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西自己动10篇

小东西自己动篇1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呢?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整洁、有条理。让孩子在简单、整齐、舒适的家中愉快地生活。如果孩子知道父母亲都有乱扔乱放东西的习惯,当父母要求孩子保持整洁、干净时,孩子可能会这样反抗:“你不是也不收拾自己的东西吗?干吗要求我这样做呀!”孩子还没有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时,父母要刻意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远处。自己的东西,包括玩具等,不用的时候应该放回原位。

·为孩子准备好储存物体的工具。为了让孩子养成能自己收拾东西的好习惯,父母应当为孩子准备好一些储存物体的箱子等物品。要求孩子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在这些箱子里,需要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找到。这样做也就为孩子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孩子一定非常感兴趣。

·从小处着手。孩子还小的时候,自己收拾东西的能力不强,父母可以帮孩子收拾。但可以让孩子帮忙,把扔在地上的东西递一下。一边收拾,一边对孩子说:“以后,这些事情就得你自己做。看好了,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等下一次想玩了,你就知道在什么地方找了。”如果这样的教育坚持不懈,孩子就能慢慢养成习惯,就能知道乱扔东西不好。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已经有了一定的做事能力了,父母就不要再帮孩子收拾东西了。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父母可以站在一边指导。只要孩子愿意自己做了,就要表扬他。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就教导孩子分门别类地把东西收拾好。

·坚决对孩子说“不”。如果孩子总是不停地扔东西,不要立即帮他捡起来。如果孩子想让父母帮他捡,一定要坚决地对孩子说“不”!让他明白,自己扔掉的东西只能自己捡起来。而且,还要严肃地告诉他,这种举动是非常不文明的。

·抓准时机表扬孩子。当孩子主动把东西放好了,或者能自觉保持房间里的卫生时,父母应该立即大加赞许。可以这样说:“我们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已经学会了自己收拾东西。”如果孩子老是改不掉乱扔东西的毛病,不讲究个人卫生,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比如,当孩子老是不知道自己放自己的衣服,坚决不要帮他,等他想穿又找不到时,就可以趁机说:“看吧,这就是你平时没收拾的好处呢!”当他想穿这件衣服时,你就说:“我没有洗它,因为它不在洗衣机里。”然后再帮他一起找,教育他以后多长点记性。

·在游戏中学会收拾东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收拾衣服等的游戏,或者让孩子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里。还可以让孩子给袜子配对,自己叠内衣内裤。并让孩子辨别哪些衣服是爸爸的,哪些衣服是妈妈的。可以要求孩子把鞋子整齐地放进鞋柜里。  

小东西自己动篇2

爸爸妈妈会发现,学龄前的孩子对玩具、食物的占有欲非常强。在这个阶段,父母应当帮助孩子建立“所有权”的观念,让他逐步明白,他是哪些东西的主人,他的东西他有权如何处置,他的东西别人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他也不能随便拿。这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形成非常重要。

你的,我的,他的

――培养孩子所有权的意识

妈妈带着瑶瑶参加老同学的聚会。快3岁的瑶瑶见到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姐姐开心极了,3个孩子很快玩到了一起。可没一会儿,小姐姐跑来告状了:“阿姨,瑶瑶说我头上的花夹子是她的,还要揪我的头发抢走花夹子!”妈妈正欲起身去喊瑶瑶,小哥哥又来告状了:“阿姨,瑶瑶说我的旺仔牛奶是她的,不让我喝,可她的在她自己手里呀!”妈妈把瑶瑶拉过来,一字一句地对她说:“你的花夹子在家里,姐姐头上的花夹子是姐姐的;你的旺仔牛奶在你手上,哥哥手里的旺仔牛奶是哥哥的。懂吗?”听了妈妈的话,瑶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跟着哥哥姐姐“疯”起来。

其实,瑶瑶的行为并不是霸道,而是没有分清“我的”和“别人的”,也就是说,瑶瑶还没有所有权的概念。

瑶瑶妈要尽快让瑶瑶在生活中领悟所有权的概念,当这个所有权的概念越来越清晰时,瑶瑶自然就能学会约束自己,不会随便拿走或使用别人的东西了。

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在和孩子的日常互动中,父母就要告诉他,哪些东西是他的,哪些东西是妈妈的,哪些东西是爸爸的,还有哪些是“大家”的。比如,叠洗晒好的衣服时,对他说:“啊,这是谁的袜子?这么小,真可爱!哦,这是宝宝的袜子。”“这是谁的衣服,怎么这么大?哦,原来是爸爸的!”

借助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所有权概念,比如《三只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

玩玩“找东西游戏”:准备3种小贴纸,分别代表爸爸、妈妈和宝宝,比如“太阳”是爸爸,“月亮”是妈妈,“星星”是宝宝,让孩子在家中找一找,把自己的东西贴上“星星”,妈妈的东西贴上“月亮”,爸爸的东西贴上“太阳”。看看孩子贴得对不对。

我的东西我做主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迪迪一家逛超市,爸爸妈妈给迪迪买了一些零食。回家的路上遇到迪迪爸的同事一家,迪迪爸连忙从购物袋给同事的女儿拿零食,迪迪却使劲地按住袋子不放手。同事见状赶紧摇手说不要,可在一旁的小女孩却满怀期待地看着迪迪。迪迪妈见状,赶紧从迪迪爸手中接过袋子,说:“我们家迪迪一直喜欢和别人分享好吃的东西。别看迪迪按住袋子,他可不是不乐意,而是想自己挑东西送给小妹妹,对吗?我们的迪迪真乖,像个大哥哥!”听到妈妈的夸奖,迪迪很快拿出自己喜欢的薯片和果奶递给小妹妹。

迪迪会维护自己的所有权,这是件好事,家长不要误认为他自私。很多时候,孩子是被迫放弃所有权的,本应是孩子自觉自愿的分享行为变成了另一方的强行索取。因此,只有当孩子的所有权被尊重后,他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的所有权。迪迪妈的做法值得很多家长借鉴,她不仅洞悉迪迪的心思,还能引导迪迪的行为,做法完全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

父母在使用孩子的东西前,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切不要以为孩子的就是你的。

孩子在自我意识建立的过程中,不要强迫他去与别人分享,可以把分享的道理讲给他听,但是要让他对自己的东西有决定权。

在孩子的所有权受到威胁时,父母要帮助孩子保护自己的权益。

鼓励孩子学会维护自己所有权的同时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

引导的作用往往要比责怪或命令更有效。

人家的东西我不拿

――尊重别人的所有权

叶叶的舅舅开了间便利店。每次叶叶和妈妈一起去舅舅那里,舅舅都会让叶叶挑几样她喜欢的零食。久而久之,叶叶形成了一种印象:到舅舅的店里可以随便拿东西,不用付钱。

这天,叶叶挑了一包薯片、一根棒棒糖,回家的路上,妈妈发现她在嚼泡泡糖:“舅舅还给你泡泡糖?糖吃多了,牙齿会坏的!”叶叶摇摇头说:“不是舅舅给的,是我自己拿的。”“你自己拿的?那么舅舅知道吗?”妈妈问。“舅舅不知道。”“舅舅不知道就不能拿,因为那是舅舅的东西。舅舅给你的,你才能吃,懂吗?”回到家,妈妈立刻给舅舅打电话,将刚才的事情告诉舅舅,并要叶叶向舅舅保证以后不随便拿东西了。妈妈还特意买了一包泡泡糖,下一次去舅舅那儿时,由叶叶亲手还给了舅舅。

