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一件茶具的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就是盖碗。现在很多学者,包括茶叶专家都认为盖碗出现在唐朝,为当时四川节度使崔宁发明。但考古发现,盖碗出现在清康熙晚期,雍正和乾隆时期才大量流行开来,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件康熙晚期以前的实物,唐代为煎茶,由于吃茶的习惯,最多出现的是带托的茶盏,没有上面那个盖子。很多电视剧里唐代的皇帝若有介事地端着一个盖碗出场,殊不知这碗茶早喝了一千年。清代慈禧太后特别偏爱盖碗,所以晚清的盖碗显得小巧雅致,最后连外国的公使夫人,也羡慕这位权利最高的中国人端着盖碗品茗的优雅姿势,纷纷效仿,以至于盖碗茶风靡全国。鲁迅先生也记载,他买了二两好茶叶,开始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就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地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那清朝出现的盖碗和明朝出现的茶壶到底有哪些差异呢?我们知道,一个专属用具的出现,越晚就越合理,越科学。盖碗的使用很方便,一只盖碗可以用来泡茶,也可以用来喝茶,茶壶必须配杯子,用嘴对着壶嘴喝茶,是不雅的,盖碗能一器两用。盖碗便于清洗,不会留死角,茶壶有犄角旮旯是洗不到的,首先是壶嘴里面不好清洗,还有就是壶嘴和壶身连接处拐角里面的地方很难清洗到。盖碗泡茶不会串味,盖碗大都是瓷器,无论泡什么茶,只要清洗一下,都能泡出茶的本味,不像陶壶,如果泡了一天的花茶,改泡绿茶,喝起来,还是那个花茶的味。清朝时流行喝绿茶和花茶,打开盖碗,茶香花香扑面而来,而且能迅速降温,赏叶观花别有一番情趣,茶壶会把嫩芽和鲜花捂起来,时间长了会把茶叶闷死,风味尽失。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茶艺表演时,盖碗便于出汤,易控制,不像茶壶,有一个流,也就是壶嘴,出汤时,水流被控制住了。在作茶艺时,要求很高,有时要求出汤的速度按秒来计算,你这小流,就是倒不出来,急死个人,茶就会闷熟了,盖碗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哗的一下几秒钟就可把茶汤出尽,而且快慢由人,容易掌控。
盖碗茶在茶馆里还有特殊的茶语,但各地略有差异。以成都地区为例,碗盖翻过来放在茶台上,要求续水;碗盖翻过来斜插在茶托和茶碗之间,表示晾茶;碗盖斜靠在茶托上,表示留座;碗盖翻转平放在茶碗上,表示结账;碗盖翻过来,茶碗、茶托一字排开,表达不满,茶老板会颠颠跑来询问究竟。
在清代,领导常叫大伙开会,议完了事,领导就会把茶碗端起来说,各位大人请喝茶!那么你就得赶紧离座告辞。这是官场的规矩,表示今天的会议结束了。中国人比较雅,什么事都不明说,得拐着弯说,如果说散会,显得有点不吉利。
如果在清朝,你小子刚当公务员没几天,想拍领导的马屁,手提两瓶茅台,怀揣三条中华,晚上从后门悄悄潜入领导家里,领导出来应付你一下,说点客套话,在十分为难的情况下笑纳了礼品,和你扯会儿闲篇,最后端起茶碗说,小宋啊,请喝茶!你要是傻乎乎地端起茶碗,慢啜两口,连声称赞好茶,等人给你续水,直到领导哈欠连天,你灌满一肚子水再告辞,出门挺美,看来马屁是拍上了。其实下次提干、出国、分房、涨工资这些好事跟你没啥关系,因为你小子在官场上混,太不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