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的故事篇1
2、同时,在求学期间,在前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的鼓励和帮助下,邓亚萍在悉尼奥运会后正式进入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点,后来她又两度成为北京申奥大使、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任职、担任北京奥组委官员。
3、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退役后的选择有很多种,有从商的,有从***的,有进演艺圈的……然而,邓亚萍选择退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当长的时间,已经获得了18个世界冠***、实现了大满贯;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在退役后适应社会,很想去读书。
4、从退役选择读书来看,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是一个笑到最后的人。
邓亚萍的故事篇2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诺丁汉:一看学***头就知是世界冠***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2002年12月22日,邓亚萍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再回剑桥:学习、紧张工作与速冻饺子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2008年,邓亚萍获得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
邓亚萍的故事篇3
邓亚萍履新了,人民搜索总裁,前面还有一个更值得注意的***职务――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正局级。考虑到邓亚萍37岁的年龄以及多年来积累的为人瞩目的声誉和资源,其日后的成就可供人进一步发挥想象。
当年赛场上的邓亚萍冷峻、凶狠、咄咄逼人,她的自我成熟和完善、强悍的内心,成就了一代霸业――18个世界冠***、连续两届4夺奥运会冠***、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如今的她依然有一种掌控全局的霸气,只是更显从容、温和、谦逊,“已经转型为一名标准的体育官员了。”采访过她的记者如此感叹。现在,“体育”两个字也迅速被抹掉了,她完全脱离了传统运动员乃至体育官员的路子,正式走进互联网这个更广泛的领域。
剑桥博士是如何炼成的
人们津津乐道于邓亚萍每一次华丽的转身,从“乒乓女皇”到剑桥经济学博士、国际奥委会委员,再到北京团委副书记及至现在,邓亚萍完成了鲜有人能企及的跨行业“变身”。她始终上扬的人生曲线更是被定义为,举国体制下体育选手绝无仅有的奋斗故事,为万千运动员灌输信念――把命运中可把握的部分最大化。
近乎励志式的定义,或多或少受近几年备受热议的运动员归宿话题的影响。退役后身向何处?可提供范本的,有转入演艺圈的田亮、桑雪,有搭线豪门的伏明霞、郭晶晶,更多的则在人们视线之外,比如干搓澡工谋生的邹春兰、变卖金牌维生的艾冬梅。
但如邓亚萍般不断把学习和拼搏做到极致者,凤毛麟角。
自1997年起,那个扎着小辫子、张牙舞爪的小个子运动员形象,就和直径38毫米的乒乓球一起,与邓亚萍渐行渐远。退役后的邓亚萍选择进入大学深造,与早前一次次被国家队拒绝不同,大学的橄榄枝伸手可及。只不过对她来说,这同样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
耳熟能详的段子是,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新生身份心怀忐忑地进入清华大学时,“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出来了,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
更重要的应该是最后一句:“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努力的过程无需揣测。一把把脱落的头发、从1.5下降到0.5的视力、宿舍里成堆的学习器材、春节期间每天的速冻饺子皆可见其“苦读”的艰辛。2001年,她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为了“全英国最棒的英语系”入读诺丁汉大学,在上课的过程中,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连老师也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世界冠***;2002年12月12日,4万多字的毕业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通过答辩,获得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2003年,申请剑桥大学,在被第一个申请的学院拒绝后,第二次努力才被耶稣学院录取,读的是土地经济系。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怀孕期间她得以放下职务上的一切工作,却执拗地坚持在剑桥学习,当年在赛场上两眼冒光的狠又回来了;2008年3月7日,经过整整两个小时的答辩,邓亚萍终于通过考官的“拷问”,并最终获得剑桥大学授予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新华网对此报道称,“在剑桥大学八百年的历史中,这是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
开创意义的仕途转身
重量仅为2.7克的乒乓球或许是所有球类项目中最轻的一种,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于中国而言,它恰恰又是最重的一只,甚至曾经重到超乎想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乒乓运动员从***的传统,远有李富荣,近有蔡振华,都位列副部级。
因此,邓亚萍的从***之路也在惯例之内。在剑桥学习的5年间,她几乎是“蜡烛两头烧”,历任中国奥委会执行委员、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中心副主任。但无一列外,都没有摘掉体育官员这顶帽子。
奥运会结束不到一年,邓亚萍的人生轨迹发生了一个有开创意义的转变:调任北京团委副书记。这也是她首次从事体育领域之外的工作。一年后的今天,邓亚萍又正式调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裁。短短三年间,邓亚萍奇迹般地完成了“三级跳”。
华丽转身的背后显然上层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规定,调邓亚萍之前,人民日报社人事局对她进行了测评、考察,分别与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团委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邓亚萍分管部门,共计29人谈话,均举手赞同。
一位行***管理方面的专家分析,一年多时间,邓亚萍从北京团委副书记迅速跨行新岗位并官晋一级,无疑再次说明了她受到的器重。“她摆脱了只能在体育领域任职的局限,还增加了团干部的经历,再加上如今到人民日报社,不同的岗位历练,注定让邓亚萍的仕途不可限量”。
团中央某位跟邓亚萍有工作来往的人士也坦言,虽然团干部普遍都很年轻,但像邓亚萍这样年仅37岁就担任正局级的女干部仍然屈指可数。
有个很明显的对比是:就在前两个月深圳市公示的正局级干部人选里,最年轻的也有45岁。
如今正如其忘年交好友萨马兰奇为她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所作的序言中所说:世界向你敞开大门。
现在,***治,一个她不熟悉但也不排斥的世界向她敞开了大门。
投身互联网
履新人民搜索,邓亚萍究竟对具体的业务了解多少,不得而知。但纵观她的人生轨迹,这只不过是又一次熟悉的陌生领域的开拓之旅。履新第四天,谈及未来的目标,邓亚萍只能笼统地表示:“我们真正的希望是把人民搜索打造成为人民的搜索”,她进一步解释说,“人民的搜索就是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朝他们的目标和需求去做。”机械的***发言模式之下显然还有对网络搜索一知半解的痕迹。
网络搜索作为互联网争夺最激烈的战场之一,它需要有一个既对业界能够高瞻远瞩,又能够对前沿技术时刻把握的核心领***人物。
这也是邓亚萍担任人民搜索总裁以来,争议的关键所在。坊间对其跨界履新的质疑声,诸如专业门槛、技术革新、吸引投资等具体而微的问题,也确是摆在邓亚萍面前的一道坎。
不过,人民搜索副总裁、曾任IT168 首席执行官的宫玉国认为:“邓亚萍绝不是门外汉,她是剑桥的经济学博士,而且不管运动员时期还是从***以后,她的拼搏精神,还有北京奥运会的经验,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前景。”
