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加法练习题10篇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篇1

一、活

即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课前,我注重对复习方案的设计。首先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找出教材中涉及本节复习内容的练习题,然后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将要复习的内容做有机的组合,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具有新颖感和惊奇感,由此唤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如,教材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我便进行了简单处理,变成横的是第二个加数相同,斜着是和相同。因为横、竖的规律都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就把找斜的规律设计为重点。让学生观察发现进位加法表的规律时,我没有让学生来整理进位加法表,而是抽掉了几个算式,让学生来填写,在填写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发现其规律,反馈时再说说自己找到的规律。

又如,在基础练习后的扩展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加法表中发现的规律来填写十字格和田字格中的算式。在这一环节中,没有进位加法表的支持是比较难的,需要学生先观察发现规律再来填写,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样设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整理与复习的效率。

二、悟

即I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应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上,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愉快地领悟出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复习效果。

如,在练习8+5这类题时,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凑十法”的运用和理解,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凑十法”既可以拆大数、凑小数,又可以拆小数、凑大数,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从而巩固口算方法。在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设计中,我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根据认知规律,引导他们通过“填”“说”活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并真正理解“凑十法”为什么成为计算中的核心知识与方法,逐步使算理、算法及出现的规律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归纳能力。

三、练

即综合性的练习。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适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练习中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练习,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于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练习要讲求实效。如9、8加几的进位加法不易出错,因为它的补数是1和2,离10比较接近,适当练习即可。而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因为它们离10相对比较远一些,补数分别是3、4、5,进行“凑十”的时候,比较容易出错,就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加强训练。针对20r),内的进位加法中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三部分内容的练习,我把它主要综合整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如9+5,8+4等练习,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计算出其中一个算式的结果还能推算出哪些算式的得数?又如,在计算5+8之类小数加大数的题时,引导学生想8+5,既帮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又有意识地渗透了加法交换律,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必要的算法,进而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方面是用20以内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观察下***解决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找数学信息,并弄懂两条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列式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在解决问题中,我们都做了什么?在检验结果对不对的意识中,让学生有一种“加上一个自然数比原来的数大”的认识,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数学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 设计 优化

我们一直提倡的“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其实对于不同的课型,课堂练习的设计也应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设计时要有针对性。

在设计练习时,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做到及时反馈,以便进行教学调控。为此,教师应尽量做到布置的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问题。为了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要从提问中获得信息反馈,及时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以此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一、新授课的练习设计

1.导入练习的设计。在教学新课之前安排一个导人性的练习引入新课,为学习新知铺平道路,以此减缓思维的坡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安排一道应用题:某班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5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是学生学过的一类练习,很快就可以完成。然后,只要把“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就可以开始新课的教学了,这样引入可以避免突然性,便于学生接受。

2.巩固练习的设计。新授课之后的巩固练习设计要注意“坡度”,循序渐进,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可以按照这样的流程来安排:原型题(与例题相仿)――巩固题(与例题稍有变化)――提高题(综合运用新知识)。

二、练习课的练习设计

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巩固新知识使之形成技能的课。练习课以练习为主要目的,相对来说缺乏趣味性,因此,教师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避免单调乏味。

1.诊断性练习。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找出错误所在,并思考错误的原因。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发现课堂上被忽略的教学点,效果十分理想。

2.游戏性练习。小学生对于游戏非常有兴趣,在枯燥的练习课中安排游戏性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复习《圆的认识》的练习课中我安排了“小羊吃草”这个游戏来加深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圆心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巩固练习。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新知的学习,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本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4.变式练习。把相同的知识点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年 月 日》后,可以把年、月、日的知识用填空、判断等形式的练习进行巩固,从不同的视角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三、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服从“温故”而“知新”的原则。通过复习、巩固、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上一个台阶。

1.重点练习。复习课的练习要抓住重点知识和对学生提出的主要能力要求,使学生通过温故而举一反三。由于复习课的重点是知识的归纳整理,因而巩固练习设计要少而精。如两位数除多位数的复习,可根据被除数最高位够除、不够除两种情况设计练习,目的是使学生完整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用于计算。

2.系统练习。数学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学过的知识,并且和旧知识形成知识链,最后能形成一个系统。在复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可以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也进行复习。通过练习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的体积公式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使前后的知识系统化,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篇3

