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篇1
1、篱落疏疏一径深翻译: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2、出自中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来源:文章屋网 )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古诗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古诗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呢?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课前激趣,领悟文本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把课上得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1.创设情境。小学课文中的古诗,有很多是借景抒情的。如,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在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播放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往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进作者,走进作品,学习的愿望也就在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
2.编讲故事。小学课文中的古诗,有一部分是以事说理,有鲜明的人物和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曹植的《七步诗》、卢纶的《塞下曲》等,在教学设计中可安排讲故事的环节,教学效果非常好。
3.设置悬念。有一类古诗,说理性很强,则可从主要观点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等。
二、课内探究,授之以渔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语文精华。对于古诗学习,必须教给学生一些“翻译”理解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享“渔”而得鱼。通常古诗释意时可采用“留、删、补、换、调、变”等方法。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解释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如,语尾助词等不译。
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句子省略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现象,因为诗人既要考虑用极为有限的字词,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情感,又要考虑到服从格律中关于节奏整齐定型的限制。省略句中主要的有句子成分的省略和介词的省略。(1)省略主语: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省略了主语“我”;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承前省略了主语“蝴蝶”。(2)省略宾语:如,苏轼《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把“横看”的宾语“庐山”和“侧”的中心词“看”(谓语)以及“看”的宾语“庐山”都省掉了。(3)省略介词:如,孟浩然《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句中介词省略了,即“野旷天低(于)树”等。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等。如,王冕《墨梅》中“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把“吾”换成“我”。又如,郑燮《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把“尔”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诗作者为了强调某种语气,或者突出某个内容,或者调和音节,特地调换句子词语的习惯次序。在翻译时就要把古诗的倒装句语序调整过来,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这种倒装的句式在古诗中常常见到,了解它的一般规律,对读通古诗,理解诗意,都很有帮助。(1)为押韵而倒装。如,卢纶《塞下曲》的首句“林暗草惊风”,按正常的词序是“林暗风惊草”,倒装后把“风”字放在句末是为了同二、四两句的尾字“弓”“中”押韵。又如,孟浩然《春晓》中“处处闻啼鸟”的“啼鸟”是“鸟啼”的倒装,使全诗韵律和谐,朗朗上口。(2)为对偶而倒装。如,王之焕《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是“目欲穷千里”的倒装,为的是同下句“更上一层楼”组成对偶,使诗句一气呵成,严整充实。(3)为协调平仄而倒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其下句本应是“春总是万紫千红”。倒装后,该句的格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与上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正好对应,这样,诗句节奏鲜明,音调悦耳。(4)为突出内容而倒装。如,韩愈《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草色遥看”是“遥看草色”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草色”,把它放在“遥看”之前。又如,孟浩然《宿建德江》中“日暮客愁新”,“客愁新”是“客新愁”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愁”的“新”,把“新”置于“愁”的后面,这样一倒装,不但强调了“愁”的“新”,而且调和了诗句的音节。再如,杜牧《出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是“霜叶于二月花红”的倒装,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倒装句既突出了“二月花”,又调和了音节,使诗句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无别扭之感。(5)诗歌句序的倒装。如,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先写入城的感受,后写入城的见闻,有意颠倒了句子顺序,使诗意曲折多姿,对比强烈,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纵观课文中的古诗词,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利用掌握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学生以所知和疑惑为媒介,相互启发,交互竞答,继而以疑激疑,以已知释未知,交汇融合,让学生形成“由已知到生疑,然后解惑,再生疑,再解惑”的思维风暴。
三、课外延伸,拓宽天地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又富有活力的。要给古诗教学引入活水,形成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就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1.古诗教学与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结合起来。把古诗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景物画出来,给古诗配画,给古诗配乐,故事课本剧、写诗歌书法等,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听、说、绘画、想象等能力,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2.进行小制作,把古诗经典名句做成书签及座右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把古诗教学和积累背诵融入了生活中,形成了一个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材料生活化,易于积累和运用。
3.利用网络完成古诗,拓展学习。现在网络早已进入城市家庭,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媒体工具,查找一些课本外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如,作者、作品介绍、朗读录音、有关典故、翻译注释等。通过拓展学习,做到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文,理解领悟诗中的蕴意。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篇3
出席民进成立大会的有26位先辈,他们是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林汉达、徐伯昕、雷洁琼、赵朴初、柯灵、陈巳生、谢仁冰、李平心、张纪元、严景耀、梅达君、陈慧、宓逸群、徐相任、徐彻、曹梁厦、冯少山、刘大杰、万景光、胡国城、章蟾华、李玄伯、马木轩。当时局限于条件,对其中部分人只知道姓名,而对其生平却不甚了解。我参加了确认民进成立旧址的全过程,寻觅民进26位先辈的足迹,一直成为我最大的心愿。
在纪念中国******90周年的日子里,我看到关于上海广播电视台节目资料中心暨上海音像资料馆在俄罗斯发现中共***初期重要人物的影像资料的报道。这些珍贵影像的发现为中共***史研究填补了影像档案上的空白。这再一次激发了我寻觅民进26位先辈足迹的决心。通过在互联网上的不断检索,查阅了大量资料,我终于找到了民进26位先辈的足迹及进一步研究的有关线索。
在出席民进成立大会的26位先辈中,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林汉达、徐伯昕、雷洁琼、赵朴初、柯灵等民进领导人,已为大家熟知,本文不再重复。
陈巳生(1893—1953),浙江海宁人,民进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曾任华东******委员会委员兼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第一届全国***协委员,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第一届***和第二、三届委员,民建上海市分会副主委。
谢仁冰(1883—1952),江苏武进人,知名爱国人士。马叙伦与王绍鏊相识,就是由他介绍的。抗战期间,他与王绍鏊、曹鸿翥、冯少山等人组织“二酉社”,团结进步人士,进行反蒋抗日活动。民进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民进第三届中央理事会理事,民进上海市分会主任理事。曾任华东******委员会委员,苏南行署委员,上海市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上海市人民***府监察委员会委员。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大儿子谢启泰,即章汉夫,曾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小儿子章启美,曾任我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联合国副秘书长。
李平心(1907—1966),江西南昌人,著名历史学家。1927年2月参加中国***,后与***组织失去联系,便潜心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著书立传,发表了《中国近代史》等著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爱国民主思想,传授科学基础知识。***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因发表研究生产力的理论文章,科学地阐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坚持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力仍然是最***、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等观点,被作为“唯生产力论”的典型受到批判。“”初因撰文与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结果遭迫害致死。
严景耀(1905—1976),浙江余姚人,社会学家、法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民进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财务委员,第三届常务理事,第四、五届中央***。1949年1月,应中共中央之邀,与夫人雷洁琼一起赴华北***区访问,并到西柏坡拜会了和中共其他领导人。
张纪元(1919—1978),上海川沙人。1938年9月加入中国***,从事地下活动。民进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中央理事会理事,第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副秘书长,民进上海市分会理事。历任中国实业银行副总经理、公私合营银行总管理处副秘书长,全国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全国***协委员。
梅达君(1908—1993),安徽宣城人。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在刘晓领导下做上层统战工作,曾任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理事兼秘书长。出席全国***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参加了***大典。历任上海市***管会交际处处长、市人民***府交际处处长、市人民***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协副秘书长、中共华东局统战部第四处处长,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务参赞。因***冤案牵连,回国受审。后任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财经学院副院长。
陈慧,浙江杭州人,陈叔通之女,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曾任全国文联联络部副部长。1983年,以83岁高龄加入了中国***。
宓逸群(1915—2006),马叙伦的学生,民进第一届理事会候补理事、秘书,第三届中央理事会理事,第四、第七届中央委员。民进成立大会签到笺就是由他冒着生命危险保存至***后交给组织的。
徐相任、徐彻,徐相任与徐彻是父子,江苏吴县人,为中医世家。父子俩喜欢阅读《周报》,有时书摊上买不到,他们就到编辑部去买,从而认识了柯灵和唐弢。后经唐弢介绍,参加了好几次民进成立前在广和居饭店举行的座谈会,于是出席了民进成立大会。
曹梁厦(1886—1957),又名曹惠群,江苏宜兴人,著名学者、教育家、化学家,全家有7人获博士学位,故有“曹氏一门七博士”之说,传为美谈。曾任上海大同大学校长,中国科学社上海社友会理事长,中华化学工业会会长,发起创刊《化学世界》并任主编,《科学画报》常务编辑。抗战胜利后,曹梁厦参加了接收日***在上海齐祁路(今岳阳路)设立的“自然科学研究所”的全部财产,避免了日本侵略***撤离时国家财产遭受损失与破坏。他是民进发起人之一,民进成立大会之所以在中国科学社举行,也与他有关。当时在统治下的上海,要成立一个“以促进民主之实现为宗旨”的***治组织是有危险的,找不到会场怎么办?于是,曹梁厦就提出在中国科学社开会,他和周建人都是中国科学社社员,他还是上海社友会理事长。民进成立后,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第一届***协委员(特邀人士)。
冯少山(1884—1967),又名冯培喜,广东香山人,系华侨子弟,幼年随父母侨居美洲,长成后回国。任上海宇丰造烛厂总经理、上海开林油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方联合营业公司董事长。1920年起担任上海总商会会董,1927年当选上海市总商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被聘为上海特别市参事会参事,还应邀出席与***的婚礼。1928年4月当选上海市总商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并出任国际商会中国委员会首届***。1940年10月,伪上海特别市市长傅筱庵被杀后,、陈公博欲让冯少山代之,冯少山坚决拒绝,为免遭不测,遂离沪。后参加抗日募款救国运动,领队到香港、马尼拉、宿务、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等地募捐,战绩卓越,深得各地侨胞的热烈欢迎,并获得许多赞助,募集到的捐款完全用于抗日战争。1944年与王绍鏊、谢仁冰、曹鸿翥等组织“二酉社”,开展反蒋抗日运动。民进成立后,当选为民进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当选为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理事。1949年参加民主建国会。同年9月以全国工商界候补代表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后先后任上海市粮食局副局长、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副局长、上海市民***局副局长。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协委员。他既是民进中央委员,也是民建中央委员。
刘大杰(1903—1977),湖南岳阳人,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后参加农工***,任农工***上海市委副主委。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研究组组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中华全国文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协委员,上海市***协***。一生致力于文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作颇丰。
万景光、胡国城、章蟾华三位都是中共地下***员,以后都被派往其他工作岗位。
万景光,中共***员,冯少山之女婿。曾任中共上海局香港联络站负责人、中共华东局对台工作委员会驻港负责人。1946年,中共上海局派出地下***员万景光、冯志琼(修蕙)夫妇到香港。通过冯志琼的父亲、工商界爱国人士冯少山的关系,万景光于1947年初在香港办了一个“荣记行”作掩护,并以摩利臣山道的家作为联络点,正式建立了上海局的香港联络站。上海局的领导人刘晓、刘长胜、钱瑛、张执一、沙文汉等先后都曾到香港联络站指导过工作。不久前骨灰从台湾运回大陆的***朱枫,就是万景光当年派往台湾的交通员。台湾地下***组织被破坏后,万景光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任工商处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对民族资产阶级落实***策。中央统战部派万景光等到上海调研,召开多次座谈会,了解情况交换意见,会后同上海市委统战部一起研究,并就查抄财物处理、“高薪”、病假工资和医疗待遇、私房、安排使用等五个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作了发言。
胡国城,中共***员。1944年,胡国城任中共上海局张执一同志领导创办的中国文化投资公司经理。日本投降前,中国文化投资公司被敌人发觉,他被逮捕,在被押送途中机智逃脱,幸免于难。在董竹君的《我的一个世纪》中也提及此事。1946年,中国文化投资公司出版了英国著名记者冈瑟·斯坦访问延安后写的《红色中国的挑战》的中译本,对鼓舞敌占区人民参加日益高涨的***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后,胡国城在新华社工作,他就我国重大事件作了大量报道。他还翻译了不少著作,如:《意大利工会运动简史》、《人民的捷克斯洛伐克》、《犹拉集中营》等。
