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10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1

一、风俗描写寄托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而作者却由端午想到鸭蛋,因为这的确是作者的故乡――江苏高邮最具特色的事物了。但是作者并没有开篇就写鸭蛋,而是先介绍家乡过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习惯,诸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既有和其他地方相同的风俗。也有自己家乡所独有的做法。描写这些内容无疑是为了引出“端午的鸭蛋”,但是这些描写又不仅仅具备这个引领作用,因为写到“端午”,作者的情绪便被调动起来,于是自然会想到儿时故乡的种种做法。这就说明:这些影象,已经深深的留在作者的头脑深处,所以,作者所进行的这些节日风俗描写,实际上就是对儿时家乡怀念的一种体现。

二、端午鸭蛋凝聚留恋之意。

作者叙述了端午节的种种情形之后,很自然的引出自己家乡的另一个特色,也是全文的正题――端午的鸭蛋,给读者营造出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接着,作者便一一道来:先是介绍高邮的双黄鸭蛋,让人惊奇不已。接下来又介绍天下腌蛋以高邮为最,这里不仅引用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对高邮鸭蛋的描述,而且还拿高邮咸蛋的口感和颜色同别处的成蛋做对比,目的都是为了突出高邮的“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紧接着作者的思路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之中,选取了一件颇具当地特色的风俗――挂鸭蛋络子,进行叙写,如果说刚才介绍高邮的咸蛋洋溢的是一种自豪感的话,那这段描述透露出的则全是儿时的快乐。因此,我们在阅读时所了解到的就不仅仅是作者对家乡习俗的简单介绍,还能够感觉到凝聚在端午鸭蛋中作者对昔日岁月的那种无尽的留恋。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2

关键词:乡土民俗文化;初中语文教学;运用

乡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承载乡土民俗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又促进着语文教学。一方水土一方人,这水土滋养的不仅仅是这一方人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滋养着一方人的精神生活。任何一个地域或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因地制宜,根据所授内容,随时把本地的民俗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本地民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通渭历史悠久,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郡析置天水郡,在今通渭城区治平襄县,为天水郡附廓首县,是为通渭治县之始,由此可知通渭治县距今两千一百余年。通渭自古崇尚教育,民风淳厚,人才辈出。远在东汉,秦嘉、徐淑因五言诗的巨大成就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夫妻诗人”。清代李南晖不仅因***绩名播蜀地,更是以博览群书、著述颇丰而称“陇右真儒”。通渭又处在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所以早在宋代有江南***人携眷属而居于此,而且通渭地名中,特别是自然村落命名,最常见的是姓氏加地貌特征,如“张家湾”“李家沟”之类,还有许多少数民族音译地名,如“榜罗”“漆麻”“鸡川”“氆氇川(现在误为‘步路川’)”等。地名这一活化石也许正好说明了通渭迁徙定居的人口发展史。通渭民谚说“十里一喘言,五里一土俗”,更加说明通渭人居中迁徙地源之广泛,所以其文化就会表现出交叉融合的特点。所以通渭的民间乡土艺术就体现着融合发展、广交杂成的艺术趣味和风格。语文教学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乡土民俗文化教育,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开阔语文教学视野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试以通渭本土民俗文化为例,谈谈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

加强乡土民俗文化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伦理道德和礼仪文化教育。如通渭的传统宴席文化,从对座位的安排到菜肴以及上菜的顺序的安排,敬酒的顺序和动作的要求,祝福语的使用,都体现了宴席文化对礼仪的崇尚。通过介绍这一民俗,可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尊长”美德,从而树立以礼待人,做到尊老爱幼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二、利用知识追踪,挖掘民俗

我在教学九年级(下)《关雎》一诗时,结合当地历史上出现的著名爱情(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诗句入手,让学生课前通过去通渭的秦嘉徐淑公园采风,搜集二人的爱情诗句,引起学生了解认识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赞美,因势利导地讲解《诗经》中第一首爱情诗《关雎》,让学生便于接受和理解,并且感受爱情的伟大和圣洁,同时能从正面的角度体会真正的爱情的内涵。这样,便把当地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相结合起来,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对本地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明白在通渭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曾名人辈出。

三、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民俗

生活处处有语文,民俗也存在于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只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会更深刻。因而适当安排一些富有民俗内容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去参与,是学生对民俗的认识由课内走向课外。如在元宵节让学生积极参加当地的社火,让学生感受通渭小曲的艺术魅力;在端午节让学生根据自家过端午的情景,调查当地端午的风俗习惯和来历,了解当地端午节清早绑花线,门上屋檐上插柳条等活动的文化内涵,引出自己对端午的认识和其他各地过端午的风俗,从而明白屈原这位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同时,很自然的引起对沈从文著名课外《端午的鸭蛋》的学习,感受沈从文笔下,对当地端午民俗的介绍和认识,在对比中很自然的了解到当地的民俗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3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玄宗)。又到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亦称端阳节。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为端午感怀,留下大量诗篇。

