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程篇1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传统的宪法学教学很难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交互性、智能化两大优势,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这个平台,可以克服传统教学造成的师生沟通难的问题,教师能经常与学生保持沟通,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这样,不仅促进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宪法关系在《宪法学》教学中不仅是一个重点问题,而且是一个难点问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个知识点、正确应用某个知识点,借助于案例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分析逐步推进,当屏幕上会出现鼓励性的笑脸时,说明学生分析正确;当学生的分析出现错误时,屏幕上就会显示相关的提示信息。通过这种愉快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解、掌握了既抽象又枯燥的宪法理论知识。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多媒体宪法学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因为作为教学手段,它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高技术的优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要紧跟时展的变化,与时俱进,树立多媒体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在多媒体宪法学教学中,教师不仅深刻理解了宪法学专业知识,而且拓宽了自己的宪法学视野。同时,通过多媒体宪法学教学,教师提高了自身的多媒体教学的水平,也培养其刻苦研究的精神。另外,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对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新的宪法学知识,探索新的宪法学教学方法,提高宪法学授课水平。[2]
二、宪法学课程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宪法学课程多媒体教学以无可比拟的优势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弱化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追求形式,忽视内容在宪法学多媒体教学中,有的教师不注意媒体选择的合理性,过多使用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动画、***片、音响、影视等,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选择、加工制作课件,必须充分考虑许多系统性的要素,切忌过分地追求华丽的外表,切忌过分追求新奇的影音效果,如果那样,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吸收掌握宪法学知识。
(二)忽视师生关系的交互主体性作用一堂成功的宪法课,既离不开教师的良好发挥,也离不开师生的良性互动。如果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甚至滥用多媒体,忽视其辅助教学功用,不充分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演示课件、照屏宣科,学生被动地观走马灯。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课件中演示、播放的教学信息,教师发挥和师生交流大受影响,学生无法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不能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在宪法学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课件的质量以及教师的使用方法,还取决于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相互协调。教师课前应周密的筹划和设计整个课堂教学的运行程序、方法、步骤。如果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缺乏自己鲜明个性和风格,只是盲目地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那么教师就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是一句空话,提高宪法学的教学效果,实现宪法学的教学目的就无从谈起。
三、改进宪法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说,多媒体教学本身不能替代整体的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学的辅手段而已,在宪法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错误倾向。形式为内容服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课件,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否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宪法学教学应该突出重点,梳理知识框架,用口语、板书等难以表达的内容尽可能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选择、制作与使用多媒体课件,注意形式也是必要的,要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只有这样进行宪法学教学,才能传授知识、设疑思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宪法学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在宪法学多媒体教学中既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具体说来,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对于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信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的组织与调控能力要良好。在演示、播放多媒体时,教师必须进行适度的讲解,必要时加以启发和引导。对于上课的节奏、速度,教师要随时注意把握,要给学生留有必要的思考时间,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可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3]
多媒体课程篇2
关键词:文学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高校,成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革新的重要标志。不过,相对于理工类课程,文学课程在多媒体运用上似乎有些尴尬,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文学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利弊参半。虽然播放制作好的课件页面可以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但是页面的快速转换也会使学生来不及抄笔记,长时间盯着屏幕也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运用多媒体可以配合文字内容插入***形***像、音频、视频及动画等,更为生动地诠释了文字内容或文字难以传达的内涵,然而,它们也可能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他们对真正重要的知识点的理解。总是要站在电脑前点击页面,限制了教师的活动空间,教师总是看着课件上课,也大大减少了与学生之间的目光交流,而且课件制作好后内容固定,不像板书可以随时增添修改内容,自由度更高。
笔者认为,高校文学课程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的确存在这些弊端,但并非不可克服的问题,本文即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文学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点。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整体规划教学结构
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如节约板书时间,提供更丰富的信息量,较好地解决了文学课程授课内容多、教学时间短等教学矛盾,加上表现形式灵活多样,除了文本形式外,***形***像、音频、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然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不少教师取其形而弃其神,误以为用多媒体展示原来用于板书的内容就是多媒体教学,于是将讲义原封不动移植到课件中,再插入一些***片和视频,便完成了课件制作。这种简易制作的课件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体规划课件的教学结构,即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课件各部分的衔接、课件的操作等方面都要考虑学生的接受需求,留出互动空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笔者在制作现当代文学课程课件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比较了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决定将板书形式结合进多媒体教学,取其长补多媒体教学之短。如课件中一般不会罗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但学生难以记住众多名字,听着听着就会混淆,教师在讲述作品情节和分析作品时以板书方式写下相关人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一些重要的术语、问题和知识点也可用板书再次强调。在课件的教学设计上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绪论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再以时间为序分列章节讲述,每章第一节概述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再选择重要作家作专节分析。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点面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文学史的相关资源,包括电影改编的视觉资源、历史文化视觉资源、音乐听觉资源等,可以让学生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激发学习欲望。每节课上除了传授现当代文学专业知识外,还要通过讨论、辩论、提问、课堂表演等方式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第一次的课件中列出课程的阅读书目,让学生及早开展课外阅读。每章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预习有方向可循,更具针对性,加强课堂知识的吸收。每节后附思考题,供学生课外思考,并在下次课上抽点学生回答。设计思考题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总之,在课件制作前,教师就要形成明确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制作过程中也要在各个环节渗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即使课件制作完成,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科发展状况不断调整课件,使之更切合学生需求,体现学科的发展。切忌一套课件制作完成便经久不变。
二、精选教学内容,融合多媒体素材
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通常情况下,一节多媒体课可提供的信息量是板书课的一倍。但是,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对学生进行信息轰炸,势必加大学生的心理负荷,使其产生更大的疲劳感,反而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是“求精不求多”。课件的文字内容不应是书面教案的简单复制,而应经过提炼加工,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难点。对于文学课程,教材上有的基础知识只需取其精要,尤其是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概况、作品的情节简介,没有必要详细罗列,以精炼的文字概括置于课件中即可。文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提升学生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围绕文学作品展开的多角度解读应是n件重点展示的教学内容。
