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记阅读答案篇1
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记核桃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节选自《虞初新志》)
【中考原题】
1.下面对《核舟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段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
C.文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D.《核舟记》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2.下面对《记核桃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B.文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C.整个念珠有一百零八枚珠子,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数达五百之多。
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特别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2015年湖北荆州卷)
解析:这类试题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全面掌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这类试题的考点较多,涉及文本内容理解、文章主题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情感揣摩等多个方面,需要比较分析的内容比较多。答题时可以采用排除法,逐一排查,筛选出与文本内容不相吻合的内容,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1.D(应表现为“技亦灵怪矣哉”的主题。)
2.D(初看念珠,作者看得并不十分仔细,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其他题型】
其他题型一:用原文填空
例题:两文均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民间艺人的技艺精湛,甲文是“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主要考查整体感知文本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本内容的掌握能力。题目要求用原文回答,且两题都是要求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技艺精湛”,答题时就要认真阅读全文,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语句,填在横线上。有时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参考答案:珠可历历数也;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
其他题型二:归纳文章主旨
例题:两篇选文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主要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一般有填空、选择和问答三种形式。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塑造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以及文章中出现的议论抒情的语句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古代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的赞美之情。
其他题型三:分析人物形象
例题:从《核舟记》中对佛印和尚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事情等内容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等。本题只要结合文章中对佛印外貌、神情、动作的描写即可分析其性格特点。
答案:佛印是个性格豪放、不拘小节的人。
其他题型四:比较两者的异同
例题:《核舟记》和《记核桃念珠》两篇文章在写作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联读比较的能力。命题者一般选择两篇或内容、或主题、或表达的情感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进行比较命题,让考生联读比较,从中找出相同或者不同之处。本题侧重比较内容,仔细阅读会发现都写到了念珠。
答案:两篇文章都写到了念珠:《核舟记》是概括描写;《记核桃念珠》是具体描写,注意细节的刻画。
其他题型五:概括景物的特点或者主要事情
核工记阅读答案篇2
关键字:英语阅读方法
[JP3]英语阅读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通过中学阶段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得以运用。阅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阅读中获得信息,从而理解和判断所获得知识的价值。那么如何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呢?[JP]
一、阅读理解的目的
提高对书面外语的阅读能力:即懂得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提高对书面外语的理解能力:即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以及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以及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阅读能力直接为理解服务。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演化。这就是阅读与理解的辨证关系。
二、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
NMET阅读理解题,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对话等等,涉及社会教育、风俗文化、史地知识、科技、***治、经济、日常生活、传记、人物等诸多方面。这种题型一般包括一些信息题、是非题和推理、演算题等等。其测试的重点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HTK]1.字面理解试题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试题,其特点是答案明确具体,一般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如辨认文章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人物的外貌、特征,它们与事件的因果关系。
[HTK]2.推断理解试题
这种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结构,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以及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意思,也要理解深层含义,或弦外之音,分析作者提出的观点、态度,进而从字里行间推测作者没有说明的意***、含蓄的内容,从中悟出作者的目的。
三、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及步骤
阅读理解不存在语法问题。答题时只能根据文章意思进行判断。在一般情况下,阅读理解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先通读全文再答题。
(2)先看题目及四个选项再读全文。
无论我们采用那种方法,在阅读中,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或句。千万不要纠缠文章中的某些细节而影响掌握全文大意。要紧紧围绕五个Wh-questions,即when、 where、 what、 who、 how来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迅速地查找需要了解的信息。因此,做题时我们一般应采取的步骤是:
(1)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细节。
(2)对文章后的题目,要逐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项,从文章的本意中寻找答案,要忠实于原文,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为根据,想当然地进行判断、选择。
(3)确定你所选的正确答案的内容能落实到文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句子。也可以利用排除法(否定法),最后确定一个正确答案。
(4)在做科普、史地知识短文(客观真理性文章)时,可以联系平时学到的知识进行选择判断。这也是高考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
