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作文篇1
一 审题及写作范围
本次作文的核心是“学会欣赏”。所谓欣赏,就是指人们用审美的心理、用审美的眼光,对客体进行细致入神的观赏和体味。围绕此话题写作范围很大。
可以让人学会欣赏大自然, 欢歌鸣叫的鸟儿, 粲然怒放的花儿,无语凝重的远山, 来去匆促的河流,空旷与落寞的戈壁, 令人怦然心跳峭壁。
可以让人学会欣赏人类几千来的人文艺术, 满怀崇敬地去欣赏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
更重要的是让人学会欣赏人自身, 因为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 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 可以使人扬长避短, 更健康的成长和进步. 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 同样每一 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是一种爱, 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欣赏之中, 世界才能充满爱!
当然还有其他事物。如生活,生命等等。
二 文体及思路
1、一般思路
本次作文的中心是“学会欣赏”,“学会”两个字最重要。为何要学会欣赏,如何学会欣赏, 写成议论文是很容易想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最常见的观点是“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去“就有道而正焉”等等。写出这样的中心,再加字通句顺,文章的基准分就有了。
2、拔高思路
A 聪明的学生,或者说会写的学生,会在“学会”与“欣赏”两词之间再展开一下,文章就会更深入、更充实一些。如:“辩证地看别人的优缺点”,“如何看到别人身上不被常人注意的长处”,甚至“要学会欣赏别人的缺点”,“会欣赏也要一分为二”,“学会欣赏的目的是‘正己’”等等,在这些方面有所论述,生发开去的文章,往往得分较高。
B 每次作文所给的话题都很宽泛, 的思路是将其具体化, 而围绕话题加前缀或后缀又是很有效的方法。如本次, 就可将话题具体化为 “学会欣赏自然”, “学会欣赏书法”,“学会欣赏建筑”,“学会欣赏他人”, “学会欣赏爸爸”,“学会欣赏老人”,“ 学会欣赏创伤”,“学会欣赏困境”,“老师应学会欣赏学生”,“领导要学会欣赏下属 ”,“农民学会欣赏农民”,“女人应学会欣赏女人”等等。注意这些话题往往是别人最容易忽视的,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自然会打动阅卷老师。三种文体都可写。
C 本次作文写成记叙文有一定难度, 但是不是不能写, 最常规的思路如“我学会了欣赏父亲”这类题目就可写成一般的记人文章,再如“我学会了欣赏某个同学”这类话题,要保证三条∶第一所记之人是你曾轻视、甚至伤害、如今感到愧疚且有点味道的人;第二结尾围绕话题点题, 并用“时间已过去几年了, 其人,其事使我学会了欣赏别人”这类话进行升华”;第三拟个温馨点的题目,如“你在我眼里最美”、“心香一瓣”等等, 在加上故事本身的分量, 不会得低分。
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1、偏题走调。用不同的眼光看人看事, 这不错, 但以“什么样的眼光”, “什么样的角度”并非本话题中心, 什么样的“眼光”“角度”必须落到欣赏上, 有的文章通篇没有“欣赏”两个字。这当然偏题了。
2、不会议论。有的学生选择了“议论文”,但不懂“议论”。一是通篇写成记叙文,诸如“学会欣赏老师”。另一种是在举例论证时,“例子”中加入太多的记叙、描写。为何欣赏这个人,如何欣赏这个人,不在“为何”、“如何”上做文章,“叙”远远多于“议”,这就不符合文体要求了。
3、空发议论。全文反反复复地唠叨要“学会发现、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为什么”要“发现、欣赏”,“如何”“发现、欣赏”全然没有,也就是说既无“摆事实”,也没“讲道理”,这类空洞文章也为数不少。
4、材料俗套。要会欣赏“平凡人”身上的优点,是大多数学生的论点,而要“例证”这一观点时,则言必称“徐虎”,话还谈“徐素丽”,大量的重复、雷同 ;再就是举身边同学或自己的事为例,根本没有说服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阅读少,积累少的毛病。
学会欣赏作文篇2
欣赏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无论何时何地,你学会了欣赏,你便收获快乐,收获温馨。懂得欣赏,你的心情便永远阳光灿烂。
欣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博大高雅的情怀。没有爱心的人,不懂得欣赏;缺少情趣的人,不知道欣赏。欣赏需要知本。
