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10篇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篇1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2、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3、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一作沿潮水而上的时节)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篇2

关键词:桃;诗词;观赏特性;景观营造

中***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2-0000-00

Abstract: Peach (Amygdalus persica L.) is a widely distributed plant which has been cultivated for a long time. Peach culture is gradually forming in the long history and derived rich cultural symbol. Through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ancient poetr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peach culture, and sums up peach cultural connotation, including symbols of spring, beautiful women, paradise, good moral characters, exorcising and longevity, frivolous and so on.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value for landscape application of peach in the future, the article discusses application features and arrangements of peach in landscape.

Key words: Prunus persica; Poetry; Aesthetic feature; Landscape design

引言

桃Amygdalus persica L.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原产于我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桃的果实可口,是我国重要的水果品种之一。桃花更是绚烂夺目、惹人喜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对桃的认识不断加深,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桃文化。桃从最初的供人食用,逐步发展为供人欣赏、托物言志的文化象征,衍生出了象征春天、女性、长寿、驱邪、美好品德等内涵。桃花是历代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从《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陶渊明笔下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再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描写桃的诗词层出不穷,蔚为大观,也见证了桃文化的时代变迁。梳理诗词中桃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对理解桃文化的丰富内涵有极大的帮助,对桃的景观配置与意境营造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桃文化的发展历程

2.1 先秦时期的桃文化

先秦时期是桃文化的萌芽期。人们对桃最初的认识是从其食用性开始的[2],《国风・魏风・园有桃》记载“园有桃,其实之肴。”桃果可充饥,且味道鲜美,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产力较低的先秦时期,这是难得的佳果。桃也从野生状态转为栽培,种植于“园”内。《诗经・卫风・木瓜》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明先秦时期人们对桃的喜爱,并将其当成贵重的礼物赠与他人。《诗经》中描写桃最著名的句子莫过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生动地描绘出桃花绽放、果实挂树、枝繁叶茂的情景。此外,还以桃花来赞美新婚女士的娇美,开创了以桃花比喻美人的先河。

先秦时期人们对桃的认识体现在对其花、果、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的细致描述,对其物候特征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夭夭”“灼灼”至今仍是形容桃花的常用词;《诗经》中的桃花也具有比兴作用,奠定了后世桃花与青春、女性的关系。

2.2 魏晋南北朝的桃文化

魏晋南北朝是桃文化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桃的应用更加普遍,除了栽植在果园内,也常用于园林之中,如《咏池边桃》中的“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奉和咏龙门桃花》也写道“旧闻开露井,今见植龙门”。

桃花的审美价值也在这时期形成[3]。萧纲所著的《咏初桃》便是极佳的例子。“初桃丽新彩,照地吐其芳。枝间留紫燕,叶里发轻香。飞花入露井,交干拂华堂。若映窗前柳,悬疑红粉妆”,“初桃”即为刚刚绽放的桃花,“枝间”“叶里”表明了观察的细腻程度,“紫”“红”再到“清香”,则是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欣赏桃花的美,“吐”“飞花”“交干”则是对桃花开花、落花的情景生动形象的表达。沈约的《咏桃》中“风来吹叶动,风去畏花伤。红英已照灼,况复含日光。歌童暗理曲,游女夜缝裳。诅减当春泪,能断思人肠”,对桃花的描写已不着重外貌的刻画,而是见花开花落,触景生情,抒彩浓厚,由重物色描写到抒感,这是桃花审美的重要转变。

这一时期,桃具备了指代美德的寓意。《太宰鲁武公诔》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和《咏怀诗》中的“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皆是以桃指代美德的例子。

社会的动荡不安催生了隐士思想的发展。《桃花源记》奠定了桃花与“乌托邦”的关系,世外桃源一词由此而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与世无争,生活安宁祥和。这也说明桃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是美好事物的代表。

2.3 唐朝时期的桃文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极为繁荣昌盛的时期,也造就了桃文化的蓬勃发展[4]。桃种植范围更广,培育技术也有进步,在田间山头、街道或寺庙随处可见桃的踪影,赏花之风盛行一时。种桃成了当时的潮流,杜甫《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和白居易《种桃歌》皆是因栽桃而著的诗。

唐朝时期人们对桃花的审美已不局限于桃花本身,而是将其融入整个场景之中。张九龄《山舍南溪小桃花》云“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描绘了山间桃花盛开的状况,凸显出生意盎然的景象;王维的《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描绘了雨天时桃花依旧灿烂夺目的景色,青草葱葱烘托出桃花的艳丽。桃花与其他植物相互对比、烘托,更能体现桃花之美,这类的诗词还有《晚桃花》:“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望人家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这一时期对桃花的色彩不单纯用“红”形容,而是用“霞”“漫”,不拘泥于形态的逼真,而力求展现成片桃花的烂漫妩媚,如吴融《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唐朝时期人们对桃的推崇,使桃文化迅速发展,使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水果,而具备了重要的象征意义。唐朝时期桃的文化内涵已大致成型,可分为以下6类:

表1 唐朝时期桃的文化内涵

象征意义 内涵 代表诗词

1 春天的来临 桃花早春开发,花色娇嫩,艳丽多姿,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周朴《桃花》;杜甫《春水》

2 年轻的女子与爱情 桃花色泽娇红、仪态妖娆,以此比喻美丽的佳人再适合不过 崔护《题都城南庄》;冯待征《虞姬怨》

3 驱邪、长寿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为桃木能辟邪[5]。自南北朝以来,道教的发展催生了桃驱邪、长寿的神话象征,到唐朝桃已经是“蟠桃会”上的仙桃,能助人长生不老 张子容《乐城岁日赠孟浩然》;李白《庭前晚花开》

4 青春的逝去与哀怨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早春的桃花固然鲜艳美丽,但盛开的花朵注定会凋落,桃花的凋零也代表美好事物的逝去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白居易《下庄南桃花》

5 思乡、隐逸之情 在《桃花源记》之后,桃花已经成了世外桃源标志 张旭《桃花溪》;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

6 轻浮不实 桃花花色艳丽,但浮华短促,在春天争奇斗艳,容易让人将其与一些擅于趋炎附势或风流韵事联系在一起 刘禹锡《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卢照邻《长安古意》

2.4 宋朝时期的桃文化

宋朝的桃文化延续了唐朝的内涵,赏桃、咏桃之风依然盛行,桃象征春天、美人、爱情、理想世界等文化寓意也悉数保留。但宋朝受理学的影响,赏花注重“花德”,梅花Armeniaca mume、杨柳Salix babylonica、荷花Nelumbo nucifera受到推崇,而桃花色彩鲜艳、仪态妖娆,容易使人联想到艳俗、轻薄与,因此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如以前。朱熹就在《念奴娇・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中写道“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直言桃李庸俗。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有“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以桃李的妩媚衬托杨柳的柔情。陆游更是在《雪后寻梅偶得绝句十首》中云“饱知桃李俗到骨,何至与渠争着鞭”,斥责桃李粗俗至极。

2.5 元明清时期的桃文化

元明清时期,桃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而趋于稳定,较前朝而言,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所提高。明清文人接受了桃的“妩媚”属性[6],审美心态倾向世俗化。最好的例子是唐寅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在诗中,唐寅种植大片桃花,自比桃花仙人,完全沉浸在由桃花所构的繁华世界中,怡然自得。

3 桃在园林中的观赏特性

从历代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国人对桃的栽培与观赏具有悠久的历史,对桃有全面的认识,已从多方面欣赏桃之美。

3.1 桃的美学特征

1)树形优美

桃为落叶小乔木,树形优美、枝干遒劲。枝型除了常见的直枝,有小枝拱形下垂的垂枝桃类,株型矮小、节间很短的寿星桃类,还有树形上宽下窄如扫帚的帚型桃类。桃叶茂盛翠绿,而“紫叶桃花”品种的出现,使桃也成为了一种彩叶植物[7]。

2)花色艳丽

桃花花蕾娇嫩可爱,开花时绚烂夺目、艳如彩霞,花落则是落英缤纷,如诗如画。且桃花具有淡淡的香味,清新淡雅;观赏品种丰富,涵盖了单瓣和重瓣,色彩从粉色、红色、纯白色到各种杂色,常见的观赏品种有碧桃、绯桃、绛桃、千瓣白桃、撒金碧桃等等。

3)果实独特

桃果同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形状和大小各异,有圆形的毛桃、卵形的油桃、扁圆形的蟠桃,色泽变化由淡绿白色至橙黄色,常在向阳面具红晕,独具特色。

