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护的作文10篇

自我保护的作文篇1

自然是生命的起源,它孕育了万物生灵,它赋予了万物独特的光彩。可是人们不懂得如何爱护自然,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将自然给伤害。唉!现在自然已经被我们破坏得一片残败,难道自然养育我们的人情就是为了这样的回报吗?我们对自然的汲取,难道不能用保护去弥补,要去变本加厉的伤害它。人们啊!觉醒吧,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吧!自然孕育的风景被我们无情的毁坏。清美秀丽的沙湖被被填,由以内沙湖的缩减则最为明显,其原面积约为1自然是生命的起源,它孕育了万物生灵,它赋予了万物独特的光彩。可是人们不懂得如何爱护自然,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将自然给伤害。唉!现在自然已经被我们破坏得一片残败,难道自然养育我们的人情就是为了这样的回报吗?我们对自然的汲取,难道不能用保护去弥补,要去变本加厉的伤害它。人们啊!觉醒吧,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吧!自然孕育的风景被我们无情的毁坏。清美秀丽的沙湖被被填,由以内沙湖的缩减则最为明显,其原面积约为1275亩,1994年还有600余亩,但是现在水面面积仅剩119.85亩。沙湖,昔日的郊区湖如今已变成城中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湖周边建造了很多学校、办公楼、住宅楼。由于填湖现象时有发生,沙湖水面缩小了1000多亩。再加上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湖水污染严重,湖泊自然生态遭严重破坏,沙湖正在失去湿地的特征和价值。不仅过去常见的多种珍稀鸟类一去不复返,就连湖中的鱼类都常因湖水污染严重而大量死亡。沙湖就这样沉寂了下来,离人们的视线越来越远,逐渐成为一道逝去的风景线。它是善良、慈爱的化身啊!自然的风景线为我们牺牲了它自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去爱护它,为它着想呢?自然的风景线为千千万万的人们展现了妖娆风姿,共人们欣赏。可是现在,人们为了利益毁坏了自然,昔日的自然已不复存在,为何还不保护自然呢!难道要自然的报复吗?自然的慈祥被人毁得只剩无情的愤怒。自然向我们展开报复了。2013年的9月30日早上,仙居消防部门接到求助电话称,仙居原始森林景区内有一窝马蜂,疯狂袭击三名上山摘野生弥猴桃的村民,结果导致一人当场死亡,另外两人严重蜇伤。自然的动物痛恨我们人类,我们夺走了他们的资源,还要毁了它们的生活环境,还对它们赶尽杀绝,它们对我们展开报复。人们啊!真的要觉悟啊!自然的委屈需要我们去安抚,学会保护自然,那是我们的责任。保护自然是我们的责任。改善自然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人改善自然环境和节约资源,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人人环保,天天环保。我相信我们的自然就一定会重新振作,让我们能生活有可以依靠资源,要善待它们、保护它们、珍惜它们,这样才能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好地生活空间,使人类在自然生存的时间更长。初写文章,望大家提下意见,谢谢,我叫张志聪,有意者加qq,希望与我一样,同为学生!275亩,1994年还有600余亩,但是现在水面面积仅剩119.85亩。沙湖,昔日的郊区湖如今已变成城中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湖周边建造了很多学校、办公楼、住宅楼。由于填湖现象时有发生,沙湖水面缩小了1000多亩。再加上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湖水污染严重,湖泊自然生态遭严重破坏,沙湖正在失去湿地的特征和价值。不仅过去常见的多种珍稀鸟类一去不复返,就连湖中的鱼类都常因湖水污染严重而大量死亡。沙湖就这样沉寂了下来,离人们的视线越来越远,逐渐成为一道逝去的风景线。它是善良、慈爱的化身啊!自然的风景线为我们牺牲了它自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去爱护它,为它着想呢?自然的风景线为千千万万的人们展现了妖娆风姿,共人们欣赏。可是现在,人们为了利益毁坏了自然,昔日的自然已不复存在,为何还不保护自然呢!难道要自然的报复吗?自然的慈祥被人毁得只剩无情的愤怒。自然向我们展开报复了。2013年的9月30日早上,仙居消防部门接到求助电话称,仙居原始森林景区内有一窝马蜂,疯狂袭击三名上山摘野生弥猴桃的村民,结果导致一人当场死亡,另外两人严重蜇伤。自然的动物痛恨我们人类,我们夺走了他们的资源,还要毁了它们的生活环境,还对它们赶尽杀绝,它们对我们展开报复。人们啊!真的要觉悟啊!自然的委屈需要我们去安抚,学会保护自然,那是我们的责任。保护自然是我们的责任。改善自然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人改善自然环境和节约资源,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人人环保,天天环保。我相信我们的自然就一定会重新振作,让我们能生活有可以依靠资源,要善待它们、保护它们、珍惜它们,这样才能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好地生活空间,使人类在自然生存的时间更长。

湖北武汉青山区钢城十一中初三:张志聪

自我保护的作文篇2

关键词:文件保护;新形势;问题;策略

最近几年,文物保护事业在国家***策的监督下正逐渐的踏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是文化保护领域的一个好形式。与固有的文物保护工作相比,当今的文物保护工作,无论是保护技术还是保护思想都吸收了全新的科学技术及观点。在进行文物保护的工作过程中,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当今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

1.公众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思想

文物代表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之所以可以在世界民族中处于不败的地位,首先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鼓励我们不害怕强权,敢于斗争,逐步的迈向今天的繁荣,我们需要保护好文物,从而给后人提供学习的榜样。让人心寒的是,当今大众对国家文物的保护意识较为欠缺,即使找到文物也不合理的对其进行保护,比如把古碑作为垒墙,更严重的甚至因为自身的利益而破坏文物,损坏保护措施。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国家对找到文物者的奖励方法还不够具体完善,使得大众不愿意对其加以保护;二是国家未建立法律法规来宣传文物的保护。

2.保护与开发的不和谐

保护文物的核心价值是文物保护的宗旨,只有关注文物的保护才能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倡导经济的快速进步,常常不注重很多别的方面,文物保护也时常被我们忽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张贴广告、古墙被涂鸦等各种各样的新闻,可见***府对文物保护的忽视;甚至有些地方***府为了当地经济的进步,大面积的征地建楼盘、建立商场,因此把古宅古屋进行拆迁,而还把这种行为称作“破旧立新”。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在保护及开发之间寻找衔接点,不能顾此失彼。

二、新时期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

1.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思想

针对群众目前对文物保护思想较为欠缺这一问题,我们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唤醒并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首先是要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从法律的层面上向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的价值。宣传工作不应只注重普法,教育民众,更应该把实际实例作为指引,比如给群众讲授案例,既能起到鼓励或震慑的作用还能实现比法律条文更加的生动;另外是要建立人人保护文物的社会环境,增强大家的自律意识。这一点要充分使用文化遗产日,以这个为出发点实行各种活动的开展,比如文物展示、讲座及文艺演出,在大家娱乐的同时给大家普及保护文物的思想,并把这些活动通过网络等相关媒体进一步的扩大宣讲。

2.由轻利用重保护向利用保护并重转化

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并不是***府的某一个机构可以掌控及管理的,这需要上级的关注及下级的协作配合才能实现。我们不能很好的开展文物的保护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落后的保护思想,我国以往是轻利用重保护,这引起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不但是***者的问题,更是很多百姓的疑惑。因为不了解保护的核心意义所在。所以,我们在经济利益面前十分渺小,需给它让道。许多文物保护人员的认识误区是片面的理解文物保护的含义,总认为保护是职责,而利用是别的机构掌管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保护是为了进一步的利用,文物得以全面保存是用好文物的基础,恢复其固有的面貌。既然我们以往轻利用而重保护,那么我们现在应加强对文物利用的关注度,让其给社会提供价值,然而不能过度的进行利用,否则会达到相反的效果。总而言之,利用与保护应是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只有从思想上转变认识,才能更好的实现对文物的保护。

3.深入贯彻实施“五纳入”

我们都知道,社会的最终保障是法律,在文物保护领域作为其他方法的后盾,首先应具备健全的文物保护法规法律。只有具备合理的法律,中央根据文化保护提出的“五纳入”才能不仅仅作为会议精神的传达,而具备执行能力。我们应完全遵守“五纳入”的要求,从本质上注重对文物的保护,“五纳入”根本上来说是在各级***府的各种议程中融入文物保护工作,提醒管理人员文物保护与别的建设价值是一样的。

4.注重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文物保护工作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人民群众对文物的保护,包括保护已发现的文物并提交给文物机构,这是文物保护的一个关键内容;但更关键的一方面是要对已开发的各种文物进行保护,这是文物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具备保护文物的技术及专业知识,如果不能培养一批高技能、高水平的工作人员,那么文物保护仅仅是纸上谈兵。要构建这样一支队伍,一要吸收人才;二要增强内部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吸收人才就是要给予所有人透明、公平的竞争平台,完善用人机制;同等状况同等待遇,完善分配体系。注重内部人员的自身构建,先要尽全力的供给良好的学习机会,投入一定的财力、人力及物力,从而增强业务水平,从中择优担任关键职务;还要注重文物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及职业道德意识,时刻把文物保护作为核心,主动***,不徇私枉法。

三、结语

文物是全社会共同具备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不能再生的,我们对其有保护的职责。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阶段,文物保护工作还面临着很多难题,其他方面也是苦难重重,然而我们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更应看到发展的时机,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突破陈规,勇敢探索。文物保护的每个阶段都有新问题,我们要把利用与保护结合,综合使用法律手段及其他手段,相信文物保护工作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任璐. 刍议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对立统一[J]. 青春岁月. 2015(23).

