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原文及翻译篇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翻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劝学原文及翻译篇2
内容摘要:商务翻译中专业词汇语义理解是商务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行业词汇语义解码的考察,旨在探讨语义解码在商务翻译中的认知因素,即商务语境、词汇知识和认知需求,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交互影响。
关键词:商务翻译 语义解码 认知研究
在商务翻译中,专业词汇语义信息的解码方式一直是这个领域的研究的重点,这是因为,商务翻译中大量运用的大量专业化词汇,不利于语义的解码,译者难以形成具体的语义表征,从而造成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在沟通消费者与产品的过程中树立障碍。
商务翻译中专业词汇语义理解是商务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译者都会涉及熟悉程度不等的专业词汇,而词汇知识促就成为促进商务翻译传递信息的关键;然而,译者个体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商务语境、词汇知识和认知需求三者对英语商务翻译中词汇语义认知的交互作用还尚未得到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将就此以中国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探究这些因素对商务翻译中语义解码的认知效应及其本质。
语义解码认知效应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一)语义解码认知效应实验的研究问题
为理解商务翻译过程中,语义解码出现偏差的原因,本实验主要考察商务语境,尤其是句层语境,词汇知识及认知需求等因素对译者认知商务翻译中词汇语义的解码方式所产生的效应。
信息接受者对商务翻译的各种想法或态度会直接地影响商务翻译的劝诱功能,信息理解的结果难以一致。人们的想法既有可能抵触商务翻译传达的信息,也有可能支持商务翻译传达的信息。解释可能型模型认为:认知词汇语义信息的内在动机和能力较强时,人们更有可能对商务语篇的主体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如果商务语篇信息的观点正确,语言的详细解释将有助于支持其主体内容,进而增强劝诱功能(Petty 1988)。
根据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下面这个等式体现出影响商务语篇信息对人们产生劝诱效果的可能性的因素:PI=PC[ PE++(1-PE-)]。其中,PC代表理解信息的可能性,PE+代表产生积极理解结果的可能性,而PE-则代表产生积消极解结果的可能性。因此,信息解释与信息理解可能对商务语篇信息的劝诱功能产生倍增效应。而解释在价的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可能对劝诱功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这个模型增强了解释可能性模型的预测力,因为该模型为信息理解与信息解释之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框架。
尽管本项试验并非旨在检测智力,但受试者对商务翻译的认知方式,词汇知识以及解释型语境三者都有可能影响理解商务翻译所传递的信息。因此,考察这三个相关因素对商务翻译中词汇信息的解码产生影响的方式是本文的主要任务。
(二)语义解码认知效应实验的实验方法
参加本次实验的受试者共有187名,均为广东商学院在读本科生。其中,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受试者共8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受试者106名,男生71名和女生116名。所有受试者都是从本校一年级和四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的,他们代表了不同的词汇知识水平。
本项研究选择了数字播放器、手提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四个不同类别的产品并设计了不同的商务翻译。之所以选择这些产品,主要是考虑到这些产品与大学生(该实验的样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是当代年轻人娱乐、学习和家用设备中的首选对象。
由于该实验涉及句层语境,词汇知识及认知需求等多个因素,因而选择的材料也就因自变量的不同而变化。具体情况如下:第一,词汇知识水平。为了测出受试者对这些专业化的词汇知识的原有程度,本文使用了Shore 与Kempe(1991)开发的词汇知识评估任务系统。发给受试者每人一份列有所有他们可能感兴趣的词汇和一些虚构的专业词汇并指导他们完成这些列表。第二,认知需求。在本研究的问卷中,所使用的认知需求等级测试是Cacioppo(1996)等设计的含有18个子项目的小型问卷。在问卷中,要求受试者指出每条陈述是如何明确显示产品特征的。第三,句层语境。四则商务翻译材料中,两个商务翻译的语境为解释型,另外两个则为模糊型。
本文对商务翻译材料的字组长度(即单词的数量)进行了控制,长度的最大差小于10%。每个商务翻译材料包含有5个专业化的词汇并设置了5个语境。实验的重点是找出每个产品中哪些词汇不是普遍使用的。对于那些模糊的词汇可以首先通过登陆万维网主页或者查阅相关电子产品的资料进行识别和确定。在初步列出专业化的词汇之后,通过Lexis-Nexis数据库搜索这些词汇以便确定它们在整体上的相对使用频率以及他们的产品类别。每个产品相应选出五个总体使用频率不是很高但在相关产品类别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由于这些商务翻译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这项研究的,所以使用的品牌名称都并非是真实的。为了确保本研究当中的受试者认为这些商务翻译是真实的、专业的,本文对它们效度进行了检验。受试者根据要求,对每个商务翻译进行了总分为7分的语义分化(专业的/业余的)。四份商务翻译的得分分别是:数字音响播放器得分为4.72,手机为5.02,膝上型计算机为5.07,数字可携式摄像机为5.20。该结果显示着四份商务翻译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
(三)语义解码认知效应实验的实验程序
依据实验需要,本研究的数据通过两组实验收集:
第一组,评估受试者的词汇知识水平和认知需求。本组实验在10到20名学生组成的小组中展开,完成这些数据的测量平均需要25分钟。前者要求他们说出正确定义的所有单词;其次,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运用剩余的词汇造句;第三步是让受试者在他们可能熟悉的剩余词汇旁边打勾;最后圈出可能不属于英语的词汇。根据产品的分类,将这些分值单独相加以便测量出受试者对该类别产品的词汇知识水平;然后就这些得分结果,分析出受试者对那类产品具有相对更高的词汇知识水平。
这样,就可以将商务翻译分为受试者具有较高词汇知识水平的语境和较低词汇知识水平的语境。而认知需求的测试还要求受试者指出每条陈述是如何明确显示产品特征的。在本研究中评判方法是使用5分为一个档次的划分等级,从最具特征到最不具特征。单一显性因素中认知需求占到所有变化中的29.2%(特征值为5.25),该值与其它使用这18个子项目的测量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一致(Cacioppo 1996)。
第二组实验在第一组完成3周之后进行。这次实验的每个小组人数少于10人,每组花了约20分钟完成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者一直没有离开现场,而受试者是随机安排到8个人数相等的小组中的。发给每个受试者一份需要详细描述的、由四个商务翻译材料组成的小册子和一份问卷调查表。其中,两个商务翻译的语境为解释型的,另外两个的语境则为模糊型的。安排受试者阅读四份电子产品的虚构品牌商务翻译。阅读完这四份商务翻译之后,安排所有受试者完成由个人看法、信息理解、翻译态度等组成的问卷调查表。在受试者完成问卷调查表过程中,设置的控制条件是所有受试者不得重新阅读已经看过的商务翻译。安排在控制组的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没有阅读商务翻译,只安排他们完成问卷中的信息理解部分。
