位联合设计、举办与企业产品研发、高校专业发展相关的竞赛项目,将学科竞赛融入校际(企)合作流程中来,拓展学生视野,吸收外单位的先进经验。

参考文献:

[1]黎建辉,刘超良.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3).

[2]柏连阳等.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

[3]肖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4]徐辉,王冬晓.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

收稿日期:2013-10-28

高一化学竞赛篇6

关键词: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行性

学科竞赛是一项扩展性强的教学活动,从竞赛组织的角度分析,学科竞赛需要规范化、制度化的标准组织为学科竞赛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从竞赛形式的角度分析,为了加强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适应性,要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为导向。从竞赛内容的角度分析,学科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是学科竞赛考察的核心主体。因此,为了保证学科竞赛起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要通过上述三方面内容来探讨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可行性。

一、学科竞赛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创新驱动下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从单一“专业教育”模式向“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重”模式的过渡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当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以后,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对应变化,即从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本质上分析,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间存在必然的作用关系,即没有创新型人才队伍的支持,国家的创新战略便没有办法得以体现;没有国家宏观***策的推动,便不存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意识。

学科竞赛的概念从小学一直发展到大学,不同时期的学科竞赛具有不同的竞赛形式和开展目标,同时,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革新。就大学学科竞赛而言,其对象为大学生群体,竞赛性质为群众性科技活动,竞赛内容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或对基本知识的外延和扩展,活动开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水平。

学科竞赛的主办方呈现一定的多样化特征。比如,学校范围内的学科竞赛,主要是为了选拔一些知识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地区教育系统内开展的学科竞赛活动主要是为了丰富地区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地区教学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学科竞赛活动是以培养创新发明型人才为最终目标,从而加强各地区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针对性,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作热情,带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发明创造的活动当中,如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除上述主办方以外,还包括以各级***府为主体和现代化企业为主体开展的学科竞赛活动,其目的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能力与才干,挖掘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及地区***府的***策导向,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也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即在开展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按照标准的组织形式,遵循一定的标准化制度,完成学科竞赛相关的所有内容。学科竞赛活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教学实践的表现形式,其以一种教学资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现代高校当中。

二、学科竞赛的功能

学科竞赛源于教学“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作用与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科竞赛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1.为践行理论知识提供实践平台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是从高校教W方式分析,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依然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这显然与现代教学观念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现代教育观念出发,实践教学是现代教学所欠缺的环节,因此,为理论知识搭建实践平台是弥补教学资源的重要举措,其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等外在因素的限制和约束。因此,学科竞赛可以作为践行理论知识的重要实践平台,提高教学体制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科竞赛活动与一般竞赛项目存在的共性特征,即体验性、对抗性和竞技性。从现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出发,体验、对抗与竞技是吸引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元素,一旦大学生投身于学科竞赛活动中,便会身临其境,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激发和提高学习热情。此外,学科竞赛一般要通过组建团队的方式完成,合作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活跃度的重要举措,因此,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新世纪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个性化,即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缺乏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小组形式展开的主流学科竞赛在综合化和平台化建设日益显著的过程中,对学生之间的合作、理解和包容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活动形式的特点分析,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可行性分析

1.从弥补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

首先,学科竞赛以弥补现代教学实践资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现代高校的教学活动实践当中。因此,从资源获取和开展的便捷性等角度分析,学科竞赛在大学中开展可以节省一定的教学成本,并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时性。其次,学科竞赛之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体制的改革成为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因为其可以弥补现代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大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探索能力。因此,从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可行的。

2.从学科竞赛功能的角度分析

综上所述,学科竞赛的开展可以为践行理论知识提供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学科竞赛的功能化表达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基础条件,即学科竞赛以实践平台的形式作用于理论知识和创新发明之间,其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也是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通过努力探索与实践最终可以达到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因此,从学科竞赛功能的角度分析,将其应用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可行的。

四、优化学科竞赛使其发挥促进作用的策略

1.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

在学科竞赛内容设计和规划上一定要保证其与课堂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一致性,即在进行学科竞赛内容安排时要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从而保证学生参与其中的可行性。其次,尽管教学体制发生了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地位,但是理论知识教学依然是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基础条件。

2.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导向

学科竞赛的形式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导向,即在组织学科竞赛时要考虑学科竞赛开展的真正目的,从而在课题设计和组织形式上要与战略目标相结合,保证学科竞赛活动存在一定的创新驱动价值,从而起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效果。在设计学科竞赛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活动创新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即在课题设定时要考虑其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是否可以对学生能力进行挖掘,要保证学科竞赛活动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3.以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管理手段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家的创新发展,学科竞赛活动的教学地位日益提升,为了使学科竞赛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就需要保证学科竞赛活动组织与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学科竞赛活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与组织结构的完善程度和制度保障的健全息相关。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延伸,学科竞赛在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活动承办主体在建设项目活动时,存在一些功利性的目的,使学科竞赛的性质和级别种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现象,就需要根据主办方的不同,按照一定的制度和标准对其进行针对性管理和规划,从而保证学科竞赛的有序开展和良好效果。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科种类的多样性,在进行学科竞赛时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规划。不同学科对象下开展的竞赛活动会受到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科定向行业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竞赛模式。但是,每一门学科所对应的学科竞赛活动在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规范化,以期运用制度化的管理手段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

总之,在众多学科中要考虑经济学科的特殊性,要以经济学的视角探索学科知识的创新价值,在确定竞赛内容r最好可以与学生进行适度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并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相关学科内容的创新点和探索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科竞赛的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竞赛的内涵与发展、学科竞赛的功能、学科竞赛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可行性以及优化学科竞赛使其发挥最大促进作用的有效策略。作为现代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进而为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平台和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邱文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J].当代经济,2015(1):107-109.

