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祭日篇1
去年的今天,妈妈因病,去世了……
在医院陪伴了妈妈一个多月后,老人家还是走了,很不舍得走了……带着对孩子的期盼,惦记,走了……
2012年1月14日凌晨七点四十四分,是我妈妈去世一周年的祭日,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妈妈的匆匆离去,我伤心欲绝,失去了精神支柱的我每天以泪洗面,多少次梦中母女相见,多少次在梦中哭醒,多少次在梦中妈妈给我嘱托,嘱咐我要照顾好残疾的小弟,照料好他的衣食住行,让他健健康康的生活,好好让他成个家。这一切的一切,妈妈在临终前都没来得及诉说。
所以妈妈走后最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聋哑弟弟,因此一次次托梦于我。按照妈妈的吩咐,我尽全力照顾好小弟。向来工作疯狂的我经常抽时间陪小弟聊聊天,诉说诉说衷肠,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生活的快乐。一年来,我没有辜负妈妈的重托,小弟心情快乐,注重养生,身体健康,工作顺意,只是还是没有成家,没有合适的女孩子。不过,一切都会好的。
每当我和哥哥、妹妹、弟弟去祭拜妈妈的时候,我都要汇报小弟的情况,好让妈妈在九泉之下不掂念小弟和我们,让我的好妈妈好好的安息。
亲爱的妈妈呀,一晃您走了一年了,而在我的感觉里您就象是出了趟远门,每时每刻都觉得您还活着,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都在我脑海中浮现,每时每刻都能看到您佝偻的身影……
亲爱的妈妈呀,您这一生都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勤劳,如果没有您的能干就不会有我们这一家的好日子。您是那么的要强,可是您却看不到我们将来强起来的样子。妈妈您的一点一滴都在我的脑海里重现,每次回家,尤其过年,我多希望能陪你聊聊天,和你说说话……
亲爱的妈妈呀,您爱生活,是一个善良能干的好妈妈,在父亲去世的15年中,是您维持了家,勤俭节约苦大我们六姊妹,这是妈妈您用爱的信念支撑过来的。而善良能干的妈妈您在挚爱里活了66年,善良和爱已成了您一生的真实写照……
明天我们将怀着深深的眷念,到您的面前,向您跪拜,向您鞠躬,儿孙们撕心裂肺的哭喊您能听得到吗?
亲爱的妈妈呀,您知道吗?我不敢想象明天去祭拜您的情形,我害怕我们去祭拜您的时候,又跟您走的那天一样,天阴冷阴冷的,冷到彻骨。我们的心如刀绞般疼痛……妈妈,我想您,真的好想您啊!
我不想过明天……因为平时想您,想的会默默的、偷偷的哭。可是,到了您的面前,看着您的冢,我会更止不住泪水,然而又不想让小弟看到,真的不想!
妈妈的祭日篇2
[关键词]福建沿海;海神;渔民;妈祖;渔船
福建省濒临东海,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众多,渔业资源丰富,沿海渔民在数千年的渔业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与其他沿海地区相类似又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海神信仰体系及与此相关的民俗。
一、福建沿海渔民的祭神仪式
由于渔民对海神的崇敬十分虔诚,出海前后以及在海上作业期间都要举行相应的祭拜仪式,现择要述之。
渔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每个地区的渔民非常重视对第一个渔汛期的首航日的确定。福建沿海渔民在春节过后,第一次出海前要到妈祖庙进香占卜,“求问时机良辰,由神意定夺出海佳期。”除春汛外,夏、秋、冬汛也要举行祭典活动,“祭礼仪式与第一次基本相同。”择定了出海日期,渔船要出发前,“渔家要备三牲,带香烛、金箔、鞭炮等到海滩上设位祭神,由船主点香跪拜,祷告神灵恩泽广被,顺风顺水,满载而归。接着焚烧纸钱,鸣炮喧天……渔船缓缓驶向大海。”(1)不过,此俗各地有所不同。位于泉州惠安县崇武半岛的最东端的大村三面环海,当地村民世代均靠耕海为业,除了近海渔场外,更可泛海至舟山、台湾浅滩以及南海等渔场。当地渔民信奉妈祖,出海前除了要带着三牲酒礼到天妃宫“卜杯”确定出海日期外,在大规模出海前还要举行“消度”仪式。人们抬轿将妈祖从天妃宫中请到船上,在甲板上设香案,上供菜碗酒水,焚香烧箔。(2)
沿海渔民除了到妈祖庙进香外,还会寻求地方上保护神的庇佑。泉州石狮市祥芝镇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渔业重镇,当地渔民们主要祭拜斗美宫供奉的“池、朱、李”三王爷。每年的8月1日,当地镇***府都会组织在祥芝斗美宫前举行开渔仪式。过去渔民出海捕鱼前都要备上供品到宫里上香“卜杯”,得到王爷应允后方可以获得祥芝斗美宫三王府正印符一张。这张正印符将被请到渔船上,和妈祖像一起供奉在船上的佛龛中,这样海船就能从泉州出发北上舟山,东至澎湖、台湾沿海,通行无阻。在闽南沿海冠以各种姓氏的王爷被渔民认为是上天派来“代天巡狩”的,所以王爷也被当地百姓视为航海保护神。类似的区域性海神还有很多,比如福建漳州沿海渔家、船户信仰水仙尊王,东山岛的渔民普遍祭祀关帝,福州地区渔民信奉拿公、陈文龙,还有其他海神如玄天上帝、南海神、海龙王等。
