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篇1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除接受学校的教育外,父母的影响则是最持久、直接而有效的。作为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子女“学会求知”
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应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
四、教育子女“学会自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飞翔。
五、教育子女“全面发展”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篇2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12——15岁的年龄,正值心理与生理发育最快的时期,在心理方面,他们迫切希望***,自己已经长大了。在生理方面,正在向成人方面发展。如何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要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万事德为先。当今社会,精彩纷呈。人们的思想品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小部分人为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对思想处于转形时期的孩子产生不小的影响。作为家长,道德要从自己做起,自觉抵制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袭,作孩子的榜样。当发现孩子的言行与法律及社会道德相偏离时,应苦口婆心的指出其后果及危害性,将孩子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激励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帮助孩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如何才能让孩子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材呢?我认为
1、家长首先要为孩子酿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行教胜于言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学习型的家长一定能进行教育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管住自己,整天沉溺于上网、打牌等,要想处于多动期的孩子静下来看书做作业,恐怕是不现实的。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篇3
关键词:父母; 孩子; 沟通; 教育
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单向过程,而应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家庭教育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家长在影响孩子,孩子也在影响家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态度、行为也影响着家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不存在了,相反,在新时期的家庭教育中,应更好地发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家长主导地位的价值。家长不能仅仅立足于语言的沟通,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孩子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要循循善诱,运用多种新颖的沟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家长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这样只会缩小孩子的生活半径,心理素质必然很差,承受能力被大大的削弱,无法承受更多的压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所谓沟通。由于家长学识能力落后,教育方法不当,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是很贫乏的。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的让孩子说。家长要善于了解和理解孩子,孩子由于年龄小,常常会出现与成人不同的看法,还要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改变沟通的方法。当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更多地要带领他、教导他、引导他,而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就要与他商量,再大一些,家长则应该学会向孩子请教,主动地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关键要优化亲子关系,家长要主动把那种居高临下的、专制的、紧张的亲子关系,变成平等的、 民主的、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安排时间和孩子沟通,时间可以少,关键是要有质量。家长与孩子沟通也要讲究空间,有些交往需要全家在一起,欢快热闹,而有些谈话则需要有一个温馨的角落。一次艰苦的远足,常常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而一段在山村的度假,又往往可以相互有新的发现,这样的沟通是非常有效的。有的家长自己高兴了,就整天和孩子泡在一地起。工作忙了,就很长时间不理孩子,这种冷热病,最不利于亲子沟通。 正确的做法是无论工作忙或闲,要安排合理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哪怕吃饭时间,在和谐的气氛中巩固亲情、互相交换意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真诚待人,学会为他人着想。重视孩子为人处世能力,尊重老师,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帮助,要有忍让与宽容之心,同时要求参加一些学校组织活动,培养***生活的能力等等。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经常带她锻炼身体,因为和学习成绩相比,健康的身体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好的身体才能有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美好愿景,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家长应该正确看待龙凤的标准。如果一味要求自己孩子处处争第一,最终成为人上之人,这样必定造成与孩子沟通的目标障碍。让孩子多一些幸福,少一些苦恼。如果孩子能开开心心过一生,也应该算是人中龙凤了。家长与孩子都应当明白人的一生幸福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不要让孩子因为现在一时的玩乐而荒废自己,失去未来幸福的基础。也不必让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牺牲一去不返的、仅属于年轻人的美好时光,去追求未必能实现的比别人更成功的结果。人生犹如一场长跑运动,领跑者未必能最终领先,跟跑者只要不掉队,都有可能成为最后的冠***,大可不必时时处处都争第一。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学习成绩固然非常重要,但我们并不应该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家庭生活的中心,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成绩。当然如果考试成绩好了,有时还是应适当的给予奖励。当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不是责骂,而是协助孩子分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避免在以后的考试中犯类似错误。尤其是孩子进入重点高中,这种心态就愈发膨胀起来,表现为过度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给孩子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和压力。为此,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一种愉快的氛围,让孩子能应对压力,提升动力,充分发挥出学习潜力,促进全面发展是摆在每个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中,家长要从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入手,并在沟通中做到尊重、平等、信任、理解。