章蟾华,中共***员。***前任中共上海地下***经办的富通印刷公司经理,印刷秘密宣传品。据《上海出版志》记载,“这个公司原来是中共上海地下***在1945年10月11日创办的中国文化投资公司,胡国城任经理,地址在威海卫路(今威海路)587号,出版一些进步书刊。1946年11月改组为单一经营印刷业务的富通印刷公司,由章蟾华任经理,凌国光、虞金迅任副经理”。印密件时,由印刷部主任直接布置工作;一律在夜间排印;清晨运走;印完后把版子拆光,不留痕迹;账册、通知单印件名称都用代号或假名。1947年7月,上海出现“上海各职工团体为揭破戡乱总动员令阴谋”的秘密传单,下令中统特务机关立即彻查破案。中统上海办事处组成一个专门班子,以铅字字体、型号、整齐度、清晰度等加以分析,终于查出了是富通印刷公司印刷的。9月19日下午,中统特务30余人突然包围了富通印刷公司。由于事先防卫工作做得细致,虽经查抄和抓人拷问,但始终抓不到重大“把柄”,也没有查出公司有***活动的证据,最终只能放人。***后,章蟾华任新华社驻布拉格记者、新华社国际部译审。1978年,***同志访问东南亚时,章蟾华作为随行记者,采写了***同志东南亚之行的特写。2002年,章蟾华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其主要著作和译作有:《埃及人民在斗争着》、《苏丹南部见闻》、《写内幕书的乐趣》、《今日以色列》、《红色中国的挑战》等。
关于章蟾华,我通过微博,还了解到这么一段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府驻法国“公使”凌其翰、“参事”孟鞠如等人经过秘密商议决定进行起义。1949年10月10日,巴黎使馆降下青天白日旗,改挂五星红旗,并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驻法使馆和驻巴黎总领馆起义。1951年4月,留守巴黎的孟鞠如奉调回国,途经布拉格,因捷克斯洛伐克已与台湾的***府断交,原***府签发的护照不能使用,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大使馆的协调,才被准予入境。为办理新中国签发的护照,他们在布拉格逗留一个多月。期间,新华社驻布拉格记者章蟾华和夫人多次接待了孟鞠如及其全家,两家人成为好朋友。无巧不成书,14年后,章蟾华的儿子章存捷和孟鞠如的儿子孟庆芳都考入北京八中,并在1967年都到内蒙牧区插队落户,而且被分到了同一个蒙古包。以致孟鞠如的儿子在博客上多次撰文提及此事。他说:“希望人们能记住这个名字:章蟾华。他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
最后两人——李玄伯和马木轩去了台湾。
李玄伯(1895—1974),名宗侗,字玄伯,河北高阳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祖父李鸿藻,晚清名臣,曾为清朝穆宗师,历任清***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等。父亲李焜瀛,曾任清朝户部侍郎、邮传部侍郎。叔父李煜瀛(石曾)为四大元老之一,早年曾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后创办中法大学,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李玄伯自幼聪明过人,1912年,跟随其五叔李石曾到法国留学,从中学开始,后考入巴黎大学,先学化学,后攻读西方古代史。1919年“”时,在巴黎与同学一起发起成立中国国际和平促进会,发动中国留学生和工人反对中国***府代表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1924年法国巴黎大学毕业后回国,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任法文系主任。还出任国民***府***全国注册局局长、开滦矿务局督办等职。还担任过中央***治会议北平分会委员、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主任委员等。1925年,李石曾等创建故宫博物院,院长是李玄伯的岳父易培基,李玄伯任秘书长,主管办理故宫博物院日常事务,接受、清理故宫文物。“九一八”事变后,为保护国宝安全,易培基、李玄伯、马衡等提出故宫文物南迁的计划,克服了种种阻力与困难,护送故宫文物南迁京沪,转运重庆,历经艰辛。1934年,易培基、李玄伯等被诬告盗卖故宫宝物,被迫辞职,匿名隐居在上海,并把中央***书馆来不及转运的善本***书寄藏于家中车库内。抗战胜利后,李玄伯将中央***书馆***书完璧送归***府。1946年,李玄伯回北京任中法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8年,受聘为历史系教授,除了研治古代史,还因家世渊源,熟悉清朝掌故,兼治清史,并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研究。逯耀东、许倬云、李敖等都曾是其弟子。后参与清点整理被运往台湾的文物,设立博物院。历兼国史馆史料审查委员、编译馆编审委员、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顾问、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委员等职。2010年,中华书局先后出版了《李宗侗自传》、《李宗侗文史论集》等,对研究李玄伯很有帮助。
马木轩(1893—1977),名寿华,字木轩,号小静,自署小静齐王,安徽涡阳人,著名书画家、法学家。出身于书香世家,幼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雅尚书画。他是中国最早期法官之一,在台湾被尊崇为“司法界元老”,又是书画界巨擘。1911年河南法***学堂毕业后,历任检察官、审判厅厅长、司法部司长、南京市***府秘书长等职。他酷爱画画和京剧,青年时代,对宋、元、明历代书画名家笔法进行过精研深究。公余之暇,研习书画,达到一定境界,取得丰硕成果。1936年起,在沪上当执业律师,并结交上海著名书画大师,受益匪浅,最终成为颇有影响的法学家兼书画家。1948年赴台,任台湾省***府委员兼财***厅长、台湾土地银行董事长。以后历任“司法院”秘书长,“行***司法院”院长,“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并受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同时,他还担任台湾中华学术院书学研究所理事长、中华美术协会理事长、书法协会理事长,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职。张大千还特地要其夫人徐雯波,行三跪九叩古礼拜其为师,学画兰竹。其作品先后被博物院和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遍及欧洲、北美、南美、亚非各国。马木轩曾当选为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荣誉代表。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篇4
关键词:商标词 翻译 规则 方法 文化因素
abstract: trademarks and trademark dictions, as a part of language, are unavoidably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by the culture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nationalities. we can see through trademarks to get he abundant implications of social history and culture. by proceeding with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characters of the trademark words and illustrating diction, cultural elements and methods of trademarks translation in details,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profou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marks and culture,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proper translation so as to make the target language cater for the culture of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keyword: trademark dictions translation rules methods cultural elements
一 引言
语言作为文艺工作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两种不同民族的语言相互交流过程中,两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能否相互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于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实用文体的翻译也同样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商标,虽然看起来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它的翻译仍然摆脱不了文化因素的影响,其构成及翻译不仅体现了各自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也反映了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商标的语言特点应该是简短、精练,以有限的文字体现商家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以及某一产品的特点。在翻译实践中,了解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首要的,要求我们要兼顾国外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心理,了解各种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忌讳、隐喻等。事实上,不仅商标本身的用词及命名包含着语言文化特征,其翻译过程----翻译前的准备,翻译细则,翻译具体方法,更渗透着文字翻译到文化翻译这一过程,包含多层面文化意义的转换。
二 商标词的语言文化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商标的创作与传播离不开文化,商标的命名者和接受者站在传播的两头,形式上传递的是商品信息,实质上传递的是一种文化信息, 以文字形式标识商品的一种符号,是产品形象的代表、质量的承诺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的体现,商标文化主要体现在风俗习惯、禁忌、宗教、心理、年龄、性别、区域等方面。
(一) 商标命名中的文化
一个商标的命名并不是很随便的,它也有一定的原则,其中尊重文化与跨越地理限制就是原则之一。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消费者,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商标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个国家是非常美好的意思,可是到了另一个国家其含义可能会完全相反。所以商标命名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
1 专有名词商标词
1.1 人名商标词
这种命名方式一般是采用企业创始人、产品发明人,专利权持有人命名产品,是国际惯用的商标命名方式。象ford, dupont, billette, goodyear, woolworth, tootal, bata等,这类商标侧重其纪念意义,但也并非尽然.如goodyear是采用公司创始人、硫化橡胶发明人charles goodyear 的姓氏构成,但该商标词可被看成是good year,会使人想到该公司产品的经久耐用。除此以外,人名商标词还包括采用贵族封号,如windsor, cheserfield, st julien, st bruno等,给商品平添一种华贵显赫的味道;采用圣徒名称,如:ajax(古希腊英雄),milo(古希腊大力士),flora(花神),dyane(战神)等,这种商标词目的在于喻示商品功效之大,或在于引起顾客美好的遐想。
1.2地名商标词
以商品产地命名商标也是经常采用的形式。champagne (香槟酒)是由法国香槟酒产地而得名。豪华饭店shangri_la (香格里拉)取自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文学作品《失去的地平线》中虚构的地名,其原址就在我国云南境内,终年春光常驻景色优美,是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这也是“香格里拉”遍布全球的魅力所在。
2 外来语商标词
源自外来语的商标词,是不同文化交融的结果。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都会接纳新的东西,而外来的东西要依照自己的文化模式,将这些新的东西加以重新塑造,商标词也一样, 进入异族文化的外来语商标词需要经过同化、吸收、改造的过程。如: sony索尼,源自于拉丁文sonus(意思是声音);洗发剂shampoo(香波)源自印度语,意为“按摩、推拿”,指洗发时需用手轻轻揉搓,对头皮进行按摩,18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之后,该词英语写作shampoo。
3 臆造商标词
商标设计人根据一定意***,借助某种构词法或完全按其主观臆想,凭空杜撰出来一些新词,也是一种常见的商标命名方式。其中某些有词的理据,有些则是凭空臆造。如:kodak,该公司创始人george eastman曾说:”k一直是我所偏爱的字母,它看上去有力而充满锐意,因此,我想采用的商标必须以k开头,然后寻找几个字母与它相匹配,最后以k结尾。”这样就产生了kodak。
4缩略商标词
这类商标词多是由企业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成分或制造工艺等词语的首字母缩略词构成的。如:ge(美)电器,general electricity; se(英)牙膏,含有sodium和 ricinoleate. panasonic松下,pana—“全,整个,总”之意,--sonic“声音的”,整个词表示所有的声音。
(二) 商标语的文化心理取向
所谓文化心理,是指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以及行为准则.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决定着该民族的审美心理。
1文化取向:商标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不但具有一定的民族风俗,还呈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英语商标大多取自宗教典故(尤其是基督教),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人名或地名,如eden (伊甸园),apollo (太阳神),nike (胜利之神),lincoln (美国总统)等无不体现出西方传统文化特征。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商标常取自诗词典故、传统格言、风俗习语等,如“红豆”服饰,“孔府”家酒,“同仁堂”药号,都呈现出浓厚的东方色彩。
2心理取向:如果一个商标读音动听,形象美丽,寓意美好,往往能引起人们对产品形成一种强烈、稳定和持久的心理偏爱,同时产生有益于商品销售的联想,从而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因此,商标的命名又具有一定的心理取向。例如,mayflower让人不禁想到五月鲜花之娇美;omega是希腊字母中的最后一个,给人以最终、最先进的联想。又如“中意”冰箱,叫人觉得称心如意;“派”牌时装,给人以气派、风度的感觉;迎合了人们追求高贵、大方的心理取向。
三 商标的翻译
1 翻译前的准备
商标名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要通过翻译完整地反映于译文中十分困难,这是由于中英文化背景差异巨大,必然导致文化因素的传递障碍。但是通过运用灵活的翻译手段做适当调整,当然是建立在熟悉中英文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俗的基础上,至少可以避免违背民族文化传统的译文出现。所以在商标名的翻译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不但要熟悉本民族的文化,而且要熟悉其他民族的文化,熟悉其他民族人民审美心理;不然的话,就会在翻译中出现败笔。尊重不同民族和风俗习惯,且要适合当地的价值观念。
2商标翻译的原则
2.1 等效原则:由于商标是商品流通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流通同他人的商品流通相区别对待而使用的一种具有显著性的标记,其功能在于识别产品、提品信息、宣传产品、刺激消费、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因此衡量其翻译恰当与否的标准莫过于其功能的对等了, 从严复的“信、达、雅”到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再发展为傅雷的“神 似,形似”,无不说明翻译活动所遵循的对等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相当的难度。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博士认为,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是 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风格、语言文化、社会因素等诸 方面达到对等。他衡量翻译的标准是看读者的反应,这就与商标翻译中功能的传达不谋而合。因此奈达的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ce)理论完全适合于指导商标的翻译。
2.2 美学原则 等效原则在商标中的应用,从其等效程度来分,可分为完全对等和部分对等;从语义角度可分为形式等效和功能等效.在商标的翻译中,这种功能对等体现在翻译中要求的“三似”:意似、音似、形似, 而这“三似”,在我看来,正是商标翻译中需要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基础, 这种方法在商标的汉译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翻译的最终目的在于译者能让其读者最大程度地得到近似于原文那样的审美心理感受。商标翻译同样要力求译成的中英文商标音、意俱佳,给潜在的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北京四通集团公司的产品英译就非常成功。产品商标“四通”译为“stone”,并非随意杜撰,而是遵循音译的翻译原则,不落俗套,易于联想。在源语文化里,“四通”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在汉字处理上达到了音、形、义的完美统一。它含有“四通八达,无所不能”之意,既象征科技的尖端,信息的敏锐,也象征市场的广阔。同时,还暗示了中国文化中那种传统的商业心理“财源茂盛”之意。
2.3 跨文化中的商标翻译原则
2.3.1商标翻译要尊重和把握民族心理差异,洞察译名联想意义。
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衍变过程中由民族文化积淀而成的心理特征。由于各民族生态环境、衍变历史、、***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心理特征也必然不同,从而产生千姿百态的价值观念、联想意义和消费心理。翻译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商品是销往哪一个国家或地区,以便搞清楚哪些受欢迎,哪些又是应避讳的。如很多商标就以燕子来命名,因为它是“春天”、“生机”、“希望”的象征,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燕子的好恶不尽相同。有些地方如果一个人肩上或手上落了一只燕子,则这人被认为活不了多久。
2.3.2注意***治经济内涵,弘扬各国优秀文化。
商标翻译过程中,译者会经常碰到一些***治经济等方面有特殊含义、容易引起负面联想的词语,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译者对相关国家的***治制度、经济***策应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比如bear在现代经济术语中,可与market搭配,意为“行情下跌的市场”,俗称“淡市,跌市和熊市”。这样的词语在商标中不宜多用。
2.3.3确定消费群体,精选褒义词语。
制造商或销售商生产或推销某一产品时,都有比较明确的消费层次和销售对象。因此,商标词译名的发音和用字应尽可能与商品的市场定位及其所面向的消费群体相结合。好的商标译名,对消费者产生的心理影响尽管是无形的,但却是极其深远巨大的。如:vichy(薇姿)、slek(舒蕾)等选用女性喜爱的字眼.