[2]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4]王***胜.创业型大学视角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路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5]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6]张可.大学生创业***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高一化学竞赛篇7

关键词: NET 平台 设计 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高等院校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1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江西省委共同研究决定,将“江西省高职高专学生科技创新职业技能竞赛”、“江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电子电脑大赛”和“江西省大中专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事进行合并,在此基础上新成立一个大学生竞赛平台――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竞赛组织工作由江西省高等院校科技开发办公室统一管理。

原有的竞赛系统主要采用eWebEditor***HTML编辑器进行管理,只具有信息、信息删除等简单功能,工作效率低下且没有数据处理功能,因此,笔者拟开发基于.Net平台的竞赛管理系统,使竞赛管理工作网络化、模块化、智能化,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中的误差,大大提高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管理工作的效率。

1.系统需求分析

笔者从事相关竞赛管理工作超过三年,发现竞赛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过程繁琐,竞赛的申报到审批、准备到开赛等一系列过程办事效率不高;再加上参赛学生众多、竞赛项目数量多、竞赛相关数据信息量非常大且容易出错;赛前、赛中和赛后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与通知等。因此,应采取如下措施予以解决。

1.1解决信息零散、竞赛数据低信息化的问题。通过管理系统可以规范有关竞赛通知、竞赛方案,及时竞赛动态信息和获奖情况,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竞赛信息查询平台。

1.2网上提交竞赛项目承办申报方案,由竞赛组委会负责网上审批,解决传统审批耗时耗力的问题,提高承办申报、审批效率。

1.3基于工作流的网络化、平台化操作,有效解决各个工作面数据的导入导出,文件的上传、***等困难问题,为竞赛管理提供一个高效的、精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2.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前期的需求分析,开发基于Net平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该系统是一个集参赛信息、承办院校管理、参赛信息管理、后台管理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竞赛管理平台,其功能结构***如***1所示。

***1 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管理系统

主要功能模块示意***

3.功能模块的实现

3.1信息展示平台

通过本平台不仅可以最新竞赛通知、竞赛方案、赛事报道、公布竞赛结果,而且可以展示优秀的获奖作品。具体操作可以通过后台管理平台中的内容管理模块对各类竞赛信息进行管理、添加和修改,并通过结合数据库技术将相关的竞赛信息在网站的各个栏目页面上展示。

登录模块中,运用MD加密算法对登录账号、密码等较高隐秘数据进行加密,尽可能实现高安全性[1,2]。此模块具有参赛老师和学生随时了解相关竞赛信息的功能。

3.2竞赛申报审批管理

各高校在申请承办竞赛项目时,需填写竞赛申报表,其中包含项目名称,类别、联系人、时间、场地等详细信息,以备竞赛专业委员会进行审核。此过程涉及的数据量虽不是很大,但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同时,审批的层次和环节又各不一样,因此在设计申报、审批工作流程时既要满足各高校申报时的需求,又要方便各专业委员会审核。解决传统审批耗时耗力的问题,极大地提高申报、审批效率。

本系统工作流模块通过,NET提供的WorkFlow引擎来完成。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实际需求,在MWF顺序模型和状态机模型中,采用状态机模型更为合适,以此来实现申报、审核、审批等各环节的业务。

3.3报表及数据导出管理

在竞赛管理过程当中,有大量的参赛报名信息、获奖信息等数据需要处理,本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数据导入和导出功能,可将数据库中的竞赛项目、参赛者、组别、学校等信息数据导出到Excel文档当中。设计报表时一定要注意界面美观、简洁,特别是格式一定要规范,应与现有工作流审批时的纸质文档相符。

本系统使用的控件是NET平台下的水晶报表控件。该控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ReportDocument对象模型,通过它可以方便地将原先设计好的报表结构布局数据源绑定到数据集[4],从而将数据库中的各类竞赛信息以设定好的格式显示在用户的操作界面上。

4.结语

构建大学生科技竞赛管理系统,极大地方便了竞赛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融入了基于网络业务的流程管理和数据库管理,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本平台的使用让竞赛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从试运行近一年的情况看,该平台运用良好,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竞赛的工作流程,符合竞赛工作管理的实际需要,满足竞赛管理的各方面要求。当然,本竞赛管理系统还存在若干问题,特别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本平台尚不能与手机无缝对接,进一步开发竞赛管理系统的手机APP应用,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Crampton J,Loizou G. ***istrative scope: A foundation for role- based ***istrative models[J].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2003,6(2):201-203.

[2]刘金晓.Web应用系统中权限控制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0):2550-2553.

[3]Bukovics B.WF高级程序设计[M].柴晓伟,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高一化学竞赛篇8

关键词:学科竞赛;人才培养质量;长效保障机制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102 -05

伴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对就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具有丰富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特的创新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动[1],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等。因此,可通过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来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中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上海海关学院大力开展学科竞赛的必要性分析

2007年3月,***批准在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设立上海海关学院,共设置海关管理、行***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国际商务、税务、法学、英语等8个本科专业。“升本”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上海海关学院在学生学科竞赛方面开始探索,付诸实践,并取得一些成就,但相比于其他高校而言,上海海关学院学科竞赛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一)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是教学型办学定位的需要

《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和重要指标,即高校应注重教学工作的开展。

上海海关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提出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内涵发展、质量至上、特色明显的办学之路,即明确确立教学型大学的办学定位。

教学型大学指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全日制大学,即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与研究型大学相比,教学型大学具有鲜明个性特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主要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2]

因此,上海海关学院更应注重本科教学,大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目前,高校教学主要分为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是指按教学计划在教室进行的常规性集中教学(第一课堂教学)之外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实践能力、完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即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是加强本科教学的内在需求和必要要件。学科竞赛正是一条较为有效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路径。[3]

(二)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新的要求,进而要求高校转变观念,建立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核心,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据此,上海海关学院明确以建设海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院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

众所周知,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实施和贯彻,学科竞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和有效途径。因为学科竞赛主要在于通过整合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强化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适应应变能力等。因此,唯有将学科竞赛能力训练项目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是践行“入主流”办学思路的需要

上海海关学院已明确“入主流、办特色”的办学思路。所谓“入主流”,就是通过上海市教委和国家***一系列评估,如新专业检查、学士学位授予能力检查、本科教学质量水平检查等,将学校办成一所合格的本科院校。

但须注意,国家和省市已将实践教学作为合格本科院校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融入培养方案”;《***、***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明确把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建设内容;《***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主办“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等六大赛事来切实推动学科竞赛的开展和普及。此外,***还鼓励将学科竞赛作为各类各级高校横向比较和主管部门对所属学校绩效考核、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承办由***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办的2012年“深入学习评估新方案、努力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的合肥学院、承办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交流会——江西现场会”的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高校之所以能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些学校学科竞赛的普及性和竞赛效果的有异性。