(四)语义解码认知效应实验的数据分析和结果
为了确定受试者阅读高词汇知识水平商务翻译时,是否具备较高的词汇知识水平,本文从两个不同的词汇知识水平角度对变化情况进行单维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受试者阅读高词汇知识水平的商务翻译比阅读弱词汇知识水平的商务翻译,具备更高的词汇知识水平(M=6.23vs M=4.23,F(1,142)=4.31,p
实验表明:
首先,信息理解:信息理解和内容解释可以加强商务翻译的劝诱效果。解释型语境明显有助于实验组的信息理解;然而,阅读了含有模糊型语境的受试者对商务翻译所宣传的产品的理解结果并不比阅读过没有提供任何语境的商务翻译的受试者明显地更好。而认知需求与词汇知识水平同样没有显著地影响理解,次序的干扰因素也不是很强(ps>.27)。
其次,认知解释:在解释型语境中,持赞成态度的观点较之不在解释型语境中时要多得多(M=2.39,M=2.14,F(1,142)=5.23, p=.026, partialη2=.03)。尽管在前者条件下,持反对态度的观点少于后者条件下(M=.58 vs.69), 但这种差距在本研究中并不是很重要(F(1,142)=2.64, p=.106)。
最后,解释型语境中,支持的观点远多于反对的观点;模糊型语境中,相差不是很大,M=1.81。而模糊型语境则弱得多,M=1.44,F(1,142)=5.62,p =.019,partialη2=.04。认知需求较弱的受试者也产生较多的正面的解释,M=1.71。这个数字大于认知需求较高的受试者,M=1.55,但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并不重要。
语义解码认知效应实验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的解释可能性模型显示,加工劝诱型信息能力的提高必然相应地增强认知词汇语义信息内容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的增强与支持型观点的增加,必然加强整篇商务翻译传递出的劝诱功能,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信息的劝诱功能将达到更趋强劲。在句子层面提供解释型语境增强了词汇语义信息的可理解性。
无论是理解含有专业词汇的商务翻译信息或者推理其含意,认知需求弱的受试者的动机都比较弱。因此,如果所提供的语境为模糊型的,商务翻译的劝诱功能对认知需求弱的受试者几乎不能产生效果。解释型语境与认知需求的交互作用对商务翻译态度的效应与本文的猜想是一致的,即解释型语境的缺乏会对认知需求弱的受试者的态度产生直接且负面的影响。这些数据表明,认知需求弱的受试者在作出以理解和解释为基础的判断时,往往显得不够仔细慎重。对认知需求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不易预测出认知需求弱的受试者的态度(Cacioppo et al 1996)。在考虑受试者对这四则商务翻译的态度与他们支持和反对这四则商务翻译的整体差异之间的关系时,本文考虑到了两个***的关系。可理解性将会产生较大的作用。
结论
商务翻译不仅要考虑上述提及的英语词汇信息的传递,还需让信息受众对词汇信息产生正面、积极的想法。这是与以往研究的区别。本文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句层语境的运用,信息受众可以解码更多有关产品的信息,能够更加积极地思考并有助于产生积极的想法,从而有利于商务翻译信息劝诱功能的实现。因此,仅仅依靠信息受众的词汇知识只能产生更多的中性想法,难以有效实现商务翻译的劝诱功能和目的。本项研究中发现的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符合模型的假设。仅在商务翻译信息所产生的解释是正面的情况下,语义解码才能对商务翻译的劝诱功能起到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acioppo,J.T.,Petty,R.E.,Feinstein,J. A.,&Jarvis,W.B.G.Disposition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motivation:The life and times of individuals varying in need for cogni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6
劝学原文及翻译篇3
关键词:“说”、语境、翻译、原语、译语
引言
在汉语语言中,“说”字因其丰富的内涵而被广泛地应用,在英语语言中,“说”字同样以多种面貌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乍看之下,“说”字的翻译似乎非常简单,按其字面意思,不外乎就是“say”“speak”“talk”这几种选择,其实不然。由于“说”属于“被创造性使用的语言,即日常用语”所以它的含义十分丰富。本文对“说”字的基本译法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说”字的英汉使用方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章 一般情况下“说”字的翻译
1.“说”字表陈述、说明、补充、解释或宣布等意思时的用法
1.1表陈述、说明之意,如state(陈述)、report(报道)、tell(告诉)、speak(说)、say(说)、describe(描述)等。
(1)医院说,溶栓最佳时间只有六小时,即在发病后六小时溶栓。
But the doctor said it was too late to break up the blood clot.They said the optimum time for thrombolysis was within 6 hours after the stroke.
分析:例(1)实际上就是直译。直译与意译翻译的两种基本技能是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1.2表补充,回答,解释之意,如:explain(解释道)、interrupt(插话道)、respond/reply/rejoin(答道)等。
(2)青香说:“大哥可不能说这种话。”
Qingxiang interrupted him,“Big Brother,it mustn’t be mentioned.”
1.3表宣称之意,如:extol/announce/declare/claim/proclaim(宣称)、assert(断言)、conclude(断定)等。
(3)An underground organization has claimed responsibility for the bomb explosion.
一个地下组织已经声称对炸弹爆炸事件负责。
2.“说”字表劝诫、指导、命令、乞求、同意、提醒、建议、要求等时的用法
说话者请求,要求或允诺听话者已以完成某种行为。此类词的作用拟在表示说话人的用意,并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如:劝诫、指导、命令、乞求、同意、提醒、建议、要求等。
2.1关于劝诫、提醒、警告方面,如:advise/instruct(劝告)、caution/remind(提醒)、warn(警告)、ask(询问)等。
(4)奇迹在妈的身上发生了。妈是一个不服输的人,现在又赢了。青香说,妈,你认得我吗?我叫什么?
Qingxiang asked,“Do you know me,mother?Who am I?”
分析:字对字翻译,能导致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重复问题。字对字翻译还极容易引起选词不当和搭配问题另外,既然是翻译文章,上下文一定要贯通,不是把每个句子翻译好了,单独成句,各自为阵,才算是好翻译。
第二章 从意译的角度来处理汉语中“说”字的翻译
(6)青留哭着,说着,可他仍下不了手。
Qingliu cried and raved about his past,but he couldn’t harden his heart to do it.
分析:自由翻译是一种技能,它不需要更多地注意原作和细节。然而自由的翻译应符合目标语言文化和习俗,但注意不应该加入个人情绪。因为如果翻译加入了自己的情绪,目标语言读者和源语言的读者有不同的感觉从而导致翻译是不合格的。
第三章 从零翻译的角度来处理汉语中“说”字的翻译
(7)看着他哭,都哭起来。有人要大姐去,大姐哭着说:我是嫁出去的人了,又不孝,妈死妈活只当我没见着……
Qinghe was crying and all began to cry.Big Sister cried out:“I was married to other family.
