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阅读答案篇1
最名贵的香水出产于法国格拉斯。茉莉花采摘后,堆放得很齐整,很温馨,每一朵花,不忍心花瓣弄折、挤压。意外的一个残片,要小心摘除。花朵,迟早要加工成花浆,但过程是缓慢的。初次筛选后的花朵盛进一个容器,从一朵完整的花到一片片的花瓣、花蕊,是层层分离、缓慢进行的。这一程序里,怎么不几下子直接弄碎呢?
香水师说,花是有生命的。
(久久摘自“乐读网”)
敬 业
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诺尔曼・白求恩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将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中国的加拿大人还是无比挂念着自己的病人:“***司令员,记着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专为***患疟疾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大山摘自《课外阅读》)
父 爱
央视有一档节目叫《黄金100秒》。进入决赛时,被淘汰的选手要接受一种残酷的惩罚――舞台的地板上,正好在被淘汰选手的脚底下,会突然敞开两扇门,跌落下去。为了给选手壮胆,主持人杨帆会跟选手站在一起。他的任务就是判定谁赢谁输,如果猜对了,就和选手留在台上,要是猜错了,则要跟那个选手一块从那扇门里掉下去。
一次他在节目中说,他的父亲也很爱看这档节目,一期不落。他原以为父亲是他的铁杆观众,可是有一天父亲突然问了他一句话,让他瞬间就流下了眼泪。
父亲问他:“孩子,那门底下深吗?有多深?”
那一刻,他恍然明白,父亲真正关心和在意的原来是他的安危。
(一贞摘自“刘世河的新浪博客”)
体 贴
如果走了5分钟还没有发现一家便利店,这肯定不是日本。日本便利店数量多到令人吃惊,而且绝对是把婴儿关怀做得最到位的。再简朴的小餐馆,哪怕是只有三四张桌子,也一定会配备一两张婴儿椅;再简朴的厕所,都会在隔间里装上放婴儿的地方――考虑到妈妈独自带婴儿出来的时候,婴儿会没有地方放。
(心海摘自“百度贴吧”)
严 谨
画家齐白石和作家老舍是忘年交。一次,老舍选了四句诗,请年逾九旬的齐白石用不同的画作来演绎。这四句诗分别为:“手摘红樱拜美人”、“万朵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几树寒梅带雪红”,是诗人苏曼殊描写四季的佳句。
很快,齐白石以春、夏、冬的花卉为主题,完成了三幅绝妙之作,却唯独对“芭蕉叶卷抱秋花”,迟迟没有落笔。老舍再三催促,齐白石这才道出真相:“我不记得芭蕉初生卷叶的卷曲方向了,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没有实物参考,我不敢乱画啊!”那之后,齐白石每逢遇见南方来的友人,都会询问是否观察过芭蕉卷叶的卷曲方向,依旧没人能回答。他又翻阅了大量资料,也没找到答案,只能不情愿地提笔……望着画面生动的芭蕉大叶,却唯独没有初生的卷叶,老舍顿时明白了,为何齐白石的作品能称得上经典。
(夏花摘自《环球人物》2013年第25期)
教 养
那个人把拖鞋整齐地摆在鞋架最底层,然后用钥匙悄悄把门带上。邻居曾以为他一直呆在家里。
那个人站在黄色安全线外,静静排队候车,虽然车站只有他一个人。
那个人在车上站了足足一个小时,尽管“老幼病残孕专座”就在他旁边空着。
那个人下车后轻咳了几声,走了2分钟,终于找到了垃圾箱。他把咳出来的东西吐到手帕纸上,严严实实包好,稳稳当当放进“不可回收类”垃圾箱内。
那个人出了阅览室。他把报纸按页码排好,踮起脚尖走到门口,将报纸端端正正放到了3号报格上。
芭蕉阅读答案篇2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1.联系第⑥节,说说作者的用意:(
)
A.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是结。
B.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C.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
D.作者喜欢喧嚣的世界,所以希望每天不平淡。
2.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的作用是(
)
A.作者经历的春光完全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有独特的感受。
B.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D.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参考答案
1.B
芭蕉阅读答案篇3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师:这里指船夫。
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
(1)这首诗在所抒之情方面表现出盛唐诗歌的什么特点?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2.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你认为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此首诗后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诗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其中的诗眼分别为哪两个字?它们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用两个四字格短语概括洞庭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
(1)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2)简析“秋山又几重”中“秋”字的作用。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小 园
[清]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
(1)你认为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
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1)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
(2)“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句有何深意?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2)在尾联中作者化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
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
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
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江州:今江西九江。
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
1.(1)该诗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
(2)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作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
2.(1)“秋”字用得好。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表达人的情绪,作者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2)诗的后两句写走后对韦参***的深切思念。第三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就连使人感伤的乌鸦此时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了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3.(1)“蒸”和“撼”。“蒸”字活现出雾气笼罩蒸腾的缥缈之感;“撼”字极写洞庭湖水澎湃动荡的力量之大,仿佛有撼山动地的伟力。
(2)洞庭湖:烟波浩淼,气势雄伟
用了比兴手法,由洞庭湖广大无边,引出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洞庭湖暗喻仕途。
4.(1)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2)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