先做朋友,再做父母,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成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平等的知心朋友。只有平等地相处,孩子才有可能向父母袒露心灵,父母也才能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家长总是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对孩子进行命令、监督、批评、训斥和否定,总是要求孩子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家长的意志,总是要求孩子经常把学习状况、日常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与他人交往状况等所想所做不断地向我们汇报,这种不平等地位,必然导致孩子的反感,进而导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障碍。建立与孩子的平等关系,家长必须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并适时作出适当的反应。要对孩子充分的理解和信任,给予足够的自由空间。
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因为赞美鼓励使孩子能够进步。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孩子有了错误不是说迁就了事或者听之任之,要知道“肥田出瘪稻,惯子不孝”的浅显道理。家长在此情形下应采用的方法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使孩子在心理上完全接受你的批评。切不可使用简单粗暴的手段,丧失孩子的人格尊严,孩子尽管口服但心里不服,长期以往势必造成沟通的障碍,形成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进步。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但过度的赞美反而会促使孩子萌发虚荣心,所以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让孩子拥有自信,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就会处于良好的状态,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品行、人格加以肯定,要及时赞扬孩子取得的进步。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难免有失误的时候,这时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关爱与鼓励,如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如果对孩子作出消极的批评或语言上的伤害,会对孩子造成反面影响,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孩子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因为孩子胆小而惧怕你,使孩子对你望而却步。如果经常发火,孩子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然而,用积极的语言去肯定鼓励孩子,告诉他你很优秀,如果付出同样的努力,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孩子的学习热情会被激发出来,对学习也会有信心。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鼓励和赞赏,这样孩子才会乐于接受家长的帮助或要求。
不断激励孩子,善于发掘孩子的潜能,学会分享孩子的成功。现在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把孩子的正确行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而孩子一旦出现错误行为,就立即训斥,可谓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少不了。其实,家长要把眼光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孩子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有助于生命的成长。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孩子若能感受到家长因他快乐而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分享孩子成功喜悦的过程,也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由于分享给孩子增添了信心,加大了成功后的自信感和愉悦感,同时家长在分享中也获得一种自豪感。需要注意的是分享不仅是孩子在取得成功之后的分享,而是要不断地让孩子看到成功,这样孩子才能坚持努力。
家长要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学会用心陪伴孩子,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本来想不通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许多家长爱孩子,不是爱他们的生命,而是爱孩子的分数,更是爱自己的面子,完全搞颠倒了。其实做家长的应该感激我们的孩子,感激他们的诞生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欢乐。要多多地陪伴孩子,多与孩子平静地谈话,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只有陪伴才能沟通,与孩子沟通,是走进他们心灵的唯一途径,是了解孩子、引导孩子的重要一环,能与孩子沟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是成功的。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孩子相处,实在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家长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我是个好孩子”的心态和认识中觉醒,在尊重、理解、赏识、鼓励、分享中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古往今来,时光在变,作为新时代的孩子,永远不变的是做一个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篇4
