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头夜送客10篇

浔阳江头夜送客篇1

??

??九江之所以名为九江,不是因为境内有九条江,“九”意思是多的意思,九江境内多江水,比较著名的有甘棠湖、南门湖、白水湖、琵琶湖、浔阳江、鄱阳湖等,其中鄱阳湖是江西省的内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此外还有因水浒而闻名的浔阳楼,因白居易的著名诗篇《琵琶行》而修建的琵琶亭。

??甘棠湖处于九江市区,湖上风光旖旎,蓝天白云倒映在微波碧水之间,薄雾如烟般轻笼在湖面上。湖上有一座绿树掩映的小岛,岛上有一组古色古香的建筑――烟水亭。

??

??唐时,江州司马白居易曾荡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兴赋诗。北宋时,理学家周敦颐见此岛状如月,遂名“浸月”。后人在岛上建“浸月亭”,寓景于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意,也寄托了后人对白居易、周敦颐两位贤人的怀念。后来,周敦颐的儿子周寿从湖南来到江州为父守墓,见甘棠湖一带“山头不沟薄茏烟”,遂在湖堤建一亭,名为烟水亭。

??

??在烟水亭近旁有个五贤阁,阁内纪念的五位贤士和贤吏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剌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五人中我知道的较多的是陶渊明和白居易,自小就读过陶翁的《桃花园记》和《归田园居》,来到九江方知陶渊明原来是隐居于此,后天到庐山时,从锦绣谷的某一个谷口向山下看,能看到谷下花团锦簇、绿树掩映下的一大片城镇__九江县,据说就是陶渊明笑下的桃花园了。

??来此之前对九江的最初印象是通过白居易的两首诗《琵琶行》和《大理寺桃花》了解的。白居易“元和十年,左迁九江郡司马……”想像当年情景,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实行仁***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本来寄情于九江的秀丽山水,心情聊以自慰,但在第二年的一个秋夜,诗人“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时“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原来弹琴的是身世坎坷的来自京城的一个歌妓。于是,白居易重备酒菜,请此妇重奏一曲,聆听妙音。在叙说身世中,得知歌妓“老大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白居易从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百感交集,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喟叹。诗随情发,写出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江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在其“浔阳江头夜送客”处兴建了琵琶亭。千余年来,琵琶亭屡建屡毁。最后一次兴建是在1988年。重建后的琵琶亭又在1998年百年不遇的江水中被浸泡,据导游介绍,现在已成一危楼。我们只从外面看了看,没有进到里面去。

??浔阳楼位于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江州司马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描写到它周围的景色“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烽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诗人发出不能用笔描尽江山之美,仰愧江山的感叹。

??而真正使浔阳楼名噪天下则得力于施耐庵《水浒传》中的精彩描写。在一楼大厅东西两壁镶嵌了两幅大型瓷板画,彩绘着“宋公明发配江州城”、“浔阳楼宋江题反诗”、“黄文炳设计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场”等栩栩如生的画面,为浔阳楼增加了传奇色彩。四楼设有雅座,摆满了仿古桌椅,设有仿古音乐茶座。在此饮酒品茗,登高望远,可一览浔阳江风光。共2页,当前第1页1〖作者:冷月凝眸〗

??在离开九江时,我们还参观了九江长江大堤,那是98年抗洪后新修整过的,规整的条石砌成的大堤显很有气势。站在大堤上,听导游介绍了当年长江在九江决口的惊险场面,经过全市人民和广大战士的共同努力,且指挥有方,最后大堤上的决口被堵住了,这在整个长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为在以前,长江每几十年在此决口一次,还从来没有被堵住过。

??

??最后我们看了长江上最长的大桥――九江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设计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动工,到九十年代京九铁路全线贯通时才修建完成。它是我国目前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九江长江大桥铁路桥长7675米,比南京长江大桥还要长7百多米。

浔阳江头夜送客篇2

摘要:作为一部通俗的市民小说,《水浒传》"讯滥百家,贯串三教","至于战法阵***,人情土俗,百工技艺,无所不有,真搜罗殆尽,无所遗漏者也"。容与堂刻本的这些评论充分说明了《水浒传》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种风貌。笔者根据自身的解读,将其中的环境描写略说一二。

关键词:水浒传环境

一、酒家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映衬

人物形象在酒家环境中的鲜明表现,与人物的个性和人物的遭遇有关,同时也与酒家环境对人物的映衬有密切的联系。《水浒传》中的酒家环境,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映衬。

1.周边环境的映衬

《水浒传》中的每一处酒家,各有各的周边环境特色。环境可以引发遐想,激发人物的情感。宋江在浔阳楼酒家看到“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辑。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击花骢”的壮阔苍茫的景色,感目伤怀,于是在酒店的白粉壁上写下了一首《西江月》词和一首七绝诗。七绝诗中说胸怀“凌云志”,可见其抱负非凡。宋江在平时虽然慷慨豪爽,扶危济困,结交好汉,但是并没有表露出自己远大的志向。正是由于浔阳江壮丽景色的激发,宋江才将积压在心头的胸怀志向吐露出来,展示出了志向远大的形象风采。

2.历史文化的映衬

历史古迹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有欣赏和旅游的价值。一些酒家往往利用古迹来吸引顾客。唐朝白居易写了一首《琵琶行》,据说他曾经在浔阳江边的琵琶亭送过客。因此琵琶亭便成了一个有名的古迹,江州的琵琶亭酒馆就利用这一古迹的特点做生意。《水浒传》第三十八回中,戴宗对宋江和李逵提议说:“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我们去亭上酌三杯,就观江景则个。”宋江在琵琶亭酒馆看到“云外远山耸翠,江边远水翻浪”的壮丽美景,心头便涌起“昔日乐天声价重,当年司马泪痕多”的感慨。此处虽未写到宋江即兴赋诗,却为后来他在浔阳楼酒家的酒后写诗,进一步展现其个性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二、回目中出现的意象

《水浒传》的回目中出现了大量涉及情节背景环境的意象,这在明清章回体小说中是比较独特的现象;这些回目中的意象作为一种提点笼罩全文,在小说中起到烘托人物和情节气氛的作用,并参与了小说的叙事;水浒传》回目中的环境氛围渲染与《水浒传》所处白话长篇小说初始阶段以及回目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关系。

《水浒传》回目中三种主要意象,在各自的回内正是起到这种勾连作品与读者再创作的功能,在情节氛围的营造和人物的烘托上起到作用。

关于“夜”意象《水浒传》中所出现的“夜”意象,代表了神秘不可测、让人产生畏惧不安心理暗示的主题。

小说情节所需要的,一定是符合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所要求的环境渲染。如被金圣叹改了回目的第三十六回,叙船火儿夜闹浔阳江,真正让读者悬心的,却是宋江及两个公人的命运。回中除了“狗脸张爷爷”独具个性的语言外,关键还是整个故事在黑夜环境渲染下,在月光、星光与火把火光的铺垫下渲染出来的紧张气氛。作者利用黑夜有的环境道具,把这场惊心动魄的情节煽动得一波三折。一开始,宋江三个“趁月光之下”,慌不择路,来到浔阳江边:

(宋江)只听得背后喊叫,火把乱明,吹风胡哨赶将来,宋江只叫得苦道:“上苍救一救则个!”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底,在芦苇里撞。

金圣叹评语将宋江面前的浔阳江称为“第一逼”,而在“火把乱明”和“火把渐近”处分别评为“第***”和“第三逼”。因为在黑夜的环境中,四面黑茫茫一片,横亘在面前的是大江绝境,只有火把代表的追杀者在隐隐地向自己移动。“火把”代表危险的步步紧逼。“黑夜”加上“火把”两种意象的组合虽然简单,却极容易在读者心中连构成画面,而恐怖的气氛和宋江三人此时紧张的心情,也在此两句中点染出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叙写梢夫拒绝穆家兄弟的要求,宋江自以为得救:三个人在舱里望岸上时,火把也自去芦苇中明亮。