5.(1)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的时候,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诗人明写他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2)“秋山又几重”一句中“秋”字的作用有二:一是点明作者与表弟乍见又离的时令;二是烘托悲凉的气氛,“秋”使人产生西风萧瑟、黄叶飘零的联想,表现作者伤别的情怀。
6.(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答案三:“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扶苏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2)幽竹寒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然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7.(1)“复”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蒙眬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
(2)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坡在***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8.(1)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2)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9.(1)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玉树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10.(1)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描绘了一抹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残酷现实,表达出诗人无所依托、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
11.(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辽阔苍茫。
(2)运用典故。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离愁。
12.(1)“倦客思家”。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游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芭蕉阅读答案篇4
老师是一个辛勤的园丁,忘我的把知识的甘露浇灌给我们,老师的一点一滴催促着我们的成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感恩老师作文最新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感恩老师作文最新1什么是感恩?是苍翠的绿树给予大地的勃勃生机;是鲜艳的花朵给予绿叶的静静衬托;是白云对蓝天的相依相偎;是学生对老师最真诚的回报。我感恩老师,因为老师让我重拾自信、让我敢于动笔,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去年暑假得知要换班以后,我激动不已,但心中也充满着恐惧,害怕进入到一个令人压抑的班级,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直到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我看到了即将上任的班主任:她戴着一副眼镜,一头蓬松的短发,平时喜欢穿着学校的校服,一副干练利索的样子,正是因为老师没有刻意去打扮自己,才让我油然而生地感到了老师从内到外的一种朴素之美。
当我们班的同学字写的不好的时候,当班里的同学捣乱的时候,当我们班的同学屡次犯错的时候,老师绝不会“宽恕”班里的学生们,她也会像别的老师一样“生气”地批评同学,但老师的语气,从头至尾总是那样恳切,那样充满真情,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行为完全是出自于对我们爱;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只有半年,但为了我们的进步,老师从来都不忘记对每一个学生细心指导。下课了,你常常会看到她给班里同学悉心指导作文的情景,你还会看到,老师刚刚批评完这个同学,下课后又拉着这位同学的手进行谆谆地教诲。三个月内,我亲身体会到了许多:老师对我们的爱、老师对我们的关心、老师教导我们的热情,就连老师对我们发火时的场景,我都会深深的刻在脑海中。
第一次走进老师的博客中,我才发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位导师,是多么的伟大。每当深夜批改完作业后,她常常抽出一点时间去反省自己,她的博文中,体现了一位老师对学生深深的责任感,她把自己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记录在小小的空间里。虽然,有的文章还是在两年前的,但在两年后的今天,我们读后仍然再一次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我初次见到,一位认真的老师是怎样炼成的,老师的谦虚、老师的进步、老师的认真等等,都在此刻停滞住了,我为有这样一个老师而骄傲!
老师是一个辛勤的园丁,忘我的把知识的甘露浇灌给我们,老师的一点一滴催促着我的成长,她的文笔激起了我写作的兴趣;她的乐观向上让我敢于面对生活,使我从一个腼腆的小男孩渐渐蜕变成了一个大胆上进的少年。老师,谢谢您让我自信起来!谢谢您为我们的辛勤付出;谢谢你对我们学习和生活上的无私关爱!
高二感恩老师作文最新2在我十几年的的生命历程中,就有许多要感谢的人。如父母,他们赐予了我们生命;老师,让我们学到新知识;亲爱的同学,带给我数不尽的快乐;朋友,带给我珍贵的友谊……其中我最要感谢的,还是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
陈老师本来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后来剪成了短发,但都一样的美。因为她一直为我们班操劳着,所以她原本乌黑浓密的头发中已经掺了几根银丝。她细细的秀眉,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开来。陈老师批作业时,看到不满意的,眉头锁成一个“川”字;看到成绩好的,紧锁的眉头又一下子舒展开来,露出满意的笑容;看到一些不该错的地方,她摇摇头叹一口气;看到同学们精彩的答案,她会情不自禁地加个红五星或再加上“真棒!真行!”这样鼓励性的批语。她常常表扬大家的点滴进步,常常第一个来到教室,常常和我们一起跳绳、跑步、打球,常常哑着嗓子还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讲解题目,常常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常常语重心长地找同学谈心……我们在她的爱的怀抱中,幸福地成长着。
记得一开始,我们这个班曾被称为“烂班”。各项比赛或考试成绩一直是镇内十个班级的最后一名。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再加上有经验的陈老师来接管我们这个班以后,我们各方面渐渐有了起色。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同学在陈老师的“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下,变得听话起来了。我们纪律好了,整体成绩自然也有提升。有一回考试还获得了全镇第四名的好成绩。有了陈老师的鼓励,我们有了自信心和进取的动力;有了陈老师的严格要求,我们才不会误入歧途;有了陈老师的爱,我们就有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班点点滴滴的进步,凝聚着陈老师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呀!
敬爱的陈老师,您为我们班付出了这么多,我们无以回报,只能以优异的成绩和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回报您!请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一定会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决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高二感恩老师作文最新3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大花园里,有一棵健壮的大芭蕉,在它的身旁有一颗嫩嫩的小芭蕉,大芭蕉把自己身体的养分全输到小芭蕉体内,使它茁壮成长,而自己却慢慢地枯萎了
故事中的大芭蕉,使我想起了我们的老师,她们不正像故事中的大芭蕉吗?
