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篇1
马上就要到农历小年腊月二十三了,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静观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善恶情况。等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所以按老理,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关于为什么要献糖瓜给灶王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人们想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在天庭说人间的坏话;另一种说法是,灶王爷马上要上天汇报工作了,临走前给灶王爷敬献香甜的糖瓜是“贿赂”他,让他上天多给人间说点好话,来年生活会更幸福。
糖瓜说白了就是麦芽糖,麦芽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结构与蔗糖类似,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与牛奶中的***糖、甘蔗中的蔗糖同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双糖。糖瓜在制作时大多是以大麦芽为原料加工而来,做成圆的就叫“糖瓜”,抻成长的通常叫做“关东糖”。
糖瓜和市面上销售的各种糖果相比,一方面它具备脆甜香酥的独特风味和口感,其他糖果很难模仿;另一方面,从成分上讲,糖瓜的主要成分就是麦芽糖,是经天然食品原料经简单加工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加入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而市面上畅销的很多糖果,其配料非常“丰富”,以市场上很畅销的某品牌“青柠薄荷味脆皮软心糖”为例,这种糖果的外包装上面清楚的标明了糖果的配料:白砂糖、葡萄糖浆、柠檬酸、玉米淀粉、柠檬果汁(2.5%)、氢化植物油、阿拉伯胶、食用香精、薄荷脑、结冷胶、蔗糖脂肪酸酯、巴西棕榈蜡、柠檬黄、亮蓝。不难看出,原料当中除了色素、香精之外,还用到了氢化植物油,而氢化植物油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所以,相比之下,糖瓜要比普通的糖果健康些。
糖瓜,对于普通消费者多吃几块是无妨的,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偏高人群,糖瓜毕竟是高糖食品,而且双糖很好消化吸收,血糖上升速度快,所以不宜食用。另外,糖瓜的粘度很大,吃完最好及时刷牙或漱口,否则不利口腔清洁。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篇2
【关于春节的谚语】
年吃年用
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春满人间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两年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
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子”在另一版本中,也有说成“老婆”的,总之是说话者的近人。从前的天津人,生活艰困者居多数,故平日粗茶淡饭,所以总盼望过年,以便生活上得到暂时改善。到了腊月初八,天津人开始“忙年”,即准备“年货”。一年到此,总算有了盼头。
腊月十五上全街。天津人在入农历十二月以后,即忙年,预备年货。河东水西吃喝穿用的货品,摆上街头。到腊月十五,各种摊贩在街市路口,各占摊位,全部出动,以应市民需要,谓之“上全街(读如‘该’)”。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从前汉族地区迷信有灶王爷,是“东厨司命主人间保护神”。到每年腊月二十三,有“祀灶”之举。认为这一天灶王会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所见所闻。这句话的北京版,则说成:“二十三,糖瓜粘”。因为要用糖瓜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向玉帝诉说自家的坏话。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篇3
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农历小年,按照传统,小年要吃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小年为什么吃灶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北京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各地的灶糖也都不一样,有麦芽做的白灶糖,也有黄豆面糖,芝麻糖等等。
小年吃灶糖有什么来历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具体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经旧了,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过小年时,人们吃了灶糖,嘴巴也会变得甘甜,说出来的话也是甜蜜蜜的,在别人面前能说出很多好话。吃灶糖也象征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关文章:
1.2020年小年是哪一天
2.2020年小年是哪一天?过小年有哪些习俗?
