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练习题篇1
【关键词】练习设计上应重视基础知识;变式练习;定理、性质的应用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的重要环节,也起到检查教学效果的作用。学生学习数学要体现出“理解和运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点,那就需要围绕教学内容中出现的知识点编排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有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在运用所学知识中加深理解。练习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起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作用,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应重视练习设计,练习设计应体现基础练习和能力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全面参与,在练习、讨论、争议中理解所学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练习中培养出来的。
一、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通^类比形成方法
“巧编”自然突出“巧”字,突出题目与课堂知识点的联系以及题目的变化,并在练习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练习设计应重视基础知识方面练习和能力方面的练习,使学生在熟练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解答上能运用基础知识去解答综合练习,巧编习题和改编题目,通过类比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练习中让学生在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题目时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例如: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计算教学中,设计一组练习题:①计算(3x+2y)2、(-3x-2y)2;②已知9x2+kxy+4y2是完全平方式,求k的值;③下面的题目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从中你得到了什么规律?(a-b2)=(b-a)2、(-a-b)2=(a+b)2、(a-b)2=(a+b)2。这组练习题既是基础题,又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公式结构的认识的题目,练习的设计中从基本计算到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运用,然后再到从式子中找规律,练习设计上体现出一定的梯度,起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的作用,学生在练习中自然能熟练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在第②和第③小题的解答中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争议诱发学生兴趣。在练习设计上应重视基础知识方面练习和能力方面练习的综合搭配,练习后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练后反思,形成方法。
二、编排基础性练习,奠定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基础性练习是围绕课堂上教学的知识点而设计的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解答的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课堂上教学的知识点,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在设计上要有针对性,结合学生的情况,要考虑到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解答,体现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并且在教学中要持之以恒。教材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便于学生比较、归纳。编排练习题时要贴近课本的例题,这样可以再一次理解例题,达到重复的效果。
(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如***,一次函数y=ax+b的***像与反比例函数y=的***象交于M、N两点。
①利用***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②根据***像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这道题目训练学生写出函数式和看***理解,加深对函授***像的认识,通过问题的变化把函数式和函数***像结合在一起进行理解,从练习中强化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2)多进行基础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应用题练习:某服装店用960元购进一批服装,并以每件46元的价格全部售完,由于服装畅销,服装店又用2220元,再次以比第一次进价多5元的价格购进服装,数量是第一次购进服装的2倍,仍以每件46元的价格出售,卖了部分后,为了加快资金周转,服装店将剩余的20件以售价的九折全部出售。问:①该服装店第一次购买了此种服装多少件?②两次出售服装共盈利多少元?这道练习题训练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在贴近生活的实例中去理解,通过多个问题引导分析,培养学生写出数量关系的能力,熟练地解答应用题,达到基础训练的效果。又如计算题练习:(-2ab)÷・ 、 (a-)÷・引导学生进行a-b与b-a的互换、分式计算要先进行因式分解等的基础练习,提高学生分析计算的能力。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进行基础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分析、计算等方面基础扎实,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学好数学,因此不要忽略基础练习题的设计。
三、在几何教学中应多设计定理、性质的应用练习
结合定理、性质指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题目所给出的固有条件,应从条件所能运用的定理性质进行分析,例如,①如***,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②在RtABC中,∠A=90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AD=3,AB=4,则D到BC的距离是( );引导学生运用垂直平分线定理: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找出AD=DC,D到BC的距离与AD相等;又如,“已知矩形ABCD”,则可从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条件分析,找出有关的等量关系;这样可提高学生对定理、性质理解运用的能力。
