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篇1
我们家与这两户为邻,邻居间常有交往。王叔叔是上班一族,女儿下午放学回家,就先到我们家写作业,还喜欢和我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他们家是北方人,双休日喜欢包手擀皮的饺子,常送给我们尝一尝。李奶奶待人很热情善良,我们家如果有什么缝补活儿要请李奶奶帮忙,她从来不肯收钱,说是给邻居帮忙是应该的。李奶奶家的祖籍在广东粤西农村,她有个与众不同的习俗,是喜欢在家里供神烧香,居委会管防火的人员给她做了多次工作,可她总是“充耳不闻”。说是神主老爷会保佑她平安。
去年过春节前的一天上午,大约十点左右,阴冷干燥的天气突然变了脸,狂风骤作,黑压压的乌云挟着风势聚集在天空,肆虐的风把院子里几颗大榕树使劲地摇晃得沙沙作响,枯树枝一枝接一枝地从空中飞舞飘落。有一家人窗子没有关好,窗户经不起来回摇晃,一块玻璃啪的一声从楼上砸到地下,发出“咣朗”一声清脆的巨响。此时邻居刘奶奶外出干缝纫活去了,可能是因为她清晨在阳台上晾衣服时,忘记了关客厅阳台的房门,一阵疾风突然席卷她家的阳台,把阳台上挂在晒衣架上的衣服几乎都裹卷起来甩出楼外。紧接着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呼啸的北风从阳台门乘虚而入,直窜进刘奶奶家的客厅,把客厅中央茶几神位上正冒着轻烟的椭圆形铜香炉一骨碌吹到地上,香炉在地上打着滚儿,不一会儿滚到了一堆废报纸上,香火借着风势把报纸点燃了,不一会儿就变成了腾腾的火苗,火苗借着风势在室内回旋蔓延,室内的木质家具一件件随之被点燃开始燃烧。一股股的浓烟从阳台上喷涌而出,明火越来越大,空气中弥漫起呛人的烟味,能听得到火苗发出的呲呲的声音。由于当时天冷风大,留在院子里的住户都躲到家中避风,因而等闻到呛鼻的烟味报警时,刘奶奶家已经是一片火海。紧接着,消防车骤然而至,住在我们楼层上下的老人和小孩仓皇撤离,院子外面围观者越涌越多,亲眼目睹这突如其来的“大逃亡”一幕。等刘奶奶闻讯赶回时,火势已被控制,刘奶奶面对着生活物品付之一炬,辛苦数年的积蓄付之东流,不禁眼前一黑,一屁股瘫坐到地上。院子里的邻居大嫂们扶她在大榕树下的石凳上坐下,她眼睛直愣愣地望着自己的家,急得说不出话来,继而痛不欲生地捶胸顿足,嚎啕大哭。邻居大嫂们体贴地劝慰刘奶奶说:“只要人没受伤,一切都还可以从头再来,心里一定要想开些。”刘奶奶终于缓过一口气来,一边呜咽落泪,一边握着邻居们的手开始自责,对自己以往不听好心人的劝告后悔莫及,表示今后一定再也不在家里关起门来烧香“拜老爷”了。
当天下午,居委会派人来协助她清理废墟,好心的院子居民给她送来了旧床和旧棉被。第二天,居委会派义工来帮她粉刷墙壁,还发动邻居们解囊捐款,在居委会主任的号召下,我们家和邻居王叔叔家带头响应,捐得最多。
一场大火,虚惊一场,幸亏扑灭及时,处置得力,才没有出现人员伤亡。院子里的邻居们,特别是我们三家近邻,经过这场“烈火的考验”,邻里关系比以前更加亲密无间,和睦有加。
我的邻居篇2
我的邻居姓李,我们平常叫他李大伯。李大伯本来是一名教师。但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竟然辞职了。于是就开始在楼顶上养花草。他有一双儿女,平常特别孝顺。经常给他送来很多钱。但却不能陪伴在李大伯的身边。我问李大伯为什么要养花草,他说花草就是他的小伙伴。