3.小年夜是哪一天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篇4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白色、味很甜、还粘(zhan)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nian)?”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现在急着过年,今天卖个关子,以后我可以仔细说说。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回到楼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给长辈一一磕头拜年,他们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在兴奋中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篇5
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大家就要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王爷。因为这天灶王爷要回玉皇大帝那里禀报人间冷暖,所以这天家家户户买糖瓜(用麦芽糖制成的瓜状食品)来给灶王爷上供,让灶王爷吃了人间的糖瓜,在玉皇大帝那里美言几句,期待来年大丰收。从这天起年味就浓了。孩子们唱起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打发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到了三十熬一宿。”
最忙的是大年三十。中午要吃米饭,在厨房里摆张大桌子,供神的,在桌子上放一大碗米饭,插上十双新筷子,还要摆上大红枣,下午要贴春联,请来年的神仙,打扫院子每个角落,辞旧迎新。
除夕晚上,我们这里有守岁的习俗,整晚上不可以睡觉,孩子要为父母守岁。祈祷父母身体健康,长寿百岁。我们全家人欢聚一堂,送走除夕,迎接新年的第一天。全家人穿上新衣裳,给爷爷奶奶跪地拜年并且说祝福话,当然不可缺少的是压岁钱。
正月初二要去姥姥家拜年祝福。
正月初三这天一大早,带上贡品和纸钱,到自己家的祖坟上去,放鞭炮,摆贡品,拜年。这天不能走亲访友,因为这天不吉利。
正月初五,俗Q“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作“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奶奶一大早就把家里的垃圾(把初一囤积下的垃圾扫出,意味着赶走五穷)用箩筐背出去,倒在十字路口,然后背回新的黄土(黄金)倒在院子里,象征满院生辉。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天吃大糖(芝麻糖)、放烟花,最主要的是烤杂病,把身上不舒服的地方都扔到火里烤一烤,象征今年身体健康平安!夜幕降临时,熊熊火堆照亮了乡村的每条街道,火堆四周挤满了男女老少,手舞足蹈,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总之,过年的习俗都是为了让来年有一个好兆头。我喜欢广府的迷人景色,更爱广府留传下来的各种习俗。
(指导教师:王 磊)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篇6
腊八节的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腊八.腊八,有的,腊八,没有的,哈撒。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腊八节的顺口溜:老婆老婆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篇7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篇8
北京春节传统美食
老北京过春节,商家初一到初五不开门。庙会的摊儿就是过年时最兴盛的买卖家儿,吃穿用度一应俱全,特别是过年时应景的各色物事,密密匝匝地摆在摊上,挂在架上,透着红火。逛庙会的人们摩肩接踵,没有哪家生意不红火的。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美食,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
油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灌肠 灌肠本应是用猪大肠灌上碎肉和淀粉,蒸熟后削片在铛上用大油煎烙。如后门桥华安居、福兴居所卖,质量甚精。但庙会上所卖的灌肠却只用淀粉点上红糖,作成肠形(即粉坨子)削成小块在铛上用汤油半煎半烙,使其外焦里嫩,然后浇上蒜汁盐水,用竹签扎着吃。