1.陪读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室内采光和通风良好。环境可以让孩子比较轻松愉快,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发散思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要给孩子提供合理的饮食,注重营养搭配,多吃水果和一些补脑的坚果。不给孩子吃重复的饮食,要花样多变,孩子看到色香味俱全的饮食,就会有强烈的食欲,只有给孩子合理膳食,孩子的身体心理才能健康。
3.在孩子学习时,陪读家长不要看电视,更不能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你不让孩子玩,自己首先就不能玩。但是也要让孩子定时观看新闻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这样可以对孩子在学习累的时候从心理上做好调节,暂时舒缓一下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4.陪读家长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持续几天不开心,家长就要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是否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者有什么问题,尽量帮孩子解决,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必要时请班主任和专业的心理老师做心理咨询。
5.如果家长进孩子房间,孩子让你出去,那么,孩子这时候可能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也许是在玩手机,也许是在看课外书。这时候,陪读家长要给孩子更换只能接打不能上网的手机。发现课外书要没收,还要从心理方面加以引导,方法要得当。
6.如果孩子突然爱打扮,有时候一个人发呆,孩子有可能早恋了,家长要用正确的方法从心理上加以引导,青春期早恋会耽误很多时间,耗费很大精力,更会影响学业,让孩子认识到早恋的
害处。
7.孩子考试没考好,心理压力大时,陪读家长要开导孩子,鼓励孩子下次一定会考好的,把没掌握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告诉孩子也许这次不过是发挥失常而已,要为孩子加油。千万不能用言语打击和否定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孩子走向极端。
8.孩子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有些选修课程在学校根本就没时间学,比如古诗词。陪读家长可以帮孩子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学习。比如在孩子早上梳头发时,家长通过复读机等读给孩子听,天天坚持,孩子会掌握很多诗词。
9.在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下,虽然4G网络的家庭教育已普及,但很少有陪读家长应用名师导学、多媒体教学、英语学习、精品学习、***作业、智能组卷、家长学堂、心理辅导等教育产品及其教育应用。陪读家长应该给孩子买台电脑,鼓励孩子利用教育信息化工具,把数字媒介素养、个性化学习与自我适应学习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电子书包、智能手机、微信、电子白板、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通过电脑上的教育信息化可促进学生技术、交往、学习能力、个性化快速转型,还可以利用电脑教育信息化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真正实现家、校、企互动创新及其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电脑,更有利于孩子心理轻松快乐地学习,达到身心健康愉悦学习的目的。
10.周末学校放假,不要让孩子在家学习了。要陪孩子去附近的体育场跑跑步,锻炼一下身体。高中学习生活是很累的,让孩子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心理舒缓的同时学习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篇5
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年轻男女在结婚前到相关部门登记时,必须如实在结婚申请书上填写各自的学历,那种没有学历或学历不够的年轻人会被“叫停”。因为英国人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或足够教育的人是无法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便把家庭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抓得很紧,可谓“无孔不入”,就连餐桌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课堂,而且形成了一种社会传统。“餐桌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进餐礼仪,二是进餐习惯,三是环保意识。
在英国,孩子从开始与大人一起上餐桌进餐时起,家长就开始向孩子传授进餐的礼仪,如何喝粥、如何吃西餐、如何与客人同桌进餐、先吃哪道菜、后吃哪道菜以及进餐时的穿着、如何与同桌客人交谈等。英国人一向以有绅士风度而著称,所以他们对“进餐礼仪”非常看重。在他们看来,一个“无礼”的孩子,不仅个人学养不够、家教缺乏,而且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长大后更不会有所成就。有些家庭对孩子进行“餐桌教育”时,还特地请来当地有名的教师,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所以,英国的孩子从一周岁左右开始,就懂得了如何在餐桌上像“绅士”一样进餐、如何帮助家长摆放餐具、如何得体地与客人同桌进餐。餐桌礼仪教育,不仅锻炼了孩子本人,提高了孩子的个人修养,也给家长减轻了家务负担,同时也为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及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进餐习惯,为此,英国的家长们把“进餐习惯”纳入了“餐桌教育”的内容。他们从孩子坐上餐桌的那天起,便鼓励孩子自己夹菜、进食。家长们认为,孩子“自立更生”,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孩子将来走上社会独当一面、自食其力是一个不小的启蒙和帮助。很多孩子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英国的家长绝不惯孩子这个毛病,他们不仅给孩子讲解每道菜的营养、味道,让他们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摄入更多的营养,而且还“亲口”给孩子作进餐的示范,从而改变孩子任性、自私的毛病。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篇6
一、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保教人员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也相对弱一些,保教人员的一言一行会时刻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因此,加强保教队伍建设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1)加强保教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是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保教人员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坚持以人为本,与孩子民主、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亲相爱。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定期开展保教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很重要。对于发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真正提高保教队伍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育儿,德育为先。
