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论文

文本阅读论文第1篇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然而不少老师认为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重,没有更多时间和适合的内容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这种理解是有失偏颇的!其实,阅读文本中有许多内容可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们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长点,只要我们教师持有综合性学习的理念,阅读文本中这样的内容是可以挖掘出来的。在教学中我紧扣阅读文本中的内容,适时的组织一些综合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苏教版第九册教材中《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谈谈阅读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些策略。一、营造情境,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提示课题后,我简单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待学生的回答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事观察员,在一次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2)“我”通过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加利向全世界呼吁和平时,我便播放了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通过一组反映当今世界仍不太平的资料,表现了战争和给无辜的人们带来的不幸,尤其是给母亲和孩子带来的不幸。例如,因战争失去亲人和家园的阿富汗儿童的资料,巴以冲突中无助的巴斯坦妇女和孩子的资料,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中被美国导弹夺去生命的中国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的照片及其家人悲痛欲绝的画面,美国攻打伊拉克所造成的伊拉克人民流漓失所等资料,资料放完后,我便引导学生谈感受,鼓励学生将心里的话说出来,特别是把爱和恨的感情表达出来。随着学生声泪俱下的诉说,我便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期昐着这个世界不再有硝烟,盼望和平早一天真的降临。课中老师将让同学们当一回小记者,采访课文里的人物,通过自己的报道,为世界的和平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二、初读课文,选择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引导思考:在这封中国孩子致联合国(前任)秘书长的信中一共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你准备采访哪一位?并提示学生可借助字典、词典去解决自读课文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实在弄不懂的,向老师提出来,由老师加以点拨和指导。这里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维和、联合国、蓝盔、***事观察员、***。在解决这些词的过程中,可借助事先准备的资料,向学生作形象的介绍。学生读完全文后,组织交流,就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形成一致的结论:“我”、妈妈、身在天国的爸爸、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加利。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各自择定将要采访的对象。三、研读课文,拟定综合性学习的提纲。随着教学的深入,我让学生按照所择定的采访对象自由组合成相应的4个采访小组。要求各个采访小组先研读与自己采访对象相关的课文内容拟写采访提纲。(提纲要紧扣课文中描述的采访对象的有关情况设计,让被采访的人有话可说。)交流时,以学生所选择的采访对象为板块,逐个交流。交流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段(课件出示朗读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借助课件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读中领悟文章的内涵。在交流中,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并引导各采访小组接受好的建议。对本组的采访提纲作适当的修改。各个板块的采访提纲举例:采访“我”的:加利秘书长收到你的信了吗?他有没有给你回信?那顶蓝盔你还保存着吗?在你的记忆中,你的爸爸是一位怎样的爸爸?你的理想是什么?采访妈妈的:雷利的爸爸离开你已好几年了,令您最难忘的是什么?您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采访身在天国的爸爸的:您当年在维和行动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您后悔吗?您想对您的孩子说些什么?采访加利秘书长的:雷利的信您收到了吗?您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人类的真正和平?您想对那些在战争和冲突中失去亲人的人们说些什么?四、设境演练,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纲拟定完后,我请12名学生到讲台前,分成4个小组,分别扮演“我”、妈妈、身在天国的爸爸、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每个采访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事先确定好的采访对象。采访开始前,我提醒担任采访任务的小记者和被采访的同学都要吸收前几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力求礼貌大方、用语得体、表述清晰,并要求在说的时候带有感情;采访过程中,教师可视具体情况作必要的指导;每一个小记者采访结束后,教师作简要的点评。“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态和方式,突破了课内课外、科内科外……通过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实现生生互动、主动发展,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内容组块,是听、说、读、写并列的一块,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从这一意义上讲,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材料的互相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以上这一教学是紧密结合阅读材料所开展的一次综合性为学习,不仅深化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文本阅读论文第2篇