想要拥有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主人的同意。这是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的一种观念。

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孩子:

超市、商店里的东西,只有付过钱以后才能成为自己的;亲戚、朋友、邻居家里的东西是属于别人的,不能随便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私自拿回家,想玩要经过别人的同意。

当孩子遇到自己没有而又很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向朋友借,但必须经过朋友的允许,借来的东西要懂得爱惜,使用后如期如数归还,并向朋友道谢。

小东西自己动篇3

春节放鞭炮,其实在小的时候对于自己来说就是特别有趣的一件事,就觉得小孩子的欢乐嘛,过年的欢乐就是可以穿新衣服拿红包,然后呢还可以玩这些鞭炮类的东西,因为这种东西在平时是接触不到的,就平时基本上小卖部都不卖,但是呢,等到这种节日的时候,小卖部就特别的火热的在爆卖这一种东西,所以呢,那个时候自己就会觉得这种东西是村子里面必不可少的,所以小时候妈妈她基本上也会满足自己这样子的小女朋友,毕竟这过年嘛性格一点也及时加上她也希望说自己的小孩子可以开开心心的过年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有什么小要求她基本上都会去满足我们,所以基本上其实小的时候也是每一年都会放鞭炮的。

然后在长大一点之后自己就发现其实自己对这种东西是喜欢不起来的,就是那种东西它发出来的那种意味是自己接受不了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体会它的欢乐已经源源不足小时候的那种欢乐了,所以就开始为怀念小时候,开始觉得现在的这种欢乐并不需要继续体会了,毕竟在什么网络都体会不到那种快乐,只不过呢,就后来说这一步那么喜欢这种活动了,但还是会被别人邀请去参加这种活动,这些的朋友的话和自己其实曾经也是和想法进行到去放鞭炮,其实在那个过程中也是蛮快乐的,最后去拍照纪念,有去拍视频就录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现在想想确实是挺欢乐的一件事。

然后自己的地址的话,其实这种头的电子游戏这种东西就是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是这种东西出现之后,其实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这种游戏的话接触并不多,所以他想往变化的画,慢慢画就是十分支持的,毕竟是可以让他的眼睛远离手机屏幕吗,但是其实他去年的话是买了一盒鞭炮的,只不过就一直没有玩完,只不过他就还是希望我们可以陪着她一起出门,但是呢,那个时候我们又觉得特别的累,特别的不想要去了和他一起玩这种东西,所以也是一直要拒绝他的那种轻松的这样想想,其实弟弟的陪童年里面是缺少了挺多的陪伴的,我们不能要求他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毕竟我们也没有成为他想要的那种陪伴的人。

现在的话就是觉得你要是可以去和另一个人打鞭炮的话,没有鞭炮的话,在春节的时候有这种活动的话,那你就尽情的去参与其中吧,你也不要去记住自己,你也不要觉得不好玩,不要觉得没意思的,就其实每一次经历过的这些事情能在这种特殊的日子里面特经历的这种特殊的活动,最后都能够成为自己美好的回忆的,等到你觉得我特别孤单无聊的时候呢,可以想起我们当时在一起玩这种游戏的时候的欢声笑语。

小东西自己动篇4

闹闹比壮壮小10个月,两个小朋友是邻居。在不同年龄段,两个小孩在一起玩耍时,会出现不同的“萌态”。

当2岁的壮壮和1岁的闹闹在一起玩时,超不过10分钟就会有纷争,起因大多是一个要玩另一个手里的玩具,又死活得不到。

当2岁的闹闹来3岁的壮壮家玩时,壮壮明确告诉他:“变形金刚是我的宝贝,你不许玩!”但那些不是“宝贝”的玩具,闹闹可以随便玩,甚至借回家去。

当4岁的壮壮去3岁的闹闹家玩时,闹闹赶紧找来一个塑料袋,把架子上的小汽车――他的最爱,一股脑装进袋子里,向妈妈宣布,他要出去玩,而外面正刮着凛冽的西北风。妈妈说:“他就是不想让壮壮玩这些小汽车。”

几乎每个宝宝都有这样的时候,拼命护着自己的玩具。宝宝们之间争抢玩具、食物时,父母的脸上往往会“挂不住”,这些宝宝也真是太不给父母面子了!于是,大人会断言:“现在的宝宝真是太自私了!”

自私?这样一顶关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宝宝顶得起吗?

还是接着看壮壮和闹闹的关系是如何往下发展的。

壮壮快5岁了,闹闹也刚过4岁生日。两个小家伙好像一夜之间都变得大方起来,谁借谁的玩具都可以,买来的新玩具两人一起玩。

他们自觉地开始分享,并能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这就是成长。3岁前的宝宝是不懂得分享,而不是不愿意分享,这不是个道德问题。

宝宝独特的物权意识

大概从2岁左右开始,宝宝产生了“自我”意识,刻板地划分物权,以此来获得关于“自我”的概念。此时,他以为他的、他喜欢的、他想要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所以,此时“自私”是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他们必须经由心智成长的历程,才能逐渐领悟、学会分享。

v 宝宝正在建构自我意识,正在迈向***

在这个阶段,宝宝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我的、我的东西。在他们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并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

v 宝宝尚未掌握“借”与“还”的概念

宝宝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还能完璧归赵,而是片面地认为一旦离开手,就意味着丢失。宝宝只有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属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的跟其他人的物品分开。

从物权意识到分享意识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宝宝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而后才能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3岁前,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分享,而是活在小小的自我世界里。在幼儿园的托班里,很少见到有两三个宝宝一起玩的,都是各自为***,互不干涉,除非有其他小朋友侵犯他的领域或玩具。

宝宝还不会主动与人分享是正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不用培养或引导他们的分享意识。

v 认识自己的物权

对于小宝宝来说,从他认物开始,就让他知道,家里什么东西是爸爸的,什么是妈妈的,什么是他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哪些东西他是不可以随便动的,比如爸爸的电脑、妈妈的皮包等。