四、从课程知识点设计课堂5分钟测试训练
课堂5分钟测试训练既能检查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训练学生解答题目的速度,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是一节课中重要的一环;在设计上既要体现基础知识,又要体现能力训练。如:在平方差公式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课堂5分钟练习:
(1)计算:
①(x+3)(x-3);
②(x-3)(-x-3);
③(3-x)(x+3);
④(-3+x)(-3-x)
(2)填空:
①(a+ )(a- )=a2 - 0.25;
②( )(5a+1)=1- 25a2;
③(3)(2a2 - 5b)( )=4a4- 25b2;
(3)若m-n=2 m+n=5 则m2 - n2的值为 。
(4)先化简后求值(a-3)(a+3)(a2+9) 其中a=2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认识平方差公式的结构,能正确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整式计算进行编排设计,填空题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第3、4小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体现练习设计的梯度。又如,在整式乘除法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课堂5分钟练习:①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2m + 3n=5mn B.a6÷a2=a4 C.(x2)3=x6 D.a・a2=a3;②计算:①(8x4-6x3-4x2+10x)÷(-2x);②,③若10x=7,10y=21,则10x-y= 。④若xm=9,xn=6,xk=4,求xm-2n+2k的值。练习设计围同底数幂相乘除、乘方、多项式相乘等几个方面设计练习,第③、④题是体现公式、法则的互逆使用,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提高。
分式练习题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
中***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84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课前精心备课,巧妙设计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内容是决定课堂练习效果的前提,没有好的、合适的练习内容就不会有好的练习效果。从课堂练习的内容设计上看,我们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设计的练习内容不全面,不能涵盖课堂教学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即使学生完成了一定数量的练习,也达不到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效果,有时某一类型题目反复出现,造成学生“熟而生厌”。2. 设计的题目多,练习量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不够,导致完成不了所有的练习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 设计练习时没有深入调查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间的学习差异,练习题没有层次性,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4. 设计练习时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要求,练习题要么太简单学生一看就会,要么就是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样的练习题没有梯度,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5. 练习题内容背景设计单调、趣味性不强,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种经常性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的一个窗口。巧妙的练习设计,能使教学有喜有得。对数学课堂练习内容的设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1)练习的量要适当,要尽量覆盖整节课的知识点,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技能的典型性,选题的针对性,要充分考虑练习的实用性、以及练习的检测功能和思维训练功能;(2)练习应体现层次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一般情况下,一堂课的练习设计有:基本练习(巩固知识)――提高练习(形成技能)――综合拓展(发展能力),当然有时也根据课的不同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如计算课的改错题,概念课的易混辨析题,习题课的变式题,几何课的操作题等;(3)练习题内容和背景要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它设计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练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当中寻找练习的内容和背景。
二、课堂中灵活组织,巧妙安排课堂练习的方式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灵活多样的课堂练习方式是提高课堂练习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从课堂练习的方式来看,我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课堂练习的呈现方式单一,主要依靠的是教材中的配套练习,或是给学生发一张试卷,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2. 课堂练习中缺乏竞争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3. 课堂练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教师是半个课时讲,半个课时练,讲练脱节,使练习达不到预期的目标。4. 学生做课堂练习时,教师强调、指令太多,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要求,课堂练习的方式应多样化,要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除课堂练习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以外,还可以将教材中配套练习的题型进行加工或变式,如可编成:
