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阅读答案10篇

黄河颂阅读答案篇1

一、努力营造一个朗读的氛围

在现实中,有些朗读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将朗读教学抽象化、简单化,甚至以录音来代替。这里,我且以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学中的一个片断设计,对如何有效地营造朗读的氛围加以说明。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重点体会这些语段描写的美景。

师:请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语段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春天那特有的美。此时此刻,如果你置身在这美景中,会怎样做呢?

这个片断的教学设计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春天的美,却不是一件易事。首先它主要取决于学生自我的感悟,心中有春天;其次在于朗读技巧的发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语音语态的综合运用。如果只是让学生粗粗读这么一两遍,学生的情感无火花迸出,朗读也不会让人身临其境,感受更是空洞无物。这样的文本解读是苍白的,学生成了“匆匆过客”。如学生读完《春》后会说:“我觉得这春草好顽强,勇敢地钻出来,又像孩子一样的可爱,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它生命力旺盛,一大片满是的。我好像躺在那草地上,清新惬意!所以‘偷偷地’、‘满是的’这些词,我会强调地读。”而这种感受又会引发另一种体验:“我读着读着,仿佛看到许许多多小草在和我们一起欢笑着,一起奔跑着,我也想打两个滚呢!”这是一种多么美的境界,这就是物我同一、物我相融的境界。读书到此方唯真!此时若让学生再去品读有关语句,则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就是感知文本,体验情感,是走进教材的过程,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因而,朗读氛围的营造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积极指导一些朗读的方法

朗读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体会,读出自己的个性理解,感受阅读的快乐、文章的美感。

在教学诗歌《黄河颂》时,我是这样指导的:

师: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一起来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这段激情洋溢的导语很能营造氛围)

师:首先听老师配乐范读(《黄河钢琴协奏曲》),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你是怎样读的。

生1:我觉得朗诵“伟大而又坚强”应重读,因为这个短语开门见山表现了黄河的特点。

生2:我觉得“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读重音,因为它统领了下面九句话。

生3:我觉得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这几个部分是在歌颂黄河。

我对以上学生的说法予以肯定,要求每个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朗读见解后,再大声朗读给同桌听,这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黄河颂》。

当然,在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很重要,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在文中轻易找到答案的话,还让学生不断地读,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教师提问要一环紧扣一环,而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提醒学生通过再朗读,品出新的想法。

三、尝试改变一点朗读的评价

平时的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在评价他人朗读时总是非常机械单调的几句“有感情”、“读出重音”等,缺乏在聆听他人朗读后自我内心真实感受的正确抒发,或是在听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理解后的深一层次的表达,所以课堂朗读评价也很讲究艺术。

黄河颂阅读答案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质疑解难 自主探究能力

儿童好奇好问,教师要热心引导,尽可能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使他们有兴趣地在阅读中好思好问,导疑解难,逐步诱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轨道上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解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从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好问特点出发,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于生疑,终于释疑,通过求疑释疑,促进学生多思善思,各抒己见,这样能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导疑问难,培养读中善问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多给学生提供一些问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从平常的词句中发现不寻常的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求异思维,在边读边思中寻疑问难,养成好思想问的习惯。

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标出疑难字句,提出疑难问题,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求文中的疑问,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好地体悟语言文学所蕴含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而且印象是深刻的。

如在学习苏教版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文章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读题目,提问题。有的学生问:“为什么人们只选儿童多的地方行走呢?”其实这个问题正是文章的写作线索,是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问得好!”我积极鼓励,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头脑中始终地想: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随着内容的展开,学生提出一些与这一疑句相关的产生问题:“哪里看出儿童多?”“作者一路上看到了哪些生机勃勃的景象?”自然的,学生产生了这些疑问,就会有思考,其实,已经在自主探究了。当读到重点段落时,如:“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心情地释放出来了。”学生问:“为什么春光是饱满的、烂漫的?”这个问题就很有价值,学生会追溯目前文内容,联系下文来理解,类似这样的疑问,是学生经过认真读书、探索提出来的。其实,学生已沉入书的内容中,只是理解感悟得不透彻,但效果达到了,因为是自己主动感知语言的结果,而有的地方只要老师加以点拨或借助同学的帮助,就会更完整地理解内容。学生在读中养成寻疑想问的好习惯,会更好地发散思维、发展能力。

再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时,学生自觉预习课文,很快就产生这样的疑问:山谷中会有一个什么谜呢?那么谜底又是什么呢?自然地引起了读书的兴趣,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通过书上语言文字的描写,能大略地了解答案,发现雪松通过反弹作用就能存活的常识。有的学生继续发问:“为什么它们反弹就能存活下来?”层层深入,好奇心促使他们生疑,慢慢地学生头脑中的疑问通过读、问、思的过程参与,便会豁然开朗。课堂上,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读课文内容,学生自己就会有所感悟,会随着内容的描述而自由产生想问的心理及发问的问题,深入地读文感悟,寻求答案。