打开记忆的窗口,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那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午饭后,同学们终于有十多分钟的休息时间,因为这时根本就不会有老师来管我们,可高兴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下午一点钟,老师又来了,给我们听写,讲课,让我们背书,布置作业。明明就是休息时间,老师又来干嘛!很多同学发出了埋怨的声音。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我回家给父母讲了这件事后,他们却把我训斥一番: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你们讲课,你们还好心当做驴肝肺,还埋怨老师。老师都是为你们好,是为了让你们多懂一些,把知识学得更扎实。你们应该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好好学习!听了这一番话,我顿时知道自己错了。
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尊敬老师。她们给我们讲课,听写,让我们背课文,都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能学好。可是我们却不体谅、理解她们,实在是太对不起她们的付出了。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亲爱的老师,我要对你们说一声:老师,您们辛苦了!黑板上飞舞的是你的汗水,笔触尖流淌的是你的期盼,你们用母亲般慈爱的双手,抚慰幼小的心灵,播撒无私的爱恋。这就是您,一个人民教师的心愿!一寸寸的粉笔染白你的发髻,一个个象形文字成为你走过的足迹,您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细雨。敬爱的老师啊!是您教给了我们美的真谛!老师您给了我们一把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我们感激您--敬爱的老师。
是啊!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老师的奉献是不需要回报的!老师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
高二感恩老师作文最新4有一个人,她不是魔术师,却可以使刚劲端庄的方块字在孩子们的眼中跳来跳去;有一个人,她不是雕塑家,却塑造出了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有一个人,她不是船长,却可以带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有一个人,她不是英雄,她的事迹却比英雄更加伟大。这个人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
老师是传播知识的使者,把牙牙学语的孩童教育成一个知识渊博的成人;老师,是我们的心理导师,为我们清除心理障碍;老师,是我们的朋友,时常和我们谈心。
老师,像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如园丁,用心血滋润我们、栽培我们;老师,似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时时刻刻保护着我们。
老师的爱,比父爱更严峻;老师的爱,比母爱更深沉;老师的爱,比天更高,比海更深。
是老师,在我们考试取得好成绩时,鼓励我们再接再厉,并告诫我们不要骄傲。
是老师,在我们上体育课意受伤时,背我们到校医室,细心地照顾我们,直到我们康复。
是老師,在我们缺乏信心时,鼓励我们,使我们充满信心去克服困难。
是老师,在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耐心地指导我们。
早晨,当同学们正在早读,有老师忙碌的身影;中午放学后,老师不放心同学们独自过马路,亲自把他们一个个送回家,宽敞的马路上,洒下了老师的汗水;夜深人静时,四周一片黑暗,唯独有一个房间灯火依旧,透过窗户,一个疲惫的身影依然在微弱的灯光下批改作业——那是老师的房间。
老师,是全世界人尊敬的,却也是全世界最辛苦的。
老师对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无以回报,但我们能感谢她。我在上学的路上看见很多同学捧着一大束鲜花,拎着一袋礼物送给老师,这是很好的,但是我们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感恩老师吗?不是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全心投入,这便是感恩;如果我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对老师说一声:“老师,祝你节日快乐!”这也是一种感恩。
在第--个教师节里,我祝全国各地的教师们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高二感恩老师作文最新5时光荏苒,老师你还好吗?
老师,我想对你说: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时常展现在我的眼前;你的关心,爱护,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你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至今铭记在我的心中;你和我们一起时的一切,都如同昨日历历在目。
老师,我想对你说:是你给了我学习的自信;是你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是你给了我发奋发***强的动力,是你给了我奔向好前程的希望。
老师,我想对你说:你是我开启智慧的敲门砖;你是我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你是我生活航程中的引路人;你是我奏响人生乐章的指挥者。
老师,我想对你说:如果没有你,或许我就会自暴自弃;如果没有你,或许我就会那么沉迷下去;如果没有你,或许就没有我生活的前景;如果没有你,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我。
老师,我想对你说:感谢你风雨之中为我的遮挡;感谢你冰天雪地之时给予我温暖;感谢你对我的培育之恩;感谢你对我的知遇之情。
老师,我想对你说:你每天扳着脸走上讲台,我们刚下课玩后的愉快心情又被破坏了。这时我多么希望你能笑一笑啊!开始上课了,你一直眉头紧锁,忽然叫起一个正在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那个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答得牛头不对马嘴。老师顿时火冒三丈,问他怎么回事。“后面的同学告诉我的”,他解释道,全班哄堂大笑,但老师不笑,仍然眉头深锁,用箭一样的目光盯着我们,我们只好马上闭上嘴巴,正襟危坐。这时,我们多么希望老师你也能笑一笑啊!这样,你的不快、同学们的不认真,也许就会在一笑之中飘然而去,我们与你的距离会因这一笑而变得亲近起来。
下课了,有很多同学跑上讲台,想跟你谈谈话,可一头忙碌的你一句:“什么事?”正欲张嘴的我们不好意思开口了。那时,我们多想你笑着与我们放松地聊一聊啊!
“笑一笑,十年少,我们学习会更好;笑一笑,真轻松,苦恼、伤心抛脑后。”我以前也写过这样的儿歌或小诗,但都没敢唱,什么时候能在你面前开心地唱一唱呢?
芭蕉阅读答案篇5
在这黑白片的冷雨中,有一位对传统文化深深依恋,对中国大陆深深热爱的游子在孑然独行。冷雨,在窗外召唤他那个迷失的灵魂。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雨巷》)
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朦胧而又幽深。之所以有令人心醉的美,正是由于这个“雨巷”的存在。它古老得没有尽头,完全将中国古诗词组成了一个雨世界。
翻开中小学课本,不,翻开中国文学史册,几乎随处可见这种烟雨苍凉的景象。中国的诗人,大抵有着一份感伤的通性,有着一颗以愁为美,以悲为美的诗心,最喜欢在大自然中安顿憔悴的生命,抚慰忧苦的灵魂。而“雨”,恰是一个最优美、最具典型的感伤意象。不懂得“雨”之美,便要与中国诗整个儿地无缘了。
寻根溯源
中国诗的襁褓时代,就已经歌咏“雨”了。“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殷代四方受年卜辞)雨一开始就与生命的祈求愿望联系在一起,渗透了最原始的生命存在需求的情感意味。到了《诗经》里,远戍的征人不断唱着:“我自来东,零雨其蒙。”(《豳风・东山》)“今我来思,雨雪菲菲。”(《小雅・采薇》)已经自觉地用“雨”来表达生命的悲哀,感伤至极。
屈原的“雷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夜鸣”(《九歌・山鬼》),以阴冷环境,映衬美丽忧伤的巫山神女形象;“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涉江》),以幽晦多雨衬映放逐之地的凄凉,都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但是这种以雨景烘托气氛的诗句在汉魏时期并不多见。南朝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可算是最早的听雨的感受,挑灯长谈、静听夜雨滴台阶,依依不舍、黯然神伤之情漾然纸上。何逊发现了雨意象的细腻情味,从此以后,雨在诗词中常用于渲染凄清的氛围,表现寂寞的情感,经常与离别、漂泊、孤独这类主题联系在一起。无边丝雨织成了愁的世界。
唐人杜牧的名篇《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细雨纷纷、春衫尽湿,心头涌起莫名的忧伤、无端的感动。这时最需要有酒,或许不是消愁,是品味雨中愁情的美。这“断魂”的体验具有普遍的性质。