因此,上海海关学院要真正“入主流”,提高办学层次,提升社会知名度,必须大力开展学科竞赛,通过建立学科竞赛长效保障机制,促进学生更多地获得部级、省级学科竞赛大奖,为学校顺利通过评估锦上添花,增强竞争力。

(四)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

上海海关学院长期依托海关实行行业办学,80%以上的毕业生被海关或其他***府机构录用为公务员,使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连续多年稳定在95%左右,但存在培养模式和毕业生就业去向较为单一的问题。

2010年1月22日,上海海关学院获得***正式批准设置目录外“海关管理”专业,而国际商务、税务、审计学等七个专业转为非海关专业(即社会性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社会。在就业竞争中,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多层面、多规格的,单一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竞争力大大降低,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不改革既有的单一培养模式,上海海关学院非海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将骤增。

相关调查表明,专业知识面窄、实践技能缺乏、沟通能力不强已成为当前制约本科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如有统计显示不少大学生被跨国公司拒录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分析能力欠佳、商务英语不够前沿系统、跨文化交际能力弱、实践技能和创新缺乏等[4]。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可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多元化培养模式,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提高沟通交际能力、提升综合分析能力等,使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特别是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同学,更容易受到公司青睐,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特别是部分学科竞赛还为优胜者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创业基金等,如上海大学生理财策划暨主持人大赛所有入围决赛的选手均有机会到第一财经实习、“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金奖获得团队可获得3—10万创业基金、中国大学生公益创业挑战赛最终获得冠***的前十名团队可获得5—10万元的种子基金、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旨在通过竞赛为企业挑选并测评潜在优良人才和量身定制人力资源等、诺基亚青年创业教育计划对每个优秀创业项目提供5万元的资金资助以及持续的创业指导和培训。因此,学院学生如能在这些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对其成长和就业裨益匪浅。

此外,诸多学科竞赛都受到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如果学院学子的身影能频繁出现在省市及部级各类学科大赛的新闻报道中,将极大地提升学校声誉和知名度,从而提升就业率,进而能吸引好的生源,而好的生源将进一步推动学科竞赛成绩的提升,又将有助于就业率的提升,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五)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各高校工作的中心,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也成为高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倡导的学科竞赛,正是以促进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上海海关学院“十二五”规划》也指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尚待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教学技术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因此,为契合***的倡导、解决学院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上海海关学院须通过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来推动课程体系与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为促进学科竞赛的开展,要求构建注重基础、突出实践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并要求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而此就需要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与之适应,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其次,大力开展学科竞赛还可推进实验室改革、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开放,提升实验实践教学效果。最后,学科竞赛有助于提升教师科研、教学和实验指导水平,从而深化教学改革。因此,教学计划外的学科竞赛可以其独有的特点而成为高校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将有效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

(六)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是实施“质量工程”的需要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加明确学科竞赛在教学质量提升中的重要意义。《上海海关学院十二五规划》提出: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院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始终坚持本科教学是学院的立校之本,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重点抓教学质量的提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继续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因此,大力开展学科竞赛符合教育主管部门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要求,也是实现上海海关学院“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路径。

(七)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是推进“减时增效”工程的需要

为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海海关学院鼓励学生校内跨学科辅修第二专业和跨校辅修第二学位,并实施“减时增效”工程,即在保持第一专业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课程与教学内容整合,大幅削减第一专业的课时数。但由于教师工作量问题,该工程进展缓慢,并导致各专业大幅削减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的其他专业的课程,而最大限度保留本专业课程,以满足本专业教师工作量需求,从而导致课程重复度高、学生知识面窄等问题,难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果大力开展学科竞赛,并将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的时间折算为课时,将有效降低第一课堂教学工作量的压力,从而有效推动“减时增效”工程的开展,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上海海关学院大力开展学科竞赛的措施建议

以学科竞赛推动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难在长期坚持、广泛参与、经常开展。因此,上海海关学院须尽快建立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学科竞赛工作机制,通过构建制度规范、经费投入、硬件配套、人员激励等保障措施,保证学科竞赛深入持久开展,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构建规范科学的制度保障

要组织好学科竞赛,须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须建立一套长效的管理制度。目前,各级各类高校均积极构建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如《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暂行规定》《湖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福州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温州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因此,上海海关学院须借鉴其他高校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实践教学中心”成立为契机、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动力,尽快制定出台大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学科竞赛学分认定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规范学科竞赛的管理,为学科竞赛的持续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构建有力有序的组织保障

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运行机制,是深入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重要保障。借鉴其他高校经验,为从组织上保证学科竞赛的持续开展,上海海关学院应确立“一把手”负责、层层推进、专人负责的组织体系:即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教务处和学生处(或团委)相关领导担任副主任、各系部负责团学联工作的辅导员担任专职成员的管理队伍,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面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与规划,以提高学生竞赛在全校工作中的地位,为学科竞赛长效开展创造良好前提条件;并积极利用信息平台、关苑报、主题班会、学科竞赛动员会、学科竞赛总结表彰会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生对学科竞赛的知晓率,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创新文化和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构建及时便捷的信息通道

当前,上海海关学院在学生学科竞赛方面刚刚起步,虽取得些许成绩,但问题多多,其中最为紧迫和突出的是信息渠道缺乏,信息非常滞后,仅靠个别教师依赖以前的途径获取与其自身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信息,并在特定范围内,使得学科竞赛专业涉及面小、学生知晓率和参与率低,大大制约学科竞赛长效开展。因此,上海海关学院亟需确立专人负责制,并构建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以保证学科竞赛信息的及时收集和通畅传输,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造有源之水。

考虑到目前诸多竞赛都鼓励学生跨学科组队参加、且报名须通过高校团委进行,如“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创业大赛、中国平安励志计划论文奖等,以及全国学联、团中央和省团学联等亦有大量学科竞赛信息通过各校团委等情况,建议上海海关学院借鉴其他高校通行做法,在团委安排专人、开设专门通道(如团委网站栏目、部门公告、部门黑板报等),专门收集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信息,并通过特定渠道及时通知各系部团学联负责人,再由团学联负责人负责通知各班级,各系部负责教学工作的副主任再进行督促,以保证学科竞赛信息传递的通畅性。