【关键词】 口算训练;持之以恒;探索规律

有一年,我接手四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上课没几天,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尤其是口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甚至很多学生没有口算的习惯,一见到算式,不管能不能口算,拿起笔就列竖式,既浪费时间,又容易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造成错误。显然,这与平时缺乏口算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

《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口算能力是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复杂的四则混合计算,都是以口算作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笔算的正确性、迅速性、合理性和灵活性。口算训练的加强,对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计算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怎样抓学生的口算训练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训练,夯实基础

1、口算教学从低年级就应该扎实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达标特别重要,教师一定要反复训练,保证人人过关,达到脱口而出。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等,也要达到熟练。这些都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要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就要训练说算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说算理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学生欲说必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坚持让学生说算理,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1、学生形成口算技巧并达到熟练程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只有做到天天练、课课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效果。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三到五分钟的口算训练,或者每天有一定数量的口算作业。有人认为,口算题简单,没有练习的必要,何必浪费时间呢?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口算方法的内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几道题或者几十道题的练习就形成技巧。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做的多了,自然就能达到熟练、准确的程度。

2、口算内容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智力水平进行设计。 如在进行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像46+54,382+618等能凑整的加法以及像500—126这样的减法口算练习,而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可以渗透一些特殊数字相乘的口算练习,如5×20,25×4,125×8,125×4等。既达到强化学生数感的目的,又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在教学中,还应把口算训练贯彻数学教学的始终,与整个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题时能口算的,就尽量要求学生口算。这样长期下去,能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3、循序渐进,加强训练,提高口算的正确性。如在教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后,可以进行这样一组类似训练:25×2,25×4,250×4,25×40,250×40,1250×40。第1、2题是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第3、4题是为了巩固第一个因数或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方法,第5题是为了巩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口算方法,而第6题中的第一个因数是1250,主要是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以避免学生思维上的定势。

三、探索规律,提高速度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逐渐增多,各种运算定律及性质的熟练运用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这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对式题的变形能力及推理能力来提高口算速度。这就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先得观察数据、符号,分析是否能简算,如果能就要主动采用简便算法,不能只是题目要求时才用简便算法。在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时,学生对类似“47×99+47”的题目感到困难,可引导学生这样想:99个47加上1个47等于100个47,结果是4700。还可引导学生将15×101转化为15×100+15。又如在学生熟记25×4=100,125×8=100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推导出2.5×4, 0.25×4, 12.5×8, 1.25×8等算式的结果并不难,但是对于像0.25×8,25×16 ,2.5 × 48,125×16,125×24,125×32×25等比较复杂的题目,学生往往想不到用简便算法,而直接列竖式计算。这时教给学生口算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0.25×8=0.25×4×2=2 ,25×16=25×4×4=400,同理其他的算式经过这样的恒等变形也能很快口算出结果。这样的口算技巧不难掌握,在训练中,教师只要注意指导与示范,并长期坚持练习,学生一定能体会到简算的优势,从而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真正发挥口算的作用。

另外,一些常用数据,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这不仅可以达到计算正确、迅速,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受益无穷。例如:熟记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小数、分数的互化中, 熟记一些常用数值;如:学习圆周长、面积的计算后,熟记2π~9π、16π、25π、36π的数值等。长此以往,对于一些常见的有关题目,学生见题就能说出答案来。

四、注重审题,避免错误

学生在计算时,常常会出现因为感知粗略、审题不够精细引起错误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口算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冷静思考,仔细计算的习惯。如:给出一组对比性的口算练习,126+99与126+101,前者可转化为126+100—1=225,后者为126+100+1=227,计算中,学生在加整后再加1还是减1的问题上往往不注意,尤其是遇到像126—99,126—101这样的减法题时错误更多,在理解算理的同时,经常进行对比性的口算练习,既训练了学生敏锐的思维,又培养学生严谨的计算习惯。

又如:25×4÷25×4,37+63—37+63这类题,学生一看到题目,极易受到“25×4”及“37+63”的强烈干扰而忽略运算顺序,往往用“25×4”来除以“25×4”,用 “37+63”减去“37+63”。 这类题目除要求学生认真审题,避免接受强烈的错误信息外,还要经常进行强化训练,避免出错。

五、方法灵活,激发兴趣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篇4

数学练习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存在重新授轻练习的误区,目前的数学练习设计存在题量多,内容重复单一,形式枯燥乏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重视数学练习的设计,探讨优化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