写雨中的风景,实际上是写人的心境。雨的迷,表达着生命的某种缺憾,某种惆怅。刘长卿诗云:“瓜步寒潮送客,杨花暮雨沾衣。故山南望何处,春水连天独归。”(《送陆沛还吴中》)“独归”的风景中,便是心灵跌入一种无限的渺茫。雨的迷,最易于衬托一种特定人生境遇中的失落感。 “江风引雨入舟凉”(《送魏二》)中是雨,也是人的心境进入一种迷的状态。因为一旦雨景跟心境契合,雨丝便延伸着人的愁绪了。“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姚月华)“风(烟)雨”延伸着人的寂廖之“远”,濡染着离愁之“深”。
夜深点点滴滴的雨声,在中国诗中总是微妙地感应着点点滴滴的泪水,于是“听雨”最能体现出中国诗人那一份天然的敏感。“隔夜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有:“少年交友尽豪英,妙理时时得细评。老去同参惟夜雨,焚香卧听画檐声。”(陆游《冬夜听雨戏作》)中国诗人的听雨感受,不仅已成为一种人对自然的诗化感受,成为中国诗人的一种生活艺术,一种“销魂”艺术,而且成为中国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感悟。
当听雨中融合、渗透了某种人生体验时,雨中愁绪就带有很大的概括性和弥漫性。唐人诗歌的浑含意境,说的是具体与特定境遇的悲哀感。而宋人诗歌则于经历了种种人间的醉与醒之后明确地体验出了永恒的悲哀,于是那千山淋漓的雨气,不仅具有空间意味,而且具有时间上的无限,并转成了万古郁郁的伤心。如陈与义《雨中》诗云:“古泽生春霭,高空落暮鸢。山川含万古,郁郁在尊前。”又如崔橹《华清宫》:“红叶小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寒寂寂”的那一份苍凉,跟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式的悲怀类似,却又将后者的历史沉浮感,化作了一个烟雨般的梦。
中国诗人面对宇宙自然所感悟到的生命意识,即是“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的“词心”(清人况周颐语)。苍茫烟雨,充溢的即是中国诗人悲苦、哀愁的生命意识。
内涵理解
1.雨是别离的伤感和刻骨的思念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江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一夜寒雨之后的黎明舟中送客,骤雨初歇的傍晚与情人分别,雨不仅带来自然的寒意,更增添心理上的凄凉,而在晚钟里迎着微雨送人登舟,那打湿衣衫的,不知是分别的泪水,还是绵绵的雨丝。
离别之后是彼此无尽的思念,尤其是当长夜耿耿,冷雨敲窗,辗转难寐之际: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柳永《浪淘沙慢》)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聂胜琼《鹧鸪天》)
前两首从旅途中人的角度着笔,以夜雨为背景,表现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天涯倦客的情怀。后一首则以留在家中之人的口吻,表现女子长久守望、夜雨无眠的孤凄。窗外无情的雨滴与窗内相思的泪滴构成叠映的画面,好像大自然也能体恤她的悲苦,被她的情怀所感动。
2.雨是***治险恶的象征
中国诗人之所以用无情的风雨象征险恶的***治,正是源于远古社会苦雨给人留下的灾难性记忆。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祖国山河破碎得像风吹飘散的柳絮一样,自身生涯如同雨打水上浮萍,动荡不安。无情的风雨被赋予了抽象的***治含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由眼前的“风吹雨”联想到了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用“风雨”为我们描绘了另一种形态的***治斗争。诗歌末句凄风寒雨,既是写实,又是当时朝廷内部***治险恶斗争的象征。
3.雨是人生的体验与境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此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之时,作者借途中遇雨的平常经历阐发了不平常的人生哲理,映射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无论是自然界的阴晴风雨,还是现实人生的荣辱升降,都可等闲视之,浑不在意。这里词人正是借助于“雨”这一具体意象将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超然物外的禅意般的宁静之中。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
此词运用了时空大幅跳跃的表现手法,择取三幅人生画面以“听雨”为线索加以贯穿,来表达人生痛定思痛后的感叹。同是听雨,境界不同,感受也各异:少年风流,追欢逐笑;壮年坎坷,浪迹天涯;而今鬓发斑白,人也老了,倦卧僧庐,长夜听雨,从此心如死井,万念俱寂。“悲欢离合总无情”,任凭阶前秋雨点滴到天明,雨再也掀不起任何感情的波澜。在作者笔下“听雨”成了一种无可言说的人生境界的象征。“听雨”伴随着一个完整的人生全过程,不同的听雨感受,正是不同的生命体验境界。像这样的诗歌,不仅是艺术,而且是生命哲学的一种表达。
阅读链接
诗中的“雨”
春 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婉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1.这首诗描写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态?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中的“雨”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古今人评此词 “连用十四叠字,后又用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请你从表情达意及效果的角度,对这两处叠字的使用进行评点。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一句中“晚”字有版本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妙?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写得极为深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中的“雨”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5.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欣赏
1.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细窗好梦。(杜牧《八六子》)
4.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秋来》)
5.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6.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7.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8.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9.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
10.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浣溪沙》)
1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的《相见欢》
12.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
1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14.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朱服《渔家傲》)
15.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16.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张咏《雨夜》)
1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18.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唐多令》)
19.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万俟咏《长相思・雨》)
20.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白石《点绛唇》)
探究发现
“雨”意象包含的丰富的人生意蕴极富启发性。雨为诗人的生命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从而让我们对它的每一次体验都获得了新鲜的心理震撼。请阅读下面几首关于“雨”的诗歌,思考它们所描写的“雨” 与本文中的“雨”意象有什么不同含义,包含了诗人们怎样的生命意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 王安石《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诗人借助飘洒迷的春雨,烘托离别的寥落。“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前一句色彩和感觉对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相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落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2.(1)十四字层层铺叙,分三层次(一写内心情感引起外部动作,二写环境气氛与心中感受,三写由轻转重,由浅入深的真切体验)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的淋漓尽致。(2)“点”“滴”叠用,由雨声写起,以写人物心境终,在“点滴”之间写尽作者在黄昏雨滴梧桐声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将悲上加悲、愁上加愁的孤寂、凄苦、忧愤、悲伤的复杂而又深细的心理状态充分表现出来。