出海前的各项准备就绪后,渔船扬帆出港,但是对海神的供奉没有停止。本人在祥芝调查的时候,在圣母宫内发现一张通告,其上写着:“出海船主:船中龛仔三牲一付,米一斤,海土地三牲一付,帆边龙王土地三牲一付,点三支香向出,放网之前龛仔面前一斤米要献,献伏,求平安,求渔产丰收。”通告中所提到的“龛仔”就是置于渔船上的佛龛。渔船在海上航行主要的祭祀活动就是在佛龛前进行的。那么,渔船神龛中供奉的是哪些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渔民出海前主要供奉的海神,在船上一样供奉。妈祖是福建沿海渔民普遍信奉的海神,所以渔船上普遍供奉妈祖。泉州惠安大村的渔船在驾驶室或中舱设有妈祖神龛,船只离港前通常还从妈祖宫请出一些神物,比如塑料花,妈祖小神像等(回航后买新的还愿),船员随身带着包有妈祖宫香灰的护身符。(3)有的船只比较小,佛龛较小,就供奉一只香炉,边上置一写着“天上圣母”的红布条。福建沿海渔船不仅供妈祖,也有供龙王、王爷、关公、拿公或者是该村的护境神。石狮祥芝村的渔船就同时供奉池王爷。船上的佛龛里,妈祖像摆放在右边,王爷像摆放在左边,前面放着香炉。漳州沿海和岛屿建有众多的关帝庙,尤其以东山岛铜陵关帝庙香火最旺。东山百姓,家家户户都在厅堂正中供奉关帝君神像,渔民也在渔船供奉关帝。漳州海澄县卓岐村面临厦门湾南岸,当地村民供奉五显大帝。他们出海时,都把五显大帝敬祀于船上,祈求家乡神灵的保佑。(4)
渔船海上作业时间或长或短,有的甚至达半年之久,期间若逢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的日子或所信仰神灵的诞辰、成道日等,渔民就要在渔船上“做牙”祭神。渔民出海时香烛、纸钱等都是必备的。海上航行,遇到风浪,渔民跪求神灵显圣,并将备用的金银纸抛撒到海上,祈求保佑。虽然渔民在出海前举行各种祭海仪式,航行期间又时时祭拜海神,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捕鱼作业过程中难免会有不顺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船老大就会写信回去,家属们就要置办供品到庙宇里供奉、祭拜,称为“做船敬”。(5)渔船归来后需要举行酬神仪式。各船备好酒礼到宫庙里祭拜,感谢神灵庇佑。
对于海边的渔民来说一年中从年头到年尾敬神祈神是很频繁的,除了出海前的祭祀仪式外,最隆重的当数神灵的诞辰日。以妈祖为例。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为妈祖诞辰日,湄洲岛上的妈祖庙是各地妈祖的祖庙,这一天许多地方的渔民、船员都要来进香、谒祖,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和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各地渔民涌进大大小小的妈祖庙,烧香焚纸,祈祷平安。各地举办的“妈祖出巡”活动往往是一年当中规模最大的一项祭祀活动,几乎整个社区或村落的所有人群都会参与。以泉州渔村为例。农历正月廿九是埔一年一度的妈祖绕境巡安活动日。300多年前,埔人的先辈赴莆田湄洲妈祖祠“割香”,而那以后,“巡香”活动便延续至今。这一天人们一大早就来到“埔顺济宫”,大家身着节日盛装,埔女更是梳“头”,戴上了漂亮的簪花围。伴随着喧天的鞭炮和锣鼓声,坐在金銮里的妈祖像,被人们请出顺济宫,开始绕境巡香。彩旗队、锣鼓队在前,“有福者”手持两米长的“头香”紧随其后,妈祖坐的金銮则由村里的年轻人前后簇拥抬着,摇摇晃晃一路前行。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们挑着一担担的海鲜、水果、鲜花,打着腰鼓、手持圣香,走在浩浩荡荡的踩街队伍中,场面热闹非凡。在巡香路线经过的道路上,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摆着供有五果、鲜花和香炉的供桌,当妈祖金銮来时就燃放鞭炮以迎接妈祖驾到。渔民们通过举行隆重的“妈祖出巡”踩街活动祈求妈祖庇护下一年“讨海”平安顺利。
漳州东山岛渔民以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帝诞辰日,全岛人民举行盛大的谒庙祭祀活动。祭祀关帝的活动及其方式大致有:祭拜关帝、迎神出游、庙会和演戏祝寿等等。农历十月初十为水仙尊王生日,船民会聚在较宽阔的渡口处举行庆典。是日将几条新船,以绳索串成一排,搭成一座神台,神台上摆满献祭的供品,所有渔船上的神像都抬到神台上会聚,水仙王居于首位。(6)
不同神灵的神诞日安排在不同时间,一般不会出现冲突,大型祭祀活动两三年举办一次,民俗活动各有特点,在此不一一赘述。
一、福建沿海渔民海神信仰、民俗活动与渔业生产密切相关
