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灸10篇

三九天灸篇1

三九天艾灸三里穴,由手阳明经的手三里与足阳明经的足三里二穴组成,主治胃痛,腹胀,吐泻,食痞气块,中风偏瘫等。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来源:文章屋网 )

三九天灸篇2

“三伏天”天灸主治病症有:

1.呼吸系统疾病:虚人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2.五官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中耳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胀、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

4.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肾虚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5.妇科疾患:各种虚寒性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盆腔炎、卵巢功能萎缩、附件炎、白带过多、腰膝酸软。

6.其它:各种体虚、免***力低下等而引起的各类疾病。

专家建议,若想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符合天灸条件的人,只要当天提前半个小时到场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开始天灸了。一般中午12点到1点效果最好,当然白天其他时间也行。每次成人贴敷3~4小时,儿童贴敷1~2小时即可。

三伏天灸小贴士

1.天灸前后不能出大汗

天灸前出汗,会影响药物贴敷在穴位上,因此不要急匆匆赶到医院参与天灸,否则满身大汗是不能参加天灸的;天灸结束,由于药物要留在皮肤上一段时间,也不能剧烈运动而出汗,不能立即冲凉及游泳,最好过几个小时。

2.穴位贴敷别自己动手

即便不同的病用的贴敷药是一样的,患者也不能领到药自己贴敷,或看到别人贴哪里,自己就贴哪里。不同病症的人要贴的穴位不一样,需要经专业的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穴位贴敷。

3.不适合天灸者

药膏中含有麝香等药物,怀孕妇女忌贴药。其他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及感冒发烧的患者也不适宜贴药。

4.贴药时间因人而异,避免灼伤

***后皮肤均有热感,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小孩时间酌减,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

5.贴药过后注意保护,避免感染

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前来医院处理或搽烫伤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

三九天灸篇3

[摘要]陆瘦燕为我国著名现代针灸学家,在其40余年的针灸生涯中,全力研究经络学说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注重全身切诊,整体辨证;重视爪切,善施针刺手法;处方配穴灵活得当,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风格。

[关键词]陆瘦燕;学术理论;经络;针法

陆瘦燕(1909~1969年),字昌,江苏省是山县人。本姓李名昌,后出嗣陆门,改姓陆取名瘦燕。生父李培卿为当地针灸名家,陆瘦燕中学毕业后随父侍诊,博览医书。因战乱遂留上海开业,以其精湛之针灸术,成为上海针灸名家。后偕夫人朱汝功创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附设函授班,招收各地学员,传授针灸术。同时,研究针具改革,设计制造针灸经络穴位模型,开辟《燕庐医话》栏目宣传针灸知识,弘扬中国古老之针灸术,影响远及东南亚一带。陆瘦燕毕生致力于针灸医学研究和实践,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针灸专业人才。主要著作有《针灸正宗》、《经络学***说》、《阶穴学概论》、《利灸法汇论》、《针灸脸讲》等。

陆瘦燕为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学术思想概括如下:

1 发挥五腧穴配穴理论

陆氏重视穴位的配合应用,如俞募相配法、表里相配法、纳支配穴法、刚柔相配法、五输穴的配用、八脉八穴相配法、对症配穴法、郄穴和会穴的应用等。诸多配穴法中,陆氏尤其重视五腧穴配合应用,认为十二经脉的元气均发于四肢末端,通过相应的经脉和穴位,作用于相应的脏腑,并输注于相应的背俞穴和腹募穴,因此临证中对五腧穴的有更深的体会。

陆氏认为五腧穴应用中,最为普通的是子母补泻法。根据《难经・六十九难》中“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进行选穴补泻,从而达到内脏之间的相互平衡。同时,陆氏在子母补泻的基础上,将十二经与地支配合应用,这种一种按十二经经气流注时刻取穴的方法,称为纳支配穴法。如胃实证,在运用纳支法的同时,可在上午七时正泻该经的子穴厉兑穴,然后再配用中脘、脾俞、胃俞等穴,可以加强疗效(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除纳支配穴法,陆瘦燕还将十二经与天干配合应用,把十天干分成五组,隔五相合,即甲与已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这种配穴方法即为刚柔相配法,又名夫妻刚柔配合法。具体应用上,胆经与脾经穴位相配、肝经与大肠经穴位相配、小肠(三焦)经与肺经穴位相配、心(心包)经与膀胱经穴位相配、胃经与肾经穴位相配。这种配穴法在古人歌赋中或成方中常可见到,如《玉龙歌》中:“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另外陆瘦燕根据《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分析肝经实,肺经虚时,***上泻火救金以制肝木,是实则泻其子之法;土若无病,补水泻火为权宜之计。并将此法演绎成一套特殊的选穴方法:土平无恙,木实金虚,补水泻火;金平无恙,火实水虚,补木泻土;水平无恙,土实木虚,补火泻金;木平无恙,金实火虚,补土泻水;火平无恙,水实土虚,补金泻木。此种方法亦是五腧穴子母补泻法的具体运用。

2 深究针刺复式手法的组合与应用

陆瘦燕认为运用手法是否得当是针刺是否取得疗效的关键,并对历代针灸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尤其重视补泻手法在针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深入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总结出烧山火、透天凉的具体操作方法。

烧山火:先进针至天部(腧穴深度的上1/3处),慢提紧按九次,按针时左转;次进至人部(腧穴深度的中1/3处),提插、捻转如前数;再进至地部(腧穴深度的下1/3处),施术同前;然后从地部一次退至天部,这样为一步。反复三度,倘热至,出针揉闭孔穴;如无热感,可反复再施,直到热至。

透天凉:以徐疾、提插、九六、开阖四法的泻法为主,配合捻转法的泻法组成。操作程序是:进针直至地部,在该部紧提慢按六次,提针时右转;次退针至人部,同前提插、捻转六次;再退至天部,亦同前法施术;这样一进三退,称为一度。操作三度,若凉生,则可出针,出针前摇大其孔,不闭其穴。如无凉感,应反复再施,直至凉生。

陆氏认为操作的成败关键在于进针及退针的层次和提插的幅度、刺激量、患者的注意力。同时手法需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热感往往在痰胀感的基础上产生;凉感则多产生于沉重感的深化。陆氏在《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一书中记载有“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临床应用,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3 阐发经络理论

陆瘦燕曾说:“针灸和经络实在是息息相关,不论在诊断上或***上均须密切配合。假如没有经络学说的理论指导,针灸将会对复杂的疾病一筹莫展,无法处方和选穴,当然也不能发挥它的疗效。”并对历代针灸文献作了深入研究,对经络学说作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如对经气的涵义、十二经脉标本和足六经根结的理论、十二经脉同名经相接的关系、六府之合、奇经八脉功能的意义与经脉交会情况的关系等问题,都作了精辟的阐述。

4 推广“温针”、“伏针”和“伏灸”法

“温针”首见于仲景《伤寒论》,陆氏认为,针尾加艾燃烧,可借艾火的温热,通过针体传导到肌肤内部,不但有温行经气的功效,还有加强手法的作用。使用温针,不仅可以加强血气运行,疏通经络,驱除瘀滞之邪,同时可以助气运行,起到温阳补益的作用。陆氏经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伏天气候炎热,膜理开疏,阳气旺盛,此时或针或灸,能使伏留筋骨深处的外邪容易随汗外泄,无论补虚泻实,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倡导用“伏针”、“伏灸”之法***邪气内伏,冬秋发作之病。如哮喘病每遇秋冬发病,若能在伏天进行灸治,取大椎、身柱、风门、肺俞、厥阴俞、天突、应中等穴,到冬季可减轻发病或不发病,一般连灸三个伏天,可望痊愈,这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5 经络切诊说

陆氏认为“切诊”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之一,临床上除要对寸口进行切诊外,还要对全身进行切诊,如通过切诊背俞穴可以了解五脏病证,切诊募穴可以了解六腑病证等。十分重视“脐下动气”、“虚里之动”,以及“太溪”、“冲阳”、“颔厌”等脉的变化。同时观察胃气和肾气的虚实变化,可以把握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6 “导气”针法与经穴肌电测绘

陆氏认为“导气”针法产生的经络感传现像对提高临床疗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用多方位经穴肌电仪进行测量观察,证实了“导气”针法较一般针法更加具有临床效果。

以上是陆瘦燕老师针灸学术思想,陆氏精研经络腧穴理论,深究针刺手法,倡导针灸实验,为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温针”、“伏针”和“伏灸”法由于临床疗效显著,收到其他医家的大力提倡,已成为针灸医学的一大流派。

参考文献

[1]吴绍德,等,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

三九天灸篇4

记者赫然被来正华教授的这句话所打动,会后在采访中,才得知来教授不仅长于“针、灸、药、导(导引)”的学术研究,还长于国学的讲学“布道”,更长于“治未病”,堪称“上医”。但因当时时间紧张,未及深聊,遂另约访期。

2013年11月24日,来正华教授从泰国国际老子道德信息文化中心研讨回国的当天,记者如约再次采访了这位“御道而行“者。

“御道”之前,先要“尊道”

今年55岁的来正华自幼随祖父和父亲学修《内经》和《易经》,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当记者问及他何以能达到“御道而行”的境界时,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御道”之前,先要“尊道”。关于如何“尊道”的问题,他谈了三点——

一是要尊经典之道。来教授认为,现在中医界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轻视经典。医者,活人之术也,常以针、灸、药、导为法。但当代医者却多存偏废之弊,善用药者废于针,长于针者荒于药,更不悟灸、导之妙。

