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心置腹篇1
2、出处《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3、近义词肝胆相照、赤诚待人、推心致腹
4、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真心待人
5、示例
推心置腹篇2
难题一:“肚子里”灌入二氧化碳,患者手术风险增加,医务人员也受影响
由于人体腹腔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每个腹腔脏器都紧密相连,腹腔微创手术伴有激光、电烧等***手段,需要有足够的手术空间,因此必须向腹腔内大量灌注二氧化碳或氮气,建立气腹,以便使腹腔内形成一个开阔的空间,为微创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及手术实施空间。目前,灌注气腹是腹腔镜微创手术最常用也是最佳的应用方法。
但大量使用二氧化碳灌注建立手术空间,在方便手术操作的同时也会产生两个弊端:其一,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心肺功能、腹内脏器血流灌注及巨噬细胞系统的干扰明显超过非气腹腹腔镜,当手术时间较长、气腹压力过高时,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或肺脏疾病的患者,会导致一系列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如平均动脉压升高、射血分数下降、大动脉血流递减、中心静脉压升高等),增加术中、术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同时也会增加气腹手术与麻醉的风险。上述原因也成为不少患者的手术禁忌证;其二,建立气腹需使用大量二氧化碳,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势必会有二氧化碳溢出,造成在密闭狭小的手术室空间内二氧化碳浓度严重超标,使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术后或多或少都会有头晕、头痛等二氧化碳中毒现象。
难题二:物理提拉腹壁,致使手术空间变小,也易造成腹壁损伤等并发症
针对腹腔镜微创技术所带来的困扰,目前国外大都采用物理提拉腹壁(悬吊式免气腹装置)创造手术空间的方法来替代二氧化碳气腹灌注,通过物理提拉形成一个像伞状样式的腹壁支架。但提拉式免气腹装置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腹壁的悬吊压力会使双侧腹壁向中间聚集,挤压肠管向中间集中,导致手术空间变小、变窄。这种物理提拉腹壁的方式虽然避免了二氧化碳引发的诸多问题,但它对腹壁损伤大、创面多、易造成腹膜炎症,继发腹腔器官黏连、患者术后疼痛加剧等问题。
“免气腹单通道手术装置”,攻坚破难
腹腔镜手术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其本身的手术技术弊端也依然成为关注点,只有克服了手术弊端,进行技术革新,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效果。
“免气腹单通道手术装置”可实现小创口、单孔、无腹膜损伤,视野开阔,置放、撤离方便,同时扩大了腹腔镜手术适应人群的目标。它是通过体外充气,使手术装置在体内的部件膨胀成型,达到为医生创建手术器械操作空间的目的(位于体内的装置充气后呈中空的正三角形),实现无气腹的情况下显露手术野的目的。它避免了悬吊类免气腹对腹壁提拉造成的损伤,同时避免了提拉设备对手术医生操作的影响;可较便利地利用膨胀气袋形成的支架推开腹网膜及胆囊周围脏器,最大限度地创建了手术空间,使手术医生可在其中自由操作,对腹膜无明显损伤,同时也较大程度地避免了通道以外脏器的损伤。
推心置腹篇3
胡秀璋教授,原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推拿科主任,著名推拿专家,擅长以腹部推拿***各种脏腑疾患,我科在继承先师专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使腹部推拿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方法及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1五层气体的划分,四种导疗的应用
腹部推拿首先根据患者病情与体质的不同,手法补泻分层次进行,故将人体的腹部由浅入深地划分为五层气体,并依据手法运用的轻重缓急而拟定了攻、散、提、带四种导疗方法。
五层气体的划分为:第一层(皮肤):用力最轻,适应于病变轻、浅或邪在皮腠者;第二层(气血);用力轻按,适应于病属气血脏腑之症;第三层(经络):用力稍重,适应于病属经脉不调或闭塞不通之症;第四层(腰肾):用力重按,适应于气血脏腑有余之症或寒热痹证;第五层(骨骸):用力最重,适应于病深入骨内脑脊髓中或为顽疾固疾。以上的划分,其所按之力的大小并无严格的标准,只是根据患者腹部的厚薄而定,所以似乎有些抽象,但是在腹部按摩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效果是不可置疑的,如在腹部按摩***胃下垂的病人时,先师多采用按在气血层,以升益中气。而按摩实性便秘的病人时则又按在经络与腰肾层之间,以通腑气,导便下行等。其四种导疗是在手法中运用不同的补泻方法:①攻法(泻法):在腹部施用按法时,用力由轻而重,按至第五层,使患者双下肢出现麻凉的感觉,立即抬手,以导引邪气下降;②散法(轻泻法):用力按压至第四层,使患者双下肢出现麻凉或胀热的感觉,但下按速度攻法快,抬手较攻法慢,以导引邪气下降;③提法(补法):先用力按至第三层,待患者双下肢出现发热的感觉时,将手缓缓上提至第一到第二层,并持续2~3分钟,使患者发热的感觉充斥全身后,方将手提起;④带法:此法适于攻法和提法收效不大的患者,轻按轻提至2~3层之间,力量要保持平衡,切忌忽大忽小,得气后即可轻轻抬手。
2腹部按揉运推,辅以俞募配穴