人民搜索董事会同样希望,借助邓亚萍的国际影响力,广泛争取社会合作资源,充分吸收国际运作经验,扩大人民搜索的影响力。
不过,她的明星效应、冠***作风和人脉资源能否带来期待中的效应,尚待观察。抛开外行领导内行不说,目前争论的焦点,都停留在她的正局级别,以及她的仕途分析上。“邓总裁”如何放下身段,让具有草根自由思想的网络人接受自己,进而转化为滚滚的点击量和效益,也是一个难题。
在接受《人民日报》的“岗位适应性”评估时,互联网管理、技术及企业市场营销和金融策划、战略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邓亚萍具有坚韧不拔、敢打敢拼、争创第一的意志品质;有很强的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有国际视野、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有广泛的国内外人脉资源,是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
拼搏、再学习能力强,似乎是对邓亚萍众口一词的评价,这也是她至今一系列成功的秘诀。只是这一次,她将完全暴露在公众瞩目之下,接受网民这一极具自由和草根精神群体的检阅和质疑。
邓亚萍的故事篇4
今年4月21日,一条让无数人悲痛的消息,从西班牙传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萨马兰奇,于当地时间下午1时25分因病逝世,享年89岁。此前一天,他因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巴塞罗那的医院,但医生们最终没能留住这位老人。
噩耗传出的第一时间,现任国际奥委会***罗格沉痛地说:“我无法找到任何词语来形容奥林匹克家庭的哀思。”“我们失去了一位伟人,一位导师和一位朋友。他把毕生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奥林匹克。”从1980年到2001年,萨马兰奇担任国际奥委会***长达21年之久。在他的带领下,奥林匹克运动蒸蒸日上。罗格的话,是对萨马兰奇传奇一生的很好总结。
萨马兰奇的逝去,也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慈祥可敬的老朋友。
在中国,很多人都把萨马兰奇与中国的奥林匹克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至今,人们还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我在全世界取得过许多荣誉学位和荣誉称号,但最珍惜的是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与中国的“患难之交”
萨马兰奇和中国的最早接触,源于他任驻外使节的一段时间。1977年到1980年,萨马兰奇不仅是国际奥委会副***,还是西班牙驻苏联大使。这一特殊身份,使他有了和中国密切接触的机会。当时,各国外交官之间的接触非常频繁,萨马兰奇多次前往中国大使馆参加活动。
然而,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内部,仍有一些敌视中国的保守势力。他们奉行“两个中国”的***策,这导致了中国仍被拒在国际奥委会的大门之外。萨马兰奇帮助中国的第一步,就是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78年,萨马兰奇首次访华,为中国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积极斡旋。他曾说:“一个有着10亿人口的大国,居然不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萨马兰奇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奔走下,1979年,国际奥委会一致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国也把他当成了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
1982年,***接见了萨马兰奇。这是中国***第一次与国际奥委会领导人接触。两年后,萨马兰奇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庆祝活动。他曾这样回忆:“在天安门城楼上,***先生对我说,中国参加奥运会等大型比赛,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尊严。能看得出,说这番话的时候,***先生非常高兴。邓先生虽然个头不高,却是一位历史伟人,带领中国走向了富裕。他还在1984年邀请我参观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当我得知,我和我的太太是唯一受邀参观纪念堂的西方人时,惊讶之情可想而知。”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初,在冷战的国际大环境下,美苏两大敌对阵营相互抵制对方举办的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陷入危机。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遭到苏联等国的抵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毅然决定派团出征。在那届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队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这也是洛杉矶奥运会的首枚金牌。萨马兰奇亲自为许海峰颁奖。
对中国给自己的支持,萨马兰奇20多年来一直念念不忘。北京奥运会后,他在西班牙《先锋报》上发表文章说:“中国人民是一个拥有超级强大记忆力的民族。他们懂得如何去珍惜患难之交。他们不会忘记患难时与自己并肩战斗的人。正因为如此,在北京奥运会上,我才能享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对我的爱,这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情感。30年来,我29次访问中国。我从中国收获了爱和友谊,也学会了爱与尊重中国人民。”
亲历北京奥运会,“死而无憾”
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大,萨马兰奇在1984年首次向中国提出,可以考虑申办2000年奥运会。1993年5月,在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上,北京以两票之差惜败给悉尼。
1997年,萨马兰奇来上海观摩全国运动会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在我任内,国际奥委会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1996年的百年奥运会举办权没有给奥运会的发源地希腊,而是给了美国的亚特兰大;第二个错误是2000年世纪之交的奥运会没有让北京得到,而是给了悉尼。第一个错误已经得到了改正,希腊将举办2004年奥运会,希望在我的任内可以改正第二个错误。”
2001年,萨马兰奇即将离任。但在他和中国的不懈努力下,当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北京凭借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5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为了帮助北京举办一次最好的奥运会,退了休的萨马兰奇一直在各种场合给予北京奥运最大的支持。比如,他明确反对把奥运会***治化,反对抵制北京奥运会。在他看来,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平台,也是让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交流、享受“奥运精神”的机会。他说:“能亲眼看到北京奥运会,我死而无憾。”
萨马兰奇生前完成了这一心愿。2008年7月31日,首都国际机场迎来了萨马兰奇。这位在2001年将奥运会承办权亲手交给北京的西班牙老人,再次来到这里,参加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那一天,虽然经过长时间飞行,但88岁的萨马兰奇仍然显得精神很好,步履稳健地走下飞机。
与中国朋友的真挚情谊
在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同时,萨马兰奇也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1978年,为了让中国早日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时任国际奥委会副***的萨马兰奇来到中国,而这次担任全程陪同的是何振梁。何振梁给这位国际奥委会重量级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萨马兰奇的帮助下,何振梁开始在国际奥委会暂露头角。1981年,因为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52岁的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萨马兰奇高兴地把自己的一枚奥林匹克五环金质别针别在了何振梁的衣襟上;1990年,何振梁又以全票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成为在国际奥委会里担任重要职务的第一位中国人。