(1)口头练习――口头练习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注意力,能加强学生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快速、省时等优点。设计口头练习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结合:与当天所学内容相结合;与当天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相结合;与常用公式、定理、法则相结合;与运算技能技巧相结合。口头练习可采用指定学生回答、抢答、自主选择问题回答等方式进行,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笔头练习――笔头练习是指书面练习或板演练习,其作用主要是练理解、练熟练、练准确、练技巧,同时培养学生规范的书面表达。这类练习可采用指定学生板演,分组讨论后推荐小组长板演,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进行板演等方式进行。
(3)操作练习――操作练习主要指借助工具或材料进行的各种练习,它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这类练习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常见的操作练习有:作***(画***)训练、学具或教具制作训练、完成实验报告等。另外,利用电脑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进行探索性练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在组织课堂练习时还可采取定时定量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向时间要效益;或采取定时不定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各尽其能,给他们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也可采取定量不定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不放弃任何一位“学困生”。
三、课堂练习的巧妙评价,及时反馈
为使评价更为有效,课堂教学效果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笔者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练习采用:抽样批改、逐级批改、个别批改、学生自改、同桌互改、同组轮改、电脑批改等多种方式进行,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另外,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差异的,因而对分层设计的练习,可将练习分成若干组,对优、中、差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分层进行评价,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获。
分式练习题篇3
关键词:技能教学;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教学能力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57-03
***校的技能教学训练是以实践性教学为最直接的体现形式,例如:擒敌、射击、越障、攀登、爆破、侦查、装备、战术等课目。***校在技能教学训练中,按照《***队基础建设纲要》中的“四会”要求,加强部队教员队伍建设,不仅要继承传统的“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教学法精神,而且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善于运用“新四会”的教学理念“会用新技术讲解科技新知识、会用新装备熟练示范新技能、会用新手段采取组训新形式、会用新方法把握学员心理特征”;才能适应部队院校在技能教学训练方面的新需要。教学训练中教员应具备不但会讲“是什么”,“怎么做”,还能讲清“为什么”的能力,才能达到使学员知其意、得其法、明其理的教学目标。该目标在技能教学训练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始终围绕“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研讨。如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准确纠正问题是提高教学训练效果和质量的关键,也是技能教员必须具备的教学训练基本功。
一、发现问题是纠正问题的基础
在技能教学训练中,应严谨落实教学相关程序“理论学习—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这是教学训练实施中最基本的环节要素,其中组织练习的科学把握是实现高标准技能水平的重中之重;而决定组织练习的优劣除了运用先进教法正规组训外,其切入点是教员在学员技能体会中能准确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适时组织针对性纠正。该步骤是组织练习贯彻始终的重要环节。从教学能力分析,教员能够准确发现问题是组织练习的第一步能力,它是使学员提高技能标准的“起始点”。教员只有具备准确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展开下一步纠正问题的组训步骤。例如,学员在学习技能动作时,对于在泛化、分化阶段出现的错误动作,教员应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根据技能要领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提高技能水平的具体教学手段。发现问题主要包括四点、六个方面,首先是搞清问题存在哪个(些)部位;其次是认知问题存在哪个(些)环节;第三是把握机体(肌肉)支配问题存在谁主次、谁收放;第四是确定协同问题存在谁先后、谁依次等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递进关系,是解读任何事物的基本程序;它同样是适用于巩固、提高技能教学训练。准确发现问题是一切纠正问题的基础,是教员培养学员技能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佐证教学能力的基点,也是作为一名称职教员的主要评价标准。
二、依据技能标准纠正问题是本质
在技能教学训练的组织练习中,准确发现问题是下一步实施的基本前提。组织练习是学员在教员指导下经过反复试做、操作,不断纠正问题,熟练掌握技能的活动。它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事动作,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练习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引入性练习,是在教员示范动作后学员所做的练习,又称为模仿性练习,其目的是强化所接受的印象,体会动作的基本要领,为后面的练习打下基础。如果是较为复杂的动作,可先分解练习,后综合练习。二是完成性练习,是在学员能够正确完成有关动作后进行的。其目的是进一步纠正其缺点,完善其动作,使其巩固和熟练。三是经常性练习,是指在掌握了技能后,还要经常不断练习,又称巩固性练习。其目的是使掌握的技能得到保持、完善和发展,达到技能的各个要素高度协调化,整个动作达到自动化。