腹部推拿以手法作用腹部为主,其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①按法:按法为腹部推拿的主要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左手中指第一节于应按之穴位上(如上脘穴),其它四指并拢平置于腹上,拇指张开贴扶于左腹肋缘下部,再以右手大鱼际中部压于左手中指之第二节处,随着患者的呼吸徐徐下按,按至所按之层次时,保持力量恒定,1次***也可分2次按之,但一般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腰腹部及双下肢出现凉、麻、热、胀的感觉为得气的标准;②揉法:揉法是腹部推拿中的配合手法,双手稍重叠(右手的大鱼际重叠于左手大拇指之背侧面)两手内含略呈拱手状,由右手掌之尺侧接触腹部,然后右手小指依次动作至左手食指,再由左手食指依次动作至左手小指,最后以两手掌腕部接触腹部,此为一个揉法的完整动作,一般周而复始地揉,约10周左右即可;③运法:此法与揉法略同,亦可兼用,运法与揉法的区别,即是单手者为运,双手者为揉,运法一般用于上腹部,而揉法一般施在全腹部,运法之操作即先以医者右手之掌侧由患者腹部的左侧向右侧轻推,再以右手之手指由腹部之右侧向左侧带,周而复始,约10余次,即可结束操作;④推法:腹部所施用的推法是配合揉法和运法同时进行的,即在揉法、运法的过程中,由上向下进行(由***尾到关元穴)谓之腹部推法。不要用力过猛、过快、以免擦伤皮肤,应手法灵活,力量适中。
俞募配穴是指根据疾病的不同,以俞募配穴的方法,施以不同的手法来辅助腹部局部推拿的***方法。
3以调腹作用经络,以经络调脏腑
腹部推拿的方法注重脘腹局部的***,主要手法均施于腹部,这是因为五脏六腑就其所居处的位置而言,虽然分居于胸腹之中,然而位于胸中的心、肺二脏与腹中的大肠、小肠二腑,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所以腹部不但直接包括脾、肝、肾三脏和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而且位于胸中的心肺二脏亦与腹部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均与腹部有着密切的联系,奇经八脉中冲、任、督三脉,同起于少腹胞中,即"一源而三歧",带脉缠腹束腰,阴阳二维、二跷的循行与分布亦与腹关系密切,胡氏腹部推拿之所以施术冲脉运行在腹部的伏冲之脉诸穴上,主要是通过伏冲之脉直接影响冲、任、督、带四脉的功能,进而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气血发生影响,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取得***脏腑经脉及其与脏腑经相连属器官组织之目的,从而说明虽然手法仅用于腹部,以促经气循行流通,但基于十二经流通后即可促使五脏六腑气机的滋生和恢复,从而印证腹部推拿通过经脉可***周身脏腑疾患。
4通过调和脾胃,疏通升降之枢
运腹、推腹是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极其有效的手法,是胡氏腹部推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取决于各脏腑组织的作用,因为它关系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各方面的功能活动,然而脾胃位于通过上下的中焦,胃的生理特点主降,脾的生理特点主升,同时心火的下降,肺气的肃降和肝气的发生,肾水的上奉等,也无不配合脾胃的升降来实现其升降运动,这说明脾与共同主宰完成人体气机的升降功能,实为整体气机的枢纽。
在胃与脾、升与降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胃气的下降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胃气下降,饮食才能摄入,而后才有精气的上输和敷布,"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素问・五脏别论)。运腹可直接对肠胃的功能产生影响,而大肠、小肠之脉又属于胃即"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灵枢・本输篇)。腹部又为脾所主即"脾司大腹",故腹部推拿可对脾胃的功能发生影响,进而说明运用手法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不仅可***脾胃本体的病变,亦能有益于人体元气的资生,对其它脏腑的功能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推心置腹篇4
【摘要】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颈部结石的方法和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0年3月4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颈部结石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50例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出现,其中12例置腹腔引流管3天拔除,2例切口感染,经处理7天愈合。平均用时40分钟。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有症状的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困难因素的LC,只要处理方法适当,并不增加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困难因素 应对措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目前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术的提高,已突破了过去认为的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1],适应证逐步扩大,因此,LC术中遇到的困难因素逐渐增多。