对比;专题;梯度;综合;开放;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教师能够重视新授课的优化处理,教学手段精彩纷呈,但却常常忽略了如何在练习中落实新课标,在备课时往往重新授轻练习,忽视了练习的设计。数学练习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题量多而内容重复单一,形式枯燥乏味,既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也难以达到练习的目的。纵观小学数学课程安排,新授课只占了不到一半的课时量,其余多是练习课,练习的作用和功能决定了它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为指导,重视数学练习的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从优化练习的设计方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设计对比练习,沟通新旧知识,巩固认识

练习很重要的任务和作用是巩固新知,强化认识;通过对比练习,能有效沟通新旧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培养迁移能力,促进思维深化。例如四年级四则运算,教材提供了很好的练习“算一算,比一比”:通过三种运算形式的整体呈现,整体比较,即巩固了混合运算的三种运算顺序,又使学生体会到运算顺序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知识的完整性,从而有效建构认知网络 。

除了筛选教材提供的练习进行对比,我们还可以通过改编教材练习进行对比。例如四年级四则运算练第7题: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改编: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一共344千克,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多少千克?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答,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计算,通过改编前后的对比练习,更深入理解了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设计专题练习,针对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数学练习应针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有必要设计针对性专题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三年级“有余数除法练习课”,重难点和关键点是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

( 通过试错,学生排除了商的干扰,更明晰了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练习,在讨论算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化解了难点,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多角度看问题,培养了思维的严谨性。

三、设计梯度练习,关注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还提出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学习的差异,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练习。低年级运用闯关和攀高峰的练习形式可以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热情,中高年级数学练习课可以为学生配备必做题和自选题,力求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可以对教材中的练习题目加以改编、扩编、缩编等,设计出有梯度、有层次的练习内容。

例如五年级简易方程的解方程练习:

通过这样有梯度、有层次的练习过程,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设计综合练习,引导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数学练习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要及时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内容,在解决有关乘法的简便计算的问题时,其关键是灵活应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 “乘法简便计算”知识建构的根本点在于“乘法意义”的建构,因此笔者从乘法意义入手,设计一组乘法简便计算综合练习:

五、设计开放练习,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

数学练习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激发创新精神,否则练习也就失去了价值。我们要依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数学本质,精心设计更具开放性的练习,让练习散发数学的魅力。

例如,分数的意义练习: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1/4,第二根用去1/4米,哪根剩下的部分长?(这样的开放练习引发学生思考:当绳子长度等于1米、大于1米、小于1米时的不同结果……)

要注意的是,没有意义的过分开放是假开放。设计练习既要考虑知识的阶段性,又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不能片面追求练习题目的新意。

六、设计趣味练习,激发求知欲望,丰富内涵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篇5

关键词:小学;计算;策略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86-01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使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学生的计算离不开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二、理解算理和算法优化至关重要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迁移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积累了以下的两点认识:计算时就按整数除法的方法算出结果;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些认识是学生学数是小数除法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复数是整数的除法,如:“38.4÷24”,在学生明确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后,把复习题改成“3.84÷2.4”,在学生尝试计算中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试一试”的教学: 0.12÷3= 0.12÷0.03=

学生在两组题目的练习比较中发现:先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如果教师直接通过例题的教学就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将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机会。所以“试一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迁移的机会,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传统的计算着眼于算法的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是在教师亦步亦趋牵引状态下无条件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所以在现今的课堂中每当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但往往一节课下来,方法是“多样化”了,但学困生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掌握好。所以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两位数乘整十数探索“24×10”的口算方法时,有的学生联系情境***,先算9箱有多少瓶:24×9=216,再加1箱的24瓶:216+24=240;先算5箱有多少瓶:24×5=120再算10箱有多少瓶:120×2=240;把每箱中的24瓶分成20瓶和4瓶,先算10个20瓶是200瓶,再算4个10瓶是40瓶,再用200+40=240;还有利用24×1=24迁移出24×10=240。在发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最后一种算法“24乘1个十得24个十就是240”,在比较中引领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在练习中重点运用这种算法,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的算法。