宝宝的东西也一样,没经过他允许,爸爸妈妈是不能把玩具随便给别人的。如果要用宝宝的东西,最好征求他的同意:“用你的小碗盛一下粥,可以吗?”“宝宝,借你的红色彩笔给妈妈用一下,我要在书上做个记号。”即使是父母之间,要是也能注意这一点是最好的,比如妈妈要用爸爸的电脑,先打个招呼,宝宝听着,就会觉得有些东西是自己的,有些则是别人的,用别人东西之前打招呼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通过玩一玩买卖游戏,可以让宝宝懂得买东西时的规矩,更明白一件东西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准备一些小纸片当做钱,几个空饮料瓶或几件玩具当做商品,让宝宝扮成顾客买东西。在宝宝买东西的时候,提醒他付钱。也可以让宝宝扮成收银员,当你买东西时,主动把钱交给宝宝。大一些的宝宝可以直接去超市“实践”。

v 尊重别人的物权

尊重别人,自己首先要得到尊重。父母要尊重宝宝的物权,帮助他更好地学习分享,并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到了宝宝两三岁,就该让他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物权,并认识“借”与“还”的概念了。

刚开始宝宝们是不愿意自己的物品被“借”的,但有过几次“借”与“还”的体验,宝宝就会明白,借出去并非就成了对方的,玩具还是自己的,因为会还回来。对于另一方而言,只有还回来,才有可能借回新的玩具。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道理光凭讲是讲不明白的,生活经验才是最好的老师。

小东西自己动篇5

大家都在安静地进行区角活动,老师正好和唯唯几个小朋友在阅读区,边看书边轻声谈论着。突然,一个叫开心的幼儿急急匆匆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那本奥特曼的书不见了,早上还在呢。”“那你先去小柜子里再找找,也问问身边的朋友,看哪个小朋友看了你的书没有放回去,好吗?”“好的,我再去看看。”可过了一会儿,他又回到我身边说:“老师,我还是没找到,小朋友们都说没有看到。我的书真的不见了。”“那老师再和你一起等等吧,可能过些时候,借书的朋友会把它放进去的。”“好吧。”可是直到我早班下班也没有等来那本书……

第二天刚上班,开心的大姨告诉我:“开心那本他特别喜欢的书不见了,昨天夜里睡觉中还哭醒了,吵着要找回那本书,老师麻烦给找找吧。”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昨天回家前没有给开心一个回音,让他伤心了一晚上。”“好的,我会想办法解决的”……可是午餐后,我带着先用完餐的小朋友等其他同伴时,一个叫易易的幼儿走到我身边说:“老师,你知道吗?昨天晚上我去唯唯外婆家玩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开心的那本书,是被他拿回家了。”“是吗?”“是的,他亲口对我说的,我还在他外婆家的桌子上看见了,不会错的。”“好的,谢谢你能告诉我这件事情。”等她走后,我把唯唯叫到身边,轻声对他说:“唯唯,你知道开心的那本奥特曼的书在哪里吗?”“不知道,昨天早上我在他的小柜子里看见过的。”“但是我知道它在哪里。”“在哪里啊?”“在一个小朋友的外婆家的桌子上。”“是谁的外婆家啊?”“你说呢?”“我不知道。”“因为我听见易易告诉我,就在你的外婆家的桌子上,对吗?”“嗯、嗯……”只见他的鼻尖上开始在冒汗。“到底有没有啊?我还想知道易易说的对不对呢?那可是开心最喜欢的书啊。”等了一会儿,他说:“是的,开心的书是我拿回家的,我想好好看看的。”“如果你看好了,愿意拿来还给书的主人开心吗?”“好的,我明天就拿来还给他。”第三天一早,唯唯把书就还给了开心,事情终于解决了。

二、后续观察

后续事例一:

还书的事情刚过几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数学活动,需要家长配合收集一些正方体的实物作学具。熙熙的妈妈给我们带来了一盒正方体积木,上面刻有各种用数字、英文作标记的***案。活动结束整理积木时,发现少了5块小积木:“怎么又不见了?”这是老师最直接的反应,马上就对孩子们说:“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这种积木,因为很漂亮,但是这是熙熙家的积木,我们想要玩的话,应该经过她的同意才能拿走啊。现在,老师请大家帮个忙,一起把这5块积木找出来吧。”可是整个教室都找遍了还是没有。由于还有其他活动要继续,于是我留了一个任务给“所有”的孩子:“请大家帮忙找到不见的积木,到中午散步前尽量把一盒积木完整地还给主人,好吗?找到了,你自己把它放到积木盒里来吧。我相信大家能找出来的。”可是到了午睡时间,积木盒里还是缺那5块积木……

午睡刚起床,杨杨就来告诉老师:“老师,刚刚睡觉的时候,我看见唯唯在被窝里玩那个小积木,我看见了,你去问他啊。”“好的,谢谢你告诉我。”利用午餐后的户外锻炼时间,我和唯唯进行了一次谈话,了解到:他很喜欢这种积木,家里又没有,是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拾的时候,乘大家不注意,偷偷跑进午睡室藏在自己被褥里面的。老师请大家拿出来的时候,他心里知道,但是怕老师批评才没有拿出来的。而且知道这些积木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但是真的很想玩一玩,才拿走的。最后经过老师和他的交流,明确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想玩应该和积木的主人商量,并应该得到她的同意。他就从自己的被褥里拿出5块积木,完整地归还到了积木盒里。

后续观察二:

过后几天一个晚上,接到唯唯妈妈的电话:“陆老师,我孩子今天带回来一只手机,你知道吗?”“什么手机?”“他今天带回来一只手机,是成人用的,他说是从教室的桌子里拿到的。”“我不知道。”“这孩子怎么回事啊,怎么又把别人的东西带回家了呢?”“不急,再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听听他是怎么想的?无论如何也不要给孩子所做的事定性。”

第二天,我拿到了那只被他带回家的手机,孩子也告诉我是自己在一个地方拿到的。为了不影响他一天的情绪,利用孩子外婆来接他的时间再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从中了解到了一些事情的真相:他是在放小柜子的夹缝里看见了那只静静地躺着的手机,看看没人来拿就把它放进小柜子后来带回了家,是想自己一个人能像爸爸妈妈那样发发短消息、打打电话的,只是喜欢它就带回家了。

后续事例三:

刚开展完参观超市的活动后的某天晚上,唯唯的妈妈又打来电话说:“陆老师,今天我孩子带回来的一盒玩具,他说这个玩具是婕婕的,她知道他带回来的,说你也知道的,是吗?”“我不知道他带东西回家,但是婕婕有这个东西我是知道的。”“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啊?怎么又把别人的东西带回家?多次跟他说别人的东西不经过同意是不能拿走的,但他就是不明白。”“那你说服他明天把那样东西带来还给婕婕吧。明天我来和他说说吧。”“好的,谢谢老师了。”