四、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逐字逐句地阅读。用手指着单词一字一字,一行一行地读。这既减慢了阅读的速度,又会使你不能准确地理解全文而只停留在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上,使你所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最终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2.左右摆头。
3.小声朗读或在心里默读。
4.过分重视细节,忽略对文章整体理解。即人们所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5.缺乏自信,过分依赖字典。
五、如何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选择阅读方法。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及目的选择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详读:通过详读能寻找到某种具体的资料和信息,并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层层理解。
(2)阅读:其目的只是为了获取、知道文章的内容大意,例如,simple stories for enjoyment, news, letters from friends,因为这些内容对你的阅读理解文章无大妨碍,而且简单,清晰明了,故只需略读即可。
2.要树立自信心。不要一遇到生词就退缩,就查字典,要学会充分利用上下文,上下句来推断出该词的意思,也可以利用构词法(合成、转化和派生)来猜测。请看下面例子:
All through the night Lincoln fought with death. At 7:22 in the morning it was all over. The great man was at peace with world.划线这个短语可能没见过,但是沿着事态发展的逻辑推理,自然会得出是“与世长辞”这一结论。
[JP3]3.抓住核心词。上面的做法可以帮助我们扫除生词的障碍,在理解过程中起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还要学会抓住核心词。要知道人们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由于修辞学上或其他方面的需要,往往使用了一些作用不大的修饰词语。因此,要想准确、明了地理解文章,我们则要把着眼点放在核心词上,放在理解句子内部结构的关系上。[JP]
Would you like to do some shopping together with me? If you are free, please ring me back to tell me about it.从上面这个句子不难看出划线部分就是这段话的核心词。
4.抓住主题句。在多数文章中,开篇的首句或前几句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而每一段的首句或未句就为该段的主题句或核心句。
5.激发兴趣,学会“觅食”。通过阅读,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不仅扩大了视野和知识面,更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另外,我们还定期举办“新闻会”,让同学们把他们课外读到的有兴趣、有意义的“精华”讲出来,与大家共欣赏,共分享。同学们在阅读中尝到了喜悦,体验到了成功,同学们非常高兴。
核工记阅读答案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改 衔接 创新
一、认真解决好过渡性教学
初中代数的开头课,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小学生学习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1.思想动员,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开学初由学校领导与实验班教师向学生、向家长讲清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在于增长才智,自学是时代的要求、四化的需要,使学生愿意自学,让家长支持自学。
2.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自学。
3.启发诱导,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中、下层次学生的辅导,以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
二、做好课堂环节性教学
常规环节为:组织教学启发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也就是“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贯穿全过程。
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地阅读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在学生***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影响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再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画龙点睛的重点讲解。最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
三、狠抓开始阶段的实验性教学
1.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实验课本,适应自学实验课本的程序。
首先明确要求,了解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及使用方法,对比统编课本,介绍实验教材的特色。
然后,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什么叫粗、细、精读教材,逐步养成三读教材的良好习惯。可通过具体例子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理解、掌握教材。
接着,让学生掌握做题和核对答案的工作,指出做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及核对答案应做到的几点
2.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自学
在自学的开始阶段,我认为,教师给学生拟好读书提纲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好方法。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从而使学生去掌握教材;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能够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关键所在,从而把握住一节课的内容;有了读书提纲,学生为了搞懂教材内容,就不会走马观花地阅读教材,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3.狠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
开始阶段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最初要求学生简要地把所学内容概括起来,写出要点,能抓住教材的要点和中心;逐渐对阅读教材中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应注意的问题,自己的新发现、新想法、收获、体会,练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等,都要有所反映。
&
nbsp; 4.认真做好课堂小结
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总结:
(1)按读书提纲进行总结,概要地讲解说明或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读书提纲上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先议一议,再总结。
(2)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如在阅读教材中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和学生感到困难的习题,注意引导、分析。
(3)就一堂课的某一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先启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再画龙点睛地讲解。
(4)引伸性的总结,即把教材内容加以引伸,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可作适当提示。
5.教学中注意对学法的研究、指导
核工记阅读答案篇4
一、快速阅读和文章整体认知能力的培养
