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和鸡
老贺太太与儿媳妇闹了别扭,媳妇拍拍屁股回了娘家。儿子几请媳妇不归,回家便埋怨老妈,老贺太太心里憋屈,就出来找老姐妹说伤心话,说至痛心处,竟哭出了声,老姐妹们也都陪着落泪,唯独西院的老王太太不但不同情,反而露出一脸鄙夷之色,还“呸”地吐了一口唾沫,哑着嗓儿说:“也不是我说你,这怨谁?怨你自个儿!规矩没立好。我们家,别说我老太太,就是我那只白公鸡,也没人敢碰一碰。过家得有规矩!言罢,迈着小步离去了。老贺太太于是更加伤心。是啊,老王太太那只白公鸡,在她家里是没人敢惹的。
说来话不长也不短,老王太太养那白公鸡也有三年多了。这鸡长得干瘦,白毛戗戗的,外面其貌不善,更无甚大用,连鸣也不打的。老王太太之所以喜欢它,唯其一点,就是这鸡懂事儿!那是刚买来的时候,这鸡并不知老王太太好睡早觉,东方破晓,便引颈长啼,惊了老王太太的好梦,于是她便用那拄棍对白鸡进行了惩罚。第二天,这鸡果然不再打鸣,老太太乐坏了,对这鸡留下了一个极好的印象,逢人便讲:“我那白公鸡真是懂事儿,看我睡早觉,连鸣也不打!”渐渐地,老王太太越发喜欢它。这鸡似乎也乖巧,每逢看见老太太,总是蹲下身子,耷拉着翅膀,露出副温驯的样子,老太太觉得这是恭敬她,她若给鸡喂食,那鸡总是先冲她咯咯几声,再小心地去吃食,老太太以为这是感谢她。这鸡没事便在院里轻轻走来走去,从不去外人家串门,更谈不到和别的母鸡“扎堆”,老太太更认为是个规矩本分的好鸡,并常常要去抚摸几下。不过,时间一长,老太太也觉着这鸡实在没啥大用,便让儿子又买来一只花公鸡,准备喂肥一块杀掉,便闹出一些事儿。
儿子把花公鸡放开,这花公鸡全然不顾老太太的存在,昂头站在院子中央,活像威武彪悍的壮士。只此一点,就让老太太使劲咽了一口唾沫,撒上一把苞米粒,那花公鸡上去就啄,白公鸡噢的一声败下阵来,只好啄边儿上的零星苞米粒,老太太对此更加不满。
第二天一早,那花公鸡便喔喔啼晓,老太太虽管教了一通,可花公鸡仍是叫个不停。而且,第二天仍旧引吭高歌,于是,老太太便恨恨然了。一日老太太发现,那公鸡在拼命地追逐一只外人家的母鸡,还一下蹿到母鸡身上。“该死!竟干出这等伤风败俗的勾当!”老太太大骂着上前去打花公鸡,花公鸡受惊使劲一蹿,一翅膀扇在老太太脚上,老太太猝不及防,一个“腚蹲儿”坐在地上,半天没起来,回到屋里后,那屁股还觉得痛,老太太不顾疼痛,连忙求邻居二小子,抓住花公鸡,一刀便判了花公鸡的死刑,平日不太干活的老太太,这天亲自上厨房,咬着牙,狠狠地拔鸡毛,吃饭时,老太太虽牙口很是不好。但也大吃大嚼那花公鸡的肉,似乎这样才解了心头之恨。经过这一比较,老王太太觉着白公鸡更可爱了。从此,将白公鸡视若心肝宝贝。一天儿子要杀了白公鸡,老太太竟哭闹起来:“怎么的,嫌它什么?啊,不就是老了点儿嘛,多吃几把苞米粒嘛;我也没用了,天天也得白吃饭,把我也一堆儿杀了吧!”儿子从此再不敢提杀白公鸡的事儿了……
过了些日子,常聚在一起的老太太们,发现老王太太不太照面了。最后还是那老贺太太寻到了确切原因,原来那白公鸡在一个夜里,竟被一只大老鼠给咬死了,那鸡临死前连叫都没叫,家里人连个动静也没听见,于是老王太太身体欠安了,据说,站着脚都酸。老贺太太讲完经过,还“呸”地吐了一口唾沫,鄙夷地加上了一句:“为个鸡,哼!犯得上吗!”