[2] 安静. 浅谈如何打造文物保护标准体系[J]. 才智. 2015(03).

[3] 袁方. 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科技展望. 2015(18).

自我保护的作文篇3

关键词:基层文物 保护管理 水平提高

中***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389-01

中华文明历史底蕴深厚,聪明的先民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历史辉煌。岁月更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颇具时代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这些文物都承载着它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所具备的科技、文化、民俗、资源、生产力等各类信息,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建立专门的文物保护部门,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文物保护的管理水平,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遗产。但是我国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还不到位,还存很多问题,因此,增强我国的基层文物管理工作,提高我国文物保护水平,是社会所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目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

1.缺少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队伍

目前,从事基层文物工作的人员,结构成分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而文物保护又是一个特殊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深的理论功底,许多人很难适应文物保护岗位素质要求,要想更好的促进文物保护工作,这就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更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加之长期缺乏必要的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缺乏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自觉性,造成目前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形势。

2.人们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的观念

中国地域广泛,文物遗址分散,加上不同地区人文的差异和思想价值的异同,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对文物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在认识上不尽相同。另外,整个社会对文物的保护宣传力度不大,采取的措施力度不强,导致社会上出现一些干扰、破坏文物保护工作的现象,甚至有的人铤而走险,不惜违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另外,社会上许多人对文物的理论与知识的缺乏,尤其思想观念上漠视或淡化,这部分人上至***府官员,下至商家企业,平民百姓,他们大多看中的是地方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区域发展,而对文物保护所产生的更深层次的隐形的价值熟视无睹,从而导致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3.不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国家为了对文物进行保护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法律法规不能对文物保护工作者起到约束的作用,给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有的部门根本不依照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办事,这就使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导致我国的文物遭到破坏。

4.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失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农业生产建设以及旅游开发用地占地在逐年增加,人们对于经济利益变得越来越重视。一些地区古墓葬古遗址和田野不可移动文物,面临人为的破坏。当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出现矛盾时,人们往往追求的是如何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人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经济发展,文物保护为开发和经济建设让道,文物法规难以有效实施,文物保护难以有效落实,管理工作造成失控。这就给我国文物保护带来了消极影响,给文物留下了不可恢复的损害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新课题。

二、提高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文物人才队伍建设搞好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应切实抓住重点,循序渐进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专业培训。将从事文博管理的专职人员送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或大专院校进行定期培训或脱产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基层文博管理的骨干和专业人才。二加大基层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文物调查、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三是结合业务工作的需要培训。围绕文物普查,非遗保护等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学以致用,厚积薄发。在加强专业培训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挖掘人才资源,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基层文物保护的领***人物。要积极组建文物保护队伍。文保部门、文保单位、文化市场、公安、消防等单位,齐抓共管,联合工作,形成文物保护有机整体。以此支持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2.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公众参与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基础?,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是文化遗产保护推进的源头活水和真正动力。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决定文化遗产保护成败的重要因素。只有公众倾心地、持久地?自觉守护,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真正保护,只有公众积更应该寻找二者协调的结合点,更多的尊重历史,保护历史,不让历史长河沉淀的宝贵财富付诸东海,要极投入维护历史文化的努力之中,让祖先遗留的文物光芒四射。同时,我们积极地在社会营造历史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充分发挥公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3.严格立法,遵守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文物立法是文物保护、***之本。文物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实施文物保护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文物工作者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力武器。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对于加强文物保护法制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极大的推动作用。要严格的约束文物保护各部门的工作,严格的遵守相关管理规定,以减少我国文物的破坏和丢失的数量,保证我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好我国的现有文物。

4.整体协调,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和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在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对文物的保护,促成二者之间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正确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文物资源的利用必须是在保护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将保护和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人类瑰宝”文物遗产得到永恒的持久的传承,泽被今人,惠及后人。

总之,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对文物相关社会现象的观察、完善文物保护法规和建立起优秀的文物保护管理队伍,是促使文物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可靠途径造,是福子孙后代的益民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心玉.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8).

[2]聂一虹.浅谈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10).

[3]钱惠江.浅论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机制[J].文学界(理论

版),2012(5)

自我保护的作文篇4

【关键字】文物;遗产;文物管理;文博

***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物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承德作为文物资源大市,文物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全市文物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的十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始终把文物保护人民参与、文物保护成果人民共享作为文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为建设文化遗产强国、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一、深入贯彻落实以文物保护为核心的工作方针

《文物保护法》第四条的规定,文物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个方针,就抓住了文物工作的要领,领悟了《文物保护法》的精神和灵魂。一方面,保护、抢救、利用、管理是整个文物工作的四项基本任务;另一方面,保护和抢救是核心和前提,利用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利用,管理是工作的基本保障。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文物本体和文物环境的保护、保存放在主要位置,坚持把文物保护作为文物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没有保护,就谈不上利用。而利用必须是合理的、科学的。要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为了突出强调保护为主的方针,《文物保护法》在总则中有针对性地规定:“各级人民***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开发必须遵守文物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第九条)。”此规定对我市来说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承德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承德每年都要接待百万计的中外游客,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制定了“全力构建国际旅游城市”的宏伟发展战略,以旅游作龙头带动其它产业持续发展,这就意味着文物保护工作决不能落后。近些年来,我市各届领导班子对全市的文物保护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针对避暑山庄而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整治工作就有四次。第一次是1978年左右,从避暑山庄内搬出二六六医院等单位及居民住户100余户;第二次是1993年至1994年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把承德避暑山庄直接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取得圆满的成功。在此次申报过程中,避暑山庄内拆除非文物建筑23处,1.96万平方米;第三次是1999年至2000年我市开始的五片连动工程,对山庄东路宫墙外、两宫门之间重点保护区的违章建筑4.8万平方米进行拆迁改造,恢复清代原有风貌;第四次是2002年山庄内部再次实施整治,拆除了山庄动物园等非文物建筑2.5万平方米。这些工程的实施对避暑山庄的文物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以此促进了我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好地坚持“保护为主”的方针,争取把文物保护工作与承德的发展战略有机地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强化落实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

1、制定与《文物保护法》相关的法律配套体系,这是开展文物工作的前提。无论综合性或专门的文物法规和规章,都有自己研究调整的对象和范围。就以不可移动文物来说,类别不同,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在保护管理方面需要规范的问题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应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有所针对性。2003年7月18日河北省人大***会通过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即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起草前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对我市文物景区制定出保护措施,这就确保了承德避暑山庄——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与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相关要求有效衔接,突破性的具有有了自己的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进一步解决我市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与旅游开发之间日益增长的矛盾。因此,只有制定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完善细化的文物相关法律细则,才能有效保证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的贯彻与落实。

2、要建立健全有力的***机构和队伍,这是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基础。新《文物保护法》的修订,使文物行***部门的管理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同时工作任务也更加繁重。文物部门既依法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又面临着亟待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的难题。机构不健全、规格低、人员少、素质不高是文物主管部门无力依法行***、依法管理的最大原因所在。这种状况,在市、县一级较为普遍,少数省一级的文物行***机构也时有存在。

自我保护的作文篇5

关键词:湘西苗族 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艺术来源于生活,民族音乐自然会打上深深的民族生活文化烙痕,湘西苗族音乐源于苗族先民几千年以来的生活积累:高崖峻岭、林木茂盛的自然生态环境,万物有灵、巫术盛行的宗教信仰,民族战争等历史背景。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碰撞,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岁月的流逝,自然规律的作用使得湘西苗族音乐的传播主体逐渐减少。苗族音乐已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几千年间那种“口耳相传”“闻歌而舞”的鲜活的生命力。为避免湘西苗族音乐文化的断代、消融,对湘西苗族音乐的保护已被提上了日程。

一、湘西苗族音乐保护进程

湘西苗族音乐紧紧依附于苗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苗族个性、苗族审美习惯几千年积累的“活”的显现。它通过人本身这一载体,以节奏、形体、服饰和唱腔等为表现手段,身口相传,代代继承。然而,“活”的文化如果脱离其固有的生存环境,其生命力就会逐渐枯竭。