考场上,由于时间紧迫、心理紧张,很容易使学生不可能像平时那样从容地去对文章的每个细节详加揣摩。而实践证明,“带着问题读文章”的方法又常常导致对文章理解得不全面、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会是误解,这是阅读的大忌。“加强文本阅读的整体性综合”已成为中考命题的明确趋势,培养这种能力更成为提高解题水平的基本前提。怎样提高这种能力呢?
1.概括文章内容。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记叙的要素,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作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结果如何,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这样才能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要表达的中心。弄清了这一点,选文的中心事件就很容易掌握了。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2.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1)快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考生要明白,作者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目的,往往是在人物身上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而这思想倾向往往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把握住主要人物的各种不同的描写,才能体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2)要找出关键性的句子。关键句子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⑥深化主旨的句子。围绕中心做题是解决散文阅读最主要的方法。
二、筛选信息与转换整合语言的能力
信息筛选能力是阅读的核心能力。 从本质上说,现在中考阅读所考查的其实就是一种实用阅读能力,而实用阅读都是以筛选信息为根本目的的。“筛选”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对阅读区间局部精读、提炼的过程。要提高这一能力就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弄清楚信息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包括解证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本原与转折关系、前后照应关系、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明确了信息间的彼此关系,我们才可能分清主次,准确把握主要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筛选。
2.有一些词语,如首先、其次及其各种关联词,在文中成为一些信息的标志。注意这些标志性词语,对提炼信息有很大的帮助。
语言转换和整合能力,是指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主要信息进行深加工的一种能力,也即用自己的标准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能力。那么,怎样将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呢?这就需要一种更高层面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现在的考题一般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的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有效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语和主要意思就在原文中,我们应牢牢将其抓住,进行有效的提取、剪接、重组。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要把握好角度,对文章主旨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对文章的前后关联要做到心中有数,对相关信息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清楚明确。有了这几个前提,才能准确答题。
三、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1.留心分值的设置。一般来说,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的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
2.审读题干的语言。中考试卷命题者可谓呕心沥血设计题目,所以题干语是明确的、科学的。考生做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语。下面我们来看这个题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2)_____;(3)______;(4)_____”。让我们来理清题干语的内容:A.“全文”意思是提醒考生根据全文来考虑;B.“表现”意思要具体回答文中相关具体的内容,不能笼统或抽象地答题;C.题目要求回答三个表现,那一定是全文中最为典型的三处;D.题目中出现的第1个答案是为考生提供了回答问题的角度与基本样式,是示范答案,帮助考生从内容和形式上理解和答题。所以审读题干的语言,就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而且有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题目中寻找到蛛丝马迹。
核工记阅读答案篇5
一、备课技能修炼
课堂教学能力常常是优秀课、优秀教师评选等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上好课必然要备好课,备好课不仅仅是教师在评选时把本次课备好,更要靠平时的积累,是平时就应该修炼好的一种专业技能。在备课技能方面只有平时修炼到家才能在关键时刻运用自如。
1.学习理论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基本要求及策略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所了解,这样,在实际的操作中才不会产生大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切的、符合学校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容。要编写出有水平的教案有必要了解教案编写的相关理论,了解教案编写的形式、分类、基本术语、设计、编写步骤及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了解了相关理论编写出来的教案才更规范,更符合要求。这些理论学多应该在入职阶段已经掌握,或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老教师也应该继续学习与掌握,形成自己的备课习惯与风格。
2.参考范例
教师平时可以多学习现成的教案,同样的教学内容别人是如何设计的,自己又是如何设计的,可做个比较,哪个更成功;别人的教案编写是采用了哪种形式,有何不足等,教师可对这样的教案进行研究与分析,或为我所用,或在其基础上改进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学习范例的途径是非常多的,学校、区市级组织开设的公开课、优秀课评选的教案、本学科的教学杂志等都是可供教师参考的教案范例。在本次骨干教师评选的笔试中就有教学设计的答题,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范例。
3.模拟练习
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的模拟训练关键就在平时,教师每天都要备课、上课,每天要做的事情如果再用心一些,或者以研究的态度去审视,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模拟训练过程,教师的备课技能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修炼出来的。尤其是自己要开设的公开课、优秀课评选等更是一种训练的机会,教师应该把握住,参加的机会多了,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4.反馈与练习
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案的编写是否成功,还存在什么问题,最简单的方式是教师自己进行反思,这堂课是否达到了自己原来的备课设想,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或者利用一些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如果是公开课或者优秀课要请评课教师对自己的设计与教案编写提出意见或建议,这是教师提升自己备课能力的最好途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案编写的水平提高永无止境,需要教师平时怀着虚心的态度不断修炼。