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在古代诗句中就有流露。唐代褚朝阳诗云:“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汩罗空远而。”诗里句间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张未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渠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诗人为屈大夫含冤离去而鸣不平。贝琼的《巳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汩罗无处吊英灵。”抒发了埘屈原的凭吊之情。边贡的《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作者从观看龙舟竞渡而油然而生对屈原的敬慕之情。宋人梅尧臣的《五月五日》诗也流露了对屈原的敬意:“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风俗五花八门,屡见于诗人的笔端,如宋代戴复古的《扬州端午呈赵师》诗:“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生动地反映了古时人们过端午的情景。古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语升平。”展示了古时端午民间¨曷菖蒲酒祈平安,家家户户悬挂艾草驱虫去邪的场面。在众多端午风俗诗中,诗人往往存描写端午食粽上花赞笔墨,如“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棕”、“白白糍粽美,青青米果新”、“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等诗句,反映了民间食棕的普遍。唐明皇吃了一种“九子粽”后,赞不绝口:“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代诗人元稹的“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写出了粽子的形状和味道。诗人温庭筠的“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描述了粽予的大小。清代林苏门的“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写尽了火腿粽的妙处。而清代查慎行笔下的“清暑初交殿角风,又传节物近开中。灵符旧系千丝缕,玉粒新颂五彩筒。青箬香分菖叶绿,银盘光射石榴红。云帆不却三韩贡,拜赐还教纪祖功。”则描绘了当时用高丽贡米制作粽子的情景。

在端午风俗中,龙舟竞渡场面壮观热烈,更是牵动了诗人的情愫,成为端午节诗人高哦低吟的好题材。唐代张悦的《岳州观竞渡》:“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储光羲的《官庄池观竞渡》:“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击去来波。”宛若一幅幅龙舟竞渡风俗画,清新又动人。唐代诗人张封的“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红啼晓莺……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呜千雷。鼓声渐急标渐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更是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龙舟竞渡那扣人心弦的场景。唐代白居易的“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归。”则反映了当时龙舟竞渡出现以夺锦标为胜的情景。宋代陆游的《归州重五》诗,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把竞渡盛况描绘得呼之欲出,气象非凡:“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围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清代董平章的诗句:“堂开宛在俯中流,士女倾城尽出游。记得小西湖上路,罗衫执扇看龙舟。”描绘了当时人们倾城看龙舟竞渡的盛景。

同是端午,由于诗人们的境遇不同,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也各异。唐代殷尧藩在《同州端午》一诗中写道:“鹤发垂肩展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欲问何方是故乡。”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跃然纸上。唐代文秀的《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有洗得直臣冤。”诗里句间表达了作者为爱国诗人屈原鸣不平的心情。明代高启的《端阳咏粽子》诗:“香艾裹秫炊,投祭楚江湄。颇恨馋蛟横,忠君竟不知!”流露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无限情思。清代谢墉的《粽子》诗:“玉粒量米水次陶,裹将箬叶苎丝韬……土俗清明供祀暮,诗家端午吊离骚。年年节今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劳。”诗人不仅描写了故里粽子的制作工艺,而且借粽子倾吐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4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5

再过些日子,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那一天将会放假。国家为何把这传统节日调整为法定假期?我向全班同学抛出一个问题:原来“五一”假期缩短,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将放假,有什么新的意义呢?学生的交头接耳表明学生只知道假期的调整,不懂其意义。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对“端午”进行一次课外搜集,促进课外阅读。同时,这还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绝佳机会。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我让学生自主处理、设计和组织活动,布置任务――弄清端午节的来历及它的节日习俗。用两周时间进行一次“端午文化之旅”活动。

二、追寻――端午,我们要知道些什么

要让学生感受端午的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它的历史渊源。所以查询资料、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是这次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重要环节。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话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为一周。探寻调查表格设计如下:

一周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

起源探寻组:讲故事――品人物

生:纪念屈原说。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就发展成今天的粽子。(生评:屈原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他热爱祖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生:纪念曹娥说。东汉时代,有位年仅14岁的孝女曹娥,因父亲溺死江中,沿江嚎哭寻找父亲尸体17天,却依然不见其父尸首。于是,在五月五那天投河自尽。几日后,村人赫然发现,曹娥抱着其父,两人的尸首一同浮出水面。当地人为纪念其孝行,将那条河命名为“曹娥江”,并在每年五月五日在此划龙舟竞渡。 (生评:曹娥非常孝顺父亲。)

