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雪的作文篇1
The first fall of snow is not only an event but it is a magical event. You go to bed in one kind of world and wake up to find yourself in another quite different, and if this is not enchantment, then where is it to be found?
The very stealth, the eerie quietness, of the thing makes it more magical. Ifall the snow fell at once in one shattering crash, awakening us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the event would be robbed of its wonder. But it flutters down, soundless, hour after hour while we are asleep. Outside the closed curtains of the bedroom a vast transfbrmation scene is takiag place, just as if a myriad elves and brownies were at work, and we turn and yawn and stretch and know nothing about it. And then, what an extraordinary change it is! It is as if the house continent. Even the inside, which has not been touched, seems different, every room appearing smaller and cosier, just as if some power were trying to turn it into a woodcutter's hut or a snug logcabin. Outside, where the garden was yesterday, there is now a white and glistening level, and the village beyond is no longer your own familiar cluster of roofs but a village in an old German fairy-tale. You would not be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all the people there, the speetacled postmistress, the cobbler, the retired school master, and the rest, had suffered a change too and had become queer elvish beings, purveyors of invisible caps and magic shoes. You yourselves do not feel quite the same people you were yesterday. How could you not when so much has been changed? There is a curious stir, a little shiver of excite-ment, troubling the house, not unlike the feeling there is abroad when a journey has to be made. The children, of course, are all excitement but even the adults hang about and talk to one another longer than usual before setting down to the day's work. Nobody can resist the windows. It is like being on board a ship.
范文二
Have you ever seen where the first snow flake folly Is it on the country road, on the branch of an old oak tree, on the wheat fields in the plain, or between the peaks of the mountain range?
See the snowflakes leaping, dancing like flowers in the whirling wind. The flowers have six angles. Sometimes they are like stars. Sometimes they are only white dots, and they keep on falling gently in silence.
关于下雪的作文篇2
冯雪峰(190
>> 寻找远去的冯雪峰 冯雪峰与的交往 丁玲与冯雪峰:柏拉***的爱恋 论冯雪峰的鲁迅研究 丁玲与冯雪峰的友谊 宦乡起草《共同纲领》及营救冯雪峰考证 冯雪峰:***中央与鲁迅联系的使者 冯雪峰与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丁玲与冯雪峰的深情厚谊 《***的供状》与周扬、冯雪峰交恶 冯雪峰是怎样成为分子的 楼适夷与周扬关于冯雪峰的通信 长征路上的诗人曙霞是冯雪峰吗? 也谈瞿秋白与鲁迅\冯雪峰 冯雪峰两首遗诗 《冯雪峰全集》首次整理出版 岗什卡雪峰历险记 现实版的“雪山大营救” 冯雪峰要把青年引到哪里去? 鲁迅曾托冯雪峰送火腿给 故事背后的故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治 > 营救冯雪峰背后的故事 营救冯雪峰背后的故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秋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冯雪峰
冯雪峰(1903.6.2 —1976.1.31),原名冯福春,浙江义乌赤岸乡神坛村人。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1927年加入***。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任“左联”***团书记。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校副校长,参加了红***二万五千里长征。
1941年1月上旬,破坏民族抗日团结统一的,悍然发动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高潮。暂回老家,创作长征小说的
冯雪峰于1941年2月26日在家中被捕
冯雪峰被捕是因他邻村赤岸镇一位名叫朱侃的小青年给他写信所致。当时,这位青年在信中提及“国际新闻社金华分社”被查封的事。这封信被驻金华的宪兵连在邮局检查时检查到了。由于信中内容重要,如获至宝的宪兵当即把在金华报馆工作的朱侃抓了去,接着,又按***索骥,火速赶往义乌县神坛村逮捕了冯雪峰。所幸的是朱侃与冯雪峰并不很熟悉,只不过到冯雪峰家中借过几次书,也不知道他是***员,只知道冯“很有学问”。而且,冯雪峰回到家乡后一直用的是原来的名字冯福春,朱侃在信中的称呼也是冯福春。此外,由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缘故,冯雪峰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皖南事变发生后,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冯雪峰早已转移了一些有“赤化”影响的书刊,当时,冯雪峰也已经作了转移到文化人集中的桂林去的打算。因而,当三个身着便衣的宪兵在冯宅搜查时,什么证据也没有拿到。于是,他们就把冯雪峰押往了金华宪兵连驻地,一关就是三四天,其间只审问了一次。审讯中,冯雪峰既不承认自己是***员,也否认与新四***有任何联系。当问及同“国际新闻社金华分社”的关系时,冯雪峰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同时强调说:“我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是研究历史的,因为日本人占领了上海回到家乡养病的。”他还要求:“你们不应当无故抓人,我要求立刻放我出去!”
见没有能够从这里打开缺口,狡猾的敌人立即改变了审讯策略,以退为进,抛出了一个圈套:“那好,你说你不是***员,那就在报上登一个启事,申明你同***和新四***没有关系,就能够证明你真的同***和新四***没有关系了,我们就放你走。”而冯雪峰则来了个针锋相对,一口回绝:“我本来就同***、新四***没有关系,登这样一个启事干什么?岂不可笑!”
审讯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了,但敌人的怀疑并没有因此消失,相反,他们从冯雪峰的从容回答中,断定他是一个不易感化又老练、至少同***有联系的人。于是,在金华关了四天后,宪兵们又马不停蹄地将冯雪峰解往了设在江西上饶的宪兵第四团。在宪兵四团,他又接受了一次敌人的审问。审问的核心是问他什么时候到新四***的,冯雪峰再次作了否认。这次审问特务们得出的最后结论是:你是***;即使你不是***,也是***那边的人!当天,冯雪峰就被投入了***统特务专门囚禁***的茅家岭禁闭所。在茅家岭禁闭所关了一个月后,冯雪峰染上了极易致命的回归热病。因为怕他死掉,特务们又命人把陷于奄奄一息的冯雪峰用担架抬到了距茅家岭不远处的周田村—上饶集中营总部所在地的特训班。
在特训班里,冯雪峰遇到了故友、最终能够使他逃脱囚牢的营救者郭静唐。与冯雪峰同庚出生于浙江余姚的郭静唐,是冯雪峰1922年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班同学,冯雪峰在上海时也曾与他多次会面,并帮助他向鲁迅要《鲁迅自选集》给他出版。被捕前,郭静唐是浙江省参议员,同皖南事变丝毫不搭界。被捕的真实原因是他在家乡余姚长期旗帜鲜明地力主抗日及组织以***员为骨干力量和领导核心的地方抗日武装队伍,并同当地的土豪劣绅及任第十集团***副总司令的***阀俞济时频频发生冲突,而被诬告为同新四***有联系,于1940年8月16日遭逮捕。
在长达一年九个月的集中营囚牢生活中,冯雪峰之所以没有暴露其真实身份,其原因除了他被捕时使用的“冯福春”原名外,另一个原因是在他还未被解至集中营时,地下***已经为他找到了“保护伞”。这个“保护伞”就是皖南事变前两年就被特务抓捕的上海各界人民赴新四***慰问团团长吴大琨和早冯雪峰3个月入狱的郭静唐。吴大琨后来撰文道:“郭静唐同志被囚在上饶集中营期间,对***斗争所做的第一点贡献,就是他同在上饶集中营外面的上饶地区的中共地下***员取得了联系,沟通了集中营内外的***关系,使集中营的同志在斗争中能够不断取得外界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又说:“郭静唐同志被囚在集中营期间最大的贡献,是和我一起把冯雪峰同志掩护下来……”
1941年8月12日,临近中午时分,在延安杨家岭居住、工作的窑洞里,前来寻求解决与周扬纷争的鲁迅学生萧***,向急切提议道:“***,请营救冯雪峰!”
关于营救冯雪峰逃出上饶集中营一事,几乎在所有的文本中,包括一些***史文本,一直认为是主动过问、营救而致。冯雪峰之子冯夏熊在其《冯雪峰—一位坚韧不拔的作家》一文中这样写道:
1942年同志在欢迎一批新到延安的作家时,主动问到冯雪峰的情况,当他得知冯雪峰被囚于上饶集中营时,立即和***同志商量决定,一定要想办法将冯雪峰营救出来。他们当时就把这个决定电告在重庆的同志和***同志。
著名学者包子衍先生在其《雪峰年谱》一书中也这样阐述道:
(1942年)1月,、***等***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得知雪峰被囚于上饶集中营的消息后,立即电告在重庆的、***,请他们进行营救。
曾同冯雪峰一起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同是被郭静唐营救出狱的进步刊物《浙江妇女》主编林秋若,在其《不屈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记冯雪峰同志在上饶集中营》一文中写道:
1943年,雪峰同志到了重庆……***同志告诉雪峰,当时***中央曾经指示胡秋原设法营救雪峰同志,是董老通过关系让胡秋原打电报去保过他。
上述三位对同一问题的阐述大致是相似的。笔者根据当事人写的史料和本人采访,还原了指示营救冯雪峰的真实情况。
韦先生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奏》的回忆见证文章写于1986年初,并于“1987年2月13日定稿”,作者系当时在处谈话、作客的七人之一。作者在发表此文时所作的附注中说明:1986年5月1日,我最后一次看望萧***(萧***于1987年5月28日被同仁医院诊断为患贲门癌,于1988年6月22日抢救无效逝世于海***总医院),给他读此文底稿时,萧***提出应该用这个题目(即《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奏》)较适合。韦先生还在同一附注中着重作了如下说明:“我写完此稿,经过萧***、罗烽、舒群、白朗四位作家看过。”也就是说,韦先生此文是经过另外四位历史现场当事人核准的,完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韦先生27年前“定稿”的此文有关营救冯雪峰这一提议的描写原文是: 鲁迅与冯雪峰两家人合影
最后,有位作家提出关于冯雪峰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事,并提出如何营救的问题,同志听着立刻站了起来,转身问***和凯丰:
“有人营救过他没有?”