我们将2009年至2010年3月4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颈部结石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中遇到的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三角解剖变异界定为LC术中的困难因素,并将符合上述情况的近期50例病例的处理方法及愈后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至2010年3月4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中遇到的胆囊颈结石嵌顿、 50例中男21例,女29例。26~67岁,平均52.3岁,全部病例均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其中,上腹部手术史3例,下腹部手术史17例,充满型胆囊结石并萎缩性胆囊炎12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闭合法建立气腹,设定气腹压力为13mmHg, 所有病人我们均采用反屈氏位,手术台向足侧降低约20°,向左侧倾斜约15°,呈头高足低***状态,使肠管远离胆囊区,有助于上腹部手术野的暴露和操作。气腹的建立采用的是Veress针充气法,用两把巾钳在脐的两侧对应钳夹,提起腹壁,在脐上缘或下缘做—1cm的弧形切口,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轻捏Veress针逐层进入,穿破腹膜时有落空感,充气完毕后,Veress针应垂直取出。所有病人均按“四孔技术”建立入腹通道,尤其要注意经脐的第一穿刺。由于是盲穿有损伤腹腔脏器及血管的危险,穿刺前应注意病人有无手术外伤史,有无粘连。腹内脏器与腹壁粘连时,腹部触诊有揉面感。有怀疑时可采用开放进腹方法,先做一穿过腹膜的小切口,充分提起腹壁,再将穿刺套管插入。最后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AA)、腋前线(MC)穿刺置入5mm套管,于正中线剑突下(SX)穿刺置入10mm套管。术中充分利用牵引,推压和伸展技术,使手术区域的操作平面处于紧张而伸展的状态,入腹后先了解术中困难因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对策。
先分离粘连,建立手术空间,再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显露胆囊及胆囊壶腹,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只要辨清三管关系,处理一般不难,可向胆囊方向用分离钳挤压,将结石推挤回胆囊,结石未松动者张力大的胆囊先行穿刺减压,再在胆囊壶腹颈部前面用电钩切开胆囊,用取石钳尽可能取尽胆囊颈处结石使胆囊颈处松弛,然后再分离Calot三角的前后三角了解肝胆管外及壶腹、胆囊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切开的胆囊颈可作为向下寻找胆囊管的依据,并依此寻找出胆囊管、右肝管、胆囊动脉。分别在胆囊管胆囊动脉上可吸收生物夹。胆囊则上钛夹,顺逆结合切除胆囊从剑突孔取出。手术原则为:解剖不清不随意离断条索状组织;未看清肝胆总管前不给“胆囊管”上夹;Calot三角解剖不清时,采用胆囊底部的逆行分离或顺逆相结合的方法;,以哈氏囊上解剖为好,术毕右上腹视情况放置引流管。
2 结果
50例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出现,其中12例置腹腔引流管3天拔除,2例切口感染,经处理7天愈合。平均用时40分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3 讨论
3.1 Calot三角严重粘连的处理方法:分离时首先将Calot三角展开,用电凝钩和弯分离钳结合,先电凝后切断,钝性锐性相结合,充分游离Calot三角前后叶,尽量顺间隙分离,先易后难,少量多次分离,紧贴胆囊,分离出胆囊动脉后,连同部分组织,紧靠胆囊离断。充分解剖游离胆囊颈部及部分胆囊床,找到胆囊管与壶腹交界处上夹,原则是宁伤胆,不伤管,必要时中转开腹。先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暴露胆囊后,牵引并以胆囊为中心贴近胆囊进行分离,原则以满足手术为准,不必分离腹腔所有粘连,分离方法以钳夹电凝撕脱分离为主,少量多次,避免大块分离。我们认为,钳夹分离较电钩分离安全系数大。
3.2 增粗胆囊管及结石嵌顿的处理方法:胆囊管增粗指直径大于0.4cm[1],增粗的胆囊管处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易发生胆总管或右肝管损伤[2],我们的观点是个体化处理增粗的胆囊管,根据具体情况可分别采用生物夹,有夹闭不全或切割危险时,以7号丝线结扎为好,方法的前提是充分做好胆囊管及胆囊颈部的游离。对胆囊管结石应尽量将结石推入胆囊,待结石近端胆囊管有足够长度时再施夹,如无法推动可作壶腹移形部切开取石,然后再施夹,防止将结石挤入胆总管。
3.3 Calot三角解剖变异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是胆囊动脉变异、胆囊管变异、迷走胆管和迷走血管。在解剖胆囊三角时,尽量展开胆囊三角,小心解剖前后叶浆膜层,仔细辨认胆囊血管,若血管与胆囊管并行无法分开时,可与胆囊管一起施夹处理[3],在解剖Calot三角未发现胆囊动脉时,处理胆囊床间隙时,一定要小心注意胆囊动脉情况,对疑为血管的条索状组织一定要施夹,胆囊管变异常见的是细长扭曲的胆囊管、短胆囊管及Mirizzi综合征,解剖时一定认准Hartmann’s囊与胆囊管的移行部,实在解剖不出Hartmann’s囊与胆囊管关系时,可剖开胆囊取出结石再解剖或中转开腹手术。对迷走胆管及血管的处理,遇条索状组织应先电凝后再切断,或先施夹后离断,胆囊切除术后常规电棒电凝胆囊床一遍为妥。
3.4 术后视情况右上腹放置引流管: LC术后是否放置腹腔引流,一直存在不同看法[4],由于胆囊管增粗或炎症水肿,结扎线或钛夹都有脱落的危险,我们在这些病例中12例置腹腔引流管3天拔除,放置引流管有助于观察术后有无出血及胆漏,即使发生胆漏,腹腔引流对***也有很大帮助,小的胆漏可通过腹腔引流治愈。而手术适应症的严格掌握,准确、全面的术前评估,术中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及术后病人的规范***是获得LC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志强.现代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医出版社,1994.89-123.