3.2 桃的生物学特征

桃生长快,耐旱、耐寒[8],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喜光,不耐荫蔽,忌水涝,根浅忌风,在种植时需确保排水良好,光照充足,避免种植于密林下,并选择背风处。花期一般在3-4月,果期一般在7-8月,桃花盛开时正值早春,花叶同期,但叶稍迟,这就先形成了《桃花》:“千朵浓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红霞”的景象,后又呈现《桃叶歌》:“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姿态。

4 桃在园林中的应用

桃文化内涵丰富,诗词歌赋卷帙浩繁,为其园林利用提供了大量的题材。根据不同内涵,营造不同的景观特色,不仅能切合所需的主题,更能将文化融于景观,提升景观的美学价值。

4.1 桃花造景之美

桃树形优美,花色艳丽,单株或三五株红白相间种植,相映成趣,可展现桃的个体美。这种种植适合小空间,作为近景观赏,山坡、草坪边缘、庭院、水旁都是理想的种植场所。特别是桃与景石搭配,刚健稳重、古朴素雅的景石与婀娜多姿的桃花搭配对比,更显风韵。

桃的群植是更具效果的配置方式。诗词中的桃花源、桃花谷、桃花庵、桃园皆因其成片种植而得名。当春季来临,桃花盛开,处处被绚丽的桃花点缀,放眼望去一片如霞似锦,大有《泛舟观桃花》中“霞照波心锦裹山”的气势,娇艳的桃花展现着春天的活力,展现了桃花的群体美。桃也可在山谷、草坪、风景区等较大的场地进行群植,自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但桃花期较短,秋冬季景色较为单调,可通过营造高低起伏的地形增加层次感,并选择花色不同、体量不一、树形有别的桃花增加观赏性,再搭配不同花期的品种,观赏期可从3月延续到5月。

4.2 与水体的搭配

水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桃种植于河岸、湖边、岛上,可使桃花更富生机,渲染浓艳的色彩。每逢落花时节,花瓣飘落湖面,一片片红彩,不失为一道绚丽的景色。当桃花飘落于流动的河面,便是“桃花流水”之景,就如《桃源行》中“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桃花沿着河流涓涓而来,可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4.3 与园路的搭配

桃可种植于道路两旁,其中帚型桃树形整齐,枝条直上,种植于道路两侧可起观景作用,也适合运用于公路隔离带;直枝桃株型紧凑,开花繁茂,可种植于园路两侧,景观效果明显。道路的设计宜曲折有致,桃的种植随着园路也有相应的疏密变化,营造曲径通幽的氛围,在拐弯处可增加桃花种植的密度,形成误入桃源的感觉。

4.4 与其他园林植物的搭配

桃与其他植物搭配,相互衬托,可凸显桃花的美感。在选择时,需注意结合桃花的景观特征与生态习性,注意植物间对比与和谐[9]。在色彩搭配上,桃红柳绿的色彩对比相得益彰,是春季独特的景色。《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以竹Bambusa sp.为背景点缀一两株桃,红绿相烘托,更显桃花的艳丽。在形态搭配上,松类Pinus sp.和柏类 Juniperus sp.植物不仅叶色较深可烘托桃花的粉嫩,而且树形高耸,可与桃搭配打破单调,形成高低错落的画面。在花期搭配中,桃与杏Armeniaca vulgaris、李 Prunus salicina也是值得参考的搭配方式,桃、李、杏的花期皆为春季,且桃花红艳,杏李白皙,色彩协调,并有“桃李芬芳”之情。在桃树下,可种植观赏草坪或草本花卉,增加群落的层次感。相搭配的草本需与桃花色彩不同,如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三色堇Viola tricolor、矮牵牛 Petunia hybrida等蓝色系花卉,可与盛开的桃花形成对比。

5 结语

桃文化从先秦的萌芽,魏晋时期的发展,再到唐宋的繁荣,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且桃本身具备极高的观赏价值,有广泛的认可度,是园林中不可多得的一种植物。优美的诗词为桃的景观营造提供了直接的参考,但意境与文化的营造是景观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咏桃诗词繁多,是山石、匾额楹联题字绝佳的材料,融文化与景观于一体,可提升文化内涵。桃的文化内涵丰富,象征着春天、爱情、品德、长寿、理想世界,运用桃花来表达此类主题效果理想。

现代景观营造注重视觉感受,但现有形式较为单调,容易忽略文化与意境的体现。在配置桃花时,必须研究桃文化与景观营造的关系,同时兼顾景色与意境的协调,并注意保护文物古迹,达到景与情的融合,方能展现桃之美。

参考文献:

[1]左芬.桃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76-77.

[2]黄丹妹.汉魏六朝咏花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3]渠红岩.先秦时期“桃”的文化形态及原型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09(1):162-169.

[4]渠红岩.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2-127.

[5]王焰安.桃文化衍生试论,以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3(3):32-36.

[6]邱建国.拗竹与媚桃──明清文人审美心态的外在表征[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2):60-66.

[7]王燕,柳小年,顾振华,等.我国观赏桃花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6):24-26.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篇3

关键词:苏轼、咏梅诗词、人格美

宋代,咏梅诗词的创作渐趋繁荣,诗人们热爱赏梅,咏梅,更是喜欢在自己描写梅花形态神韵的诗作中融入情感与寄托。林逋的咏梅妙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表现出诗人超脱世外、孤高自好、悠然恬淡、勿趋荣利的达人品性。王安石“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显露出一种自我实现和自勉心志的高尚人格意味。坡一生爱梅,写过有关梅花的诗多达四十余首,作品主要集中在“乌台诗案”以后。

“乌台诗案”以后,苏轼的人生观、艺术观、生活情趣都发生了变化,体现在其诗歌作品中,特别是在梅花诗歌的创作中,主要表现在他已经不是单纯的对梅花幽雅形姿的形态描写,而是赋予梅花一种作者主观上的品格,当然这种品格并不是苏轼强加在梅花身上的,是因为梅花的习性和生长环境塑造了梅花的这些品格,如梅花历经严寒,迎风斗雪,自然就让人想到其凌寒不屈的品格,梅花开放在百花寂静之时,自然让人感觉到梅花不同流俗,清奇卓绝的气质。文如其人,苏轼之所以喜爱梅花,也主要因为梅花的高尚品格。苏轼嗜梅成性,托梅兴寄。他孤芳独幽,卓立不群的人格美都能在其咏梅诗词中寻到踪迹。

(一)《定风波 咏红梅》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写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连,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采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二)《和秦太虚梅花》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元丰七年(1084)春在黄州作。诗中写他因为爱林逋和秦观的梅花诗而更爱梅花。但自己穷愁潦倒,有负大好春光,还不如让风雨送春归去算了。诗人不沾滞于咏梅,而能寓感慨于言外,寄托深远。全篇压“槁”字仄韵,诗句骈散交错,音韵流美。诗中描绘梅花,正面描绘仅“江头”、“竹外”一联,点染生动,传神微妙,造语新鲜自然。《诗人玉屑》卷十七引范正敏《斋闲览》评云“语虽平易,然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此诗中表现的幽独闲静之趣,也正昭示了苏轼闲静高雅的文化精神和人生意趣。

(三)苏轼与梅花之缘

梅花,古人皆爱之。坡更是与梅花有着解不开的缘分。诗人写梅决不是无聊的吟风弄月,而是把自己的身世经历和感受融汇其间的。

1081年正月,是坡来黄州的第二年,他觉得凌寒而开的梅花,“玉雪为骨冰为魂”,虽然春兰秋菊、白李桃红,各具千秋,然而它是“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开。”在他心中,唯有梅花才是最为坚强的,才能真正代表他的人格。

1082年正月,在经历“乌台诗案”虎口余生的心灵历练后,心中逐渐平静,看到红梅绽放,虽然开得很迟,但仍保持着孤瘦高洁姿态,它傲霜斗寒之心,不肯随春天的到来而改变,“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这不是他自身的写照?虽然***治上一直处于新旧***派之争的漩涡之中,却仍然保持刚正情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我”,而不去做个趋炎附势的小吏。在大是大非面前,为何要改变自己的立场呢?就像欣赏梅花品质一样,“诗老不知梅格何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1084年春天,他看到江头梅花盛开,争娇斗艳,尤其是那竹外一枝斜开的梅花,引人注目,他认为那就如其化身。在《和秦太虚梅花》中写道“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面对梅花,心想自身,看梅、赏梅、惜梅、赞梅,足以给他心灵上丝丝慰藉。事实上,他犹如梅花的坚强品质,不得不让人心生敬意。