(四)构建数量绩效兼顾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长效开展学科竞赛的有力保障。学科竞赛涉及参赛学生、指导教师、辅助机构等。因此,要综合考虑平衡构建三个方面的激励机制。

1、学生方面的激励机制

学科竞赛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可能有所成效,否则将是“无米之炊”。对此,上海海关学院可考虑从如下方面进行激励,以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传动效应。

(1)建立学科竞赛学分制度是激励学科竞赛活动持续开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可将学生参加集训和竞赛的成绩认定为相应学分,并可替代社会调查、形式与***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学分;如竞赛时间(含集训)达到一定时间,竞赛成绩认定为相应学分后可替代部分任意选修课的学分。

(2)设立学科竞赛专项奖学金,以表彰在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和集体。虽然目前上海海关学院已设立单项奖学金,但奖励幅度偏低,需要大力提高。

(3)提高学科竞赛参与度和成绩在学生综合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良学分班级等评定方面的比重和影响,以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力。

2、教师方面的激励机制

虽然学科竞赛的主体是学生,但一直具有合作精神的高水平竞赛师资队伍是将竞赛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保证,是提高学科竞赛水平的保障。众所周知,学科竞赛,特别是如“挑战杯”与“ERP运用大赛”等创业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一般都历时几个月,即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需要花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上海海关学院却无没有任何奖励和工作量的核算,与相对丰厚的科研奖励力度形成明显落差,且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存在明显劣势。综合而言,目前上海海关学院教师指导学科竞赛,大部分是出于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短期内会出成绩,但不利于学科竞赛的长期有效开展:一方面,指导教师数量有限,能指导的学生数量也有限,导致受益学生较少,不利于学科竞赛的普及;另一方面,如果指导教师的工作长期得不到认可,将会打击其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抑制学科竞赛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因此,上海海关学院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对于无需集中指导的学科竞赛,建议参照毕业论文工作量核算方法规范指导工作量的核算;对于需集中指导的学科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建议按照教学工作量规范指导工作量的核算。

(2)建议将学生学科竞赛所获奖项、发表的论文等成果视为指导教师的成果,参照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进行奖励,特别是对于省部级、部级成果应给予重奖;为简化工作程序,涉及多位指导教师的学科竞赛,将成果视为主要指导教师一人的进行奖励,再由主要指导教师在团队中进行分配;对于多组集中指导、多组获奖的学科竞赛,制定折算系数;对于指导学科竞赛所得科研工作量,可参考《科研工作量转教学工作量规定》,允许再转化1课时/周的教学工作量,以进一步提升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的积极性和“减时增效”项目的推进。

(3)将学科竞赛指导情况及成果作为教师学年考核、评奖评优的主要指标之一,并在教师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特别是对全身心投入学科竞赛指导工作而影响科研的教师,应采取灵活考核方式,给予其各种荣誉,解决其职称等后顾之忧。

(4)注重指导教师自身能力的不断发展,提供并激励教学参加多方位的学科竞赛指导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竞赛指导能力和敬业精神。

3、辅助机构的激励机制

对在组织管理、实验室服务、竞赛培训服务等方面对学科竞赛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以为学科竞赛开展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

(五)完善实验室建设以提供物质载体

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是学校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是实现素质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

学科竞赛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实验室建设和开放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重要支撑条件。因此,上海海关学院应逐步完善实验室建设。

1、根据学科竞赛需要,在实验室建设时优先购买相关软件,以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的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软件(南京世格软件有限公司)、“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的用友U872软件、“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的《商道》企业经营模拟实训软件、金蝶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手工沙盘与“经营之道”及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平台、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的电子商务软件等。

2、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条件开展集训和条件。作为第二课堂教学主要构成部分的学科竞赛,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休息日参加集训和竞赛。如果实验室按照正常教学时间开放,则难以满足科学竞赛的需要。因此,可规定实验室以多种项目形式向学生开放,以为学科竞赛活动等提供优良条件,如学科竞赛项目立项后,指导负责教师须向实验室管理中心提交详细的实验室使用计划,实验室管理中心根据计划指派专人(值班教师或勤工助学学生)负责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与记录等工作;如果有临时调整,指导教师需提前三天向实验室管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

(六)加强经费投入与支持以提供物质保证

学科竞赛除需购买相应赛事所用软件外,还包括经常性费用,主要有参考资料费、参赛报名费、师资培训费、赛事差旅费等诸多费用;要想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仅仅依靠短期集训远远不够,更须依赖于学生平时的积累和日常相关活动的开展,特别是相关学生社团的培育、常规活动(如日常培训、专家讲座、系部竞赛、院级竞赛等)的开展[6],此都需大量经费投入。因此,加强经费投入是学科竞赛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对此,上海海关学院可从两方面入手:

1、设立专项经费,并列入学校(团委)常规预算,用于培育学生学术科技社团,支持学生广泛开展各类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尤其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学科,甚至于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社团,发挥社团在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中独特的组织优势和管理功能,鼓励社团参考各学科竞赛开展针对性培训和校内竞赛,使学生尽早参与学科竞赛,了解和初步掌握学科竞赛的参赛方法、规则和内容等。

2、对于通过报名审核正式参赛的组(队)均作为项目进行申报,由实践教学中心评审后公布立项项目和资助金额,建议将资助金额设置为“基本活动经费+按参赛人数计算的浮动经费+按参赛等级计算的浮动经费”三部分,明确将竞赛辅导费与竞赛成绩挂钩,并与指导团队负责人签订协议书明确竞赛相关事宜。

3、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生学科竞赛(特别是创业竞赛)的培育和开展,与社会各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各种资金和行业专家,形成学科竞赛经费和指导教师来源多元化、项目选择现实化、项目成果商业化,共同促进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七)构建多层次学科竞赛体系