教师在入职的开始或者平时注重备课技能的修炼,就能很好地掌握备课技能,在各种优秀课评选或优秀教师评选中就会运用自如,不会出现忙乱的现象。教师平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都要尝试去上,平时尝试过、思考过,在关键时刻应对,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考虑的才会更加全面,编写教案也会游刃有余。本次课堂教学能力考核采取前一天晚上备课,第二天上午上课的形式,这是许多优秀课、竞赛课评选常用的方式,由于笔者平时对备课与教学内容比较了解,所以只在教材的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准备与设计,在备课上并没有花多长的时间,就信心百倍地走进了课堂。
二、课堂教学技能修炼
课堂教学能力是反映教师是否合格与优秀的最重要因素,也最能反映教师的基本素质。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反映教师能力的方面实在太多了,如,教师的讲解艺术、教学控制、教学的导入与结束、提问艺术、意外事件的处理等都能反映教学与管理能力,也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这些基本功都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形成风格,才能在以后的各种优秀课或者优秀教师评选中体现自己的真正水平。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的修炼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技能关键还靠自己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去实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哪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针对问题去改进。例如,新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比较欠缺,那就在课前多花些时间备课,深入地钻研教材,多阅读一些理论书籍与杂志;在组织调控方面能力欠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从出现问题的方面去改进、去反思,并在实践中去摸索,则组织调控能力会逐渐得到加强。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离不开平时的主动实践与反思,在实践中提高自主实践能力与自我效能感。
2.学习借鉴
除了自主实践以外还要多听老教师、优秀教师的课,熟悉整个教学流程,学习借鉴他们特长与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听老教师的课还是年青教师的课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优点,教师要结合自身加强分析与反思,让其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如,有的教师善于组织调控,有的教师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的教师课堂流程清晰、过渡自然,这些都应该成为学习的方面,在听课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3.把握机会
市区、学校或教研组之间会经常举行公开课、优秀课评比,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无论上得好与不好,都能在准备、上课、评课中获得许多平时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基本功竞赛,涉及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哪方面欠缺都会在比赛中处于弱势,或遭淘汰,经过了一次以后才能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与工作中会逐渐完善起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技能也在这种打磨中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由于笔者对本次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平时校级、市级的公开课、优秀课、基本功竞赛等都经常参加,所以对本次课笔者怀着上平常课的心态展开了教学,在充分把握教材、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与学生充分交流、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轻松愉快,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课结束以后,评委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与其他教师相比,笔者在教学中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这与笔者平时的教学技能修炼是分不开的。
三、教科研技能修炼
教科研能力考评在本次评选中所占的分量是非常大的,它包括教育教学理论考试与论文答辩两个程序,这其实就是考查教师的理论学习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如果教师平时注重教学研究,那么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论文答辩以及材料上报程序的教科研论文都是不成问题的。笔者在这次评比中涉及教科研方面的考核都为优秀,这与平时扎扎实实开展教科研工作是分不开的。
1.坚持阅读,提高理论修养与教学能力
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加强理论修养。那就需要有计划地阅读有关理论书籍,理论书籍能够提供理论新知,扩大知识视野,还能在不断地阅读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熟悉教科研的一套程式、规范的工作方法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读理论书籍一定要有毅力和耐心,不是为了消遣去读而是为了需要去读,需要自我控制,有时候还得慢慢地“啃”。笔者在上班时间坚持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上利用空闲时间读些教育教学杂志或理论专著,平时将相关书籍放在办公桌上,空闲时间便随手拿来阅读;另外一个时间是在每天的睡觉前阅读,不仅能平静心情,又能对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些梳理与思考。这种坚持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不仅扩大了知识视野、提高了理论修养,同时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综合素质考评中的教育教学理论、教材分析等都和平时的阅读有直接关系。不少教师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是没有读书的心境,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2.注重积累,勤于记录和思考
核工记阅读答案篇6
从近几年的历史中考情况看,材料解析题的考查趋向灵活,注重理解和分析,材料题呈现信息量大,提问角度活,能力要求高,学生在应对这些问题时,需要端正认知态度,掌握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一、认知――历史阅读很重要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和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认清阅读教材很重要,教材是工具,是根本,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平时阅读草草了事,关键考试就暴露了阅读能力上的不足,不仔细读题或是读题不懂,就会在试卷上出现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甚至贻笑大方的答案,这样的结果值得老师深思。学生的阅读能力之所以差,因为他们还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学会理解地阅读。
二、导读――教师引导是开始
“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这种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学生要掌握自我阅读的技能,教师的引导阅读是关键。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疑惑和探究答案时很自然的就把目光转向教材的阅读。例如,讲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提问:战争名称的由来?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近代,英国第一个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它分哪三步走?《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处通商口岸为何选在沿海地区?这些问题教材上没有明确答案,老师的抛砖引玉,会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学会思考。
三、读懂――解题第一步