哲宗绍圣元年(1094),苏轼再次遭贬,万里投荒,到惠州谪所,又在迁客逐臣的心情下邂逅了梅花。《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这回相见,梅花的境遇没有改善,仍是在“松风亭下荆棘里”;而梅花的修美亦无丝毫逊色,“两株玉蕊明朝暾”。《再用前韵》:“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等诗都可体现苏轼吟梅诗中的高洁之志,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在这里的梅花也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了,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体悟,寄托到梅花身上。梅花是诗人精神情感的化身,被赋予了人的品格。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宋代文坛中成就最大的一位诗人,堪称文坛一代领袖。苏轼的一生充满磨难,数次贬谪使苏轼经受了种种锤炼。但其解脱自我,摆脱消沉,超脱旷达的形象,为历代世人所景仰和喜爱。苏轼满腔热情地讴歌梅花,强化了梅花超凡脱俗的品格。在苏轼的咏梅诗词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株傲然挺立的梅花,也读懂了一个幽洁自持,卓立不群的坡。

参考文献:

[1] (宋)苏轼著(刘石著评)2002《苏轼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陶文鹏编著《一蓑烟雨任平生》,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篇4

刚到三月,春风还不够细软,阳光还没攒足妩媚,桃花先急切切地开起来。放眼望去,到处都已经是花了,一朵两朵,千朵万朵,开得那样的迫不及待,那样的率真热烈!甚至,等不及长出几片遮羞的绿叶呀!她们都粉着俊脸,用热辣辣的目光看着你,说:“公子,我美吗?”美,太美,谁能抵得过这种诱惑?于是纷纷的人群,涌上这小小的桃花岛。人们看花的心情,也如花开的心情一样急切。能不急吗?晚了,花就落了。快点,来呀,一起来看桃花。

走在桃花树下,春风拂面,蜂蝶乱舞,春心荡漾。一张张粉面,娇滴滴抵到你面前,这是催护笔下的少女,十七八岁,站在桃花下拈花微笑。那年的人面桃花,妖娆了那年的春天,妖娆了唐人的诗篇,也妖娆了眼前的桃花。越往桃林深处,越觉春深。粉,还是粉,到处都是嫩嫩的粉色。喜欢,欢喜,再喜欢,一点都不觉得厌倦。如忽觉有隔世的错觉。这里,就是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我愿意就这样,站在春风里开成一朵,小小的桃花,美丽又妖娆,热烈又安静。陪陶渊明一起,吟诗,饮酒,种地,然后开了,落了。从此忘了前世,忘了今生,也忘了来世。

远处依稀有笑声,已分不清,是桃花笑,还是人面笑?这一朵朵桃花,分明是聊斋里爱笑的樱宁姑娘。在春光中逢人便笑,笑得痴,笑得美,笑得灿。有行人一碰,更是让人挠腰肢窝儿的一般,笑得花枝乱战,花瓣飘飞,洒落一片片粉红色的银铃笑声。

世人看桃花,以为桃花热闹,轻浮,是世俗的女子。其实不然。胡兰成说,桃花难画,因为她是静的。这个静字,初听愕然,细想果然。桃花若是不能静,怎能深得隐者的心意?怎能在远离尘嚣的地方,为隐居者开出一片世外的桃源静地?这样想时,再观察桃花。枝硬,有骨,全不似柳枝柔软。在微风中,她一丝不动,果然是静的。在红楼梦中,有一个场景最难忘。便是宝玉和黛玉,坐在桃花树下共看西厢记。两个玉人,一树桃影,还有随风飘落在身上和书卷上的花瓣,在记忆中定格成一幅安静的,曼妙的,又惊心动魄的爱情画面,太美。

古往今来,写桃花的诗句许多。我喜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的句子。三两枝的桃花,必是半开的。像清新秀气的邻家小妹,坐于村口的江边,看自家的鸭子在水里嘻戏。也喜欢“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句。美丽的桃花下也许有阿妹,正笑盈盈地看着,溪水中捉鱼的阿哥呢。恰是鱼肥,花美,人娇!原来,这才是我喜欢的桃花啊,不妖,不媚。可亲,可怀。

陶醉在桃花林里,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以前工作的学校,它座落于一个贫瘠的山坡上。被风化的黄土地几乎寸草不生。而在倾倒生活垃圾的附近,却长出了一株桃花。开始,谁也没发现它,直到三年后,它忽然开出了一树的花来。那一年,整个春天都仿佛有了盎然的生机。许多的孩子,走到树下,仰着小脸看花,谁也不舍得摘一朵。待到花落后,树上结出小小的毛桃子,不及熟,却早被孩子们摘去解馋。看见她们高高兴兴的样子,分不清她们是我的学生还是桃花。

喜欢桃花。爱她的热情和安静,爱她的美丽和妖娆,爱她的乐观……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篇5

关键词:宁波竹枝词 辞格 雅俗

浙江东渡是宁波,人物由来此地多。欲识吾乡风俗好,请君细听竹枝歌。

——清·万斯同

宁波竹枝词包含着大量的风俗和文化知识,为一般民众所喜闻乐见。它以诗歌的形式承载民歌的内容,在修辞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辞格、雅俗来探析宁波竹枝词的修辞特色。

一、宁波竹枝词的辞格

宁波竹枝词所用到的辞格十分丰富,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叠字、借代、仿拟、引用”等等。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使得宁波竹枝词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一)比喻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辞格,宁波竹枝词中的比喻辞格用的很多,而且十分生动。例如:

(1)非独黄豆都成荚,又见棉花白似霜。(清·佚名《青珠竹枝词》)

(2)电眼银髯气势雄,蜿蜒龙体出龙宫。盘旋滚舞长街上,空巷争看真老龙。(陈道生《畸山舞龙队》)

(3)夫妇双双去采桑,养蚕好比养儿郎。(陈道生《裘村镇蚕月》)

例(1)生动地描绘了棉花簇簇、宛若一地白霜的***景,既写出了“白”,又暗含“成片”。例(2)把目光比作电,胡须比作银丝,不仅面部形象毕现,而且精气神儿全出。例(3)则把蚕比为儿郎,表现出了蚕农对蚕的喜爱和对养蚕业的热爱。

另外,宁波竹枝词还运用多重比喻的形式。例如:

(4)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为君渔业臣。(陈瀛洲《渔歌》)

(5)悔嫁薄情负心汉,这山还望那山高。(董锦云《四明情歌》五)

例(4)中有三个比喻:农业是君,渔业是臣,农业和渔业是君臣关系。以“君臣”来比喻“农业”和“渔业”,深入浅出而有不失生动地点明了二者的重要性及主次关系。例(5)也是多层次的比喻:别的女人像是“那山”;“薄情郎”移情别恋就像是有了这山还望那山一样。这也是具体比喻和抽象比喻的结合,形象生动而又充满讽刺、愤怒的感情。

(二)比拟

比拟辞格在宁波竹枝词中用得也比较多。例如:

(6)香粳遍野影离离,正是含花吐穗时。听说秋雷能引海,年年七月怕风痴。”(清·鲍谦《梧岑竹枝词》)

(7)邻家少女试新装,头上晶晶宝石光。斜日无情偏不落,定教急煞可怜郎。(郑玉浦《约观灯会》)

(8)灵鹊枝头迎客至,任君采摘品琼浆。(林永良《杨梅节》)

(9)雪肤柔肌蜜肚肠,囫囵入口久留香。(陆锋《宁波汤团》)

例(6)中用一个“痴”字贴切地表达了“怕”之甚。例(7)中的“斜日”以“电灯泡”的形象出场,对别人的甜蜜由眼红而生嫉妒,或者“斜日”可能也一直暗恋着这位邻家少女,总想把她和她男朋友搅黄了,同时又可以出出恶气:你哪里比得上我,急死你。例(8)将“喜鹊”拟人化。中国民间认为喜鹊通灵,所以喜鹊又叫“灵鹊”,此处的拟人有着潜意识里的期盼。喜鹊枝头啼叫,热情地迎接着客人,尽职尽责地担当着“礼仪小姐”。例(9)“雪肤柔肌蜜肚肠”句,“雪”为视觉,“柔”为触觉,“蜜”为味觉,而“肤”“肌”“肚肠”又是拟人的写法,一位色香味俱全的“汤圆美女”从纸中“走出”,惊艳四射,使人急不可耐,“囫囵入口”。

(三)双关

同其他类型的民歌一样,宁波竹枝词也通过双关来寄托情意,有“谐音双关、语义双关”等。

1.谐音双关

(10)郎待天明征远方,妻含娇泪理行装。频频窗外望天色,日未出山仍有霜。(董锦云《四明情歌》二)

(11)池塘蓦地起风波,恶浪无端折芰荷。剩得单丝怎连藕,残枝零落泪痕多。(董锦云《四明情歌》四)

例(10)“霜”谐“双”,本义指太阳未出,山林仍有寒霜,暗指丈夫天亮就要去远方,天亮之前夫妻仍旧是一双人,不会分离。例(11)“浪”谐“郎”,“丝”谐“思”,“藕”谐“偶”。通过谐音双关写出了“偶”断“思”连的无限忧思。