2.3.4结合商品特征,反映商品信息。
作为营销策略之一的商标译名,必须有能反映商品特征、促进销售的功能. 比如德国bmw轿车驰名世界,其中文译名为“宝马”,令人不禁想起“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一马平川”等美好的词语。译名“宝马”既标志该公司在发动机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巧妙地与轿车的商品特征相结合,显示其超凡操控与平稳安逸的个性风采。“坐奔驰,开宝马”已成为中国广大车迷的向往。
2.3.5语言朴实规范,节奏简练明快。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中, 商标翻译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广大消费者通过译名“一劳永逸”地记住自己所代表的商品,建立长久深远的销售网络。为此,商标译名就必须朴实规范、简单易记、形象生动。如clean&clear (可伶可利)洗面奶,e&you(伊可爱)服装,joy&peace(真美诗)皮鞋,martin·veber (韦乐)时装等。然而目前市场上很多商标译名又长又让人不知所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与消费。如“红梅”译成red plum blossom.,“山水”译成shang shui brand,“白云山”译成white cloud and mountain等等。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商标译者只有站在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准确把握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才能将商品的物质价值转变成抽象的精神价值,并通过精神价值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物质价值,实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融。
3 商标文化与翻译法
就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关系,目前翻译界讨论最多的就是异化(foreignization)与同化(domestication)翻译策略的选用问题。异化翻译法主张译文应以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同化翻译法则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这两种翻译策略就是建立在目的语与来源语各自的文化存在着共性,并有其各自的个性之上。而在商标的翻译中,跨文化差异意识直接影响着上述两种翻译策略的选用。笔者认为,当商标的基本概念在来源语与目的语文化中相一致的时候,商标原来的意象、概念和风味应予以保留,即采用异化翻译法;而当商标的概念在两种文化中产生文化差异时,翻译者应当尊重目的语市场中的文化,采用同化翻译法将商标翻译成目的语市场的语言。在商标翻译中,如何斟酌文化差异因素对译文的影响,而采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传达原商标的意义内涵牵涉到恰如其分地使用翻译策略。
下面笔者将结合实例对异化翻译法和同化翻译法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3.1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商标的完全音译及直译都属于异化翻译策略的一种。
3.1.1音译译法是商标从原语译入目的语的惯用手法之一。好的商标译名,即使音译,同时也尊重和照顾不同民族心理的文化个性,增加文化信息含量,使商品在对外宣传营销活动中价值倍增,商机无限。此法简便易用,灵活机动。pepsi (pepsine的缩写形式)的原意为“胃蛋白酶”,为一种消化剂。“pepsi cola”音译为“百事可乐”,将原语文化中的产品原料信息转换为符合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信息,吻合了汉民族崇尚吉祥、万事如意的心愿,从而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美国运动鞋“nike”,译为“耐克”,使中国人感觉“抗磨耐穿”,更符合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如中国“海尔”牌电器,“海尔”在汉语中不是一个***的词语,也不包含什么文化信息,但采用谐音法译为haier后,很容易令人想到high的比较级higher,这就表达了海尔人的一种精神锐意创新、勇往直前、永不知足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表达了海尔人坚持产品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务实精神。
3.1.2直译法:中西文化中共有的概念和信息,在商标品牌互译中几乎可以直译。美国著名的微电脑公司商标“apple”,如取音译为“埃波尔”,既无文化信息,又令人不知所云,汉语中对等翻译直译为“苹果”,虽然与微电脑毫无联系,但该译名简短易记,并用招人喜爱的红苹果给引人瞩目的微电脑取名,令人耳目一新,足见当年译者之诙谐与幽默。
3.2同化翻译法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最通常的方法是意译。采用这种方法至少应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目标语言中有与原文相对应的词汇;其次,目标语言中对应的词汇反映了与原语言相同或等效的涵义,或起到相当的效果。如中国的“白象”品牌译成white elephant,在国外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虽然我们把“象”作为吉祥的象征,喜欢“万象更新”的景象,但在英语国家中white elephant是大而无用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妨将“白象”译成silver elephant,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此外还有音义合璧译法,它是传达商标神韵的有效手段。所谓音义合璧又可称为谐音取义,即并非严格准确地按照音译,而是取与原商标牌名发音大致相近的谐音,赋予译名实际意义,利用汉字所蕴含的多义文化信息,诱导接受信息者产生种种联想和遐想,起到跨文化营销的理想效果。如驰名中外的瑞士咖啡商标“nescafe”意译成“雀巢”就比音译或直译生动活泼。对于西方消费对象来说,该商标“nescafe”一目了然,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商品的功能和特点,体现了商品的“风韵”。对于中国顾客来说,该商标译名响亮顺口,意在言外,匠心独到。“王朝”牌葡萄酒的英文商标“dynasty”,使人一看便知是陈年好酒。而“forever”一词则非常恰当地为“永久”牌自行车作了“经久耐用,直至永远”的活广告。
3.3语意调整方法或简称归化法的文化因素:这种方法也是商标的翻译方法之一,并且是与文化连接最紧密的方法, 指的是译语在受到社会文化差异的束缚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得译文与原文在文化上的沟通和等效。他传达信息的载体要完全融入到目标语言的文化习俗与文字特点当中去,并彻底地摆脱了原语言的约束,但并非完全屏弃原文化的内涵.如rejoice(洗发水)译成“飘柔”,是完全没有考虑原词的含义,而根据产品的性能和用途进行的调整和再创造。译后的商标很符合产品的特征,充分说明了产品的特点(用后头发更飘更柔),使人产生很好的联想.而且也不违背原文字的内涵, rejoice(高兴)用了它-----使人神清气爽,兴致勃发,有“飘柔”更自信.master---card(信用卡)译成“万事达”,使人感到用了它就会“万事通达,一卡在手万事无忧”,体现了它的功用。
3.4减字译法:无论是英文商标还是中文商标,简洁醒目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商标往往具有语言优雅、节奏感强、富有韵律、易识易记、悦耳怡心之特点,因而翻译时应将冗长难记的原语商标进行裁减,吻合受众国民族文化心理和欣赏水平。瑞典手机品牌“ericson”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根据发音,译为“爱瑞克森”,该译名既拗口又冗长,平淡无奇,毫无特色,营销效果不佳。后经专家点拨,把“克”字去掉,同时把较为浑浊模棱两可的“瑞”字改为“立”,“森”字改为“信”,脱胎换骨般成了“爱立信”,简洁明快,并有“真诚可信”之内涵。该译名很快深入人心,广为传播,美名远扬。眼镜商标“bush&lomb”为公司创立者的姓名,译者根据中国顾客的购物心理和文化环境,以及崇尚知识的心态,大胆地译为“博士伦”(隐形眼镜),真是独具匠心。
3.5补偿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将源语词汇音译为目的语词汇时兼能产生恰到好处的意义,以补偿翻译过程所导致的译义损失。这种译法能给目的语读者产生一定的联想,从而加深对源语词汇的理解和印象。这一方法多用于商标词的翻译:coca cola被译为“可口可乐”便相当生动地汉语读者联想到这种饮品给人带来的清爽感、愉悦感??即“可口”又“可乐”。其名其实有一种猝然相遇、默然相契的恰好感,head&shoulders洗发水,原来音译为“伦仙度丝”既烦琐又指代不明,远不如现在的译名“海飞丝”形象优美,更能体现产品的特色,类似的还有philp(菲利普)、whisper(护舒宝)、safeguard(舒服佳)等. 四 结语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商标是语言文字与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从其命名开始便与文化紧密相联,因此完全不考虑文化的翻译不是好翻译.准确的商标翻译除了遵循两种语言的翻译原则和规律外,还必须注重研究与两种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特别是译入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商标译名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述中外商标翻译的五种策略和方法,并非绝对的译法定位,只是相对归类。同时,国际商贸的许多事实证明,一些商品的商标品牌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备受众多消费者喜爱,其中商标的创造性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商标成功的翻译是与重视两种异质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步雅云.商标翻译的“同化”与“异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3] 高廷健. 商标汉译需要了解点背景知识[j]. 上海科技翻译,1989,(3).
[4] 郭建红 黄田.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中的品牌文化.求索,2004,(4).
[5] 贺川生.商标英语[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
[6] 黄瑞红.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7] 蒋磊.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语用失误[j].中国科技翻译,2002,(3).
[8] 刘夏菲.商标翻译的对等原则[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
[9] 沈继诚.论汉语商标词英译的标准及对策[j].温州大学学报,2002,(3).
[10] 吴晶. 论商标翻译的文化因素[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
[11] 许金杞. 意美、音美、形美[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篇5
作者:(美)彼得·海勒斯(Peter Hessler )
出版社:上海译文
《寻路中国》的姊妹篇。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散见于各大杂志的旅游文学作品,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得“奇里雅玛环太平洋***书奖”。“涪陵是我开始认识中国的地方,也是让我成为一个作家的地方。在那里的两年生活经历是一种重生:它把我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南方人物周刊》如是说。
时尚的精髓
作者:(法)若昂得让(Joan Dejean)
译者:杨冀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描述了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类对优雅、品味及奢侈的欲望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为美食、时装、室内装饰等领域所制定的标准,至今仍起着作用,这就是被18世纪法国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称为历史上四个伟大时代之一的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兴隆昌盛的、文化技艺臻于完美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法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代。在路易十四执***之前,法国贫穷、肮脏,盗匪猖獗;巴黎街道狭隘,铺砌粗糙,整个国家与时尚无缘。半个世纪后,法国已成为西方世界不容置疑的时尚中心。本书就是将这一传奇展现给人们。
白
作者:(日)原研哉
译者:纪江红
出版社:广西师大
本书不是讲颜色,而是在尝试探究一个叫做“白”的实体,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觉的那些资源。换句话讲,本书是在尝试通过白的概念找到一种营造简单和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
作者:王森
出版社:中信
读了这本书,也许你不会了解如何煮一杯香浓的咖啡,却可以学会如何开办和经营一间有特色的小小咖啡馆,建立开好咖啡馆的坚实信心;也许你收获不到五花八门的咖啡知识,但能分享到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参差多态的创意思维。
目前,作者正把这个“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的梦想放大,把咖啡点滴醇香滴入培养皿,开创了一所参差咖啡梦想学校,准备帮助更多热爱创意产业,热爱美好生活的年轻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原来,美好的生活就是这样触手可及。
台湾念真情
作者:吴念真
出版社:译林
“台湾念真情”是吴念真的第一个电视节目,重播十余年。在这本细述人间邂逅的“台湾笔记”中,吴念真以独有的朴质语言记录人间群像。本书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湾最质朴的平民百姓。他们对传统的坚持、对美德的理解,体现了台湾最本初的生命力所在,也能让大陆读者更加真切地看到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生活方式,理解台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哪。
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
作者:汪丁丁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这是一本在2012年被很多读者忽视的书。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塑造成了半成品的年轻人,都能从本书中得到思考和行动的力量以及方法。让我们重复鲁迅那句话“救救孩子”,也救救我们自己。
乡关何处: 故乡·故人·故事