来教授说,就算那些同时从师学了针、灸、药、导的医者,因为不尊经典,往往也只用其皮毛,不懂精髓。《参同契》中说:“火乃太阳之气,金乃太阳之精。”故知针与灸皆源于阳生万物之道。《太平经》曰:“灸者,太阳之精,公正之明也,所以察奸除恶害也。针者,少阴之精也,太白之光,所以用义斩伐也。治十中十,治百中百。此得天经脉籖书也”。《内经》更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之论。由之可知,两者常相需而用。就治病之理,张景岳针灸诸则所言甚明:“凡诸病之作,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是知针之祛邪,意在决渎疏导,令滞者通;灸者暖热,功在温阳益气,使虚者补。两者一阴一阳,一寒一热,一攻一补,配合得当,疾之不愈者,未之有也。故《太平经》曰:“灸刺者,所以调安三百六十脉,通阴阳之气而调脉者也。”

来教授认为,当今世上施针灸之术者虽多,但能窥透针灸之精髓、神而用之者甚少。他研习灵素、河洛、道医数十年,独创了一套道医针法,河洛灸术,在数十年施用于临床的过程中,多获良效。

来教授还认为,用药之要,则是调平五脏盛衰,充精血泻废浊。而导,则是指导引,以中医手法导引行气循经通络之谓。张介宾说过:“导引者,但欲运行血气而不欲有所伤也,故唯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乃胜是任。”其义可知。来教授在用导引术辅助***中风的过程中,大多收到了康复的奇效。

在采访中,来教授担忧地说:“现在的医者,基本见不到尊经典而学的人。实际上,关于阴阳五行的本义,《黄帝阴符经》中记载的十分清楚:阴阳五行是‘炁’的概念。阴阳是指日月作用于地球产生升降之气的体现;五行是指日月升降之气,进一步衍生升浮降沉之气的概括。因而,五行并非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缘于此,在中医学术研究方面,来教授从众多经典中总结出:“阴阳概念源于日、月、地的天体运动,是古代先贤对日月规律运转作用于地球的高度概括。古人‘立竿测影’,将四季投影***合起来看,就是实测太极***;而太极***即是阴阳的标志,含对立统一,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阴阳相互关联的四个基本特点。太极***形成于日、地的南北回归运动。而五行,实指五行炁。五行本义,实含五行炁象和五行物质两个方面,其机理模式源于更古老的‘河***’。”

来教授认为,“河***生数”寓五行炁像,“河***成数”为五行形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为生数,六为成数;一、六皆为水之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为生数,七为成数;二、七皆为火之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为生数,八为成数;三、八皆为木之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为生数,九为成数;四、九皆为金之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为生数,十为成数;五、十皆为土之数。

来教授进一步诠释说,河***生数、成数的要义是对万物生长化育到成熟过程的界定。其中对胎卵湿化等动物生成的划分,是以生育能力为标准;对百谷草木等植物类生成的划分,是以能否开花结果为标准。譬如:从婴儿出生到具有生育能力阶段为生数;具有生育能力和赋予公民权才算是完整的成人,即成数;百谷草木植物类未具备开花结果能力之前为生数,有开花结果能力之后的才能称为果树,即成数。故“河***生数”描述的是,在自然炁化影响下,万物的生长发育是

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动态变化过程;“河***成数”的描述则是对万物具备了固定形质模式的概括。

“所以,河***之生数为开物之先天,以生五行气象;成数成物于后天,形成五行物质,由之可知中医学所用五行,即是顺从天道运行的五炁,而非木火土金水之五种物质。”来教授继续阐释道,《黄帝阴符经》说:“天地者则阴阳之二炁,炁中有子名曰五行。五行者,天地阴阳之用也。”又曰:“天地万物胎卵湿化,百谷草木悉承此七炁而生长”,意即阴阳二炁衍生五子就是五炁,与阴阳二炁相合就是七炁,无论动物还是植物,皆赖此七炁生长变化。所以,古人运用的是五行的木炁、火炁、土炁、金炁、水炁的功能作用,而非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

来教授说:“这其实也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五行炁形成是对阴阳二炁升浮降沉变化的概括。太阴、太阳二炁的升降变化形成了太极圆运动。太阳的南北回归运动形成了四时八节,形成了春天木炁为主、夏天火炁为主、长夏土炁为主、秋天金炁为主、冬天水炁为主的五行气候特点。这才是中医学运用五行气化作用之真谛。”

来教授认为,中国的中医经典著作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们不仅仅只是传播了“术”,更重要的是传播了“道”。而阴阳五行的概念,正是涵盖了天地之初,万物起始,宇宙形成的所有自然规律。而一个医者,如果不懂自然规律,不懂天地之道,何以行医?正如《内经》所说:为医者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方可长久”。

来教授所言“遵道”的第二点,即“尊天地之道”。他认为,医者,不仅要懂天地之道,更要遵从、顺应天地规律。中医学的五运六气理论是古代先贤研究天文、地理变化规律影响人体健康或疾病转归的学问。以天人相应为指导,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以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为推算手段,用木火土金水的属性来判断该年气候的大概情况,以六气说明一年内六阶段气候的常规、异常变化。“运在地乃有形之五行,气在天为无形之六气。运气相合,气候则定,形气相感万物化生;最重要的是,人的生理变化亦在其中。”因此,“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是指人类受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影响,而必然反应的、与之相应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当人体生理活动与天地阴阳气交不相适应时,则人体顺应力减退,就会发生疾病或影响疾病的转归。用此法,可达察天时、遵天道,勿伐生机;知个体、识异变,早安内乱之机,因而是防病、治病的关键。

此外来教授还认为,人体生命的形成有“先天生命体”和“后天生命体”两个阶段。人的“先天自然属性”取决于母体“十月怀胎”的大约285天,在脱离母体之前被称为“先天生命体”;在脱离母体之后被称为“后天生命体”。而在临床上,来教授因为尊天地之道且能御天地之道,他针对疾病最源头开出的药方,多有神效。

“当然,尊道,最重要的还有第三点——要尊人道。”来教授继续说,“一个医者的品格,决定了他的行医之路能走多远。”据记者了解,来教授行医大半生,救人无数,至今却两袖清风。

从“尊道”到“御道”,

要经历超越和创新

据记者了解,来正华教授是中国第一位将“河***洛书”这两大经典用于针和灸的中医名家。他虽然是道家“杏林针法”的创始人,但对灸的运用则更为独特。他精研国学、国医总结出了“人与天地同”的精论。他认为,人病阳虚或阴寒盛,正如日离地球而大地病寒,离照当空则万物暖生的道理一样。故《华佗中藏经》在首篇“人发于天地论第一”曰:“阳施于形,阴慎于精。天地之同也。失其守则否(痞)而寒生,结作瘿瘤。”《内经》更把阴阳盛衰病理概括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据此,古代医家效法“离(八卦中离为火)照当空”,以消阴霾之理,施以灸法,驱除寒邪,温通经络,切中病机。所以来教授认为,凡因阳虚寒盛,否(痦)塞瘿瘤,肥胖体丰,皆当首选灸法。

在长久的施灸实践和对河***洛书的研究中,来教授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针灸补泻方法。他认为顺转相生的河***为补,逆转相克的洛书为泻。在施灸时如能遵从河***洛书生克顺序施治,必获事半功倍之效。

御道的最高境界:治未病

来教授告诉记者,先贤所说的“上医治未病”之要,在于“治食”、在于“治未病之脏腑”。最好的医者,并不是擅治最凶险的疾病,而是在源头处,就能扼制疾病的发生。他认为,养生之要可用八字概括:“进出劳憩,清调补防。”

所谓“进出劳憩”的“进”,指摄入体内物质,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之气;“出”,指排出体外物质,包括有形废物和体内郁遏之浊气;“劳”,指制定符合个体特征的劳动、锻炼;“憩”,指休息调整。如此则身体健康,精力旺盛。若已经出现亚健康或疾病,则当以“清调补防”四字主之。所谓“清调补防”的“清”,即清除体内垃圾,包括有形、无形两方面;“调”,即调整脏腑之间、天人之间气血阴阳平衡;“补”,指的是补充体内亏虚不足;“防”,则是根据个体特佂,做好流年疾病的防治。做好这四点,特别需要观察万物盛衰模式。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胎孕测先天体质,运气理论推后天病变。

在采访中,来教授还介绍了他认识到的中西互补的新医思路。他认为,中西医是两套截然不同的医学理论,一般人认为两者很难融合,其实不然。因为中、西医研究、***的对象都是共同的人体,只是角度不同,两者并无根本的矛盾。

中医的优势和缺陷在于,中医学认为天地万物生成皆赖于阴阳五行之气的动态变化。正如五谷之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道理一样,人之生老病死,生理变化,疾病发生亦必随之变化。这是中医宏观理论的精髓。故《内经》告诫业医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这是中医学的优势。其劣势为解剖生理太过简单,且文理晦涩难明。譬如“肝左升,肺右降”,说的是肝升发、肺肃降的生理功能;而要理解与现代医学吻合的解剖生理位置,则须读懂“洛书九宫***逆转相克之理”才能明白。来教授就此阐释说,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意为:上四九为肺金,下一六为肾水,左三八为肝木,右二七为心火,中五为土。洛书要旨在于逆转而成五行相克之势。即右火克上金,金克左肝木,木克中脾土,中土克下水,水克右心火。实际上,把洛书翻转一下,即为中医生理解剖模式***。我们将洛书左右翻转后,仍以河***数的一、六表示肾水;二、七为心火;三、八为肝木;四、九为肺金;五为脾土;即变为,肺金数九居上,心火数七位左,肝木数三位右,肾水数一居下,脾土居中为消化系统——就此形成了现代医学的人体解剖***。

来教授谈及西医学的优势和缺陷时说,西医学由解剖入手,探查生理、病理、病灶,并依之做出对应的***处理方法,疗效快捷,直观可信;但其劣势为忽略了世界万物都是在“气化”前提下进行的。

总之,中医重视人体在整个大自然中随四时阴阳而发生运动变化;而西医则于生理上重视解剖、于病理上重视局部病灶。中医长于宏观理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故疾病的产生,源于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只要调整身体状态,使之恢复平衡,则疾病自愈;西医则从微观思考入手,认为菌毒微生物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因此杀灭细菌微生物才是治愈疾病的最佳手段。中西医两者一宏观、一微观,各具优势。中医主张整体调整机体,改变菌毒外邪生存环境,使之不杀自亡而病愈;而西医则针对病灶,杀菌消炎,使致病微生物衰亡而达治病目的。

因此,来正华教授认为,将西医的微观优势嵌入中医宏观框架,用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知识融入、填补中医的不足,将产生我国独特的新医学学科。

采访即将结束时,来教授表示:希望借助媒体,将存在缺憾的中医理念和行医方法传播出去,让博大精深的国学国医,真正造福于人民!