分析:零翻译应该属于相当异化的翻译方法,最初是由于强势英语文化的影响,而作为翻译英语文化负载词的一种方法,直接把外来词搬入汉语中使用。现在由于中国地位的提升以及大家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浓的兴趣,零翻译同样可以应用于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而且零翻译也会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
汉语中的一个词在英语中一般都会有好几个对应的意思,即使是在相同的语境下也能找到与其对应的多个词来表示。与事实相符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理解;与事实相符的表述,就是符合逻辑的表述。所以,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译者背景知识的测试。可以说“说”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被不同感彩所支配时,其英译可谓是层出不穷。
参考文献:
[1]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
[3]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74
劝学原文及翻译篇4
关键词:翻译 关联原则 动态翻译
一、现今两种流行翻译方法的概述
当今翻译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的研究方法,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规范为衡量尺度,以信达雅为旗帜和行动纲领。另一种是文化研究方法,以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描写为己任,以宽容为旗帜和行动纲领。后者是关心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相比之于传统的翻译学,他们忽略了作者本来要传达的意义,他们从本质上跨出了翻译的界线。前者是紧扣文本进行的翻译活动,但就是对于同一个文本的翻译,两种翻译方法的立足点不同,那么提出的原则也大不相同。
二、以语义学为基础的“信、达、雅”原则的缺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语义学方法的翻译原则占了很长的主导时间。从这个角度,我国的近代的严复很早就提出了他的翻译标准,即“信、达、雅”。信者,忠实;达者,达意;雅者,传神也。换言之,亦即准确、畅达、传神之意。无独有偶,在半个世纪以后的奈达博士的翻译理论与严复有相似性。他指出:“检验译文质量的最大标准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即“忠实原文”;二是易于理解;三是形式恰当,吸引读者。”[1] 这三条理论与严复的翻译理论是惊人的相似。这三个原则在很长的时间里作为一种指导原则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但是在现代时代快速的发展,翻译不只是对一些文字的翻译,对许多层不出穷的新文字的翻译也应该适应的,然而如果我们还是用以前的三个原则来做为翻译的原则。例如:This section will discuss how to mount or unmount a file system. 有种翻译为:这一部分将讨论如何“增加或减少”一个文件系统。其实mount和unmount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般翻译成“装载”和“卸载”,估计是这位译者,可能并不认识mount,查《英汉词典》后,发现意思太多,于是从中找了一个差不多的意思“增加”,而unmount,一般的《英汉词典》上根本没有这个词,但它的前缀un表明它是mount的反义词,因此把它翻译成“减少”。用“信、达、雅”来检验这个翻译,我们可以看出,他能表达出基本的意思,它能忠实的表达出原来的文字的意思,“装载”与“卸载”在语境中也可以说是增加或者减少,也比较通顺,只是在雅这个层面上是比较欠缺一点,但是本来这三个原则第三个层的要求就是比较高的,现在的翻译者认为前两个达到也就可以了。但是了解计算机的人看了总觉得这种翻译有点奇怪。他的这种翻译是一个词一个词对等的机械的翻译过来的。我们应该根据语言的流变性,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做适应的翻译。
三、以语用学为基础的翻译关联原则的优越性
关联原则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的,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根据关联理论我们姑且把翻译定义为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2]关联原则将译者的翻译的过程看成一个能动的动态过程.正如同赵彦春所说:“翻译不是静态的代码转换,而是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为归宿,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的动态行为。”[3]“译者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侍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受体,也就是说译者把自己的理解传递给受体。”[2] 所以,翻译并不是一对一的对等的语码的翻译,同时还要有能动的推理过程,才能正意义上的起到翻译是桥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赵彦春教授翻译的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译文:Cherish not your clothes of gold; Cherish your time ere you''re old,Pluck your rosebods while you may; Wait not to pluck a bare spay.[3]
这首变成了英文的《金缕衣》读起来还是那么干脆,直爽。如果是要像“信、达、雅”一样,你就会发现在这个英文版中没有“缕”字,花也变成了“rosebods”了。读者要注意了,翻译不只是文字翻译,“文字在语言系统中动作其意义会改变,语言在审美系统中运作其意义会升华。“趋同”或“逼近”是凸现最佳关联,同时在符合各自语言规律的前提下,兼及尽可能多的细节,哪怕是正常情况下被缺省的理据。”[4] 在这里,原文中反复出现的“劝”字在英文版中也用了一种句式来代替。“Cherish not your clothes of gold; Cherish your time ere you''re old,”翻译应该是处在两种语言的张力之间,越过表面,能够在译诗中找到和原诗同样一种诗魂,这便是译诗的成功。
四、结语
我们对“信、达、雅”这个原则和关联原则都做了一定的比较。总结起来说,在一些比较简单的翻译当中,信、达是很容易做到了。但是在对一些语言现象,比如现在新出现的流行的语言现象,或者是在被认为是语言最丰富多变复杂的文学语言现象中,“信、达、雅”可能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关联原则理论能够在以交流为目的翻译中,将原文神韵传到译文中,并且在可能趋同的情况下,在译文中体现出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神韵。
参考文献:
[1]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
劝学原文及翻译篇5
关键词:论读书 语言 结构特征 语言的表情功能 信息功能 美感功能 祈使功能
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选材范围广泛,结构自由灵活,表现手法多样,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在文体特征上,散文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但却往往又以其结构上潜在的层次感和语言的生动简洁来打动读者的心扉;在语言功能上,散文往往具备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美感功能,以及祈使功能。
基于散文的以上特点,将英语散文译成汉语时,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结构特点,达到与原文相似的功能,使译文的意义完整,语言流畅,地道。下文中,笔者将以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对英国哲学家培根的“of studies”的译文《论读书》为例,简要论述英语散文汉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英语散文汉译时语言及结构特征的归化
总体而言,王佐良先生的译文与原文是句句对应,有的句子根据汉语语法特点汉语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另一些句子则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而相应调整了语序,从而使译文流畅自然。例如: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ability.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上述译文中,三个介词被译成了三个动词,三个并列的介词短语因此也成了三个动词短语。这样译文符合汉语的层层推进的叙事方法及多用动词的语言特征。又如:
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to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is affection:to make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r of ascholar.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原文前部分“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sloth”是用不定式做主语。译文照顾到汉语语言习惯,用“读书”作主语。这既忠实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又符合散文的朴素风格和中文简练明快的特点,原文的后部分“is the humor ofa scholar”巧妙地运用“学究故态”将英语的静态特点转化成汉语的动态特点。
下面一句译文也十分精彩:
they prefect nature,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pruning by study;and studies themselves,do give forth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exgept they be bounded inby experience.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原文中的冒号被译文中的逗号代替,原文中的总分结构也被汉语的连动结构代替。这样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的特点。译文又巧妙地将原文中的“except they be hounded in byexperience”译为主动语态,突出体现了汉语的语言特点。这里,我们不得不赞叹王佐良先生驾驭英汉两种语言的能力。
二、英语散文汉译时对原文语言功能的传达
散文作为一种***的文学体裁,往往具备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及祈使功能等语言功能。因此,在英语散文汉译时,我们不仅要尽最大的努力保留原作所具有的语言特征,而且要尽力传达原作的各种语言功能。
1.译文对原文表情功能的传达
语言的表情功能体现在它能够改变接受者的情绪状态,能够激发人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感。散文的表情功能就在于它往往能够以简洁易懂的语言引起读者的共鸣。在翻译中,语言的表情功能的传达致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译文的成败。培根的“ofstudies”是公认的劝学名篇,因此译文也应具有同样的功能,在这一点上,王佐良先生很好地完成了他作为译者的任务,使《论读书》成了中国所独特的劝学名篇。