福建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海神信仰与祭祀活动具有区域性、功利性和诸神合祀等特征。
1、福建沿海渔民除了共同信奉的全国性、超地域的妈祖外,又各自敬奉不同的地方性航海保护神,区域性很明显
福建沿海海神信仰的区域性表现在大到方言区小到各村落所崇拜的地方神灵存在明显差异,可以称之为区域性海神。这些区域性海神拥有一定的信仰范围,超出这一地区其神性便被别的区域性海神替代,难以获得别的区域人们的认可。
厦港渔区,习惯上也叫厦门港,地处本岛东南海隅,正好是鹭江与大海交汇处,早期港口建有金王爷宫,被尊称为海口宫。渔民出海前必须先向“金王爷”抽签获准,得到一张盖有大印的神符方能扬帆举棹。(7)石狮市祥芝镇祥渔村百姓相信斗美宫内供奉的池王爷威灵显赫,当地渔民视其为航海保护神。宫内统一印有《祈求平安疏文》,上面所列神明打头的即为“池、朱、李三王府”,位列在天上圣母娘娘之前。据宫内人员介绍当地的开渔仪式都会在祥芝斗美宫前举行,渔民出海前也要到宫内进香求神符,带到船上置于佛龛中。类似这种以妈祖为主神同时又信奉所在地区“区域性海神”的现象在福建江口、港口等地比比皆是。比如闽江流域奉祀“晏公”、“水部尚书陈文龙”、泉州石狮永宁奉祀“五显大帝”、同安奉祀“苏碧云”等。
2、福建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具有极大的功利性
海上作业过程中渔民面对的是一个危险而又难以预测的环境,面对大海狂风巨浪的肆虐渔民没有任何还击之力,所以对渔民来说出海平安,顺风顺水是最重要的。渔民们“以海为田”,出海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平安而归、网网千斤。要达到平安丰产既有赖于长期海上作业积累的经验,同时又不乏有运气的成分在内,因此渔民们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渔民们认为出海前的祭海仪式进行得顺利往往预示着当年渔业生产能获得大丰收,所以大家对祭海仪式极为重视。出海前必定要到庙里烧香祭拜。祥芝斗美宫中摆放的供品篮里都要附有宫内统一印制的《祈求平安疏文》。疏文红纸黑字,疏文的抬头空白部分还要写上每艘出海船船主名字以及船只的类型、编号。上书船主并水手名字、出海时间,祈祷众神明庇佑出海船只:“出海平安,顺风顺水,一见大吉,满载荣归,过水平安,出洋顺意。”妇女们虽然不能参与海上作业,但却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渔民家中都设有神龛,男人出海,家里的妇女们早晚烧香拜佛,祈盼家人平安归来。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以及神诞日等特别的日子里,妇女们还要带上各种丰厚的祭品前往地方上各大宫庙祭拜。对海神的敬奉不仅在陆地上进行,渔民还通过在渔船上设置神龛延续海上祭祀活动。渔民们下网捕鱼作业前祭海神,祈求海神为他们送来更多的鱼;遇到狂风大浪时,渔民们即在船上的神龛前祭拜,焚香化纸钱,以祈求神明显灵保佑平安。
3、福建沿海渔民海神祭祀中的诸神合祀特征
福建沿海渔民海神祭祀分陆地和海上祭祀两种。陆地祭祀主要在各大小庙宇中进行。考察沿海民间宫庙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庙宇中除了主神之外往往还有众多的配祀神。妈祖庙里供奉的除了主神妈祖外,一般还会配祀有观音、注生娘娘、福德正神、文昌帝君等。如泉州天后宫内配祀有二十四司神祗:北斗星君,水德星君,四海龙王,临水夫人、七娘夫人等。沿海宫庙内诸神合祀现象学者多有论及,但是海上祭祀,渔船佛龛中诸神合祀现象似乎研究的不多。福建渔船神龛中供奉的海神一般以妈祖为主神,同时还配祀有王爷、龙王、晏公、陈文龙、水仙尊王以及各种护境神等。本人在祥芝渔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当地渔船上都挂着一面红色的佛旗。佛旗上书诸多神灵,首位是玉皇大帝,接下来依次是:天上圣母娘娘、北关玄天上帝、通淮关圣夫子、慈济宫佛祖、斗美宫三王府、桥美五王府、碧云三王府、紫南三王府、集美三王府、中馆三王府、拱熬四王府、清紫文武尊王、威震圣王宫、水仙王宫、镇海六姓府、后头文武尊王、西关许王府、东城城隍公、南山福德正神、各馆诸位将官。其他地区的渔船是否也挂这样的佛旗,因为没有调查,不得而知,学者们似乎也极少关注这一现象,所以祥芝渔港的佛旗是否具有典型性,目前还不好下结论。但是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石狮祥芝镇及周边地区的渔船上皆挂有这样的佛旗(船主信基督教的除外)。佛旗上所列的既有全国性跨地域的海神,也有村落、角落性的神明,俨然是一支庞大的海神队伍。究原因还是受功利性的支配,在渔民的观念中,人间世事纷繁复杂,仅有一两个神灵恐怕难以应对,百姓多供奉一个神灵就能多得一分保障,供奉的神灵越多,得到的保护就越稳妥。出海船只若得到如此众多海神的庇护,定能像佛旗上所书的那样“顺风得利”!
