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豫剧是流行于河南地区的戏曲剧种,豫东调是豫剧四大流派之一。目前,豫东调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豫东调的内涵与特点出发,分析其现状,希望能助力于豫东调的发展。
【关键词】豫东调;保护;继承;发展
中***分类号:J61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06-01
一、豫东调的内涵与发展特点
豫剧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地风土人情的影响,并被划分为不同流派。豫东调作为豫剧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历史上常常受到其他戏曲的影响,特别是山东地方戏曲“枣梆”的影响。豫东调流行于老艺人所称的“外八处”,具体地点为河南永城、松城、夏邑、宁陵、曹县、菏泽一带,具有声音高亢、奔放、豪放等特点。
传统豫东调唱腔音乐极具特色,豫东调的声腔语言基础是中州音韵的豫东地区音调和语调,其旋律受豫东地区及周边地区(山东、安徽、河北)的影响,音调多长而徐,曲调进行的骨干音由fa、sol、la、si、do五音组成。曲调进行旋律先是sol、la、re、si、la、re、fa、sol。[1]豫东调的男女声唱腔也是很有特点的,男声以粗放、豪迈、激情为基调,女声以轻快、乖巧、灵动为特点,充分展现出了豫东地区人民群众的风土民俗、语言特色,别有一番风味。
二、豫东调的现状分析
(一)国家对豫剧的发展更加重视
新时期以来,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要大力发展我国民族文化,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豫剧作为我国戏剧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国家与***府的重视,具体体现为投资逐步增加、优惠***策更为多样。近年来,河南省及商丘市、县三级都明确表明要关注豫剧发展,增加***府投资,大力扶持豫剧剧团的发展壮大。豫东调也由此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二)人才呈上升发展趋势
谈到豫东调的发展,不得不提到唐玉成与刘忠河两人。唐玉成与刘忠河是商丘地区豫东调发展的领衔人物,更是豫东调发展历史上的关键人物。两人对豫东调的推广与壮大,使豫东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还有许多人前来拜师,向刘忠河学习豫东调。在相关的调查中,我们也得知豫东调艺术人才的培养情况更是越来越好,具体体现为人才数量增多、人才水平提升。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府加大了对豫东调剧团的投资建设,豫东调的师资水平有所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豫东调、了解豫东调,并学习豫东调,甚至成为了演唱豫东调的主力***。
(三)艺术人才生存环境亟待改善
在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还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戏剧艺术的发展也是步履维艰。电视剧、电影、演唱会等等艺术表演形式常常将传统古朴的戏剧表演淹没,豫东调戏剧的生存空间更是十分狭小。戏剧创作成本高、周期长,但戏剧票价低廉,也造成了豫东调艺术人才收入水平低、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相关的资料显示,排练一场戏剧,从剧本到舞台花费的时间常常需要一年及以上的时间,而类似于豫东调这类相对稀有的戏剧需要的时间则更长,而最终所得到的回报相对于娱乐晚会和综艺节目来说要低很多。总体而言,目前豫东调艺术人才的生存环境是亟待改善的。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希望豫东调艺术人才能够尽量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寻求更好的生存发展条件,这并不是让艺术人才们放弃艺术,而是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使得豫东调艺术表演赢得更多人的喜欢与关注,同时,国家、***府、剧团都需要作出一定的***策或发展策略的调整,帮助豫东调艺术人才开拓更好的发展舞台并达到更高的收入水平。
(四)大众熟知度低
豫东调作为一种地方戏剧艺术形式,在河南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观众对豫东调是不熟悉、不了解的,更别提去欣赏了。在对全国观众进行的网络调查中,有很多观众都表示他们没有听说过豫东调,就连豫剧也有些观众是只听其名、未闻其声的,只有少数观众知道豫东调的存在,而这类观众不是河南地区的人民就是从事戏剧工作的人员。面对这一现状,豫东调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大推广力度,让大众对豫东调的熟知度有所提升,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举行豫东调的相关比赛,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传播,还可以打造一个豫东调宣传大使,利用名人效应扩大其影响力。豫东调的推广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让观众逐渐地认识、熟悉、喜爱豫东调,不能太急功近利,不然会造成文化的负向发展。
豫东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不仅仅是河南省的特色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度却逐渐降低,豫东调的发展也并不是那么顺利。所以,保护、继承与发展豫东调是非常迫切的。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需要把豫东调发展得更好,发扬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优势,使得我国的文化实力在不断强大的同时,仍将保留鲜明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汪振***.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传承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作者简介:
熊金波(1976-),男,汉族,湖北随州人,学历:本科,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育及民族民间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