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注意到了它的重要性,本文在简单地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师生互动,如何提高师生互动效果。
关键词:师生互动 课堂 教学
中***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69-02
随着课改的深入,“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精彩课堂”等词语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高频词。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又是信息处理、心理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让学生去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和学生人格的形成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中能完美实现“互动”将是每一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都应该去用心探讨的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1 实现“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1.1课程改革的要求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促进新型的师生教学关系的形成,倡导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都具有***的人格价值。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是以民主平等为基础,以知识传递为中介,通过课堂及辅助手段进行教学。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知识,还要关心爱护学生,在学识和为人方面对学生起模范作用。学生要尊敬老师,依靠课堂和教科书,听从教师的安排进行教学而获取知识,尽管也存在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但学校和教师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传播知识的信息主要集中于教师和书本。它虽然存在学生间局部的合作交往关系,但也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师在课堂中应多多采用谈话交流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样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更好地互动,把学生当成与己平等的公民身份看待,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为学生提供最有利其成长的服务,使学生更具有个性化,这是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师德要求,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1.2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毫无疑问地处在强势地位,教师掌控着教学的进展与节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是解决这一旧有缺陷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
2 师生互动的行为类型
课堂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行为,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
2.1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
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 & R.K.White)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相对于教师行为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师生互不干涉式。
2.2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
为适应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内学者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工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吴康宁等人把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划分为两组类型:第一组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第二组根据师生行为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控制服从型、控制反制型和相互磋商型。王家瑾运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建出教学活动的一个三维坐标体系,构建了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模型:正向互动型和反向互动型。
这些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师生课堂互动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课堂互动有效性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师生互动常用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师生互动效果,积累了一点经验体会,现述来以抛砖引玉。
3.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练习
师生互动并不是完全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充分地、恰到好处地发挥指导作用,在关键处点拨,为学生的练习扫除障碍。
比如说在讲普通话的单韵母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找出普通话中的单韵母,有六个常用的学生可能会自己找出来,但韵母ê,学生即使翻遍字典也很可能会忽视掉,因为在普通话里ê韵母不和任何辅音声母相拼,自成音节的只有一个叹词“”,ê的主要用途是跟i、ü结合构成复韵母ie、üe。在讲这个地方的时候,可以在布置练习的时候有意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注意到这个知识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牢固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3.2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指导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交流。
比如在讲唐代格律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去欣赏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总结唐诗区别于《诗经》、《楚辞》、汉乐府、宋词等文学形式的不同之处,从而感受唐诗的特点。在欣赏了众多的唐诗之后,学生们会发现,唐诗很整齐,字数整齐、句数也整齐,而且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在学生自己讲出唐诗的特点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深入地引导。唐诗是从《诗经》、《楚辞》、汉乐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的格律诗不仅每句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五个字的称五言,七个字的称七言,而且诗的行数也是固定的,四行的诗称绝句,八行的诗称律诗,八行以上的称长律,所以唐诗可分为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可以让学生拿来作品,进行归类对应),唐代的格律诗不但要押韵,而且要讲究平仄,格律诗是唐诗的标志。在学生都懂了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地讲解什么叫押韵、什么叫平仄。这样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并能形成体系。
3.3学生分组讨议后教师指导
“议”就是让学生讨论,这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老师参加议论,及时了解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重点处、疑难处作重点讲解。比如,在讲到方音辩证的时候,可以根据方言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各自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然后由老师带大家一起总结归纳。
3.4学生做学生讲
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做,在学生自己做完后,由学生来讲。比如关于网页制作的一些软件,可以分小组让学生用不同的软件去做同一项内容,然后分小组上来给大家讲解这个软件。曾经有一位研究生导师就这样上过一门课,大家的反映是,自己所讲的这个软件要比听老师讲的印象深刻地多,知识也学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我国师生课堂互动以师个互动和师班互动为主,师个互动和师班互动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整体效果。国外的部分学者研究表明,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甚至分组行为本身都会对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以及对师生互动产生一定影响,最终影响课堂互动的整体效果。在此建议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小组的使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方面的重要价值,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具有实际意义的功能小组,增加师组互动在课堂互动中的比例。
4 结语
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应是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即“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逐渐让学生意识到师生一起学习,不是靠老师的权威性,不能有依赖思想,而应该是师生一块参与,师生都是学习者,在实践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可以参与把握和控制课堂教学,使学生敢于说,善于学,这样利于师生相互了解,彼此沟通。但做到些的同时,并不是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相反是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何为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逐步在提高,教师所要传授、解答的内容势必会更为精难,而且还要考虑用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可以牢固掌握。所以课堂互动的实现,要求老师更充分地备课,不断地去提升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发生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教师能根据就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作出相应地变动。” 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共同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提高课堂互动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成为一名智者,拥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2.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吴永***等.我国小学课堂交往时间的社会学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5,(5).
[5]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J].教育研究,1997,(2).
[6]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7,(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