作者:野夫
出版社:中信
本书深受枫林晚读者喜爱。
今天,当我们的文人艺术家都争做“圣洁天使”的时候,野夫的文字却来扮演魔鬼,发出凌厉的声和另类的光。我读到的是他的心,看到的是他的泪。那***之姿,清正之气,令我心生庄严。——章诒和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以及它如何改变***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
作者:涂子沛
出版社:广西师大
这本书所提出的“大数据”可能在2013年才会真正爆发。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在到来的数据时代,这是本不可不看的书。
倒转红轮:
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作者:金雁
出版社:北京大学
这部著述更像是一面异国的思想史多棱镜,在阅读中很自然地从多种角度映照着中国知识分子自己的心路历程。
***:杨奎松著作集
作者:杨奎松
出版社:广西师大
真正的好书,做任何推荐都是多余的。
他们在岛屿写作:
文学大师系列电影
作者:目宿媒体、王耿瑜
出版社:行人文化实验室
《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共六部电影,是由五位精锐导演:杨力州、陈传兴、陈怀恩、林靖杰和温知仪,以风格化的电影叙事手法,重新诠释、纪录六位台湾文坛重量级文学家:林海音、周梦蝶、余光中、郑愁予、王文兴以及杨牧的生命与创作历程。目宿媒体试***以纪录片作为媒介,以年轻导演的电影语言作为引路人,将台湾战后最重要的文学家介绍给新一代读者,藉此永久记录作家的重要事迹,也希望透过这些作品,重燃新一波的书写复兴。
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
作者:(英)柯律格 (Craig Clunas)
译者:刘宇珍、邱士华、胡隽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过往的研究成果大多聚焦于文徵明作品的外在形式,柯律格独辟新境,在此书中着重关注了作品的制作情境,比如时机与场合,尽可能地利用文徵明彼时的文献材料,尤其是其诗文作品,并参照社会学、历史学和艺术史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从人情义务与礼物交换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徵明的生平与作品,探索文徵明如何在各种活动场域中建构主体与自我,从而以一个崭新的研究取向,拓展了我们对文徵明这位伟大艺术家的了解。
半生为人
作者:徐晓
出版社:中信
一个时代的精英都溶解在这个坐过牢的单身女人的记忆里,北岛、芒克、史铁生、赵一凡、周郿英……在徐晓充满理性但深刻入骨的文字里,这些过往的朋友,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语言已经与她融为一体,不仅为她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看问题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她的语言规范。正如她所言“我的坎坷,我的磨难,我的喜悦与忧伤,悟性与迷惘,底蕴与限度,都由此而生发,所以,它们是超乎文学的。”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作者:马立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思想、老左派、新左派、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新儒家和民粹主义,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治评论家,马立诚将中国当代社会思潮分为上述八种,这八家之言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思潮暂且不论,然而这种简洁有力的路线***分析,对于希望了解当代中国的我们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尽管从西方拿来的左右之分到底是否适合中国也是众说纷纭,将此书作为社会思潮讨论的一个开放式结构也许意义更大。
失控的正向思考 (Bright-Sided: How Positive Thinking is Undermining America)
作者:Barbara Ehrenreich
译者:高紫文
出版社:左岸文化
近年来类励志丛书、企业文化风行,正向思考正成为一种新兴宗教。这种思想源自美国建国初期的宗教文化深层意识,即加尔文教义里要求信徒严格要求自我的内心审查。单面向的乐观,退缩到遮蔽现实的人造泡泡中,将自身的欲望投射到真实世界,误认为思考与想象可以改变世界,最后只能衍生无限问题。世界上并没有无尽的财富,贫富不均是***治、经济与社会结构问题,无法根治。
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作者:金雁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书名让人想到索尔仁尼琴那部著名的小说《红轮》。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索尔仁尼琴之所以把他的这套鸿篇巨著命名为《红轮》,本身就有‘倒转红轮’的含义在内,也即‘倒转俄罗斯所走的道路’,此话出自于俄罗斯哲学家罗扎诺夫(1856-1919)和‘路标派’,他们都认为‘红色车轮’这条路,‘最终使俄罗斯走进了***治社会的死胡同,俄罗斯走进了不该进去的胡同’,俄国的历史走上了岔道,在那里,俄罗斯‘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作者通过回溯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透视俄国百年心灵史,鉴照今日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
霍乱时期的爱情
(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杨玲
出版社:南海
通过讲述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马尔克斯将人世间的爱情的魔力与残酷表达得淋漓尽致:“世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在这部小说中你不再看到《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色彩,而是更加戏剧化而放大的人生。“那种认为因衰老而失去爱的想法是多么错误,我们是因为失去爱而衰老而不是与之相反。”这是马尔克斯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的感慨,或许也是他在这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作者:任祥
出版社:新星
整部书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册生动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任祥女士身体力行,对中国人独有的文化精华进行收集与整理,让我们看到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与先人智慧的结晶,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也体现在衣食住行上。每个中国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美好的,就应该传下去。
江城 (River Town)
作者:(美)彼得·海勒斯(Peter Hessler )
出版社:上海译文
这是彼得·海斯勒另一部写中国国情的书,这次他将地点放在了重庆一个以榨菜闻名的小城——涪陵。1996年~1998年彼得在涪陵的一所中专做了两年代课老师,这本书是他这两年期间,在涪陵的所观所思。作者在书中说:“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的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但看过这本书的读者知道,尽管十年过去了,这个长江边上的小城依然是“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
论中国 (on china)
作者:基辛格
译者:胡利平、林华、杨韵琴、朱敬文
出版社:中信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叩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四十年来他出访中国超过50次。基辛格在这本书中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以学者的眼光去解读近代中国的盛衰变迁。这位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从围棋文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中,探寻着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
女朋友。男朋友
作者:万金油、杨雅喆
出版社:时报文化
这本小说和电影剧本既是孪生姊妹也各自***而生。小说补足了电影的未竟之处,文字自有魅力,也让故事更形完整,而电影则因演员和导演的表现另有光芒。也许因为这本书(和电影),记录了台湾某一个美好且生涩年代,恰好我曾身在其中,记忆在时光中搓磨、发酵,不管释放出的是腐败还是芬芳,是插曲或主题曲,都是一生的铭记。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海明威杰作选
作者:海明威
译者:陈夏民
出版社:逗点文创
近年来,翻译海明威的华文作品不多,而这本书精彩的不单是所选之小说以及干净的翻译文字,精准地传递了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精髓,还有书籍出现的背后故事:因为电影《午夜巴黎》,让两个友好的出版社,也试***回到他们心中的黄金年代,两人既竞争又合作,各自出版了海明威和费滋杰罗的杰作选,仿佛自己也扮演了海明威和费滋杰罗的分身。收录的小说和编辑方式皆见巧思,附录《海明威十事》和《议后记》都为本书加分,称得上是今年既有趣也用心的文学翻译作品。
其后
作者:赖香吟
出版社:印刻
身为“五月”的挚友以及遗稿的托孤者,赖香吟的《其后》一出版便引起关注与好奇。否定与逃离写作之后的回归,时间堆积,《其后》凝炼的密度除了情感还有文字本身,让读者在阅读时不断停伫、沉吟与思索,遑论作者本身?当记忆触及爱、伤害与死亡,究竟要花多少心力才能化解与蜕变?然而我们读到的既非秘史亦非忏情记,它的确记录了某一个时代、某一些情感。《其后》不是为了悼亡,而是为了重生。书写之后,“雾渐渐散的时候,她们已经不在那里了。”
婆娑之岛
作者:平路
出版社:商周
浅白、易读、好看,是平路这本《婆娑之岛》的书写策略,让读者很快进入故事之中。两条轴线、两个时代(17世纪荷兰治台时期和当今台美关系)、两个异族男性与台湾女子的爱恋,交织出台湾复杂身世的无奈与感伤,美丽与哀愁。在历史与新闻事件的空白处,正是小说家驰骋的领域,平路游刃有余地展现其小说家天份与开阔的视野,以及独特的女性视角。
公民,不服从!——梭罗最后的演讲 (Civil Disobedience & Life without Principle)
作者:亨利·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
译者:刘粹伦
出版社:红桌文化
最近关注国际新闻的人,必然对加萨走廊的***事冲突有所印象。这段时间,以色列现役***人所发起的拒绝服役运动,以“抵抗以色列***府泯灭人性的国家恐怖主义”,获得许多掌声。但在梭罗的看法中,如果我们仅止于鼓掌,而不去细究服从公民义务对国家暴力的支持,那只是凸显了我们的乡愿与伦理上的不一。这就是梭罗。激进而温和,在大众所觉足够的仍感不足,并时时铺展着他的幽微小径,引导着人们看见自己的矛盾。此书浓缩梭罗思想于一著,必定带给你淋漓的阅读趣味。(师大店 杨缅因)
失控的正向思考 (Bright-Sided: How Positive Thinking is Undermining America)
作者:Barbara Ehrenreich
译者:高紫文
出版社:左岸文化
全书就是批判失控的励志文化。就好像齐克果说的“致死的病”:人越充塞了正向思想,不单越迷失自我,更越看不清身处的现实。正向思考也很容易成为企业,甚至极权国家用来箝制思想、奴役人们的工具。艾伦瑞克在书中追溯正向思考的源头,思考它对新教卡尔文思想的***,以及其推动资本主义思想控制的结果,让读者看到那洋溢着快乐面孔的美国文化,也有其黑暗一面。
传说我城一O三
作者:戴秀慧编98个讲故人的故事
出版社:MCCM
有这样一个传说。某次***治/文化界的朋友大聚会,众人为何为香港人争执,忽然一个盲人扶着盲公竹,打着拍子,拿出了一本《传说我城》开讲故事。故事原来是四处开故时所搜集而来,都是街坊的记忆,日常的生活。只是不知够不够香港。谁爱香港?谁是香港人?就如所有的定义一样,直接的答案都只能是一种限制。反而回到生活的经历,日常的质感,不问身份的交流,可以让我们以创造而不是限制的方式去接触香港人。又或许,根本没有那么复杂。
不存在的西班牙哲学家
ABEJUNDIO的爱情语录
作者:杨寒
出版社:宝瓶文化
爱情是当代最伟大的宗教,只要是挂上爱情的名号,都会得到更多关注。如何在这个古老的题目下弄出新意却不容易。台湾作家杨寒的这本新书可说是别出心裁:哲学x把妹。好吧,你可能觉得平平无奇,不过今次请来一位西班牙教授来助阵。Abejundio,作者虚构的西班牙哲学家,典型的风流教授。年轻时娶了自己的学生,过不了十年就开始拈花惹草,竟有三个情妇!本书是作者与他在Facebook上的对话集。Abejundio常常分享他的风流韵事,故事内容故然带趣,最特别之处是他不断征引哲学论说去讨论自己的处境。
圣地 (Holy Land)
作者:老旭辉
出版社:老旭辉
支持以色列的人相信以色列是上帝的选民,在几千年前建立了戴维和所罗门的国度。但正如书中所说,怎样可以在一个已有人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国家?同情以色列的人会说这是历史的悲剧。好像没有人需要负责一样。但事实是以色列的立国是的侵略,以后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不是战争,而是谋杀。本书作者是一个基督徒,在圣地的游历让他重新反省“圣地”的意义。本书找来关注以巴和平的多个单位,以相片和文字呈现巴勒斯坦的处境。让我们在这个烽烟的时代,了解仇恨、种族分歧的可怕。
无私的艺术
作者:理查·大卫·普列希特 (Richard David Precht)
译者:林宏涛
出版社:启示
普列希特这次讨论何谓人类道德。作者以大量灵长类动物研究告诉我们,他们与人也有上述的本性近乎公平的概念,也有近于道德同理的心态和群体行为。本书重点在于第三部分,即对市场自由主义侵蚀社会道德的鞭挞,普列希特作为***论家的力度才到此显露。本书被誉为欧洲版的《正义》,读者可将此书与桑德尔的作品作一对比,看看这位以普及科学讨论哲学问题的德国作家有何异于桑德尔之处。
裸城:纯正都市地方的生与死
作者:沙伦·朱津 (Sharon Zukin)
译者:王志弘、王玥民、徐苔玲
出版社:群学
本书可视为接近五十年后,对简·雅各布1961年名著《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的有力回应,同样以纽约为对象,不同于以往的是,随着城市的缙绅化,现在有教养的都市人更珍视他们所认定的“纯正”都市生活,讽刺的是,他们对“纯正性”的渴望却反而把最早赋予邻里“纯正”氛围的外来移民、劳工阶级及***艺术家迫走了。作者朱津通过对当下纽约的田野调查,唤起我们思考城市多样风貌的重要、以及如何捍卫一般民众与弱势者的生存权。
然而,很美 (But Beautiful)
作者:杰夫·代尔 (Geoff Dyer)
译者:韩良忆
出版社:麦田
由英国著名评论家杰夫·代尔 (Geoff Dyer) 撰写,这本连向来挑剔的爵士乐钢琴大师Keith Jarrett与著名作家村上春树都称赞不已的著作,作者代尔用“疑似传记小说”的手法,混合想象与事实考证,成功塑造出一众传奇爵士乐手的精神面貌,当中包括艾灵顿公爵、萨克斯风巨匠赖斯特·杨、钢琴家孟克、爵士乐歌手查特·贝克等,读毕再听这些爵士巨匠的音乐,肯定别有一番感受。
扶桑书物语
作者:林景渊/编译
出版社:远景
不是什么惊天动地骇人听闻荡气回肠的深刻故事。编者爱书成痴。不单单爱书、爱阅读,而且他在收集不同的人对待书的态度和哲学。所有场景发生在日本,想想那些街道、小店、灯光,以及书中每位所谈及不同类型的书籍,就是想想你也会想前去一探究竟,里面全部是那种因为喜欢所以一头挤进去的生活事件。这些人们与书相依的,我们也不是这样吗?