2.译文对原文信息功能的传达
语言的信息功能即运用简练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可以更
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散文翻译中,对于原文中晦涩或较难理解的句子,译文应在保持语言顺畅前提下,给予适当解释或说明,从而保证其对原文信息功能的传达。如下面“of studies”中的句子:
abeut studia in mores.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原文比较难以理解,王佐良先生将其翻译成汉语推崇的四字结构,既保留了原文古雅的风格,同时也道明了句子潜在的意义,达到了对原文信息功能的传达。
3.译文对原文美感功能的传达
语言的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语言,给读者以美好的享受。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注定为读者而创作的。因此,经过再创作的译文也是为读者服务的,应该将读者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作为其生存的依据和标准。散文的特殊性决定其翻译是目标取向策略(target-oriented strategy)。也就是说,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原作意***的基础上,应侧重译文的读者效应,除了考虑其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要注重其语用功能,即语言应能提示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因此,翻译散文时,除应忠实传达原文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应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如《论读书》中,以下句子的翻译,就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美感功能。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ability.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4.译文对原文祈使功能的传达
语言的祈使功能是指其对接受者行为的影响功能。这一功能可由命令或劝告来达成,但是通常更有效的途径是恰当的解释,有启发的玩笑,或者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提问,它的使用常常暗示某种权威。在翻译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原文的这种语气,也即语言的祈使功能的保留。如在培根的“of studies”中,有如下句子: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nor to findaik and discourse;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王佐良先生的译文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原文的语气,由此可见,王王佐良先生的翻译功底是十分深厚的,其《论读书》也是“一名之立、旬月踟躇”的结果。
综上所述,王佐良先生的译文《论读书》以保持原作朴素风格为要,遣词造句通俗简洁,朴素无华,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文信息,先后非常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信息功能,美感动能、表情功能和祈使功能,很好地传达了原文完整的意义。译文语言流畅地道,通俗简洁,堪称“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范例之作。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郭章:《翻译名家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劝学原文及翻译篇6
根据提供信息的不同方式,旅游景点解说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专业的导游人员向旅游者进行主动的、动态的信息传导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导游解说系统,也称为向导式解说系统;另一类是以牌示解说、解说手册、导游***、语音解说、录像带、幻灯片等静态方式传递信息的自导式解说系统(王颖、吕和发,2006:126)。在大多数景区内,以牌示解说为主的自导式解说系统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旅游者到达景区之后进一步了解具体景点或进行自助游的重要且关键的信息来源。目前,在我国很多景区都可看到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甚至多种语言标示的牌示解说。各景区如此热情地欢迎各方游客,但遗憾的是不少景区的外国语译文常常低级错误不断。此外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译文也没有充分考虑其可接受性和读者的语言、文化、思维习惯,无法真正起到服务游客的作用。
黄山地区的旅游产业是安徽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安徽走向世界的名片之一。因此,该地区的旅游景点配套的英文解说系统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黄山地区旅游景点内自导式解说系统中的牌示中英文解说词为研究文本,其中牌示解说包括:景点介绍牌示、警醒牌示和服务牌示,来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不同类型的牌示解说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2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简述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理论包括:莱思(K.REiss)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H.J.Vermeer)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霍斯·曼特瑞(Holz-Manttairi)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C.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Approach)(张美芳、钱宏,2006:66)。本研究以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为主要理论依据,探讨“目的”准则指导下的文本类型理论在景区牌示自导式解说系统翻译中的灵活运用。
2.1莱思(K.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
莱思把文本类型分为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操作型(operative)和视听媒体(audio-medial)四种。视听媒体可以是电影、电视、音乐等视听媒介的混合性文本,但前三种则基本涵盖了普通的传统的文本类型,其各自的语言和功能特点可概括为:
(1)信息型文本侧重文字内容,以交代事实、信息、知识等为目的,语言逻辑性强,如:参考书、报告、讲座、操作说明等;
(2)表情型文本语言具有创造性和美学特点,强调的是作者或信息发出者本身以及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如:具有想象力的创造性的文学作品(诗歌、戏剧等)或作者的态度等;
(3)操作型文本,又称诱导型,感染型(appellative)文本,目的在于使读者作出一定的反应,有劝说、劝阻、要求或诱导的功能,语言常有对话式的互动性质,如:广告、竞选演说等(李和庆等,2005:86-88)。
请看以上三种基本文本类型在语言、功能特点、翻译方法等方面的对比:
根据切斯特曼(Chesterman)对莱思文本类型的***解(见***1),旅游手册(tourist brochure)处于***示的中心位置但略偏向于信息型文本,因此可归为信息型为主,兼具表情和操作功能的文本类型,或是集信息、表情和操作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文本类型。
2.2弗米尔(H.J.Mermeer)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
目的论(Skopos Theory)中的“Skopos”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目的”。弗米尔指出,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而“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受众一译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转引自张美芳、钱宏,2006:90)。因此,为了说明译语文本(Target Text,TT)与源语文本(Source Text,ST)、译语文本(TT)与译语受众(TTusers)之间的关系,弗米尔又提出了从属于“目的”准则的两个次准则,即“篇际一致原则(fidelity rule)”和“篇内一致原则(coherence rule)”。篇际一致可以理解为译文对原文最大限度的忠实模仿;篇内一致指的是译文必须充分考虑译文受众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所处的情境,使其最大限度地被受众理解和接受(转引自喻锋平,2006:396)。篇际一致原则解决了译文要尽量忠实原文的问题;而篇内一致原则要求译文符合受众的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并充分考虑两种语言文化的冲突、缺省等障碍,为译文受众提供可以接受的译文文本。用简单的***示表示这些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
3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景区牌示自导式解说系统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在进行翻译活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确定翻译目的和文本材料的类型(李和庆等,2005:89)。在翻译实践中,文本类型理论可以帮助译者确定文本的主要功能和类型,并在“目的”准则下进行翻译。那么,本研究所关注的景区自导式解说系统中的景点介绍牌示、警醒牌示和服务牌示文本该如何划分文本类型就成为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3.1文本类型的划分
景点介绍可分为两种。一种情况是游客到达景区之前,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旅游景点宣传文本,它不仅提供景点信息,而且语言讲究、富有感染力,以召唤游客参观为目的,此时可以归为操作型为主,兼具信息和表情功能的文本类型。另外一种情况是游客已经到达景区,位于景区内的景点解说牌文本也即本文的研究对象一景点介绍牌示文本,此时吸引游客已不是主要目的,按照推理,此类文本只需提供景点相关信息,为游客自助游提供方便即可,可以是只具单一功能的信息型文本。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此时英语版本的景点介绍可以做到语言平实,以提供实用的旅游信息为主;而汉语讲求句式、音韵美,即使吸引游客不再成为目的,往往在景区内的景点解说牌上,仍可见文采飞扬、词藻华丽的解说词。因此,不论是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旅游景点宣传文本,抑或是景区内的景点解说牌文本,汉语的景点介绍牌示文本大都趋于集信息、表情和操作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文本,三种功能的重要性甚至难以排序。所以,在景区内的景点介绍牌示文本英译汉或汉译英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中英差异,并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让译文更加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注重译文的可接受性。