回答是还不知道……
首先,是“有位作家提出关于冯雪峰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事,并提出如何营救的问题”,尔后才是“同志听着立刻站了起来,转身问***和凯丰……” 萧***在延安窑洞
其次,冯夏熊和包子衍两位传记作者认定“和***同志商量……电告在重庆的和***同志”的时间为1942年或1942年1月,显然与当时事实出入较大。据韦先生在1986年撰写此文及当年向萧***、舒群、罗烽、白朗四位作家核实原稿时,所标明指示***、凯丰两同志打电报给南方局的和***的具体时间,应是在1941年8月12日中午前后,因为正是这一天邀请萧***王德芬夫妇,罗烽白朗夫妇,艾青韦夫妇,以及舒群等七名客人前往作客、叙谈的日子,1941年8月12日致萧***的信可以说明这一点。
的信原文如下:
萧***同志:
昨晚未晤罗舒二同志,此刻不知他们二位及兄都有暇否?又艾青同志有暇否?又各位女同志有暇否?如有的话,敬请于早饭后惠临一叙。我们谈通一些问题,是很好的,很必要的。 此致
敬礼!
八月十二日 萧***(前)、王德芬(后左)
第三,林秋若先生在《不屈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记冯雪峰在上饶集中营》一文中,所云“***同志告诉冯雪峰,当时***中央曾经指示胡秋原设法营救雪峰同志”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胡秋原先生虽然早年曾经加入过共青团,但后来因逃避白色恐怖追捕频频转学乃至远赴日本,20世纪30年代因主张抗日参加过倒蒋的福建事变,但在历史上,他从来没有加入过中国***。在冯雪峰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时期的1941年至1942年,胡秋原是喉舌《中央日报》的副总主笔,“***中央”又怎么可能“指示胡秋原设法营救冯雪峰”呢?倒是后一句“董老通过关系让胡秋原打电报去保过他”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实际的情况是,如果不是1941年8月12日艾青及夫人韦、萧***及夫人王德芬、舒群、罗烽、白朗应邀到处作客并叙谈的话,有关营救冯雪峰的事还将拖延上一段时期,而且动作也不会那么迅速。冯雪峰获“保外就医”得以逃出囚笼是在1942年的11月间,也就是说,是在指示***、凯丰致电南方局、***进行营救过了15个月之后。
韦先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奏曲》一文中于提及“营救冯雪峰”这一细节时,使用了“有位作家”的说法,那么,最早向提出关于冯雪峰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事及提出如何营救的问题的“作家”到底是谁?
为了核证此事,笔者七次与韦先生核证,最后确证:这个“作家”就是后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并且宣称要做“世界第一,中国第一”的大作家萧***。在这里,萧***显然是做了一件当时在延安堪称“第一”的好事!韦先生告诉笔者:“我完全可以肯定,不是舒群、罗烽、白朗三位作家提出的!而且他们同冯雪峰没有任何关系。”“那么,是不是艾青提出来的呢?”笔者问道。“同样可以肯定不是艾青提出的,”韦先生断然否定道,“如果艾青事先知道冯雪峰被捕的消息,作为妻子的我不可能事先一点口风都没有!”韦先生进一步佐证“萧***当时在延安编《文艺月报》,活动频繁,联系人广,消息比其他人灵”。
就当日谈话时是否“主动”问及冯雪峰这一话题,韦先生非常肯定地回答道:“没有!在我的记忆里,根本没有问起有关冯雪峰的情况。因为这次找五位作家谈话的中心话题,是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以及对刊登在《***日报》上周扬写的《文学与生活漫谈》一文的意见。”
据韦先生向笔者描述,在五位作家无拘束地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倾诉对周扬所写的《文学与生活漫谈》一文的意见时,一直在耐心地听着,有时还记上一笔,间或同作家们说上一两句幽默的话,听到好奇处,还“哈哈”地笑上一阵子。最后,就在谈话快要结束时,萧***出乎意料地向讲述了冯雪峰于皖南事变后被捕的消息,并以十分恳切而又焦虑的口吻对说道:“***,请营救冯雪峰!”一听,当即站了起来,向坐在他身旁一同倾听作家意见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凯丰问道: “有人营救过没有?” 回答说是不知道。
接着,萧***又滔滔不绝地讲开了他所了解的冯雪峰在国统区的一些情况,以及对“左联”作出的巨大贡献。萧***还着重向大家讲述了冯雪峰在上海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大量业绩等。听后更加予以重视,他立马指示***:
“赶快了解一下情况,如还没有营救,一定要尽快营救冯雪峰!”
谈话结束后,招待作家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有蒸腊肉、辣椒炒肉丝、鸡蛋等,还有从前方带回来的难得一见的咸鱼(延安不产鱼)。刚吃完饭,凯丰就把拟好的给南方局的营救电报送交审阅。看后,又递给在场的七位客人一一传阅。电报内容是让南方局尽一切努力设法营救冯雪峰出狱。***同志看后也表示赞同,并当即交付电台拍发。 冯雪峰逃离囚笼回重庆
在重庆,曾家岩50号“八办”,副***接延安来电后,与***商议营救方案,决定:由***委托同为国民参***员的湖北籍小老乡胡秋原先生出面营救。
时任国民参***会参***员、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和《中央日报》副总主笔的胡秋原欣然允诺,很快向管辖上饶集中营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拍发了提请释放文友冯雪峰的电报。由于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内的冯雪峰用的是原名冯福春,胡秋原的营救失败了。
在的指示下,东南地区浙赣一带的地下***展开了一年九个月的营救冯雪峰的行动。
在***内***外联动下,1942年11月,郭静唐和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国际问题顾问的宦乡联名具保,重病中的冯雪峰于福建建阳获保外就医,得以逃离魔窟。于浙闽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静养半年后,病况略有好转的冯雪峰在友人陪伴下,自浙江丽水搭乘货车,历时五天五夜抵达桂林。稍作休整后,于1943年6月初安抵重庆。
关于下雪的作文篇3
[关键词]冰雪文化;冰雪摄影;冰雪旅游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很多相关文化产业。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冰与雪,对于北方的冬季来说是常见的两种自然物质。可就是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物质,正在为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产业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在四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的形成了具有龙江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
冰雪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只有在北方的冬季才会产生这样独具特色的冰雪景观。因为北方的冬季结冰期较长,冰雪能够长时间不融化。随着一场场风雪的到来,整个龙江大地银装素裹,俨然进入一个银白色的童话世界,处处充满着浪漫迷人的景象,好一派北国风光。
冰与雪是冰雪文化发展的基础,冰雪文化视域下的冰雪摄影创作又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每当冬季悄然来临之时,龙江人便以其北方人特有的豪放性格和冰雪情怀、质朴大胆的艺术审美力在冰天雪地里进行着冰雪文化的创作与创新,逐渐地形成了具有龙江特色的冰雪文化体系。如冰雪艺术文化、冰雪体育文化、冰雪民俗文化、冰雪旅游文化、冰雪科技文化等多种形式的冰雪文化。与此同时,以冰雪文化为积淀的冰雪摄影也悄然兴起,在冰雪文化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冰雪摄影创作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正以一种崭新面貌成长发展着。同时,冰雪摄影也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带来了无限商机,促进了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冰雪摄影感召下的冰雪艺术文化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黑龙江省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下,以冰雪为主题的冰雪摄影也日趋成熟,并且在影像艺术的推动下,冰雪文化也蓬勃发展。
(一)冰雪自然文化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诗中所描述的冰天雪地的场景,让我们对冬季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文字的描述终究是纸上得来,要想真正了解冰雪自然天气下的环境,还需要直观的视觉感受。
冰雪天气的到来,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不一样的风光景色,没有了自然界中那五颜六色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黑白灰影调,一切都变得如此简约,这就是冰雪给我们带来的意境美感。正是冰雪的这种魅力使无数摄影爱好者顶风冒雪,流连于这冰天雪地之中,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冰雪摄影创作队伍,正是冰雪的这种感召力使许多热爱冰雪活动但又不懂摄影的人也加入到这支冰雪摄影的创作队伍里来,使这支队伍的人数和影响力不断地扩大着……他们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在冰雪中神游,探寻着触发快门的冲动,陶醉在这冰雪胜景之中。
随着读***时代的到来,大量***片应运而生,想要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和地域特色,就需要大量的***片作为基础,而冰雪摄影正是符合了人们的这种需要。冰雪摄影不单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对我们视觉感受上的一次再创造。当漫天飞雪来临时,大地被雪覆盖住,摄影人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拍摄手法将冰雪表现的极具艺术美感。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在慢速快门拍摄下显示出飞舞的动感;积雪覆盖下的山峦土丘,被框取出一幅幅带有人体线条美感的艺术作品。冰与雪,看似简单的两种自然物质,在摄影人的眼中变得生动活泼极具生命力。摄影人用摄影的各种拍摄技巧,诠释着对冰雪文化的热爱,他们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冰雪文化,也让更多的人对冰雪文化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二)冰雪民俗文化
在冬季到来之际,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着冰雪民俗文化所带来的快乐,因此冰雪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升温。从国内到国外,冰雪摄影一直在为冰雪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着翔实的历史资料,同时冰雪摄影也为冰雪民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哈尔滨国际冰雪艺术节自1985年创办以来,充分利用冰雪资源优势,将现代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由单一的冰雪艺术活动发展成为融文化、体育、经贸、旅游、科技等于一体的多领域、综合性和国际化的冰雪文化活动。 哈尔滨国际冰雪艺术节不仅是哈尔滨人特有的节日,更是被中外人士所瞩目和喜爱的节日。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在松花江上修建的冰雪迪斯尼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斯大林公园展出的大型冰雕;在太阳岛举办的雪雕游园会;在兆麟公园举办的规模盛大的冰灯游园会等皆为冰雪节内容。冰雪节期间还举办冬泳比赛、冰球赛、雪地足球赛、高山滑雪邀请赛、冰雕比赛、国际冰雕比赛、冰上速滑赛、冰雪节诗会、冰雪摄影展、***书展、冰雪电影艺术节、冰上婚礼等活动。历届冰雪艺术节在组织策划、设计建设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均有突破和创新。艺术活动推陈出新,不断向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目标迈进;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哈尔滨国际冰雪艺术节还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活动项目;艺术节组委会瞄准国际市场,逐渐提高冰雪经贸活动水平;突出冰雪体育活动的特色,构筑面向全国的冰雪体育大舞台;诚邀国际友人,增强冰雪活动的国际性。哈尔滨国际冰雪艺术节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向国内外展示黑龙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日本的“雪节”,每年二月一日至五日在北海道首府札幌市举行。宽敞的大街上和公园里艺术家制作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雪雕作品比比皆是,这时候,各家各户也在门前雕出各式各样的雪雕,有人物、动物、神话传说、建筑等。同时,还举行国际雪雕比赛,节日期间完全成了冰雕雪塑的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无不赞叹这一奇景。