三九天灸篇5

如今常用“针”而少用“灸”

针灸是两种***方法,“针”与“灸”相互间可立可破。“针”是以各类针刺工具对穴位刺入或按压进行***,“务”则是以可燃烧物对穴位烤灼。通常多用艾绒或其他可燃药物。还有在针刺的同时用艾绒在针柄燃烧,致使穴位传热的***方法才是名副其实的“针灸”。

相传针灸***是上古伏羲氏发明,素有“尝味百草而制九针”的说法。但彼时的“针”应是石制,经过漫长的岁月才逐渐以骨、竹向金属针过渡。这是从“砭石”诊病的典故中流传下来的,这种以石当针刺激穴位始称“砭刺”。至于“灸法”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出现了,针与灸配合使用则是原始诊病发展的又一高度。

秦汉以来的古典医学著作中多有研究针灸的记载,《黄帝内经》中有经络循行以及病候、腧穴、针灸方法等章节;在《灵枢》中对针灸的***方法有更具体的理论,称之为《针经》。

汉代《黄帝八十一难经》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都是较早记载针灸的理论古籍。在《伤寒杂病论》中还有许多针灸处方,以针灸和用药配合***。自此,针灸学便成为用药以外的最重要科目,理论典籍不断丰富,历代不断研究完善。以魏晋时的《针灸甲乙经》作为标志,奠定了针灸学在医疗中的地位,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医学著作。葛洪编写的《肘后备急方》,以大量篇幅介绍灸方九十九条,是研究灸法临床应用的法典。

唐代最重视针灸,出现诸多理论典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经典。李世民还下旨叫甄权等医学名家们对前人的针灸典籍进行整理,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等都是有关针灸的理论书籍。唐代的太医设有针灸科,设“针博士1人,针助教1人,针师10人,针工20人,针生20人”,把针灸的地位提高到几乎与用药同等的境地。

五代以后,针灸学几乎是医生的必修课,辽、宋、金、元时期的太医院曾经分设“针”和“灸”两科。

宋代王惟一在经穴方面确立了354个,著《铜人腧穴针灸***经》并设计了两个铜人供针灸穴位参考。

金代何若愚创立“子午流注针法”、马丹阳的“天星十二穴”、窦汉卿的“八脉交会穴”等都是有关针灸的高超针法,元代滑伯仁著有《十四经发挥》。

明代不但对前世针灸典籍整理研究著述丰富,在针刺手法方面也不断创新提高。以陈会著《神应经》、徐凤著《针灸大全》、高武著《针灸聚英》、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吴昆著《针方六集》、汪机著《针灸问对》、张介宾著《类经***翼》、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等书籍标志着此时针灸学的高度发展,而《针灸大成》则是对针灸学的所有文献总结。明代的针灸在北京是一门非常活跃的学问,无论是***还是民间都对其神秘的穴位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之一。

清朝是中医针灸的灾难时代

直至清乾隆年间,针灸科的发展相对平稳,基本保持明代以来的传承状况。当时的太医院设有大方脉科、小方脉科、痘疹科、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等,但到嘉庆二年(1797)有了变化,痘疹科与小方脉科合并,口齿科与咽喉科合并为口齿咽喉科,使数百年来的十一科减为九科。嘉庆六年(1801),将正骨科划归上驷院蒙***旗绰班匠应差,使得正骨虽属医科却栖身养马衙门。道光二年(1822),将太医院针灸科裁撤,令针灸科永远停止。这就是直接导致针灸科在内廷以及***消失的祸根,但是究竟为何要裁撤针灸科,还确定永远停止呢?至今让人琢磨不透。

据《太医院志》记载:“道光二年奉旨: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著永远停止。”这就是道光帝裁撤针灸科的原因,他是从来不知道针灸在***方面的优势?还是对针灸恐惧?目前,没有可靠资料来下定论。

但皇帝惧怕针灸并非始自道光,历朝历代君主都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三国时的华佗给曹操诊病用过针刺,疗效虽好,曹操终存疑虑,担忧被害,最终对华佗下了毒手。由此推及道光帝裁撤针灸科似也可理解。不过这道圣旨还是肯定了“针灸一法,由来已久”,是因“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才废止。这或许是害怕以针灸行刺,因为道光帝曾目睹嘉庆帝遇到的两回行刺,再加上他一向多疑。实际上皇室成员及高官显贵也大都恐惧针灸,至此针灸在北京中医界的地位一落千丈。

时值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渡阶段,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及西方医学随着传教士的传入太医院裁撤针灸科后,中医只能在用药方面努力提高发展,针灸的研究则逐渐停滞。从清代编撰针灸典籍远不及前朝来看,此时的针灸学科不但没有发展,甚至被排抒得还不如骨伤按摩等科目。针灸最终只好在家传的乡医和游走的铃医界中,惨淡落脚儿,聊以为生。针灸疗法尽管在内廷以及上层社会中消失,但在民间依然得到传承。而针灸科在太医院永远停止后,此后的太医院再也没有传承针灸的线路,以至北京所有的正统儒医和部分堂医大多不擅长针灸,后世的儒医们甚至还有排斥针灸的倾向。

1912年,宣统帝逊位改元民国,北京的针灸科略考好转。一些家传乡医和擅长经穴的堂医们又开始利用针灸***,而患者却多为平民阶层,官员绅商阶层以及闺中女性患者依然不用针灸***。直到上世纪30年代后,钊灸治病在北京城区才逐渐被大部分患者以及儒医界接受。从事针灸科的医生们文化程度一般,针灸***方面还是局限在临床救治,在配合药物***以及学术研究方面依然比较薄弱。北京当时最著名针灸大夫是王乐亭先生,他的诊所开设在宣武门外校场六条,每天患者不断,被誉为“金针王乐亭”。

***后,针灸科在北京中医界飞速发展,不仅国家医学院正式设立学科,还把很多长期在民间行医的老大夫吸收到国营医疗单位,经过基本医学培训后再有计划地安排临床教学,使得众多的青年医务工作者都能掌握针灸***。

在推广农村赤脚医生的时代,北京城郊所有的医生几乎都学过针灸疗法。但是这样一窝蜂地推广也使一些独特针灸技法失传,如在***儿科方面的“皮针”,以及用大针刺舌救急等技法。后来则形成毫针刺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而在灸法方面却逐渐减少。

三九天灸篇6

[主题词]九针;针刺疗法;名医经验

Mr.Shi Huaitang clinical experiences and academic tho ught on “new nine

needles”

Yi Zhide (Yuncheng City Shengyitang Osteohyperliferatio n Special Hospital, Shanxi 044000,China)

ABSTRACT Shi Huaitangs clinical experiences and academic thought on “new

nine needle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1) Develops the nine

needles, filling in a gap in modern needling tool reform history in our country;

(2) Tre 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and applied

flexibly the nine needles, manifesting as that needles of different forms have

different actions; a same disease i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needles and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same needle; diseases with deficiency, excess, cold and

heat can be regulated with nine needles;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needles, and

unique needling methods are us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seases; (3) A rigorous

style of medical treatment, excellent moral character and technique; (4) Writes

books and educates student’s, carrying forward the nine needles.

KEY WORDS Nine Needles; Acupuncture Therapy;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师怀堂先生原系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创始人、所长,中医主任医师,首批享受***特殊津贴者,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学部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山西省针灸分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理事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中国山西国际针灸按摩培训中心主任委员、美国加州中医研究院顾问、美国波士顿东方文化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先生幼承家传,通晓岐黄,精于针术,悬壶济世50余载,学验俱丰,更善于使用九针配伍,愈疾无数,享誉海内外。笔者自1979~1984年在 山西省中医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室工作期间,曾侍诊先生5年有余,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兹将其“新九针”学术思想概述如下。

1 禀承岐黄,研制九针

“九针”首见于“内经”中,在《灵枢・官针》和《灵枢・九针十二原》等篇中都详细记载了九针的大小形状及用途。如《灵枢・官针》云:“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但由于历史原因,九针渐渐地被后世医家所遗弃,因此极大地影响了针灸医学的发展和在祖国医学中的作用地位。先生自幼研习岐黄,对九针产生浓厚兴趣,深感今日针灸之不足,他认为“病有百种,药有千种,而今针具仅一种,岂能以一针而治百病乎?要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治病范围,首先必须进行针具的改革。”为此,先生立志要继承发掘古之九针,研制“新九针”。先生在《内经》所载古代九针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历经30余年艰辛,数10次的反复改革、实践,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一套美观、精巧、实用的“新九针”,即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针、圆利针、毫针。“新九针”在材料、质量、形状、性能、作用等方面,较古之“九针”都有很大的改 进与提高,具有安全、经济、有效、适应症广、使用方便、易于掌握等特点。