你大伯可能因为老了有些手脚不便。但他还是每天坚持到楼顶上去给花草浇水。有一次他女儿来看李大伯,提出了把花草扔掉的主意。大伯每次嘴上说着好,可是每次都没有扔掉。我想是因为那些花草已经成为了大伯生命的一部分了吧。毕竟养了好久呢。
大伯对我特别好,经常买一些小零食给我吃,妈妈也叫我多去陪陪他。因为大伯只有一个人在家。但是妈妈不让我过问,为什么大伯只有一个人在家。大伯家有一台老式电视。他喜欢看新闻联播。于是我每天就把买来的报纸念给他听。
我的邻居篇3
最近我家对面新搬来了一家人,但他们给我的第一印象却不是很好,后来他们所做的一系列的事让我对他们刮目相待。
他们的举动在常人看来很奇怪。穿的衣衫褴褛,还在新装潢好的门口堆满了塑料瓶子,甚至有时还会放在我家门口,让我上下学都十分的不方便,由此我对他们产生了憎恨。有一天放学后我特意询问了妈妈他们之前是干什么的,妈妈却回答我说:“他们也是可怜人,儿子特意买的房子他们为了替儿子攒钱就天天捡瓶子。”听完这番话后我对他们的憎恨淡了一些,但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对他们不得不佩服。记得几天前我家门口的路灯退休了,不得不让我摸黑回家,但这样的情况没持续了多久,就在星期五的时候我回来的比较早,我看着他们拿着以前老式的木头梯子站在灯泡底下一个劲的拧灯泡,这让我看着十分的感动,我问他们为什么要维修灯泡,他们却说:“你回家的路黑又没有灯泡,一个小女孩不放心,现在好了,有了灯泡会保险一些。”听了这番话我感觉我的信火辣辣的疼,之前我还那么的瞧不起他们,不过就在这个星期五以后,我已经真正的把他们当做邻居来对待了。
我的邻居,希望我们能和睦的相处,你们用行动征服了我对你们的看法。
初二:李漩x
我的邻居篇4
“全体捂耳朵,李难听要唱歌了。”小区广播响了,先是一片寂静,过了半分钟,只听见“轰”的一声,所有人整齐地打开抽屉,拿出耳塞紧紧地套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小区内充满了“呀……啊……我是一只……萤火虫飞……在……高……高的山……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难听。只要一听到她的“歌声”没有一个人不会说:“天那饶了我吧,(下面的这句话只有文人才说得出来)子(孔子、孟子、老子……)啊把我带走吧,我不想活了!”
“砰砰”有人敲门,从“猫眼”往外看才知道,原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冰糖妹妹”。她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魔鬼”,只要碰上她,准没有好日子过,由于她家很穷,债主就乘人之危,逼她还债,她又没有工作,只能卖冰糖葫芦赚钱。可是她一碰见人,就让人买她的冰糖葫芦,见人不买,就装出可怜样儿,乞求别人买,而且买一串还不行,最少买10串,每串10元。由于债主逼债,她只能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卖,像摸魔鬼一样,搞得人心惶惶。
“送”走了“冰糖妹妹”,想歇一会儿,刚刚坐在沙发上,屁股就被针一样的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楼下“疯狂装修家庭”又开始装修了。这个“疯狂装修家庭”早以家喻户晓,他们不知怎么这么喜欢装修,一天就要装修四五次,经过他们家,不是被木板扎的头破血流,就是被油漆淋的“满脸花猫”,所以他们家门前就成了“危险地带”。
