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中日欧美纺织业“四方会议”召开前后。我随杜钰洲会长为团长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代表团一行,对意大利与英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及相关机构进行了考察与走访,尽管各地只是短暂的逗留。但依旧感触颇多。对欧洲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多少有了些了解和敬意。
见证意大利制造
比埃拉是意大利北部的纺织之都,是欧洲乃至世界闻名的毛纺中心,在意大利比埃拉被形容为“用毛线穿起来的城市”。接待我们的是比埃拉工业联盟,相当于中国的地方行业组织。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当地的产业状况,包括他们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金会的设立运作,***府的扶持,以及产业链的运行特点等等。总的感觉是,这里的企业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运营状况还好,尽管多少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他们的产品附加值比较高,因此能够消化一些不利因素。通过和比埃拉工业联盟的接触,我们了解到,他们非常希望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当地企业现在大量从中国进口羊绒,同时,也与中国的一些优秀企业合作,如江阴三毛,江苏阳光,使用一些中国生产的毛纺面料。
比埃拉非常注重纺织人才的培养,这里有专门的纺织学院和设计学院,也是都灵大学的比埃拉分校,学校的教育特别注重实践,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学科建设,都强调实际应用,而淡化学究式的理论教学。在这些院校里,中国留学生有很多,一些尖子学生倍受校方赞赏,和他们的交谈。既亲切,又欣慰。
提到比埃拉,就不得不提杰尼亚,其总部就在比埃拉。杰尼亚是个家族企业,接待我们的先是一个相当于营销总监职位的杰尼亚高管,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博物馆。博物馆里面的陈列作品着实出乎我们的意料,这里保存着几百年间欧洲流行的各种面料和花型,档案一本一本地排列着。另外就是杰尼亚创始人和元老留下的手稿与笔记,全部都当作展品保存着,手稿的内容非常丰富,财务上的,管理上的,工艺技术上的,等等,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上的延续,正是杰尼亚的灵魂和精神所在,让人感慨不已。博物馆里还展出着杰尼亚为奖励世界各地的羊绒和原料供应商所设置的各种奖项和实物,不要小看这些奖项,它们相当于这个领域的奥斯卡奖,权威性不容置疑。杰尼亚不仅以此来鼓励上游原料商,而且在采购价格上也将有优惠。这种颁奖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参观完杰尼亚的博物馆,有扇门打开,直接进入了杰尼亚的工厂车间,这再次出乎我们的意料,没想到杰尼亚有这么大规模的工厂。杰尼亚工厂是建在一个山坳里,一层层的车间,从纱一直到面料,服装生产不在这里。看完了全部的生产流程之后,我们到了杰尼亚家族的庄园别墅里。这一次,接待我们的是这个家族的长女,非常有修养的一位女性,座谈的过程很轻松,也很温馨。对杰尼亚的走访,你能深刻的感受到,大牌的魅力与风范,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在意大利,我们去的第二个地方是科莫。科莫不仅是个美丽的风景区,科莫湖水景令人留连忘返,同样也是世界闻名的丝绸之都,丝织品全球一流。我们参观了当地一个丝织品印花厂,这个厂规模不大,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全部采用环保的圆网印花方式。各种花型、***案,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更让人惊讶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奢侈品大牌,这家工厂都是供应商,不论面料还是里料。能够为如此之多的大牌提供面料和辅料,它的实力,它的工艺制造水准,还有它的营销渠道,都着实值得我们学习。这家工厂还有自己的面料专卖店,跟服装专卖店不一样,它是把旧工厂车间改造了一下,展现的是面料的风格,空间宽敞,小桥流水,非常有意境。
体验英伦气质
离开意大利,我们先去了英国的爱丁堡,苏格兰的心脏,一个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城市。事实上,只有到了英国之后,你才能体会到一个老牌帝国的尊严。城市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他的建筑,还是他的街道,等等,无不蕴含着文化的底蕴,这份历史的厚重感,让你情不自禁地产生敬畏之情。
由爱丁堡到伦敦,中国品牌波司登英国的经营团队接待了我们。我们乘坐直升飞机专程参观了波司登在伦敦以北一城市的专卖店。店铺形象鲜明、陈列典雅,波司登系列男装为整个专门店的主打。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提供很多的附加服务,比如。量身定制服务,租赁服务等等。波司登现在在英国有两家专卖店,有72家商店卖波司登品牌服装,主要是男士正装为主。以自主品牌率先进***欧洲市场,雇佣当地经营团队并站稳脚跟,波司登确为典范。
在伦敦,我们参观了伦敦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被誉为“大牌时装设计师摇篮”的圣马丁学院素以创新、前卫而闻名于国际时装界。参观中我们发现,学校校舍硬件条件一般,实验室比较拥挤,但其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强,是诸多国际时装品牌关注和挖掘设计新秀的名校。现在,这里的中国留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在皇家艺术学院的服装设计学院,我们注意到,这里培养学生的模式是,从设计开始,一环一环紧紧相连,从纱线,到面料,到服装,分布在一个一个的小车间里,学生根据其设计理念,自己去找合适的纱线、面料,甚至需要自己动手操作,他们普遍对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较为熟悉,同时,针对后期的市场销售、营销等环节,也进行相应的教学,这种一条龙的培养模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毕业后非常抢手。
在英国,我们还拜访了英国纺织服装协会,在他们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伦敦著名的裁缝街和具有英国现代时尚特色的品牌店。伦敦的裁缝街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聚集了很多手工制作服装的人,我们到了其中的一家老字号,据说已是第七代传人,店主人说,拿破仑的服装,日本天皇的服装,他们都做过。裁缝街的店都是前店后厂,老旧的车间,满脸皱纹的老师傅,脖子上还挂着皮尺,你很难想象,在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能保持着这样的手工传统,这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的时尚品牌店,传统与前卫的巨大反差,折射着英国时尚的血统与风潮。
追忆与感悟
这次的欧洲之行,一个总的感觉是,我们的产业与欧洲相比,还有着不小的距离。而金融危机影响之下,欧洲纺织服装产业尽管受到冲击。但他们的问题只是暂时的。原因不只是需求不足,而更大的问题在于金融信贷。
这次欧洲之行给我的启发也是有益的。比如比埃拉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可以说是数以千计当地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府出钱让行业机构运作,使企业得到帮助和实惠。说到杰尼亚,不仅老板是家族制,工人也是家族制,这显然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劳资和谐企业。家族制的传承模式中,不光传承资产,还传承历史,传承精神,这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另外,欧洲的纺织服装专业院校中,对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在英国,我们专程拜访了中国大使馆,在和傅莹大使的交流中,她的一些观点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大使对品牌很有研究。她说,金融危机是中国品牌加强与国际大牌合作的天赐良机,应该动员国内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和一些遇到现实困难的国际大牌合作。另外,她还提到,行业协会应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其中涉及到中介文化的概念。在英国,中介组织很有地位,大家共同遵守一个规则,有事找中介,有了中介介绍之后,双方签订相应的保密协议,而中介机构有责任去促成卓有成效的合作,这就是一种通行的商业游戏规则。中国企业走出来,也应该借鉴这样的模式。
天赐良机、中介文化,与国际接轨的游戏规则,这都是我们今天亟待破解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