组织练习中,提高技能阶段是一项很烦琐的过程,它要求教员仔细观察每一个学员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症结,纠正其不正确的动作;又要求教员采取灵活的编组,把单个练习、分级练习、集体练习、变换条件练习有机结合起来穿行,以便消除在反复练习中出现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现象;更要求教员把握好练习的针对性,调动学员积极性。在熟知了组织练习的步骤、原则基础上,纠正问题就是教员履职尽责的本质所在。纠正问题主要采取以“分解式”为主的提高技能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将一个完整的内容和过程分解为若干部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细训,逐层打牢基础。由于***事技能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概述其共同遵守的教学步骤,但从技能教学训练的性质和特点来分,纠正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分解练习,它包括单纯分解、递进分解、顺进分解、逆进分解。即,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按其动作环节,分解成几个单独练习的部分,组织学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习,待其掌握分解动作要领后,再组织连贯练习。组织分解练习时动作的分解以不破坏完整的有机联系为原则,动作分解后就立即转入连贯练习。二是分步练习,将一个完整的内容分成若干步,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达到的标准;一般技能课目都具有连贯性和渐进性的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础到应用逐步提高难度,一定要按照程序、步骤分步细训,使学员较好地掌握***事技能。三是分段练习,把某一训练过程分成若干段,逐段训练,然后连贯起来训练。该模式体现了从基础到应用,从分解到完整,从低级到高级的训练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对出现的问题,依据技能完成标准进行有效地针对性纠正。
在组织练习中,教员及时发现问题是纠正问题的基础,而依据技能标准有效纠正问题是教员履职尽责的本质。教员只有具备对技能构成环节、要素的深入理解,从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分析,才能实现依据技能完成规律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纠正。它是教员培养学员技能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佐证教学能力的根本点,也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员的重要评价标准。
三、运用诱导、辅助手段纠正问题是层次
在技能教学训练的组织练习实践中,时常会遇到:针对痼弊动作、肢体协同不畅、速度劲力不顺达等技能问题,尤其是复杂性、协同性、标准性、危险性要求高的技能方面出现问题,即使运用了讲解、示范、对比、分解等科学教法进行问题纠正,有的往往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在技能教学的组训中,探究纠正问题新的方法手段。
探究示例:单人徒手攀窗上技能。存在问题:(1)手的抓握能力不足维持长久;(2)攀上途中重心横向移动过大;(3)上下肢协同不一致;(4)恐惧心理等。采取“非技能动作”的纠正训练方法:(1)分别练习双手、单手抓握单杠、门框、墙沿悬垂的手臂半屈伸等解决抓握能力。(2)练习攀爬晃动约10~15度角的软梯等解决重心横向晃动。(3)地面练习,同侧四肢依次运动能力等解决人体本能相向运动的反馈模式,建立上下肢协同的神经反射。(4)练习身体处于不同角度的平衡能力,并从地面逐步致空中悬垂等解决恐惧心理。
上述示例,借鉴了以“立题引导—分解要点—创新环节—形成创立”的探究创新教学训练模式,融入了“渗透联想—比较选择—领悟迁移—内化创新”的选择创新教学训练模式的“形成性诱导训练教学法”。该教法的核心理念是根据技能要点,通过来自“本能”、来自“生活”、来自“已熟知”的肌肉运动展开的练习,而非单纯的技能分解,并且实施的内容直接作用到技能本身,它是透过技能本质从已具备的机体能力实施的练习,并渐进形成各部分已知能力的叠加;它是把对技能的学习过程,转化成肌肉运动“认知过程”的教育,是通过机体感知而形成的机体由简单到复杂完成条件反射的技能教学训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员首先是从“本能”或“被引导”的机体感知开始的技能学习,渐进形成对技能关键环节逐层次机体感知的建构,达到准确纠正技能问题的作用。这是一种典型的运用诱导、辅助手段的启发式教学训练模式,具有教学对象的能动融入性、教学内容的本质简化性、教学形式的引领创新性、教学过程的内隐浸沉性等特性。
在组织练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扩充和深化的过程。它对学员掌握知识起到了消化、巩固和深化作用,是实现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合理归一。曾指出:“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可以说,将复杂的***事技能经过理性思考的严谨剖析,拆解成相对简单的实施过程是组织练习所追求的方式,是提高教学训练能力高标准发展***事技能的需要。正如一种对问题解析的归纳:将一个简单问题复杂化,只是作秀;将一个复杂问题简单化,才是专家。
在组织练习中,教员根据技能特性,透过本能“肌肉记忆”的启发式教学,采取非技能内容的诱导、辅助练习,但该练习的目的是直接作用到技能本质,使学员形成对技能的“自然纠正”。它是教员培养学员技能、思维拓展的要素,是佐证教学能力层次的核心点,也是作为一名专家型教员的重要评价标准。
在此,试解读教员履职尽责的教学能力类型,见下页表。
总之,***校在技能教学训练的组织实施中,对问题纠正方法的探究是解决技能再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提高教员队伍的教学能力并保证教学训练效果落实,不应过度重视示范能力而应两手抓,即强调感性认识、狠抓理性思维。培养教员以“发现问题是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能力”的原则,从研习***事训练大纲、研习***事训练指导法、研习***事技能教学训练特点、研习现代作战技能需求、研习现代***事训练变革、研习运动训练学相关理论出发,逐步构建能够熟练运用先进***事训练方法指导,并服务于教学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黄典南,范武茂,郭清泉.武警教育训练——改革与创新(院校篇)[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7).