豌豆黄儿 豌豆黄分粗、细两种。 北海公园仿膳、漪澜堂卖的是细豌豆黄儿。庙会上卖的则是粗豌豆黄儿。这是用沙锅将豌豆煮烂成泥,加上小枣,淀成粉坨,扣出,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用手推车运至庙会上兜售。由于大多出现在春天的庙会上,因此,人们听了他们吆唤:“哎,这小枣的豌黄儿大块的咧!”就感到有新春的意味。因为此种吃食不太卫生,所以是 个被禁止的品种,现已绝迹。
福建春节传统美食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 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等等。此次我们重点讲厦门。
年糕 吃了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高兴!又有敬祝长辈延年高寿之意。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从“粘粘糕”同音演化而来。厦门人把年糕叫做 “米果”,品种多样,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乌(红)糖米果,并加冬瓜、红枣、花生等;咸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头(萝卜)米果、番薯(地瓜)米 果、芋头米果,并加猪肉、虾米、蚝干、香菇、油葱等;此外,还有凉米果、发米果、碗糕米果……
薄饼 清代有诗人写诗咏薄饼:“春到人间一卷之”,描写薄饼皮是“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描写薄饼馅是“纷藏丝缕缕,馋嚼味融融”。薄饼还是厦门人的一大发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将其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那时,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后来,蔡复一官至总督云贵湖广***务兼贵州巡抚,公务繁忙,日理万机,经常废寝忘食。蔡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害怕长此以往,有损夫婿健康。于是,她就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包卷,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这种菜便被称为“婆饼”,厦门话“婆”“薄”同音,便又称为“薄饼”。它从官府传到民间,“夫人薄饼”又变成“美人薄饼”。
泉州民俗:“搓圆仔”,也叫“做糖” 吃圆仔,又称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汤圆、汤团。据说,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称圆子,取“团团圆圆”之意。宋代有一位文人说这种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并作16字赞一首:“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厦门圆仔将各地风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馅,什锦、豆沙、枣泥、笋肉、猪油都有。
河北春节传统美食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保定:驴肉火烧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由此可见驴肉的地位之高。平常看到的大概很多的驴肉火烧都很山寨、有的甚至拿白吉馍和馅饼来代替驴火的尊容。走在河北省的各大城市区县街头经常见到的就是河间驴肉火烧,最正宗的驴肉火烧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要吃正宗驴肉火烧,还是亲自来河北保定一趟吧。
唐山:蜂蜜麻糖 蜂蜜麻糖是河北省唐山市特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产于唐山丰润县七树庄,原用捞浆方法生产。1930年传至唐山市,改用了浇浆方法。
承德:凉粉 承德一带居民食用凉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人们之所以喜欢食用凉粉,不仅因它味美消暑,还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据《中药大辞典》载:绿豆凉粉有“清热解毒,治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外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
