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篇1
关键词:语文;培养;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在学习语文中,我们提倡合作中学语文,语文中会合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就是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全班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的教学动态组织系统,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互动交流,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当前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众多家人的精心呵护疼爱下,因此失去了很多和别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从而变得不和群,攻击性强。而今天义务教育的目标中,就有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孩子虽然是社会中的一个个体,但他不会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每一个小学教师所必须注意,并逐步在教学中做到的。
一、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首先要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意识是需要的动力,只有使学生拥有这种意识,孩子才会有进一步去找合作伙伴,并进行合作的欲望。“众人拾柴火焰高”;“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样的道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我们不需要讲深刻的道理,只要举行一次拔河比赛,再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会失败(胜利)?与对方拔河,只选一个力气大的同学行不行?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就能从中轻易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就是最初的合作。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各种形式的问题或活动,这些都是一个孩子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是只要找一个小伙伴,两个人可以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可能一开始,刚入学的孩子只是有这种想法,却并不马上付诸实施,只要稍稍加以暗示,很多孩子就会马上去寻找自己身边的同学,并提出合作的请求。当他们从简单的合作中获得成功,于是就有了合作的快乐,从而逐步拥有进一步合作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提供学生合作的机会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但不给他们这种机会,显然也是不可能学会合作的。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动物,不能脱离社会,更不能脱离我们的教育教学。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这种机会还会更多。语文课上,我们可紧密结合语文课的学科特点,为合作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讲关于《春天》的课文,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借助书籍、网络、资料,找有关春天的诗、春天的画、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散文,写在规定的稿纸上,在教室里粘贴,并选自己喜欢的,在班上进行歌颂春天的表演会,看哪一组的资料找的最全,哪一组的表演最出色?这样既给学生表现的空间,也让学生学会合作。另外,语文课本上有许多课文可以编成课本剧。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编课本剧,并在班上举办课本剧大赛。编课本剧,也许一个人能够完成,但是要想演课本剧一个人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每一个学生都会挖空心思去寻找自己需要的演员,并下一番工夫进行排练。这个时候,他们选择合作伙伴已经由小组范围到班级范围,已经不局限于小范围了。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形式的班队会,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在去郊外野炊时,我把班级学生按自由组合的方式分开,每一小组的每一个人都按小组长的分配,拥有自己的工作,生火的只管生火,洗菜的只管洗菜,挖红薯的只管挖红薯,挖花生的只管挖花生……而所有同学的工作组合起来,正好作成一顿丰盛的午餐。有的小组因为没有分好工,或者小组成员合作不力,就弄得乱七八糟。我请做的好的谈自己的经验,也请与之相反的总结自己的教训,使他们懂得,只有更好的分工协作,才能做好一切事情。当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和合作,而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循序渐进的一个又一个过程,他不可能是短时间就会有很大提高的。
三、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具有大胆创新的开拓精神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还必须有大胆创新的开拓精神。作为一位老师,如果不去不断学习,使自己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先进的教改理念,就会和时代脱节,自己也会变得畏缩不前。“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去大胆开拓。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创新和开拓则显得犹为重要,因为我们不能只拘泥于现有的几种固定模式。有些前人的东西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可以拿来用,而有些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这种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用的方案,
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走出目前教育教学的误区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必须走出目前教育教学的误区。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告诫人们:“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错配了药一样,绝不能错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误区之一:当前,只要一提起合作学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讨论,好象合作学了讨论就是讨论,再没有第二种方法了。而且,在一节公开课上,好多评价的标准就是学生讨论了几次,讨论次数多,就是课讲得好,否则就是不好,却丝毫不考虑学生真的参与了没有,学生真的在合作吗?于是,不管适合与否,课堂上充满了讨论,谁又去调查过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和学生的无奈?讨论常常会使优等生从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而更多的学生只不过给他们充当了配角和铺路石,他们只是平淡地敷衍了事。误区之二:在城市户口完全放开的今天,国家正规公立中小学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学校都人满为患,在大班额的教室,学生别说讨论了,连转一下身都有困难,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吗?只适合小班额教学的讨论已失去了他固有的阵地,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沿用?再用下去还会受到多大效果?