在瑞典的每年十二月十三日,是瑞典人民传统的露西娅节。这一天,每家都要选出一个人为露西娅,或是主妇或是姑娘,她应头戴花冠,冠上有六七支蜡烛式的小电灯,身穿拖到脚面的白色长袍,人们这时又吃又喝,又唱又跳,晚上所有露西娅都到市***厅唱歌跳舞,直到深夜……
而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市,一年一度的冰上狂欢节在里多运河上进行,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溜冰场。他们在这里举行冰上赛马、冰上定点跳伞,越野滑雪、冰上芭蕾、速滑比赛、冰球赛,以及冰雕比赛。
还有世界上有名的“俄罗斯之冬”狂欢节,它又叫“送冬节”,每年2月底3月初举行。像这样各式各样的冬季冰雪民俗活动还有很多,为冰雪民俗摄影提供了广阔天地,冰雪民俗摄影也为我们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冰雪民俗提供了有力依据。
冰雪民俗摄影已经不是简单的记录老百姓每天发生的事情,已经变得更加注重历史的传承使命,我们通过***片影像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冰雪民俗文化,由此也看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冰雪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过程。
二、冰雪体育摄影带动下的冰雪体育文化
无论什么季节,运动都是人们喜爱的活动方式。即使是寒冷的冬季,人们也会走出家门,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无限运动体会。在冰雪运动逐步形成规模的同时,冰雪体育摄影也在迅速成熟,正在为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伴随着冰雪运动项目的兴起,冰雪体育摄影也逐步升温。冰雪体育摄影能为我们了解冰雪体育运动,提供更直观的视觉感受。滑冰、滑雪、打冰球,以及老百姓喜爱的冰上抽冰尜、狗拉雪橇等冰上雪上运动,对于南方人来说十分陌生,如何能让北方特有的冰雪运动发扬光大,就要用强有力的冰雪体育摄影***片去打动他们。也只有通过影像的表达才能更加深刻的让人们了解冰雪体育运动的魅力。户外滑雪的运动瞬间,闻歌起舞的冰上舞蹈,凝固的动作展现出人体的曲线美感和张力。通过冰雪体育摄影,人们可以看到冰上、雪上的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从而对冰雪体育产生浓厚兴趣,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冰雪体育运动,走进冰雪体育运动,融入冰雪体育运动。
冰雪体育运动分为竞技性和群众性两类。在一张张***片面前,激烈的体育运动比赛变成了一幅幅动感十足的艺术作品。我们在欣赏体育健儿的英姿时,还能感受到人类运动中的优美线条。2009年在哈尔滨举行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体育爱好者前来拍摄。体育摄影爱好者通过对冰雪体育运动的拍摄,能够感受冰雪体育运动的精髓,加深对冰雪体育运动的热爱。这是体育运动摄影***片对人们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这也正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冰雪摄影推动下的冰雪旅游文化
随着旅游热的不断升温,黑龙江特有的冬季旅游也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以冰雪为契机的冰雪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冰雪摄影也对冰雪旅游文化产生了强力推动。
黑龙江冰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冰雪旅游是黑龙江传统旅游项目。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冰雪旅游已经成为黑龙江旅游的主要品牌和整个旅游经济中的重要支柱。黑龙江作为冰雪旅游的发源地,在冰雪旅游开发经营上一直独领,是中国冰雪旅游胜地。冰雪摄影的热度不断高涨,使得冰雪旅游产业也不断加强,铺天盖地的冰雪***片,将冰雪旅游推向高潮。
目前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冰雪旅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冰雪摄影***片的直观感受,使得更多爱好冰雪旅游的人士来到黑龙江,来到冰城哈尔滨。国内外游客的大量涌入,带动了黑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冰雪旅游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旅游形式,逐渐地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眼球。每年一届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兆麟公园的冰雪迪士尼乐园、牡丹江雪堡等等冰雪旅游项目,都引来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拉动了黑龙江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黑龙江双峰林场(俗称雪乡)原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这里每年十月瑞雪飘飘,冬季积雪厚度可达2米深,积雪期长达七个月,雪质优良,雪量丰富。隆冬季节几乎日日飞雪。村中居民的住宅拥着层层叠叠的积雪,犹如童话世界里的“雪屋”一般,令人流连神往。 在风力的作用下,积雪随物具形,千姿百态。雪乡从初冬冰花乍放的清晰到早春雾凇涓流的婉约,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冰雪的神韵。
村中百姓多是林场职工。随着多年的无序砍伐,林场已基本无树可伐。加之国家对林业***策的调整,林场经济陷入危机,村中林场职工的生活也陷入窘迫境地……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画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前去采访八一滑雪场(坐落在双峰林场大北岔),偶然发现了“雪乡”,并拍摄了照片发表在杂志上,由此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关于“雪乡”的摄影作品开始大量的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各类影赛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百姓腰包的充盈,旅游逐渐的成为人们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的首选,人们正是从大量的关于“雪乡”摄影作品中发现了“雪乡”,于是蜂拥而至成就了今天的“雪乡”,使之成为名闻遐迩的冬季旅游胜地。“雪乡”的百姓也因此受益富裕起来。
不仅如此,蜂拥而至的国内外游客同时也带动了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这个北国边疆省份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冰雪摄影在旅游中所起的作用由此可见一般。
“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冰雪摄影本着对冰雪文化传承发扬的宗旨,将冰雪文化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在冰雪摄影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冰雪旅游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冰雪旅游文化精品较少,冰雪旅游产品的文化形象不够鲜明、文化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冰雪旅游开发中,重经济,轻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冰雪旅游建设中应该重视的。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文明的象征。冰雪文化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化形式,它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作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视域下的冰雪摄影不是对冰天雪地简单的记录,它需要摄影人用一种艺术的审美观念和饱含对大自然热爱的真挚感情拍摄冰与雪,通过冰雪影像让人们看到冰雪文化所带来的惊喜和快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冰雪摄影还对冰雪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推动作用。冰雪摄影同时还肩负着一种历史使命,冰雪摄影作为冰雪文化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必须要努力提升冰雪摄影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爱好冰雪文化的国内外人士走进黑龙江走,走进冰城哈尔滨,走进冰雪摄影,感受冰雪文化,使黑龙江省的冰雪特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随着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发展,冰雪摄影的拍摄题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冰雪摄影已经不能满足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黑龙江摄影人不断地挖掘新的拍摄内容,不断地丰富冰雪摄影的内涵,不断地以新的视角进行冰雪摄影创作。比如拍摄一些与冰雪相关的反映黑龙江市井人文生活的系列作品,这样能够进一步吸引国内外游人对黑龙江冰雪文化更深层次的关注,也能够地为我们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冰雪摄影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爱好冰雪摄影和喜欢冰雪文化的人士前来黑龙江省进行旅游观光、赏雪、摄影创作等活动,这不仅促进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收入,扩大了黑龙江省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而且也提高了黑龙江省的文化品位,为黑龙江省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无限动力。(本文所用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孙峥琦摄影)
参考文献:
[1]张欣,董欣,朱红.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化内涵深开发[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
关于下雪的作文篇4
联想,顾名思义就是由某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彼此间有着表面或内在的关联。丰富的联想往往能化肤浅的“泛”读为感知神韵的“美”读,进而体会到文章的主旨,领会到更深刻的内涵。具体在阅读中,我们可以由阅读材料进行相关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知识积累等的联想。
解题金钥匙
展开联想,领会神韵,这类题目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一、类比联想型
类比联想是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类似事物的感知,它反映了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同性。它的特征是由此及彼的推移,以感情作媒介,从而具有浓厚的情感色调。比如,根据文中的内容仿写句子;文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或妙处等。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准相关点,弄清联想事物和原事物;其次明确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抓住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从文字表面的含义推及文章中心主旨。
二、对比联想型
对比联想又叫相反联想,是指由对比关系的事物构成的联想。通过对比联想,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出内在的本质,从而抓住文章中心。比如,文章欲扬先抑有什么作用;文章描写对象为A,却描写B的意***是什么等。理解此类联想应首先抓住性质截然不同或情境完全相反的表象,分析产生这种联想的缘由,分析作者运用联想的作用和意义,从事物的表象对比中领悟文章内涵。
三、接近联想型
接近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在空间和时间上相接近,在日常的生活经验中经常联系在一起所构成的联想。比如,由文章联想到哪些格言、警句、诗句;由文中某个内容联想到别的相关的故事情节等。回答此类题目,应该冲破时空的限制,开阔思路,由文章内容生发开去,抓住关键的词语,联想相关情节、场面,做题时要注意语言的组织,对相关场景要进行具体描绘,切忌空谈。
四、追溯联想型
追溯联想其实就是回忆和拓展,指抓住一点,勾出一串连贯的记忆表象。比如,结合生活实际,描述文章的某个情节引起了你哪些关于人与物方面的回忆;由文章内容联想到什么道理等。做题时先明确眼前事物或表象,针对具体题目,选择恰当的方式组织语言,或叙述、或描写、或议论、或解说,使感受者回忆起生活经历,有一定的思想觉悟。
模拟训练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脊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它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来的第一次安然入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
1.你认为“江南无雪”有哪些深层含意?