除了精选用于教学的文字内容外,多媒体课件制作还要解决多媒体素材的选择、融合的问题。多媒体素材指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组成元素,包括文本、***像、动画、视频及音频等。文学课程的课件通过插入***片、视频、音频等,可以整合文学史的相关资源,包括电影改编的视觉资源、历史文化视觉资源、音乐听觉资源等,把枯燥呆板的文学史资料转化为动感的视觉、听觉艺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但是,可资利用的资源众多,如果不加选择,滥用错用,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影响重要内容的学习,学生注意力完全被这些视听觉资源所吸引,文学课演变为影视赏析课。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最能体现教学目标和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的多媒体素材,用心编辑,使各类多媒体素材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服务于教学主题。
三、界面设计简洁美观、动静结合
内容选择和素材融合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重点,不过,形式也不容小觑。文学课程本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式美观的多媒体课件能给予学生视觉美感,获取学生的持续注意,也能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
界面的设计是课件设计最具体的一个环节,也是体现多媒体课件形式美的关键因素。文学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界面应以“简洁美观、动静结合”为设计原则。
***文组合呈现效果优于单纯的文本呈现,所以可配合文字内容插入相关***片或***像,但***片或***像不宜过多,大小要合宜。因为界面素材堆积,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重要内容也难以突出。文字的字号以学生可以清楚看到和方便记录为宜,忌讳满屏小字,字体一般采用宋体,便于辨认,如果要追求字体变化,也要注意界面整体的和谐感。此外,界面的色彩搭配相当重要。色彩繁杂使人产生凌乱的感觉,也会使学生感到疲劳。背景色彩确定整个课件的色彩基调,适合选择冷色调,如蓝色、紫色、绿色、黑色等,有利于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前景色和背景色应有鲜明对比,但对比不能过于强烈,在同一屏幕上使用多种颜色时,教师应关注色彩的协调搭配。
文学课程属于讲授型课程,界面一般设计为静态的,但完全静态的课件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所以,可以超链接的方式插入动画、视频及音频,实现静态界面和动态画面的流畅转换。
四、课件操作方便实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有多种软件工具可供选择。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最常用的有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软件。PowerPiont是微软公司Oiffce系列软件包四中的幻灯片制作软件, 是最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是由 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多媒体集成软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育及办公自动化等领域。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所设计的一种二维动画软件。
在选择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时要遵循“方便实用”的原则。文学课程本来就面临“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如果课件操作起来很麻烦,运用时也不够稳定就会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到课件的调试上。此外,文学课程以讲授为主,演示性内容少,采用Flash虽能大大增强课件的动态效果,但会过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喧宾夺主,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而PowerPoint软件不仅具有多媒体和动画演示效果,而且提供了对因特网的支持,操作接口也更加友好和智能化。比之于Authorware,PowerPoint对使用者的要求更低,更便于操作,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迅速掌握其使用方法,根据其提供的智能向导和丰富模板,制作***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演示文稿。因此,文学课程采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众多PowerPoint的使用者没有充分利用其强大功能,用PowerPoint中的命令按钮可以实现交互,运用shockwaveflash object控件可实现flash片头或其他动画的插入,可以把PowerPoint中的组件转化为***片,可以实现Word和PowerPoint内容的相互导入等等。运用PowerPoint的这些功能,可以制作出更具动态效果和交互性的课件。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课堂操作的问题,保障课件能正常、可靠运行,各功能按钮能正常工作,没有链接中断或错误,没有明显的技术故障,能顺利安装和卸载,平台通用性强,导航明确,设计合理,链接明显易辨,准确无误。
大学教学应倡导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应具有自由度,多媒体教学更显示现代化教育特色,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文学史的相关资源,使文学课程变为一场视听盛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审美趣味和思考能力,最K提升其人文素质。但传统的板书教学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因此,不必强制所有文学课程都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板书流利且具有美感的老师,习惯于近距离接触学生、边讲课边交流的老师,仍然可以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授课需要和喜好进行选择,也可将两种形式结合,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郭力.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7).
多媒体课程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反思
【中***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164-02
目前全国各地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特别是“教学做一体化”理论的研究与探索成为热点。多媒体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扩展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形***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项媒体技术的单独应用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对于多媒体技术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非常必要。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涵义
(一)“一体化”的由来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欧洲开始出现这样一个英语单词——Integration。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卡尔·多伊奇给它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体化”,意思是“由部分组成整体,即将原来相互分离的单位转变成为一个紧密系统的复合体”。这个“一体化”定义着重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后会产生的新的结构和系统,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功能。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含义
其实“教、学、做”的理论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就提到“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结合一体化的思想,把“教、学、做、训、考”等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教学结构和系统,产生新的功能,这就是“教学做一体化”。
二、“教学做一体化”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如何既能保证理论教学,又能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的
多媒体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扩展课程,主要任务是针对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的职业岗位要求,通过策划、设计、制作、、评价文本、音频、平面、动画、DV、多媒体应用系统等小型多媒体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文本技术、音频技术、***形***像技术、动画技术、视频技术的单独应用能力及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在课程理念方面,要求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体系教授的方式,以学生未来从事设计人员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做”于一体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既保证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需技能、相关知识、职业素质,同时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确定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分析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小型多媒体项目策划、设计与开发所需的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将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转化成对应的学习情境。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工作任务的安排充分体现职业素质的要求,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考核增加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的考核内容。
在教学实施中,要求以实训项目的完成为中心,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策略,学生分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遵循“项目提出——项目分析——项目实现——项目评价——项目训练”的流程,将项目的完成分解为各个子任务,融“教学做”于一体,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三)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课程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等涉及到多媒体应用的设计人员。该课程要求针对多媒体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学生进行同步培养,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需求奠定基础。主要教学内容组织如表1所示。
(四)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技术手段