2.语义双关

(12)不如仲夏移家去,卧向林边手自探。(清·万斯同《鄮西竹枝词》)

例(12)中的“仲夏”为地名,在句中属语义双关:本为地名,但同时可用来表示季节,倒也契合全诗语境。

“宁波”这个地名来源于“海定则波宁”,在宁波竹枝词中经常可以被用为双关。例如:

(13)诸君问我生何地,海不兴涛是故乡。(陆锋《宁波汤团》)

(14)抗倭名将此挥兵,痛击番船敌胆惊。今日笑迎五洲客,巨轮进出海波平。(郦仲瑜《招宝山》)

例(13)中的“海不兴涛”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故乡的平静安宁,流露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也可以指“宁波”这个城市。这里的双关,与其说是一种刻意的辞格运用,不如说是“宁波”这个地名起得好。例(14)大意为:以前戚继光将***抗倭,在此痛击倭寇,现在这里的人民满面春风,欢迎五湖四海的客人,正所谓“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这首诗从整体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出对倭寇的憎恨、坚决抗击倭寇的决心,与宁波人的热情好客,两相对比,相得益彰。最后一句的“海波平”运用了双关辞格,字面意思是宁波的海港风平浪静,巨轮进进出出都很安全;另一层意思是巨轮进进出出的地方就是家乡——宁波,这也与全诗内容相呼应。

(四)叠字

叠字辞格的运用使宁波竹枝词产生了韵律美。例如:

(15)五里湾湾曲曲溪,绿杨沿岸夕曛微。(清·谢秀岚《周巷竹枝词》)

大意为“五里长的港湾,弯弯曲曲的溪水,夕阳暖暖地照映着沿岸绿绿的杨树”。这两句诗用了叠字、双关的修辞方法。这里没有用“港湾”“水湾”,而用叠音的“湾湾”,首先保持了平仄和格律,因为叠音的两个字平仄相同,双音节的叠字形式是最直接的保持平仄和谐的手法,这也使诗歌收到叠字与平仄和谐双重音乐美。《诗经》正是在四字句中大量运用了双音节叠音字,才使得它极具音乐美。宁波竹枝词的叠字修辞还有很多。例如:

(16)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宋·叶梦鼎《盖苍乔木》)

(17)烟柳村村花夹岸,最怜千丈镜中行。(清·倪象占《鄮南杂句》)

(18)记得醉归衔暮色,星星渔火隔江明。(清·袁钧《鄮北杂诗》)

(19)梁山伯庙去烧香,拜拜多情祝九娘。(清·无名氏《梁山伯庙》)

再回到例(15),“湾湾”谐“弯弯”,当以本字理解时,诗句节奏为:五里湾湾/曲曲溪;当以谐字读时,节奏为:五里/湾湾(弯弯)曲曲溪。从修辞的角度来讲,将“湾”叠用收到的效果是多元的。此中最重要的是使诗句平添含蓄美,当诗句可以作多种理解或从不同的角度来鉴赏时,它的艺术价值随之得到升华。

(五)借代

借代即“换名”,借代辞格的运用,使宁波竹枝词在表情达意上更加形象突出、特点鲜明。例如:

(20)红裙队队闻私语,此是前朝宰相家。(清·周铿华《泗门竹枝词》)

(21)端阳佳节漫经过,角黍相传为汨罗。(清·鲍谦《梧岑竹枝词》)

例(20)中的“红裙”代指少女,使少女形象鲜明突出,与句中的“队队”和“私语”等少女的行为特点相呼应。例(21)中的“汨罗”指代屈原,用于此处是为了韵脚的和谐,也隐含了屈原投汨罗江而死的典故,有着双重修辞效果。

(六)仿拟

宁波竹枝词对仿拟辞格的运用也有鲜明特点。例如:

(22)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烟波里,万里涛声到枕边。(清·陈秉元《渔家》)

“蜃雨腥风”是“血雨腥风”的仿拟形式,这个辞格在此处产生了如下修辞效果:首先,更加朴实和自然,“血雨腥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残酷的形势和环境,而“蜃雨腥风”不见得是夸张,因为在夹杂着细小贝类的骇浪触石或触岸,必然会激起无数水花,加之风的助力,“蜃雨腥风”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其次,从语义上看,“血雨腥风”的修辞效果是强烈的,通过夸张的手法很形象地展现了一幅残酷的***景,会引起人的负面情绪,而“蜃雨腥风”是规范的、正常的表述,展现的是一幅海边***景。由“血雨腥风”到“蜃雨腥风”,正是以仿拟卸去夸张,以形式上的修辞“掩埋”内容上的修辞。

(七)引用

引用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或经典名句,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更好地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宁波竹枝词也通过引用这一辞格来表情达意。例如:

(23)落霞孤鹜齐飞处,面面波光似镜磨。(清·忻恕《东钱湖竹枝词》)

(24)九月中旬湖水平,龙舟竞渡会群英。(郑玉浦《东钱湖会期》)

(25)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为君渔业臣。(陈瀛洲《渔歌》)

(26)关关***鸟在河洲,幸福生活勿用愁。(沈元魁《幸福生活》)

例(25)是完整引用,例(23)和例(26)是暗引或变通引用。例(24)的“九月中旬湖水平”也可以看作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句的暗引。

二、宁波竹枝词的雅俗与修辞

竹枝词首先是一种偏向于通俗文学的诗歌形式,语言浅显通俗,所以即使诗歌主体本身一直是雅文学的主流,常常运用具有文学色彩和书面色彩的语词来移注自身情感和加强艺术感染力,但竹枝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绝大多数还是比较通俗浅近的。宁波竹枝词多口语,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

(27)赤豆粥兼荞麦面,晚餐还有烤番茹。(清·赵霈涛《剡溪竹枝词》)

(28)一樽芋艿吃完添,陆谷糊中不放盐。(同上)

(29)马陆坑茶真个良,兰花颜色茉莉香。(清·毛润《石门竹枝词》

(30)附近乡邻齐去看,阿侬暗作相亲人。(郑玉浦《东钱湖会期》)

这些句子都很生活化,完全可以用于日常口语交际。口语化句子和口语词的运用,使宁波竹枝词的民歌色彩被完全激活,使得词义通俗易懂。

从另一方面说,竹枝词是一个“乍俗还雅”的怪胎,一些文学色彩或书面色彩比较浓厚的词或句子,宁波竹枝词中亦多有其例。例如:

(31)潋滟鄞江落日时,灵桥东锁去波迟。(洪允祥《登楼远眺》)

(32)一水漪涟好浣衣,提筐姐妹到西溪。(清·鲍序悦《梧岑竹枝词》)

(33)且看饮马潭中水,留得涟漪千万重。(袁子良《渚山饮马》)

(34)龟岭嵯峨低复高,仓山烟树冷萧萧。(清·阮嘉祥《临山竹枝词》)

(35)老叟稚童同乐处,嫣然含笑步翩跹。(范纪达《阳光广场》)

“潋滟”“漪涟”“涟漪”“嵯峨”“烟树”“叟”“嫣然”“翩跹”等都是书面语,而“烟树”文学色彩浓厚。

(36)空气新鲜溪水甜,莼湖真是个桃源。山人耄耋身犹健,屋后常锄小菜园。(王重光《莼湖长寿村》)

“真是个”是口语,用它来将“莼湖”比作“桃源”显得更加鲜明、直白和强烈,若换成“好像”“宛若”“像”,则没有这种修辞效果;而“耄耋”又是个书面语词,指老年或老人高寿,所以这首诗可以说是文白兼收,雅俗共赏。

另外,现代新事物进入宁波竹枝词后所带来的陌生感强化了诗的修辞效果。例如:

(37)华楼耸翠比天高,“有路”人家气派豪。刚出车门“桑塔纳”,“大哥大”里发牢骚。(张晓邦《缑城杂咏》)

“桑塔纳”“大哥大”这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新事物散发出了浓烈的现代化气息,用在诗中就如同用古老的酒瓶装可乐。实际上,这种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雅俗共赏,只不过是古典诗歌形式之“雅”与现代新事物之“俗”的结合。它的修辞效果不仅来源于语词语义层面,也来源于时空碰撞。

宁波竹枝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百姓日常生活的画卷。它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各样的辞格来传递信息、抒感;同时,它亦俗亦雅的形式使其风格淳朴却又不失含蓄和意境。它不需要很高的文学水平,但又能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特点使得竹枝词易于模仿和创作。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宁波诗社.宁波竹枝词[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篇6

春之声,如诗般瑰丽。迈入花园,无需四望,直接映入眼帘的,就是色彩绚丽的花。普遍的——迎春花、桃花。迎春依旧那么金灿灿,像涂了油般晶亮。若你浮光掠影扫视过去,那迎春准会被你当作金子。一簇一簇,惹得个个争着抢着往外冒。再赏文静典雅的桃花,会有明显的对比,但依旧令人心醉神迷。思绪第一个牵到崔护的一首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桃花同姑娘一样羞涩温柔,惹人怜爱。怪不得崔护将姑娘比作桃花。此时,在这个静谧的花园里,若欲闻花苞绽放的春之声,就该闭上眼睛了,将耳朵凑在迎春旁、贴在桃树干上,听。抛开心中杂念,听。想象身处世外桃源,你一定会听到的。因为曾经有不计其数的人听到过——那是一种瑰美的声音,像是无数艳丽的花朵齐齐开放时花苞绽开的声音,又像是一个华贵的舞台上芭蕾舞者的脚尖掂到地毯的声音,太美了,这种声音就是春之声吗?多么瑰丽!