我的邻居篇5
我的邻居是一个淘气的小弟弟。有一天晚上,我已经做完了作业,小弟弟从自己奶奶家跑了过来,我看见他就跟他我转圈圈,才转了一会儿,小弟弟就东倒西歪,认不清方向了。我就抱小弟弟走进家里去,让他坐在凳子上,谁知他爬上了一张很矮很矮的一张小桌子上,当时我正在到水喝,妈妈去买水果了,小弟弟从小桌子上摔了下来,在我家大哭起来,一直喊妈妈,我就把小弟弟的妈妈找了过来,把这个哇哇大哭的小弟弟包回家了。我从这件事上,我认为我应该把小弟弟看住,小弟弟就不会摔下来了,不过他真的很淘气。
义和小学三年级:魏诗华
我的邻居篇6
我有一个可爱的小邻居,她的名字叫?马培萱?。
她才1岁半。皮肤很黑,头型像蘑菇,脸肥肥的,很可爱,眼睛像个宝石,每当不开心的时候,她的眼睛就呆呆的,动也不动,看到好看的电视节目时也是动也不动,到生气时,她就斜着眼睛。每当我们说到?Yes?的时候,马培萱就会把她的小手放到耳朵的附近,说:?Yes!?她的手肥肥的,走路不看路的,最搞笑的是她的肚子了,她的肚子非常的大,跟猪八戒有一比。有一次,我翻开她的衣服,说:?霉!?马培萱马上把衣服盖上,用手拍肚子,对我笑嘻嘻的。马培萱好小气的,她能吃得到你的东西,你却永远都吃不到她的东西,她拿了我的东西,我就把她的东西也拿来,她看到了,急得说:?儿麻(不,不,不,不,不,不!)?但有时候还是很大方的。她虽然小气,但是很懒、聪明。我把她的玩具放在一个地方,叫她来检,没想到,她竟然大哭,害我被骂。
有一天,我照往常一样,去她家玩。她干了坏事,被妈妈打了。她哭着向我走来,要我抱。我的脚没收好,她一走过,摔倒了,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都在说:?走路不看路的!?,马培萱也裂开嘴巴笑了起来。
马培萱是不是又可爱又搞笑呀?
我的邻居篇7
五(七) 吴?
古人云:“邻居好,赛金宝”,真是一点儿也不假。我就有一个特别好的邻居,她叫邵雪萦,人可好了,是个聪明、幽默且热心肠的小女孩。
记得我们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那天,我放学回家,可是妈妈还没有下班,我无法进门,只好在家门口不停地来回徘徊着。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此时的我已是“身无御寒衣,肚内饥”了,怎么办?“吱”一声对面的门开了,探出了一个小脑袋,她笑着对我说:“小姐姐,我注意你好久了,你家是不是没有人,到我家来吃饭吧!”
我略显不好意思,她说:“没关系,你妈妈已经打过电话了,进来吧!”我听后便随她走了进去。
呀,今天她们家下饺子,还是韭菜馅的呢!好香呀!顿时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尽管现在还是寒冬,可是我却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女孩见我有些发愣,俏皮地说:“小姐姐,快吃呀,不然饺子就要下我肚了,我在家可是大肚皮哦!”我听后,不禁“扑哧”一笑。连忙吃起饺子来。
晚饭后,她和我一起写作业,玩游戏,我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九点时,妈妈才把我接回了家,并向邻居道了谢。到家后,我问妈妈:“您什么时候打电话给邻居的呀?“没有呀”妈妈回答。哦,一切我都明白了:多好的邻居呀!