为夯实基础、拓展参与面、提升水平,上海海关学院在探索以制定***策的方法来促进学科竞赛开展的同时,探索多种方式开展学科竞赛,如要求各系部根据专业设置举办系级学科竞赛;对于全学院学校所应具备的知识(数学、计算机、英语等),则由相应系部组织院级学科竞赛;在院级学科竞赛的基础上,选拔学生参加院外学科竞赛,以构建学院资助经费为保障、系院学科竞赛为支撑、全院学生参与为基础、全国性学科竞赛为重点的多层次学科竞赛体系。

此外,还可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赞助并以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学科竞赛的方式,如与合作单位联邦快递、UPS、报关公司、外贸公司等为物流、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学生开展物流技能、报关技能、外贸技能等竞赛项目。

(八)积极寻求系部合作、多方联动

部分学科竞赛,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需要多学科、多专业教师的联合指导,如在上海海关学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学生来自各专业,而指导老师来自基础部(目前该院基础部未招生);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参赛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其他专业,而指导教师仅来自英语系;国际商务谈判竞赛与法律英语竞赛等就需要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分别从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两个角度进行指导、创业创新等综合类竞赛则需要多学科教师的指导。因此,上海海关学院应积极寻求系部合作、多方联动,扩大各学科竞赛的参与面,推动跨学科和专业的联合指导团队的建立,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科竞赛联动机制。

(九)提升产学研合作机制

上海海关学院当前采取的产学研合作形式较传统,主要是共建实习基地、开展产学研教师践习、以横向课题为载体的科研合作、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等,师生受益面较小,时间较为集中(如学生实习集中在第三学年暑假和第八学期期初),合作层次有待深化、难以发挥企业实践优势,导致人才联合培养效果并未凸显,而此现象在上海高校较为普遍,如《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上海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尚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下转第70页)

(上接第105页)

因此,上海海关学院可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探索产学研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合作层次的深度化,如结合创业类学科竞赛,邀请部分对口单位(如报关公司、货代公司等)与学校合作,设立实体公司,以我院学生为主体开展具体业务,以提供滚动的学生实习机会、实践教学场所、教师产学研践习场所、课程实验教学场所等,使学生熟悉企业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财务体系等具体情况,提高学生参与创业竞赛的质量;结合职业技能类学科竞赛,邀请相关企业业务主管或骨干进行对口讲座、集训,提升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质量;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成立项目组并进行立项,让师生带着课题进行产学研践习和实习,以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院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综上,学科竞赛不仅能突出体现教学型大学定位、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入主流”办学思路,更能推动教学改革深化、就业竞争力提升、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和“减时增效”项目推进,此最终都将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上海海关学院应从制度规范、组织机构、信息渠道、激励机制、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与支持、系部合作联动、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构建学科竞赛的长效保障机制,以保证学科竞赛的长效发展,实现以点带面,力争以开展学科竞赛为载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推动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并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氛围,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一化学竞赛篇9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中学体育竞赛;美国

中***分类号:G8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6-0113-03

Characteristics of and inspirations from American middle school sports competitions

WANG Jia-hong1,WEI Lei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u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Abstract: The American middle school completion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t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cientific competition methods, various event settings, an ever increasing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rational competition season arrangements etc. By learning from the American middle school completion system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hool sports competitions in China,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at middle schools in China should value the functions of sports competitions, establish a people oriented sports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conception, and build popularized, routinized competition mode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middle school sports competition;America

美国中学竞赛体系是“小学-中学-大学-职业赛事” 金字塔式竞技体育人才链的重要环节,不仅带动小学体育竞赛的开展,也为大学乃至职业联赛、奥运会等赛事输送优秀人才。我国中学体育工作长期以来以体育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形式进行,缺乏系统全面的体育竞赛,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不足和优秀竞赛后备人才输送不力。因此,美国中学体育竞赛体系对我国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1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的特征

1.1 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美国中学竞技比赛管理体系由全美州立高中协会联盟、州体育协会、学区体育运动协会、区联盟体育协会以及学校体育部或俱乐部构成。全美州立高中协会联盟创建于1920年,是美国中学竞技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大部分州运动协会成立于20世纪初,由各学校代表组成董事会负责本州的相关竞赛事务。学区体育运动协会主要负责本区内的体育竞赛工作,并配合和服从州体育协会的活动组织安排。区联盟是学区下设的就近学校所组成的竞赛组织,区联盟协会主要负责本区内的体育竞赛事务。学校体育部是由校长或教务总监直接领导负责管理和协调各项目运动队的训练教学工作。

1.2 科学的竞赛方法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主要分为联盟赛、地区赛、州际比赛,规模和级别依次递增。联盟赛是多所邻近的学校为开展相互间的体育竞赛而形成,有对抗赛、邀请赛、资格赛、达标赛、冠***赛等多种形式,是最基础的竞赛层次。地区赛是指由区体协组织的区内竞赛联盟竞赛优胜队参加。跨区比赛是地区优胜学校之间的比赛,州锦标赛是由地区选派优胜学校参加的全州最高层次的比赛,两种比赛均由州体协组织举办。另外美国高中体育竞赛等级设置较为合理。为了既能保证比赛参与度及比赛公平性,州体协根据参赛学校的数量和规模,对大部分项目实行分级比赛制度。如橄榄球、篮球、棒球、垒球、足球、越野跑、女排等项目划分为2A、A、B、C、D 等5个级别,冰球、田径、摔跤等项目划分为1、2级两个级别,滑雪、游泳跳水、网球、高尔夫、室内田径等项目不分级别[1]。

1.3 丰富的项目设置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项目设置较为丰富,总体上开设了40多个运动项目。除了传统的橄榄球、篮球、足球、棒球等项目之外,部分州结合自身的地域特征和自然条件还开设其他户外项目,例如越野、骑术、高空滑雪、越野滑雪、冰球等。部分项目开展广泛,备受学生欢迎,2012―2013学年参与人数排在前10位的运动项目主要有橄榄球、户外田径、篮球、足球、棒球、排球、越野、快垒球、网球以及游泳和跳水,参与人数从30多万到100多万不等。