3.“晚”好,凄风苦雨中以酒浇愁,已是难挨,加以长夜漫漫,诗人内心凄苦,可以想见。(“晓”好,表现诗人凄风苦雨中以酒浇愁,长夜难眠,晓风清寒,内心将更为凄苦。也可认为两者皆可,言之成理即可)
4.用几近白话的语言,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和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此一句代了,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芭蕉阅读答案篇6
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是中考的基本考点之一。文学常识,一是来源于课文,二是来源于名著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名著阅读的要求是“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依据课标要求,很多地市中考《考试纲要》对“名著阅读”的要求是“知道该省市中考《考试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如安徽省就规定了《安徒生童话》《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童年》八部名著。
有很多地市的中考课内外综合考查,有越来越细化、深化的倾向。考点涉及作家、作品、时代、代表作、文体、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名著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典型故事情节、典型的艺术特色、阅读的启示或感受等。
【典例解析】
1.(2013年四川成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上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 ___________ 。
透过作者对书名的进一步阐释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一个见解: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涉及名著名称与创作见解,第二个问题稍难,要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考虑到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思想。参考答案: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2013年安徽卷)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
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2)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借着火柴的亮光,看见了温暖的 ___________ 、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蔼的 ___________ 。
【解析】第(1)题考查人物常识。选段来源于《骆驼祥子》,选文中出现的人物是祥子,只要阅读过《骆驼祥子》就知道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第(2)题考查故事情节和人物名称。《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根据前面的修饰语,可以知道所填的词语分别是火炉和老祖母。参考答案:(1)A:刘四爷(刘四、刘老头子、老头子) B:虎妞 (2)火炉(铁炉、炉子) 老祖母
3.(2013年福建福州卷)(1)《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经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印度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海域后到达南极。
(2)《水浒》第三十八回中宋江、戴宗、李逵三人在浔阳江边琵琶亭上吃酒,宋江想吃鲜鱼汤,李逵便到江边讨鱼,因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绰号)张顺打了起来。张顺用计将李逵引到 ___________,让李逵吃尽苦头,后在戴宗等人的劝解下两人和好。
(3)简・爱是大家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她身上令人赞赏的某种精神品质,并举一例说明。
【解析】第(1)题考查《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的潜水艇游历的海域,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写。第(2)题考查名著《水浒》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名称。第一个空填写原因,第二个空填写张顺的绰号,第三个空填写地点。第(3)题从两个方面提问,既要知道简・爱某一典型的精神品质,又要概括出能够反映出这一精神品质的典型事例。参考答案:(1)红海(阿拉伯海)地中海 大西洋(依次写出其中两个即可)(2)放走了渔户的鱼 浪里白条 江心(江中或船上)(3)示例一:追求平等。“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体现了简・爱敢于追求平等。示例二:敢于反抗。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哥的欺负,她奋起反抗。示例三: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和尊严。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简・爱强忍悲痛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示例四:追求真爱。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残疾的情况下,简・爱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4.(2013年甘肃兰州卷)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说的是张飞饮酒,假作贪杯轻敌,引张来战,又暗派兵将断张后路,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简述其故事情节。
芭蕉阅读答案篇7
那是一次试卷讲评课。课前,我扫视了一下教室,同学们纷纷拿出了试卷。只有小林同学头枕在手臂上,眼睛瞟着同桌的试卷,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两天前,我已把批改好并打上总分的试卷发还给每位同学,要求对试卷中的错误予以订正,写上考后反思,并约定今天集体讲评。难道小林忘了?我有必要了解一下。下课后,我到办公室拿出一份空白试卷送给小林,微笑着对他说:“听懂了吗?”小林点点头。我又说:“那好,你把这份空白卷再做一次,明天交给我,好吗?”小林站了起来,双手接过试卷。
第二天,小林交上了试卷。我一看,整个卷面工整极了,答案基本正确,与平时他的作业判若两人。我鼓励了他一番,接着问:“昨天试卷讲评时你未拿出试卷是忘了吗?”他摇摇头。“那是因为分数低?”(满分150分的试卷他只考了80分)他点点头。一份打着不及格分数的试卷竟让小林羞愧得不敢示人,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这不由得让我产生了改进以前惯用的阅卷方式的念头:只批改不总分。在试卷上将不正确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将附有详细评分细则的答案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自纠、自改,然后,老师加以督促,对共性问题集体评讲,个性问题个别辅导。如此没有了分数的压力,没有了低分的尴尬,我发现平时几个学困生高兴地拿着试卷比对评分标准给自己当起小老师来,也乐于向其他同学请教。
没打总分的试卷成了同学们研讨的课题,成了学习知识的供给站。让学生收获知识而不是收获分数,这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
有一次晚自习,照例我到班上去巡视一番。走到小杰同学的身边,发现他不是在看教科书或辅导资料,而是在往一张4×4的幻方上填写数字,他全神贯注,丝毫没有觉察到我的到来,同桌向他“示警”,他才抬起头,看到了我,脸一红,赶忙收起了他的作业。当时,我没批评他,走开了。
对小杰的举动是批评还是支持?我私下问自己。就他自习课“不务正业”该批评,就他对数学的爱好该支持。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前苏联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学生中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老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组织学生阅读,让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撞击出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鉴于此,我应该保护小杰的学习兴趣,但也要加以引导。
