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晋国是我国先秦历史上春秋五霸之一,但其霸主地位曾一度面临中衰。晋国能臣魏绛为恢复晋国霸业,提出了一些颇具远见的外交主张,这些主张对提升晋国国际地位作用明显。
关键词:晋国;魏绛;戎狄
魏绛是晋悼公时期的贤臣良将,他以辉煌的文治武功为晋国的霸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一
据《史记·魏世家》载:“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①灭魏后,晋献公以魏封毕万,毕氏由毕万事献公而始大。骊姬之乱后,魏武子雠追随重耳流亡国外,十九年归,佐文公称霸而袭魏氏之后封。魏绛为魏武子之孙,事晋悼公。
悼公继位初,“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②。中***司马,掌管中***的*********法,严肃***纪。
悼公四年(公元前570年),鸡泽会盟时发生了“杨干乱行”事件。杨干为悼公之弟,魏绛因其行***时乱行而钺斩杨干仆。《国语·晋语七》载,事后“(悼)公谓羊舌赤曰:‘寡人属诸侯,魏绛戮寡人之弟,为我勿失。’”面对悼公的恼怒,魏绛淡然处之,陈悼公书“公读书曰:‘臣诛于扬干,不忘其死。日君乏使,使臣狃中***之司马。臣闻师众以顺为武,***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不说,请死之。’”③这一陈请言明魏绛志遵司马之职严肃***纪,虽有犯君怒,但实为无奈之举。然而惹怒君侯实为有罪,故请死。魏绛宁犯君怒死而不辱使命,所作所为令悼公动颜。悼公赤脚而出,告诉魏绛他所说过的话是因为兄弟之情而不关***旅之事,不该怪罪于他。魏绛终获悼公谅解。羊舌赤对魏绛为人的评价是:“臣闻绛之志,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品质才博得了悼公的谅解与重用。
二
魏绛因“杨干乱行”事件在晋国***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和戎则是他***治生涯的辉煌。
春秋时期,晋国和周边戎狄民族的力量此消彼长,时常发生冲突。在晋国称霸中原过程中,北方的戎狄部族成为晋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关键。
叔虞封唐时,唐国实行“启以夏***,疆以戎索”的***策。献公时,晋有“骊姬之乱”因戎女而起,引得晋国***局几世动荡。又有戎女之子,文公重耳称霸中原。足见晋国的建立与发展与它跟戎狄的交往关系紧密。晋国与戎狄民族来往密切,其对待戎狄的***策也关系着晋国自身的利益。
晋悼公之前,晋与戎狄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晋文公以前的春秋前期阶段,以“御狄”为主。
春秋初年,晋国经历了六七十年的内乱,无暇对外发展,曲沃代翼、晋武公即位时,齐桓公开始称霸华夏。晋国从武公、献公之世起进入扩张兼并时期,但首先是吞灭其附近的众多华夏小诸侯国,因而对戎狄部族采取防御为主的***策。
文公时期晋国的***事主要着重于争霸事业。这一时期晋的国力更加强大,对外兼并加剧。文公即位当年(前636年)曾率师击退赤狄势力,平定太叔之乱。在践土主盟华夏之后,文公五年(前632年)作三行,以御狄。文公八年(前629年)作五***,以御狄。可见,文公时期晋国虽然争得霸业,但在壮大的同时,晋国对戎狄的***策没有改变,仍然停留在“御狄”阶段。
第二阶段主要是景公前后的春秋中期阶段,国家的强大使得晋国有足够的力量攻灭赤狄。晋文公因平定周王室内乱有功,获得了周襄王赐予的“王畿八邑”。四年后又侵曹伐卫,占五鹿。从此,太行之野的赤狄在地理上处于晋国包围之中。经过襄公、灵公、成公时代的发展壮大,晋国于景公时期一改往日“御戎”、和亲等***策,大举攻灭赤狄。从景公六年(前594年)开始发动讨伐赤狄的战争,到景公十二年(前588年),晋国先后灭掉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廧咎如各部,从此扫除了赤狄隐患。
景公大举灭赤狄的同时,又分别于鞌、麻隧、鄢陵败齐、秦、楚三个大国。这种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加剧了晋与戎狄各族及华夏诸侯国内部的紧张关系。同时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卿族与卿族、卿族与公室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引发了景公诛灭赵氏宗族,栾书杀害厉公的内乱。历经景公、厉公时期的发展,晋国霸业处于危机之中,国家内忧外患。
三
悼公即位后,试***缓和国内外矛盾,重振霸业。晋悼公在改善与列国关系的同时,采取了改善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魏绛对这一***策的提出和实施功不可没。
“(悼公)五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和诸戎。”④无终是山戎之国,孟乐受无终子嘉父之命代表诸戎来晋求和。悼公认为“戎、狄无亲而好得,不若伐之”,这样的看法在晋国相当普遍,晋与戎狄长期对立的关系是二者往来的桎梏。而魏绛提出“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戎,禽兽也,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魏绛能够通过分析晋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放下成见,跳出征伐戎狄的思维惯性,提出与戎狄和睦的策略,不可不说是一种超人的智慧与胆略。
魏绛向悼公陈述“和戎”五利,“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之!”⑤从商业、农耕、***事和国际局势等几个方面明确了和戎会为晋国带来的好处。五利的提出是一种智慧和远见,这种思维不拘泥于对戎狄“禽兽”的成见,打***际视野,着眼在晋国当前与未来的发展上,强调“德”的不可小觑的威力。不出一兵一卒而以“德”威对国际形势施加影响,这无疑是晋国摆脱发展困境的一记高招。
之后,悼公又使魏绛和戎狄,修民事。《史记·魏世家》:“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徙治安邑。”⑥在悼公对魏绛和戎的肯定之中我们能够看到,和戎的成功是魏绛苦心经营的结果,这一***策的实施正如魏绛当初预计的那样有力的支持了晋国霸业的恢复。和戎***策的提出固然因为魏绛超人的胆识,而能够在***策实施中将晋与戎狄间的关系协调好,这恐怕不是胆识和远见能够达到的了。在“和戎”一事上,魏绛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治上的高明与远见,他更是一个实干家。
魏绛其人其事载于史者不多,但足以让人窥其为人之刚正不阿,有勇有谋。因其刚正而在***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又因其胆略远见而为晋国悼公复霸作出了巨大贡献。悼公若失魏绛,还能否九和诸戎,复霸成功呢?魏绛其事在轰轰烈烈的晋国历史中略显渺小,但终不失为浓墨重彩之笔。
注解:
①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中华书局,1982年,第1835页
②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国语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912页
③同②,第916-918页
④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国语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920页
⑤同②,第840页
⑥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中华书局,1982年,第1836页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M],1982年版
[2]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国语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左丘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赵世超,晋“和戎狄”评议,史学月刊[J],1985年第2期
[5]杨秋梅,魏绛在晋悼公复覇中的作用[J],山西师范大学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