生:纪念伍子胥说。有人认为赛龙船是为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吴王中了越王勾践的离间计,迫令伍子胥自杀,并令手下把他的尸首装在一个皮囊里投入江中。江南一带的人民,怜悯伍子胥,在每年五月五***尸首投入江中的日子,都要划龙船迎接潮神。 (生评:伍子胥善良忠诚、视死如归。)

特色调查组:展风俗――议特色

学生展示自己感受到的家乡传统习俗和了解到的其他地方的风俗。

生:端午节吃粽子,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我们家乡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

生:从粽子的馅料看,我查的资料是北方多为枣粽,而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生:吃粽子的风俗,不仅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生:我从搜索的资料中得知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文学诗词组:诵诗谣――悟文化

课堂中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端午诗词和童谣。在小组间互相交流后进行诵读,品悟赏析。例: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童谣

五月五 过端午 赛龙舟 敲锣鼓 包粽子 插艾蒲悼念屈原也祈福

喝雄黄 把虫除 取井水 正中午 立鸡蛋莫心浮端午习俗传千古

三、策划――端午。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创设“学校端午节活动策划任务”这一情境。让学生策划并说出理由。

主题一: “手拉手”――民俗文化。建议学校在端午节期间带我们走进农村“结对子”学校,走进结对子同学家里,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包粽子,体验生活,感受农村端午气氛。

策划理由:走进“手拉手”结对子学校和小伙伴们一起包粽子,体验生活,一来有利于我们对地方端午民俗的了解,二来也可以和农村伙伴们一起了解端午文化。

主题二:进校园――赛事文化。建议学校在端午期间举行与端午有关的讲故事比赛和诗谣诵读比赛,还可以进行端午童谣创作比赛。

策划理由:通过诗谣的诵读,一方面能体会和宣传端午文化,另一方面在创作童谣中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能力。

主题三:进课堂――广告文化。建议学校开展“走进商场,为‘宁化客家粽子’设计包装及广告(包括语言和***案)”的比赛。

策划理由:在活动中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展示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另外,也有学生建议:端午节过后,天气变热。百虫活跃,为福利院进行大扫除搞卫生,撒放生石灰。以除“毒气”。

四、感言――端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现在,人们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就没什么活动了。那么,通过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起源探寻组:我们组同学认为,收获最大的是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原本只知道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现在知道它还是纪念伍子胥、曹娥的节日。

习俗特色组:我们组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的习俗,除了吃粽子,还有不少地方赛龙舟,它是端午节最热闹、最隆重的活动。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6

一、把握文章丰富的内容

反映民俗这一主题的作品,其内容较为丰富。如:

《云南的歌会》以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端午的鸭蛋》介绍了端午的种种风俗,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着重写了“鸭蛋络子”。

《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

《春酒》以深厚的感情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文章通过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性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艺人形象。

二、领会文章蕴涵的感情

以家乡为背景的描写民俗文化的作品,地域不同,风俗也迥异,但作者的感情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对家乡、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怀念之情。“云南的歌会”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与由衷赞美。“端午的鸭蛋”虽小,却能让人尝出生活的滋味,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文章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吆喝”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有简的有繁的,有写实的有夸张的,有朴素的有华丽的。无心人听来也许生厌,但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缓缓的追忆中表露了作者的愉悦和怀想之情。“春酒”,新年里醉了母亲,也醉了“我”。“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皆表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俗世奇人”――“泥人张”和“好嘴杨巴”,他们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当然值得人赞美。

三、体会文章运用的手法

“民俗”在地域辽阔的中国是多种多样的,表现民俗的手法也要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才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

《云南的歌会》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细致描绘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有全局描绘,也有细节刻画。

《端午的鸭蛋》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中写出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于随意中体现整体的严谨与和谐。文字轻松幽默,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

《吆喝》选材平实,顺序合理,由吆喝的主要内容写到声调变化、音韵节奏,秩序井然,思路清晰。

《春酒》构思精巧,用笔细腻,文字清新,笔调素淡,舒放自如,典雅隽永,抒情与叙事并用,娓娓叙事的过程中让作者的情感自然流淌。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7

一、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

语文包含了语言和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以知识,也应渗透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优秀的民俗文化,感受民俗文化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承民俗文化。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分析民俗文化现象时,还需充分挖掘优秀民俗文化的内涵,巧妙渗透民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蕴涵了民俗文化气息。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专题则是“民俗风情”。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由文章注释、文章中的字词句、阅读提示切入,充分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背景,发掘其中的哲理内涵;亦或由故事情节