第二天早上,因为孩子妈妈没有等到婕婕来幼儿园,就打电话给我,请我记得让孩子把东西还给主人……

三、情况分析

数次拿走同伴的玩具,而且还会把玩具藏起来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反思:唯唯平时是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对于朋友遇到的困难很多次是第一个想办法帮助解决的,也是在同伴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和信任度的孩子,怎么会在近阶段出现如此反复的举动呢?他为什么要拿走别人的玩具?到底是什么原因?成了我最想知道的答案,但是如何去帮助他一起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我们知道,幼小的孩子对于自己和别人的东西是很容易混淆的,因为喜欢可能在不经意中就拿走了;因为自己家里没有就想占为己有,并放到自己的玩具箱里;因为辨别是非、对错还没有定势就“自然”做错了……这些是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作为他的老师,有理由在帮他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引领他尽快走出这样的误区。

四、帮助策略

要帮助孩子,首先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从各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他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可以归纳到幼儿园和家庭几个层面的。

1.引领家长如何介入事件

(1)与家长及时联系,家园同步,获得更多的信息及情况。

在了解孩子拿走别人的书的当天,我就与他妈妈取得了联系,详诉了事情经过,同时也告诉她我们现在能对孩子说的是:“你拿走了别人的书,他会很着急的。我们应该把书尽快还给主人。”让唯唯知道拿书的这件事情不对,首先要把书还给朋友。

(2)帮助家长寻找事件背后的原因

由于事情反复出现,孩子妈妈也出现焦虑的情绪:“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他家里玩具又不是没有,还要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怎么帮他呢?”但是家长的焦虑并没有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事态继续在发展……

经过与家长多次的沟通,达成了共识:孩子为什么去拿别人的东西,一定有他内在的原因,但是原因在哪里?需要我们去解读。在后来的沟通中了解到:妈妈对于唯唯要求买玩具的需要总是用被妈妈用买书比买玩具好的理由所拒绝,认为玩玩具没有看书来得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妈妈是永远不会给自己买玩具的意识。是否在无形中想通过拿走别人的玩具来引起家长的注意与关爱呢?暗示妈妈我有时也需要玩具……老师很明确地告诉家长:孩子在提出需要玩具时,不妨也满足一下他的愿望,让他感受到妈妈还是在乎我的……

(3)及时与家长就事件本身达成共识

多次拿走别人东西后,老师及时与家长就事件本身做了多次交流和沟通,如上所述,孩子拿走别人玩具肯定有它的原因。如何帮助孩子尽快区别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让孩子不能拿走别人东西的道理,迫在眉睫。

我在每一次和孩子妈妈交流时,始终告诉她不要武断地给孩子的行为定性为“偷”,也不要以粗暴的行为来对待孩子,只有帮他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责怪和打骂只能加重孩子的逃避,并没有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挨打。

(4)引导家长从孩子的角度去感悟事件本身

拿走别人的东西固然不对,但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可能也被别人拿走过,现在只想拿走别人的东西而已,很简单的想法。但是有些家长总是喜欢以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标准去为孩子的事件做判断,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与想法。在与孩子妈妈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慢慢引导她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悟一些孩子所做事情的背后原因,也许这才是帮助孩子最好的办法。

2.教师在事件中的干预行为

(1)在处理每一件事件时,老师始终坚持一条原则:不要给孩子的事主观地界定为“偷”。幼小的孩子承受不起类似的“道德谴责”。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困惑。

(2)尽量缩小事件的影响范围,不要让其他与事件无关的孩子参与进来,以免外界环境对于当事孩子造成的消极暗示。理解与尊重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

(3)让孩子归还别人玩具的时候,要他明确这些玩具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也就是不能再去拿走没经过别人同意的东西。如果实在喜欢可以通过与朋友协商的办法来获得玩这些玩具的许可。

(4)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东西时,简单的一个例子就能准确无误地告诉孩子。例如:老师需要蜡笔时,会对他说:“唯唯,陆老师想要画些画,你的蜡笔可以借给我用用吗?”“可以的”,在得到同意后,请他拿给老师。用完后,老师亲手还给他并清楚地告诉他:“这是你的蜡笔,我用完了,请你放好吧,谢谢你啊。”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身教重于言教也就在此……

通过家园的合作,就事件本身达成共识后,并付之于行动,给予孩子正确而到位的引导:什么是你的东西;什么是我的东西;不经过别人同意拿走是不对的;经过允许拿走的东西在用好后要记得及时归还……

五、效果跟踪

效果观察一:

傍晚放学的时候,小朋友都在等着家长来接回家,唯唯的外婆已准备接他走时,就听见他对外婆说:“外婆,这个小玩具是我自己做的纸条领带(手工活动中他自己用挂历纸做的一条得到老师表扬的作品――领带)和杰杰换的。”外婆说:“你的纸头和他的玩具换的,你不可以用好点的东西去和他换的。”唯唯不等外婆说完,急着说:“他同意和我换的。”边说边跺着双脚……了解到他是在得到杰杰同意的情况下交换的,我及时表扬了他:“很好,你是用自己满意的领带去换别人的小玩具的,用的是换的方法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听到这些后,祖孙两人才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效果观察二:

老师将准备好的礼物(一个彩色的带有小滚筒的橡皮擦)放在桌子上,准备在下班前送给获奖的孩子。可是等到老师想去拿的时候,发现缺了一个。因为老师答应要在下班前发给孩子们的,现在缺了一个还真有些着急了。最重要的一点,我真怕又是唯唯拿走的。经过多方面的追问和查找,终于在一个小柜子里找到了,不是唯唯拿的,我真的很高兴,孩子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小东西自己动篇6

关键词:后殖民,他者,澳大利亚,库那尔都

 

《库那尔都》是澳大利亚女作家和***治活动家普理查德的关于土著人的小说,19世纪30年代被《公报》杂志宣布与《房子建成了》同获一等奖,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论文格式。该小说探讨了白人男性与土著女人的性关系,正如作者所言,小说的目的是“引起人们对白人伤害、摧残土著女性的关注。”然而作者在同情土著人的命运的过程中,却无意识地把他们刻画成了他者,把他们变成了自己家园上的异乡人。

他者

根据黑格尔和萨特的定义,“他者”指主导性主体以外的一个不熟悉的对立面或否定因素,因为它的存在,主体的权威才得以界定。把土著人命名为“他者”实际上是以东西方二元对立的区分为基础──东方根本不同于西方以及西方比东方优越。西方自视优越,正是因为它把殖民地人民看作是没有力量,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思考和统治能力的结果。西方凭借其强大的宣传能力,散播强化这一二元对立观念,使土著人在自我身份建构时与之共谋,将自己建构为无声的“他者”。小说中,土著人被看成是女性化的“他者”和种族方面的“他者”,作为女性化的“他者”,他们沉默无语,接受西方“男性”的征服;作为种族方面的“他者”,他们被认为低等堕落,任人宰割。