欣赏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幸福。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自以为是者多,懂得欣赏别人的少;自私自利者多,专门利人者少。欣赏滋生幸福,幸福需要懂得欣赏。
欣赏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真心实意的学习。生活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弱点。学会欣赏,就要时刻看到别人的优点,让别人的优点自觉地成为自己的优点。久而久之,你便自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人,自然也懂得欣赏。
欣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羡慕的态度。当你读到一首诗或看到一幅画,一首清新流丽、情味隽永的小诗,一幅别有格调、神韵悠然的国画,你不能不激动,你不能不羡慕,除非你是傻瓜。此时,羡幕无需理由。
欣赏是一种风格,是一种独特自在的感悟风格。纷繁世界,无奇不有,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风有雨,时时刻刻,变幻无穷。懂得欣赏,便懂得感悟;感悟愈深,生活得愈滋润、愈轻松;轻松滋润的生活便是至高无上的生活,既然知道无上生活的秘诀,为何不学会欣赏?利人利己的欣赏,应当义不容辞、义无返顾!
欣赏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高趣雅的精神。蚂蚁有蚂蚁的生活,大像有大像的情调,仙鹤有仙鹤的风姿。懂得欣赏,你便懂得生活的真谛;懂得欣赏,你便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情调;懂得欣赏,你也便拥有迷人的风姿。
欣赏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自我奋斗的力量。人生在世,区区百年,匆匆一日,忽忽一生,若不见贤思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争分夺秒,多做一些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事、好事,年老时,你就会后悔不迭、悔之晚矣。学会欣赏,你便懂得珍惜,你便拥有更多、奉献更多。
茫茫人海,滚滚红尘,回眸四望,欣赏是一道绝美的风景,一隅人人渴望、四季相宜、风味独特的景观。学会欣赏,你便懂得享受;学会欣赏,你便拥有快乐;学会欣赏,你便走近幸福!
欣赏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无论何时何地,你学会了欣赏,你便收获快乐,收获温馨。懂得欣赏,你的心情便永远阳光灿烂。
欣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博大高雅的情怀。没有爱心的人,不懂得欣赏;缺少情趣的人,不知道欣赏。欣赏需要知本。
欣赏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幸福。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自以为是者多,懂得欣赏别人的少;自私自利者多,专门利人者少。欣赏滋生幸福,幸福需要懂得欣赏。
欣赏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真心实意的学习。生活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弱点。学会欣赏,就要时刻看到别人的优点,让别人的优点自觉地成为自己的优点。久而久之,你便自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人,自然也懂得欣赏。
欣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羡慕的态度。当你读到一首诗或看到一幅画,一首清新流丽、情味隽永的小诗,一幅别有格调、神韵悠然的国画,你不能不激动,你不能不羡慕,除非你是傻瓜。此时,羡幕无需理由。
欣赏是一种风格,是一种独特自在的感悟风格。纷繁世界,无奇不有,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风有雨,时时刻刻,变幻无穷。懂得欣赏,便懂得感悟;感悟愈深,生活得愈滋润、愈轻松;轻松滋润的生活便是至高无上的生活,既然知道无上生活的秘诀,为何不学会欣赏?利人利己的欣赏,应当义不容辞、义无返顾!
欣赏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高趣雅的精神。蚂蚁有蚂蚁的生活,大像有大像的情调,仙鹤有仙鹤的风姿。懂得欣赏,你便懂得生活的真谛;懂得欣赏,你便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情调;懂得欣赏,你也便拥有迷人的风姿。
学会欣赏作文篇3
失败—这个词,一生中再平常不过的词语,却让我们如此的害怕。我想每个人都经历过失败吧?这是人生中再所难免的....而有些人却接受不了这一点点的失败。是因为他没学会欣赏失败!而世界上的为人谁不经历的失败的痛苦了,可是他们不选择悲伤,选择了挑战失败,欣赏失败,不是吗?