关于“月”意象“月”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主要也有两种审美内涵。其一是象征美好的情感,寄托相思,更多是对恋人、亲人的思念。如前所举的“春江花月夜”,另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胜枚举;另一种则是失意的寄托,由月的清辉、清冷引出主体的孤独寂寞,常见有“孤月”、“冷月”等,比如苏轼的“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红楼梦》中的“冷月葬诗魂”等等。《水浒传》中的“月”意象大多属于后者。

第十九回,郓城县月夜走刘唐亦是一个英雄夜走的故事。刘唐奉晁盖之命送金于宋江,宋江闻之大惊――

贤弟,我不敢留你去家中住,倘或有人认得时,不是耍处。今夜月色必然明朗,你便可回山寨去,莫在此停搁。

金圣叹在旁批曰:“话是吃惊语”,表明这里是用宋江的神色言语说明刘唐送金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举动。

三、地理环境的描写

《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发生在东昌府(即今聊城)境内。施耐庵先生对于东昌府、阳谷和景阳冈等基于故事情节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元末明初或宋代聊城地理的若干大致风貌和社会、人文景观。

位于阳谷县城东南方向的传说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名扬海内外,但是十几年前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游客的感言:“这么大的名气,不看是个遗憾,但看了更遗憾!”景阳冈,既然称之为“冈”,至少应该是一座高大的土山,在施耐庵先生的笔下还生长着一片乱树林,乱树林也能够藏得住“大虫”,但景阳冈旅游区建设之前所谓“冈”已不存在,只有平川旷野、阡陌村庄。一切说明,人口的增加和生存的压力使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或描写有的可能纯属虚构,但洞微探幽总会发现作者写作时代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如今与水浒故事有关的一些历史遗迹已经成为聊城的优秀旅游资源,但自然环境的恶化也是严峻的事实,必须引起青少年一代的警醒。

参考文献:

浔阳江头夜送客篇3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浔阳江头夜送客篇4

在《尚书·禹贡》“荆州”篇中,有“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的记载。这是中国现存的古籍中最早提到的“九江”。到了西汉,司马迁又在《史记·河渠书》中说:“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在这里,再次提到了“九江”这个地名,并且明确指出是在庐山附近。在司马迁之后,东汉的班固又在《汉书·地理志》中对“寻阳”一条进行注解:“九江在(寻阳)南,皆东合为大江。”这就是说,古长江在寻阳县以南派分为九(这个“九”是极数,意思是“多”),东注入彭蠡泽后形成一条大江。在这个注解中,班固又明确指出“九江”在寻阳县以南(这也说明寻阳县在汉末以前位于江北)。

那么,汉朝的寻阳县在哪里呢?据史书记载,秦置九江郡,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辖境约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以“九江”在境内而得名,与今天的江西九江市毫无关系。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又分淮南置庐江国,领县十二,寻阳为其一。这个寻阳县就是《汉书·地理志》中的“寻阳”,其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黄梅县西南部和北部。当时的寻阳县治大约在今天的黄梅县蔡山镇附近的古城村。在南朝以前的古史书中,“寻阳”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县。既然“九江”在寻阳以南,那么,应该正是今天的九江市以北的长江啊!其实,在寻阳以南与在九江市以北,是两码事。因为在上古之时,直至近代以前,黄梅下乡(指黄梅县南部)并非平原,正是古“九江”和江心的洲。古九江一直在演变,在现在的黄梅南部还存在着演变的遗迹。后长江逐步南移,才形成今天的沿江平原。现在,黄梅下乡一带的平原地名多带“洲”字(例如古封郭洲、团牌洲、新洲、边洲、白沙洲等),且多湖,就是这个缘故。最典型的就是“江心洲”,蔡山镇的蔡山曾经在“九江”中,立于江心洲,洲中有古寺,名为“江心寺”。李白的《江心寺》即作于此,表明在唐朝时,江心洲仍然存在,蔡山仍孤峰矗立于江心。随着江北的洲日益淤塞,形成沿江平原,“九江”终于渐渐消失了,而只有今天的一条大江,穿九江市北部向东流入大海。“九江”虽然消失了,这个地名却又被现在的九江市继承了。九江市为何能够继承这个地名,这要先从九江市继承“寻阳”这个地名说起。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浔本水名,在江北,南流入大江。汉因以名县,而江遂得浔阳之称。”古寻阳城又名浔水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领寻阳隶荆州。建安十四年(209年),吕蒙为寻阳令;280年,吴臣服于晋,陶渊明曾祖陶侃乃由鄱阳迁往江北寻阳,也曾任寻阳令。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因***事需要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郡治柴桑,隶江州。永嘉三年(309年),寻阳县治南迁,江北故地北部划归蕲春,南部仍属寻阳县(大概以今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古长江为界)。《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等又记载:313年,琅琊王司马睿使周颛镇江州,屯浔水城,为贼杜弢所困,武昌太守陶侃遣兵救之,周颛出浔水投王敦于豫章。这个历史事件相当重要,之所以史书记载为“浔水城”,而非“寻阳城”,是因为此时寻阳已于309年南迁,所以称江北的寻阳老城为“浔水城”,以示区别。而且,此时的陶侃已离任寻阳令,举家迁到江南的柴桑,所以陶渊明生于江南,落籍柴桑。东晋咸和中(326~335年),温峤移江州治寻阳,从此“江南之寻阳著,江北之寻阳益晦,后遂废汉寻阳县入柴桑县,自是以后皆以寻阳郡城为寻阳城矣。”(见《读史方舆纪要》)寻阳之名由江北移到江南,在晋朝南迁时完成。隋唐又在寻阳地立寻阳县,隶江州(今九江市),江州乃因袭寻阳(浔阳)之名。唐朝以后,史书将“寻阳”写作“浔阳”,又名浔阳一带的长江为浔阳江,后又建浔阳楼。“浔阳”在唐朝时声名大振,彻底压倒江北的古寻阳。五代南唐末,改浔阳县为德化县;1912年,又改为九江县;1936年,把古寻阳地“封郭洲”(今黄梅分路、小池一带)、“团牌洲”(今新开、蔡山附近)等洲划归江北的黄梅县。至此,今天的九江市彻底完成了因袭寻阳、浔阳、九江地名的过程。

浔阳江头夜送客篇5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 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望庐山瀑布水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宿香山寺石楼 李 颀

夜宿翠微半, 高档闻暗泉。渔舟带远火, 山馨发孤烟。衣拂云松外, 门清河汉边。

峰峦依枕席, 世界接人天。蔼蔼花出雾, 辉辉星映川。深林暑莺满, 惆怅欲言还。

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 王昌龄

石溪流已乱, 苔径入渐微。日暮东林下, 山僧还独归。常为炉峰意, 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 世情多是非。会寻名山去, 岂复无清机。

远 公 龛 王 维

松路向精舍, 花龛归老僧。闲云揿锡杖, 落日低金绳。入夜翠微里, 千峰明一灯。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别草堂三绝句 白居易

正听山鸟向阳眠, 黄纸除书落枕前。为感君恩须起, 炉峰不拟住多年。

久眠褐被为居士, 忽挂绯袍作使君。身出草堂心不出, 庐山未来动移文。

三间茅舍向山开, 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 三年官满却归来。

庐 山 独 夜  元 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峡 石 西 泉 韩 愈

居然鳞介不能容, 石眼环环水一钟。闻说旱时求得雨, 只疑蝌蚪是蛟龙。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 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 佳句向谁传。