春之声,如梦般甜美。如果你在江南,这种声音很快会被发现。暖风吹过一丛干枯的枝干,在风的潜移默化下茶树的枝丫上冒出嫩嫩的新芽,毛茸茸的、绿莹莹的,采一片含入嘴中,再慢慢咀嚼,有一股清凉的味道,透心的清凉。面前是一面镜般的湖,真是应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境。飘零的浮萍、水草也是碧绿碧绿的,清亮中也透出泼墨般的绿。那悠悠垂柳的倒影,也斜斜地散在轻盈的水面上,显得平静而恬然。蓬松的阳光随意地漏入竹林,立在竹叶上;洒向湖水,飘在湖面上。如若你此刻***岸边,再闭上眼聆听,这恬美的画卷会变成一首悠扬的乐曲。阳光倾泻的声音、水中倒影抖动的声音、竹叶被阳光抚摸时的声音,交织、融合、旋转……缭绕于你耳畔,你看不见,却听得清。这想必也是春之声吧!多么甜美。

春之声,如酒般香醇。静态的声音足以令你领会到春日的情趣,如果再加上动态之声,那你将会感悟得更加透彻。广场上,人们换上了轻便的春装,来此活动筋骨。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你追我赶,活力四射,这活力让所有在场的人心里暖洋洋的。三五个老人,熟练地练着太极拳,让人有种醇美的感觉,大概这就是“越陈越醇”的韵意吧。数十只形态各异的风筝乘着和煦的春风此起彼伏,与人们一样悠哉悠哉。当你来到广场,看够了,闻够了,不妨闭上双眼,同曾经一样,静静的,听。如果你听到了,那春之声的音韵就被你完全悟透了。听,和风拂面时淡淡的笑声、练太极时双手在空气中挥舞的声音、风筝慢慢上升的声音……一切如酒般香醇、耐人寻味。

听声,谛听春之声,听遍万物之声。纯净的意象,就好像浸润在淡淡的禅意里。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篇7

关键词:虚实藏露;空间想象;艺术创造

中***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16-01

绘画与诗词本是两个不同的艺术种类:绘画靠***案,诗词靠文学,然而在某些方面,诗画互通,彼此交融,一首诗词在作者心中铺展为一幅画,一幅画久视之下也能吟为一首诗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绘画与诗词的艺术效果及关系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擅长花鸟画的皇帝,在他当***时,就曾将绘画列入科举考试,考试题目大多以前人诗句为题,命题作画。有一次,考题为“竹锁桥边卖酒家”应试者大多画以小溪、木桥、竹林,集中心思考虑酒家的表现,画面应有尽有,样样摆出,画家李唐则不然,他独出机杼,巧妙画出一弯清清流水,一座小桥横架于水上,桥畔岸边,在一抹青翠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这幅画虽并未画出酒家,但却深藏在竹林之中,深得诗句“竹锁”意趣,结果李唐自然高中,清人沈宗骞评论是“露其要处而隐其全”。还有一次赵佶亲自出题,叫“深山藏古寺”,有的在深山老林画一古寺,有的在两峰耸峙的山谷露出一角红墙,这道题确实难住了不少人,古寺既然藏于深山之中,怎么在画面表现出来呢?当赵佶阅到一幅画时,不禁拍案叫绝,原来这幅画根本没画什么古寺,只画了一个老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用一个和尚点出“藏”字,不画古寺,而古寺自在画中,构思独道,当取第一。

绘画是一门运用色彩、线条、形体,在二度空间内反映现实美和表达人审美感受思想情怀的艺术,宋代的画院考试,大多是以构思取胜,说明构思布局能充分反映画家的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据此,中国画非常讲究虚实藏露,就是为了用“虚”和“露”来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让欣赏者在作品的“实”和“露”的引导启发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形象储备,进行补充和再创造,从而达到以简胜繁、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迎风拓展的酒帘可以引导欣赏者去想象虚隐在竹林背后的酒家,挑水的老和尚能够联想对深藏在深山中香火缭绕的古寺,优秀的画家就知道什么该尽力描,而什么应留给欣赏者去想象。

和中国画一样,诗词有自己不同的风格,然而由于诗词本身朦胧含蓄的特点,使得其中写意画占了很大一部分,陶渊明是宋晋之交最杰出的诗人,他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在他六十三年的生命中有五十年是在家乡的农村过着隐居生活,写出了许多动人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差不多提到陶渊明人们就会想到这两句诗,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意境。“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形象描画出清晨去田间劳动直到披星戴月晚归,一种隐居躬耕的生活,不管是饮酒还是归园田居,这种大多描绘优美农村风光,歌咏饮酒抚琴、读书赋诗、访问邻曲、闲话桑麻的种种情趣,表现了冲淡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他的诗深层次的宣扬一种人人劳动、家家温饱、没有剥削压迫的桃花源社会,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田园诗才是渊明的独创,他到底还是‘隐逸诗人之宗’,锺嵘的评语没有错。”(《陶诗的深度》),用简练平常的语言,创造高超的艺术境界,是现实主义真正的继承者。

通晓文字魅力之后,为诗者只需几字便可渲染出一份意境,以王维《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说笔下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林茂密,掩盖人们活动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正是一种虚实藏露,“空山”二字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而又正值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月下青松、石上清泉,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这种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纯洁美好的生活***景,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了。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这样更真实而有诗意。

中国画中工笔画细致精巧,是国画一绝,诗词中也有此类佳作,《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辛弃疾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阕,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的‘别’字乃动词,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树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妙处。“稻花”二字说明季节在夏天,全首中这两句把夏夜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雀声、蝉声、人声、蛙声),尽“绘声绘色”之能事,下阕“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是个倒装句,把‘忽现’的惊喜表现出来,这时快乐可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全词八句有六句写景,只有最后两句才见有人夜行,便起了反照作用,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有画龙点睛之妙,笔笔恰当而灵动,闭眼反复吟诵,真好像凝眸看一幅工笔画。

参考文献: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篇8

关键词:《全唐五代词》;诗词之辨;词的起源;词学观念

一代文集的编纂,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古籍整理工作,更可贵的是能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性的工作,上世纪末由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合力编纂的《全唐五代词》便是这样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唐五代词的整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从明代开始有人关注,到最新版的《全唐五代词》,先后有几代学者倾注到其编纂过程中来。相较于唐五代之后的全宋词、或者全清词,唐五代词在数量上不能与它们相比,后来的学者每一次修补全唐五代词,新见补入的绝对数量并不可观,但是由于唐五代词处于词发展的源流阶段,其词体特征不如后来的宋词明显,鉴于前代编纂者对唐五代词作为词发展萌芽阶段的模糊性、复杂性特征的认识不足,其唐五代词的编纂自然存在着诸多缺憾。可以说,历代学者对唐五代词的编纂过程正体现了词学观念不断进步、成熟的过程。

最先用力于此的是明代董逢元,万历二十二年,董逢元辑录的《唐词纪》十六卷,收词人98家,词作948首。该书按照《草堂诗馀》的编纂体例,所录作品“不以人序,不以调分,而区为景色、吊古、感慨、宫掖、行乐、离别、征旅、边戍、佳丽、悲愁、忆念、怨思、女冠、渔父、仙逸、登第十六门,已为割裂无绪,又或以词语而分,或以词名而分,茫无定律,尤为治丝而棼”。不过全书只是一个大型的唐五代词选本,而非有意网罗一代文献的词总集。作为唐五代词的第一次整理,《唐词纪》自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书中滥采诗为词,如将杨巨源、施肩吾、李商隐、释齐己等多人的《折杨柳》诗题改为《杨柳枝》,将崔国辅、王昌龄、自居易等人的《采莲曲》易名为《采莲子》。《折杨柳》《采莲曲》本为乐府诗题,董逢元擅自改为词调《杨柳枝》《采莲子》,正反应了他对诗词区分的模糊观念。