误区之三:合作学习只能在同一个班级内进行,不同年级、班级几乎没有合作的机会和可能。一位教师,常常只注重在本班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很少把眼界放开,使学生能走出去、请进来,把家庭、社会、学校这三位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更多参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误区之四:合作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在很多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学生和学生的合作,男生和男生的合作,女生和女生的合作,并且只局限于四人小组之内,师生之间的合作则很少。这些,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恰到好处寻找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的知识点,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讲是势在必然。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今天,教学生学会合作,培养这种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语文课的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语文,语文中学会合作,将是学生一生受益的事情。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作文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一课一得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一课一得”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作文教学如何做到一课一得呢?我认为平时的训练就应该紧扣《标准》进行,把内容、语言及结构三方面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小点,每节课或者每一个阶段落实一个小点的训练。下面就谈谈我指导学生选择记叙文体写作话题作文时,是如何课课落实的。
我每接一届七年级新生都会从话题作文的拟题开始,对学生进行系列作文训练。一般用五课时进行拟题训练。我告诉学生记叙文题目以描述性的语言拟写为好。然后布置学生以“寝室生活”为话题作文,我把学生拟出的较典型的六个题目板书在黑板上,以此为例让学生品析题目的内涵:①《这就是我》、②《今天我值日》、③《我最喜欢的同学》、④《操场上红旗飘扬》、⑤《最难忘的一件事》等。
学生比较后得出结论:题①让同学们重新认识自我, 让大家相互了解;题②让同学们明白自己的一份责任。题③饱含同学之间真诚的情谊;题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读题⑤则体现出那难忘的一幕已镌刻在自己的记忆里。
我还在学生中开展了精妙歌词、诗句搜集比赛,然后筛选出五百多条意蕴深刻的句子,打印成两张,发给学生朗读、背诵,以便写作时信手拈来。题好才一半文,另外一半得用上近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训练。仅“内容具体”一项要求我就用了四节课进行训练。
“内容具体”就是要求“言之有物”,别写成“四不像”作文。我着重训练学生如何打开思路选材。打开思路除了仔细审读提示语,从中寻找启发外,一般还可以从时间、空间、因果、对象等四个范畴打开思路。例如:以 “磨练” 为话题写作,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从时间角度选材,可以把话题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去考虑,也可以放到某一关键时刻或某一特定时间去考虑。曾经经受过的磨练,如七年级刚住校时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现在正在经受的磨练,如早锻炼使自己意志更坚强了;某个时间段经受的磨练,如做卫生委员的一年里,我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的;某一时刻的磨练,如参与了学校德育室《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演讲比赛,我的自信心增强了。
从空间角度选材,可以想到话题所涉及的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场所中的磨练,比如自己在家庭中的磨练,或者同学们在学校中的磨练;不同领域中的磨练,比如假期参与卖报纸实践活动,检验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心理素质等。
从因果角度选材,可以想到话题的原因和结果。磨练的原因,例如我为什么需要磨练,是生活环境改变了,还是哪方面的能力欠缺需要磨练;磨练的结果,即磨练的收获是什么,比如经过了半年住宿生活,我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还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恩师长了。
从对象角度选材,可以从话题的主体、客体对象入手。第一、写作记叙文一般要求文中有“我”,所以自己是很重要的对象,是重要的资源,因此可以写自己的磨练经历及感受。第二、其它人,包括周围的人,古人,名人。比如爸爸做推销员经受的磨练;同学们***训经受的磨练;越王勾践经受的磨练、刘翔的磨练等。第三、想象中的主人公。比如聪明的一休的磨练;海伦?凯勒的磨练。第四、动物,植物。比如一只小狗的磨练;一株小草的磨练。第五、范畴,概念。比如,一个班级人心涣散,同学之间缺乏合作精神,经过一次体操比赛的磨练,同学关系融洽了等。
以上训练内容我分四节课进行,每节课都有意识地给几个话题,让学生分析后侧重于某一个角度进行习作训练。意在让学生明白:一般说来,话题作文都可以从这四个范畴来打开思路,不过哪一条路上的材料有价值,就选择哪条路走。四次训练结束后,我在做总结时告诉学生这种打开思路的方法同样适合于写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要想做到一课一得,课外的铺垫也是必须的,因为作文不是坐在教室里写出来的,得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才行。我既是语文老师又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就充分利用这个优势,让班级的德育、美育等实践活动为作文教学所用。
我班每周的语文晚自习都是阅读和作文训练时间,写作话题都与他们近几周的活动有关,这些活动有学校组织的,也有我布置的感恩作业。在进行“感情真实”这一要求的训练之前,我布置学生周末回家完成给父母洗脚、洗头发、剪指甲等常规感恩作业,因为感恩教育是我班坚持了近三年的常规德育活动。
一节作文训练课以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我读后很受感动,因为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任梦洁同学的习作题为《妈妈的微笑》,写的是周六那天,做护士的妈妈下夜班后刚睡着,就有人打电话找妈妈。她轻轻走到妈妈床边,看见妈妈睡得很熟,就没叫醒妈妈,并默默地为妈妈唱了一首自己改编的《摇篮曲》,唱着唱着,妈妈脸上竟然露出了恬静的笑容。母女这么心有灵犀,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呀!孩子的孝心上天可鉴,读来怎能不为之动容呢?
同学们的选材非常丰富,有一个同学写的是跟爸爸进行了一次促膝谈心,还有一个同学写的是父母要外出打工了,在车站告别时,自己破天荒地给了父母一个甜美的微笑,省却了父母的几许牵挂。由于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所以这节课的作文训练非常成功,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中学语文作文篇3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很多语文任课教师在作文课上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因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可实施性比较强的作文教学方法,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该如何做。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作文可以说是众多的语文知识点中最令师生头疼的内容。