警醒牌示有提醒游客注意,劝导、要求或劝阻游客行为等功能,目的在于引起游客的某种反应,通常情况下可归为操作型文本。但有时也告知发出警示的原因,此时可归为操作型为主、信息型为辅的文本类型。
对于服务牌示,如咨询服务、救助服务、购票服务、餐饮住宿服务等,以告知游客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信息为目的,大都可划为信息型文本。
3.2翻译原则与策略
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针对各种文本类型的特点提出了翻译方法(如表1“翻译方法”所示):信息型文本的翻译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表达原文内容;表情型文本的翻译要尽量仿效原文作者的表达方式,传递形式和美学特点;操作型文本的翻译则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只要能够达到其诱导或感染的效果即可。这样的翻译方法显然有些笼统,因为在现实翻译活动中,译者可能经常遇到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本,又可能由于翻译目的所限,或由于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出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不再属于同一类型文本的情况。如汉语诗歌的英译,诗歌多以表情型文本为主,而汉诗英译时,译者很难将形式和音韵美完全用英语展现出来,此时也许只能将译文转换为以信息功能为主,同时具有表情功能的文本,用信息来弥补无法传递的表情功能。这种译文文本类型异于原文文本类型的情况,称之为文本类型的转换(Conversion of the text type)。
王东风(2006:序6)指出:“德国功能观侧重语篇对目标文化的适应性,追求不同语篇类型的目的性,瞄准的是语篇的接受效果,可为意译或改写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因此,根据“目的”准则,结合文本类型分析,在旅游景点牌示自导式解说系统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可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语言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确保译文的可接受性。必要之时,应将文本类型进行合理转换,例如将具有多元功能的原文文本转换为单一功能的译文文本等,目的在于使译文能够更加容易地被受众接受,同时体现“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的精髓。需要译者注意的是,在保证篇内一致的同时,也要遵循篇际一致原则,不能把原文的信息和文化完全摒弃,否则翻译活动将失去其意义。
4 实例分析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着称于世,美誉海内外。而黄山地区除人们所熟知的黄山风景区外,还有很多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同样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道教胜地齐云山、“皖南翡翠”太平湖、美丽神奇的芙蓉谷、被誉为“民间故宫”的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还有西方游客非常熟悉的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地之一的翡翠谷等等。
下面以实例探讨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在景区自导式解说系统中的景点介绍牌示、警醒牌示和服务牌示文本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劝学原文及翻译篇7
【关键词】奢侈品;奈达;对等
一、奈达的核心翻译理论
奈达对于翻译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1964 年,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前者基于源语; 后者则基于目的语。奈达认为,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为了达到动态对等,译者要从各种译法中挑选最接近原文效果的译法。1969年,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奈达对“动态对等”进行了更加明确地定义: “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在这个定义中,主要强调①要让读者读得懂。②译文要自然流畅。③译文要能传达原文的精神与风格。④译文要产生于原文相似的效果。具体来说,奈达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
为了避免“动态”这个词语造成人们误解,他在20世纪80年代将动态对等发展为“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和其他翻译理论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再关注原文和译文,而是译文读者,力求使得译文读者和文本的关系与原文读者和文本的关系相一致。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将奈达的翻译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将“对等”这一核心理念从形式方面延伸到功能方面或效用方面。
二、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在奢侈品广告语翻译的实践作用
广告语翻译应属实用文体翻译的一个分支,其标准有别与其他类型的翻译。广告语的目标主要是刺激消费者,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最终实施购买行为,因此,广告语的翻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翻译读者,即消费者的接受情况,否则译文就难以得到目的语国家消费者的青睐,无法实现广告标语的劝诱功能,甚至有悖于目的语国家消费者的文化及审美标准,从而使产品的竞争力大大降低。
所以,基于以上理由,在翻译广告语时,要充分意识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要发挥对等对于广告翻译的作用。可以说,译文与原文对等越多,译文质量就越高,就更能达到广告语的最终目的―消费。所以,奈达的“对等”理论无疑对品牌的广告语翻译具有指导性意义。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了达到商业广告标语和商标的劝诱功能,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等”来实现。
1、文体风格对等
对于奢侈品广告语,其原文风格多样,比如有描写式、叙述式、联想式和诗歌式,此时,译文的文体风格也应尽量与之对应,并且还应尽量再现原文作者的文体和文风,保持原文体的神韵和形式。因为原语与目的语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其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为了达到文体功能上的对等,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功能相同的文体来处理原文。如原文风格幽默诙谐,译文就应诙谐幽默;原文词藻华丽,译文也应用词优美。同时,译文的题材还应与原文的题材相同。若原文是疑问句,译文也应是疑问句;原文是诗歌语句,译文也应是诗歌语句,否则就失去了原作的风采。
例如:LV的经典广告语,文体就是散文式,意境优美,韵味十足,其翻译也沿袭了这一风格,在国内很受欢迎。
这则LV广告的译文不仅传递了原文的意思,还做到了在风格上与源语相似,细品俨然如一首散文诗。人生便是旅一场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界。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旅行,不同的人生。而译文最后一句,“生命将引领你去向何方”给人一种道教超脱的感觉,又若佛家所说,人生来皆苦,慢慢长路需要一个伴侣,而LV便是不错的旅途伴侣。而这就是顶级品牌的内涵。
但倘若细看还是会发现翻译痕迹,若稍加文言的简约,会显得更加儒雅。
2、文化对等
翻译之难就在于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现实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具有特殊性。不同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语言和行为,从而产生文化交际的隔阂及翻译的障碍。因此,在翻译中要做到文化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而译者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实现“文化等效”,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真实了解并接受某种产品。例如:
近年Givenchy推出了一款Givenchy Pour Homme,广告语是The Gentleman is Back...,gentlemen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的。绅士最原始的意义与贵族制度有关,是西方特有的文化,而关于绅士应如何举止,中国人的认知也不完全。这则广告语若放在改革开放以前,或许译者会不知所措,但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加快,目前gentlemen这个词已深入人心,所以对于这则广告语直接译为“绅士归来”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3、目的对等
不论何种文体的翻译,其翻译过程都受翻译目的的指导。而奢侈品广告翻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针对的消费人群――精英族群。为吸引这些消费者的目光,刺激其消费,翻译奢侈品广告时,应遵循奈达“功能对等”的原则,既要保持原文的基本信息,尽可能靠近原文的修辞方法,又不能拘泥于形式,以巧妙地达到目的等效。
有的广告语会将商品名巧妙地融入广告,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GUCCI在推出了ENVY ME 2香水后,其广告语为:若让别人嫉妒,就该拥有妒嫉。这句广告语巧妙地运用了此款香水的名称ENVY妒忌,一语双关,暗示此款香水的必不可少,实为妙哉。
再看Chanel No. 5香水广告,“I wear nothing but a few drops of Chanel No. 5.”这句NO.5的广告语取自于著名美国好莱坞影星玛丽莲梦露所说:“我只穿香奈儿五号入睡。”也可以翻译成“不需要任何装饰,只需要几滴香奈儿五号。”一句简单的广告词道出对此款香水的喜爱之情,将香水比喻成有形的衣服和饰品,可以穿着在身上体味她的美好,有一种无限芬芳的超脱,点滴即可创造之感,十分美妙。
三、结语
奢侈品的广告词因其特殊消费人群,与普通广告词相比,更强调广告词美的要求,即在音韵、形式、意境等方面的美的追求,这就又增加了奢侈品广告翻译的难度,所以,为达到这些要求,要求译者更深层地理解奈达的对等理论,在保留广告传递的基本信息的同时,要脱离原文进行再创造,玩味文字,彰显奢侈品的优雅高贵、独一无二的优越感。
【参考文献】
[1]章明蕾,杨永和.“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广告翻译中的运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112(1).