“新九针”的问世,填补了我国针具改革史上的一项空白,它不仅扩大了针灸的治病范围,而且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现经临床试验验证,“新九针”对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160种病症均有疗效,对30余种疑难病症有明显效果。此成果在1979年全国针灸大会上获“针具改革奖”。先生还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部和山西省授予的多项奖励 。

在先生的不懈努力下,“新九针”已逐渐走向世界,使我国古老的针灸医学,受到了海内外同仁的关注。

笔者在援外期间,就是运用“新九针”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受到了多哥人民的欢迎。

2 辨证施治,活用九针

先生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中“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与经验,而提出了临证在运用“新九针”时要因证、因人、因地、因时,选用不同针具、不同手法、不同配针、不同配穴的“四不同”辨证观点而施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地发挥出“新九针”的作用,取得好的疗效。先生的“新九针”辨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针不同形,作用有别

先生认为不同的针具有不同的作用和主治,这就是“新九针”的特异性,临证前必须熟练掌握各种针具的用法与主治,才能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针具进行***。如针具有泄热解毒、祛瘀活血、调整肠胃作用,先生多用此针划割口腔粘膜、耳穴及耳背静脉,***外感表热证、胃肠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和某些皮肤病(如脓疱疮、黄褐斑、皮肤瘙痒等)等。

磁圆梅针综合圆针、梅花针与磁疗作用于一体,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气机、强身健体等作用,主治范围极其广泛。先生多用此针叩打相应经脉、腧穴及病变局部,***内科病症(如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脱肛、神经衰弱、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皮外科病症(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蚊虫叮咬,动、静脉炎,静脉曲张,鹅掌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内、外髁炎,神经性皮炎等),妇科病症(如子宫脱垂、不孕症等),儿科病症(如小儿腹泄、小儿遗尿等)及五官科病症(如眩晕、耳鸣、耳聋等),还可保健美容乌发。

针具有疏通气血、导引正气、祛邪外出的作用,共有4种型号,先生临证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使用,既可用于按压人体的一定腧穴、刺激点,主治小儿疳积、腹泄、急性扭伤等,也可加热烙烫病变局部,主治肌肤表面的小血管瘤、疣赘、浅表色素痣、老年斑、内痔、白癜风、久不愈合的疮面、瘘管、肛裂、宫颈糜烂、***炎、咽炎伴有滤泡、扁桃体炎等。

锋钩针具有泻热、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作用。先生用此针做穴位点刺放血,或在病变局部皮下肌肉、筋脉中勾割,主治一些急慢性、痉挛性、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性病症,如神经血管性头痛、肩周炎、腱鞘炎、腰背肌劳损、中风后遗症、胃痉挛、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音哑、颈椎病等。

铍针主要用于皮外科的一些病症。先生将其改制成火铍针,经加热后烙割皮肤上的一些赘生物和切开排脓,主治较大的赘疣、肌肤痈疡脓肿、肛肠息肉、外痔、皮脂腺囊肿、陈旧性肛裂等。

火针是先生临床使用最广的一种针具,共有6种型号,适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科约近百种病症。他打破传统的寒热虚实之禁忌,只要病情需要,均可用之,此亦为“有是证用是药”之意。特别是对一些疑难顽症、急症,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格林―巴利氏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头痛、头晕、胃脘痛、慢性结肠炎、肩周炎、瘰疬、脊柱结核、腰痛、滑膜炎、骨质增生症、痛经、***痈、鸡眼等都有较好的疗效。火针美容、火针***肛肠疾患是先生独创的一个新领域,很有发展前景。

梅花针是以叩击方式浅刺皮肤、经脉、腧穴、病变局部而***疾病的一个方法,具有疏泄风热、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作用,主治范围也十分广泛,凡气滞血瘀,风、火、热邪所致临床各科病症,无论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患,以及血循环障碍、新陈代谢低下和皮肤疾患等,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三棱针是通过点刺人体某些部位(如静脉、腧穴等)使其少量出血达到***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疏泄风热、化瘀解毒、接续经气、醒神开窍作用。主治急性热病、头痛、咽喉肿痛、中暑、昏迷、小儿惊风、疳积、急性淋巴管炎、结膜炎、痤疮、急性扭伤、无名肿毒等临床各科30余种病症。

圆利针较毫针稍粗而长,用于深刺人体一定部位产生***作用的一种方法,具有除顽痹作用,主治一些顽固性腰腿痛(如骨痹、筋痹等)。

2.2 同病异针,异病同针

同病异针和异病同针是指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或不同病机时,可选用不同针具进行***,而不同疾病又可用同一种针具进行***,这是先生辨证用针的一大特点。如肩周炎初期若为风寒痹阻,经络不通,以疼痛为主症,可用毫针、磁圆梅针、火针为主***,温经散寒,通痹止痛;而后期由于筋脉挛缩,屈伸不利出现肩凝症时,则以锋钩针为主,配合功能锻炼舒筋通络,恢复关节功能。又如***头痛症时,若为实证热证、瘀血头痛则以锋钩针为主,配合梅花针、毫针疏泄风热、化瘀通络。若为虚寒证时,则以火针为主,配合磁圆梅针、毫针温经散寒。反之,异病则可同治,如由痰饮流注引起的眩晕、痹证、外阴白色病、瘰疬、脉管炎等不同病症,因其病机相同,则均可用火针***。在此需特别指出,先生辨证施治,善用火针,***范围十分广泛,凡寒湿痰瘀所致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临床运用火针的经验也十分丰富,他认为火针虽然温度极高,但新型火针非古之“九针”中粗笨之大针可比,对正常组织一般无损伤,也无伤阴化燥之弊。因为所选穴位均与病变有关,而且有的病症,仅在病变局部施术。如先生临床***淋巴结核、脊柱结核等病症时,虽然患者一般临床多表现有发热、盗汗等阴虚之象,但本症属于痰核流注,阴寒凝结于局部所致之阴疽,仍可大胆用火针***,实无可虑之处。此外,先生还用粗火针或火铍针加热点刺排脓,***热毒蕴结于肌肤所致之***痈、痈疖等脓已成而未溃者,不仅无伤津耗液之弊,而且通过排脓解毒,还有促进愈合保护体液作用,此有“火郁发之”之义。笔者也曾用先生此法***臀部肌注感染所致深部脓肿,经用火针切开排脓,并加拔火罐吸出脓血后,留置油纱条,经此处理的病人其愈合期明显比传统的手术切开排脓引流时间短。

2.3 虚实寒热,九针调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先生认为“新九针”的形状不同,其作用也各异,临证时要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分别选用不同的针具而调之。先生在运用“新九针”调理寒热虚实证方面有自己的独特经验。

如梅花针与磁圆梅针,虽同为作用于肌肤而治病,但二者功效却大相径庭。梅花针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作用,主治表实热证,凡因风、热、瘀、火实邪所致之病症均可用之,是以泻邪为主。如先生治中风、偏瘫用梅花针叩刺头部及四肢诸经,配合毫针刺肩、曲池、外关、合谷、秩边、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祛风通络,其效果非常显着。笔者也曾用梅花针局部叩刺并加拔火罐***股外侧皮神经炎,活血通络,共***13例,痊愈11例,好转2例。而磁圆梅针则具有调理气机、升提下陷、疏通经络作用,主治里虚寒证,一般用以***中气下陷和下焦固摄无权的病症,效果较好,是以补虚为主。笔者在援外期间曾以磁圆梅针叩打百会、气海、关元、八、肾俞、命门、三阴交等穴***小儿遗尿症75例,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先生还善用锋钩针与火针***不同性质的痛症,如锋钩针具有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疏泄风热作用,一般常用于***实证、热证、痉挛性疼痛。先生曾治一例40岁男性患者主因头痛3年,以两侧头痛为主,发作时疼痛剧烈难忍,常以拳击打头部,以锋钩针勾割大椎、双侧风池穴、双侧太阳穴使出血少许,针后头痛即消,一次治愈,未再复发。而火针具有温经散寒、行痹止痛作用,先生多用于***虚寒性、劳损性的疑难顽痛病症。笔者治一男性患者,主因右肘患肱骨外上髁炎疼痛5年,经多次局部封闭,时轻时重,用火针局部点刺3次而告愈。总之,先生临证多以锋钩针、梅花针、三棱针、铍针、针***表实热证,以火针、磁圆梅针、针***里虚寒证。毫针则虚实病症皆可调之,但须依据病 情之需要,来选择针具分别施治,以期达到寒热除、虚实调、阴平阳秘之目的。

2.4 多针配合,以求实效

先生临证善于多针配合以求取得速效、实效。他认为用针如用兵,不同的针有各自的特异性,同时又有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的整体性特点,因此首先要熟悉各种针具的性能与用途,然后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取不同针具,使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以此达到最佳的***效果。经先生50余年的实践验证,多针配合使用确实较原来单一针具治病范围广、***效果快,明显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特别是对一些急症患者,具有力挽狂澜、立杆见影之效,对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先生在***癔病、一氧化碳中毒、脑震荡(颅内血肿除外)所致的昏迷、昏厥等急症时,先用梅花针叩打头部诸经及四肢井穴,并配合毫针刺水沟、内关,调理气血、醒神开窍,可使患者立即复苏。又如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之外感风热证,首先以锋钩针或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大椎、太阳、率谷等穴放血,配以毫针分别针刺合谷、曲池、风池等穴,再以梅花针叩刺足太阳膀胱经大杼、风门、肺俞等背俞穴,并加拔火罐后,患者当即汗出热退,疼痛顿消,身轻体爽,确有如汤泼雪之效。先生还曾治一急性格林巴利氏综合征患者,在某院住院1周病情未得到控制,已出现呼吸肌***征象,特邀先生会诊后,即用梅花针叩刺督脉、夹脊、四肢井穴、原穴、络穴,再配以火针点刺上述各穴,患者即刻恢复自主呼吸,2小时后双手可以握拳,3日后能下地行走。当时笔者曾跟随先生在病房收治过数例格林巴利氏综合征,经用梅花针、火针、毫针***后均告痊愈。