不良 (Be Wild):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纸上写真剧场:影像+拼贴+文学+设计的混种策演、跨域***
作者: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
绘者:郑婷/摄影
出版社:大艺出版
首先是,以阿嬷逛猪肉档的原则来考虑当然是好书:就是足秤吧!(这当然是重点。)就如莎妹们自己说的:本书重达两公斤,外出可装气质,居家用于健身,杀人足以灭口。该是继周星驰的折凳后,又一有文化的优质居家杀人武器。完全不明其所以然的找来很多很强的文化界名字,交来没有标的性的胡思乱想文字摄影及插***,真是Damn Uesless Art!里边有些册页还用上全版专色橙印刷字体,明摆着不想让人读。耍文艺的无聊之作,除了校对人员外,不是真有人逐页读完吧?(难道,是通便良伴?)无聊到底,我喜欢。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人类与动物之间的道德难题
作者:海尔·贺佐格 (Hal Herzog)
译者:彭绍怡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篇6
崇尚自由,女白领甘愿辞职“打短工”
陈佳是一位身材苗条、面容俏丽的银川女孩。2003年7月从四川大学外语学院毕业后,满怀信心来到上海。凭着出色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气质修养,她很快受聘于浦东新区一家集团公司,任总经理助理。
老总助理看上去很风光,实际上有种种说不出的烦恼。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一年以后,陈佳便辞职了。
陈佳没有急于找工作,她在丽珠花园小区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打算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说。一天,陈佳翻阅报纸,看到徐家汇某麦当劳餐厅招聘兼职节目主持人,主要工作是每个周六中午在店门外主持文艺活动,时间大约在一个半小时左右。陈佳前去应聘,大学时曾担任文艺部长的她当场就被录取了。麦当劳给陈佳的报酬是每次活动300元人民币,一个月主持4 场活动。由于陈佳不但节目主持得好,而且能歌善舞,每次搞活动还可以客串几个节目。没过多久,位于宝山区的另一家麦当劳分店也邀请她去兼职做节目主持,并在时间上错工,定于每周日的中午。这样一个月下来,不仅唱歌跳舞玩乐了,且还有2400元的进账,陈佳开心极了,体会到打短工的乐趣。
2005年初,一位在成都旅行社上班的同学打来电话,问陈佳对上海的各大旅游景点熟不熟悉。陈佳说她以前在公司里常给外宾当导游。同学高兴不已,连忙说:“你就兼职做我们在上海地区的导游吧!我们旅行社每个月有3个以上到上海旅游的团队,我在这边把客人送上飞机,你在上海机场接团,然后带他们去游玩,一路上涉及到的景点、路线、吃饭、住宿等问题,我们都已安排好,并和相关单位签署了协议。如果你做我们在上海的导游,我们就可以省下成都至上海的往返机票,还省下一名导游。”
同学的话让陈佳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个差事既能玩又可以挣到钱。忧的是自己从未做过导游,而且也没有上岗证。她把顾虑向同学托出,没想到对方哈哈笑着说,没证可以去考啊!就凭你陈佳这张嘴,你不自信我还自信呢!当天,同学就传了一份协议过来。协议写得很清楚,每次从成都来的旅游团都是下午到达上海,在上海呆两天。陈佳的主要任务就是先到机场接团,带到宾馆住宿用餐,第二天带队游上海的东方明珠等几个知名景点,并顺路参观浦东新区,以及协助处理游客在上海发生的一切大小问题等。协议还写明了陈佳每带一次团的劳务费用是1500元。
为了不辜负同学的期望,陈佳把所提供的旅游路线走了一遍,并强化掌握了一些相关景点的历史典故和人文知识。没想到正式带团时,游客们对她的讲解和服务十分满意。
有时陈佳还为企业翻译一些英文文件、资料和产品说明书等,在外人想来,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总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但陈佳却笑着说,这种“漂泊”的日子很快乐,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在打拼中每天都让人感到激情似火!
时尚美女,陪人逛街赚大钱
在上海市公布的小时工标准中,并没有“陪购”这个职业,它是一个新兴的小时工职业。而邰敏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还不被太多人知道的时尚职业――陪购。此前,她是上海人文创意视觉色彩咨询公司的一名首席色彩咨询师。
“我们不是简单地提供购买信息,陪客人买衣服,我们要对客人的着装颜色、风格等进行测试,然后才能帮他们挑选适合自己的服装样式。”邰敏介绍说。陪购必须掌握服装款式、风格、审美标准、市场流行趋势等,还要有时尚敏感性。
由于色彩和风格测试价格不菲,邰敏接触到的人群一般都是公司高级白领和主管,他们没有时间逛街买衣服,而职业又要求他们要穿得比一般人更得体,于是,邰敏这种专业陪购便变得繁忙起来。因为是新兴行当,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目前,根据市场需要,陪购的一般收费标准为普通咨询师150元/小时,高级咨询师200/小时甚至更高。
邰敏在日本做过陪购,相对于中国,日本的陪购行业早在80 年代就出现了,目前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在日本,陪购的价格比国内高,客人以生活富裕的家庭主妇和职业男性为主,而在国内,客人主要是以公司高级白领和公司主管为主,而且职业女性居多。
在陪购之前,邰敏先了解客人的购买能力和需求。选择陪购的客人都有很高的消费能力,而且时间宝贵,所以邰敏为客人推荐恒隆广场、巴黎春天等高级购物中心选购服装。时间由客人预约,双方在商场见面,一般陪购的时间在1~2 小时之间。“当然,我们也不会把时间算得那么精确,超出一点时间也会忽略不计的。”邰敏说。
“十一”前夕,邰敏陪同一个公司老板买衣服,客人想购买一些休闲衣服出国度假,地点选在巴黎春天,客人的要求是“只要合适就好,价格无所谓。”
走进一家意大利品牌服装店,邰敏按照客人之前的色彩测试,为他选择了一些暖色调、华丽的衬衫,这种样式的衣服客人从来没有尝试过,在邰敏的建议下,这位老板试穿后感觉出乎意料的棒!“当客人们穿上我选择的衣服显得很得体时,我会很有成就感,比自己选到了合身的衣服还高兴。”邰敏微笑着说。
邰敏平时并不喜欢逛街,偶尔到附近的商场或者一些特色小店走走,还不忘记做服装品牌调查,收集市场信息。这种工作培养出了她对服装的一双火眼金晴,逛小店时,她总能分辨出品牌的真假,面对店主的漫天要价,她能开出一个很合理的价钱。
邰敏在上海时尚圈里很有名气,《上海壹周》《新民晚报》等报刊,专门报道过她“帮人扮靓”的故事。在一些诸如“购物指南”、“穿衣之道”之类的电视节目里,这位“时尚精灵”也常被请去做特邀嘉宾。知名度高了,请她帮忙“搜衣”的人越来越多,有时顾客不得不提前一两周预约。虽然邰敏未向记者透露她每月的具体收入情况,但据她的一位女友说,邰敏的“年薪”少说也在15 万元以上!
美丽女主持,为了爱情“不务正业”
赵霏霏在上海一家电视台工作,2002 年利用假期到北京旅游时,她认识了英俊洒脱的李先生。经过一段两地相隔的空中恋情后,李先生毅然从公司辞职,到上海与菲菲建立了家庭。
婚后,李先生进入上海市一家美资公司,负责营销工作。因为担任一档旅游栏目的制片人,赵霏霏每个月起码有一半的时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地,剩下的半个月呆在上海的时候,也经常是坐在电视台里剪镜头、配发解说词。老公的工作量很大,有时周末还要参加各种商务应酬。他俩就像两个拼命旋转的陀螺一样,你转过去他转过来,却很少有一起共处的闲暇时间。
尽管双方都明白对方是在为了这个家而拼搏,也知道将来的美满是以牺牲眼前的幸福为代价的,可是,赵霏霏还是越来越不喜欢这种陀螺生活。“我宁愿选择一种赚钱少点,但是能有更多时间和爱人共处的职业……”于是,她大胆选择了辞职。
在家里享受过一段悠闲而甜蜜的时光后,美丽的赵霏霏被朋友们请出来,开始做各种奢侈品牌的平面模特,这让她有机会在第一时间零距离地接触到各种世界顶级品牌。比如以色列一家宝石公司刚推出的几款金饰,令她欣喜不已。
两年过去了,赵霏霏最满意的并不是自己拍了一大堆的平面广告,而是自己已经跻身于珠宝鉴赏家的行列,这对于一个女人而言,不仅仅意味着她可以更加亲近珠宝,而且还意味着在面对这些财富的时候,她有比其他女人更加睿智的目光。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篇7
在沈志远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首往事,我们从沈先生的沉浮中又能有怎样的感悟呢?
:你是人民的哲学家
1902年1月,沈志远出生于浙江萧山。11岁时到杭州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附小、浙江省立一中。爆发时,沈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劝告退学”,后考入交大附中,结识了在交大大学部学习的侯绍裘。1924年8月,沈志远到侯绍裘任校长的松江景贤女中教书。1925年经侯绍裘介绍,沈志远加入了中国***。
1926年12月,沈志远受中共上海***组织的派遣,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选送到莫斯科中国问题研究所当研究生。其间,沈志远还在共产国际东方部中文书刊编译处编译《共产国际》杂志中文版,并参加《列宁选集》中文版的编译工作。1931年底,沈志远将在苏联出生年仅四岁的儿子寄放在国际儿童院,只身返回了上海。
多年以后,沈志远曾对家人谈起在莫斯科时的风风雨雨。那时正值肃反,有的同学今天还谈笑风生,明天便杳无踪影,于是心有余悸的沈志远便埋头苦读,发奋学习,对时局从不过问。
1932年起,沈志远先后担任过中共江苏省委文委委员、中央文委委员,还在上海暨南大学和北京大学商学院任教。他是社会科学家联盟的重要成员,担任过社联***,曾为社联创办并主编《新文化》杂志,这个刊物仅出版两期,就被查封了。
沈志远的第一部著作《黑格尔与辩证法》,就是1932年他在社联工作时完成的。1933年,北京笔耕堂书店出版了沈志远编写的《新哲学词典》,收录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这本书出版后,《读书与出版》杂志立即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书是给青年自修新哲学用的一本好书,它把现代哲学的骨干完全清晰地浮雕出来了,完全用通俗而简明的形式写成的,在大众生活过程中用以指导实践的认识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该书再版达15次之多,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宣传的一部成功之作。
沈志远还翻译了不少哲学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苏联米丁等人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其上册《辩证唯物论》被《读书月报》誉为“实在是一本最好的辩证唯物论教科书”。1937年春夏之交,曾认真阅读过这本译著,留下了二千六百余字的批示。二十年后,在***的一个晚会上,握着沈先生的手说:“你是人民的哲学家。”
沈志远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造诣很深,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他的第一部经济著作是1933年出版的《计划经济学大纲》。
沈志远的成名之作,是1934年5月由北平经济学社出版的《新经济学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的专著。这本书出版后,立刻得到进步舆论界的好评,被《读书与出版》杂志誉为“荒野里一株冷艳的山花”。
沈志远的另一部经济学代表作是1937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的《近代经济学说史》,是他根据自己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任教时的讲义修订而成的。到 1950 年,该书先后出版过七次。
:你留在***外作用更大
1933年夏,沈志远和中共脱离了组织关系。个中原因,据沈骥如回忆,是年3至6月,沈志远患上了伤寒,病愈以后,他去见单线联系人,走进弄堂,抬头一看,窗台上的联络暗号——一盆鲜花不见了。
抗日战争期间,沈志远和有过多次接触。1940年夏,从苏联医治骨伤返回重庆,曾亲口告诉他:你的儿子在莫斯科生活得很好。他曾提出恢复组织关系,说“你留在***外作用更大”。
1944年10月,沈志远经沈钧儒、马哲民介绍加入了民盟。次年10月,民盟在重庆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当选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受民盟中央委托来沪筹建民盟组织。1946年2月20日,民盟上海市支部筹备委员会成立,他被推举为召集人。7月17日,沈志远匆匆赶往民盟中央***陶行知住所,请他出席民盟的一个重要集会。不料时隔七天,陶先生猝发脑溢血逝世。沈志远怀着悲愤的心情,告别上海,前往香港。
在香港他积极从事民盟工作,继续主编《理论与现实》。当时,由中共南方局直接领导、民主人士出面创办的达德学院已经开学,沈志远是该校商业经济系主任。达德学院公开支持国内的爱国民主运动,先后有二百余名学生投身祖国的***事业,为此献出生命的有18人。
1948年1月,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港召开。会议宣布与中共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南京******府,建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沈志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参与起草了《三中全会紧急声明》、《三中全会***治报告》、《三中全会宣言》等重要文献。
当时,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罗隆基被软禁在上海,沈志远受命于危难之时,出任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在他和黄药眠、陆诒的努力下,《光明报》得以复刊。那时他们三人都是达德学院的教授,为照顾他们,学院特意把课程安排在两天之中,每周总有一个晚上同住一间宿舍,他们就利用这个机会商量编辑工作。
1949年2月25日,沈志远等35人由林伯渠陪同乘“天津***号”专车由沈阳抵达北平。车站上鼓乐喧天,一些曾在重庆、南京、上海工作过青年人兴奋地将沈钧儒、郭沫若高高抬起。75岁的沈钧儒眼中闪着泪花,沈志远的眼睛也湿润了……
在筹备新***协的过程中,沈志远参加了共同纲领的起草工作,是共同纲领起草小组成员。第一届新***协会议召开时,沈志远作为救国会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担任了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沈志远担任中央人民***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被聘为中国人民银行顾问。国家出版总署草创时期,沈志远是编译局局长,在他的领导下,编译局制定了全国翻译工作计划,召开了首届全国翻译工作会议,创办了《翻译通报》,出版了***前《全国翻译***书目录》。
徐铸成:他始终保持书生本色
1951年初,沈志远被调到上海,他的晚年是在上海度过的。
***前夕,民盟上海市支部主任委员彭文应因身份暴露,险遭逮捕,市支部决定由冯亦代主任委员的职务。上海***后,民盟华东区执行部指定闵刚侯担任上海市支部主任委员。次年1月,闵去北京,民盟中央指派刘思慕任上海市支部主任委员。考虑到当时上海民盟内部问题颇多,矛盾不少,刘思慕没有到职。在这种情况下,民盟中央***李文宜提议调沈志远去上海主持民盟工作。当时沈志远已被内定燕京大学校长,他对李文宜的提议表示为难,李文宜说:“燕大校长固然重要,但上海全市的知识分子能团结在***的周围,那不是更好吗?”