教师根据一体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施的配套情况,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比如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讲授、演示课件、操作示范,在电子教室进行模拟训练、实际操作训练,在企业现场进行实际操作,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教学辅导等。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必须以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的为前提。同时在教学中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考核方式等各个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每个教学情境均以完成行动导向的任务为目标,实现新的教学功能。
(五)“教学做一体化”的考核
多媒体技术课程要求考核学生使用相关软件设计、制作、测试、多媒体作品的单独应用能力及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形式如表2所示。
三、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反思
“教学做一体化”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在某些教学情境中设置的工作任务难度过于简单,应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增大任务难度。教师在设计工作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设计工作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理论随着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教学一体化的过程是一项创新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桂春.“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36)
[2]葛笑寒,苏丽敏.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电力电子课程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11(32)
多媒体课程篇4
关键词:全媒体;新媒体;多媒体技术;整合创新;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39-02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媒体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不断涌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的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多媒体是新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等。
1全媒体概述
所谓全媒体,就是将不同的媒体形态尽可能多的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全媒体的“全”突出了传播工具的全面覆盖,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网路、电信、卫星通讯等方式,涵盖视、听、触觉等三方面的人体感官,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在人力资源的统筹使用上,注重提高媒体从业人员应用新媒体的技能,强化现有工作人员“一人多能”的工作模式。
2多媒体课程教学与全媒体时代融合的现状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一直是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的是用计算机实现综合处理***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目前的教学现状与当下的全媒体信息时代格格不入,存在着诸多弊端:
2.1技术滞后
新的多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像VR虚拟现实技术、IPTV宽带多媒体、多媒体播放器的PMP技术等,越来越面向实际应用领域。但高校的科研并不有涉及这些前沿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本身也没有更高层次的进修或科研方向,导致学生对最新技术的滞后了解。
2.2教学分支过多
由于多媒体有涉及音频、视频、***形、3D等各个领域的范畴,所以高校又将这些技术分支***开课。交互性本是全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而过于细化的分支教学则无法很好实现作品的交互性。这也与全媒体中“全”的概念背道相驰,后果是学生的偏科严重,影响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2.3成果实用性不强
全媒体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全媒体从用户出发,其核心为用户使用的关注,就是要关注用户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会产生一个特殊的需求。而计算机教学中强调的是技术的应用,学生的作品仅是电脑技术产物,没有生命力和经济价值。虽然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并没能完全落实到位,因为实践环节的课程都以在学校的机房为主,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及设备受限。
教育的转型变革与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时下,以高等教育为代表的国内教育行业受全媒体概念影响主要体现在反馈层面,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设计类专业,高等教学更要在理论研究与思路创新等方面形成自身的培养特色,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相关的教学成果。
3整改思路方向
3.1教学目标的整合
全媒体时代,信息过剩,原创作品价值愈加凸显。因此,培养学生原创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如果被认为只是计算机的一个分支,而忽略它综合性的艺术价值,那作品自然成了电脑技术产物。学生只要学会用工具软件去完成***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整合的工作,其成果自然没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纠正以往只以算机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将艺术设计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整合。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新媒体的应用,受众的需求,创新等核心内容。
3.2教学内容的整合
包括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内的高校各设计类专业针对全媒体时代都是多媒体作品整合学习与制作流程,即包括创意、制作与等环节。较为宽泛的全媒体概念映射到专业教学中变成了以作品为中心,涵盖前期准备、后期等环节,即多媒体融合全流程制作,这体现了多媒体教学思路的一种转变,同时与前期全媒体概念的解析也是一脉相承的。针对当前的教学实际,其主要方向是全媒体型人才的培养,即除了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还要在视频拍摄、音频编辑、移动媒体和信息设计等方面进行加强。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包含了全媒体概念解析、专业学习要点等理论内容以及实例制作解析。在这个全流程的学习框架中,商品的拍摄后期加工、音视频素材采集、多媒体作品设计与***等内容是强化与整合的重点。
3.3教学方式的整合
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全媒体整合学习主要包括已有专业课程的整合、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内容的强化、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引入等内容。全媒体时代是多媒体技术专业课针对某一特定方向的提升阶段,也是面向就业实际的调整环节,其教学重点在于对多媒体作品设计的整体流程设计制作技能的完善。新媒体科技日新月异,老师的单向灌输式的讲授知识已不合时宜,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将教与学整合起来,可依托工作室、机房、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创业活动、竞赛活动、毕业设计等方式。
4探寻教学创新的突破口
4.1以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重新制作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以项目任务模块为单元来展开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与其他艺术类课程的整合的研究,探索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总体上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法或模块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2)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研究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技能训练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机制,大胆地采用“实例法”,按照“提出任务一观看实例一分析实例一制作实例一布置作业”的流程来进行。
(4)以“设计+技能”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完成训练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优化设计能力:教学中肯定学生的自主发挥能力,要求在作品中能体现个人创意设计,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再继续创造。
(5)主要采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操作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成绩。
4.2依托工作室为载体,教学结合
机房教室仍是学生掌握基本技术的主要场所,但全媒体时代下应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将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向课堂外演练的整合贯通。在多媒体课程中的产品的拍摄,视频素材的采集,音频素材的录制,这些本身在第一课堂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借助于课堂外的团队实地演练制作。课堂内外整合有助于发挥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认知能力,在课外的各种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创造性运用。
为了实现课堂内外的教学结合,教研室试点成立了***的媒体工作室,配备齐全的软硬件设备。让学生分组在课余时间及双休日进行实践工程,团队合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团队交流合作的热忱,完成相关的实践项目,鼓励学生从事科研创新创业活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同时穿插学生的课外作业、作品,进行课堂讨论,互相点评取长补短,从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还能有效改善学习效果,同时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4.3c互联网结合,线上线下同步
教师和学生在课学内不应局限于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是从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中产生让学习者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多媒体的产品需要融入互动元素,那学习过程也可以融入互动环节。网络化的教学具有重复性和及时的反馈性,借助一定的互动平台,线上线下的同步,教师通过上传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在平台上提前布置相关的课前素材准备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自主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资源,完成素材的收集初加工等工作。这样课前学生已经对将要学习知识点进行了***探索,掌握了相关的制作过程,并明确问题所在,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作品及答疑,互动协作等活动,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作品***上,作为课后反思的成果,可以供大学交流,互相评价。