由于唐词多为齐言体,其形制又近似于绝句,不仅仅是董逢元,早期人们对词特征的认识往往从“长短句”这一外在形态来判断,如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9中言道:“唐初歌辞,多五言诗,或七言诗,初无长短句。及中叶以后,至五代,渐变为长短句。及本朝,则尽为此体。”。黄异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也云:“古词多只四句。”其实,早期词作者多为诗人,他们作词尚未有较强的参差变化句式的意识,像张志和的《渔父》那样长短句交错的词并不多见,其实他的词作中“

”不就是由一个七字句拆分成的两个三字句吗?更多的诗人作词时则是以写诗的方式来填词,如元和十四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所作的《竹枝词》之三:

江畔谁家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怨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又如词调《杨柳枝》,刘禹锡有《杨柳枝词》:

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白居易也有《杨柳枝词》: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取新翻杨柳枝。

此时不断翻唱的《杨柳枝》歌词,也是七言绝句体。

此外,早期词作中词多以调为题,以词调为歌咏内容的核心,题目与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与诗歌“即事赋诗”的传统相似,也显示着早期词与诗歌的密切联系。所以,当董逢元看到杨巨源、施肩吾、李商隐、释齐己等人的本为离别所感而发的杨柳诗,误为词调《杨柳枝》,以及将《采莲曲》当成《采莲子》,都是早期词近诗体、调即内容的特征所致,他从外在形态上对诗词作出的区分,也是造成部分诗歌误入《唐词纪》中的一个原因。

对唐五代词的第二次整理,始于清康熙年间《全唐诗》的编纂。其卷八八九至九零零收录唐五代词作者67人,词作870首,此书主要依据《花间集》《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花草粹编》等总集和《阳春集》《南唐二主集》等别集、合集辑录而成,采录范围虽然不广,收词也较《唐词纪》为少,但去取较严,可信度很高。除了由于搜录不广所造成的遗漏外,诗词不分、真伪杂陈的情况依然存在,如白居易的《花非花》、韩翔《章台柳》等杂言体诗依然被当作词收入书中。大抵编选者对诗词的判定依据的是齐言、杂言的形式,杂言的诗歌本来就容易误认为词,齐言诗篇近于词调的体式更要让编者难以断定了。此外,书中真伪杂陈的情况多未考辨,如题杨贵妃的《阿那曲》“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香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始见于《太平广记》卷六十九《张云容》引《传记》(《传记》即裴铡《传奇》),本为裴铡代书中人物拟作,假托杨贵妃之赠诗,《万首唐人绝句》卷六五收录时误为杨贵妃诗,题为《赠张云容舞》,而《全唐诗》收入时失察,不仅误诗为词,且连作者裴铡也弄错了。这种错误为后来多次唐五代词的修订者所视察,一直延续到最新一次的修订才改正过来。

二十世纪以来,多位学者曾用力于唐五代词的整理。光绪三十三年,王国维先后辑录花间词人及韩僵、李璨、李煜等唐五代二十一家684首词作,题为《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1917年刘毓盘编著《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其中辑有李白、和凝、李瑕、李煜等四家唐五代词人作品。1929年由陈大椿辑成的《唐五代词》堪称《全唐诗》之后的又一次唐五代词的大型选集。此书从《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及《全唐诗》中辑录词人81家,词作1147首,书中以人编次,唐词按作者的时代先后为序,五代词作者则依照朝代先后和国别编排。书后附录有校记,校录诸本异文,辑录有关各词的来源出处,较《全唐诗》的不注出处,是一大进步。相较于《全唐诗》,本书多收《竹枝》《柳枝》等声诗体曲辞,如,经过他的整理,刘禹锡词作41首,自居易29首,这其中如刘禹锡《竹枝》ll首、白居易《竹枝》4首,刘禹锡《杨柳枝》13首、白居易《杨柳枝》10首,虽然这些作品属诗属词难以断定,但算上可以确定之作,使得刘禹锡和白居易一举成为中唐时代数量显赫的词家。总之,将声诗体词调选入词集中来,是词学观念的一大进步。

但是遗憾的是,林辑《唐五代词》并未收录当时已经面世的敦煌词,如当时《疆村丛书》本《云谣集杂曲子》已经面世,不知是陈大椿未见还是故意不收,可以说这是该书的一大失误之处。为此有必要梳理一下敦煌词的整理历程,以及透视由此带来的词学观念的演进。

1900年,随着敦煌莫高窟的打开,一批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写本歌辞进入到词学研究者的视野,这其中有题为“《云谣集》杂曲子共30首”的较为完整的抄本词集,还有一些抄写相对集中的残卷和不少零散作品。经过近一个世纪学者的努力,敦煌歌辞的整理硕果累累,其中教有影响的成果先后有: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收录164首作品;任二北《敦煌曲校录》,收录545首作

品;饶宗颐《敦煌曲》,收录318首作品;林玫仪《敦煌曲子词斟证初编》,收录176首作品;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收录1200余首作品。

随着对敦煌写本曲子词的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深入,敦煌曲子词作为现存最早也是最大的一批以唐、五代民间词为主体的文学作品的性质,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甚至引发了学者对词起源问题的探讨。由于敦煌写本曲子词的发现,之前声音不高的“词起源于民间”的观念得到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唐圭璋在《云谣集杂曲子校释》、王重民辑《敦煌曲子词集》、任二北纂《敦煌曲校录》及《敦煌曲初探》等,都于书中阐述“词起源于民间”的思想,至于林玫仪《从敦煌曲看词的起源》、程石泉《由敦煌词看词之起源》、刘尊明《“词起源于民间”说的重新审视与界说》更是以专文的形式细致地探讨了词的起源于敦煌曲子词的关系。这些都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多把词的起源归功于帝王或文人的观念,可以说,正是敦煌词的发现与整理而引起的对词起源于“民间”的探讨,正是词学观念进步的体现。

经过五十年左右的停顿,终于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了张璋、黄畲合纂的《全唐五代词》。该书收录170余人,包括敦煌词在内的词作2500余首,收罗之广,几倍于前人。然此书谬误甚多,如考订不精、时代不分、编次混乱、诗词不辨处甚多,如李峤、徐彦昭、李义等人《桃花行》本为应制诗,

《文苑英华》卷一六九所载题目明确标为《七言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而张辑却以词收入书中。而李白《秋风清》、李康化《采莲曲》、白居易《花非花》、韩惺《忆眠时》等杂言体诗,也被误作词收入,这些可以看出编者对诗词辨体的观念缺乏一些清晰的认识。至于像杨贵妃《阿那词》的作者判定失误之处,更是不可胜数。

正是因为张书问题众多,由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主编的新版《全唐五代词》199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可以说正是目前最为尽善的全唐五代词。除了增补新见的词作如中唐释德诚的《船子和尚拨棹歌》39首以及晚唐易静《兵要望江南》720首,对诸如李白、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臻、李煜等有争议的作品作出考辨外,全书最特别之处可以说是将所收词分为正、副二编,如编者所言:“正编为可以确定之作,副编所收则包括:属诗属词,难以判定之作;明清词籍所误收而可以考定的原属‘声诗’或徒歌之作。”之所以作出以上区分,可以说正是反映了编者对词体特征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经过编者的判定,编者把早期的唐代诗歌中诗题与词调同名的作品,如《长相思》《乌夜啼》《拜新月》《离别难》《梦江南》等;杂言体诗歌中字数句式与词体相近者,如李白《秋风清》、李康化《采莲曲》、白居易《花非花》、韩惺《忆眠时》等;诗题与词调名相近之作,如近似于词调《采莲子》《杨柳枝》的《采莲曲》《折杨柳》,这些很容易与词混淆的诗歌,都放入副编,并作了相关的考辨说明,甚至还有一些属诗属词性质难断的作品,如元结《欺乃曲》、崔道融《杨柳枝词》、吴融《水调》等,也归入副编,待后来新资料的出现或新观念的发明后再作判断,可见编者负责的态度。

以此书反观以前历次唐五代词的编纂,那么多误诗为词的错误的出现,多是早期人们对于“词”与“非词”的“词界”认识不足而造成的。而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针对词体的特征的判定,认为如果能避免从词的外部特征来认识词体性质,而从词与音乐的配合及其相互关系来探讨词体特征或可为一正确途径,正如此书前言所认为的“‘隋唐燕乐系统’和‘依调填词方式’则是我们探讨‘词源’和判别‘词体’的两个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这里所谓的燕乐,是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胡乐与中原音乐的交融,又随着隋唐大一统的实现,北方的金戈铁马之音与清淡靡丽的南朝清音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民族音乐,这是词体所依托的音乐载体。至于“依调填词”的方式,与唐声诗先诗后乐、以乐从诗的辞乐配合方式不同,而采取先乐后词的方式,随着“依曲拍为句”、“依调填词”,随物赋形,自然会有句式长短、杂言的出现了。由此再来反观唐五代早期词,自然能清晰地辨别词与诗、声诗、徒歌的区别了。

从明代董逢元开始,经过至少五代学者的努力,一部比较理想的唐五代词集终于编订出来,这都是因为从前人们对词体的认识模糊所致。所以每一次的编纂,都体现了历代学者对诗词之辨、词的起源等问题的认识的深化,正可以看出词学观念的演进来。

参考文献:

1.永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百,集部五十三.