在计算中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会算”,还应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再创造”。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计算中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再创造”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计算“2.1÷0.25”,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思考探究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发现还可以根据“商不变规律”把2.1和0.25同时乘4转化成“8.4÷1”来口算,或者把0.25化成最简分数后转化成“2.1×4”来口算,从而实现了使学生能综合应用知识进行“再创造”。算法的优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实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教师设计练习时最好分层进行,形式多样。特别是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才会觉得有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围绕重点与难点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让学生能够练习有所收获。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就可以设计根据除数的小数位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和为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还可以将一些容易出错的习题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对比的练习中得到提高,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篇6

一、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坐不住,但是刚上课时他们都会聚精会神,这时候教师的导入如果吸引了他们,他们就会跟随你投入这节课,而吸引他们的导入必须是他们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所以?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例如:我在教授小学一年级《乘车--(2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我设置的导入是:同学们, 今天早上你是怎样来到学校?学生的汇报多样,当然大部分学生是乘坐公交车来到学校,接下来,我就找了5位同学,来模拟到站上车和下车的情景。因为是富有生活的导入,同学们一下子就融入了课堂,都积极地要来解决问题。整堂课,学生都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我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设置由简到难的数学问题

我们都知道鼓励式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鼓励式教育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鼓励,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实施。所以在问题的设置时,要由简而深,鼓励班级的中差生,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大部分老师是让学生提数学问题,老师们就会担心学生提的问题很难,或者一些好学生还会提出超纲的问题,这时怎么办?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发生,我每次在让学生提数学问题时都要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加以控制范围。例如:在一年级《***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们认真看情境***提出“加法”的数学问题,这样就杜绝了学生提出退位减这样的超纲问题,和过于简单的10以内的减法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提的加法数学问题时中差生提出了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数学问题,我让他们口头解答,接下来再出示本课要解决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得数学问题。这样既杜绝了学生漫天地提问题,节省了时间,又鼓励了中差生,使他们树立了自信心,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每一教学环节后都要进行小结

低年级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慢的,而且忘记得也非常快,所以一堂数学课老师要在每个环节后进行小结,特别是在新授环节后,帮助他们整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十几分钟的努力探索就是为了学习到这个知识,这就是本节数学课的重点,学生此刻就会产生极大的收获感。在后面的巩固环节学生就会利用今天的所学来解决问题,巩固环节后教师再进行小结,学生就会感受自己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了那么多问题,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小结中反复强化了知识点,锻炼了他们的整理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高效课堂。例如:我在教授二年级《5的乘法口诀》一课,在整理完5的乘法口诀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它的特点是快而且简单。小结过后,我和学生进入巩固练习环节,学生在做题时就不再运用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了,而是都在运用乘法来解决。说明新授过后的小结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高效。在巩固练习过后我们又进行了小结,对本课的5的乘法口诀这一知识点又再次提示强化。学生又一次加深了印象。

四、课堂巩固练习的高效化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篇7

【关键词】兴趣;习惯;算例;计算

多年来,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每次考试计算上总出问题。”每当听到这句话时,一种本能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怎样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对、算得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在教学乘法的口算、笔算时,课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乘法口诀的训练,或者采用男女竞赛的方式训练;课上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口算,用小黑板视算,或者听算。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的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中,有意出现“小马虎”做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先指出错误,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错误,既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课堂上40分钟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所以要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积极用脑的习惯。除了抓课堂常规训练外,还要重视狠抓听、看、想、讲的落实。用心听。在听课的过程中,边听边动脑,积极思维,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及时考察学生会听的能力,我经常在班内组织听算、你问我答等练习。效果非常好。仔细看。会看懂书上的题目,同学的板演,凡是学生自己看懂的内容就尽量少讲,以训练学生仔细看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善于想。我不仅要求学生肯想,而且注意培养其“善想”的习惯,既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留有“想”的余地,又教他们“想”的方法。 敢于讲。训练学生大胆发言(特别是后进生),训练学生讲思路、思维的过程,使他们从口练中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3.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

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如何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呢?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练习设计的多样性