湘西苗族文化遗产与苗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于湘西苗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也经历了从自觉到主动的阶段。早在18、19世纪时,语言学者、民俗学家及人类学家曾试***记载世界上的口头文化传统。1924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萨维那出版了《苗族史》,对湘西苗族音乐的形式、内容与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和记载,也对湘西苗族音乐与其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略有探索。20世纪50年代,我国***府对湘西民间音乐艺术进行了抢救、挖掘、整理,组织人员分别采取笔记、画***、记谱、录音、照相等方法认真记录各种不同的曲目,以及有特点的唱腔、表演技术、服装、道具等,并把老艺人独特的表演技术、经验及他们所了解的史料记录、学习、整理或者拍摄下来。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苗族古歌历来由苗族人口传身授,而在50年代,整理出版了苗族古歌的苗文文本,有节选本也有全本。到了70年代,由于***的影响,湘西音乐文化研究保护被迫中断。

20世纪下半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沟通、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几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对非物质文艺遗产的工作成果及经验,有目的地开展了多项计划,并通过了相关文件,并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进入21世纪,在中国***府主导,文化界人士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各地方***府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场声势浩大的湘西苗族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2007年,为了贯彻落实《***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湘西自治州文化局制定的《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实施方案》通过州人民***府同意,向全州公布,全面推进了湘西自治州湘西苗族音乐遗产保护工作。

2010年11月26日,中国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仪式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乾州古城举行。这标志着湘西民族文化的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上可见,在1990年以前,湘西苗族音乐的保护一直游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外,进入21世纪之后,湘西苗族音乐遗产保护开始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中,并有长足的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族音乐的保护手段

(一)明确湘西苗族音乐遗产保护的工作目标

要做好湘西苗族音乐遗产保护,首先要明确保护的总体工作目标,即湘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础。第一,基于湘西苗族音乐遗产保护的迫切性,应当在时间上进行把握,争取在5年内,在湘西地区建立初步的湘西音乐遗产保护工作机制,其内容大致包括工作组织机制、经费筹集发放机制、***策制度建设机制、推广宣传机制;第二,应当清查、编订湘西音乐遗产保护名录,建立遗产名录体系,对各类型的湘西音乐分门别类,建立湘西音乐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和网站,争取国家经费和***策的支持;第三,要抢救珍贵湘西音乐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建设湘西音乐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保护传人、保护村寨,建设分级保护体系,拍摄和制作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像制品和相关***书。

(二)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1年5月我国的昆曲艺术名列第一批19个代表作名单之中,2003年11月我国的古琴艺术又名列第二批28个代表作名单之中。2003年10月,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我国自始至终积极参与了《公约》制定工作的全部过程。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然而,湘西苗族音乐遗产保护工作步伐还较为缓慢,与国内外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相比,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努力完成。我们不仅要把握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有利时机争取国家***策和资金的扶持,更应当从湘西苗族音乐这一民族文化自身的价值出发,寻找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结合点,在保护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湘西苗族音乐的前景,不但使湘西苗族音乐焕发生命活力,更重要的是使湘西苗族音乐得以传承。

(三)以立法的手段保护湘西苗族音乐遗产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了法律层面上的意义和解释。云南省、贵州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此期间相继颁布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湘西地区应在此法的基础上,制定更为详细的地方性规章制度,明确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范围和权属,明确***府行***部门的职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将立法保护和制度保护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保护好湘西苗族音乐这一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注: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湘西苗族音乐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码:2010ybb261。)

参考文献:

自我保护的作文篇6

同志们:

上午好!今年6月8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自然遗产,建设美丽中国”,活动主旨是通过“遗产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全面贯彻***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的保护、宣传和推介,提升遗产地监测管理能力和水平,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从大家刚刚的发言情况来看,各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然遗产是地球演化的见证、天然的宝藏,依附其上衍生出来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财富。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坚定文化自信、维系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下面,结合今天的主题,我讲几点意见:

一、因势利导,准确把握遗产保护工作新形势

一要高度重视自然遗产保护工作。自然遗产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有着十分特殊和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2017年国家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再到2018年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人类文明形态的高度,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正是我***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认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洞见,也对新时代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的***治高度、从坚持“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治站位,抓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的落实。

二要切实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按照机构改革职能的划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保护地归口林业系统统一管理,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地事业新的起点。林业部门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发挥了独特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绿水青山的建设者,也是金山银山的守护者,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践行者。各类自然保护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承担着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生态服务功能、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绿色是人类家园的底色,森林是人类家园的财富,湿地是人类家园的源泉。自然遗产作为人类家园最具有价值的自然综合体,凝聚的是地球的精华,富集的是世界的财富,传承的是全球的遗产。各级林业部门要义不容辞地扛起新的重任,尽职尽责履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绝不辜负***和***府的信任和期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要推进自然遗产保护工作。自然遗产是保护地的重要构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宝贵的自然财富,是地球亿万年演变的结晶,凝聚着全球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地质地貌景观,也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近期,我局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委省***府的部署,正在开展全省自然保护地大调研,全面梳理我省各类自然保护地底数,进而优化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功能分区。我们将按照即将出台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结合我局将提交省***府的全省自然保护地大调研专题报告,遵照“两园一区”划分、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原则,做好全省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大家要充分认识到,优化整合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管理。以武陵源为例,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部级风景名胜区、部级森林公园、部级、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地交织在一起,头顶9块牌子,重复规划、多头管理,矛盾十分突出,我局正按照国家局和省委省***府的要求对这只典型的“麻雀”进行“解剖”,就是为了厘清关系,找准重点,把该保护的保护起来,把可以开发利用的规范起来。所以,各地要积极配合做好大调研及后续的规划调整、勘界定标等工作,形成全省自然保护地“一张***”。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需要用改革和创新的理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更好地开展自然遗产保护工作。

二、立足长远,科学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一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效。截至2019年5月,中国已有世界遗产53项,囊括了自然遗产、双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等以自然特征为基础的全部遗产类型。其中,自然遗产1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5项、文化遗产31项。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彩”。世界遗产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区域和文化遗存。自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保护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理念作为人类应对生态危机和文化危机最具认同感的战略,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截至2019年5月,已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092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在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有效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珍贵自然遗产,推动了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实践了生态文明重要制度。先行示范了国家公园的体制和理念,显著提升了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自然遗产事业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惠及民众、改善民生,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带动地方优化发展模式。2018年,遗产地接待境外游客超过1246.2万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人数的9.7%,各遗产地为地方带来直接旅游收入143.75亿元。在国际上,中国的自然遗产事业丰富了世界遗产内涵,推动了全球世界自然遗产事业发展,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我省武陵源、崀山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还有南岳衡山等5处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被列入预备名录,切实保护了这些珍贵的遗产资源,也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二要正确认识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在自然遗产地建设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遗产保护管理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充分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尽管地方******府、社会各界对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客观讲,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和重视,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在眼前与长远之间,仍然有轻有重,有亲有疏。对经济发展关注多一些,对遗产资源生态价值、科学科普、美育德育等作用关注相对少一些。另一方面,近几年开展的一系列督查检查,全省502个自然保护地存在着10大类570多个问题。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小水电开发、矿产开采、网箱养鱼、能源开发等,都是经济发展的诉求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也直接体现了日常管理不到位、部门沟通衔接不到位的问题。根源是生态文明理念缺失,法规意识不强,依法保护管理滞后,主动担当意识不到位。

三要摆正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首先,我们一定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生态文明思想上来,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的思想。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的品牌对经济拉动很重要,对当地老百姓致富很重要,对增加财***收入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作用是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如果超过资源承载能力搞开发,破坏资源就不行。生态系统的修复期是漫长的,有些生态破坏是不可逆转的,各地要当好资源的保护者,切实将资源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特别是我省两处世界遗产地,要充分认识到《世界遗产公约》作为国际规则,履约是中国***府对国际社会的责任,各级主管部门和遗产所在地***府是代表国家在直接行使保护职责,我们绝不能做“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急功近利”的事。第二,要找准保护和开发的平衡点。保护和开发,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都具有保护性、公益性和展示性这三大特性。如果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将公益性变为旅游集团私有,将保护性变成开发性,则必然会对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用规划控制开发与保护的界限,并严格执行保护规划。管理机构应该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既要坚持资源保护至上的核心思想,又要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既要考虑长远发展,保持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又要兼顾当前遗产地原住民的合理诉求,改善民生,促进社区繁荣发展。