第二天,我把小杰请进了办公室,拉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小杰像似犯了错误似的低着头,看来他是作好了挨批的准备。为了打破僵局,我拿出一种叫“九连环”的玩具问他会玩吗,他点了点头。我又问:“如果我们把从剑形框架上脱下一个环叫做一个基本动作,那你知道使九个环从剑形框架上脱离需做多少个基本动作?”他摇摇头,我引导说,他昨晚所填的幻方和现在所见的九连环都是我们祖先发明的寓数学于娱乐的珍品,幻方最早出现在夏禹时代,数学家欧拉、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对它很感兴趣。九连环在我国民间流传极广,数学家卡丹、格罗斯给出了完美的解答。对这些游戏感兴趣是件好事,但不能追求那些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有时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希望他能象那些科学家一样能破解某些游戏的数学之谜。但,这需要扎实的知识功底,在完成学业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去探索游戏的奥秘,我是支持的。最后我把一本《***形与逻辑的故事》送给了他。
不是批评而是支持,小杰的脸上泛起了笑容,他高兴地接过我的书,临行前还向我鞠了一个躬。
芭蕉阅读答案篇8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谈论,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些过程比较复杂,我们且不做详述,下面主要讲述在考试中的一些答题技巧。
1.需要掌握答题技巧
高考中对于现代文阅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开头(结尾)的作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作用、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作用、表达方式的运用以及作用、不同人称的作用、审美鉴赏方面的问题、文中某句的作用等等,而这些都是有一定的答题技巧的,比如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有“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比如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文中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要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对于文中语句特色评价主要有“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等这些词语。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2.掌握固定的答题模式
比如不同的人称的作用是: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不同的表现手法作用是: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二、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出了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外,还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总的来说,考试中出现的诗歌鉴赏题目往往不会太难,但是会有很强的综合性与代表性,其内涵往往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涉及面要广,要多给学生讲述常见的意象,或是古人常用的表达手法,很多特有的意象就需要我们去积累,去识记,还有一些特殊的词,比如官位的升迁用的词汇就不一样,有左迁、贬谪等等。
古代诗歌中经常用到的不同意象:离别类的意象有双鲤、尺素、月亮、鸿雁、寒蝉、柳、芳草、鹧鸪鸟、南浦、芭蕉、燕、关山、长亭短亭、阳关曲;而情爱类的意象就有:莲、红豆、红叶;而暗喻人格类的意象主要有:、梅花、松;还有含有悲情气氛的意象,例如:梧桐、乌鸦、杜鹃鸟或子规、碧血、猿;还有其他的一些意象,比如:昆山玉、折桂、采薇、南冠、柳营、东篱等。
1.学会特定的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中往往会让学生描述诗中意境(氛围)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掌握一些词汇,比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同时表达了作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思想感情。
还有对于根据不同的诗歌形式分析诗歌的主旨,主要有以下几类:咏史怀古诗主要是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托物言志诗作者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边塞征战诗主要是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羁旅思乡诗主要是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还有送别留念诗,往往是为了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而田园山水诗主要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等等。
2.案例分析
例如针对李华的《春行即兴》一诗: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总结,多进行对比、分析,交给学生一些方法、技巧,相信教学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芭蕉阅读答案篇9
意象可以分为景、物、事、人等四大类。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下面是为家推荐的高中诗歌鉴赏知识点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诗歌鉴赏: 意象
一、物象与意象的区别: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客观存在物都以各自的形态存在着。物象一旦进入诗歌,打上诗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这种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意象。
二、意象的类别:
从内容上分,意象可以分为景、物、事、人等四大类。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
三、意象的特点
1、含蓄性
歌德曾说:“最直露的中国诗歌,与西方的诗歌相比,也是含蓄的。” “含蓄”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重要范畴,这种美最忌直露,主张将作者情感的表达包含在作品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之中,启发联想,引人遥思,耐人回味。这就要求我们在敏锐地捕捉到意象之后,借助想象,再现画面,解读物语。
2、确定性
意象的确定性是指诗歌的物象常常有固定的含义,表达诗人某种固定的情感和志趣。而这些物象与人的情感总有某种关联,在不同诗人的笔端,那些特定的物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时把握关联,识记意象。
把握关联 识记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落花流水传愁绪,
别时长亭柳依依。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3、丰富性不同的诗人因为个人性情和际遇的不同,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我”与“物”的完美结合。其实,哪怕是同一位诗人,境遇不同,对同一对象也有不同的感触。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古诗意象时须立足文本,有所甄别,切忌先入为主,生搬硬套。立足文本 有所甄别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 游《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四、常见意象的主要类型
1、象征式意象
借助具体事物,表现特定意义
菊花 因秋天开放,饮露凌霜,被赋予清高、坚贞、顽强、高洁等象征意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 原《离骚》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 稹《菊花》宁可梢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梅花 因冬季开花,傲雪斗霜,被赋予不惧挫折、刚强傲岸、玉洁冰清、不媚世俗等象征意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 亮《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 游《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咏梅》