关于如何写好作文,怎样写作文,我们的很多任课教师也都在不停地进行探索,然而其中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也把作文课看作是语文学习之路的拦路虎,面对作文课,面对作文题目,很多学生无从写起,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写,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只要一见到作文就头疼。我想这也是我们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经常遇见的情况。今天,我就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们的教师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该怎样来做。希望可以给广大的语文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1)我们的教师在实施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的兴趣以及自信心,让学生在面对作文课时有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进而为学生学习写作奠定基础。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首先要有良好的兴趣。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或者认为写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面对这种状况,我们的教师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要首先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和信心。
(2)我们的教师在实施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进而为写好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对学生最为全面的考察。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写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说,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最为关注的就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语言表达,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写作准备阶段的素材积累以及写作完成之后的修改定稿。这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作文方面需要牢固掌握好这些基础的写作常识,这样才可以为今后的更高水平的写作奠定基础。这也是我们进行写作的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我们的教师在实施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做到说真话、写真情,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
文如其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这样说,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身心思想发展的培养。作文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地进行写作,这样的作文并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作文教学也是最能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利武器,我们在初中阶段的三维目标之一也是可以通过作文教学来实现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其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学生在进行作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认真思考,总结其中的生活哲学,并对此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4)我们的教师在实施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教学联系起来,善于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作文教学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不是与其它教学孤立的,我们要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吸取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进而帮助我们的作文教学朝着一个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学生通过学习阅读教学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作文的结构、思路以及取材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其次,口语交际教学是训练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的,是和写作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结合这两种知识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将这三种教学融入起来,为我们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教学提供基础。
(5)我们的教师在实施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将我们的作文写作形式丰富起来,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写作。
现阶段,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我们的教学之中。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开始采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指导。其中,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有利地吸收网络技术的优势。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一些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进而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这也是扩大我们的写作形式的有效方法。我们的初中生面对这一新的写作形式,一定会充满乐趣,也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也就可以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了。
中学语文作文篇4
一、从范文中学“仿”作文开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达到了明显的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按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似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如学了寓言故事让学生仿写一个童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创作激情很高,并在课堂上交流作品,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就能熟能生巧。世上任何一位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以此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中写道“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予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我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如《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不如改写成《和××说说心里话》《××,您了解我吗?》,等等。