多媒体课程篇5
多媒体数字化的出现为深层次实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提供了可能,随着课改的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国家大量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多媒体教学实施成为一种必然。为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我们率先推出《义务教育多媒体教学课件》。
科目全、版本全、系统、完整是本系列课件一大优点。教师们虽然可以从网上***课件,但是不系统,因未经专业出版单位审核,质量得不到保证。本课件内容分为“精品课件”、“精品资源”两部分:“教学课件”完整、系统、连续,教学线索明晰;“教学资源”既可***,又可修改,随教师喜好加以运用,资源丰富。此套课件既有完整的编写体例,又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强大的编写队伍,得天独厚的出版资源。《新课程》杂志社、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联手打造,既有好的编写队伍,又有得天独厚的出版资源,相信我们的产品一定会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具体科目版本如下:
语文:一~六年级有人教、苏教、语文S版三个版,七~九年级有人教、苏教、北师大三个版,一学期两盘。数学:一~六年级有人教、苏教、北师大三个版,七~九年级有人教、北师大、华东师大三个版,一学期两盘。英语:三~六年级有人教PEP,沪教牛津版,外研版,译林版;七~九年级有人教新目标,一学期两盘。品德与社会(生活):一~六年级人教版、河北人民版、浙教版,一学期两盘。音乐:一~六年级配所有版,一学期两盘。七~九年级配所有版,共四盘。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全一册)、三四年级(全一册)、五六年级(全一册)、七~九年级(全一册)配所有版,全一册共四盘。美术:一~六年级配所有版,一学期两盘,七~九年级配所有版,共四盘。科学:三~六年级教科版、苏教版、河北人民版,一学期两盘。思品:七~九年级有人教、山东人民、北师大、教科,共四个版,一学期两盘。历史:七~九年级有人教、北师大、华东师大,共三个版,一学期共两盘。地理:七八年级有人教、湘教、晋教三个版,一学期两盘。生物:七八年级有人教、苏教两个版,一学期两盘。物理:级有沪粤、人教两个版,一学期两盘。化学:有人教、沪教两个版,一学期两盘。
多媒体课程篇6
目前多媒体教学正逐渐进入高校课堂,高校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也逐渐从不熟悉到逐步深入。多媒体技术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能交互处理、存贮、传递文字、***形、影视、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一种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教学在文学理论课程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进,并促进多方面的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促进文学理论与文学作品的结合
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创作的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文学作品的检验。文学理论既是对文学活动现象的一般本质规律的理论概况,又肩负着指导读者阅读、欣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责任。因此,“学好文学理论,不仅需要掌握它本身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及方法,而且还要尽可能地熟悉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多媒体教学利用其丰富的***文资料和作品内容,使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得到很好的结合,既体现了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品质特征,又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在讲到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中的“小说”这一知识点,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现许多的文学作品,甚至节选其中的一些章节来举例、说明问题,阐释理论观点。
(二)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突出的方向是教学授课时数的减少而教学目标不变,文学理论课程一学年64个课时,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受制于主观和客观原因,能够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不多,能讲的知识量也有限。有些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里甚至没有粉笔字写的黑板,只有白板笔写的白板,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采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信息量增多,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观点和材料都可以展现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们最大限度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多媒体创建丰富有效的教学情景,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扩大知识面,又有利于学生选择重点的知识点和内容来学习,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选择、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了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的效率。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配角的传授式教学,教师通常满堂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则被动地听讲和记录,这样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文学理论课程偏重于文学理论知识,情况更是典型和突出。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和变换PPT课件的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比如笔者在上“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这一节内容时,列举了一些古典诗词,如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无题诗、王维的禅宗诗等,来阐释文学话语意义的丰富性。通过多媒体的文本和***片展示,避免了不少板书的麻烦,将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和阐释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形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生普遍感觉到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为了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能进行知识性的灌输,加上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学生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文学理论课程过于抽象,常常是教师讲得很多而学生理解的少。究其原因是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导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而运用多媒体上课,则能使学生对文学理论课程产生期待,满足了青年学生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声音和影像资料,打破了教材单一文字和文本之间的界限,让那些呆板、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魅力无限,使不同体裁的教学内容相互贯通,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对文学理论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教师根据文学理论课程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适当引入课堂教学,既发挥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又增强了学生对学好文学理论课程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上“文学作品的理想形态”这一章,不管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还是文学的高级审美形态“典型”、“意境”、“意象”等内容,我们都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之相对应的生动画面和视频实例,利用电子文档、PPT、投影仪、录像机、互联网等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当教师要举例分析一首诗歌的意境时,可以直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讲解文学作品的语音、形象、意蕴三个文本层次时,可以以***表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教师可以使用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的变化的动态过程,再加上适当讲解、引申,就可以把枯燥的文学概念、艺术特征、艺术体现等讲得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这种多媒体的课堂形式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理论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二、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在给文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自身难以避免的矛盾,毕竟先进的技术只能起到辅的作用,不能代替教学者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文学理论课程课堂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学理论的抽象性形成难点
多媒体教学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运用到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它又具有把概念、原理、命题等***解化、表浅化的倾向,从而削弱和淡化了理论特色和品质,不能揭示理论的深刻内涵和外延意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话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多媒体通过***、音、像将文学直观化,却无法呈现出文学由言、象、意所组合而构成的能指与所指、言不尽意的关系,甚至导致学生重***轻文,以直观感受代替对深层意蕴和文学精神的深层把握。因此,如何更准确、更合适地运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如何从理论到***像再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是文学理论多媒体教学应解决的难点和问题。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必须处理好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学理论的抽象性之间的关系,并搭建起桥梁以便顺利展开教学。
(二)多媒体的简单化构成难以表现文学理论的系统性
多媒体将理论体系、知识结构、框架模式做***表化的处理,具有整体直观、方便把握的优势,但是这种方式也容易造成***表的简单化倾向,割裂了理论知识的整体感和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淡化了理论体系和结构的整体性、系统性,产生了零散化、片段化的情况,从而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文学理论课程自身知识的系统性特点,结合多媒体***表格式与***像音文的特点,发挥自身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中介作用,合理地利用好多媒体的功能优势,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多媒体的间接性造成文学理论实践性的弱化