1.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答题前首先读题,如何阅读?先读材料,后看题目,循序渐进,有其章法,但是也有局限性,如遇材料陌生,又是难懂的文言文,学生心理会紧张和恐惧,影响答题;反之,打破常规,先读题目,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有的放矢更有效。
2.阅读材料的基本方法:读懂和读透。阅读材料的核心内容,读懂材料的主要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参透命题的考查知识方向。
四、搜索――解题的关键
关注材料赋予的信息,学会搜索信息,利用信息,找寻答案。
1.抓取关键词:材料的关键词语无论多少,都是解题的暗示,破题的入口,它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或者隐藏在材料中间,都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寻觅,给以启发。如“辛亥***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北洋***阀统治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封建的性质没有改变”,找到了材料中用关键性词语对辛亥***较为完整的描述,学生会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如“遵义会议集中纠正了博古等人在***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进一步认清遵义会议在长征途中起到扭转乾坤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2.找取相似点:题目可以千变万化,材料设计越发精彩纷呈,不变的是阅读的材料与课本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本知识的背景下,新颖的题材赋予了教材新的生命力,当学生找取到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的关联,答题的切入口就显而易见了。如关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围绕三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展开对条约内容的剖析阐述,学生会认识到每一个条约都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危机,都影响到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比较相似点,可以快速记忆,突出重点。
五、解答――解题的完美呈现
阅读材料才知材料,解答出材料的问题才是呈现对材料的准确剖析。
1.细心推敲第一问:历史材料解析题会设有多个小问,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仔细斟酌第一小问,以求全面准确。
2.专注审题和设问:审题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提取的过程,既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又要克服思维定势。如材料问答中往往会出现限制性的词语,如“依据材料来概括”,“根据材料来谈一下认识”,“从以上材料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会忽视,会模糊答题,所以教师在平时训练时要提醒学生审题围绕材料去思考和组织,不能随意发挥;有所取舍,有所归纳,这样才能达到考查能力的要求。
3.文字表达简明扼要:注意用词规范,要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述真实的历史,言简意赅的答案会有画龙点睛之效。
核工记阅读答案篇7
一、现状表现
根据我们多年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及调研,发现小学生的语文学科,阅读题得分率达不到70%,失分现象很严重,错误形态为错字别字多,表述不完整,格式不规范,弄不清题目要求。阅读、理解、审题能力差,漏题,错题,偏题比比皆是,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学生做阅读题时,惊慌失措,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说明小学生做阅读题的能力较差,阅读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严重影响了学业成绩。短文阅读能力问题,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水平。这是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成因浅析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四:
一是心理因素。表现为意志力薄弱,分辨能力有限和不良的情绪体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因素中,最积极的因素是需要,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常常会体验冲突和失败,这是我们农村小学生做阅读题时最大的心理障碍。小学生解答语文阅读题,渴望得到老师表扬、同学的赞许等正面评价,但因写字不端正,字迹不工整,错别字过多,教师评价又很简单,辅导方法不够科学,长期做题错误,实现不了这个愿望,这种错误的积累所形成的心理体验占强势,多次重复,就形成悲观、失望的心理体验,正面的心理受到挫伤。
二是习惯养成问题。不爱读书,不愿做作业,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是目前农村小学生的通病。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完成不求质量,考试成绩不管高低,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根据父辈的经验,认为学业成绩不好并不会影响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家庭教育要求也普遍随意化。有的语文教师也认为现在社会对精英需求量不大,降低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业成绩方面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行,就是成绩很差也无所谓。
三是教师的认识偏差。山区农村学校,特别是村校,由于包班教学,教师任务重,无法在教学准备上做到精细化,所以课堂上的随意性非常之大,布置的作业也只是简单机械的抄写、识记,作业训练基本上放在课外,或者是挤占其他非统考学科时间。
四是外部支持。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少,造成阅读、理解、审题能力差。阅读环境不好,家庭藏书又少,很大一部分学生仅仅靠学校下发的几本国家免费教材,学生看三遍就感到厌烦了,再去翻的话就感到无聊之极,家庭没有针对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书。很多的年轻家长在休闲时间,没有读书的习惯,有的甚至从事着一些低俗的休闲活动,家庭没有一点书香味。
可以说,农村小学生做阅读题的失败,是学习方法上的失败,是习惯上的失败,是态度上的失败,是信心上的失败。
三、解决对策
1.阅读是关键
阅读练习是语文教学及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少学生由于不得要领,阅读题失分很多。其实,如果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方法,做阅读题并不难。
阅读阅读,读是关键。有的同学拿到阅读题后,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遍阅读材料,就急切地下笔答题,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我们拿到阅读题,首先要在“读”字上下工夫,读得到位,读得深入,可以使答题速度更快,答案更准确,这就是俗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读完文章后,再比对所给的题目,进行一番咀嚼,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继续细读文章,这一次读,就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可以采取边读材料边对照题目的办法,使答题有据可依。一般情况下,小学阅读类习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有的只需作辨别判断即可,有的则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再给出答案,还有的是要依据原文中的相关知识、形式等,作更深入地理解,或要求作开放的答案。
2.注重题型训练
每次考试和检测的阅读题,无非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练习要求。形式如下,只要认真按照这些形式进行训练,学时的解题技能就会形成,能力就会养成。
字的练习:有改正错别字的练习,有根据拼音写汉字的练习,有根据汉字加拼音的练习。还有就是重点字,如多义字的理解,多音字的辨别,形近字的辨析等词的练习:(1)填写适当的词语,使上下文意思连贯、完整,有的是给拼音,写词语;有的是自己填写,主要看你对文章句子的理解。(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3)写出给定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等。