真正见证两人情感的是在2001年。当年7月13日21时55分,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投票,决定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投票。22时第一轮投票结束,日本大阪被淘汰;22时05分第二轮投票结束。这短短5分钟后来被人们称为“最漫长的等待”。最终的统计结果出来了,总协调员将结果装进信封,迈步走向***台中央的萨马兰奇。萨马兰奇接过信封向宣布台走去。此时,何振梁追寻的目光正好与他对上,萨马兰奇微微点了一下头,何振梁明白,北京已有99%的把握。
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时,会场一片沸腾,两位老人的目光也凝固在了那一刻……
萨马兰奇的另一位中国朋友,就是与他有着忘年之交的邓亚萍。萨马兰奇第一次听说“邓亚萍”这个名字,是在1991年的日本。当时,正在观看世乒赛的他被邓亚萍身上“永不服输”的精神吸引。比赛结束后,他亲自为邓亚萍颁奖。这是他作为奥委会***第一次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颁奖。之后,萨马兰奇又盛情邀请邓亚萍到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做客。几个月后,邓亚萍如邀来到洛桑。开始,邓亚萍以为,一个运动员应邀到自家的“圣殿”做客,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但在宴会上,萨马兰奇***亲切地对她说:“邓,你是我第一个邀请到国际奥委会做客的运动员。”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夺得冠***的一刻,萨马兰奇与邓亚萍相约:“如果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你拿了冠***,我还亲自为你颁奖。”“好,一言为定。”邓亚萍答道。1996年,邓亚萍的亚特兰大之梦再次成为现实,萨马兰奇除了上台颁奖之外,还给亚萍一个特殊的“奖赏”――在全世界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下,像对待自己的小孙女一样,抚摸了一下这位中国姑娘的脸颊。
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萨马兰奇仍十分关心她。他指点邓亚萍:“你要先学好外语,这是你将来不可或缺的新‘球拍’。不论你学什么,你一定要回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人民服务。”邓亚萍牢记在心,之后便进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将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毕业论文送给萨马兰奇。后来,这份论文被萨马兰奇存放到了国际奥委会博物馆。
“中国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萨马兰奇早就“不是外人”。1993年5月,在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确定前夕,萨马兰奇应邀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并赶赴北京与当时奥申委领导会面。在北京的一天下午,萨马兰奇突发奇想,要求工作人员为他提供一辆自行车,亲自到北京的自行车洪流中找了一把感觉。在北京最繁华的大街上,这位国际体坛的最高领导,实际上已经和普通北京市民融为一体。
就在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不久,萨马兰奇从国际奥委会***的位子退了下来。但是其后的许多年间,老人家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中国、没有离开过北京。据萨马兰奇的秘书说,萨马兰奇时常会和中国的各界朋友通电话和邮件,特别是和中国奥委会名誉***何振梁先生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络。萨马兰奇的办公室只有大约30多平方米,但几乎每个角落都摆放着中国的工艺品,其中有贝壳雕塑、小屏风,还有中式首饰盒。置身其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老人家对中国所倾注的独特情感。
邓亚萍的故事篇5
20年沧海桑田。1990年的北京,要到老照片和资料库里去寻觅,而2010年的广州,却正在人们眼前定型。从北京到广州,亚运会在中国跨越的20年时间里,5代运动员撑起了中国体育的构架,在他们身上,中国体育“为国争光、挑战自我”的精神代代传承,他们代表着中国体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那一代运动员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绝对听从组织安排,可以为了国家荣誉承担任何责任,可以为了国家荣誉什么都不考虑。”――许海峰,北京亚运会射击金牌得主
“在那个年代,中国许多项目没有国际竞争力,所以特别需要金牌来证明自己,来表达自己要在世界体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决心。”许海峰说,“这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什么时候还提金牌总数第一?我们现在更看重的是金牌的含金量,是奥运战略的发展和实施。”
在许海峰眼里,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体育取得的战略性胜利,射击队在总共42枚金牌中拿到了27枚,但在那届亚运会上拿了4枚金牌的许海峰,却没有住过亚运村,“射击还是在老山比赛,我们如果住亚运村就不太方便,所以也不知道那时的运动员公寓是什么样。”
虽然不知道运动员公寓是什么样,但北京城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许海峰感到,中国体育乃至整个国家的地位,都因为这届亚运会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33岁的许海峰在北京亚运会老山射击场扣动扳机的那一刻,17岁的邓亚萍正在那届亚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中和韩国人鏖战――邓亚萍,北京亚运会乒乓球女团冠***
正是从北京亚运会开始,中国观众看到了这个小个子运动员体内蕴含的巨大能量,邓亚萍的顽强拼搏和强大的自信心,也让她达到了先后几代运动员无法逾越的高度。
萨马兰奇说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并不仅仅指邓亚萍的那些世界冠***头衔,邓亚萍现在仍然是很多后辈运动员仰视的对象。北京体育大学“冠***班”有学员曾经苦笑着说,“萍姐吃的那些苦我可受不了。”
“我先后在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读书,我不想说有多辛苦,但绝对不比训练轻松。”邓亚萍说,“我们这代运动员不怕吃苦。”
在担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时,邓亚萍打交道最多的是“80后”和“90后”,“我和年轻人的交流从来不是问题,我的格言他们都知道,实力是赢得别人尊重的唯一法宝。”
“去广岛亚运会的时候还挺土的,没见过什么世面,不过我们还算幸运,赶上了转型期。”――王***霞,广岛亚运会万米冠***
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无名小卒”王***霞还在跟着教练马俊仁日复一日地奔跑,一直跑到1993年,王***霞在那一年打破了1500米、3000米和10000米三项世界纪录并获得世界杯马拉松赛冠***,“1993年我跑起来时,对手都给我让开,根本不敢和我抢,没人能挡得住我,拿冠***太容易了。”
1994年广岛亚运会,王***霞第一次出现在亚运赛场。在她印象里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出发之前教练让每个人带一大箱子“方便食品”,包括方便面、榨菜和八宝粥等,怕到了日本吃不好,“那时候没怎么出过国,有点土。实际上,运动员餐厅的西餐都很好吃,我们带的吃的全都剩下了,最后两天拼命送人,大家都说,我们自己就是穷人,还要送给别人东西。”
现在的运动员对于西餐不再陌生,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食堂里的西餐并不比国外逊色,运动员的适应能力也远远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前辈。
“现在的运动员很幸运,和我们那时候的枯燥、封闭相比,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如果肯吃苦的话,他们都会有好的前程。”王***霞说,“当年我们接触不到的东西,他们都习以为常了。”