(2)提高保教队伍专业水平。幼儿园要加强保教队伍业务建设,给全体保教人员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其树立自信,促进保教人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保育员等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起探讨,研究解决的策略。
幼儿园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的新教师,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请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使其快速适应工作,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为了更好地提高保教人员的专业素养,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如让保教人员积极参加园外的学习活动,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培训等,更新保教人员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结构,促进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以创建为抓手,促进专业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创建,对照相关标准学习,查找不足,不断完善、规范,有利于提高保教队伍的专业发展水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保教人员要注意反思工作,及时总结、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经验,注意积累。同时保教人员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将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小课题,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实践与探索,总结经验,解决困难,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作为保教人员,要通过学历进修等途径,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阅历,提高业务水平。幼儿园也要给保教人员积极创设继续学习的平台,优化途径,促进保教人员能不断提高。
二、 优化教育环境创设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对纯理论的知识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学到相关的知识。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活动环节。同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不同的领域的渗透,给幼儿创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学习,学会探索,通过体验,获得知识和经验。
(1)主题教育生活化。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少,在主题教育时,孩子对相关内容不熟悉,这时,教育生活化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在学习春天的主题时,可以让孩子走出校园,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找找春天的变化,说说春天有哪些具体的、可以看得见的变化。例如哪些花是在春天开的,哪些活动适合在春天进行,春天里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等,让孩子通过学习春天的儿歌的交流观察到的春天的变化,画一画春天的景色。教师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布置班级,让春天住进教室里。教师还要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学习主题相关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注意归纳,让孩子知道春天的代表性事物:柳树发芽了,燕子飞来了,花儿开放了,蜜蜂忙着采蜜了等,真正让孩子融入到春天中,体验到春天的感觉和气息,了解春天,让春天的样子形象地展现出来。
在每个主题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对相关成果进行整理,并将优秀作品等布置到主题墙上,激励孩子不断努力、创新;各个活动区域可以相应调整,让孩子可以继续利用晨间、课间等时间操作练习,增加相关知识经验。
(2)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游戏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不断改善游戏形式,优化游戏教学途径,充分发挥游戏育人功能。通过实践与探究,自主游戏,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例如在孩子对数字有了一定的概念以后,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实践、体验数字的魔力。如开超市,玩购物游戏,可让一部分人扮演营业员,一部分人扮演顾客,通过物品的买卖,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际、沟通、相处,如何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招待顾客等。通过超市游戏的设计,还可以开发相关配套设施,如开银行、治安岗亭等服务窗口等,丰富游戏区域,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体验逼真的生活情境,从中学到相关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
(3)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除了班级和区域环境的布置,校园的整体环境也是育人的一个良好途径。教师可以将整个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按年龄段,分层、分主题,将幼儿园进行布置,渗透德育,让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起到育人的效果,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家园互动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对此,加强三者之间的结合,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各年龄段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观校园,观摩晨练、课堂教学、游戏等活动,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规律。通过与保教人员相互交流、反馈,共同探讨,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2)科学育儿专家讲座。如何科学育儿,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哪些是必须做到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可涉及的,有的家长缺少相关的指导。对此,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来园向家长介绍如何科学育儿,例如如何防范意外事故,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自救互救的技能等,增强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意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起到了导向作用。