句的练习:有修辞方面的,如找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或者仿写句子。有语句理解方面的,根据原文,理解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有标点符号方面的,根据上下文,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这也是考察大家对原文的理解程度。
3.循序渐进来解题
粗心和漏题是我们小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经常犯的错误,因为阅读理解后面一般都有好几个子题目排列在一起,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咬文嚼字”,仔细审清题后,应按照试题的顺序一一来做答,这样不会漏题,还因为试题的安排,一般都是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感悟,因此,拿到试卷可以按试题的前后顺序去做。
四、综述
核工记阅读答案篇8
语文教学现代文阅读解答技巧现代文阅读试题在各种语文考试试卷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值比重比较大。从历年的各地中高考答卷统计情况看,考生该方面能力普遍偏低,失分率甚至高于作文,出现“读写倒挂”现象,症结何在呢?主要是考生在做此类题时,一方面材料不熟、感悟不深、揣摩不透、不得要领、表达“粗放”,不能“精耕细作”,同时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良好的答题习惯。
一、充分感知阅读材料,深刻理解语段内容
考生常常是朦朦胧胧读材料,迷迷瞪瞪看题目,稀里糊涂做答案,结果虽然题目都做上了而真对的没几个,可谓是“光开花,不结果”。其实做阅读理解题,阅读感知是首要的第一步,要对阅读材料充分整体感知,培养速读能力。读时要带着求知、明道、鉴赏的乐读心态:社科文要带着“好奇”心理、文学语段要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去读,达到“入境始与亲”“潜心会本文”的阅读境界,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文本信息。读题顺序是:10秒内扫读题目、正文、出处、写作时间、题干,标出段序号;然后正式阅读,不要在个别生字、新词、难句上纠缠,边读边圈点勾画重要句子、关键词,如中心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尤其注意首尾段,注意“总之”“因此”等关联词,读后自问:文段写了啥内容,能否在心里用简洁几句话概括;阅读第三遍,结合题干有针对性阅读,无关的描写、举例、诠释内容可跳读,选准答题坐标区域,准确对号入座。三遍阅读三要求在5~10分钟左右。
二、细心把握文后题目,认真审清题干要求
要逐字逐句解析题干,准确提取题干的关键词,格外注意修饰限制性词语。万不可草草一看,便去做题。多数考生往往对自已过于自信,似乎一搭眼就全部理解了,“跟着感觉走,常常搭错手”。还有的考生平时语文基本概念把握不清,常把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艺术特色、说明方法、反衬与铺垫、对比渲染烘托、词性及词的感彩等弄混,问东答西,张冠李戴。审清审准题干是“方向性”问题,方向错了,受累不讨好,白搭时间,其实这只是粗心细心的易事,但考试中因此失误失分却不在少数。
三、明确考点知己知彼,选准角度对症下药
社科文语段要明确干扰项,知己知彼,知道出题人怎样干扰“使坏”。干扰方式有:无中生有,即原文没涉及,想当然得出结论,答案是“不明飞行物”;篡改原文,即以偏概全,颠倒黑白,如把设想说成现实,把偶然说成必然,把可能说成一定,把部分说成全部,把过去说成现在或未来等,考生要有“火眼金睛”;偷换概念,即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狸猫换太子”;丢三落四,即故意“舍妻弃子”,造成信息缺失;语法“犯罪”,即故意颠倒语序,偷换主语,改变句意;即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即颠倒因果或强加因果。社科文题目其实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性格”:细心专心精心。记住:“答案在原文中,不在自己头脑中。”——即基本题目都可在原文中找的对应印证答案语句,要强化题干信息与对应区域文本信息的印证意识。
文学语段鉴赏题是难点,而鉴赏角度又是关键:从修辞角度看,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借代;从表达方式角度看,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表述语言,如夹叙夹议、情景交融、细节描写等;从结构角度看,有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详略得当等;从表现手法看,有对比映衬、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乐写哀、欲扬先抑、铺垫等;从语言角度看,有含蓄隽永、平实质朴、清新雅致、幽默犀利等。答题模式=表现手法+通用好处表述+结合文本内容的具体效果分析。答文学语段题目时要结合全文内容主旨,重视上下文具体语言环境,反复权衡比较揣摩推敲,以求思考上细、深、全。要慎对“一见钟情”,做题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组织答案时,要抓关键词,以关键词为核心组织答案。
四、规范答题语言,学会“搬”“拼”“造”
语言应准确严谨、周密规范、字面整洁。从考生实际答卷看,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是语文阅读题丢分的重要因素。答卷应做到书写工整,语言成句,不写错字别字,对于要改的字词句,一律用统一标准修改符号,绝不乱涂乱抹,画“黑蛋蛋”或“乱拉线”。可改可不改绝对不改。
核工记阅读答案篇9
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
阅卷就是对案件卷宗进行阅读、审查。它是案件审核工作的切入点,也是案件审核活动的第一步。阅卷工作不仅仅是通过审查卷宗材料熟悉案情,对案件提出处理意见,供领导审批案件时参考,更重要的是对办案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从中发现所办案件在事实、证据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进而达到查清事实、完善证据、补足程序,提高办案质量的目的。
一、阅卷的基本内容
阅卷的基本内容是审查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适当。
阅卷包括实体性审查和程序性审查两个组成部分,这两种审查工作应当同时进行、交叉进行。如审查证人证言的同时,要审查获取证人证言的程序是否合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否适当时,要审查对犯罪嫌疑人是否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要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来认定案件事实,即通过实体性审查得以实现。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阅卷,法制承办人都应当针对具体案件,重点审查以下问题:(1)案件的来源是否清楚?(2)办案单位是否有管辖权,是否超过诉讼时效?(3)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是否查清?有无特殊身份?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如何?(4)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5)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或者从重处理的情节?(6)涉案人员在案件中的责任是否分清楚?是否遗漏同案犯?(7)涉案其他犯罪嫌疑人是否归案?(8)是否需要补充工作,补充工作的内容是什么?(9)对犯罪嫌疑人适用的强制措施是否适当?(10)收集证据的方法和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存在非法证据?(11)法律手续是否完备?(12)办案单位对本案的定性是否准确?提出的处理意见是否正确、合法?
二、阅卷的具体方法
阅卷的基本规律是先通读全卷,再带着问题进行重点对照审查。在通读全卷的时候,应当一边审卷一边制作阅卷笔录,围绕着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能否确认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轻重以及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等初步提出问题,并在阅卷进程中记载,以便在继续阅卷中寻找答案。
阅卷的具体方法因案而异,有先供后证阅卷法、先证后供阅卷法、先简后繁阅卷法、对照阅读法、边阅边问阅卷法,在具体审卷工作中,这些阅卷方法都可以与其他阅卷方法交叉进行。无论采取哪种阅卷方法,都要针对某一具体犯罪事实确定审点,以选择阅卷的切入点,然后审查相关证据材料,运用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
(一)先供后证阅卷法