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给未来的孩子写封信》……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课外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文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写一段练笔,练笔内容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摘抄课外精彩语段,还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内容可多可少,写的文段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每周专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交流本周内自己的得意之作。由学生到讲台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读给学生听,学生对此兴趣很浓,由于是让学生自由写,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展现了自己的生活,我班一个学生读着读着竟潸然泪下,这正是她真实生活的再现。
“书非借不能读也”,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让每位学生找一本书,就可以在班级成立***书角。这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也把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杂志如《读者》《意林》等借给同学们看,做好笔记,关注热点、关注焦点、关注生活。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中学语文作文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 水平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人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在教学中要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如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尤其是有关写作方面的书,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开阔,并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也新增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这无疑都是要求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大量课外阅读。在学生刚进初一就给他们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初一阶段应有1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初二阶段应有2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初三阶段应有15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印发了整个初中阶段必读的中外名著书目,要求学生每读一本书必须有记录和心得,每个月定期检查,使读书效果能落到实处。这样经过三年的课外阅读,阅读量最少的学生也在500万字以上,最多的甚至超过2000万字,作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一种苦差,也不再是搜索枯肠挤牙膏,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
2、贴近生活作文。作文是书写心灵的园地,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要让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生活而写作。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于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狭窄,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难免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
(1)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积累素材。如果把写作比作是盖房子的话,那么,素材就是砖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就是写作的基础。素材从何而来?素材就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可用的素材,无论是文学巨著还是学生的普通习作,无不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积极的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在普通的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感觉拿到题目后,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这是因为平时的积累不够,自己的心中没有什么可用的素材,所以才感觉无话可写。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作文教学一定要指导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这才有可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厚积薄发。
(2)教师命题要贴近生活。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象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
3、利用教材,贯穿作文教学。语文教材里选的多数是名家的作品,而且包括各种体裁,教师如果能将读文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首先是积累掌握课文文章的字词,重点是对优美的、有哲理性的句子的仿写,如果能在每节课堂上抽取一些时间当场训练仿写,效果更好。当然利用课文教材不仅仅是模仿与借鉴,还可以进行拓展延伸。
中学语文作文篇6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中学语文作文篇7
关键词: 情智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 作用
情智语文是由孙双金老师所倡导的一种语文教学的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情感和智慧。情,就是情感、情趣。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育,文章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也映射着读者的心理活动,读者在思想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情感是联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我们会为作品中的人物留下欢喜的泪水,也会为他们愁绪满怀,这就是情感。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充满情感的课堂,应该有血有肉,鲜活饱满,而不是简单地“说文解字”,不是精细的“解剖”,不是死板生硬的讲解,语文课堂的情感回归,就是语文本质的回归。所谓智,就是智慧、智力。智慧是教育的一个层面,指的是学生所养成的博大的胸怀,广博的知识,机警的头脑,敏锐的反应。语文课堂既要让学生通过文章作品而感动,让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恣意流淌,又要能在情感的层面下,激发出思维的火花[1]。
孙双金老师说,情智教学就是立足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的情感更丰盈,智慧更清澈。情、智就像语文教学的两个车轮,载着语文教学前行。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智教学呢?