二、自问释答,培养自主解疑的能力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试着解答,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学生由疑而问,本身就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有些知识,即使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质疑、探讨,也能分析理解出来,经常提问的学生,自然也会自觉地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

在预习中,学生可在字词方面首先通过读书,找出不懂的词语,然后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这样学生大多能自己在课前扫清词语障碍,并能读懂文章意思。关键是要指导学生从不懂的句段中提出问题,努力尝试解决。当然,开始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自疑,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内容,自主探究,自己试着解答,完整地经历学习的主动过程。

如,在教学《全神贯注》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把课文读熟,提出不懂的问题,试着自己解答。学生的问题肤浅,较琐碎,如:“‘挚友’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仪态端庄?”等等。我没有我没有着急,而是善于启发、引导,首先肯定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先让他们自己回答这些小问题,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然后提示他们要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题目上,从内容上,从课文的前后联系。接着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认真地读书,边读边思,自行发现问题,每发现一处,就在此“驻步”,头脑中加以思索,经历自疑自答的学习过程。学生这时兴趣较浓,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充分地学,空间较大,很快提出了较有深度的问题:“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工作的?茨威格看了后有什么感慨?”等等。并且学生自己从书中画出有关句子,对应解答,有的结合前后文再加上自己感悟,组织完整的语言来回答,思维活跃,教学异常顺利。

再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学生读着读着,就被文章描绘的场面感染了,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是‘唯一的亲人’?别的亲人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大娘对志愿***的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为什么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噩耗没有哭,却在和志愿***分别时哭了?”学生自觉地再一次读课文内容,脑中想象当时的情景,逐步感悟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融入情感。这样,学生真正经历了自己学、自己问、自己想、自己答的自主学习过程,印象深刻,哪怕回答不到位,不完整,也没关系,关键是此时学生对文中重点内容心中有数,初步形成了感情共振,只需教师稍加点拨、驾驭,就会水到渠成,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三、合作解难,培养读中启智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呕贩锤矗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时,可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争做小老师考考对方,可采取分组对抗多种形式。实践证明,学生相互质疑能充分调动学习热情,课堂上呈现的是一派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活跃气氛。

在教学中,可以让四人为一学习小组,每小组的组长由组员轮流担任,要让学习小组真正运转起来,不走形式。小组活动时,聚精会神听别人发言,边听边思考,然后表达自己的意见,勇于表现自己,友好地合作,学生在小组中互疑互助,提出的问题能在小组中伙伴合作解决。这样,学生兴趣浓,而且善于提问,善于相互启发,补充意见。

黄河颂阅读答案篇3

一、导入具有兴趣性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早进入学习的角色,提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要设计好的导语。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书篇》里说: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我在教学尝试中认为较好的方法有:

1、音乐的熏陶与感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悠扬动听的音乐往往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从而深深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黄河颂》是选自《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在抗日战争时的作品。调动学生的情感是上好这篇课文的首要条件。为了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我们也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上此课时,笔者先请同学们唱《国歌》作为情感铺垫,接着播放录音带中的《黄河颂》配乐示范朗读,其中充满感情的朗读以及激昂的音乐旋律深深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接下来要学生体会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也就不难了。

2、导入要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的激发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笔者先请同学们去收集有关“罗布泊”的现状的文章以及***片,并请他们说说现在的罗布泊。笔者总结同学们的观点是“现在的罗布泊是荒凉的大漠,是恐怖的无人区。”然后笔者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美丽的湖泊,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水如明镜,犹如仙境。笔者请同学们猜这个地方的名字,结果他们谁都没想到它叫“罗布泊”。笔者把答案告诉他们时,他们瞠目结舌,非常吃惊。“美丽的罗布泊怎么会变成恐怖的无人区呢?”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并带着疑问迫不及待地在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一节课无疑是富有魅力的。

二、课堂要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课堂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施展的场所,能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做法有:

1、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剖析生活点评大量的经典的创意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鉴赏能力,从作品中感受创意魅力,增加对创意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语文能力。

2、多媒体辅助。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文并茂、影音结合,师生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3、拓展阅读。语文水平的提升仅靠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介绍相关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网站,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拓展相关知识。

4、参与比赛。比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贵在参与,能否获奖并不重要,但却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指导参赛,在参与过程中检验自身水平,发现不足,看到差距,从而有针对性提高。