帝国对土著人的表征

作为东方学的一个方面,帝国话语经历了文字和现实两个阶段。首先存在着大量有关东方西方在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上的差异的文本记录。后来西方人来到东方进行贸易、传道、扩张、战争及掠夺。异域的种种实践给他们巨大的冲击,于是他们开始对东方思索、研究、总结,把有关他们对东方的印象、概念带回到西方。这些有关东方的认识多是片面的、肤浅的,但却影响着后人对东方的认识。如此往复,最终东方成了西方人眼中的他者,这个他者是静默的,无语的,可任由西方人解释和想象。所以在萨义德看来,东方不过是东方主义者的想象和创造。于是东方学就为帝国时代的文本定下了基调。当谈及非欧洲的人、事,尤其是土著人的时候,西方人便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把与白人的区别当作土著人的特性,就这样,土著人被从种族上分离了出来。论文格式。化用萨义德的话说,帝国是带着种族主义的滤镜观看土著人的。乔治·奥威尔1939年访问马拉喀什时是这样描述的:

“当你穿行在这样的城镇──其居民20万中至少有2万是除了一身聊以蔽体的破衣烂衫之外完全一无所有──当你看到那些人是如何生活,又如何动辄死亡时,你永远难以相信自己是行走在人类之中。实际上,这是所有的殖民帝国赖以建立的基础。这里的人都有一张褐色的脸,而且,人数如此之多!他们真的和你同属人类吗?难道他们也会有名有姓吗?也许他们只是像彼此之间难以区分的蜜蜂或珊瑚虫一样的东西。他们从泥土里长出来,受苦受累,忍饥挨饿过上几年,然后又被埋在那一个个无名的小坟丘里。谁也不会注意到他们的离去。就是那些小坟丘本身过不了多久也会变成平地。有时当你外出散步,穿过仙人掌丛时,你会感觉到地上有些绊脚的东西,只是在经过多次以后,摸清了其一般规律时,你才会知道你脚下踩的是死人的骷髅。”[1]

大英帝国于1788年登陆澳洲大陆,开始了对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殖民统治。从东方学的意义上讲,英国是西方,澳大利亚是东方,澳大利亚人,特别是澳大利亚土著人被视为英国人的他者:落后、低贱、不开化、迟钝。这些认识都直接来自于东方学家的学术著作、认知体系。

《库那尔都》体现的东方学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作者的认识并非单纯地受阶级、意识形态所限制,同时还受历史的塑造,也塑造着历史。正如T·S·艾略特所言“过去为现在所改变,现在受过去的指引”,普理查德当然也会受到历史传统的指引与塑造。作为欧洲移民后裔的白人,普理查德无法逃避白人对土著人的一般认识的影响,在《库那尔都》中,土著人是被处理为种族上的他者和女性化的他者。被认为落后、低贱、不开化、迟钝,具有生物决定论的意味。东方人常常被和西方社会中某些特质联系起来,如疯子、女人、穷人,都可归结为异类。他们从来都不被正视,而是作为问题供西方人分析、解决──殖民力量公然觊觎他们的领土,需要征服他们,把他们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实践中,西方殖民者和被殖民的东方人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认识,在该小说中都有体现。

1,

东方作为欧洲的病人。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指出“面对现代东方显而易见的衰败以及***治上的无能,欧洲的东方学家们发现有责任挽救东方已经丢失的、昔日的辉煌,以‘推进’现代东方的‘改良’。”[2] 在《库那尔都》中,土著人被认为低贱、落后,无法管理自己,所以贝西夫人来管理他们,在他们肚子疼的时候给予止疼药。“柔弱性”被认为是他们的特质。软弱被认为是他们的疾病,殖民者就常常鞭打土著男性的身体,使他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便能强壮起来,像个男人。

2,

东方是西方男性要征服的女人。西方作为强硬的男性,东方作为阴柔的女性──无法清楚表达自己。萨义德在《东方学》开篇引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3]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福楼拜在埃及的艳遇了。库楚克·哈内姆(福楼拜在埃及遇到的妓女)从来不谈自己,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感情、存在或经历。相反,是福楼拜在替她说话,把它呈现出来,并告诉他的读者们她在哪些地方具有“典型的东方特征”。[4]

《库那尔都》中,萨姆占有的土著女人是沉默无语的,他们无法为自己言说,只能从萨姆的只言片语中瞥见一斑。论文格式。“在这个国家,土著女人更好相处。”无论文化上还是心理上,男主人休并没有准备好要娶库那尔都为妻,只是不愿意放弃对她精神上的占有,对土著女人这种精神和肉体上的占有意义重大,“毫无疑问,对白人男性而言,爱这里的土地/女人,就等于成了她的主人和使用者…因此关于种族之间的爱的幻想,便为白人占领提供了合法化解释。”[5] 这种白人男性占有土著女性的另一个重大意义便是推进帝国的伟大工程,给土著女人注入白人男性的血脉,逐渐冲淡他们肤色的黑暗。颇有基因改造的讽刺意味。

3,

东方是被审判者,西方是审判者。“西方是东方人所有行为的目击者和审判者。”[6]东方是某种供西方评判的东西。萨义德分析了东西方这种关系的机制,“在有关东方的讨论中,东方是完全缺席的,相反,人们总能感觉到东方学家及其观点的在场;然而,我们不可忘记,东方学家之所以在场其原因恰恰是东方的实际缺席。”[7] 小说中,在库那尔都与瓦瑞尔达的婚姻上,贝西夫人就扮演着评判者的角色。她认为库那尔都年纪尚小,嫁给瓦瑞尔达这个“粗野人”是不好的,于是她就干预,跟瓦瑞尔达达成交易,让他三年后才能娶库那尔都。小说中,瓦瑞尔达是否粗野,他们的婚姻好与不好都是贝西夫人的评判,瓦瑞尔达和库那尔都是无法为自己辩解、无法为自己做主的。贝西夫人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库那尔都留在维特里巴牧场,成为她的得力助手。

4,

相对于西方,东方是没有父亲的家庭,其父亲的角色由西方充当。夏多布里昂指出“自由,他们一无所知;礼节,他们根本没有:强力是他们唯一的真神。当他们长时期没有遇到执行公理和正义的征服者时,就好象一群没有指挥官的士兵,一群没有***官的市民,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8] 所以说“统治并保护”东方是白人殖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小说中,几个白人统治者都以保护者的身份自居。寡居的贝西夫人被认为是表示男性的patriarch,而不是女性化的matriarch,被休和土著人称为mumae,mumae在土著人的语言中的意思就是父亲。贝西夫人在抚养休的过程中扮演着父亲母亲的双重角色,她允许土著人这样称呼自己,说明在她潜意识里就把自己当作土著人的父亲,她们的patriarch。正是因为白人认为自己有义务统治保护土著人,所以当休听说萨姆要占有维特里巴牧场以及库那尔都的时候,生性软弱的他竟然涌起了一股英雄主义的本能要保护她。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利益是重要的,比利益更重要的还有对帝国事业的忠诚使命。小说中,白人就是通过统治和保护土著人来履行自己的使命的,因为土著人被他们视为种族和女性的他者,无法管理自己。

小说结束的时候,维特里巴牧场更换了主人,是更为邪恶的白人,土著人沦为自己家园上的异乡人,依然在自己的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

结语

出身为白人的普理查德在同情土著人,想要还原他们真实身份的过程中,由于阶级局限,加以当时的主流话语给作者的无形影响,是作者无意中把土著人他者化了,这也是认知暴力强加给作者的结果。

[1] 参见GeorgeOrwell, Marrakech

[2] 【美】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103页。

[3] 【美】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开篇页。

[4] 【美】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8页。

[5] 参见 Webby,Elizabeth.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ustralian Literature. Shanghai: SFLEP,2003. pp123.