关于下雪的作文篇5
[关键词]冰天雪地;冰雪产业;冰雪营销
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的论断为龙江振兴发展指明了一条发挥资源优势的现实路径。如何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是龙江人面临的巨大课题,也是龙江地域媒体的重点工作,如何将冰雪文化做成产业?如何把冰天雪地搅热?如何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媒体要助力做好冰雪这篇大文章。
一、立体传播助力冰雪营销
媒体舆论宣传功能的直观体现在于首先要做好冰雪报道。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区域媒体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示龙江冰雪魅力。尤其是2016年12月20日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的设立,全媒互动展示龙江冰雪魅力,营造冰雪氛围,是龙江冰雪文化、冰雪产业的又一次营销。2017年春晚哈尔滨分会场的设立,是龙江冰雪营销、推广又一次高起点、高水平的展示和运作。互联时代下,媒体传播手段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因此媒体对于冰雪的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传统媒体的主力***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急先锋作用淋漓展示。一个很明显的体现就是,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视除了利用传统宣传优势,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充分调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外,都不约而同地把手机终端作为冰雪宣传的重要介质,微信推送、微信公共平台互动、app直播、H5制作等等,立体化全方位宣传黑龙江冰雪产业,营造氛围。龙江冰雪的品牌形象以新闻报道、娱乐节目、主体活动等各种方式出现在各种媒体渠道上,最终达到了品牌塑造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媒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项目搭台助力冰雪产业
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其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可以波及社会各个行业,媒体不仅具备传播功能,媒体在文化产业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媒体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又是整合泛文化产业资源的最佳平台,处于文化产业的前端,其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因此,在黑龙江冰雪产业发展中,龙江媒体不断打造与冰雪有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其中,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中雪托帮”项目是冰雪文化产业的一次有益试水,取得了非常可观的产业效益。“中国雪托帮”是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发起倡议,于2015年3月8日在黑龙江省著名滑雪胜地亚布力成立的冰雪产业服务平台。它是一个围绕冰雪资源,搭建产业平台,构建冰雪产业生态,助力***府中心工作的全新文化体育综合创意产业项目,构建上、中、下游全业态产业生态圈,把黑龙江冰天雪地的自然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助力黑龙江冰雪产业提档升级。“中国雪托帮”重点开展“六合一”的冰雪产业项目:“一赛事”,配合冰雪体育赛事举办各种冰雪体验活动;“一展会”,举办“中国雪托帮”冰雪及户外用品产业博览会;“一平台”,全力打造一个冰雪运动平台电商平台;“一联盟”,成立中国第一支冰雪企业联盟;“一商卡”,开发“雪托邦联盟商卡”延伸服务产品;“一计划”,开展冰雪扶持计划。目前已经开展的“中国雪托帮”冰雪及户外用品产业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是一个为中国乃至世界冰雪产业搭建成果展示、技术交流、投资合作、扩大上中下游贸易的平台。同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滑雪体验与采购的一站式消费平台,博览会每年吸引精准消费用户10万人次。可以说,通过“中国雪托帮”撬动,助力黑龙江冰雪运动、冰雪旅游核心区地位,更进一步扩大冰雪产业辐射力、影响力,推动黑龙江从冰雪资源大省向冰雪产业强省迈进,把冰雪产业打造成龙江新一轮振兴发展新动力。
三、跨界融合打造冰雪平台
众所周知,冰雪旅游是指非定居者出于观摩或参与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和停留活动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所以,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产业,也是融合其他冰雪产业的重要载体,不仅直接产生效益,而且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目前,我国每年有1200万人次来参加冰雪旅游活动,并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中。收入已经达到百亿元。预计未来15-20年间,我国将可能迎来冰雪产业的鼎盛时期。发展冰雪经济,产业融合度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龙江媒体要抓住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充分利用媒体传统传播的属性、优势进一步做大冰雪产业平台,另一方面通过融媒发展、创新实践,跨界融合,打造全新冰雪产业营销和推广的产业链与价值链。
仍以龙广电“中国雪托帮”项目为例,它通过两年多的实际运行已经积累了一些适地适媒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与分析。“中国雪托帮”,依托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中国雪托帮”品牌力量,开展互联网新模式,集合最具消费能力的户外运动目标受众群,线上、线下、移动端三位一体点燃冰雪激情,为滑雪者建立一个快乐体验、分享交流平台。实际运作中,充分利用了“媒体+”、“互联+”的双轮驱动,让媒体传播效果最大化。
比如,它利用广电的独有优势,请龙广电知名主持人参与引领冰雪户外运动,打造基于互联网+全媒体聚合的“中国雪托帮”平台,运营全媒体视频、滑雪旅游健康课堂、冰雪智慧城市、新概念品牌滑雪器具等业务,打造黑龙江省冰雪运动、旅游 、户外、健康于一体的互联网营销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雪托帮产业链增值传输。“中国雪托帮”通过自主开发专属手机APP等互联网产品,举办“雪托帮”冰雪及户外用品产业博览会等线上线下推广渠道,全方位打造“雪托帮”系列产品品牌,包括滑雪板、滑雪服、护具用品、户外装备等产品。冰雪之域的黑龙江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媒体要真正担负助力“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责任,依托冰雪产业空间的拓展,通过冰雪产业的营销,把黑龙江的冰雪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丽梅. 冰雪旅游策划. 哈尔滨工业大
关于下雪的作文篇6
胡雪岩的金融平台
胡雪岩的家产有多少?史料没有确切记载,因为抄家的缘故,一切直接资料几乎丢失殆尽。一般的野史,基本认定胡雪岩的个人财富为2000万两左右。胡雪岩的生意,一类是借助***商关系的“特殊”生意,如:为***府采购***火、机器、筹措外资贷款等;另一类则是“正常”生意,如:钱庄、当铺、生丝、药局等。
“阜康钱庄”是胡雪岩的金融平台,也是其核心产业。当时南方的钱庄,资本金“至多不过五万,少不足二万余”(《申报》1884年1月23日)。与动辄上百万的山西票号无法相比,阜康钱庄亦不例外。钱庄资本金虽小,其所经营的业务,却都高达数百万两,主要依托资本实力雄厚的山西票号的“长期”(一种无定期拆借,但可随时抽回)和外资银行的“拆放”(一种为期2天的短期拆借)。
与一般钱庄不同的是,“阜康钱庄”拥有两大特殊资金来源:一是数额庞大的委托理财,主要为官商的利益输送服务。《异辞录》记载胡雪岩“藉官款周转,开设钱庄,其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官商寄顿钱财,动辄巨万,尤足壮其声势”。《南亭笔记》曾记载,胡雪岩败家之后,专案组进驻阜康钱庄登记债务。左宗棠亲临专案组接见债主,因惧怕左宗棠追查巨额财产来源,官员们“皆嗫嚅不敢直对,至有十余万仅认一二千金者,盖恐干严诘款之来处也”。故左宗棠“将机就计,提笔为之涂改,故不一刻数百万存款仅三十余万了之”。二是巨额公款,包括:“西征借款”、“西征借款”还款以及其他公款存款。《异辞录》记载胡雪岩与“国库收支有时常通有无,颇以为缓急之计”。本金高达1595万两的“西征借款”,虽然是***府所举借的外债,却从外资银行直接划到阜康钱庄,然后由胡雪岩根据左宗棠的指令进行调度、分配、使用,阜康钱庄发挥了财***厅的作用。数额更为庞大的“西征借款”还款也经由交阜康钱庄支付给外资银行。胡雪岩利用时间差对这笔巨款进行腾移挪用,形成低成本甚至免费的资金库。除了“西征借款”之外,胡雪岩所编织的庞大***府关系网,也为他输送了各种其他名目的公款存款。
浮报利息――失败的导火索
胡雪岩在五十多岁时达到人生顶峰,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1881年,胡雪岩为抵制外商抑价购丝,大量购进生丝囤积,双方僵持至1883年,丝价暴跌,亏损达一千万两以上。胡雪岩商战失败成为其破产的导火索。
仅仅是蚕丝生意的亏损并不至于击垮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实际上,胡雪岩的失败与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治斗争有关,李鸿章提出“倒左先倒胡”的口号,与盛宣怀联手采取各种手段将胡雪岩步步逼入困境。首先,正值外国借款到期,一方面李鸿章扣发给胡雪岩的用以偿还外国借款的协饷,另一方面盛宣怀串通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其次,李鸿章设法将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报利息的事情抖出来,慈禧太后大怒,不仅要胡雪岩加倍赔偿还要严加处理。最后,李鸿章与盛宣怀煽动储户到阜康钱庄挤兑,引发挤兑风潮,阜康钱庄倒闭,对胡雪岩形成致命一致。
胡雪岩的万贯家财顷刻散尽,落得被抄家的悲惨下场,最致命的原因是他向外国银行借款时多报利息,授人以柄。胡雪岩担当了左宗棠“总后勤”的角色,作为受托人,主要帮助左宗棠做了三件事:兴办洋务事业、西征筹款采办***火以及慈善救济。