我的邻居篇8
记得1973年春节我从***回来探亲,发现弄堂里搬来了新的邻居,而且是外国人。妈妈说:他们是从拆迁的昆山路蟠龙街搬来的。***府对他们的生活有一些优惠***策,妈妈作为居委会干部对他们也有诸多的照顾。他们经常来我家玩,我对他们的情况渐渐也有所了解。
伊斯加和莎拉兄妹俩和我几个弟弟的年龄差不多。伊斯加虽然是外国人,却长得和中国人几乎没什么两样,说的也全是上海话,妹妹莎拉则完全像外国人。我曾经问过他们的父母、家人的情况,但一谈到这些,伊斯加就变得很沉闷,甚至有些木讷,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诉说别人的往事……
从他的喃喃自语中,我得知他们的父亲老伊麦斯是俄罗斯犹太难民,曾经居住在德国和波兰边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残害犹太人,老伊麦斯和千千万万逃难的犹太人一样,爬过边境的重重铁丝网,经俄国来到中国。逃难时他在雪地里爬了好几天,腿也冻伤了,要不是在雪地里找到一个萝卜可能就没命了。上海以博大、友善、包容的胸怀接纳了犹太难民们。老伊麦斯在50岁那年,和一个在上海的江苏籍女子结了婚,几年后生了伊斯加兄妹。一双儿女,给这个犹太人之家增添了新的欢乐。但偏偏命运多舛,伊斯加3岁时,因小儿***症落下了终身残疾,常年与轮椅为伴。他妈妈又因伤寒被送进了医院。在那个年代,伤寒是很少能救治的,因此被送到停尸间外,无人敢接近。老伊麦斯死死拉住医生,苦苦哀求:“医生,再救一救她吧!不管花多少钱我都给。”那时,物价飞涨,纸币不值钱,老伊麦斯让人用扁担挑了几担钱币送到医院,使“绝症”妻子起死回生。但就是这个从太平间里救出的生命,之后让老伊麦斯遭受了更大的打击。老伊麦斯有一位年轻英俊的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朋友,这个朋友很不走运,生意场上屡做屡败。他的落魄与他的堂堂相貌形成了鲜明对比,产生了一种让女人同情爱怜的魅力。老伊麦斯的妻子在不知不觉中迷上了他。一个家庭变成两个家庭,老伊麦斯虽然痛苦,但经历过生命劫难的他,对年轻的妻子给予了足够的宽容。新中国成立了,伊斯加的父母离异后,他和妹妹一直跟父亲过日子。
话说老伊麦斯来到上海后,一直在公平路码头从事运输业。由于当时中国进口的粮食产品比较多,因此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资产也从最初的踏板车到后来拥有十多辆卡车。讲到这里,伊斯加的脸上不由露出了自豪的神情。伊斯加还告诉我们,当时他们家就住在虹口区提篮桥一带,邻居大多也是犹太人。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大家还是相互帮助。二战结束后,邻居们纷纷返回了欧洲。他的父亲原本也想回去,但实在割舍不下对上海的感情,最后一家人就留在了上海。1962年老伊麦斯不幸中风去世,伊斯加兄妹幸好有***府的补贴――1960年代在国内最低生活费每月13元人民币的情况下,中国***府向他们每月提供共69元的生活费。同时,美犹联合会(JDC)每月还给他们提供30C元港币的生活费。因此,伊斯加兄妹吃用不愁。
1990年代初吴淞路拓宽,我们居住了近50年的弄堂也拆迁了,他们搬到曲阳地区。我从弟弟那里可以听到一些有关他们的消息。自从搬到曲阳新村,伊斯加一直跟母亲和继父共同生活。对继父一家,伊斯加和父亲一样拥有宽阔的胸怀。他把自己辛辛苦苦做小生意挣得的一分一厘血汗钱全交给了母亲。1992年伊斯加与比他小十一岁的、一直照顾他生活的江苏籍外来妹结了婚。我们老邻居碰面时,总会说起这个特殊的家庭,都说伊斯加好福气,娶了个清秀大方、温文尔雅、温柔贤惠的好妻子,儿子健健康康已有十多岁了。犹太人的后裔有了他们的后代,他们的血脉在上海得到了延续。伊斯加遇到老邻居时总是说:虽然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受了德国***残酷的***,但我们的父辈有幸生存下来,并在上海扎下了根,现在有了第三代。我们生活得非常安稳,这都是因为在***的领导下,才有我们的今天,上海就是我温暖的家。