三、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作业兴趣

在作业的内容设计上,我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内容,做到基础知识训练和能力训练共存,体现作业的思维性、生活性和自主性。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作业类型

1、动手作画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忠实原文,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搜集查找类。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所知甚少,欲知详情”“立足课内,放眼世界”的情况下,在课前或课后查找、收集资料,为学习课文,开阔眼界服务。

实践类。各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布置各类的实践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3、想像类。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进行作业设计,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和延伸课外阅读,促进兴趣发展

1、开展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黄河颂阅读答案篇4

《雪》答案

积累运用

1、粘烁旷褪弥

2、(1)漂亮艳丽

(2)学识广博

(3)消融,溶化

3、野草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理解

(一)

4、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充满生机;朔方的雪***不羁,撼天动地.一是优美,一是壮美。

5、坚决、果断的语气。代指前半句描述的朔方的雪桀骜不驯而又孤独的品格和操守。

6、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

进行了生动的措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

乐趣,而《雪》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的出

场作铺垫。

(二)

8、百合之所以要“开出美丽的花朵”,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为了向世界默默地奉献“美

丽”,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价值。

9、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执著追求的性格。

10、不好。标题以“心田上”三字来修饰“百合花”,强调了百合花“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

一角”的作用,突出了百合花精神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抒发了作者从内心深处流露

出来的赞美之情。改动后的标题则没有这样的表现力,而且“一株”与文末“满山的百合花”

等情景不符,“顽强”则不能完全概括其特征。

11、读出了野草嫉妒的心理,看到了野草狭窄的心胸。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会鼓

励百合说:“既然已经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那就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吧!”我会批评野草说:“看到别人有了成绩,千万不要嫉妒,更不能肆意诋毁,要有宽

广的胸襟,要学会欣赏和鼓励别人。”

体验探究

12、(1)示例:①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④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⑤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⑥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示例:喜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

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

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

壮美意境,富有浪漫色彩。

《雷电颂》答案

积累运用

1、虐秽咆迸犀

2、(1)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2)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

跪下,叩头到地。

(3)摆布。

3、B

4、(1)屈原历史(或“话剧”)内心独白

(2)舞台说明

阅读理解

(一)

5、(1)反问和比喻。反问的表达效果:以责问的语气,怒不可遏地斥责无德无能的统治

者;比喻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统治者是一切黑暗的罪魁祸首。

(2)反复。表达效果:表现了诗人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彻底的斗争精神。

6、诗人以“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人世间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7、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

的浩然正气。

8、不好。用第二人称不仅符合屈原被囚禁在神像林立的东皇太一庙正殿这一实情,而且使屈

原对黑暗势力的斥责更加直接,与黑暗势力的矛盾更加激烈,更能表现屈原怒不可遏的斗

争情怀和短兵相接的战斗勇气。

(二)

9、窒息、惊恐。

10、写听觉:鸟儿唱着欢乐的歌。

写嗅觉: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作用:给人以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景色的美好,领略到大自然多姿多

彩的美。

11、前者比喻瓢泼大雨,后者比喻小雨。

12、意在衷现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体验探究

13、(1)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相传为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是在这一天投江而死的。

(2)《离*》、《九歌》。主要写了屈原一生忠于楚国,最终为楚国而死的事迹。

《短文两篇》答案

积累运用

1、阵轮面撮

2、(1)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会成为黑暗

的寒冷世界。

或: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是会成

为黑暗的寒冷世界的。

(2)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不可以使

这已死的星球再生。

3、示例:(1)写日: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写月: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⑤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⑥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龙•虎•狗《家》、《春》、《秋》或《雾》、《雨》、《电》

阅读理解

(一)

5、抓住了月光寒冷的特点来写。如:“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

得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等。

6、“冷”、“死”感*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与不满。

7、因为妲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

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姬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8、示例:她看到了自己的面影。追求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她,以月亮为明镜,要用这明

镜照出自己的影子。(本题答案开放)

(二)

9、(1)指人世间的不幸者。

(2)指老音乐家的眼泪。

10、这三件事虽然互不相关,但人物的境遇相似,他们凝望星星时都得到无上的安慰,都存

在着信心和希望,所以放在一起并不感到凌乱。

11、光明永远在“我”心中,“我”追求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

12、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和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

体验探究

13、(1)示例:①先生虽去,精神永在!