三、苦练内功,当好自然遗产保护者和传承人

自然遗产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遗产资源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实践。自然遗产所代表的是生态系统的原眞性,要按照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论述,各遗产所在地方***府和管理机构应进一步增强领导力、统筹力、执行力,结合夏季攻势2019、绿盾2019、长江经济带4+1、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等督查行动,确保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一是多措并举抓保护。各地要因地制宜,整合实施一系列有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生物物种保护项目,秉持“保护为主、传承发展”的总方针,全面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林业工程、项目和资金,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自然遗产地资源监管和生物多样性监测,加大遗产地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维护遗产资源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将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

二是提升能力抓管理。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是湖南的烫金名片,遗产地管理品质的高低是影响我省,甚至是国家形象的大事。大到科考线路选择,小到标志标牌设计,管理部门都应该用“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从内到外体现建设管理的高水准、高品位。对内,各级主管部门、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定期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外,要重视研究交流,应当同有关科研院校和国内外相关组织、机构建立沟通渠道,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专题调查、课题研究、研讨会、培训、交流等形式,加强科学研究,促进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是营造氛围抓宣传。要充分利用好遗产地“品牌效应”,发挥其公益事业的属性,形成全社会良好保护宣传氛围。一是应当坚持服务大众,让自然遗产走出“深闺”面向社会,以更贴近时代的方式,将我省最典型、最优秀、最具保护价值的遗产资源呈现在大众面前。利用遗产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生态文明和民族文化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二是寓教于景、寓教于游,通过多种形式推出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遗产系列科普教育活动,让公众在遗产地健康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时,了解遗产资源的价值、性质和功能,了解遗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独特性和脆弱性,关注并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保护自然遗产,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在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站在这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新征程的起点,我们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推动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今后,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30多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要将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传承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更好地把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推动生态强省建设,让世界自然遗产这块瑰宝永远绽放“中国精彩”。

自我保护的作文篇7

1我国的自然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我国拥有辽阔的地域,是遗产大国,自然遗产资源比较丰富,但在当前旅游发展的冲击之下,自然遗产的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我国的相关的保护和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表1所示。对问题有清晰的理解,加强基础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自然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遗产保护体系混乱,各自为***。许多***府部门对自然遗产有行***管辖权力,可随时将这种保护权力变为合法经营的权力。直接或间接从事各种各样与盈利相关的活动,却破坏了本来属于公共福利的自然遗产资源。多个部门管理引起混乱,并最终导致自然遗产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多重管理导致对利益相互纷争,承担责任却是相互推诿。[2]当开发自然遗产有可观的收入时,自然出现利益纷争,每个部门一哄而上地参与,但在开发和保护的具体事务方面彼此推脱,没有人敢于主动承担责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保护成为一纸空文。(2)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直到现在,我们国家还拿不出一部完整的国家法律来保护自然遗产,使得我国的自然遗产保护无法可依,而各地的自然遗产保护又各自为***。对那些为了追求利益损害自然遗产的行为,***者无法凭借特定的法律规定,依法追究责任。在此种情况下,我们的许多自然遗产遭到了难以弥补的破坏。(3)思想认识错误。许多人只重视获得短期利益和追求良好的***绩而忽视了自然遗产的命运,把保护自然遗产与经济利益完全对立起来,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盲目开发利用的功利心态不及时纠正,将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遗产丧失其完整性和真实性。我们时刻注意的是,思想认识的危害其实有时远远超过实际行动。(4)自然遗产保护资金缺乏。没有充裕的资金投入而想保护自然遗产绝对是一句空话。这些资金应该包括在每年的国家预算中,并且定期支付给我们的各级***府机构。但就目前来说,***府财***拨款非常稀少,仅依靠少量的***府财***援助,即使用于贴补遗产景区开放的成本也不能够维持,更不用说对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门票的收入和其他旅游收入通常被用作了当地保护部门的保护费用。因此就出现了遗产保护部门很富裕,而自然遗产保护资金非常缺乏的现象[3]。毕竟国际上的援助和社会其他捐助者援助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其中的一些已被在包装在上市的自然遗产地,获得的利润成为企业经营收益的一部分。

2主要发达国家对自然遗产保护的经验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和其他发达自然国家遗产保护体系已成熟。他们曾经一度陷于发展与保护的纠结之中,存在资金短缺问题。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他们多年辛勤努力得来的,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四个国家作为成功的代表,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很多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如表2所示,发达国家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有统一的保护体系,完善法律体系和富足的自然遗产保护基金。上述国家的国家公园保护机构基本上都是非营利性质的***府部门,专门从事自然遗产的日常保护和保护,财***拨款是日常运作的资金来源,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经营者和保护者的角色进行分离,以避免只注重经济效率而轻资源保护的缺陷。我提出选择一两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试点的建议,由中央***府而不是地方***府直接保护,并进行特许经营试点和采用其他国家的最先进的保护制度,获得实际经验后向其他遗产地推广使用[4]。提高遗产资源作为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府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经营是一种良好的补充,而特许经营的遗产是一种方向。以上四个国家对保护自然遗产的立法是相当重视的,平均每隔几年就会对修订原有法律,增强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它起到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美国自然遗产保护是基于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的,基本上做到了每个国家公园有自己***的立法,美国国家公园的建立和各项***策的实施是以联邦法律为基础的[5]。与四个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的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似乎是不完美的。目前只有少数几部与自然遗产有轻微联系的法律规定,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或法规是专门为自然遗产保护服务的。因此,应该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遗产保护法》,以该法为基础,建立、完善、协调、丰富有关自然遗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遗产旅游开发必须符合国际标准,走法制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总而言之,要实现对自然遗产长期有效的保护,必须要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我国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遗产保护的比较,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自然遗产保护体制很好地结合了该国的经济体制和***治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作为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在融入国际体系后,结合当前我们自己的特点,构建合理的组织保护体系。以遗产保护法为核心,选择合适的遗产保护模式和运作模式[6]。以提高和建立有效的中国自然遗产保护体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然遗产的“公共福利概念”,它不会因国情不同,体制不同而变得不适用,也不会因为资源基本条件差异而难以参考。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然遗产保护体系