莎拉就不像哥哥伊斯加生活得那样平静,12岁那年爸爸去世后,她又回到妈妈那里。莎拉生长在这样的特殊家庭,又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长大。她受过冲击,因为某种原因被上海第一看守所关押了11个月后又送到安徽劳动教养。两年后重新回到铜厂工作(1971年莎拉被安排在铜厂就业),是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莎拉有过几次失败的婚姻,最后是她只身带着3个孩子生活。
1992年1月24日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莎拉结束了漫长的等待,回到了父亲给她讲述过的让她魂牵梦绕的故乡――以色列,重新回归她祖先生活的地方。后来莎拉又作出了决定:把三个孩子也接到以色列!那时候的以色列战火纷飞,由于巴以冲突的升级,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他们生活的城市――特拉维夫市,三个孩子刚到的一个月几乎都在防空洞里度过,莎拉让孩子们直面战争,经受着战争的洗礼,她说就是要让孩子在战争的环境中长大,用艰苦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她认为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怕别的什么困难吗?就这样他们一家在以色列开始了日常的生活。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的困难得多,她不懂那里的语言(父亲教她的古希伯来语以色列早已不使用了),也不懂移民优惠***策――新移民是有一笔安家费的。莎拉在大街上徘徊,不知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最穷困的时候是捡邻居放在垃圾箱上的食物为生,家具、衣服等等也是捡来的。但倔强的莎拉没有向困难低头。为了攻下语言关,她找空闲的老人聊天,不到半年就掌握了日常生活用语。她又想到在上海时,在菜场里看到小摊头做春卷皮能赚钱,于是她买了几斤面粉、一个平底锅,做起了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春卷皮试制成功了,莎拉就靠卖春卷来养活自己和孩子们。莎拉刚开始很溺爱孩子,自己多苦多累都不让他们干活。邻居觉得不能理解,犹太人的孩子必须帮家里干活。他们把这个观念灌输给了莎拉,她也开始按当地的习惯教育孩子。以后她的孩子都在放学后帮她一起做春卷,卖春卷。莎拉按劳动量付给他们工资。后来莎拉的春卷生意做得不错,在移民局又领到了安家费,于是开了一个餐馆,生活慢慢地好了起来。她还积极地参与社会工作,特别是与中国人相关的事务。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会说多种语言,如:英语、汉语、以色列的希伯来语;还会说几种中国地方话:上海话,她妈妈的苏北话,在虹口住时有广东、宁波的邻居,这些话她都可以对付。她为以色列***府多个部门做无偿的翻译,并帮助了很多在以色列的华人,莎拉说这是感恩。
莎拉的人生传奇而精彩,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以色列***拉宾接见了她。拉宾那次是到以色列北方的一个小镇看望士兵,听地方***府官员说,这里住着来自中国的一位犹太人后代,于是莎拉很幸运地得到了***的接见,这使她激动万分终身难忘。
我的邻居篇9
在我们小区里,有一位退休已久的老奶奶,她姓林,我们都叫她林奶奶。
林奶奶已经满头白发了,黧黑黧黑的脸上长满了陪伴她度过退休之年的老人斑。她的手脚已经慢慢退化了,使得她行动变得不是很灵活、敏捷了。