②巴金先生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③您走了,却在世上留下了一盏明灯。

④有的人死了,轻如鸿毛;有的人死了,重如泰山。

(2)示例:①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就舍沐浴在理想的光辉

之中。

②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③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

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④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

(3)示例:这副对联巧妙地把巴金的名字嵌在中间,生动贴切。上联化用唐人诗句“共

话巴山夜雨时”,暗喻巴金为蜀中奇才;下联赞颂巴金的文章激情澎湃,

犹如“金石”之声,饮誉海内外。

《海燕》答案

积累运用

1、怯翡蜿熄

茫窜沫掠

2、(1)叫喊

(2)呻吟

(3)号叫

(4)呼叫

(5)吼叫

3、(1)象征气焰嚣张的沙皇***势力。

(2)比喻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

4、(1)不能。“掩藏”是遮盖、掩避的意思,而“躲藏”则指把身体隐藏起来。

(2)不能。“恶狠狠”是贬义词,而“使劲”是中性词,难以表达对狂风的谴责。

阅读理解

(一)

5、(1)象征无产阶级***先驱者

(2)象征人民

(3)象征***势力

(4)象征假装***和害怕***的人

6、通过声音(如呻吟)、动作(如躲藏)、外形(如肥胖)、心理(如恐惧)等方面,作者

将海上群鸟害怕暴风雨的各种丑态揭露无遗。通过群鸟对待暴风雨的不同态度的对比,突

出海燕的英雄形象。

7、(1)善于透过现象看本厦,具有敏锐的预见性和洞察力。

(2)具有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8、这是胜利的预言家海燕向人民发出的***号召,它表达了无产阶级埋葬旧世界、创造新世

界的强烈愿望,显示了***战士不畏*、顽强战斗的高贵品质。

(二)

9、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

10、(1)雕鹰出生后不久,就要经受千百次残酷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食物。

(2)母鹰把幼鹰从高处摔下,胆怯的幼鹰便被摔死。

(3)母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并将幼鹰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成为飞

翔悲壮的祭品。

11、(1)“这样”指折翅飞翔训练。

(2)“翅膀”指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

12、示例:不管外界条件如何,成功最终靠自己。

体验探究

13、示例:低吟浅唱的小河小桥流水的江南

《组歌(节选)》答案

积累运用

1、拗肖嵌躁塾

2、(1)匮馈

(2)梓悼

(3)燥躁

3、(1)海誓山盟

(2)长吁短叹

阅读理解

(一)

4、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蹬了“雨”的生活,表现了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5、(1)抓住雨线闪亮的特点,描写形象、贴切,表达了对纯洁、高尚、正直的“雨”的

喜爱之情。

(2)“清晨的女儿”、“偷”:以特有的视角写出了活泼可爱的情态;“镶嵌”一词形象传神,

增添了美的意蕴。

(3)用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人的动作和性格特征,生动揭示了“雨”以其高尚无私的奉献

和给予为世界带来了生机与美丽,富有表现力。

6、不是。作者托物寓意,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感全部倾注到“雨”这一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

的艺术形象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7、“鹰”象征***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8、为了自由和光明与*英勇战斗的生活.流露出无比自豪的战斗豪情和对苟安者的蔑视.

9、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峡谷的环境描写,反衬热爱在广阔、自由的美好天空战斗的

鹰的光辉形象。

10、一个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

黄河颂阅读答案篇5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上表中,答在试卷上无效!)1.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西安 C.浙江余姚 D. 云南元谋2.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3. 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 黄帝 B. 炎帝 C. 炎帝和黄帝 D. 蚩尤4.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5.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 禹建立夏朝C.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 原始农耕的出现6.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 映的***治制度是西周的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7. 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A. 商汤 B. 夏桀 C. 周平王 D. 盘庚8. 他对内整顿朝***,对外“尊王 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9. 成语“朝秦暮楚”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A.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B.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形势C. 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 D. 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10.最近,电视剧《卧薪尝胆》被多家电视台播放。该剧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A. 周文王 B. 吴王阖闾 C. 越王勾践 D. 晋文公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一朝代?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12.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楚国13.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14.下***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是15.我国历最早的成熟汉字是A. 金文 B. 小篆 C. 隶书 D.甲骨文1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水利工程,它是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A. 春秋争霸战争 B. 战国兼并战争C. 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18. 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是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孔子19.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 B.“兼爱”“非攻”C. 法治、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2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在诗中称颂的“秦王”是A.秦孝公 B.秦穆公 C.嬴*** D.汉武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请考生将非选择题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 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2分)(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2分)(3)后来,晋国***成了哪三个国家?(2分)(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局面,建立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2分)统一于何时?(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1)材料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写出其中任一项内容。(2分)(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秦国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2分)(3)对该变法的评价,刘鹏和王芳产生了分歧(见下***)。请问:评价历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则是什么?(2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为***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材料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材料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分)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2分)答案1-5 DBCCB 6-10 BDBBC 11-15 BBCAD 16-20 ACDCC21.(1)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分)(2)春秋时期(2分)(3)韩赵魏三家分晋(2分)(4)秦朝(2分) 公元前221年(2分)