切入,把握其中所隐含的特定传统民俗文化内涵;还可从文章的主题出发,抓住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例如:《端午日》的作者沈从文围绕“端午日”这一话题,依照争看划船、竞追鸭子、赛事结束的时间顺序展开,描写了赛龙船、捕鸭子的欢乐场景。课文中的三个“莫不”,活画出湘西民俗、民风的特点。在描写河上赛龙船时,作者着重刻画了划船者的精神风貌,展现出奋力拼搏的画面;在描写竞赛高潮时,引出联想,使人想象到士气高昂、鼓声震天的激烈战斗场面。这样,通过多个精彩场景,向读者展现了湘西茶峒人庆祝端午的热闹场面,表现了湘西人的淳朴民风,并展现出合作争先、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这样,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了解湘西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体会民俗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感受桨手风采,理解合作、拼搏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创设民俗文化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增强学生感知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样,在渗透文化教育时,也需要创设良好的文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融于文化氛围中,受到文化感染。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采取对比、外联、内引等方式进行民俗文化渗透。同时,情境创设,还需因势因时而异,依据教学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布置教室,教师可让学生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节日风俗画、传统年画,张贴关于民俗文化的谚语诗句等,创设出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亦或适当地引入关于民俗文化的歇后语、谚语,让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体会传统民俗文化的美妙与精深;亦或根据教学内容,优选相关的视频等,巧妙地融合语言感染力与审美感受,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文化之美。如在学习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我的思念是圆的》时,因这些文章都与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相关,教师可以进行专题教学―――《走进民俗风情》。可创设问题情境,提问民俗知识:在中秋节,我们会吃月饼,会赏月。我们是否因喜爱吃月饼而买月饼?这一晚上的月饼与平时的月饼一样吗?西方有这一习俗吗?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并非是喜欢吃月饼,而是在民族传统的意识形态中,在中秋佳节中,吃月饼与赏月,象征

着美满团圆、合家欢乐,这是中国的一种特定的民俗。因而这晚的月饼独具意味。同时,中秋节的月亮,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象征着永恒、爱与美等,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意蕴,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因此,吃月饼、赏月,是品味民俗文化,而非简单活动。教学完

后,教师还可让学生搜集有关咏月的诗词,或以“月的联想”为主题制作黑板报。

三、组织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8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对本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三、教法与学法: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呢?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入——阅读——拓展

学法: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意***: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2)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意***: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

问题二让学生对端午的认识从粗浅了解转向探究根源,可以说是对文史地哲等知识的一个汇总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语言生动地讲述见闻,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呢?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可见,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我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4、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我们之前让学生回归课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进行拓展延伸,说说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本环节教师先抛砖引玉,投影一段文字,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5、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归纳复述知识能力、诵读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鉴别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几个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9

2、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3、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4、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5、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6、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7、初夏的阳光灿烂,愿你心情更愉快。端午节到了,祝你端午节快乐。

8、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

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0、这首小时经常唱的儿歌,每每到端午节时就想起来,勾起我浓浓的思乡之情。

11、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12、许是好多年未曾触及家乡的端午节,生在记忆里的美好都是小时候的片段,很亲切。

13、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民俗。

14、来到大庆,没有一次端午节让我找回从前的影子,因为大庆没有山,更没有蜿蜒的江河。

15、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

16、赛龙舟比赛真是有趣极了。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因为有了这些活动而显得更加有意义了。

17、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18、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19、禁止端午节不理我,禁止吃粽子忘了我,禁止包棕不帮我,禁止闲暇的时候不想我,禁止有搞笑的信息不发?我,端午节快乐!

20、从前与我一起踏青的小伙伴儿,能联系上的所剩无几了,那份甜美的幸福一直藏在心底,无人与我分享。每逢端午,倍觉思乡。

21、当你睁开眼晴时,希望你能看到我祝福,祝你有个阳光般的心情;闭上眼睛前,要你收到我的问候,晚上做个好梦,祝端午节快乐!

22、偶尔繁忙,不代表遗忘;夏日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短信,祝端午节快乐。

23、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24、花儿娇,酒儿醇,酒不醉人人自醉;水儿清,蜜儿浓,蜜不甜人人自甜;节儿乐,粽儿香,粽不迷人人自迷。端午,节不乐人人自乐!

25、很多节日都有美丽的传说,很多祝福都有华丽的辞藻,许多故事都有美满的结局,随信赠上我最诚挚的祝福:端午节了,愿你一切都好!