[2]朱如珂,朱兵,张淑哲.现代***校教学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分式练习题篇4
一、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练习要有目的。一般指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熟练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培养学生哪些基本技能,发展哪些基本能力等等。这样才能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完成教学任务。
二、适时适量
适时适量是指练习设计要有时间和一定数量的控制。课堂上用于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低年级来说,新授课的练习时间一般占一节课的二分之一;中高年级练习时间占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练习没有一定的量,就难以保证适度的质。练习过多,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教师就无法及时了解反馈信息;练习太少,则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教学信息反馈也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教师应按照教材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来决定练习量的多少。
三、多层次
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拾级而上。练习层次一般可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提高练习等。使学生能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
1.基本练习也可是模仿题,练习着眼于“双基”,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这一层次的练习叫做单项的基本练习。它只包含新授中所学过的一个或几个新知识点,它的思维水平较低,基本上是直接应用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解题方法来解题。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使全体学生达到要求。
2.变式练习可以是形式上变化的题,也可以是位置变化的题,或是逆向思考题,目的是为了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巩固新知和技能。这类练习是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改变新知的表达形式而本质特征不变。如教材中的改错题、判断题。
3.知识综合运用的练习题,如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的练习,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对新旧知识的理解,防止新旧知识混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去解题的能力。
4.提高练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光有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是不够的,还应有满足他们的更高求知欲望的思考性练习。教材上提供的带“”的题和思考题都属于这一层次的练习。
四、富有思考性
练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题目带有一定的思考性,就易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设计练习时,可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以及数学游戏等。
如发散性练习设计,这种练习是指从某一类知识内容出发,紧紧围绕这一类知识内容而进行的多种形式的练习。其目的是把封闭性习题变为开放性习题,以开阔思路,让学生以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开放题(应用题)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条件开放:传统的应用题的条件是所求问题的充要条件,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条件不足或有余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或疑惑不解。设计条件开放的开放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开放: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利用已知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时,能发现并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设计问题开放的开放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策略开放:这类题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答途径,与传统的一题多解应用题有联系,但更有本质区别。它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促进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发展。
例如,六年级乙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单价为5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0本及以上者给予九折优惠。利用以上信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讨论购买书的方案。
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 5×48=240(元)
全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
钱付得少,且多得到2本。
与其他班一起购买,全班共付:5×90%×48=216(元)。
从中可以发现后面两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好。
分式练习题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之中。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改革,教师在设计习题、组织练习或引导学生复习时,都要注意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如何让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们应共同思考的问题。
1练习课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1练习课练习的组织形式十分单一,致使学生的兴趣不高
在目前的练习课上,大部分老师还是在采用“题海战术”“满堂灌”“填鸭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书上的练习题只是做完了事,有得还要找来很多的课外练习题,使得数学练习课上的练习成为一个过场,基本上就是老师指挥学生做题,练习模式单一呆板,一题一题地做完、批阅、更改、解答。老师们依然错误地认为学生做得越多,掌握得也就越多,不去注意练习课的多样化练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参加,去思考。这种机械的、重复的教学练习方式,教师教得麻木,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1.2练习的结果反馈得不到重视
在目前的练习课上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出反馈功能的作用,一方面练习的反馈方式就是对答案。有些老师在学生练习课上练习题做完后的反馈方式就是对下答案,让全对的举下手,在错5题以内的举手,甚至对错多少题以上的同学进行处罚,而对做错的学生为什么做错根本就不了解原因,是因为刚学的知识掌握不好,还是粗心大意了,还是不知道重点等等,因此不能对学生进行纠正和调节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不注意方法的总结与提升。目前的练习课,更多地关注知识的掌握度和技能的形成,没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练习题,熟练地掌握知识重点的同时,进行这一类题目解题的方法的回顾,总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策略,做到举一反三,开阔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3没有发挥学生的能力和进行语言激励
由于教师对练习结果反馈和评价功能认识不完全,对练习结果反馈的方式了解甚少,教师对学生练习课练习的结果通常只给与“√”和“×”的评判,评价的方式过分的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有些练习在做完后,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进行同桌互换的互评方式来进行。单一的反馈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的激励功能,是造成练习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1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从为学生考虑出发的。那么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以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从以往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角色需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监督者、引导者;学生要从以往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氛围。