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开展西北洋务事宜。光绪三年,西北大旱,左宗棠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开挖泾河,由胡雪岩采购国外机器,聘用外国技师到西北泾源工地指导操作。西征筹款更是借胡雪岩之力,西征***费本应朝廷拨款,清廷规定各地为西征协饷,但各地拖延协饷,左宗棠不得已举借洋债。“外人之商于华者,亦信为巨富,中朝向之假贷,苟得胡署名纸尾,则事必成”。胡雪岩奉左宗棠之命在上海与外国银行谈判借款,并以自己的名义向外国银行借款。由于距离太远,以免书信往来贻误时机,左宗棠将借款之事全权委托胡雪岩:“春间奏准借用洋款五百万两,望阁下在沪妥为商议,无论何国之银,总以分十年本息匀还,息银听阁下随时酌定。银借何国,一有成见,飞速缄知,以便入告。”胡雪岩还出面借商款先垫付西征***费。1866年11月至1881年1月左宗棠通过胡雪岩的转运局向上海汉口西安长沙兰州等地票号借款累计达800余万两。左宗棠之所以能绥靖西北,收复***,胡雪岩主持上海采办转运局,筹集***费,采办***火,功不可没。而正是此番外国借款为胡雪岩的败落埋下祸根。
本来胡雪岩仅作为替清***府筹款的受托人,向外国银行贷款,但他多报利息,侵占公款。依现在的观点来看,胡雪岩作为受托人同时也是担保人,即付出了劳动又承担了风险,收取手续费也是理所应当,错就错在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并未事先约定报酬事宜。胡雪岩作为受托人隐瞒了委托人,侵占了委托人和受益人利益,实际上违背了受托人的职责,而恰恰委托人又是掌握生杀大权的清***府,一经败露引发的不仅仅是经济纠纷而是杀身之祸。
胡庆余堂德业传百年
胡雪岩一声跌宕起伏,最终一贫如洗。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资料甚少。众多产业中仅有胡庆余堂留存于世。自1874年创始至今,胡庆余堂历经140余年,仍保留着当年的风貌,传承着当年的规矩。胡雪岩独特的经营理念,是胡庆余堂得以传承百年的根本所在。
“戒欺”――诚信经营理念
胡雪岩于51岁事业鼎盛期投身药业,开办了胡庆余堂,取名源自《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亲自写就“戒欺”匾挂于营业厅后,“戒欺”是胡雪岩开办胡庆余堂宗旨的真实写照。“戒欺”强调企业的道德自觉,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成为胡庆余堂经营药品的最基本要求。在经营上,胡雪岩首推 “真不二价”,并将“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之中,教育员工兢兢业业为顾客服务。“戒欺”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雏形:职业经理人、功劳股、“阳俸”和“阴俸”制度
胡庆余堂的兴旺发达,与胡雪岩知人善任、有功必奖的用人原则不无关联。创办之初,胡雪岩登报招聘大堂经理,余修初仅一句话就打动了胡雪岩,他说“办药业须以仁术为先,不应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胡雪岩当即聘用余修初负责胡庆余堂筹建工作。余修初类似于现代的职业经理人,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报酬凭能力和业绩,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作为支付方式。
胡雪岩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功劳股,类似于晋商针对掌柜设立的身股制度和现代企业的干股。此外,胡庆余堂还设立“阳俸”和“阴俸”制度,阳俸制是指给对企业有过贡献,因年老或生病无法工作的职工,照常发薪直至身亡,类似于现代企业的员工病退及退休养老制度。阴俸制是指职工去世后,按其工龄长短发钱给其家属,类似于现代的企业抚恤金制度。现今,胡庆余堂博物馆内依然陈列着保留下来的《本堂阴俸定章》(光绪十年)及《庆余堂红股合同》(光绪二十八年),如下***所示。
通过所有权转移实现破产隔离,以“招牌股”延续胡庆余堂品牌
1883年,胡雪岩在各地的钱庄相继发生挤兑而倒闭,胡雪岩最终宣告破产。时任刑部尚书的文煜在阜康钱庄存款达五六十万两,后被列为胡雪岩的最大债权人。1884年,胡雪岩将胡庆余堂抵给文煜,仅留红股10份。文氏接办后,除提取现金及利润外,经营方针等均照旧不动,胡庆余堂照常经营,生意不息。1899年,文胡两家又订了一份契约,商定从胡庆余堂红股180股内,提出8股分润胡氏昔年创业之劳,再加胡氏原有的红股共计18股,定为“雪记招牌股”。胡庆余堂抵给文煜实际上是“债转股”的过程,二者由债权债务关系转变成股权关系。文煜在完成“债转股”的过程中,保留了胡氏的“雪记招牌股”,以“无形资产”抵股不但为谈判顺利增加了筹码,更为胡庆余堂品牌的延续作了铺垫。
胡庆余堂的“债转股”看似是胡雪岩被动的抉择,背后似乎隐藏了胡雪岩的精心安排,可谓破产情况下最优的家族企业传承方案。实际上,胡雪岩是通过所有权的转移保护了胡庆余堂。对于胡雪岩是如何与文煜达成共识的,并没有史料加以佐证,曾仕强在《胡雪岩的启示》中分析道:胡雪岩破产后,胡庆余堂岌岌可危,面临被债主哄抢或被卖掉还债的境况,唯一能保护胡庆余堂的只有***府。文煜一方面与胡雪岩交情不浅,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存银不保,于是委托恭亲王奕欣向慈禧太后说情,又主动向朝廷捐献10万两银子,最终被列为胡雪岩的最大债权人,并以债权人身份要求扣押胡庆余堂。胡文二人商议,胡雪岩把胡庆余堂转给文煜,文煜按原样将胡庆余堂保留下来。
关于下雪的作文篇7
关键词 柳宗元《江雪》 文本补遗 意象化/意境化
中***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62
Explore Snow and River
――"River Snow" Text Addendum
DING We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Xingwan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21)
Abstract "River Snow" is a famous Tang Dynasty poet Liu's famous through the ages, the poem with only twenty words for us to shape a drank "Never Lonely," the fisherman imag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as gained. This ancient Masterpiece of Jiangsu primary language is also included in the seventh book of the text, table of contents Bibei became one of the students. However, in addition to straight from the heart of the desolate, lonely, this poem there are other points worth tasting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oints, these points are on the text to expand knowledge played a bigger role. This article points to a description of these languages in order, and tried to pass a certain level of filling, improve the "River Snow"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for imagery of poetry, the mood of the text to provide more learning.
Key words Liu Zongyuan; text addendum; image/mood
1 关于现今《江雪》的普遍教学重点
现今在《江雪》一诗的教学中,讲授的重点集于“雪”字之上。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作者笔下雪景进行反复的诵读、讨论、研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诗人的孤独心情。在这些讲解中,茫茫大雪就是诗人心情的直接写照,“鸟飞绝”、“人踪灭”等意象更是加深了这种孤寂感。可以说,“雪”字作为整首诗的线索所在,贯穿始终,给学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景感。统观这类以“雪”为核心重点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学过程来说,结构清晰、层层递进;对于学生来说,深入浅出、有助理解;对于教师来说,易于把握、便于组织。因此,现今我们读《江雪》、说《江雪》、教《江雪》,更多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读“雪”、说“雪”、教“雪”。在一定程度上,这“茫茫大雪”带来的孤独寂寞,已经成为了这首诗的全部精神意义,也成为了课堂上相对较为单一的言语。
2 对《江雪》的一些文本解读补遗
2.1 关注《江雪》的写作背景
《江雪》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在这首诗创作的前一年,柳宗元业已经历了“永贞革新”的挫败,而被贬往邵州(今湖南邵阳),在赶往邵州的途中,又收到朝廷敕令,加贬去更偏远的永州(今湖南永州)做司马,《江雪》应是写于永州任上。在不少课堂范本中,我们看到过教师对于这段背景的介绍,大多数集中于强调柳宗元被贬的历史事实,从而为后文提炼诗人的愤懑、孤寂心情打下伏笔。这些设计的确为后文的讲解做了一些铺垫,然而,我们在教授古诗时,往往发现一个难点:学生对作者所处时代、身世背景的了解是非常粗浅的。只用简单的文字介绍来提炼古诗的主旨,有时难免走入“形而上”的误区。那么,如何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呢?笔者认为还是通过文本结合史料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来了解永州的相关地理特征:永州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年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为286-311天,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天数只有8-15天。而据《零陵地区历史大事年表》(零陵,永州旧名)记载,公元805年 “永州大旱”;806年“境内地动。翌年,霪雨成灾”;808年“大旱成灾”。由此可见,永州地区虽有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然而却很少有大雪漫天的天气。其次,我们再来看柳宗元自己在元和二年(807年)的叙述:“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一个“幸”字也点出了永州大雪的罕见。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知识点,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提问:“据史料记载,永州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极少下雪。柳宗元到永州的第二年,竟然下起漫天大雪。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一番银装素裹、诗情画意的美妙雪景,而对于当时的柳宗元来说,他会不会和别人一样感同身受呢?”随后可以引出被贬的史实,进而联系到他内心的阴郁。笔者觉得,这样的设计更加适合学情,课堂切入得也更加顺畅自然。