3、研究福建沿海渔民海神信仰及其民俗的现实意义
福建沿海渔民海神信仰最本质的特征充分反映在渔业生产方面。出海前的祭海仪式,渔船上设置的佛龛,悬挂的佛旗,渔船归来的酬神仪式、一年四时八节的祭神以及隆重丰富的海神诞辰民俗活动无不是围绕着渔业生产平安、丰产的目的展开。面对凶险无常、变幻莫测的海洋,我们的先辈正是藉由种种的民俗活动消除对大海的恐惧,增加信心与勇气,竭尽全力团结协作,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种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拼博、积极进取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渔民海神信仰中“多行善事”,和睦相处,对海洋的感恩等的主流思想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但封建迷信的部分我们应当坚决摒弃,即使是作为民俗演示的一部分内容,也要加以指引以免浊化文化市场。
现在渔业生产方式有了很大进步,渔船吨位高,抗风浪能力增强,海上气象预报准确,通讯信息敏捷,用现代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渔民都采用机械化劳作,生产安全比以前大有保障,因此部分陋习陋规和迷信部分逐渐被摒弃。本人在祥芝渔村调查的时候,村民们也有表示现代化捕鱼技术越来越多运用,在祭拜海神方面有了不少改革,程序简便了许多。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增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神信仰民俗活动、庙会文化、渔家生活民俗等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正日益被大家认可和重视。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海神信仰民俗资源,以海洋民俗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将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明清时期源源不断移民台湾的福建人带去了本地的信仰与习俗,台湾沿海的渔民和福建沿海渔民有着相类似的海洋信仰和民俗活动,台湾渔民也和大陆一样信奉妈祖、观音、关帝、王爷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信众揭起赴莆田湄洲岛妈祖庙、漳州东山岛关帝庙等大陆祖庙朝圣的热潮,至今不衰。大陆祖庙的妈祖神像和关帝神像等也曾直航赴台巡游,所到之处台湾信徒争相膜拜,万人空巷。闽台海神信仰一脉同根、一本同源,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从文化认同方面对地区的稳定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海神信仰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加深两岸人民血肉联系,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国平主.福建省志・民俗志[M].方志出版社,1997年,第27页
[2]、[3]陈国强、石奕龙.崇武大村调查[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232、233页。
妈妈的祭日篇3
关键词: 妈祖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2-0068-05
2006年,莆田市“湄州妈祖祭典”被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一度掀起了妈祖文化的研究热和申遗热。随后,天津皇会妈祖祭典、浙江洞头妈祖祭典分别被列为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第三批名录之推荐项目。2009年,妈祖信仰及习俗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随即成为信徒讨论的中心话题和学界研究的焦点。要真正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审视妈祖文化,又要从妈祖文化当中发掘出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具体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包括5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解释得很精确,但要真正理解其内涵,那就必须准确把握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或者说物质文化遗产是表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质,二者不能割裂。因此,研究妈祖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当然离不开对其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再现。只有熟悉妈祖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形式,才能够认识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深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