[6] 【美】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142页。

[7] 【美】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266页。

[8] 【美】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223页。

小东西自己动篇7

只要你摄入的卡路里比你所消耗的少就能瘦?如果减肥真这么简单,就不需要什么技巧或者专家建议了!但是,为何坚持一些很基本的减肥方法让我们觉得如此困难?因为摄入的食物种类并不是减肥的第一步,而是最后一步。从购物的地点到使用的餐具,几乎一切都能影响你的胃口。也正是这点让减肥困难重重。下列典型症状,你符合多少?我们提供的技巧让你在减重的同时又不用放弃美味享受。

1 感官式进食很危险

下面列出的典型症状,如果你符合一点或以上,那么你就可能属于感官式进食:

A 有时候我突然就感觉自己饿了。即使刚刚才吃过东西。

B 比起健康食物。好吃的东西让我觉得更能填饱肚子。

C 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吃些自己爱吃的东西。

苗条的人吃东西时不会有感官上的联想,比如说他们不会在吃面包时觉得必须蘸酱。他们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以下方法帮你判断自己是否是感官进食:每天记录自己的心情和食物,这样可以清楚知道你吃东西时的情绪状态,了解自己想吃东西的动机是什么。当你控制不住想吃东西时,可以出去散散步或购物,既分散注意力又消耗热量。

2 盘子里的东西不一定要吃完

下面列出的典型症状,如果你符合一点或以上,那么你就可能属于无法控制食量的类型:

A 如果有东西剩下,即使肚子已经饱了我还是继续吃。

B 我不清楚我的胃口有多大。

C 不管是大盘子还是小盘子,我总是把食物堆得满满的。

92%肥胖的人都忽视自己胃口的大小。我们习惯地认为吃完所有东西之后进食才结束,而不是以吃饱当作结束标志。这里的小技巧就是准备食物的量要刚刚好。只需填饱肚子。还有一点就是用小盘子代替大盘子。调查显示,比起大包装。我们吃小包装食物吃进的量少。所以,买薯片之类的零食,记住不要买大包装。

3 看不到,自然吃得少

下列典型症状,如果你符合一点或以上,那你可能属于会轻易屈服于食物诱惑的类型:

A 我非常喜欢某些特定的食物。一直想吃。

B 别人在吃东西,我的食欲也会被勾起来。

C 我老是一开始吃东西就停不住。

当人们看不到食物,自然吃得少。原因在于人体内某种荷尔蒙能暗示大脑。让你停止进食。当你难抵诱惑,可以尝试以下技巧:1 用两根手指的指尖轻叩下面这几个部位,每个敲5下左右:锁骨下方,然后是眼睛下面的眶骨和颧骨,最后回到锁骨下方。2 用小指的指节不断轻叩自己的手背。3 做上面两个步骤的时候闭上眼睛。然后睁开并且移动眼球,先看向左下方,再看向右下方。4 分别朝两个方向转动眼球。5 轻哼某个歌曲的调子。6 大声地从1数到5。7 重复步骤1。

生活中的9条小建议:

一天减523.25千焦(约125大卡)能让体重在一年里减掉很多。试试下面的小窍门:

1 在饮料里放点冰块能让你的身体消耗更多热量。

2 通常我们会往杯身低、杯口宽的杯子里倒更多的液体,所以最好用高一点窄一点的杯子。

3 把零食放在拿不到的地方,这样可以限制你吃零食。

4 大量的食物能让人感到很满足,所以在小块三明治里多加些沙拉,这样能让它看起来很大。

5 食物种类越多,你吃的也就越多。所以在朋友聚会或者节庆宴会上。最好只吃两三种食物。

6 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在吃东西。那么停下来的几率也就更大。所以吃零食的时候留着包装纸。

7 吃饭的时候先吃最健康的食物――这样能让你少吃点不健康的。

8 如果非常想吃东西。嚼口香糖或者刷牙是很好的办法。

9 外食的时候,保持和吃得最慢的人一样的速度。

4 有意识地进食

下列典型症状,如果你符合一点或以上。那么你就可能属于无意谓进食:

A 我经常自己都没意识到已经吃了一大袋的零食。

B 我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总想吃东西。

小东西自己动篇8

10个月的宝宝最近有了一个新爱好,凡是他能抓到的东西,统统毫不留情地扔到地上。不管是爸爸的水杯,还是妈妈刚买的香水,任何东西都逃不过被摔的命运。

扔,宝宝成长里程碑

扔东西是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的一个行为,当我们为宝宝这种行为苦恼的时候,需要知道,这其实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宝宝会通过这种行为接触世界,了解自己的动作可能造成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的感知是宝宝认识世界重要的一步。每位宝宝开始热衷扔东西的时间不同,运动能力强的宝宝,这种“破坏”行为会早在9个多月时就出现,而大多数宝宝会在1岁左右开始尝试这种行为。

宝宝为什么喜欢扔东西

心里话1:“原来我也能这样!”

宝宝5~6个月时,逐渐学会了抓握,能在视线的引导下用手去抓取玩具,但当宝宝想抓第二件玩具时,却无法指挥小手放下手里的玩具,只能无意识地将玩具滑落或扔掉。到9个多月时,宝宝小手的发育趋于成熟,能随意松手了,他会非常得意于自己拥有了新能力,所以乐此不疲地一遍遍进行尝试。

心里话2:“咦,怎么声音不一样?”