驴打滚 承德地区盛产黍米,承德叫黄米,性粘。“驴打滚”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种大众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
河南春节传统美食
在中原民间,每当过了农历腊月初八以后,就逐渐有了过年的气氛。特别是腊月二十三祭完灶神后,各家各户便忙忙碌碌置办年货。孩子们跑前跑后,买鞭炮,吃零食,嘴里吟唱着不知传了多少年多少代的过年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
枣馍 枣馍种类各异,通常有枣花、枣山、枣卷、枣圆等,但最常见的还是枣山和枣花两种。腊月三十这天,年前的准备都已就绪,人们请出神像和祖宗牌位,把枣山年馍和其他供品恭恭敬敬摆上供桌。枣山年馍要一直供到农历二月初二。听老人讲,这习俗源于先祖明朝时从遥远的山西洪洞县搬迁到这里,为纪念家人,每年年首岁尾,就在宗庙里以此祭奠祖宗,一直流传至今。
灶糖 灶糖、柿饼、烧饼是河南很多地方腊月二十三这天必吃的食品,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柿饼 柿饼是河南人腊月二十三祭灶必吃的食品,由山西流传至河南,味道甜腻可口,营养丰富。
山西春节传统美食
除夕之夜,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无边的遐想和期望,贴窗花、贴春联是年节前最生动活泼、最有文化气息的风俗。很长时期中,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动就是凌晨点旺火接神。初二,山西大多数地区开始走亲戚。晋北和晋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晋南多在初三。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有称之“送穷节”的。过了初五,春节期间所有禁忌开始解除。
头脑 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头脑。头脑是山西名吃,用黄芪、羊肉、长山药、黄酒等制成,传说由傅山发明,算是一种滋补食品。但故乡的头脑却很简单,只是用豆腐和粉条同炒,吃时撒葱末。
面茶 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广东一带有喝早茶的习惯,山西这里也叫早茶,但只是在大年初二畅喝,而茶也不是广东习惯的茶市,而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种“面茶”,加水煮开,满屋子有一种特别的香味。面茶里还要煮素饺子和豆腐条,总之都是素食,绝无半点荤腥。
太原河西:羊肉饺子年味足 提起春节,让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应该还是大年初一的那顿羊肉饺子。在北方人的血脉里,“饺子”是奔腾的“大动脉”,缺之不可。饺子有许多吉利的寓意,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同时又表示辞旧迎新之意; 此外,饺子形似中国古代用金、银铸造的“元宝”,吃饺子便有了“招财进宝”的寓意。一家人围坐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又有说不完的话,那种温馨的家庭气氛才是人们至今仍然珍视饺子的最重要原因。
陕西春节传统美食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
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关中农村地区,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都是臊子面。吃饭前,先端一碗汤去门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和土地爷、仓神、灶神等,后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献上碗臊子面以示怀念。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篇9
甘蔗香辣炒羊排 制作/邓文勇售价:38元/份
创意由来:我们店有道“芋儿风沙羊排”,已推出一两年,最近有客人反应都吃腻了,点菜率也有所下降,我想起在《中国大厨》杂志上见过一道“羊排甘蔗煲”,这种搭配本身就不错,我试做成香辣孜然味型,客人很爱吃。
原料:仔羊排600克,红皮甘蔗500克,黄飞红香辣酥100克,色拉油500克(实耗50克)。
调料:A、红曲米50克、米酒20克、姜块20克、郫县豆瓣150克、白蔻5克、香叶5克、千里香3克,三五火锅底料1袋,高汤1000克。B、白糖3克,味精2克,胡椒粉3克,细辣椒粉5克,孜然粉8克,湖南辣妹子酱10克,蒜米、姜米各5克。C、花椒油2克,红油5克,香油5克。