妈祖信仰是一种自发形成于民间,历经上千年历史的活态文化。妈祖信仰不仅仅是一种民间信仰,在历经沧桑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文化综合体。历代的妈祖信仰场所积聚了丰厚的有形文化,构成中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同时,作为民间信仰,虽然各地大致具有相同的信仰模式,但不同的地域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信众,并形成各种特色的民俗。而妈祖文化正是围绕妈祖信仰而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换言之,妈祖文化不仅包含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包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前者如庙宇、碑刻、塑像、牌匾等,后者如民间传说和故事、传统技艺、民间习俗等。
本文拟从与妈祖文化相关的口头传说、表演艺术、传统风俗、民间工艺四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妈祖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
一、妈祖文化之口头传说
妈祖文化起初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民间的口头传承。在得到中央封建***府的褒封后,才更加受到地方文人的重视,也因此出现记载妈祖故事和传说的历史资料。一千多年来,妈祖信仰通过人们赋予她的各式各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不断向海内外传播。这些故事和传说使得妈祖具有诸多传奇的色彩。
据《敕封天后志》与《天妃显圣录》等文献记载,妈祖,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传说她是其母吞食观音菩萨所赐药丸所生,出世时祥光异香四溢,满月都未哭一声,故取名“默”。其生性聪明,周岁时见到神像就叉手欲拜;五岁能诵《观音经》;十三岁即得到玄通老道士的赏识,教她玄微秘法;十五岁可渡海救助遇难船舶;十六岁“窥井得符”,灵通变化,“梦救父兄”。她研习医术,为人治病,解人危厄,且熟悉水性,常乘席渡海,驾云游岛屿,人们称她为“通贤灵女”。林默死后,人们感念她扶危助困、扬善去恶、济世救人的无私精神和知书达理、聪明贤慧、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高贵品德,为其建庙设像供奉,将其尊称为“妈祖”。
史籍记载而流传至今的关于妈祖信仰的各式传说非常多,下面在清朝丘人龙《天妃诞降本传》中择两例:
1.化草救商,“屿之西,有山曰门夹。当港口出入之冲,岩礁错杂。有商舟渡此遭风,舟冲礁涉水,舟人哀号求救。妃曰:‘岩礁商舟将溺,可急拯。’众见风高浪险,不敢前往。妃乃掷草数根,化成大彬,排驾至前,舟因大木相附,得不沉。少顷,风渐平,浪渐息,舟中人相庆,皆以为天助。”
2.祷雨济民,“妃年21岁时,莆大旱,山焦川涸。农民告困,县尹诣妃求祷,妃往祈焉。末几,阴霾四起,甘澍飘洒,平地水深三尺,通郡父老感曰:‘非神姑莫解此厄’。”
此外,还有“挂席泛槎”、“灵符回生”、“莱甲天成”、“降伏二神”、“龙王来朝”、“收伏晏公”、“伏高里鬼”等。[2]这些美丽的传说是乐善好施、拯危救困、惩恶扬善等妈祖精神的寄托,而妈祖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体现。这种传统道德正是通过民间信仰、民俗活动和民间传说代代相传。
这些传说起源于民间,传播方式主要是口头传承。之所以能够传诵至今,除了口头传承自身的功能,主要得益于历代的文人志士的记载。然而在民间,仍然有很多关于妈祖信仰的口头传说和故事流传。这些传说和故事经过一代代口耳相传,不断地被加工——一些记忆被遗忘,新的历史记忆被添加,使妈祖信仰圈内各地形成了各自赋予地方文化特点的妈祖故事和传说。
口头传说统一直是整个非物质文化的主要环节。在联合国的各种文件中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oral,non-material,intangible”,即中文的“口头/口述的,非物质的,无形的”。可见它们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同时又各有侧重。非物质文化不一定是彻底的口头传说,但是其在传承和使用中又离不开口头表述。当前,口头传承的文化受到现代化浪潮的极大冲击,越来越多的民间传说和故事逐渐缺失,妈祖文化亦然。因此,加强对流传于各地民间的妈祖故事和传说的收集和记录,已经刻不容缓。
二、妈祖文化之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表演艺术以语言和人体为媒介,在讲述和动作中演示高度艺术化的形式,表述事件和事实,传达思想和观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个人命运,展示人类情感。表演艺术中最为典型的是舞蹈和戏剧,二者在民间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舞蹈主要是在祭祀当日的各种仪式中表演,如在妈祖祭祀大典中有众多的民俗表演,如女子车鼓队、十音八乐、踩高跷、九鲤舞、伞舞、扇舞、舞龙舞狮、过灯棚、九莲灯等。其中,女子车鼓和十音八乐是莆田最具特色的表演艺术。而演戏酬神主要是在祭祀期间的晚上举行,这种现象在福建尤为突出。