1.4 持续高涨的参与度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参与特征表现为:参与人数众多,2013年达到了700多万人;参与率较高,有关调查显示2008―2009年参与运动竞赛的学生占到总学生人数的55.2%[2];历年呈递增趋势,1971―2013年逐年递增,翻了近两倍;女生参与人数递增较快,男、女生比例在逐步缩小,1971―1972学年男生参与人数约为女生的10倍之多,2011―2012学年男女比例则不到1.4倍。

1.5 合理的赛季安排

美国中学对运动员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例如在解决学训矛盾问题时,为了保障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设置了赛季制度,每个项目竞赛及主要训练课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阶段内进行,当一个项目处在季外状态时,学校一般不得组织该项目的训练活动。同时严格执行文化课程要求,保障文化学习成绩。学生运动员必须按规定每周至少完成20个学时的课程学习(修4门完整学分的毕业所需要的课程,其他学生要求修6门)。如果运动员学生在一学期内或在等同的时间内4门课程没有全部获得通过,则该生无资格继续参加体育训练。学期末的成绩记录是最终的,也不能为了满足最低资格要求将未达到课程要求的记录抹去[3]。另外,在比赛规则方面也充分尊重人的身心成长规律,例如篮球比赛每节8 min,共4节,全场32 min,少于大学及职业篮球联赛的时间。

2 对我国学校体育竞赛发展的启示

2.1 转变社会的体育认知,重视体育竞赛作用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与其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社会文化中的众多因素推动着学校体育竞赛的发展和完善。首先,美国社会盛行的体育文化推动了中学竞赛的开展。体育是美国大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狂热促进了中学体育竞赛的开展,希望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个性和主动精神,提高孩子们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其次,美国的体育精神符合美国社会文化的价值观,无论是常见的篮球、美式橄榄球、棒球等传统项目,还是高空滑雪、越野滑雪、越野跑等,都迎合了美国文化中崇尚对抗、竞争、勇敢、开拓等社会价值观。最后,美国社会中的其他因素对中学体育竞赛具有推动作用,例如1972年美国教育法修正案(禁止因性别原因而导致教育歧视)通过和实施后给美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女孩的运动参与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以往女孩在体育运动中仅仅出现在啦啦队、花样滑冰上的局面,女运动员开始出现在软式棒球、篮球、冰球以及越野、足球等项目中[4]。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对体育竞赛重视不够,学校体育工作偏重于机械枯燥的体育教学,学生不能从体育运动中获得精神上的快乐体验,无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例如篮球练习中投中10个球和比赛中投中一个关键的绝杀球,二者的心理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完善人格、激发参与兴趣等。应转变社会对学校体育竞赛的传统观念,重视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体育竞赛应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校体育竞赛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不断强化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技能。体育竞赛的核心价值是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培养青少年竞争与合作、沟通、心理受挫、情感体验等适应社会的品质[5]。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竞赛组织理念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突出以人为本的组织理念,充分尊从青少年身心生长规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竞赛培养的不仅仅是高水平的运动员,更重要的是培养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综合素质人才。美国学校体育竞赛通过与家长、队友、对手、教练以及行***官员的交往,被认为是提高青少年社会适应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在美国被视为是向青少年提供一种外界环境,这一环境有利于改善青少年对待事物的态度,提高对比赛、运动道德、纪律及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通过对青少年提供象征着稳定、秩序、传统习惯、凝聚力、公共兴趣的体育运动,可满足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6]。我国体育系统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体育竞赛成绩,对文化学习重视不足,急功近利、过早专业化使很多优秀苗子因伤病而过早被淘汰。而教育系统则过于强调文化学习,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他们对体育竞赛重视不足。二者都未能形成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体育竞赛组织理念是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急需解决的问题。

2.3 建立日常化、大众化的竞赛开展模式

学校体育竞赛一直是西方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早在 19世纪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就把竞技运动引入学校体育,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力***通过竞技运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精神[7]。美国青少年体育竞赛始于19世纪后半叶,欧洲和北美的人们为了让孩子适应快速膨胀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学校、运动场所、教会团体开始组织孩子们参加体育竞赛活动,特别是对于来自工薪阶层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希望能通过参加体育竞赛,特别是团队运动,使孩子们能进入中产阶级或上层社会[8]。20世纪初,为实现体育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伍德、威廉姆斯等美国“新体育”学者在学校体育体制中大力推广现代竞技运动,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学校体育竞赛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男孩为主的青少年体育竞赛得到迅猛发展。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教育法修正案通过使得女孩的体育竞赛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职业体育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发展。因此,长久的历史传统是美国中学体育竞赛日常化、大众化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竞赛参与人数少、竞赛数量少、竞技化特征突出,竞赛集中在少数体育特长生、尖子生群体中,项目少,缺乏日常化、大众化的模式。

我国应健全当前的中学体育竞赛方法,逐步建立统一的分级、分层比赛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度,做到公平公正、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做好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化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各地市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条件和环境开展有地方特色的体育竞赛项目,满足学生们的运动兴趣,进一步丰富学生们体育文化生活。同时为了满足大众化的参与需求,根据学生性别、年龄、身高以及自身身体条件和体育技能基础,应组织开展难度适中、趣味性强、有吸引力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让学生从中既能得到身体锻炼,又能满足心理上的愉悦。锻炼结合比赛,避免了枯燥,反过来又促进了锻炼,丰富了课外文娱生活,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更持久和更有效[9]。在此基础上应该在班级之间、院系之间,根据各项目特点、性别特点、技能差异等,分别组织各种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的广泛体育竞赛活动,将体育竞赛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中,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运动竞赛的快乐和意义,并逐步形成主动参与动机和意识。同时改善机械化的体育技能教学模式,建立以竞赛为主、体育教学为辅的学生体育参与模式,让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愉悦身心,进而形成学校体育竞赛的日常化、大众化的景象。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完善,才形成了今天的竞赛体系。其存在有赖于广泛的社会基础,大众对体育竞赛教育功能的深刻认知,并积极进行实践。我国不宜盲目照搬,而应合理借鉴,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中学体育竞赛文化体系。如何逐步建立有特色的我国中学体育竞赛体系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潘前. 美国纽约州中学竞技体育发展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0(1):153-156.

[2] High School Sports Participation Increases for 20th Consecutive Year for immediate release [EB/OL].http:///content.aspx?id=3505,2010-06-21.