口供是犯罪嫌疑人就自己所犯罪行的供述,真实的口供最能直接反映犯罪事实,属于直接证据,证明力较强。先供后证,就是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作为阅卷的切入点,首先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了解案件全过程,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情况及认罪态度,包括了解其无罪辩解的观点和理由,再审查其他证据材料,进行对比审查。
1.适用于案情比较简单,犯罪嫌疑人又认罪的案件。对于案情比较简单,犯罪嫌疑人又认罪的案件,可以从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开始,了解案件基本事实,然后审查卷中所提供的其他证据材料,分析这些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否吻合,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能否成立。如果符合要求,则可以定案,否则就要退回办案单位补充工作。对于共同犯罪案件,阅卷可以从主犯的口供材料开始,以主犯的口供为主线,再根据其他同案犯口供提供的情况,对照审查证据材料,分析有关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能否成立,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脉络清晰。
2.适用于犯罪嫌疑人供认的多次作案、流窜作案案件。审查多次作案、流窜作案的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供认自己的罪行,仍可以采取先供后证的方法,按照犯罪嫌疑人的系统口供对其整体作案情况进行初步梳理,以案件发生的时间为序,列明犯罪嫌疑人每次作案的情况,制作阅卷笔录。其中每起案件都要列出发生的时、地、人、情、果,空出收集证据情况项目,然后再审查其他证据材料,在列表的相应部分列出所收集证据的种类、证明的内容及证明力的大小,使本案组建证据体系的情况一目了然。如果犯罪嫌疑人记不清犯罪时间、地点、方式等一些细节,阅卷者可以随时对照有关的证据进行审查,其间要注意审查犯罪嫌疑人所交代的犯罪事实与案卷中其他证据所认定的事实是否一致,避免出现张冠李戴问题。对于多次盗窃、多次抢劫等作案手段相同的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因为作案次数过多,无法说清作案的具体次数和每次作案的具体情况,只能说清大概作案多少次,在哪些区域内作案和获利情况,无法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其他证据材料进行一一对照审查的,法制承办人可以先对犯罪嫌疑人总的犯罪事实有个概括了解,然后对其他证据材料进行重点审查。
3.对于犯罪嫌疑人对自己做无罪或者罪轻辩解的案件,也可以采取先供后证的方法,先审查其辩解,分析其辩解是否具有合理性,能否提出新的事实和依据,然后根据其辩解对照审查其他证据,进而印证其辩解的可信程度。对于犯罪嫌疑人辩解自己没有作案时间或者没有接触犯罪现场条件,提出相应证据的案件,法制承办人更要认真审查办案人员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证据进行复核,并要针对新获取证据的情况进行证据分析。对于犯罪嫌疑人曾经作过有罪供述后来又翻供的案件,应当仔细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对其前后供述进行对照审查,反复阅读,判断其翻供理由能否自圆其说。
由于口供具有不稳定性,在审查此类案件的卷宗材料时,即使犯罪嫌疑人能够供认自己有罪,法制承办人也要考虑:一旦犯罪嫌疑人原供述,能否依靠其他证据材料定案,不能过重看待口供的证明价值。在审卷方法上,即使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一直比较稳定,也应当按照犯罪嫌疑人没有交待犯罪事实的情况处理,分析口供以外的其他证据之间能否形成证据锁链,如果犯罪嫌疑人翻供,其他证据能否足以认定该案件事实。对于证据不充足的,就不易认定。
(二)先证后供阅卷法
先证后供阅卷法,是指将被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等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之外的证据作为阅卷的切入点,先审查其他证据,然后再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进行对此分析和综合分析,最后认定案件事实。
1.适用于为自己做无罪辩解的案件。对于犯罪嫌疑人为自己做无罪辩解的案件,最好首先采取先证后供的方法,即首先审查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以外的证据材料,分析依靠这些证据能否组建为完整的证据体系,能否认定犯罪事实,然后再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分析其辩解能否成立,能否足以驳倒有罪证据或者与有罪证据形成抗衡。这种阅卷方法有利于解决承办人先入为主的错误意识,实现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刑事诉讼原则,有利于解决犯罪事实是否发生,是否应当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但不利于解决犯罪嫌疑人与犯罪人是否同一问题。如果侦查工作所收集的证据达不到一定数量,就难以在审卷人心中组建一个证据体系,用以肯定或否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因此,对于犯罪嫌疑人为自己做无罪辩解的案件,法制承办人在审核案件时,一定要注意审查办案人员是否注重对其他证据的收集工作,在难以收集到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是否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间接证据,这些间接证据的证明方向是什么,是否还有可收集但未予收集的证据等。
对于这种案件审核的重点在于对现有证据的分析和判断,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分析单个证据的来源,包括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客观。其次对这些证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这些证据与所要证明案件事实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该证据与哪些证据能相互印证。最后要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不同证据之间的证明方向是否相同,有哪些证据可以印证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哪些证据可以证实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综合分析审查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最终达到排除相反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目的。
2.适用于犯罪次数较多的案件。对于某些犯罪次数较多,延续时间较长、不同性质的犯罪相互交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自己往往记不清每次作案的详细情况,即使他愿意如实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也无法形成真实的系统口供,因此,其供述对于证明每一起具体案件的意义不大,只能证明其犯罪的总体情况。对于此类案件,在审卷时可以采用先证后
供的阅卷方法,不宜在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在审卷时法制承办人可以首先阅读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证据材料,将同一起案件的证据材料按照与案件事实关联性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分析能否形成证据体系,再按照作案时间顺序将不同案件的证据材料进行排列,制作取证情况一览表。其次,对照已经整理好的证据材料在口供材料中进行查找,分析犯罪嫌疑人对此有无供述,供述与其他证据之间是否一致,能否相互印证,从而发现取证中的问题,为下一步侦查工作提供帮助。在将其他证据材料与犯罪嫌疑人供述进行对照审查时,不能从所有细节上强求供证一致,只要有几个关键点能相互印证即可认定案件事实。
3.适用于多人犯罪案情比较复杂的案件。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之间往往避重就轻,相互推诿责任,给认定案件事实、甄别主犯与从犯带来一定困难。在审核此类案件时,适宜先从证据部分开始审查,通过阅读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以及现场勘查笔录,对共同犯罪进行初步定人、定位、定作用,然后再审查不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材料,找出其供述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哪些供述与其他证据一致,哪些不一致,进而分析哪些供述的虚假性比较大,哪些证据可以排除。此类案件审查的重点在于确定不同的犯罪嫌疑人在每一个重要阶段的具体作用,将犯罪事实分段查明。因此,应当同时采用对照审查的办法,既要将口供与其他证据对照审查、也要对不同的口供进行对照审查,以解决共犯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易认定每人具体责任的问题。
(三)先简后繁阅卷法