莆田民间祭祀妈祖期间表演的一般是莆仙戏、妈祖戏等。莆仙戏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世代相传,历经一千多年,至今仍完整保存了8000多个传统剧目和独特唱腔及表演程式。莆仙戏班里流传着一句与妈祖有关的戏谚:“文峰宫里看总簿”。“总簿”是记载戏班各项条例的本子,戏班遇有争议之事,即拿出“总簿”按其中原规定条文来处理。照理,有关戏班的“总簿”需放在供奉戏神的瑞云祖庙,而它却放在文峰宫的妈祖庙内。这说明妈祖对莆仙戏影响很深,以至戏班的事也要由妈祖裁决。妈祖戏并不是指在妈祖庙表演的任何地方戏,而是指戏的内容与妈祖传说和故事有关。在过去,渔民的船舶出航时要祭妈祖并演戏,祈求在海上顺风顺水;船舶平安归来时,也要祭祀妈祖和演戏以谢神。目前,妈祖戏在民间已不多见,已知的剧目有:《弄八仙》,表演的是八仙祝寿;《天妃降龙全本》,描述天妃降服东海龙王的神话故事;《妈祖出世》,是有关妈祖出世的神话传说;《天妃庙传奇》,是近代邑人林纾编写的有关天妃庙的戏。[3]
可见,妈祖文化中的表演艺术植根于妈祖信仰中,其传承方式也大多与妈祖信仰有关。民间舞蹈戏剧的演出,大多依托在各种民间宗教的祭祀活动中,如妈祖戏、莆仙戏、祭祀仪式等都离不开妈祖信仰。因此,要加强对妈祖文化的表演艺术的保护,还必须认清妈祖信仰的重要性。
三、妈祖文化之传统习俗
民间的传统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福建这些习俗大都与民间信仰有关。有些习俗在传承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包含信仰观念的民俗活动,有些习俗则直接起源于民间信仰中的祭祀活动。换言之,福建的民俗活动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妈祖信仰的流传,也在民间形成了众多与之相关的民俗和祭祀仪式。
(一)民间习俗
莆田作为女神妈祖的诞生地,有着众多与妈祖信仰有关的特色民俗。如:
1.诞辰禁捕:湄洲岛渔民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前后数日,不下海捕鱼。
2.泛槎挂席:莆田沿海渔船出海,常在桅杆上挂一帆草席,以保顺风。
3.挂旗龙舟赛:莆田人在端午节常举行龙舟赛,龙舟上放有妈祖像,挂“天上圣母”旗,用于驱邪和保护龙舟平安。
4.半截红裤:湄洲岛中老年妇女,常仿效妈祖穿一条上半截为红色、下半截为黑色或蓝色的裤子。
5.帆船发髻:湄洲岛中老年妇女,仿效妈祖生前梳船帆状发型。
6.香袋辟邪:莆田民间,父母常为儿女到宫庙祈求香袋,供子女戴挂,以保人身平安。
7.尾晚元宵:莆田妈祖元宵节是正月的最后一天,元宵过后,龙灯集中起来烧掉,以保平安。同时在妈祖元宵节当晚,大宫小庙均在宫庙前广场,用铁或木头制成的高低不等的排架,在排架上插上蜡烛,称“烛山”,象征妈祖在海上显神光,之后将蜡烛带回家中继续点完,以求一年平安。[4]
此外,妈祖信仰传播的世界各地也存在众多关于妈祖信仰的地方民俗。如香港和澳门等地,在每年正月初四——财神日,渔民将所有渔船驶向妈祖庙前海域,船头向着妈祖庙,大行祭拜活动,这已经成为渔民们的例行祭奠活动;在天后诞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香港、澳门海陆居民组成专门委员会负责在妈祖庙前搭棚上演“神功戏”,戏的主要内容是颂扬妈祖救苦救难的事迹。
(二)祭祀仪式
在妈祖信仰圈内,各地举行祭祀仪式的时间和过程大致相同,以湄洲祖庙最为典型。其主要内容如下:
1.大醮:大庆典的纪念活动,整个庆典活动规模大而隆重。如祖庙落成、开光、千年祭等。
2.清醮:常年的纪念活动:(1)妈祖诞辰日和妈祖升天日的纪念活动;(2)妈祖元宵活动:妈祖元宵的正日在元月初十日,人们敬请妈祖庆赏元宵;(3)八月十五日庆贺中***生日活动:即在中***殿庆贺妈祖属下中***生日的活动。
3.出游:求卜择日请妈祖巡游全境,扫妖护民。
4.分神:外地妈祖庙到湄洲祖庙请香火(或称“分灵”)回去的活动。通常是该地妈祖庙有庆贺活动或节日时进行,请回的“香火”不再送回。[4]
其中,尤其以妈祖祭祀大典最为典型和隆重。2007年4-5月,湄洲岛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等举办了纪念妈祖诞辰1047周年暨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周年的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万人纪念大会、妈祖祭祀大典、大型民间民俗文艺表演、湄洲妈祖金身巡安绕境湄洲岛一天、妈祖筵桌制作工艺展示周、“妈祖金像”工程启动仪式等。同时,还举办了“妈祖文化周”活动,包括莆田民间民俗文艺表演、海峡两岸木偶戏表演、妈祖阁、妈祖研究院楹联征集、妈祖文化书画展等。这些民间习俗和祭祀仪式中包含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
当前,各地妈祖祭典纷纷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了祭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四、妈祖文化之民间工艺
在妈祖信仰圈内,尤其是莆田地区,广大信众围绕妈祖文化创造了众多相关的民间造型艺术,例如妈祖塑像、妈祖服、妈祖宴等。