[3] 曹杰. 美国中小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1):6-9.

[4] Ronald B. Woods. Social Issues in Sport[M].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7:97-98.

[5] 程序,柳鸣毅.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现状与焦点问题[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5):66-69.

[6] 门丽,吴加利. 美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给我国学校体育带来的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41-42.

[7] 王结春. 西方运动教育理念的运动竞赛文化意蕴[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5):502-505.

高一化学竞赛篇10

【关键词】高职 技能竞赛 组织管理 策略

【中***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26-02

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赛项达36项,内容覆盖制造、汽车、电子、信息、食品和化工等18个大类。随着全国各级各类学生技能竞赛举办的规模扩大,各高校开始重视建立和完善高职学生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制度,这对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技能竞赛的作用和意义

举办和参加高职学生技能竞赛,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全国高职学生技能竞赛的赛项和赛题设置,更加注重融入专业学科前沿知识、行业先进技术、企业职业元素等内容,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职业态度和创新意识。因此,学生技能竞赛可促使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等,充分结合产业发展引入企业真实案例,采用和实施“项目”、“一体化”、“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

(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技能竞赛的开展,可促使高职院校完善技能竞赛相关体系和制度,激发竞赛组织指导教师团队积极性并开设相关课程和训练项目,让学生通过赛前培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在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各方面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开展学生技能竞赛,必须配备与之对应的高性能、高规格的实训设备和软件。因此,在充分调研专业发展需求和竞赛设备要求的基础上,学校需要结合行业先进技术和企业实际生产要求,补充和完善实训条件,不断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推动教师参与学生技能竞赛的指导工作,有助于教师根据竞赛赛题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行业前沿动态,并且不断学习和丰富相关技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比赛训练,在提升学生竞赛能力的同时也使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得以提高。

(五)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合企业的需要。学生技能竞赛能够展示学校办学的质量,展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展示学生专业和职业能力的水平,因此,人才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企业。作为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技能竞赛更应该深入企业,与企业充分开展合作,利用企业专家、企业设备、企业环境,共同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条件建设等工作,校企双方共同打造高水平的技能竞赛指导教师团队,提高学生的训练质量并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高职学生技能竞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学生技能竞赛规模不断扩大,竞赛项目逐年增多,举办的比赛包括部级、省级、市级和院系等各个级别,主办或承办方包含***府、院校和行业协会等各级组织,同时各类技能竞赛的制度得以初步确立,竞赛内容丰富多彩,社会影响逐步加深,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技能竞赛的深入开展,技能竞赛在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

第一,竞赛配套制度不完善。以落户天津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为例,虽然从2008年至2013年,***逐步完善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和《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章制度汇编》等制度,但是对赛项的选定方法、报名的选拔机制、专家和裁判的选聘标准等方面还需要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二,竞赛参赛方过于功利化。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途径之一,部分参赛院校过于看重竞赛成绩,把成绩当做办学的特色和招生的亮点,为了竞赛而竞赛,脱离了正常教学而去追求竞赛的成绩,在竞赛中投入大量资金、设备和各种资源,这种应试化的竞赛组织方式对学生的培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三,竞赛组织赞助方商业化。某些赞助方把技能竞赛单纯看成一种商机,由于竞赛主办方对大赛的经费投入有限,因此承办方必须去拉赞助,由赞助方提供参赛设备。赞助方往往指定要求各院校自行购买设备,部分比赛项目更是根据赞助方提供的规定设备设置赛项题目,脱离了参赛院校的专业发展方向,违背了竞赛设立的初衷。

第四,竞赛项目设置不合理。竞赛项目应反映行业先进技术,但是过于追求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往往脱离了实际的教学和生产过程,很多情况下设置了一个新的赛项,绝大多数参赛院校根本没有用过该技术也没有见过该设备,造成竞赛和实际教学的脱节,参赛院校被迫进行应试化竞赛。

第五,竞赛赛项设置不稳定且题目公布时间过迟。部分赛项每年都在变化,往往今年有但第二年又不开设了,造成今年购买的设备明年就不能使用了,资金的反复投入和设备资源的浪费非常严重。另外,虽然了赛项名称,但是很多赛项的具体竞赛规程很迟,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为例,通常每年3月底才公布技术文件,5月份就要参加省区级选拔赛,然后6月份参加全国比赛,按照专家的说法,该赛项的机器人如让本科的学生制作都需半年才能完成,何况高职的学生短短两个月很难完成,除非提前透题或者由多位教师和学生一起昼夜不停地做才可能完成。

第六,竞赛标准和监督环节不完善。某些赛项存在竞赛标准不明确或者不透明,并且存在竞赛的主办方或者承办方组队直接参赛,造成竞赛过程中的监督存在严重漏洞,如赛题提前透露、裁判选聘不公开、设备选用不公正等问题,这些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学生技能竞赛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高职学生技能竞赛组织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高职学生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参赛院校应在当前的条件下建立学院自身的竞赛管理制度,推动专业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技能竞赛组织水平的提高。

(一)建立完善的学生技能竞赛组织管理制度。技能竞赛的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组织机构,组建校内“双师型”教师和校外兼职专家相结合的竞赛指导教师团队,落实竞赛经费来源及保障机制,完善激励***策和奖励制度。同时,完善学生技能竞赛的赛前、赛中、赛后各项工作的实施流程和责任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学生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把赛项成果应用到教学改革中,有效推进技能竞赛项目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结,竞赛涉及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技能都应该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有所涵盖,充分结合行业、企业先进技术和项目,完善课程实践项目,并研究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同时,不断完善实训条件,建设和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开展实践教学和技能竞赛项目的需要。

(三)建立完善的学生技能竞赛参赛项目遴选机制。由于当前各级各类学生技能竞赛项目繁多,专业涉及的赛项多达十余项,因此作为参赛院校,应根据学校所处地域特点和专业特色,有选择地参加适合专业自身发展的赛项。完善专业参赛项目遴选机制,根据专业定位目标、发展规划、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等指标,设置权重进行评比,最终确定参赛赛项。