(3)家教心得交流。在每个班级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之间的差异也是存在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何让那些好的家教经验让更多的家庭得益,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呢?为此,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代表交流分享家教心得,大家一起探讨科学育儿经验,共同重视幼儿教育,培养孩子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还请家长撰写家教随笔,刊登在校园网站上、园刊上等,相互交流、分享。
(4)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对此,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增进亲子互动和交流,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篇7
近年来__镇在家庭教育教学中发现,在儿童中存在者这样几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是有一些儿童缺泛最基本的自控能力,表现在注意力易分散,精神涣散,动作缓慢,做事情拖拖拉拉,课上经常做小动作、开小差;二是缺泛刻苦学习的精神,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见困难就让、就躲、就退,经常不写作业,有的甚至考试都不认真考,边考边玩,会做的也不做;三是有反教育的情绪,不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一切以我为中心,表现出无理、蛮横和霸道,在他们心目中只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是可以信赖的人,父母和老师都是恶魔,不能听从他们的教导。四是不合群,不能很好地与同伴进行交往,性格孤僻,知心朋友极少,甚至没有一个朋友;五是自私自利,虚荣心较强,缺泛爱心等等。象这样的学生我们暂且把他们称为“缺陷儿童”,严重者称为“问题儿童”。
我们对部分“问题儿童”进行调查和研究显示:“溺爱教育”是造成“问题儿童”的根本原因,“隔代教育”又是产生“问题儿童”的直接因素。“问题儿童”有的是外出打工族的子女,有的是老板族的子女,有的是逍遥族的子女等,随着无法携带子女的外出打工族的出现,无时间教育子女的个体老板的增加和不管教子女的逍遥派的加盟,“隔代教育”也就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教育现象,由“隔代教育”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也逐渐的凸现出来了。有好多孩子从小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大的,这是一种“隔代教育”现象,在“隔代教育”的儿童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轻着有性格缺陷,重者存在着心理障碍、甚至是有心理疾病。那么“问题儿童”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是,家庭教育主体的教育不当是形成“问题儿童”的直接原因。教育的主体(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不懂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在他们的头脑里只有 “抚养”而没有 “教育”,只知道把孩子吃饱了、穿暖了,不把孩子饿了、冻了就行。具体的说,首先,“隔代教育”的儿童从小没有接受过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常言说得好:“各人家粑粑各人家爱”,自己家的孩子再怎么不好,在他们看来都比别人家的孩子要强,甚至把孩子身上的缺点当优点来看待、来培育:当孩子第一次骂人时,他们不但不教育,反而认为孩子聪明——会骂人了;当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家长不但不进行正确的疏导,反而认为孩子真有心机——会保护自己了;当孩子第一次打人时,他们会认为孩子真有力气——打得真疼;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家长不但不对自己的孩子正确的教育,还鼓励孩子去“自卫”;…………,类似这样的第一次太多太多了,而祖辈们却没有把这些第一次当回事情,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总认为“孩子还小呢,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的机会,因此这些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启蒙教育,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教育,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孩子的心目中有些是非是颠倒的、混淆不清的,当这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时已经为时以晚,孩子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已经形成,要改变这些坏毛病是相当难的,严重经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家庭教育主体对孩子过度的娇惯和溺爱,孩子从来没有经受过挫折教育。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本身就受到祖辈的娇生惯养,加之孩子的父母常年又不在家,老人们又怕孩子的父母责怪他们没有善待孩子,所以这些老人对孩子百般的娇惯和溺爱,对孩子的任何要求(哪怕是无理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生怕孩子急坏了身体;而孩子的父母平时无暇顾及照应孩子,总觉得没有尽到做父母的义务,觉得对不起孩子,对孩子始终有一种内疚感,所以偶尔与孩子在一起时,总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满足了孩子没有想到的、没有提出的要求,以次来弥补自己的对孩子的歉疚,找到心理的平衡。孩子从记事起就是扛的“顺风旗”,一帆风顺,就是没有经受过一点点挫折,这就为将来的学校教育留下了后患,为今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祸根。
二是,家庭教育客体的情感脆弱是形成“问题儿童”的根本原因。正因为他们是泡在蜜糖水里长大的,得到的都是“蜜糖式溺爱”的教育,看上去这些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其实他们的内心的情感是相当脆弱的,是经受不起任何挫折和打击的。所以当这些孩子进入父母教育、学校教育阶段,就不可能再享受原先的“蜜糖式溺爱”教育的待遇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受一些挫折的磨练,这时的孩子开始经受不住了,头脑里想到的几乎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如何如何的“好”,父母、老师如何如何的“坏”,如果此时父母、老师没有恰当的教育的方法,必然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激发起反教育的情绪,长此下去他们就会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就会丧失最基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问题儿童”。
面对这样的“问题儿童”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呢?