3.1制定并使用我们国家的自然遗产资源保护法我国中央和地方***府不仅对自然景区和文化遗产地做了必要的保护,也为保护它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如1985年颁布的《风景名胜区保护暂行规定》到现今为止已27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明显落后于目前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现状,在现实实践操作时缺乏法律效力。不能很好地警示和惩罚蓄意破坏者。由于这些文化遗产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许多人又无法抵制这样的诱惑,便大肆进行破坏性的开发,打起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的幌子[7]。对于这些行为,当前我们不能很好的去界定合理适度的范围,***府也不能很好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故此,意识敏锐的专家和学者们纷纷谏言:希望抓紧草拟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法》。当然,还要根据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遗产保护的立法经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款和实施细则,使得这一法律法规更加审慎、严谨和富有可操作性。尽管含有不少具有很大文化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遗产未被列入遗产名录,但也要使其得到最大范围的保护,纳入必要的法律保护范围之内,作为我国长期的文化、法律战略实施。因此,保护重要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需要***府出台必要、有效的法律,来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这些遗产资源。不断提高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和合理性,将文化、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上升到制度化。促进自然遗产资源保护的过程,使珍贵的遗产资源科学地可持续利用和开发,为后人的福祉多做贡献[8]。另外,宣传、研究和有效执行现有的***策和法规,依法合理运用行******权,用法律的武器对遗产资源的破坏行为,进行严厉处置并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3.2优化和改革我国的自然遗产保护体系我国目前的保护体系中,没有为自然遗产设立相应的专门保护机构,依旧采用国家风景名胜区保护或是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模式,仅在获得认可的保护区增设了自然遗产品牌的头衔,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保护,职责区域的划分又带来非常突出的问题。所以要改善和发展不相适应的文化和遗产保护体系,优化组织保护机制,完善部门保护体系,从整体提高行***效率和执行力的有效性。(1)构建一个科学严谨的保护制度。自然遗产保护在发达国家,保护体系构建相对完善。遗产资源的保护系统是由上下协作,主要由各级地方***府专门机构、遗产直接管辖单位、第三方支持性机构构成。他们机构设置相对合理,职责清晰,对遗产资源的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在过去,我国的资源保护部门之间,同时拥有开发和利用的权限,在保护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相互扯皮、推卸责任和监管不力的状况,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增加了行***支出成本。有鉴于此,建立国家统一保护的“国家遗产资源战略保护系统”是当务之急。改革现存的保护系统,组建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保护司,负责统一的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不同级别的保护保护单位只有建立一个行***区划部门,便于统一领导。通过非营利组织保护,能够使遗产资源不会因为保护标准的不同而产生无谓的利益分配冲突。第三方支持机构的成员,可以由科研单位、专业协会、资助机构和志愿者团体组成。目前,因为***府对这些机构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不够,使他们的发展举步艰难。人们对遗产内涵的重要性和认知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事实上,根据西方的社会保护经验,第三方支持机构可以把遗产保护保护得很好,能把重要的资金和人才放在最需要的位置上。因此,努力发展和扩大此类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寻求更多的遗产保护资金。通过广泛宣传调动民间、私人的热情参与志愿活动,扩大志愿者队伍,从而扩展和增加私人(基金会、企业、家庭或个人)的资金和捐赠[9]。科研单位的地位和作用亦不容忽视。有了这些智库的帮助,可以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弥补缺乏专业知识的行***部门的保护缺陷。可以说,第三方性机构是遗产保护系统强大的支持与后盾。总体而言,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代表国家权威的行***部门,通过建立专业保护机构,统一保护、利用和保护的遗产资源,科学研究和使用行***手段协调处理由遗产资源引发的问题;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法》为基准,严格依照本法规定,对遗产资源逐步实现有效的保护和保护。(2)完善的保护模式和经营运行模式。站在对人类文明的保护的角度,选择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保护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做法。它体现出了对遗产的精髓和遗产价值正确的理解。在这样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的传统保护模式应该具备五个标准。一个是标准化,即要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在实践问题中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二是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于不同级别、类型的遗产要有相对***的保护模式系统[10]。三是完整的保护模式系统,应包括法律、保护体制、运营体制、***策规划和方针布局等各方面共同形成支持的系统。四是体系和模式的建构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和连续的修改过程。直到和谐统一,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里应该强调的是,无论选择哪一种保护模式,都必须将保护和经营相分离,实现两条腿走路。从根本上避免因经济利益驱使而产生遗产资源价值破坏的问题。即使是在开发旅游产业,在明晰产权后,也必须建立基于遗产保护和监督委员会的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监督机制。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遗产,采用不同的保护模式。低层次的遗产保护和运营可由基层***府负责,或向其他机构承包、委托给保护资质的第三部门;更高层次的自然遗产的保护和运营只允许专门机构负责,以免不必要的损失。[11]还可以跨部门或是跨行业合并保护。不属于传统类别保护可以划入“特许经营”的经营范围内,但在遗产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所有这些运营行为都必须将其置于最重要的位置。(3)制订和完善保护和操作体系。相关***策和法律、法规制订,需要相应的专家委员会的参与和监督。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由遗产保护委员会统一指挥和保护,为决策、监督的有效实施,***府对遗产保护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保证一定规模的财***拨款用于遗产保护。同时对已准入市场运营的自然遗产资源采用许可证经营的方式,并对非市场化运作的自然遗产保护、保护、宣传和研究提供一切支持。此外,***府各部门之间的利润分配要有规定,确保各方收益。鼓励其他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地参与捐款,制定优惠***策,帮助筹集更多保护基金。当面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社会稳定问题,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3.3正确处理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遗产保护和开发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关系,即保护是目的,发展是手段。开发服务于保护,保护利于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正确、有效地处理在它们之间的关系。(1)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遗产保护和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冲突,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今最主要和基本的任务是对遗产地保护。如把遗产资源当成摇钱树,不仅破坏遗产资源,而且会限制本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全面进步。但是,对自然保护区的片面绝对保护,可能降低当地公民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甚则产生抵触情绪,最终事与愿为。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对资源的保护总是放在重要的首位。任何开发都以保护遗产资源为要务。开发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统一规划、依法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的总体原则;不能为了经济效益、知名度而以遗产资源的损害为代价。在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保护第一的思想:一方面通过合理开发遗产资源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将部分转化为自然遗产保护区的维护基金;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和探索有效保护遗产的经验和方法,完善保护***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引导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形成统一的合作框架来支持保护遗产。总之,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创造可观的增值性的附加值。(2)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自然遗产多层次性和价值多样性,涉及诸多利益集团(***1)。如何在保护中处理和满足相关利益方的需要,解决我国自然遗产的保护、保护和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在于平衡相关利益群体。我国现有的资源保护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国家、***府部门、风景区、其他利益相关者(社区、公众、社会团体)。有效平衡利益主体各方的利益问题,主要取决于智库和遗产开发项目的主要保护者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使用法律、行***、资金、教育等方式、条件调节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主要矛盾。通过共同寻求合作的平衡点,合理安排和分配利益,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多赢目标,否则众多的矛盾将难以解决。(3)与遗产旅游的关系。自然遗产资源开发矛盾主要体现在旅游开发的问题上。当前如何妥善处理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关系,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是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不能把地区经济价值作为发展的唯一目标,要注重科学发展内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要认真对待自然遗产的特有文化内涵与价值,珍惜和保护好珍贵的遗产资源。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在立足于遗产保护的基础上,从长远发展考虑,造福子孙,为后人创造更高和保护更好的社会文化基石。在开发和保护的理论基础和经验上我们还十分匮乏,所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吸收失败教训是十分之有必要的[12]。一方面,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减少错误的弯路;另一方面,创建一个自然遗产和旅游共生双赢的保护模式。相关工作经验:以生态保护为依托,区域化分级保护、严厉整治过载的开发,科学定位文化价值。禁止在重点区域建立各类型服务实施,禁止用各种名目在自然遗产景观区周围的开发,切实保护遗产地。由此看来,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他们之间的共同利益在实践中是可以实现一致性的。遗产资源保护得好,可促进旅游对遗产景点经济的持久收益;反之,旅游良性的发展,亦能够促进遗产保护和文化内涵的建设。

3.4培养自然遗产保护的专门人才人才培训与合理利用是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延续的关键。我国现有超过40多万处文化遗产和古迹,需要专业的保护人员去开发和维护[13]。而专业员工不足70000人,人员严重短缺。同时,现在的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严重落后于发展要求。尤其在高技能专业骨干领域最为突出,不足以担负起自然遗产保护的重任。所以亟需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士。遗产保护的相关机构也应对人才培养有一定的计划,类型、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都要统筹规划。大学在培养这种专业人才的设置上,仅在课程加入遗产保护的课程很难满足要求,也无法培养出未来需要的遗产保护专业人才[4];可以开设自然遗产保护学专业,培养专业人才;通过系统、详细、全面、跨学科培养专业人才,为今后的遗产资源保护的发展贮备更多人才[15]。这些人才应该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遗产保护知识,也应具备相关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的能力,掌握生态系统、企业保护、旅游保护等相关知识,是复合型专门人才。

自我保护的作文篇8

关键词: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作者简介:张卫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081)

叫思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

一、黔东南州——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宝盆”

黔东南州是贵州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的富集地区,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项,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2项68个保护点。有省级名录175项206个保护点,州级名录186项220个保护点,县级名录659项。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计66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53处,有部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部级历史文化名镇2座,有部级历史文化名村3座;有中挪合建的两个生态博物馆——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全州文物总数和“国保”数量跃升全省第一位,被誉为“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存核心地”和“迷人的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 [1 ]。该州能获得如此之多的称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其在文化遗产中的先天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不仅仅是先天优势的必然结果,其中也必然有人们在保护和传承中做出的努力。了解其在保护工作中的现状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这样的考虑,研究者采用田野研究法,深入黔东南州的凯里市、台江县和施洞镇,对相关工作负责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当地群众进行了深度访谈,并随机发放问卷200份,从四个方面总结了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揭示了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民族地区的一些启示。

二、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成功经验

1.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天土壤”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辖16个市县,总人口约450万,有苗、侗、汉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人口最多的自治州。黔东南州位置偏远,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沟壑纵横,山峦绵延,交通闭塞,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犹如巨大的屏风将极具高原气息的民族文化保护起来,使黔东南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累积和沉淀,原生态文化表现出“体系完备、保存完好、形态完整” [2 ] (58)的特征。在当地广为流传一句话即“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对当地原生态文化的最朴实却最精辟的概括。以原生态民歌为例,黔东南州现有的苗歌中既有热情高亢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的游方歌,还有质朴无华、柔情美妙的情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民族多数旋律悠扬,曲调多样,演唱方式灵活,既有合唱也有独唱,还有无伴奏的清唱。这些民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香醇,愈发生机勃勃。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育一种文化”。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该民族特定的生态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黔东南州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他们更易于保护自己,更易于保留自身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性,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鉴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可持续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2. 群众较高的文化自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文养分”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一方面是要对自己民族文化有深刻认识,能够讲清楚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另一方面是自觉地增强民族文化修养和人格品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缘起于群众的“文化自觉”,依靠群众和社会团体最大限度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实现其保护。如果说自然生态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天土壤”,那么,群众的文化自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文养分”。