总之,“新九针”在临床运用时,大多数病症都需要多针配合,但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配针也不同,临证须认真审视,灵活选用,不可拘泥,或单一使用,或多针配合,但也并非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要适可而止,切忌盲从,以防伤及正气,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2.5 刺法独特,因病而施

师老先生认为,不同疾病应选用不同针具,不同针具有不同刺法,临证需胸中有数,灵活选用,因病而施。手法熟练与否是取得理想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梅花针、磁圆梅针在叩打时,需用腕力,轻重缓急,迎随补泻,叩之有序,得心应手。火针点刺要求将针烧至通红发亮,快速刺入,如蜻蜒点水,毫无阻力,或留或去游刃有余。

先生在毫针运用方面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治面肌痉挛,常采用轻浅刺,一穴多针的吊针法。***面瘫时则多以透穴法,如颊车透地仓、阳白透鱼腰、攒竹、丝竹空、迎香透四白等。***神经性皮炎、丹毒等可运用围刺法。此外为了加强针感,提高疗效,先生还把滞针作为一种手法,应用于临床。滞针既根据疾病虚实补泻有意识地将针朝一定方向捻转,直至针下产生一种沉紧感后,将针留住,以达到补虚泻实之目的。如***胃下垂时,取中脘、足三里用滞针手法,以补为主,针后配合磁圆梅针重点叩打脾胃经和任脉,补益中气,升举下陷。***术后肠粘连,腹痛腹胀时先生则取天枢或阿是穴,配上巨虚,用滞针手法以泻之,活血通腑,松解粘连,每能收效。而***急性腕踝关节扭伤等症时先生采用对应穴刺法。***急性淋巴管炎时则用截刺法。 笔者曾用三棱针截刺***急性淋巴管炎均一次治愈。方法为沿红线最顶端每隔1~2 cm至其根部分别点刺使出少量血即可。在***面瘫、肌肤赘疣、痔疮时采用铍针割治法。而***肛漏、肛周湿疹、肛裂时则用针熨烫法。***浅表性静脉炎时,用梅花针叩刺。而***下肢静脉曲张时则用磁圆梅针叩打。

此外,先生在针刺秩边穴方面也有自己特殊刺法,不同的针刺方向,会使针感传导到不同部位:如***尿闭、尿失禁,要求针感传至前面小腹会;***肛肠疾患时,要求针感传至肛周部;而***坐骨神经痛时,要求针感向下肢传导。笔者近年来把这些特殊刺法用之临床确有效验。如笔者曾治一女性患者,因与家人生气而投井自杀,被救后出现小便不通10余天,经治无效,每天需导尿,笔者当即针刺秩边穴,使针感传至会,留针30分钟,起针后小便即通,但却又不能自控,继续针刺秩边、三阴交、关元、气海,3日后小便恢复正常。

3 治医严谨,德技双馨

历代名医都很重视医术与医德之关系,如先秦扁鹊,虽医术高超,但能入乡随俗,不分高下,一视同仁而有“神医”之美称。唐代孙思邈有“大医精诚”之名言。先生尊崇古训,时以自勉,在医术方面,不断探索,精益求精。在医德方面,更是有口皆碑,誉满三晋。先生认为作为一名针灸医师应做到精研岐黄,胆大心细,心存仁术,行方智圆,技法熟练,非此者,不是一个好的针灸医师。先生首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每次出门诊时,不分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来者不拒,热情接待,认真审病,精心***,不以名医而自居,视患者如亲人,来就诊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一般都要连续工作5个小时以上,直到认真处理完所有患者,使每位病人都能痛苦而来,满意而归。在工作之余,无论白天还是晚上,若有人登门求医,先生都欣然应诺,不辞辛劳,前去诊治。他常说:“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能来求诊者一定是患者病情重,行动不便,我们应该尽力而为,没有理由将其拒之门外。”

4 着书育人,弘扬九针

先生研制的“新九针”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同行的好评,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为了毫无保留地把这一成果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虽年事已高,但仍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着书育人,勤奋耕耘在杏林之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生多次举办省内、国内、国际学习班,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的“新九针”人才。他还应邀多次赴美国、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新九针”讲座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做现场演示,受到了针灸人士及患者的欢迎。据统计,先生的“新九针”已推广至世界的五大洲许多国家,经正式培训出来的学生已遍布海内外。在先生的不懈努力下,“新九针”已成功地走向世界,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正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先生还将自己多年来临床经验,认真总结,撰述成文,至今约有百余篇在国内外的有关杂志及学术会议上。《针灸学》六版教材已将“新九针”有关内容收入其中。先生的专着《中医临床新九针疗法》亦已出版,这是一本“新九针”学派的奠基性学术著作,对进一步学习推广“新九针”,将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5 小结

三九天灸篇7

药王孙思邈深受灸法之益处。他幼时多病,中年时用灸法健身,常“艾火遍身烧”,93岁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岁过百还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书写了震古烁今的医学名著《千金翼方》,书中提出:“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香灸疗法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的作用。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尤其对***增生、前列腺钙化、中风、截瘫、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该疗法可用于保健养生,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某些病症往往三五柱艾火就解决问题。

香灸治病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现借助灸具,可全身施灸。只需牢记穴位,掌握火候,两三个小时即可掌握。灸法可调整各脏器机能,提高免***力,有利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且简便经济,值得应用推广。

“我才三十,怎么就得了糖尿病,以后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还有什么乐趣!”河北衡水陈刚而立之年就患上了糖尿病,饮食禁忌颇多,这让一向喜爱美食的他痛苦不堪。糖尿病一直是医学难题,家人遍寻偏方良药,但收效甚微。后经人介绍使用香灸疗法,每日香灸熏体,辅助灸器按摩,一疗程后血糖明显稳定,陈刚再面对美食时终于可以大快朵颐,无需颇多顾及了。而且他现在精力充沛,气血调和,连因风湿而疼痛的关节也轻松很多。听说香灸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后,他就让妻子每天使用,本已经人老珠黄的“黄脸婆”如今皮肤好得能掐出水,看起来像个年轻姑娘。陈刚现在最喜欢的事就两件:一是品尝美食,一是带老婆出去“显摆”。“想不到香灸不仅能治病,连养颜效果也这么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是好啊。”陈刚妻子笑道。

十佳读者张国强在香港龟鹤堂鼎力支持下现面向全国传授道家秘传养生灸、九宫莲花美容灸。函授680元即可熟练施灸:含教材2套,DVD2张。诚招香灸用具经销商,针对不同学员量身定做创业方案。函授学员可到龟鹤堂总部免费参加香灸美容培训。

超值赠送:1、排毒养颜温灸包一个;2、蒸脐精品套装;3、经络温灸棒一个、美容温灸棒一个;4、***解灸法治百病正版***书、光盘。

地址:河北石家庄栾城县和盛堂药房

电话:13032604944 张国强

三九天灸篇8

[主题词] 名医经验;穴位研究

Study and Analysis on Sun Waizhu‘s Academic Thought

Zhou Jie, Sun Waizhu(Shenzhen Municipal Hospital of TCM, Guangdong 518000,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Sun Waizhu has been engaged in clinical work for

several decades, tries hard to inherit classical needling methods of TCM,

advocates standardization for prescrip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raises the new point view, “fatigue of acupoint”. The present paper aimed at

study and analysis on his academic though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special

therapy for special disease.

[Key words]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Research on Acupoints

孙外主(1941~ )天津市人,主任医师。1966年毕业于天津第二医学院,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研究生班,获北京中医学院硕士学位。现任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深圳市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针灸学会副理事长。1997年由国家“二部一局”确定为老中医专家指导教师。数十年来,孙师在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第一线,在继承和弘扬针法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探索,并力***以规范的组方、标准化的量学指标,来表述古老的传统针法。笔者在跟师随诊期间,耳熏目染,获益匪浅。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1 注重腧穴研究 阐述“腧穴疲劳”观点

腧穴理论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孙氏通过对40余年来有关腧穴的基础试验和临床研究资料的分析,并结合个人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有关腧穴疲劳性问题,认为腧穴疲劳性反应将是深化腧穴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孙氏认为腧穴的概念应具备3种特征:(1)具有严格标定,且被公认的人体某个特定部位;(2)这个特定部位与自身若干皮肤区域、躯体组织或脏器有特定的“联属”关系,因而通过刺激不同腧穴,可以产生相对的特异性作用;(3)对腧穴采用不同的刺激方法、刺激性质和刺激参数(电压、电流强度、波型、波宽、频率、时程等),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的效应[1]。因此,在临床中,我们不但要关注腧穴的***效应,即“正向效应”(如调节作用、提高人体免***和防御机能作用、镇痛作用),又要关注和研究伴随正向作用所出现的“反向”表现――“腧穴的疲劳性”问题,这是腧穴的另一特性,也是临床医师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

1.1 腧穴疲劳现象

所谓腧穴疲劳,是指经正确的诊断、辨证,正确的选择与刺激某一个或几个腧穴后,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并能保持若干时程的良性效应,当继续应用同样的方法,随时程的延长其良性效应却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或刺激腧穴远远未达到应有的良性效应时,这种状态可以视为“腧穴疲劳”现象。