第一,建立深厚的感情,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上海师范大学基教处处长钱源伟教授说:“孩子在0~3岁时是亲子感情培养期,此时如果没有与父母建立好亲子感情,孩子很可能在8岁时产生心理障碍,到15岁时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可见与孩子建立好亲子感情在儿童的教育中是何等的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功与否,所以不但父母要与孩子建立好亲子感情,而且老师也要与孩子建立好亲密关系。要培养这种亲子感情、亲密关系,就必须经常与孩子进行交谈,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加以沟通。家长、老师要相互配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千万不要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要与孩子交谈,交谈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孩子从内心感觉到父母和老师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她),而不是在整他(她),使孩子认为家长、老师不是凶神恶刹的代表,而是一个亲善的使者,使孩子明白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他(她)好,而不是为了他(她)坏,打消孩子的思想顾虑,使他(她)乐意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让孩子觉得家长和老师可亲、可信、可爱,让孩子说出自己心理话,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为有效的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家长和老师再相互配合,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定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包容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允许学生在接受教育中有反复、有回潮。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就能成人、成才,一夜之间改掉身上所有的缺点,但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儿童毕竟还处于成长时期,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篇8
【关键词】家长助教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如何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如何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呢?我们尝试开展了“家长助教”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家长助教好处多
(一)家长助教,促进家长育儿水平的提高。
家庭和幼儿园同样担负着教育儿童的职责,但很多家长在育儿上不专业,通过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为家长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家长的育儿观念及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助教的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情况,观察老师实施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老师也可通过此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手把手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二)家长助教,拓展了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弥补了幼儿园的教育缺陷。
首先,男家长的参与,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和阳刚之气,这可以大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家长中不乏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对于求知欲极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到来能够满足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渴求。
(三)家长助教,密切了家园联系。
在助教活动中,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了,家长对于老师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他们了解了老师的辛苦,对老师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因此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更加和谐,在这份和谐中工作开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更利于幼儿的发展。
二、如何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一)真情沟通,消除家长顾虑,吸引家长积极参教。
“家长助教”是一种新型的家、园共育方式,它开展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力度。所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宣传以形成家长这方面的意识,是做好“家长助教”这项工作的前提。我们本着“相互尊重、与家长齐心协力共同教育幼儿”的原则,召开家长座谈会,真心实意地把家长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将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和价值逐一同家长分析,并请家长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真心的沟通换来了家长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有一些家长踊跃报名。但也有家长却犹豫不决,他们担心“这么多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我们怎么组织孩子呢?”“我给孩子讲什么?”为了消除家长的顾虑,我们对家长表明:我们是共同合作,以家长为主我们为辅更好的开发家长的职业、经历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使双方的知识经验更具一致性、互补性。这样一来,家长心中有数,纷纷积极报名参加家长助教活动。
(二)帮助家长选题,共同备课,协助家长做好助教。
由于家长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因此他们的选材以及组织幼儿参与上存在一定不足,如:语言缺乏儿童化、选材过大、内容过于复杂等,所以在家长走进课堂前,我们主动了解家长设计的活动内容、过程,和家长共同讨论,使活动安排得更加合理、有趣、有益,帮家长把握住深浅尺度。如:宁宁的爸爸选择的风车,在讲风车转到原理时,设计的语言很多成人化,不利于幼儿理解接受,经过我们的提醒修改,他采用了儿童化语言,并加上了形象的动作,更易于幼儿接受。旋儿的妈妈在选题上十分为难,不知道该给孩子们教什么,于是,我们想到她自己开的水饺店,请她教孩子们包饺子,从和面、调馅儿、擀皮儿、包饺子到下饺子,她讲得头头是到,并且亲自带孩子们操纵,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而且还提高了孩子们自我服务能力,很多孩子回家后纷纷与父母一起包饺子。
当家长走进课堂时,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全力配合家长活动,做好家长的助手,当好家长与孩子的“翻译官”,让家长的活动井然有序的开展下去。