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这位诗仙遇到失败,困难,他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又鼓起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而我们却为失败而气馁。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她为了科学研究不知经历了多少失败的痛苦,但她学会了欣赏失败的美,努力的研究,而她的的努力没有白费研究出了镭元素,获得了成功。他们的经历也就成了一个不变的神话。
吕不韦曾经说过“败莫败于不自知。”不是也从侧面反映了要学会欣赏失败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接受失败的心!惠特曼的“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更让我们要学会欣赏,知道失败中的经验。往往经历过血多失败的人就会说自己做那件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我想那种人应该知道拿破仑的话“不可能这三个字只有在愚人的字典中才能找到!”
学会欣赏失败是多么重要,所以学会欣赏失败—是人生中的一堂必修课,这堂课没有老师给你讲解,完全由自己来感悟!
学会欣赏作文篇4
??轻轻的微风,吹动树叶沙沙;潺潺的溪水,缓缓流淌;月光碎在溪水里,一闪一闪,星星怅望的眼,恨不能跌进溪里欢畅……这是一幅多么美的自然画卷啊!
??面对此境,蓦然萌发一个问:回首往事,缤纷的世界,人生的滋味,我们究竟珍惜了几多?又破坏了几多?
??当我们希望的灯被风吹得奄奄一息时;事业的果实被虫害蚕食得伤痕斑斑时;生活的浆因力不从心而显得疲乏困顿时;爱的小舟险些倾覆在月白风清的河流时。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挥之不去的压迫,陷入一种挣脱不出的悲怆和泥沼。这时,我们便抱怨生活,进而颓废、没落。关上窗户,坐在孤独里,寂寂空空,独饮泛滥的心事,品尝一枚青杏的滋味。以回忆为睡塌,以悲哀为覆被。尽管一度芳飞草绿,可还是觉得春已缺席。三月春风似剪刀啊,只是一股冷气在心里。这时候,我们却不能打开心狱,在一个晴天里翻晒。然后去找一个新的世界,一切重新再来。我们感觉到的是人生的灰暗、枯燥和无味。被心情裹紧的灵魂,脱不下沉重的外衣。
??生命中的起起伏伏,沟沟坎坎,每时,每刻,都在不经意间来访。我们何不去学会欣赏呢?对灾难更从容,对未来和幸福更期待,和鸟鸣歌唱,和流水谈月呢?
学会欣赏作文篇5
其实,学会欣赏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找寻,你会发现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
你瞧,公园的一角。有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正在无助之时,一个美丽的少女站在他面前,然后把他扶起来,并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小孩子愁苦的面容立刻开朗起来,又蹦蹦跳跳地玩耍了。
再看,一对年迈的老夫妻,正相随着在散步。他们的脸上挂着祥和的微笑,洋溢着一种夕阳无限好的温馨。看这曾经相濡以沫的老人家正牵手走过人生里安享晚年的浪漫,多美呀!
还有,那边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地吃烧烤呢。孙子照顾着奶奶,奶奶又心甘情愿地迁就着她的小心肝,一家人说着笑着,将夕阳的光芒映衬得更加灿烂美好,这是多么幸福的画面呀!