虽然她老了,可林奶奶还是每天早晨都起来和她的老伴在小区里运动,如:跑步、做早操……。我以为她只会享清福的人。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她的印象加深了不少,也改变了以前我对她的看法。
我的邻居篇10
火灾后的房子被简单的修复和粉刷过,但很长时间一直空着。直到有一天,我下楼的时候见到一个个子矮小但却很精神的男子,小个子男人一看到我就很谦卑地笑,然后以很快的速度掏出烟来,再然后又以很快的速度给我点上。在我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他笑着说:常主任上班啊。又是一口地道的四川话。我含混地点点头,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没等我问他,他接着说:你忙,你忙。然后闪身走进了那间被烟火考验过的小屋。此时我才明白他是新来的住户。出了大门,我把那只香烟掐灭后扔进了垃圾桶。心里一直忐忑:他是怎么知道我的。
下班的时候,没等我走进楼道就听见那间小屋热闹得像沸腾的火锅,就在我要上楼的时候,从小屋里跑出两个年龄相差不大的女孩,前面的那个差点和我撞个满怀,随即从后面又走出来一个很瘦的女人,用四川话大声地喝令她们不许闹。我看着这个女人,想和她打个招呼,但她只是朝我笑了笑,然后很快地转身进了屋。我一边上楼一边看着那道敞开着的房门,心想这回又要热闹了。
然而后来的情况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这家人平时很安静,安静得有时我都以为他们不在家。只是窗外沿着墙角新拉上了一根绿色的尼龙绳,尼龙绳荡荡悠悠每天都晾晒着颜色灰暗的衣服。前面的铺面依然空着,他们家只是租了后面靠院子的房间。
小四川不时地会在院子里出现,见人总是谦卑地笑,然后是以很快的速度递烟,他能很准确地喊出院子里每个人的职务和姓氏,不知这些人的姓氏和职务他是怎么知道的。
不久后的一天,因城市改造,我所在单位的办公地点要搬到临街一幢闲置的楼房里,办公室叫来了十几个搬运工,让他们搬运那些大件的物品。这时,我在这些搬运工中见到了我的那位小四川邻居,他虽然在人群里个子最小,但却是干活最卖力的一个。
这十来个人的工作效率很高,我的小个子邻居肩上扛着很重的家什一趟一趟地小跑着往返于办公室和楼下停放的车辆之间,脑门上有亮晶晶的汗珠,手上的某个地方还有血迹,但他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毫不介意手上的伤。
就在那时我才知道小四川是凭着什么来养活他一家老小的。瞅着空我把他拉到我的办公室,在还没来得及搬走的热水器里给他倒了一杯水,把几件办公室废弃不用,但估计他会很有用的物件塞给他,然后又给他递了一支烟。他用那只受伤的手接过烟抖抖索索好几下才用打火机把烟点燃,他点头笑了笑说,谢谢主任。我给他搬了个椅子说:你就歇一会吧。小四川一边抽着烟一边回头张望着门外,魂不守舍的样子,慌慌地说:不了不了,把东西在一个塑料袋里藏了,然后匆匆地走出办公室。当我目送小四川出门的时候,看见一个眼睛发着狠的大胡子男人就站在门外不远处,这男人似乎是他们的头。
后来我会经常地在很晚的时候见到小四川疲惫地走进他家的小屋,小四川经过院子时见到院子里的人还会努力的笑,然后递烟。
其实,小四川很能打点日子,这是我后来才发现的。不久后小四川把前面的铺面租下来,经营起一个小杂货铺,小四川的女人守着铺子,小四川本人依然早出晚归,用他的辛劳和谦卑营造着小屋的温馨。
渐渐地窗沿下的尼龙绳上晾晒的衣服颜色多了起来,红的绿的把院子的一角点染得轰轰烈烈,小四川的两个女儿也开始背着书包上学了。小四川的笑有了充实的内容,连递烟点火的动作都有了底气和定力。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我已经习惯了楼下的邻居,习惯到对小四川一家熟视无睹。一天,我家里买了新家具,原来的旧家具我不知怎么处理,妻子说给楼下的小四川吧。这时我才想起有些日子没见到小四川了,只有他忙碌的女人和两个女儿在楼下的小门里进进出出。从女人满足的表情上看,小四川应该混得不错。