据报道,在进行针刺实验观察大白鼠肾上腺抗坏血酸含量变化时,随着针刺次数的增多,针刺效应也明显提高。然而,再继续增加刺激次数,效应反而减弱。针刺某些腧穴,可增强动物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然而,经1日1次,连续7天7次的针刺***,反而使已产生的吞噬功能效应几乎消失[1]。

韩济生教授在研究针刺镇痛的同时,发现重复多次给动物以电针刺激时,镇痛效应有逐渐减弱的倾向,从而提出“多次电针引起某种程度的耐受――电针耐受”问题,并指出针刺耐受与中枢5-HT、NA及CCK有关[2]。在临床***中,笔者观察到不少患者在初始***时疗效明显,继而疗效减弱或止步不前的现象。这种随着刺激次数、频率和时程增加反而表现针刺效应逐渐降低的现象,实际上就是腧穴的疲劳现象。

因此,腧穴的疲劳性不仅仅表现在“感受器”(体表存在的“感受装置”)本身,它还包括腧穴、传导径路及其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等针灸感受系统。孙氏认为:“腧穴疲劳性”就是指以腧穴为代表的这一感受系统的疲劳性。

1.2 腧穴疲劳的临床分类

基于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和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的结果分析,孙氏将腧穴的疲劳性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

(1)短暂性“腧穴疲劳”即疲劳反应仅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短暂性腧穴疲劳,多由于刺激方式或刺激参数单一,或刺激量超限过大,用穴过多而致。单一节律的刺激,过多、过频、过重以及无法度、无规律的刺激,都会使腧穴及其通路刺激信息混乱而产生疲劳。

(2)阶段性“腧穴疲劳”即“腧穴疲劳”持续数日或以上,即便改变腧穴的刺激方式和参数,仍无良性效应出现,直至停止***或改变***方式,或重组针灸方穴,才能逐步出现该穴的良性效应。阶段性“腧穴疲劳”常发生于针灸疗程安排失当,或对患者“邪正”关系判断失当,或采用较长期(连续数个疗程以上)的无间断超限刺激,而造成临床疗效不能持续好转,出现“止步不前”,甚或“退步”的现象,从而使一些症状重新再现。

(3)持续性腧穴疲劳即从针灸***初始,其穴即再现“疲劳状态”较长期限仍不能出现应有的效应,或其效应保持时程过短(一般在1~2小时之内),或虽按疗程规定,持续给予***后(除去疾病因素之外)也未能显现良性效应或累积性效应增强的效果,亦可视为持续性腧穴疲劳现象。

腧穴的疲劳与机体的整体状态有关。年老体弱、久病或持续性能量消耗、或多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因其本身即是腧穴―经络―脏腑感受的低效感者,故在接受针刺***的过程中较易出现取效慢、周期长、疗效差的现象。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腧穴的疲劳现象,医者必须在正确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医学对腧穴研究的成果,筛选有效腧穴,设计合理的刺激参数以及***时程,使腧穴的作用呈现良性效应和累积性效应增强的趋势。

2 突出专病专治 力行针灸处方规范化

针灸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孙氏在重视学习和研究针灸医学发展科研成果的同时,力求探索其与现代医学融汇互补的途径。他认为在临床应用上,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施治相结合,以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专病***,并结合现代医学科研成果筛选,制定出有效的规范化的针灸处方,不仅突出了针灸在专病专治上的优势,而且在临床上应用针灸***某些疑难杂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举例说明之。

朱××,男,30岁,职员,1997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右上肢无力伴前臂活动受限4月余。4个月前由于车祸造成右上臂中段骨折,术后出现前臂活动受限,手腕下垂,抬举无力,右上肢末端皮肤感觉障碍。曾在外地***近4个月,未有明显改善。查体见上肢无力,胀痛不适,垂腕,前臂不能抬举,不能伸掌,前臂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拇指不能外展,不能握笔,右上肢肌肉萎缩(前臂肌群、三角肌),肱二、三头肌腱反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肌电***示:右侧桡神经重度损伤。取穴:(1)极泉、尺泽、手三里、曲池。(2)颈4~7夹脊、孔最、合谷。刺法:仰卧位先取患肢极泉穴,施以提插捻转,以针感放射至右手食指、中指为度,次取尺泽、肩、曲池、手三里。均以齐刺法刺之,得气后小幅捻转致局部出现酸、麻、胀且向肘部或肢端扩散为度。交替取患侧颈4~7夹脊穴及孔最、合谷,用平补平泻,得气即可。2组穴交替应用,每日针1次,每次30分钟,并在颈夹脊穴及肩、尺泽穴以韩氏***仪(2 Hz、4 mA)通电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针至第7次时,自觉右手较前有力,拇指可微微上翘,尚不能握笔,针第15次后,拇指、食指屈伸较自如,前臂胀痛感消失。1997年11月复查肌电***示:“右桡神经上臂下段受损,有神经恢复迹象”。续针3个疗程,疼痛、麻木、活动受限基本消失。1998年1月12日再次前往复查肌电***,提示:“右桡神经损伤恢复期,较上次明显好转,半年后复查”。患者共针刺***3个月,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右手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已如常工作,肌电***复查基本正常。

此例患者因外伤而致桡神经损伤,属中医“伤筋”和“痿证”范畴,其病理为经筋受损,荣卫不通。病变部位以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为主。故***时,以尺泽、曲池、肩及颈夹脊为主穴。手法上强调“齐刺”法(《灵枢・官针》)。此方法古人多用来***寒邪侵袭的痹证。孙老师深得此法要领,不仅用以***痹证,而且用于***顽症和疑难杂症,每获良效。此例神经损伤病例,以齐刺法和韩氏***仪相结合(以一定的刺激量,刺激参数为标准),传统针法与病变部位的刺激量相结合,循经取穴与神经分布相结合,用三针齐刺并施以提插捻转,以疏通经络、祛瘀通痹、养血柔筋,从而使损伤局部炎性水肿消退及损伤神经修复和再生。

3 “常数补泻”的量学观

“常数补泻”法是孙氏在临床中常用的“量化”针刺方法之一,他是在继承古人“生成数”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量化根据。他认为古人对“量”的认识可以追溯到《素问・刺齐论》篇:“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素问・刺要论》曰:“刺有浅深……浅深不得,反为大贼。”而《难经・七十难》曰:“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轻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故当深取之”,这些都是古典医籍中最早以深浅来论述针刺的“量”的概念。及至后世徐凤、杨继洲所曰天、人、地三才法,均将刺激量贯穿于深浅刺法之中,并对其中操作手法,定出了一定的次数,或以九、或以六做基数,来表述针刺的补泻手法,如补法为九阳数,泻法为六阴数。

用自然数来表示针刺刺激量者,还可见于李的《医学入门》。其理论依据,亦是基于《易经》的“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医学入门》中说“凡言九者,即子阳也;六者,午阴也。但九六数有多少不同,补泻提插皆然”[3]。所谓补者以九为基数,轻者一九,可增至九九;泻者以六为基数,轻者一六,可增至六六。

正是基于古人对针法中“量”的论述,以及临床实践和体会,孙氏逐步将常数的概念引入针刺手法之中,提出了“常数补泻”的观点。所谓常数,来自古代五行学说之“生成数”。它代表不同物类化生的次序和自然界所标定的空间概念。其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代表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六、七、八、九、十为“成数”,由生数相加而产生。孙氏根据河***所示的意义,结合《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数八,……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数七,……”,将各经脉之常数概括为心、小肠为7,肝、胆为8,脾、胃为10,肺、肠为9,肾、膀胱为6,任脉、督脉为15。同时将针刺得气后每捻转或提插1次为“1”数,行针时按各脏腑经脉常数施行1次手法为缓补或缓补泻;2次为中补或中泻;3次则为峻补或峻泻。将这些“常数”与针刺补泻相结合,就形成了以“常数”来衡量补泻标准的一种针刺方法。现列举二例病案说明此法的应用。

病例1:牛××,女,55岁,某设计院工程师。1998年2月某日就诊。现病史:3个月来右侧面颊部、唇上方阵发性、电击样、烧灼性剧痛,每天发作为10~30次,每次痛10~30秒以上。近1月来日趋加重,每日80次以上,昼夜皆发,入夜加重,难以安卧,饮食困难。曾服用颅痛定、卡马西平及中药疏风、化瘀、止痛剂等未效。1周来改服曲马多效果仍不佳。查:患者痛苦病容,神情颓废,不能自己行走,面白无华,自汗气怯,时时叹气,并时有昏眩欲仆之感,痛部时发抽搐;舌晦暗,苔白腻厚,脉弦细。颅脑CT及头颅X线平片,未见异常。中医诊断:面痛(中气欲脱,湿郁中焦,瘀血阻络)。西医诊断:(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药源性肝功能损害。拟升阳、化湿、泻络之法治之。针取完骨、百会均施以补法;左侧下关、迎香、颊车、四白,均施以泻法;曲池行平补平泻法,按本经常数补泻,其中完骨得气后用捻转补法,针刺量以胆经之常数8×3即24次,为峻补法;下关、颊车、四白穴,针刺得气后用捻转泻法,针刺量以本经常数10×3即30次,为峻泻法。余穴类推。同时间断取患侧阿是穴刺络拔罐。并嘱绝对卧床休息,停服一切药物。***1次后疼痛大减,并能安睡。***3次后能咀嚼食物。1周后,体力恢复,精神愉悦,能独自来诊。复查肝功能已恢复正常。又拟中药益气养血之剂配合***,仍宗前法针刺。2个疗程后,发作极少,1~2次/日,仅为跳动性胀痛,1~2秒/次,又隔日针刺数次,疼痛消失,观察月余未发。