[2] 曹月敏,主编.腹腔镜外科学[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0.
推心置腹篇5
我这人脾气不好,还爱较真,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生些闲气。有一段时间,我患了失眠、便秘,下巴上也长了疙瘩,难受极了,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推腹法。刚开始“推腹”我仅仅是因为晚上睡不着,把推腹法作为百无聊赖之策,但尝试过几次后,我发现这个推腹法不错。
我推腹的时候,心理上感觉很舒服,仿佛是有开胸顺气之感,白天经受的压力统统都被推没了,胳膊酸累了,我就把胳膊放下,做几个腹式呼吸,更将胸中的“恶气”都呼出来,腹式呼吸一会儿,我还要将右手掌根放在两***中间的膻中穴上,来个顺时针按摩,这个更有“解气”的功能。腹式呼吸和按摩膻中穴过后,我会继续做推腹,如此反反复复,直到心中非常平静了、脏器非常舒服了、精神和肉体也非常疲倦了,我就能睡着觉了,第二天早晨上厕所也不便秘了。
我推腹的具体做法是,放松平躺在床上,将双手平放在胸骨上,从胸骨位置开始往肚脐方向捋,一直到达腹股沟。实际上这个推腹线路是有经络的,从过脐的中线往外两侧对称,有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胆经,还有很多五脏之经络都在这里汇集,经常捋顺它们,是很有好处的,不但开胸顺气,还能调理内分泌。但我们普通人在推腹的时候大可不必想那么多,只要是力度不大不小、自己感觉手法舒服即可,推腹的次数可以循序渐进,刚开始可能十几下就胳膊酸疼,坚持若干天后,就会连续做到几十下,之后可能一次能推一百或者几百下。
看到推腹的效果后,我每天晚上都要推腹,后来干脆早晨也做,尤其是早晨醒来不愿意起床的时候,就闭着眼推腹,直推得自己睡意全无、精神抖擞。同时,推腹的面积也扩展到了整个上半身的前面。我不去想到底按摩到了哪些经络和穴位,只是感觉身体和神经都放松了,内分泌也得到了调节,甚至还在平静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实践表明,推腹对消化、内分泌、心脑神经、呼吸等系统疾病,特别是对胆囊炎、神经衰弱、糖尿病、肾炎、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均有疗效。值得注意的是推腹前必须排空小便,并且不宜在过饥和过饱的时候进行。对于胃肠穿孔和腹部急性炎症或是恶性肿瘤的患者,则不宜做推腹按摩。
推心置腹篇6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胃癌;护理
【中***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15-02
胃肠肿瘤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卫生部统计我国90年代仅胃癌年死亡率就达2521/10万[1]。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术后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原发灶附近及其淋巴结,最多见的播散部位是腹腔和肝脏。腹腔内化疗使腹腔内较长时间保持高药物浓度,增加药物与肿瘤广泛接触;热疗可有效增加药物对肿瘤渗透,增加药物的细胞毒作用,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2]。腹腔热灌注化疗可综合两者优势,在增加腹腔内长时间高药物浓度的同时也能提高残留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少大量化疗药物进入体循环,全身毒副作用小。2010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对我科收治的16例胃癌患者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3岁,16例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胃癌,pTNM分期:Ⅲa期:5例,Ⅲb期7例,Ⅳ期4例,术中发现癌细胞侵及浆膜或穿透浆膜浸润邻近器官,或/和伴有腹腔淋巴结转移,仅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术后静脉化疗对腹膜及邻近器官转移灶效果差且副作用大,故所有病例均在术中腹腔内留置灌注管道,于术后早期行腹腔内持续热灌注化疗。
1.2方法:腹腔热灌注法手术结束关闭腹腔前,分别在左右上腹后窝、左右盆腔及上腹正中腹腔干处留置特定管道固定,关腹后用缝线将导管固定于腹壁皮肤,灌注时管道进行消毒,用专用导丝将每根管道内的纤维组织进行清理,将3000~4000ml生理盐水加入灌注袋中同时加入利多卡因200mg,检查均通畅,将化疗药物加入机器加热至40-℃~42℃,灌注管道与留置管相接,以600ml/min的速度持续循环温热灌注,1次/d,连续4~6d。灌注过程中协助患者更换,同时建立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使药液扩散,均匀分布。
2结果
16例病例共进行66次灌注化疗,灌注导管留置时间4~6d。灌注时间为1~2h/d,水温40℃~42℃。灌注后本组患者腹痛9例,恶心呕吐3例,白细胞下降3例,转氨酶升高1例。所有患者主动配合***及护理指导,病情均较稳定。
3护理
3.1心理护理:患者在经过病情确诊、手术及转移的重大打击下,心理承受的压力较大;同时腹腔热灌注是一种新式的***手段,患者对此存在疑虑、恐惧心理,因此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护士在***前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解释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机制和作用,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信赖和配合,使其主动配合***。
3.2饮食护理: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豆制品、禽蛋类、米粥等,保证患者在围手术期有充足的能量储备和营养支持。
3.3腹腔热灌注化疗前准备: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并准备好消毒用品、局部、穿刺包,按医嘱准备好拟灌注化疗药物。建立静脉通路,合理应用止吐药。化疗当日嘱患者减少进食量,灌注2h前禁食。将灌注液温度控制在40℃~42℃,减少因大量低温灌注液对腹膜的刺激而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同时增高腹腔化疗液的温度至42℃,可增加化疗药的效应。
3.4灌注时护理:灌注时护士应严密观察、防止空气注入腹腔。有腹水者先用一次性引流袋排放腹水,以1000ml/h的速度为宜。一次最大引流量不超过2000ml(首次不超过800ml)。腹腔穿刺后输入生理盐水时,要注意观察最大速度,静脉推注生理盐水时水流是否一直呈一条线,宜先推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以减轻患者腹膜反应,并可确认是否在位。配置的化疗药静脉推注速度以≥120滴/min为宜,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保证药液完整、通畅地静脉推注入腹腔。化疗药液注入腹腔后可刺激腹膜和肠管,引起痉挛性腹痛,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腹痛,及时反复询问患者是否有便意,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灌注不可过快,过快会使患者腹压骤增而感不适,不利于***的顺利进行。拔针前观察输液器液面高度,正常高度为10~20cmH2O(1cmH2O=0098kPa)。同时注意防止导管脱落。