沈志远到沪后即参加了上海市第一次盟员大会的筹备工作。他多次与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人寿同志协商,还亲自作苏延宾、彭文应、孙大雨等人的工作,几经努力,终于使盟员大会顺利举行。在这次大会上,沈志远当选为民盟上海市支部主任委员。
***初上海民盟成员共341人,到1951年9月底481人,虽有发展,但与形势的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为推动上海民盟的发展,沈志远以参加座谈、个别谈心、上门走访等方式,吸收了一批文教界有地位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加入民盟。来沪不久,他出席了有陈望道、周谷城、陈白尘、章靳以、马侣贤、许杰等人参加的座谈。他说:“我要重复指出,民盟不是资本主义的******,代表某些集团的狭隘利益,而是为全体人民的基本利益奋斗的知识分子的***治团体。在座诸位都是在文化教育界学术界有地位,对民主斗争有历史的先进人士,希望大家都能参加到民主同盟里来共同负责领导,在中共领导下为发展和加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而奋斗。民盟现在的缺点还很多,组织不够健全,工作不够完善,特别邀请各位先生充实我们的阵容。希望不客气地提出批评指正。”一席话,情真意切,使在座者无不动容。
徐铸成晚年回忆说:我一向以无***无派为标榜,经他耐心的劝说,才于1951年参加了民盟,他是我的引路人。他当时在知识分子中,威信是很高的。
在沈志远的领导下,上海民盟配合***的中心工作,团结调动广大盟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和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工作大有起色,到1957年底,上海民盟成员达3381人。至今许多盟员还在怀念沈志远,怀念在他的领导下,上海民盟朝气蓬勃,盟务工作兴旺发达的那个时期。
1956年中国***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沈志远衷心拥护。同年11月,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指出,这个方针“是调动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好办法”。在这篇文章中,沈志远特别强调,“派的同志不能因为强调***治自由和组织***而把自己的***派设想成为类似资产阶级国家的‘在野***’或‘反对***’,对于***来一个‘分庭抗礼’”。
1957年春,他响应中国***的号召,帮助***整风,在上海民盟全体干部大会上作了为时两小时的动员报告。他说:“我们***外人士,特别是***外的知识分子,在***的号召下要鼓起勇气,为了社会主义,为了***的事业,为了真理我们不必患得患失,我们不必害怕什么,我们要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发现的不合理的现象和错误的作风,向***提出来,向***倾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助***进行整风。这就是爱护***的具体表现。”不久,一场严重扩大化的反斗争波及全国,沈志远被错划为。这突如其来的挫折,像晴天霹雳,似六月大雪,让沈志远难以承受。就像一个热爱母亲的儿子,突然被指责为背叛亲娘的逆子,他感情又如何承受得了呢?沈志远告诉一二个知己,当他被迫写交待,写到“我沈志远犯了***的罪行”这几个字的时候,他的手在发抖,笔重千钧,因为他在作违心之言,是自诬,是撒谎,是在坦白他没有做过的事,是在交待他没有想过的念头。
沈志远的遭遇让许多人困惑不解。当时的民盟中央***沈钧儒就曾对人说:沈志远、柳湜等过去都是老朋友,做过许多工作,为什么现在都变成了“”?相信***做事最后总是宽的。1958年4月,沈老来沪参加民盟上海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专门约见了沈志远。他诚挚地说:“我最初学马列主义,都是从你的书里学到的,你是我的老师。不要灰心丧志,应该在考验中振作起来,你将来仍然是我的老师。”
在身处逆境的日子里,沈志远得到了***内外不少同志的关心和鼓励。六十年代初,吴玉章就曾写信给沈志远,向他索借《理论与现实》,宦乡也曾复信给沈志远,支持他研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史良、胡愈之都曾对沈志远表示鼓励。沈志远的日记中还记录道,1961年1月19日一次会议的午饭后,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刘述周和他坐在一起,“态度非常自然地谈起了在苏联时斯大林领导的反托洛斯基和布哈林的斗争情况,完全没有一点奚落敷衍的态度,而是作为一个熟识的同志同我闲谈问题。”这一切,对沈志远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1962年4月,沈志远去北京参加了全国***协,亲耳聆听了同志代表中央检讨过去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肯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的发言,深受鼓舞。他与千家驹、陈翰笙、彭迪先、关梦温、吴半农联合发言,主张开放农村集市贸易,活跃市场。当年7月,在上海市***协会议上,他又直言不讳,“我们往往强调了不断***论,却忽略了它的相对稳定性;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却忽略了客观可能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性;强调了***治思想教育,却不大重视物质利益原则;我们非历史主义地夸大了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法权,而忽视了它是作为‘按资分配’、‘不劳而获’资产阶级法权的对立物而存在的道理;我们谈生产关系的改革比较多,而谈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则比较少;强调上层建筑比较多,注意经济基础的决定意义则比较少……”同年8月,沈志远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了《关于按劳分配的几个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按劳分配是谁也无法躲避、改变或违抗的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他打算发表10篇文章,就主观意志与客观规律、***治思想与物质利益等问题发表意见。朋友们为他担扰,他却笑着说:“我是学习***治经济学的,有意见就应该贡献出来。”
沈志远参加***治活动多年,却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不趋时,不媚世;不见风使舵,不巧于逢迎。他万万没有想到,《关于按劳分配的几个问题》发表后,柯庆施就在一次会议上说:“分子有什么资格教训我们!”从1962年9月起,沈志远遭到了无情的批判。1964年9月至12月,批判达到了高峰,每个星期他要被批判两个下午,血压200/120,脚已无法站稳。当他抑止不住,满腔悲愤,流下眼泪时,那些批判他的人竟然责骂他企***用眼泪来欺骗***,欺骗人民。
没完没了的批判,无休止的检讨,使沈志远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只要一息尚存,他是绝不会推卸自己对***对人民的责任的。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对夫人崔平说过的一句话:“我明知我写的文章是不会再发表了,不让我写作,就像不让演员演戏一样感到难受,但我还是要写……”他制定了一个个人研究工作十年规划草纲;他相信总有一天,他的文章著作会被发表,他的肺腑之言会被采纳。
沈志远是1965年1月在沪病逝的。报纸没发消息,民盟给他开了一个小型追悼会,除了家属,参加的只有几位机关干部。沈先生去世20年以后,民盟中央和社会科学院为他举行了纪念座谈会。
2002年10月,民盟上海市委为纪念沈志远诞辰100周年举行座谈会,沈先生的儿子沈骥如由京抵沪出席会议。会后,我和他去了福寿园,打算在那里给沈先生塑像。2007年秋,民盟市委在福寿园举行沈先生塑像揭幕仪式。沈先生的像在陈望道夫妇铜像的右侧。望老入盟时,沈先生是民盟上海市市委主委。无论年龄还是资历,望老都在前。有人为此说话,望老说:我是个学者,主委还是让人家做。反右斗争开始后,望老成为上海民盟主委,他对沈先生没有歧视。沈骥如曾对我说:父亲倒霉后,望老每次看到他总是主动打招呼,每次活动总叫他坐到前排。不像某些人,反右以前,对父亲一口一个“老师”,毕恭毕敬,反右运动刚开始,突然不认识他了。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篇8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7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攻占南京,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中国同胞罹难。当年国际友人德国商人约翰・拉贝(John H・D・Rabe)和美国史密斯博士(Lewis S・c・Smythe)等西方人士小满日***暴行,深深同情受难的中国人民。建立了一个临时庇护所――国际救济委员会安全区。与此同时,在南京郊区的栖霞山麓,刚建成的中国商办企业江南水泥厂也筹建了难民营。南京安全区和江南水泥厂难民营成了日***侵占下南京地区的“诺亚方舟”。
昆德父子与中国的两世情谊
卡尔・昆德及其父汉斯・昆德是德国人,汉斯・昆德1900年被唐山细绵土厂聘为技师。细绵上厂和开平矿务局都是官办企业。八国联***之役后,开平矿务局和细绵土厂均人英人之手。所幸细绵土厂的案据要件都保留在昆德手中。英人百般向他索取,“彼坚不付与,谓‘此乃中国产业,不能相授’”。凭此产权凭证,经与英人交涉,细绵土厂得于1906年收回。而开平矿务局却未能收回,成了英商企业。
细绵土厂收回次年即改为启新洋灰公司,由官办改为商办,设有董市会,股民会等。汉斯・昆德仍留厂工作,全家定居唐山。
他随父被遗返,之后又随父同到启新厂。他在日***侵占南京时,临危受命,与丹麦人辛波(B・A・Sinadberg)一起赶到江南水泥厂,担负起保护工厂救助我受难同胞责任。卡尔・昆德母子曾送给南京人民的照片拷叭就是在这段时间拍摄的。
陈范有受命筹建
江南水泥厂
启新洋灰公司很快堀起,成为北方筇一大民营企业,也成了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此时总经理周学熙和总务经理陈一甫先后卸职,毕业于北洋大学上木工程系的陈一甫之子陈范有开始参与该厂高层领导。
止当启新公司迅速发展,准备扩大规模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三省。1933年,亲日的冀东伪***府成立,唐山沦为日本势力范围。启新公司不得不放弃原地扩建的计划,决定在南方寻找安全之所另建新厂,“一则以避敌日之锋,一则以就近市场”。(陈范有,1949年12月31日,《江南水泥厂公司之历史与内容及拟为***府部分加工之建议》)。
经过勘察,决定选址南京(木西)霞山东麓建厂。1935年5月,江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原肩新公司全体股东以上年度返回本年度应分股利及职工应得之红利充作公司股金,选举颜惠卿为董事长,袁心武、王仲刘、陈范有三人均为常务董事。董事会指派陈范有负责江南水泥厂的筹建工作。
陈范有,名汝良,安徽石埭县(今石台县)人。1898年出生于天津1912年入南开中学,1921年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33年任启新洋灰公司协理。
自负责江南水泥厂筹建工一作后,陈范有始终起着决策暂和领导人的作用,他苦心孤诣,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从容应对各种问题。南京被日***占领后,他坚持小资敌,不合作,与日敌和汪伪展开钊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不开工,八年抗战中,日***从这罩没有获得他们急需的战略物资――水泥。原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中国光大集团名誉董事长王光英指出:“这是小见硝烟的战争,是另一种形式的抗日战争,显示了陈范有和他的同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情操”
殚精竭虑护工厂 针锋相对斗日敌
江南水泥厂竣工后,机器也安装就绪,已具备了开工条件。陈范有作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支持工厂开工,“俾生产水泥,以为巩固国防之用、”同时写信嘱咐“关于吾厂拟开机之事,请暂时勿对外宣传”。这为日后应对日***争取了主动。
随着淞沪战事日益吃紧,南京岌岌可危。面对如此情势,经陈范有等磋商,天津启新董事会决定坚决不与日方合作,并没法竭尽可能保护工厂。首先,江南董事会派德国人卡尔・昆德、丹麦人辛波分别从津沪两地急赴江南水泥厂护厂。江南水泥厂之设备均购自丹麦史密芝公司(水泥生产设备)和德团惮臣洋行(电器设备),当时与丹麦史密芝公司所订合同,签约时“付款八成,其余二成计壹万肆千余英镑。暂行借欠”。因货款未清,设法由供货之两同公司代表前来保护工厂财产,是极合乎情理的应对之策。
卡尔・昆德当时任唐山启新陶瓷厂经理,他“与启新有两世之交,启新待之甚厚,战欲借此机会,以报前恩”,所以他奉命后立即带译员颜柳风赴沪,并会同辛波及英语翻译李玉麟于12月4日,在日***攻占南京前9天抵达南京(木西)霞山江南水泥厂。
辛波1911年2月19日出生于丹麦奥尔湖斯市,会法、德、英语,曾在上海一家大饭店工作过,据他在家信中说,他曾为访沪的卓别林报务过。日***占领上海时期,他是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布鲁克・史帝芬的司机。布鲁克・史帝芬被日***子弹击中牺牲后,他应江南水泥厂公司之聘,便以丹麦史密芝公司代表身份,与昆德一起赴南京,会同江南水泥厂留守人员,组织护厂队。护厂队配备***支、狼狗,日夜在厂区巡逻。
其次,启新董事会作了第二手准备,密嘱江南厂领导疏散人员和转移重要器材***纸、账册,一部分机器拆散就地藏匿,重要***纸、账册随人员向内地转移,万一日***武力占厂,可以免被敌人利用。
日占区里的“诺亚办舟”
卡尔・昆德抵厂后,佯以德国禅臣洋行代表被任命为江南水泥厂厂长。他们在工厂前后各坚一旗杆,旗杆高及三楼。每天挂起丹、德两国旗帜。在工厂房顶画上丹麦和德国国旗,防日机轰炸。
日***攻占南京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奸女,无恶不作。为躲避日***杀戮,人们纷纷寻找避难场所。当年德国商人约翰・托贝和美国史密斯博士等两方人士,在南京建立起国际救济委员会安全区。国际安全区成了大批难民的临时庇护所,拯救了25万中同同胞。而存南京(木西)霞山麓,以中同人为主,由中国人策划,由中国人出资的江南水泥厂难民营,成了日***侵占下南京地区的又一个“诺亚方舟”。 江南水泥厂难民营前后共收留难民3万多人,他们都来自南京周边,有许多是沿沪宁铁路过来的沪、苏、锡、常难民。据当时江南水泥厂留厂人员徐莘农女儿徐尔欣回忆:水泥厂附近有个柄霞火车站,“他们过来很方便,过来以后厂里就接待他们”,“没有任何条件,只要叫那门就能进来,只要来了,就可以留下来。”
厂里造有两排二层工房,原来是作工人宿舍的,这时都给难民居住。住工人宿舍的难民都足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有家室的,其余的则都住在厂区临时搭建的大批简易工棚内。当时搭的工棚就有二三万平方米。
住的问题解决了,吃是更大的问题,据徐莘农给家中的信上说,最多时一天粮食要1500公斤。这些钱都是由厂里支付的。1938年3月19日,陈范有写信给赵庆杰、庾宗少林、孙柏轩,关照厂里“吾厂难民日增”,“宜没法救济”。当时厂里有一笔开工资金,是徐莘农冒着生命危险东躲保护的大量黄金、银元(计价值一万块大洋的黄金和一千多观大洋)。这笔钱便成了难民营最可靠的经济保障。