2.胡仔纂集,廖德明点校.苕溪渔隐丛话后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23.

3.黄异.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四部丛刊》本.

4.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全唐五代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前言22."

5.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全唐五代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前言12.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篇9

点评:此牙雕所雕人物取材于三国故事。关羽,三国时蜀汉大将,字云长。东汉未投奔刘备,与张飞三人桃园结义,情同手足。初守下邳(今江苏邳县东),为曹操所败,与刘备失散被俘。操待与殊礼,羽助战有功,封汉寿亭侯;后得知刘备下落,乃护送二嫂归之。刘备定西蜀,关羽留守镇之,为吴将吕蒙袭破,与子关平皆遇害。后因其忠心可嘉,广受尊崇,民间多有关帝庙以供其像,该组雕像用科考究,关公端坐抚长髯,凝神观书,头着纶,卧蚕眉,丹凤眼,颇具英雄豪气。两旁关平手捧印信,周仓执刀侍之。人物刻画细腻,栩栩如生。

近代象牙雕长寿百蝠纹宫扇1件

尺 寸:高127厘米

成交价:RMBl76,000

拍卖公司:上海东方

拍卖日期:2002-12 02

点评:此扇为近代牙雕中的精品,整体作品高120厘米。扇体高60厘米。作品整体构造吸取继承中国古代建筑的框架结构,井进行了艺术创造。及扇枭以硕大象牙攒插而成。掏膛透雕缠枝梅花纹。框内以四组寿字纹和螭纹“雀替”支撑整体作品的核心――扇芯。它以牙雕作品中难度最大的加工手段之一的拉丝技法进行创作,通体拉丝透雕直棂窗花格作为背景。纤若发丝,然无一缕断刀败笔,可谓罕矣。扇面主题纹饰以深浮雕仕女仙鹤和长寿翁于正背面。绝妙之处在于,虽***案不同,然正背两面***案迎光视之形状宛如一体,可见构思奇巧。枭下以掏挖工艺制成活环链三根用连接三只绣球,一球拉丝掏膛锦地寿字,二球拉丝掏膛开框四李花卉纹绣球,三球剔地浮雕“康仙寿恒福贵昌康”八字灯笼球。整件作品艺人将浮雕、圆雕、镂空、拉丝、剔地等近乎所有的牙雕技法融合一体。展现了中国近代最高超的牙雕工艺,实非凡物也。此工艺绝技已失传。

清象牙山水人物臂搁

尺 寸:高30.1厘米

成交价:P,.MB 250,000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拍卖日期:2002-12-09

点评:此臂搁上窄下宽,呈覆瓦式,雕竹节形,有四矮足,正面雕七童子放风筝,意寓春风得意。背面雕溪山行旅,此臂搁笔墨韵味十足,是象牙清玩中的精品:

清乾隆象牙雕山水人物臂搁

尺 寸:高25厘米

成交价:RMBl32,00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拍卖日期:2004-05-17

点评:此臂搁上窄下宽,左右两边下曲,雕饰成竹节形。正面浅雕高士坐于蒲席之上,举杯待小童伺饮,而身后书童却在举壶畅饮。其景生活情趣浓厚,使人忍俊不禁。背面上下有四矮足,内凹采用高浮雕技法,以清初多用的“渔家乐”为题材,雕刻渔人出海捕鱼,满载而归的情景。雕刻技法精湛,人物神态生动,亭台楼阁细腻。臂搁是古人书写时垫臂的工具,也是书案上的陈设品,为乾隆时期极有代表性的文房用器。

清象牙竹林七贤臂搁

尺 寸:长25.8厘米

成交价:RMB 190,000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拍卖日期:2002-12-119

点评:此臂搁上窄下宽,呈覆瓦式,雕竹节形,有四矮足,正面雕高士夜行,背面内凹,以竹林七贤为题材,高浮雕技法,是清代牙雕文房用具的代表作之一。

清中期象牙莱公铭笔筒

尺 寸:高12.1厘米

成交价:RMB 363,000

拍卖公司:上海崇源

拍卖日期:2003-04-20

点评:象牙因材料之缺,多随形,或制为圆器,极少见有方形整体做器的。此笔筒四壁为整支象牙所裁制,牙色农重,纹理美观,其上裂纹如铁丝金线般游走,尤其笔筒底板又为横开象牙料,纹线呈自然圈状:观其用料之慷慨大度,当在清代康雍之际,因此丁亥应当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清初象牙刻读书乐诗笔筒

尺 寸:14.3 x 10.9厘米

成交价:RMB 319,000

拍卖公司:北京华辰

拍卖日期:2004-05-16

点评:此笔筒取象牙而制,口沿打洼,外壁楷书刻宋遗民翁森所作《四时读书乐》诗,字口原填石青,尾落“时在庚申仲冬下瀚,后学温淮清敬录”,落“淮清”、“月楼”朱白丈联珠印、全器包浆肥润,填刻工整秀丽,保存完好,不为多见:《四时读书乐》诗:山光照槛水绕廊,舞云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呜树,夜深灯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奏来熏风。昨夜庭梧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音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水,心清足称读书子。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清象牙雕和合二仙

尺 寸:高17厘米

成交价:RMB 110,000

拍卖公司:上海信仁

拍卖日期:2004-12-08

点评:“和合”原是古代传说中二神仙名,即手持荷花的“和圣”与手持圆盒的“合圣”。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上,把他们视为和美谐调的象征 此组雕像一为站着的和圣,坦胸露肚,一手持荷;一为跪着的合圣,一手开盒;两人的另一手均握蝙蝠,皆在开怀大笑。象牙质地上佳,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据考证,和合二仙即寒山与拾得。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相传他于公元7世纪末至日世纪初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好吟诗喝酒,与国清僧人拾得为好友-有诗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也为唐代僧人。本为孤儿,相传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被奉干携入天台国清寺为僧,故名拾得。寒山为友,后人集其诗附于《寒山子诗集》中。寒山、拾得居苏州寒山寺,至今寒山寺佛殿壁石刻有寒山、拾得像,称和合二仙

清中期象牙透雕五老***香筒

尺 寸:高26厘米

成交价:RMB 99,000

拍卖公司:上海信仁

拍卖日期:2004-12-08

点评:此象牙香筒由筒体及器盖两部分组成,通体象牙透雕。主体部分为:“香山五老***”,在层峦叠嶂的深山中松树楼阁掩映其间。五位老者正沿级蹒跚而上,其中三位于半山腰正拄杖前行,直指山顶琼楼玉阁,山脚下二老者肩挑花篮,在梅花鹿的陪同下悠然相随。山下树冠茂盛,山顶祥云漂浮,整个画面呈现一派祥和景象。在主体纹饰上下两端分别饰“八宝”和“暗八仙”***案。其 分别为“八宝”中的宝鱼、宝瓶、宝相花、方胜四种,以及“暗八仙”中的莲花、鱼篮、拂尘与宝剑、拐杖与葫芦,分别暗指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铁拐李。在八宝和暗八仙***案之外还分别浮雕多层,连续回纹及仰覆莲为装饰,繁华而富于装饰性。同样材料的筒盖钮为仰覆莲托宝珠。盖体层层镂空透雕,利于香气的外溢飘散。此香筒所用象牙,色泽微黄均匀,质地细腻。做工规矩、严密,盖与筒身浑然一体,整体观赏繁缛而不凌乱。画面布局合理,生动。若收藏于厅堂,可显得高贵富丽,若是置放于书房案头则可贮藏香料。让缕缕清香伴君闲读,不亦乐乎。

明 象牙笔筒

尺 寸:15.H厘米

成交价:RMB 115,50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拍卖日期:201)0-05-08

点评:此笔筒由整段象牙挖膛制成,材质厚重,颜色古朴理疏朗自然.较为少见。

清象牙浮雕龙纹瓶

尺 寸:高51厘米

成交价:RMB 99,000

拍卖公司:上海敬华

拍卖日期:2004-04-16

点评:此对龙纹瓶呈直筒形瓶腹,正反两面卷草纹地子上分别开光六面,开光内深浮雕云龙赶珠纹***案,颈部前后亦为龙纹开光,两侧装饰一对狮首衔活环,盖顶端深浮雕海水龙纹,外撇圈足内和瓶盖内分别刻“乾隆年制”四字款,工艺繁复堆砌,层次重迭铺张。