(三)挖掘家长的社会资源,提高孩子的能力,开发幼儿园课程。
不同层面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工作,家长的职业、阅历、特长对幼儿园来说就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要根据需要,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各方面都有所涉猎。如当我们在开展安全活动主题时,利用宝宝爸爸是消防队员的工作,带幼儿去参观消防队,全面了解消防员从接警到出警的过程,以及消防队的设备、如何灭火、如何在火灾中逃生等,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利用欣欣妈妈是牙医的职业,我们请他联系,带孩子到医院参观,了解***仪器,知道龋齿的形成及危害,并且利用牙齿磨具为孩子手把手,面对面示范刷牙的正确方法。通过参观,孩子们了解了口腔卫生的重要。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全面
在二十一世纪,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都在为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而担忧,因为他们大多是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寄托了自己的全部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孩子如何得到全面和谐和科学的发展,如何完成孩子自我人格的塑造,担心他们能否生活得更好,度过充实、平安、愉快和充满爱的一生,能否担负起神圣的历史重任等等。这是摆在家长和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笔者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幼儿园许多幼儿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自己吃午饭,不能与其他幼儿很好地交流,没有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有些幼儿说脏话,等等,这些都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针对这些问题,我想对家长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提一些建议。
一、家长要正确理解幼儿家庭教育
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感人事迹,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千古流传,家喻户晓;《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以及清朝的《曾国藩家书》等等,这都是家庭教育的典范或“规则”。
那么家庭教育究竟是指什么?专家是这样描述的,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相互教育与影响,还包括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的潜在影响与熏陶。狭义的家庭教育则是指家庭生活中父母或长辈对未成年人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主要是指长对幼的单向而有意识的教育。
但是现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又忙于工作,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有些歪曲,认为孩子比较听话和将来学习能搞好就行,以后上了学自然都会学好,而对其他的行为进行纵容,不知不觉孩子就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家长显然是歪曲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的意义在于:
1.家庭是幼儿最原始、最自然、最温馨的生态环境;
2.家庭教育对幼儿有先入为主的作用,一旦不良习惯养成很难纠正;
3.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居于首位;
4.良好的幼儿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这些家长必须明确,正因为家庭教育如此重要,历史上许多不平凡的人都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此不必举例。
二、家长要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会说,我一直都没惯着孩子,要求一直严格,该骂了骂,该打了打,怎么孩子现在有这么多坏毛病?其实还是家长的家庭教育太片面了。家长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各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要从生活起居、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流、文明礼貌、生活常识、健康常识等等各方面进行家庭教育,家长要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一)如何使幼儿不任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有些溺爱严重,尤其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过的孩子,更加严重。真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以理解,孩子少嘛!不这样就对不起孩子,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其实这对孩子将来成长极为不利,以后孩子会不理解家长,不理解教师,不理解同学同事,唯我独尊,刚愎自用,自私自利。
比如孩子想买零食吃,诸如冬天吃雪糕,辣条或一些其他“垃圾”食品,家长明明知道这些零食对孩子身体不好,甚至会得疾病,但是家长考虑到孩子想吃,要是不让他吃,他就会大哭大闹。再想想自己当年什么零食也吃不上,就觉得孩子太可怜了,买吧。当然还有孩子买一些贵重的玩具,家长明明知道经济上可能负担不起,或孩子根本只是玩个新鲜,或玩不了几天就会将其损坏,最终还是顺从了孩子。长此以往,孩子想要的东西,必须得买,孩子想干的事,不管是与非,必须得让他干,这样不知不觉就使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
那么,家长在这方面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1.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懂道理,家长要给他解释清楚。比如买“垃圾”零食,家长要这样解释,虽然零食口味好,但是不卫生,吃了可能会肚子痛,或可能呕吐,长时间吃还会慢性中毒等等。如果孩子确实是饿了,那就说服他买其他的可以充饥的卫生的食物。如果这样给他解释,一般的孩子都会听话的。
2.如果孩子确实不能说服,那就是已经任性了,扭转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尤其是孩子看上了某种玩具,不买不行,也说服不了。这时,家长一定要立场坚定,要做出真生气的样子,哪怕孩子哭闹和折腾。一般稍微懂事的孩子是不会在大庭广众的场合下折腾的,如果还真的哭闹,大人尽管假装离去,孩子一看哭闹无济于事,买的希望不大,自然而然会追随家长而去。这样的话,以后孩子买东西就会逐渐不会任性了。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这最好要从孩子周岁之内进行培养。孩子在六七个月时,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纸质较硬的不易撕破的认识物体如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的彩色的小书,一则可以当孩子的玩具,二则可以帮他识字,认识事物。这样,孩子从小就爱看书,进行所谓的“学习”。等孩子会说话时,他就更喜欢***书。他喜欢家长给他念书中的故事,几次之后,孩子就背过了;再大一些,自己就会读了。这时,家长会发现,孩子已经认识好多字了。其实这时他已经养成了学习的习惯。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篇10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庭人员如何达成一致?