多媒体教学***文并茂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品格和个案研究的特色,对文学理论的实践教学和实践环节具有一定的加强作用。但是这种实践具有虚拟性、示范性、间接性的特征,和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别。“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实践并不能代替课堂教学的实践,或将多媒体教学简单视为实践教学和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文学理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知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教学课件的设计也必须使理论与实践协调统一,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今后的知识运用服务。
三、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改进的措施
要解决文学理论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文学理论的理论型课程性质和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利用好多媒体这个师生交流的工具和平台,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一)多媒体使用要与教学理念同步更新
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思维的改革。只有明确了思路,改变了观念,才能对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目前部分教师还存在漠视、轻视多媒体手段的现象,这可能是其自身对多媒体知识的欠缺所导致。有的教师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只是把多媒体当作电子黑板、***片展示器来使用;有的教师则是大量堆砌材料,片面追求课堂热闹,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这些都影响了文学理论课程中多媒体的使用效果,这种错误的观念和现象应该加以纠正。教师既要将传统的大纲式板书内容课件化,又要改变将文字内容和文学理论简单***解化、***像化的错误偏向。文学理论不仅具有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文学的形象性、感性和个体化的一些特征。文学理论应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理性与感性、抽象性与具体性、理论性与形象性的融合。教师要努力寻求多媒体教学与文学理论课程的最佳结合点,注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二)灵活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形式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而且具有延长教学主体功能的意义,还具有扩展教学内容和资源的意义。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形式和教学手段的作用,同时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彻底性、连贯性等,发挥教师个人的传统特长和闪光点,使教学更具有个性和魅力。此外,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适当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在“授业解惑”和沟通交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青年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来授课,而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结果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陌生与隔阂,这种现象值得反思和引以为戒。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训练效果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使多媒体的运用成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四、结语
多媒体课程篇7
关键词: 多媒体进课堂工程 “冷水” 学校 教师
一、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工程开始强势、快速地向前迈进,从“校校通”工程、“多媒体进课堂”工程,到正在实验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无一不受到各级***门和学校的推崇,并上升到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学校上等级评选的标志性要素。其中的“多媒体进课堂工程”由于其与课堂教学的直接关联,受到更多教育者的关注。近几年来,从浙江省***府采购网中获得的信息显示,光每年暑假各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等采购的多媒体设备,少则百来套,多则数千套。笔者对多媒体进课堂工程“泼冷水”,并非“逆势”而行,而是根据多年的一线技术工作和课堂教学经验指出一些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更好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和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多媒体进课堂工程”的描述
“多媒体进课堂工程”包含两个层面的描述,一是为每个教室配备专用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如投影仪、大屏幕背投电视、电子白板、电脑、实物展台、闭路电视等;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借助现多媒体设备引入***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和互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第一盆“冷水”泼向学校
“多媒体进教室工程”是实现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提升学校档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举措,各学校都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以实现该工程。笔者觉得就学校而言,目前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探讨。
(一)经济问题。多媒体进教室工程是个“烧钱”工程,虽然各种设备价格逐年下跌,但仍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据笔者统计,省重点中学就多媒体项目的投资都是百万级,这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而统一规划,分批实施或者加强公共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倒是不错的选择。
(二)技术稳定问题。目前多媒体技术还不能说非常成熟,其发展只不过才几年的时间,缺乏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范,从历年招投标情况看,部分设备甚至连强制性3C认证都没有,但其市场覆盖率却不容小视,系统的技术稳定性和运行成本一直是令用户头痛的问题。技术不稳定带来系统运行的不稳定,首先打击的是广大教师使用多媒体的信心和意愿,许多教师原本已经备好课,准备使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教学,但是系统的时常罢工和干扰对教师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有时不得不准备两个备课方案,使用技术辅助教学带来的工作挫折感明显上升。据《电脑时空》杂志统计,使用技术辅助工作的人,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和不稳定带来的工作挫折感已经上升了30%。
(三)运行成本问题。多媒体系统的运行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目前主要是投影仪内部主要设备的工作损耗,比如灯泡、液晶板、光通模块等,据笔者统计,一个拥有60套多媒体规模的学校,第一年的投影仪设备损耗大约8%左右,第二年达到20%,第三年高达50%,第四年基本上要进行大规模更换内部耗件,甚至整机更换。目前投影仪价钱占整个简化版多媒体系统投资的60%以上,这还不包括其它设备的损耗和系统电耗,其使用成本压力是非常大的,并且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投影仪的替代产品,争论较多的大屏幕电视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
(四)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问题。多媒体设备是高科技产品,早期多媒体教室待遇是非常高的,专用教室、地板、空调、窗帘、防盗门是固有“配置”,许多教室还不准安装黑板,用普通白板或者电子白板代替。随着采购成本的下跌,简化版多媒体设备开始进入普通教室,由于使用环境的变化,其管理和维护问题日益突出。普通教室的环境对现在的多媒体设备来说,用“恶劣”两字形容毫不为过,人员嘈杂、积尘严重、频繁开关机,并且由于普通教室的条件限制使得线路布设、电源保护、施工质量都不能与专业教室相提并论,再加上老师和学生的不规范操作都加剧了设备损耗和系统工作的不稳定。另外,现在一般学校的专业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的人手、技术储备都严重不足,很难对众多的多媒体系统进行“贴身”维护。
(五)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培训问题。现在的一线教师几乎都接受过课件制作培训,但多媒体设备使用和技术培训几乎是空白。现在的多媒体教室的中央控制设备已经设计得非常人性化,一键上下课、智能卡控制或者远程网络控制,但是由于使用环境的复杂化,教师的个人使用习惯,学生课间的无意行为等因素导致了多媒体系统“百病缠身”。就多媒体系统的日常使用而言是非常简便的,很多时候系统出现的问题都是类似于中控电源没有打开、音箱音量没有调整好、笔记本电脑后数据线没有插好等“低级错误”,但很多老师常常都束手无策,多方求救,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情绪和时间。另外,多媒体系统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加上他们的好奇心,都会促使他们平时对多媒体系统有意无意的行为,这些都是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外部因素。要减少这些影响因素,必须加强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培训,除使用培训外,还有必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技术培训,减少技术神秘感和距离感,同时每个班中培养一两个“技术型”电教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第二盆“冷水”泼向教师
多媒体进教室了,笔记本电脑也人手一个了,课堂不再局限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也不局限于一本书,一张嘴,教学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津津乐道,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气氛轻松愉快。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得学生更加喜欢学校、喜欢学习,老师也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这些都是多媒体进课堂后带来的可喜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媒体使用习惯的形成、意识的强化、理念的成熟,一些新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一)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态度导致学生的“爱恨交加”。从笔者对本校学生抽样调查来看,学生对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表现为两个极端,那就是“爱”与“恨”的人几乎各占一半。这与几年前做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项课题时“叫好声一片”的调查结果截然不同。这种“爱恨交加”的情感非常复杂,笔者在与学生交流中得知,一方面课堂上学生会质问某些教师,别人都用多媒体,为什么你不用,另一方面又厌烦某些教师用“滥”了。这种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多媒体进课堂工程的实施使得使用多媒体上课与在黑板上写字一样稀松平常,这与前几年由于多媒体教室匮乏,教师对于“哪些课堂内容该借用多媒体”而“深思熟虑”的时期已经大不同了。另一方面这几年有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利弊争论,使得一些教师刻意与多媒体使用保持一定距离。其实,多媒体进课堂工程实施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回归本身并不矛盾,恰恰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理念的成熟、多媒体的引入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不容置疑,但“方便”与教学效果不一定成正比。