一、情智语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情智语文,就是饱含情感的语文。文章没有了情感,就像人没有了灵魂,没有情感的文章,就不能算是文章,没有了文章,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文章解读的时候,也会渗透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文章有情,人也有情。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学生、文本也都是感情的载体,那么语文教学就必然是情感的教学。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披文入情”,要抓住文本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感,走入作者的思想深处,立足文本人物,能够和作者及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细细咀嚼重点字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特殊意味。对于重点语句,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表面意义向深层次分析,例如,鲁迅的《故乡》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要通过这句话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无奈,凄凉,还是充满了希望?作者回忆中故乡的美好,和现实中故乡的困苦,形成强烈的思想冲突,作者对故乡忧郁绵长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
二、情智语文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情智语文,就是充满智慧的语文。语言、文字是智慧的产物,语文作为语言文字的总体,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语文教学,就是在继承发展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发展和继承前人的智慧,通过语文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质疑,学生提出问题,远比教师解决问题的意义重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思考,深入文本的思想内涵。
不会思考的学生是不能进步的,没有问题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不会深刻,对于文本的情感体验也就会流于肤浅。情智语文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会提问,敢提问,乐于问的学习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例如经常对学生说:“对于这句话,谁还有想问老师?”“对于这个同学的想法,谁还有其他不同的意见?”慢慢地帮学生形成提问意识,然后引导学生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例如在赏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反复引导学生对不相交的铁轨提出问题,因为这个物象表达出海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也是海子选择异样人生归宿的理由,只有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从内心去领会海子的内心矛盾冲突。
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中学生理解上的冲突之处,作为讲解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三、情智语文可以教会学生使用语文。
情智语文,就是熟练应用的语文。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就要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些方面的教学中,生成情智。无论是情智的倾诉,还是涌动,都融合在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中。语文教学最后都要落实在听说读写上,学生能够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言进行书面表达,能够流利地阅读书籍,并能在阅读中产生情感的悸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的作用,在阅读中让学生实现自我感悟和提升。
四、情智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情智语文,是包含着人文素养的语文。语文教学中每一个文本都体现着作者的智慧,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学生作为情智语文的接受者,是否喜欢语文,是否会学习语文,是否自觉地进行语文的学习,是否坚持不懈地进行语文学习,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方面。带着感情,立足学生,方法得当,智慧参与,这四个方面就是情智语文的基本特征。只有带着感情的语文,才是真正的语文。只有立足学生,才会和学生进行思想的沟通。教学方法得当,才能搭建起文本和学生的桥梁。只有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到语文思考中去,其思维才能得到开发锻炼。
情智语文就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它让每一个学生有思想、有感情、有灵活的思维和智慧,让每一个学生鲜活生动,而又各不相同。好的课堂就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
中学语文作文篇8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合作教学
中***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概述
1.1 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就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新型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探寻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明显较高,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促进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探究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2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的优势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新突破,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中学生还没有形成非常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习往往过于被动,再加上中学语文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说理性,略显枯燥的语文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然而,合作学习改变了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教授语文知识不是目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才是最终目的。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在相处中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会顾全大局,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中学语文合作教学就是让学生相互商讨,最终将不同的意见合而为一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过程。第三,促进和谐课堂的形成。中学语文合作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密切合作,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必须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师生之间站在同一平台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形成。
2 现阶段中学语文合作教学中的困惑
2.1 部分语文教师对合作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合作教学的优势,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却缺乏对于合作教学的正确认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缺乏科学指导,“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合作教学模式使得合作教学流于形式。还有部分语文教师在组织合作教学时,没有做好自身角色的定位,缺乏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交往活动的监控,缺少对学生合作技能培养的技能。
2.2 部分学生合作参与积极性不高
中学语文合作教学往往采取“组内合作、集体探究”的教学模式,分组不均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不愿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更不愿与他人分享成果,这主要是由当下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造成的。此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组中存在着成绩好的学生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差生沦为忠实的听众,在小组中的参与度不高,最终沦为“好学生”的讨论学习。
2.3 缺乏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以成绩定好坏,以分数论高低。很多教师在合作教学中依然延续这一评价模式,但显然,这与强调整体进步的合作教学模式不相配套,然而,目前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这严重影响了中学语文合作教学的成果,构建科学的合作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3 如何实现中学语文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3.1 转变思想,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理念