研究者在凯里市、台江县和施洞镇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率为95.5%(19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3%(186份),男性占50.3%(94人),女性占49.4%(92人),在职人员占41.9%(78人),务农者占24.7%(46人),学生占33.3%(62人)。数据统计发现,其中91.3%(170人)的人会唱民歌,78.8%(134人)的人喜欢唱民歌,77.6%(132人)平时经常唱民歌,96.8%(180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将民歌一直传承下去,81.7%(152人)认为自己对于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有责任。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采访,其中受访者W提到:“民歌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我们应该将它们保护起来,让它们继续流传下去”;受访者B也提及:“群众经常自发组织活动,每个月都会有对歌大会”。上述调研表明,黔东南州的群众对于民歌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强烈的保护意识。他们深知苗族作为深居中部腹地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迁徙,在与其他民族的交会中或战或和,时兴时衰,历经沧桑,却始终顽强不息,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传奇。苗族人民“生而就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性和民族归属感,他们都热爱自己的民族。受访者H谈到:我们喜欢苗族民歌,就因为它承载着苗族的灵魂,“千百年来以口耳相传的形式记载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渊源、迁徙路线、生产生活、世界认识和生命态度,”一切的一切“都积淀在一首首充满悲凉的歌中,穿越了数十个世纪。” [3 ]因此,州里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举行的“凯里甘囊香苗族芦笙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办的“施洞镇大型姊妹节”等大型节日几乎全州各地的苗族人民都会不畏路途遥远,前来参与助兴。群众如此高的“文化自觉”必然将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化成他们当今生活的一个部分,成为推动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养分”。

3. ***府统筹规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牵引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文明给原生态民歌等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承环境的改变,使原生态民歌“口传心授”、“心领神会”的传统传承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任其自然发展只会致使其“像自然生态中物种灭绝一样,将是我国乃至人类精神文明记录上一个不可挽回的重大失误。” [4 ]在这个时候,***府在“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黔东南州的各级***府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重大责任,他们挑起重担,不辞辛苦,积极主动,上到***策条例的制定,下到***策的执行,把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府最初成立了一个“苗族文化保护委员会”,之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受访者L用“四重四抓”精辟简练地概括了黔东南州相关***府部门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采取的相关措施,即“重抢救、抓普查;重保护、抓立法;重挖掘、抓宣传;重传承、抓开发”。

受访者F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黔东南州自2005年以来收集普查线索多达4 392项,相关照片20 000余张,影像资料550余盘;2008年9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管理条列》,12月25日颁布了《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管理与认定办法(实行)》,地方各县也出台了相关条例和保护办法;实施“四个一百”和“十个一”工程,其中“四个一百”是指“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高级人才培养工程;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拔尖人才扶助工程;100幢具有民族历史价值的民族建筑;100个重点民族文化村镇。”“十个一”是指即建立一个多彩贵州民族音乐创作基地;办好一个“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建设一个原生态国际旅游城市—凯里;打造一台最具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歌舞;建立一个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研究中心;建立一个原生态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建立一个原生态民族文化产业园;建一个原生态民族工艺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原生态优秀旅游城镇;创作一批原生态民族文化文艺作品。黔东南州还成立了专门的“苗疆艺术团”,并且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研发乡土教材”等相关项目。

研究者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72.68%(135人)认为***府对民歌传承与保护的作用比较大,其中83%(112人)认为***府采取的相关措施非常有效。受访者E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非常高兴地说到:“***府每年都会将补助按时发放到我们手中,部级的有8000元,省级的有5 000元,州级的有3 000元,国家***策好,我们的生活得到保障啦,我们就能更好地去传承民歌了”。受访者F也坦言:“每次我们想开展什么活动都会自发组织,然后向***府提出申请,***府对我们的提议进行考察确定,可以开展时都会给我们提供大量的支持与帮助,包括活动场所的安排,划拨经费等等,所以我们这里经常有节日有活动。”综上所述,黔东南州之所以在全省非遗保护事业中起着牵头引领的作用,离不开***府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组织与领导。***府是推进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动力牵引车”。

4. 传承人积极响应与配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出“枝头硕果”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指出:“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保护传承人越来越受到各级***府的重视。

2006年11月黔东南州台江县***府第23号文件中就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名录,多达398人。县***府在颁布文件后,分别采取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及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等措施,支持这些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在***府的***策支持下,当地传承人的传承意识和传承热情更为高涨。当传承人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时,他们往往在保护和传承方式方法上缺乏科学性。这时***府承担起指导任务,传承人也往往会积极响应与配合。例如今年11月25~29日在广西平果县举办的“壮乡天籁·2011歌圩音乐节”上,台江县的“方秀组合”首次亮相,以一曲方召古歌“噶百福”惊艳全场,并受到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片头曲制作以及2012年初出访东盟六国和法国的邀约。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噶百福”传承人的辛勤付出。受访者G说:“上面下达通知说让准备1-2个节目时,我基本上每晚都要12点以后才睡觉。忙着挑选歌手,既要嗓音条件好,又要形象好。挑选好歌手之后就开始排练,大家都很支持这个活动,因为这是为我们自己的民族增光添彩。”还有受访者Y称“我们一点儿也不担心传承出现问题,***府很重视,我们也积极参与”。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保护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环境而存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其文化形态,更要注重传承人的保护,抓好传承人的文化传承。黔东南州不遗余力地支持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和传承人积极响应与配合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出“枝头硕果”。

三、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之启示

黔东南州除了“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群众较高的文化自觉、***府统筹规划和传承人积极响应与配合等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根据本地的实际开展保护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新路子,这对我国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重要的启示。

1. 以民族节日为载体的活动性保护

民族节日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承载的物质成果,所蕴含的文化功能,所包含的情感力量,所昭示的精神价值,在凝聚民族人心、构筑民族心理、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而独特的作用,其社会价值是至深且巨、至微且显的。被称为“百节之乡”的黔东南州有50户以上集中连片的民族村寨4 200个,州里几乎是“三天一小节,月月有大节”,每年的民族民间节日就有300多个。黔东南州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每一次节日活动,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亦平亦奇的民族节日为载体,精心组织好每个民族节日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节日中复“活”。活动前仔细考究节日来历,详细规划节目形式,还原节日最真实的面貌等等。民族节日活动的有序组织,不仅给当地少数民族节日民俗发展提供了有效、必要的时间,而且还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被认知,有利于黔东南州苗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2. 以传统技艺为产业开发的生产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5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既有利于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紧密地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又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奠定持久、深厚的基础,还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结合。黔东南州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在2011年举行的第七届文博会上,黔东南州是贵州省签约数量最多、涉及资金最大的地区,成为全省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最炫目的亮点。2012年第八届文博会上,黔东南州的文化产业项目以其紧密结合当地多彩民族文化、深厚历史底蕴和产业发展实际而再次受到投资商的关注 [6 ]。黔东南州丹寨的蜡染和鸟笼制作技艺、雷山县西江镇的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银饰制作技艺、苗族刺绣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贵州省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推介及签约仪式上,黔东南州有总投资金额达36.75亿元的6个项目进行签约。黔东南州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宁航蜡染公司和卡拉鸟笼制作合作社,分别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蜡染制作技艺以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卡拉鸟笼制作技艺的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蜡染和鸟笼产品巧夺天工,极富民族特色,在各届文博会上得到了投资商的关注,充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所遵循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

3. 以乡土教材进校园的教育传承性保护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必然有孕育其产生并滋养其生长的特定土壤与地气;同时还要拥有在此特定土壤上培养出的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接受者、传承者 [7 ]。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有效的途径。将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之域,从教育的视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黔东南州为了激发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儿童对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认知、自觉、自信,积极推行了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按照省教育厅、省民委编写《贵州省民族文化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该州组织民间艺人和中小学校教师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乡土教材,如乡土教材包括:《大河腔》、《十二诗腔》、《启蒙山歌》、《大同民歌》、《酒歌》、《侗族婚嫁歌》、《绿色锦屏之歌》等民歌教材。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编辑出版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多彩黔东南》,课程设置内容有走近黔东南;悠久的民族;历史名人;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等。2012年3月正式在高二年级4个班开课使用校本教材,每周2个课时,修满2个学分等。该校第二本新课程校本乡土教材《黔东南民族文学赏析》也正在编写中 [8 ]。将优秀的乡土教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进校园、进课堂,能激起下一代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动力,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意识,最终构筑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行为。

4. 以***府为主导的机制性保护

黔东南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府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领导相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专项经费的划拨,专业人员的培养,相关条例文法的制定等。应引起重视的是,州***府为主导并不意味着***府决定和包办一切。以举办民族节日为例,州***府在办节时不应该干预太多,而应该让民俗文化以其最为真实的面貌展示出来;民俗文化的自发性也要求***府不能过分干预。此外,对于原生态的场地不宜过度装扮,比如拆古城、修公路等,这都会使民族文化受到影响。***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有相对系统、可操作的配套机制,如***策扶植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比如苗族飞歌传承人的选择与激励措施,传承人带一个徒弟如何奖励,徒弟学成之后又如何奖励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该州还非常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不仅体现在干部队伍的培养上,还包括对传承人、教师、歌师等人的培养。比如,为了让干部队伍对台江县民族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台江县民族事务局的负责人专门整理和编订了《台江苗族历史文化》以及《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部读本)》让干部进行学习。州里专门成立了传承人培训班,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节日筹备会等形式与传承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所传承的文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指导。为了让“民族文化进校园”,特意让负责民族文化的教师向传承人学习,由于苗族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黔东南州还专门组织教师们学习苗语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臻善臻美的,这个过程中仍会有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克服与解决。但是,只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吸取和借鉴一切优秀成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事业定会走在希望的田野上,非物质文化的繁荣景象定会指日可待 [9 ]。

参考文献:

[1] 黔东南州文化产办.综述: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EB/OL].,2012-03-25.