教师与教学文本的对话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第一,领会编者意***。教学文本是编者智慧的结晶,不同版本的文本,其编辑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编写意***、编写体例、呈现方式等各具特色,因此,与教学文本对话得从编者视角着眼,如确定选文的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及其作用;把握教材文本编辑的体例,揣摩编者的编辑意***;研究教材文本编辑的方法。教师在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中,只有深刻领会编者的编辑意***,才能准确地选择教什么、确定怎样教,才能明确阅读教学对话的方向并设计进程。第二,把握课程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所以,教师在与教学文本对话时首先要从语文课程目标的宏观视角对文本进行重构。一是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二是要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其次要从语文课程目标的微观视角,即各个模块、各个单元、各个学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文本进行加工裁剪,再度创作。第三,换位学生角度。教师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不同于一般的鉴赏阅读,它是一种“备课性阅读”。它具有特定的目的性———教师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读;它具有重构性———需要从阅读教学对话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再次加工;它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学生,所以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替教学对象———学生着想,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这种对话应当是教师与教学文本“对话”活动的主体内容,应当根据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人生阅历、思维特点等对文本进行解读。第四,呈现个性解读。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自我的存在,因为虽然读者必须服从作品所表达的作者的主观情感,但是每个读者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从自己的生活阅历、性格习惯、心理状态、兴趣爱好出发,依凭自己的文化积淀,文学素养,学习方法,知识经验以自然人的身份和文本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本中的信息编码重组,获得真实而独特的体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学术体系和思想认识。细心研读文本是教学对话的基础,教师与文本对话的深刻性直接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并直接决定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即是阅读者用心灵与文本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本也不再是传统阅读教学中的被理解、被记忆、被复述、甚至被肢解的符号组成,而是保持了主体灵魂和生命体的真实存在,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融;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我阅读、我思考、我感悟、我体验、我提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呢?首先,要找策略。要使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回归生本课堂;使我们的语文课本也真正从“教本”变成了学生的“读本”,实现真正的“学生———文本”对话,是需要一些策略的,譬如: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咀嚼词句、比较阅读等等。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在接触文本时经常带着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体会、领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其次,要避开误区。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及创造性的再创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文本进行随心所欲的不负责任的解读。文本自身的留白及召唤式结构,给我们的个性解读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然而,受到作者、编者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难免会理解狭隘、片面,因而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误解,避免走进“任意解读”的误区。当然,呼唤文本主体性意识的回归,不是要把学生困在书本上,“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得乎其外。”文学文本的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具有不确定性,它需要读者的参与、感悟和创造。所以,应该尊重文本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思维与审美能力就能得以提升,真正欣赏到优秀作品的魅力,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第三,提倡质疑。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动眼看、动口说、动手写,这些是一般的行为参与表现,要想对话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还要动脑想,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参与,只有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才能够得以体现。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把吸收到的东西内化,经过思维的验证、鉴别、评价、改造,提高与文本对话的质量。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敢于质疑问难,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习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教师与学生对话

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因为学生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不足,在阅读对话中是需要教师指导的。因此,教师应该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并非权威),同时,他还应该是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中以设置“脚手架”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对话进行垂直性指导,譬如:设计具有深刻性、顺序性和牵引性的主问题,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在对话中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主问题支架的设置改变了课堂教学对话中“碎问碎答”的弊端,把谈话式、答问式、讲析式的阅读课堂教学引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整体性阅读。此外还有活动支架,设计可以统领起解读某一个文本全过程的专项活动。教师应该为课堂对话创设应该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想发言、敢发言并且乐于发言;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产生的思维火花进一步燃烧,引导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多元解读;为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文本提供知识与方法,提高对话水平与对话效果。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指导者,教师对学生的明显误读、理解偏颇等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引导。

四、学生与学生对话

文本阅读论文第3篇

一.走进文本深处,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其中的名篇佳作自然是学生文本阅读的典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领他们通过反复诵读,切身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当代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名篇《荷花淀》时,就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感受其清新、淡雅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荷花淀》作品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白洋淀地区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斗生活,但在字里行间中,读者似乎看不到炮火连天的战争场景,听不到声嘶力竭的战争厮杀;恰恰相反,映入读者眼帘的却是明月、湖水、荷花,闻到的却是荷花的芳香、泥土的气息,听到的是哗哗的水声、清脆的笑声。小说之所以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从始至终,小说就以白描的手法完成叙事的目的。从水生嫂月下编席“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就奠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清新、纯朴、自然。而后,作者抓住明月、薄雾、清风、荷香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展现了荷花淀的地方风貌,给人如临其境之感。妇女们勤劳爽朗的性格、男人们勇敢机智的品质的叙述并不是作者“强加”给读者的,而是更多借助了荷花淀的景色描写,情境交融,情景相生才使得作品超凡脱俗,意境深远。