(二)教学效率与效果不一定成正比。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工作量,效果就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工作量的结果,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多媒体教学以其课堂信息含量大、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多感官强化刺激等优势,已确立了其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但是教师频繁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致“负担转嫁”,教师教学效率提高了,但学生每节课要记录和记忆的信息量也就非常大了,长期下来学生苦不堪言,效果也大打折扣。在与学生交流中,就有一些学生反映,在数学课堂上,一看到老师打开多媒体,心里就直打哆嗦,手都写酸了,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另外,由于“校校通”工程和多媒体进课堂工程的实施,使得外部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素材、课件信手拈来,导致部分教师备课时不是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而是先***共享课件,参考后才开始备课,长期以往,将会弱化教师钻研教材能力、自主备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忽视多媒体课堂的细节问题。多媒体的普及使得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再是为了公开课之类的表演了,而越来越多地“自愿”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就容易忽视某些细节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如,课件中的色彩搭配、文字的大小、从网络***的音频音质问题,提前了解多媒体设备情况,留心“讲”的速度与“记”的速度,主动告知学生那些内容是借助多媒体等,这些课堂细节的关注,将会激起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身的兴趣,减少课堂内容之外的干扰因素。
五、结语
多媒体进课堂工程的实施是大势所趋,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贵族”走向“平民”的工程,当工程的实施者和享用者开始享受新技术、新理念给教育教学带来变革和更高的效益时,也同时承担着教育理念变革的探索与经验总结、反思的义务。笔者所在学校自多媒体进课堂工程实施三年来,从开始鼓励大家多用到现在开始反省,提醒教师不要忘记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也正基于此,笔者给现在还如火如荼进行建设的“炙热”工程“泼两盆水”,是希望教育信息化的大投资真正给教育带来大回报。
参考文献:
[1]卢文华.多媒体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05).
[2]吴兴惠.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J].琼州大学学报,2003,(05).
多媒体课程篇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土力学;课程教学
1土力学课程特点
土力学是土木、水利和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土建、道桥、水利、工程地质等各类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这些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其开设的时间一般在大三第一学期[1-2]。《土力学》是研究土的工程性质以及荷载作用下土中的应力、变形和强度问题,根据土的应力-应变-强度关系提出相应的力学计算模型,通过数学力学方法来求解各种条件下土中的应力分布、变形以及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土质边坡稳定性等课题[3]。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泛,公式繁多,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土力学》教材版本较多,对于每套教材也开发出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但相对于其它力学课程而言,《土力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尚不成熟,多媒体教学仍处于发展阶段。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根据现有的《土力学》教学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在《土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各高校逐渐进入到现代化教学阶段,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通过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以***、文、声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形式新颖、生动形象,更受学生欢迎[5]。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专业课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在我国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均在开展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校,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时占必修课课时量的比例已成为教学评比的一个指标,教师上岗前均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教学。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势在必行,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日常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多媒体的教学的优点及不足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人机交互,在这种人机交互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不易产生疲劳、厌倦感。多媒体课件以***、文、声并茂的方式将知识点呈现出来,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精神亢奋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片、声音信息,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知识。3)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对于一些复杂、难以理解的理论,教师由于自身的限制难以完全表达清楚,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但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教师书写、绘***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没弄懂的知识,课后可以将教学课件拷贝回去重复观看,相互讨论,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现代化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在拥有众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一些老师过多的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了讲解的重要性,甚至上课变成了观看视频,教师学生之间没有互动,缺少情感交流,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导致学习兴趣降低。2)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一些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过程中,过度使用新奇、刺激的动画来迎合学生,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3)教学课件的信息量过大,教学速度过快,学生跟不上上课节奏,笔记记不过来,影响教学质量。4)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般事先做好,一些教师便不再备课,课堂上变得生疏,把握不好上课进度,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
4多媒体技术在土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鉴于《土力学》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为了使该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专业基础课,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知识的兴趣,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土力学》教学时拟提出以下建议:1)目前,《土力学》教材的版本较多,不同版本教材的难度、侧重点不同,由于各个学校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所以要根据各校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沙理工大学的《土力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针对长沙理工大学学生的特点,学校开发了土力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该系统界面简洁直观,操作起来方便,人机交互性、实用性强,可对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及自我训练。2)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要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多媒体课件教学为辅,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同时,还要合理安排板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讲解,将主要内容同步书写于黑板上,使教与学同步进行,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多媒体课件要体现出教学性、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且这几部分的比例要适当。要合理安排每堂课的内容,信息量不能过大,多媒体课件要突出学习的重点、难点,比如采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来区分知识点的重要性。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4)对于一些现场施工、试验过程,用文字难以表述清楚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施工现场的照片、录像或者制作动画模拟现场施工、试验过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讲解击实试验这一节时,可以边播放击实试验的录像边进行讲解,这样整个试验过程便一目了然,学生也不会感觉枯燥、乏味。
5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广大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不但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还要克服其弊端,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土力学教学时,要根据其课程特点,为学生“量身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广大土力学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颜荣涛.《土力学》课程的基本特点及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4,11:122+154.