金属餐具扔出去,很快就会落地,同时还会伴随着清脆的声音;塑料玩具扔出去可能会落地稍微慢一些,声音轻一些,搞不好就会摔散架;毛绒玩具扔出去很没有成就感,轻飘飘的,也没有落地的大声音……各种不同质地的东西,飞行轨迹不同,造成的效果不同,宝宝会非常享受这种开拓的体验呢。

心里话3:“我要和爸爸妈妈玩游戏。”

以前都是爸爸妈妈逗宝宝玩,现在宝宝发现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游戏了。妈妈递给宝宝一个玩具,宝宝玩得不亦乐乎,扔掉,再期待着妈妈捡起来,再扔掉,再期待妈妈捡起来……宝宝发现自己可以指挥爸爸妈妈,看着爸爸妈妈哭笑不得的表情,宝宝觉得太有趣了。

扔东西的好处

当你的宝贝开始这样的“恶作剧”时,先不要急着阻止他,扔东西对宝宝来说,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这个动作训练了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可以帮助宝宝锻炼手腕、臂部和肩背的力量。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和宝宝玩一些扔东西的游戏,选择不同材质的玩具和宝宝一起扔,让宝宝自己尝试不同的东西扔出去的不同感觉。

和“扔”有关的游戏

1.送玩具回家

把可以扔的玩具放在一个专门的玩具箱里,在游戏结束的时候,和宝宝一起“送”玩具回家:把玩具投掷到玩具箱里吧。

2.分头行动

准备不同材质的物品,给宝宝交待任务,请宝宝把玩具扔向不同的方向,例如,把布娃娃扔到床上,把皮球扔到地上。这样的小策略可以让玩过之后的收拾变得轻松一点哦。

3.比比谁扔得远

用一样的小东西,例如石子,爸爸妈妈和宝宝比赛,看谁扔得最远。也可以画一个圆,看谁的命中率最高。

温馨提示:

把危险物品整理好,不能让宝宝扔的物品全部要提前收纳好。

小东西自己动篇9

凡凡2岁多时,一次带他去超市,他看中了一辆外观华丽、价格便宜的火车。一向不会为了买玩具在超市赖着不走的他,这次实在是割舍不下,见哀求无果,盯着小火车看了好几十分钟,尽管我向他解释“这个小火车看起来漂亮,但其实玩不了多久”,也不为所动。我考虑再三,决定还是买了。果然,这套火车的铁轨拼起来后高低不平,火车经过转弯处时很容易翻车,他也体会不到昔日搭好铁轨后看火车疾驰的乐趣,非常沮丧,想必也从这次经验中,知道了东西不是好看就行,质量更加重要。

而经过这次的事情后,我又多了一个想法,要通过实践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第一步:让孩子理解钱可以通过劳动获得

在凡凡具有10以内的数量概念后,我设计了一个赚钱游戏,通过游戏告诉凡凡“用劳动得到报酬,报酬可以满足自己需求”。

首先,我们一起列出凡凡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问凡凡:“你觉得你会做什么”?他想出3件事:擦桌子、洗车和晒衣服。然后我和凡凡给这些服务定价,在评估每项劳动所得的过程中,凡凡自然而然也学习到如何衡量劳动的价值。定价的标准是多样的,以需要花的时间、复杂度、紧急程度等。

以下我们按工作的复杂程度拟定的“凡凡家***公司”价目表:

1. 擦桌子

1元

2. 洗车

3元

3. 晒衣服

2元

至于劳动后能否拿到“工资”,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也是考核范围之一,我将每一项工作的标准事先说清楚,如饭前擦桌子,要把桌上的东西都清理之后再擦,如果桌上脏东西掉到地上也要一并清理之类等。从此,“凡凡家***公司”开张了,每天抢着干活。我看到他从这个游戏中感受到自己也可以凭本事赚钱,为自己长大了而感到自豪,感觉这个游戏的效果还是达到了。

小贴士:爸妈的疑虑——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合适吗?

外在的奖励是一个诱因,可以让孩子愿意去尝试。等孩子从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与乐趣,有了内在的奖励,外在的奖励就应该逐渐减少(淡化付钱的过程、拉长付钱的周期),以免反而压制了孩子自发的积极性。

第二步:我赚的钱我作主

赚了钱后自然就是花钱了。自从凡凡“会赚钱”后,在外面如果他看中什么玩具或零食,我就让他用自己赚来的钱买,加深他对劳动的理解和对钱的认识。

当他指着想买的东西问我“这个可以买吗”,我会让他自己去看标签,再想想自己有多少钱,买得起吗?此时他和2岁时的他比,显然谨慎多了,也会考虑得周到些。只见他仔细地对自己中意的两三样东西进行比价,挑选商店里他有能力买、也想买的东西。最后结账那步也挺关键,一定要让他自己去结账,获得“我自己买”的完整感。当凡凡用劳动所得的钱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除了有愿望被满足后的喜悦,还因自己和爸妈一样具有“购买力”而欢喜雀跃。

小贴士:爸妈的挑战——何时可以加零用钱?

当孩子发现光凭自己赚的钱,很多东西都买不起时,可能会大发脾气,甚至质疑为什么不能再用爸妈的钱。沮丧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爸妈不可轻易增加零用钱来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想买的一般都不是生活必需品)。此时,正是让孩子学习“需要”与“想要”之间的差别,以及为“需要”可以做的努力。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也有买不起的东西,我只能等下个月,再下个月发了工资,积攒多一些,再买。”

赚钱游戏中的小插曲——学会算账不容易

有一次,爸爸问凡凡:“要不要一起洗车呀?”之前凡凡已经答应和我一起晒衣服,正在他犹豫、不知如何选择时,爸爸说:“洗车可以赚3元噢!”这一下子就打动了他,因为比晒衣服可以多赚1元嘛。父子二人边洗车边玩水,花了足足2个小时。赚到3元后,凡凡跑过来,神气地向我宣布:“以后我只要洗车,不晒衣服了,洗车赚得比较多。”这时我趁机和他好好“算算账”,我问他:“1周只能洗1次车,可以赚到3元,但每天都可以晒衣服,每次赚到1元,1周能赚7元,哪个工作钱赚得多呀?”他这才注意到,本来他以为3比1大,怎么这会儿又变成3比7小啦?而且天真的凡凡更不可能考虑晒衣服要比洗车容易,看来财商学习之路还很长呢。

我的体会

1.相信很多爸妈肯定和我一样,对孩子财商教育的需求源于在商场和孩子的拉锯战。孩子说买,你和他解释太贵、不划算,或者“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他无法理解,还是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去感受。

小东西自己动篇10

宿琳慧

相信吗?这世界上有一种人能把你失去的东西统统找回来,这种有魔力的家伙就叫做----失物招领员!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人叫金敬礼的小男孩。他捡到过平淡无奇的琐碎物品,也捡到过闪闪发光的稀罕宝贝。他为什么要捡垃圾呢?因为金敬礼同学是四年一班的“失物招领员”.