二.走进文本深处,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丰富学生人生体验、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基本途径。任何成功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地在充分表达着作者的情感——或豪情壮志,或苦闷彷徨,或淡淡忧伤,不一而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领会文本,走进文本深处和文本、作者尝试“对话”,把文章的思想情感解读出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祖国山川颂》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在教学时笔者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练习来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本文作者是黄药眠先生,他虽然出生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但他却深深地眷恋生他养他的热土,热爱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他亲眼目睹了外国列强对国土铁蹄践踏,也切身感受到了旧***府的黑暗昏朽。为此,他亲身参与了民族***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他有过新中国建设的欣喜,也尝尽了祖国建设中十年浩劫的失望,当祖国历经波劫,重焕青春光彩,有什么比这更让他激动呢?正是有了这种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对这片热土深深的眷恋,作者的作品才能同行云流水,将自己的满腔热忱融入作品,使人读来心灵震撼,激感上的强烈共鸣。

三.走进文本深处,挖掘作品的时代精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能给阅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启迪,有时还能折射出时代精神,或讴歌,或批判。例如,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就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佳作。演讲辞中用“灯塔”和“黎明”比喻林肯签署的《***黑奴宣言》,生动地描绘出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和他们内心对自由、平等的渴望。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和“故土家园中的流浪者”来比喻黑人的处境,形象地表现出了美国***府的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文本阅读论文第4篇

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类文章是阐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又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有***治经济、教育探索、考古研究、诗画评论、文学评论和艺术鉴赏等。

二、常见误区

社会科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分三步:1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2,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3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要在比较中作出准确判断,这就要求我们掌握错项的一些规律:

1,背离原文,歪曲观点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2,置肯定为否定,置否定为肯定

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却予以肯定,或相反。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

3,主次不分。本末颠倒

将原文中所说的主要问题说成次要问题,或相反。

4,过于武断,夸大其辞

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夸大其辞;或将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过于主观武断。

5,节外生枝,无中生有

原文中本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选项却脱离原文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

6,东拉西扯,张冠李戴

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是乙的态度,让人感觉东拉西扯、混乱不清。

7,不明事理。偷换概念

将原文中的A概念换成B概念,也就是原文说的是A事物,而选项说的是B事物,义理混淆。

8,不明关系。强拉因果

将毫无关系的两个事物拉到一起,并强加因果;或将有因果的两个事物关系颠倒,因说成果,果说成因。

三、链接高考

1(2009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昊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直的“一”,而是具有弧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金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夫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边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2L”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事首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题中D项“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事首领才拥有斧钺”错误,以偏概全或无中生有;“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事首领”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事统率权的象征”“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

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力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权力就不复存在。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而斧钺正是***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注意“原始社会晚期”,题中“始终”的说法不准确。

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字,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前殿王室的遗物。

C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

文本阅读论文第5篇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困惑与迷茫;录像剪辑与反思;总结与建议

一、现状与困惑

现在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结构重点为阅读。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是语文试卷重头戏,它主要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这类文章由于内容覆盖面宽、思维量大、能力要求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个题目在高考中安排为第一道题,学生情绪紧张,或急于求成,往往粗心大意,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而失分。

面对学生失分严重的现状,语文老师自然更慌张,怎么办呢?我一脸迷茫与困惑,目前课堂阅读教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老师反复讲过的问题收不到实效?我们的高三课堂该何去何从?课堂阅读教学老师应该把学生引向何方?如何引导?面对这一系列困惑现用实例加以说明。

二、课例与反思

『课例镜头一剪辑

教学设计1.了解近五年高考命题特点

特点一:选用材料新近、新颖。高考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或是对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评价和看法,淡化文章背景,内容有积极意义,有一定文化底蕴,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特点二:设置选项误导、迷惑。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到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误导、迷惑性,进行多种干扰。

教学设计2.知识点讲授

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常见的干扰点有:

偷换概念、篡改原文、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强加因果、答非所问、断章取义、过于绝对、混淆时态。