制作:1、羊排用水洗净,切成一根一根的,锅上火,用调料A制成红汤卤水,把羊排用卤水卤熟,甘蔗100克切成等长的细条,其余的搭成一根晾衣架,用大条盘装好,旁边用一羊形萝卜雕装饰。2、锅上火,烧油,羊排入锅中稍炸至紧皮倒出,另起锅上火入底油烧热,放入调料B中的姜米、蒜米,再下辣妹子酱稍煸,倒入羊排、甘蔗条,加白糖、味精、胡椒粉、辣椒粉翻炒匀,最后放入孜然粉,淋入调料C,放入香辣酥出锅装盘即成。
特点:羊排香酥,甘蔗入口生津,香辣孜然味浓。
杨建华点评:思路挺好,装盘应更细致一些,如甘蔗架应去皮,也可将炒好的羊排和甘蔗分别摆放在两边。
纸包糯米骨制作/杨全权售价:28元/份
创意由来:我们店的“粽香糯米骨”走得很多,加工排骨时会积攒下很多碎的脆骨、肉屑,扔掉了很可惜,我就把他们收集起来剁得更细,还是掺上糯米,调成当地人比较爱吃的咸鲜偏辣口味,包糯米纸做成石榴状,还挺显档次,谁也想不到是用下脚料出的“无成本菜”。
原料:仔排(或下脚料)250克,糯米300克,威化纸12张,面包糠100克,鸡蛋黄3只,色拉油1000克(实耗50克),小银盏12个。
调料:辣妹子酱10克,鸡精5克,味精2克,白糖3克,荆沙稀辣酱10克(平时说的荆沙酱分两种,一种是豆瓣酱,一种是这种稀辣酱,是鲜红椒剁细后发酵制成的,偏咸微带酸口),南***酱15克,十三香2克,姜、蒜末各5克,红油20克。
制作:1、将仔排斩成2厘米见方的块,用流水冲尽血水,沥干水分,将糯米用冷水泡发12小时(其间换水3次)沥干水分待用。2、将仔排装入盘中加入所有的调料拌匀,然后加入糯米拌匀,入蒸盘,封上保鲜膜,入笼蒸30分钟取出,挑去骨头,然后将肉剁成末。3、取威化纸一张包入剁好的肉末成石榴状,得生坯12个。4、将蛋黄打匀,将包好的生坯球体沾上蛋液,滚上面包糠,平底锅上火,放油烧至四成热,入生坯小火炸约3分钟至酥即可,然后装入小银盏中点缀。
特点:外酥内糯,口味香浓,造型逼真。
技术关键:1、蒸糯米骨时要封保鲜膜,以免进汽水后糯米太稀。2、炸制时要用平底锅,锅内的油量以正好没过球体为宜。
果仁酥香芋制作/胡兴苗售价:28元/份
创意由来:从普通的拔丝菜改良而来,熟果仁增加了香味和酥脆感,也避免了拔丝菜吃到最后粘成一团无法拔出的尴尬。
主料:荔浦芋头1个(约1000克)。
配料:瓜子仁150克,去皮花生仁150克。
辅料:白糖250克,麦芽糖200克,蜂蜜100克,色拉油1千克。
制作:1、烤箱预热,将花生仁、瓜子仁同时放入烤箱,上下火打至140-150度烤约15分钟,烤至酥香,压碎备用。2、将芋头切成长5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条10根备用。3、炒锅洗净上火,放入色拉油烧至五成热,放入芋头条浸炸成熟,沥干油倒入漏勺备用。4、净锅上火,放入白糖、麦芽糖、蜂蜜用小火熬至融化,直至拉出细丝时,放入炸好的芋头条快速翻炒,用筷子夹住,逐根沾上烤好的果仁,摆在竹排上即可。
提前预制方法:白糖、麦芽糖、蜂蜜提前熬好封保鲜膜入保鲜冰箱存放,芋头切条煮好存入冰箱,果仁提前烤好。点餐后将熬好的糖入蒸箱蒸约10分钟蒸化,同时芋头入热油中炸过,捞出控油入糖稀中裹均匀,沾上果仁碎,即可上桌。
杨建华点评:做拔丝的话只用白糖就可以了,我认为可以不放麦芽糖与蜂蜜。
胡兴苗回复:加入麦芽糖和蜂蜜是为了增加其粘性,容易将果仁粘住,口感也比较好。
鲜虾冬茸狮子头售价:58元/份
原料:基围虾250克,冬瓜1500克,马蹄10个。
调料:盐3克,鸡汁5克,鸡汤500克,鸡蛋清50克,湿淀粉10克,鸡油5克。
制作:1、基围虾100克去壳,挑出沙线用水漂白,剁成蓉,马蹄切成细粒,取250克冬瓜肉制成蓉,把虾蓉、冬瓜蓉加上马蹄、鸡蛋清、精盐、湿淀粉打成虾胶。2、剩余冬瓜修成10个直径4厘米大小的圆球,保留青色,在白色一面开洞,把瓜球挖空,入有底味的沸水中焯熟捞出,沥干水,把虾胶酿入其中。3、酿好的瓜球入蒸锅中蒸3分钟,取出放入圆形明炉内。4、剩余的基围虾入姜葱沸水中汆熟,去头壳,留尾放在瓜球之间。5、锅中放入鸡汤、鸡汁,用湿淀粉勾芡,放入鸡油,把芡汁淋在瓜球与虾上即成。
特点:冬瓜的维生素、粗纤维与虾中的高蛋白互补,是一道不错的春季养生菜。
技术关键:酿虾胶时不能酿太满,七八分满即可,因为虾蓉蒸后会“涨发”,塞满再蒸容易鼓出来,影响美观。
批量制法:虾蓉搅打好封保鲜膜,冬瓜球挖好挨个封上保鲜膜,同入保鲜冰箱冷藏保存,点菜后挨个酿入、蒸好、打汁即可。
杨建华点评:做法很详尽,成菜也比较上档次,但基围虾做虾胶颜色发红,不如用青虾好。
创意由来:改良自“荞麦包酱牛肉”,而且原料改为腊鱼松后,客人反应口味更独特,销量也不错。
太婆窝窝腊鱼松
售价:28元/份
原料:玉米窝窝头10枚,宜宾芽菜10克,自制腊鱼250克,红椒粒15克,野芹粒15克。
调料:蚝油5克,细辣椒面3克,味极鲜酱油3克,白胡椒粉2克,十三香5克,家乐鸡粉2克,香油2克,花椒油5克,姜米、蒜米各3克,白酒5克。
制作:1、腊鱼洗净用清水泡2小时入蒸锅蒸30分钟,取出去骨、去皮,留肉撕成鱼松。2、锅上火入底油,放姜蒜米爆香后放芽菜、腊鱼松煸炒,再下蚝油、细辣椒面、味极鲜酱油、鸡粉炒匀,下野芹粒、红椒粒稍炒,最后放入白胡椒粉、十三香,淋入香油、花椒油即成。3、腊鱼松装入一个大玻璃杯中,放入大窝盘,四周围上蒸热的玉米窝窝头即成。
特点:家常味浓,腊鱼干香,粗粮搭配,让人体验纯朴的土家风味。
技术关键:1、腊鱼一定要泡到不咸才能用。2、因芽菜有一定的酸味,用量不宜过多。3、此菜炒时一定要干炒,否则不香。
味型:香辣家常味。