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为例。新授结束后,我针对学生计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练习。比如,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后,我设计了三题改错题,这三道改错题比较典型,都是学生在计算中容易犯的错误,第1题是除到个位不够商1,应该商0,这个0没有写;第2题是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计算错了,第3题是商的书写位置错误。再有写;第2题是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计算错了,第3题是商的书写位置错误。再如,在教学调商的例题后,我安排了调商的专项练习——“根据试商情况,说出各题准确的商”,有助于增强学生调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攻其一点,做到逐步突破疑难点。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即练习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设计编排。以除法这一单元中估算教学为例,先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再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时商是几;之后,又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时,最高位上可能是几,这样层层递进的训练,体现了估算训练的层次性,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练习设计要有思考性。即计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而且要会“想”,避免将计算练习单纯作为“程序性训练。例如:教完整十数除整十数后,我出示了四组一位数除一位数和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对比性练习,旨在学生通过题组练习,在练习中比较,发现联系,从而形成和旧知识之间的类推、迁移。再如,学生在学完把除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试商后,设计初商后需要调商和不需要调商的题组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试商情况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比较中发现、孕新,深化了学生对试商方法的理解。练习中我们要让多让学生通过算一算、比一比,以比引思,以比促思,深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练习设计要有综合性。即计算教学不要成为单纯的计算技能的训练,而要把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在数学中的实际价值,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自觉提高计算能力。

5、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从本学期一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画或实物***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6、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7、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8、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知错的基础一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9、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抄错数、看错符号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总之,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计算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篇8

【关键词】新课程;练习设计;原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从课堂练习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来探讨新课标理念下该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1 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如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的围成方形、有的围成圆柱形、有的围成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

2 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设计练习时应适当编选一些带有浓郁趣味的习题,这样可以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

如小学五年级的《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设计一道猜电话号码的题目:⑴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⑵最小的奇质数;⑶6的最大约数;⑷6的最小倍数;⑸最小的奇数;⑹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⑺只有一个约数的数;⑻最小自然数与最小偶数的和;⑼能整除25的质数;⑽最小的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⑾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的数。这样的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非常有兴趣,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3 开放性

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含盐16%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1)需加多少盐?(2)需要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思路明朗化。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4 层次性

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与例题相仿)简便计算下列各题:15+264+25,36+25+64+25。第二层次(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简便计算下列各题:(92+38)+(62+8),(125+64)+(75+136)。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1,(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5 典型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但无论怎样,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的《求组合***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求下***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此题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

6 多样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灵活。把学生抄题、做题的纯粹机械动手练习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练习。

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的课堂练习时,我设计了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对口令、转圆盘、猜卡片、夺红旗等,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以上的游戏性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作业中***出来。

7 综合性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应该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篇9

关键词:高效 数学 练习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练习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使学生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就必须经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运算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练习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智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仅靠教材中的练习题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精编设计练习题并分类指导,充分提供练习材料,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概念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数学概念的巩固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记得牢、用得活。在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巩固所学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一个新概念讲完之后,可以设计如下练习:应用新概念的练习;关键问题设计重点练习,如学习小数加法后,重点加强“小数点对齐”的练习。加强对比性练习,如质数和互质数。加强判断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等。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学生极易混淆,为了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应用概念,在学生学习了概念后,可以设计变换叙述形式的练习。例如:学习了数的整除概念之后,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18能被( )整除;( )能整除18;18的约数有( );18是( )的倍数。

再如,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后,也可设计这样练习:3:( )=( ):8,( ):3=2:( ),3:4=( ):( )等练习题,通过这样的填空练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比例的意义:“只要等号两边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例就能成立。”这样的练习设计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计算题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也是决定数学教学质量高下的主要因素。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计算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这项训练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再进行延伸拓展型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很好地领会乘法分配律基本结构特征,掌握计算要领。如:先练习23.5×78+23.5×22等能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题,然后再练习不能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练习题:如53.9×9+53.9;570×26+43×260;29.8×37+29.8×64;92×66+88×6等。使学生通过形异质同的简便运算,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从而能更加灵活地加以运用。

如何把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计算题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典型例子,使学生掌握一些运用定律进行简算的方法,通过对比练习,强化学生的简算意识。

(1)968+479+32=1447+32=1479

968+479+32=(968+32)+479=1479

(2)899×25×4=22475×4=89900

899×25×4=899×(25×4)=89900

(3)76×68+76×32=5168+2432=7600

76×68+76×32=76×(68+32)=7600

通过以上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让学生记住一些如125×8、0.125×8、25×4等能凑整的特殊数,以利于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

简便运算的方法很多,有的一道题中可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在实际计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运算定律、性质、选择最优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如:加法或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以推广,交换律不只限于两个数,结合律不只限于三个数。在计算中,可以创造条件,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律进行简算。