『反思一凸显了解命题趋势,兼顾命题特点,目标是总结解题方法。但这些知识点的传授对学生阅读到底有多大作用?学生只是研究方法,缺乏阅读的敏感性,有可能不能快速找准找全包含答题信息的语句,不能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必要信息。

『课例镜头二剪辑

教学过程设计首先真题试做:学生做复习资料2015年全国一卷摘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0分钟后,以第一题为例分析,老师归纳做题方法,1.仔细审题,明确要求。题目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2.用比对法判断正误。

ACD项通过仔细比对准确,B项各类新型纸质工具最初是由宋行的。原文:第三段中写道“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新型纸质工具。”仔细比对,不符合原文意思,篡改原文,除了官府还有民间力量。

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学得似乎也很快乐。继续做市一模练习,文章为张轶发表在2014年10月《光明日报》上的《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结果一塌糊涂,以第1题为例,学生普遍觉得每个题目都有问题,因为选择肢和原文表述有区别。学生甲是这样解释的:A.融合了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前提有“一般来说”,这里没有,是过于绝对。

B.中国传统服饰标示成为我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根基。原文是“形神兼备与情景交融的美学思想一直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和最珍贵品质。”比对起来还是有区别,篡改原文。

C.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强调“美”和“善”的统一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协调,追求以中庸平和为美。原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追求以中庸平和为美。”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说成“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张冠李戴。

『反思二听完学生的分析,我不禁问学生你们:是不是情绪紧张,或急于求成,往往粗心大意,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而失分。我还不禁想问自己,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到底起了一个什么作用。我教学本意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谁知道,“鱼”有时候可能更加重要,没有鱼又怎么有能力去“渔”呢?是不是上课时老师过于强调做题的方法,而忽略了阅读的整体性?

『课例镜头三剪辑

面对学生具体情况,我急中生智,改变已经安排好的教学设计,临时强调几项注意,提示学生做题目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过早地阅读题肢,极容易把头脑搞乱,给自己招来了更多的干扰因素。2.从整体着眼,不要只盯着局部去找答案。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审题或者阅读不严谨,必然缺少文章整体感,就将犯“文不对题”的错误。

『反思三虽然老师一再强调三大注意,可是学生该错的还会错下去,我掩卷沉思:给学生这样指导论述类阅读是不是本身不符合阅读规律?平时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缓慢?学生做题时过于咬文嚼字,导致面对新的能力评估测试缺乏应有的迁移能力。

文本阅读论文第6篇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

“文中”一词,指在理解概念含义时,要有宏观意识,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概念”的表现形式是词或短语,“重要”是就词语、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常常与文章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往往是理解整篇文章的重要环节。重要概念在文中有的以下定义的形式出现,有的以作诠释的形式出现;有的相对集中,也有的散见于全文各处,需要进行一定的整合归纳。“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筛选出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答题时,要注意区分语境义、指代义、修辞义、术语义……要有语境意识,要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理解,并注意筛选信息;要关注运用比喻、拟人、反语、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理解其深层含义。

例如2016年江苏卷第18题“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文本《成人不自在》,郭英德作)即属“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题。其中“如来佛的掌心”这个短语语出文本第2段,其后便有对这一短语所作的诠释:“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所以答案只需简单筛选便可获得。“紧箍咒”一词出现在文本的第4段,理解这个词语要注意分析它的修辞义。结合第5、6两段中作者的议论、分析,不难得出:“紧箍咒”意味着一种对绝对自由的约束。理解出现在第5段的“八十一难”亦要注意分析其象征义,其后的诠释句“……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已把答案挑明。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级)

论述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大多是能够表达全文主旨或概括文章某一局部内容要点的句子,以及结构上比较复杂的句子。通常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内涵丰富的句子。这类句子很多是体现作者主要观点、情感倾向的关键句。答题时要从句子的关键词语入手,解析句子含义,分析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尤其要注意把握“言外之意”。二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这类句子往往表达含蓄,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理解这类句子要从分析其表达意***入手,先还原修辞句的表层义,再探究其深层义,后分析艺术效果。三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显示文章的脉络层次,对理解文意有重要影响。答题时,要分清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单句要删繁就简,筛选关键信息;复句要注意辨析句间关系,看清本句与上下句间的关联。要注意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要联系领起文段分析;如果是过渡句或总结句,要联系其承上启下或总承的文字作分析。