3.5灌注导管护理: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每天用聚维酮碘消毒导管口周围皮肤1次,并更换管道周围敷料,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痛现象。导管应保持通畅,在灌注前每根管道均给予生理盐水100ml冲洗导管,冲洗时流速为100ml/min,防止用力过猛损坏导管。腹壁较薄、皮下脂肪组织较少的病人,在腹腔内压力增大时,腹腔内液体可沿导管流出,应保持管道周围的清洁,以防发生感染。
3.6灌注后的护理:
3.6.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尿量变化情况,观察腹胀腹痛腹泻的严重程度,指导放松技术,转移注意力,必要时止痛处理,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早发现肠道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尿量24h少于500ml及时告之医生。
3.6.2观察引流管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以防发生局部感染,热灌注后腹腔内保留部分药液,腹内压存在一定压力,常出现穿刺点周围渗漏液现象,如有腹水渗漏湿透,应及时更换敷料,并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出血。密切观察留置导管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保持低于引流管口,防逆流,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质等。如有异常汇报医生予以处理。
3.6.3术后2h内指导患者多变换,为使药物在腹腔内均匀分布,灌注过程中应协助患者多变换,每15~30min改变一次,如左右侧卧位、膝胸卧位、半卧位交替,能下床活动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便于吸收和提高疗效,以利于药液与腹腔膜充分接触,防止肠粘连并发症。
3.6.4腹腔热灌注化疗药物后,个别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经临床护理观察,闻桔子皮或柠檬皮气味可有效减轻恶心感;按医嘱静脉推注舒欧亭或恩丹西酮;呕吐严重、进食量少者需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补充液体、电解质。
3.6.5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一般在用药后7~10d,若白细胞数低于3.0×109/升或血小板数低于50×109/升,表现为头晕、乏力、神疲纳差。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保护性隔离,保持病室清洁,定期作空气消毒,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防止交叉感染,及时查血象,必要时按医嘱给予广谱抗生素,升白细胞药。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嘱患者选用高蛋白、低脂肪、无刺激的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
4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术前、术后早期为腹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热灌注化疗颇具意义。因此时体内肿瘤负荷最小,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增殖速度相对较快,对化疗药物较敏感,并且手术松解腹腔内粘连后新的粘连尚未形成,药物可达腹腔内所有位置[3]。国内学者近期疗效也表明,腹腔内热灌注化疗在转移性腹腔恶性肿瘤的***上有优势[4-5],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胃癌患者经过周密的围手术期***期间,通过科学、熟练、有效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加强护理规范操作和护理观察,严防副作用和并发症的产生,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成为胃癌术后辅助***的重要手段,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年鉴编委会,中国卫生年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13.
[2]刘长兴,曾庆旺,李东华,等。经Y管术后早期腹腔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9,8(4):256-258.
[3]张金花,魏玉珍,宫会霞.卵巢癌术后腹腔内化疗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5,45(4):73.
推心置腹篇7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式;腹腔镜
A clinical analysis of 78 cases of 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indications,operation methods and clinical value of 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78 cases of LAVH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Results:LAVH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in 76 cases, whereas a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was performed in 2 cases because of serious adhesion.The success rate was 98.7%(76/78).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91.30±21.32)min,the averag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112±25.24)ml,and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was 46 days.No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s:LAVH has advantages of safety,minimal invasion,less blood loss,and rapid recovery.