[2] 熊克武.台江苗族历史文化(干部读本)[M].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

[3] 吴 平.民族精神的守望者——《苗族古歌》传承人王安江[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1):2.

[4] 伍国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以传统音乐文化类型为题[J].人民音乐,2006,(1):34-35.

[5] 文化部.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N].中国文化报,2012-02-27(2).

[6] 周 璇.贵州黔东南州文化产业在深推介签约三百多亿元[EB/OL].http:///20120517/114210.sht ml,2012-05-17.

[7] 张卫民,石胜钱.论湘西苗族民间传说的教育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140-142.

[8] 州民委.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走民族文化特色办学之路[EB/OL].http:///page.jsp?urltype =news.NewsContentUrl&wbnewsid=158526&wbtreeid= 1123,2012-04-11.

自我保护的作文篇9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现状 对策

中***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51-03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5000年的古老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以及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显现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种类或世界独有,或世界第一。据统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项之多,其中1028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10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186项“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377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公布了3488名部级项目传承人,各省、市、自治区公布了6332名地方项目传承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闽南、徽州、四川羌族等10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520多座专题博物馆,197座民俗博物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重大课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范围和特点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我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上述两种定义,表述有所不同,但都表明: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艺术表演活动、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活动、手工艺活动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文化遗产的内核。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之总称,因此具有历史传承性和民族性。遗产则是从文化的形成与传承的角度强调人类社会知识与实践之成果的历史久远性。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即在民族民间流传的口传文学、诗歌、神话、故事、传说、谣谚等及相关濒危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即在民族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戏曲等;(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即反映某一民族或区域习惯风俗的重要礼仪、节日、庆典活动、游艺活动等;(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即天文、地理、自然、人文、医药等;(5)传统手工艺技能,即世代相传、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手工技艺,传统生产、制作技艺等;(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即集中体现或展现某种特定文化传统的区域、场所如文化生态保护区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第一,具有特定的民族性。任何一个民族均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通过该民族成员的语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表现出来。以特有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述,以特有的民族风格表演自己的艺术成果,以特有的方式举行各种礼仪活动和节庆活动,以独有的方式表达本民族或本区域的民众对自然界和宇宙认识,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具有历史传承的手工艺技能,这些均是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具体表现。第二,具有活遗产性。它不仅向人们传递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经一定时期的发展而形成的特有文化传统信息,而且更应当具有世代传承的可能与必要,因而也就具有了“活遗产性”。有学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活遗产”。第三,具有以口传身授方式体现的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以口头形式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在成员内部集体性地传播、演绎与发展。口头性和集体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的突出表现。前者是指人们以口头形式世代相传和演进已有的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礼仪、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认识和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后者则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个或若干个自然人或者团体的产物,而是在不断地被民族内的众多成员传播、演绎过程中,受到无数的传唱者、讲述者、表演者、礼仪司职者、手工艺者不断的琢磨与加工,同时也融入了许多听众、观众的意见和情趣,从而使文化内涵不断丰满。第四,具有利益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者享有的权利,其内核是利益,包括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财产利益主要以有体物为其载体而体现,但也包括未被物质载体固定的利益,如人们的表演、技能实践所体现的财产利益。人格利益通过从道德、伦理和哲学等角度对人的人格认识所产生的一种观念利益。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在最近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六年,从一个陌生的名词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从***府到学者到普通群众,都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物产抱有相当大的热情。2000年,我国开始为非遗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名列第一位。当时进入这个名录的,还有日本的能乐。但是当时我们所有的新闻媒体,只是用一个很小的篇幅报道了这件事情。而日本却是用通栏的大标题,把能乐进合国的非遗名录当成他们国家一个非常大的荣誉来报道。说明我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这个观念上的差距比2001年中国和日本经济上的差距还要大。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平台上,正是由于这一新的平台所具有的综合实力,社会对于文化传统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像“非遗”这样的议题才可能成为社会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实是我们文化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于中华民族宝贵文化创造力的珍重和关切,这种认识上的提高正是和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综合实力的提升相联系,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一种更有力度的支撑。中国现在是进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最多的国家。现在我国昆曲、古琴艺术等有26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还有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三项被列合国亟待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就在最近,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颁证仪式,向参与申报工作的95个单位颁发证书,再一次表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

尽管如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力度不够。由于民间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府部门长期不够重视,普查工作力度不大,导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状况、存在种类、数量和消失的状况认识不清,缺乏深入和广泛的了解。我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也相对滞后,如陕西户县的农民画、陕北的安塞腰鼓、青海同仁的热贡艺术、***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壮族的“三月三”、苗族的姊妹节、云南傣族泼水节等,在数量上明显占有世界总量的很大份额,但仍没有申报成功。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滞后,资金技术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缺乏正确的开发利用。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得不到系统性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不足。观念滞后表现在:一是轻视或忽视民间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认识和实践及法制建设中,“文化遗产”被“文物”所取代,“文物”保护被等同于对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不到足够重视;三是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一种客观必然,主张任其自生自灭,无须保护;四是认为目前国家财力有限,无暇顾及,等经济高度发达后,再进行保护。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对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法律保护依据。现有的文物保护法只是将有形文化遗产列入保护范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没有科学的界定和权威的说明,也未能列入该法的保护之下。虽然少数地方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但仍不能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

4.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及人才的培养,传承渠道不畅。教育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重视和价值认知,教育与非物质化遗产保护、传承脱节。我国大学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科极度缺乏,不能培养提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的社会人才。年轻一代的公民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在充斥着网络、选秀、圣诞节的环境中,而丧失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中华民族5000年绵延不断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

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特定民族或群体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其独特性是其他依附现代工业社会所产生的文化所不能取代的。从某种意义上,它的消亡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口耳相传,诉诸视听而疏于记录和固态化,因而常常是转瞬即逝的、不可再生的。一旦消亡或流失,在落后的记录手段和技术条件下,基本无法恢复或再生。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丰富,但也很脆弱。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迅速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人员短缺,出现断层;如民间戏曲、戏剧在衰落,年画、剪纸、皮影正在逐渐消失,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如萨满调、子弟书等已经绝灭,岔曲、古琴也濒临绝灭,剩下的摔跤、拉洋片、庙会等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西方一些国家极力在全世界推销其思想文化,在文化上推行“单边主义”,威胁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文化安全。保护不同民族、群体、地域的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已意识到保护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的基本依据,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四、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1.加强立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单靠“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等保护措施已远远不够。必须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尚不健全,修改后的《著作权法》,虽然将杂技艺术作品列为保护的客体,但仍没有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列入保护范围;《文物保护法》也没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的客体。由于立法的滞后,致使许多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不能得到明确的法律保护,制度性因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加大立法的力度。1950年,日本就颁布《文化财产保护法》;1960年,韩国颁布《无形文化财产保护法》;1966年,突尼斯颁布《文学和艺术产权法》,用法律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1976年,美国制定了《美国民俗保护法案》。现在世界上以知识产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国家已有50个左右。当然,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已逐步展开。1997年,***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云南和贵州先后颁布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02年8月,《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的建议稿出台,后该法名称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成立了专门小组,协调各方加快该部法律的立法进程。2005年3月,***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国家最高行***机关首次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权威指导意见。立法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相关的法律原则并通过立法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2.提高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国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及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人在这里面起一个主导作用,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保护程度的高低。但就我国目前的国民素质来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提高全民素质这句话已经出现很多年了,但现在看来似乎作用不大。这当然是有原因的,笔者认为中国教育体制上的问题是一个根本原因,很多学校不大注重学生传统道德品质,民族意识的培养。相反外来文化在中国社会流传开来,现在的学生流行的是过洋节日,对国外的东西十分推崇。当然,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希望他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不要忘记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3.切实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国珍贵的、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地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产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条不紊地做到全面普查,建立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