[2]王立松,李.奈达理论对商品标志性广告词句翻译的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劝学原文及翻译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标准
一、引言
国际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的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共通语言。学术界认为它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国际商务的丰富内容和繁杂活动决定了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涉及两种文字和文化的转换,更涉及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国际商务各个领域的专业语言特点和各种国际商务文体的行文和专门表达法。基于这些原因,历来翻译界所讨论的翻译标准与原则在理论、实践上均无法完全适用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
二、多元化翻译标准的理论界说
西方文化学派的典型代表AndreLefevere(1992)指出: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不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因为翻译总要受到poetics、ideology和patronage三要素的影响。他提出的翻译三要素,虽然夸大了意识形态(ideology)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但无疑给翻译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研究翻译标准和各种翻译现象提供了新的文化参照系。翻译不是形式上单纯的文字转换,而是两套文化系统的相遇与冲击。中外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原语系统和译语系统无论在风俗习惯、文化意识,还是语言风格、语篇文体、交际环境等各个层面上,都有各自独特的规范,译者面对不同的规范,必然作出不同的反应与选择。
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1982)根据文本的内容、文体和功能,将其细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同时提出了两种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应采用语义翻译法,以信息功能或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法。显而易见,Newmark在这里提出了应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这从本质上揭示了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针对性。
中国学者辜正坤教授(1989)指出:“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历代译家认识上的根本局限性在于他们老是下意识地追求唯一的、万能的、可以判断一切译作价值并指导翻译实践的终极性标准,须知这种标准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指出翻译标准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是那些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具体的标准,即它是由若干标准组成的相辅相成的一个标准系统。各种具体的标准反映了译作价值的各个方面,每个标准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和所有的标准相辅互补。一个具体标准的存在和使用是以其他标准的存在和使用为依据和对照的。
朱志瑜(2004)指出,翻译类型学是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信念之上的:不同种类的文本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即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翻译的方法并不存在。他明确指出:“严复以后的学者一直强调翻译标准的重要性(信达雅、神似、化境等),实际上他们都在追求一种不存在的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标准,却一般忽略了不同的文本类型要有不同的标准”。这一论述实际上也与多元化翻译标准殊途同归。
据王义静(2005),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在论述典籍英译标准时指出:应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研究核心。从翻译流派及范式的演变和发展来看,翻译的研究视角在转变,观念在更新,正从过去较单一、较简单的研究模式转变为一个多学科交叉、多样研究思路并举的全新的翻译研究。杨教授关于多元化研究模式的观点正与多元化翻译标准不谋而合。
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历史与实践来看,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商务文本类型的唯一、共同的翻译标准。不同类型的商务文本体例不一、风格不一、文白不一、繁简不一,理应有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提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就是把各种商务文体的翻译置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各种具体文体的大范围中进行审视,把以“信”为天职的译者从困惑中***出来,在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商务英语译文与原文的关系,重新认识作为译者的影响和作用。这就是说,对各种商务英语的翻译标准不应只限于狭义的“忠实”,而应在各种具体的国际商务背景、各种不同的商务英语文体的大范围中用多元化标准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讨论。
三、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不同的商务英语语篇,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拟以商务广告和外经贸报刊文章的标题作为翻译语料,对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进行进一步阐释。
1、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劝诱说服、创意新奇、富于感染力
国际商务广告是跨文化、跨语言的商品宣传形式,具有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商务广告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它涉及到英汉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力求商品使用功能与商品审美功能的辩证统一。它既是语码的转换,又要做到深层结构上语义与功能的对等与相似,通过信息的传递与宣传感召,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般来说,商务广告在语言上标新立异,展示个性,说服力强;在形式上短小精悍,读起来节奏感强。所以商务英语广告翻译总是采用简洁明快的词句和各种修辞手法,增强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追求创意新奇的形式美,并具有劝诱说服的渲染力,以达到促销目的。如:
Goodtothelast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I’mMoresatisfied.摩尔香烟,我更满意。
ThingsgobetterwithCoca-Cola.可口可乐,万家欢乐。
这三例广告均以简洁的四字结构,生动地表达了各商品的品牌形象,劝诱说服力跃然字里行间。又如:
Fresh-UpwithSeven-Up.饮七喜,精神爽。
Hi-Fi,Hi-Fun,Hi-Fashion,onlyfromSony.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
SonyHandycamletsyoutakeatripbackintothepastandenjoythememoriesoflifetime.索尼摄像机为您记载人生,重温旧梦,留住欢乐。
Wherethereisaroad,thereisToyota.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这些广告汉译明快有力,新奇独特,妙趣横生,充分体现了商务广告翻译中形式美与促销有机结合的语言特色。商务广告以情传意,其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只有遵循其独特的翻译标准,并通过语言的不断锤炼才能真正实现。
2、外经贸英语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简练醒目、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
标题是外经贸报刊文章的重要部分和整个语篇内容的浓缩与概括,好的标题能使商务语篇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商务文章的标题在词汇、句式和修辞上富有新鲜独创性,通常廖廖几个词,却表意形象醒目。在翻译标题时,既要准确传达其信息内容,同时要处理好其文体风格,采用各种翻译技巧,以选词造句的简练、生动为翻译标准,恰到好处地表达商务标题。首先,在经贸文章标题中,大量使用短小词、创意词或简练短语,这是商务标题的一大特点,翻译时应依据相应的翻译标准,突出短小精悍、确切醒目的意境,以增强标题的语言色彩和表现力。如:
deal交易thinktank智囊团
cut减少potpourri一揽子计划
ban禁止ceilingprices上限价格
swap交换Euromart欧洲共同市场
boost增加onlinecommerce网上贸易
glut供过于求gentleman’sagreement君子协定
peak最高价格thebuildingestcity建筑最多的城市
其次,就标题句式结构来说,为了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感,标题中经常使用一些非常手法。可以用动词的现在时态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如(1)、(2);用动词不定式表达将来时,如(3)、(4);用现在分词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如(5)、(6)。
(1)GoldPricesHitRecord黄金价格打破记录
(2)KingSteelFightsBack钢铁王开始反击
(3)RisingFuelCoststoHitCarriersHard燃油价上涨,航空业重创
(4)AmericatoImportMoreOil美国将进口更多石油
(5)OilSalesSurgingUp石油销售猛涨
(6)Joint-venturesMushrooming合资企业在迅速增加
(7)DirectingMarketing,ManagingMarket引领营销,左右市场
外经贸英语文章标题的翻译贵在灵活多样,要尽量使译文与原文一样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传神达意。
四、结束语
由于各种商务文体、语篇不同,商务英语翻译必然具有多种功能,翻译手法、译文风格、译文价值势必多样化,从而导致翻译策略的多重性、多视角和翻译标准的多元化。在翻译标准系统中,标准的多元化是和传统译学的一元化提法既对立又统一。提倡多元化标准,其积极意义在于针对各种不同文体、风格的国际商务英语语篇,以特定的翻译功能、内容体例、语篇层次和体裁结构作为依据,为适应人们价值观、文化背景、认知习惯和审美情趣的多样性以及读者、译者的多层次,采用各种不同的具体、相应的翻译标准。这样就避免了翻译的束缚性与盲目性,真正做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效度与信度。
事实上,各种商务文体的翻译标准代表了各种商务语篇的应用价值标准,各种标准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时,实质上就是在和所有的标准相辅相成,补充其他标准的不足之处,构成一个有机周密、全面科学的翻译标准体系。这正如辜教授(1989)所指出的那样,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不只是用来解决翻译方面的理论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解决翻译实践上的问题。翻译标准多元化的思想能使译者博采众家之长,从有意识地欣赏多样化的译风到有系统地实践多样化的翻译手法,全面发展自己的翻译才能。多元化翻译标准植根于人类对翻译作品、翻译实践的多样化要求,并由翻译本身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多重,日益强化其多元互补特性,而翻译标准多元化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就在于此。在商务英语翻译的工作和事业中,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多元化标准为依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日益繁荣的国际商务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ndreLefevere: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ofLiteraryFame[M].London:Routledge,1992.
[2]Newmark,Peter:ApproachestoTranslation[M].NewYork:PrenticeHall,1982.
[3]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J].中国翻译,1989(1).