黑白的,彩色的
老孟家买了一台18寸彩色电视机,左邻右舍一片欢腾。傍晚时分,孟家就坐满了人,老孟又是端茶倒水,又是递烟点火,忙得满头是汗。电视节目快开演时,他左右环顾一下,忽然发现还缺隔壁的张大娘,孟家与张家关系极好,于是,老孟急忙走进张家,亲切地对正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的老张太太说:“大娘,今晚到我家看彩电吧?”
老太太抬起头一笑,脸上的皱纹全挤到了一块儿,说:“你看我这身子骨不舒服,今晚就不去了。”说完还站起身把老孟送到门口。
儿子在一旁好生诧异,母亲这是怎么了?放着彩电不看,却偏看黑白的?母亲爱看电视是人所共知。每天电视节目开演前的十分钟,老太太就忙上了,她迈着三角形的小脚走到电视机前,用那只瘦骨嶙峋的右手拿起插头,很麻溜地接通电源,又娴熟地按下开关键,待荧光屏上出现黑白不等的条块儿,并伴随着乐曲声,她才放心地把太师椅拽到地中央,稳稳地坐在上面,手里还拎着那陪伴她30多年的一尺多长的旱烟袋,从此,老太太的眼神儿就一刻也不离开电视机。直到播音员出来说声“明天再见”,荧光屏上白晃晃地亮了一会儿,她才极不情愿地欠起那陷在太师椅里的屁股,又很娴熟地按开关,拔插头,可今晚儿老孟亲自请她去看彩电,她却为啥不去呢?儿子以为母亲对彩电不了解,便凑到老太太跟前,慢声细语地解释说:“妈,彩电可比黑白的好看多了,五颜六色的,就像彩一样,您还是去看看吧?”
老太太用手托着长杆的旱烟袋,深深地吸了一烟气,又喷云射雾地吐了出来,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儿啊,你说的这些妈都懂,就因彩电比黑白的好,妈才不去看呢!你想想,看完了人家的彩电,再看咱家的黑白那还有啥意思啦!要是压根就不看彩电,那咱家的黑白也就觉得挺好的!你说是这个理儿吧?”
儿子无言以对,愣愣地瞅着母亲。
这时,老孟家的彩电开演了,还传出了一阵欢笑声。儿子止不住地拔脚奔了出去。
老张太太却依然如故地看着黑白电视……
文学与生存
孙乃明 ,肢残,只能靠左手写字、打电脑。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 曾在《读者》、《知音》、《家庭》、《三月风》、《中国青年报》、《短篇小说》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纪实稿件200余篇,新闻稿件近千篇。与友人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有风吹来》、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集《洒泪成金》。系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现供职于吉林省桦甸市残疾人联合会。
3岁时的一场高烧让我的右上下肢失去了正常的功能,从此,我就以蹒跚的步履出现在众人面前。柔弱的母亲不知多少次暗中流泪,她在为我这个“废人”今后的生存担忧。为了不让母亲再流泪,我从小就开始学习生存之术,曾用不残的左手握着毛笔胡乱涂鸦,又拿起画笔将打着补丁的旧衣衫弄得色彩斑斓,但终因缺乏书画天赋,抛弃沉重的毛笔画笔而改学文学。
正是有了所谓的“能写会画”的生存本事,我竟然在工厂招工时以“人才”的身份破格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从此,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当时,我在工厂的***工组当干事,一边写公文和宣传报道,一边学习文学,并陆续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小说,为此,在偏僻的小县城,我仿佛成了大作家,于是又破格调入县文化馆成为一名创作辅导干部,负责全县的业余文学创作辅导工作。1990年县残联成立,我又以所谓的多才多艺的能人调入县残联做宣传文体工作。
成家后,妻子没工作,女儿又相继出生,经济危机立时凸显,为了生存,我又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学写“纪实”,赚了一些银子,买一块豆腐二只萝卜三斤玉米面养家糊口,以遮工薪不足捉襟见肘之羞。
从我的人生与文学之路不难看出,我的写作与生存是密不可分的,我因为学习生存之术而爱上写作,而爱上写作又改变了生存,生存的改变又成就了写作。人在这个世界里,第一位的是生存,其次才是创作。
文学创作之路是坎坷崎岖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走通,所以,我由衷地劝告酷爱文学的残疾朋友,如果热爱文学不足以解决你的生存,那不妨先放弃文学,寻求一条更适合你的生存之道,待生活好了一些之后,再回来热爱文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