学会欣赏作文篇6
一、欣赏内容的选择
聋校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学过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文学篇目。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对欣赏的作品选择欣赏方法时,除对某些典型的文学作品进行单一的欣赏外,其余较多地采用了“系列欣赏”“类别欣赏”的方法。也就是在确定一个欣赏主题后,对符合这一主题的一系列作品集中进行欣赏。这不仅在知识上是一个总结和概括,从欣赏的角度看,又能给人以完整、统一的美感。比如“秋的韵味和遐想”———咏秋作品的欣赏,“花的品质与人的精神”———以花喻人作品的欣赏,“美好的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欣赏。这些主题的选择既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欣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欣赏课上要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和强烈的欣赏欲望。教师要对欣赏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设计“秋的韵味和遐想”这一欣赏主题时,我是这样想的,在古今中外众多的咏秋作品中,作者所寄予的明显的感情大致有两种———悲秋和颂秋,所以,我就把对这个主题的欣赏设计成两种。第一种,作者由于不幸的遭遇,或人生的失意、或漂泊的凄苦,创作出悲秋的作品。此类作品首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另外还有李清照、柳永的词。从这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于萧瑟的秋景中抒发的或游子思乡、或愁肠百转的感情。第二种,作者拥有开阔的胸怀、不凡的气度和乐观的精神,欣赏秋的辽阔和其独特的韵味,故而写出颂秋的作品。我把的作品作为此类欣赏重点,从“寥廓江天万里霜”“战地黄花分外香”等高远明媚的秋景中,引导学生体会一代伟人的思想和胸襟。两条线索、两种情怀、两种感受,这样的课堂设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欣赏的过程突出一个“美”字
美的事物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身心的愉悦,比如对一丛鲜花的欣赏、对一处美景的陶醉、对一件精美玉器的把玩等。我们的欣赏课也是如此,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都要突出一个“美”字。如果我们欣赏的作品所蕴涵的意境是美的,老师的讲解语言是美的,那么每个学生的心境也就是美的。聋童天生的缺陷导致他们对语言的美的感知存在欠缺。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能直观表现美的手段,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引发他们对美的联想。这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比如,在欣赏以花喻人的作品时,我从网上***了各种花的精美***片,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学生通过欣赏感悟到各种花的可贵品质,如梅的高傲、兰的清幽、菊的淡雅、荷的高洁等。又如,在欣赏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时,课件上先出现了一对振翅的蝴蝶,它们美的形态、双宿双飞的美的意境,自然让人联想到“梁祝”这段经典的爱情故事。学生带着这种美的心情去欣赏其他的爱情作品,能不断产生欣赏兴趣。
学会欣赏作文篇7
摘要:对于个人来说,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能力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所构成的体系,不同的文化形式之间相通相连,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培养个体文化艺术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多元文化的视角,方能符合时展的潮流。
关键词:音乐欣赏 多元文化 改革
中***分类号:J60-05
音乐欣赏能力是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主要体现。而音乐欣赏能力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所构成的完整的体系,并非只有音乐这一个要素。在音乐欣赏能力体系之中,不同要素之间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和研究音乐欣赏中的多元文化现象。例如,孔繁昕在《多元文化在音乐中的交叉与渗透》研究中提出,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忽视了音乐课程辅德的外在价值,而忽视了音乐欣赏对于培养学生审美价值方面的功能。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文化视角,将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情绪场”,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张雁在《浅谈多元文化在高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一文中提出,音乐教育的最大功能就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将音乐欣赏与多元文化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多元文化的“渗透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音乐欣赏中推进多元文化内涵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欣赏中推进多元文化内涵改革的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音乐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欣赏中推进多元文化内涵改革,符合音乐欣赏活动本身的规律和要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需要调动自身的各种因素来启发和唤起审美意识,这些要素和能力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就是多元文化内涵的本质要求。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推进多元文化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欣赏者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其次,有助于提高音乐教育水平。许多学者的研究充分证明,在音乐欣赏课程教育过程中采取多元文化的视角,将会有效地发挥多元文化的渗透作用,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教育质量。
二、推进多元文化内涵改革的几种主要形式
1.右半脑的多元化。科学证明,人类的音乐欣赏能力主要是通过右半脑来实现的。在右半脑的各项功能之中,多元或相通的主要包括听与视之通、听与言之通、听与体之通等几个方面。其中,听与视之通主要是指音乐欣赏中的听觉文化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之间多元文化要素之间的相通关系。很多情况之下,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同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副画面,这就是听与视之间相通的真实写照。听与言之通主要是指音乐与文学多元文化要素之间的相通关系,文学语言与音乐音符之间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关系,很多音乐作品就是由文学作品改编形成的。而听与体之通,主要是指音乐与舞蹈多元文化要素之间的相通P系。众所周知,音乐与舞蹈之间始终都是相伴相生的,音乐为舞蹈提供韵律和节奏,舞蹈动作展示音乐精髓。