【阅读训练】

给自己留一点不知情权

朱铁志

因樵谠又旧绻ぷ鳎社会联系较多,各种赠阅报刊和书籍应接不暇,整天沉浸在广泛的阅读之中,真可谓手不释卷,无所不知。

然而时间长了,杂多的信息并没有使我感到充实,相反,还常常在经历了头晕眼花的辛苦阅读之后,心里空落落的。海量信息过分满足了我的“知情权”,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剥夺了我的“不知情权”,我真切地感到了“选择”的必要性。因为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如果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和自制的毅力,我们的头脑就会成为叔本华所说的“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开卷”不仅无益,而且多半“有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固然不可取,但人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知情权”吗?如果不是出于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策的关注,在其它方面真的有必要知道那么多吗?给头脑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空白,以便填充更必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岂不是更好的选择?索尔仁尼琴说过:“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这是极有见地的观点。在我看来,如今泛滥在各种媒体上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信息是“废话”和“空谈”,它们既不提供任何新知,也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智慧含量,不能对丰富人们的思维起到丝毫积极作用。在“后出版时代”,特别是网络微博时代,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日子”固然可以成书,“月子”当然也未尝不可。一个不假思索的读者如果放弃选择,就会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生命放任在别人的“日月”之中,将自己并不宽敞的头脑任由混乱的思想跑马。问题在于,他有“跑马”的自由,难道我们没有不让他乱跑的自由吗?没有选择的权利吗?

当然有,但我们常常轻率地放弃它。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常是懒惰的、被动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以网络阅读为代表的“浅阅读”省时、省力、轻松、好玩儿,但鱼龙混杂,少数有价值的信息总是淹没在大量垃圾信息之中,不待挖掘出来,早已令人疲惫不堪,忘了自己的目标。虽然表面上是无所不知的“知道分子”,但很难掩饰“博学的无知”的本来面目。

其实,一个人想搞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不难,难的是弄明白不要什么。因为人的本性原本贪婪,凡是好事当然多多益善,何况读书又有“好学多思”“博雅俊逸”的美誉,撒开读呗。岂不知,“撒开”就是“束缚”,就是“枷锁”,从此让你失去自我,成为任人摆布的傻瓜。不“撒开”怎么办?当然就要选择,就要有所读,有所不读。谁来选择?自然可以请教饱学之士,可以借鉴“推荐书目”之类。问题在于,真正有学问的家伙往往不喜欢向青年推荐书目,也不屑于某些以权威自居的人推荐的书目。那怎么办?只好靠自己,靠博览基础上的“慧眼”和“专精”吧。

(选自《做人与处世》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

2.作者认为要使自己的头脑不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有哪些正确做法?

答:

文本阅读论文第7篇

关键词:阅读,载体,超文本,***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活动,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它是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它是增长知识,获取信息,愉悦身心的重要途径。文字出现前,记忆是当时的信息交流的要素。希腊文字出现后,苏格拉底认为,这会造成人们依赖文字传播而使对历史的记忆萎缩。正是文字,特别是印刷术以后的文字阅读,蕴藏了最近数百年人类的深刻思考,文本阅读是阅读的开端,也是阅读的传统。

一、统一文字与阅读:阅读史的开端

文字是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又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对于推动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具有重要贡献。历史上有三种古老文字:甲骨文、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其中甲骨文流行在夏商时期的中国。甲骨文是现存最古的文字,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凶吉应验也刻上去,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到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阅读活动初现端倪,但阅读还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文字异形”给***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造成严重障碍。秦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书同文的***策,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用于***文书法令,通令全国使用。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府发动的,对文字所作的第一次重大的变革。后来,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先秦文字经过这次整理之后,字体结构得到简化和定型,尽管秦朝地域辽阔,各地方言差别极大,彼此仍能进行交流。这对推行法令、传播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文字的统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都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秦朝实行书同文的***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为我国阅读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历经几千年的阅读史从此正式开始。