那年广岛亚运会,王***霞得到了两万元奖金,“马家***”也在那两年开始了几乎疯狂的财富积累。遗憾的是,也正是在这年年底,王***霞离开了“马家***”,转投到毛德镇教练帐下,开始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冲刺。
王***霞在田径场上叱咤风云的时候,1983年出生的刘翔还没有遇到教练孙海平,但这丝毫不影响刘翔在釜山起飞。而在北京奥运会退赛后,刘翔成为中国田径历史上最富有争议的偶像级人物――刘翔,釜山亚运会、多哈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冠***
“他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就是去釜山,那时他的实力已经能保证得冠***了。我赛前就是让他稳一点,别出差错就行。”教练孙海平回忆说,“2002年他参加亚运会之前,刚刚在洛桑打破世界青年纪录和亚洲纪录,所以,在亚运会上他没有对手。”
发生在刘翔身上的故事像极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影剧本,2004年历史性地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2006年在洛桑打破世界纪录,2007年在大阪世锦赛完成了“大满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国内最红的运动员,代言广告身价上千万元。2008年3月,刘翔在天安门广场从国家******手中接过北京奥运会火炬……但这一切荣耀,都凝固在2008年8月他退赛的那个上午。
“刘翔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很不错了,我们都相信他。”孙海平说,“他复出以后练得很刻苦,现在训练也可以上量了,虽然大强度训练他的脚还会感到有点酸胀,但参加亚运会还是可以的。”
退赛后的内疚和舆论的谴责让刘翔一度接近崩溃,但两年过去,那个乐观的刘翔又回来了,“正在找比赛感觉,而且信心越来越足。”刘翔在媒体公开课上说,“只要能战胜自己,我就很满意了。”
但公众对刘翔的期待绝不会满足于“刘翔战胜自己”,接下来的路是否平坦,刘翔这一代运动员会如何应对人生中最大的困难,答案不言而喻。
2010年,16岁的国际象棋小队员侯逸凡第一次参加亚运会,除了自己的比赛之外,侯逸凡最想去天河体育场看刘翔的跨栏比赛――侯逸凡,广州亚运会参赛选手
和同龄十几岁的小姑娘相比,10岁就进国家队过集体生活的侯逸凡显得“成熟”了许多,她不爱看“童话书”,而喜欢看的书都是推理小说类的。侯逸凡说,“这可能跟我下棋有点关系,喜欢动脑子。另外,我还会看一些英语书,多掌握一门语言也很重要。”
“和谢(***)***,我们现在的条件好多了,她们那时候电脑还不是很普及,没有那么多的训练辅助手段,所以,训练量要大一些,也更考验自己的实力,拿世界冠***也比现在难。”侯逸凡说,“我们现在的后勤保障比那时候要好很多,自己有更多的个人空间和学习机会,我很享受这样的训练生活。”
邓亚萍的故事篇6
自信是对生命的诠释,
自信是对事业的执着,
自信是对困难的挑战,
自信是对团队的信任。,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骑兵给拿破仑送信,由于速度太快,到大本营时,那匹马栽倒了。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刻回了信,并叫那个个士兵骑他的马快速把信送回去。看到那匹装饰无比华丽且非常强壮的骏马,土兵说:“我是一名普通的战土,不配骑这样的好马。”拿破仑则说:“没有任何东西是法兰西士兵不能享有的。”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和这个法国土兵相似的人。他们认为,身份决定一切,优秀不可逾越。自信乃是做人做事最基本、最可靠的资本,它可以帮助你延伸优势,消减不足,让成功靠近你。邓亚萍,中国运动员的偶像。她五岁就开始了艰苦漫长的乒乓球生涯。由于她个子矮、手臂短的缺陷,曾经一度被认为她不是打乒乓球的料,但邓亚萍毫不灰心,人小志气高,立志走上世界乒坛,每天延长练习时间,自加压力,她打的球一招一式都闪现出必胜的决心。从第11届亚运会到奥运会;世界杯、她不断获得金牌,打出了中国的威风,捍卫了国球的尊严。1996年,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1997年退役后,邓亚萍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她曾多次毫不讳言,当初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连16个字母都无法完整写下的她,凭借超强的信心和坚定的目标,在7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并出版了英文专著《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她成功了!无论是打球,还是学习,邓亚萍在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靠的是积极进取的信心,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困难,战胜自己,成为令人敬佩的运动员,令人敬佩的学习者。她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自信成就人才!自信成就人生!
罗文,一位100多年前的英雄,他的事迹传遍j全世界。他欣然接受任务的自信心。我具备吗?
邓亚萍的故事篇7
忙完了北京奥运会,回到新华社体育部的徐济成又开始忙活起明年的广州亚运会来。或许是习惯了奥组委忙碌的工作节奏,即便是在自己的办公室,手机、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也让他鲜有闲下来的时候。
经历丰富脱颖而出
1986年起就在新华社体育部担任篮球记者的徐济成,1992年开始受央视体育频道之邀,兼任NBA赛事解说评论员,17年来,成为篮坛专家中的重量级人物。
这些年,徐济成专注于自己的体育新闻业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徐济成暂别新华社,借调北京奥组委,出任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和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常务副主任,这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起来。
“我曾经采访过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等五届奥运会,而且本身就做了近20年的体育记者,加上自己的专业学的是英语,这样,我的条件都超出了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被选入奥组委非常顺利。”
主新闻中心是媒体运行的指挥部,下设四个分支机构:场馆运行中心、场馆运行调度室、场馆消防指挥室、场馆安保指挥室,徐济成所在的部门叫作媒体运行部,最初他报到时加上分管的经理在内一共才十几个人,之后这个团队不断扩充。到了奥运会时加上志愿者,整个媒体运行部达到了三千多人。
徐济成的工作主要是向上对场馆主任负责,向下对九个部门负责,手下这九个大部门所辖又有20来个小部门。
这个工作相当困难
“我们的任务是确保每一位前来报道奥运会的摄影、文字记者顺利工作,每个工作间都运行正常。这是一个庞大而琐碎的工作。北京奥运会注册媒体为21600人,但实际达到了24000多人,超出了3000多,此外还有一万多的非注册记者,这是奥运会史上一个空前的纪录,要满足这二万多记者吃、住、行、写稿要求,相当困难。”
05年开始,徐济成的生活正式进入了“奥运时间”,每天,他至少工作8小时,07年之后,每天7点出门,8点到达办公室。那时每天的工作都要一直忙到晚上8点以后,几乎以办公室为家。
2008年7月8号,北京奥组委主新闻中心媒体运行部提前一个月运行,MPC整个团队入住奥运村,徐济成的奥运之战正式打响了。
每一天,徐济成过得很紧张,心里惦记得最多的就是:别出事就行。 跑过五届奥运会,他深知,奥运会实际上就是办给媒体的,如果没有媒体传播,这届奥运会等于就是白办。
“我这里有一个非***记载,从申奥成功开始,由奥组委处理的事件有7600多万件,很多事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很多部门的协调。可以说,我们这个部门是一届奥运会中最庞大、最复杂、运行周期最长,处置问题最多、需要其他业务口支持最多的部门。”
不争才天下莫能争
针对历届奥运会媒体运行工作方面的不足,徐济成和他的团队对媒体运行工作提出了一些专业性的理念,这些理念成为北京奥运会媒体服务创造的新纪录和新模式。
比如:记者从媒体村出来,到各个场馆,只需一次安检,这改变了历届奥运会记者每到一个场馆都需经历一次安检的繁琐。这些人性化的服务以及对国外媒体来华采访提供的便利***策,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同时也被国际奥委会所推崇,沿用到下一届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曲终人散,那段不平常的日子留给徐济成的,却是波澜不惊。“每过一天我反倒是更平静一天!”徐济成这样描述现在的心情。然而,盛大的奥运会前,谁又能真的做到心如止水?