黄河颂阅读答案篇6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上表中,答在试卷上无效!)1.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西安 C.浙江余姚 D. 云南元谋2.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3. 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 黄帝 B. 炎帝 C. 炎帝和黄帝 D. 蚩尤4.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5.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 禹建立夏朝C.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 原始农耕的出现6.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 映的***治制度是西周的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7. 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A. 商汤 B. 夏桀 C. 周平王 D. 盘庚8. 他对内整顿朝***,对外“尊王 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9. 成语“朝秦暮楚”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A.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B.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形势C. 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 D. 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10.最近,电视剧《卧薪尝胆》被多家电视台播放。该剧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A. 周文王 B. 吴王阖闾 C. 越王勾践 D. 晋文公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一朝代?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12.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楚国13.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14.下***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是15.我国历最早的成熟汉字是A. 金文 B. 小篆 C. 隶书 D.甲骨文1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水利工程,它是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A. 春秋争霸战争 B. 战国兼并战争C. 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18. 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是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孔子19.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 B.“兼爱”“非攻”C. 法治、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2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在诗中称颂的“秦王”是A.秦孝公 B.秦穆公 C.嬴*** D.汉武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请考生将非选择题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 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2分)(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2分)(3)后来,晋国***成了哪三个国家?(2分)(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局面,建立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2分)统一于何时?(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1)材料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写出其中任一项内容。(2分)(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秦国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2分)(3)对该变法的评价,刘鹏和王芳产生了分歧(见下***)。请问:评价历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则是什么?(2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为***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材料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材料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分)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2分)初一历史期中试题答案1-5 DBCCB 6-10 BDBBC 11-15 BBCAD 16-20 ACDCC21.(1)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分)(2)春秋时期(2分)(3)韩赵魏三家分晋(2分)(4)秦朝(2分) 公元前221年(2分)

黄河颂阅读答案篇7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上表中,答在试卷上无效!)1.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西安 C.浙江余姚 D. 云南元谋2.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3. 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 黄帝 B. 炎帝 C. 炎帝和黄帝 D. 蚩尤4.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5.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 禹建立夏朝C.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 原始农耕的出现6.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 映的***治制度是西周的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7. 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A. 商汤 B. 夏桀 C. 周平王 D. 盘庚8. 他对内整顿朝***,对外“尊王 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9. 成语“朝秦暮楚”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A.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B.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形势C. 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 D. 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10.最近,电视剧《卧薪尝胆》被多家电视台播放。该剧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A. 周文王 B. 吴王阖闾 C. 越王勾践 D. 晋文公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一朝代?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12.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楚国13.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14.下***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是15.我国历最早的成熟汉字是A. 金文 B. 小篆 C. 隶书 D.甲骨文1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水利工程,它是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A. 春秋争霸战争 B. 战国兼并战争C. 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18. 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是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孔子19.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 B.“兼爱”“非攻”C. 法治、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2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在诗中称颂的“秦王”是A.秦孝公 B.秦穆公 C.嬴*** D.汉武帝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 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2分)(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2分)(3)后来,晋国***成了哪三个国家?(2分)(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局面,建立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2分)统一于何时?(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1)材料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写出其中任一项内容。(2分)(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秦国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2分)(3)对该变法的评价,刘鹏和王芳产生了分歧(见下***)。请问:评价历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则是什么?(2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为***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材料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材料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分)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2分)答案1-5 DBCCB 6-10 BDBBC 11-15 BBCAD 16-20 ACDCC21.(1)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分)(2)春秋时期(2分)(3)韩赵魏三家分晋(2分)(4)秦朝(2分) 公元前221年(2分)

黄河颂阅读答案篇8

阅读下面的古诗答题。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到

_______。

②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

2.(广东省课改区)

品读下面的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惊雷浪花落英

题目:_______

细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3.(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甲] 乡愁 (节选)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

②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

③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

“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

4.(湖北省荆州市)

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O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5.(湖北省襄樊市)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似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6.(湖北省孝感市)

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 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囤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入。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7.(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

8.(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①―③题。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①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 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

③同样是写梅花,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______________

9.(江苏省无锡市)

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从弟①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从弟:堂弟。②罹:遭受。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 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10.(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

11.(江苏省扬州市)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济南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 现出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 _______的情感。

13.(四川省资阳市)

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小,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们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②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浙江省温州市)

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现解错误的―项是( )

[甲]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乙]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产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

C.乙诗中的“客舍”足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十情。

15.(成都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诗人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

16.(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

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关关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相关链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

17.(广西河池市课改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

18.(广西玉林市课改区)

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9.(河南课改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

20.(沈阳市课改区)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1.(四川省课改区)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______________