二、***书制作方式与阅读:阅读传统的形成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主要依据是《后汉书 ·蔡伦传》的记载。书上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因此,后来的一些中、外著作,都据以尊东汉时代的蔡伦是纸的发明者,把他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纸的出现,推动了***书的快速增加,《隋书·经籍志》记载了先秦至隋末一千多年的***书已有49467卷。大量的***书带动了阅读活动普及化的进程。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书籍的流通还主要依靠传抄,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费时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毕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古代***书的发展和流传,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书籍172860卷。[1] 但相对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而言,***书文献还略显稀少,尤其是贫苦的书生,读书十分不易。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写道:“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由此可见一斑。尽管书籍稀缺,但读书人仍孜孜不倦地阅读,人们读书全然发自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每觅一书,读之辄如痴如醉,甚至废寝忘食。《少室山房笔丛正集》(卷二十三)记载了古人的读书精神:仲尼绝韦灭漆、朱穆坠冠、隗禧采稆诵书、左思门庭着纸、董仲舒目不窥园、郎茂刘恕谯周皇浦谧等寝食不思,更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千古流传的故事。古人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追求精神的愉悦,可谓“悦读”。《尚书精义》:“盖学问以事为实用,不为虚设,譬如人读书非徒为利禄。”这种超脱的读书精神,是我国传统阅读的精髓之所在。[2]

三、载体的变迁与阅读:阅读传统的***

不同的文本形式是与不同的阅读实践相联系的。中国作为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国家,积淀了十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有数千年的书籍编辑和出版史,经历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演变。出版传播与复制技术的发展有着必然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复制技术的改进过程为线索,出版传播可分为手工出版传播、机械出版传播和数字出版传播等阶段。手工出版传播又包括手工抄写和手工印刷两种方式。中国在古代主要处于手工出版传播阶段,在近代进入了机械出版传播阶段,在当代则进入了数字出版传播阶段。出版传播的每一个阶段、载体的每一次变革都会给人们的阅读习惯带来改变。北宋时期的苏轼就对雕版印刷物的普及对阅读的冲击现象发出“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感慨。电子计算机将纸质文本变成电子文本,不仅改变了文本的“呈现”方式,更重要的是使文本有了“接通其他文本的可能。网络系统对传统文本既有的线性特征产生了更强烈的冲击。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阅读正实现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转变。

“超文本”的概念源于美国计算机专家范尼瓦·布什,他于1945年7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因为我们可以思考》一文,提出了一种名为“联合检索”的搜索方法,让使用者可以通过联机系统与他人共享资料并获得查询回应。1965年,美国学者泰德·纳尔逊创造了“超文本”(hypertext)这个词。超文本设计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特征,使读者能自由选择阅读顺序、灵活组织信息和快速检索所需资料,由此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也带来了阅读的***。[3] 超文本作为一种载体,有着纸质载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便于书写,修改更是方便;易于保存,复制也简单;便于流通,传输很快捷。多媒体技术又为超文本增添了表现力,集文、***、声音、动画为一体,使阅读样式灵活多样,能更强烈地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调动人们阅读的积极性。。可以说,“超文本”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中国数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阅读传统,并使之发生重大变革,标志着阅读传统的***。

参考文献:

[1] 乔好勤 中国目录学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

[2] 彭斐章,费巍. 阅读的时代性与个性. 中国***书馆学报, 2008 (2) 9-15

[3] 沈丽红.论网络时代下的文本阅读退化.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7.(4) 161-16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文本阅读论文

学习

积累与运用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积累与运用10篇,内容包括积累与运用第十讲,积累与运用100字。第一,注重课内知识的积累。教材很注重学生对喜欢的文段的摘抄、背诵。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可是教材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背诵积累,这样的文章很多,开学伊始,年级组教师集

学习

最大的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最大的书10篇,内容包括最大十本书,最大的书教学。Initsfirstyear,morethan2milliontouristsvisitedthelibrary,whichwasdesignedbyDutcharchitectRemKoolhaasandAmericand

学习

全面记忆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全面记忆10篇,内容包括全面依法治国记忆口诀,每日记忆100篇。记忆错乱让奎德一边战斗一边思考“我是谁”这个简单而深奥的哲学命题:究竟是普通工人还是反叛***特工?妻子萝莉(Lori)与美女梅琳娜(Melina)谁更真实可信?哪段记忆更接近

学习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诗句,九月九重阳节的诗句。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写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平渡头歇。天