4.尽快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普查、建立名录的目的,是使其大量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有序地传承和发展,以建立和光大传统文化氛围。为此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要做到:(1)建立部级、省级、地市级和县(市)区级的四级保护体系。各级***府应按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运作形式,对纳入各级名录的代表作,通过财***拨付、财***补贴和社会捐助等方式,资助有关历史资料的抢救、整理,以保证其得到切实的保护、传承和发展。(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管理工作运行机制。要真正落实[2005]18号文件提出的“***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责任、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类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导作用,也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保护工作之中。各级***府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由***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书记任主任。文化行***部门应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起完备的领导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各级***府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预算。(3)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制。为当前普查、申报及长远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专业咨询、项目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服务,并在专家的帮助下,建立起一支懂专业、善管理的人才队伍。(4)构建文化(艺术)馆系统的业务运作体系。现阶段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与我国现行的以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培训、艺术创作和辅导,特别是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为其主要职能定位的文化(艺术)馆系统的工作内容非常接近,理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体业务纳入其业务运作范围,担负起所辖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整理、申报工作,并很好地完成所辖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库、数据库等信息系统的建立,所辖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展演等任务。(5)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各新闻媒体可开辟专题栏目,***门可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当地各种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土教材,供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培养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5.各地方***府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应该为了本地经济的发展,盲目地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用一个妥善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而不是为了获得本地经济的发展不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设立专项基金。同时,加强宣传,将本地的文化遗产推向全国、全世界,例如,通过举办文化节的方式,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因为历史文化遗产并不是个人的,或者某个国家的,而是全人类的。应该加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互相学习。

6.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与国际接轨。要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同时在立法上,既要结合本国经验,又要能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可以通过在国外进行文化节的形式,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全世界,让世界来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我保护的作文篇10

我所在的“苏州市苏绣艺术创新中心”是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道先生亲自倡导、并亲临指导建立的。李***道先生十分重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对刺绣艺术真诚投入,让人为之动容。

苏州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艺术赖以产生和繁荣的江南水乡,历来文人墨客辈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滋养了苏绣艺术,使苏绣在文化内涵、工艺特色、色彩取向上形成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苏绣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实践、钻研苏绣技艺数十年的专业人员,如何学习、继承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如何在刺绣文化领域里跟上时代的节奏,将有关保护与发展、研究与创新的思考与探索,化作思维、实践的元素,并融合到每一针、每一线中去,将刺绣事业推向新的时代高峰,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事业。

近年来,在文化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出台了多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性意见,对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整体框架中,积极引导、指导基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体现了部级专业工作机构的敏锐眼光和责任意识。作为来自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切身感受到: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全新的思维定位,举办了多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展演,以及论坛和学术研讨会。这些具有影响力的活动一直有我们传承人的参与,我们在展示技艺的同时,也参与了学术研讨交流。这对我们而言,既开阔了视野,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我们认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挥出一个部级专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这次活动,令我们更加受到鼓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了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首次在全国命名并授牌建立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我们“苏州市苏绣艺术创新中心”很荣幸名列其中。我们作为保护研究基地,可以更为直接地得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业指导,促使我们传承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保护研究更好地结合。我们相信,在今后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会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取得更大的成果。

今后,“苏州市苏绣艺术创新中心”将着手系统梳理苏绣的技艺要素。我们的的刺绣语言是通过技法、针法来表达的。传统的传承方式都是口授身教,这往往会在传承过程中造成技艺的缺失或偏差。我们准备组织专业人员系统地归纳整理,综合梳理各种针法,形成刺绣实样范本,并针对各种针法的演绎过程,加以文字阐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保护和研究落到实处。

自我保护的作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自我保护的作文10篇

学习

芭蕉阅读答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芭蕉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阅读芭蕉短文答案,课外阅读芭蕉的正确答案。(久久摘自“乐读网”)敬业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诺尔曼・白求恩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

学习

冬至的祝福语大全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冬至的祝福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冬至快乐早上好祝福语,冬至节气祝福语早上好。2.北风吹,为你吹走故去的尘埃;雪花飘,为你送来白亮纯净世界;冬至到,为你带来新的阳光暖照;春将至,你会拥有好事连连,梦想成真好运气!冬至快乐。3.冬至到,阴

学习

吾闻先即制人10篇

阅读(26)

******语主流媒体是******族受众获取***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对***语主流媒体进行传播效果调查和研究,开展***族受众调查对媒体的创新至关重要。本文在对***电视台的***族受众进行调查并严密分析研.

学习

清明祭祖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祭祖文10篇,内容包括清明祭祖文简单几十字,清明节祭祖文大全。我们朝着外公的坟墓走去。快到外公的坟前,我好象看到外公笑呵呵地向我招手说:“你们来了,我的外孙女也来了,我好高兴啊!”我跑上去,嘴里不由自主地叫着:“外公,外

学习

红月亮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红月亮作文10篇,内容包括红月亮作文100篇,红月亮作文400字。

学习

英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英语教师个人教学计划锦集6篇,英语教师个人教学计划及奋斗目标。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习惯态度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年的英语,已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从上一学期总体来看,五年级的优秀

学习

教师述职总结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述职总结10篇,内容包括教师个人述职总结简短精选10篇,教师述职总结。二、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我认为这讲的就是备课的重要性。课常上的时间很短暂,要要求非常高:一、要保证所讲内容的正确性与科学

学习

高速铁道工程论文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高速铁道工程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铁道工程毕业论文范本,高速铁道工程毕业论文范文。一、线形控制综合技术内容高速铁路线性控制最直观的目标是保证桥梁工程梁体顺利合拢和满足无砟轨道铺设精度要求,最终目的是保证轨道线路高可

学习

莲韵吧10篇

阅读(23)

韵菲带她两来到花园,讲起来:“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碰到了家荣,我们在一个班,我当时算武功很高的了,家荣小时就弱不经风,常被人欺负,我就经常帮她。我们就是一对好姐妹,同学都称我们雪莲女王,玫瑰皇后,号称校园无敌组合:雪莲&玫瑰。可是,有...

学习

教师节的名言名句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的名言名句,内容包括关于教师节的名言名句短的,教师节句子以及名言名句。3、园丁--崇高的称号。看那枝头绽放的鲜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浇。祝福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4、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学习

门的英文单词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门的英文单词10篇,内容包括门的英文单词的正确写法,门的英文单词对比。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

学习

学校财务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财务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财务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财务一周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二、积极工作,努力完成学校的后勤工作后勤工作将影响到学校的一切工作,学校制定了财务制度和上报审批程序,财会人员要做到账目清楚,下

学习

美丽的回忆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的回忆10篇,内容包括美丽的回忆高胜美,美丽的童年回忆。来到教室的楼梯口,将转身时,那种熟悉的感觉让我兴奋不已,对,就是这种感觉—快乐、学习……这几种感觉在一起,让我的步伐轻盈起来。进入教室,看见教室里来来往往的人们,都

学习

销售策划书怎么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策划书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销售项目投资策划书,课程销售策划书范文。2、虽说世上无难事!但万事开头难!真诚的待人,不屈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和细致的作风是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不可缺少的条件!3、明确自己的人生远景,确定自己的事

学习

红月亮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红月亮作文10篇,内容包括红月亮作文100篇,红月亮作文400字。

学习

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家的端午节作文范文,我家乡的端午节小学作文优秀5篇。(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10篇,内容包括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例文,我想握住你的手800字作文高中。当你闪动着剔透的眸光,平静地讲述着母亲病逝后家里的拮据,当你无奈地表述着对校园的留恋,当你说起父亲不得已远离家乡,刚到左云煤矿下井

学习

再见了母校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再见了母校作文10篇,内容包括再见母校的作文,再见母校作文500字左右六年级。忆往日那真是些青翠的日子,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过着悠哉悠哉的生活,那时的我们嬉戏打闹,风华正茂,那时的我们会因为一次帮助,而把对方的好,铭记于心,也会

学习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重庆高考作文题目10篇,内容包括重庆今年秋季高考作文题目,重庆高考题目作文大全。Amothersaid,"Mysonisalwaysonthephone,sleeping,outwithhisfriends,orinhisroomHeneverhastimetotalktome."要求:(1)就

学习

高考满分作文出现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高考满分作文出现10篇,内容包括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生逢其时高考满分作文。>>>更多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省分名称2010高考满分作文大全(7.16日更新)湖南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早(1)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早(2)2010年湖南高考满

学习

震撼心灵的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震撼心灵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震撼心灵作文10篇,震撼我心灵的一件事作文500字。那是一条很长的街,隔不多远,就能碰到一两个残疾人,或坐在轮椅上,或藏在角落里,或坐在地上,附近一般都会有“修锁配钥匙”、“擦鞋”一类的纸牌儿

学习

假如我有一匹马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假如我有一匹马作文10篇,内容包括假如我是一匹马三年级作文,五年级作文假如我有一匹马。我的这匹战马拥有一美名闪影,它之所以拥有这一美称,是因为它跑起来闪来闪去,连它的影子都看不见。它跑起来就像辛弃疾描述的卢马一样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