劝学原文及翻译篇9
关键词:顺应论 广告翻译 语音顺应 句式顺应
1、顺应论概述
1987年,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提出了语用综观说,在他的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书中指出,语言顺应即指语言顺应环境,或环境顺应语言,或两者同时相互顺应。恰当成功的交流既是顺应的过程,又是顺应的结果。言语交流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顺应。语言顺应理论是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顺应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综合功能视角对综观语用现象及其运用的行为方式进行描述和阐释,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而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语言内部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人类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其中变异性和商讨性是基础,顺应性是根本。
2、顺应论与翻译
随着语用学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认为翻译是信息的互相交流。翻译顾名思义是把一种语言用另外一种语言等值表达出来,实质上就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因此语用学的提出对翻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Leo Hickey 在其论文集《语用学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用学有助于翻译“获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等值(pragmatic equivalence),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等的理解和感受”(Leo Hickey:1999)。因此,翻译学者们在发表自己的翻译理论时也会谈到如何做到翻译等值的问题。“语用翻译同语义翻译相对应,是一种等效翻译观”(何自然,1995:186)。但由于译者的认识程度,翻译用意的侧重点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原文和译文在很多情况下是很难做到完全对等,只能是相对对等。“根据语用翻译理论,翻译就是译意。……译文无论做什么处理,只要它能传达原文的用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他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只要有理论的正确指导,翻译技巧是可以灵活的……”(何自然,1995:196)。而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论框架下的顺应论正是指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同的意识程度下做出的语言选择的过程。翻译作为对目的语的重新组合,根据交际语境,交际对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译文语言的选择做出相应的顺应,说到底翻译就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
语言的顺应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或多维的。语言顺应涉及四个方面:(1)顺应的语境相关成分(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包括交际语境中任何一个和语言选择构成相互顺应的要素;(2)顺应的结构客体(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包括任何一个组织层面上的结构以及构成原则;(3)顺应的动态过程(dynamics of adaptability),即顺应过程在交流中的展开;(4)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即和认知机制相联系的这些过程的状态(维索尔伦,2000)。顺应有语言方面的顺应,还有语境的顺应,本文只从语言方面讨论广告翻译中的顺应现象。
3、语言方面顺应
3.1 语音顺应
广告的功能及商业目的决定了其语言一定要标新立异,所以广告撰写者千方百计的使得语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的语音特征,比如说汉语有其平仄特点,英语有压头韵,尾韵等韵律特征。语言顺应是首要简单的方法使得广告语言能够深入人心,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
ST(Source Translation): 美女话西施,美酒推灵芝。
TT(Target Translation): As emperor’s favorite, Xishi was the most beautiful of women, so is Lingzhi Medicated Liquor the most beautiful of wines.
——(Zhong Yuqiang,2008)
在该例句中,顺应现象清晰可见。在汉语广告语中,撰写人巧妙的压了[i] 韵,而且两句句式对仗;在译文中,译者也顺应了语音特征,美女和美酒被直译成了the most beautiful of women 和 the most beautiful of wines, 使得“women”和“wine”压 头韵[w]。此外,译者还做了一个巧妙对比,把该品牌酒和美女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此酒非一般美味,给读者及消费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再看一个例子:
ST: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 ——skincream
TT: A fair skin now? Dabao knows how (Cao, 2004:103).
该广告可以说人人皆知,就在于其遣词造句非常顺口。在汉语广告语中,“好”和“宝”压了[ao]韵,在其译语中,曹先生同样的顺应了语言特质,选择了“now”和“how”,读起来富有韵律美;而且,该翻译还不失时机的道出了产品的特性,“大宝”可以使皮肤变好,多么成功的广告语!
3.2 句子结构顺应
鉴于广告的作用,广告语句式有其独特特征。在英汉广告语互译中,撰写者尽可能地顺应广告语的要求以达到和加强广告的预期效果。总的说来,广告语句法上有如下特征:多用简单句和主动句,少用复杂句和被动句;多用疑问句和祈使句。
3.2.1 频繁使用简单句
广告旨在劝说消费者使其有购买欲望,而复杂句容易引起消费者理解误区,所以简单句是不二的选择。例如:
ST: “losing 42 Ibs, with Nutri/System
Improved my looks. And my health.”
“when I was heavy it took all my energy just to walk to the mailbox.……
Now that I’m busy doing aerobics, playing softball and swimming, I feel like a new person. A healthy person.”……
Where Diets Fail You.
NUTRI/SYSTEM Weight Loss centers.
3WEEKS ONLY $ 59
TT: “用Nutri/System 减掉42 磅,使我更好看,更健康。”
“在我很重时,只要走到邮箱那儿就已耗尽了我所有的精力。……
现在我忙于做有氧活动,打垒球和游泳,我感觉自己像换了个人,一个健康的人。”……
在节食令您失望之时
我们成功了!
NATRI/SYSTEM 减肥中心
3 周仅需59 美元
在该广告中,大都使用简单句,易理解,而且还有劝说意味,使得消费者有购买该产品试一试的欲望,达到了广告预期目的。
3.2.2 频繁使用主动句
顾客是上帝。因此,广告语应该赢得消费者的主动权,使其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判断。为达到预期效果,撰写者可以根据时机选择恰当的主动句。例如:
ST: Ford Brand Tractors
YOU HEAD We’ll change your thinking about compact diesels. We designed these
tractors to fit your body and your needs. That’s what Ford quality is all about. We took the work out of operating a tractor so you could get more work done.…
TT: 福特拖拉机
您的大脑我们将改变您对小型柴油拖拉机的看法,我们设计的这种拖拉机最适合您的体型和需要。这就是福特品质之所在。我们为您省却了您操纵拖拉机时的部分工作,让您腾出手来做更多的事。……
在源语广告语中,可以看到运用了大量的主动结构“we...”,的语顺应了源于的句式结构,也运用了大量的主动句,“我们……”,让读者听起来很有亲切感,比较有说服力;而且,的语“我们……”句式使得句式非常整洁。所以该翻译很精彩。
3.2.3 频繁使用疑问句
G. Leech 指出在广告语中,每三十句话中就有一句是疑问句。同时,他指出广告语中使用疑问句的又是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因素,疑问句总是以提出问题开始,解决问题告终,这样可以把整个广告过程分成两个阶段,聆听和理解,使得消费者更易掌握广告的主要信息,从而不自觉的便参与到广告中来;其次是语言方面,一问一答式的句子可以简化语句结构,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同时还能更清晰的表达出产品的特性(Leech,1996)。例如:
ST: CORPORATE RESCUE
COMPANY THREATENED?
CREDTIORS PRESSING?
DOUBLE DEBTS?
PERSONAL GUARANTEES?
Our business is solving problems.
If any one can help you we can.……
TT:共同营救
公司受到了威胁?
债主在逼债?
重复债务?
个人担保?
我们的业务就是解决问题。
我们比任何人都能更好的帮助你。……
源语广告语用了四个疑问句来提出问题,而后指出该公司的业务就是解决消费者的困难,引起消费者的共鸣;的语顺应了源语的句式结构,同样采用了四个疑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回答问题,使消费者清晰地获得了产品的信息及服务。译者用了两个主动句来劝说消费者所广告的产品能给予他们提供最大的帮助,达到了预期的广告效果。
3.2.4 频繁使用祈使句
我们知道,广告目的即是引导消费者采取一些措施并接受一些理念,祈使句的作用也是如此。例如:
ST:Eat real foot.
No packaged foods required.
Get the support you need from counselors who care.
Learn to stay slim for life. Weight loss varies wit each individual.
