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文体之一。学习小说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在阅读中,学生能较容易地梳理出小说的情节,也能较全面地分析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也能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语段,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学生却难以确定。
最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意见有了分歧。有的认为于勒是主人公;有人认为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为此争论不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把握好确定主人公最根本的方法。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一、文中的“我”未必是主人公
鲁迅的《孔乙己》一文记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和世态的炎凉。全文虽然以“我”的口吻记叙了整篇文章,以“我”的见闻为线索,贯穿文章始终,但是小说的主题是从孔乙己身上体现出来的,“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很显然,孔乙己是小说的主人公。
二、文中明显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七根火柴》一文中,卢进勇在文中所占篇幅较多,全文以卢进勇的见闻和感受,叙述故事,刻画无名战士:通过卢进勇所处的环境说明无名战士的处境恶劣,用卢进勇对火的渴望,引出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火的重大意义,全文主题也是表现了无名战士无比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全文明在写卢进勇,实质是在赞扬暗处的无名战士,所以无名战士是主人公。
三、文中的焦点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是人们关注的人物,他的变化牵扯着每位读者的心情,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也是由于勒身世的变化引起的,故事情节也是紧紧围绕他展开的。但是,文章的主题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的体现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前后变化的强烈对比表现出的。因此,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
四、主人公未必是一人
《最后一课》中从韩麦尔先生的语言、举止、表情等中都能体现出他深深的爱国之情。另一个人物小弗郎士,他在整篇文章中思想变化很大,在韩麦尔先生的影响下,由一个贪玩幼稚的学生发展成一个具有深深爱国精神的学生。本文的主题就是反映了人们的爱国之情。这一主题在韩麦尔和小弗郎士两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所以这俩人都是小说的主人公。
所以,在确定小说主人公时不要盲目地认为主人公是文中的“我”,也不要认为“明显”“焦点”人物就一定是主人公,关键要看文章主题是通过谁反映出的,那么谁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可别忘了主人公并不一定是一人。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中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