2.时间与空间的多元化。在音乐欣赏过程之中,时间与空间的多元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这里所指的时间与空间的多元化,包括古与今之通、中与外之通、学院与民间之通等几个方面。其中,古与今之通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具有相通的关系。很多现代音乐作品的创作方法、旋律、题材等都取材于古典音乐,是在古典音乐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中与外之通主要是指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非洲音乐等音乐形式之间的相通与联系。“音乐无国界”是世界音乐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优美的音乐旋律能够跨越国界、民族和地域,被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认可和喜爱。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都彼此相互借鉴,留下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深刻印记。而学院与民间音乐之通是指以音乐学院为代表的高雅音乐与民间通俗音乐之间的相通关系,这对关系就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音乐界和文化艺术界长期以来广泛讨论的话题。
3.个人与社会的多元化。音乐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影响。因此,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个人与社会之间也形成了多元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历史、音乐与道德宗教和哲学等关系方面。其中,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个人的情感、社会的变迁、电影与电视中的情节等通过艺术创作,变成了音乐作品,带给人情感的影响。音乐与历史之间的多元化主要是在欣赏音乐作品之时,要充分考虑到作者创作之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从中体味到作者创作音乐作品之时的心境和感情。而音乐与哲学、宗教、道德之间的相通关系主要是指音乐具有感动和教化的功能,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有效启迪人类的灵魂。在一个虚无的时代,最接近神性的除了道德与良心,就是美和艺术。在这个方面,音乐与道德、哲学和宗教之间的本质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三、如何有效推进音乐欣赏的多元文化内涵改革
笔者认为,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推进多元文化内涵的改革,应当采取如下途径和措施:
1.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突出多元文化的特点。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施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突出多元文化的特点,改变现阶段音乐教育过分突出辅德功能的现状,引导欣赏者树立多元文化内涵的概念。在具体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就“音乐论音乐”的模式,将音乐欣赏与绘画、舞蹈、文学艺术形式充分结合起来,符合音乐欣赏多元文化内涵的规律和特点。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作品之时,也要尝试采取多元文化的视角,充分调动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拓展欣赏的视角和方法,实现音乐欣赏的应有功能。
学会欣赏作文篇8
【关键词】欣赏教学 专题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 现场欣赏课
【正文】
欣赏是情感复杂的审美思维活动,其价值是任何艺术技巧的实践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欣赏空间。
一、专题欣赏课教学
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指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对特定分类的作品进行欣赏学习的课业。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讲赏主宰欣赏课,忽视与学生的交流,造成整个课堂是教师深情的投入,而学生是漠然听讲的场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形成整个课堂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观点,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每堂欣赏课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与***片,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初步的感受和认识,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让学生谈初步感受
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作品必然是见智见仁,产生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评价。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出示欣赏作品后,课让学生“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最原始的真实感情。教师应客观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不要因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一样,从而隐藏自己真实感受。
3、引导学生深入欣赏
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分析,并不是过多,过细的讲解,这样不利于学生美术欣赏力的培养。在欣赏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欣赏欲望,老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多讲一些,着重分析一件作品,讲透重点,难点。因为刚开始学生对于作品的描述还不懂的用美术的语言进行阐述,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欣赏作品,只能是先由教师点播,启发,甚至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见识更多的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倾向力很强的作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品味,观察,欣赏,分析作品中的难点与重点,变成欣赏的美术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成功一半了。
二、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欣赏名师大作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儿童画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融入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欣赏便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途径,名画凝聚着画家多年的心血,是画家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体现着画家对所处时代的人或事的深刻体会。引导小学生欣赏世界名家名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更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名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2、欣赏同龄人作品