2.2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此,要注重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使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2.3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道好的练习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练习中,设计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其探索精神,让他们跳起来摘到“果子”。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每个环节学生都是在明确操作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很高,特别是老师撕纸的这个环节把学生的学习推向了高潮,有的学生能在争论中,静心观察、仔细思考,从而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表明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2.4反馈与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它从一方面来说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能暴露出学生的某些问题来,以此作为改进教学的一个依据。同时也对学生形成熟练解题技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需注意的是,练习题的形式应该注意多样性,能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并且不宜过难,否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不宜过于简单,过于简单了,就达不到练习反馈的目的了。
参考文献
[1]郑姝、陈玲、陈美玲.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分式练习题篇6
1. 激发学生兴趣 相对于新课而言,习题课是比较枯燥的,因此,首先要想好习题课中可以设计哪些环节来激发让孩子们的兴趣。如个人竞赛、智勇大冲关、小组夺星比赛、角色扮演、数学游戏等。我们班孩子们最喜欢的是游戏。做乘法口诀的练习时,可以设计为开火车的游戏;在做青蛙比赛时,让学生扮演青蛙进行比赛;做连线题可以设计为找朋友的游戏等。
09年下半年很流行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所以不妨把学生喜爱的这一元素加入到课堂中来,会非常受孩子喜爱。比如,在小组比赛时可以给几个组分别命名为喜羊羊队、美羊羊队、懒羊羊队、慢羊羊队等。再比如,把喜羊羊作为一个贯穿整堂课的人物,孩子们也会非常喜欢的。
2. 设计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练习题 课堂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新知,最终达到掌握知识、能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题设计得过于简单,深度不够;设计得太难,学生不会,反而降低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所以,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每种题型让学生练一练,对比不同题型的不同技巧,感受知识的多方面的应用,这是“广度”;同一种题型,改变数字、条件或提问方式,让学生做一做,以充分理解知识,这是“深度”。不过,如何准确确立题的难度系数,才是最难的,这就需要老师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经验的积累了。
分式练习题篇7
一、明确练习课的教学目标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应当确定练习目的,使学生在心理、情感、知识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一是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巩固和提高;二是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水平;三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巩固优点弥补缺陷。
二、根据学生实际优化练习题设计
设计练习题是练习课的关键,关系到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和标准,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的保证。要取得练习课的最佳效益,必须做好练习设计。首先,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做到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其次,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练习反馈相结合。在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上,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再次,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做练习的设计时,要注意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要分析学生心理,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
在进行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难易搭配,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覆盖面要宽,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理解、记忆、分析、综合、操作、运用几个方面,把不同要求和类型的题目加以组合,并合理分布,形成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的层次。每堂练习课都应有适量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提高题,在课堂设计时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题型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提高解题的能力;三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所以练习的分量和难度要互相配合,要从练习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考虑上、中、下学生的差别,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四是题型要多样化,把选择、填空、比较异同、判断正误、解释概念、计算应用、分析思路、作***等动手实践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等题型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练习课结构。
三、开展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练习课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在练习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趣,能激起学生练习的欲望。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练习内容要鲜活,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内容,增加亲近感;二是呈现方式要灵活,趣味性要强;三是课前准备要充分,多采用卡片、挂***、基本的教学具、小黑板等。通过操作式、***例式、对话式等习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再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同时在练习的题目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和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走向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引导学生做好练习后的巩固与反思
分式练习题篇8
关键词:练习;优化;设计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206-01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如何优化课堂练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和探索的一个关键课题。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做法:
1、新课前的准备练习
此练习为新知铺路架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从而使学生温故知新。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时,让学生先算除数是一、两位数的除法,并说出计算方法。接着出现一道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题,让学生分析此题与前面几道题的区别,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做,是不是和除数是一、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一样?这样自然导入新课。由于学生参与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当出现除数是四、五位数的除法时,就会很快讲出了它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便水到渠成了。
2、新授知识的练习
新授知识的练习应注重掌握关键,启发探索。从学生智力发展及认识规律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深化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1)新授知识的单项练习。一般在刚讲完一个新的知识点后,要对新知的关键部分进行强化练习。通过练习,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使理解错误的知识及时得到纠正,达到强化、巩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2)新授知识的延伸扩展,尝试练习。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优化例题教学是关键。必须搞清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教学意***等。如教学“几倍求和”的应用题时,把例题中的问题换成“卡车运的化肥数比大车运的化肥数多多少千克?”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很快地解答了出来。对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解答。这样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3、学新知之后的练习
此练习的重点应放在灵活运用、加深理解上。因为它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1)抓基本,集中练。新授课后的集中练,是引导学生把新知识首次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模仿性练习,是例题再现性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对例题的理解。尤其在概念、法则、定律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2)揭本质,变式练。变式练习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变换中,揭示习题的本质属性。变换形式的题如基本题,38里面有( )个18,变式题,( )里面有3个18。变换叙述方式多用于应用题的练习中。