转眼到了年关,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因故到了晚饭的时候才回家,此时整个城市已经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着的火药香和饭菜香混合着浓浓的节日气息。一种陶醉让我心无旁骛,我心不在焉地看了一眼大门外瑟瑟发抖的拾荒女人,然后匆匆地走进楼道内。一进楼道,小四川家里热腾腾的气浪迎面扑来,小小的屋子灯火通明,酒菜的香味裹挟着大声的说笑张张扬扬。这才是过节啊,我心里很羡慕这一家子。突然地,我想起了那个瑟缩在寒风中的拾荒女人,她也应该有家,哪怕是一个简陋的居所,但是她现在却没有回家,我的同情心是在一霎那从某个地方跳出来的。不及多想我转身走出大门,从兜里掏出五十元放在拾荒女人粗糙的手上,我没有回头看她,我害怕那种复杂的眼神。我断定这个女人也是一个进城谋生的乡下人,然而就在今夜,她和小四川的一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小四川有家人,有可口的饭菜,有地方不大但却很温暖的家,而她的家在哪里,她的年夜饭会在那里吃。那夜我总是不住地从窗口向大门那边张望。子夜时分,全城鞭炮声大作,我带着复杂的思绪走进新的一年。
春天跟着鞭炮声接踵而至。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早早地被楼下的喧闹声吵醒。我伸出头往窗外看去,见院子里新停了一辆披红挂彩的“小***”,车前站着小四川的女人和两个孩子,她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忙碌的小四川和那辆新车。小四川正提着桶满脸喜气地用抹布在车上这里擦擦那里抹抹。我好奇地穿上衣服走到楼下,直到我走到车前,小四川也没有看见我,此时那辆车是他全部注意力的焦点。
买车啦?我大声地问。小四川回头见是我,连忙答应啊啊,是啊是啊,主任你早。小四川脸上的喜色让我相信这车就是他买的。小四川真的买车了,我心里冒出一阵突然的兴奋和高兴,是为一种应有的回报抑或是其他,我说不清楚,反正心里高兴,就像这个春天的早晨。
一个傍晚,我难得地看到小四川早早的回家,在门外他邀我到他家里坐坐。我第一次走进他家的小屋,小屋凌乱不堪,但所有的家私一应俱全。小四川一身酒气,我问:喝酒了?他说请人吃饭,刚在馆子里喝了酒。接着他得意地说请的都是一些单位上的头头。
许是喝了酒的缘故,小四川话很多,他说他早就没有搞搬运了,那活计太苦,挣钱不多。他现在在火车站找了新的活,很挣钱,每月要挣这么多。他用手比了个六的手指。六百?我问。小四川摇摇头,然后朗朗地说,六千!我很吃惊,一个原来只会卖苦力的小四川怎么一下子能挣这么多的钱。我问什么样的活能挣这么多。小四川神秘地向我靠了靠说:搞运输。我说就靠你那辆小货车?小四川嘿嘿地笑了,笑得很得意。他说我不运货,我把车皮包下来再找人拉。小四川又向我靠了靠说:都靠朋友帮忙。接着小四川叹了口气说,不过我的花销也大,我一个人一个月要花这个数,小四川又伸出三个手指头来。这回我懂了,小四川说的是三千。小四川接着谈起了他的生财之道,然后总结性地说:舍得花也才能挣,你说是不是这个理。我点点头说是这个理。
我离开小四川的小屋时心想,如果要是在乡下,让小四川一个月花三千,他是打死也舍不得。当然,他也没有每月花三千元的收入。而现在小四川已经知道在城里如何生存,他知道如何建立起在城里生存必须的人际关系,小四川的生存能力让我刮目,但又觉得哪里不对,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
小四川与几年前相比已经鸟***换炮了,然而他见到院子里的人依然谦卑,依然很快地递烟点火。我想,小四川最聪明的地方就是他明白他是谁,他知趣地活在自己身份规定的圈子里,不越雷池一步,用他的聪明和狡狯获得了他想要的一切。人活在社会里是要技巧的,小四川在这方面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