浙美版小学美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在每一课中都安排了学生同龄人范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不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欣赏同龄人范作的过程中,会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对作品进行审美、学习和模仿。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在欣赏作品中,教师可以有意选一些学生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这样,学生在欣赏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同龄人作品,只要我们认真学,一定能超过他们。促进学生在欣赏中自信心的形成。
3、欣赏课堂习作
一堂课是否真正落实,学生习作是最好的评价标准。教师听取学生评价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以一种平等、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同学的作业,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使学生形成取他人之长,补个人所短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现场欣赏教学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教学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学习所进行的欣赏教学。
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美术教育,教会学生具有一双会“看”的眼睛比单纯的技法传授更为重要。然而在实践中,欣赏课成了讲评课,这样既不符合美术欣赏教学的初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而要打破教师对讲台的垄断,打破教科书对课堂的垄断,开放课堂,走出教室,提供学生多元化的选择,以真正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城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如果有条件允许还可以来到野外,那初升的太阳、绚丽的晚霞、雨后的春笋、雪中的高楼……绚丽多彩的大自然都会牵动着儿童的心,为美术教育提供极好的营养品。
学会欣赏作文篇9
关键词: 兴趣;创造性思维;基本知识与规律;文化情景
美术欣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欣赏与鉴别的过程,是欣赏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包括从艺术形象到审美形象的再创造。美术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的活动,必然对欣赏者提出相应的条件和要求,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美术方面的知识修养和欣赏能力。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力、想象力,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的手段。学生通过欣赏,能够获得美的感受,可以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呢?
一、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正确培养学生学习与欣赏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欣赏的内部动力。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或一味地让学生去欣赏***片,不注意学生的反应,其欣赏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结合和被欣赏作品相关的理论知识,用最简单的理论知识来向学生论述,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够听得明白。同时教师可以将大量的和作品相关的故事情节穿插其中,使作品能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吸引住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作品,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来了,慢慢地欣赏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讲课的个人魅力也是抓住学生兴趣的一方面,这就需要教师个人不断去研究,挖掘新的方法和故事,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中,往往是教师按照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角度对作品进行讲解和评述,而不去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导致最后教师只是讲完了自己对作品的欣赏,而学生能不能理解教师却不知道。在欣赏中,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而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教师可以在欣赏过程中,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刺激和挖掘自身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欣赏作品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角度和理解来主动地讲解作品,并且对于学生讲解的内容,教师应加以引导,不能学生刚一讲解就加以否定,这会打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使其不再愿意参与到欣赏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能够运用学习过的美术知识,创造性地以欣赏者的角度来解释作品、欣赏作品。教师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自己要认真备课,对于课堂内容要精心设计,采用新颖的方法教学,使美术欣赏过程由教师被动地欣赏作品的过程转变成学生自己积极创作的过程。每个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观察作品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教师不可以由于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与看法,就将其抹杀,教师要接纳和鼓励不同见解的学生,使其能够大胆地去想象和理解,这能够使学生慢慢地形成创作性思维,并敢于讲解给全体学生听。教师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更多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去。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应该教给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培养其***欣赏作品的创造性思维,不要过于追求结果,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使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陶醉其中,发挥联想,进行美术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其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与规律