2.2 关注《江雪》的文本意象
《江雪》全文如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写山中之景,后两句特写渔翁动作。在现在的很多课堂实例之中,把前两句进行略讲,甚至于略去不讲,着力去感悟后两句中的渔翁形象,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有待商榷的。一首绝句古诗,少则二十字,多则也仅仅二十八字,每一个字也都是作者当年仔细反复推敲斟酌而得来,可以说得上是字字珠玑。即便是在一首诗中,每句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也是会有所不同的,不能够一概而论。我们就从诗题出发,《江雪》这个题目其实本来就非常值得探究:这是一条怎样的江?这又是一场怎样的雪?其实在这里,“江”和“雪”本是不相干的两种事物,却因为某种“机缘巧合”组合到了一起,这样的一种组合却给了读者比“江”和“雪”本身都要更强烈的画面感――“江流缓缓而动,部分江面也许已经结冰,大雪纷纷扬扬、四散飘落,江心白雾茫茫、一片模糊。”这种“机缘巧合”与其说是当日恶劣无比的天气,不如说是柳宗元的双眼和内心。至此,一个教学知识点也应运而生:“江河和雪花本都是大自然的事物(意象),而作者却把他们组合到了一起,一下子带给人视觉画面上的冲击,仿佛江面更宽阔了,雪花更繁密了(意境),这样的写法其实也是一种情景交融”;再来看“鸟飞绝”和“人踪灭”,这两处清晰地表明,这个地方曾经有过鸟兽鱼虫,有过烟火人家,那应该是春和景明、花团似锦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千山”的艰险嶙峋,即便是“万径”的道阻且长,也不会阻挡生命体的存活,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外在自然环境。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鸟儿和人类都消失了踪影,山石和曲径反而成了唯一陪伴诗人的事物,讲到这里,我们不妨就可以联系到作者的生平向学生讲述了:“柳宗元的遭遇正是他笔下的这些意象,鸟儿和人迹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如他自己失去了得以生存的***治背景,所以他沦落至此,发此感慨。”这前两句,对于提炼渔翁形象,非但不会毫无用处,反而应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3 关注柳宗元的内心矛盾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颇有意味:“在这两句诗里,有一个动词,写得最为传神,是哪一个呢?”学生的回答定然是这个“钓”字,“钓”字本身也许并无太多出彩之处,原因就在于“钓”的是“雪”。在大多数的课例中,我们听到的是:“诗中写到:钓雪,鱼钩是用来钓雪的吗……那么,渔翁想钓的是什么呢?”若无事先铺垫,很少有学生能够回答得准确。笔者认为,渔翁在这里,为什么就不可能是真的在钓雪呢?驾着一叶扁舟,穿了一身蓑衣,驶往江心进行垂钓,鱼虫绝迹的江河里,剩下的就的确只有冰雪了。钓雪的身影背后,是万籁俱寂、林寒洞肃,渔翁知道此时水中只剩下了什么――剩下的自然应该是他现在所需要的,或者说所追求的东西。换句话说,他钓的就是这方冰雪,且不一定再有其它的想法。渔翁,或者说柳宗元,是靠着这方冰雪在体察生活的情味、人生的理趣。其实,钓鱼也罢,钓雪也罢,早已成为了渔翁生活的一隅。那么我们在这里,又何须太过刻意的去追问这所钓之物呢?――“渔翁在茫茫江中钓起一方冰雪,大家觉得这些冰雪意味着什么呢?”如此发问,学生是不是能从事物本身出发,先顺利地探求、整理好这一种观点呢?讲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柳宗元的另外一种心态。“孤舟蓑笠”,留给读者的应是一个不太清晰的背影或者侧影,也应该是一个相对较远的镜头。我们也时常听到教者在课上发问:“这一叶孤舟,这一件蓑衣,代表的是渔翁心中怎样的心情呢?”笔者觉得,衣物终究只是衣物,除去遮风挡雨、御寒保暖的本职作用,单从衣物本身来说,如此发问,很难给学生以明确、准确的引导,学生可能只是从字面上“领会”了“孤独”。其实,我们不妨还是把这些意象更加细节化、意境化。首先,“孤舟”因何而孤?若是当时船儿漂在潺潺清溪之中,两岸鸟语花香,四周明艳动人,想必即便只有这一条船,也万不会让人觉得是“孤舟”。这个“孤”字不仅仅体现在船只的数量或是渔翁的数量,还更多的体现在周围环境给人带来的精神张力。“也许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这艘船曾经到过一条蜿蜒的溪流,四处一片美景。大家觉得这是一叶‘孤舟’吗?那现在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用一个简单的对比手法来设计问题,应该会比直接从“孤舟”本身出发效果更好。
其次来看“蓑笠”。在《说文解字》中,“蓑”其实应该写作“衰”,本义为用草编织的雨衣;“笠”的本义则为用竹篾等编成的遮阳或挡雨的帽子。笔者认为,“蓑笠”都是草、竹之物,应皆取材于周遭的“千山”、“万径”之中。渔翁身披“蓑笠”,似乎也是有意无意应和身后的万千背景。作者更深层次的告诉了我们,现在陪伴渔翁的,其实只有这些自然事物,那就是萧索的冰天雪地――“作者在这里,写到了一个身着雨衣斗笠的渔翁,简陋的蓑笠都由竹草制成,而四周萧条的千山万径也由竹草覆盖。这一番描写,大家觉得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在这里,还是通过由意象化到意境化的潜移默化,体现渔翁内心的孤独。
3 小结
综上所述,柳宗元《江雪》一诗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品味的语言点。而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除了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传承发扬,还应对文本进行全面思考,深入彻底地去挖掘更多的内涵。特别是对于字字珠玑的古诗,更需要我们去深思熟虑每一个字,细细揣摩每一个字所包含的可能含义。而对于古诗中基本都会出现的种种意象,更应多加一分敏感、一份留心,因为这必然衬托、指向着诗的某种意境,而意境往往体现出来的又是诗歌的主旨,对领会文本中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在更多的文本当中,我们解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广泛搜罗、综合筛选、分类研究、耐心总结的过程。每一个写作的背景,每一个讲解的重点,都值得教师们仔细推敲。这样,我们便可以把最完整的解读呈现给学生,尽力去做到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这也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达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关于下雪的作文篇8
[关键词]降雪 观测 发报
[中***分类号] P4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88-1
0引言
降雪现象是天气现象中的重要项目之一,观测降雪现象对于研究降雪的发展规律、监测暴雪灾害性天气以及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3年2月18日夜间我市遇到强降雪,这是继2008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降雪,积雪深度达13厘米,与降雪相关的因素很多,以下是我结合当天实际情况对操作过程的总结与其他因素的分析:
1降雪天气观测和记录
1.1天气现象的观测
(1)降雪之前一般都会有降水过程,就如18日白天一直维持着间歇性降水,在19点的时候开始下起了冰粒,在21点左右的时候开始降雪,冰粒常呈间隙性,需加强起止时间的观测。
(2)有降雪时要关注蒸发皿内是否结冰。
(3)有积雪的时候不能辨别霜,需要等到天晴后观察是否有霜。
1.2降雪量的观测和记录处理
(1)降雪天气的观测和记录当出现降雪时,若雪随降随化则按普通降水处理,否则就立即给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承水器加盖,如有自动大型蒸发也要同时加盖。取下人工观测降水量雨量筒漏斗和储水瓶,以便承接降雪。加盖时间应详加备注。由于加盖前有滞留在雨量计内的降雪,可能会使自动站出现小时降水量,此段时间内自动站降水量按缺测处理,用人工观测降水(雪)量发报,并详细说明操作记录。
(2)降水测量方法分为:①可待固体降水融化后,用量杯量取;②也可量一定量的温水加速,固体降水融化,量取后需扣除加入温水量;③也可将固体降水连同外筒用专用蒸发台秤称量,称量后应把外筒重量(毫米)扣除。
(3)当出现雨夹雪天气时,应注意有无雨淞生成,若有雨淞生成,安装电线积冰架的台站应观测第1次积冰过程的最大直径和厚度,如果达到测定积雪最大重量的数值,还要进行最大重量的测量。
(4)其次我们要注意地温传感器被覆盖的时间段。
2编报注意的问题
(1)在遇到冰粒的时候要注意重要报的编发。
(2)配合能见度,小雪、阵雪有效能见度≥1.0km;中雪有效能见度在0.5~1.0km之间;大雪、阵雪有效能见度
(3)与云量相配合。连续性降雪的云量多为Ns,可降连续或间歇性的雪为As,Sc、Ci 表示可降间歇性的雪且降雪量较少,降阵雪的云通常为Cb、Cu、Sc,且气层较不稳定。云量的判定须经过细致的分析对比。
(4)如在19日2时左右由于强对流天气而产生雷暴,要注意重要报的编发。
3能见度与降雪强度的关系
在降雪条件下,能见度与降雪强度有一定关系,能见度在降雪时间段急速下降,以下是当天夜间的能见曲线***1。
4积雪雪深观测
(1)观测:当测站四周视野地面被积雪(包括米雪、霰、冰粒)覆盖超过一半时要测量雪深。一般在 08 时观测,用量雪尺分别在 3 个测点垂直插入雪中到地表为止,以厘米为单位读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填入相应栏,并求其平均。若用普通米尺,零线不在尺的顶端,雪深值需加上零线至尺端的距离。
(2)补测:但若0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的标准,而在其后因降雪而形成积雪时,应在14时或20时进行补测,记在当日雪深栏内,并在备注栏说明。
5降雪天气仪器的维护
(1)观测场内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观测场地上的积雪应保持其自然状态。百叶箱中的仪器有雪片或雨滴时,就用毛刷或软布及时清除,及时清除百叶箱缝隙中及顶部的积雪。
(2)雪后风弱容易出现风向风速感应器被冻结的现象,需随时关注。若人工、自动站风被冻结,应1小时内上报故障,并立即着手解决。如果风杯或风标冻结不厚,则可摇动风杆或塔架,使积雪抖落。若不能立即恢复正常,则需手工清除。如有备份建议立即更换,否则可用热毛巾捂,不可用热水浇。若两者同时被冻结,守班内需每小时按风力等级换算表(见规范 P131-132)目测风向风速。
(3)蒸发:因雪蓬松,降雪较大时,容易导致蒸发外溢(或被风吹),需时刻关注蒸发器中的承雪情况,及时做好相关处理(可以加盖),防止蒸发偏大或无效。对于小型蒸发器,结冰期应该使用秤量法测量继续进行冰面蒸发量观测。对于 E-601B 型蒸发器,在冬季结冰期很短或偶尔结冰的地区,结冰期间可以停止观测,各该日蒸发量栏记“B”,待某日结冰融化后,测出停测以来的蒸发总量,记在该日蒸发量栏内。但不得跨月、跨年。当月末或年末蒸发器内结有冰盖时,应沿着器壁将冰盖敲离,使之呈自由漂浮状后,仍按非结冰期的要求,测定自由水面高度。 (4)注意日照计进光孔是否有雨雪等冻结物遮住,若有应用软干布擦除,不能用针尖等硬物挑拨。
6自动站降水量处理
若雪不能随降随化,相应时段分钟和小时降水自记记录缺测处理,降雪停止后,滞后融化的降水记录删除。