22.(广西河源市)

品读下面丘逢甲的一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丘逢甲的《春愁》作于1896年春,时值包含有清朝***府向日本割让台湾等内容的《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

①“强看山”中,“强”的意思是_______。它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

②诗中押的是一韵。

③读了这首诗,令人联想到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唐朝诗人_______写的《春望》一诗,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与丘逢甲《春愁》诗同样的感情。

23.(广西桂林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的诗则_______,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②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以为例的一句是:

③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24.(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古诗答题。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这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画。

②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25.(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新诗答题。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它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它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①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深刻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

②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

③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______________

26.(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

27.(湖南省常德市)

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

28.(江苏省宿迁市)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①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厂山涧的_______。

②“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_______。

29.(四川省内江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本诗作者是_______(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同语是_______,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_______。

②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答:______________。

30.(西宁市)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

31.(云南省曲靖市)

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1豉:豆制品。2萁:豆茎。

3然:通燃。

①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

②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

32.(云南玉溪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①―②题。

次韵梨花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

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

轻轻笼月倚墙东。

注释: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

笼月:被月光笼照。

①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_______,实则赞美梨花_______的品质。

②诗的第一句是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活用。把“人面桃花”改为“桃花人面”,作者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

33.(浙江省湖州市)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注: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A.诗的开头写道“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万里愁肠”,表达的是一种思念母亲、思念故乡的无奈而又惆怅的情感。

B.诗的结尾说“我正努力向您走来”,写出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著及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C.这首诗言约意丰,辞藻华丽,并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使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D.这首诗结构别致,句式参差不齐,把一个词甚至单个字排列成行,使“醉汉”的醉态与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奏十分契合。

34.(四川省乐山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从内容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哈尔滨市)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36.(昆明市)

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7.(甘肃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答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①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

②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两句,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表现了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请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贵州省毕节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①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沧桑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②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①望 山河 草木花鸟

②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意同即可)

2.(略)

3.①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意近即可)

②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若欣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思准确即可)

③“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意近即可)

4.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5.D

6.D

7.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8.①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③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9.C

10.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意思正确即可)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③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1.①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意思对即可)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12.①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②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13.①C

②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言之有理即可。)

14.D

15.①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16.《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全诗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17.①D

②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8.BC

19.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②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20.C

21.①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2.①不忍心(强忍悲痛) 为祖国的山河破碎而痛苦万分

②an

③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①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 ③B

24.①唐 张继

②D

③B

25.①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意思相近即可)

②生活中的坦途;生活中的坎坷。(意思相近即可)

③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26.是“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只要意思相符即可)

27.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28.①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写出3个即可);幽静(能体现“静“即可)

②a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b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29.①陆游 僵卧、孤村 不自哀

②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感情至死不渝;处境凄凉、艰难也“不自哀”,即使梦中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意合即可)

30.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的句子;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时刻”来表述原因即可。

31.①“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

②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

32.①洁白 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

②崔护的诗,把“人面”放在前,是用桃花衬托姑娘的美丽。这里把“桃花”放在前面,是突出桃花的红艳,从而反衬出了梨花的雪白

33.C。

3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自己乘船经过天门山时的所见所感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一个“出”字,使静止的山峰有了动态美。全诗用“碧水”“青山”“白帆”“红日”,勾画出一幅色彩明快、美丽壮观的山水画

35.C

36.D

37.①D ②B ③“浮”、“动”两词写出了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水势

38.①描绘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39.①A

黄河颂阅读答案篇9

【关键词】高考 古代诗歌 鉴赏技巧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2007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更是意趣横生,亲切自然。读诗时,一定要细品标题,把诗歌标题中隐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绕道而行,舍近求远。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诗眼可以在诗歌标题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诗眼可以在诗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中“眼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把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浓缩在一个“恨”字中,家国之恨让人感到无尽的沉重与辛酸!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二)学会知人论世

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再如高考中几次考到王维的诗,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几者相互影响,故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或清幽恬淡或壮丽雄阔,“诗中有画”就是王维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当然,如李白的乐府歌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五七言绝句豪放飘逸;杜甫一生工于诗作而命运多舛,其诗以其爱国忧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东坡才冠古今,虽宦海沉浮屡遭排挤却超然豁达,其诗词更多地表达经过人生历炼后的一种大气,一种感悟,更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三)把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歌类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多,其中写景诗多是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达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负。

山水田园诗。下笔多描写山林的静谧、田野的悠闲,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抒写羁旅之愁,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忧愁伤感,真切动人。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追慕古人,表缅怀之情,实则是怀古而伤今,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吟咏史实,多为借古讽今,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以上几点谈到了快速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的方法,在迅速领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二、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和其它文学作品的阅读一样,古典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把握。