(一)妈祖塑像。福建莆田和浙江东阳是中国两大木雕发源地。前者以樟木及龙眼木的圆雕为宗,后者以屏式浮雕为主。历年来,两地的工艺美术作品享誉海内外。宗教神明的塑像是福州莆田雕塑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今妈祖庙中保存最古老的作品是一件高35厘米的南宋时期妈祖木雕像,此像以人间贵夫人的形象塑造,垂目含笑,安详和蔼,极具亲和力,但妈祖没有戴冕冠,只是头顶高发髻。另一件南宋时的木雕像,高28厘米,造型和前件类似,但已头戴冕冠,手执玉圭,具备“天妃”的标准形式。以后几乎所有的妈祖像都以此为样本,湄洲庙为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周年,在祖庙山上所建造的14米大石塑像亦以此样本为宗。[5]祖庙中的神像雕刻,除主尊外,更有众多配祠神:妈祖的父母、各类文官武将及“五风”、“十雨”、“水关仙班”、龙王等主管风雨水的各路神仙。其中顺风耳和千里眼作为妈祖的左右手,更是各地妈祖庙必备的塑像。这些塑像塑造都需要有高超的雕刻技艺,这就是一种民间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庙遍及海内外各地,有妈祖庙的地方必有妈祖像,且很多地方的妈祖像直接从湄洲请至。台南天后宫,至今还保留着一尊明崇祯十三年(1640)的雕像,像的背上刻着“崇祯庚辰年湄洲雕造”。台湾规模较大的天后宫有1000多座,村社奉祀及户内自奉的不计其数。近几年,台胞从湄洲祖庙、港里祖祠请去的妈祖神像有1000多尊。[6]数量巨大的妈祖塑像需求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莆田雕刻技艺的发展。经过一千多年来一代代的不断完善,莆田的雕刻技术最终闻名海内外。
(二)妈祖服。主要流行于湄洲岛一带,是妈祖故乡渔民服饰的代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妈祖服分上衣和下装两部分,上衣是接袖衫(长袖挖襟衫),式样同清、民国两代流行的旗袍被裁下摆后类似,不同的是袖子接长,故叫“接袖”,胸腰臀稍宽,下衣呈弧形外展,上衣颜色多为蓝色,布质多为粗布或麻布。下装是“大折裤”,裤脚宽1.2尺,裤头宽约3.5尺,缝一道5寸宽的白色布边,着装时,裤头插于腹部,腹部常年系着一条银裤链或五彩织带,裤一般为布质,上部(约占1/3)为黑色或蓝色,中部(约占1/3)为红色,下部(约占1/3)为黑色或蓝色。穿用妈祖服时,头发也要梳成“妈祖髻”,即梳成一片船帆状的发髻。[7]
(三)妈祖宴。它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为了纪念妈祖羽化升天一千周年,莆田市61岁的特级厨师王文基先生应回乡朝拜的海内外同胞的强烈要求,根据妈祖故乡风味,结合宫廷供品和民间供品特色,以莆田地产原料为基础,精心创造出富含妈祖文化魅力、兼具神圣色彩的宫廷菜系——妈祖宴菜。妈祖宴菜共包含12道:丹凤朝阳、湄岛秋菊、万灵朝拜、窥井得符、一帆风顺、妈祖寿面、龙王点兵、发财有余、喜庆花篮、群仙迎驾、妈赐寿桃和全家福。王先生巧妙地将妈祖的神话故事化为席上珍馐,令游客在宴桌上既有视觉美感,又有味觉,且易于了解妈祖文化,领悟妈祖精神。
严格说来,妈祖宴菜诞生仅20余年,传承历史时间不长,作为“历史遗产”或许会受到质疑,但其却源于历史遗产,因为它以妈祖故乡风味食品和民间供品为基础。一个地方的饮食习俗是在很长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管是风味还是样式都独具特色。王先生的妈祖宴菜中的12道菜只是莆田民间菜系的精华和代表。况且王先生起初设计的是36道菜,后通过在妈祖神像前卜杯,最终选出这12道。因此妈祖宴虽然形成的时间晚,但莆田民间菜肴则具有一定的历史,其制作技艺更具非物质文化特点,同时,菜系中融入了妈祖文化。妈祖宴菜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典范。妈祖宴菜的出现,不仅继承了湄州当地的地方厨艺,而且还传播了妈祖文化。换言之,它将妈祖文化赋予美食这一物质形态的基础上,使之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弘扬。
虽然前文所述之妈祖塑像、妈祖服、妈祖宴均是以物质形式存在,但这些民间造型艺术均是相关民间技艺的产物。无形的民间技艺是这些民间造型艺术的灵魂和基础。也可以说,没有基于传承人丰富想象力的民间技艺,就不会存在绚丽多彩的民间造型艺术品。掌握技艺者以民间技艺生产民间造型器物,其生产环境和条件通常是以家庭手工艺的形式,言传身教,口耳相承。换言之,一种技艺的传承载体主要是人,即技艺人,一旦一种技艺没有了继承人必将迅速消失。因此,加强对民间工艺品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相关的民间技艺的保护。民间技艺的保护不仅仅是通过纪录保存,更需要增强技艺者自身的传承意识。
总之,妈祖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可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总宝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妈祖信仰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妈祖文化的保护,更要注意加强对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增强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16.