徐济成清楚地记得,就在媒体运行部组建后的第一次工作会上,看到手下这些年轻的经理面对即将到来的艰苦准备不足,看着大家似乎是以一种“玩儿”,而不是以牺牲的心态去备战奥运会时,给大家上培训课的他说着说着竟哽咽起来,没有人理解他所承担的压力有多重。
“奥组委的经历让我学会了跳出单一行业的业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同时能够善意地帮助别人,理解别人,因为你曾经在最高点站过。而对于一个体育记者来说,再没有比奥运会更大的战场,经历这个战场,我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更敬佩我的同事们,也更加热爱我所从事的体育新闻工作。”
徐济成办公室的白板上,除了密密麻麻写着的体育部工作计划,几个用黑色水笔写的大字很是醒目――“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徐济成说,这是来自奥运的感悟,“争,是因为你还没有达到最高,当你觉得自己突然变大但能量却变小了的时候,你也由此知道一些事不是一个人能干的,所以你会尊重所有人,不会因为别人的欠缺而瞧不起别人。”
周涛 重返央视文艺中心
2005年6月周涛接受了北京奥组委的邀请,离开央视主持人岗位到北京奥组委新闻中心,担任北京奥组委新闻中心综合处副处长。
周涛所在的新闻中心负责有关奥运的所有新闻,组织境内外记者对奥运会进行新闻采访,接待国际奥组委官员来访,综合处是协调所有这方面工作。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周涛又负责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全球电视转播的协调和沟通。
现在周涛已回到编制所在单位中央电视台,被正式任命为央视文艺中心副主任。
邓亚萍
调任北京团市委副书记
北京奥组委官员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邓亚萍,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2007年初,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奥运村部副部长,由原来的正处级提升为副司级。
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在去年11月任国家体育总局器材管理中心副主任。今年4月,邓亚萍调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王伟
出任北京市***协副***
邓亚萍的故事篇8
2005年,强生公司正式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这为强生婴儿提供了全新的品牌行销契机。从那时起,LOWE/睿狮广告传播就开始助力强生婴儿以“强生婴儿,为妈妈的爱喝彩”为奥运主题,开展整合营销传播,通过强生婴儿一直都竭力颂扬的母爱同奥运及奥运冠***的联系,使强生婴儿“关爱、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产品同质化,品牌做区隔
自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际专业婴幼儿洗护品牌强生婴儿与全国各地的妇婴保健医院紧密合作,致力于推广普及科学的婴幼儿护理知识,并凭借其专业优质的产品,打开了中国的婴幼儿洗护市场,并以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上的绝对领导者,成功地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专业、温暖、关爱的品牌形象。
近年来,中国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策的实施,让每个宝宝从一出生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进一步推动了婴幼儿市场的蓬勃发展。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婴幼儿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利润空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婴儿护理品牌。于是,强生婴儿品牌在享受快速成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各种各样的品牌从产品理念等方面均抄袭强生婴儿的本土品牌,迅速出现在超市货架上,利用价格优势在大众市场分得一杯羹;另一方面,贝亲、秒思乐等婴幼儿护理品牌纷纷进驻强生婴幼儿尚未涉足的高端母婴专卖店,旨在吸引日益壮大、消费能力更强的城市“中产阶级”,抢滩高端市场,令强生婴儿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
面临上下夹击的市场局面,LOWE/睿狮知道,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拥有过硬的产品并不足以建立有效的品牌区隔,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父母的需求,成为加深母子情感联系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才能使强生婴儿真正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为母爱喝彩,表强生关爱
2007年,面对中国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如火如荼的“奥运营销”,LOWE/睿狮广告传播在策略上明晰了强生婴儿奥运运动的沟通目标,就是进一步深化奥运会品牌和强生婴儿品牌的结合,从硝烟弥漫的奥运营销战场上脱颖而出,提升强生婴儿“关爱、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巩固强生婴儿长期的市场领导地位。
强生婴儿的目标受众是0~3岁宝宝的妈妈,在家庭观念浓厚的中国,孩子承载了家庭的所有的希望和未来,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有出色的表现,尽其所能为这个唯一的宝宝提供最好的呵护,让宝宝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起点。对许多妈妈来说,养育孩子本身,就像一场奥运,她们只会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无论孩子成功失败,都全身心支持和鼓励,直至孩子冲向胜利的终点。
强生婴儿正是深刻了解了这些妈妈的需求,才选择通过最优质的婴幼儿护理产品和先进的育儿理念,与妈妈肩并肩、手牵手,一起给予孩子最好的呵护,为他们创造美好的未来。由此,奥运会、强生婴儿和妈妈三者有了有力的结合点,“为母爱喝彩”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2007年强生婴儿奥运广告运动的主题。
电视加网络,广告并公关
LOWE/睿狮在针对0~3岁孩子妈妈的媒体接触行为的研究中发现,她们的媒介消费习惯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知识性、参与性、社区性。因此,LOWE/睿狮在强生婴儿“为母爱喝彩”的奥运活动中,颠覆了传统的、以电视广告为主的单向模式,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媒体、网络、公关等各种媒体,邀请妈妈参与和体验活动,并把有影响力的妈妈作为口碑传播媒体为活动推波助澜,从而将消费者从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关注和参与活动,打造了“病毒式”营销的市场效果,令活动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主线一:邓亚萍奥运主题广告《为母爱喝彩》,催人泪下
2007年,强生婴儿携手邓亚萍,将“为母爱喝彩”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广告创意取自邓亚萍母女之间的真实故事:母亲将小邓亚萍因寒冬训练冻得发紫的小手捂在自己温暖的怀里,又在邓亚萍落选时,温柔呵护和守护着她。几句简单和朴实的道白:“妈妈只要你正直、善良、脚踏实地”、“……在妈妈眼里,你始终是个孩子”,道出了母亲对孩子最真诚、最宽容、最伟大的爱。
广告播出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很多妈妈在第一次看到广告后感动得潸然泪下,纷纷在网上发表感言。而权威调研机构明略行的消费者调查结果也表明,广告片的说服力非常高,极大地提升了强生婴儿在妈妈心中的好感度和品牌忠诚度。
主线二:强生婴儿产品广告,母子情深