(一)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中有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表达了一种旷世的孤独感。还有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直抒胸臆,真切感人。

借景抒情在古诗中很常见,因为中国诗人作诗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诗贵在含蓄。诗人的感情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现出来,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丞相祠堂的冷落凄清来表达命运不济,壮志难酬的失落;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出无限的凄凉之情,感人至深。

2.象征和托物言志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表达特定的事理和感情。诗歌中一些传统意象往往被赋予一定象征意义,如望月多表达怀远,思乡思亲之意;古人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写春花秋叶多指人生中美好年华和生命的凋零伤感,柳树则寓含留恋情别之意……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主要区别在于:托物言志是通过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主观的志向情趣或节操,其理解的重点在于“志”的把握上,如于谦的《石灰吟》就是借对石灰的描写赞颂来表达自己保持清白节操;古诗中常用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及兰、菊、荷也常是作者用来抒发自己不畏环境艰难而保持高洁品行的事物。

3.衬托、反衬与对比

衬托和反衬的共同点都是“以次要衬托主要”,衬托是用相类似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其中用高大的五岳、赤城山以及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主要的事物,古诗中常用的反衬方式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等,《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段唱词描写了蓝天、黄花、秋风、北雁、如醉的霜林,景物自高而低,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色彩明丽,但由于相爱的人即将长久离别而归期难料,泪雨纷纷中这优美如画的秋色更增添了无尽的哀情。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用泉声、浣女归家的说笑声,渔舟在永中掀起莲叶的动来表现“空山”的幽静美好,还有李白的《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子规夜啼声来反衬夜行蜀道的冷寂。

对比和衬托的最大区别是:对比的二者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而衬托的二者之间有主有次,以宾衬主。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自古以来人们的悲秋与自己认为“秋胜春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表达自己乐观豁达的情怀。

4.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

古代诗人在写景诗中十分注意色彩、远近和动静的调和。2007年高考Ⅱ卷考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前面三联主要是静景,最后一联写农家在田地辛勤耕作为动景,动景和静景相映成趣。

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现实为实,梦境为虎,叙述为实,议论为虚……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词的上阕写眼前离别实景,下阕则写离别后设想的种种情景,此为虚写,全词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离别的伤感依恋之情。

(二)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于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诗歌鉴赏题中,常会有“作者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这两种问法的实质都是考察学生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如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应从修辞的角度去答;反之,则应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上赏析。

三、答题方法及得分技巧

(一)熟悉考题范围,明确答题思路

《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文学作品主要指古代的诗、词、曲。

1.形象

古诗中,形象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事物,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感情投射到客观形象上,达到“意”和“象”的相互交融、相互统一,从而构成“意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目的就是抓住意象的主要特征,感受作者的主观感情。

2.语言

语言方面常考的热点有以下两点:

(1)对诗人所锤炼字词的赏析。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炼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明证。因此,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这类字词多为动词、形容词的使用,答题时应准确阐释这类字眼在本句及全诗中的语境意义,再简析其对作者表情达意所起的作用以及语言使用上的准确传神、精练生动。

(2)把握诗歌语言的大致风格。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豪放飘逸、委婉含蓄、慷慨悲壮、辞藻优美、富有韵律等。

3.表达技巧

解答此类题应在熟悉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细心审题。答题的思路一般是:根据题目要求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结构技巧),再结合相应的诗句简要分析,最后分析此类技巧对更好地表达作者情感所起的作用,即用什么技巧——怎样用——所起的作用。

4.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念态度

要准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辨别诗歌中的字词,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从而领悟作品蕴涵的思想情感,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下结论,更不能断章取义。

(二)精练答题语言,学会看分答题

黄河颂阅读答案篇10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 ―― 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 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选自《视野》2008年第8期)

[阅读思考]

1. 文中画线处说牡丹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简要说明 “荣誉和赞颂”在文中所指的内容。

2. 阅读文本,简要分析牡丹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参考答案]

1. 人们为它开花时的火热激情、辉煌灿烂和宏大气势,为它的倾国倾城、国色天香而倾倒,疯狂。

2. 牡丹具有高贵的品质。它维护人格的尊严,不畏权贵;它遵循自然规律和行事准则,不趋附世俗;它为将美好留驻人间,不吝惜生命,具有惊世骇俗的美;它拒绝人们对它不切实际的要求和盲目的崇拜,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执著于对***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与对自我生命质量的尊重。

[写作借鉴]