寄白阁默公 贾 岛

已知归白阁, 山远晓晴看。石室人心静, 冰潭月影残。微云分片灭, 古木落薪乾。

夜后风飘磬, 西峰绝顶寒。

庐 山 瀑 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息。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杜荀鹤

仙径闲寻采药翁, 草堂留话一宵同。若看山下云深处, 直是人间路不通。

泉领藕花来洞口, 月将松影过溪东。求名心在闲难遂, 明月马蹄尘土中。

聪明泉 皮日休

一勺如琼液, 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 还似饮贪泉。

庐山寺 马 戴

白茅为屋宇编荆, 数处阶墀石叠成。东谷笑言西谷响, 下方云雨上方晴。

鼠惊樵客缘苍壁, 猿戏山灵撼紫柽。别有一条投涧水, 竹筒斜引入荣铛。

双剑峰 来鹄

倚天双剑古今闲, 三尽高于四面山。若使火云烧得动, 殆应农器满人间。

石门山泉 郑 谷

一脉清泠任所之,萦莎漱藓入空池。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聚沫绕槎残雪在,迸流穿树堕花迟。烟春雨晚闲吟去,不复远寻星子陂。

白鹿洞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栗里 颜真卿

张良思报韩, 龚胜事新。狙击不肯就, 舍生悲缙绅。呜乎陶渊明, 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 每怀宗国屯。题诗庚子岁, 自谓羲皇人。手持山海经, 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 心随还鸟泯。

忆李十二白读书匡山 杜 甫

不见李生久, 佯狂殊可哀。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行经庐山东林寺 杜牧

离魂断续楚江耄,叶坠初红十月天。紫陌事多难暂息,青山长在好闲眼。

方趋上国期干禄,未得空堂学坐禅。他岁若教为范蠡,也应须入五湖烟。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九六一年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石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律·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浔阳江头夜送客篇6

1、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竹引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宋·刘?《鹧鸪天》)

3、西塞山前白鹭飞,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4、驿寄,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宋·秦观《踏莎行》)

5、光风吹香洗游尘,隐芳莸笑人。(元·王冕《幽兰咏》)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7、兴尽晚回舟,误入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唐·杜牧《清明》)

9、沾衣欲湿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10、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秋瑟瑟。(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五月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宋·朱熹《题榴花》)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向日晴。(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15、试问卷帘人,却道依旧。(宋·李清照《如梦令》)

16、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17、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愁杀人。(唐·李益《汴河曲》)

18、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宋·杨万里《初夏睡起》)

1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人闲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21、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宋·戴复古《江村晚眺》)

22、有情含春泪,无力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23、簌簌衣巾落,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宋·苏轼《浣溪沙》)

24、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5、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落。(清·纳兰性德《点绛唇》)

26、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花。(明·杨慎《滇海曲》)

27、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白。(唐·李贺《江楼曲》)

28、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花如雪。(唐·白居易《村夜》)

29、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花。(唐·李贺《美人梳头歌》)

30、花开仙子容,满城歌馆延秋风。(元·王冕《芙蓉山雉***》)

浔阳江头夜送客篇7

鸿雁外语学校五年级

孟星宇

胜了,胜了,又胜一场!这次胜利,让我又铲平了人生路上的一个坡,所以我那双不大的小眼睛变得眉飞色舞。

起因是这样的,从前我很是怕黑,尤其是怕走夜路,害怕晚上出去方便,总得让人来陪我,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战胜胆怯。因为我也老大不小的了,再这样下去,可把人丢大发了。

第一方案,再出去时,多拿几个手电筒。这次,我带了五个手电筒,分别指向不同的方向,开始迈步向前。走着走着,心中还是有些怯意,那手电的光芒没起什么作用。

第二方案,找同路的人同行。瞧,来了个人,开始走吧。我和这人一起并排走着,是不害怕了,但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巧,所以这办法通不过。

浔阳江头夜送客篇8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浔阳江头夜送客篇9

主办:山西省晋中市旅游局,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旅游局,江西省上饶市、九江市旅游局,湖南省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旅游局,湖北省武汉市、襄樊市旅游局,河南省南阳市、洛阳市旅游局,河北省张家口市旅游局,内蒙古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旅游局。

协办: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山西晋商文化博物馆(祁县渠家大院)、山西榆次常家庄园

1.千年瓷都的匆匆一瞥

到了景德镇的那一刻,也许是因了记忆中那些精美的瓷器,也许是为着心中的那一份景仰,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它的面前,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打破了这座大名鼎鼎的千年瓷都。

景德镇真的与众不同呢,那是因为它的久远,它的厚重,它的精美吧。在心中,景德镇也像那些假玉白瓷、青花粉彩的瓶瓶罐罐、盘盘碗碗,让人心醉神痴,让人爱不释手,让人小心翼翼,让人不敢走近又不忍离去。

从婺源坐两个小时的汽车就到景德镇了,婺源是一种民间的情调,是点缀在山山水水之中轻松的美。而景德镇则完全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是一种久远了的皇家贵族的凝重之美。坐上长途客车出了婺源县城,还没有在一程美丽的山水里回过神来,就又跌进了这个陶瓷的王国。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镇,因陶瓷而声名远播,与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并列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镇。

景德镇曾经属江西浮梁县治。东晋时期叫新平镇,唐朝改为昌南镇,也叫陶阳镇。史书上说“新平治陶,始于汉世”,这样算起来景德镇的陶瓷史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在两千多年前,景德镇就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了“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由制陶阶段升级到了制瓷阶段。在此之后,景德镇的瓷器在工艺上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以至引起宫廷的重视,并按照皇上的旨意在这里烧制皇家专用的特殊产品。比如在公元583年为南朝皇帝陈叔宝造豪会的庭壹楼阁而烧制的雕镂精巧的陶瓷柱石,还有为隋炀帝烧造的狮象大兽等。但是真正使景德镇瓷器的烧制水平达到一个很高水平的还是在实力雄厚的大唐。

一个叫陶玉的人烧制的“陶窑”瓷器“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他“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被称为“假玉器”的是当时烧制的青瓷,那个时期景德镇烧造出来的瓷器主要是青瓷和白瓷,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青瓷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像,所以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

景德镇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的年号命名的地方,这个名称的由来也是源于这里出产的陶瓷。在宋代,中国的陶瓷业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南北名窑林立,形成了汝、官、钧、定、哥五大名窑,而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此时景德镇已经成为从唐末五代就有了相当规模的青白瓷(又叫“影青瓷”)在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产地。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听说景德镇烧制出来的瓷器“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便派人到这里烧制皇家御用瓷器,瓷器的底部书有“景德年制”四字,由于为皇家专门烧制的瓷器极其精美,成为当时瓷器的极品,所以“景德年制”的瓷器便名扬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这座千年瓷都遂由此得名。

千年之后的景德镇,你无论走在大街小巷,虽然这已经是21世纪一座很现代的城市了,但它依然时时刻刻、无所不在地张扬着千年瓷都的巨大魅力和接近奢侈的陶瓷实力。街道两边的路灯是陶瓷的,路口悬挂的交通指示灯是陶瓷的,更有门前的匾额、商店里精美的瓷器等等许多城市的细节都有陶瓷制品。陶瓷不仅装饰了一座小小的城市,更装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陶瓷,在漫长的岁月中,也创造了一个打不破的神话。

有人说,南宋玉骨香魂的一代大词人李清照在“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的吟咏中,她的“玉忱”就是当时景德镇的陶瓷产品。虽无从考证,但却也能给人无尽美好的联想。

漫漫历史长河中,景德镇瓷器在发展过程中品质不断创新,种类不断增多,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其登峰造极的作品,势如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

宋室南迁之后,全国***治、经济、文化重心全部南移,北方名窑相继衰落,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在这里汇集了南北名窑技艺之大成,制瓷业进入一个大发展阶段,据记载当时景德镇的瓷窑达300多座,形成了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盛况。