承接奥运主题,LOWE/睿狮策划创意的强生婴儿系列产品广告也提升了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以妈妈的付出和回报为创意的出发点,与产品的功效巧妙结合。
每位妈妈对宝宝都充满深切的关爱,无怨无悔地付出;而她们所希望的回报,就是宝宝开心的笑声、快乐健康地成长,以及和妈妈的亲密无间。而强生婴儿的产品,无论是婴儿痱子粉、沐浴露,还是护肤柔湿巾,都帮助妈妈更好地照顾宝宝,增强了妈妈和宝宝的情感交流,也牢牢地抓住了每位妈妈的心。
主线三:吉尼斯世界纪录照片征集活动,奥运献礼
继2006年“为母爱喝彩”征文大赛成功之后,2007年强生婴儿联合品牌代言人邓亚萍再度邀请中国妈妈参加申请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为母爱喝彩”网上照片征集活动。所有征集的照片都在强生婴儿的网站上展示,为众多妈妈提供了一个“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的平台,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提升受众参与度。
同时,所有征集到的照片被制作成一本巨大的相册,在奥运期间,放置在北京奥运主题公园内,作为中国妈妈和强生婴儿携手献给中国奥运的礼物,并申请吉尼斯世界母子照片纪录,弘扬伟大的母爱。截至2008年10月,强生婴儿已成功征集了4万多张感人至深的母子照片。
主线四:消费者互动,水融
围绕“为母爱喝彩”,强生婴儿开展了系列消费者活动,充分利用公关、路展、网络、事件等方式,展开一波接一波的传播攻势,环环相扣,引入入胜。
一是婴儿抚触大赛。婴儿抚触是最早由强生婴儿发起、现已在全国妇婴保健医院推广和普及的婴儿护理项目,通过妈妈每天对宝宝身体的抚触按摩,可以促进宝宝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健康发育,并增进母子之间的交流和情感。2007年的抚触大赛,活动波及12个主要城市、1184个家庭,妈妈和宝宝的快乐和亲密无间,为“为母爱喝彩”做了最好的诠释。
二是“宝宝奥运会”巡回路展。契合奥运主题,强生婴儿在全国12个城市开展了“宝宝奥运会”巡回路展活动,并在200个大型和400家中型超市展开了店内促销,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消费者,实现海、陆、空全方位交叉造势,赢得“乘方”的行销效果。
成效显著,强生完胜
邓亚萍的故事篇9
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对它们三个说:“你们三个在这里已经一年了,应该下去凡间工作一个月,再上来报告!”于是鸡、狗、猪到凡间做事。
一个月过去了,鸡、狗、猪回到了天上。玉皇大帝问它们三个说:“鸡你做了什么事?”鸡回答说:“天亮就叫主人起床。”玉皇大帝又说:“你有功,给你一个红冠!” 玉皇大帝又问狗:“你又做了什么事?”“我本想帮主人捉贼,但我只有三条腿,不够贼跑!”狗低下头说,玉皇大帝又说:“赠你一条腿吧!” 玉皇大帝又问猪:“你又做了什么?”“什么都让他们做了,我什么也没做!”猪说。玉皇大帝生气了,就把猪的长鼻子砍掉。
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为什么鸡会有红冠,狗有四条腿,猪有短鼻子了吗?
邓亚萍的故事篇10
关键词:体育运动;勇德
中***分类号:G8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7-0043-03
On the Virtue of Bravery in Sports
DING Su wen1,FENG Lei1,JU Yan Ping2
(1.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16, Hebei Ch ina;
2.Qiaoxi District Education Bureau of Shijiazhuang, Shijiazhuang 05 0051, Hebei China)
Abstract: The virtue of bravery, which embodies the positive sport spirit, runsthrough the sport. The virtue of bravery and sports, which are closely interrela ted and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can also promote each other. While the virt ue of bravery can be fully displayed in sports, sports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development of bravery. The virtue of bravery in sports is mainly performed asfearlessness, resolution, determination, and sense of shame.
Key words: sport; virtue of bravery
1 何谓“勇德”
人们通常所说的勇或勇敢有二义,一是道德规范义,二是道德品质义。从行为所遵循的 准则方面去看,勇可视为道德规范;从行为者长期遵循这样的道德规范而形成的稳定的内在 品质方面去看,勇即为勇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境况中,“ 勇德”被赋予了不同的目的和具体内容。
1.1《辞海》中关于“勇”的解释为“勇敢;勇猛”。《论语•宪问》:“勇者不惧”, 亦谓勇敢。《墨子•经上》:“勇,志之所以敢也”。勇敢:有胆量、有勇气,不怕危险和 困难的精神和行为,表征人的品质的道德范畴
中国古代将“勇”与“智”、“仁”一起,并称为“三达德”。古希腊的雅典将“勇敢”列为“四主德”(正 义、智慧、勇敢、节制)之一,作为城邦国家保卫者的德性。[1]
1.2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Ⅰ》中对“德”是这样解释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用以表示 行为规范或事物特征的范畴
就人事而言,德泛称道德,即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原则。中国 古代一些哲学家认为,万事万物的特征是从世界本原分得或获得的,因而采用德字来表示。《庄子•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 。所谓“物得以生”,指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特性。《管子•心术上》更进一步说:“德者 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谓得其所以然也。”这里的 道指世界本原,德指本原居于物中。事物因得道方始成其为事物;言其所得,便叫德。[2] 其实,”正心”意蕴才是“德”的本质性定义。在现代,德一般是指人在言行中表现出来 的一贯的道德品性或品质。
1.3”勇德”是美德的一个方面
它作为一种道德力量,一种为 善的力量,作为内在于人的稳定的品质,有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主要包括主体遭遇危险、困 难等伦理情境时,行为发生前的“不惧”之勇,行为抉择时的“果断”之勇,行为过程中的”坚毅”之勇,以及行为发生后的“知耻”之勇等。
古人早已对勇德做过具体的论述。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论语•宪问》 :“仁者必有勇”。[3](卷九P178)《论语•阳货》:“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4]( 卷七P149)在孔子看来,勇作为一种敢作敢为的精神品质,是需要理性来规范和指导的,否 则将成为一种盲目的力量。只知勇敢而不明事理,就会作乱闯祸,故而孔子强调勇与学习修 养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孟子将勇分为大勇和小勇,在孟子对齐宣王的劝解中可见一斑。孟子以为齐宣王应当好勇,但非好小勇,小勇乃匹夫之勇,其勇仅敌一人者也;王当好大勇,如 文王之勇、武王之 勇,其勇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也。[5](卷二P215)荀子将勇分为上勇、中 勇和下勇。[6] (《性恶》P42)他的观点可理解为,敢于用正道纠正自身,敢于行 先王之道 ,不跟乱世的君主走,不顺乱世之民俗;在乎仁义不在乎贫穷,没有仁义宁愿不富贵;天下人理解,则愿与天下人共快乐,天下人不理解,则宁愿岿然***而不怕孤独,是为上勇;礼 敬他人没有其他目的,重诚信轻钱财,敢推崇贤者,敢帮助别人改正不良行为,是为中勇; 不重安危重钱财,惹祸后但求苟且脱罪,不问是非,不讲原则,无论怎样只想胜过别人,是为下勇。