26、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27、《红豆》寄相思,《糯米》呈祝愿,《大红枣》报平安,《土鸡蛋》爱装满,《荷叶》打个包,祝你端午吉祥如意,合家美满,顺顺利利!

28、好消息:端午节当天,***头两位数字是13的用户,可以到街边小摊上免费领取粽子,当然,事先要抹上烫伤膏以防被摊主的开水泼到。

29、粽子,一层层的是问候,春夏冬秋;一粒粒的是祝福,快乐无数;一丝丝的是牵挂,爱是你家。祝你端午节丰收美满,暴涨甜蜜,大赚如意。

30、端午节到,心中思念更甚前。艾草萋萋门前挂,粽子迷香鼻尖传。十全十美心盼望,举家团圆日夜期。短信祝福悄来到,愿你端午合家欢。

31、朋友,不因换季而不想你,不因路远而不念你,不因忙碌而疏远你,更不因时间的冲刷而淡忘你。你永远是我心灵深处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32、米粒包在粽叶里,甜蜜藏在蜜枣里,真情融在黄酒里,快乐住进你心底,短信裹进手机里。只想在此刻与你共享端午节好时光。端午节快乐!

33、端午吃啥?粽子,吃前吊胃,吃中美味,吃后不足胃。端午玩啥?发短信,发前动心,发中开心,发后不烦心。愿你端午节吃得香,玩得乐!

34、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35、艾叶扬,粽子尝,欣然佳节逢端阳;佩香囊,饮雄黄,豪情龙舟争渡忙;情意长,蜜如糖,朋友祝福到身旁:愿吉祥,祈安康,快乐幸福你珍藏。

36、端着夏日的清凉,端着美丽的心情,端着真诚的祝福,我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提前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万事如意,端午快乐!

37、每逢佳节倍思亲,亲朋各为生活拼,无暇一起来亲近,端午佳节又劳心,只要彼此念不停,天涯海角若比邻,祝愿天下的亲朋与好友,端午节快乐!

38、淡淡烟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楼,淡淡鱼儿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绣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给朋友,祝端午节快乐!

39、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彩。

40、端午到了,我送你一个爱心粽子,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梦中有我,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41、喜欢一种声音,是轻风吹落的雨,赏识一幅丹青,是月夜点缀的星,淘醉一种气味,是幽兰弥漫的香,祝福我的朋友是笑看短信的你,祝端午节快乐!

42、端午节我端着五件礼物送给你:吃粽子,运气一纵再纵;挂葫芦,福禄尽收集;系五彩绳,生活五彩缤纷;喝雄黄酒,事业辉煌长久;戴香包,香甜将你抱。

43、端午节快到了,忍不住想翻翻你的照,忍不住想看看你的笑,忍不住想拨拨你的号,忍不住想夸夸你的妙,忍不住想花花你的票,晚上请我吃饭好不好?

44、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45、我非粽叶你非米,却依然要一层一层裹住你,你非牙齿我非米,却依然要一生一世粘着你,粽中有米终有数,可我对你的祝福数不尽,祝你端午节快乐!

46、米饭和糖包结下仇恨,见到三角形的就打。此日米饭偶遇粽子,大怒:小样,别以为***成绿色我就不认识你!粽子把外套一扯大叫:我是卧底!端午节快乐!

47、端午节,中国米饭和外国汉堡打群架,米饭见了夹心的就打,汉堡包、三明治等无一幸免。肉粽被逼到黄河边上,把衣服一脱,大叫:看清楚,俺是内鬼!

48、端午节,想送你个粽子,还没包呢;送你个馒头,染色了;送你瓶酒,醉驾入刑了;送你个西瓜,爆炸了;为了你的安全还是发短信祝福你吧;端午快乐!

49、逢佳节,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是习俗?还是曾经记忆?现想来,这些都或缺。而更缺的是逝去的亲人,我最亲爱的奶奶。两年多了,仍像梦一般不肯醒来。

50、五月五,是端阳,祝福朋友不能忘;挂艾草,粽子香,招纳百福福满堂;带香囊,喝雄黄,驱邪去灾体健康;赛龙舟,荡双桨,家庭幸福事业畅;预祝端午快乐!

51、端午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52、时间飞快,恍惚间已到端午节,记得过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边,割一大捆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说能辟邪,也是风俗。

53、端着温馨的祝福,舞起轻柔的思念,节省所有的时间,祝福亲爱的朋友,拟出别致的短信,快出动车的速度,乐在你的心上。

54、年年都过端午节,今年端午最特别。千古屈原祝福你,万里鹏程真如铁。身体健康事事顺,合家团圆解粽叶。温馨祝福送给你,我的短信能驱邪。祝端午节快乐!