7结论
要做好降雪期间的测报工作,需要观测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水平,掌握相关的规定规范,在遇到降雪复杂天气时要做到沉着应对,确保业务质量。及时解决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观测记录和编发报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和分析,确保记录的合理性、准确性,使观测数据能及时有效地为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电码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3]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关于下雪的作文篇9
由于历史因素,苏雪林与大陆读者一度暌隔将近半个世纪。从中国知网收录的资料看,有关苏雪林与外国文学关系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苏雪林与基督教文化杨剑龙的博士论文《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第七章阐述了苏雪林成长、学习的相关背景,并以其小说《棘心》为例剖析文中主人公的皈依之路,文章分析苏雪林选择基督教的原因:一是受“耶稣伟大的人格”感召,二是眷恋“母亲的爱”,三是认为“彼西来之教,则大可补吾儒之不足”。同样关注到苏雪林接受基督教过程的文章还有几篇硕士论文,以及王珊《文化碰撞与精神遇合———论五四女作家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历史语境》等,但大多只是对之前学者研究的借鉴。此外,有些文章关注到苏雪林与基督教文化关系中更细致具体的方面,如郭晓霞《论“五四”女作家的伊甸园情结》,《论五四女作家笔下的上帝形象———以苏雪林、冰心为例》,陈由歆《从原型理论看〈棘心〉的宗教意识》,金宏宇、章宗鋆的《〈棘心〉的版(文)本考释》等。
(二)苏雪林与唯美•颓废主义解志熙《“青春•美•恶魔•艺术……”唯美—颓废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上、下)》选取了众多作家及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苏雪林及其剧作亦在其中。在苏雪林部分,解志熙首先指出,苏雪林的《玫瑰与春》运用了童话与象征的手法,可能受到王尔德的《玫瑰与莺》《自私的巨人》等童话的影响。其次,作者认为在中国现代戏剧中,受唯美—颓废主义影响最深的剧作之一就是苏雪林的《***那罗的眼睛》,并从戏剧主题和人物性格两个方面,将《***那罗的眼睛》和王尔德的《莎乐美》进行了比较,虽然二者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苏雪林也并非完全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学界认为,《***那罗的眼睛》是苏雪林唯美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因而对该剧的关注度较高,专题研究论文也较多。如潘讯《〈***那罗的眼睛〉的唯美主义风格》,丁增武《“艺术”与“道德”之间的厚此薄彼———从〈***那罗的眼睛〉看苏雪林对唯美—颓废主义思潮的接受》等。此外,散文集《绿天》、小说《棘心》等作品也被纳入了唯美主义研究视野,相关论文有:毛锦花《哀艳的笔调,唯美的爱情———试论唯美主义对苏雪林早期创作的影响》,丁增武《苏雪林早期散文的“西化”色彩》等。
(三)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苏雪林既是作家,又是学者。对于她在学术研究中具有的比较文学视野,关注较早的是徐志啸,他在《论苏雪林教授的中外文化比较》一文中指出,苏雪林将中外文化比较引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她的屈赋研究,中外文化比较可分为两方面:一是以域外文化中的材料记载印证屈赋作品中的内容;二是将屈赋作品内容与域外文化材料做横向比较,探寻中外文化的共同渊源。文章还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将苏雪林的中外文化比较分为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三方面。在平行研究方面,最突出的是她提出的“世界文化同出一源”说;在影响研究方面,苏雪林偏重探讨外来文化因子,认为中国上古文化曾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影响。而在徐志啸之后,相关研究基本上即着眼于“世界文化同出一源”和“域外文化”对中国上古文化的影响两个方面,鲜有更深入的研究。除了以上三方面研究,还有学者提出苏雪林作品有取材希腊神话的迹象,并受到伤感主义和西洋水彩画技法的影响。如朱双一的《苏雪林小说的保守主义倾向———〈棘心〉〈天马集〉论》、祝宇红的《“老新***的后裔”———论苏雪林的〈天马集〉与曾虚白的〈魔窟〉对神话的重写》等。
二、珞珈山美人———凌叔华
凌叔华被誉为“东方典型美人”,这不只是对她清丽气质的赞美,也是对其温婉淡雅的文风的肯定。凌叔华的创作中,小说成就最高。学术界对于她的小说研究也较多。相关研究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的关系颇受论者注意,这与徐志摩、沈从文和苏雪林等人都把凌叔华比作中国的曼斯菲尔德不无关系。李钦业《凌叔华小说论》论及了人们将二者相提并论的几点原因;李奇志《温婉淡雅的人生之歌:曼斯菲尔德凌叔华小说之比较》则从创作内容、审美风范、艺术格调等方面将曼氏与凌氏进行了具体的比较。作者认为,在艺术构思上,两位女作家共同的文学主张是不“创造奇迹”,只摄取“生活的原样”来反映“事物的本质”,但是曼斯菲尔德小说构架比凌叔华更具有开拓性;在艺术格调上,两人都有敏锐的观察力,重视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但选择的表达方式和视域侧重不同。此外相关论文还有杨慧《“高门巨族”中说话的女人们———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小说的比较研究》、陈寿琴《哀婉、淡远的艺术风格———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创作之比较》等。除了整体性比较,还有一些论文着眼于创作个案的对比分析,如杨春红、郑友奇《素雅婉约的女性之歌———曼斯菲尔德的〈幸福〉与凌叔华的〈花之寺〉之比较》、熊文艳《女性价值的追寻与幻灭———曼斯菲尔德的〈第一次舞会〉与凌叔华的〈茶会以后〉之比较》等。另外,还有少数论文研究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的女性意识等,如,杨梅《试析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文本中的女性意识》等。
(二)凌叔华与契诃夫对凌叔华与契诃夫关系研究较为系统的是吴惠敏的几篇文章,其中《试论契诃夫对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影响》一文认为,凌叔华受到来自契诃夫三方面的影响:一是题材与情节,二是戏剧式结构,三是讽刺幽默的艺术风格。《论契诃夫对凌叔华成名的助益》则指出凌叔华的部分小说直接借鉴了契诃夫相关小说的情节,正是契诃夫的影响使她从1925年开始创作的小说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还有一些文章从叙事角度进行分析,如,周春英《试论凌叔华小说的叙事模式》,文章认为凌叔华形成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原因之一,是她师承契诃夫无情节或情节淡化叙事技巧,只选择一两个生活片段或者一段对话来叙说描写。薛双芬的《试论凌叔华小说叙事风格》一文中提到,凌叔华受契诃夫小说客观化的叙事态度影响,因而在作品中大部分采用客观中性的全知视角进行叙述。
(三)凌叔华与布卢姆斯伯里关于凌叔华与布卢姆斯伯里关系的研究,相关论文也不少。如蔡璐的硕士论文《凌叔华与布卢姆斯伯里》,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布卢姆斯伯里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第二章讲述凌叔华与朱利安的文学关系;第三章叙说凌叔华与伍尔夫的文学关系。布卢姆斯伯里集团中,凌叔华与伍尔夫关系最近,因此,研究者对她们二人及凌叔华的英文小说《古韵》关注较多。《古韵》是在伍尔夫的鼓励下用英文写作的自传体小说。前述蔡璐《凌叔华与布卢姆斯伯里》第三章即以《古韵》中的女性主义色彩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暗合展开,认为她们在战争期间的通信体现了女性写作与战争的关系,在反战思想的背后实际上是对男权的否定与质疑。相关论文还有江淼《和伍尔夫一起写作———〈古韵〉的西方视野》、董姝雯的硕士论文《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论凌叔华小说创作》等。除了以上三部分主要研究内容,部分论文还涉及到西方现代派的心理分析方法、西方悲剧美学、唯美主义、西方讽刺艺术、存在主义和女性主义等,如张衍芸《写出女性的心灵———凌叔华小说艺术论》,余文博、陈卓《从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透视其女性主义立场》等。
三、“珞珈三杰”
目前将三位女作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几乎没有,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介绍、回忆文章。如杨静远《让庐旧事(上、下)———记女作家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文章回忆了抗战时期,武汉大学搬到乐山时袁昌英和苏雪林、凌叔华的一些旧事;秦春燕《修为人间才女夫———〈让庐日记〉中“珞珈三杰”》,以杨静远的《让庐旧事》为基础,重点放在“三杰”的情感问题上;陈学勇《珞珈三杰》,在简单介绍了袁昌英、苏雪林和凌叔华各自的成就后,记叙了三人的友谊,并将她们从性格、婚姻、人生归宿等方面进行了简略的比较。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文章论及三人,更不用说是综合三人与外国文学关系的学术研究了。
关于下雪的作文篇10
打雪仗是青少年在雪中或雪后的一种娱乐方式。打雪仗所需的场地是一片有足够积雪的区域。打雪仗的过程中,参与者将雪制成雪球,抛向对方,也有将用手捧起一把雪近距离攻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打雪仗小学作文4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打雪仗小学作文400字1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玩雪,真是太棒了!其他班同学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们,很是羡慕呢,哈哈!
玩雪咯!我飞奔地跑向操场,赶紧抓了一把雪,向周雨晨扔去,只见他飞速地躲闪着,我刚要去抓雪,不知道被哪个“臭家伙”扔来的一颗的“雪球”给击中了。“谁呀?”我大声质疑,掉头一看,原来是周雨晨,旁边还站着一个焦点,我就一个人,可挡不在两个人的攻击。
看来,我要找人结队了,嗯,就找刘福健吧,雪球发射的时候,重心会往下方砸,这样,刘福健不仅可以帮我发射雪球,还可以抵挡火力。果然,刘福健一瞬间成了所有人的目标。可没想到,刘福健背信弃义,突然加入了石涵的团队,这个可恶的刘福健……不过,他成了那么多人的目标,好像是拜我所赐,这样的话也是情由所原吧!