【Key words】 Hysterectomy,vaginal;Laparoscopy
2000年4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52例,其中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7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40~61岁,平均45岁,其中子宫肌瘤64例,子宫肌腺瘤8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例。子宫<12孕周73例,12~14孕周5例。有下腹部手术史者11例。术前所有病例常规行妇科检查(B超、宫颈细胞学检查或分段诊刮),排除宫颈及宫体的恶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全麻。术前准备同开腹手术。(1)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放置举宫器;(2)于脐部穿刺建立气腹使腹腔内压达12~14mm Hg,置入腹腔镜探查腹、盆腔情况,判断能否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于下腹部两侧分别置入第2(右)、3、4(左)穿刺套管;(4)单极凝切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及卵巢固有韧带(需切除附件者凝切骨盆漏斗韧带);(5)剪开阔韧带前叶,打开膀胱子宫返折处腹膜,钝性下推膀胱至宫颈外口,剪开阔韧带前后叶并分离宫旁疏松结缔组织至骶韧带水平;(6)由助手经***用手指上举***后穹窿,单极钳贴近宫颈在上举的***组织处做小切口,延长至约2cm,转行***手术;(7)于膀胱附着于宫颈下约0.5cm处环宫颈1周切开***粘膜,锐性分离膀胱宫颈筋膜,上推膀胱、宫颈及直肠间组织达盆腔。钳夹、切断、缝扎主韧带、骶韧带及子宫血管。通过对半剖开及碎取子宫的方法经***取出子宫。20薇乔线连续内翻缝合***残端粘膜。再次充气,探查腹、盆腔各脏器,检查各残端有无出血,冲洗腹腔,完成手术。 2 结果
76例手术获成功,中转开腹2例,成功率为987%(76/78)。中转开腹者均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慢性盆腔炎致盆腔脏器广泛粘连无法分离,为避免造成严重并发症而开腹完成手术。膀胱破裂2例,均在镜下修补缝合,恢复良好。76例完成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91.30±21.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2±25.24)ml,术后24h均能下床活动并排气,术后3d最高体温均不超过38℃,术后住院4~6d。
3 讨论
推心置腹篇8
【中***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23-01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针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肿瘤晚期腹腔积液患者,效果良好。 既可引出液体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又可留置免于反复穿刺拔管直至临床死亡止。
我科自2009年6月开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腹腔穿刺置管行腹水引流、腹腔灌注化疗联合热疗***恶心腹水效果良好。但在导管留置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从而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其中导管破损而导致漏液的并发症虽不多见,一旦发生即需重新置管。我科2012年11月对l例中心静脉导管损坏导致漏液的病人进行原位置换,取得成功。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0岁,因乙状结肠癌术后肝转移,于2012年11 月在我院多普勒下行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术,术后经过3次腹腔灌注化疗联合热疗***。当月28日病人准备进行第4次腹腔灌注化疗联合热疗***,在灌注加温生理盐水时发现导管外露夹闭管子处有折痕,并从折痕处有液体渗漏,发现导管已破损,预重新多普勒下定位置管,家属不同意重新穿刺。最后经***小组成员讨论,征求病人及家属同意后,在确定管道仍在腹腔中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给予原位置换,换管顺利,患者无痛苦。特将换管方法介绍如下:
2 操作方法
2.1物品准备:
同型号中心静脉导管包一个(包含穿刺包)、消毒盘、20毫升注射器。
2.2操作步骤
2..2.1 向患者解释换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的患者配合。
2.2.2 患者取半坐卧位,撕开IV3000透明贴膜,打开穿刺包,消毒范围以原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为20cm的局部皮肤及原中心静脉留置管外露所有部分。
2.2.3 铺无菌巾,测量导管外露长度,以便量取腹腔内长度,将引导钢丝从原导管内插入腹腔至一定长度,原则上不超出原导管尖端位置。
2.2.4 固定导丝,退出原导管,将中心静脉导管顺导丝置入,并确定导管在腹腔内长度和原来一样刻度。
2.2.5 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缓慢拔出导丝,20毫升注射器抽腹水确定导管在腹腔内,操作成功。
2.2.6 固定好导管,病人置换术后继续腹腔灌注化疗联合热疗的***疗程。
2.2.7 观察1~2周均未发现穿刺处脓点、局部红肿以及不明原因发热情况。
3小结
推心置腹篇9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普外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引流管在普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普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某院普外科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普外科手术进行***;研究组在普外科手术基础上运用腹腔引流管进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临床治愈率、出血例数)。 结果 研究组普外科患者通过采用腹腔引流管,并发症发生4例(6.7%)、临床治愈54例(90%)、出血2例(3.3%),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13.3%)、48例(80%)、4例(6.7%),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对实施普外手术患者运用腹腔引流管,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血几率,提高临床治愈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普外科手术中推广使用。
[
关键词 ] 腹腔引流管;普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临床治愈率
[中***分类号] R6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051-02