如:169+37+31+63

=169+31+37+63(加法交换律)

=(169+31)+(37+63)(加法结合律)

=200+100=300

8×425×125×4

=8×125×425×4(乘法交换律)

=(8×125)×〔(400+25)×4〕(乘法结合律)

=1000×(1600+100)(乘法分配律)

=1000×1700=1700000

学生通过以上的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开拓了学生思路,巩固了旧知,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那么巧妙,那么有趣。课堂上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在练习时,教师要注重学困生的辅导,对难度较大题,教师进行适当适度的点拨。对于优等生他们知识掌握得好,运算速度快,课堂上就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做小老师辅导学困生。这样既可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也使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三、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几何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形认识、***形面积、周长的计算、是几何知识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应用。因此,注重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很多时候,几何初步知识的练习设计以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为主,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体验中认识掌握***形的特征,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让学生把学具展开,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这两道练习题,在知识结构和题型特点上,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操作性的练习,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提高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这样的练习设计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这样的练习设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应用题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巧妙设计练习,变“苦练”为“乐练”,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如,设计一些有趣的***文题,编一些故事性强的趣味题、变式题以及游戏题等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应用题教学中的练习设计常用的方法有:

***表法,把应用题中的量用列表或***解的方法表示出来,从而找到相等关系;

比较法,通过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到解题途径;

类比法,把结构相似数据相同叙述不同的题进行类比,寻求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例如:

1.公园里有红花120朵,黄花比红花少80朵,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2.花园里有红花120朵,红花比黄花多80朵,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3.花园里有红花120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4.花园里有黄花40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这四道题属于同一结构,而且数据和结果也是相同的,就是表达的形式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四个题进行类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明白了解题的方法,这样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理解和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应用题教学要从低年级抓起,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灵活应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才能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篇10

一、练习的功能

功能是指在系统中各个要素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练习的功能则是指在数学教学这个系统中,练习所发挥的有效作用。

1.教学功能。在数学教学中,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只讲不练的。专门用来进行练习的“练习课”(课型)自不必说,即便是“新授课”也要安排各种性质的练习。新授前组织基本功练习或为学习新知识作好知识迁移的准备性练习;新课进行过程中要结合有关内容作单项的、局部的反馈性练习;新授结束时要作巩固性的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新课后要作提高性的对比练习、综合练习,也可以为继续学习新知作孕状性的练习,或为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安排难而可攀的思考性练习。总之,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计算、解题、画示意***、测量等基本技能转化成为熟练的技能技巧。

2.教育功能。任何一种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所以,思想教育必定渗透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数学知识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它与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练习可以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补充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可以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即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数学是利用具体、生动、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编写成练习题的,可以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此外,学生对练习的态度、解题的策略、练习的效率等方面,通过自评和他评(教师和同学评),也会受到教育与启迪。可见,练习的教育作用是多侧面、多层次的。

3.发展功能。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得到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得到锻炼,数学思想得到渗透,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等品质得到培养。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可以发展学生对解法不是唯一的或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提出自己***见解的求异思维能力;可以发展学生再现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关系表象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促进思维更加条理化、概括化;可以发展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数学才能;等等。

4.反馈功能。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常常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的练习,以便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每当学生完成练习,他们最为关心的是练习结果正确与否,但是这种关心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鲜明、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质量,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反馈不只是为了知道谁对谁错,即使对了,也不见得是同一种解题思路,同一个思维水平。所以,通过练习的反馈还应作进一步的了解,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还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检查方法,提高自我反馈的意识和能力。总之,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获取矫正性的反馈信息,练习正是获取这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练习设计的原则

原则是指人们言行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练习设计的原则是指在练习设计中应遵循的法则或标准。

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教学“小数乘法”它是在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关键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小数乘法书写竖式时为什么小数点不用对齐?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10,即1000倍;在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是2+1,即3位,这1000和3之间是什么关系?”因而,让学生掌握好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教学的重点。正确把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在点小数点时,当乘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而点上小数点后,积的小数末尾的0又要去掉,往往容易出现错误。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可以先安排这样的口头练习:根据56×35=1960直接说出下面各式的积,0.56×355.6×3.55.6×0.350.56×3.50.56×0.355.6×0.0350.056×0.35。通过讨论小数点在积中的位置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的形式,应用乘法的计算法则去进行演算,并作一些改错练习,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逐步形成比较熟练的技能。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初步掌握之后,由浅入深地进行这样的练习:第一层为模仿性(基础(附***{***})