元代虽然短暂,但是景德镇瓷业却是个创新的时期。这个时期除在宋代基础上大量烧造青白瓷外,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烧制了至今仍享有盛誉的青花瓷。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一只标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铭款的景德镇青花云龙象耳瓶。这表明在公元14世纪初期,景德镇就已成功地烧制出质量很高的青花瓷。元以前,瓷器装饰比较单调,因此青花的烧制成功,开创了白瓷彩绘的新时代,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使景瓷生产出现空前繁荣局面。

到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突飞猛进,成为全国瓷业中心。所产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种多,销路广。《中国陶瓷史》中说:“彩瓷的发明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明代的景瓷确是艳压群芳,不论数量、质量、花色品种都成为当时中国瓷器的翘楚。明代的一位官员曾写道:“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那时候的景德镇到处都是瓷窑,是江西最富庶的地方。到了夜晚,全镇烧窑的火光一片,亮如白昼,让人不能安睡。

在景德镇的制瓷史上,一件最不容忽略的大事就是明代御器厂的建立。为了满足皇帝宫廷用瓷的需要,早在元代就在景德镇设置了全国唯一为皇室服务的专门机构――浮梁瓷局。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则钦命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专门为皇室烧制各种宫廷、外交、礼品用瓷。御器厂汇集大批精通瓷业生产、擅长制瓷技艺的工匠,投入大量资金,占用最好原料,对产品精益求精,因此制造出许多瓷器精品,许多成为传世珍品。这个建立于公元14世纪中叶的御器厂,一直延续明、清两代,历经27个皇帝500余年,对景瓷的发展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景德镇的瓷业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其瓷业历史发展的巅峰。清初沈怀清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 法国传教土殷弘绪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九月一日在饶州发出的一封信中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围着的一座巨城,也像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继承了明代的工艺和品种,更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康熙时期的青花瓷、釉上五彩、斗彩、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等都有重大突破而达到了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名贵新品种的诞生,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珐琅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分,使之在高温下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斑斓绚丽奇观的“窑变”等。清代的景瓷,其品质、造型、釉彩都达到空前的水平。

清代景瓷的发展能有如此的成就,与当时的几任督陶官的功绩是分不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英。他在景德镇督陶15年,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卓著的督陶官。他曾与工匠们同吃同住三年,终于变外行为内行,并与瓷工们一起进行工艺钻研。他所编著的《陶冶***说》成为陶瓷工艺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他督陶时的瓷器产品世称“唐窑”,其制造水平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还有臧应选的“臧窑”;郎廷权时期的郎窑红、素三彩;年羹尧的“年窑”等等,都有巨大的成就。

千年一瞬,景德镇以其卓著的业绩丰富了人类的陶瓷史,中国的陶瓷不仅造福九州,也享誉海外。唐宋时期,中国的瓷器就有两条路输往国外,一条是伴随“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一条是有“瓷器之路”之称的海上航线。景德镇瓷器最初大量销往亚洲各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浩浩船队所装载的主要商品就是青花瓷。在明朝,中国出产的精美瓷器更远销欧洲、美洲、澳洲。据记载,在明隆庆年间,每年仅墨西哥银行银元流入中国的就有一二百万,其中相当部分是用来购买景德镇瓷器的。中国是最先发明瓷器的国家,它与我们的丝绸、茶叶一起而成为东方古老中国的标志。因此被外国人称之为“瓷器之国”,英文“CHINA”,既名瓷器,又称中国。

是天地造化成就了一个瓷都,景德镇的陶瓷不仅凝聚了人类的智慧,也汇聚了一方宝地的山水之灵气。这里的高岭土,是中国首先发现的制瓷主要原料。国际上对这种特殊粘土都称之为高岭土(KaoLin)。

景德镇境内河道纵横,充足的水资源既保障了生产的需要,也为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方便。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是通过水运而至的,那些精美的瓷器也是通过水路飘然远去的。水路运瓷,运载量大,可减少破损,自明以来运送御瓷均由水路,所以古代昌江水运繁忙。古人有诗曰:“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厂装得黄土来,上下纷争中渡口,柴船才拢槎船开”;“茅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岁月流逝,景德镇的陶瓷业历久不衰,这是一个奇迹。如今,这里不仅还有大量的古瓷窑遗址和许多古老的建筑,历史传承的陶瓷工艺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陶瓷业的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们在这里仅仅是擦肩而过,在千年的历史巨卷上也仅仅是匆匆一瞥,但是它让我们的心灵充盈着一种景仰,一种自豪。在这里,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文明之光。

相关链接――茶乡浮梁

景德镇所辖浮梁县有茶乡之称,产茶的历史悠久。早在敦煌变文的《茶酒论》中就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记述。《元和郡县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 在唐代,浮梁就是有名的产茶区和茶叶集散地。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白居易所作《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近代,工夫红茶制茶工艺传入,先是在浮梁西湖乡溪村,后扩至全县。1882年生产红茶3万担。1911年曾产红茶6万余箱。为茶叶历史产量最高峰,所产红茶风味独特,畅销国外市场。严台江智甫经营的“天祥”茶号所制工夫红茶,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和奖状。民国时期因连年战争,茶叶生产每况愈下,至1949年只产茶4620担。近年来,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制厂逐年增加。已有大小茶场102个,茶园面积9.63万亩,年产茶3.2万担。“浮红”系列产品曾多次获国家和省级优质产品奖。

2. 烟波浩淼鄱阳湖

从景德镇到湖口全程高速,我们在江西走过了上饶、景德镇之后进入九江。湖口县隶属九江市,湖口是鄱阳湖与长江的连接处,鄱阳湖的水由此注入长江。我们环鄱阳湖走过了许多地方,但都是在岸上,当年晋商的船队所走的却是水路,由信江进入鄱阳湖,走过了鄱阳湖美丽而诡异的湖面,经湖口进入万里长江。

有人曾形象地将烟波浩淼的鄱阳湖比作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冠众湖之首。它南北长达173公里,东西最宽处74公里,湖面391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4米。上承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下注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具有天然调节水量、蓄洪的功能。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形成了“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称西鄱湖,也叫落星湖,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仅800余米;南面叫东鄱湖,也叫官亭湖,最宽处达74公里,是鄱阳湖的主湖区。由南北两部分构成了一只宝葫芦的形状。

在古代,鄱阳湖曾有过彭蠡泽、官亭湖等多种称谓,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所指的正是这里。

据说在远古时期,鄱阳湖湖区为“扬子海槽”的一部分,后来地壳经断陷构成了鄱阳湖盆地的雏形。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现在的鄱阳湖。在彭蠡泽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鄱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镇却日趋繁荣,发展成为与景德镇、河口镇、樟树镇齐名的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就有了“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的说法。

鄱阳湖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湖中有众多的名山秀屿,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县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墩等不仅风景如画,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或神奇古老的传说。因此,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诗中写道:“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

所谓“大姑小姑”是指两座山,也称大孤山、小孤山。大孤山六朝时称“独石”,又因其形如鞋,俗名“鞋山”。传说古时渔郎胡春在鄱阳湖中与一名叫大姑的绿衣少女相遇相爱,她是瑶池玉女,因触犯天规,贬鄱阳湖,独居碧波之间。两人结成佳偶后,当地渔霸见大姑貌美如花,便生歹念,但碍于胡春一直无从得手。玉帝得知大姑与胡春结合,便将大姑捉回,渔霸也趁机加害胡春。当大姑在空中见丈夫处在危急之中,无奈之下将脚上的绣花鞋踢下,化作一座山,将渔霸镇于湖底。所以酷似一只鞋的大姑山便由此而来。