既然没有帮手,我想出了打雪仗大法。
一、要准备好“雪球”,我之前都没准备好“雪球”,自然不会站上风。
二、要投找方向精准,我之前都是胡乱地扔,不可能投中目标。
我立刻准备好“雪球”精准地向周雨晨扔去,太棒了!中了……此地不宜久留,我赶紧跑到周雨晨的大后方。扔!我开始“扫射”模式,只见雪球“铺天盖地”地飞了过去,周雨晨落荒而逃。可谁知,哪里又窜出了张琳心,可恶,看招,不好,周雨晨又来复仇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赶紧溜了,再见!
有关打雪仗小学作文400字2一天早晨,我还在我的“春秋大梦”中不愿醒来,爸爸推门叫我,兴奋地说:“嘿,儿子,咱爷儿俩打一场雪仗呗!”“啊?雪——仗?今天下雪了?”我激动地问。爸爸说:“对啊!”我一骨碌爬起身来,唰地把窗帘拉开,透过窗户,看的清清楚楚:汽车上铺了一层“白毛毡”,大地也穿上了一件雪白雪白的棉袄。
见状,我飞快地穿好衣裤鞋袜,抹了把脸,拉着爸爸迫不及待地跑下楼去。
“那我们开始吧!”我兴奋地喊道。说罢,我抓起一堆雪,迅速地捏成球朝爸爸扔过去。谁知,爸爸竟然把身子一歪,躲开了我的突然袭击。
接着,爸爸也毫不示弱,来了个“两连发”,扔来了两个雪球。我心想:不好,要是我往左跑可能会被左边的打中,往右跑可能又会被右边的打中,不跑也许也会被打中。听着爸爸得意的笑声,说时迟那时快,脑子里灵光一闪,我用了我的“杀手锏”。只听“咔擦”一声,霎时间,爸爸扔的一个雪球破裂了。怎么啦?哈,我没有躲,而是用脚把其中一个雪球给踢爆了。接着,我又扔了一个雪球过去,爸爸依然躲了过去。爸爸做了一个假动作,又朝我扔来雪球,这次我被骗了,没躲过去,被打了一身的雪,爸爸看着我的样子,捧腹大笑。
战得正酣时,楼上传来妈妈喊我们吃早饭的声音。好吧,暂时“休战”,吃早饭啰!
有关打雪仗小学作文400字3每年的寒假虽然很冷,但我还是希望大雪的到来。因为一下大雪,我就可以叫上几个好伙伴堆雪人、打雪仗。
记得有一次寒假,我正在被子里做美梦,忽然听到有人在叫我:“梅家富,外面下了好大的雪,赶紧出来玩。”我被小伙伴叫醒后,穿上睡衣,向窗外望去,啊,房子、树上、地上一片雪白,外面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我赶紧起床,吃完早点,就去和他们会合。我们决定玩打雪仗。院子里停了几部车子,这便成了我们天然的隐蔽所。
打雪仗开始了,我们六个人分成两组。我们各自躲在车子后面,准备“子弹”,我负责观察敌情。忽然,我看到对方冒出了一个小脑袋,我赶紧和我的小伙伴向对方“开火”。只见三个雪团从空中飞过,正好打在了对方的头上,我们这组都笑了。对方可气坏了,只见三个雪团向我们飞来,我立刻把头缩起来,这时,三个雪团从我头顶飞过,一连射了好几次,他们都没打中我,我站起来说:“打不中了吧。”正当我得意洋洋的时候,一个雪团向我飞来,“扑通”一声,打得我满脸是雪,引得对方哈哈大笑,我气极了,赶紧抓起雪团,向对方乱扔。就这样,雪球在空中飞舞,你来我往。不一会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雪,脸上全白了,像几位圣诞老人。我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情不自禁地笑了。
雪地成了我们欢乐的海洋,我们在打雪仗中,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有关打雪仗小学作文400字4有一年春节,姐姐、妹妹和我一起去外婆家拜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花赶上了春节,特别热闹。田野,山坡,平地,到处白茫茫一片。我们一到外婆家,就向外面飞奔去。我们玩打雪仗,玩得可开心了。你扔,我打。突然妹妹滚了一个大雪球,向我丢了过来。我正想跑,忽然脚一滑,自己也竟成了个球似的,骨碌碌的,滚进了田里。我本来以为姐姐会拉我一把,可是没想到姐姐在那里笑个不停。于是我气呼呼地自己起来了,我也滚了一个雪球,向姐姐丢过去,姐姐鞋子里都是雪。
后来,我们又拿起了几把椅子,用椅子围了一面墙。大战开始了,我用雪做成了一个个小雪球。向妹妹丢去。妹妹也向我丢了一个雪球,我侧身一闪就躲过了妹妹丢来了雪球。可妹妹还不死心,她找了一个篮子,在里面装满了雪。趁我不注意把雪都倒到我头上。瞬间,我便白了头,衣服里里外外都是雪。那雪冰凉凉的直往我的脖子钻。我被冰得又蹦又跳,气得“啊、啊、啊”大叫。妈妈闻声赶来,连忙拉我进屋,一摸棉毛衫都被雪弄湿了。有什么办法呢?我脱了棉毛衫,缩在外婆的被窝里,可怜兮兮地看着妈妈给我吹棉毛衫,眼巴巴地看着姐姐、妹妹继续玩得不亦乐乎。
唉!我怎么这么背啊!都怪妹妹。
有关打雪仗小学作文400字5那是一个凉爽的深秋,我到干妈的老家玩,干妈的老家在一座大山上。秋天的山上很美,秋风如柔韧的.梳子松树蓬乱的头发,秋光如漂亮的彩带,给大地带来一片好的景色。
“下雪了!下雪了!”哥哥欢呼着。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翻了起来,往窗外一看,哇,好美呀!大地上铺上了厚厚地棉袄,松树上堆积了白色的积雪。原来,雪花姐姐穿着白色的衣服,带着许许多多的白色的鲜花,悄悄地从天上来到人间,将白花洒满了山坡、田野。
“打雪仗啰”我和哥哥跳着、笑着,不顾干妈的劝阻,来到了屋前的雪地里。我们把雪捏成各种各样的雪球,有的像米老鼠,有的像冰箱,有的像小鸭子,有的像字母我们将雪捏成一个个雪球,然后分成两堆放在石板上,我和哥哥一组,另一个大哥哥一个人一个组,我们一人一堆雪球。“骨碌碌”我先发制人,把一个雪球扔到了大哥哥的脚下,大哥哥也不示弱,一个纵身把一个雪球扔了过来,由于没有防到,和我们的雪球同归于尽了。因为没有了雪球,我和哥哥便去抢,不一会儿,大哥哥便“一无所有”了,他的雪球全被我们抢了过来,大哥哥只好举手向我们投降。
“耶,胜利了!”我一蹦三高。
这次打雪仗真好玩!我童年最快乐的事情,因为是我童年中的唯一的一次看见雪,也是我第一次打雪仗,它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有关打雪仗小学作文400字6清晨,我拉开窗帘,惊叫一声:“下雪了!”窗外是一个银白色的世界,树干、屋顶都披上了白毛毯,真是美丽极了!
来到学校,季老师宣布下两节课后可以去打雪仗!我们听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激动不已。
在漫长的等待中,第二节下课铃终于来到了!“铃……!”同学们一跃而起,迅速穿上大衣,麻利地戴上手套,欢呼着冲了出去。
我来到操场,眼前一片雪白,白得我睁不开眼睛。“嘭!”一个雪球飞到了我的背上,我扭头一望,原来是陈浩!哼!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先和孟佳晖合伙做雪球以确保自己上“战场”不会没“***”。随后,我们分头作战,一个左,一个右,让男生们“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我把雪球藏在身后,笑嘻嘻地走到陈浩面前,出“陈”不意地把雪球扔在他身上,陈浩身后,孟佳晖也往陈浩头上扣了一个“白帽子!”陈浩一下子成了“白发魔鬼!”“哈哈……”我们两个坏笑着跑开了。接着,我与孟佳晖又故伎重演,成功地让蔡翀、魏朝阳戴上了“白帽子”,那幅滑稽样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于是,魏朝阳和蔡翀都骂骂咧咧地回去了,我俩只好听其数落。
这场春雪带给了人们新春的祝福;带给了少年们玩雪的欢乐。同学们愉快的笑颜,通红的脸颊,都是对雪的喜爱、感激!我爱你,雪!谢谢你,雪!
有关打雪仗小学作文400字7昨天下了一场鹅毛大雪,这可给我们男孩子打雪仗奠定了基础。今天,太阳刚刚爬起来,我们就冲出家门,我们来到草地上,准备打雪仗。
打雪仗其实人越多越有意思,可是我们只有三个人——张振豪、牟家昱和我,怎么分组呢?我想这里数我长得最大,还是我自己一组,他们两个一组吧。他们当然同意我的建议了。组分好后,我们立刻进入到战斗之中。
我知道我是孤***作战,所以,我先在阵地上做些战前准备,即做了好多雪球。还没等有人说“开始”,对方就开始发起总攻了,可是一个也没打中我。我当然不是等闲之辈,随即猛攻对方。我用了一个大雪球,“嗖”抛了出去,正好打在了牟家昱的背上,接着又是一挥手恰好打在张振豪的脸上,对方显然沉不住气了,开始连续进攻,我左躲右闪,拼命还击,打了30多个回合,雪球在空中“飞来飞去”,有的雪球在空中爆炸,可是他们的命中率确实很低,只有一个小雪球打中了我,后来我发起猛攻,对方伤亡惨重,不得不连连求饶。我站在我的阵地上,高声地喊着:“我赢了!我赢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下雪的作文10篇