55、端午节到了,公司行***部给外籍员工每人发了一篮粽子,第二天一个外籍员工打电话给行***部表示感谢:你们送来的那个东西非常好吃,尽管外面的生菜有点硬。

56、又是端午来临,又是一段回忆,我放下了笔,继续沉思着,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是亲切的,是温馨的。河下镇在我的记忆里,是一幅版画,在我的脑海里永不磨灭。

57、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58、哦,端午节又到了。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59、值此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临之际,菫事长XXX代表公司及董事会,向工作在各个岗位的XXX员工表示最衷心的祝福和诚挚的敬意,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60、哦,端午节又到了。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61、风和日丽,今日端午,粽子飘香,龙舟正舞,听得耳边鼓,欢声阵阵,引我情愫,一杯雄黄酒,满载祝福,我在身边,有何孤独?关怀在心,好运一路。端午节里,温馨在你身旁守护。祝你幸福!

62、当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讨论究竟是谁吃了这个爱心粽子的时候,哈哈的笑声里,我忽然间明白,曾经那个专属于我的粽子,我自己是永远包不出来的。就像记忆中的端午节,永远都封存在那个已逝的年代了。

63、将所有的思念,拧成一根绳,困住所有的牵挂;将所有的情思,汇成一条河,冲破那所有的堤坝;将所有的美好,一网打尽,用月亮拖着全部带回家。将所有的祝福,包成一碗粽,带着阵阵的芳香,提前祝你端午快乐。

64、如今,离开故乡,离开奶奶已经四年有余了,四年中的每一个端午,都没有能品尝到奶奶亲手包的粽子。但是每一次一拿起买来的粽子,甚至于一看见粽子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奶奶包粽子是娴熟的动作和粽子那甜润的清香,且挥之不去。

65、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66、屈原的一生无疑是悲壮而又伟大的。虽然他在**上失败了,但是他始终不渝的效忠祖国的爱国热情,坚持不懈的抵御强敌的战斗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以来,一直深深受到世人的缅怀尊崇和爱戴,感召和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

67、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到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着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百缕炊烟。

68、屈原的一生无疑是悲壮而又伟大的。虽然他在**上失败了,但是他始终不渝的效忠祖国的爱国热情,坚持不懈的抵御强敌的战斗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以来,一直深深受到世人的缅怀、尊崇和爱戴,感召和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

69、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70、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71、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72、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7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74、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75、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以质朴的语言展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

(2)学习详略结合、重点描述具有代表意义的事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3)学习将记叙与描写相结合表现主题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语言魅力,感悟文章情趣;

(2)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为口头表达、写作做好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宁静、淡泊、闲适的心情和志趣超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认真品读。

2.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珍惜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引用诗词 导入新课

师:“唐朝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从这首诗中,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端午、屈原。

师: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许多端午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生: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吃鸡蛋……

师:我国各地端午的风俗是不尽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江苏高邮看看那里的端午风俗,品一品那里与众不同的《端午的鸭蛋》。

(设计说明:以与端午有关的诗词导入新课,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端午的节日氛围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正音、正字:系(jì) 用酒和(huò) 络子(lào) 薄罗(báo) 门楣(méi)

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给第一段,第二、三段,第四段拟一个小标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生:端午的风俗。

生:家乡的鸭蛋。

生:端午的鸭蛋。

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先写端午的习俗?

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生:剪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生:放黄烟、写一笔虎、吃十二红。

生:作者浓墨重彩渲染端午气氛是为文章的主体“鸭蛋”预设了合理背景。

(设计说明:以上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领会文章主旨,使学生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的感悟。)

三、细读课文,问题探究

师: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

生:蛋白柔嫩、油多,黄是通红的“双黄蛋”。(质细而油多。)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高邮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多媒体显示:高邮鸭蛋。)

师: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读出汪先生的一个心愿,这个心愿是什么?

生:不仅希望高邮鸭蛋走向全国,更希望它走向世界。

师: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拟一句广告语,宣传一下高邮鸭蛋。(学生交流,然后即兴回答。)

生1:高邮鸭蛋,蛋白柔嫩,质细油多。

生2:高邮鸭蛋,鸭蛋中的战斗(双黄)蛋。

生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高邮蛋。(生笑。)

师: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人为它作了宣传,他就是袁枚。我们读读他是怎样宣传鸭蛋的。(请一位学生读引文。)作者引用袁枚的《腌蛋》,有什么好处?

生: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古朴之气。

师: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请看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读一下?(一名女生先读,感情表达有所欠缺。又有一名男生自荐读,赢得大家的掌声。)

师:作者为何要否定北京的鸭蛋呢?