在鄱阳湖畔,还有一座周瑜点将台。相传,三国时东吴大都督周瑜守柴桑(今九江),这里是操练水***的点将指挥之处。台高7米,用花岗石砌成,台下有扶门通道,台上有双层房檐木结构城楼。据《三国志周瑜传》记:"建安十一年,周瑜督讨麻保二屯,还兵守备宫亭(指鄱阳湖)。又败江夏太守黄祖,并生擒其部将邓龙于柴桑。"《星子县志》也有"汉建安十四年,孙权曾命周瑜向鄱阳湖教习水***"的记载。

在周瑜点将台附近,还有一处落星石,俗称落星墩,纵横数丈,状如星斗。鄱阳湖水有涨有落,而此石不没于水,相传此石为坠落的天星,星子县名由此而来。

南山是鄱阳湖上又一座名山,它与都昌县隔湖相望,有大堤相连。南山自古就远近闻名。汉时有一贤者隐居于此,武帝南巡,请他出山,辞不赴诏,自称野老,无意功名。南北朝时山水诗人谢灵运到此诵经礼佛,至今还有他的幡经台。苏轼在《过都昌》一诗中写道:“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至今在南山的野老岩下,仍留有他手书“野老泉”三字。

在鄱阳湖,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战例,虽然与三国风流倜傥的周大都督无关,但对历史的影响却不亚于三国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使汉朝末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却奠定了明朝对全国的统一。

元朝末期,社会动荡,全国各地豪雄并起。朱元璋和陈友谅发展成为南方两支重要的***事力量。公元1360年,陈友谅控制了武昌、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长江中游地区,在江州(今九江)称帝。朱元璋夺取金陵(今南京)后,又先后攻占苏南、皖南和浙江的部分地区,西与陈友谅的势力相接触。朱元璋要占据江南,势必同陈友谅进行激烈争夺。因为陈友谅地处金陵上游,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力量强大,仅水***力量就十倍于朱元璋。因此,陈友谅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他们之间的争战,不仅关系到彼此之间的生死存亡,也必将是争夺南部中国的战略决战。

朱元璋与陈友谅经过多次较量之后,终于在鄱阳湖拉开战场,展开决战。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陈友谅乘朱***主力救援安丰小明王,江南空虚之机,以号称60万的水陆大***于十一日围攻洪都,占领吉安、临江、无为州。守城朱***浴血奋战,死守洪都。七月初六,朱元璋亲率水***20万,往救洪都。十六日进抵湖口。陈友谅得知朱元璋大***来援,即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一场规模空前激烈异常的生死大决战在鄱阳湖展开。

二十日,两***在鄱阳湖内康郎山湖面遭遇。陈***巨舰联结布阵,展开数十里,望之如山,气势夺人。朱元璋针对其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将己方舰船分为20队,下令各队接近敌舰时,先发火器,次用弓弩,双方展开激战。朱***缴获巨舰一艘,焚毁陈***20余艘舰船,陈***被杀和淹死者甚众。但朱***伤亡也不少,尤其是朱元璋座舰搁浅被围,险遭不测。

二十二日,朱***改用火攻,用7艘渔船装满火药柴薪,迫近敌舰,顺风放火,风急火烈,迅速蔓延。一时烈焰飞腾,湖水尽赤,转瞬之间烧毁陈***数百艘巨舰,陈***死伤过半,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及一员大将被烧死。朱元璋挥***乘势发起猛攻。二十三日,双方又有交锋,陈友谅瞅准朱元璋旗舰展开猛攻。朱元璋刚刚移往他舰,原舰便被陈***击碎。两***相持三天,陈***屡战屡败,陈友谅两员大将见大势已去,于是投降了朱元璋,陈***内部***心动摇,士气更加低落。朱元璋判断陈***可能突围退入长江,乃移***湖口,堵敌归路。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陈友谅被困湖中,***粮殆尽,计穷力竭。于是孤注一掷,冒死突围,企***进入长江退守武昌。八月二十六日,陈***行至湖口,遭朱***伏击,陈友谅中箭而死,***队溃败,5万余人投降。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二月,朱元璋攻下武昌,陈友谅儿子陈理投降。

鄱阳湖大战,从七月二十日开始到八月二十六日结束,前后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只之多、战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朱***以少胜多、以小击大、以弱胜强,创造了我国水战史上的著名战例。

此战的胜利,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鄱阳湖有一个老爷庙,传说就与当年朱、陈大战相关。湖中有一个让当地鱼民船工闻风丧胆的魔鬼三角地带,船只行驶到这里经常莫名其妙地停机、沉没。这片水域就在鄱阳湖区的都昌县,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公里。在湖东岸上有一座破旧的庙宇,叫老爷庙。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时,朱元璋湖中受困,遇老神仙派遣一只乌龟将朱元璋救起。朱元璋终于打败陈友谅,当上了皇帝。为感谢救命的乌龟,便在湖边高地建起一座庙宇,称“老爷庙”。

过往船只在这里经常遭到船没人亡之灾,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20年间,这里就沉没了大小船只几百艘。

为了解开老爷庙水域神秘沉船之谜,江西省气象科研人员组成了专门的科研小组,对该水域的气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研究。从搜集到的20多万个原始气象数据看,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的一个少有的大风区。全年平均两天中就有一天属大风日,风力达到6级以上。

有风便有浪,经计算,鄱阳湖水面刮6级大风时,浪高达2米。而此时每平方米的船体将遭到6吨冲压力的冲击。也就是说,一艘载重20吨的船舶,其船侧面积按20平方米算,波浪的冲击力就达到 120吨,超出船重量的5倍。船舶沉没,大多是风起浪激时。

在这里还有一个传说,1945年4月,一艘装满中国珍宝的日本大船,行至鄱阳湖时,忽然在原地打转,每转一次,就往下沉一些,直至沉没。

后来,请美国人打捞沉船。但这些美国人除一人生还以外,其余的人失踪,而且那名生还者后来也得了精神病。

1980年,这里来了一些水性好的人,下水打捞沉船。但他们却神秘失踪。这以后,又有人下水打捞,都下落不明。后来。有人查看地***,发现鄱阳湖的纬度与百幕大三角的纬度只差1度。

鄱阳湖虽然有神秘的“魔鬼”出没,但鄱阳湖部级自然保护区更成为一座难得的人间天堂。它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纵横永修、星子、新建等县管辖鄱阳湖内的9个湖泊,总面积达到224平方公里。

鄱阳湖在枯水期形成大面积的湖滩、草洲、沼泽湿地、浅水湖泊,水草、螺、蚌等便成为候鸟丰盛的食物。因此,每年秋冬之际,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和原来定居这里的野鸭、鹭、鸳鸯等一起度过冬天。保护区内的鸟类达200多种,上百万只,其中珍禽2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时常可见“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壮观美景。尤其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以及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等,总数达4000只以上,1989年发现白鹤竟达2600余只,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5%。因此,鄱阳湖也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3.夜雨潇潇宿湖口

到达湖口县城的时候,是下午,太阳有点蒙蒙的。

在高速路口下车后有些茫然,到城里还有远远的一段路,却看不到出租车那可爱的影子。走出去很远才找来一辆“面的”,终于把行李放到了车上,仿佛如释重负。

湖口虽然仅为一县之地,却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和第一条大江相会的地方,扼三江之门户,当吴越之要冲,有“江湖锁钥”之称。所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闻一闻从历史深处吹来的风,仿佛还有硝烟的味道。

湖口的战事好像从有人类历史就有了,禹征三苗、三国周瑜兵进赤壁、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湘***与太平***激烈交锋、湖口起义发动讨袁“二次***”、渡江作战,湖口浩浩荡荡的江湖之水,不知多少次被壮士的鲜血染成了红色。但湖口更能让人记忆深刻的,也许还是因了一代大儒坡的《石钟山记》而名盛于世的石钟山。

