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济南位普通老人的离去,震动了整个城市铺天盖地的媒体采访,市民自发组成送行队伍,市领导参加送行仪式……他就是被公认为‘好人“的郑承镇。
应该说郑城镇老人是个名人。2007年7月初,他被评为“泉城公益事业十大杰出人物”。2007年9月17日,他还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受到了***的接见。当然,他还收到过其他难以数计的奖项,接收过各种媒体无数次的报道。2008年,本刊也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
但终归,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所追求的更为简单――个社会公认的“好人”称号。为此,他以单身之躯,用了20多年的时间,收养了400多个流浪儿童。
他永远无法忘记20多年前的1987年4月12日。那一天里的一个偶遇,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天,他抱着很糟糕的心情,在火车站溜达。这时,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小男孩走到他面前,胆怯地看着他伸出颤巍巍的手:“叔叔,我饿,给我一角钱吧。”
之所以说他沮丧,是因为他是个刑满释放人员。彼时的4年前,他因用一张1100元的支票诈骗被判4年。出狱后,社会对他投以鄙视的眼光。他没有户口,没有粮油关系,只能在姐姐家里栖身。
郑承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由得生出同病相怜的酸楚。“我10岁时,因为继母对我不好,从家里偷钱跑出去,在外面流浪了很多年,养成了许多恶习。这个小孩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方面是怜爱,另一方面也为了给孤独的自己找个伴儿,郑承镇把这个名叫李进田的小孩领回了家。”孩子觉得没脸,不肯回去。我让他写信,然后按地址把信送过去。后来我送孩子回家,一进家门,他父母就抱头痛哭,当场给我跪下了。他们说,孩子遇到贵人了。我突然感觉自己那么受人尊重,做好人的感觉太好了。”郑承镇说。
不久,在火车站郑承镇又收留了第二个孩子。“把第二个孩子送回家,他们的家人对我也是特别尊重。家长都担心孩子学坏了所以感激我。”
“好人!”他又一次听到别人说他是好人,从此,他不是走到哪儿都遭人唾弃的劳改犯了。也正是从此开始,郑承镇心里萌发出一种责任感决心把收养流浪儿这事进行到底,不让在外流浪的孩子走上歪路。
从1987年到现在,被他捡回来的孩子已经有400多个。大部分孩子被送回了家,无家可归留下来和他长期生活的孩子现在有7个。
几乎每天晚上,等孩子们入睡后,郑承镇就骑着三轮车到汽车站和火车站,看看有没有流浪的孩子,通常半夜才回家。
对于领回家的流浪儿,郑承镇总是先安顿在家里,然后千方百计想办法联系其家人,送他们回去。无家可归的就留在身边。小一点的孩子,想方设法送到附近的学校去上学,大点的,郑承镇就想着给他们联系技术学校,学点技术,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
不过,养活这些孩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没有工作的郑承镇来说。因为收留孩子,郑承镇搬出了姐姐家,还先后两次失去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
随着捡回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他的生活也越彩越艰难。捡垃圾的钱不够维持他和孩子们的生活,郑承镇去卖血。
除了失去工作,为了孩子们,单身半辈子的郑承镇还拒绝了找上门来的成家机会。
媒体报道我以后,不少人要给我介绍老伴,有一个还带着孩子找上门来。”郑承镇推辞了。
老郑坦言,他很想有一个老伴。但现实问题很突出:房子小是一个问题。另外,他担心孩子们会因此受委屈。 “我如果找老伴,她首先必须支持我的事业,不能为孩子吵闹”。郑承镇从未觉得孩子是负担。“我应该保护他们”,他说,“如果哪天不能把流浪的孩子带回家,我会睡不着觉。”
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孩子们生活得有滋有味。一大早起床,早饭后上学,中午在学校吃“小餐桌”,下午放学回家后或者做作业,或者帮着做饭。晚上,除了学习外还可以看电视。几个孩子的衣服都干净整洁,自己的东西也整理得井然有序。
与此同时,郑承镇的善行也得到了***府部门的高度评价。他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范个人”“济南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但在2010年11月14日凌晨3点40分,这名老人却因病情突然恶化,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3岁。
11月16日下午1时,济南市殡仪馆追悼大厅外干余名泉城市民神情悲痛,他们带着白花,手举写着悼词的横幅,共同送别郑承镇――这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流浪儿之父,一位好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郑承镇平凡老人的普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