学习

内科实习小结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内科实习小结10篇,内容包括内科实习内容及心得,内科实习小结收获和存在问题。在内儿科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我遇见过的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总结有: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美尼尔氏综合征,周围性面瘫

学习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有理数加法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有理数除法和加法练习题,七年级有理数加法练习题。如,教材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我便进行了简单处理,变成横的是第二个加数相同,斜着是和相同。因为横、竖的规律都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就把找斜的规律

学习

妇女节祝福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妇女节祝福10篇,内容包括妇女节祝福动图,妇女节祝福。2.别让忙碌充满你的生活,别让工作占据你的空间,别让琐事排满你的时间,别让自己没有休息的时间,别让自己没有喘气的时间,今天是三八节,记得多休息。3.今天我有三项纪律:不喝酒,不

学习

单位创卫工作计划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创卫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创卫工作计划,单位创卫工作方案。二、措施一组织实施1、成立创建市级文明单位领导小组,由局长陈慧同志担任组长,蒋波、高选彬、刘天虎、王宗琼、张怀东同志任副组长,县卫生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任成员

学习

物业月份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月份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物业年度工作总结4篇,物业工作总结结尾精辟句子。我也开始着这一新的制度,从思想上给自己已更高的警觉,时刻提醒着自己每天工作必须在多少范围和完成的状态,翻开一个月的工作汇报,发现自己对每天的工

学习

消费国外论文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消费国外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消费观毕业论文模板,消费论文外文翻译。

学习

陀螺教案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陀螺教案,内容包括陀螺教案设计,陀螺的数学教案。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4.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

学习

小学教师节活动方案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师节活动方案10篇,内容包括老年人教师节活动方案,社区教师节活动创意方案。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系列活动,今年,我校的教师节将是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节日。并以此激励全校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服务学生,真正将“做人民

学习

新年祝贺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新年祝贺10篇,内容包括新年祝贺词通俗易懂,新年祝贺歌曲。4、春节到,精彩节目纷纷上演:唱的,不是歌声,是快递的传播;跳的,不是舞蹈,是欢乐的蔓延;演的,不是小品,是祝福的心声。祝你春节玩得逍遥!5、羊年到,短信早,祝福绕,人欢笑,生活好,步步

学习

营造书香校园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营造书香校园10篇,内容包括营造书香校园心得体会,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A、以倡议书的形式,请各院系的知名教授根据本院系学科特点为我们列出二十本以上的书目,以保证所列书目的权威度和知识覆盖面的广度。B、借五月全国书市

学习

拼布艺术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拼布艺术论文,内容包括拼布艺术外文文献,拼布毕业设计稿。一、拼布艺术探源拼布工艺历史悠久,据载最早起源于欧洲和中国北方地区,人们为了御寒而产生的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受到寒流侵袭,由于物资匮乏,穷人只能将废旧的

学习

音乐与人生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与人生论文,内容包括音乐与人生的论文,音乐论文目录范例大全80篇。二、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的培养计划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培养音乐节目主持、音乐新闻与评论、音乐编辑与策划的

学习

高中教育论文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教育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关于教育的论文范文高中,高中教师教育论文范文。(三)通过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开展人文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习

糖尿病管理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糖尿病管理论文,内容包括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论文,糖尿病病例论文完整版。1.2指导科学饮食通过合理摄食,可以使胰岛B细胞减负,减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2]。宣讲人员可以为糖尿病患者制定食谱,按照人体摄入的热量合

学习

教育信息化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信息化论文,内容包括教育教学信息化论文题目,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论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

学习

规范化建设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规范化建设论文,内容包括规范化建设论文,***规范化论文。(二)坚持用改革精神根治“”问题。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挖根源、祛病根,进一步从源头上打压住反弹反复问题,触及和攻克深层次矛盾问题。一要

学习

文化建筑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建筑论文,内容包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论文范文,有关文化建筑的论文题目。在五十年代,北京建设的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的建设和一批标志性公共建筑上。十里长街,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

学习

物业管理服务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管理服务论文,内容包括物业管理案例论文,物业管理思路及方案的论文。(二)部门设置不合理。虽然物业服务企业的部门设置各不相同,但是基本的部门都应包括客服部、工程部、保洁部、安保部。但是由于物业服务行业是一个微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