石钟山经过了上千年战争风雨的冲洗与历代名家大儒才思墨韵的浸染之后,依然踞鄱阳湖与长江交会的湖口要冲,静静地伫立在秋风秋雨之中,湖口县城就临鄱阳湖倚石钟山而建。

我们颠颠簸簸地来到湖口县城最核心最古老的部位,这里是***府机关和商店、人流最为集中的地方,街道并不宽敞,显得有些老旧的建筑,记录着它曾经的发展历程,也许是由于天气越来越阴沉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心中的湖口历史烟云太厚重的缘故,初至湖口,总使人觉得心中沉甸甸的。

在一家光线幽暗的小饭店里吃了点东西,然后找住处,在这条街上,好多店铺门口都有一台小发电机“嘭嘭嘭”地在那里发电,到一家在外面看上去规模还不小的宾馆,楼道里也有这种小东西“嘭嘭嘭”地响着,于是只好再投他处。不知道是因为经常停电还是因为这样用电比较划算的缘故,但是在街上走过的时候,街边那些“嘭嘭嘭”的小东西也自成风景。

安顿了住处之后,在石钟山下县***府大院里的一座小楼找到了旅游局,也许是由于没有事前联系,所以在有些狐疑的目光中等到了局里的领导,我们见到的王奔春局长也是石钟山景区的经理,安排好了采访事宜之后,谢绝了王局长盛情挽留的晚餐,想放松一下疲倦的身体,就随便地转到街上。湖口人的住房并不是很讲究,更多的是随意。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与湖口多次战争的历史有关。战争不仅毁掉了人们安宁的生活,更毁掉了人们精心建造的家园。一次次地建,一次次地毁,也毁掉了人们的信心。于是,这里的老百姓便不再花费更大的精力去建造不知什么时候又会被毁掉的房子。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成了传统。更有说法是湖口变成了糊口,人们能够养家糊口就是知足常乐了。其实,在湖口常常会毁掉人们家园的不仅是战争,还有水患。江湖造福于人,同时也会成灾为患。所以,临江近湖的湖口,对待自己的家园也就有了另一种理解,另一种方式。当然,时世变迁,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现代的湖口人也一定会有现代的追求,传统也同样会渐渐淡去。

湖口虽然是战争频仍的古战场,战争成就了胜者为王的辉煌,也改变了历史长河的走向。但除了残酷的厮杀之外,它还有更多的诗情画意,这里更是名流大儒荟萃的地方。不仅苏轼在此写下了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的秀美与湖口的壮丽也同样受到李白、白居易、谢灵运、张九龄、黄庭坚、范仲淹等历代大家的钟爱。据记载,唐宋家中,只有柳宗元没有到过湖口。在湖口的历史上,曾有五百多名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思想家、文学家来此,留下了一千多篇诗词歌赋流传至今。湖口更有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在此做过彭泽县令,彭泽县址在湖口县江桥乡柳德昭村。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九江西南)人,他的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渊明到了29岁才出来做官,也只做过江州祭酒、镇***、参***和彭泽县令等职,事实上他做彭泽县令也仅仅只有80多天,让他断然离开官场飘然而去的直接原因是,有一天郡督邮要来彭泽县,下属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解职而归,从此远离官场。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从此不再出仕。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长期隐居于“良田美池桑竹”之间。

现在的石钟山建有归去亭,亭壁石碑刻有《归去来兮辞》。并有曾主持建造了石钟山主体建筑、官至兵部尚书的湘***名将彭玉麟所书对联:“心将客星逐,身与浮云闲。”“爽籁不须修竹引,故人曾约抱琴来。”

湖口的夜幕降临之后,淅淅沥沥的小雨也随之飘落下来。

不知道是因了雨的缘故,还是湖口的夜晚原本就是这样的寂静。晚上不到9点,大街上就很少再见到人影了,营业的店铺就更少得可怜。我们中午的饭是下午吃的,晚上的饭也就只好改成宵夜了。当我们走到细雨霏霏的大街上,在幽幽暗暗的路灯下却很难找到可以吃东西的地方了。这条街上饭店本来就不多,在这个时候就更少得可怜了。走了很远,又回来,仔细寻找只能在唯一还营业的一家小店驻足了。开店的是一对中年夫妻,这时候店里除了有两个学生吃了很少的一点东西之外,就再没有别的客人了。我们一边吃东西一边与店主人聊,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上学,经济负担很重,所以夫妻俩要起早贪晚地经营这个小店。店不大,只有一间房,俩人在这里经营一些家常菜,或者快餐之类的食品。

出了小餐馆,大街上更加寂静了。小雨在迷离的灯光里静静地飘着,只有我们这两个外来的客人还在湖口的夜晚游荡,湖口在经历了千年战争风云之后,仿佛有些疲倦地在墨香诗韵里安然入睡了。

4. 武魂墨韵石钟山

一夜秋雨之后,石钟山的早晨格外清丽。走在上山的小路上,这片美丽的秋色之中寂静得只有鸟鸣。石钟山虽然大名鼎鼎,但它属于很小巧的那种,就像长江与鄱阳湖环绕着的一座很精致的盆景。

见有人来到景区,路旁的导游部出来一个女孩儿问我们要不要导游,我们说不用,尔后继续上山。到了山上,在景区办公区找到等候在那里的旅游局局长兼景区经理王奔春先生。他为我们准备了相关的资料,并且让导游部安排了导游。过了一会,气喘吁吁而来的导游正是我们在山下见到的那个女孩儿。女孩儿叫吴浔芳,她名字里的这个“浔”字一下子就使人想到了有"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之美誉的九江。“浔”是九江的别称,石钟山所在的湖口县就隶属于九江市。

小吴带我们在石钟山一路游览,这个20岁的女孩朴实中还透着许多天真,但对绿荫之中那一楼一阁,一廊一亭,一花一木却熟悉得如数家珍。

在石钟山,透过面前的绿树浓荫,鄱阳湖注入长江的湖口就在脚下,浩浩荡荡的长江就在眼前,江湖交汇,湖水与江水两色分明,交汇处的界限清晰可见。水的颜色还由于季节、气候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夏秋盛水期,江水浊而湖水清;枯水季节,湖水黄而江水赤。在盛水期江水上涨,水位高于湖水而倒灌进鄱阳湖,鄱阳湖口的湖水变成一片赤色,江湖之水浑然一体。当江湖水位渐渐持平的时候,湖水逐渐沉淀,这时就出现了短暂的江水赤、湖水黄的现象。这也是湖口的一大自然景观。

将目光收回,我们置身其中的石钟山,危崖高耸,林木参天,亭台楼阁参差错落,铭文碑刻俯拾皆是。一座小小的石钟山,由于许多文豪、名流的光顾,使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早对石钟山有文字记载的应该是北魏郦道元,他在《水经注》中说:“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以为石钟山“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到了唐代,任江州刺史的李渤读过《水经注》后来石钟山考察,首作《石钟山记》,他虽然与郦道元同样持“以声定名”说,但他以为石钟山的声音并非“微风鼓浪”所致,而是石钟山之石,有铜铁之异,“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馀韵徐歇”。因以得名。李渤是洛阳人,曾隐于嵩山,相传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正是因他在那里养鹿而得名。也因李渤的《石钟山记》,挑起了自唐至今一千多年的石钟山定名之争。

到了宋代,苏轼曾三次到石钟山,第一次于元丰七年六月初九(公元1084年7月14日),送长子迈到德兴任县尉,路过湖口。苏轼对郦道元、李渤的说法将信将疑,他与儿子月夜泛舟石钟山绝壁之下,探究石钟奥秘。他“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镗之声,与向之噌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于是作《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虽后人也多作《石钟山记》,但唯此冠绝群芳。