层为提高性(创造性)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若干个相等的分数,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又如教学“角的认识”新授前先练习与认识角有关的旧知识,在区别“直线、线段、射线”的异同后,揭示新课课题。新课可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也应该随着每个层次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去设计,第一层教学“角的认识”,练习是让学生在纸上画角,并用角的符号表示;第二层教学“角的度量”,练习是让学生用量角器去度量不同方位(角的开口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的角的度数;第三层教学“角的特性”,练习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主要任务是将除数转化为整数,被除数则相应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去进行演算。因此,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练习题可以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附***{***})

部分知识尚未掌握好,那么练习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个实际,在练习新知时要注意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又如教学“带分数减法”。如果学生对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从整数部分里“退一”化成分数,再和原分数部分合起来的这一过程掌握得不熟练,可以多安排

生对分数部分是异分母的带分数减法的计算过程掌握得不熟练,就要突出先通分,然后再看被减数分数部分够不够减,再确定要不要从被减数整数部分“退一”的练习,并强调要完整地书写计算过程。

4.灵活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后,让学生用凑十法说一说8+7的算理,甲生:8和2凑成10,将7分成2与5的和,8+2=10,10+5=15;乙生:7和3凑成10,将8分成3与5的和,7+3=10,10+5=15;丙生:见8想2,进一减补,7-2=5,10+5=15;丁生:见7想3,进一减补,8-3=510+5=15;戊生:把8+7想作10+7,多加2减去2,10+(7-2)=15;己生:把8+7想作8+10,多加了减去3,(8-3)+10=15。又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让学生练习将5,0,4这三个数字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三位数:能被3整除的数(504、540、405、450);能被2、3整除的数(504、540、450);能被3、5整除的数(540、405、450);能被2、3、5整除的数(540、450)。再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后,设计这样一个综合练习:在一条线上表示出直线、线段、射线。(----)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中有几条线段、几条射线。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三种线的认识,可谓一题多得。

5.多样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型多样是指除了直接进行口算、笔算和应用题之外,还应有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匹配(连线)等题。练习方式多样是指既有笔写也有口述、动手操作的,既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练、系统练习,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练习形式。总之,形式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练习使用圆规画出指定半径、直径长度的圆之后,要求把直径定长的圆剪下来。这一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怎么个剪法更巧(沿直径对折后,只需剪圆周长的一半;再对折,只需剪圆周长的四分之一)。又如认识对称***形后,让学生将半径相等的三个圆摆成对称***形,并说出各有几条对称轴。这个练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摆成的对称***(附***{***})

6.时效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只注意练习内容少而精,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是达不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反之,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重复性练习,不利于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是劳而无功的。盲目地加大练习量,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就会变成一句空话。那种惩罚性的练习更是不可取的,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所以练习的质量要以一定的数量来保证,而数量又要受到质量的制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数量和质量这两个方面去考虑,尽力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这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始终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三、练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一堂成功的课,它的练习设计也一定是精心的、有质有量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

1.目的不明确。如教学“小数加法”后,重点应该练习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但教师直接给出竖式,让学生计算出得数。这样的练习是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

2.层次不清楚。如教学“亿以内中间带零的数的读法”后,没有进行任何巩固性的基本练习,就让学生拿出4张是3、4张是0的卡片,要求学生摆出只读出一个零、读出两个零、读出三个零的各个多位数来。这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实际的练习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3.形式不多样。有些教师不管教学什么内容,新课讲完就让学生背诵书上带黑体字的结语,再从练习中勾出若干道题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尽管学生把运算定律、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周长和面积公式等背得滚瓜烂熟,但是面对变式题却往往束手无策。

4.不重视反馈。练习之后,常听教师这样问:“谁对了请举手。”不管有多少同学举起了手,教师扫视一遍后说:“请放下手。”就算了事。有的教师还喜欢这样问:“会不会”、“对不对”、“是不是”。学生也会不加思索地齐声应答,“会”、“对”、“是”。这样的反馈是走过场,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只能是浪费教学时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10篇