为了防偷防盗,维护安全,难民们编成12个组,自选代表进行管理。工厂职工电分组轮流值班巡逻,发现有缺衣少被的,就设法请人捐助或相互调剂共度难关。
难民营还有一些是溃散的抗日***人,他们是日***抓捕的对象。厂里就让他们换上老百姓的服装,给他们治伤,伤愈后赠给路费,让他们早早回家。当年廖耀湘与部队失散后躲入栖霞寺。栖霞寺方丈发觉寺中常有日***前来搜查,不安全,就把他转移到江南水泥厂。厂里怕人多口杂走漏风声,便给他化妆改扮后,赠给路费,把他安全送走。
为阻止日***侵扰,在难民居住的地方插有丹麦和德国旗帜。难民中有人病了,厂里有简易诊所给予诊治。当得知难民家乡稍平静后,厂里就设法送他们回家,回乡后遇局势变化,他们又可回江南难民营。这样一批一批,出出进进,直到1938年五、六月难民才全部离去。
为奖励护厂及救勘难民有功人员,陈范有于1944年11月23日与袁心武联署致函江南厂庾宗滟、孙柏轩,嘱对沈济华、颜柳风两人给予特别奖励,计沈18000元,颜25000元。卡尔・昆德也同时收到特殊酬劳。
国际友人的义举
国际友人昆德和辛波深深同情受难的中国人民,他们为难民所做的一切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辛波存参与组建难民营的同时,拍摄了大量照片,纪录日***在南京犯下的种种罪行,并设法在美国发表,向国际社会揭露日***暴行。1938年1月14日,辛波为挽救一个被日***炸伤的儿童,开摩托车送其进城医治,存中山门被日***阻拦。他又不顾个人安危,绕道太平门。冒险通过岗哨,把孩了送到鼓楼医院救治。辛波还同医院联系,由医院先派两名护士,后又请了一名医生,一名医生助理进厂,为难民诊治疾病。辛波于1938年3月离厂后,另有丹麦史密芝公司派纳尔森赴厂接替。
卡尔・昆德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因长期生活住中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他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负责,凡有日本兵来厂寻事,都山他出面交涉,日***顾忌他的德籍背景,不敢贸然侵扰。柄霞寺长老写了一封“以人类的名义,致所有与此有关的人”的信,痛斥日***暴行。昆德把它译成德文,由辛波送到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德国西门子公司经拉贝手中。这封信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广泛干和深远的影响。它向全世界公开揭露了日***的暴行。1937年一个冬夜,日***纵火焚烧江南水泥厂附近的摄山镇,并架起机***,不准百姓抢救。昆德闻讯便带领工厂留守人员和译员,扛起了德国旗帜前往救援。他严正告诉日***,这是厂的附属地区,负责工厂食品供应,你们不能侵扰。日***无奈,只得悻悻离去,全镇房屋才免遭一炬。昆德因“佯以出售机器之禅臣(德商)洋行代表名义驻厂掩护,故柄霞沦陷,商厂未被敌日占领”等原因(见江南水泥厂经理庾宗淋、副经理孙柏轩给南京市***府申请留用昆德不遣返的报告),抗战胖利后,南南京市***府批复同意,得免于遣返回德,准厂继续延用,直到1950年,昆德一家才离开南京返回他自己的国家。对此卡尔・昆德夫人满怀深情地说,二战结束以后,中国人不但没将他们馈送回国,还给她的丈夫颁发了一枚红十字勋章。他们很感谢中国人。
重建工厂 喜获新生
日***占领南京期间,以联营、包销、***管种种名目,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必欲逼迫江南厂为其所用。江南厂上下一致,戮力同心,不为利动,不怕威吓,巧与周旋,日******谋始终不能得逞。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战局不利,更加紧刘中国战略物资的掠夺。他们狗急跳墙,与汪伪勾结、武力进厂,拆卸机器,欲运往山东张店,作制铝之设备。从1943年12月23日至1944年10月,江南水泥厂机器发备被先后分三批拆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陈范有和他的同仁10年苦心经营的工厂,至此被日敌破坏殆尽。1944年2月3日,延安《***日报》第二版以《敌“没收”沦陷区工厂》为题对此作了报道,揭露日***的罪行。抗战胜利,山河重光,原以为江南厂可以绝处逢生,时任江南水泥厂总公司总经理的陈范有满怀信心,积极筹资,重建工厂,又因通货膨胀,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增资扩股,募集资金,后因输电线路工程迁延时日,电厂输电等问题未能解决,以致历尽艰辛困难之筹备工作三年未自成效。
新中国成立后,***府扶助利于国家建设之工业,给江南厂多方面便利。但百废待举,供电仍是个大问题。没有电力,机器无法转动,陈范有与曾是南开中学前后届同学,此时便致函***,请求解决供电问题。在南京***管会和南京建设局的支持协调下,电力问题妥善解决,江南水泥厂顺利进行试车,1950年9月17日,经过了15年4个月漫长曲折之路,江南水泥厂终于迎来新生,开工那天,江南水泥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陈范有亲自点火,“巨型璇窑渐渐转动,栖霞山上冒起缕缕青烟”。(见1950年9月19日南京《新华日报》第三版《人民***府积极扶助下,柄霞山江南水泥厂开工》)。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篇9
夕阳的余辉洒落在书案,铺染着贾靖宏先生的头脸与身躯,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辉。笔者被瞬间的场景所震撼,宛若从贾老的如椽笔下看到他那笔墨人生……
贾靖宏的启蒙教育是从念私塾开始的,
那时他同书法结缘
“我6岁上私塾读书,读的是《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塾师是位老学究,他特别重视写大字;开始是描红,后来是临帖,主要是临柳公权的《玄秘塔》和颜鲁公的楷书――塾师规定我们每天要写一张大楷和一百字的小楷。”贾靖宏说,他的启蒙教育是从念私塾开始的,那时他同书法结缘。
贾靖宏钟情翰墨也与家庭影响有关。他的祖父贾诗源是清末秀才,曾在督府当过学监,也干过编修一类的差事。晚年家道中落,赋闲家中,他自己开了一间塾馆,为附近乡村的孩子读书识字提供了场所,人称“秀才学馆”。祖父喜欢舞文弄墨,吟诗作画;父亲贾树轩也写得一手好左手书。“他们都是名闻乡里的书法家,在京津唐一带和关外名气不小。我便生活在这个一个家庭氛围里。”小靖宏常常为大人们研墨展纸,看他们写字,这是他最喜欢干的事了。“我家时常有文人墨客聚会,我也夹在其中,看他们运笔、作诗、论道。每当父亲提笔写字时总把我叫到跟前,指指点点,讲解一撇一捺和字的间架结构,我听得津津有味。”至今贾靖宏谈起儿时的情景来好像仍然余味悠然、心弛神往。
贾靖宏自谦地说:“我对书法虽自幼情有独钟,但始终未能入其堂奥。这是因为自初始便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生活环境中:日寇入侵,战乱频繁,东奔西跑,安心读书都不可能,练习书法更是白日作梦了。”新中国成立后,贾靖宏被保送上了大学,在哈尔滨外语学院读俄语专业。“大学毕业后,我投身于新闻翻译工作,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中外文学与新闻学著作,自然无暇临池学书,只是在给朋友写信或审阅书稿时用用毛笔。”
“我,一个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从踏入新华社大门的第一天,就仿佛进入了知识的海洋,这里为每个渴求知识的人创造了尤为适宜的环境。我是学俄语的,当初来新华社抱定的理想是当一个名记者或者一个翻译家。”当时,新华社的俄文翻译数量大、任务急,有时,为了赶任务,他一天的翻译量竟高达15000字;有时,他同一些翻译老前辈比赛,从电传机上撕下电讯稿,即刻译成中文。
贾靖宏真正开始用点心思研习书画,已是在知天命之年以后的事了。在20世纪70年代最后的一个春天,他的父亲拖着孱弱的病体来京带他一一拜会了自己在京华书画界的故交,使贾靖宏得以结识不少书画名流。
1980年初,在父亲的老朋友张伯驹引见下,他前往辟才胡同拜见了中国四大古墨收藏家之一的尹润生先生。
“与尹先生的相识使我这个新闻工作者大获益处。”贾靖宏感触很深。尹先生对振兴中国书画艺术呕心沥血,受张伯驹先生之托,他曾与萧劳先生共同主持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出于职业关系,也是兴趣所致,我有幸加入了北京中国书画社,后又成为理事。”对于有一位酷爱书画的记者入社,尹先生大感欣喜,因而对贾靖宏极为重视和信任,经常来电话邀他到府上研究、磋商书画社和教学事宜,渐渐地两人成了忘年交。
贾靖宏谈到在书画爱好和鉴赏方面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时,十分动情地说:“不是祖父,也不是父亲,而是我的恩师张伯驹和潘素两位先生。”他说,结识张先生伉俪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贾靖宏大学毕业分配来京不久,由父亲友人傅湘先生介绍,到后海张府会见了伯驹先生夫妇。翌年春天,父亲又来京带他去张府探望并当即令他向张、潘二位先生行拜师礼学艺。“从那时起,我便在张先生家里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文物珍宝,学到了不少书画鉴赏和诗词韵律方面的知识。”贾靖宏每次去张府,张伯驹和夫人潘素都十分热情,有时赶上进餐时间,还留他一同吃饭。
贾靖宏说:“张老先生言传身教,并一再告诫我要学习和继承书画艺术只能不拘一格,要取决于自己的个性、气质与意趣。”
贾靖宏为人忠诚耿实,热心公益事业,是一位为中国艺术的弘扬及书画家的宣传默默奔波的人
在贾靖宏交往的书画家朋友中,溥杰可以说是一位身份很特殊的人。虽然,他已辞世多年,但与他相处的许多往事,贾靖宏无法忘怀。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采访溥杰以来,贾靖宏就与他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曾经十余次采访他并撰写过十多篇有关他的文章。贾靖宏曾为单位和朋友向溥杰求过墨宝,而他总是有求必应从无拒绝。当贾靖宏为一位知青饭馆求溥杰书匾时,溥老不但欣然命笔很快写好,而且还主动题诗一首亲自请人裱好送上门去当场祝贺。贾靖宏动情地回忆起溥杰先生送墨宝到家的情景――
1985年夏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当贾靖宏应着敲门声出去一看,简直惊呆了: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溥杰这位担任全国人大***的“八千岁”(“ 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一时,贾靖宏不知说什么好。只见带着深度近视镜的瘦小老人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外,拿着一卷题好字的宣纸,伸手说:“今天得空,我上午写好字,下午就送过来了,免得你去取了。”贾靖宏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位老先生曾一个人外出多次被自行车撞倒,而这次却平安而至;喜的是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竟亲自登门送字。在尔后的座谈中,贾靖宏才知溥杰是由护国寺出来,散步到西四环,再乘无轨,到阜外下车,好不容易才打听到自己家的。“能来看看你们当记者的家是什么样儿,对我这个人大代表也有好处。”听他这么一说,贾靖宏才略微放下心来。当贾靖宏一再向他致谢时,溥杰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老人家谦虚地说:“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非常希望大家把我当普通公民看待。”很快,两人就书法艺术谈开了……
贾靖宏在任新华社文教记者的10多年间,结识并采访了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范曾、李铎等著名书画名流,撰写了100余篇专访、艺术评介、报告文学或通讯特写;1985年,作为半月谈杂志社记者的贾靖宏还对全国200余位书画家作过艺术调查,并撰写了连续报道,刊发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香港大公报与文汇报上。贾靖宏为人忠诚耿实,热心公益事业,凭着顽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八方奔走,在新华社组建了新华书画院,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启功、关山月、吴冠中等200余位书画艺术大师和著名书画家欣然受聘为艺术顾问或画院画师。
1991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肆虐神州大地。灾情牵动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贾靖宏回忆说:“那年7月21日晚上,吴冠中先生打电话到我家,说想托我办一件事――为他投标义卖一幅画,就是1986年创作的《老墙》,并将全部售款捐赠灾区。”接到这电话,贾靖宏一下掂出了其中的份量:这是一位老艺术家爱国爱民之心使然!当责无旁贷,应设法帮吴先生实现这一愿望。同时,贾靖宏也深知吴先生的艺术品在国际上的价值和抢手程度,便当即应了下来。于是,他连夜打电话向社领导汇报,得到支持后第二天立即投入采访、写稿,很快消息发了出来,海内外各大中文报纸刊发,有的还刊登了作品照片。“三天内,有北京、深圳、香港、台湾、新加坡与美国的10多位人士来电,询问报价情况,其中有4位收藏家愿出40到50万港币买那幅画。”
为尽快收到赈灾款并及时送到灾民手中,贾靖宏积极与有关方面商量,并征得吴冠中的同意,决定把投标截止日期提前到8月1日,最终以50万元港币售价卖给了香港企业家李达扬先生。有人说,这幅《老墙》的价值远远不止50万港元,它的义卖义买象征无价的同胞情。当然,这里也蕴含着老画家对贾靖宏的高度信任与深厚情谊。贾靖宏,就是这么一位为中国艺术的弘扬及书画家的宣传默默奔波的人。
退而不休的贾靖宏,不用扬鞭自奋蹄,正从再学习、再实践中熔铸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一些单位见贾靖宏在书画界资源不少,就找上门来。贾靖宏也乐意为弘扬祖国书画艺术做些搭桥牵线的工作,于是一拍即合。“近几年,我到过河南、山东、陕西、广东、海南、云南、***及韩国等地,进行书画艺术交流,还应法国巴黎美术学院邀请到法国等西欧9国进行了艺术考察和访问。退休后总闲不着,日子过得很充实。”贾靖宏对公益事业古道热肠,对书画爱好者亦是有求必应,无论是是熟人还是萍水相逢之人,他总是来者不拒,且从不敷衍了事。
由于历史的机缘和工作上的关系,贾靖宏与书画界名人多有交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少艺苑名流为他创作并题赠了一批书画作品。加上祖传下来的一些藏品,贾靖宏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艺术财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名家书画成了人们关注的投资热点,其价格成倍增涨,有不少拍卖行和画店的老板、经纪人找上门来向他求购,提出为他举办专场拍卖会,有的相许以近郊一套豪华别墅换一幅画……所有这些,对于一个过了一辈子清贫生活的老知识分子来说并非无动于衷。他何不想改善一下现有的住房条件,更新一下自造家具,还有满足自己从青年时代就有的藏书癖好呢?然而,他这样说:“这些书画作品书画名家无偿赠送给我的,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是情谊的载体,我怎能出卖感情?见利不能忘义!”的确,那一幅幅作品不仅是书画家精神世界的写照,更是他们之间珍藏友情的无价之宝。也难怪其父在弥留之际握着贾靖宏的手说:“老三呀,大千先生那幅画在你家吧?可要好好爱护它,你不能在生活困难时把它折腾出去呀!否则,你对不起你的恩师伯驹先生在天之灵,我在地下也不会饶过你的!”