在这里,我们是从正面、积极意义上讲勇。勇是一种美德,而非恶德;荀子讲的“下勇”,我们可称之为“敢”,而不把它列入勇德。勇与敢、鲁 、莽、狠、暴、冒险等有着明显的界 限。符合正义、讲人道的、用理性来指导的“敢”是为勇,反之则否。
勇常常与人的气质相关联。不同气质的人,其勇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关羽的义勇与张飞的 勇猛是有很大差别的,蔺相如的智勇和项羽的悍勇更是大相径庭。无论何种勇敢,只有在符 合道义时,才成为美德。我们所推崇的勇德是与道德上的善相一致的,是大勇、上勇、善勇 而非小勇、下勇、恶勇;是仁者之勇、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
2体育运动与勇德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勇德有着相辅相成、互促互进,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体育运动中,尤其需要倡 导和培育勇德。勇德贯穿体育运动的始终,体现着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无往不胜的体育精 神。勇德能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同时体育运动又能够促进勇德的形成与发展 。
在体育运动特定的锻炼、竞赛环境下,不仅能磨练参与者和观赏者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逐 渐地使勇力、勇气变成一种为善的勇德。体育运动不仅使人的意志变得勇敢,身体变得强健 ,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内心具备了勇德。体育运动是培育勇德,展现勇力、勇 气的最佳途径,是传承勇德的最好渠道,使人们能正确的理解勇德,实践勇德。
2.1体育运动可培育“勇德”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体育自古以来就与勇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社会生产力非常低的条件 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与大自然、饥饿、野兽不停地抗争,既需要强壮的身体也需要勇敢的 精神,虽然那时的身体活动只是体育的最初形式,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体育。例如原始人居 住的周围,时常出现凶禽猛兽,威胁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命安全,在这样的条件下,年青力 壮的小伙子便成为征服这些凶禽猛兽的无畏战士。他们在保证氏族、部落的安全和正常活动中,表现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甚至以命相偿的可贵精神,这就是“勇德”的雏形。
我国古代儒家的基础教育“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最能体现勇的就是射 和御。“射”是指射箭技术,“御”则是指驾车技能。《论语•八佾》中孔子说:“君子无 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著名哲学家李泽厚翻译说,“君子没 有什么争夺的事,除非是射箭比赛。相互作揖行礼,上堂比试,完毕后下来喝酒,这竞争是 君子的竞争。”[7](P77) 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曾记载的齐国史话“孙膑赛 马”的 故事告诉我们,早在齐国就有“御”的比赛了。可见,“射”和“御”即是我国较早的体育 运动,是技能和勇力的具体体现。
现代社会体育运动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培育勇德的良好环境、氛围和手段,以其独特的身体 性与技艺性培育勇德,人们可以通过拳击、跆拳道、举重、球类、跳跃、赛跑等各种方式去 展示自身的勇力、勇气与勇德,使勇德得以传承延续,又不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现代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使体育运动所体现的勇德的含义越来越宽泛,从最初的勇力的角逐, 发展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与肢体相统一的文化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与人的完善与发展、人类对自我极限的挑战联系起来。
2.2 勇德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
“更高、更快、更强”是体育运动不懈的追求,也是勇德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体现。中国有 句古老的民谚,叫“艺高人胆大”,意为人有真本事始能勇往无畏。一方面是激励,鼓励人 们好好磨练技艺,达到“动力定型”的自动化高度,就可以毫无畏惧;另一方面就是要勇于 冒险,凭借高超的技艺,就可以无往而不胜。
体育是知行合一的运动,只有在敢于面对困难、敢于坚持、敢于战胜自我,不畏对手的情况 下,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体育运动的发展是离不开“勇德”的,体育比赛就像一场战争,虽没有血与火的较量,却是人的身体、心理、精神的一场大比拼。在战争中的“狭路相逢勇 者胜”,也全面体现在现代体育的竞技比赛中。在竞赛中,有了完善的技术、高难度的动作 做保证,就看有没有“勇”的支撑了,否则要想顺利完成高难度甚至惊险动作是不可想象的 ,尤其在高水平竞赛中,最忌讳的就是胆怯,关键时刻有时就差一口气,顶住了,“勇”字 当头,就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否则将败下阵来,前功尽弃。
正是在“勇德”的推动下,运动员、教练员与体育工作者战胜困难,攻克难关,超越自我, 不断地挑战着人类的极限,才促进了体育运动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
3 勇德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形式
体育比赛是强者、勇者之间的较量,没有勇德的人,赛场上没有其立足之地。勇德在体育运 动中有多种表现形式,概而论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3.1体育运动中的“不惧”之勇
“不惧”是勇德的标识。《论语•宪问》中“子曰:‘勇者不惧’”。[8](卷七P156)《论语•注疏》中亦提到“勇者折冲御侮,故不惧”。
体育运动中,人们的不惧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高山滑雪、铁人三项运动、跳伞、攀岩、 漂流、滑板极限运动、冲浪运动、冬泳等运动项目都具体直观地体现着参与者的不惧精神。
体育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竞赛中突变因素的繁多,使教练员和运动员会遇到各种各样 意想不到的境况,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勇敢精神才能够将比赛顺利完成,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或体育竞赛参与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对手“不惧”,还要“不惧”场上 突发的意外情况,“不惧”体育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伤病与危险。
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的最高领奖台上,胸挂“金镶玉”的张宁双眼湿红,这一幕,与4年前的雅典如出一辙――4年前,29岁高龄的她夺得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会女单金牌;4年后,33岁的她再次站在这个魂牵梦绕的领奖台上,成为羽毛球女单成功卫冕第一人。4 年,她凭借自己不惧的勇气和顽强的信念克服身体遭受的伤病的连番侵袭,扫除了卫冕路上 的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在奥运会比赛开始前,张宁就对自己说“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让外国选手从我这里跨过去,我要一个个地打败她们”!正是这种不惧对手的自信和勇气,使得 张宁实现了自己赛前的承诺。独守下半区的她一人连过四关,成功为中国女单守住了下半区 ,和队友会师决赛。张宁的不惧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一定会对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产 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3.2体育运动中的果断之勇