4个老人、2个家长、1个孩子是多数现代家庭的模式,平时家长忙于工作,孩子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两代人之间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庭常会出现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情况,有近五十年育儿经验的桂林市新艺幼儿园园长徐玉珍介绍,这种分歧其实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很大,不过,在处理这些典型问题时有方法可循。那么这些隔代教育导致的家庭矛盾应该如何解决?孩子的教育应该如何协调?本报记者请教了相关专家。
情景一:爷爷奶奶很“小气”
何女士宠爱孩子,给孩子买了很多东西,还报了兴趣班,但如果这些被一向节俭惯了的婆婆知道,肯定会心疼得唠唠叨叨。因此何女士要求幼儿园老师帮瞒着老人。平时,何女士的孩子也很大方,会把自己的糖果等东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但是婆婆就会反对:“你怎么这么傻,我们家的东西怎么可以给人家呢。”这也让何女士很担心婆婆的“小气”思想会影响孩子,让孩子变成斤斤计较的人。
解决方案:借老师之口“教育”长辈
徐玉珍老师介绍,和别人一起分享是一种良好品质。因为公公婆婆们以前的生活很艰辛,他们小气可以理解,同时有的公公婆婆们的观点顽固,很难沟通,确实应该像何女士一样适当瞒着公公婆婆。
此外,也可以借助老师的力量来解决。徐玉珍老师建议,当奶奶不允许孩子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时,家长可以教会小孩如此告诉奶奶:“这是老师上课时说的,自己的东西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情景二:奶奶溺爱会宠坏孩子
3岁的小强和别的小朋友玩时,喜欢抢别人的玩具,妈妈看到总会批评他没礼貌,但如果是奶奶看到这种情况,通常是一声不响,还认为“拿点东西没关系。”就算是小强打了其他小朋友,奶奶还在反过来维护小强:“别人孩子比我孙子大,怎么还会被打?”李女士生怕孩子被奶奶带得越来越没规矩,但是又不能当面反对,十分为难。
解决方案:分析后果,沟通提醒
婆婆认为孩子打人是长了本事,以后才不会被别人欺负。徐玉珍老师建议,孩子的爸爸和婆婆沟通更好,和婆婆分析这件事情的后果,如果孩子打人被其他更大的小孩反击时可能会受伤。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徐玉珍老师建议,孩子虽小也有自尊,也许孩子是故意拿着别人的东西,应及时制止,但是应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玩具,可以先和孩子沟通:“你的玩具哪里来的,是不是忘记还给别人了?如果你很喜欢,妈妈给你买。”公公婆婆常常不自觉地宠爱孙子,家长们也要常常和婆婆们沟通,提醒他们,孙子的教育也要严格。
情景三:老人观念太陈旧
桂林市民陈女士很郁闷,孩子一岁了,最近去医院体检时,医生说孩子的精细动作不够好,智力发育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家长平时在家多做练习,比如教孩子拿杯子喝水等,并及时到医院进行体检评估。陈女士工作忙,平日小孩由婆婆带。婆婆却说:“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自己喝水,现在太小,没有必要教。医院也不必去了。”陈女士十分困惑。
解决方案:中间人“搭桥”化解矛盾
徐玉珍老师介绍,孩子的精细动作是应该进一步加强,也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评估。婆婆的观念比较老旧、顽固。媳妇儿和婆婆沟通需要有中间人,比如说孩子他爸,或者是奶奶平日很信任的人。只有得到婆婆信任的人才能说服奶奶。徐玉珍老师说,或者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让孩子取得明显进步后,婆婆看到了自然也会接受家长的教育方式。
情景四:孩子到底给谁带
“孙子只要一和你在一起,就会生病,说什么也不能给你带孩子,一个晚上都不行。”“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带就怎么带!”“我给孙子出钱上学,他是我们家的根!”……3岁小明的家里,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发生婆媳大战。小明妈妈喜欢带上儿子一起搓麻将、打牌、喝酒,但小明第二天上幼儿园后通常会感冒、咽喉发炎。几次下来,小明奶奶坚决反对媳妇带孩子。而小明爸爸每天忙着做生意,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小明因此也左右为难,不知道听谁的话,常常和老师说:“我不想回家。”
解决方案:在最有利孩子的立场互相配合
徐玉珍老师介绍,这样的家庭很多,有的确是家长做得不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建议小明暂时由婆婆带。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和小明妈妈谈谈,做好小明妈妈的思想工作,让小明妈妈转变思想观念,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和婆婆一起互相配合教育小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