学习

妇女节祝福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妇女节祝福10篇,内容包括妇女节祝福动图,妇女节祝福。2.别让忙碌充满你的生活,别让工作占据你的空间,别让琐事排满你的时间,别让自己没有休息的时间,别让自己没有喘气的时间,今天是三八节,记得多休息。3.今天我有三项纪律:不喝酒,不

学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0篇,内容包括四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新的学期开始,教学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学期是小学中年级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强化教学,为高年级阶段打好基础,现针对本

学习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银行资产保全工作存在的困难,银行规范资产保全工作总结。4、领导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分行中层是机关业务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执行分行领导决策和加强员工凝聚的主力,2020年以来本人在业务

学习

安全培训总结模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培训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安全培训工作总结范文,安全培训汇报模板。2、安全生产知识教育主要包括一般技术生产教育,一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常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常用

学习

赞颂祖国的诗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赞颂祖国的诗10篇,内容包括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李白。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今朝如此辉煌,赖******国策指方向。忆峥嵘岁

学习

护士年中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护士年中总结,内容包括护士年终总结锦集7篇,护士个人年度总结范文。六、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1、坚持七、存在问题:1、个别护士素质不高,无菌观念不强。2、整体护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护理书写欠规范。3、由于护理人员较

学习

木兰辞全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木兰辞全文10篇,内容包括木兰辞十首全文,木兰辞全文译文注释文字版。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里,花木兰是一个英雄,她的一生是个传奇。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先后出现过多种以花木兰为题材的戏剧、歌舞剧、电影、

学习

内科实习小结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内科实习小结10篇,内容包括内科实习内容及心得,内科实习小结收获和存在问题。在内儿科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我遇见过的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总结有: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美尼尔氏综合征,周围性面瘫

学习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诗句,九月九重阳节的诗句。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写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平渡头歇。天

学习

全面记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全面记忆10篇,内容包括全面依法治国记忆口诀,每日记忆100篇。记忆错乱让奎德一边战斗一边思考“我是谁”这个简单而深奥的哲学命题:究竟是普通工人还是反叛***特工?妻子萝莉(Lori)与美女梅琳娜(Melina)谁更真实可信?哪段记忆更接近

学习

最大的书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最大的书10篇,内容包括最大十本书,最大的书教学。Initsfirstyear,morethan2milliontouristsvisitedthelibrary,whichwasdesignedbyDutcharchitectRemKoolhaasandAmericand

学习

积累与运用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积累与运用10篇,内容包括积累与运用第十讲,积累与运用100字。第一,注重课内知识的积累。教材很注重学生对喜欢的文段的摘抄、背诵。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可是教材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背诵积累,这样的文章很多,开学伊始,年级组教师集

学习

文本阅读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文本阅读论文,内容包括整本书阅读论文范文参考,有效阅读论文100条。

学习

单位创卫工作计划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创卫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创卫工作计划,单位创卫工作方案。二、措施一组织实施1、成立创建市级文明单位领导小组,由局长陈慧同志担任组长,蒋波、高选彬、刘天虎、王宗琼、张怀东同志任副组长,县卫生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任成员

学习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几年级学的。一、“单元学习活动”的概念和意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

学习

有理数练习题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有理数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有理数练习10题,有理数加法练习题。

学习

有理数的乘方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有理数的乘方10篇,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方法则,有理数的乘方规律及解答。(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能力目标: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3.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

学习

元角分练习题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元角分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元角分练习题十道,元角分加减法练习题。新教材本身已充分体现了生活性,有许多素材利用主题***反映了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事例。例如,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之后的练十二中有六道题,其中

学习

初二数学练习题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初二数学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初二数学因式分解练习题,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三.画***题(9分+7分=16分)17.如***,在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称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形称为格点***

学习

马说练习题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马说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马说原文拼音版,文言文马说和大道之行练习题。如今可以称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之一。在***费保障的基础上,尝试20多年的实兵交战模拟系统正在得到推广。在总参***训部副部长马开平少将看来,朱日和基

学习

分式练习题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分式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化简分式练习题,分式典型练习题。一、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通^类比形成方法“巧编”自然突出“巧”字,突出题目与课堂知识点的联系以及题目的变化,并在练习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

学习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病句练习题及答案10篇,内容包括病句练习题及答案小学,四年级病句练习题及答案。我们把S1改换成S2:“中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孩子们一读,就觉察到S2缺了点什么,有问题。语感敏锐的孩子很快就想出这个句子,S3:“中国是世界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