按语:(1)本病患者诊断较为明确,但病机较为复杂。除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外,3个月来因服用大量药物出现肝功能损害,如不及时发现并停止用药,可诱发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则预后险恶。从中医辨证分析,患者正气欲脱之象已很明显,如极度疲倦,面白无华,自汗气怯,时发昏眩欲仆之感等。但是,邪气盛实壅遏之象也颇为突出,如剧痛频发,痛点不移,苔厚舌暗等。因此,***上要权衡补泻,中机而止。故应用古典“生成数”的概念,达到了峻补、峻泻、扶正祛邪的目的。

(2)本病峻补完骨以升少阳、太阳之气,又用百会升举阳气以防脱,是为固本之治。取曲池以宣通中、上二焦之气,以行气化湿,也有利于活血祛瘀。是穴补而不守,泻不伤正,其特点尤宜本例患者。

(3)久病必及于络。本病宗《素问・缪刺论》治络脉之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方法,取健侧下关、四白、迎香、颊车,峻泻以化瘀血,通络脉,又间断配合患侧刺络拔罐,直泻瘀血,终获卓效。

病例2:胡×与胡×,姐妹年龄分别为17岁、15岁,皆中学在读。其母代述:姐妹俩自幼睡中遗尿,很少间断,尿后呼叫也不能醒。时至五六岁时开始就医***。十余年来服用多种中、西药物,屡用各种方法(针灸、物理、按摩、温熨甚至屈膝捆绑下肢等)均无效果。两姐妹证候相同:经常疲倦、焦虑、羞愧、精神苦恼、健忘、多梦、腰酸膝软,体育课也勉强坚持。查:患者发育营养一般,面色略白,少华,目光羞涩,语声低怯,手足不温,舌淡白,脉沉弱。阅前医多以温肾、助阳、纳气、固精、涩泉等法治之。中医辨证:遗尿(心气虚弱,心阳不振)。西医诊断:遗尿症。拟补心、醒神之法治之。取少府穴(双),行峻补法,每日1次,连续10次。针刺得气后用轻提重按补法,针刺量以心经常数7×3即21次,至针下缓而有力,出针急按其穴。针3次后,睡中遗尿后自己能够觉醒。针至六七次后,睡中遗尿时可惊起。至第9次后,已能在睡眠中感觉“急不可待”的尿意,自己觉醒后排尿。又经数次***巩固疗效。姐妹同期、同法而愈,追访数年未复发。

按语:久病遗尿患者,多数医家据肾主二便之说,辨证为肾虚失约、肾气不固、肾阳不足、气化不利等证。然而本病患者神倦、健忘、多梦,尿后竟然呼叫也不能醒,当属心气虚弱之证。心主神明,治当补心安神,神气内守则五脏皆安。故取手少阴心经荥火之穴,补其心,醒其神。经一穴9次***即纠正了长达10余年的病理状态。这说明病程长、病情重、正气虚的患者,并非一定需要多针、久留,缓慢取效。只要辨证正确,取穴与手法得当,疗程合理,也同样可以达到慢病速效、高效的结果。本病治愈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手法强调刺激量,包括刺激次数及力度。舍去遗尿多着眼于肾、膀胱或脾、肺之常规针法,独取手少阴而治愈。

4 小结

孙师治学严谨,其学术思想源于经典,工于临床。在古典医籍的整理、腧穴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经验颇丰,临床疗效甚佳。今摘其精要于此,旨在继承和学习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并努力探索发扬之。

5 参考文献

1 孙外主.浅谈腧穴研究和腧穴疲劳性问题.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49

2 韩济生.针刺镇痛原理.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152

三九天灸篇9

郑卓人(1904~1984),浙江省浦江县人。早年曾任承淡安创办的中国针灸研究社副社长,并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香港针灸学会高级顾问。先生治学严谨,耋耄精勤,毕生致力于中医文献和临床研究,通晓中医诸科,擅长针灸。对《灵枢经》造诣尤深。其治病,以《灵枢》为旨,更能阐发百家,法简而效捷。一生著有《灵枢经白话解》、《针灸歌赋选解》等书。笔者有幸跟师求学,获益匪浅,为光大先师的学术思想,以助后学,现将部分学术经验整理如下。

1 治病要调气 气至则效速

郑老认为,针灸治病以气为要,这是因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生命的动力,功能的表现。十二经脉,从肺经太阴到肝经厥阴的十二时辰气血流注,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正是经脉之气推动的结果。它沟通了五脏六腑、筋脉骨骼,使机体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保持着气血阴阳的协调和平衡。因此,针灸治病的机理,就在于调节经脉之气来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目的。故在临床上先师十分重视经气的调动,强调"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刺节真邪》),"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灵枢・终始》)等理论。他认为:"正气和经气互为孪生,正气存内,经气自旺,邪无可干,人体才能百脉无病,脏腑平安,疾无它生。"认识到只有在激发经气的条件下,才能"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泻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衰,以经取之"、"苑陈则除之"(《灵枢・九针十二原》)之目的。所以在针灸临床上,郑老根据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得气"是经气调动的标志,"得气"如何乃是针灸取效的关键,亦是机体正气盛衰和疾病预后吉凶的征兆。在临床***上,对针刺难以得气,特别是效果不明显的病人,又常辅以补益气血之大剂,往往相得益彰,疗效颇佳。

曾治一病人李×,女,60岁,中风失语,偏右瘫痪7月余。曾用针灸和中药***3月许,疗效不显。病人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诊脉弦细,重取不应,舌淡胖有瘀点,苔薄少。郑老取风府、曲池、阳陵泉针之,虽用手法催气,但针下松浮,病人毫无反应。遂给予炙黄芪50 g、当归10 g、***参12 g、焦术10 g、乌药10 g、桂枝6 g、桑枝20 g、地龙10 g,每天一剂,共5剂。另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直接灸之,每天一次,每次为60壮,重灸5天。第5天后配以体针,上肢取风池、肩、曲池、外关、神门;下肢取环跳、阳陵泉、昆仑,施以烧山火手法,隔天1次,留针20分钟。第一次针之即有针感产生,且逐日增强,经2个疗程***,针刺20余次,即能简单发音,偏瘫改善,且能调理生活。先师认为,偏瘫的发生乃正气不足,络中虚邪贼风,而致气血不畅,肢体枯萎不用。本例病人,久病真元耗亡,气血消尽,大经细络,积虚弥月,荣卫皆空,徒存躯壳,***以补气养血,固本复元为先,所以取以关元、气海、足三里直接灸,加用补养气血之大剂,同时取配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清心开窍之穴。由于***求本,多日沉疴起于一旦。

2 调气重脾胃 扶正能祛邪

郑老认为,脾胃之所以称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于人体的生长发育靠"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配合微、布精气,以滋养全身器官。人体一身之正气全赖脾胃之气为根本,"胃气败,则正气绝"。所以理论上推崇东恒的脾胃学说,尤其赞同"元气之充足,皆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一伤,五乱互作",以及"病从脾胃所生","养生当充元"的论点。他认为脾胃之气是经脉之气的根本;脾胃虚弱,气血无源,经气无生,百脉空虚,病邪即可乘虚而入。并根据"脾主四肢肌肉"的理论,提出了"胃气不撒,则四肢不用"的观点,认识到脾胃是人体生命之枢纽;犹如机器的供油泵,油干机自停。而惟脾胃之气充足,元气得以恢复,虽痼疾也易康复。据此观点,在临床上郑老除对消化系统疾病外,对一些外感、精神、运动系疾病的***上都十分注重脾胃之气的调补。取穴常配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用药上又常在辨证基础上加萱草、陈皮、桔叶之类,以调脾胃之气。

例如曾治一肩周炎病人,女,68岁,自诉右肩关节疼痛活动艰难2年余,虽用针灸和中西药物***未见效果,察形体消瘦,面色欠华,脉沉细紧,舌淡苔薄白。此属气血亏虚,脉络失养,外寒之邪复入而无力祛除之候。取以足三里、阳陵泉浅刺提插补法,又加肩三针温针灸,共针治12次,痛除活动自如。

又治一崩漏病人,经水淋沥不尽15天余,色淡量多,伴畏寒,头昏目眩,失眠纳呆,诊脉沉细如丝,舌淡胖,证属脾气不足,血失统摄之候,取以足三里、血海用浅刺补法,留针20分钟,另隔姜灸气海、归来、隐白各6壮,共针5次而愈。

3 针下辨虚实 补泻更有度

郑老治病,更善于用针刺来探测辨别正气的盛衰、病邪的轻重、病位之深浅和疾病虚实的转归。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出了:"进针求得气,气至验针感;得气速迟要辨明,针下感觉更留意。"认为实证病人一般"得气"较速,针感以胀、酸、痛为主,且感传远,针下沉紧,甚至紧涩。这是邪气盛实,正气旺盛,经气调动,正邪交争的必然反映。而虚证病人,一般得气缓慢,针感以麻酸为主,感传相对弱,虽"得气"但针下相对松滑,更有正气大损者有针刺豆腐之感。在针感强弱的反映过程中也有一定规律,一般而言,实证病人针感由强到弱,虚证病人针感由弱而强,顺者为善,逆者为恶。郑老还认为,经脉之气除有虚实盛衰以外,又有重阴和重阳之分,重阳的人,对针的反应很敏感,阳中有阴的人既不敏感也不迟钝,一般的说,针后反应能适时而至;阴多阳少的人,得气较慢,出针后始有反应,或在针过数次后,才会产生反应。就针刺感应而言,如属阳虚阴盛之人,针后施透天凉手法,则针下有寒凉透骨之感;阴虚阳盛之人,施烧山火手法,针下可有温热灼热之感。根据这一点,郑老常常用于临床一些真热假寒、真寒假热之证的辨治,而且得心应手。