在石钟山留下墨迹最多的当数清末湘***将领彭玉麟。彭玉麟是曾国藩麾下一员骁勇善战的水***将领,他曾陪同曾国藩一起探访石钟洞,二人持石钟山以型定名说。曾国藩在《游石钟山日记二则》中写道:“石钟山者,山中空,形如钟。东坡叹李渤之陋,不知坡亦陋也。”彭玉麟《石钟洞叙》中的描写更加具体:“盖全山内空,如钟覆地,而上钟山亦中多空洞,且山势上锐下宽,似宜以型论,不以声论,苏子所谓‘坎镗,噌如乐作者’,乃过其门,未入其室也。”无论是以声论还是以型论,石钟山依然千年如一地伫立于此,任足下之水滚滚东流,头顶风云瞬息万变。

我们今天在石钟山所见到的如蓬莱仙山般的精美建筑,主要出自彭玉麟之手。太平***曾占据石钟山,切断了鄱阳湖与长江的湖口通道,也切断了这条水上商道,因此,曾以销售武夷山岩茶为主的晋商,不得不将他们收购制作茶叶的基地转往湖南、湖北以及九江等地。

彭玉麟曾率***在鄱阳湖口与太平***生死血战达五年之久,“炮震肉飞,血瀑石壁”。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九月,彭玉麟、杨载福等率***水陆并进,内外夹攻,挫败了太平***的精锐之师,夺取石钟山。此后,彭玉麟驻守湖口多年。

这座风光秀丽的千年名山经历战火摧残,古建园林无一幸存,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战争遗垒。彭玉麟是位儒将,面对如此残败、满目疮痍的石钟山,感慨万分。于是,他与杨载福等会商后,以纪念战死的将士而建的昭忠祠为主体,重建石钟山。昭忠祠建成后,曾国藩与彭玉麟二人曾分别作有《昭忠祠记》。

然而,现在的昭忠祠门额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忠烈祠”三字。原来,在“”期间,曾将昭忠祠改成“太平遗垒”,近年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时候,凿掉“太平遗垒”露出的却是“忠烈祠”,原来“昭忠祠”也是后加上去的,一并凿掉了。据推测,可能是以“忠烈祠”上奏后,上谕下来改成了“昭忠祠”。现在见到的“忠烈祠”三个字正是出自彭玉麟的手笔。

在石钟山,经彭玉麟所建的主要建筑除昭忠祠外,还有浣香别墅、梅花厅、太平楼等等。浣香别墅是当年彭玉麟的住处,有听涛眺雨轩、芸芍斋两栋,曾国藩后来两次路过湖口都住在芸芍斋。浣香别墅内现有许多珍贵的名家碑刻、石刻。在彭玉麟许多墨迹当中,有一处三个不同写法的“梦”字。对此最具代表性的解释是:人生如梦,爱情如梦,功名如梦。他在一副对联中还写道:“过客来游,到此何妨少坐;浮生若梦,劝君不必空忙。”可见其心迹。

建于石钟山最高处的梅花厅相传是彭玉麟为怀念青春年少时的女友梅花女而建。无论梅花女的故事是真是假,但是彭玉麟确实终生酷爱梅花。梅花厅原名“六十本梅花寄舫”,整座建筑酷似一朵绽开的梅花,楼建成之后,在周围栽植了60株梅花,彭玉麟还在这里卧吟梅花七绝诗一百首。也许这就是儒将与武夫的不同之处吧。

太平楼原名“飞捷楼”,因为楼成之时,彭玉麟正好得到攻下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的“捷报”,兴奋之余便以“飞捷”名之。如今“飞捷楼”被改成了太平楼,不知彭玉麟这位“梦”中人会做何感想。

小小的一座石钟山有太多的内涵可读可悟,文也好,武也好,历史的传承,总是后世的财富。

小吴带我们走过了石钟山的“前世今生”之后,还陪我们下山执著地在码头等候多时,终于乘船驶入鄱阳湖与长江,滔滔江湖之水,浩荡东流而去,水中的大小船只忙忙碌碌,穿梭不息。在长江远眺秀美的石钟山,它虽然并不雄伟,但无论是历代大儒们的墨韵诗情,还是纵横千年的战争风云,都为它在人们的心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 九江瞬间

九江是我们在江西的最后一站了,从湖口到九江走九景高速公路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一座湖口大桥跨越鄱阳湖口,全长3799米,成为九景高速公路上的特大斜拉索桥。2000年建成通车后,长虹卧波成为湖口又一处壮丽的风景。

九江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江南名城,它东枕鄱阳湖,北濒长江,西连幕阜山脉,南屏庐山,是江西的北大门。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春秋时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此有“吴头楚尾”之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九江为三十六郡之一,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自秦开始,曾用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等七个名称,明朝以后沿用九江。由于这里雄蟠赣北,濒江扼湖,七省通连、商贾集至,因此与福州、汉口成为我国“三大茶市”,又与沙市、芜湖、无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是长江黄金水道十大港口之一。

到达九江后,忽然发现好多天没有见到在九江这么明丽的阳光了,以至在长江边的整个下午都让人有些迷离。九江是一座感觉很精致的城市,山秀水美,风光无限。古人称九江为天下眉目,无限风光引得文人墨客云集于此,也孕育出陶渊明、黄庭坚这样集人品与文品于一身的大家,为九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在江畔,迎面是古朴凝重、气势不凡的浔阳楼、锁江楼,还有雄峙浩浩长江之上的九江大桥。真想在这古城之中,读一读《琵琶行》的妙句,寻一寻江州司马的诗韵;至一僻静的雅处,品一品浔阳的千年茶香。然而,短暂的逗留时光,只能让我们在亮晃晃的阳光下吹着徐徐的江风发一发呆,做一做白日里的千年旧梦了。

九江是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的,早在晋代九江人就有“种茶之习,嗜茶之好”,常常“话茶吟诗,叙事谈经”,直至通霄达旦。到了唐代,官府提倡种茶,九江茶事更盛。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收取茶税,茶叶成为市场贸易的重要商品。贞观年间,江州治以北有一条长达二里的街道,为茶叶集散地。浮梁、祁门等地都依赖水运之便,将大量茶叶运往江州集散。江州司马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日浮梁买茶去……”

宋代为了加强对九江茶市的管理和征收茶叶税,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置“茶盐合同场于江州”。以后又设茶运司。元代对征收茶叶税更为重视,至元七年(公元1280年)置“植茶转运司于江州,总江淮、荆湖、福广之税”。明清又设“批茶引所”。

从清同治末年至民国初年的50年间,是九江茶市的鼎盛时期,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九江被迫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乘虚而入,利用长江和鄱阳湖水运之便,在九江购茶,或办厂制茶。尤其是太平天国之乱,战争使通往福建武夷山的道路受阻,下梅茶市萧条,九江与汉口等地茶市兴起。此间,以晋商为代表的国内茶商与以俄罗斯茶商为代表的国外茶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光绪三年,俄商“顺丰”、“埠昌”洋行在九江置办茶厂制造茶砖。两厂工人达700人,年产量3.1万担。这时,国内茶商也纷纷来九江开设茶铺、茶栈、茶场。光绪末年九江有茶栈40家,出口洋行28家,1882年仅中国商行就多达344家。江西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达百万亩以上。

1900年,江西、安徽两省经九江出口茶叶达40万担至60万担。九江开埠后的数十年间,一直在全国占领先地位。在开埠之初的1863年,经九江出口的茶叶就有19万担,约占全国茶叶出口总数的12%;1878年增至27万担;1886年又增至30.7万担;1914年九江出口茶叶量高达33.5万担,创历史最高记录。