[2]吴珊珊.论妈祖文化精神[J].东南学术,1999,(6):56-57.
[3]锡其.妈祖戏[N].湄洲日报海外版,1999-7-17.
[4]陈宜安.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J].世界宗教研究,2003,(3):113.
[5]方文桃.海峡和平女神群像雕塑记[J].雕塑,2001(增刊):71.
妈妈的祭日篇4
清晨,鸟儿在窗外叽叽喳喳地鸣叫着。天睡懒觉的祭?在床上赖了半天,终于还是被?F乐斯拖了起来。
“再不起床的话,上课要迟到了。”
“再睡一会儿……”祭?紧紧搂着兔子玩偶沉吟着。
“??,?F乐斯,吃饭啦!”祭?的妈妈叩了叩卧室的门。“今天的早点是火腿三明治,非常美味哦!”
祭?一听到“火腿三明治”这五个字,即刻打起精神来。她“噌”地一下跳下床,闭着眼睛开始摸东摸西。
“我的校服,我的书包,我的火腿三明治!……”
“小心!”?F乐斯一把抓住正要往墙上撞的祭?。“就算你对你妈妈做的早餐情有独钟,也不要不顾性命。”
祭?迷迷瞪瞪地从?F乐斯手里接过校服,左拐右拐地走向厕所。
“你干什么去?”?F乐斯在身后问。
“洗脸,刷牙……”
“洗脸刷牙有必要拿着校服吗?”
“呃……”祭?又左拐右拐地折了回来,将校服放在床上。
这个丫头,昨天还被噩梦缠身,今天又活跃起来了。?F乐斯打心眼里佩服她,尤其是她这股乐观的劲头。
洗漱、更衣完毕后,祭?和?F乐斯端正地坐在了餐桌前。
“给,一人一份!”祭?的妈妈把早餐摆在两人面前。“趁热吃吧!”
祭?抓起三明治,张大嘴,一口咬下三分之一。
“??,妈妈做的是不是很好吃?”
“嗯嗯!”腾不开嘴的祭?嘟囔着,完全沉浸在了三明治的诱惑当中。
“?F乐斯,你也快吃吧!”
“谢谢阿姨。”
?F乐斯优雅地品味着这在祭?眼中近乎于完美的食物,可再怎么咀嚼,也感觉很一般……
不过,至少这早餐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在曾经的那个家中,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了。
祭?三下两下吃光了三明治,很不顾形象地抹了抹嘴巴。
“?F乐斯,我们走吧!”说着,她背起书包。
“??,?F乐斯还没吃完呢,你就不能等等她?”祭?妈妈看着着急着慌的女儿,心中满是不解。什么事那么着急,难不成今天有重大的考试?
“?F乐斯,昨天晚上你对我说,说不定他今天就会回来……”
“可是……”?F乐斯没有想到,她昨天说的话祭?居然一直都记得。
但,那只是安慰两人的借口而已啊……
“他?他是谁???,你不会背着我去找奶油小生了吧?”祭?妈妈一脸严肃道。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祭?的妈妈是个思想观念十分开放的人。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相对的,有其母也必有其女。母女两人都属于天生的乐天派,小白特质自然也不在话下。
“妈,没有啦!”其实祭?是想说,慕容潭才不是奶油小生!
“有就有,我又不会说你!但是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得先领回来让老妈我鉴定一下,如果是真的好人,我才会放心地把你交给他哦!可如果是坏人的话,妈妈就会帮你把他打扁,听到没有?”
“哎呀,慕容潭不是坏人啦!”
……
…………
祭?的脱口而出使得她的妈妈略微一怔。
?F乐斯沉默地把最后一口三明治吃完,迅速拉起祭?:“阿姨,我们还有事,先走了!”
冲出家后,祭?在心底窃喜,幸好?F乐斯反应快,要不然妈妈又得碎碎念了。
不过,自己怎么会把他的名字说出来了?真是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