第一,妙用拟人、排比、比喻、对比,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文中采用了大量拟人、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渲染牡丹之美,赋予牡丹高贵的品性和典雅的灵性。作者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藉以颂扬一种令人敬慕的品格,讴歌真率无邪的情致。题目运用拟人手法,凸显了牡丹的坚守个性,给予了牡丹人格化的思维方式。开头连用四个排比句概括牡丹的美,写出了人们喜欢牡丹的原因,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第二,运用联想与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黄河颂阅读答案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黄河颂阅读答案10篇

学习

英文作文大全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作文大全10篇,内容包括春节英文作文简短,中考英文作文模板。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前提,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础。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及其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近年来,文

学习

口技教学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口技教学10篇,内容包括口技教学适合儿童,口技教学的基本功。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二)能力目标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

学习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内容包括化学与生活论文1000字,生活与化学论文范文大全。自生态人类学诞生之日起,国内外的学者都对它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理论阐释。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

学习

有人卖骏马者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有人卖骏马者10篇,内容包括人有卖骏马者这篇古文说明了什么,人有卖骏马者全文及译文。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

学习

高一化学竞赛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化学竞赛10篇,内容包括高一化学竞赛题格式,高一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学习

后会无期台词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后会无期台词10篇,内容包括后会无期江河台词,后会无期最后一段台词。早期的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拍摄和放映无声影片的运转速率为每秒16格画幅。无声电影时

学习

美丽的大公鸡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的大公鸡10篇,内容包括儿歌美丽的大公鸡,爱美丽的大公鸡。这只公鸡真特别!这时妈妈叫我回家,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园。

学习

妈妈的祭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妈妈的祭日10篇,内容包括妈妈十周年祭日,妈妈的十年忌日。2012年1月14日凌晨七点四十四分,是我妈妈去世一周年的祭日,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妈妈的匆匆离去,我伤心欲绝,失去了精神支柱的我每天以泪洗面,多少次梦中

学习

部门工作经验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部门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包括部门工作总结最新范文大全,部门工作经验总结简短精辟。二、主要内容(一)各乡镇各部门组织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情况。(二)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落实情况。(三)《宪法》等国家基本法

学习

我爱读书的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读书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爱读书为话题作文10篇,爱读书的朋友作文。我也有缺点,做作业不够细心,考试被扣一至两分是常有的事。这些缺点我都要下决心改正。这就是我,一个文静大方,爱读书而又有缺点的小姑娘。

学习

公输的翻译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公输的翻译10篇,内容包括公输的翻译和原文,公输原文及翻译重点句。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加快翻译速度,译者通常是倾向于使用有效辅助工具,机辅翻译工作台(综合许多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将继续是专业译者的主要翻译辅助工具。除了此

学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0篇,内容包括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

学习

无言的等待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无言的等待10篇,内容包括无言的等待歌词,无言的等待音乐。在情节的推进上,作者在不断的回忆中采用了递进式的表达方式,在乡下炒回锅肉时展开的关于两年前的第一段回忆着力表现了刘老太的幸福与喜悦,具体情节是高高兴兴从菜场买

学习

给领导的感谢信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给领导的感谢信,内容包括给监狱领导的感谢信范文,感谢信怎么写写给领导。近年来,我家家运不济,屡遭不幸。先是久病的父亲去年突然辞世,不但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悲伤和思念,还留下了大笔的债款。正当我们全家苦苦挣扎、奋力赚钱以期

学习

芭蕉阅读答案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芭蕉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阅读芭蕉短文答案,课外阅读芭蕉的正确答案。(久久摘自“乐读网”)敬业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诺尔曼・白求恩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

学习

安全知识竞赛答案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知识竞赛答案10篇,内容包括中小学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答案。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

学习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0篇,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和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及答案。)。A、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C、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D、朴

学习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大题答案及解析,计算机组成原理题库大全及答案。ResearchoftheTextSubjectiveQuestion'sAutoRemarkingAlgorithmBasedonWordSegmentationAlgorithm&V***LIXue-jun

学习

理论力学答案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理论力学答案10篇,内容包括理论力学课外作业加答案详解文库,理论力学10题多选题。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一、选择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思想

学习

在阅读中成长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在阅读中成长10篇,内容包括在阅读中成长的心得,阅读中的成长和收获。曾几何时,我不再沉迷于电视剧、动画片与漫画书;曾几何时,我不再落泪时用回忆舔伤口;曾几何时,我不再做作的将成功放大;曾几何时,我不再逃避困苦,新的我,在成长中走

学习

秋思阅读答案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秋思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秋思阅读题及答案初中,秋思阅读短文及答案。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故都的秋》第二课时的第三至第十一段时,让学生听录音范读后,概括了其中所描绘的五种景况(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

学习

核工记阅读答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核工记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核工记阅读答案100字,核工记阅读答案。记核桃念珠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