CALL 1-800-334-DIET (3438)
TT:请吃实在的食品。
请勿吃快餐。
从关心您的顾问那里,您能获得您需要的支持。
请学会为生活保持苗条,减肥要因人而异。
请拨1-800-334-减肥(3438)
上述源语广告运用了多个祈使句加强了劝说语气,使消费者更易接受。相应的,译语顺应了该句式,使得广告语言更直接、更具有说服力。而且,译语中的三个“请”字巧妙地给消费者提出建议,更易使其接受该产品。
劝学原文及翻译篇10
关键词:广告英语 修辞 翻译方法
引言
今天,无论你翻开报纸、杂志还是打开电视机、收音机,随时都能看到、听到各种各样的广告。广告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在英语广告翻译中再现原语广告的修辞特征呢?本文将从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和翻译方法作一番探讨。
一、广告修辞手法及其功能
修辞格式修辞手法及其功能英语广告中使用最直接、最有效的修辞手段是修辞格。修辞是修辞艺术的浓缩形式,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劝说作用,因而是广告创作艺术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根据广告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修辞格。
1合辙押韵(Rhyme),旋律悠扬
押韵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广告英语也常借用。它运用语言的声音规律使广告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回环,琅琅上口,便于吟唱,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以求得声情并茂的结合,增加广告的感染力。
“Good teeth,Good health”(牙好,身体就好)这是Colgate(高露洁)牙膏的广告词。从书写上看,teeth和health排列整齐又相似,两词头韵和尾韵又相同,巧妙道出牙齿和健康的关系;“Tide’s in,dirt’s out”(汰渍到,污渍逃)汰渍洗衣粉的这则广告结构对仗,in和out这对反意词形成内容上的对比,体现出其去除污垢的特效。
2明喻暗喻(Figure of speech),生动形象
2.1明喻(Simile)
明喻是将两种事物或现象作形象性对比,在结构上常用like或as连接A、B事物,借助一个说明另一个。
如一种服装的广告词:“Light as a breeze,soft as a cloud”(轻如风,柔如云)两个明喻的运用,把服装比作微风和浮云,那种柔软舒适、轻而欲飘的感觉令消费者心驰神往,同时,把衣服质地感和穿着的舒适感都体现出来了,这种寓劝说于诱惑的形象塑造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2暗喻(Metaphor)
暗喻是明喻的隐含形式,其区别在于暗喻无明显的诸如as,like等词,直接陈述“X是Y”,即直接运用喻体,所强调的相似点也更为鲜明突出,使读者能了解到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及其所表达出来的形象性。
如纽约市的一则旅游广告这样写道:“All of New York is a stage”(整个纽约是个大舞台)试想哪位游客不想游览一番呢?再看一则有关口红的广告“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擦上此口红好似穿上了柔顺光滑、细薄透亮的丝绸一般),把口红喻为satin(绸缎),消费者怎能不动心呢?这样的暗喻仿佛信手拈来、浑成无迹,可谓妙思偶得。
3一语双关(Pun),耐人寻味
双关是一种富于文字情趣的修辞手法。它利用语言文字的同音异义,和一词多义的特点,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表达一明一暗两层意思。在广告英语中,双关使广告语言文字精炼,委婉含蓄,风趣幽默,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如:“I ’More Satisfied!”(摩尔无限惬意!)“Ask for More”(再来一支,还吸摩尔)。这两则摩尔香烟广告巧妙地使用了more一词的双重含义。在英语中,more是副词,大写之后变成商品名称,是我们熟知的摩尔香烟品牌,正因为More与more之间有着音同意不同的特性,从而一语双关地表明More牌香烟才是最佳选择。这是摩尔香烟巧妙利用产品名称达到一语双关的绝佳范例,广为人所称道。
4运用拟人(Personification),别开生面
拟人是把所宣传的事物人格化,从而赋予它以人的情感、感觉,使之倍显亲切,使商品和广告更贴近消费者。
“Unlike me,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哪像我――我的劳力士从不需要休息)这则系世界名表劳力士的广告,广告制作人把手表拟人化,赋予了人的行为,“劳力士从不需要休息”暗指该表计时准确,劲力十足的优点,在此拟人的手法自然贴切,使得该广告生动有趣。
5仿拟名句(Parody),耳目一新
英文广告作者常常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别出心裁地故意套用或歪改名言、警句、谚语等。
如:“To smoke or not to smoke,that is a question”(吸烟还是不吸烟,这是个问题)这则广告辞是仿拟了在英语国家,人们耳熟能详的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Where there is a mountain,there is a road;where there is a road,there is a Toyota”(有山就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该广告来自于谚语:“Where there is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广告英语的修辞手法还有很多,由于篇幅限制,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广告英语的翻译方法。
二、英语广告修辞的翻译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是英语广告修辞的主要目标和标准,因此,在将英语广告文本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译者也应遵循同样的标准和尺度,使译文文本对汉语受众产生等效的美感作用和劝说之力,从而使汉语受众接受译文广告。
1.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句子表达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按字面直接翻译成译入语,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留原文形式,包括原文的句式修辞等表现手法。
如一则三星电子广告“Challenge the Limits”翻译为:挑战极限;德国西门子广告:“We’re Siemens.We can do that.”翻译为:我们是西门子,我们能办到。由此可见,直译法所传达的信息非常明确并忠实于原文。
2.意译法(Meaning Implication)
所谓意译,刘重德教授的定义是:如果采用直译法处理,译文不忠于原文,或不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译者不得不舍弃或改变原文的形式或修辞,使用目的语习惯表达法,或运用目的语读者易懂的切合原文意思的词语,并选用恰当句式来传达原文的涵义和精神。广告中各种辞格的翻译有时也采用意译的手法。
例如:“She wants to put her tongue in your mouth.”这则香港语言学习中心的广告就不可据原文直译为“她要把她的舌头放进你的嘴里”此广告妙用了tongue一词多义双关,tongue既可指“舌头”又可指“语言”,可译为:“她要把她的语言教给你”。又如:“Give me Green World,or give me yesterday.”这则绿世界牌晚霜广告仿拟美国***战争时期杰出的***治家Patrick Henry的名句:“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不自由,毋宁死!”。如果直译,语义会显得模糊不清,可译为“要么给我绿世界晚霜,要么还我昨日青春容颜”,使爱美的消费者心理上产生共鸣和奇妙的联想,进而激起购买欲望。
3.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这是广告英语翻译中最常见的一种译法。由于一些广告英语表达的概念在汉语中无对应物和相对的词,就采用音译法将其译出。
如:Coca Cala(可口可乐)、Cannon(佳能)、Addidas(阿迪达斯)等。这种将品牌的发音完整地用到译入语中有利于消费者联想起原品牌名,好听、好记且具有异国情调。
4.添加法(Supplement)
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即使在原文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情况下,也可以灵活采用目的语中的某种修辞手法,以获得理想的译文,这就是广告修辞翻译中的添加法。
例如:“A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颗颗永流传(德比尔斯公司钻石戒指广告)译文将原文的一句译成了字数相等的两句,而且押尾韵,取得了朗朗上口、联想美好、洒脱飘逸的修辞效果。“Come face to face with 20,000 years of human history”悠悠万年史,殷殷游子情(《旅游和休闲》杂志广告)译文用汉语的对偶辞格将不含修辞手法的原文恰到好处地译出,突出了该杂志浓郁的人文特色,成功地诉诸人的情感需求。
小结
修辞在广告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使商品得到了很好的宣传,提高了商品的知名度,从而最终到达宣传、推销商品的目的。在翻译这些广告时,译者其实是一种再创作,巧妙地翻译,能使商品插上有力的翅膀,翱翔在更多的国家中,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从而实现广而告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刚.广告英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46―54.
[2]陈新.英汉文体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14―21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劝学原文及翻译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