[2]咸淼.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改体会与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12:126-127.
[3]徐玉芬.多媒体教学在土力学课程中的有效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4:93-94.
[4]莫林利,赵秀绍.多媒体《土力学》CAI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2,01:69-72.
多媒体课程篇9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动画;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革,“多媒体技术”课程成为了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也被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吸纳为公共课,这对我们计算机专业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面临这种挑战,该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要比公共课高很多,而这种高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实现的,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该课程与其它同类型课程如“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形***像处理”等在教学内容上部分重叠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混淆和厌倦的情绪,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基于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对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9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媒体类相关课程的开设先后顺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从实际教学出发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以促进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类技能的掌握,适应学科快速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多媒体类课程设置
(一)课程的开设情况
以我院09本科(多媒体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一共开设有五门多媒体类课程,开设时间和学时安排如下表所示:
表1 多媒体类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二)存在的问题
1.开设时间不合理。“计算机动画设计”在这五门课中是很重要的一门课,因为在其它四门课中都会涉及到与动画相关的知识点。如:“数字媒体导论”与“多媒体技术”这两门课中都会以“动画”作为一个章节,而“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实践”则更是如此,因为网页里面离不开动画。“计算机***形学”中比较高级的应用就是动画了,所以“计算机动画设计”的开设时间应提前。“计算机***形学”是一门以程序设计为基础的多媒体类课程,它必须要有对***形***像动画这些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才能进行有效学习,因此这门课的开设时间应该推后。
2.学时安排欠佳。笔者在某学期担任两个不同专业的“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实践”这门课,一个是36理论+36实验学时,另一个是36理论+18实验学时,期末考核是让学生以提交作品的方式来进行的,而考核结果是:前者的作品质量明显优于后者。并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体现,如:2节理论课后如果立即上2节实验课,那么全班将近80%的学生可以掌握当天的知识点,而隔一周后再进行练习,则大部分人都忘记了。
3.存在重复课和合并课。“数字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无论在课程名称还是教材的选择上都非常相似,这两门课完全可以合并成一门课,而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即可。众所周知,计算机动画包括两种:二维(平面)动画和三维(立体)动画,我们不能把这两种动画技术混为一谈揉合在一门课里讲,二维和三维必须分开。可以以二维动画为基础讲解动画的几种形式和平面动画设计的各种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三维动画的相关课程。
二、建构合理的多媒体类课程体系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类技能的掌握必须要优于其它专业,这样就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应遵循原理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理论、方法和标准的介绍,又兼顾案例分析和具体技术讨论;既重视教学内容的广度又牢牢把握知识点的深度。笔者以此为依据,围绕上文中提出的相关问题,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多媒体类的课程体系的建构。(1)课程名称、开课学时及开设时间。“计算机动画设计”课程应分解为两门课:“平面动画设计”和“三维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技术”合并成一门课,命名为“多媒体技术”。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2 多媒体类课程体系基本情况
(2)教学目标。动画设计:分为平面和三维两门课,前者旨在让学生掌握动画的实现原理,以及几种常见的平面动画的制作方法,重点掌握交互式动画的设计。后者以三维建模、场景搭建、灯光照明、材质渲染以及最终的动画实现为主要目标。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实践:该门课程应该与“动态网页设计”区别开来,前者是以“静态网页”的设计和开发为主,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站的前台界面设计,做出布局整齐美观的网页。而后者则是以网站的后台功能开发为主,以实现网页的各种交互功能。多媒体技术:该课程应以“声音”、“***像”、“视频”的处理为基础,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这些信息进行合成和开发交互式多媒体平台的技术,不能仅仅停留在各种软件上操作层面上。计算机***形学: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形的生成技术和生成各种平面***形的基本算法;掌握***形填充、裁剪及***形变换等计算机***形处理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编程实现基本平面***形程序的方法。(3)教学内容。由于“三维动画设计”和“计算机***形学”相对于另外三门课程来说交叉性不大,教学内容上与其它课程也无重复的现象,所以笔者以下将重点讨论“平面动画设计”、“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实践”和“多媒体技术”这三门课。具体内容安排如下***所示。
说明:***中的虚线框就表示该模块会在另外一门课程中介绍到,而星号“*”则表示该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由于“动画设计”本身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非常热门非常实用的技术,所以在计算机专业中必须作为一门***的课程开设,因此 “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动画”模块的教学已被取消。此外,许多“网页设计”课程中包含了***像处理、动画制作等知识点,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也删掉了。因为这些知识点将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重点介绍。
三、计算机专业多媒体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计算机专业多媒体类课程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所以“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在该类课程中应用较多。但是具体课程具体内容还具备一些特性,以下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对此类课程中应用到的一些特色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1)项目导向——“多媒体技术”的最佳搭档。项目导向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主线,将课程的各个知识点融入项目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任务进行细分和设计,从而完成整个项目。“多媒体技术”课程中涉及到了很多媒体信息:声音,***像,视频等,在分别学习各个模块的时候一般会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出声音、***像和视频文件,但是到了最后的合成阶段,学生往往又苦于没有素材没有主题而无法下手,项目导向法非常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把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指定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系统,前期各章节的实验成果可以作为该系统的视频、音频以及***片素材,最终以这些素材为线索利用交互设计软件实现一个小型的多媒体系统。(2)兴趣教学法——“平面动画设计”的调味剂。兴趣教学法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平面动画设计”课程教学都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的选择是关键。同样的动画效果,如果案例有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适当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讲到“逐帧动画”环节时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QQ表情”,它被每一个学生所熟知和喜欢。另外,在讲ACTIONSCRIPT脚本动画的时候,“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也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相当好。所以,上课时适当地对学生“投其所好”是非常有必要的。(3)欣赏教学法——“网页设计”高手的必经之路。欣赏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养成正当的态度,培养正当的兴趣,以指导人生的行为。在“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外,“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方面通过欣赏他人的网页作品学生可以感知网页设计的神奇和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欣赏这些制作精美的网页可以规范学生网页设计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向 “网页设计大师”之路。