生:通过对比和反问,突出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师:作者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行文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和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设计说明:通过以上情节的设计,让学生随着问题的逐层深入,感悟作者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揣摩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细微感情。)

四、品味语言,感受情趣

师:其实和高邮的咸鸭蛋同样有味道的还有作者的语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本文的语言。

生:运用短句:如开头的“出鸭”“系百索子”。

师:短句读起来有什么感受呢?

生:如同唠家常,亲切自然。

师:除了短句,还有什么呢?

生:第143页,“蛋白……”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家乡鸭蛋的美味。

生:文中第143、144页用了“白嘴”“空头”,富有乡土气息。

师:这是什么语言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

生齐:方言。

生:第143页,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冒出来了,用一个“吱”字,极其形象,如闻其声,如观其象。

师:你真会用词,“如闻其声”“如观其象”,如临其境哪!确实,就这么一个字,便绘声绘色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动感与品尝者的。

师:但你刚才读的时候,红油冒出来了吗?我们大家一块帮她冒出来。

生齐读一次,再读一次。

师:这汪老就是不一般,文章写得很随意,很自然,很有生活情趣。

生:引用资料,比如引用了囊萤映雪的故事。我不懂的是,为什么要引用这个故事呢?

师:这个问题我也不会,同学们,谁帮我解答?

生:紧接上的蛋灯来写,也可以让我们领会古人的苦读精神。

生:对美好童年往事的无限遐思和眷恋。

生:引用历史上有关读书的名人轶事,更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有淡雅的幽思令人回味。

师:这就是汪曾祺,写文章如同随意聊天。

生:有些语句形象,有孩子气。如“这有什么好看的呢?”“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师:对啊,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不会老。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口语,方言,古诗,短句。还有一种语言,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所食鸭蛋多矣。”“矣”字经常会在哪类文章中出现啊?

生:文言文。

师:对了,这就是文言词语。作者善于使用口语,方言,短句,使文章通俗易懂;又善于使用文言,古诗,使文章典雅大气,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查找语句,品味本文语言朴素、幽默、典雅之美,感悟作者宁静、淡泊、闲适的心情和志趣超然的情感,感受作者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五、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不必说端午,也不必说中秋,就是春节这个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在今天似乎也显得年味儿有点淡了。越来越多的国人不贴年画,不吃年糕,不贴窗花,以至于不断有民俗专家担忧春节是否会消失。因而有必要掀起一场“保卫春节”的文化运动;然而,与之相反的是,春节在国外多个国家成为了时尚,春节开始走红世界――印尼把春节定为全国性假日。英国首相、美国总统、加拿大***、俄罗斯总统等许多***,都会以新春贺信等方式,给华人拜年。而韩国已经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学了本文后,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得出结论:保护传统节日,珍视传统文化!

(设计说明:引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思考,增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使命感,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份浓浓的乡情,一份甜甜的童趣。生活中,我们总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东西:也许是带给你笑声的一个尖尖的沙堆,也许是轻轻滑过你脸庞的一片树叶……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真真切切地记下生活的滋味吧!请大家以“生活滋味,始于 ”为题写一段文字,记下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字数不限,但要写出乡土味,写出感情。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让学生明白:好的文章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有一双观察生活,发现美的慧眼。同时,通过课后练笔,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一、在主题情感的挖掘上不够深入,探讨研究缺乏深度。

我对“为什么以端午的鸭蛋为题”这个整体感知的部分把握不够,为了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来不及开展,未让学生很好地展开讨论,感受不够深入。在分析体味语言时,有些学生的发言未尽,也是轻轻点过,未让学生畅所欲言,挖得不够深。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二、板书的设计缺乏美感,知识呈现不够系统。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10篇

学习

来世不相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来世不相遇10篇,内容包括唯愿来世不相遇,来世不相见的文案。遇到的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去留意。感谢我和你的相遇!

学习

学生会竞选部长演讲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会竞选部长演讲稿,内容包括竞选学生会新闻部部长演讲稿,竞选学生会部长演讲稿300字。不知不觉间我已在学生会度过了一年的时光。从进入外联部的那一刻起,我就认识到在这个特殊的团队里我们身上除了一份责任还有一份期待

学习

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内容包括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拟实践总结,建筑工程管理个人半年总结。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

学习

我的大学生活规划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大学生活规划,内容包括我的大学生活规划,我的大学生活规划范文。陈舒淇的演讲最具激情,她发出了豪言壮志:她要改变中国漫画!她说:我的一生只用三个词来概括,出生,绘画,死亡。其他同学的演说也很精彩,大多希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能