1995年5月23日,唐山市人民***府隆重举行了捐献仪式。为褒扬贾靖宏为人民、为家乡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唐山市***府特地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和20万元奖金。贾靖宏当即将奖金全部回赠家乡,用于发展家乡的文化事业。“我将自己多年珍藏的、书画家朋友们精心为我创作的丹青墨宝奉献给我的家乡,也算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让这些艺术珍宝从我个人的小家里走出来成为大家的艺术财富,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归宿。”中共中央***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贾靖宏捐赠的珍藏作品后,握着他的手称赞:“你为家乡做了一件好事,很不简单嘛!”诚然,靖心澄怀集翰墨,宏旨明志有乡情。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篇10
家庭背景:母亲是美术工作者。
家教特点:让孩子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培养孩子学会自己判断美丑
2001年1月,国内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一则消息,中国青年出版社即将出版一本20万字的长篇小说《再造地狱之门》,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不足17岁的高三少女金今,而且小说第一次就发行10万册,风头不让于当时书市正流行的《哈利·波特》中国版。
金今的这部超现实幻想小说讲述了4个高中学生偶然进入到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地狱,阎王是个少女,4个学生游历于地狱之中,用人类的真善美和爱心改造着地狱,最终在战争中将地狱变成了第二个伊甸园,而这4个人却为此付出了一切。金今在这个敞开的地狱之门中把人类的爱带到那里,再造了一个地狱之门。
有评论说,金今的小说融惊险、刺激、智慧、幽默于一体,既有大开大合的宏大史诗场面,又有纯洁浪漫的抒情华采,还有东方文化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肯定会赢得中国青少年读者包括成人读者的欢迎。金今先后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该书,从小学写到了高中。该书的书名由我国著名画家韩美林书写,封面画和书中丰富的漫画插***,都是该书的作者金今自己画的。这种***文并茂的小说,也引起了一些出版社和电影公司的注意。他们纷纷与金今接洽,要买断金今的漫画版权,有的公司甚至力邀金今加盟。
鼓励女儿发扬优点
金今的妈妈王红玫是搞美术的,经常在家里画画,开始时,金今总是在妈妈画画时抢妈妈的画笔和纸墨,常弄得妈妈无法进行工作。但妈妈从不训斥她,妈妈想了一个办法——置办自己的画画工具时,—定会置办两套,这样,金今抢走一套,自己还有一套备用的。一间屋子里,经常是两个人各画各的,互不干扰。(千万别随意指责孩子的调皮好动,它往往是孩子智慧的表现。这样的例子书中有好多处。)金今的画画技能多是在这种环境中“自学”的。有时,金今会让妈妈评价自己的“大作”,不管金今画成什么样,妈妈从不说她画得不好,而是指出哪一部分好。下次再看金今画的时候,细心的妈妈发现,金今好的地方多了,而差的地方自然就少了。
金今在上课的时候还有另一个“毛病”,在纸上“乱写”。老师讲课时,金今的脑子经常开小差,并且把自己的“胡思乱想”记在纸上。
小学毕业,金今考入了徐悲鸿中学,那里招收两个美术班,金今成了其中的一员。初中老师在讲解课文时,一些词汇只要金今感兴趣,她就会顺手“批注”,并且加上自己的理解在纸上肆意发挥。长期这样做,难免不被老师发现,老师发现后,将金今的纸条没收,连同她的“批注”一并撕毁扔掉。这使金今备感伤心,但是她又很无奈。后来金今在放纸条的地方放上了字典,字典作为学习用品放在课桌上,没有引起老师的怀疑,老师以为金今改掉了以往的“毛病”。然而,金今在上面是在从事以往的“工作”——按自己的理解做“眉批”。她的这些做法,最终还是被老师发现了,结果可想而知——请家长!老师这回真的生气了:这个学生真是不可救药了,她“作案”的手段越来越高了,瞧瞧吧!这就是她的课堂笔记,她的杰作。字典摆在了妈妈的面前。字典里面的空白处,已经密密麻麻地铺满了金今的“眉批”。金今妈妈不温不火地宽慰老师:“既然她改不掉老毛病,就由她去吧。她如果干扰了课堂,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那是不可饶恕的。”
“那倒没有,她只是闷头自己干。我发现她都很困难,其他同学看不到,也就谈不上干扰。”老师后来妥协并默许了。就这样,金今得以干自己愿意干的事,直到把那本字典的空白处彻底做满了“眉批”为止。
后来金今成了北师大附中文科试验班的学生。
陪伴女儿冷对机遇
金今的妈妈王红玫说,在金今的成长过程中,金今虽然抓住了许多机遇,同时也失去了许多机遇,可谓是有得有失。4岁时,金今已经画画了,并且画得不错。她有机会认识了我国著名画家韩美林,以后与韩美林成了好朋友,韩美林特别欣赏金今的画,经常送给金今一些画笔等绘画工具,甚至还给金今“压岁钱”。他们之间的这种忘年交一直持续到现在。自从认识了韩美林,金今的绘画水平有了飞跃的提高。
有一次,妈妈带她去雍和宫写生,一队外国游客路过,看到金今在画画,便驻足仔细欣赏。金今画完了,一个老外便通过翻译要以10美元的价格把画买下来。那时,王红玫还不知道能否把画出卖给外国人,她征询翻译的意见。要知道,当时王红玫的月薪只有100多元,而那时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10。翻译告诉王红玫但卖无妨,只要你们愿意。于是,那个老外高兴地得到了金今的画。后面的老外们一看,纷纷排起队来,等待购买金今的“产品”。金今却说什么也不画了,拉着妈妈就走。她就是这样,凡是自己愿意做的事,从不想让别人干预,一旦为了某种目的做某件事,她宁可放弃。
6岁时,妈妈带她到北京紫竹院公园玩,有一个外国老头在河边悠闲地坐着,垂柳、河边、老人,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金今告诉妈妈,想过去跟老头说话。“你会英语吗?”妈妈问她。
“会呀?哈罗!”金今天真地说。
“好吧。你去吧。”妈妈丝毫不觉得金今的回答滑稽可笑,很认真地答应了。金今真的跟老外去“哈罗”了。他们之间手和口并用,交流才得以进行。“小朋友你好。你会什么呀,跟我说说看。”老头逗着金今。
金今也许想起了雍和宫写生遇到老外的那一幕,外国人喜欢画。她说:“我会画画!”说着便接过老外递给她的笔和纸画了起来。老外接过金今的画,连连称好:像毕加索的画风。他向金今索要。金今见他不提用钱来交换,便愉快地答应了。老外高兴万分。分手时告诉金今,他叫穆路士(音译),是西班牙人,他留下了金今的地址和电话。
后来,金今真的接到了穆路士的电话和书信。就这样,金今与穆路士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金今常寄一些自己的画给穆路士。后来通过翻译得知,穆路士特别喜欢金今的画,他把金今寄给他的那些用毛笔画的现代画都挂在卧室里,逢人便讲他与“有毕加索风格的中国小画家”的交往。
有一次,翻译打电话邀请金今和妈妈到北京麦当劳吃饭。席间,翻译告诉王红玫和金今,穆路士是前世界银行行长,上次来华在北京一些大学讲学,他曾受到***的接见。这着实令王红玫吃惊不小。
穆路士提出让金今第二年到西班牙去留学。让金今多学—些英语,作为留学的前期准备。后来,由于阴差阳错,金今始终未能成行。
考进北师大附中还没开学时,母亲的一个大学同学带领一个美国中学校长来中国考察游览,顺便请金今母女在北京烤鸭店吃饭,那位校长就职于美国坎埔(音译)***事学院的附属中学,该校毕业生,多进入世界著名的美国西点***校。席间,金今和他们聊得特别开心,校长不断被金今的连珠妙语打动。他后来说,进入我们学校的学生要求具备6条基本素质,现在金今已经具备了4条。如果金今愿意当我们学校的学生,可以免掉每年1.7万美元的学费,并且负责解决金今在美国的食宿问题。
饭桌上的话谁能当真呢?没想到,过了不久,金今真的收到了美国坎埔(音译)***事学院附属中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在去与不去的问题上,妈妈和金今都犹豫了。金今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师大附中,可是,出国留学,又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先办签证,去不去,以后再说。
母女俩拿着通知书就去了美国大使馆排队办理签证。事前她们没有咨询有关签证的具体注意事项。
结果是拒签。后来得知,美国对外国中学生进入美国留学是控制很严的,金今即便是在美国中学毕业也不足18岁,难免使对方产生“有移民倾向”。但金今想起签证的一幕,仍忿忿不平:使馆的签证官员盛气凌人,把前来签证的人当小偷一样审视。他们的挑剔目光,真让人受不了。等着吧,现在你们挑我,将来有一天我会挑你们的。金今暗暗发誓。
面对频频失去的机遇,金今显得很坦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永不为某种功利的东西所驱使,这是金今的一贯做事风格。
让女儿自己鉴别好坏
母亲王红玫为了自己的工作和金今的学习,购买了电脑。网上聊天,需要注册网名,金今起了一个有些妖艳的网名,那是一部美国电影的名字。很快,召来的多是中年的男性(虚拟的)网友,其中不乏心怀叵测者。
妈妈在金今上网的时候,经常坐在一边静观。除非金今问她,她只是“观棋不语”。连金今起的那个网名,她也不加品评,更不加阻止。她一直是这样,轻易不对金今错误的做法批评,只对好的方面给予鼓励。对金今妖艳的网名,她同样这样。忽然,电脑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你真的是妖艳女郎吗?金今回头对妈妈一笑,她征询妈妈的意见,该如何回答。妈妈对金今说:你说,我是!有时候,有一些话题低级下流、放肆无比。有一天,金今终于忍无可忍地离开聊天室,她忿忿地对妈妈说:无聊透顶!怎么可以这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宿新市徐公店翻译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