自制腊鱼制作:用料:桂皮250克,八角250克,花椒200克,干辣椒500克,姜块500克,白酒250克,十三香100克,盐750克,味精50克,草鱼20斤。做法:净锅上火,把各种调料(除白酒外)混合上盐炒香冷却成五香盐,草鱼去鳞、去内脏,洗净后晾干水分,用五香盐揉均匀后放入一大缸中,加入白酒,密封腌3天,然后将底下在酒中腌过的鱼翻上来,上面的翻下去再腌3天,然后取出来晾干即成。
杨建华点评:鱼松的做法不错,以前做的炒鱼毛都是用鲜鱼,他这里用的是腊鱼。另外,为 突出此菜的农家风味,盘中间放一个粗碗盛装比用高脚杯的效果好,玉米窝头也可改为荞麦包。
邓文勇回复:这道菜也有个配荞麦包的版本,荞麦包相对于玉米窝头更松软一些,但不如窝头嚼起来那么香。
石锅牛肉煎米豆腐售价:22元/份
创意由来:米豆腐是湖北当地的土特产,比豆腐稍硬一些,我们店以前的做法是凉拌,有次我出去吃饭的时候点了一道“铁板日本豆腐”,造型很不错,也挺有气氛,我就想到把米豆腐拿来做热菜试一下,就利用手头的一些调料出了这种新口味。
原料:米豆腐500克,卤牛肉末50克,紫菜5克,洋葱丝50克,高汤100克,红椒米10克。
调料:郫县豆瓣10克,味极鲜5克,灯笼泡椒5克,胡椒粉1克,十三香2克,姜蒜末5克,葱花5克,广东米酒10克,香油1克,味精1克,鸡精3克。
制作:1、米豆腐改成4厘米长、3厘米宽、0.5厘米厚的块。2、炒锅上火,把米豆腐煎至两面金黄色,倒入漏勺待用,另起锅放油,爆香姜蒜米,下牛肉末、郫县豆瓣、灯笼泡椒炒香,烹入广东米酒,加高汤烧开,锅里下入米豆腐,加入味精、鸡精、十三香、胡椒粉,烧至汤微干时下入紫菜,烧1分钟收汁。3、石锅铺锡纸放在煲仔炉上烧热,铺上洋葱丝,再把米豆腐盛在石锅里,撒上葱花、红椒末、香油即成。
特点:酱香味浓,米豆腐粑软入味。
技术关键:1、米豆腐为纯手工小磨制作。2、米豆腐收汁时不能勾芡,否则太稠且易盖住米豆腐的本味;烧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米豆腐成渣,约3分钟即可。
创意由来:将粗粮荞麦面条拌成当地人爱吃的酸辣口,再配上时令原料香椿,采用热拌的手法,是这道菜最早的创意。但我们试做时发现鲜香椿有股涩味,没有想象的好,所以就想到了当地土法制作的干香椿,发好的干香椿涩味小了很多,又保留了香椿特有的香气,很不错。干香椿的制作:在香椿大量上市的季节多采购一些,洗净后在开水中烫一下捞出,在晴天下晾晒一天即可,晒干后可放入塑料袋保存,如果返潮,取出来风吹一下即可。这种干香椿一直到10月份都能在市场上买到。
香椿手撕鸡售价:32元/份
原料:干香椿50克,荞麦面条100克,土鸡脯肉50克,蒜苗丝10克,红椒丝5克,色拉油10克。
调料:A、姜葱各10克,广东米酒5克,盐2克。B、细蒜末18克,红油10克,香油8克,花椒油8克,辣椒粉3克,鸡精4克,味精3克,白糖4克,香醋100克,生抽50克,李锦记蒸鱼豉油50克。
制作:1、用调料A将土鸡脯腌30分钟后入蒸锅蒸20分钟后晾凉,撕成细丝待用。2、将干香椿、荞面条分别用冷水泡软,将调料B调成汁待用。3、将发好的香椿切成3厘米长的段,同发好的荞麦面条一同汆水30秒后沥干水分,放入调好的汁中拌匀,挑入盘中,倒入原汁,然后将撕好的鸡丝汆水汆透(约15秒)后堆在其上,撒上蒜苗丝与红椒丝,然后把色拉油烧至五成热,浇在上面即可。
技术关键:1、汆水的时间在半分钟左右即可,过长会使面条吃起来没有韧劲儿。2、调汁时颗粒调料需先溶化。
金鼎鸡汁银鱼萝卜球制作:宋昱售价:28元/份
创意由来:这道菜是从鸡汁萝卜片得到的启发,将萝卜丝和鱼肉结合在一起,爽脆、滑嫩兼得,效果很不错。
原料:清江小银鱼30克,制好的鱼蓉200克,白萝卜400克,菜心6棵,鸡油10克,鸡汤300克。
调料:鸡汁10克,盐3克,味精4克,鸡精5克,白糖2克,生粉20克。
制作:1、白萝卜去皮切细丝,放入锅中汆水,冲凉并挤干水分。2、把挤干水分的萝卜丝加入制好的鱼蓉,并加入盐、鸡精、味精、生粉,调味制作馅料。3、把制成的萝卜馅料挤成丸子,入微沸的水中汆熟,装入金鼎中。4、炒锅放到炉子上,倒入煲好的鸡汤,放鸡汁,勾薄芡,再淋上鸡油,把调制好的鸡汤装入盛有萝卜球的金鼎中。5、把菜心、银鱼汆水,放在萝卜球的上面即可。
技术关键:1、萝卜丝汆水可起到去辛辣味的作用。2、因为萝卜丝本身含水分,所以鱼蓉要制得干一点,太稀的话不容易成形。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篇10
腊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也称“谢灶”。人们给灶神献上灶糖,让他到玉皇大帝面前多说点好话,正所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每年从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这段时间叫“迎春日”。腊月二十三举行过灶祭后,人们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各种准备。“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在除夕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