学习

地理信息科学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地理信息科学论文,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科学论文期刊,地理信息科学论文题目大全。2)生源质量不高,师生双向不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等专业相比,录取分数线较低,由于社会大众对该专业不熟悉,往往招收的大部分学生

学习

父亲节短语祝福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父亲节短语祝福10篇,内容包括父亲节送老婆祝福短语,父亲节走心祝福文案。3.想念不用时常挂在嘴边,要用步履表现;祝福无需点缀华丽语言,唯真诚最枢纽;孝敬不论间隔如何遥远,瞧短信便暖和。父亲节让爸爸们感慨感染下我们的祝福!4

学习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化学常识总结,内容包括高中化学生活常识200题,高中化学第一题常识题总结。二、高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高考作为抽样测试不可能考查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所以高考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往往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跳跃性,

学习

清明小报内容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小报内容10篇,内容包括清明小报词,清明话家风小报内容。清明节手抄报内容3清明节手抄报内容4清明节手抄报内容5清明节手抄报内容6清明节手抄报内容7清明节手抄报内容8

学习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宿新市徐公店翻译10篇,内容包括宿新市徐公店译文简短,宿新市徐公店的译文及注释。(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英雄事迹的故事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英雄事迹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30个字的英雄事迹故事,抗日的故事英雄事迹。我敬佩英雄,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和神话,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歌,他们是生的伟大者,是死的光荣者。我也为英雄惋惜,他们不能保全自己,不能为自己

学习

美丽中国心得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中国心得10篇,内容包括美丽中国专题心得体会,美丽中国心得体会1000。通过学习,我深刻理解了美是一种追求。***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一词赋予新的内涵,寓意广大而深刻。从形式上看“美丽”一词大众化、通俗化,代表了

学习

超市工作经验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超市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包括超市工作经验总结怎么写,关于超市找出突破口的总结。根据部总体计划的安排,内贸集装箱码头于*年12月31日前完成称重系统和信息系统。我省各市港口行***管理部门按照已制定的*省内贸集装箱超载治理

学习

课程考核方式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考核方式,内容包括课程考核标准模板,课程考核方式的表格。进入21世纪,地方性工科院校更加注重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让高校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考试考核成为重要的途径

学习

小学毕业班主任总结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毕业班主任总结,内容包括小学毕业班主任总结,小学毕业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在原来的班委会成员中作适当的调整,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使学校的

学习

描写虫子的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虫子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虫子的作文一百字左右,写虫子的作文优美句子。在我看的这本书里一共介绍了21种昆虫,每一种昆虫都有自己的爱好,都有自己的性格,比如说胆大凶残的黑步甲,它喜欢装死,因为只有这样,敌人就不会再去伤

学习

什么的中秋节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什么的中秋节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作文10篇,小学生写中秋节的作文。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主题目标

学习

未来的交通工具作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未来的交通工具作文10篇,内容包括未来交通工具小作文,未来的交通工具作文20个字。它的大小是可以变的,人多的时候很大,可以坐很多人,人少的时候体积就很小,很轻。它的里面有真皮坐椅,坐着很舒适。它里面配置了灭火器,永远不会过期

学习

端午节祝福语大全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祝福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给老婆的祝福语,端午节祝福语人民日报。3.一人之乐,自个乐。大家之乐,长相乐。端午节与你同乐!愿你人生之路春风得意,闯关夺隘!事业腾达!爱情甜蜜!平安健康!幸福无疆!合家欢乐!4.端午节到

学习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作文1000字,作文元宵节200个字。让下面的观众哄堂大笑。元宵节在我们的笑声中渐渐过了,我们的假期也过了。元宵节的作文100字二:元宵节(117字)宵节晚上真热闹,这里,那里,鞭炮的声音连续不断

学习

小学生作文过年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作文过年10篇,内容包括关于过年的小学作文10篇,过年十篇作文。记得那年我五岁,奶奶给我和弟弟每人一粒过年才能吃到的大白兔奶糖,这可把我们两只“小馋猫”给乐坏了。我们俩看了奶糖好久,谁也舍不得吃。我说:“我们一起吃

学习

以感恩为话题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以感恩为话题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感恩的作文10篇,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六年级。从小到大,父母无微不至的哺育我、关怀我、培养我,使我健康,使我快乐,使我成长,我的每一点成长、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父母。记得有一次我因为eb病毒引

学习

民族风俗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民族风俗作文10篇,内容包括少数民族风俗作文大全,民族风俗作文资料。舞龙穿过东岳庙,东岳庙会源于东岳大帝的原型——三茅真君的茅盈,他也是南方道教的创始人,每一条舞龙都在东岳大帝像前三叩头以示祈福,最终到达景德禅寺稍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