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正确认识与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操作方式的学习,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精髓,以确保中学语文合作教学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付诸实施。
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理念,就是要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就是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3.2 科学分组,明确分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中学语文合作教学分组要在“人人关心集体、个个争做主人”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性格特征、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角色分工,每一小组设主持者、检查者、结者、发言者等等,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安排不同的任务,避免部分学生无事可做,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经典课文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给小组内不同的成员作出明确分工,有的整体把握合作小组的进度,有的负责查询愚公移山的具体故事,有的查找评论资料,有的总结愚公的性格特点,有的做好记录和总结,有的准备代表小组发言等等,深化学生对于愚公移山的认识。
3.3 多元评价,加快合作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适当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陷,正确评价和分析自我,激励学生走得更高更远。中学语文合作教学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既要注重合作结果,更要注重合作过程;既要注重智力因素的评价,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既要对小组集体成果进行评价,又要对小组个人进行分析;既要对某一时段的绝对成绩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阶段性的成长性进行评价。
中学语文合作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既要考虑到小组的整体评价,又要考虑到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付出,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努力;二是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中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要以鼓励性、肯定性的评价为主,使学生看到自身的闪光点,同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合作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初始阶段都不是尽善尽美的,现阶段中学语文合作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要想走出合作低效的困境,还需要中学语文教师的深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季飞燕.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教育,2013(8).
[2] 梁生玮.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J].教学理论,2013(10).
中学语文作文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外国文学作品 ;教学策略
一、前言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国外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地了解到国外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能得到知识面的拓展,为未来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当前阶段,我国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改进。现将对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初中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品选择问题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实施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会出现一定的内容选择问题。也就是说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教师缺少对文学发展史的全局性考虑,同时也没有选择一些国外的重点作品或者代表作品进行功能教学,导致教学内容的设定显得极其的不合理。虽然初中语文中也涉及到了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中并不能真正地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二)教师水平急需语言提升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思维定式混乱的现象,一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比较看重对文本的语言赏析,但这种方式在进行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却是不适用的。外国文学作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都是翻译形成的,已经不具备原有的情感或者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样的作品教学中教师如果再进行语言的深入剖析,那么就会导致教学更加偏离原本作品本身的韵味。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的转换教学思想,更多的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内容研究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到作品中的本身含义和异国风情。其次,教师对于作品本身就存在着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多本身偏向于汉语言方向,因此对于国外的文化是缺少热情的,从而也很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很多的初中教师对待文化的多元化态度上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真正地做到尊重文化多样性。
(三)教学体制限制
我国虽然当前实施的是义务教育,但在初中阶段来说一直都很难摆脱传统的教育体制限制,仍然受到中考的限制和束缚。这在无形中就给语文学科的教学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在中考当中对于外国文学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了名著的考察上,但在考试过程中仅仅要求学生对此进行了解,并没有更加深入的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在初中阶段很多的教师会选择在课程教学中压缩对外国文学的教学,只对当中的一些精品部分进行适当的电波,导致教学中学生无法真正地得到知识性学习,对文学作品难以深入理解。
三、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一)正确取舍文学作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设计合理的目标,对课文的讲解需要有取舍。例如在初中的语文中有“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和真正的英雄”三篇文章,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前两篇文章的浅要讲解,让学生能对国外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然后重点讲解第三篇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情感上的认同感,促使学生真正的能理解文章中的含义[2]。
(二)提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外国文学素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的将一些外国文学的使用语言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能提升自我对于国外文学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认真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握,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认识程度,把握好时代特征。
(三)积极改革考察方式
在我国的初中教育中,为了能促使学生对外国文学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当前一定要积极的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同时,在进行语文课程的考察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外国文学作品的整体所占比重,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察方式来提升学习的效果,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心目中提升对外国文学的认识度,达到真正的重视性。
四、结语
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初中外国文学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进行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促使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提升自我能力,使其能够真正地了解到国外文化,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管新福.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用现状分析及教法新探——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1):66~68.