普外科手术中由于患者体内经常出现积液(胆汁、脓性分泌物、出血以及肠液),导致患者没有收获理想的临床***效果,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不仅严重耽误了患者病情,也对医院社会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问题较为突出[1]。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引流管成为临床***中比较常用手段,尤其是腹腔手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临床治愈率,并且降低了普外手术患者出血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地推动了普外科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为探讨腹腔镜引流管在普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普外科患者临床***效果。某院选取普外科2012年5月—2014年7月间实施普外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引流管进行临床***,临床治愈54例(90%),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普外科收治120例普外手术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4±10)岁。120例患者临床诊断为:腹部锐器伤18例、外伤脾破裂22例、外伤肝破裂15例、肠梗阻17例、胃肠穿孔合并腹膜炎23例、坏疽阑尾炎穿孔25例[2]。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普外手术方式进行***,开始腹腔镜手术前需对患者肺功能及心血管功能进行全面评估,麻醉方式选择有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对于时间较长的腹腔镜手术,可行深静脉穿刺维持术中补液及CVP监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体位为头低腹高,将腹腔脏器充分暴露在主治医生面前,同时需要建立气腹,气腹阙值为12 mmHg。术中监护一般为CVP,TEE,TEB,体温,肌松监测,Paw等;研究组在常规普外手术基础上使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患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最短为32 h,最常为15 d。腹腔引流管使用标准须符合以下要求:①应运用X线检查无法穿透的材质,目前普外科临床***中使用的腹腔引流管主要是硅橡胶引流管;②对患者腹腔周边组织刺激较小或无刺激;③腹腔引流管不易变质和断裂,且不易被堵塞;④腹腔引流管表面光滑且质地柔软,能够随着患者运动而弯曲,不影响患者活动[3]。
1.3 临床观察指标
该研究中主要临床观察指标有:术后并发症、出血例数、临床治愈率。在患者手术后实施重点关注,做好每日检查并及时记录以方便后期数据收集和比对工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4]。
2 结果
研究组普外科患者通过采用腹腔引流管,并发症发生4例(6.7%)、临床治愈54例(90%)、出血2例(3.3%),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13.3%)、48例(80%)、4例(6.7%),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中应用程度较高,按照应用目的可分为以下两种:①预防性引流。预防性腹腔引流管的使用主要是为了监测普外科患者腹腔内是否发生了胰、胆道、肠漏和胃漏或是活动性出血等,导致患者腹腔脏器功能出现异常情况[5]。一旦患者腹腔出现了积液(胆汁、脓性分泌物、出血以及肠液),可以通过腹腔引流管及时排出,有效预防了患者由此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现象发生。②***性引流。***性引流主要指征包括异物和瘘、坏死组织、积气、积脓、腹腔积血、积液等,是目前临床***腹腔脏器疾病的主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临床***效果,推动了普外科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6]。
腹腔引流管的放置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遵守低位、捷径原则,将可能将腹腔引流管放置在需要引流部位附近或者较低的部位,以方便引流工作开展。在腹腔引流管放置过程中患者需要处于半卧位或者平卧位姿势,以保证引流管安放能够处于最低位置[7]。②通畅引流。腹腔引流管的放置需要考虑到患者自身运动对腹腔引流管造成的挤压、扭曲现象,防止患者腹腔脏器受到进一步损害[8]。临床***中,腹腔严重感染以及积液较多的患者,通过单一腹腔引流管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经常采用三腔管引流或双套引流,如果效果不是很明显则可行多管灌洗引流[9]。③腹腔引流管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放置既需要防止引流管脱落掉入患者切口或者腹腔内,又需要避免腹腔引流管脱出患者体外[10]。因此对其固定需要严加注意,以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患者临床***效果。
术后腹腔引流管的管理工作需要及时跟进,以保证患者在使用腹腔引流管进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感染现象,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引流管通畅程度,提高腹腔引流管利用率和使用价值。
该研究中研究组普外科患者通过采用腹腔引流管,并发症发生4例(6.7%)、临床治愈54例(90%)、出血2例(3.3%),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13.3%)、48例(80%)、4例(6.7%),取得的成果比较瞩目。相较于传统普外手术方法,运用腹腔引流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监测患者腹腔内部病症变化情况并及时排出积液,促使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提高了患者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普外科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1] 董宇.40例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2,12(22):6002-6003.
[2] 熊仁海,莫伟明,雷娜,等.210例腹腔镜手术中钛夹固定引流管的疗效评价[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2(4):376-378.
[3] 祁士恩,王科.腹腔引流管在普外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4):47.
[4] 涂清华.腹腔镜腹部手术中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7):149-150.
[5] 史振***.浅谈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48.
[6] 魏福敏,张丽.放置腹腔引流管在腹腔镜附件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2(11):1480-1481.
[7] 姜庆斌.在普外中腹腔引流中采用腹腔引流管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12):85-86.
[8] 许海明.腹腔引流管与肠粘连关系的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3,12(6):750-751.