(3)辨异同,对比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受到旧知识的干扰,所以在设计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常常设计一些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如教学“倍数”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①某果园有桃树68棵,苹果树是桃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②某果园有桃树68棵,是苹果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通过对比,搞清异同,从比较异同中掌握本质特征。
(4)建联系,综合练。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奇怪学的知识,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它既需要将新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又要熟练地了解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习惯。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客车、货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对开来,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①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②客车开出2小时后,货车才出发,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③客车和货车开出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08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分式练习题篇9
一、提高练习课的质量,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数学练习课分巩固性练习课和综合性练习课。巩固性练习课是指在完成新知识教学后的一种练习课型,这种课型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力求运用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而小学数学综合性练习课,主要作用是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展示其规律、综合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练习课型。因此,笔者对教学中的两种练习课的结构安排如下:
1.巩固性练习课的结构
(1)基础知识练习。此项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教授知识的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这种练习的起点要低、反馈要广,并且要为下一个阶段的练习打好基础。时间控制在3-5分钟。
(2)专项练习。应根据新授知识中的重点及课后学生反馈信息中带有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形成技能,为此后的***练习打好基础。
(3)***练习。就是让学生独自完成作业的一种练习方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本质,充实和丰富新知识的内容,检验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项练习与***练习是巩固性练习的重点环节,要求时间大致在20-25分钟。
(4)发展型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新旧知识能融为一体,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练习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时间大致在3-5分钟。
(5)总结评讲。即对练习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的梳理、概括、总结。时间大约1-2分钟。
2.综合性练习课的结构
(1)巩固练习。作用是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再现,为深化练习打下基础。
(2)深化练习。在学生练习和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或是易混知识的辨析,能掌握并运用,以此检查他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3)发展练习。根据练习课的重点知识设计发展的相关练习题,以此用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是综合性练习课结构的主体,时间大约在30至32分钟。
(4)总结评讲。引导学生把本节课主要知识加以归纳概括,时间大约1分钟。
二、提高教学中练习课的质量,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应选择合适的方法,由于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因而要灵活地选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做到在指定时间和师生花费合理精力的条件下,使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1.练习课的教学,要符合其课型特点
练习课的重点是要把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它是培养、巩固和提高技能技巧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及教师的指导评议、点拨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因此,练习课要以练习为主,运用评练结合或练习前指导、练习后评讲的方法。
2.练习课的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练习课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以学生为主体。在“专项练习”或“深化练习”的环节中,采用先练习后评议,这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开展的。笔者认为,教师精心设问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因此,教师每个设置的问题,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并力求做到:一要在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的规律处设问;二应在对易混知识的辨析处设问;三应在如何运用新旧知识处设问。
3.练习课的教学必须要有助于学生掌握学法
优化课堂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重视学习的指导。只有讲究实效的学法指导,才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和健康心理的同步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练习课时,要通过学生的练习和精心组织评议,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以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探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在评议时,对解答正确的习题,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时的依据,对解答错误的习题,要让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并引导他们对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进行充分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善于认真研究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三、提高练习课的质量 还必须研究习题设计
1.要灵活处理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的设计不要甩开教材不顾教本,也不能不从实际出发照搬教材。所以习题的设计应该以教材为主,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上的习题重新组合适当地改编。为培养学生从多方面的角度分析问题、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中在不改变教材的内容和难度的前提条件下,应对教材习题的形式进行改编。如在应用题的练习中,采用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或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算式,或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在数学概念的练习中可将教材的习题改变成填空、选择、判断等形式。对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展示规律、易混知识的辨析及新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等综合性练习的教学中,可经常采取改变教学教材中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如对揭示知识内在联系、展示规律的综合练习我们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训练。
2.要把握好学生的反馈信息
反馈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为此,在练习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在认知、精神状态等各个方面全面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外,还必须在习题设计时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也就是要针对新课后学生所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练习题的设计,还要针对练习课中的信息反馈组织练习。
3.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好旺盛的学习精力,也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习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分式练习题篇10