青松 因高大挺拔,四季长青,被赋予顽强、傲岸、正直、不屈等象征意义。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 桢《赠从弟》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 白《赠韦侍御黄裳》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 毅《咏青松》
夕阳 因业已垂暮,即将落山,被赋予人生短暂、光阴易逝或失意消沉等象征意义。
西风 因猛烈寒冷,摧残万物,被赋予万物凋零、衰败落寞或游子思归等象征意义。
黄叶 因盛期已过,凋落在即,被赋予衰败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等象征意义。
鸳鸯 因雌雄相守,双栖又宿,被赋予相亲相爱、爱情甜蜜的象征意义。
鸣蝉 因餐风饮露,居高声远,被赋予品行高洁、清高绝俗的象征意义。
冰雪 因冰清玉洁,晶莹剔透,被赋予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象征意义。
牡丹 因生在名园,雍容华贵,被赋予富贵荣达、浮华庸俗的象征意义。
朝露 因缘寒而生,遇暖即消,被赋予人生苦短、生命易逝的象征意义。
2、物语式意象
根据景物特征,寄寓抽象意义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
根据景物特征,寄寓抽象意义
水:因为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常被用来比喻时间流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因为剪切不断,滔滔不绝,常被用来比喻不尽愁思。“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因为清澈明亮,深沉灵动,常被用来比喻美人眼睛。“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草:可能比喻生命力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能比喻离愁别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可能比喻思念绵长,“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可能比喻荒凉衰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可能比喻盛衰无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燕:因系迁徙候鸟,故有“羁旅漂泊”寓意。“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 因为秋去春来,故有“春光美好”寓意。“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因为双宿双飞,故有“爱情甜蜜”寓意。“花开望远行……东风草堂飞燕子” 因为眷恋旧巢,故有“物是人非”寓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鹃:因相传系杜宇泣血而化,故有“凄凉哀伤”寓意;又因叫声似“不如归去”,故有“游子思乡”“脱俗归隐”等寓意。
鹧鸪:因为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故有“旅途艰险”“愁苦伤感”等寓意。
鸿雁:因系候鸟,故有“思乡怀远”或“羁旅情愁”等寓意;且因鸿雁传书之典,故常以代家书;又因飞得高远,故常比喻志向远大。
沙鸥:因栖息江湖间,故有“漂泊无定”“渺小无助”“孤独寂寞”等寓意。
浮云:因为随风动飞、飘忽不定,常被用来比喻四海漂泊、居无定所的游子。
柳絮:因为数量众多、纷飞无尽,常被用来比喻愁思绵绵。
残灯:因为独守愁人,彻夜无眠,故有孤独寂寞、凄冷愁苦的寓意。
芭蕉:因为南方有《雨打芭蕉》之丝竹乐,故有孤独悲凉、忧愁凄恻的寓意。
3、谐音式意象
谐音双关 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民歌的传统表现方式,巧以语音作桥梁,借用甲字的形式表达乙字的语义,以此委婉含蓄而又风趣幽默地表达某种微妙的感情,是其基本特征。
“柳”谐“留”音,因具有“留恋惜别”的寓意“晴”谐“情”音,因具有“痴情痴心”的寓意“莲”谐“怜”音,因具有“恋情爱意”的寓意“亭”谐“停”音,因具有“惜别难舍”的寓意“琴”谐“情”音,因具有“情意谐和”的寓意“笛”谐“啼”音,因具有“悲戚伤感”的寓意“丝”谐“思”音,因具有“思绪绵长”的寓意“梅”谐“媒”音,因具有“少女怀春”的寓意“杯”谐“悲”音,因具有“伤感惆怅”的寓意“藕”谐“偶”音,因具有“爱情婚姻”的寓意“杏”谐“幸”音,因具有“运途侥幸”的寓意“芯”谐“心”音,因具有“心思情感”的寓意
4、借代式意象
桑梓:故乡。“唯桑与梓,必恭敬止”。丝竹:音乐。民间弦乐器、管乐器合称。汗青:史籍。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竹简。娥眉:美女。蚕蛾触须细长而弯,喻眉。南冠:有节操的囚徒。春秋时楚人之冠。请缨:请求为国效力。汉将***终***请以长缨活捉南越王。击楫:立志收复失地报效国家。须眉:男子。胡须和眉毛。巾帼:妇女。原指妇女的头巾。三尺:法律或宝剑。轩辕:中华民族或祖国。寸管:毛笔。折桂:科举及第。怀桔:爱亲孝亲。陆绩见袁术时藏桔。怀沙:怀抱石头自沉。系屈原绝命词。采薇:隐居不仕。宫阙:帝王权位。咏絮:女子有文才。用谢道韫事。南朝旧梦:繁华往事。关山月——曲调名,多写征戍离别之情。梅花落——曲调名。写由梅花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冷落之情。霓裳羽衣曲——传为唐玄宗所编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传为南朝后主所制乐曲,为绮靡之音。杨柳曲——即乐府曲调“杨柳枝”、“折杨柳”,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五、赏析意象的思路
(1)找出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特点;(3)分析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产生的艺术效果。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翠微:青翠的山色,即青山。取次:随便,任意。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赏析 朱雀桥横跨秦淮河,为通往市内乌衣巷必经之路。桥巷相邻,且东晋时,乌衣巷为高门士族聚居区,***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居于此。以朱雀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且可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
赏析 “野草花”给给人以荒僻之感,而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如今已经荒凉冷落。“夕阳斜”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赏析 过去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燕子,如今栖息在寻常百姓之家。燕子历史的见证人,见证了房子的主人的变化,见证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对比中隐含着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答案: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答案:目的在于唤起读者的想象,暗写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 全诗写诗人路过苏州枫桥停船过夜,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天色变得漆黑,乌鸦惊叫起来。霜华满地,寒气袭人。描写诗人在船舱里的所见所闻所感。
赏析 江边飒飒的枫林,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凄凉难耐。“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赏析 寒山寺的半夜钟敲响,飞进船舱,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尽在不言中。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景物:月落、鸟啼、霜满天、 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钟声,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答案写出羁旅者孤单寂寞、愁绪满怀的情感。
4.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芭蕉阅读答案篇10
一、化模糊为清晰
审题需要阅读题目,但严格地讲,把题目从头到尾看一遍并不能算作审题,因为这一遍所看,我们对题目考查的要求往往还是印象模糊的。此刻就开始答题,往往会回答偏题,甚至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我们需要逐字逐句琢磨题干,抓住关键字词提炼信息,确认题目考查的诗句范围、对象特点、命题形式等。
可以边读边问自己如下问题:“考查的是哪个字词哪几个句子,还是全诗?”“考查的是关于思想情感的还是什么方面的?”“是填空题还是问答题?”