(四)建立完善的学生技能训练体系和学生参赛选拔机制。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技能竞赛的训练必须日常化,千万不能搞突击式训练。为此,应完善学生技能竞赛常规化训练机制,充分构建正式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内实训项目和课外训练项目相结合、分项训练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相结合的学生技能训练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技术协会的作用,通过系部层面和学院层面的竞赛选拔,最后选出最优秀的一批学生作为参赛候选人。***1所示为学生参赛选拔机制体系***。

***1 学生参赛选拔机制体系***

(五)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和“师带徒”传承机制。能够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参赛队伍,背后必有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因此应完善委外培训、技能攻关、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教师培养机制,切实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完善“师带徒”传承机制,不仅仅是老师带学生的“师带徒”,还应包含“老资格”教师带“中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师带徒”机制,避免每一届参赛团队的重复培养,提高优秀学生参赛队伍的培养效率。

总之,应以组织参加学生技能竞赛为契机,充分建立和完善高职学生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制度,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和师资培养机制,建立学生技能训练体系和选拔机制。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能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勇,王谦.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运行机制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2)

[2]刘广武.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

[3]雷文彬.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

[4]万玉文.对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的思考[J].广西轻工业,2011(7)

【基金项目】2013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3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一化学竞赛10篇

学习

后会无期台词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后会无期台词10篇,内容包括后会无期江河台词,后会无期最后一段台词。早期的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拍摄和放映无声影片的运转速率为每秒16格画幅。无声电影时

学习

美丽的大公鸡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的大公鸡10篇,内容包括儿歌美丽的大公鸡,爱美丽的大公鸡。这只公鸡真特别!这时妈妈叫我回家,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园。

学习

关于抗战的手抄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抗战的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关于疫情抗战的手抄报,小学生抗战手抄报简单。武汉***情防控手抄报内容为***情加油手抄报***片素材抗击新型肺炎***情手抄报2020中国武汉***情加油手抄报抗击***情儿童手抄报***片大全***情爆

学习

新的开始作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新的开始作文10篇,内容包括新的开始作文范文5篇,新学期新的开始作文。回到家写作业时,看见放在桌上的小学毕业照,不时地想起一些好朋友,也想起了以前许多的快乐之事。说心里话,其实离开以前的同学,我很难过,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

学习

花言巧语哄女孩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花言巧语哄女孩10篇,内容包括花言巧语哄女孩语句大典,小伙子花言巧语哄女孩。我跪在地上对妈妈说:子曰:您比仙女还漂亮,真是美!嘿嘿,妈妈被我的花言巧语给哄骗了,放了我。可是,我快要回到房间时,妈妈竟迷途知返,把我得了起来说:孩子,你

学习

奇妙的物理现象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奇妙的物理现象10篇,内容包括物理现象大全100个,有趣的物理现象。1.朝霞和晚霞。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或折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着。如果有

学习

急诊科年终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急诊科年终总结,内容包括急诊科个人总结简洁,急诊科护士年终总结个人。期:___________2020年医院急诊科年终个人总结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

学习

有人卖骏马者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有人卖骏马者10篇,内容包括人有卖骏马者这篇古文说明了什么,人有卖骏马者全文及译文。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

学习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内容包括化学与生活论文1000字,生活与化学论文范文大全。自生态人类学诞生之日起,国内外的学者都对它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理论阐释。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

学习

口技教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口技教学10篇,内容包括口技教学适合儿童,口技教学的基本功。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二)能力目标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

学习

英文作文大全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作文大全10篇,内容包括春节英文作文简短,中考英文作文模板。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前提,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础。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及其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近年来,文

学习

黄河颂阅读答案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黄河颂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黄河颂节选阅读答案,黄河颂阅读答案大全。师:请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语段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春天那特有的美。此时此刻,如果你置身在这美景中,会怎样做呢?这个片断的教学设计看似简单,但要让学

学习

妈妈的祭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妈妈的祭日10篇,内容包括妈妈十周年祭日,妈妈的十年忌日。2012年1月14日凌晨七点四十四分,是我妈妈去世一周年的祭日,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妈妈的匆匆离去,我伤心欲绝,失去了精神支柱的我每天以泪洗面,多少次梦中

学习

部门工作经验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部门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包括部门工作总结最新范文大全,部门工作经验总结简短精辟。二、主要内容(一)各乡镇各部门组织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情况。(二)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落实情况。(三)《宪法》等国家基本法

学习

安全知识竞赛答案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知识竞赛答案10篇,内容包括中小学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答案。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

学习

诗歌知识竞赛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诗歌知识竞赛10篇,内容包括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第十届江苏省诗歌竞赛。第三轮开始了,第三轮是必答题。到我们了,我们组的分数已经很落后了,于是我选了二十分题,此时,我的心跳个不停,当老师问我诗仙是谁时,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喜悦

学习

竞赛答案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竞赛答案10篇,内容包括竞赛题及答案大全,竞赛题目大全及答案。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参考答案:B2、1921年(),***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A、6月20日B、7月1日C

学习

高一化学第一章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化学第一章10篇,内容包括高一化学第一章归纳,高一化学第十一章。如今的时代,要多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之培养,先培养学生那种扎实的基础知识及最基本的操作水平,同时学生还要具备比较多的科技知识和良好

学习

大学生英语竞赛试题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英语竞赛试题10篇,内容包括初中英语竞赛试题,2014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试题。1.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滞后性中职英语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承担着“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

学习

礼仪知识竞赛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礼仪知识竞赛10篇,内容包括礼仪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40道题,服务礼仪竞赛活动方案。希望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带头学文明知识,树文明新风,塑造******机关、事业单位、窗口行业的良好形象,在全县掀起新一轮文明礼仪学

学习

物理竞赛试题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物理竞赛试题10篇,内容包括物理竞赛试卷含答案,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商榷意见】意见一:原“解法一”对试题物理情景的理解是准确的,***2也能正确反应试题物理情景,但采用余弦定理计算的过程太繁琐,计算量太大,建议采用如下方法较

学习

高中物理竞赛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物理竞赛10篇,内容包括高中物理竞赛真题100例,高中物理竞赛笔记。一、注重知识的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创新能力高中物理竞赛中所用到的部分知识已超出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有些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拓展(从定性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