曾治一精神病人,男,14岁,由于精神刺激而致坐卧不安,睡倒即起,登高奔走约半小时,复而回家上床再睡。病已2月,求医无效。郑老应诊,察面色潮红,舌淡灰润,脉沉细欲绝。取大椎穴,针1.2寸,施以透天凉手法后,遂问病人针下有否凉感?答曰:凉至骨也。针毕处方:淡附片20 g(先煎)、肉桂10 g、干姜10 g、南星8 g、炙甘草10 g,2剂后诸症减,连服5剂而愈。

郑老根据前人总结的理论,结合古代各种补泻手法,华,补不足。认为补泻手法,不管用何种方式,都以调动扶助经脉之气、祛除邪气为目的。所谓泻即要设法使机体亢进的机能得以复原,使病邪外泄和祛除;所谓补就在于鼓动和扶助脉气,使低下的功能有力祛除病邪。然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审察经气的盛衰和顺逆。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的:"逆(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随)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所以他认为一切手法的补泻以迎随补泻为基础,泻实逆其经气,补虚顺其经气,如子午流注针法,母子补泻手法等。都是由此而来。

3 小结

三九天灸篇10

秘方传承千年至今始公开

黄山民间医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以前,黄山地区就有道教活动。道士中有精于医术和阴阳五行之术者,名叫张松谷,用草药为黄山境内居民治病,分文不取。史籍记载:“(张松谷)手到病除,颇为灵验”,因此被百姓尊为“松谷真人”。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黄山附近出现了很多 “医僧”、“道医”,为百姓治病,广结善缘。此外,在宋代郑樵的《通志?艺文略》和清代刘献庭的《广阳杂记》等史籍中,都有着关于黄山民间医术的记载。

黄山民间医术绝技共有12大类之多。它和传统中医虽然同属中华医学,但是在***方法上却有很大不同。比如使用针灸***腰腿痛患者,虽然同样是施针灸穴,但中医采用的针灸是各穴位一针,而黄山医术则采用自宋代传承至今的古老针灸方法“局部多针法”和“一孔多针法”,通过对一个穴位的多针刺疗及一针多灸的疗法,迅速消除患者疼痛,并使患部受到充分灸疗。

黄山民间医术传人汪新年老师出身于武术世家,为南宋武状元程若川之后裔。从八九岁起,汪新年就跟着恩师依石老人学习黄山民间医术,有着几十年民间行医的经验。2000年,汪新年本着“治病救人,造福社会”的主旨,公开收徒,以原有的诊所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并成立了黄山休宁新年职业培训学校,面向社会招纳学员,把黄山民间医术这项一直深藏于民间的神奇医技传播开来,使更多的学员及患者从中受益。

小伙严重伤残黄山求医

亲身体验神奇民间医术

27岁的河南平顶山小伙柳飞从小喜欢武术,2007年8月,在武校学习的一次训练中,他的骨盆不慎受伤,休养几个月后骨伤虽然好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原本矫捷有力的右腿从此再也抬不起来了。走路更是困难,每走上10米左右就不得不休息。原本一个生龙活虎的棒小伙成为了一个路都走不动的废人。家人带着他走遍了很多骨伤医院,但不论看的是中医还是西医,终究还是没能治好。

后来,柳飞听朋友说起了***骨伤有奇效的黄山民间医术,于是他马上打电话咨询。在仔细了解他的病情后,汪老师告诉他:“经我***,2―3天就能见到效果,恢复好的话一个多月就会痊愈。”“不可能!”柳飞还是不放心,“那么多大医院的专家都看不好,到你这怎么像治感冒发烧一样简单?”汪老师说:“如果没效果,我不但不收***费,还报销你的往返路费,你看成吗?”柳飞心动了,于是在2010年7月5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汪老师处看病。

在经过4次***后,柳飞的病势大有好转。原来只能走10米,现在已经可以走500米再休息了。尚未痊愈,仍在接受***的小伙子兴奋地表示,在他彻底痊愈后也要学习黄山民间医术,让更多的伤者和患者能迅速恢复健康。

相关链接:

汪新年先生郑重承诺:前来治病的患者如经过三次***无效果,分文不取,并报销来回路费。

黄山民间医术主要包括:1、诊断秘法;2、内功推拿按摩,武医点穴大法;3、除痧疗法;4、七种拔罐绝技;5、针灸、艾灸疗法;6、刺血疗法、挑割疗法、啄米疗法;7、火燎(对寒性病有特效);8、灵龟八法;9、阴性病诊治;10、祝由法;11、中医骨伤科:一切新陈伤、骨折、软组织损伤、挫伤、全身关节脱位手到病除,风湿类风湿短期见奇效;肩周炎一次见奇效,多种类型的颈椎病效果明显,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急慢性关节炎、骨折后遗症,短期可愈;12、特色疗法:头痛一次见效,两次即愈;落枕、急性腰背损伤一次即愈;腹泻、腹痛、便秘、消化不良短期可愈;闭经、痛经、月经不调一次见效,短期可愈。学期22天,学费4480元。长期班学费4780元。所有学员全部在门诊学习实践。汪老师亲自教学,学员均在老师和患者身上操作,对个别后进的学员可一对一授课,让每位学员都达到***开诊应诊的水平。本班学员增送4个九代单传秘方。

九代单传秘方:1、特效接骨灵,药后骨响自接,休息月余可正常工作,不留后遗症。2、跌打损伤,药后迅速消肿止痛;3、止血生肌散。药后立即止血止痛,短期即愈。4、烫伤膏,一二度烫伤短期可愈。3度烫伤短期可愈,不留疤痕。5、治癣神方。短期即愈。6、喉病单双蛾特效,短期可愈。7、安胎神方一次即愈。8、急慢性肾炎,采用纯中草药***,短期可愈。9、风湿、类风湿迅速见效,短期可愈。10、痛风一次见效,几次可愈。学期6天,学费3660元。1-10项单项函授500元。另外黄山派自然返源回春功修炼及秘法、秘诀。函授教材379元+光盘139元。面授989元。

另《黄山民间医术秘技》,民间医术大辞典。由依石老人口述,汪先生亲自整理,每册定价599元。凡购此书者均可得到依石老人免费面授6天的机会,本书只印1600册。黄山派自然返源回春功(阳痿、、神经衰弱等有特效)面授1600元

特别提醒:

经物价局批准,黄山民间医术疗法培训班学费调整为短期班4480元和长期班4780元两种。

门诊地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率水路31号 民间疗法门诊部

电话:0559-3310996

三九天灸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三九天灸10篇

学习

二力平衡课件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二力平衡课件10篇,内容包括二力平衡的条件ppt,二力平衡知识点笔记ppt。授课时间6月18日教学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2、经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出

学习

四年级作文记一次游戏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作文记一次游戏10篇,内容包括记一次游戏四年级优秀作文10篇,四年级作文记一次游戏大全。一开始,我们班里像炸开了锅似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闹个不停。我被选为男生队的队长。和两位“战友”站在报纸上。对方的张昕怡

学习

新闻稿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稿10篇,内容包括新闻稿十篇200字左右,新闻稿十篇150字。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xxx俱乐部有限公司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又是一个美好的日子,与各位再次共同见证xxx俱乐部与蚌埠联通公司精诚合作,在这里举办新

学习

此木为柴山山出10篇

阅读(14)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另一下联是“白水作泉日日昌”。说是过去有个穷秀才,屡试不第。有人在他门上写了一句:“此木为柴山山出”,讽刺他这种人就像山里的木柴,到处都是。秀才见了,在后面回敬了一句:“白水作泉日日昌”,意思是说,我的才学像泉水一

学习

销售工作总结报告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工作总结报告10篇,内容包括销售工作报告总结经典范文,销售与大宗采购工作总结报告。公司管理模式很人性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一个多月,公司没有对我做任何的要求,自己自由发挥,自己去展现自己的才能,公司会根据你的实际能

学习

鼠年拜年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鼠年拜年10篇,内容包括鼠年拜年简短句子,鼠年10个拜年词。3、春节到,愿福星与你同行,好运与你相伴,财神和你并肩作战,开心快乐围绕你转,幸福的花朵开满心田,祝你新春欢乐愉悦。4、又是春节到,短信发送了,幸福在播报,祝福悄悄到,祝春节

学习

九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九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的工作目标,九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个人。教学的有效衔接。为了使开学后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序的开展,保证九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

学习

圣诞祝福英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圣诞祝福英文10篇,内容包括圣诞祝福英文图,圣诞祝福语英文1000字。3、Withtheoldwishthatisevernew,maythegreetingdoitssharetowardmakingyourChristmasapleasantone.老的祝福,却又常新,原此祝福

学习

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班主任案例分析集锦,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特殊学生,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种:学习成绩差、不遵守校纪校规、家庭情景特殊。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他们,他

学习

翻译教学论文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翻译教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翻译教学相关论文题目,翻译技巧英语论文范文。作为一种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理论,语用学不仅关注说话者对信息的传达,还关注受话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转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既关注译者

学习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心得。经济从偏快走向过热1.经济走势前高后低,还是偏快?有专家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经济走势,认为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虽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适度增

学习

实践总结和体会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实践总结和体会,内容包括实践总结或心得体会,企业实践总结及心得体会。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

学习

买手课程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买手课程总结,内容包括买手培训课程,流量买手课程。1朗读式结尾,升华情感朗读精彩片段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和感悟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如,学习《我的弟弟于勒》一课。(师说)《我的弟弟于勒》

学习

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书,内容包括年度工作计划书范文,办公室主任年度工作计划。二、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科室责任目标,高质量的完成两委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区办公系统的各项评比中争先创优,切实做到领导放心、群众满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