“果断”是勇者在行为抉择时的表现。《韩非子•解老》:“不疑之谓勇。”[9] (卷第 六P151)《礼记•乐记》:“临事而屡断,勇也。”[10](乐记第十九P507)杨雄 的《太玄经》中说:“断而决之者,勇也。”[11](卷第七P187)
勇德中的果断之勇,是体育比赛中经常遇到的。裁判员需要果断的裁决;篮球的投篮、排球 的扣球、足球的射门、乒乓球的进攻、击剑的刺击等都需要果断之勇。运动员面对运动中经 常出现的复杂多变或紧急突发的情况,要敏锐观察、正确判断、及时决策、行动果断,这样 才能够取得满意的竞赛成绩。
2006年2月14日的冬奥会都灵帕拉维拉冰场,花样滑冰双人滑最后一对选手张丹、张昊出场 。伴随着“龙的传人”的优美音乐,他们向金牌发起了最后的冲击。但是在完成第一个难度 动作“抛四周跳”时意外发生了,张丹在空中转到第四圈时两腿劈开重重地摔倒在冰面上, 瞬间双膝跪地,倒着撞向了护墙,全场惊呼,音乐中断。在张昊的帮助下,痛苦的张丹捂住 膝盖坚强地站了起来,看来她已经不能完成动作了。是继续比赛还是黯然离去?继续参赛, 可能加剧伤势;但张丹在这时做出了果断的选择:“奥运会不是谁都可以参加的,我必须把 握这个机会。”当张丹重新站在冰面上音乐再次响起时,全场响起长久而热烈的掌声,随着 音乐翩翩起舞,张丹、张昊顶着压力和伤痛获得了189.73的高分夺得了银牌。在面临重大意 外时,他们体现了果断之勇,毫不退缩,不仅赢得了运动成绩的银牌还赢得了精神和意志的金牌。
3.3体育运动中的坚毅之勇
“坚毅”指坚定而有毅力。荀子曰:“折而不挠,勇也”;[12](《法行》P535)《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熹注曰:“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 非毅无以致其远。”[32](卷四P104)“毅”的美德的突出体现就是坚强、果敢, 固守高尚的情操。
有着“体坛尖兵”荣誉称号的叶乔波,是实现中国几代人梦想,在1992年16届冬奥会上实现 奖牌零的突破的第一人。由于长期的训练和比赛,叶乔波伤痕累累。由于膝关节半月板的撕 裂、软组织滑囊损伤,走路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跪倒。但如果彻底摘除,也许因此而告别体坛 ,那样会给她留下无尽的遗憾。因为对她来说,今生今世如果不登上冬奥会冠***的领奖台, 是永不甘心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选择了一种极为痛苦的***方法:用一种像大号锥子 一样的钝头钢针,插入膝关节的骨缝当中,生生将碎骨与粘连的软组织剥开,还不能使用麻 药。手术中,叶乔波痛得几乎晕过去,汗水、血水浸透了手术床垫,然而她却没哭一声,她 说她是个***人。1994年2月,第17届冬奥会在挪威开幕。叶乔波的强项女子速滑500 m比赛开 始,“啪!”随着***响,叶乔波从起跑线冲出去,然而起跑一瞬间行家们便看出,由于伤病 叶乔波难以发挥出爆发力,显得力不从心。叶乔波的希望破灭了,她心如刀割。4 d之后, 赛程已过大半,中国队仍然没有得到一枚奖牌,形式异常严峻。此时1 000 m大战拉开了序 幕 ,叶乔波对教练肖汉章说:“我玩命也要拼块奖牌回来!”叶乔波将左膝绷带解开,将髌骨 调到适当位置,用绷带一层层死死缠住,不让它移动。发令***响了,叶乔波冲出起跑线,中国代表团成员哭了,他们为祖国有这样的运动员而自豪。最后叶乔波凭借顽强的毅力滑出了 最好成绩1 min20 s22,获得了铜牌。1994年叶乔波退役后用6年时间攻读完清华大学MBA课 程 ,随后又进一步深造拿到了中央***校经济学博士学位。叶乔波说:“我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 化程度,刚开始读大学课程非常吃力,但最终咬牙坚持,还是把学位读下来了。”叶乔波是”坚毅之勇”的最好代表。
3.4体育运动中的知耻之勇
“知耻近乎勇”,[14]就是说知道羞耻即与勇的品德相接近了。“过而不能知,是 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6] 遇事惧怕,有可能躲避而不 去为之,但最终仍然懦弱;而遇事时,对其行为进行反思并且包含了价值评断在里面的“耻 ”的思考,能勇敢的面对失败、挫折,走出懦弱,因而会更接近真正的勇。人生在世,孰能无过?错而改之,善莫大焉。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都需要面对自己的缺点错误,正视 自己的过失并自觉地进行剖析、检查、改正,这正是勇德的体现。这说明有道德修养的人可 贵之处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正视错误,有过改之而不重犯,知不足而后进。
邓亚萍初次代表国家队参赛,是在1988年菲律宾的“亚洲杯”比赛上,冠***之战在她与奥运 会女单亚***李惠芬之间进行。比赛打得难解难分,比分交替上升,极为接近,关键局的关键 时刻,邓亚萍以22∶21领先。李惠芬一记抽杀,球轻轻,但由于球速太快,裁判没有看 清,判邓亚萍得分,李惠芬提出异议,场外教练也提出异议,但邓亚萍没有说话,默认了这 个裁决。比赛一结束,张燮林教练就找她谈话,严厉地批评她说:“想当冠***是好事,但要 靠实力,不能靠侥幸,赢要赢得光明磊落。赢球,更要赢心。”邓亚萍内疚且又真诚地接受 了批评。从那以后,邓亚萍在比赛中不仅具有敢打敢拼的风格,更具有高尚的体育道德。亚 运会团体决赛时,双打比赛中裁判3次误判我方得分,邓亚萍都主动举手给予纠正。在以后 的世界大赛中邓亚萍更是打败无数乒坛高手,一人独得十几个世界冠***,成为奥运会4枚金 牌获得者。
体育运动为培育勇德提供了独特的环境和条件,但勇德并不是自然而然获得的,需要正确的 引导和自觉的养成。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特别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克服许多由体育 运动产生的特有的身体困难,体验到很多在正常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身体感受。这个过程就 是不断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挑战极限、战胜自我的过程,体现了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人 生态度,这个过程是”勇德”的积累和养成的过程。“勇德”是理想人格所必备的道德素 质,是崇高德性的内在构成要素,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勇德”,才能促进体育运动健康发 展。
参考文献:
[1]《辞海•上册》(普及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363.
[2]《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Ⅰ》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2004.
[5] 扬雄撰.太玄集注[M].(宋)司马光集注;刘韶***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
[6] 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7] 孔颖达.十三经注疏: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李觏.李觏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9]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 王先慎撰.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1] 杨天宇撰.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2] 一水.张宁:不老的传奇[J].新体育,2008(11).
[13]林贵长.论勇德[J].齐鲁学刊,2007(1):28.
[14] 潘小慧.儒家哲学中的“勇德”思想[J].哲学与文化,2007(1):119-131.
[15] 冯俊科,吴健.勇敢――原始道德漫谈之五[J].道德与文明,198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