[9] 周静,李祥.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2(21):2346-2348.
推心置腹篇10
我科2002年7月~2007年1月为59例中晚期肝癌病人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动脉―门静脉双途径置泵皮下埋置,术后通过化疗泵给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9例中男41例,女18例,年龄25~72岁,平均48.5岁。肝癌行肝固有动脉插管置药泵15例,经胃网膜右静脉置管,放置到门静脉置药泵21例,双置泵2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0例,继发性肝癌19例。发生导管阻塞3例,占5%,药液外渗2例,占3.3%。
2护理
2.1心理护理:癌症病人的心理行为较复杂而多变,否认焦虑、抑郁、丧失信心、敌意、失眠、行为退缩等。医护人员要深人了解每例癌症病人具体心理问题,并相应地给子及时准确的心理帮助。因此在***过程中要做到关心、体贴病人,不但要给温暖,还要鼓励其坚持***,耐心解释化疗泵化疗的意义及置泵后常出现的症状、***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指导病人在住院期间学会观察植入部位的皮肤情况,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置泵方法:皮下埋藏式药泵由药囊、穿刺窗口、导管及相应的连接紧固件组成。根据病人的年龄及个体选择合适的型号。本组均在全麻下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向肝固有动脉方向置入泵(动脉泵),选胃网膜右静脉向门静脉方向置入泵(静脉泵),妥善固定,分别将药泵埋植于下腹部,皮下固定。
2.3化疗前准备:复查B超、肝功能、AFP及白细胞,以观察肿瘤变化或术后是否复发,综合评估全身情况能否耐受化疗。
2.4化疗操作过程: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以避免继发感染,操作者洗手后先用手触摸病人腹部,找到圆形硬物即为腹腔化疗泵的位置,再用碘酒、酒精消毒泵周皮肤以及操作者的手指,左手食指、中指绷紧皮肤固定药泵边缘,操作者要了解药泵植入的血管及位置,右手持针, 在食指、中指间进行垂直穿刺,当穿刺针头有触及硬物的感觉时,即可推注药物。注意推注化疗药前,必需先推注1%肝素化盐水并注意观察药泵部位皮肤有无隆起,要确定针头在泵腔内才能推注化疗药,但不能用抽回血的方法来判断穿刺到位情况。为延长药泵使用寿命,不宜在泵膜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可按时钟点数沿泵周边变换穿刺点,逐渐向泵中心发展。必须用特制穿刺针头刺入泵膜,这样对泵膜损伤最小。初次推注化疗药物,速度不宜太快,要先做解释工作,以减轻病人思想顾虑。如果病人出现胸闷、气促、出冷汗等,要及时给予适当处理。若推注时药泵周围皮肤无肿胀,则更换化疗药针筒,缓慢推注化疗药物, 化疗结束后,若为肝动脉化疗泵,则用肝素化盐水10 ml冲管,肝素稀释液的冲洗方法为边推注边拔针,以防管道内的液体反流。拔出针头,局部按压2~3分钟,覆盖无菌敷料。若为门静脉化疗泵,推化疗药前后只需推注肝素化盐水10 ml即可。
2.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5.1药囊及皮下感染: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细菌带入药囊或皮下组织内。我们的经验是若怀疑药囊内感染,即抽出药囊内血液行细菌培养,同时在药囊内推注抗生素和全身静脉滴注抗生素,并行局部热敷、理疗,促进炎症吸收。若感染已控制,药囊又通畅则可继续使用。若药囊已不通畅,感染不易控制,应将其取出。本组未出现此类并发症。
2.5.2药囊及导管阻塞:主要原因是未按时抗凝。预防要点:一般情况下要求动脉导管每两周抗凝1次,静脉导管每3周1次,发现导管阻塞,可先试用空针抽取肝素液推注,如仍不能疏通,可将尿激酶或链激酶溶液注入药囊溶解血栓,第二天再进行抗凝,大部分导管能疏通。本组有3例导管阻塞,我们采用上述方法后导管得以疏通。
2.5.3药囊破裂及药液外渗:如果推注肝素液毫无阻力则应想到有可能是泵体腔室或导管破裂,此时应通知主管医师,不能盲目再注入化疗药物,若药囊确已破裂应将药囊取出。药液外渗表现为药囊周围皮下组织肿胀,有波动感,药物刺激可引起疼痛甚至皮肤坏死。若因为穿刺不到位导致药液外渗,应尽量抽出外渗药液,并行局部封闭,50%硫酸镁湿敷。本组有2例因为肥胖穿刺不到位导致药液外渗,经过积极处理未出现组织坏死。
2.5.4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多发生在冲泵、抗凝或化疗后。使用动脉导管者发生率高,静脉导管则很少发生。处理方法是在化疗期间口服保护胃黏膜药物,在每次抗凝或化疗前,先推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等,以减少血管刺激。如果腹痛剧烈难忍,则应暂停化疗,或改用微量泵持续输注,腹痛、呕吐症状会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