清象牙雕瑞兽水月观音

尺 寸:高23厘米

成交价:RMB 220,000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

拍卖日期:2002-12-07

点评:此牙雕作品,下承狻猊座,狻猊作回首状。狻猊之上一朵祥云托起一圆屏,两面分别刻云中仙女和仙人行旅***,圆屏之上,观音双手合十,端坐于祥云之上,似乎在注视着芸芸众生。雕刻工艺十分精湛。

清乾隆象牙雕猴桃小水呈

尺 寸:直径7.5厘米

成交价:RMB 101,20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拍卖日期:2003-07-13

点评:水呈作一桃形,镂雕桃枝叶作柄,三只小猴攀附其上,另有一桃形象牙小勺,勺柄雕作灵芝状,配有相同风格的木雕底托。整体雕工精细,玲珑秀巧,此为象牙制文房中难得的精品。

清中期象牙填彩人物诗句六方笔筒

尺 寸:高x直径一14 x 7.2厘米

成交价:RMB 231,000

拍卖公司:北京华辰

拍卖日期:2003-07-12

点评:此六方笔筒由象牙整挖制成,口沿出唇,打磨精整、外壁以阴刻填彩工艺描绘纹饰,布局严谨,构思巧妙。一侧借象牙自然纹理为远山之景,雕刻枫林之中,童子停车,高士观景树下,画面左侧题刻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侧阴刻葡萄满枝,题诗:千金还有子,拔地出高枝。

清象牙雕醉八仙祝寿桃形杯

尺 寸:直径7.9厘米

成交价:RMB110,000

拍卖公司:北京华辰

拍卖日期:2004-05-16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篇10

桃,祖籍中国,黄河流域是它古老的故乡。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了桃树的栽培,并且早就有了确切的文字记载:“柿接桃为金桃,梅接桃为脆桃。”而欧美各国的引进,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桃的品种,就像4月的桃花一样纷繁,诸如鸳鸯桃、寿星桃、日月桃、瑞仙桃、美人桃……只要听一听这些名字,就可想象得到,人们对它该是何等的厚爱了!

桃子不但是营养丰富的鲜美佳果,还可以制作果脯、果酱、果干。在中药里,桃仁有着破淤血、清肠道、消痈肿的疗效。桃叶过去用于驱肠虫,现今仍是配置土农药的原料。桃花味微苦,但无毒,能够利痰滞、破石淋,古时曾有“服三树桃花尽,面若桃花”之说,可见,桃树由上到下,由果到叶,浑身都是“珍宝”啊!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赋诗作画,把“桃花”尽情讴歌、吟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大家熟知的《诗经》中的名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则是《史记》中告诉人们的简单哲理。唐代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描绘出“桃千树”热烈红火的场景,这美景吸引着多少看花人,它为长安春色增光添辉。宋谢枋作的《庆全庵桃花》:“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给人们指点出桃花朵朵、桑麻齐茂、男耕女织且又不与人世相通的美妙去处“桃花源”……人们更为喜爱、久为传诵的还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挺拔的翠竹,鲜艳的桃花,绿红掩映,疏密相间,勾画出一幅和谐而优美的景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10篇

学习

安妮宝贝春宴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安妮宝贝春宴10篇,内容包括安妮宝贝春宴简介,安妮宝贝精选集1。摇滚创作才女艾薇儿睽违两年,将于2011年3月8日全球发行新专辑《GoodbyeLullaby》。这次艾薇儿找来长久合作的伙伴DeryckWhibley、EvanTaubenfeld、ButchWalker

学习

鲸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鲸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鲸教学反思,小学语文鲸教学反思。不少人认为《白鲸》象征着执着探寻自然界秘密的美国精神,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曲折离奇的探险小说。本文认为《白鲸》包含了更多的圣经宗教意识。《白鲸》中大量的文

学习

企业项目申报材料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项目申报材料,内容包括正规企业项目申报范本,人才项目申报材料实例。二、从人员素质实际出发,打牢基础,循序渐进,强化配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企业文化项目部领导客观地看待员企业文化的基础和现状,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

学习

感伤日志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感伤日志10篇,内容包括感伤心情日志,四十岁男人的伤感日志。

学习

风险管治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风险管治论文,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和防控论文,风险处理论文。1.2.1对社会治安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各级***府已经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及其下属各级组织,但是当前对社会治安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相应的风险

学习

标兵发言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标兵发言稿,内容包括岗位标兵发言稿怎么写,标兵发言稿结束语。除了教书,在2011年我当了一年教研组长,当年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2012年当了小学部的干事,在干教务方面,只要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我都尽可能的为教师提供服务,做事也一直按

学习

餐厅开业前筹备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餐厅开业前筹备计划,内容包括餐厅开业前的详细计划,餐厅前厅开业筹备详细步骤。一、下午茶餐厅市场调研与分析下午茶餐厅做市场调研与分析工作是下午茶餐厅启动规划设计前的基础性工作,是下午茶餐厅经营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

学习

服装网络营销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网络营销,内容包括服装网络营销技巧,服装网络营销案例失败原因。1网络营销概念及现状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

学习

小学语文论文集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论文集模板,内容包括小学语文类论文范文,多媒体小学语文论文集100篇。一、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是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避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方法。然而,我们很多的学生在

学习

动手做做看10篇

阅读(22)

晚上,我回到家又试着重新做了两次,可是一次也没有成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学习

关于植树的作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植树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二年级作文植树范文,植树作文一年级下册。植树活动开始了,我们小组4个人共同负责1棵树,树坑已经有一位爷爷快挖好了,我们也想挖,于是我们也拿起了铁钎,谁知道我和汤雅雯根本就拿不动,能干的只能是扶树

学习

专科文凭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文凭10篇,内容包括专科学历怎么表述,专科文凭怎么考。

学习

和谐校园作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和谐校园作文10篇,内容包括和谐校园作文1000字,和谐校园的征文范文。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编编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

学习

小孩消化不良怎么办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孩消化不良怎么办10篇,内容包括小孩消化不良呕吐怎么办,小孩子得了消化不良能治好吗。答:您孩子患的是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很多学者认为这种病与软组织内的神经纤维瘤有密切的关系。还与局部血液循环、子宫内损伤、产伤骨折、

学习

三月三桃花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三月三桃花10篇,内容包括三月三桃花功效,三月最火的桃花素材。我极目望去,看桃花在细雨中粲如锦绣,艳如红霞。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喜爱桃花,在禁苑里种了上千株桃花。每当桃花盛开,他们在桃园中相会,唐玄宗都要摘桃花插在杨贵妃

学习

桃花韵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桃花韵10篇,内容包括桃花韵陶瓷,桃花诗百篇。踏歌古岸,桃花盛放,争奇斗艳,古老的建筑立在桃树身后,古意盎然。绿色的树,艳丽的花,蔚蓝的天,啊!这么美的地方让我明白了李白为何畅游此地数月。不止李白,更多的人慕名前来,一睹这不能用语

学习

莫待无花空折枝全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莫待无花空折枝全诗10篇,内容包括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完整诗句,莫待无花空折枝整首诗。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少时,看《牡丹亭》,张继青扮演的杜丽娘,莺啼婉转,水袖飘曳,咿

学习

三月桃花雪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三月桃花雪10篇,内容包括三月桃花雪精美文案,三月桃花雨美篇。下午上课,雪落的小了一些。下午,是校长讲话,校长一讲就是一、两个钟头。讲着讲着,雪不知不觉下得更小了。放学时,这“三月桃花雪”已消失在人间。

学习

桃花心木课件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桃花心木课件10篇,内容包括桃花心木课件免费下载,桃花心木的主要内容ppt。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

学习

桃花朵朵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桃花朵朵10篇,内容包括桃花朵朵意思,桃花朵朵开全文。老师还告诉我们,桃花能***水肿和便秘,具有药用价值,而且还能美容。回家我一定要给妈妈试一试,让妈妈年轻十岁!都说春天美,可我觉得春天的装扮者桃花更美!虽然桃花的花期不长,只

学习

桃花源记中的成语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桃花源记中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桃花源记的成语有哪些,桃花源记中的成语及意义。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豁然开朗:形容开阔;开朗指的是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一下子就明

学习

妈妈的桃花源王10篇

阅读(31)

短篇小说《桃园》叙述的故事都涉及一个语符:桃,加之小说题为《桃园》,据此,“桃”在小说篇章语义的构建中有重要意指功能。语符学认为,任何语篇都可被看作一个符号系统。其整体又可分为表达层面和内容层面。为使两个层面所有实质都被识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