>> 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方法简谈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谈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技巧 也谈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科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研究与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度”的把握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设计实例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之我见 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和使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常规的教学中存在课堂练习课后做、课堂练习随意练的现象,没有发挥课堂练习应有的作用。笔者试***从练习内容处理的现状出发,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在课堂练习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怎样处理好生成练习、时间分配、练习难度的把握等方面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满堂讲,学生课后练,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现象;或者存在课堂练习随意性,比如练习内容照本宣科,针对性不强,练习设计层次性不够等,笔者认为主要从小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教学目标和发展学生思维等方面设计。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设计课堂练习中的几点做法,和大家共勉:
一、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
(一)紧扣目标,注意针对性原则。
课堂练习是以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需要教师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基本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重点内容要反复练,难点地方着重练,揭示本质变式练、易混地方对比练。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8.1%
120%
45.5%
100%
54.5%
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
)。
2.一根绳子用去它的(
),还剩它的(
)。
3.一辆汽车严重超载,装的货物是限载重量的(
),这个司机要被吊销执照。
这样的练习设计,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就更加清晰:①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部分量与总量的倍比关系,也可以表示不同的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等于和小于分母100,但表示部分与总量的关系时,分子只能等于或小于分母100;③百分数的分子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二)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搭建“支架”,实现学生对当前知识的认知重构。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有层次地进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所发展。
比如上《搭配》这节课时,在充分挖掘学生前有认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表示上衣与裤子的搭配情况,由形象直观的上衣裤子***文字表述数学符号字母表示,层层深入,逐渐拨开知识的外衣,从生活中的数学提炼出数学的本质,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符号意识,有序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课堂练习题。
1.这些符号只能表示上衣和裤子吗?还可以表示那些东西?看是简单的提问,实则是一道开放的练习设计,目的是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从特殊的事例推向一般,用符号表示的方法走入广阔的生活。
2 .城堡 神秘屋幸运岛
小丽从城堡到幸运岛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这样设计将符号的思想从表示一个日常生活的物件,升华到表示一条条道路,进而再用有序的思想进行搭配。
3.①出示学校食堂3个素菜,5个荤菜,请问有多少种搭配方法?(15种)这是一道模仿性的练习题。
② 再配上2道主食,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这时学生思维得到极大的挑战,难点就是需要把15种配法看做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符号,然后再和2道主食搭配,一共就是30种搭配方法。
③再配上3个汤,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学生在前面第二题的基础上又把30种配法看做一个整体,一共就有90种搭配方法。
这样一道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不仅巩固了新知,拓展了知识,而且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逻辑美。极大的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练习多样,注意灵活性原则。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课堂练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发挥好数学的这一功能,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有价值的练习题目。比如:渗透某一思想方法的主题型课堂练习、一题多解的习题练习、多角度开放性练习、同一知识多种题型设计的练习……比如:教授《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课时,在认识了乘法就是表示相同加数和的简便写法之后,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
【把能写成乘法算式的画“√”,并把乘法算式写出来】
①2+3+3+3
(
)
标准式的练习,正面理解乘法的意义。
②5+5+5+4 (
)
不能写成乘法算式的理由是加数不同。揭示乘法的本质。
③5+5+5+5+5 (
)
这个题目设计巧妙,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中两个5 的意思,一个5表示相同的加数,另一个5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通过这样一道题,就很好的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④4+4+4-4
(
)
这道题的设计打破了学生对乘法的最初认识:乘法算式只能表示加法算式。但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把算式通过数字分解、加减移补,变成相同加数,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只要都是相同加数或通过一定的方法变成相同加数,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揭示出乘法算式的本质,乘法算式就是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四)联系生活,注意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通常是在课堂最后的10-15分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有所懈怠,要想让课堂练习深刻有效,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精心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题,开发一些游戏题目,正如罗建华老师所开发的“愤怒的小球”、“漂亮的烟花属于谁”、“汽车总动员”等系列练习。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我想一定会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新颖有趣的练习题目。
(五)重视操作,注意实践性原则。
在练习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性因素,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等动手操作的练习,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体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通过动手和实践获得实际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材的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很多这样习题,比如:学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后西师版教材就安排了这样的课堂活动:
【用8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1.猜一猜他们的表面积相等吗?摆一摆,算一算。
2.面积的大小是否与摆成的形状有关?
这道题除了培养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认识之外,还可以挖掘出这几点:①怎样摆才会不重复不遗漏,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②在不同形状中提炼出影响表面积大小的原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③从不同角度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一种是摆成立体***形各个面相加得到表面积;另一种是从摆之前的面积和里减去遮盖面得到表面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课堂练习的处理好四个关系。
数学练习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数学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两个主要部分,本文主要针对新授课中如何处理好的课堂练习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