中学语文作文篇10
1.让我们全方位地看看口头作文的重要性
加强口头作文,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是生活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
1.1 生活的需要
人,每天都要说话,都要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交流经验,传递信息。口语比书面语使用的频率要高出许多倍,使用范围也比书面语言要广泛得多。人们要把话说得准确、简洁、流利、生动,就要经过一番训练。因为从社会运用语言的前景来看,在许多场合下口语比书面语更加重要,那种靠书面语交往的场合将会减少。简洁的交谈、电传的口授和人机之间的对话,都要求人们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口头表达能力。否则就会对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影响。
1.2 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交谈、会谈、洽谈、讨论等形式大量渗透到日常工作领域中;还有口头上的即兴发言、经验介绍、专题报告、情况分析、情况交流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说话要简洁,条理清楚,不可拖泥带水,杂乱无章。因此,进行口语训练,提高表达效率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3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
口头作文要求学生一边想一边说,既要说的准确明白,条理清楚,又要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事物说出不同的话。这就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口头作文还对推广普通话和纯洁学生的口语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口头作文需要敏捷灵活的思维,这对于将来走上社会与人交流思想、处理事务和生活无疑是有益的。
口头作文还给学 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它往往设定不同的语境,并给学生以"成功"和"改造"的机遇,因而对培养他们"克服自卑能力",树立"自信力"都会有积极影响。同时,"自信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坚持力"的增强。我们应该从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口头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课堂专题口头作文训练
每次课堂专题口头作文,一般安排一至二课时为宜。有作文题目,学生按题目的要求口头作文。内容有口述见闻、说明事物、发表意见。
2.1 口述见闻
就是要求准确、清楚的口述眼见耳闻的有趣动人的事情。例如上学、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讲给同学们听。
2.2 说明事物
就是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解说事物。让学生说一些常见的、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口述训练。
2.3 发表意见
就是要求学生对生活、工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能比较正确、简明、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象主题班会之类的活动,都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口语的特点。
2.4 看***说话
这个训练学生非常喜欢,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可以出示一幅或几幅贴近学生生活的***,让学生先观察,再叙述***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3.随堂口头作文训练
这种训练要结合课堂语文教学进行。有三种形式:一是复述课文,二是回答问题,三是课前演讲。
复述课文分概括复述和详细复述。概括复述用于复述较长的课文或需要全篇复述的课文,如《社戏》等课文。详细复述用于较短的课文或精彩的片段,如《背影》等课文。复述时要求学生要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语言要明白畅晓。
课堂回答问题,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式。回答问题时,语言要准确、流畅、有条理。
课前五分钟演讲,可以预先指定主题,也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要求要突出中心,语言连贯清楚。
4.课外活动口头表达训练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天地相当宽阔,形式很多,如故事讨论、作品分析、思想评论、时事研究、辩论会、演讲比赛等等。其中讨论会、辩论会是课外活动口头表达训练的主要形式。
讨论会一般是要求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说见解。如可以讨论某种艺术构思。《喂--出来》的作者在结尾处说"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要求学生想象一个小石头落下后的具体情节,在全班或小组会上交流。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进行了口头训练,可谓收益匪浅。
辩论会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有很大的好处。辩论会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引出,这样更有吸引力。如"知足者常乐"与"不知足者常乐",就可以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中引出。要辩论,就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因此,立论与反驳需要联合运用。当场辩论,要求思维敏捷,思考缜密。
5.课外学生个人口头作文训练
学生个人口头作文相当自由,在课外随时都可以进行。对所见所闻,可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课外练笔,可先讲述,然后动笔。可以自拟题目,作演讲练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