向佐老师来到样样垫底的四年一班。为了给学生们鼓劲,他突发灵感,让班级成为高度自治岛。让人人都有了不起的岗位。于是,班长成了机长一号,还有新闻发言人,超级领座员,维各警察等等一大串。最后“失物招领员”个角色落在了胆小的金敬礼身上,他开始守着一堆奇怪的发夹、缺角小碗,单只鞋子……就这样他竟变成了同学们眼里那个什么都是能找到的能人,让好多人体验到了失而复得的惊喜。爱心拍卖会上,他把很多没人领的东西拿出来拍卖。原来拍卖会上丢丢竟然找到自己丢失的东西。丢丢为此非常自责,但他又对这东西爱不释手。

拥有一样东西的时候,就好好珍惜吧,不要轻易放弃。要学会爱护和保管自己的东西啊!

爱找东西的男孩读后感二

《爱找东西的男孩》是我暑假里的读的一本书,我最喜欢失物招领员——金敬礼。他喜欢低头走路捡东西,并孜孜不倦地寻找主人。有捡的,肯定有丢的。因此,他和常丢东西的丢丢成为了一对奇怪的朋友。

自从金敬礼拾到一个精美的小别墅花园矢车菊二十七号后,他在同学们眼里变成了什么都能找的男生。爱心***书拍卖会上,金敬礼把自己捡到的“宝贝”全拍卖了出去。而矢车菊二十七号小别墅成为最热拍品。每个人争先恐后的举手。高亚亚把自己压箱底的书都亮出来了。这时,丢丢冲上***台大叫:这是我的小别墅……大家都不相信。事实证明,丢丢没有撒谎。丢丢的爸爸出现在大家面前,他真的看不见了!在丢丢十岁那天,在商厦里,母女俩一眼看到巧夺天工的小别墅,妈妈打算付账时,却发现钱包掉了。母女俩垂头丧气的回了家。爸爸晚上加班回家,丢丢一直向他描述那房子有多美。爸爸一听,不顾外边电闪雷鸣,赶紧出门把它买回来。 爸爸在回家的路上,不幸被高空坠物砸中头部。爸爸被人送进医院,命是保住了,可眼睛再也看不见了。

没想到,一个小别墅竟能引出那么感人的故事。

拥有一样东西时,就好好拥有吧!不要轻易舍弃。

爱找东西的男孩读后感三

生活中,有许多被遗弃、被遗忘的东西:毛绒玩具、橡皮、笔、百事贴、坏了的手表、写过的本子……它们虽然不值一提,但我看了《爱找东西的男孩》后,让我改变了想法。

故事的主人公叫金敬礼,从小就有一种魔力,可以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而且拾金不昧,会帮你收藏到你来领为止。因为这样,金敬礼还在学校里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失物招领员。

有了这个外号,金敬礼把这个外号当做自己的一种使命、一份职业、一份爱好。每天捡到东西都放在向佐老师那里,即使是一分钱,即使是旧本子,即使是衣服扣子、漏气足球、跑鞋带……甚至是语文书,都一分不留交给了老师。

读了这些书,我觉得金敬礼从头到尾都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失物,合理的处理它,物归原主。我也发现了丢失的那些东西都记录了成长许许多多的故事。也知道拥有一件东西的时候,好好拥有,不要轻易舍弃,毕竟它和你有过亲密的联系呀!

所以,当初你觉得不必要的却买下来,看着不顺眼就丢了,这既浪费钱,又不环保。应该好好拥有它,因为它也会带去那些记忆,不是吗?

爱找东西的男孩读后感四

何家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东西自己动10篇

学习

药学申报材料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药学申报材料,内容包括药学进展投稿须知范文,药师申报材料怎么写。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注册药包材产品目录,并对目录中的产品实行注册管理。对于不能确保药品质量的药包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淘汰的药包

学习

实习幼儿园学习总结

阅读(29)

1、幼儿园的实习是要将学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2、幼儿园的实习可使我们这些正要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掌握教育教学方

学习

化学平衡习题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平衡习题10篇,内容包括高考化学平衡大题,化学平衡填空题100道。则请回答下述问题:(1)A中X的转化率α(X)A为;(2)A、B中X的转化率比较:α(X)Aα(X)B(填“>”“(3)打开K后,保持恒温度不变,在达到平衡(Ⅱ)时,A点体积约为(用a的代数式,连通管中气体

学习

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总结,内容包括电梯应急救援培训总结,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流程。本预案所称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单位电梯使用中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事故类别包括:(一)电梯困人故障;(二)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

学习

各种生日祝福语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各种生日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十八岁生日的祝福语,给儿子的生日祝福语。2、快乐“六一”大祝福活动之二——真情传递你我他(5.30)将自己最真心、最真情的祝福传递给亲密的同学、陌生的朋友、遥远的地球小公民……所有你想祝福的

学习

步步惊情插曲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步步惊情插曲10篇,内容包括电视剧步步惊情插曲有哪些,步步惊情全部插曲大全。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上有六龙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里,诗

学习

元旦见闻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元旦见闻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元旦见闻作文400字共8篇,元旦见闻写话。走出巷子,抬眼望去蓝天上挂着星星点点的白云,好看极了。我向公园奔去。到了公园见人似乎比以前多了,我走进去,看着这熟悉的公园,有种别样的情愫在心里蔓延,说不出

学习

教师的自我剖析材料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的自我剖析材料,内容包括教师八查八看自我剖析材料,教师自查自纠自我剖析材料。二、目标要求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紧密联系本单位和个人实际,认真查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

学习

英语创新作文大赛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创新作文大赛10篇,内容包括历年英语创新作文大赛范文,英语作文创新大赛看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立足于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反映未来工作岗位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和个

学习

那些回忆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那些回忆10篇,内容包括那些青春的回忆,那些儿时的回忆。这也是我们最想拥有的状态。你是一个不错的人,曾经一起上学,一起大笑,一起跑步,一起进步。但是,那毕竟是曾经,烟花再美丽也不过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转眼,也只回留下黑夜。在我们

学习

客房工作计划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客房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客房每日工作计划,客房部月工作计划方案。

学习

物业管理半年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管理半年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物业管理保安队长半年工作总结,物业管理的半年工作总结。三.狠抓小区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人员的技能培训,日常事务处理,能起到表率作用。积极配合甲方解决小区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改变小区的环境

学习

我还在等什么10篇

阅读(28)

代词是具有指别、称代作用的词。按意义和功能,代词可以分为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是用来表示疑问的词,它是构成疑问句的一种手段。问人用“谁”,问事物用“什么”“哪”,问方式和性状用“怎么”“怎么样”或“怎样”,问

学习

结婚户口迁移申请书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结婚户口迁移申请书,内容包括子女投靠父母户口迁移申请书,申请户口迁移申请书怎么写。我爱人***,女(男),**年*月*日出生,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为:**省**市(县),属于非农业(农业)户口,(若是再婚者,书写同上)。我与***于**年

学习

绿色的小东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的小东西,内容包括绿色的小东西的故事,绿色的小东西作者。窗台上有一株玫瑰花,不久前它还十分娇艳、充满青春活力。现在看上去它病了,它被什么东西折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