当时的九江茶店、茶栈、茶行、茶铺遍布大街小巷,进入茶市,只见幡匾高悬,栉次鳞比,人流如涌。九江商埠码头更是帆樯如林,万商云集。九江茶市“集四海之珍茗,会天下之大贾”,一片鼎盛繁荣景象。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战乱纷起,茶叶出口量大幅下降,盛极一时的九江茶市走向衰落。到1949年,江西茶圃面积只残存7.2万亩,产茶4.29万担。

九江茶市的辉煌已成旧梦,但九江的浔阳楼与锁江楼依然在长江岸边沐浴着灿烂的阳光,熠熠生辉。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原为民间的一座酒楼,只因《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酒醉题反诗的故事而享有盛名。

在《水浒传》中,宋江杀人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在浔阳楼的白墙上题了一首《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酒后之事被人告发谋反,问了个死罪,择日押赴市曹斩首,这才有了“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伯好汉劫法场”。

从唐代就有韦应物、白居易等大诗人吟咏过的浔阳楼虽历史悠久,但它的建毁年代已无从考证了。现在的浔阳楼是1986年重建的,占地2000平方米,主楼占地500平方米,四层楼高21米。出自白居易之手的“浔阳楼”巨匾高悬其上。整座建筑青砖黛瓦,四周回廊,古朴凝重,端庄典雅。

有人曾发出如此感慨:浔阳楼,虽然占地不大,对九江这个狭小地带的文化古城来说,已经是很奢侈了。面长江,浩浩荡荡,望断天涯东流水;临清风,悠悠潺潺,琵琶声中秋风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身临其境,你会感受到文化古城具有精巧灵秀之风格,仿佛是江南的小家碧玉,小巧玲珑。又仿佛是远古的白面书生,清癯而不失潇洒。

与浔阳楼相距不远处,就是九江的琐江楼塔。锁江楼及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由九江郡守吴秀创建,历时18年才峻工。楼当时叫江天锁钥楼,高3层,周围铸有4条铁牛;塔叫文峰塔,因建在回龙矶上,故又称回龙塔。锁江楼塔为石雕砖结构,六面锥状,共有7层,高35米。

浔阳江头夜送客篇10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①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②。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

[注]①飞鸟:比喻远行的人。②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的《江南曲》:“汀洲采白■,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房兵曹胡马①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②,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他漫游齐赵的青年时期。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这匹马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隋宫燕

李 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诗中燕子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注]隋炀帝杨广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游玩,耗费大量民力、财力,最后亡国丧身。

行经华阴

崔 颢

苕■①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①苕■:高峻的样子。②三峰:指芙蓉、明星、玉女三峰。③武帝祠:指巨灵洞。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旨?

答:

木兰花[注]

李 煜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注]这首词写李煜前期帝王生活中夜晚宫廷歌舞宴乐的盛况,是作者于南唐全盛时所作。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简析这首词和《虞美人》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答:

喜迁莺 真宗幸澶渊[注]

李 纲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注]这是李纲七首咏史词之一。写的是宋真宗景德元年(1104)辽国大***深入宋境,京师震动。主和派力主迁都避敌,寇准独排众议,力主宋真宗亲征澶渊,结果打败了辽***,保住了疆土,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澶渊在今河南濮阳。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风流子

张 耒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水调歌头

李 光[注]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乡。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

[注]李光:南宋名臣。秦桧当权,他和秦桧的意见不合,斗争无效,无法施展自己精忠为国的主张,不得不消极请退。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试分析上阕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这个“怨”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

答:

感皇恩 别情

赵 企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然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分析本词的思想情感。

答: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 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送魏大从***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本诗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是怎样体现作者这一风格的?

答: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

渡浙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有人评价此诗“外淡内丰,似枯实腴”,请简要分析说明。

答: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有人评价此诗“极苍凉极雄壮”,请简要分析说明。

答: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后人评价此诗的特点是“直中有曲意”,请作简要赏析。

答:

卖花声 题岳阳楼[注]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扶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这首词是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的登临之作。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怎样?请简要分析。

答:

破阵子

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试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

采莲曲

崔国辅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浔阳江头夜送客10篇

学习

江南春古诗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江南春古诗10篇,内容包括古诗词80首里的江南春,江南春的古诗完整篇。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14题;共77分)1.(12分)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朝_________

学习

征文启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征文启事10篇,内容包括征文启事格式与范文,最新征文主题推荐。

学习

月嫂培训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月嫂培训总结,内容包括关于月嫂培训的心得体会,月嫂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简短。1.学员层次不适应母婴护理师职业需求据调查显示,母婴护理师培训的学员中大部分在30岁到50岁,年龄偏大,绝大多数学员受教育水平偏低,且从事家***服务

学习

网吧社会实践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网吧社会实践总结,内容包括网吧实习实践个人总结,网吧活动报告范文。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镇里的领导非常热情地来迎接我们,并摆出了三张书台供我们放电脑。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几个人立即就分工合作,先把从学校带来的三台电脑摆好并

学习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10篇,内容包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何写,关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如果自己犯了错,别人指出来或自己发现了,却死不认错,自认为是对的,那么自己的不足就永远得不到弥补,甚至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这样还能完善

学习

一滴水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一滴水10篇,内容包括一滴水文案,一滴水的词句。后来,小水滴跟着溪流流进了城市,被抽进了自来水管。它想:我还要为人们淘米、洗菜、煮饭、洗衣服。正想着,突然它和几个伙伴哗啦啦地从水龙头里掉了出来,它发现几个小朋友正

学习

借物喻人的作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借物喻人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借物喻人的作文五年级,借物喻人作文几十个字。4、自从那天以后,我的心中就时刻抱有对松树的敬仰,因为我要做一个像松树一样的人,在茫茫雪山上,笔直地挺立着!(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我的童年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童年10篇,内容包括童年第1篇感受,别了我的童年作文十篇。2、还有一次,(我6岁)我在爷爷家玩时爷爷说;“宝宝呀,这衣服都小了。”我说:“衣服还能小呀。”“恩。”爷爷说。我心想等衣服小了我给我的芭比娃娃和加菲猫穿。当时的

学习

早有蜻蜓立上头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早有蜻蜓立上头10篇,内容包括早有蜻蜓立上头画法,早有蜻蜓立上头绘画。那么,怎样才能将新授课上成复习课呢?一、课前预习大家都知道,课前如果能开展有效的预习,好处是很明显的.可是怎样的预习才是真实的、有效的,而不是虚假的、

学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0篇,内容包括摧眉折腰事权贵全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配。古语云: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连古人尚且知道,钱财不过虚妄,生时不带来,死时不带去,今人却为何不知?今天的人,生活在一个什么都要钱的社会,日

学习

邴原泣学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邴原泣学10篇,内容包括邴原泣学出处,邴原泣学诵读。邴原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这对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邴原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非常渴望学习,可家里这种情况,哪有钱供他念书啊!邴原家

学习

不公开审理申请书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不公开审理申请书,内容包括法院申请轻判申请书,不公开审理申请书。2.申请人基本情况。如系公民,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和职务、地址等;如系法人或其他组织,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

学习

激励机制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激励机制论文模板,内容包括人才激励问题的毕业论文任务模板,激励机制论文答辩范文。物质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那么,如何使物

学习

投资公司工作要点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公司工作要点,内容包括项目投资分析工作顺序,投资公司应掌握的知识。汽车销售集团公司和一般的企业一样,会面临着运营和发展中竞争压力以及所处环境带来的发展影响,集团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会选择相应的工作项目

学习

端茶送客的由来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端茶送客的由来,内容包括端茶送客的由来,端茶送客的故事和意思。清代,有一件茶具的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就是盖碗。现在很多学者,包括茶叶专家都认为盖碗出现在唐朝,为当时四川节度使崔宁发明。但考古发现,盖碗出现在清康熙晚期,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