涉及多人合伙作案、多次作案的案件,往往形成许多卷宗材料,有的多达十几本。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理清全案,除详细阅读办案单位的呈报意见外,可以采取先简后繁,多次阅读的方法阅卷。先审查案情比较简单或者证据比较齐全的案件材料,整理出来可以认定的案件事实,然后再集中精力审查案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之间存在矛盾、证明方向不一致的案件材料,使问题更加明朗,可以提高审卷效率。
在阅卷顺序上,可以先用略读、跳读的方法,将案卷大体翻阅通读一遍,列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大致情况,对全案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再根据略读产主的思路和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精读,包括认定犯罪的时间、地点、参加人、简要案情、犯罪特征和收集证据的主要问题。阅卷时要反复对照审查,找到问题答案,或者提出补充工作提纲,最后再浏览一遍。这种先简后繁的阅卷方法,有助于快速形成对案件的整体印象,避免陷入卷宗的海洋而理不出头绪的窘境。
对于多人多次作案,触犯不同罪名的案件,在采用先简后繁的阅卷方法进行审查时,可以采用分罪名、分时间段的方法化繁为简,理清头绪,分别审查,提高审卷效率。
(四)对照阅读法
对照阅读法,是指针对某一单个案件,将不同种类的证据和不同证明方向的证据进行对照审查,从而辨别证据的真伪,认定案件事实。
在审卷时应针对每一具体案件进行对照审查,分析所收集的证据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是否可以用来证明案件事实,并且要在审卷当中继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照阅读法既可以采取先供后证法,也可以采取先证后供法。如,对于多次盗窃案件,阅完犯罪嫌疑人对一次盗窃的供述后,及时审查下一次犯罪事实,这样看似繁琐,实则比较准确,也能免去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及时发现供证不一的地方,若发现某一犯罪事实在口供中有而旁证不足,或旁证中有而口供中无,则需及时补充证据。
无论是采取哪种阅卷方法,都要同时使用对照阅卷法,将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与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材料相对照,将被害人陈述与现场勘查笔录以及鉴定结论等证据形式相对照,从而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只有经过审查判断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的要求。
核工记阅读答案篇10
根据广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需要,充分考虑艺术生的文化基础和兴趣爱好,兼顾当前《传播学》众多教材的优劣短长,笔者选择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2011)和李彬的《传播学引论》(增补版)(2003)作为指定教材,前者是“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在中国享有盛誉。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给学生推荐了如下经典著作:邵培仁的《传播学》(2005),段京肃的《传播学基础理论》(2003),石义彬的《单向度、超真实、内爆》(2003),陈卫星的《传播的观念》(2004)。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等翻译的《传播学概论》(1984),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翻译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2006),E•M•罗杰斯著,殷晓蓉翻译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2005)。教材既有指定的必读书目,也有推荐的参考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此为目的一。任何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通过多本教材的对照阅读,可以发现教材背后的问题,直达问题本源,这也是很关键的,此为目的二。多本教材比较阅读的观念源于笔者的研究经历。针对美国心理学家solomonE.Asch的“群体压力实验”,笔者曾经对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二版)、李彬的《传播学引论》(增补版)和郭镇之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进行对比,发现以下问题:其一,对solomonE.Asch的中文翻译出现差异。郭庆光翻译为所罗门•阿什,李彬翻译为阿西,郭镇之翻译为奥许。其二,实验过程叙述有差异。郭庆光将实验分为控制和实验两组,都有统计数据,有11组卡片,每组有甲、乙2张。答案错误率为0.7%。实验组每组8人,实验对象为1人。知情人“他们按照阿什指定的错误选择回答问题”。李彬叙述比较笼统简单,没有分为控制和实验两组,没有控制组的数据,实验组每组5人,每组实际试验对象为1人。有123人参加试验。郭镇之有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有12套卡片,每组2张。“控制组的37个人中,有35人全部答对,一个人错一次,另一个人错了两次”。实验组每组8人,“研究者告诉助手,在做出一两次正确答案后,他们便应开始给出一致的错误答案”。其三,实验结果叙述有差异。郭庆光写道:“在123个被试中,有76%的人在多数意见的影响下至少做了1次错误选择,而全部答案的错误率为36.8%”。李彬写道:“在123位参加阿西这项实验的被试中,有33%的人即有37人都跟着群体选择错误的答案”。郭镇之写道:“被测验的123位受试者显示,76%的人屈服于群体压力,至少给出一次错误答案,在所有的答案数中,受试者受群体压力的影响给出的错误答案占36.8%”。可以看出,solomonE.Asch的同一个理论,在不同教材里,姓名的翻译,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叙述,均出现了差异、混淆甚至矛盾,没有比较就难以发现这些深层问题。
2教学过程系统互动
教学是个系统过程,从课前预习到课程考核,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学习,笔者高度重视教学的系统性。首先,注重预习和课前预热。提前公布教学进程表,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进程自主预习,带着问题上课。课前预热的方法是:结合上课内容,在上课前提出有趣的专业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内。这些措施使得上课有条不紊,有计划性。其次,强化教学互动与课后自学。理论课比较抽象艰涩,当学生听课状态欠佳时,抛出一些问题,进行互动,既能调节上课节奏和气氛,又能保证授课效果。每章提供深度阅读书目和课后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笔者深知,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但课时毕竟有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后自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延展与深化。除了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也非常重要。笔者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参加企业文化传播实践,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自己能力。笔者也计划组织一个小范围的“传播学读书会”,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3考核方式灵活全面
以前,这门课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鉴于此,笔者细化了考核环节:首先,强化了考勤和课堂发言的分值,占总分的5%。此举有助提高出勤率,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其次,进行教材比较分析,该项活动占总分的30%。具体方法是:将两个班学生分为十五组,每组一章,对郭庆光新版和旧版的《传播学教程》进行比较分析,制成PPT后每组依次在课堂宣讲,教师进行讲评。最后,将所有PPT上传课程邮箱共享。实践证明该项活动集娱乐性与研究性于一体,效果甚好。其次,学生要完成两道简答题,作为平时作业,占总分的15%。最后,期末考试占总分的50%。题型分为填空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五种题型。试卷题量适中、难度适中,既考记忆能力也考分析能力。通过这两年的学生成绩来看,优秀率在15%左右,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教学任务和目标。
4若干教学经验总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核工记阅读答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