本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对多媒体类课程的教学方面的问题进了行探讨和总结。但任何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都不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参 考 文 献
[1]田学艳,赵庆展.***形***像及多媒体类课程内容整合与实验教学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6)
[2]龚声蓉,王朝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9)
[3]李广松,罗杰红.高职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2)
[4]李琴.论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1(3)
多媒体课程篇10
论文摘要:列举了结构力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了部分教师或学生排斤结构力学多媒体授课的原因,并提出了课件制作及演示的改善策略,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巩固教学效果。
结构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涉及基本内容与增选、专题内容,包括静定结构分析、超静定结构分析、矩阵位移法、动力计算、能量原理、稳定计算及极限荷载等内容。该课程既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力学基础,又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加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形、***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通过集成工具软件进行合成,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结构力学教学,能够缓解目前学时紧张的状况,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也有较大的优势。
1、结构力学教学现状
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相对偏少的学时,抽象、枯燥的理论讲述,大量习题的讲解,理论向实践的引申,与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过渡等方面,都表明结构力学是一门既不好教又不好学的课程。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合理的进度安排、学生的积极参与及认真学习的态度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按照***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非力学类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普通本科院校结构力学基础部分的课内学时在60~80之间,较1998年之前的要求学时压缩了近1 /3。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若仍采用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手段,则无法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目前,结构力学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结构力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经过大量习题的演练,才能较好地掌握。从学生普遍反应来看,多媒体似乎不适用于力学例题及习题的讲解。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习题讲解方面突显出来,学生能够随着教师的讲解思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相比多媒体而言,传统教学手段似乎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乐趣,教师与学生的思路在黑板加粉笔的模式下更容易融合到一起。
结构力学讨论的多是简化、抽象的力学模型,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往往无法联想,与工程实践较难结合。教学中,存在着从具体到抽象,从实例到模型的讲授,多媒体在该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2、多媒体教学实践
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其科学性、先进性、优越性及实用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且易于复制、移植及推广应用,能普遍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巩固教学效果。
实际教学环节中,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授课,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分析,发现有如下因素限制了多媒体的应用:
1)部分教师直接采用教材附带或网络***课件,不加任何修改即进行课程教学。课件的可复制性与可移植性,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无视课件制作者的授课思路、进度安排甚至课件内容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就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照本宣科。
2)对于不能熟练驾驭课程教学的新教师或不熟悉多媒体课件的教师而言,课堂节奏不能自如控制,会导致教师被多媒体演示进度牵着鼻子走的情况出现。学生对此的反映就是授课重点不突出、语调过于单一、讲解速度偏快、没有充足的时间做记录等不利于掌握学习内容的问题。
3)目前常见的课件内容多数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复制,在演示上缺乏变化,抓不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习题讲解更是如此,解答与题目同时显示,体现不出求解的渐进性。对于学生而言,解题思路不明晰,步骤不易掌握。
上述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导致了部分教师或学生排斥结构力学的多媒体授课。实际上,即便采用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手段,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无法较好的完成授课任务。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是否强,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否合理。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用不好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合理采用多媒体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课件制作及演示改善策略:
1)文本内容是课程内容的浓缩与精炼,演示时尽量不出现大段与教材内容一致的文字。对于应当突出的重点内容,应根据使用习惯或偏好设置文本框的填充颜色。
2)精心进行结构***示的绘制,尽量采用同一样式、粗细的线条,对于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可采用不同颜色予以绘制。
3)利用好现有的工具软件进行动画制作。动画并不局限于***形或工程对象的动态显示,对于文本同样适用。文本采用动态演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有持续的关注点;能够避免学生在浏览完静态的全幅演示后,感觉教师之后的讲解枯燥无味而不注意听讲。在掌握课堂节奏驾驭技巧的前提下,采用动态演示的例题及习题讲解方式,无疑可以取代传统教学模式。
当然,对于动画演示操作不熟练或者对于课程内容不熟练的教师而言,采用这种方式有一定的难度。适度的以及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动画演示,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动画演示,只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有害无益。
4)注意加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a.利用实物***片加强简化模型与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效果;b.做好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应用范围讲授,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5)对于没时间制作课件或缺乏经验的教师,一定不能不加改变现有的课件,就直接进行课程教学。对课件的修改,实际上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也是本人授课思路的一次整理与固化。
6)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互是促进两者在具体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双向交流的工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更新课程教学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