美术基本知识包括美术史常识和一般的美术理论知识,不同的美术种类有各自不同的美学特性,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去欣赏,才能获得审美感受。如欣赏工艺美术,除了注意它的审美特性,还要注意它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方面的审美性。由于美术各门类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特征、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我们必须掌握熟悉这些美术知识,才能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特殊美感和艺术魅力。
四、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欣赏者掌握较全面的历史、文化知识
学会欣赏作文篇10
音乐学科的特点是目标综合,手段灵活,课型多变,教学的结构也不像语文、数学课那样严密清晰。音乐欣赏课是以音乐感受与欣赏为体验目标,致力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目前,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层面着手,研究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和程序、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成果的考核;另一种是从心理学着手,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定教,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两种思路是课堂教学中从“教”与“学”不同视角而展开的,接下来笔者针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认识和设计提出以下几点。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基本特征
1.小学音乐欣赏的基本要素
小学音乐欣赏基本要素分表现要素、情绪情感、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四大领域,由知识、情感和方法三个维度构成一个立体的网络结构。一至二年级学生属于初级阶段,以认知和情感为重点;三至六年级学生属于中级阶段,在认知的基础上,以理解音乐意义为重点。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包括懂得音乐的艺术表现语言、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具备良好的乐感、能对所听的音乐表达感受和见解。音乐欣赏课是集中培养和训练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特质课型。
2.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目标预设与生成
知识记忆、技能形成可以用刚性教学目标来预设和测量,感受和理解是非线性的,很难用等级性指标来检测。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体的认知差异、生活背景差异以及经验积累差异,导致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性生成目标,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规范和多元化以保持平衡。音乐欣赏就是要理解音乐,能使学生在文化层面上感受到对自然、对生命、对社会、对人性的理解。
3.小学音乐欣赏课要培养学生聆听和思考的习惯
音乐包含的情感是无限的,优美、庄严、激昂、英勇、热烈、悲伤、痛苦、依恋、幸福、渴望……音乐思维的本质是感受和理解音乐所包含的情感,通过深入思考转变为理性的音乐审美。音乐欣赏有三个发展阶段:感知阶段——通过聆听,初步经历情感体验;感情阶段——加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形成情感理解;理性欣赏阶段——进入音乐内部世界,进行理性思考,情感得到升华。小学音乐欣赏课是要尽可能地培养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欣赏素养,所以聆听和思考是音乐欣赏的必备条件。
二、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设计
1.小学音乐欣赏课设计的基本框架
音乐欣赏课设计基本框架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熟悉背景”,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方式进行,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信息,这是音乐欣赏的认知条件;二是“呈现作品”,作品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不同方式会有不同情绪效果和体验;三是“聆听和形象联想”,这是音乐欣赏的核心环节,培养学生聆听和联想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交流和积累”,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不仅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而且能增强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2.教师设计音乐欣赏课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功底,有独特的音乐教学风格,有熟练的驾驭欣赏过程的能力,还要有激情、幽默的智慧。除此之外,还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懂得根据作品去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去交流和总结。
三、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组织
1.用“五步欣赏法”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是一种大阅读,通过听觉读懂音乐语言。音乐教学采用“五步欣赏法”:听、联、感、析、品。通过这五步的逐层深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听:可分整体听、分段听、重点听、反复听、比较听等不同形式,在欣赏课中要灵活使用。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送别》是介绍20世纪中外交流的典型音乐作品,听这首曲子可以将曲和唱分开来听,“曲调”侧重音调、速度、旋律、节奏:“词”重点解读离别情。侧重点不同,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
联:就是联想,有两层意义。一是符号联想,由此作品联想到彼作品:另一种是生活经验联想,由听到的作品联想到生活。
感:移情产生的情绪变化。个人的情绪会根据曲调的不同发生变化,例如进行曲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斗志。
析:小学生分析音乐作品,就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用语言、模仿,也可以用不同音乐方式,甚至还可以用美术等跨学科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品:指整体感悟,深入领会。经典作品要反复欣赏,在每次欣赏时都会有新的感受和体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和更好的艺术素养。
2.跨文化、跨艺术品种的融合
设计和组织音乐欣赏课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教材和乡土文化、校本文化的关系;音乐与生活情景的关系:欣赏和表现的关系;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材只是一个范例,课堂只是一种引领,只有音乐与生活相连接,欣赏与表现互动,音乐的情感体验才会有生命,才会有活力,欣赏才会从非理性走向理性。在进行欣赏时,跨文化、跨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姑苏风光》等一定要跨艺术品种设计和组织欣赏课,要融入评弹曲调流派、昆曲基础知识、姑苏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神”,水文化的“韵”,音乐主题的“律”和江苏文化的“雅”,要把音乐与美术、舞蹈、文学和戏曲结合起来,通过大艺术观的多元化手段,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