二、化陌生为熟悉
试题中碰到的诗歌是陌生的,题目是陌生的,我们要通过审题环节沟通课内课外,透过现象看本质,判断题目考查的是我们复习时重点训练的哪些题型或哪些要点,继而找准方向,从容思考解题。当然,这要求我们对课堂古诗鉴赏涉及的知识要点与题型较为熟悉。
一般而言,我们需要通过“化陌生为熟悉”的思维过程,确认题目考查的是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形象意境、语言语句、表达技巧五方面中的哪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或确认题目考查的是复习训练题型中的“炼字题”、“***画题”、“表现手法题”、“语言特色题”、“作用题”等题型中的哪种,或哪几种的综合。之后就可以针对性地联系课堂复习所学所练等进一步展开解题思路。
三、化片面为全面
审题不能漏过“审分值”。从命题角度来看,命题者必然是对该古诗深有感触或十分欣赏该古诗的哪些点,从而有意从那些方面命题;且命题者命题时,自己心中肯定有答案的,这样他才方便在总分值要求下设置小题的量,和决定每一小题设置为几问。我们审题时不妨运用逆向思维猜测命题者的意***。从阅卷角度来看,虽是主观表达题但也得有个评分的标准,不能随便给分,阅卷者会遵守按点计分原则。命题者想考我们的究竟有多少点?阅卷者希望看到我们分几条陈述答案?……我们应尽量通过分析分值的分布,推断出这些问题的大致答案。一般情况下,填空题一个空最多可能占两分;但主观表达题每个点最多占一分,分条陈述的话,每条可能是两分也可能是三分,这由所含点数与字数决定。
审题不能忽略题干中看似无用的语句。命题者不可能仅为了装饰题目语言,或显示自己表达能力而在题干中说些没实际用处的语句的。若把看似无用之语当无用,定会招致遗憾。我们要认真分析这些看似无用之语的隐含信息。
四、化浮泛为精准
古诗鉴赏的审题是需要借用解答语病题的耐心细心精神与梳理主干枝叶技巧的,否则有时会审题不准。譬如这种题:题干的前部分是名人评价,后部分就一句话――请简析本诗歌,或请结合全诗简析。对此,我们不宜仅抓住后面的那句就任选角度去简析诗歌。题干前部分的评价内容实际上暗含了我们思考与回答的方向和范围。审题时,我们要找出“简析”的具体“宾语”,即“本诗歌的A方面”。审题精准,答题才能切中答案要点。
解答古诗鉴赏题,完整的答案模式一般为“点-析-评”三部分。但由于古诗鉴赏题大多分两道小题,甚至一道小题分两问,所以在审题时,我们还需注意统筹兼顾,注意另一道小题,或另一问所考的内容,合理选择“点-析-评”三部分中的一两个部分解答,以避免浪费时间写太多无分值的答案文字。审题精准,答题才能保证高效率。
这四个方面的技巧,在具体审题过程中相辅相成,是必须灵活综合运用的。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云物:云雾。
(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3分)
(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审题点拨】
第(1)小题题干中的“体现”暗示这些意象往往是秋天典型的意象,我们可以根据诗歌意象常识,结合生活常识判定。题干中的“哪些”“3分”表明体现“晚秋”的意象应该是三个或六个,根据诗歌实际,不难确定命题者想要的答案就是三个意象,每个意象占1分。
第(2)小题题干可看成三部分,梳理三部分语法关系,最后一句中的“结合诗句”对应的诗句应是前部分中的“颔联”,可确认考查范围为颔联两句诗。“简要分析”的具体“宾语”应该是前部分所说的“景物描写的特色”,注意不是“景物特色”。而中间部分的作用实际上是强调了颔联景物描写确实有特色,写景写得妙,而非写出的景很妙。“化陌生为熟悉”,不难得出,这道题考查的实际上是表达技巧方面的景物描法。分值4分,一般暗示答案要分两条陈述。题干问“特色”,要求“简析”,这些暗示我们在每条答案中最好点明一种写景手法,并结合颔联诗句简析,两者各占1分。即使要答每条的“评”部分,也不需要多准确具体的文字,因为没有分值在其上。感觉答案字数差不多值4分,完全可以不“评”。
这道题命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如下:
(1)归雁、篱菊、渚莲。(评分建议:一个景物1分,共3分。答到其他景物不给分也不扣分。)
(2)①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评分建议:特色各1分,诗句分析各1分,共4分。)
对照我们先前的审题所得与命题者的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发现,“答案就在题目中”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古诗鉴赏题的。只要我们重审题,善审题,是可以猜到“参考答案”的要点的。四个方面的技巧,归根结底,即善于化题干为信息。善化者,审题“拿手”,就能为拿高分甚至拿满分打好基础。
【跟踪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颈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4分)
(2)对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1)词的上片中,作者说“怕登楼”,是因为
。(2分)
(2)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6分)
【审题点拨】
第1题(1)小题:考查范围为诗歌第五、六句,把这两句读一遍,易知其为写景句,且写得“精妙传神”。“化陌生为熟悉”,确认这题考的就是诗句赏析题。回忆这种题型的答题要点,无外乎景物意象名词、概述景物特点的形容词或动宾短语、写景表现手法术语及手法运用分析、写景效果等。“化片面为全面”、“化浮泛为精准”,分析分值分布,不难筛选出“4分”要求回答的四点应分别是手法术语比喻、比喻运用分析、景物特色、景物意境或其中情感。它们各占1分。
第1题(2)小题:这首诗层次特点鲜明,前三联写眺望所见之景,尾联抒由景所生之情,且均发生在傍晚时分(夕)。“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两种说法都有人说,意味着各有各的理,意味着我们在确定观点时,不必担心自己会选错,关键在于要言之有理。说某字统领全篇,实际上考查的就是表现手法中的布局谋篇手法的理解或分析。审题时,要找准“你的看法”中的“看”与“简要分析”的具体宾语,即“夕”或“望”与各联诗句的关系。分值为4分,意味答案必须四点,根据常情答案不难构思出,就是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次对一联诗句进行简要分析,点明该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前者和后者可交换顺序。表明观点不一定计分,但不表明观点必会失分。
第2题(1)小题:原因以填空题形式考查,暗示答案不必太详细,言简意赅为佳。仔细阅读题干,“化模糊为清晰”,抓住关键字词提炼信息,不难发现所寻原因和“明月”这个传统意象有关,本小题考查的其实就是对“明月”这个传统意象的理解。
第2题(2)小题:考查范围为词的下片,考查对象为手法与思想情感。“多样”、“丰富”两词很重要,一般来说,只有两种手法还是称不上多样,两种情感算不上丰富,必须三种或三种以上;再结合分值“6分”来看,本题最好分三条陈述,最好每条答案都恰巧各点明一种手法和一种情感。
参考答案
1.(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2)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二字。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